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商贸服务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4 09:58:03

商贸服务发展

商贸服务发展篇(1)

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一)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区域发展。对*市内实行跨区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凡采用微机联网、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核算、统一规范管理和经营的,经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核准后,可由其总部向总部所在地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并按财政体制进行市、区财政结算,以不影响直营门店所在地的财政收入(具体结算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国税局、地税局研究制定)。

(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连锁经营企业申请增加书籍报刊、烟、盐、音像制品等专营、专卖经营范围,增加公用电话、代售邮票等便民服务项目,可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有关批准文件(或许可证)。总部取得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后〔门店不需再办理相应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持加盖总部印章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复印件,向门店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由门店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相关登记。

(三)优化管理服务。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的特点,工商、环保、质监、城管、物价等部门要推行多部门联合检查,并将检查的重点放在总部和配送中心,减少多头和重复检查。市公安交警部门要尽可能对连锁门店货物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卸货停车提供方便。

(四)发展社区便利连锁经营。对符合社区建设要求并达到一定门店数量的社区便利连锁经营企业(专营店),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一)给予用地政策支持。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市重点引进和扶持发展的大型物流建设项目,如物流园区(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重点物流发展项目,应优先安排其物流用地,并按工业仓储用地政策实行有偿使用。

(二)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为鼓励工商企业注重自身核心业务,把原材料采购、仓储、产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市积极扶持若干家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其技术改造项目,经审查后可按其投资额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对其购置企业自用的0.75吨以下的物流配送货车,交通管理部门应优先发放营运证照,交警管理部门应优先审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车辆的通行线路(物流企业应统一配送车辆的标识)。

三、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一)积极推进BtoB、BtoC电子商务。为吸引更多的商户入网,促进我市电子商务的更快发展,对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入网费用补助;对网上交易成绩突出的电子商务网站、网络服务公司和商品交易市场,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加快信息技术在商贸服务企业的普及应用。对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交易平台建设项目,以及大型商贸服务企业或新型业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财政资助。

四、增强商品批发市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为增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对以批发为主体,集聚和辐射力较强的商品批发市场,积极鼓励其向远郊布局,并予以重点培育,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对按规划到远郊投资建设大型商品批发市场的,经市有关部门认定后,其土地出让价格可参照工业仓储用地价格实行优惠,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今后,老城区建城区范围内一律不再审批批发市场,城市主干道两侧从严审批商品交易市场。

五、加快推进特色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为加快商业特色街区的建设,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商业特色街展示活动,并进行评比。对评比优秀的特色街区予以表彰奖励(表彰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要切实做好“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对尚存的“老字号”商号、商标采取保护性措施,为“老字号”申请注册商标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帮助,对申报省市著名商标的,给予大力支持。

要加大特色商贸服务业的宣传促销力度,把特色商贸服务业作为我市重要的旅游资源,纳入旅游宣传促销范畴;将特色商贸服务业别优秀的单位列为政府推荐的窗口单位;对特色商贸服务业的宣传费用给予一定的资助,采取区政府、市商贸发展资金共同承担的办法解决。

商贸服务发展篇(2)

1、规划优先原则。加强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切实组织规划的实施。新办商贸服务企业,必须符合布局规划要求。

2、突出重点原则。优先发展“一主、一副、四极”镇(街道)的商贸服务业,大力鼓励商贸服务业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增强产业的集聚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3、优化结构原则。加大商贸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激活全县商贸服务业内在发展动力,通过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品牌和管理模式,改造、提升和发展传统商贸业态。

4、政策扶持原则。设立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从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商贸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连锁超市、商贸服务企业技改扩建、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及商贸名优企业、著名商号的发展等。对国家实行商品专营专卖的商贸企业,原则上不予享受优惠政策。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

加快实施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支持发展连锁企业,按照连锁经营要求,实行“六统一”的连锁企业可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1、连锁超市。连锁超市商品由总部统一配送,配送比率为100%,并具有与总部联网的电脑收银系统。在县城新区对每新增一家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直营连锁超市门店,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一次性给予奖励2万元。在全县其它各乡镇(包括旧县街道)区域内首家开设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连锁超市门店,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均由县财政一次性给予奖励2万元。

2、连锁便利店。在全县各行政村区域内首家开设营业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商品由总部统一配送,配送比率在70%以上的连锁便利店,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均由县财政一次性给予奖励0.5万元。

3、放心示范商店。凡实行一块牌匾、一套制度、一个标识、一本台账、一项承诺,营业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的,由县农村消费安全建设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授予“*县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牌匾,由县财政一次性给予奖励0.1万元。

4、优化管理服务。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的特点,工商、环保、质监、城管、物价等部门要推行多部门联合检查,减少多头和重复检查。公安交警部门要尽可能对连锁门店货物配送车辆在城区通行和卸货停车提供方便。

三、重点扶持物流服务项目

经县政府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不包括土地费)且营业场地在1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大型仓储、配送中心等物流服务项目,其用地价格可享受协议供地的优惠政策。

四、加快推进商业特色街(区)的建设

1、鼓励开辟商业特色街(区)。凡符合规划要求新建、改建的商业特色街(区),经验收合格,县政府命名后,由县财政一次性奖励投资业主或牵头单位2万元;被命名为市级、省级商业特色街的分别再奖励2万元、3万元。

2、鼓励商贸企业到商业特色街(区)置业经商。在商业特色街(区)设立经营业态相同的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的,其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购置营业用房除外)的商贸企业,由县财政按实际投资额的3%一次性给予奖励(同一项目的奖励只享受一次,最高累计不超过10万元);3年内免交工商管理费。

五、着力扶持商贸服务业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1、商贸服务业规模企业的基本条件: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

2、商贸服务业规模企业每年由县统计局会同县经贸局、财政(地税)局、工商分局审核、认定,县政府下文公布。对商贸服务业规模企业实行“企业申请,部门推荐,政府审定,动态考核”的管理办法,由县经贸局统一协调、具体监管。

3、商贸服务业规模企业可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1)对当年首次新增的商贸服务业规模企业,由县财政一次性给予奖励0.5万元。

(2)对当年企业实际入库税收首次突破50万元的,由县财政一次性给予奖励0.5万元。

(3)企业自备发电补助,按工业规模企业标准享受。

4、为鼓励更多的商贸服务企业和经营者为我县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将在全县每年开展一次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评选活动(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评比办法另定)。对当选的企业由县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授予“*县*年度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称号。对当选企业的主要经营者,由县政府授予“*县*年度突出贡献商贸服务企业优秀经营者”称号。

龙头企业当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留县部分比上年度增长15%以上的增量部分,由企业提出申请,经税务部门核实,全额奖励企业,用于企业扩大经营和技术改造。企业退出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后再次进入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行列,如上年实绩低于该企业原列入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最高实绩的,则以最高实绩作为上年基数计算。

5、鼓励和培育商业品牌。凡被授予省、市级著名商标或商号的,由县财政分别奖励5万元和2万元,同一级别不重复奖励,以后年度获得高一级别著名商标或商号的,可补足奖励差额。

6、鼓励商品市场争创星级文明市场。由县财政对首次达到二星级的商品市场奖励1万元,三星级的奖励2万元,四星级的奖励5万元。

7、鼓励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凡实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且运行正常的商贸服务业规模企业,其新增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额在50—100万元的,由县财政每家奖励2万元;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3%的标准给予奖励。每个项目只奖励一次。

六、努力构筑商贸服务业安全体系

鼓励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创建“绿色市场”

1、凡营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被评为省、市“绿色市场”的,由县财政分别奖励3万元和2万元。

2、凡营业面积在500(含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被评为省、市“绿色市场”的,由县财政分别奖励2万元和1万元。

3、凡营业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连锁超市,被评为省、市“绿色市场”的,由县财政分别奖励1万元和0.5万元。

七、其它

1、享受本奖励政策的商贸服务企业,必须是在本县国、地税登记纳税,财务制度健全,证照齐全、依法经营的商贸服务企业。

2、对一个企业享受上述所有奖项的资金总和,要以当年该企业所缴税收留县部分为限。

3、对因偷税、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企业,以及当年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一律取消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资格。

商贸服务发展篇(3)

1、指导思想:围绕服务一二产业、服务城乡统筹、服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规模集聚、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到2010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以上,初步建成与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和谐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

3、重点任务:加速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提升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

二、政策措施

(一)鼓励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大项目

1、鼓励商贸服务业上规模。凡属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商贸服务领域,对年度经营规模(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且综合实力跻身省内同业排名前100名、绍兴市内同业排名前10名的,分别奖励企业经营者3万元、2万元。

2、引导商贸服务业提升档次。对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的新建、改建、扩建商贸服务业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出让金)分别在1000—2500万元(含2500万元,以下同)、2501—5000万元、5001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投资业主20万元、4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若经营场地采取租赁形式,建成并开业的面积分别在3000—5000平方米、5001—10000平方米、10001—20000平方米和20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别按8万元、15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

3、鼓励市内外企业来*落户、经营。为优化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对新建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落实;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大型物流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对建城区内属“退二进三”性质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并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给予企业在用地价格上优惠,充分调动企业“退二进三”的积极性。

4、每年确定一批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营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对实际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原有企业规模排名全市服务业企业前20位的,以上年实缴税费为基数,增加10%的超额部分,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小,由市政府确定给企业适当奖励。对新办服务业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必须上交上级的以外,一律免除,期限三年。

5、鼓励服务业企业落户城北新区。为鼓励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城区,对从20*年1月1日起,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落户在城北新区的服务业企业,在原投入奖励政策基础上再加奖30%。

6、对新设立的商贸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3年内:商贸零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3亿元、0.8亿元、1亿元,住宿餐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1亿元、0.2亿元、0.3亿元,并上缴各类地方税费达到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对企业经营者按年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7、商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1亿元(含)以上,商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0.8亿元(含)以上,其他流通服务企业在0.5亿元以上,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当年实际缴纳地方税费环比增幅在15%以上的,每家奖励8万元。

8、投入2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和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采用“一场一策”或“一企一策”。

(二)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1、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投资新建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络、商贸企业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按5%的标准予以奖励。

2、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区域物流节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其总部统一纳税;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现代物流企业用地,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按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占地较大的,且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标准给予奖励,其投入的设备比照工业企业享受技改贴息。

3、加快专业特色街建设。凡符合全市商贸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专业特色街(专业特色街标准另行制订),按照乡镇(街道)实际投入额给予3-5%的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支持发展连锁商业。凡在本市由总部统一配送结算的连锁(直营)企业新开设连锁(直营)店,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一次性奖励业主2万元;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奖励业主1万元;新建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配送中心,实际投资额在1000—1500(含)万元的按3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1500万元以上按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投资总额不包括土地价格。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凡已注册登记,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公司,安置就业人员年固定在30人以上,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励。物业管理规范,住户满意度较高,且获得绍兴、省、部级先进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当年分别按1万元、2万元、3万元的标准奖励物业管理公司。

6、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凡新办独立核算的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技术、教育、外贸等咨询中介服务企业,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鼓励企业品牌创新

1、鼓励服务企业引进名牌,凡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服务企业(按国家商标局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品牌所列为准,国内前10位、国际前100位),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经营在5年以上,除享受投入奖励政策外,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引入国际高端品牌(详见国际品牌目录)投入50万元以上,且经营3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鼓励企业新创服务品牌,凡创绍兴名牌奖5万元,创浙江省名牌奖20万元,创全国名牌奖100万元。

(四)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业管理规范化

1、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新组建或改组的商贸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商贸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按所募资金万分之二(不足100万元的按100万元)予以一次性奖励。

2、鼓励发展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凡新组建的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经市民政局、市商贸办审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家一次性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组建时补助50%,正常运作时补助50%)。

3、引导企业管理上层次。对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通过SA8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4、加快高级服务人才引进,特别是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业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用于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努力构建商贸服务业安全体系

1、积极创建“放心店”工程。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完成政府下达任务指标达100%的,每建成一家放心店,经市工商局验收合格后并挂牌经营的,奖励商品主配送企业300元;在验收合格的“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中,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示范放心店,给予一次性每户1000元的奖励;按10%的比例评选出农村维权优秀监督员,给予一次性每人500元的奖励。

2、加快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对经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规范化农贸市场(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另行制订),一次性按10万元标准给予奖励;对列入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计划,创建活动中设施改造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每家再给予3万元奖励。对个别基础设施特别陈旧,通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经审核后报市政府研究同意,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3、凡从事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的厂(场)购置用于机械化屠宰设备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本辖区生猪屠宰率达100%,按设备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新建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的屠宰(场)项目,征用土地按工业性用地指标征用;相关地方性建设规费按照政府性投资项目予以优惠。

4、对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已登记的运送鲜活商品的小型货车,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给予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直营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登记、许可证等手续,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并报所在地部门备案。

5、对商贸流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性政策扶持上,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性扶持政策执行。

三、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在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办。各相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协调指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

2、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广泛进行宣传,强化新闻。大力宣传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一、二产产业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创新舆论载体,通过不断宣传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大力宣传从事服务领域的突出单位和优秀代表,提高企业和群众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发展合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切实抓好服务业普查工作。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服务业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4、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切实承担政府对企业的部分管理和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5、实施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业考核细则。

四、其他

1、加大商贸服务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意见的奖励、补助项目。并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商贸服务领域的批发、零售(连锁)、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中,开展“*市十强商贸服务企业”、“*市十优商贸服务业优秀经营者”评选活动(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订),对当选企业及经营者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商贸服务发展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总体思路,围绕我市*”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加大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力度,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和布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业,营造社会各界扶商氛围,努力提高商贸流通服务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其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把商贸流通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和支撑性产业。

(二)主要目标

积极构建“以城市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落脚点”的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引进大型物流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贸龙头企业,尽快形成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于一体的区域性物流平台,全面提高我市商贸流通服务业水平。力争到2011年,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亿元,年均递增20%;商贸流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中心城区力争大型购物商场增加5个以上,大中型专业店增加10个以上,四星级以上宾馆增加3个以上(其中五星级宾馆1个),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增加7个以上,金融、信息、广告传播、文化传媒、休闲娱乐等服务产业有明显发展,新增三产从业人员5万人左右。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相应目标。

二、发展思路

(三)完善商贸流通服务业网点规划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定位超前、体系完备、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完善商业网点规划,今后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宾馆、酒店,要充分听取和吸收商务主管部门意见,并逐步推行听证制度,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和竞争无序的现象发生。

(四)加快农贸市场改建和专业市场建设

积极推进乡镇农贸市场的规划和建设,使城乡农贸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对现有的农贸市场推行集贸市场“农改超”、“农加超”,引导和鼓励马路市场、街边市场向“方块”市场转变,优化市场功能配套,鼓励经营户创新服务,提升经营档次和质量。今后城区新建农贸市场原则上按照超市经营管理操作模式进行。

逐步改变传统摊贩经营模式,促进商品专业交易市场增加功能,规范经营,有条件的县、市要大力开发省际综合边贸市场建设,重点建设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经营户向企业公司转变,提升经营档次。

(五)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各县(市、区)商业主管部门要利用商务部有关政策,积极挖掘上报中华老字号企业,扶持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在城市改造中,涉及中华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应在原地妥善安置或在适宜其发展的商圈内安置,并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发展,培育发展*知名品牌。

(六)构筑农村流通业市场体系

1、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市场工程”,加快“农家店”建设步伐。支持经商务部核准的商贸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建立乡村两级“农家店”。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在乡镇建设连锁超市。

2、构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以供销社为主体,组织引导骨干农资经营企业发展农资直营、加盟连锁店,构筑现代农资销售网络。加强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建设,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设。

3、建立高效畅通的农产品购销网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开发新农村商务信息网络建设,结合我市茶油、菌菇、药材、茶叶、特色山货等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利用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对接,促进农产品流通。同时,注重其仓储设施、配送系统、电子结算、食品安全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开展贸洽会、交易会、网上对接会等,积极向外推介,打造“中国*”品牌,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七)优先发展生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现代商贸物流配送基地,建设集仓储、包装、订单处理、市内外配送、货物验收、装卸和托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配送业,积极改造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细化专业分工,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的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培育金融市场、保险市场、产权市场,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资本运作市场体系,提高保险业经营收入增加值占CDP的比重,提高其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积极发展通讯服务业,细分通讯业和通讯企业的市场,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拓展服务领域,提高通讯服务业经营收入增加值占CDP的比重,提高其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力拓展农村通讯市场,提高整个信息服务业的覆盖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许可、信用评估、广告策划等商务服务业、引导和扶持商务服务业走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的发展道路,规划发展现代中介、策划、咨询、信息等服务街区,引导各类服务行业按规划布局向街区集聚,加强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快建立各类中介服务行业协会,规范中介行为,促进行业发展。

(八)大力提升生活业

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业态先进的生活服务业网络,鼓励经济型餐饮店进行卫生安全设施改造,提升餐饮服务业档次,培育扶持一批餐饮大店名店和四星、五星级宾馆,推进餐饮服务业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互动发展,重点支持早餐工程,大力推进美容、美发、美体、洗染业连锁经营,推动家政服务向产业化、专业化发展。

着力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障、体育健身等社区服务业,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

(九)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着手发展会展业,加快发展区域性、特色化、贸易型、生态型为主导的会展业,重点抓好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体育中心、会议中心、活动中心等重要场馆设施建设和经营,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办好一批地方产品展销等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会展。

大力发展旅游度假业,依托明月山、阁皂山、仰山寺、洞山、宝峰寺等景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禅”要素,引导假日旅游消费,提升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发展*旅游商务经济。

三、政策支持

(十)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基金

整合现有扶持商贸流通服务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建设超市、物流配送、食品、酒类、农业生产资料、应急商品储备等项目的扶持力度。从20*年起,政府要设立商贸流通业发展基金,由市财政首期设立资金200万元(以后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投入),采取补贴、奖励、配套扶持、项目贷款贴息等方式,用于扶持商贸流通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基金具体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由财政局、商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并报经政府批准。各县(市、区)也要根据本地财政情况设立一定数量的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基金,用于补贴、奖励、扶持本地商贸流通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十一)推进商贸基础设施建设

1、对列入重点扶持的商贸企业扩建、改造、新建商业设施的建设项目,在收取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白蚁防治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等,按管理权限报政府批准后,予以50%优惠。

2、对符合商业网点规划,经政府批准建设的商贸设施项目,妥善落实专项用地指标。对优先安排重点扶持发展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仓储冷冻冷藏、配送中心等项目,其土地出让价格按工业仓储用地基准实行招拍挂。

3、各地要结合销售电价调整,于20*年底以前基本实现商业用电价格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用水、用气价格基本实现与工业用水、用气价格同价。

(十二)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连锁经营

按照“便民、为民、利民”宗旨,推动有实力的商贸龙头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特别是对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统一连锁名称、统一规范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服务指导的乡村连锁门店和企业,按考核验收合格数每新增一家连锁门店给予奖励500元。对年度经营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5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十三)发展行业协会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力度

对已组建的各类行业协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个一次性补助组建经费1万元。

对在市本级举办的全市性工业产品(农副产品)推介、商品交易、商贸合作洽谈,且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的会展活动,每次拨付会展主办单位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承接举办省级、部级展会的,分别每次奖励会展单位5万元。

对投资建设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它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商业门户网站、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信息系统,其软件及配套硬件设施投资较大的,视情给予一定的资助。对纳入国家商务部市场监测体系的项目,且需投入电脑软硬件设施建立商务天气预报信息平台的单位和监测样本企业,财政按上级扶持标准的20%给予资助。

(十四)扶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对县级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了机械化改造、城市豆制品生产上规模企业的技术进步、需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检疫检测体系、实行无害化处理、技术改进投资的相关费用,由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

对进(出)我市的农业生产资料和鲜活农产品,市交通、运管、交警、稽征等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十五)税收优惠

1、支持本地农产品进入超市。对连锁超市购进免税农产品按13%税率计算进项抵扣税额。从农业生产资料单位购进农产品以生产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

2、鼓励投资兴建商贸流通服务业。对新建各类综合专业市场、物流企业、会展中心、酒店、大型娱乐业和在符合规划的特色商业街内开店设场,经工商、商业主管部门批准,经税务机关审批,依法减免企业所得税。对按规定缴纳房屋出租租金相关税收的企业,可按照管理权限经政府批准后由财政给予二年返还50%的照顾。

四、保障措施

(十六)强化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商贸流通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商业、供销、物资、发改委、建设、国土、财政、规划、卫生、工商、质监、国税、地税、交通、公安、物价、供水供电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商业主管部门,由商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检查考核、日常事务处理等工作。

2、在各乡镇设立商业管理办公室,和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农村的生猪定点屠宰、酒类流通管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食品卫生安全、新农村商务信息网络工作等。

3、加快职能转变。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特别是乡镇要明确分管领导,配齐配强专营人员,切实把商贸流通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理日程。

(十七)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

市商业主管部门要依法组织实施好对生猪定点屠宰、酒类管理、超市、直销、典当、拍卖、特许经营等行业的监管。市物资、供销部门要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烟花爆竹、农业生产资料等行业的管理力度。要鼓励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培育企业品牌,重视和加强对商业老字号品牌、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建立市场运行监测网络,加强对蔬菜、肉类、食糖、糖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预警和调控。制定重要商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预案,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对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平抑价格补贴和突发事件应急储备物资所需的费用由财政给予一定的安排和启用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

(十八)进一步规范执法检查

商贸服务发展篇(5)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增长26.1%;

——专业市场交易额达到43亿元,增长13%;

——外贸出口额达到3800万美元,增长11.8%;

——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00万美元以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场建设与服务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全县商贸服务业发展工作的领导,研究制定具体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督导和检查落实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商贸服务业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鼓励支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现有的服务业统计办法,调强第三产业比重,努力将__打造成三省交界区域最活跃的商贸经济区。

(二)强化招商引资。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专门组织,紧紧锁定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型企业,围绕现代物流、大型商贸综合体等重点产业和项目,积极开展精细化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落地一批大项目。要认真研究上级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性资金,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

商贸服务发展篇(6)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商贸体系。建立起以区域物流基地为核心,以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接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框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亿元,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30%,基本实现商贸服务业现代化。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21.7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0%,餐饮业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20%。至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亿元。

二、特色街区和商业的指导性规划布局

(一)市中心商业区。位于人民中路,东起乐育路,至团结路,包括商业区、、、、、、、财富中心等。通过以上空间的开拓和商业招商,吸引著名品牌和商家入驻,经营高档服装、服饰用品、百货;利用已有的麦当劳、肯德基、百富烤霸,继续吸引品牌快餐,大力发展中简餐;改造、亮化商业区北通道,形成服装、小饰品一条街;加快团结路开发,形成商贸一条街;加快铸字机、中医学院旧址的开发建设;加快区政府大院旧址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及高档金融商务专区。通过开发建设中心商业区,使之成为以人民广场为核心的最繁华、最高档的闹市区和的标志性商业区。

(二)福商业区。加快工地、新字村、沈家南村和思源路、陶研路、建东路的开发建设,在东至兰路、至通路、南至滨河路、北至人民路的区域内,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形成商贸副中心。

(三)建材家居一条街。位于人民路七厂什字至通路,已有明珠家居、世纪方圆、正大国际、美家建材、太沣建材等大卖场。通过促进沿街一毛、北二棉、陶瓷厂加快退二进三开发步伐,建设大型商住楼盘,通过二次招商盘活区域资源,引进装饰建材流通企业,改造提升利民建材市场,发展人民路家居建材一条街。

(四)高级商务中心街。位于兰路中段,财苑大厦、国贸大厦、大连海鲜城等大型酒店,农行、建行、交通银行和保险、评估等机构汇集,是一个绝佳的商务中心街。加快国贸大厦半部分和亨通、鑫源等大厦二次招商,深度开发汽车站、铁嘴村,使这一商务中心街与湖交相辉映。

(五)餐饮夜市一条街。在玉泉路323医院至兰路口,目前遍布小型餐饮店,夜市已成气候。毛条路拓宽改造完成后,迁移其他经营项目,关闭脏乱差小吃店,吸引本地餐饮经营户和外地品牌店落户;按古建筑风格新建装修门店,完善公用设施,将夜市升级壮大,叫响“餐饮夜市在玉泉”,使玉泉路成为市民家喻户晓的最佳夜市一条街。

(六)中华第一都美食休闲保健街区。中华第一都标志性广场—中华广场,周边有中华小区、荣华世家、宝小区、恬梦园小区等住宅小区,人气很旺。有安、锦锈中华、好望角等特色餐饮店,崇英足疗、丽都康王等浴足、洗浴中心和健康体验店,美食休闲保健街区已初具规模。通过改造南安、北安村等城中村,进一步扩大特色餐饮、休闲保健店的数量和规模,发展集餐饮、休闲、保健、娱乐为一体的美食休闲保健街区。

(七)新区商贸物流中心。发挥新区优势,围绕共建区、湖和景观开发,以世纪大道为纽带,建设新区商贸、物流和温泉度假旅游中心。

三、-年商贸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一)精心打造商贸中心。以人民广场为核心,综合周边、、、、、、、、等大厦和广场的深度开发,以及民生人民路店、人人乐人民路店、苏宁电器等大型商贸项目的引进,精心打造商贸中心,把人民广场商业区建成乃北地区的亮点。以隆步行街和福园时代广场为支撑,以思源路为纽带,深度开发工地、北路,打造并形成商贸副中心。

(二)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把餐饮娱乐作为发展商贸服务业的重点之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宣传、突出特色,全力提升我区餐饮娱乐业的规模和档次。以彩电北转盘至防洪渠、纺机周边、中华广场为着力点,打造美食一条街、美食城和休闲娱乐聚集区;以团结路和体育场什字为依托,大力发展酒吧、茶吧、咖啡屋、健身和休闲会馆等新兴产业。启动隆步行街美食城和福园时代广场台湾小吃城,着力引进全国各地的名优小吃、特色餐饮,盘活区域资源优势,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围绕湖景观建设,发展特色餐饮娱乐。积极发展板块配套式餐饮娱乐业,为消费者提供吃、住、娱、购一条龙服务,力争全区餐饮业有一个质的突破。

(三)加快专业市场改造和功能更新。按照“超大”和“一品一场”的发展原则(“超大”即在市场建设方面要坚持大规模、大手笔的原则;“一品一场”即一类特色商品设一个批发分销专业市场,不搞重复建设,避免市场经营内容重复),做好调研论证,制定规划,对辖区商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划块分区的办法,把辖区商贸资源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四)积极发展高级商务一条街。年底前,要在七厂什字至一号桥建成高级商务一条街。加快商务办公和信息咨询、评估经济、会计律师及金融信贷、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并大力引进大型宾馆、饭店、购物中心,积极引导著名企业在商务街内设立总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支持商业企业应用现代商业信息化系统,进行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使高级商务一条街成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使广大投资商和消费者在商务街内投资兴业、吃住娱购一应俱全,把高级商务街建成全市的商务中心。

(五)大力发展现代连锁经营。全面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实现连锁经营业态、业种和连锁经营店铺数量的较大增长。吸引国内外著名商业连锁企业入驻,带动区内商业企业实施连锁经营;鼓励中小型店铺通过各种途径加盟连锁企业,积极推进超市和生活服务连锁企业向各镇办和农村中心居住点延伸,发展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的特许连锁企业。推进农村医药品集中配送,适度限制住宅区开设小吃店铺。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现有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

四、主要措施

(一)积极实施“六靠六促”方针。靠政策促发展,继续不折不扣地落实现有政策,同时不断出台相关新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外资来我区投资兴业;靠开发促招商,充分开发我区闲置的旧厂房和空闲土地,进一步挖掘潜力,通过大开发促进二次招商上档次、上规模;靠品牌促特色,强化品牌效应意识,发展特色经济,走有特色的商贸服务新路子;靠整合促市场,对我区各类闲置资源进行调查登记造册,着力整合我区各类土地、设施和人才资源;靠环境促人气,着力优化全区商贸服务环境,用良好的环境提人气、促发展,靠服务促效益,切实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你发财,我发展”的意识,为各类经济发展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优化环境,提高效益。

(二)全面落实优惠政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以给予3个月至10个月试营业期为主要内容的商贸服务业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按项目规模、档次划分若干等级。优惠政策向社会公布,做到公开、透明。

(三)大力实施沿街开发战略。按照市区总体规划,重点围绕干道,组织力量,加强调研论证,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包装若干个项目,进行整体开发。要在开发的基础上,引进大型商贸服务业,进行二次招商。成立打通商业区南北通道,团结路、兰路开发,福商业区建设三个指挥部,统筹协调,稳步推进。

商贸服务发展篇(7)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服装贸易的发展策略

1.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

服装企业需要明确的是电子商务模式的建立应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并非电子商务技术的堆积组合,如果一个电子商务模式既没有体现企业的自身特点优势又不能给消费者带来舒适的购物体验,那便失去了实用性和适应性,必定会被市场所淘汰。一个适宜的电子商务模式应能给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组织管理提供新思路,并帮助企业获得商战的主动权,争取到市场竞争的优势。当前B2B是全世界范围内服装行业最被广泛认同的一种商务模式,其中具体表现为三种方式。其一,企业利用自身力量进行产品推广,其中包括平台信息、网站推广、意向追踪、订单确定等流程;其二,企业结合专业中间网站的力量,与之形成合作关系,中间网站负责信息和网站推广,企业负责意向追踪和订单确定的环节;其三,企业将整个产品推广到销售定单的过程都交由专业中间网站管理,企业只需向中间网站支付佣金。以纺织联网为例,纺织联网是目前在B2B电子商务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网站之一,业务内容包含推广、销售、质量检测、银行服务、售后等各个环节。以上三种运用方式分别适用于条件不同的企业,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在完全电子商务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服装贸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也对服装贸易电子商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2.B2B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新策略

首先,服装企业要更新原有的营销体系,利用电子商务这一理想通道将发展目标放眼全球。“多品种、少批量、高品质、快交货”是当前服装企业发展的新趋势,这就要求企业要利用电子商务先进的控制手段来实现快速地市场反应能力和高度的市场敏感度;其次,独立B2C的崛起为服装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淘宝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网购平台,其中服装网购市场的优势最为突出。淘宝网巨大的领先优势同支付担保服务的成熟密切相关,支付宝的出现解决了社会信用体系缺乏在中国网购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促使消费者敢于去网上购物,并且随着消费者网购经验的积累,更加熟悉网购流程并逐渐信任电子商务新兴平台,从而将眼光逐渐关注到更多的网购平台。同时由于淘宝网是一个标准化的平台,无法满足一些服装电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服装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独立的B2C平台,并可采用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来实现网上多平台的经营,从而更好地解决解决线上和线下渠道利益冲突问题。

商贸服务发展篇(8)

生态文明背景下开展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商贸服务业是重点之一。举办浙中购物节,政府搭台,企业商家唱戏,传媒推动,市场化运作,打响了浙中购物节品牌,推动了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举办浙中购物节扩内需促消费的“金华模式”引起了省领导高度关注。浙江省副省长龚正在批示中说,金华市通过举办购物节,对外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外地到金华购物、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金华商业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拉动内需效果明显。在龚正副省长看来,金华浙中购物节已成为撬动内需的有力杠杆。举办浙中购物节扩内需促消费的“金华模式”引人关注在于它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及其他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商贸服务业的标本示范意义。

一、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商贸服务业

1、发展商贸服务业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当前经济快速增长与结构性矛盾并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我们要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而商贸服务业是以科技和人力资本投入为主,属于“无烟产业”,基本无污染排放,能耗也相对较低。据国内有关测算,服务业单位产出能耗不到二产的1/3,只有一产的40%。如果浙江服务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即可下降0.92个百分点。商贸服务业可算是一个低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所以,商贸服务业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生力军”。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对促进经济增长,节能减排,以及提升城市功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发展商贸服务业是总需求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的需要

在近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分工格局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拉动经济增长的总需求结构失衡。而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面临较困难的局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均显乏力,这就更要突出消费这驾马车的拉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今后几年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转变。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发展商贸服务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求,是调整和优化总需求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3、发展商贸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的需要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途径。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演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格局由原来“一二三”格局,逐步向“二一三”和 “二三一”过渡,最终向“三二一”格局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由此可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最终向“三二一”格局演变,大力发展服务业,是适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需要。美国一位城市经济学家说过:“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商业发展的产物,同时发达的商业又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繁荣的商贸服务业是都市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纽约、巴黎、香港等城市国民生产总值70%以上都来自于商贸服务紧密相关的第三产业。繁荣的商贸服务业必然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聚城市,这是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加速器。

4、发展商贸服务业,打造浙中商业购物中心

对于金华市区来说,发展商贸零售业具有交通区位、投资环境、商务成本、产业基础等较多的比较优势,提升金华商业经济中心地位,增强城市的内聚力和对外的辐射力,可以在做大做强服务业中有所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把它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来抓。商业购物中心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主要体现城市人气、商气的聚集度。围绕“打造浙中商业中心”这一目标,切实把商贸服务业作为促进消费、带动生产、保障民生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切实推进商贸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商贸服务业,建设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平台:浙中购物节

结合金华加快生态文明背景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浙中商业购物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市委市政府整合金华城市商业资源,创新商业模式,举办浙中购物节。通过浙中购物节模式,进一步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来促进金华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繁荣。

1、掀起消费高潮,扩大服务业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居民消费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重要动力。服务业规模扩大,比重提高。目前为止,金华市共举行了四届浙中购物节。2009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举办的两届购物节,共实现销售额13.1亿元。2010年,“五一”购物节仅家电数码通讯类产品销售总额就突破1.5亿元,市区8大家电企业销售增幅最高达一倍左右。“十一”期间浙中购物节,据不完全统计,购物节期间仅金华市区就吸引了300多万人次客流,直接拉动消费逾10亿元,全市服务业间接拉动消费难以计数。

2、立足金华,辐射周边,打造浙中西部商业购物中心

通过连续举办四届浙中购物节,使金华城市商业对外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外地来金华购物、消费的比例进一步提升,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0年第四届浙中购物节,由于商品丰富,打折促销力度大,商业品牌和集聚效应显现,迅速吸引了大量来自周边及省内的消费群体,节假日外地来金的消费比例上升至55%左右。浙中购物节的举办,使我市的外来消费比例大幅增长,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浙中购物节的举办,大力发展了商贸业,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了市区经济活力,提高了市区集聚和辐射能力,为打造宜居宜游宜购城市,加快推进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建设搭建了平台。

3、完善业态,提升商贸服务业竞争力

商贸业作为服务业的传统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打造浙中商业购物中心这个目标的引领下,通过浙中购物节这个平台,经过精心培育已经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大大提升了竞争力。商贸服务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业态结构、企业规模、品牌培育和资源整合等四个方面。

从业态结构上看,我市积极引导和支持商贸企业改造、新建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商场、商厦和商业街区,仅仅零售业态就有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大卖场、便民店、专业店、专卖店等10多种,再加上餐饮、足浴、健身、咖啡馆、文体用品、洗衣、建材,电子商务、物流、会展等等,目前我市的流通业态已近20种。

从企业规模上看,尽管相对规模还较小,但发展势头很好,一批扎根于本地城乡的本土企业已深入民间,深入民心,并在进军城乡市场的持续经营中,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在电子商务领域,我市拥有中国服装网、中国包装网、中国五金网、中国食品产业网、中国大众消费网和5173游戏网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商务网站,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l00榜单,浙江省有百强网站40家,其中金华就有10家。

从品牌培育上看,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创牌奖励活动,积极推进各类企业品牌争创工作,目前已有福泰隆等10家单位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品牌称号21个,其中部级商业名牌企业3家,中华餐饮名店1家,省知名商号3家,省诚信示范企业7家,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2家,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2家,四星级旅游店(市场)3家。

在资源整合方面,从物流业近年发展情况看,我市全面加快现代物流中心、金三角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物流市场培育和资源整合,不断增强市区集聚辐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物流设施及企业规模在不断提升,涌现出中宇货运、经纬货运、广深物流等一大批上规模的物流企业,据统计,目前我市从事国际物流服务的企业已有100余家,它们在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合作、增强区域物流功能、发挥国际商品流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推进就业创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商贸服务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创业起步门槛较低、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行业。商贸服务业发展了,能吸收大量劳动力,有利于解决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解决群众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就是解决民生的根本问题。而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创业环境、创业条件。举办浙中购物节,培育发展金华商贸业,加快建设浙中商业购物中心,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特别是增加城市下岗职工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机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更多的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也有利于通过发展商贸业,带动交通、银行、房地产等其它行业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民生的改善,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三、启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目前,要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推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以消费为改革成效的最终标准,以“三二一”的产业格局为最终目标。金华市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传媒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活动模式举办浙中购物节很好的扩内需促消费,发展了服务业。那“金华模式”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启示呢?

1、管理创新,拓宽新思路

各级商贸服务业主管部门要主动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拓展新思路,实现“管理创新”。随着商贸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对管理思路和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作重点要逐步由原来侧重于生活服务业转向生活和生产业并重,由原来注重行业管理向整个服务环节延伸、向全社会大服务业发展;方式上要逐步从原来注重各类审批和许可,逐步转向促进和指导商贸服务产业发展;手段上要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要加强统计监测体系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建设要逐步推进,确保商贸流通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2、各方动员,制造良好环境

发展繁荣的城市商业环境,不断提升商业中心购物消费的吸引力和辐射力,需要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关注产品、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风险,加强对生产、服务行为过程的监管,形成商家与消费者共荣的诚信商业软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规划引导,科学谋划商业购物中心的总体布局,通过交通、购物网点、购物环境、金融、税收、物流等方面的完善,形成有利于消费的硬环境。 2009年8月,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浙中商业购物中心的框架设计方案终于基本确定,设定以“两主两副两核”的钻石型框架为未来几年内我市商业格局的方向。

3、注重宣传,营造消费氛围

要强化整体形象宣传。金华依托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农产品、海量的小商品等为特色,以浙中城市群的整体面貌进行宣传。加大在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形成覆盖广泛、信息畅通、长期稳定的金华宣传渠道,树立金华宜居宜游宜购的城市形象。针对购物节活动,政府通过主流媒体、主流网站、户外广告、DM杂志等对金华市区展开购物节宣传,选择省级主流媒体、当地主流媒体及主流网站对衢州、丽水和金华下属各县(市)展开购物节宣传,适度辐射闽、浙、赣、皖四省九地市。召开新闻会介绍浙中购物节活动安排情况,媒体总动员。购物节期间,营造城市购物氛围。深化“浙中购物”品牌和平台建设,精心办好浙中购物节

4、谋划服务,完善购物节

购物节制定了包括组织机构、活动主题、标识口号、活动宣传等各方面的实施方案,为整个购物节活动顺利的实行做好谋划工作。并精心筹划购物节各项活动,动员购物、休闲、旅游、家居等商家参与购物节活动,组织金华秋季汽车展,家居建材展等展会,特别是组织的一些“国”字号展会,也为购物节增色不少。为更好的服务于购物节活动,为商家和消费者构筑消费平台,组委会还安排制作编辑发行《浙中购物导图手册》,将金华的购、游、吃、住、行、乐等制作成专业地图,在购物节期间随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发行。还利用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实体的呼叫中心、物流中心和电视购物的传媒渠道,拓展网上购物市场,展现多元化、立体型的网上购物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购物氛围。

5、经营创新,发展新型流通方式

新型流通方式是流通产业活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现代会展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涌现,并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要积极探索直销、网上购物等最新出现的营销模式,选择适当领域、适当行业进行推广。要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在商贸服务业中的应用,实现“经营创新”,提高流通领域信息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争取尽快建立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为一体的大商贸流通体系。如传统商业一旦和网络信息联姻,就会产生无穷魅力。在购物节上,“100元吃遍天”是七天网络公司承办的一次完全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的美食节活动。网友可在金华热线网上下载打印该优惠券到参与活动的餐饮店享受超值服务,消费者还可在线发表消费点评、撰写消费心得等。在消费者的网络点评之下,参展商户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监督,对提升整个餐饮行业服务水平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该活动省钱、省力、省时,又有效,参与活动的商家营业收入超过投入额的10倍。

6、提高收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对食品、耐用消费品等物质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人民对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娱乐、保健等精神产品的需求日渐增长,消费需求将得以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重要动因。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意愿转变为有效消费需求,提高收入水平是基础,同时合理控制收入水平差距也是关键。因此,第一,要继续想方设法,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特别是要形成农村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能力。第二,改善服务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良性的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结构,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提高整体消费水平。第三,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增强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继续发展消费信贷,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完善消费信贷办法,提高信贷服务水平。鼓励消费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

在未来,根据市场变化,浙中购物节将紧紧围绕促消费、扩内需目标,适时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在做大做强商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对GDP的贡献度。还要完善商业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合作,将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及商业购物紧密结合,进一步调动商家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让更多行业广泛参与到购物节中来,整体推进商贸服务业的大发展,建设浙中商业购物中心。

参考文献:

[1]徐朝晖.金华浙中购物节模式有望全省推广[N].浙江市场导报,2009.12.11

[2]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加快浙江生产业发展的若干研究,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网站.2008.3.26

[3]魏杰,赵俊超.启动消费需求:2009年经济增长的关键[J].中国金融,2008(12)

商贸服务发展篇(9)

一、在适应转型中寻求突破,经济运行态势平稳。

20*年,街道实现商贸服务业销售收入15.42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735亿元,企业利润总额698.59万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11.71%、103.30%、129.3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425.6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73.21%;同比下降8.49%;引进各类项目117个,实际到位资金4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市外资金3.1188亿元,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194.925%和年度工作目标的120.88%,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125%和年度工作目标的100%,合同利用外资830万美元,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130.5%和年度工作目标的138.33%。

1、建筑类企业引进增多。共引进建筑、设计、监理类企业14家。今年引进的浙江中宇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正在申报装饰一级资质。

2、常规税持续稳定增长。剔除房地产企业缴纳的税收,目前常规税为5191.76万元,其中纳入财政收入的为2543.89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量的56.65%和整个财政收入的46.90%。

3、新引进企业出税加快。20*年以来引进的444家企业(包括分公司)今年已纳税6423万元(其中今年新出税企业61家),纳入财政收入的为41*万元,分别占税收总量的70.*%和整个财政收入的75.73%;今年引进的116家企业有75家当年纳税218.85万元,纳入财政收入的为157.88万元,当年出税率达到64%以上。

二、在环境整治中提高品位,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1、管理模式初步转变。城市管理工作向数字化、精细化、网格化模式转变,“四化”管理长效机制初步落实。

2、难点问题得到解决。*路、背街小巷和运河景观带整治等重点工程的开展,带动了*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15条背街小巷的改善工程,贾家弄西侧、华润超市北侧的占道设摊和无证废品收购现象得到彻底根治。今年7月,信义坊商街管理委员会成立,修复商街配套设施,环境面貌渐有起色。

3、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在*小区、*小区、*村分步实施“打造绿化精品区”工程,截止目前,完成小区绿地改造整治7210平方米,修剪草坪10000平方米,树木剪枝176株。新建污水井、雨水井156只,43处废水排放口纳入管道,全面完成仓基新村和长乐路52弄共12幢房屋截污纳管工程。

三、在服务居民上狠下功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帮助扶持与救助关爱双管齐下,促进民生民计保障。

劳动保障。再就业培训509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41.4%;采集再就业岗位2312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28%,再就业安置124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3%。提供技能培训,帮助自主创业、发放一次性就业补助金等。

帮扶救助。先后帮扶各类困难群众232户,累计发放救助款项168.9万元、“春风行动”救助金67.49万元。工会、妇联结对帮困等关爱活动。

退管工作。建立“566”企退人员服务机制,开展各类活动和节假日慰问,组织辖区退休工人体检等。

2、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齐头并进,不断深化社区建设。

硬件建设。仁和仓社区整合完善了办公用房,珠儿潭社区建立了“一门式”办事大厅,扩建活动中心200多平方米,仓基社区和霞湾巷社区分别改建了企退人员活动室和党建活动室。至10月底,各社区用于办公、服务、活动的社区用房达4300余平方米,比去年增加了593平方米。社区“三网一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区、街道、社区三级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每个社区各增配了1台电脑和1只数码照相机,

软件建设。修订完善《社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意见》。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公开招募社区工作者7名。

3、调解与维稳防控内外兼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

(1)做好来信来访、矛盾调处工作。化解好人民内部矛盾。截止10月底,共收到来信(包括上级转来)、来电和来访30件,其中重要来信3件,接待群众来访10件,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99.7%。承办市长、区长公开电话交办单333件,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99.5%。

(2)完善防控体系。一是加强技防。完成治安动态网络监控系统二期建设。二是加强人防。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建立平安巡防大队,做好综治进企业工作。

四、在实践教育中提高能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1、加强思想建设。加强中心组学习,抓好理论武装。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学习型干部和学习型机关建设。

2、加强作风建设。深化效能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加强干部队伍培养锻炼力度。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学历培训36人次,业务培训130人次,

3、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楼道党支部建设和非公企业党建。发挥新党员10名,预备党员转正15名。加强对人大、政协、群团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力度。

2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区委提出“打造实力拱墅、建设秀美拱墅、构筑和谐拱墅”的开局之年。*街道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区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建设繁荣和谐新*,打造文化休闲新街区”的目标,围绕“在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中争当主力军;在城市管理方面有序、形成亮点;在构建和谐社区上走出路子、出思路、出经验”的要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焕发激情、合力兴街,推动*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根据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和*的实际,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预计数为:

招商引资保4亿争5亿

商贸服务业销售收入16.5亿元;

工业销售产值1.75亿元;

企业利润总额770万元;

地方财政收入6500万元;

数字城管结案率确保98%,力争100%;

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

计划生育率97%以上;

创建市级卫生强街;

创建市二级工疗站。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主要有经济建设、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城市管理、社会综合管理、民生管理等7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经济建设,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稳二强三,力争*经济增效进位。

1.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做强现代服务业。按照我区城市发展格局中“南旺”的要求,学习先进经验,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做强三产。一是认真落实“在建设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中争当主力军”的要求,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注重招商效益,扩大招商总量,增添发展后劲。二是锁定中宇建筑总部、城建设计院等大项目,坚持以企引企,加强对建筑设计类企业的招商力度,打好特色牌。三是打好守土有责的阵地战,克服资源瓶颈制约,充分利用迪尚商务、美都置业等资源平台,做好楼宇招商,同时借助中介,推进零资源招商工作。四是强化“全民参与招商、全体服务招商”意识,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加强招商中心建设,优化招商环境。

2.以税收增收为核心,全力抓好税源。按照常规税年增35%的工作目标,“留企保税、引企增税、扶企稳税”,多管齐下,稳定现有税源,拓展新的增长点。一是针对目前排名前30位的企业、有14家在区外、11家工业企业9家在区外的现实,加强感情联络,经常沟通联系,做好“稳企”文章,防止税源外流。二是加快新引进企业的出税速度,做好新企业的增税工作,新出税目标达60%以上。三是加强综合治税,理顺地在税不在企业的税收关系,促进企业属地化。

3.以完善服务为龙头,优化发展环境。运用各种关系和资源,做好“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文章,一是借助部门力量,加大技术和政策服务力度,通过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引导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增强规模工业企业的支撑作用。二是完善和落实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坚持新引进企业定期走访和跟踪服务。三是实施辖区内潜在楼宇资源动态管理和应时服务机制,抓好招商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定期分析排查引进中和引进后的企业状况,了解和掌握投资规模、税收、效益等情况,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和回访制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二、加强社区建设,坚定不移抓品牌培育。

认真落实“在构建和谐社区上走出路子、出思路、出经验”的要求,以“出新人、出新品牌”为目标,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新的精品亮点,创造新的特色社区,使居民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1.加强培育社区“新生代”的力度。突出“为民、办事、务实”标准,以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同时通过上挂、交流等形式,给他们提供更广的舞台,搭建更宽的平台,以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整体进步。

2.加强服务居民群众的力度。围绕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和谐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为宗旨,切实落实居民自治“四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领域,延伸社区服务内涵,开展“走进去、走出来”融入社区大家庭活动,建设“家园式”幸福社区,创建市级“和谐社区”2-3个。继续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缓解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3.加强特色品牌社区建设的力度。认真总结珠儿潭社区先进经验,放大典型社区的示范效应,继续深化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特色社区建设,打造1-2个服务功能优、辐射影响大、群众满意度高的精品亮点社区。

三、加强文化建设,千方百计抓区域特色。

以发掘利用、共建共享为重点,因势利导,开展“文化推进”工程,彰显*特色。

1.文化资源惠民工程。充分发掘辖区内现有的区文体中心、青少年宫、信义坊生育文化广场等场所资源的作用,使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复合化,构筑文化资源覆盖辖区、全民共享的服务体系,为彰显*区域文化提供保障。

2.文化活动引领工程。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整合文体队伍的人力资源,集聚文化人才优势,建设精品文体队伍,积极组织开展“精彩*”为主题的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使文化活动群众化、经常化、特色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

3.文化品牌塑造工程。重拾运河文化碎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运河文化优势,凭借运河沿线以及御码头、信义坊和墅园等景点景观优势,构建以观光、休闲、旅游为特色的社区文化,继续深化“学习型、生态型、观光型”社区建设。

四、加强党的建设,锲而不舍抓基层基础。

认真贯彻“激情创业、科学发展”的精神,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创新载体,争先创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深化“保先”成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抓好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落实,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各级队伍的作用,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2.实现争先创优。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丰富工作载体,广泛开展“创建和谐机关”和“三深入”活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党建创新推动工作创先。

3.突出基层基础。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党建,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党组织工作全覆盖。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党建,通过换届,进一步调整充实基层党组织,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探索开辟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五、加强城市管理,齐心协力抓环境提升。

认真落实“在城市管理方面更加有序,形成亮点”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中心城区、中心街道城市管理新形象,着力构建“扮靓一纵一横(*路、信义坊商街),提升一线两片(运河及东、西两片)”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1.突破重点。进一步完善“五长”(城管科长、执法队长、工商所长、交警队长、派出所长)协调机制,深入推进“四化”长效管理,深化健全数字城管五项工作制度和社区保洁岗位“五明确”管理办法,探索实施建立城管工作排行榜,推动区域面貌大改观、大提升。

2.创建亮点。以扮靓*路、信义坊商街“一纵一横”窗口为重头,实施“窗口示范”工程,建设10条管理样板道路,同时将管理与创建相结合,将背街小巷工程与创建特色街巷相结合,改善背街小巷9条,创建无无证经营道路2条,实施平改坡17幢。

3.攻克难点。以提升运河“一线”及其东西两片的管理水平为要求,重点解决小区管理的问题,实施分片管理和“小区小园”美化工程。要做“洁”东片(霞湾巷、仁和仓、长乐苑),在“洁美”上下功夫,努力解决长乐苑和仁和仓地块的“城中村”问题。要做“靓”西片(珠儿潭、*、*、仓基),在“景观”上下功夫,使其与*路整体景观融为一体。

六、加强社会综合管理,合力攻坚抓机制创新。

1.以形成四大格局为目标,积极推进综合治理工作,为*繁荣提供坚强的社会治安保障。

加快形成大稳定格局,强化稳定意识和“保一方平安”意识,全面落实维稳、综治、责任制,完善不稳定因素排查机制。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开展好“五五”普法工作。切实加强出租房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

加快形成大防控格局,有效整合人防、物防、技防资源和各方力量,落实街情反馈机制。坚持警民联动,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教育和能力,形成全方位、全天候、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加快形成大平安格局,提高处理突发性事件和的能力,健全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机制。切实提高重点问题整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综治工作的满意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消防安全责任制,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快形成大调解格局,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街道综治调解中心建设,坚持和落实矛盾调处暨联动机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对和调解工作采取“五统一”(统一管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的方法接处,提高矛盾调处效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

2.以深化优质服务为手段,积极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为*繁荣提供坚强的人口环境保障。

继续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确保完成计生任务,争创区目标管理考核优良奖。计划生育率达97%以上,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90%以上,统计误差率控制在1.5%以内。一要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推进计生信息化建设。二要抓好宣传服务工作,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三要抓好“红玫瑰”系列优质服务项目,提高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率。四要抓好对流动育龄人口的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服务机制。五要抓好依法行政,提高计生工作效能。

七、加强民生管理,以人为本抓服务完善。

1.构筑三大保障体系。

深化劳务派遣“两定一服务”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确保完成就业,再就业各项目标责任指标,力争再创市级先进劳动保障站,实现再就业1200人(就业困难人员350人,其他人员850人),就业培训360人。

深化完善“三群三联”帮扶救助体系,拓展大型企业定向救助平台,完善街道和社区两级物资调剂站建设。

深化“566”企退人员服务机制,运作好居家养老助老服务站,引入市场化管理,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探索居家养老的新路子。

2.完善三大服务网络。

商贸服务发展篇(10)

坚持三化联动是广安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商务工作必须在三化联动上,找准工作突破口,在规划上与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城乡建设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市发展和改革委会同市商务等有关部门,已编制和完善全市商务发展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和修订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项目。目标是构建畅通物流通道,建设便捷信息服务网络,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宽农业发展服务渠道,大力发展农村新兴服务产业,切实为“三农”服务。围绕增强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城镇建设与商贸发展相协调,积极构建商贸中心,不断繁荣商贸经济。

二、打造骨干卖场,完善商贸设施

把改变小而散的现状,建设大型专业卖场和集中成片街区,作为当前商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及县城核心商圈,各区市县以城市拓展和改造为契机,加快建设骨干商贸设施,加大商贸招商力度,引进国内外理念新、服务优、品牌响的商贸企业发展大型商业网点,引进浙江省四川商会建设广安国际商贸城,打造辐射川东北的大型购物中心;各区市县扎实抓好商贸流通载体建设,强力推进城区核心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入驻。

三、培育规模企业,做大商贸总量

目前,我市商贸流通业存在规模小、档次低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做大做强、提升档次。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大扶持规模以上商贸企业发展力度,将项目资金向商贸骨干企业重点倾斜,商贸项目建设相关手续优先办理,信贷额度、利率给予优惠,努力在百货商场、综合超市、连锁经营、物流批发、餐饮娱乐企业、生活服务等方面,培育一批商贸服务骨干企业。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态,完善商贸体系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制订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物流整合商、物流地产商,建立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二是支持发展金融保险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搭建投融资平台,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居民消费预期,鼓励居民信贷消费,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服务产业链发展,加快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推进社会信息化应用,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企业,提升社会信息服务水平。四是发展农村和城镇社区服务业。以“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农超对接”、“双百市场”等商务惠民工程为重点,加快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五、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国外市场

一是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在稳定现有出口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巩固欧美和港澳市场的同时,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大对东南亚和南亚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外贸出口目标任务。二是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科技含量高、资源利用好、环境破坏小的项目为重点,结合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包装一批新项目、大项目面向国际知名企业招商引资,力争引进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广安。三是实现外经工作新突破。抓好外派劳务培训,打造外派劳务品牌,拓展外派劳务规模,创建外派劳务基地,发展外派劳务产业,鼓励市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承接工程,吸引市内人员就业,努力增加外派劳务收入。

商贸服务发展篇(11)

关键词:FDI 服务贸易 ADF检验 协整分析

引言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的研究分析,在世界直接投资的存量中,服务业投资的比重急剧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目前流向服务业的FDI已经占全球FDI流量的一半以上。截至2011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FDI已超10450亿美元,虽然流入我国的FDI很大一部分流入制造部门,但是大规模的外资流入还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为了较为准确地考察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国内学者此方面研究不多,贺卫等(2005)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数据与FDI等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FDI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呈正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5,但采用线形回归极易产生伪回归现象。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贸易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偏离调整机制。

数据选取与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以实际利用外资额度量FDI的流入量,以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来衡量服务贸易的发展,样本设定在2001-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额(FDI)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服务贸易进口额(IM)和出口额(EX)的数据来自相关年份的WTO的年度报告。

(二)ADF单位根检验

C.J.Granger和Newbold通过多次模拟分析,发现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经常发生伪回归现象而造成结论无效,所以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前,首先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别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才能进行回归分析。因此对本文所采用的数据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对FDI、EX、IM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到序列LnFDI、LnEX、LnIM,分别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LnFDI、LnEX和LnIM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没有通过平稳性检验,即这三个变量是非平稳序列。而LnEX和LnIM的一阶差分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LnFDI的一阶差分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平稳性检验,表明这三个变量是一阶差分平稳的,即1阶单整,因此可以进一步检验三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三)协整性检验

根据协整理论,如果两个序列满足单整阶数相同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所研究变量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而可以避免伪回归问题。因此,对于经过平稳性检验后为非平稳的序列来说,需要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关于协整检验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了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是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ADF检验,二是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的基于VAR的协整系统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提出的方法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利用软件包对LnFDI和LnEX,LnFDI和LnIM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在确定协整检验时采取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准则(SC)最小的原则来确定滞后阶数,当AIC和SC出现矛盾时,利用似然比(LR)来确定滞后阶数,以在动态性与自由度之间寻求一种均衡。

根据以上准则确定出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3阶,由表2可以看出,LnFDI和LnEX在5%的显著水平下,因为迹统计量的值31.2714>18.17,0.0156<3.74,所以LnFDI和LnEX存在一个协整关系。LnFDI和LnIM在5%的显著水平下,因为迹统计量的值34.9746>25.32,8.8578<12.25,所以LnFDI和LnIM亦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四)误差修正模型(ECM)

以上检验确认了LnFDI和LnEX与LnFDI和LnIM均为I(1)过程而且存在协整关系,根据Granger表示定理可以建立误差纠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虽然先有误差修正模型,然后才用协整理论去解释误差修正模型,但是,现在误差修正模型已成为协整分析的一个延伸。协整反映的是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短期出现了偏离均衡的现象,则必然会通过对误差的修正使变量返回均衡状态,误差修正模型将短期的波动和长期均衡结合在一个模型中。由于LnFDI和LnEX与LnFDI和LnIM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一定存在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考虑到被解释标量的短期波动除了受到误差修正项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变量滞后变量变化的影响,所以模型设定如下:

(1)

(2)

其中ecm为误差修正项,β1是误差修正系数,β1的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误差修正的速度越快,n1、n2是使残差项μt为白噪声的最优滞后阶数。

利用软件包计算得出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

LnFDI和LnEX的误差修正模型:

LnFDIt=0.016410ecm+ 0.539966

(1.90022) (2.26159)

*LnFDIt-1-0.674082LnFDIt-2+ 1.127274

(-3.04430) (2.21373)

*LnEXt-1+ 0.590642LnEXt-2-0.033863 (3)

(1.16277) (-0.31383)

ecm= LnFDIt-1 -9.747385LnEXt-1+ 42.63663 (4)

R2= 0.703232 AIC= -0.979069 SC= -0.689348

LnFDI和LnIM的误差修正模型:

LnIMt=-0.054124ecm-1.0630910

(-0.48918) (-2.94337)

*LnIMt-1-0.642365LnIMt-2+0.679579

(-1.92449) (2.36654)

*LnFDIt-1+ 0.313461LnIMt-2+ 0.312251 (5)

(1.25858) (3.85837)

ecm= LnIMt-1-0.466455LnFDIt-1-2.476636 (6)

R2= 0.560414 AIC= -0.244052 SC= 0.045668

方程(4)和(6)为误差修正项,方程(3)、(5)回归系数下面的的数字是T统计量,除了方程(3)常数项和方程(5)误差修正项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不太显著外,两个方程其余的回归系数基本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两个方程的总体回归决定系数R2较低,可能与没有剔除不显著的变量有关。两个方程的误差修正系数的绝对值较小,因此由短期偏离向长期稳定调整的速度较慢。

(五)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过程,本质上是用回归分析工具处理一个经济变量对其他经济变量的依存性问题的过程,回归模型拟和优度高,并不能说明回归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大。Granger(1969)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定义,并就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性提出了检验的方法,即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本文利用此方法就我国服务贸易与FDI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单向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经检验可知,FDI流入与我国服务贸易之间存在着两种格兰杰因果关系: FDI流入量的变化是服务贸易出口变动的原因; FDI流入量的变化是服务贸易进口变动的原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以上分析来看,FDI流入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事实上,从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更加迅速,从服务贸易出口来看,FDI流入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变化的原因,FDI促进了我国服务部门的出口,两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FDI流入改善了我国的资本质量,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外资流入对我国服务部门产生了竞争和示范效应,有力地提高了我国服务部门的供给能力和出口竞争力。FDI与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存在长期的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我国对服务业的发展重视不足,造成现代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外资大量进入所引起的对现代服务的大量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因此,必须从战略角度探讨如何利用外资有效地发展我国服务贸易,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二)建议

1.加大我国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力度。我国服务业的管制比较严格,严重影响服务部门的市场效率影响较大。必须逐步消除服务业的管制,改革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不高的状况。具体而言,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外资参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对外资进入领域的股权比例实行更为开放的政策,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示范效应、合作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服务业的技术引进、技术积累和技术外溢,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和高效发展。

2.加强服务部门利用外资软环境的建设。认真履行入世服务业开放的承诺,在政策上鼓励、引导外资投向急需发展的现代服务部门。建立和完善服务业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保障公平竞争,为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3.调整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结构。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部门,现代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较差。促进外资向服务业转移,特别是促进外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部门的转移是我国当前吸引外资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史小龙,张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4)

3.李琴.FDI流入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9)

4.贺卫,伍星,高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