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承包商风险评估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4 09:58:04

承包商风险评估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1)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02702

1 概述

1.1 业务外包概念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业务外包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比如从外包的形式上来看,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外包主要是指一家公司与其他公司签订合同并由该公司为委托公司提品或服务,而这些产品或服务委托公司自己本来是可以生产的。从外包的目的来看,外包是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本研究基于“油公司”管理模式,倾向将业务外包界定为:油田企业将一项或多项原来由内部运作或控制的产品生产或服务转交给外部承包商,承包商提供本企业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企业需求的一种特殊的合作模式。

1.2 业务外包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给较好的专业公司,一方面可以把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投入到核心业务;另一方面,由于对方企业一般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因而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好而成本也低。因此,企业如何找准自身核心业务和对核心竞争力的恰当界定、划分,如何选择适当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将是对业务外包决策中不可忽略的风险因素。

1.2.2 交易费用理论

通常企业在自制和外包之间犹豫不决,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当企业组织内部生产的费用远远高于外包交易的费用时,企业将选择外包。根据此理论在选择外包战略过程中,对于交易成本的考虑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由交易成本带来的风险也是值得警惕的。

1.2.3 委托理论

业务外包实际上外包商和承包商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确定经济合同关系,实现双赢的过程。由于合同的签订具有不完备性,不可能将所有的权利与义务都规定完备,同时对前瞻性的问题肯定考虑有所不足,但双方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都是一致的,因此在契约签订及后续执行的过程中承担的风险理应充分考虑。

2 油田企业业务外包风险分析

2.1 核心竞争力丧失风险分析

国内有学者指出,外包战略所造成的最重要的潜在风险是有关公司学习机会和核心能力培养机会的丧失问题。业务外包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链的整合,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油田企业价值链主要包括勘探开发、油气开采、集输销售三个主要环节,而在实现这三个环节过程中需配置物资供给、科研创新、道路运输、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管理等辅助业务。因此油田企业如果对核心业务界定不恰当以及承包商选择不合理,会引发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构成成分的丧失。

2.2 服务质量下降风险分析

由于承包商企业经营能力、技术技能能力与外包商的要求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达不到的合同约定水平,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具体可表现为服务速度的减慢或延迟、不能达到令企业满意的水平,以及外包业务执行人员技能的降低等。比如在油田企业中采油现场业务外包过程中,参数录取不及时、录取错误、技能操作水平欠缺、现场安全管理不达标等都是服务质量下降的体现。

2.3 成本费用增加风险分析

企业业务外包只有在企业外包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和承包商供应成本之和小于自己的生产成本时才会发生,而业务外包的发生必然会产生成本费用增加的风险,具体而言可包括谈判合同细节时发生的成本;合同变更所需花费的成本;监督执行费用;以及违约解决机制时所需的争议成本等。

2.4 承包商锁定风险分析

当分包方将业务外包给承包商后,随着业务交易的深入,相关业务的主动权交由承包商,特别是在油田工区市场竞争力不充分,油田企业相关业务能力缺失等相关背景下,被承包商锁定的风险大大增加。一旦承包商被锁定后,无论是在契约订立过程中还是在交易成本提高的过程中,承包商占有优势,占有主动权,进而给油田企业带来损失。

2.5 整体运作不畅风险分析

由于双方企业在管理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员工层面都具有差异,双方企业文化的融合需要过程和努力,给企业整体运作带来不畅。因为双方企业文化的不相容使得双方目标不能统一,不能就有关问题达成理解,也会引发冲突。此外,承包商如果不能将该业务的一些最新信息及时反馈给外包企业,也将使得外包企业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并且将影响到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与提高。

2.6 法律纠纷风险分析

由于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的,一方面经营环境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不确定性,企业不可能搜集到所有与外包契约安排相关的信息,从而无法把外包服务需求规范下来并列入契约条款中。同时大多数的契约缺乏前瞻性,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如未来外包服务的定价、新技术的开发、服务的质量和等级等都缺乏明确的解决机制。契约的不确定性不仅增加了外包的事后成本,在客观上助长了承包服务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此外,各种法律纠纷的发生对分包企业,尤其是国有油田企业的社会形象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 业务外包风险的量化评估

3.1 外包风险影响等级及量化评估

外包风险影响等级主要反映的是某项业务外包出去对分包方企业的影响程度,引用徐姝(2006)等已有研究,按照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ESC,Electronic Systems Center)采办工程小组1995年提出的风险矩阵方法,对外包风险进行等级划分。本处共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关键”、“重要”、“一般”、“轻微”和“可忽略”,每个风险等级对应相应的程度描述并予以赋值。即“关键”为5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外包业务宣告失败,外包终止;“重要”为4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如果要维持外包业务分包方企业将产生很大的损失,有可能引发外包的失败;“一般”为3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分包方企业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外包业务基本能够维持;“轻微”为2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对分包方企业产生的影响不大,外包业务的各项指标基本正常;“可忽略”为1分,表示风险一旦发生,对分包方企业及外包业务几乎不产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2 外包风险发生概率及量化评估

外包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就是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ESC同样对风险发生概率划分了5类并给出了相应的百分比区间。具体如下:“非常不可能发生”对应百分比为“0%-10%”、“不太可能发生”为“11%-40%”、“可能在实施中期发生”为“41%-60%”、“可能发生”为“61%-90%”以及“极有可能发生”为“91%-100%”按照风险发生概率的区间大小同样赋予不同等级的分值,与风险等级赋值相似,按风险概率区间分别赋予1-5分。

3.3 业务外包风险评估量化矩阵

对业务外包风险的评估由两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即风险影响等级×风险发生概率,因此业务外包风险的量化评估由上述两个因素乘积构成风险量化矩阵见表1。

根据表1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风险等级,结合各等级得分节点划分为低危风险等级1-4分,中危风险等级5-14分,高危风险等级为15-25。此矩阵为5×5矩阵,共25个项目,根据矩阵分布可见,低危等级的项目共有8项,分布共占有总数的32%,中危等级有11项占44%,高危等级有6项占24%。基本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统计分布规律。

3.4 外包风险评估类型及量化区间

据表1可见,矩阵中25个项目的加权和为225,平均值为9分。根据风险等级及矩阵平均分值对应的外包状态可规划为四种类型,分别为适合外包、能够外包、考虑外包和慎重外包。按照前文已分析的业务外包风险点,共计6个项目,因此四种外包类型对应的风险临界点得分分别为24分、54分、84分和150分。外包类型及风险得分区间构成如表2所示,依据表2作为业务外包风险量化评估的对照表,将评估分归入相应的风险区间,以此来确定外包类型并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

4 案例分析

以油田企业中采油现场作业业务外包为例,对不同风险因素从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两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最终得出该项业务外包风险评估的总分。具体公式如下:风险因素得分=风险影响等级×风险发生概率得分;外包风险评估分=∑风险因素得分。下面以某位评估者对采油现场作业业务外包风险评估为例,具体的评分示例及评估计算如表3所示。

对影响油田企业业务外包6个主要风险因素分别从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并根据对应赋值分进行统计,得出采油现场业务外包的评估总分为43分,根据表2外包类型与风险区间段来看,属于能够外包类型,但企业需要对部分因素要进行关注与控制。单个因素中成本费用增加风险因素得分最高为16分,属于高危风险点,企业应重点关注并利用相关的制度、约定等手段加以控制,防止因业务外包而导致相关成本费用的增加。上述只是某个评估者的评估意见,现实工作中可通过集体决策的途径,取集体平均值求的评估总分,并按照风险因素单项得分高低予以排序,确定需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为后续保障性工作提供参考方向。

5 结论与不足

油田企业业务外包决策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对风险的评估是可以通过量化途径的;量化评估提高了决策的实效性,在集体决策过程中能够产生对比,风险防控的目标更明确。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主要是针对业务外包的决策阶段提供的风险分析和量化评估,对于已组织实施的业务外包项目分析和评估没有涉及,同时对风险等级和发生概率的赋值,以及风险区间划分仍需实践的论证。

参考文献

[1] 吕巍,郑勇强.外包战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途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8):56.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2)

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商业信用风险成因

虽然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商业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业主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但是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企业自身管理层的不重视、管控职能的缺失也会诱发商业信用风险。

(一)外部因素 商业信用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指业主拖欠账款的风险。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境外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加之项目的发包方建设资金紧张,业主有意或者无意拖欠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工程款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款项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账款金额逐年攀升,建设工程的项目垫资金额巨大。虽然应收账款在财务报表中的列报形式为资产,是企业的债权,表面上无法看出风险所在,但在应收账款确认的当时,潜在亏损的风险已经产生。

一是不能收回产生坏账,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二是即使一两年后能够收回,但应收账款逾期收回所带来的资金成本以及收账费用也由企业负担,降低了项目的收益;另外,国际承包工程大多采用外币结算方式,账款回收时间过长,汇率变动带来的汇兑损益也会影响企业利润。这些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工程承包合同中账款回收条款不明确;业主经营不善,无力按期支付工程款;业主故意占用承包方资金;蓄意欺诈等。

(二)内部因素 商业信用风险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层面的不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缺失以及没有应收账款管控措施。有关研究表明如果企业能够进行有效地信用管控工作,有八成的坏账是可以避免或者成功追回的。对于对外工程施工企业更是如此,企业整体的关注点都在工程的招投标和建设中,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仅限于催收,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全面风险管理环境下企业对于商业信用管理的需要。这些内部因素具体表现在:管理层对信用风险关注度不够、整个企业都没有树立起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对业主信息掌握不全,对客户信用判断不准;没有专业的信用风险管控人才和技术力量;结算方式不当,信用政策不完善,对拖欠的工程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等。

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控机制构建

资金的顺畅流转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障,而应收账款的及时、足额的收回则是保证企业现金流入的一大决定性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个部门、一种方法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构建企业信用风险管控体系。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来说也是一样,必须要改变工程企业一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应当前纷繁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

商务部研究院提出的中国出口企业“3+1”信用管理模式可以说是我国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信用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也适用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信用风险管控,本文尝试在借鉴此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机制。

在市场化残酷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商业信用风险导致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失利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从企业的管理层开始就务必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能够深刻认识到商业信用风险的危害性和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培育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加强全员参与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力度。优良的管控环境,是管控机制有效运作的基础,必须从总经理到各级分管领导、施工人员、业务人员、财务人员,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握各个环节,从签约、洽谈、组织施工到确认工作量单、账单确认、结汇收汇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规定操作,将信用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

(一)管控部门——独立的信用管控机构 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大都利用业务部门或者项目施工负责人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这容易导致施工部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畅也会导致信用风险,形成“滞后”管理;再者由于业务部门的经营目标、施工部门的项目进度和施工要求与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不一致,在缺乏相应信用管控技术的条件下,业务部门或者施工部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会在不同目标的激励下形成更大的商业信用风险。

只要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使用商业信用手段,那在在获得益处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这个工作不可能单纯依靠某个部门来完成。因为商业信用管理所牵涉的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必须设立信用管控部门来专门进行商业信用的管理,包括在多个有关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在技术上对商业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散和规避,对应收账款实施及时的催收、制定和执行相关信用政策等。

(二)事前控制——业主信用风险调查和评估 企业必须在合同签订之前,通过多种途径对业主的财务情况、主业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历程等进行了解审查,保证在正式确定合作关系之前,完成对该客户的资信调查、分析和评级,建立资信管理档案。尤其是对于新的合作伙伴,有必要时还应该通过专业的机构进行信用调查,目前国际上对企业信用评级有很多方法,如:5C 、5P、5W、4F 等方法。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建立正式的业务往来之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信用评估方法,对国外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分析。

经过信用评估之后,对于信用评级较高、信用状况优良的业主,可以与其进行正常合作洽谈以促成项目成功;而对于信用等级较差、信用不良的客户,即使与其继续合作关系,也要采取更为严格的信用政策,否则必须终止业务往来。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工程企业,由于业务量较小,对于这种专业的信息管理、分析评估工作没有能力和必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这项工作的,也可以将部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机构,这也是国际上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

(三)事中控制——工程进行过程中重点环节的把握 承包合同一旦签订,信用风险防范的重点就要转移到工程施工过程的内部监管、债权的确认、应收账款风险的转移上。在合同中必须明确业主支付工程款的条件、收汇方式、授信条件、信用政策、违约条款、纠纷解决办法等。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用不同的信用政策来拟定合同条款,选择不同的收汇方式,如电汇、票汇、托收、信用证等。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履行合同的约定,同时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建立严格的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制。

各个工作环节和流程都必须按照明确的制度、具体要求和奖惩办法来执行,并接受定期或随机的监督检查。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导致应收账款的确认与其他企业不同,一般来说业主根据施工进度,确认施工单位申报的工作量量单。经过审批的工作量单与工程账单在双方确认之后,施工单位即可确认收入,相应地形成应收账款,业主根据合同确定的付款条件和商业信用政策支付工程款。在整个工程进行过程中,信用管控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国际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福费廷业务、银行保函、要求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来转移商业信用风险。

(四)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 事后控制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收汇损失,主要就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追收,建立、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跟踪管理制度,防范工程款拖欠的风险。管控部门指导业务部门和施工部门要随时与业主保持联系,及时与业主确认量单,督促业主按照合同要求付款,在账款逾期的早期积极自行追讨。若账款拖欠时间较长,应及时与业主沟通,若沟通无法解决问题,必要时应通过法律途径来降低可能的损失。

信用管控部门还要根据应收账款的具体情况,通过债务分析技术评估确定应该采取的欠款追收方式,采用诸如自己追讨、委托专业商账公司追讨、诉诸仲裁或诉讼等手段,力争将商业信用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控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为控制国际工程承包商业信用风险,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强化信用管控,企业必须从源头开始,加强对潜在合作方的资信调查和评估,建立健全客户信用资料库,而这些工作需要企业制定标准的、规范的客户资信管理制度进行指导。

首先,要确立信用管控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保证信用管控部门在实施风险控制时能够得到各部门的配合,并设置信息搜集、档案管理、资信分析等的具体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其次,要对资信档案库的构成要素、信息的储存方式、档案库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

第三,充分挖掘与信用风险相关的信息,制定出一个较为通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上,应从定性和定量分析、财务和非财务、历史和未来、静态和动态、正向和反向等多个角度评估信用风险,以体现信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

第四,根据搜集到的指标数据和资料,确定企业使用的信用评估的模型,保证分析人员在进行信用评级时能够较为便捷的确定公平、合理的评价结果。

此外,还需要设置一个定期检查和更新资料库信息和评估结果的自我调整的机制,让客户信息资料库跟随外部环境而随时更新,才能满足企业信用风险管控的要求。

信用管控部门还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不能满足于最初搜集到的客户信息,要不断更新、检查在库业主的信用信息,对已经建立起来的客户资信档案积极的进行管理;另外,制定科学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宏观环境和行业状况进行更新,同时不断学习科学的、适用的信用评估模型,增强客户商业信用评估的准确性。

(二)采用风险转移方式 我国跨国工程承包企业一般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和国际保理的方式对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加以转移。一般选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规避对外承包工程应收账款可能无法收回的风险。与一般保险公司不同,中信保是国内唯一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的保险公司,它表面上是对由债务人原因导致的无法支付的工程款进行承保,更为本质的是为企业提供了风险防范和损失赔偿的机制。风险一旦转化为损失,该损失不完全由企业承担,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给予企业承包范围内大部分的经济补偿,企业亏损将大大减少。

此外,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有更为专业的技术和人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提前风险预警,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风控力度。国际保理是指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向保理商转让应收账款的业务活动。当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获得业主确认的工作量量单和工程款账单,保理商买断债权后,企业就能够从保理商那里得到支付的工程款,提高了资金的回笼率和周转率。由于债权的转让,使企业不再承担由此债权产生的风险,大大降低了企业债权管理费用,还可以及时的进行外汇的核销和出口退税手续,保证了工程正常施工所需的资金需求。

(三)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制度化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也是指导信用管控部门保证收款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包含信用限额制度、内部准备金制度、账龄分析方法、欠款催收制度等。信用管控部门根据信用评估模型的评级结论,确定该项工程对于业主是否采取商业信用工具,即是否给予授信。

若允许授信,确定对该客户采用何种信用政策、给予多大的信用额度。企业在具备了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和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信用政策制度外,还应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学习,在企业内部设置准备金制度。因为造成客户违约的原因除了客户自身的内部原因,如财务危机等,还有不可抗的外部原因,不确定性极大。

当企业客户大量违约时,如果企业没有一定的准备金,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资金流严重缺乏,企业将会面临极大的破产风险。账龄分析虽然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已经被许多企业所用,但是在粗放式管理的工程承包企业中仍没有作为一个日常管理的方法。账龄分析能够检验企业信用管控工作的成效,信用管控部门将账款逾期情况录入客户资信档案中,一方面可以对其进行及时催收,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另一方面作为以后合作授信额度的考虑因素。

通过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的成因的分析,了解到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是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的不到位。因此,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内部首先应设立独立的信用管控部门,这样才能解决业务部门、施工部门、财务部门在赊销中分工不清、受利益驱使而忽视风险的现象。其次,应针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控制,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必须采用系统的、规范的作法来构建客户资信资料库。再次,在客户信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方法,保证企业在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风险最小,并且在业主违约的情况下不会因现金流不足而被迫破产。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才能使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降低信用风险,增加商业信用利用程度,帮助企业现金健康快速流转。

参考文献:

[1]林均跃:《企业信用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2]钟朋荣:《中国企业留心十大陷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3)

目前对风险已有很多种定义,总的来说风险是一种损失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分析与评估,预测其发生概率及后果。而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风险是指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1•2风险的特性

风险的特性是指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损失、风险损失的可保险性三个特性。

1•3承包商风险管理的模式

承包商风险管理的有以下两种:(1)承包商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在承包商风险管理中沿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2)项目承包商风险管理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2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商的风险识别

2•1风险识别原则

(1)多种识别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原则。一个建设项目,遇到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单一的识别方法不能准确全面的识别风险因素,这就需要运用到多种识别方法。(2)准确选择识别方法原则。对于某一特定的活动或事件,应该采用一种最适合的识别方法。(3)广泛征求意见原则。在进行风险识别时,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应向施工专业人员征求意见,进而对项目风险作出全面的了解。(4)不间断进行风险识别原则。风险因素会随着项目进展而不断变化,不间断的进行风险识别是必要的。

2•2承包商风险识别的原因及目的

2•2•1风险识别的原因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对各种统计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整理,而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等做出定性估计和经验判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对风险产生条件、风险因素等进行确定;对其风险可能的后果及特性进行描述;分类总结出识别的风险。风险识别是通过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衡量,为风险管理提供最合适的对策。能否深刻的进行风险识别,直接关乎风险管理的决策质量。而且风险识别是一项不能间断的经常的工作,在项目的整个阶段都要进行。

2•2•2风险识别的目的

风险识别的主要目的有如下几点:(1)识别出有可能影响项目进展的风险性质、因素和风险产生的条件;(2)识别出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3)对具体风险各方面的特征进行记录,为风险管理提供最适合的对策。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要始终依据风险的特性,把握风险因素的特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准确而又全面的划分,合理的对风险因素进行归类、分析和整理,使得对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确保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时间,因而可以及早的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尽可能的减少风险而带来的损失。

2•3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

2•3•1现场调查法

现场调查法是指到现场针对某一事项做具体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现场调查法的优点:①能准确获得第一手资料;②能够与项目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直接的交流,更多的了解现场。现场调查法的缺点:耗时过多,调查成本过高。2•3•2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也称为故障树,是一种较为清楚地描述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方法。通过图表,把所有可能产生事故的风险事件表示出来。事故树伴随着事故树的绘制,风险识别即开始进行,能够确定风险对系统各部分或工序的影响情况。事故树还可以对主事件发生的各种途径进行计算,对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判断。

3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评估与分析

3•1风险估计与评价的过程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过程为:(1)确定项目风险评价基准。依据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目标,确定工程项目主体可接受的水平。风险评价基准应与具体的风险估计和评价模型相对应。对单个风险和整体风险都要确定评价基准,分别称为单个评价基准和整体评价基准。不同项目的目标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工程承包项目目标排序为:工期、质量、成本。通过对这些目标的量化,确定评价基准。(2)项目风险水平的确定。包括单风险、整体风险水平。工程项目应综合所有单风险事件,确定出整体风险水平。弄清各单个风险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转化因素的影响后,就能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1]。(3)评价基准与风险水平的比较。工程项目的单个风险水平、整体风险水平分别与单个评价基准、整体评价基准进行比较,确定出是否能够接受他们。进而确定该项目应该就此止步,还是继续进行。

3•2综合评判的评价指标设置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因工程项目的规模、地点、使用要求、合同内容、质量要求等差异,每个工程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和具体的工程特点相适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合理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细分,结合内部与外部风险的分类方法,建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递阶层次指标体系作为承包商风险评价模型。

4承包商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4•1健全承包商风险控制体系

承包商风险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关乎到承包商的发展。因此,健全的承包商风险控制体系显得更加重要。承包商风险控制体系应贯穿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应对全过程。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风险的特征进行识别确定出风险因素;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出风险的大小,进而根据风险特征,风险管理人员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对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整理,为以后承包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为承包商风险管理提供极大便利。

4•2坚持以人为本,进行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承包商风险管理应该以人为中心,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风险责任的主体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的确定。明确过权利和义务,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责任范围就明确了,监督和管理就会顺利的进行。在进行施工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工程目标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不同的阶段需要,将目标进行有机地分解,分配给工作人员,责任到人。对工作的内容、目标、责任人、实施人、检查人、时间及考核标准和岗位要求都有明确的安排,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就能充分调动风险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风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3加强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1)做好前期考察工作。承包商在前期要对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进行认真的审查,找出影响其履行情况的风险。承包商最好能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现场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而且前期的积极准备和现场调研,可以使承包商在合同谈判时有备而来。(2)避免合同表达不清带来的风险。承包商认真研究合同,对合同中表达不清或模糊的地方积极与业主协调,使合同表达明确、详尽,以避免对合同的理解有误而增加自己的风险。(3)合同形式确定。签订合同时,承包商一定要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合同形式,而且施工合同中应明确标的。标的是承包商和业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标的范围和标准的明确能够减少双方的争议,标的是合同的基础。(4)在合同中明确责任分担。应明确业主和承包商在何种情况下由谁承担何种风险,划定责任,为以后索赔提供依据。

4•险回避

承包商风险回避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教育法。承包商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使大家的风险意识得到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上所面临的风险有所了解,并能掌握处置风险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2)工程法。承包商在施工现场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消除物质性风险。(3)终止法。终止法是消极的放弃项目或项目计划的实施来避免损失扩大。

4•5承包商有效的转移风险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4)

一、总承包项目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管理通过支持项目目标(费用、进度、HSE、质量等),为项目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合理保障并增加价值。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风险管理侧重各有不同。为规避工程承包风险,从投标报价、合同谈判获得项目开始,到总承包项目执行结束,风险管理重点以及目标分别为:

投标报价阶段(含合同谈判):风险管理的重点是筛选高层风险、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预留储备。

项目实施阶段(含项目策划与执行):风险管理的重点是确保关键风险的重点管理,支持风险应对策略的规划和实施,满足项目目标,监控、报告风险并支持项目重大变更等决策。

二、建立费用风险储备金制度

为达到以上风险管理目标,首先要建立费用风险储备金。长期以来,国内投资项目习惯用固定费率的方式估算投资项目的不可预见费,也就是在基准成本(不含预备费的估算值)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定额以及经验,考虑一定的百分比,作为项目的不可预见费。这样估算的风险储备不能确切地反映特定项目,尤其是国际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状态,并且难以达到量化、细化管理的目的。应用系统的风险识别、评估方法确定工程项目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蒙特卡罗模拟(MonteCarlo)技术计算风险储备,较一般采用的固定费率估算风险储备金的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在项目前期的投标报价阶段,有助于为业主和投标者之间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担,确定更加合理可行的投标价格,在合同成立以后的项目策划和执行阶段,有利于量化、细化、分级的项目风险管控。

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技术进行定量风险分析,将各项不确定性和风险换算为对整个项目费用、进度目标产生的潜在影响。模拟时,根据每项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如最小值、最可能值、最大值的三角/点连续分布),任意选取随机数,经过多次叠加,计算费用/工期目标的实现概率,以及既定置信度下的项目费用/工期。费用风险量化分析(建立费用风险储备)的具体过程可分解为:

1.估算项目基准费用

估算不含预备费的项目费用,该费用应被分解到CBS(costbreakdown structure,费用分解结构)的各专业,如动设备、静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等。

2.识别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

识别项目面临的重大风险,并尽可能确保各风险事件之间、风险的影响相互独立。

3.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

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事件对各专业费用的影响,确定影响区间的概率分布类型。工程项目一般采用最大值、最可能值、最小值的三角/点分布,该分布比较直观并且容易被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理解。

4.模拟运算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运算,获得项目费用的概率分布及累计概率分布。

5.确定费用风险储备

以不含预备费的基准成本费用分解结构为基础,通过加载具体的风险事件,模拟分析项目在此基准成本下完成的概率,以及在既定置信度下所需的费用预算水平。既定置信度下的费用预算水平与基准费用之间的差值,即为项目费用风险储备。

一般为两类风险预留储备,一类是已知风险,指能够识别具体风险事件、判断其发生概率以及对费用的影响;另一类是未知风险,包括难以对概率和影响作出具体判断和现阶段难以识别的风险。国际工程公司的一般做法是,第一类风险储备(risk re-serve),经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授权项目经理进行管理;第二类管理储备(management re-serve),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掌控。

通过上述方法和步骤定量分析费用风险,不仅能够建立费用风险储备,并且能够在风险和CBS分析层级(如专业级)进行风险储备金的分解,从而为项目执行过程的风险管理和费用控制提供量化、细化管理的平台。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监控风险储备金的消耗,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组应对风险的压力,对项目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三、国际总承包项目费用风险量化管理运用实践

伊朗ESFAHAN炼厂产品项目EP总承包工程是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对现有的伊斯法罕炼油厂进行去瓶颈改扩建项目,目的是提高汽油和其他产品的质量。项目总投资约25亿欧元,整个改造项目由来自韩国、伊朗和中国的六家工程承包商分工完成,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承担其中的重油催化裂化及丙烯回收两套装置的工程设计和采购服务总承包合同。2008年2月,在Es-fahan项目投标报价阶段,通过风险分析确定项目采购活动所需的风险储备金;2008年9月,合同生效后,又通过风险再评估,进一步调整、分解风险储备金,为执行阶段的风险管理和费用控制打下细化管理的基础。

(一)投标报价阶段风险量化分析与应对

根据标书要求,Esfahan项目按E、P、C分阶段报价。风险管理从采购报价开始参与,结合正在执行的伊朗SHAZANDARAK炼厂扩能和产品升级项目EPC总承包工程经验,识别、筛选影响采购的重大风险16项,通过专家调查并借鉴Arak项目风险应对经验和教训,量化评估Esfahan项目采购报价所需的费用风险储备。

1.专家调查法集中评估意见

由于风险管理是对未来不确定事件作出的分析和决策,为尽量减少个人主观判断带来的决策偏差,专家调查法(德尔菲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领域。

根据Arak项目风险识别和评估情况,我们首先筛选出影响采购的重大风险,分发给Esfahan项目主要管理和技术人员,由其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以及对费用的影响(I)进行首轮评估,并且对风险适用性以及是否需要增加其他风险事件进行判断;汇总第一轮评估结果并澄清后,反馈给项目管理高层,由其和风险团队共同作出风险发生可能性及其影响的最终评估,制定应对方案,对应对后风险的P和I再次评估,并确定风险置信度(风险承受度);最终,由风险工程师根据项目基准费用、各项风险P/I评估数据进行蒙特卡洛模拟,比照确定的置信度,计算所需的风险储备,提出报价、合同谈判以及风险

应对策略。

2.蒙特卡洛模拟计算风险储备

Esfahan项目管理高层确定的风险置信度是80%,在此置信概率下,模拟出的费用预算是3.25亿欧元,或者说有80%的把握判断该项目费用能够控制在3.25亿欧元以内。

由于Esfahan项目和Arak项目业主均为伊朗石油部下属的国有石油公司,遵照同样的合同条款和执行模式,根据Arak项目合同执行情况,综合考虑业主能够接受的合同条件和承包商能够实施的应对方案及其成本,选取应对后仍需的风险储备加应对所需成本提出最终的商务报价。对照项目基准费用2.84亿欧元,考虑风险以及适当的风险应对和利润后,报价调整为3.3亿欧元,风险储备和利润约占基准费用的16%。

3.敏感性分析

从模拟分析的风险敏感度排序来看,“设备、材料价格的异常波动及货源不足”是项目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其敏感度系数为84%;其次为“制裁/禁运带来的供货风险”、“基础设计信息不完全造成的设计偏差”、“承包商不能及时对供货商开出信用证”以及“业主延迟付款带来的现金流风险”等,敏感度系数均在10%到12%之间。据此,“设备、材料价格的异常波动以及货源不足”需在合同谈判过程中和业主充分沟通,通过调价公式将部分涨价风险转移给业主,不能转移部分在报价中体现。合同执行过程中,若能选择合适的时机下定单购买,合理监控该风险,威胁可转变为项目盈利。

汇率波动是执行国际EPC项目面临的典型风险。SEI与伊朗签订的EPC合同为欧元定价合同,在当时(2008年2月)的国际汇率形势下,项目组认为欧元合同最大程度的规避了美元贬值风险。但在支出方面,由于是全球采购,可能会是欧元、美元、日元、人民币等多种支付形式,部分当地采购还会支付当地币一里亚尔,因此,EPC承包商仍然面临一定程度的汇率风险。但欧元对当地币的升值,对EPC承包商来说是一个机会风险,管控得好,可转变为项目盈利。

4.风险事件与风险应对策略

详见表1。

(二)项目策划阶段费用风险量化分析与调整

经过合同谈判,风险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得以合理分配,±5%区间外的主要基础材料价格波动、进口关税、关键的超长周期设备采购等责任和风险由业主承担,免除承包商的IPG,合同价格确定为3.3亿欧元,合同形式最终确定为EP总承包。

2008年9月,业主签发主信用证,Esfahan项目EP合同生效,工期42个月。经过3个月的项目策划,对项目面临的风险进行了重新评估,进一步调整确定项目控制估算价(项目基准费用)和风险储备金,并将风险储备金进一步分解到CBS各专业和各风险项下。风险再评估时主要考虑和对如下因素进行调整:

1.部分风险已经通过合同谈判转移给业主或规避;

2.受次贷危机影响,项目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投标报价阶段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设备、材料价格已经由2008年9月份的最高点开始回落,以及欧元兑美元发生一定程度的贬值;

3.投标报价阶段未考虑到的EP合同模式下采购与施工的界面风险;

4.根据采购部门对当地币种、欧元货币的采购规划,对风险影响,尤其是汇率风险进一步细分评估其影响;

5.费用控制部门调整了CBS以及控制估算价;

6.项目策划与执行阶段,公司和项目管理高层一致同意把置信度提高到90%,希望有更大的把握按照既定目标完成项目;

7.以前述的合同条件为基础,以残余风险以及次生风险的风险应对前、后所需的储备,模拟实施公司与项目分级储备管理与决策机制,探索、实践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

另外,由于在报价阶段,业主标书限定了42个月的工期,项目组报价策略是把延期风险转变为费用罚款补偿或增加。合同生效后的项目策划过程,项目组首先明确定义了风险影响的项目直接目标是费用还是进度,分类进行管理。对于直接影响费用的风险,估算其对费用的直接影响,制定应对措施,模拟计算和预留费用风险储备,执行过程中持续监控储备消耗和风险状态。对于直接影响进度的风险,评估其对项目任务/活动的直接影响,制定应对措施,模拟计算按期完工的概率和进度偏差,筛选关键活动和关键风险,优化进度计划,满足合同要求;如确属于外部的承包商责任范围以外的风险,通过风险分析支持项目延期申请等重大决策。

1.风险再评估与模拟计算

根据上述调整因素,经过奉献再评估,直接影响项目费用目标的风险有11条(见表3)。以调整后的项目控制估算价2.72亿欧元为基础进行定量分析,假定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在90%置信度下,模拟运算的风险应对后的费用预算水平为2.82亿欧元,亦即尚需要风险储备金997万欧元。项目执行过程中,这部分风险储备由项目经理进行日常管控。

风险应对前(2.89亿欧元)与应对后(2.82亿欧元)的预算差值部分677万欧元,由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管控。

2.风险储备分解

为了确保风险储备消耗在执行层面的监控,需要对风险储备金,尤其是项目经理掌握的风险储备金,按照风险和CBS专业进行分解。

基于项目策划阶段的风险评估,静设备、配管、工艺设备、运费、换热设备可能是未来消耗风险储备的五大专业,需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重点监控。

根据项目策划阶段的风险评估,PM-002“汇率异常波动”、PM-003“制裁/禁运带来的供货风险”以及PM-005“未知风险”上升为排序前三位的风险事件,占用82%的风险储备,需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重点管控,尤其是对汇率风险。

3.风险应对计划

基于投标报价阶段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在项目策划阶段对风险应对计划进一步细化,包括应对执行计划、执行人、执行时间等,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控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效果。对于新识别的风险,补充制定应对策略,如采购与施工界面风险P-006“卸货延误及货品损坏”,应对策略要求采购组提前制定详细的卸货程序、与业主讨论并明确采购与现场施工的交接界面。

(三)项目执阶段费用风险管理

由于客观世界的多变性、主观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和滞后性,风险无时、无处不在。预留、分解风险储备,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关键还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持续跟踪、监控和评估。项目执行阶段的风险管理具体分解为:

1.持续识别、评估新风险,制定对其的风险应对计划。

2.持续跟踪“待观察清单”中的低风险,监测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的次生风险和残余风险。

3.审查风险应对计划的执行,并评估其降低风险的有效性。具体通过风险应对责任人定期向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报告风险应对计划的有效性、未曾预料到的后果,以及为减轻风险所需采取的纠正行动,以支持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风险储备的消耗和实施、采取纠正行动或重新规划项目等重大决策;

4.监控风险储备的消耗,对比分析剩余风险量(根据定期组织的项目风险识别及再评估,模拟计算剩余项目活动所需的风险储备)和剩余风险储备(项目策划过程预留的风险储备扣除已消耗的风险储备),从而判断项目风险水平是否可控。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5)

一、引言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是一种复杂性、综合性的活动,项目承包及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如何有效的建立有效的建筑工程项目承包风险管理体系,对于防范项目风险、保障工程项目实施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项目承包风险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承包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划分依据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建筑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建筑工程项目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项目内部的风险,第二种是项目外部的风险。其中项目内部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工程项目自身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能够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及项目目标产生影响。我们可将这种风险按照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指标划分为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

1.技术风险是指由于业主或者承包商在相关技术不足或者技术条件不确定等因素对工程项目产生的损失。例如在工程方案选择失误、设计上的缺陷、工艺不达标、操作不当、安全措施不足、新技术应用失败等方面产生的风险。技术风险大多属于可控风险,通过事前控制风险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但是对于有的建筑工程项目,由于项目周期过长,这种技术上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2.在工程项目承包过程中,最为普遍也最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的影响多来自于非技术风险。进行分类后可以归纳为管理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

(1)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是在项目活动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会出现风险,例如在目标方面,例如在进度管理的过程中,进度目标设计不当,或者项目目标设定不当等;在组织方面,缺乏组织经验,组织架构不合理,组织内部配合不协调,或者员工的能力素质不达标,造成设计、操作、监管、安全防御等方面的失误,带来很大的风险;在控制方面,成本控制不当导致工期延长、物料采购质量不达标等。同时管理风险也出现与业主对承包商的管理,例如业主经验不足,签订合同对于承包商的约束力不足,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诸多问题等,或者承包商毁约的风险加大,甚至出现转包的现象等。对于承包商而言,也会出现管理上的风险,例如在物资的管理风险上,虽然有时业主会负责物资的采购,但是管理和使用会交付给承包商,物资管理不当造成的设备损耗、物料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风险。

(2)经济风险是指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造成的潜在影响,并不是企业在资金上的风险,经济风险会对各个行业产生或大或小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或者是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出现变化,例如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通货膨胀及汇率的大幅波动等,例如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造成原材料的价格上涨;除此之外,有的行业内部产生的经济风险会只对行业内部的企业产生风险,例如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遇冷,导致建筑项目的减少,同时会对建筑市场内部的工资水平、原材料供给产生影响。同时房地产所衍生的金融行业也极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或者外部的投资环境恶化等风险,尤其是针对周期特别长的建筑工程项目,受到的经济风险会更大,会导致工程延期、投资回报率降低,严重了会造成工程项目目标的不可实现,使得业主遭受巨大的损失。

(3)政治风险是指由国家政治引起的各种风险,通常有政府对建筑行业干预的变化,对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变化等,例如国家对建筑原材料各项指标标准的提升就会对原材料采购成本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于拆迁政策的转变导致居民安置成本会大幅上升等。另外国家政治风险也包括战争等极端因素带来的风险,往往会对建筑工程项目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例如业主国际投资的建筑工程项目。

(4)自然风险一般是指非人为的风险,建筑工程项目受到各种外界客观存在的由自然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一般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气象活动、自然灾害、地理因素等组成例如在自然灾害中,由各种地震、洪水等导致的风险会对工程项目产生毁灭性的打击等。通常自然环境引起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但是可以通过人为的识别进行提前预防,来有效的降低由于自然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一方面要求业主和承包商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有效地控制手段尽量的降低风险,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只有进行正确的风险识别,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传统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情景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专家讨论的形式,也有检查表法、SWOT分析法及流程图法等常规性的识别方法。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面临的实际施工场景也不同,因此存在的风险也不相同,对于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也不同,识别的准确率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业主及承包商进行风险识别的时候应该谨慎选择识别的方法,同时也要考虑风险识别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选择最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

四、风险的评估

风险识别之后对风险的大小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种类不同,且会同时存在不同的风险,有的可以进行量化,而有的则很难甚至无法量化,企业面临的绝大多数风险都是很难被可量化的,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应该将主客观评估相结合。当业主或者承包商面临容易量化的风险时,可以根据以往的数据、资料等进行概率估计,例如概率树等方法;当掺杂不可量化的风险,或者以往数据不足时时,可以对风险进行经验估计,这里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不仅可以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较为准确合理的概率预估,同时可以更为直观的将各个风险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可以有效的辅助业主进行风险规避决策或风险抵御决策的制定。

本文选取了云南省某地区的一处超大型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以下简称X工程项目)进行了风险管理分析,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商下设项目部门后,将不同的施工项目分派给了7家不同的承包单位,项目周期为2.5年。首先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了风险识别,确定了该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基本包括了以上叙述的几类风险,包含了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具体如表所示:

表1:X工程项目风险列表

序号 风险名称

A1 工程方案设计风险

A2 项目组织风险

A3 成本控制风险

A4 通货膨胀风险

A5 经济危机风险

A6 自然灾害风险

下面我们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的评估,首先在每个风险所处的领域找到若干相关的专家及总承包商、分包商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专家问卷的调查,得出调查结果后,采用T.L.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如下表所示:

表1:X工程项目风险评估判断矩阵

项目风险 A1 A2 A3 A4 A5 A6

A1 1 0.303030 3.1 3 4.3 5.9

A2 3.3 1 3.6 3.5 4.4 6.8

A3 0.322581 0.277778 1 4.8 3 4.1

A4 0.333333 0.285714 0.208333 1 2 2.8

A5 0.232558 0.227273 0.333333 0.5 1 2.4

A6 0.169492 0.147059 0.243902 0.357143 0.416667 1

关于每一项风险权重的计算,这里采用比较常用的根法,计算步骤如下:

依据上表,取小数点后六位,构造判断矩阵如下:

将矩阵A的元素按行相乘,并将所得到的乘积分别开6次方,得到向量:

对该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向量: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consistency index):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性一致性指标R.I. (random index)

表4.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R.I. 0 0 0.52 0.89 1.12 1.26 1.36 1.41

符合一致性的要求,因此即为所求的权重。从权重结果可以看出,项目组织风险最大,风险概率达到了40%,其次是工程方案的设计风险,然后是成本控制风险,而发生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五、风险防范对策

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后,应当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一般来说,根据风险特点的不同,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风险的防范,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首先是风险控制策略,是指针对那些相对可控的风险,可以通过事前控制降低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例如原材料质量不达标,人员素质不达标等。通常这种风险控制有着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

其次是风险自留策略,对于有些企业来说,有些风险意味着高收益,主要是指的经济风险,企业或多或少会存在财务风险,一定程度内的财务风险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范围内的收益。风险自留策略是一种主动性的带有强烈计划性的风险防范策略,需要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

最后是风险转移策略,主要是针对一些不可控的、能够带来潜在巨大损失的风险,例如自然灾害等风险,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签订各类商业保险来将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转移,投保规模与风险发生概率和造成的损失成正相关,尤其是出现人身伤亡及巨大损失时,保险公司会给予有效的补偿,最大程度上降低建筑企业的损。

五、结论

我国的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承包风险管理的理解过于单一,往往流于形式,实际的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容易遭受由各种风险造成的损失。文中风险管理体系的分析有助于建筑企业深入理解风险管理体系,提出的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对于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增加收益也有着较为实际的参考价值。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6)

关键词:EPC总承包;施工;风险管理

Key words: EPC turnkey project;construction;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085-02

1EPC项目风险的产生

1.1 工程项目风险的概念。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工程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中, 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性及其发生的概率。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既在于项目外部环境的千变万化, 难以预料周详, 又d 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 还源于人的认识和预测能力的局限性。项目风险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风险因素的存在性;二是风险因素导致风险事件的不确定性;三是风险发生后产生的损失量的不确定性。

1.2 EPC总承包项目中风险增大的原因。

1.2.1 合同条款的变化。EPC 总承包合同中风险的分担发生了变化。EPC 总承包商主要承担了以下扩大风险:①EPC总承包商承担了全部“设计风险”和“外部自然力的风险”;②EPC总承包商承担了原先由业主承担的“经济风险”;③EPC总承包商承担了所有不可预见的风险;④EPC总承包商承担了因为业主提供的现场数据不准确而带来的风险。

1.2.2 工作内容的变化。①工作范围扩大。EPC 模式下,总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大大增加了,它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三个过程。如果业主需要的话,还要介入可行性研究和试运行等阶段。这么大的工作范围中,常常会有一个或几个环节总承包商不是很擅长的。这些无疑增加了总承包商的工作难度,风险也随之增加。②工作难度加大。EPC 总承包模式给承包商所带来的不是单纯工作范围的增加,工作的难度也会明显增加。EPC 项目本身的复杂性、总承包商管理跨度的增加需要总承包商具有更为快速、有效的管理。EPC 模式需要项目管理向信息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2EPC项目施工风险识别

2.1 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

2.1.1 项目的前提、假设和制约因素。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或其它文件都是在若干假设、前提的基础上做出的。这些前提和假设在项目实施期间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因此,项目的前提和假设之中隐藏着风险。

2.1.2 项目规划。项目规划中的项目目标、任务、范围、进度计划、费用计划、资源计划、采购计划及业主方、总承包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期望值等都是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

2.1.3 工程项目常见风险种类。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商务风险、信用风险等。

2.1.4 历史资料。项目的历史资料可以是以前亲身经历过的项目的经验总结,也可以是通过公共信息渠道获得的他人经历项目的历史文档。在过去建设过程中的档案纪录、工程总结、工程验收资料、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处理文件,以及工程变更和施工索赔资料等,记载着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施工索赔等处理的来龙去脉,这些对当前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是非常有帮助的。

2.1.5 前期现场调研。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地震条件、水电气接口条件、进场交通条件、通信条件、当地治安条件、物价条件、当地设计水平、当地施工水平、当地法律、可利用的有利条件等。

2.2 EPC项目施工风险识别方法与步骤。对EPC项目施工风险的识别,需要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

2.2.1 风险识别常用方法。①SWOT分析法―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主要是对项目的优势与劣势,项目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系统分析、评价,识别项目风险。②头脑风暴。汇集项目技术主管、丰富生产经验成员、管理专家进行讨论,发挥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想法、相关经验,识别项目风险。③德尔菲法。对项目团队解决无法有效识别风险,通过公司层面网络以调查报告方法咨询相关行业专家,得出项目风险报告。④专家调查法。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重要对象,各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对其后果做出分析和估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缺乏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定量的估计,缺点主要表现在易受心理因素的影响。⑤文件审核。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对项目计划、假设前提、约束条件及相关文件进行系统审核,识别潜在风险。⑥初始清单法。如果对每一个工程的风险识别都从头做起,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耗费时间和精力多,风险识别工作的效率低;二是由于风险识别的主观性,可能导致风险识别的随意性,其结果缺乏规范性。而且同类工程的大部分风险是相类似的,只有部分风险因工程而异,不同的工程由于外界条件的差异其主要风险可能存在差别,因此,为了避免以上缺陷,有必要建立初始风险清单。⑦风险调查法。建设工程风险识别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的重要方法。

对于建设工程的风险识别而言,仅仅采用一种风险识别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一般都应综合采用两种或多种风险识别方法,但不论使用何种风险识别方法组合,都必须包含风险调查法,并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不断识别可能出现的新风险。

2.2.2 风险识别步骤。对EPC总承包项目的施工风险进行识别时,可按下述四个步骤进行:①项目合同签订前组织对ITB文件审查,找出需业主澄清的地方和需业主补充的设计前提条件,并派通晓EPC索赔、勘测、土建与总图的岩土专家现场踏勘后进行风险评估。②根据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银皮书),总结出总承包项目的施工风险因素。③在第一步出的初始清单的基础上,结合采用专家调查法和风险调查法将总承包项目的施工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类,得出EPC总承包项目施工风险清单。④根据项目施工风险清单分析风险应对方法。

3EPC项目施工风险防范

3.1 总体原则。

3.1.1 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可归结为以下几种: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自留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

①风险规避:风险规避就是通过变更工程项目计划,从而消除风险或风险产生的条件,或者保护工程项目的目标不受风险的影响。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风险规避是一种最彻底地消除风险影响的方法。虽然工程项目的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是借助于风险规避的一些方法,对某一些特定的风险,在它发生之前就消除其发生的机会或可能造成的种种损失还是可能的。②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设法将某些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他方。转移风险仅将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风险。在工程项目中,风险转移的方式各种各样。如组织联营体或联合集团进行工程投标,工程保险、担保、利用开拓责任的合同条款、选择适当合同的计价方式、工程分包和转包等。不管是哪种风险转移方式,其特点是共同的,就是使自身免受种种风险损失。当然这种转移是指正当的、合法的转移方式和手段。③风险缓解:工程项目风险缓解,又称减轻风险,是指将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或后果降低到某一可接受程度的过程。风险缓解既不消除风险,也不能避免风险,而是减轻风险,包括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的损失。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包括: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损失、分散风险和采取一定的后备措施等。④风险自留:亦称为风险接受,是一种由项目主体自行承担风险后果的一种风险应对策略。这种策略意味着工程项目主体不改变项目计划去应对某一风险,或项目主体不能找到其它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而采取的一种风险应对方式。风险自留的局限性:一是风险自留需以具有一定的财力为前提条件,使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得到补偿,二是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对某一风险事件采用风险自留策略时,充分掌握该风险事件的信息是一前提条件,即掌握完备的风险事件的信息是采用风险自留策略的前提。

3.1.2 风险应对原则的选择。经过风险评价后,判断风险是否超出可承受的范围,如果超出了可承受的范围就考虑是否要挽救项目。如果不愿挽救项目就取消项目;如果愿意挽救项目,可以采用降低风险评价基准或修改项目实施方案的方法,从而重新进入风险评价阶段。经过风险评价后,风险没有超出可承受的范围,风险管理者就进入了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阶段。

3.2 施工风险防范工程措施。由于EPC总承包合同的特殊性, 其项目造价已在合同中明确,一般情况下,合同金额不予增加,也不减少,争取变更难度较大。对项目部来说,施工风险既有实际成本增加的风险(损失的风险),也有减少的可能(收益的风险),因此,认真分析项目的具体情况,加强项目的施工控制,在保证项目的使用要求和业主满意的情况下,减少施工成本是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方法,而对于实际施工中确实需要增加的成本,在做好工程的同时,多研究合同、多沟通,也可通过提出索赔或以新增工程内容等形式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从笔者经验出发,主要有以下几点:

3.2.1 慎重参与EPC 竞标。首先,承包商要决定自己是否应参加该合同的投标。如果合同条件和其它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自己做不到,或者风险太大,就不要投标。因为合同是法律文件,是严肃的,对签约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签署,就要认真执行到底。EPC总承包项目涉及面广,业主都要求固定合同价格和工期,承包商如果没有足够的综合实力,即使中标得到合同,也可能很难完成项目的建设,最终可能蒙受很大的经济和政治损失,甚至面临难以收拾的局面。承包商在决定是否参与竞标前,必须仔细研究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识别和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从自身实力出发做出理智的判断。承包商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实力,分析中标的可能性。决定参加竞标后,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报价中加入适当的风险费用。

3.2.2 认真评估业主财务能力。业主的付款能力是承包商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承包商最大的风险。除了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外,业主的付款能力关键取决于能否取得融资,如银行贷款、卖方信贷、股东贷款、企业债券等。当然,融资的前提除了财务可行性之外,还需要有技术可行性。此外,承包商还应深入了解业主的资金、支付情况。细致调查业主的资金安排证明,如果是政府项目,则调查其财政状况,以及其是否存在由于财政枯竭而拒绝支付的历史;如果是私人项目,则重点调查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该公司的资信如何等等。

3.2.3 详细进行前期现场调研。对施工现场的地理、水文、地质、气候、交通、社会依托、物价、税收、法律、治安等条件的调查了解。现场勘查应与业主所提供的有关工程资料和设计要求结合起来分析。在EPC合同条件下,除了少数情况,业主均对现场数据的准确性不负责任,从而给承包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作为承包商应该在费用、时间的允许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那些实在无法证实或确定的情况,应折成一定的风险费计入投标报价。

3.2.4 对比选择合作单位。EPC 项目不仅要求承包商提供高额融资,而且专业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因此总承包商在选择设计者、分包商、制造(供应)家时,应综合考虑合作单位是否有类似工程的经验和业绩,参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水平,资源组织和投入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报价等因素。如果选择的合作单位、分包商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关任务,总承包商最终将承受巨大的损失。

3.2.5 采取新技术以降低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可针对EPC总承包合同的特殊性,结合工程实际,采取新工艺、新方法,进行技术和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在不降低设计标准的情况下,多提优化方案,降低成本。

3.2.6 把握合同条款,增加合理费用。EPC总承包商要利用有利的合同条款或合同中解释模糊的条款,有理有据地提出新增项目,要求补签合同,增加费用。

3.2.7 对HSE因素进行动态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HSE经理应及时修改相应的环境因素清单或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清单。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新确定的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HSE经理应组织HSE工程师进行识别、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2.8 转嫁部分风险给分包商。EPC总承包商可客观衡量自身能力,对于某些自身还欠缺的环节善于利用分包人的资源和力量,或者直接把风险比较大的部分分包出去,将业主规定的误期损害赔偿费等如数定入分包合同,将这部分风险转嫁给分包商。

3.2.9 转移部分风险给保险公司。设计采购施工(EPC) /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第18条关于保险的规定,涉及到财物和建设成本风险,合同风险,设计风险,环保健康风险和安全事故风险等。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是承包商常用的规避风险的做法。虽然采用这种做法要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但对于风险损失而言则是个很小的数字,而且承包商可以将保险费计入工程成本。因此,向保险公司投保是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4结语

总之,在施工项目管理中,为实现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目标,必须充分认识项目的施工风险因素,加强项目的施工风险管理,着重做好以下几点:①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增强对施工风险因素的识别判断和分析评估能力。②管理层应充分重视,在项目施工前、施工中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地识别和评估项目存在的施工风险因素,整理施工风险因素的分析报告。③针对所提出的施工风险因素分析报告,项目部决策者和管理层应对分析报告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响应,根据风险因素的特点和对项目影响的大小,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或科学方法等手段,采取回避风险或减少风险等方式,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并指定风险控制责任人。④风险责任人应根据所制定的风险对策,进行项目的风险控制工作,在对风险对策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的同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和评估风险对策的实施对项目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识别可能产生的新的项目风险因素,及时地进行评估和制定有效的风险对策,进行动态的风险控制管理。

EPC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对EPC模式特点的把握与风险管理的研究,对于推动EPC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EPC项目中,承包商要积极采取技术性对策来回避、减轻、预防、分散影响总承包项目施工风险因素,不断完善施工风险管理体制,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较量中站稳脚跟,加快发展,使EPC模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加快我国工程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吴茵.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J].大众科技,2010,4:88-89.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7)

香港银行业无论在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金管局”)层面还是各商业银行层面,都非常重视对银行投资理财销售的管理,金管局和商业银行各自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做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投资理财销售进行管理。金管局重在制定规则并检查监督执行情况,而各商业银行则一方面把好客户入门关,从客户开户流程入手,严格核实客户身份,并深入测评客户的风险承受度,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指导客户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则采用柔性销售来持续提升银行业绩。

香港金管局

制定明晰的规定及指引,使商业银行有规可循。为加强对各银行销售手法的监管,金管局在《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适用于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的管理、监督及内部监控指引》、《有关为客户提供合理适当建议的责任的〈常见问题〉》中都明确了对监管销售手法的规定。于此同时,香港金管局还向银行发出了一系列补充规定,其中,有三方面内容值得关注:

在职员职权管理及防范欺诈方面,金管局2009年7月的《防范私人理财及财富管理业务出现职员及欺诈行为》,要求在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银行必须实施稳健的管理层监控及监察。为此,该指引从董事局及高级管理层监察、政策及程序、举报制度、内部管控、遵行法规、内部审计、举报可疑案件等7个方面提出了规定,其中,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有关规定尤为细致。

在内部管控中要清晰界定并妥善分离前线人员与后勤人员职责,对新客户关系的审批实施双重管控,对新户口的文件处理交由市场推广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执行,客户经理要在其他管控部门共同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执行客户指令、处理客户投诉、处理客户结单和处理非活跃与不动户口等。

在职员操守及报酬机制中不能简单以财务表现作为报酬机制的核心,还要关注审计、合规检查的结果和投诉调查的结果。要实行硬性年假制度,并定期检查职员亲属的户口情况。

在户口监察中要定期轮换理财经理的直属主管,妥善保管银行与客户的联系记录,每年进行一次客户关系检视。

在非活跃及不动户口的管理中要清晰界定非活跃户口和不动户口,要安排独立于客户经理的部门对这两类账户进行单独监管,并制定足够的管控措施来管理对这两类户口的重启。

在户口结单管理中要将发送客户结单、处理客户地址更改需求等职能进行分隔安排。

在业务记录管理中要对客户服务经理、助理的所有电话进行录音,妥善管理录音系统、保存录音带和定期抽样听取录音带内容。

在产品风险提示方面,金管局于2011年3月14日《加强有关销售投资相连寿险计划产品的监管规定通告》,要求银行必须适当说明产品的性质和风险,以确保该产品有适合的客户,从而有利于银行明确如何更有效地向客户提示产品风险。

在客户服务方面,金管局于2011年8月1日了《向投资者发送零售投资产品的资料》、《就有关销售投资产品的投诉做出公平合理的和解安排》、《向零售客户销售投资产品》、《销售投资产品》等一系列指引及通告的修订版。

推行乔装客户检查,监督检查商业银行对各项规定及指引执行情况。金管局进行了乔装客户检查工作,其事前的准备工作、事中的实施落实及事后的信息措施都值得关注。

在前往各机构进行乔装客户检查前,监管机构会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一是落实实施检查的机构。该项检查采用委托第三方实施的方式,由金管局与证监会联合委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实施检查计划,从而有利于提升检查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二是设计乔装客户问卷。监管机构专门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检查问卷,以便随时记录乔装客户在到访银行的抽查经历。实践证明,检查问卷设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会较为显著地影响到检查结果的有效性。三是建立合格的检查队伍。监管机构不但招募专人,而且对招募到的人员进行有关银行产品资料、证券规例、零售银行销售手法及调研问卷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其知道如何以乔装客户身份深入网点调查。这些较为专业的检查人员能有效保证各项检查正确实施,并获取富有说服力的检查结果。

在检查中,切实保证检查工作有效推进。一方面,采用恰当的检查方式。在检查时,监管机构采用抽样调查法。检查时,委托乔装客户实地体验和搜集银行销售过程的资料。抽样调查法有利于较为广泛地了解各机构普遍的规定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实施接近真实情况的实地调查。在检查时,由经过培训的乔装客户以准客户身份前往银行,以真实身份实地完成抽样检查。乔装客户表现出对投资产品的兴趣,与销售代表面谈,并记录面谈过程、完成抽查问卷和搜集银行销售人员提供的有关资料等。

检查后,及时有利于银行改进工作的检查结果。在检查后,金管局会公开检查结果。2011年5月,金管局《有关银行销售手法的乔装客户检查计划结果》,进一步明确地分析了检查的具体着眼点和检查结果:检查银行是否能够“认识你的客户”、检查银行是否能够向客户披露风险、检查银行是否要求客户评估了产品合适程度、检查银行是否对弱势客户群体有不当销售倾向。

通过事前的周密组织、事中的严格执行、事后的通报结果,金管局推动实施的乔装客户计划有利于督促各商业银行秉持良好的合规文化,以进行日常的投资理财销售管理。

各商业银行

各商业银行通常采用“两手抓”的做法,一手抓风险防范,确保落实监管规定、防范业务风险;一手抓业务发展,想方设法改进销售方式、提升销售业绩。下文以商业银行如何服务一位新客户为例,分析“两手抓”的具体做法。

防范风险,严把客户准入关。一般情况下,客户应首先在银行开立账户,并完成本人的风险承受度评估,方能在银行进行投资理财。因此,银行如何为客户开立账户和进行风险评估,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随后进行的投资理财销售活动能否有效展开。为此,香港地区各家商业银行从源头抓起,不但实施严格细致的新客户开户流程,而且严格执行客户风险承受度评估制度,从客户进入银行的最初环节即对客户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较为充分地核实客户身份,并向客户提示风险。从而既有利于防止银行误导销售,也有利于引导客户正确决策。

与内地各银行提供的新客户开户流程相比,新客户在香港各银行柜面开户的流程相对更为复杂,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香港地区银行与内地银行的一些不同做法:一是香港银行开户流程耗时较多,往往要长达30分钟甚至更长;而内地银行的开户流程通常不会超过10分钟。二是香港银行的开户流程涉及人员较多,包括保安人员、柜面人员、理财经理、风控人员等,但相关人员职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条有理;内地银行的开户流程主要依赖柜台人员完成,理财经理参与不多,且风控人员基本不会参与。三是香港银行的开户流程所涉及区域较多,包括低柜区、高柜区、洽谈区、柜员机区等,不同类型的员工会在不同的区域向客户提供不同环节的服务,整个过程严谨有序;内地银行的客户往往离开柜台后就无人理会。香港地区银行这种严谨的开户流程有助于银行准确识别客户身份和把握客户需求,准确评估客户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从而为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奠定牢固基础。

严格执行客户风险承受度评估,让客户清晰了解自身风险容忍状况及可办理业务范围。风险承受度是描述客户对风险承受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也是银行向客户推介投资理财产品时需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否有效地完成对客户的风险承受度的评估至关重要。

香港各商业银行在客户风险承受度评估方面的做法与内地银行主要存在五方面不同:

一是评估流程的主导者不同。香港地区银行的风控人员主导评估流程,理财经理仅协助风控人员完成对客户的风险承受度评估,而不能主导评估流程,整个评估过程由风控人员主导,且风控人员要对评估问题进行逐条讲解,确认客户明白后才确认结果。在内地,商业银行未明确评估人为谁,通常由客户自行完成风险承受度评估。尽管在柜面执行评估过程中,柜面人员或理财经理也可协助客户完成评估,但总体上银行人员对评估执行的力度相对不足,客户则在评估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二是评估的方式不同。香港地区银行主要依靠电话完成客户风险承受度评估,评估过程中,客户只需口头回答风控人员提出的问题即可。银行会对整个评估过程电话录音并保留。此外,很多银行不提供在线自助完成风险承受度评估的服务方式。

在内地,商业银行的网络评估与柜面评估方式并行。尽管各银行在网络渠道和网点渠道都可以进行风险评估,但首次评估必须在网点进行,此后的评估则可以在网络渠道进行。如果客户在网络渠道完成评估,则整个评估过程主要由客户自行填写评估问卷;如在柜面渠道完成评估,一般会有理财经理或柜面人员协助,但理财经理或柜面人员往往对评估问卷的讲解不够细致。在这种书面评估过程中,尽管银行还设计了客户风险确认语句,强制要求客户抄录,但客户往往仅限于被动抄写,并不一定真正理解评估问卷中各问题的真实含义。

三是评估问卷的设计不同。在香港地区银行评估问卷设计的问题相对较为繁琐,也更为严谨。以花旗银行在港机构为例,其投资风险评估问卷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评估客户的风险接受程度,包括客户的年龄、在花旗的整体投资年期、在花旗所做投资占个人流动净资产值的百分比、对投资资金的依赖程度。第二部分主要评估客户的风险取向,包括投资目标(分为谨慎、防守、收入为本、增长与收入、增长为本、增长、专业性投资等七种)以及对不同种类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分为六种情形)。第三部分主要评估客户的知识及经验,包括客户的投资知识及经验(有限、中等或广泛),一级客户对产品有知识或过往有投资经验。在这三部分中,银行采用评分制,根据客户在所有答案中的最低投资评分计算出客户得分,并根据得分将客户区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谨慎型、保守型、平衡型、进取型、非常进取型、专业性投资型。银行认为每种类型的投资者有不同的风险接受程度和投资目标,因而也只能适应不同的投资产品。根据客户得分确认客户的投资类型,并确定客户可以在本行开立的户口有哪些。进而可以清晰地告知客户,哪些产品是客户不能承受也不能办理的。第四部分是客户的财务资料,包括客户的流动资产净值、就业情况(自雇、受雇、退休、学生、非就业、家庭主妇)、教育程度(小学或以下、中学、大专、大学或以上)、计划退休年龄、可做短线投资的资金、后备或紧急现金金额。此外,银行还要求客户签署意见,包括四项确认,分别是确认上述填报的资料信息无误、确认个人的投资类型、确认知晓相关的投资风险和确认受托投资风险评估的副本。

在内地,商业银行的评估问卷向客户提出的问题相对简单,客户通常仅需几分钟时间即可完成,导致很多客户对问卷的含义无法真正理解。尽管这种情况与内地银行目前经营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相对有限具有一定关联,但银行仍应考虑到许多客户的金融风险意识不够充分,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够深入,对商业银行层出不穷的新业务、新产品的分辨能力还有待提升,商业银行可将评估问卷设计的更为细致,以推动银行与客户更深入的了解和沟通。

四是评估结果的运用范围不同。在香港,客户评级结果通常会被广泛运用到客户在银行办理的任何一项业务,换句话说,银行将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度决定客户可以办理的业务。

在内地,评估结果没有被广泛运用。银行主要针对理财产品明确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评级规定,而对其他一些同样有风险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交易的风险提示则相对薄弱。评估结果出来后,内地银行一般仅告知客户属于哪种类型投资者,而不会详尽解释客户可以在银行投资的产品。尽管一些银行会通过后台系统,控制客户随后可以参与的投资产品类型,但客户通常不能在书面或网络渠道清晰地查询到这些控制。由于客户完成风险承受度评估后,没有立即得知自己可以办理的业务,因此,客户对风险的关注往往不够,甚至可能为购买高风险产品而随意重新进行风险承受度评估,以获得更高的风险承受度评级,并购买与自身状况不符的更高风险等级的产品。

五是重新评估需要遵循的时间要求不同。在香港,客户在完成当次评估半年后才可重新评估,银行不认同客户在短期内发生的较为显著的风险承受度变化。

在内地,银行规定客户在超过一年未进行评估,或在发生了影响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况时,如需要再次购买理财产品,需在银行网点或网上银行完成评估。否则,客户不能在该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这种情况下,个别客户可能会通过不断地重新评估来提升自己的风险承受度,从而给银行销售管理工作埋下隐患。

柔性销售,提升销售业绩。在防范风险的同时,香港地区商业银行并没有因严格执行监管规定而影响销售目标实现。在服务一位新客户时,银行会从多个环节巧妙地融入销售手法,使客户在感受银行优质服务的同时,较为愉悦地接受银行推出的各项销售服务。

当一位新客户初次接触香港的银行时,如能细致观察,便能感受到:步入网点大门前,气派的招牌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广告,彰显银行的风格与实力;步入网点后,立即有保安人员迎上前开门,使客户感受到被重视;理财经理上前迎接,了解客户此行需求,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初步分析;柜面人员为客户开立账户,这是银行与客户建立真正业务联系的首要环节;理财经理将客户引导入洽谈室,了解客户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帮助客户制订财务规划,这是银行为客户定位的关键;风控人员介入风险评估过程,对客户深入了解,确保将合适的产品推介给合适的客户;离开网点时,柜员交给客户印刷精美、中英对照的银行宣传手册,详尽介绍银行重点推介的服务和产品。这种无处不在的柔性销售,为银行实现成功投资理财产品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内地银行业启示

加强投资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既是银行控制自身经营风险、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银行保护客户利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从香港地区银行业的做法中,内地银行可以得到有益启示:

进一步细化现有规定。可以借鉴香港金管局做法,对内地银行现有的各项相关规定进一步细化。如在银行员工岗位职责界定方面,进一步明晰柜面人员、理财经理及风险管理人员各自的职责;在理财销售人员管理方面,进一步明晰对理财经理职业操守的教育、考核和管理办法,避免为追求业绩而误导销售;在账户管理方面,进一步明晰对非活跃账户的管理方式;在业务记录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业务记录管理的有效性;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明确界定弱势客户群体的定义,并制订专门针对弱势客户群体的保障措施;在客户风险承受度评估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人员,加强对此项业务风险的管控;在监督检查方面,制订专门的检查方案,定期对银行投资理财销售工作进行检查。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8)

在BOT项目的各参与方中,项目发起人成立的项目公司居于特殊地位,相比较于政府和用户,其面临的风险最大,在风险管理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探讨BOT项目实施中项目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对策。

根据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针对国际BOT水电开发项目,本文力图简明扼要地说明该类项目各参与方的合同关系,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和风险来源,阐述以BOT方式进行水电开发的项目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项目参与方的合同关系

在BOT水电开发项目的各参与方中,项目公司和东道国政府是核心,是项目特许经营协议的双方当事人。项目公司由项目发起人在东道国注册成立,除了特许商角色之外,它还是融资协议中的借款人,建设承包合同中的发包人和业主、购电协议中的供电商等等。东道国政府通常指定其所属机构作为执行机构代表东道国政府与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授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的权利,并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国际BOT水电项目的购电商通常是国有的国家电力公司(局),政府对其具有控制权,因此政府对项目的承诺更容易兑现,能够提高项目发起人对项目投资的信心。除了项目公司、东道国政府和购电商,项目还涉及到投资方(股东)、债权人、建设承包商、运营商等。另外东道国政府还会要求项目公司选择一家有经验、信誉好的国际咨询公司来审查项目的详细设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当监理的角色监督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定期向政府执行机构、项目公司和债权人提供项目报告,并签发项目的竣工证书,决定商业运营的开始日。

项目主要参与方的关系如图所示:

项目各参与方通过签订一系列的合同或协议来明确各方在项目中的角色以及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和协调各参与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将各种可预见的项目风险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各参与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对等和利益平衡,以确保BOT项目的顺利实施。

国际BOT水电开发项目涉及的主要法律文件包括:

(1) 特许权协议 concession agreement

(2) 购电协议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长期购买协议 long-term purchase agreement

或取或付协议take-or-pay agreement

且取且付协议take-and-pay agreement

(3) 土地租赁协议land lease agreement

(4) 贷款协议loan agreement

(5)出口信贷合同 export credit contracts

(6) 债权人间合同creditors’ contract

(7) 股东协议shareholders' agreement

(8) 收益转让合同assignment contract of proceeds

(9) 完工担保合同completion guarantee contract

(10)托管协议 escrow agreement

(11)建设合同 construction contracts,包括:

a.工程设计合同 engineering and design contract

b.施工合同construction contract

c.供货合同 supply contracts

或供或付合同supply-or-pay contract

原材料和服务合同 contracts for materials and services

(12)咨询合同consulting contract

(13)运营维护合同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ntract

(14)投资担保合同(海外投资保险合同) investment guarantee contracts

(15)保险合同 insurance contracts

(16)东道国政府保证 host government assurances

(17)安慰函 letters of comfort

支持函 letters of support

理解函 letters of understanding

如果项目交由EPC承包商建设,则建设合同指的就是EPC合同(EPC Contract)。

二、 项目风险和风险管理措施

BOT项目的实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开发(准备)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运营和维修阶段、移交阶段。本文将国际BOT水电开发项目的风险按项目阶段归纳为四大类:开发风险、施工风险、运营风险和移交风险,另外将项目公司和债权人的财务风险单独阐述,这样划分的好处是有利于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公司随着项目的进程识别项目各个阶段中潜在的风险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将可量化的风险包含在项目成本和电价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项目开发阶段是BOT项目的关键性阶段,从确定意向、考察、立项、可行性研究、投标、谈判,到最终取得特许经营权、签订购电协议,要经过长期、艰苦、大量、细致的工作,尤其是其中的可行性论证阶段,在时间上它对应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开发/规划阶段,在逻辑上它对应于项目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项目分析等不同过程,因此必须从政治、社会、技术、经济等不同层面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科学论证,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在项目开发阶段,需要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有关立法和法律法规、市场和项目本身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需要聘请律师、技术及财务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论证和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大量的项目文件;需要与东道国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多次接触和协商。开发和投标费用很高,如果项目发起人由于竞争失败不能组成项目公司签不成特许权协议,这些花费是很可能得不到回报的。所以应该特别重视开发阶段的风险研究和风险对策,为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东道国政府和债权人更希望项目公司选择EPC承包商来施工项目,选择经验丰富的运营商对项目设施进行运营和维护,而这两种形式对于降低施工风险和运营风险都是有效的。当然,如果项目发起人有很强的技术、管理和协调能力,也可以考虑采取其它模式如分包等来建设和运营项目。

现将国际BOT水电开发项目实施中项目公司(选择EPC承包商)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对策分别说明如下。

(一) 开发风险

项目公司在开发阶段面临的风险包括可行性研究风险、筹资风险、组织管理风险、特许获取风险和市场预测风险等。

1.可行性研究风险

风险来源:投资方论证不足。

规避措施:科学论证。

规避程度:投资方建立风险评价体系,聘请法律财务顾问和技术专家进行全方位论证和风险分析。

2.筹资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违约,政府违约。

规避措施:项目公司提供履约担保,政府提供履约保证或安慰函。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提供不超过项目成本10%的履约保函;在特许权协议中涵盖政府对项目的承诺。

3.组织管理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组织不力。

规避措施:专家咨询。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建立能有效运转的组织结构,聘请专业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4.特许获取风险

风险来源:政府。

规避措施: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签订政府备忘录和特许权协议。

规避程度:政府采用国际竞标程序和结构,增加透明度;政府备忘录和特许权协议涵盖政府违约补偿条款。

5.市场预测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

规避措施:调查研究。

规避程度:投资方聘请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独立评估师进行市场调查和评估。

(二)建设风险

项目公司在建设阶段面临的风险包括完工延误风险,费用超支风险,安全风险,地质/地震风险,设备未能满足操作规范风险,项目设施现场的可获得性风险,现场恢复、移民和环境风险等。

1.完工延迟风险

风险来源:投资方,建设承包商,不可抗力。

规避措施:投资方准备应急/备用资本金,及时获得征地、所有的许可和批复,使用成熟的技术;选择有声誉的EPC承包商,采用有交钥匙责任的EPC合同框架;投资方准备应急/备用资本金,投保延迟完工险,还需要投保战争和内乱险,将政治事件的不可抗力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注入不超过项目成本10%的备用资本金,要足够补足债务清偿金额;设立具有吸引力的竣工奖,建设承包商要向项目公司支付足够的误期损害以满足债务清偿支付和项目公司的其他责任,误期损害金额不超过EPC合同价的30%,如果合同终止,EPC承包商除支付延误完工估计的误期损害,还应支付项目设施完工所需的额外成本,但赔偿金额不超过合同价;项目公司的不可预见费用于债务清偿,如果不可预见费不够,债权人要适当延长贷款偿还期,另外在发生不可抗力造成施工延误时,不支付EPC承包商价格上涨费用。

2.费用超支风险

风险来源:EPC承包商;法律变更/税收变更/获得许可和批复延误;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变更令。

规避措施:采用固定总价的EPC交钥匙合同;条款安排;投资方准备紧急备用金;项目公司限制变更的范围。

规避程度:EPC承包商提供足够的保留金和履约保函;项目特许协议中要有政府对项目的承诺;费用超支由项目公司的紧急/备用资本金出资;潜在的对投资方会有实质影响的变更令要提前获得债权人的批复。

3.安全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投资方进行适当的评估并投保。

规避程度:保险涵盖战争和内乱。

4.地质/地震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开发期对项目进行认真评估,提供紧急/备用资本金。

规避程度:投资方提供项目成本10%的备用资本金。

5.设备未能满足操作规范

风险来源:设备能力(容量)不足。

规避措施:EPC承包商提供EPC合同履约担保。

规避程度:EPC承包商支付误期损害。

6.项目设施现场的可获得性

风险来源:投资方。

规避措施:投资方及早获得征地、所有的许可和批复。

规避程度:在融资结束前项目公司提交所需的文件获得政府对项目用地的批复。

7.现场恢复、移民和环境风险

风险来源:投资方。

规避措施:投资方获得政府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批复。

规避程度:在开始详细评估前项目公司要提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三)运营风险

项目公司在运营阶段面临的风险包括操作性能缺陷/有形损坏风险,水文风险,市场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连接失败风险,法律变更/购电协议撤回/兑换限制/征收风险,环境风险,被迫停机风险,运营成本超支风险等。

1.操作性能缺陷/有形损坏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或EPC承包商造成设备不能操作;运营和维修差;项目公司的不可抗力;其他不可抗力。

规避措施:EPC承包商提供保修,在商定的时间内有修正的责任;签订有误期损害规定的运营和维修合同;项目公司投保商业中断险;转移到购电协议中,包括法律变更和政府接收的规定。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用积累储备继续债务清偿,六个月债务清偿的债务清偿储备金计入项目成本;投保保障期商业中断险,反映替换时间;继续按购电协议收取固定费用,投保战争和内乱险。

2.水文风险

风险来源:降雨量小。

规避措施:投资方在开发阶段仔细评估,提供债务清偿储备,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分析水流的历史资料,提供六个月的债务清偿储备,允许至少两个枯水年的发电量小于购电协议中要求的发电量。

3.市场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

规避措施: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长期的或取或付购电协议。

4.通货膨胀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在协议中做出明确规定。

规避程度:按照通货膨胀率,逐年提高电价。

5.连接失败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

规避措施: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未能取电也视为发电需要支付。

6.法律变更/购电协议撤回/兑换限制/征收风险

风险来源:政府和购电商。

规避措施:购电协议中和特许权协议中要有适当的条款,投资保险。

规避程度:特许权协议包括政府对项目的承诺,投保政府征收和汇兑限制险。

7.环境风险

风险来源:投资方不遵守环保规定。

规避措施:使投资方遵守环保规定。

规避程度: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8.被迫停机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违约。

规避措施:购电协议中包括相应的条款。

规避程度:采用或取或付合同,支付装机容量价格。

9.运营成本超支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投资方提供紧急/备用资本金。

规避程度:成本超支由项目公司的紧急/备用资本金出资。

(四)移交风险

项目公司在移交阶段面临的风险包括效益风险,资本沉淀风险,资产评估风险,监督风险等。

1. 效益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

规避措施:项目公司进行合理决算。

规避程度: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财会标准。

2. 资本沉淀风险

风险来源:项目公司。

规避措施:及早撤资。

规避程度:收益及早汇出或再投资。

3. 资产评估风险

风险来源:政府。

规避措施:政府委托独立机构,项目公司寻求立法支持,特许协议中条款安排。

规避程度:建立、健全独立的权威资产评估机构,寻求政府对资产评估的认可,再评估的附加费应可调整电价或延长特许期。

4. 监督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

规避措施:加强宣传。

规避程度:公示。

(五)项目公司和债权人的财务风险

项目公司和债权人的财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支付违约)、融资成本风险、商业中断和利润损失风险、购电协议安全执行风险等。

1. 信用风险(支付违约)

风险来源:EPC 承包商;购电商未能支付电费。

规避措施:EPC承包商或其担保人提供EPC 合同担保;投资方提供紧急/备用资本金。

规避程度:投资方提供12个月付款的不可撤消循环信用证。

2. 融资成本风险

风险来源:基本利率;兑换率。

规避措施:投资方提供紧急/备用资本金;转移到购电协议中。

规避程度:紧急/备用资本金(施工阶段),采用固定贷款利率或套期保值的浮动贷款利率,多种货币组合;紧急/备用资本金(施工阶段),按投资的币种支付电费。

3. 商业中断和利润损失风险

风险来源:外部因素。

规避措施:适宜的、费用低廉的保险和再保险。

规避程度:项目公司在开始详细评估前提交保险提案。

4. 购电协议安全执行风险

风险来源:购电商和政治因素。

规避措施:投资方的法律顾问审查购电协议,如果可能,和购电商协商适当的支持措施。

规避程度:有关购电协议风险事件的法律观点要包括在详细评估中,债权人的最终推荐应强调相关的法律观点和律师的建议。

BOT水电开发项目涉及领域广泛,项目发起人和项目公司在进行风险分析时会面临许多困难,因此应聘请法律和财务顾问、技术专家来帮助项目公司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价,确定应采取的防范措施,设计出一个合理的风险防范和分担的融资结构。在风险分析中,除了进行定性分析,还应进行定量分析,如对财务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风险的评价指标,建立风险的评价体系等等。应用这些量化分析方法可以使项目公司在进行BOT水电项目开发过程中将风险控制在一个最小的或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三、项目公司在各个阶段的风险变化

项目公司在不同项目阶段的风险大小是变化的。在开发期,项目公司的风险由低到高;一旦成功获得特许经营权,风险便开始急剧下降,然而进入建设期,随着投资的逐步加大,风险也日益增加,在完工时达到最大;进入运营期后,资金逐步回收,风险逐日减小,直至完全移交,资金收回并获利,风险结束。项目公司在不同时期的风险曲线如图1所示。

四、 结语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了很多水电站,在水电站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中国公司直接投资海外BOT水电项目还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由于国情不同,不能将国内的经验生搬硬套到海外项目上去,而应对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投资项目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制定适合具体项目的、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海外投资风险巨大,而且BOT水电开发项目周期长,市场变化大,潜在的风险因素更是多且复杂,因此在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时,中国公司要提高风险意识,重视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对策研究。重视和做好风险管理,投资海外BOT水电项目才能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李红敏,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张淳,中国机械装备工业集团)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9)

一、国家风险概述

国家风险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法律、宗教、经济、金融、外债等多个层面,表现为战争、恐怖行动、内乱、、冲突、人畜疾病流行、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对国际商业活动可能采取罚没、收归国有、禁止出入境、废除债务、毁约或强行终止合同。国家风险可以相互影响,如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形成连锁风险反应,扩展成为综合的国家风。又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国家风险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在国际间互相传染,形成各国所在的地区风险。

一个广泛被使用的国家风险定义是由Nagy(1984)给出的:“国家风险是由发生在某个特定国家的事件所引起的跨边界贷款中的损失暴露,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国家是在政府但绝不是在私人企业或个人控制下”。

把握这一概念,需要强调两点。一是跨边界贷款包括了一个国家的各种形式的跨边界的贷款,不论它是给政府的、银行的、企业的,还是给个人的。二是损失是由国家层面发生的事件所引起,而不是某个私人部门或个人层面的事件所引起。这些事件包括政治事件、经济政策、经济基本面等等,对于私人部门来说是不可抗因素。

上述定义只是就国际信贷市场而言,实际上,国际市场上的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以及国际直接投资等等,几乎一切国际资本流动都面临着因债务国“不能”或“不愿”而产生违约的风险。厄尔布等人(Erb.Harvey andViskanta,1996)认为国家风险是影响全球投资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分析了国家风险概念的构成。诺伯特・菲斯(Fiess,2003)证实,国家风险是资本流动中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并且国家风险的增长将降低资本流动。实际上,最著名的几家国家风险测评机构,如国际国家风险指南(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ICRG)、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Invest or Services)、标准普尔信用评级集团(Standard and Poor′s Rating Group)所测定的国家风险,均包含了所有国际贷款和投资面临的损失可能性。

可见,国家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家风险是指在这个国家或因为与这个国家有关联而发生的各种风险(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狭义的国家风险是指因为国家的某种特定政治、社会、经济、金融、自然环境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引致的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主体在国际业务中涉及的外国的国家风险。这些经济活动主体包括商品和服务出口商、跨国投资企业、开办任何国际业务的银行、在国外承包工程的承包公司和劳务人员等。狭义的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和转移风险,表现为上述因素导致的价值损失、本金和利息利润汇回本国的限制等。

二、常见的国家风险评估机构类型

目前,世界上有如下一些常见的国家风险评估机构:

(一)政府间国际组织

包括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WTO)、经合组织(OECD)、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UNCTAD)、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F)、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亚洲开发银行(ADB),多边担保机构(MIGA)、巴黎俱乐部等。有的全面评估一个国家的国家风险,如IMF和世界银行;有的在某个方面对国家风险进行评估,如巴黎俱乐部和世界卫生组织。

(二)官方或半官方机构

大多数国家为了支持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拉动就业、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会对外国政府和进口商提供信贷来采购本国的产品,为了防范贷款风险,需要对借款方的国家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因而都设有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机构(ECAs)。这些机构包括英国出口信贷担保局(ECGD)、美国进出口银行(EXIM)、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德国Hermes保险公司、法国COFACE保险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韩国进出口银行等等。此外,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国际开发署对各国民主进程进行评估。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国家风险评估一般代表本国政府对该国的国家风险评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在国家风险分析、评估基础上设定国别信贷限额(往往不公开)。

(三)非政府组织(NGOs)

包括透明国际组织、人权国际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组织、反腐国际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等。对国家政治、经济和人类环境进行评价。

(四)私人机构

这些机构有些专门从事国家风险评估,并以此为生;有些属于信用评估公司兼业国家风险评估。它们都提供有偿服务,接受委托进行某个国家的国家风险评估。有偿提供国家风险调查、分析、评估和评级服务的商业机构有《经济学家》情报社、《机构投资人》、《欧洲货币》、政治风险集团的《国际国别风险指南ICRG》、瑞士商业环境风险调查公司(BERI)、Moody’s、标准普尔(S&P)、邓白氏(D&B)、惠普(Fitch’s)、控制风险集团(CRG)、香港政治经济风险金融公司等。此外,许多跨国金融公司、跨国投资公司为了自己的风险管理也对国家风险进行内部评估,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

(五)学术研究机构

西方国家的各种学会、协会、基金会、思想库、大学也对全球风险的某些方面进行研究、评估。如美国的外交学会、兰德公司、华盛顿的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家协会等。

(六)其他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些国际问题研究所、主要大学的研究所也分析、评价各国的政治、经济、金融和军事情况,但不进行评估排名,只发表国别和地区某个专门领域的研究报告。

三、国家风险评估的异质性需求

评估机构在进行国家风险评估的时候,总要假定其潜在客户(面对国家风险的行为人)及其需求是同质的,或者说,存在一个“世界性投资者”。这是因为,在同一时间内,一个评估者就同一个国家的风险评估来讲,不可能有多个评估结果。然而,事实上,对国家风险评估的需求多种多样。一方面,需求主体会是多种多样;另一方面,同一主体的需求也可能不尽相同。

对于国家风险评估需求主体的类型,依据业务性质和内容可以划分为:国际贸易商,贸易商面对的国家风险主要是收汇风险,即能否按时按量收回货款;跨国投资者,投资者关心的更多是能否实施项目以及项目运营能否正常、收益可否兑换成国际通货并汇回母国,在经营过程中融资的可获得性等;从事国际业务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主要关心其外国贷款能否如期收回并满足各种监管要求;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如对当事国的贷款能否收回,国际行动会否受到影响等。

依据法律地位可以划分为:自然人,外国汇款是否受到限制,旅行会否受到影响;营利机构,外国业务会否受影响和外国利益能否实现;非营利机构,外国活动能否按计划开展,外国经费能否筹集并实现国际转移。

此外,依据外国风险暴露的时间长短可以划分为:短期资产外国风险暴露者;长期资产外国风险暴露者。一般来讲,前者由于时间较短,风险更具可预见性。

面对国家风险的行为人之所以要分析和监控国家风险,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建立国家风险管理制度,防范和化解国家风险,避免因国家风险导致的损失。国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开展国际业务时就必然会遇到国家风险,如果没有国家风险意识,不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就可能会因为遭遇国家风险而造成财产、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更好地进行产品定价,获得预先的风险补偿准备。既然在国际业务中必然要面临国家风险,获取风险补偿就不可缺少。否则的话,在风险发生时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预先提取了风险补偿准备金后,就可能降低损失的程度甚至全部补偿了风险导致的损失。另外,在风险防范上,有的还尝试设立国家风险限额和国别限制,逐步做到强制性的国别限制和国家限额,加强还款保证和保险措施。

符合外部监管要求,如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必须遵从新巴塞尔协议的三个基本监管原则:资本充足率要求,外部监管原则,信息披露的市场纪律。

符合内部监控和合规的要求。

通过自我评估国家风险,从而有针对地调整政策,提高国家声誉。

四、结论

显然,由于面对国家风险的行为人多种多样,以及他们关于国家风险评估的需求目的各不相同等原因,国家风险指数只能是相对的。同时,又因为在国家风险评估中,各评估机构一般有各自的评估标准和评估侧重点。因此,面对各类评估机构所给出的评估结果,行为当事人有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谨慎地选择和运用国家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李福胜.国家风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10)

1 风险管理方案

1.1 工程风险管理的含义

工程风险管理是指依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置进行决策的过程。工程风险管理分为两大环节,四个步骤:第一个环节是工程风险分析,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思路对工程风险性态进行准确的描述,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工程风险,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第二各环节是采用规范分析的思路,依据工程风险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工程项目的人员、资金和物资等资源的限制,制定和实施风险处置方案。工程风险的四个步骤是:工程风险辨识、工程风险估计、工程风险评价和工程风险处理。

2 动态工程风险管理思想

对于建设项目,代建单位拟采用动态风险管理方法。动态风险管理方法,即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重复上述风险管理的步骤,利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反馈机制,实现动态的风险管理过程。

3 工程风险管理的目标

工程建筑面积大,工程造价高,工期长,故将面临的风险因素也较多。代建单位将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保证实现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功能和成本目标。

4 制定工程风险管理计划

4.1 工程风险管理组织的设置

周全的工程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及其高效率地贯彻实施都离不开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采用矩阵型工程风险管理组织方法,矩阵型工程风险管理组织采用纵向和横向交叉式的管理模式,对于某一项子工程的管理人员来说,既要接受垂直领导,也要接受横向指挥和协调。此方式适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4.2 工程风险辨识

建设项目资金由建设单位拨付,投融资环节的风险较小。因此,工程风险管理的重点将放在工程施工环节。代建人拟将工程风险的辨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程施工准备中的风险辨识;第二阶段是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辨识。以求全面而无遗漏地辨识工程风险。为保证风险辨识的系统性,可按照工程内在的施工工艺顺序和内在的结构关系辨识风险。风险存在的普遍性使工程风险的辨识必须有所侧重。

工程风险辨识过程主要存在两个环节:一是查找风险源;二是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

4.3 工程风险估计与评价

4.3.1 风险估计

由于风险估计的结论将影响风险响应措施的选择,在此环节,代建人坚持谨慎性,以及定性估计与定量估计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种评估方法从不同侧面反映风险状态。

(1)定性估计

在定性估计,即对风险程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过程中,采用专家调查法搜集用于风险估计的数据,到施工现场和施工企业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听取设计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各个环节暗含的风险的意见,将专家意见和类似工程历史评判资料汇总,作出模糊综合判断。

(2)定量估计

在定量估计,即风险量的计算过程中,分组对设计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调查,运用头脑风暴法让每组内被调查者独立判断分部工程(如基础工程)的施工风险的损失水平及其发生概率。从而得出分部工程施工风险状态的调查表。

根据调查表的数据,算出各组被调查人员判断的风险损失期望值,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总风险损失期望值。

本工程建设周期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委托人和使用人、代建单位、咨询、监理、设计、施工、供货等各个方面,风险因素多,风险识别工作量大、情况复杂。风险管理的具体工作由项目管理合同预算组负责,搜集各方面的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整理等具体工作手段,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列出本工程初始风险清单。

5 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5.1 多样性。项目风险管理的客体随工程总承包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交钥匙总承包必须面对设计、采购、施工安装和试运行服务全过程的风险;而设计-施工总承包面对的只是设计和施工阶段的风险。

5.2 复杂性。项目风险管理所要处理的风险问题比设计或施工等单项承包复杂得多,风险量大得多。因此,项目风险管理的难度必然更大。相应的,其所取得的效益也更显著。

5.3 社会性。项目风险管理所涉及的社会成员(利益相关者)多,相关关系十分复杂。

5.4 全局性。代建单位风险管理是管理者从全过程(全局)的观点出发进行全局性的综合管理,而不是把各阶段或各个过程分割开来进行的项目风险管理。

5.5 风险评价

工程风险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工程风险和风险处置措施对系统的影响程度。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AHP法是介于定性和定量分析之间的层次分析法,故代建人将采用AHP法进行本项目风险处置措施的优劣排序

AHP法的操作过程:首先是列出相对矩阵模式,然后将各风险措施两两比较,主要比较风险防控效率、措施保障能力和风险处置成本。比较评判过程采用专家调查法,让不同组的专家分别对两两风险处置措施的相对优化程度做出判断。经数据处理得出其平均的相对优化度。以次类推比较其他风险处置措施的相对优化度。当三种风险处理措施两两比较后,构成相对矩阵,运用方根法计算相对优化度。最后通过检验,得出风险处理措施的优先排序。

5.5.1 工程风险处理

a) 工程风险的处理方法

工程风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鉴于本建设项目的性质,以上三种方法均有可能用到。在实施中,代建人将按上述的AHP法确定其采用的优先顺序。

(1)工程风险回避方案

工程风险回避方案主要运用于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有些项目的取舍或变更不会对整体工程造成太大的影响。

①通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选择合适的承包商,以便降低技术风险。

②控制工程分包防止将工程分包给劣质承包商的可能性

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规划和拆迁,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回避施工地质条件复杂,拆迁困难的地域。

(2)工程风险自留方案

根据风险自留的条件,制定风险安排。

①可自我容纳的较小的风险控制和化解方案。一是制定和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制定施救措施,如防止已发生的危险扩散;降低危险扩散速度,限制危险作用的空间;迅速处理已经造成的损害。

②未预料风险的处理方案。处理方案由风险预警系统、风险应急措施和风险补救措施构成。

③不能回避或转移的风险的控制和化解方案。这类风险的处理途径有三条:一是变更设计,当一些经济风险或政治风险影响设备采购和安装时,在变更设计可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更设备型号和安装要求来化解风险;二是借鉴较小风险控制和化解方案;三是实行替代方案。

(3)工程风险转移方案

工程风险转移方案是较常用的一种风险处置方案,风险转移方式是:

①在投标阶段向投标人收取投标保证金,以防中标人违约给业主造成经济损失。

②中标后要求承包人或供应商向业主提供履约担保,担保方式为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保函金额按中标合同价的10%。

③预留中标合同价的5%作为质量保证金。

④要求承包商办理必要的工程保险。

选择以上几种风险转移方式主要基于如下几点考虑:一是风险分析结论,根据风险调查和分析的结论,一些主要风险最初源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因而通过控制合同履约环节的风险,可以有效地分散相关风险;二是合同履约担保方式本身的担保效力较高,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未履约或未完全履约的风险,担保银行可以提供担保,而担保费用由对方支付;三是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并列成为工程外加的双层保障机制。

6 工程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将做好指导、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工作。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全员参加的、施工周期内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的复杂管理系统。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如发现风险计划的不当之处,需进行及时调整。

7 工程风险管理计划的调整

工程风险管理计划的调整是实行动态风险管理的关键步骤,主要设计如下两个环节:一是风险管理组织的调整;二是补充或修正风险分析,调整工程风险处置对策。

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动态风险管理,可有效控制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以最少的成本保证本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8 工程保险

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分担,应该尽量采取社会化、商业化的方式转移,根据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和适用法律的规定,在项目合同履行期间,承包商职能部门应及时为项目办理各种保险。工程总承包项目涉及的保险种类有: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包括海运且保险金额不少于替换整个项目的价值)附加第三者责任险和雇员赔偿险(限雇主人员)、建筑物一切险(包括综合的建筑物、工厂、设备含财产损害,保险金额不得少于用于替换全部物质的价值)、一般责任险(包括一般责任险或一般商业责任险,保险范围是项目所从事的一切营运活动)、业务中断险、利润预损失险、人身意外伤害险(承包商所有雇员包括当地雇佣人员)、车船险、及融资需要投保的其他保险。项目投保的险种由承包商企业根据项目情况决定,但是合同规定必须投保的险种其金额和条件应符合合同规定并保持有效。承担保险责任的保险公司应按商业上合理的条件和当时的市场行情进行择优选择。办理商业保险后,承包商职能部门应将有关单证的副本发给项目经理部并组织相关的学习,制定相关的措施。

参考文献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11)

一、工程保险概述

工程保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保险市场。1929年英国保险机构对当时正在泰晤士河上兴建的拉姆贝斯大桥提供了一切险保险,从而开创了工程保险的历史先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大规模的重建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等建设市场的主体面临着难以承受的巨大风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工程保险业务应运而生,并得以迅速发展。

我国正式开展工程保险业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为了引进外资,以及利用国际金融组织(世行、亚行等)贷款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工程保险和工程保证担保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惯例被引入我国。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程保险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我们熟悉的保险,按照其保障范围通常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人身保险,包括健康保险及伤害保险等;第二类是财产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和责任保险等;第三类是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保险涉及到上述三大类所有保险的内容。

按照保险的法律性质,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保险可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两大类。一般而言,强制保险是项目招标(或合同)文件中明确规定的承包商投保险种,其保险费包含在标价中,最终是由业主来承担的;而自愿保险是承包商根据工程情况,经过风险分析后自行购买的保险,其费用由承包商承担。

在国际公开招标,特别是使用“世行”和“亚行”贷款的工程项目中,对强制保险都有明确要求。

在工程建设中,承包商可根据其对风险的评估分析,拿出风险管理决策方案,并自行购买相应保险。

二、运用保险手段加强风险管理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部门、行业、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尤其是近代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所导致的买方市场,使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需求变化的日新月异,产品寿命和技术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使产业投资和工程承包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工程承包风险的分析研究自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在工程建设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必不可少。所谓风险管理,就是承包商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我所用(科学利用风险进行工程索赔)。

目前国际工程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国际工程承包分工比较专业,比如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是由业主委托的咨询公司进行的;项目实施阶段的设计、设备采购、施工是由业主进行招标,再分别由设计商、设备供应商和施工承包商来完成;项目完工后由承包商交付业主去进行经营管理。而当今的国际承包工程正逐步向大型化、复杂化、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EPC(设计―采购―施工)、BOT(建设―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带资承包工程建设方式已被广泛应用。这对国际工程承包的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家为鼓励机电产品出口,以及促进工程承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每年都要拿出数百亿人民币为外资和外经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出口买方信贷、出口卖方信贷和政府优惠贷款。使用上述资金开拓国际市场为工程承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中电公司执行的工程承包合同中,大部分是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出口信贷项目。而这些项目所在地大多为第三世界国家,其中大部分是“世行”评级中标明的高风险国家,如古巴、苏丹、伊朗、老挝、柬埔寨等。在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中,反映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业主方通常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程序不了解,特别是对融资操作不清楚,甚至对支付出口信用险的保费不理解。这就要求承包商提供必要帮助和做说服工作,甚至要代业主方策划,并替他们完成一些工作。

2.业主方没有能力按照国际惯例编制工程总承包合同文件,也无法拿出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更没有钱聘请工程咨询公司承担上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以上工作只能由承包商完成。而承包商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或本身能力不够,在急于对外签约的心情驱使下,使编制和最终签署的合同文件往往很粗糙,不规范,存在忽视风险管理的问题。

3.由于这些国家经济落后,办事效率低下,造成在前期开拓工作中,承包商无法获得必要的基础文件(国家资源、自然条件、地质勘探、发展规划等)及法律法规文件等。这为以后合同履行埋下了风险隐患。

4.业主方对工程建设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没有钱聘请监理公司。但所有的问题和责任均要求工程承包商来承担,包括由于业主方面原因造成的困难和损失。如合同中责任界定不清,后果将很难预料。

5.业主方有时会成为项目的分包商,或指定本国的企业作为分包商,参与工程建设工作。由于这些分包商的能力不够,很可能给工程造成损失,也要由总承包商承担责任。

6.受国别政策的制约(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指标),以及工程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出口信贷项目的前期开拓、合同执行以及还款需要很长时间(通常在10年以上)。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各种不可预见因素时刻伴随着承包企业。

从上述情况看,由于我们经常面对的是对技术和管理不熟悉、办事效率低、经济实力差,甚至腐败的业主;再加上漫长的合同周期,使承包商始终处于各类风险的包围之中。所以迅速提升工程承包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落实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利用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保险是迄今采用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对于工程承包企业来说,保险的重要意义在于以极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安全。

三、投保工程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运用保险手段,提高工程风险管理质量方面,大家已取得共识。接下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投保险种,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风险,同时保费支出又能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1.应对所承包的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即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影响的程度,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那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关注,对可能发生风险的影响的揭示,对潜在风险的分析,以及对自身应对风险能力的评估,来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国际上对工程风险的分析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各国都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已总结出来并普遍采用的方法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统计和概率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CIM模型等。

2.通过对工程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理决策方案。对于那些发生机率高、损失金额较大,采用其他防范措施(保函、分包、管理等)无法避免的风险,要通过投保工程保险来解决。

3.在工程建设中,要按合同规定投保强制性保险。但同时也要针对项目的整体情况,依据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方案自愿办理有关保险。如在建筑工程一切险中规定了除外责任,即由于战争、罢工、命令停工、被保险人失职、设计错误、纠正或修复工程差错等造成的损失不予赔偿。这就要求承包商根据项目情况,通过办理附加险的办法来规避战争、罢工等造成的损失;通过投保职业责任保险,来规避设计错误、监理错误等风险。

应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利用出口信贷的工程项目,如工程总承包合同中未对保险做出明确规定,承包商也应办理必要的保险。千万不能为了省事省钱,而抱有侥幸心理,一旦风险发生,轻则损失利润,重则给企业带来灾难。工程承包项目中,有的合同在保险条款方面规定的不清晰严密,在合同执行中一定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3.应针对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合理选择投保的险种,努力争取在获得良好保险服务的同时,尽量节省保险费支出。具体方法如下:

(1)投保主要险种时,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增加附加保险。有关主要保险目的,也可以通过附加保险体现。

(2)在投保时,应根据工程的进度,工作的性质,投保的金额,险种的保费等诸多情况,综合分析分段投保。即利用成套的概念降低保费成本。

(3)根据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合理设定投保险种免赔额。如建筑工程一切险的免赔额,工程本身部分是保险金额的0.5―2%,施工机具设备部分是保险金额的5%。免赔额的高低直接影响保费价格水平。所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免赔额可以大幅度降低保费支出。

(4)对于发生机率大的风险,在投保时可适当增加保险金额。这样不但可以防范风险,同时还可以在保险赔偿时获利。中电公司在出口货物远洋运输方面(按货值110%投保),有保险索赔获利成功的案例。

(5)在工程预算中适当降低不可预见费的比重。因为保险费的增加,意味着许多不可预见风险已得到规避,所以可适当减少工程不可预见费。这样不会由于保费增加而影响企业市场开拓的竞争力,以及工程的项目管理和考核。

(6)国际工程赢得的利润,通常要在项目所在国缴纳所得税,且税率均在20―30%之间,甚至更高。而保险费在世界各国都是可以计入企业成本的。所以在核算投保成本时应考虑上述因素。

(7)作为国际工程承包商,可以选择与国内、国外知名保险公司合作,以降低保险成本。

4.鉴于保险在工程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考虑到工程保险的险种、投保程序、保单内容等十分复杂,要耗费承包商大量的精力,又不易得到优惠的保险条件和价格,建议可采用国际通行的办法,即聘请保险经纪人或保险咨询公司做顾问来解决上述问题。他们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1)识别和评估风险。包括研究工程事故记录、分析合同条件与条款、评估风险,并提出预防对策和风险分担建议等。

(2)设计项目风险投保计划。包括收集资料、制定保险方案、识别可投保与不可投保风险、保证不重复保险、不遗漏保险。

(3)洽谈保险合同。包括选择保险合同条件、洽谈保险费率,确保被保险人的利益。

(4)监督风险管理。包括建立风险档案、风险管理手册、制定应急措施、培训风险管理人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