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传染病防治知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08 16:03:58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1)

参赛者填写答题卡后,请寄至南京市江苏路172号《江苏卫生保健》编辑部收,邮编210009,信封注明“知识竞赛”字样。本次有奖知识竞赛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10月30日(以邮戳为准)。

奖励办法

设一等奖2名,每名获价值2000元奖品;二等奖6名,每名获价值500元奖品;三等奖20名,每名获价值300元奖品;鼓励奖100名,每名获价值100元奖品。答对15题的参赛者有资格参与抽奖。

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正确的“”涂黑)

1.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 )正式施行。

①1989年2月21日 ②1989年3月21日③2004年12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

①甲类、乙类②甲类、乙类、丙类③A类、B类

3.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

①可以自行消毒后处理②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③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4.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

①传染源②动物宿主和易感儿童③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

5.病原携带者是指:( )

①恢复期传染病病人②急性期传染病病人③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6.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①早发现、早治疗②早隔离、早报告③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7.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 )。

①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②按常规死亡尸体处理③带回原籍处理

8.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都应当及时向( )报告。

①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②公安部门③检疫局

9.保护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主要是指:( )

①保证一定的营养,改善生活环境②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③以上都是

10.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

①经血传播、围产期母婴传播②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③以上均包括

11.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

①静脉吸毒②同桌进餐③共用剃须刀

12.被狗等动物咬伤后应( )。

①立即到医疗机构处理伤口②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狂犬疫苗③以上都是

13.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家畜家禽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由( )负责。

①各级政府②各级政府畜牧兽医部门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4.漂白粉或“84”消毒液等稀释时应该用( )。

①热水②凉水③温水

15.餐具消毒的首选方法为:( )

①煮沸消毒15~ 30分钟②“84”消毒液浸泡③洗涤灵液浸泡

二、判断题(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上涂黑,错误的不涂)

16.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7.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

18.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9.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不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

20.淋病、梅毒病人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治疗。尚未治愈前,不得进入公共浴池、游泳池。

21.被狗咬伤和抓伤,没有流血的也应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22.禽流感是在禽类动物间发生的流行性感冒,不会传播给人类。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2)

接下来是火灾。告诉我们怎样会引发火灾很多都是我们不注意细节引发了火灾,如:台灯、蚊香、电热毯、电取暖器等不规范的使用都会引发火灾,接着讲了遇到火灾时的处理办法。当发生火灾时要学会自救,迅速逃生。

第三,介绍了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传播途径以及如何治疗传染病,特别是如何养成并保持良好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传染病,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3)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0-0894-02

近年来,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1]。流动人口所患疾病以传染病为主[2],随着我国流动人口的增多,该人群的患病状况对公共卫生提出了新的挑战[3]。民工子弟学校是流动人口聚集的特殊场所,由于教育环境、教育过程、卫生保健措施等的限制和生源的特殊性,是学校传染病防控的重要阵地。因此,了解当前民工子弟学校在校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对指导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10月,余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了民工子弟学校在校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为指导该类学校更好地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余姚市2008年秋季共有14所在册登记的民工子弟学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5所学校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七、八、九年级各1个班,共30个班级1 809名学生。其中男生1 016名,女生793名;小学生952名,初中生857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民工子弟学校在校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测试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者向学生简要说明调查目的、意义,然后解释答题方法,边读题边让学生独立解答。获得的1 809份调查问卷全部有效。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学生对16种常见传染病的认知情况和有关知识点的知晓率、部分健康行为形成率,并比较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防治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形成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16种常见传染病(病种)认知情况 有32.55%的学生听说过这些传染病且大概知道他的意思,34.69%的学生虽听说过但不太清楚他的意思,有32.76%根本没听说过。见表1。

2.2 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学生对一些传染病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41.40%。不同学校、不同性别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下所述健康行为亦同);小学、初中学生部分知识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P>0.05)。见表2。

2.3 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学生健康行为总形成率为59.09%,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从低到高依次为“不共用毛巾、脸盆”(34.49%)、“经常洗手”(52.68%)、“向家长传播健康知识”(58.32%)、“不喝生水”(72.47%)、“不共用牙刷”(77.50%)。小学、初中学生总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P

3 讨论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内发生传染病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4],而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是目前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死角”[5]。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这些学校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本次调查所涉及的5项健康行为与一些常见传染病的传播直接相关,而被调查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也不容乐观。由学生向家长的传播是健康知识传播中一种十分有效的人际传播形式。调查表明,约40%的学生不会将自己所学到、掌握到的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教给家长,而且初中生比小学生反而明显下降(χ2=163.30,P

发热是不少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症状,特别是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来说是一个简易、敏感的监测指标,通过对学生发热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传染病病人;而迅速、有效的隔离又是管理传染源、控制传染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对于控制传染病在学生中的传播、流行意义重大。调查显示,在民工子弟学校中,学生对这2个方面的认识率较低。对此,学校应结合一些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警示,来加强对学生(包括学生家长)的教育,切实落实晨检工作,并严格传染源的隔离。

健康教育是学校卫生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7] ,学校健康促进又是降低学生传染病发病的重要手段[8],而且学生群体分布集中,组织性强,受教育水平相对平衡,可接收的知识层次基本一致,对于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相当有利[9-10]。因此,卫生部门要指导民工子弟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健康教育投入少、收益高的优势[11],特别是在现阶段民工子弟学校一些与卫生保健有关的软硬件设施不可能很快、很好地加以改善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对学生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其防病意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学校教育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佳途径[12],而知识的增加又将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13]。目前,该市已在民工子弟学校中以学生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为切入点启动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通过卫生宣传栏、举办讲座、组织主题班会、开展知识竞赛、开设传染病防治校本课程和行为技能培训等,来切实提高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

4 参考文献

[1] 郑高,叶丽萍,林馨,等.构建学校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探讨.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10(6):62-63.

[2] 张洪涛,陈迎春.武汉市外来流动人口患病情况分析.医学与社会,2006,19(3):1-3.

[3] 徐文体,高璐,张颖,等.天津市手足口病患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101.

[4] 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5] 楼乐平,汪永良.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2-533.

[6] 马骁.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3.

[7] 廖文科.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3.

[8] 杨晓剑,陈友兰.厦门农村居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22-24.

[9] 张河川.健康促进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成本效果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0,16(9):516-520.

[10]刘辉,赵晓辉.中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探讨.中国校医,2005,19(3):277.

[11]邹勇,金玫华,韩建康,等.湖州市民工子弟学校传染病防制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54-755.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15-02

“农民工”问题,是“三农”问题之一,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重点。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在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农民工防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子女疫苗接种率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对2县农民工及其子女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湖口县和于都县随机选取7个外来农民工较多的建筑工地和餐饮服务单位,对127名农民工和116名6岁以下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2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5份;通过查看儿童预防接种证或上网查询江西省免疫规划管理平台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率情况。

1.3 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7家企业建筑工地有5所,占71.4%;餐饮企业有2家,占28.6%。115名农民工来自建筑工地的有87名,占75.6%;来自餐饮服务单位的有28名占24.4%。男性78人,占67.8%;女性37人,占32.2%;男女比为2.11:1。

2.2 农民工所在单位卫生制度情况 调查的7家单位中有2家为农民工购买了医疗保险,建筑工地和餐饮单位各1家,占28.6%;仅1家单位制订有卫生管理制度,为餐饮企业,占14.3%;没有单位为本单位配备专职卫生人员;没有单位制订有定期为农民工进行体检的相关制度。

2.3 农民工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调查发现,有32.4%的人所在的单位组织过有关传染病或其它疾病防治知识的讲座或宣传;33.6%的人知道《传染病防治法》;如果发现周围有传染病人出现,63.5%的农民工知道有义务进行报告;知道报告的农民中有59.2%的人认为应向单位领导报告,18.7%的人认为应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院报告,12.3%的人认为应向卫生局报告,还有9.8%的人不知道应向谁报告;有36.7%的人知道国家对农民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发放抗病毒药物的政策;33.3%的人知道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是免费的;26.7%人知道我省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药物的政策;有72.5%的人知道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78.8%的人知道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85.4%的人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77.9%的人知道适龄儿童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接种疫苗且每名儿童都应有一本接种证,见表1。

2.4 农民工子女接种率调查 在调查的116名留守儿童中,有92名儿童有卡疤,占79.3%;卡介苗、脊类疫苗、乙肝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的儿童有85名,占73.3%,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有96人,及时接种率为82.8%。疫苗接种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超期接34.5%;漏种31.0%;提前接种27.6%;两剂次间隔符程序6.9%。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未及时接种的20名儿童中有11名在家出生,占55.0%;在乡级及以上级医院出生的8名,占40%,还有1名不详。

3 讨 论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在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问题。农民工人涌入由于缺乏基本的保障和管理,在严重威胁着流动人口健康的同时也开始影响流入地居民的健康[1]。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工作的单位均无卫生保健制度或措施,为职工购买医疗保险的单位也仅有28.6%,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不受重视。通过对农民工的防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发现,仅有32.4%的农民工参加过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讲座或宣传,对病毒性乙型肝炎、结核病和艾滋病的防病知识知晓程度也不足80%,农民工子女免疫接种率也均低于80%。由于农民工居住不稳定,流动性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在实行属地管理,地方财政很少将农民工的疾病预防控制费用列入预算,专业人员配置也未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等因素,这些都是造成我省农民工防病意识薄弱,农民工子女预防接种率不高的原因。因此农民工的疾病控制工作已成为我省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有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利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与其工作类别、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2]。流动人口传染病的高发与其自身的社会经济征、人口学特征密切相关[3],因此需针对人群特征制定科学的“个性化”措施。因此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农民工防病知识水平,使其主动参与到疾病控制工作中来:

3.1 要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民工聚集的单位的卫生督查,开设经常性的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或讲座,提高农民工防病意识。疾病控制机构应深入企业单位,开展对农民工疾病控制工作,并对其子女的疫苗接种进行查漏补种。

3.2 要完善对农民工的管理 要从综合政策的角度出发,加强多部门的联合,建立联动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把外来农民工与常住居民同等对待,并要求有农民工的企业制定农民工保健相关制度。同时要依托社区这个平台,从流动人口的居住地或落脚点为切入点,将管理对象纳入常规管理范围。

3.3 完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 各级政府应发展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保证农民工的基本医疗、防病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卫生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特点,使其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4 完善投入机制,保障基本公共卫生人员待遇 调查表明我省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缺乏,工作待遇不高[4]。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切实并提高基层人员待遇,激励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保证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刚,吕军.关于我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8):14-19.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5)

感染性疾病包括一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其中是由传染性的,可在人群中造成流行[1]。所以感染性疾病科是综合性医院集中收治各类传染性疾病的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有传染性,且病种复杂。感染性疾病科室是传染病防治的最前沿,因此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健康教育管理,根据传染病患者和人们的传染性疾病知识需求,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对预防治疗传染病,防止传染病流行,显得特别重要。

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感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的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防治功能的完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务人员有责任为病人实施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完整有效的咨询服务,满足病人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健康行为,适应社会需求,促进身心健康。

1.2 预防传染病,保障患者安全

感染性疾病科是传染病相对集中的地方,健康教育是传染病防治过程的必要环节,具有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安全的意义和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强调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因此,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健康教育,宣传感染性疾病科的作用,帮助他们较为全面的掌握预防疾病知识,自觉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和维护一个预防传染病的习惯,人人参与到预防传染病中来,防止传染病在医院内部交叉感染、有效保障患者安全,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

1.3 提升医院形象,促进医院发展

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各种感染性疾病常识、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治疗要点等,并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中,使患者获得了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有效地改变自身不良生活行为,起到提前预防,早期治疗的作用,提高了医疗效果。改变医院仅仅是看病的场所的传统观念,改善医院的社会形象,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

1.4 建立密切医患关系,获得病人的信任与尊重

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健康教育,也是搞好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态度和蔼和病人谈心交流,耐心示范讲解,树立白衣天使的形象,遵循“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患者充满爱心、同情心,语言文明温和,通俗易懂,减轻其精神上的压力,消除其紧张感和恐惧感。让患者及家属充分感受到关爱,感受到医护人员丰富专业知识及人本主义精神,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形成了医患关心的良性循环,为感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创造了良好和蔼的氛围,同时也树立了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获得病人的信任与尊重。

1.5 加强再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开展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患者及家属苛求在医护人员那里得到健康知识,希望得到规范的健康教育,这就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护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熟练地操作能力,观察和决策能力,还要具有社会学等行为科学、教育学等知识。所以加强感染性疾病科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必然会自觉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努力提高沟通与教育技能,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和自身整体素质。医护人员积极参加了医院组织的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把传染病防治知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作为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利用晨会、科务会不断地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感染性疾病、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管理的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保健知识与技能,提高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的热情,人人参与,人人管理。

2 感染性疾病科健康教育的形式

2.1 门诊分诊健康教育

在我院所有就诊患者首先进入门诊大厅,由分诊人员根据病人病情特点进行分诊,并利用对发热患者、腹泻患者等感染性疾病进行登记的时候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发放宣传折页,讲解感染性疾病知识及发热、腹泻患者为什么要到感染性疾病科专门诊治的原因等。医院利用门诊健康教育咨询台,门诊宣传栏、门诊发放的健康教育处方等对病人进行卫生防病宣传,这样的教育伴随着医疗活动的进行,可以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维持良好的医疗秩序,同时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就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获取健康知识。我院同样要求普通门诊和病区的医护人员重视加强对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不仅要仔细发现可疑的传染病患者,还要对可疑者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并负责把他们转送到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

2.2 感染性疾病科候诊健康教育

导医护士将发热、腹泻等可疑感染性疾病患者引导到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就诊程序候诊,在候诊过程中,导医人员可以口头传授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辅助检查注意事项,发放相关的宣传折页,讲解强帖宣传栏内容等进行健康教育。

2.3 住院健康教育

患者住入感染性疾病科后,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首先进行入院须知讲解,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及家属有归属感。在住院期间,利用口头宣教,行动示范等方式进行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在诊疗护理的过程中,使患者及家属能自觉参与预防传染病的良好行为,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患者出院后,针对患者的恢复情况,提出注意事项,并经常指导,将健康教育内容延伸到家庭和社区[2]。

感染性疾病科的健康教育是防治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具备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传染病就不会引起大的危害[3]。医院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伴随的医疗活动而实施的一种健康教育。因此,向广大患者传播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和维护一个预防传染病的习惯,是传染病诊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6)

各中小学校通过大力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测预测机制,普及师生包虫病、结核病、艾滋病、鼠疫四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掌握防治四大传染病的知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增强预防包虫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将包虫病防治知识结构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从地方课程中安排相应的课时,落实教师专人负责教学工作。提高广大师生对四大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

二、工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预防各项措施。各校建立由校长、教导主任参加的预防与控制包虫病的组织结构,建立四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运行的长效机制。认真组织落实规划和实施方案,要将四大传染病防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纳入学校一日常规工作管理。建立健全学校晨午检制度,着重观察有发烧现象的师生,并做好登记。积极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广大学生的各类疫苗接种及体质健康检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着力加强四大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力度,普及防治知识。各校要充分结合主题班会、健康教育课、手抄报、知识竞赛、绘画、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包虫病的宣传教育,紧紧围绕“五个一”工作,落实好包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对包虫病的防治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

利用每月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四大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孩子向家长、社会进行宣传、推广四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宣传教育网络。

三、工作要求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7)

当前我国传染病护理中普遍存在不重视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传染病防治意识和防治教育缺乏、新发传染病控制和治疗知识掌握不及时全面、护理人员的医护伦理知识和人性护理知识的缺乏、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文章仅就我国传染病护理中心理护理进行论述。

1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据实践表明,由于传染病患者普遍缺乏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当自身一旦被确诊为传染病,常常表现出怀疑、恐惧、紧张、自卑、怕人歧视和嫌弃的心理特征。为了确认自身是否患有传染病,部分传染病患者在身体检查中被发现病原学异常等情况时,不愿意相信自己患上传染病,将连续去多家医院向医生咨询、检查。普通的传染病患者在传染病确诊前后其心理特征变化明显,在知道自身患有传染病后,大多不能够与亲朋好友在工作玩乐中抱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心理负担较重,认为身患传染病是一件让人自卑的事情,一旦被身边其他人知道将遭到歧视和嫌弃,心理压力很大。传染病患者既希望别人给予自我关心,又害怕被歧视和嫌弃,同时担心会传染给身边人,多重矛盾心理普遍存在。治疗期间,当领导或朋友来探望自己时,当亲朋好友来探望患者时,千叮万嘱医护人员或家属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病情,有些患者为了不让身边人知道自己患有传染病,远赴外地求医。在传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某种传染病初期,常常表现为求治心切、轻信广告、盲目从医的特点。在确诊为传染病时,迫切希望快速治疗成功,在治疗的时候中药和西药通吃,往返于医院和家庭之间,对街头传染病治疗的小广告和民间偏方趋之若鹜,给家庭经济造成严重的负担。病急乱投医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延误病情治疗,甚至出现药物中毒。对自身患有的传染病太过担心的患者对自身的感觉和诊断结果非常敏感,诊断数据稍有变化就过分担心,心理压力非常大,悲观和无助心理非常严重。与此相反,部分长期传染病患者认为治不治都一样,忽视治疗,这类患者常常是缺乏医学知识、性格开朗。

2 如何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患者对传染病的恐惧和自卑心理,要求医护人员在与传染病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服务热情,认真倾听,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用平民化的语言讲述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治愈疾病。传染病患者通常都不希望自身病情被他人得知,因此护理工作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能将患者的隐私公之于众。做好传染病心理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治疗和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作用。通常来说,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离不开护理人员日常的精心护理和患者自身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了解。首先,要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当前居民多以社区形式居住,做好社区群众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时做好传染病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传染病的高危性和传播速度快速的特点使得提高民众对传染病的自我防治意识成为传染病认识和自我保健服务的最有效便捷方法和手段。依托社区开展传染病防治,活动形式可以是传染病专题讲座,可以是传染病媒体教育,也可以是发放预防传染病宣传手册,这对于让普通群众科学认识和正确预防传染病,保护群众身体健康。

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离不开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要求在做好传染病护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严格隔离消毒程序。传染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为了控制传染源,有必要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病扩散;强化对传染病患排出的病原体和污物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消毒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于传染病患者治疗有极大作用,减轻患者对于交叉感染的担心,有利于引导传染病患者配合治疗,尽早恢复健康。传染病患者的恐惧、孤独、害怕不安的心理对传染病的治疗将产生很大的阻力。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给予其贴心关怀,给予温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减轻病患的心理忧患意识,使传染病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当然,传染病人恢复健康,离不开医护人员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术,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准确及时的治疗。

3 加强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做好传染病心理护理工作,加强传染病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传染病患者,有其是慢性患者常具有自卑、恐惧、孤独的心理特点,对传染病患者及其家人普及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非常重要,让他们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病原理和防治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积极治疗。当自身感觉到异常的时候,可以去正规医院检查,而不要胡思乱想,盲目听信街头小广告,胡乱就诊和吃药,以免延误病情治疗。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判断教育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对于那些对传染病不重视,治疗时断时续的患者,要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按时按量服药,及时进行复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强化传染病治疗最重要的途径仍然是在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治教育和技能培训。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教育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开设培训班,邀请学界权威进行讲解;可以开设现场教学和病理探讨和医护人员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应主要以传染病的病因、病原、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方法为培训内容,并实时考核学习情况,强化护理工作人员护理伦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4 结语

传染病的心理护理对控制传染病患者病情恶化,控制传染病传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在护理传染病患者的过程中严格遵循隔离消毒原则、正确实施自我保护原则的同时要以患者为中心,注意语言交流,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消除双方之间的陌生感,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8)

1体会一、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把社区传染病防治摆到重要位置

我社区服务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列为社区重点工作之一,从思想上把传染病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从社区领导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体会二、健全机构,分化责任,发挥作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主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传染病监测、医疗救治、应急处理、消毒隔离、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体会三、完善制度,做细做实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

一是社区服务中心明确医生首诊负责制和传染病首诊报告责任制。二是各相关单位做好疫情报告管理登记、自检自查等工作,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要上墙。三是社区医务人员、服务站和村医都通过培训掌握传染病报告的病种、时限,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是社区服务中心制定具有极强操作性控制应急预案,做到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防患于未然。

4体会四、科学培训,抓好从事传染病工作人员,多层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每年都详细地做好全年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计划体现层次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分三个层次,即社区医务人员、服务站和村医。应急培训列入培训计划中,发现新的传染病就立即启动应急培训计划,请有经验的专家给予指导,重点放在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上,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一是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及测试,通过专业试题测试,使医务人员掌握和增强对传染病工作的能力和自觉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二是对新进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方面的业务培训。合格上岗,不合格者淘汰,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知识、传染病报告管理、职业防护、消毒隔离等。

三是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目标分级管理要求,对从事者进行制度培训。通过培训让大家明白和掌握社区服务中心肩负着本辖区内传染病预防、报告、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流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规范》规定每位首诊医生是法定传染病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相关传染病的报告制度、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信息登记制度、职业防护制度及职业暴露处置流程等相关知识及各类人员职责。使大家行有规范、做有准则,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分量和意义。

四是做好疫情发生过程中的培训。采取多元化、多层次对参入应急工作的医生的培训,使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传染病及职业防护等知识,增强共同参与传染病报告管理意识,避免传染病迟报、漏报而引起疫情播散、流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坚定一个信念:传染病不可怕。只有正确认识,防范措施得当,就能有效地控制、避免引起大面积流行播散,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转诊、早救治就会有效控制并完全治愈疾病。

5体会五、强化宣传,提高社区居民传染病预防能力和配合预防工作能力

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十分重要。一是利用给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二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收治病种不同,结合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预防措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三是利用预防接种日给儿童家长发放宣传单。特别是在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季节进行积极的传染病防治宣传。四是利用横幅、标语、墙报和宣传板等形式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五是通过走访、上门服务对居民宣讲科学生活方式,改变居民的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6体会六、严格程序,全面强化对传染病的质量控制保证无遗漏

6.1每日对报告的所有传染病进行“六对照”核对,即核对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传染病接收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卡(电子卡),以确保无误。

6.2定期到相关科室查漏补缺,查看各科室工作日志、病人登记本,询问医生,逐一核实,确认无误后填写报告卡及各种登记本,进行系统编码、网络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迟报漏报发生,发现漏报传染病例,及时与科室主管医生联系,确认后及时补报。

6.3重大疫情或特殊传染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联系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到病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掌握充分资料和可靠线索,确定传染源或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暴发或流行。

7体会七、重点监测,认真应对各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9)

前言

中小学生本身属于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同时学校集体活动较多,人员高度集中,给传染病的暴发创造了条件。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学对传染病采用常规监测,但许多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时难及时发现患病学生并及时处理[1]。实际事件的发生总是比传统的公共卫生监测结果快一步。症状监测是指收集患者确诊前健康指标,可较早的发现疾病可能存在的信号,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争取的时间[2]。学校建立传染病症状早期预警监测系统能积极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本研究旨在调查我镇中小学在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找出提高传染病症状早期预警监测工作灵敏度方法。调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密云县不老屯镇全部中小学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00人。其中初中学生347人,小学学生353人。年龄6-16岁,平均年龄(12.27±2.53)岁,本地户籍630人,外地户籍70人。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1.2 方法

由我镇社区医院专业人士及学校领导共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乙型肝炎、麻疹、肺结核3类疾病的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工作由学校统一组织,由调查人员对全部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并现场监督学生作答。调查表全部由学生自行作答,当场作答完成并收回。

1.3 评定标准

根据社区医院专业人士共同商议决定,设定乙型肝炎、麻疹、肺结核3类疾病相关题目防治知识总分均为100分,学生作答后分数超过60分可判定为知晓。

1.4 观察指标

收集学生作答问卷,由专业人士进行评分,进行分数统计;并分别统计学生对传染病知晓率情况。

2 结果 小学学生与中学学生3种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见表1:

表1 学生3类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小学学生

中学学生

知晓

不知晓

知晓率(%)

知晓

不知晓

知晓率(%)

乙 肝

113

240

32.01

168

179

48.41

麻 疹

147

206

41.64

173

174

49.85

肺结核

128

225

36.26

179

168

51.58

3 讨论

传染病早期预警是目前全球传染病学的共同关注的焦点。全球传染病学科致力于传染病早期预警的深入研究,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有研究结果显示,大规模炭疽杆菌播散事件发生初期,应对延迟1小时,就会给社会多造成2亿美元的损失[3]。突发事件越早发现事件苗头,越有利于控制事件的发生和蔓延。由于我国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较晚,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目前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系统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待完善。学校为高度密集人群集中场所,人与人经常密切接触,学生本身抵抗力较弱,并且学校人口流动频繁,导致传染病易于在学校内传播。一旦学校暴发疫情,将给学生的健康及生命带来严重威胁,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提高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系统灵敏度,开展辖区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找出提高监测灵敏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调查结果显示,我镇在校中小学生对于乙型肝炎、麻疹、肺结核3类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严重低于2010我国城市、农村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的统计值80%、70%[4]。通过对我镇中小学学生传染病知晓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镇学生乙肝、麻疹、肺结核等传染病知识普及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4 结论 应加强我镇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或将传染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以提升学校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让中小学校学生也加入报告人发挥监测人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监测系统灵敏度,提升学生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1] 张燕,宋静.北京西城区中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13-714.。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10)

今年仍要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的培训模式。把霍乱防治知识培训纳入规范化培训,并进行重点考核。

一、培训目标

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医务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加强专业人员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卫生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本院医疗组长、防保组长、传染病专业人员。我辖区内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

三、培训内容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篇(11)

近年来,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回升,流行、暴发事件不断,一些被认为早已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同时又新发现了30余种传染病。部队的卫生防病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迎接新的挑战。由于部队的特殊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也有其特点。尤其是传染病在生活高度集中、活动性大、任务特殊的部队人群中更易发生和传播,甚至发生规模不等的暴发和流行,其危害和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往往较其他疾病更为严重[1]。疗养院作为部队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刻不容缓。

1传染病的定义及相关内容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8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卫生部门应确立专门的机构部门和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包括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监测、预防、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切断传染病在医疗机构的传播途径,维护法律的尊严[2]。

2疗养院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难点

2.1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薄弱传染病早期的预防是杜绝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由于疗养院工作的特殊性,往往会接待一些军队或地方上的会议,食宿的客人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疗养员、官兵及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的相关内容认识不足,从而导致传染病初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加重散播。

2.2人流密集使疾病传播加速军队因其性质必不可少的出现人流比较密集的情况,例如紧急集合、操练、统一就餐等等。疗养院在有官兵聚集管理的同时,根据疗养期的安排,还会出现疗养员集中入院、住宿,在规定的时间内前来疗养。由于疗养员来自四面八方,区域性广泛,无形中为传染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入院后疗养员集中食宿、游览、治疗等等,更是为控制传染病加大了难度。

2.3工作中存在倦怠性疗养院医护工作者在清洁、消毒、灭菌等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存在着倦怠心理,往往片面地认为疗养院与治疗院比较相对干净卫生,在控制传染病的工作中麻痹大意。

2.4传染病防护治疗知识相对落后和缺乏疗养院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多见,传染性疾病一般不常见,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了解甚少,在校所学的传染病相关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趋势。由于缺少新知识的学习、更新,一旦出现传染病病症,不能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治疗。

2.5硬件条件不足疗养院不具备相关的筛选、排除传染病的先进仪器,所以一般在短时间内无法排查传染病。在传染病被发现确诊后,也没有相关的隔离病房和隔离区域。

2.6相关管理部门重视不足传染病早期上报时,偶现相关管理人员轻视或者不予理睬等情况。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缺少应急预案和相关流程。

3采取的相关对策

3.1以预防为主的中心思想不动摇传染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它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球问题。作为军队疗养院,传染病的蔓延直接影响了部队后勤保障水平、部队的作战力,国家的安全稳定也受到威胁。大部分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疗的,其中预防是最有效、最彻底控制传染病的方法。传染病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强化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包括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督导检查、效果监测与评价)和救治,对防止传染病传播是十分必要的[3]。作为疗养院在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防范意识的同时,利用疗养淡季时间,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组织学习传染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医护人员在学会自我防护,能够掌握最新传染病知识的同时,为疗养员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最终达到人员防护及时、准确。

3.2健全制度,完善传染病管理监督机制[2]感控科是疗养院传染病管理的核心科室,在院长领导下,依法建立健全内部的监督制度,认真执行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对传染病管理监督的工作程序,规范传染病管理的监督行为,加强对科室、医务人员的监督检查,确保传染病防治实施的落实。要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首诊医生负责制度、疫情报告通报分析制度、传染病报告流程、传染病知识人员培训制度、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等[2]。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传染病,对不够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调整,严把质量关。

3.3培训学习加强个人防范意识

3.3.1培养医护工作者的自身防范意识创造重视职业防护的氛围。张贴警告标语。在护士站、治疗室、污物处理间的墙壁上张贴警告标语,处处提醒大家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认真执行标准防护规程,人人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4]。还可积极开展相关传染病的防控讲课,让医护工作者巩固传染病的知识,了解当前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趋势、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原则等。

3.3.2增强大众防范意识对在部队驻扎的官兵、疗养员,可进行每日两次的体温测量,为其讲解传染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作息习惯和卫生习惯。按时开展保健课,解答他们的疑惑与不解。在宣传栏等显著的地方张贴海报、字画等卫生保健知识。对于外来人员可督促其自查体温,并发放宣传单,一旦出现高热等疑似病人及时上报处理。

3.4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传染病的免疫预防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其中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属于主动免疫。此外,当传染病流行时,被动免疫可以为易感者提供及时的保护抗体,如注射胎盘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等。高危人群应急接种可以通过提高群体免疫力来及时制止传染病大面积流行。药物预防也可以作为一种应急措施来预防传染病的播散。但药物预防作用时间短、效果不巩固,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其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接触传染病的医务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置和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有可能暴露于传染病生物传播媒介的个人需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腿、鞋套等。疟疾流行区可使用个人防护蚊帐[5]。对于周围的环境也要积极改善,特别是饮食饮水区域,保持卫生清洁,杜绝死角。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除和杀灭病原体。蚊子、苍蝇等传染病的媒介,要及时清除。针对传播途径,改善卫生条件。

3.5建立绿色防治通道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广泛宣传和普及传染病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定期进行传染病管理基础知识的专题讲座,配合医院的重点工作任务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出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条例》举办专题学习班,分层、分类、分次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医疗活动中的隔离原则,了解各种传染病和医院感染致病菌的传播途径,做好针对性隔离措施。重视职业防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倡标准预防的观念,监督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的实施[2]。军队疗养院可与相关治疗医院紧密配合,优势互补,高效协同,如出现传染病疑似患者,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

总之,军队疗养院应当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监测、报告、预警、指导及监督检查等工作内容,充分认识传染病管理在军队的重要性,为疗养院有效防治传染病,为军队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与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建东,潘俊友.传染病对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5):547-548.

[2]郑嘉红.传染病管理的重要性[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11):1056,F0003.

[3]陈静,裴红生,凌汗栋,等.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85-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