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后勤管理规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8 10:29:55

后勤管理规划

后勤管理规划篇(1)

㈠指导思想

重点强化餐饮、交通、动力等各项保障职能,集中精力开展服务;不断深化后勤管理、服务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持贴近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健康和安全开展更主动、更人性化的服务。

㈡基本原则

1.坚持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两分开”的原则。为更好地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责,让“裁判员”和“运动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管理局作为办事机构,担负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职能。机关服务中心作为总直属单位,承担“医、食、住、行”和“风、暖、水、电”的具体服务保障工作。

2.坚持“小机关、大服务”的原则。按照“精简、统一、效能”要求,调整服务结构,整合后勤服务资源。管理局机关以不超过30人的精干队伍,完成后勤服务监管任务;服务中心强化以餐饮、交通、动力为重点的各项服务工作,切实保证全工作稳定有序。

3.坚持只对内服务,不对外经营,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机关服务中心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制度,支出要全部申报预算,并严格按批准的支出预算执行;取得的服务收入全部上缴计财局,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将收入转移或在账外循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服务单位职工的积极性。

4.坚持“三贴近”服务的原则。努力贴近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健康和安全开展服务,不断创新,注重细节,体现更靠前、更主动、更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

后勤发展目标及措施

㈠近期和“十一五”期间主要发展目标

进一步完善符合工作特点的后勤保障体制,重点做好以餐饮、交通、动力服务保障为重点的多项服务工作,在服务中心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明确质量目标,狠抓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思想过硬的后勤队伍;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管理局对服务保障的监管作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基础设施的改造,努力建设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环境。版权所有

㈡主要措施

1.在服务中心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所有服务单位通过认证,突出和强化餐饮、交通、动力服务保障,形成符合工作特点的后勤保障体制。

——餐饮服务满意率要大幅度提高。随着食堂综合楼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加强炊管人员的业务培训,逐步调整队伍结构;实施并完善“暗补”变“明补”办法,定期公布伙食账目;设置以中餐为主的不同风味就餐区和中、西快餐区,满足职工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完善24小时就餐服务;建立食品化验室,培养或聘用营养师,建立营养食谱信息库,逐步规范营养保健餐的营养成份、标准及制作要求,确保饮食安全;满意率达到80%以上。

——交通服务安全快捷。完善车辆管理和使用制度,逐步取消部门自备车和自管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调度反应迅速,车辆准时、准确到位,确保随叫随到、安全快捷。2006年完成交通处调度、派车、统计、结算系统升级换代和地下车库监控系统改造;2008年奥运会前,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和车载电台系统投入使用;逐步调整车辆结构,按规定及时淘汰、更新车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增加特种车。

——动力保障规范高效。视情况整合办公区动力和物业管理力量,统一负责各办公区域的动力保障和物业服务工作;整合电视监控系统;加强供配电、热力、电梯、办公空调、消防及监控设备运行的巡检,按期保养,保证各类设备运行完好;强化24小时运行维修值班制度,及时排除故障,维修合格率要达到100%,保证工作区备用电源时刻处于正常待机状态,确保应急启动。

——充分利用会资源,使班车、医疗、幼教服务方便职工需求。积极进行班车改革的调研论证,条件成熟时实施;幼教服务只面向职工子女,收费不高于同档次幼儿园标准;门诊部强化“保健、救急”职能,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增加合同医院,使职工得到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2.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业务精、作风好、思想过硬的后勤队伍。

——餐饮服务处实行免费就餐,在现有人数基础上通过内部调剂、对外聘用等方式增加相应人员。

为保证2007年进入综合楼、保障2008年奥运会报道和完成外派服务任务,逐步调整、引进一定数量较高层次的烹饪技术及服务人员,每年补充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年轻厨师2-3名,设置营养配餐师和食品化验员。高端人才采取聘用形式,其他各类人才,可使用临时聘用人员。同时,选送人员到大的宾馆饭店、参加外地风味饮食技术培训。

——交通服务处随着今后总车辆的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量不断增加,要进一步加强交通服务保障,必须适当增加职工人数,职工总数需逐步增加到100人,可从局内选调正式职工或外聘合同制工人。尤其加强对服务礼仪和规范的培训,提高驾驶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动力保障部门技术岗位比较密集,对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要求较高。

工程师可从社会人员中聘用,高级工及以下水平的技术工人可从技工学校或职高录用毕业生。

3.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发挥后勤服务监管作用。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完善服务监管。

——建立房地产管理多媒体数据库,统一归口管理。

——总结交流后勤服务改革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4.建设节约型机关和区

后勤管理规划篇(2)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66-02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在高校教学科研、基础设施运行、社会商业和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本世纪以来,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人数的激增,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后勤管理也逐步由过去静态的、高度集权的行政化的后勤服务产品供给机制转变为动态化的市场供给机制。然而,受限于高校后勤工作服务对象、服务原则和服务模式的特殊性,高校后勤工作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管理模式粗放、后勤管理不到位和校园环境社会化等诸多问题。而近年来在企业界兴起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笔者在对高校后勤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试图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后勤管理当中,构建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以期有效解决高校后勤工作市场化转型中的相关弊端,提升高校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状与问题梳理

通过对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目标规划部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合理、人事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一)规划不明确,后勤管理量化、细化不足

鉴于高校后勤管理负责整个学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因此,后勤管理需要对工作制定详细、科学的发展目标规划。而就现实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在实现后勤工作市场化之后,后勤部门并未制定明确的规划和目标,管理和运行依然处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模式。即使有部分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后勤管理目标和规划,但是由于目标和规划过于粗糙,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指导意义不大。

(二)高校后勤部门机构设置不科学,组织结构不合理

除了目标规划不明确外,后勤部门机构设置不科学、组织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认为,对于高校后勤部门组织结构构建来说,一般应与高校的办学规模、经济实力相匹配,并且高校组织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应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而就当前高校后勤部门机构设置现状看,高校后勤部门结构设置存在明显的管理层次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并且组织机构的职责、权界也界定的不够清晰,在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出现职权结构模糊、多头管理、推辞责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时间相对较短,高校后勤管理依然保留原有的计划经济特征,符合市场化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具体来说,首先,在高校后勤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人事制度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晰、工作内容相互推诿,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人事竞争机制匮乏、员工欠缺危机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以及忽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员工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其次,在成本核算制度方面,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在成本核算方面缺乏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案,导致高校后勤资产不清、管理工作混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滋生校园腐败问题。

(四)高校后勤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方式粗糙

就高校后勤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程度来看,高校后勤在管理流程上存在着管理流程不规范和管理方式粗糙等问题。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只看重开始和结尾,对管理的中间环节,也就是管理流程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流程不规范,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大量无序操作、交叉管理等现象,致使后勤管理无章可循、后勤部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

二、基于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构建

由于精细化管理可以将管理职责具体化、分工明确化,同时倡导人们用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不断优化、持续改进,使各组织管理的基本单元高效、精确、持续、协同运行,并且可以将管理成本减到最低,因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当中,构建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文提到的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的相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精准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后勤管理的目标规划、组织结构构建、人事管理、成本核算、流程设计和精细化后勤管理文化营造等方面。

(一)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高校后勤管理目标规划中

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从规划开始,规划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础。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来说,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对教学、科研设备等管理,对宿舍、食堂、商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高校后勤人、财、物的支配。而这每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都需要科学、可行、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引。因此,对高校后勤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首先应从制定精细化的管理规划入手。在高校后勤管理规划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高校后勤管理规划应该有理有据,具备可检查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管理规划是高校后勤部门开展工作的具体依据,因此高校后勤管理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后勤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部门实际情况对对高校后勤管理规划进行科学设计。其次,后勤部门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后勤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规划,同时要求短、中、长期规划无缝衔接,相辅相成。最后,在制定后勤部门管理规划之前,应充分考虑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付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从而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张弛有度,灵活变通。

(二)依托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构建高校后勤管理组织机构

高校后勤部门使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其结构的科学、合理与否,显著影响着高校后勤部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当前,高校后勤部门组织结构存在结构设置不科学、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基于高校后勤部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应对高校后勤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和细心谋划。同时,高校后勤部门对部门组织结构进行精细化构建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对后勤部门层次结构的设置,切忌盲目追随、模仿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要本着对本学校负责和与本校实际情况相适宜的原则,按照高校后勤部门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实力进行合理规划,保证结构层次的合理。其次,在进行职能结构设置时,要将职能界定细致、清楚,将职能结构规划做到位,摒弃遇到情况再修改的推脱工作的态度,将精细化组织结构管理落到实处,将组织结构设置到位。最后,高校后勤组织结构的运行应体现规范性的特征,即高校后勤部门在设置组织机构的同时,还应该根据组织结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等;此外,要求后勤部门的规章制度应充分体系精细化管理思想,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同时还应该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三)构建精细化的人事管理制度

由于人力资源是高校后勤部门的核心,在高校后勤部门推进精细化的管理,推动人事管理的精细化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后勤部门推动精细化管理制度,关键是要合理配置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实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具体措施是:首先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后勤部门领导应准确把握公司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点,根据岗位要求定人,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的工作能力。其次,应健全高校后勤部门的薪酬、奖励制度和构建后勤部门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校后勤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应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多种培训形式,帮助员工更好地成长,推动员工不断改进和创新,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进而满足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人力资源要求。

(四)构建以精细化理念为指导的成本核算制度

前文指出,当前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表面化严重,普遍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部门的运行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等问题。因此,对高校后勤部门进行精细化管理,建构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精髓是杜绝没有必要的浪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构建高校后勤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重点是将成本核算制度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源头上降低管理成本。具体措施来说,则应在高校后勤啊管理工作中确立成本核算观念,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范围,参照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此外,还应该在高校后勤部门员工中树立成本理念和成本意识。

(五)创建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操作流程

后勤管理规划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1-0058-03

一、引言

高校后勤在追求质量、效率和安全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勤服务个性需求、安全运行可控可追溯、质量可控可评价、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等要求。而这也是高校后勤信息化与教学、人事、学生、财务等业务信息化的不同,不仅涉及的业务量多面广,涵盖了餐饮管理、房产管理、设备管理、住宿管理、修缮管理、物业管理、能源管理、公车管理、一卡通管理、门禁管理等,而且要求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后勤保障体系的构建。

目前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后勤信息化建设,业务应用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高校后勤信息化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的应用,特别是APP和微信的助力,使推进后勤信息化更加便利,也对后勤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前几年相比,后勤信息化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大部分高校数据仓库、人事、教学、学生、财务、能源监管平台等系统已基本建设好,同时高校后勤区域供应链系统开始兴起。这些变化都直接影响高校的后勤信息化建设。

在后勤信息化建设模式上,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外包模式已经被普遍认可,外包模式有完全内制、完全外包、选择性外包。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后勤信息化中,少部分采取完全内制模式,部分高校采用选择性外包模式,更多的高校是采用完全外包模式。

各个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路径、资源基础不同,同时管理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当前各高校后勤信息化效果各异,一定程度上与规划、选择的外包模式相关。没有根据目标和自有资源制定建设规划、选择合适的外包策略,会导致外包公司和校方没有足够的资源或相应的服务能力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蒋宏潮和鲍伟认为北京高校后勤信息化存在整体规划缺乏、各校发展不均衡、专业研究薄弱、应用范围有限、建设效益发挥欠佳和资金人才不足等问题。[1]据不完全统计,后勤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效果不佳,主要有几个原因:①建设目标不明确,规划缺失;②重建设,轻管理;③外包选择失误或外包管理缺失。

因此,研究高校如何根据战略目标和资源情况,进行信息化规划和选择外包策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资源基础观和信息系统外包理论,对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外包模式进行探讨,期望对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理论综述

信息技术外包是指用户在规定的服务水平下,将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及相关服务委托给服务商,由其管理并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服务。[2]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一个完美市场的三个假说不能满足,即公司决策受到历史决策的影响、资源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和专业知识不容易模仿。因此,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软件外包决策也受到三个要素的影响――历史决策的相关问题、战略资源珍贵、模仿困难。当然,信息化规划更应考虑学校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情况。

计国君认为高校信息化可以从战略角度,完全成本、开发及服务能力、信息化与业务关联度,人力资源水平三个方面评价外包选择策略。[3]江兵认为 IT外包的关键因素有业务、经济和技术三个方面,在技术因素上,建设方应很好地了解所需外包技术的特定服务要求,而技术成熟度和技术关联度是确定外包的主要技术性影响因素。[2]

外包项目的成功是每一个外包项目所关注的。Roy and Aubert认为项目成功需要做好变更管理。[4] Lacity et al 认为决定外包成功的主要因素包括信息部门的支持、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5]计国君认为高校信息化外包的成功因素应包括一把手原则、信息部门发挥重要作用、职能部门单一负责制及对外包公司的管理。[3]

综上所述,后勤信息化应在学校相关环境下,后勤部门基于自身资源和目标,寻求学校其他部门相关资源支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做好项目外包决策和项目管理,以达到期望目标。

三、后勤信息化规划及其路径分析

1.后勤信息化规划

由于后勤信息化涉及的业务多,信息人员素养参差不齐,且受到后勤综合改革的影响,后勤信息化如果没有根据自身的资源、业务的成熟程度,做出最合适的规划和选择合适的建设方式,建设目标就很难达到。因此有效的后勤信息化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目标,根据业务的成熟程度和紧要程度制定建设规划,并将目标、资源作为外包决策的基础,在整个外包决策中形成统一的规划与协同的执行,才能在保证高校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后勤信息化建设。

后勤信息化涉及业务多,用户多,在制定信息化规划前,应先考虑后勤信息化涉及的各个子系统的无缝集成,才能提升后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可用性和效率。那么首先需要确定后勤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以业务集成还是数据集成为中心,以及是依托学校统一平台(如门户平台)提供联合的业务处理和数据分析,还是单独构建平台。

在后勤信息化建设原则和路径上,各个学校有不同的理解。陕西师范大学是后勤信息化的先行者,历经10余年建设,形成后勤各个业务全覆盖的后勤管理平台,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完善,该校认为后勤建设是以管理者观念的转变、服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为核心。建设有先后,后来者有后发优势,浙江师范大学提出“后位行先,互联共享,助力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模式转型”。

总的来说,后勤信息化规划在制定战略目标后,应根据资金、技术人员、主要用户、业务成熟度、业务重要程度、业务信息化紧急程度,统筹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后勤信息化规划。

2.路径分析

如何制定后勤信息化规划,各个学校由于环境、资源和历史决策的影响,都有自己的建设规划路径。一般来说,我们总会有路径依赖,因此在制定规划时要考虑历史决策的影响,这可能涉及制定的规划能否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能否在学校贯彻执行。

制定规划主要有三种路径:①从学校总体规划出发,根据后勤管理的特点和信息化的要求,由学校组织专家制定后勤信息化规划;②标杆法,选择标杆学校,对比研究,再有学校在标杆分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后勤信息化规划;③完全依托外聘专家或第三方公司制定后勤信息化规划。

要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必须与学校综合教育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源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后勤管理和服务的特点进行制定。后勤信息化规划一般不是根据业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个性化制定,需要对业务进行梳理,与学校后勤的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进行流程优化重组。另外,要保证规划能够得以贯彻实施,除了经费保障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做好制度保障,以及确定组织机构职责和对人员进行相关培训,达到组织保障,确保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建设后的良好运行。

简要的后勤信息化规划和路径分析,如图1所示:

四、外包管理策略

一般而言,后勤信息化涉及的业务信息系统都是高校非关键技术,且当前相关技术都比较成熟。后勤信息化外包模式决策,应主要从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目标出发,分析后勤信息化所需资源及平台价值,结合本身拥有的资源和相应业务的成熟程度,确定外包模式。

1.外包模式选择

外包模式决策,首先对后勤相关业务信息系统做战略分析,是进行产学研需要,还只是管理需要;其次进行管理分析,即学校的管理需求是一般需求还是存在部分定制需求;再次对该系统涉及资源进行资源及其价值分析;最后与该业务系统进行价值对比,运用管理、技术、经济、风险作为评价准则,选择最优外包模式。

管理分析,首先判断学校的管理目标,如数据处理、业务流程管理、数据挖掘等,然后分析现有的成熟产品是否已经满足要求,需要定制开发程度。技术分析方面,学校应分析当前该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对学校管理的支持,学校定制开发的难度、成本和风险等因素。

完全内制模式在高校衍生成三种模式――由信息部门自主开发、教师主导开发和学生自主开发。学生自主开发是这两年学生创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微信应用和APP应用。这三类模式各有所长,学校在细化选择时,可以从经济性(开发成本、运维成本)、管理(项目管理、文档质量、运维服务)、战略(产学研)、技术和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权衡。

2.外包公司选择

外包公司选择决策主要是在外包模式决策之后,针对完全外包和选择性外包两种模式,根据学校管理特点、资源情况和外包的子项目,对外包公司的产品、资源和技术服务能力进行分析,通过经济、技术、管理和风险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佳的外包公司。

管理分析,主要分析外包公司既有产品与学校需求的匹配程度,如果建设目标已经非常清晰可直接对产品的功能点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建设目标不清晰,那么结合该类产品所实施的与自己学校管理特点相似的系统进行管理目标分析。一般而言,各个学校有独特的一些情况,往往需要针对学校特点进行补充开发,那么技术分析主要是考察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力和资源情况,以及公司项目管理水平是否满足。经济分析除了建设费用外,还需要考虑运维费用。当然外包公司选择决策分析还应考虑到技术、管理和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3.外包项目管理建议

良好的外包项目管理是后勤信息化成功建设的保证。后勤管理部门一般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不足,在项目管理中应充分借助信息部门的力量,整合学校相关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

项目要争取获得各级领导的支持,充分利用学校相关资源,特别是信息化资源,充分考虑一线员工使用系统的需求,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要让一线员工骨干参与进来,建立后勤信息化建设协调机制,进行外包项目管理。

外包管理中要做好契约治理。合同细节要清晰无疑义,特别是定制部分、验收条件和双方权利和责任。建立项目沟通管理机制,要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做好风险管理和变更管理。同时在项目全过程中做好各项培训,包括需求分析和信息化建设知识培训、测试培训和使用培训,促进后勤信息化建设顺利和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蒋宏潮,鲍伟.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27-29.

[2]江兵,夏晖,刘洪.企业信息技术外包的策略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2(2):38-41.

后勤管理规划篇(4)

加强高校后勤采购物资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工作质量与效率,从而进行有效的工作服务,为高校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大增加了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难度,其物资采购随着数量的增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随着品种、形式多样等导致高校后勤采购物资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行性,质量极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有必要规范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管理,制定合理的采购制度与计划,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高校经济效益,促使物资采购形成科学合理的控制状态,从而为高校后勤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高校后勤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的现状

(1)采购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校后勤物资采购遇到了一定的障碍,由于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逐渐上升,增加了高校后勤物资集中采购的难度。一方面,学生需求多样,如果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会导致高校后勤物资采购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另一方面,后勤采购物资品种多样,所涉及范围复杂。因此,要求采购专业知识与质量控制知识强的采购人员。然而,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处于比较散漫的状态,人员之间的分配工作比较繁杂,加上高校后勤缺乏合理的人员招聘制度,整体来说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采购队伍,由于职业与专业知识能力有限,使得后勤采购管理无法为高校提供全面基础的服务,从而采购人员的能力素质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2)缺乏明确的采购计划与合理的采购价格

高校后勤市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整个部门在采购物资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采购计划与合理的采购价格。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采购计划,没有坚持以学生需要为根据出发,不规范的采购计划引起物资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采购计划中没有合理规定采购物资技术、采购价格与采购对象,比较含糊的计划大大增加了采购工作的难度,导致高校后勤采购计划形同虚设,采购规模不定,数量少次数却多,不仅增加了采购成本,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效果。总之说来,高校后勤市场缺乏稳定的物资购买价格,波动性大,由于缺乏专业分析能力极容易引起价格失真,从而大大降低了采购物资的质量。

(3)缺乏合理的采购管理手段

缺乏合理的采购管理手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校注重教学、忽略了高校后勤管理市场,导致采购物资质量控制手段十分落后,在采购管理的工作过程中中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采购手段上,而没有将后勤采购管理工作与新形势要求有机结合,从而缺乏进销存软件的合理引进与创新,严重影响了后勤物资采购的质量;二是高校后勤管理市场缺乏先进的采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以实行分类类别的方式对不同的物资进行不同的采购,极难以合理的价格获得优质的产品与质量,也极难实现高校利益最大化、学生服务满意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二、促进高校后勤采购物资质量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采购人员培训,成立物资采购质量控制小组

促进高校后勤采购物资质量控,首先需要加强采购人员培训,不断提高采购人员业务水平,从而成立物资采购质量控制小组,建立一支专业化管理与质量控制队伍。一方面,努力提升采购人员管理水平,通过采购人员培训提高采购效率与质量,从而为高校后勤采购物资质量控制提高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提高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的政策性和专业性知识,加强采购部门建设,不断提升对采购人员关于采购法律知识和政策知识的学习,从而以合理的方式进行阳光采购。当然,也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组织后勤服务相关人员去企业参加专业系统的学习,制定合理的高校后勤采购管理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熟悉采购物品市场行情,从而不断规范相关采购技术规范,培养管理能力与采购技巧同步发展的采购人员,切实解决高校后勤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完善高校后勤物资采购计划,做好物资采购招标工作

完善高校后勤物资采购计划,有利于完善后勤物资采购管理,减少高校后勤物资的损失和浪费,从而为高校后勤服务提高有效的基础保障。一方面,做好物资采购招标工作,进行采购计划编制管理,针对不同的采购物资,严格筛选采购物资品种、数量、质量以及价格,从而提高高校后勤保障,以合理安排后勤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时间,要分层制定采购计划,以高校集体的安全为前提,在充分了解市场供求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经费预算安排。

(3)加强对后勤采购物资质量的控制,实现信息化采购系统管理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背景作用,加强对高校后勤采购物资质量的控制,引进先进的物资管理手段,针对物资采购实现信息化采购系统管理。一方面,建立有效的采购人员责任体系,全程做好相关的调查与分析记录,从而进行合理的计划管理、库存管理、成本分析、供应商管理、等;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采供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确定每次的采购行为、采购程序,为物资采购计划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力争采购及时、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等,从而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采购工作效率,真正实现提高后勤采购物资质量的目标。

三、结论

只有加强采购人员培训,成立物资采购质量控制小组,完善高校后勤物资采购计划,实现信息化采购系统管理,才能实现高校后勤采购物资质量控制的目标。

后勤管理规划篇(5)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40-01

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它是学校顺利发展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服务”与“管理”。根据自身后勤管理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谈点粗浅的看法 。

一、学校后勤管理需要确立先进的管理目标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首先要确立先进的管理目标,有了目标,就可以引导后勤人员进行有目的的工作。首先,后勤管理工作要有长远的工作目标。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条件,结合育好人的正确办学思想,制定出学校事业的发展总体规划、长期计划和近期目标。后勤管理目标必须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出后勤管理长期计划。例如最近几年,学校要修建哪些工程、增添哪些设备,哪些教室、宿舍和其他固定资产要维修,校园及周边绿化达到什么水平,后勤工作人员有哪些培训计划以提高其素质等等都要有一个较远的奋斗目标。其次,后勤管理要根据长期计划制订分阶段、分学期的具体实施计划,做到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合理分工,讲求落实,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做到奖惩分明。再次,后勤工作要有超前意识,后勤工作必须做到“兵马未动”而“粮草先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和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效益和质量。

二、健全制度,实现学校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搞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就必须健全制度,推行规范化管理,使每一项后勤工作都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后勤工作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规范化管理?第一,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分工和组合,是取得工作成效的前提和条件。后勤工作是服务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的最具体的工作,必须根据岗位要求、人员素质及技术技能等情况作综合考虑,对后勤人员做合理的工作分工,做到有岗必有人,有岗必有责,事事有人做。必须明确界定岗位职责,杜绝有岗无责、有责不明的状况。同时严格要求全体后勤人员忠于职守,履行岗位职责,杜绝有责不守、等消极怠工,甚或渎职的行为,真正从用人上保证规范化管理的实现。第二,建章立制,硬化管理。后勤工作最基本的是管钱管物,除岗位职责以外,必须制定科学规范、具体可行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如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基建维修管理制度,物品采购制度,公物保管制度,奖金与津贴分配制度,等等,严格做到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第三,规范程序,注重过程。管理重在过程,工作过程做到了程序性和规范化,管理也就落在了实处。首先,必须理顺关系,拟定合理的工作程序。其次,必须严格履行程序规则,抵制不正常因素的干扰,做到规范操作,按章办事。第四,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督查机制,通过不同方式对我们的管理工作进行督查。督查是为了抓落实,使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程序等付诸实施,逐步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工作机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后勤管理规划篇(6)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101-02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经济活动除了高校内部之间的往来,其他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高校后勤市场主体逐步成熟,纳税成为后勤企业的一项重要成本支出,后勤企业开始关心成本核算,纳税观念已有了较大提高。国家在政策鼓励的同时,也加强了税收管理,对高校后勤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越来越少,高校后勤企业的税负不断增加。所以怎样保证合理合法纳税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校后勤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的管理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此而引发的税收问题成为高校和税务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从税收角度来说,高校后勤成立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享受和承担税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1.高校后勤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发生变化。从高校后勤税负演变和发展分析,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基本没有经营行为,税收处于免税期。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后勤服务领域逐步扩大,经营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后勤税收优惠政策,财税[2000]25号文、财税[2002]147号文,财税[2003]152号文,对高校后勤企业服务性经营的相关税种明确了征税范围,财税[2006]100号文,取消了高校后勤法人企业享受的免征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2006—2008年的优惠政策仅是学生公寓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按国家规定收取的住宿费、为学生服务的食堂餐饮营业税,为校内学生服务的食堂原材料的增值税。财税[2009]155号文,财税[2011]78号文,进一步重申了只有对学生、对教职工的服务,免征营业税、房产税等。这两个文件的主体内容没有变化,只是将执行日期往后延续到2012年12月31日。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方向是实行社会化,税收优惠政策将有逐步取消的趋势,同时为了适应新的税制环境,高校后勤开展和重视税收筹划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纳税筹划是高校后勤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纳税筹划是一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税收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必要成本。高校后勤企业经营的范围较广,涵盖了商业、交通运输业、住宿服务业、饮食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它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企业在合法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负担,将会使税后利润大大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发展的动力。高校后勤本身具有公益性、服务性、微利性的特点,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后勤实体的服务价格是有限制的,如学生公寓住宿费,严格按照物价局文件规定,不能多收。在比如近几年,粮食价格飞涨,教育部从稳定学校的大局出发,明文规定各高校食堂不能上涨价格。因此高校的服务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价格收费,后勤企业的微利性及所处的环境,合理运用税收筹划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为自身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3.纳税筹划是高校后勤规范化管理及提高竞争力的保证。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纳税筹划可以极大的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模拟企业化管理,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目标。而一定的纳税筹划,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后勤制定相关政策,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理顺经营方向及经营思路,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使高校后勤纳税筹划显得尤其重要。

二、高校后勤主要涉税税种纳税筹划分析

后勤管理规划篇(7)

一、指导思想

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作全局,以教育局学校后勤工作保障管理工作要点为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后勤保障工作的规律,开创后勤服务新局面。

坚持以“服务育人”为宗旨,以师生、社会、家长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准,创新工作思路,弘扬务实作风,强化团队意识,引入时代的服务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现代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开源节流,节支增收,为学校事业的发展、为创建xx省红旗食堂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

二、后勤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

校园整体规划设计滞后、财产和仪器设备动态管理欠缺、对关系师生切身利益问题深度关注不够等,制约着学校后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一)校园规划设计未能突显学校的独特文化意韵

校园缺少统一规划,环境布局不够协调,建设缺乏目的性,难以突显学校的独特的文化意韵。

二)学校固定资产和仪器设备欠缺动态管理

目前财产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只限于统计总量、使用部门、使用人员、存放位置等最基本的数据。由于管理系统缺乏相关的动态信息,无法评价财产和仪器设备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和投资效益,例如所配置的财产和仪器设备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训练要求(配置依据);是否存在浪费情况(使用率过低);仪器设备的过早损坏,是超负荷运行或是质量问题,还是管理不当;实验耗材与实验效益是否成正比等,都无法从现有的数据库获知,影响了学校对财产设备的有效管理,也影响了学校在信息化设备投入时的科学决策。

1、对总务处及总务处管理人员和后勤岗位职工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调动全员积极性乏力。

2、制度落实不到位有死角,规范管理不足,岗位人员工作质量不高。

3、总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式传统、服务方式陈旧、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个人综合素质及待提高。

4、后勤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岗位技能不强,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及待提高。

5、后勤干部工人对学校的生活福利待遇、补助、岗位补贴意见较大,主要是因为同工不同酬同岗不同薪,福利待遇低等因素造成。

6、后勤个别岗位设置,人员编制不合理,劳动强度不均。

三、全年发展目标

1、树立学校后勤工作必须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生活的思想,促进学校教学、德育、后勤工作协调发展,确保学校工作整体目标的实现。

2、建立主任—干事—班(组)长逐级管理责任制和工人岗位责任制。

3、建立一支“重学习、善服务、懂管理、会育人”的后勤管理队伍,规范行政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务求管理实效。努力提高后勤工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流的后勤队伍。

高校后勤部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关于推进xx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提高xx大学“211”工程建设水平。后勤集团紧紧围绕学校建设“211工程”大学的办学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突出服务,兼顾经营,规范管理,树立品牌”的基本原则,不断增强满足学校、满足师生,满足员工要求的能力,为学校提供全面的一流的后勤服务。

二、指导原则

(一)坚持服务宗旨

后勤集团凡事从维护学校稳定大局考虑,凡事以师生为关注焦点,努力将“您满意,我高兴”的质量方针变成集团和员工的自觉行为,为学校提供全面的一流的后勤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

后勤集团的管理、服务和经营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员工。

(三)坚持统筹兼顾

正确处理管理、服务、经营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集团内部的关系。

(四)坚持持续改进

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不断提高后勤集团满足管理服务要求的能力。

三、计划目标

(一)安全稳定目标

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后勤集团安全稳定,促进学校稳定大局。

(二)队伍建设目标

完善保障制度,加强学习培训,造就一支爱岗敬业,持续稳定,适应“211”高校要求的后勤服务队伍。

(三)管理规范目标

健全规章制度,实现后勤集团的规范管理。

(四)服务质量目标

持续改进后勤集团ISO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实行专业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收入水平目标

校编员工收入水平不低于学校同类同级人员的收入水平;非编员工收入水平不低于xx市同类人员平均收入水平。

四、分类实施

(一)规范机构设置与职责

按照专业功能、管理效率、经济效益的原则,检验、调整和规范中心级机构的设置,明确机构职责。中心下属部门设置,要明确职责、岗位、费用、标准、目标、要求。

(二)规范岗位设置

为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工作满负荷的要求,规划岗位,定岗定编,保证一线生产服务岗位,管理岗位控制在总人数的4%以内。除了学校安排带编带薪人员和特殊技术人员以外,集团今后一般不对外招聘员工。

为切实开展党团群工和综合治理活动,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促进后勤集团整体提升,集团设置党支部专职书记。

(三)改进工资分配制度

实行员工级别工资制度,优化工资结构,在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加大绩效工资比例,激励员工通过自己的良好工作和优异业绩,实现提级提薪的愿望,以最现实最有效的分配手段促进良性竞争。鼓励员工承诺项目管理,通过努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增加收入。建立员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集团提高员工收入水平的承诺。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20xx年上半年要完成对原有规章制度的修订。近期,要推出关于工资、人事、财务、物业、饮食、经营、工程等几个关系到集团全局规范管理的规章制度。

持续改进集团ISO质量管理体系,20xx年进行质量手册改版,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修订。

质量体系既要符合标准要求,也要突出重要过程和重要细节。要正确处理集团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集团管理规章制度的关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集团整体管理的组成部分,不能代替集团的管理规章制度,两者互为补充。

20xx年引进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后勤集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五)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物业服务标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不断提升住宅区、学生公寓、教学楼、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水平。

1.教工住宅区物业服务

研究教工住宅区物理管理可行性,推进教工住宅区物业管理。增建生态停车位,规放车辆停放管理,增加车辆停放保管收费收入。开展亲民活动,宣传物业管理。

2.学生公寓管理服务

研究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建立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系统。安装负载限制性电器或安装智能用电系统,防止使用违章电器。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创建学生区绿化美化精品。

建设学生公寓文化。争取学校对学生公寓家具更换、土建维修、安全防范的投入。促进职能部门对学生公寓管理齐抓共管。安排好儋州校区搬迁学生住宿。做好19#公寓、紫荆公寓项目管理方案。

3.教学楼管理服务

研究教学楼管理模式。对现有教室、公共照明用电设施进行逐步更新,使节能产品逐年逐月替代现有耗能产品,力争做到每季度更换节能节电产品500支。制定5#教学楼交接工作和管理方案,确保5#教学楼移交后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正常进行。

4.校园环境管理服务

处理好校园生活垃圾。有计划更换行道树木。建设校园苗圃和校园鲜花摆放。新增绿化乔木和灌木品种达到25种。建设和养护校园园林小景。

维修维护好水沟盖板、路牙、园椅、提示牌、路障、果皮箱、指示牌等各种园林设施。建立校园除“四害”长效机制,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流行疫情防控。改进和规范垃圾清运、绿化养护、维护维修几个物业项目管理。

5.桥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

策划桥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争取接管桥西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

(六)提升饮食服务水平,提高饮食经营效益

开展饮食差异化经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消费能力师生的饮食要求,不断提升饮食服务水平,提高饮食营业额,实现经济目标。进一步规范自营项目、合作项目和租赁项目的管理,做好教工食堂和省府机关食堂的经营管理。建立和规范饮食成本管理制度。

20xx年建设食品安全检测室,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进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建立饮食安全质量体系。重点岗位人员要全部持证上岗。厨师、面点师中级职称人员达到12人左右。中级、技术职工达到60%以上。全面培训全员培训初级员工。

(七)提升水电管理服务水平

测量各物业服务项目水电成本。规范水电抄表记量计费和电费代收代缴。制定和规范商业水电、工程水电、水电维修有偿服务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提升服务质量。研究4#、5#、6#、7#学生宿舍楼集中式智能电费收费系统。研究制定道路、公寓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和图书馆的节能节水方案。配合做好水务社会化项目。配合学校水电规划和电气工程建设。配备水电技术技工和计算机专业员工。

(八)办好幼儿园

提高幼教管理水平,确保省级示范幼儿园资格。保证入园率,加强成本管理,实现项目经济目标。培养省市级骨干幼教名师,强化幼儿特色教学,注意汲收前沿教育理念,提高幼教水平。策划桥西小区幼儿园建设,争取接管桥西区幼儿园。

(九)提高后勤经营效益,奠定后勤服务经济基础

1.进一步规范经营部门经营项目的经济目标责任管理,争取经营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长。

2.做好网络服务,扩大网络用户,提高网络项目经营收入。

3.用好管好现有文印设备厂房资源,并整合学校文印资源。分析学校书籍出版印刷市场需求,论证申请印刷经营资格资质,发展文印业务。

4.开发一卡通系统应用范围,争取经营收入。

5.对xx工程、xx物业、xx、幼儿园企事业法人,采取切实措施,规范财务管理。

6.加强财务管理,明确财务责任,规范收支活动,实现开源节流。开展成本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利用计算机手段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和成本可控性。

7.推进商业城项目立项目工作,适应“211”大学要求。

8.适应xx旅游岛和学校需求,挖掘集团力所能及的经营项目。

(十)研究xx校区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适应学校组建xx分校的计划,加强xx校区后勤建设,为xx分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十一)安全生产,节能减排

实行安全责任制,抓好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生产和集团稳定。积极应用新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十二)发挥党团群工作用,促进集团持续稳定

设置专职党支部书记,切实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开展党团群工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集团后勤文化,建立目标一致、信息对称、友好互动、公开透明的检查监督机制,促进后勤集团的整体提升。

五、落实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实现集团三年计划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各项计划和工作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既要有定性的分析也要有定量的描述,既要有面上的广泛也要有点上的精细,既要有横向的宽度也要有纵向的深度,既要有内部的统一思想认识也要有外部的良好协调,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集团班子要加强学习,树立事业信心,提高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制定计划,推进工作

各个中心、各个项目要根据集团三年计划,结合本中心、本项目的实际,制定具体行动计划,既要有个长期计划,也要有目前工作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各项工作。要责任到人,保证落实。

(三)发动员工,全体参与

员工是后勤事业的基础和主体。三年计划与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向员工宣传,让员工了解计划,了解目标,主动参与,发挥聪明才干,将计划化为自觉行动。

(四)全面推行项目管理

落实到管理、服务、经营的各种项目,全面推行,不断规范。激发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项目业绩,从而整体提高集团业绩。

(五)开展成本管理

要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严格成本控制。设置成本管理岗位,配置成本管理人员,制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利用计算机手段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和可控性。

三年计划是后勤集团整体提升的一幅蓝图。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通过后勤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动,我们的目标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高校后勤部的工作计划

一、深化后勤综合改革

根据学校部门职能划分,结合后勤集团经营和服务范围,推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改革,运行机制等全方位的改革。

(一)重新设立机构,增强服务职能

按照后勤集团职能,将服务保障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分别设置,明确工作职责。

(二)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报经学校批准,开展以下工作:

1.副科级以上干部实行公开竞聘。

2.在编正式职工实行定编、定岗、定责,选聘上岗。

3.编制外用工按工作年限制定分流办法,逐步移交劳务派遣公司。

(三)运行机制的改革

1.改革经费分配办法,集团各中心经费实行预算制。

2.改革职工内部分配及考核办法,实现以岗定责、绩效与收入挂钩。

3.运行方式的改革。

饮食服务中心根据xx校区xx餐厅托管的运行情况,其它校区自管的食堂在条件成熟时引入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托管;校园物业中心引入物业公司外包;学生公寓中心以怀远校区为试点,其它校区在条件成熟时引入有资质的物业公司进行外包;怀远校区锅炉房交西夏区热电厂供暖;文萃校区医务所配置人员设备,逐步达到社区医院的规模,教职工年度体检和新生入学体检由校医院完成;幼儿园建议学校成立xx大学附属幼儿园,系学校一个附属部门;交通运输中心将原有经营和服务职能改变为单纯的服务部门。

二、信息化建设

依托学校校园网、数字校园等建立后勤信息服务平台,相继建设运行后勤基础数据中心、数字化后勤服务大厅、网络报修平台、服务监督平台、学生公寓管理系统、餐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校园环卫监督平台、短信通、移动后勤等,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与声誉;物流管理系统、教室管理平台、订餐系统、餐饮服务监督平台等。

三、各中心的重点工作

(一)工程项目

1.积极做好20xx年度各校区维修工程重点项目调研论证、规划设计、编制方案、申请上报、组织招投标、组织工程施工、加强监督管理、严格签证审计、规范工程验收、规范工程款支付等工作。

2.20xx年立项的小型维修工程,要在前期工程量概算上下功夫,要求各维修使用单位核准需维修的项目内容,维修清单准确无误,避免漏项,增加变更。进一步理顺建筑设备材料询价机制,同类维修材料通过竞争性磋商确定一家商家供货。杜绝合同签订中的施工单位转包行为。

(二)绿化美化

1.翻种xx山校区行政主楼的草坪,在金波湖周边试种薰衣草、太阳菊等植物,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

2.配合项目工程办完成校园绿化整治三年规划目标。

(三)饮食工作

1.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法》,抓好饮食中心各餐厅的食品安全工作。依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健全学生食堂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促效益。进一步加强中心对外包餐饮公司所属餐厅的《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管理。

2.对餐厅后厨、水电表、电梯、蒸汽间及老旧电路、设备进行维修与改造。

(四)学生公寓工作

1.配合集团恢复各公寓智能电柜的使用。

2.制定详细的20xx年公寓维修改造计划,确保20xx年公寓维修改造的实施。

3.在公寓楼内加装直饮水、售货机等设备,提高公寓的硬件设施。

4.加大公寓文化建设,在各校区推进温馨服务活动室建设,使学生公寓集学习、娱乐、休息于一体,营造和谐公寓。

(五)水电暖工作

1.配合xx热电厂对怀远校区、xx校区并大学生活动中心移交后的准备工作及施工期间的安装工作。

2.办理公租房、科技楼、怀远校区研究生楼生活水箱的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及深井泵集中供水卫生许可证。将研究生楼、消防水箱与生活水箱分离,另建生活水箱,改造二级泵房研究生楼水库。

3.配合项目办改造文萃校区旧配电室高低开关柜,变压器。完成金凤校区锅炉更换工作

(六)校园物业

1.配合学校综治委,集中整治怀远校区、文萃校区家属院的违章建筑、摊点。

2.对教学办公楼实行整体管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进物业公司进校管理或成立物业公司。在满足校内35部电梯正常维护保养的情况下,成立电梯维保公司,并开展对外承揽维保工作。

(七)幼儿园

1.明晰发展方向,争取更多的政策性优惠。要逐步和其他公办园接轨,通过学校和政府沟通协商,争取化的公办园应享受的政策补贴,加快幼儿园的发展。

2.健全管理机制,最终实行精准化管理模式——几所幼儿园在安全、保教、卫生保健、食堂管理、财务制度等诸方面形成一体化、系统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

(八)交通运输工作

1.改革交通运输运行体制,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转变为服务保障,即所有在编职工纳入学校统一管理。

2.做好有关公车改革的各项工作事项。

(九)国际交流中心

按照学校专题会议精神,1.尽快处理好税收问题;2.按照新的定位,提出国际交流中心经营管理方案;3.提出国际交流中心装修改造方案。

(十)校医院

1.完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制度,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学校公共卫生防疫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在集团的支持下,完成人员、设备的配置工作。

(十一)机关工作

1.配合集团做好综合后勤改革工作。

2.加强集团的网站建设和宣传报道工作。

3.进一步理顺学校拨付后勤集团资金的会计核算关系。

4.增设财务预算下达与执行环节,加深财务核算精细化程度。

5.重新梳理现有核算账套体系,重新划分归类,构建全新的后勤集团财务账套体系。

后勤管理规划篇(8)

为防止办事盲目性、随意性,必须实行计划控制。管理计划的精细化,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实事求是。计划要客观面对学校存在的问题,不为遮“丑”而回避困难和问题,也不要为了争取项目资金而夸大学校面临的困难。

2.切实具体。计划内容要切实而具体的,相应的行动措施有量化指标、时间要求以及相应的投入安排。同时要将长期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分学期制定实施计划。

3.分轻重缓急。制订计划一定要分清主次,分析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把困难和问题排排队,看哪些问题是最关键的、必须优先解决的。

二、管理制度精细化

1.建章立制,硬化管理。做任何事都必须行之有据,按章办事,有规可依,后勤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要做好、做细必须健全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如财务预决算制度、审批制度、基建维修管理制度、物品采购保管制度、奖励绩效分配制度等等。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将为后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供坚实的保障。

2.依照制度,抓好落实。后勤工作光有制度是不够的,还要在管理中狠抓落实。首先学校领导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违反规章制度做某事或该做的事情不做,就会受到惩戒。二是“重奖励、轻处罚”。当多数员工在某方面出现差错时,表彰出色者无疑会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也是对犯规者的一种惩处。但不管是谁,如果违反了规定,也一定会受到惩处。三是要形成及时发现违规行为的机制,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惩处,决不能有时间差,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四是“制度是对事不对人”,在规章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三、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学校财务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繁杂工作,其基本任务是要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1. 加强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从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等过程来加强预算管理的精细化。根据资金的不同来源,不同职能,在编制预算时应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指导方针,既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又考虑经费保障的可能。既要按计划、按比例开支,又要留有余地以预备意外开支。

2.从严控制经费支出。要从公用经费开支范围、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做好财务公开等来加强支出管理,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人员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断培植资金增长点,减少浪费,学会用财之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3.健全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合理使用资金,从制度层面杜绝不合理开支,充分发挥资金的效能。建立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规范财务监督制度等来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精细化。加强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四、校产管理的精细化

做好校产管理的工作是完成办学任务的物质保证。

1.做好物流的配发管理工作。学年初要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物资供需计划,按需配发办公用品,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在财产管理中,要着眼于用,着眼于服务,使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的作用。

2.定期清查,清楚家底。对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胸中有数,家底清楚。在清查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3.重视维修,注意养护。对校产及时检查,及时维修、维护,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充分发挥使用效能。

五、督查工作的精细化

建立健全有效的督查机制,通过不同方式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督查。一是建立后勤部门自查制度,二是建立校长或校长办公会核查制度,三是建立工会或教代会代表的定期监督制度。通过督查逐步建立完善后勤管理工作机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

六、后勤队伍建设的精细化

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关键是要建立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有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化学校管理工作需要的后勤队伍。

1.树立敬业奉献的价值观。教育后勤人员要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认真履行“服务育人”的职责;把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勤保障支撑作为天职,把促进学校后勤事业的繁荣作为使命;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要以社会效益为先,形成敬业奉献的价值观。

2.加强后勤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是培养业务能力。邀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后勤人员进行业务辅导和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提高后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二是培养理解与沟通的能力。要明确教学一线不同阶段做什么,需要什么,及时了解;要在情感上与教师、学生和睦相处,在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支持他们。三是培养创新能力。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作为后勤工作人员,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后勤管理的新办法、新路子,解决后勤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

3.选拔和培养后勤人才。要有计划的培养和选拔一批年轻的、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后勤队伍,为学校后勤工作培养后备力量。

后勤管理规划篇(9)

1.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很多高校还没有认识到高水平的后勤工程项目管理是保证高校持续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不能将高校后勤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放在管理中的重要位置,总是将大多数的资金和管理精力放在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导致高校的管理中缺失对后勤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造成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众所周知,没有规矩就难以成方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会导致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在后勤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难以做到有据可循,在后勤工程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建设、招标与审批的各个环节中违规操作或偷工减料,一旦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在后期的安全使用和日常维护环节出现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问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会导致难以控制项目施工质量,导致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2.项目计划不科学。在高校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是规模化发展,但是很多高校缺乏已建成的后勤工程项目的计划性维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很多高校的资金用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一少部分资金用于已有后勤工程项目的日常维修和运行维护上。很多高校都存在使用了很长时间的建筑,其中有些或许超过了使用年限标准,线路老化、管道堵塞,设施功能难以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的需求。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将这部分建筑的设施维护列入后勤项目管理计划内;有的高校在制定每年的维修计划时做做样子,仅仅满足了现实的亟需和某些领导的要求,不能从全局角度出发,缺乏计划性;有的高校后勤项目管理人员不重视维修小型设施和一些设施设别的细节处,缺乏整体计划。

3.审计监管力度小。确保高校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环节是进行工程审计,但由于在高校中不断增加了改扩建项目,越来越多的项目不断涌现,又因为审计部门缺乏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时间要求紧、工作任务多,导致审计人员过于关注大型工程项目或专项工程,而忽视了造价低、维修量小、分布广、随机性大的零星项目工程。同时又由于审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工作不认真,不按照审计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审计质量令人堪忧。有部分高校为了确保师生日常的生活和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将大多数的维修改造工程项目安排在暑假或寒假进行,单单依靠审计人员开展过程监督控制,就会产生很多漏洞、出现工作难度,难以确保工程质量。

4.人员素质水平低。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些施工企业具备施工资质,也持有营业执照,看起来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操作人员都是临时从社会上招聘而来,专业水平不高、不服从组织管理和纪律约束、难以管理,不能确保工程质量。此外,高校审计部门工作人员或后勤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也存在不足的问题,由于管理人员难以全面理解工程项目中的工程设计、项目规划、工程维修等针对性较强的项目工程内容,施工人员容易蒙蔽他们,导致高校后勤工程项目在资金上造成浪费,同时拖延工期。

二、提高高校后勤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做出的要求,只有完善了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在工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完善管理制度,必须立足于服务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师生工作和生活,必须适应学校科研与教育工作。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要包括和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高校后勤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工程项目立项、申报、审批制度;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工程项目审计与监管制度;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工程项目奖惩制度等。

2.科学制定项目计划。第一,高校要按照实际的后勤工程项目制定科学的计划。各个单位在每个学期向学校申请提出需要开展维修或改造的项目,高校后勤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按照上报项目的实际与财务、审计、基建等部门联合评估,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同时确定哪些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对审核通过的工程项目依据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类,分清主次,在资金、物力和人力、时间都允许的条件下,优先制定最重要、最急迫的工程项目计划。在制定工程项目计划过程中要以大局为重,依据高校建设发展的实际权衡如何先后实施工程项目。

第二,要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具有计划性。首先,要严格控制的就是工程的施工成本,要依据工程任务量的多少选择合适的施工人数,同时要严格依据工程的施工顺序严格施工过程,确保工程工期;其次,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进场前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施工过程中要节约使用,同时杜绝采购过程中有关人员收取回扣的恶劣事件发生;再其次,要依据工程项目合同中要求的付款时间和付款额度拨付工程款,严格付款程序;最后,要依据高校自身实际的财务状况,制定本年度的后勤工程项目资金总额,预留适当资金空间预防突发事件。

3.加强审计与监管。要对高校后勤工程项目的施工实施全过程审计与监督。其中,工程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工程项目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材料采购或其它环节是否存在收取回扣等违法乱纪行为。工程项目的审计范围包括: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合同的签订、项目工程任务量、资金、原材料价格及其它相关费用等。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督工作通常存在专业水平低、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等原因,导致在工程监督过程中存在一些疏漏。所以,一定要选择专业水平高、监督管理经验丰富的监理人员开展工程项目的现场监督,特别是采购和使用工程原材料时,必须依据国家行业标准,杜绝以次充好的问题,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要依据施工方案要求,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确保工期。

后勤管理规划篇(10)

1 精细化考勤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很多单位沿袭人工方式进行考勤管理,每个单位都有专门负责考勤记录的人员,即便如此,科学准确地管理考勤也绝非易事,特别是对于一个员工总量3万余人,实施行政两级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考勤管理工作涉及人员、班次、请销假等诸多因素,每日考勤统计工作量及难度巨大。利用计算机管理考勤不仅能使管理人员从繁杂的考勤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能够科学规范的进行考勤管理。2010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公司推广,经过系统的讨论和差异分析,公司认识到随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必须要向精细化的考勤管理平台转型,按统一的标准、统一流程进行规范管理。

2 精细化考勤的主要功能

员工考勤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员工出勤、缺勤、休假等的原始记录,是对员工违纪等情况进行处理的依据;二是为薪酬管理模块提供计算依据。

精细化考勤管理与粗放式考勤管理的区别就在于对员工考勤过程进行记录,实现员工工作班次和休假定额的管理,对员工休假、缺勤、出勤、加班等信息的维护,通过考勤计算和审批,产生相应的考勤统计信息,实现考勤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3 精细化考勤在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3.1 分析系统功能,确定实施方向

组织对精细化考勤管理中的“班次管理”、“排班管理”、“缺勤及休假管理”、“加班管理”、“考勤计算及审批”等功能进行分析,撰写差异分析报告,提交班次、考勤项、假期等各类相关业务的配置说明,并对重点问题确定实施方向:一是转变考勤系统模式,将原来的“出勤则给”的考勤维护方式转变为“缺勤则扣”的模式;二是实施班次工时制度,将员工出勤按小时计算;三是细化请销假审批流程;四是按薪酬管理模块需求设定计算结果输出项。四个重点问题的确认,奠定了精细化考勤在公司成功推广的基础。

3.2 细化管理角色,明确分级负责

角色管理也称权限管理,考勤管理中所提供的角色有“考勤排班”、“考勤员”、“考勤管理”“考勤审批”四项,其中考勤审批与前三个角色互斥,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一的角色划分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还存在着分级管理的问题,如各基层单位的“计划工作时间”应由公司统一指定,“休假定额”的生成应由二级单位确认等。为此,公司在权限采集时将各个管理角色按“公司级”、“分厂级”、“车间级”进行划分,满足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各级用户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如考勤的真实性由审批用户负责;基层单位无权使用批量导入考勤数据的权限;计划工作时间的修改由二级单位人事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休假定额由二级单位人事部门依据有关文件管理维护等。权限的分级管理是一个权限下移和规范的过程,基层用户有了更多的权限,但同时也有了更大的责任,考勤数据一经审核无法更改,有效的保证了历史数据的完整性。

3.3 规范工作规则,加强班次管理

计划工作时间,即记录员工的工作计划安排情况。计划工作时间设置过多则不便于管理,太少则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科学的设置计划工作时间可以保证员工作息时间合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特别是轮班人员的计划工作时间设置问题。公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计划工作时间的设置要求,重新分析确定了公司的计划工作时间,取消了一些设置陈旧、不利于员工休息计划工作时间,将原来的20个运行方式归并为14个,归并后更加适用于当前企业发展要求。

精细化考勤在SA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各不相同,公司更加关注精细化考勤管理每一个环节,对每一个操作力争做到“精细”。如:规定“组织单位的班次计划”只适用于员工每月考勤暂时性不规则或修改量较大时使用,正常情况下无批准不允许在此维护员工班次,并要求员工“值班”或“休假”必须从“替班”及“缺勤及休假”中操作,将员工考勤的每一个状态在系统准确的位置中留下记录,便于查询和管理。

3.4 合理配置系统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公司应用精细化考勤管理平台,将规则性日常工作交由系统自动完成。一是合理配置工时计算规则。公司对所属计划工作时间班次实行工时制,即常白班人员工作一天按7小时计算;五班三运转人员一个班次按8.25小时计算;四班二运转人员白班按8.25小时计算,夜班按11.55小时计算;三班一运转人员一个班次按18.55小时计算,并对于轮班人员有缺勤时,根据假期类型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计算公式,如轮班人员“年休假”期间,缺勤工时按每天7小时计算,轮班人员休病假,缺勤工时按原轮班工时计算等,通过工时计算规则的设置,实现了考勤工时管理。二是员工加班工资的自动计算。因公司实行工时制度,对于每个工作日的工时有严格的计算公式,当轮班人员在节日期间工作,系统自动按工时计算加班工资,减少了系统数据维护的工作量,提高了数据准确性。三是夜班津贴的自动计算。公司夜班津贴根据不同的单位性质,轮班计划规则自动判断执行标准参与计划。为了更好地匹配考勤与工资的自动核算,共设置考勤计算结果输出项21项,为工资自动运算提供依据。

3.5 编制管理手册,强化系统应用

后勤管理规划篇(11)

成立“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利用研究会平台,以专项课题研究的形式深入探讨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重点、难点、共性问题,分析、掌握高校后勤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引导推动高校后勤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在适当时候成立高校后勤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使我市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落实“两项优先”工作。

即高校后勤发展规划优先、节能减排优先。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积极落实天津市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协助市教委以对高校后勤职工队伍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树立长远发展规划理念,争取政策性突破。进一步提高高校节能意识、技改措施、节能设施更新使用、能源运行科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力度,制定节能减排长远规划和近期实现目标。

三.实施天津市高校后勤“精品工程”战略。

在20xx年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对“农校对接”平台建设、大宗物资集中采购进行实质性研究和科学规划,并推动实施,协助教委做好稳定学校食品价格、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开展学生公寓标准化评估培训和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数字化后勤工作,在试点校进一步完善、完备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配合教委力争年内在部分高校推广,初步实现教委、高校两级能源管理平台。形成以“农校对接”、标准化建设、两级能源管理平台为标志的天津高校后勤三大“精品工程”,引领我市高校后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

四.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思想文化建设,提升后勤职工整体素质,活跃职工生活,增强协会凝聚力。开展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红歌会”;以反映基层后勤职工工作和生活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精神面貌为主旨的“第三只眼看后勤”大型摄影图片展;以我健康、我工作为主题的体育单项竞赛;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年终开展高校后勤先进工作者和服务标兵评选表彰活动等。

五.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努力办好协会网站,充实扩大版面,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意识,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报道质量,使网站成为全市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研究阵地、经验交流的平台,相互联系的窗口。酝酿后勤纸制宣传媒介。

六.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指导推动专业委员会工作。对现有专业委员会进行必要的机构、人员、任务的调整,规范专业委员会工作程序,明确工作任务。加大对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支持力度,指导和推动的力度,促进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和均衡发展。

七.各专业委员会应重点完成的工作任务:

1.寓专会:

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协助教委完成《天津市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办法》的起草和《天津市高校学生公寓物业合同》文本的修订工作。推动高校学生公寓应急预案的修订和落实工作。启动高校学生公寓标准化评估工作。

2.伙专会

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协助教委完成《天津市高校食堂管理办法》的起草和《天津市高校食堂承包经营合同》文本的修订工作。积极推动食堂大宗物资采购与农校对接信息平台建设。跟踪市场物价变化,做好学生食堂价格成本分析和对策研究。搞好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培训、检查、监督工作。探索实验食堂大宗物资实现政府采购。启动标准化食堂评估的前期准备工作。

3.能专会

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协助教委完成国家住建部、市经信委节能项目和天津市首批高校节能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协助教委做好高校能源使用统计工作。积极推广先进的节能产品和技术,加强各高校之间能源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的经验交流与合作。搞好新技术培训。

4.商专会

商贸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协助教委完成《天津市高校校园经营管理办法》、《天津市高校教育超市管理办法》的起草和《天津市高校校园经营合同》文本的修订工作。试行《准入制度》、《备案制度》、《年检制度》。积极支持高校教育超市规划和建设,评估和推寻全国教育超市标准店、样板店。

5.房专会

房屋管理专业委员会要完成工作任务的战略性转变,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公房效益使用、科学管理、低耗保值等做为研究和工作的主要任务。协助教委完成青年教师住房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