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小学学习的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5 16:10:49

小学学习的方法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1)

1、刚刚开始预习的学生,先要选择一门自己学得比较费力、成绩不大理想的学科做起点,一直坚持下去,收到一定效果后,再适当扩展预习的科目。

2,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预习时间及内容。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之后,根据余下时间的多少来决定预习的深度与广度。实际上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预习花的时间会相应减少。

第二,上课要认真听讲

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尽管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尽管现代课程理念提倡活动、民主、自由,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你也要把认真听讲放在首位。尤其是在老师少讲精讲的情况下,认真听课将是你取得成功的第一要诀。

因为每一个老师都会在课堂上把每个重点内容讲述或点拨得非常透彻,因此你要集中精力听。接下来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问题,在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吃深吃透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好问,多思。并要学会给自己出题,要争取用多种方法解析一道题,比较各种方法的简便程度,这也是对以前学习水平的一个检验。这样,能够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第三,要认真做好复习

课后一定要复习,而且要循环往复的复习。因为人的大脑在储存新的信息的同时,又要把先前的信息忘掉一部分。只有循环记忆,反复复习,才能把知识学习得扎实、牢固。

除了课后复习外,还可以在双休日进行定期复习和每个月进行一次阶段复习,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2)

目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发展,为教育事业增添了许多活力,也让教育事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打基础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而数学学科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同时锻炼学生的思考反映能力,而且还能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好习惯的影响下健康成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习惯能够影响很多事,比如习惯早起,或者习惯看书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能让学生将精力投入数学“研究”中,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由于现在的数学教材多用图形,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子来说,他们对数字图片产生兴趣,就会经常去看、去玩,在玩的同时学习知识.

(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最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字运算和识图能力.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弥补其身上的缺点,比如:有的小孩子数学成绩不是特别好,他们的反应也不是特别快,但是他们能够坚持每天玩看图算数游戏,时间长了,这些孩子的计算能力也就提升上来了,当教师提出任何加减法,他们都能够快速地算出来[1].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性格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相处的时间最长,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并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常规性思维方式

常规性思维指人们普遍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数学学习来说,由于小学生没有数学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拥有扎实的知识储备量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按常规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即课前预习、在课堂中要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新内容之前,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如果遇到不会的内容,可借助网络工具进行网上查找资料,或者把它标注出来,在课堂上大家一起解决.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并且学生在查找资料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挑战后的喜悦,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堂专心听讲的习惯.课堂专心听讲不是让学生听教师讲的每一句话,而是让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过程中动脑思考,集中注意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有限,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专心听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比如:在课堂多提问,或者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集体解决,或者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等等,能够吸引学生.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思考能让一个人的大脑活跃起来,而数学本就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要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当学生对问题感兴趣了,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大家参与,多人发言,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在评价前先要鼓励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合理评价.最后,当情境问题解决后,学生只解决了一部分,还有隐性的问题依然存在,此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在学生反复的思考中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印象就会最深刻[2].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家人宠爱,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有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创设一些集体或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逐渐养成与身边人合作的习惯,也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合作性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并在合作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仅只有上面的三种,除此之外,还包括收集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学会倾听的习惯、自我检验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在每个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存在,教师可以定期举行班级讨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好习惯”和大家分享,这样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班级整体的进步.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不应操之过急,而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养成适合自己发展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88-0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对提高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导思想相吻合。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几种有助于小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有效进行课前预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因此预习对数学学习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如果学生在教师进行新课讲解之前进行了课前预习,不仅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也能够更加有效的把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下降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进行课前预习不仅需要学生的个人努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例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进行思考,对于数学问题要尽量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解决,如果通过个人的努力不能解决,就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听教师讲解,都是能够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的方法。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解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

小学生虽然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但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进行数学学习的规律。例如学生在做除法应用题时,可能这个题目学生会做,而换了其他的题目,小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要让学生明白数学题目是不计其数的,而数学原理却是有限的,学生只要按照数学计算规则进行应用,就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而想要使学生领悟到这些道理,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做起,让学生明白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思考的重要性,进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把握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

三、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

勤学好问是学生求学过程中一种良好的品质,不管是在传统教学中还是在现代教学中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受数学学科特点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而目前存在于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总是羞于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结果不懂的知识点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敢于向他人请教的良好品质。本人在实际的教学对积极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不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不懂的问题积极请教他人,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出现知识盲区,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只有勤学好问,才能避免知识盲区的出现,从而更加顺利的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四、小组学习法

小组学习法是现代教学中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不仅对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也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得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更多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群策群力知道解决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使数学学习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也可以将小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小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及时使困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4)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 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部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不能全面了解时,首先应进行全面试探反馈。即以新课标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地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针对学生全面试探反馈出来的问题,着手重点解决每一个部分知识中典型的综合的试题,理清每部分知识的解题思路。

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 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 发,促提高,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全面基础知识和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信息,给学生以自主复习的主动权。

二、分层导学,各个击破

针对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 点,我们要采取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性 训练,开展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

1、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训练,融合知识的复习于技能 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内功,向练习要质量。在练习时,从专 题知识出发(如应用题专题复习训练、几何相关知识、计算 专题复习训练等)进行定向训练,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及时反馈,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系统观念,按类型做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复习定位在高角度上,精心选编针对性强的练习,让所有学生均有收益,不做无用功。

2、注重单元试卷、综合试卷、学生自我评价的反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每节复习课的效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试卷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本张试卷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胜试卷反馈,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补缺、定向复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要做到定时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统一,鼓励学生争取记录好人手一册“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分析,力争错误不再重犯。集中补“缺陷”,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三、内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循序渐进,逐层提高”的最后一阶段必须处处时时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把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经过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整理,逐层让学生这个主体去发现、提出新的问题,引导思考、探讨、总结,灵活运用,找到学生掌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的缺陷,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此阶段必须要恰当组织复习,要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已掌握知识部分的习题,把精力集中在未掌握知识部分上,真正起到学生缺什么,教师就补什么、强化什么。

为及时检查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和应变能力,在小学数学总检测时仍须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开放性、灵活性演练、诊断性测试。为此,教师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挑选、组织、编排、翻新、综合、内化学生能力,编制成质量高、目标性强、检测点准、灵活开放的测试题,学生感到每一题都是有价值而舍不得放下的试卷。在综合检测试验后,教师对主体做出全面反馈,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知识结构调整内化手段,进一步调控学生的全面复习。

检测之后,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一次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地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能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来。

然而,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基础性综合性强的复习,对不同的学生既要统一要求,又要顾及差异,正确处理好“培优辅差促中间”的关系。同时进行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掌握和检测效果(分数)的关系。

通过第三阶段的“找缺陷、强反馈、切提高”的复习思路,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取得自己最佳的水平,那么学习主体的综合水平已经上了一个了不起的台阶了。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5)

有效学习方法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在学习中掌握一些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极为重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般不会认真思考和分析,思维较为单一,也就是缺乏自己的思想与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依据实际来指导学生掌握实用而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对数学有效学习方法谈谈看法。

1.兴趣激发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入手来创设符合其兴趣的情境。所以,在实施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和小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相互联系起来,让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形象而直观,从而激发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其能够体会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且是教学的难点。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设计:先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并告诉学生,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再让学生们说出其面积大小。随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中的一组对角往外拉,这时,长方形就转化成为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再进行提问:同学们能够说出其面积是否有所变化?学生甲的回答是:它的面积不会改变,依然是6平方分米。学生乙的回答则是:它的面积改变了,要比5平方分米还小。这时,我并不急于肯定或者否定两位同学所作出的回答,而是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应当如何得出?按照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他们必然会积极地探求其中的奥秘。通过创设这一情境,他们自主积极探讨,并得出结论。如此一来,他们的求知欲就被强有力地激发出来了,这样的学习成效要比老师生硬灌输公式要好很多。

2.倾听学习法

现代心理学证实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纯认识之过程。学习主要包括了认识与情感等两个不同方面。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智力因素具有信息加工的重要任务,也就是对信息实施感知、加工与应用等。它能让人类所积累的经验真正转换成为个体性知识结构,这属于主体性的操作。另外,非智力因素具有信息选择之重任,也就是对信息实施鉴别与筛选,当学生认为其有趣而有价值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加以吸收。反之,这就是为何一部分教师不断加大知识的信息量却难以真正让学生接受的原因所在。所以,非智力因素发挥了定向、维持与调节等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一般都较为枯燥、抽象而乏味。因为其缺乏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故事情节等,所以难以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认数与记数等,我引用了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和有趣故事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为了使学生能够记住1至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下面这个顺口溜:1如粉笔,2如鸭子,3如耳朵,4如旗子,5五如钩子,6如口哨,7如锄头等。以此来帮助小学生记住字形,帮助他们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从而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习方法变革的过程中,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其理解数学知识极为重要,以上生活经验不但数学现实,而且是其通过经验来经历一个具体到逐渐抽象活动之过程。因此,要让小学生学会通过自我观察与分析来找到其对于社会与数学的认识历程。如此,自然也就能找到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3.游戏学习法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而游戏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书本教学内容,合理地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教学中探索与运用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游戏当中学会求知、做人、合作与交流,在游戏学习之中品味到成功之乐趣,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为其学习数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开展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让他们能够在数学游戏之中学习,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我就在教学中开展过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让一位同学充当鼓手,用布蒙住其眼睛,而其余学生则在十分急促的鼓声当中依次传出同一个信封,其中有一些数学题目。当鼓声停下后,信封在哪位学生的手里,就由其抽出信封中的一张小纸条,要求其在读出题目后在短时间内进行回答,而其他同学则用手势来判断是对还是错。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课堂上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同学们在兴致勃勃地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同时还满足了好动与好玩之心理需求,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学“乘法”时,先做了一个“看谁算得既对又快”的游戏。我先出示题目:2+2+2,3+3+3,4+4+4……学生觉得容易,争先恐后地进行抢答。正当他们为自己的神算而得意时,我再增加算式当中的相同加数。这样一来,题目就变成了:2+2+2+2+2+2+2,3+3+3+3+3+3+3……学生们顿时觉得这太难了,我在这时就很快地说出了结果。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么算出来的,从而带着疑问进入到“乘法”的学习之中。

4.电化学习法

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而对于具体而形象的实物比较有兴趣,这是由于具体而形象的内容直观而生动,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电化教学来讲课,就能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能让他们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从而弥补传统教学形式之不足,让抽象而枯燥的内容变得十分容易理解与掌握,并且取得了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所难以取得的理想效果。在教学当中,通过应用电化教学,能够化难为简。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多媒体画面演示小熊运南瓜的情景,第一次运的是四个,第二次运来的是三个,一会儿又运来了三个,小学生依据画面就会十分容易地写出算式:4+3+3。这样一来,不经过教师的指导,他们也能正确地掌握连加运算,全过程就如同水到渠成一般。又如,在教学“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了大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并运用课件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些图形所牵涉的范围十分广,既有蜻蜓、蝴蝶、蜜蜂等动物,又有向日葵、玉米、花朵等植物,同时还有一些小学生喜欢的漫画。通过认真观察以上形态各异的图形,吸引学生认真探究以上图形所具有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由此可见,电化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之兴趣。

5.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有效的资源,从多元化的视角来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要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思维能力出发,积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掌握适合于自身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优化自身的学习方式,从而让他们能够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6)

一、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要想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要制定学习计划,计划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成果。计划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时间的安排与精力的分配等。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明白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意义,要求他们既要有长期的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安排。长期规划一般是从整体上明确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近期安排则需要具体到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如果学生每天睡觉之前花十多分钟对自己当天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并细致地安排好第二天的学习任务,定会受益匪浅。有的学生知道制订计划对学习有很大帮助,也计划了很多,但就是完成不了,对学习也就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相反还使自己丧失了学习信心,因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还要教会他们制订合理且目标明确的计划。首先,制订的计划要明确具体,因为计划越具体,指导性就越强;其次,计划还要切合实际,而不是急于求成对自己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这样不仅无法正常指导行动,还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灵活变通,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动及时做出调整。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计划是自己定的,也是为自己而定的,计划要适合自己,而灵活调整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执行和完成计划。

2.指导学生科学运筹时间

学海虽无涯,但时间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知识,就需要在合理制订计划的同时,学会科学运筹时间。相同的时间,善于把握和运用的人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因而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如充分利用早上的时间背诵英语或语文方面的知识,下午就学习较为轻松点的科学或思想品德等科目,晚上攻克数学难题,这样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再就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小学阶段的学多是靠题海战术来巩固所学知识点,学生在课后总有写不完的作业,但也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很多时间,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时间统计表,把每天在哪个时间点做的什么事情都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惊讶地发现许多时间都在无形之中被消耗了,而要填满这些间隙时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把比较难记的英语单词写在小纸条上放口袋里,一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等车或是等人的时候,就回忆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而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教学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切实而有效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持续而稳固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而等他们到了中年级或高年级,就要在这些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培养,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合作探究等习惯。

2.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学生在反复多次的实践中才能形成,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实践最好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由于年g较小,所以自制力也比较差,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而即便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很容易消退,因此,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并反复进行训练,在不断的强调和巩固中维持他们的良好习惯。当然,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精心备课,细心且有耐心地进行指导,在训练过程中严格督促并认真检查,同时,还要注重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和配合,从而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3.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是在模仿教师或家长的情况下形成的,因而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多树立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榜样。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善于模仿且极渴望受到夸奖的特点,在教学中及时表扬和赞美每一个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态度端正、按时完成作业等,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保持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使其他学生自觉地进行模仿和学习。

总而言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学者进行耐心和细心的指导与培养。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7)

1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前,把课本中的关键知识点、产生的疑问和搞不懂的地方记在本上,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点要在教材中批、划、圈、点。这样做,有助于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听讲。课前让学生看一看书上的例子,不明白的要标明做好记号;预览后,试着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会做与不会做的做好标记,为以后的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采用以下方法: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滴做起,从一开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涓涓细流,汇成江河,通过不断的努力一定能成功。其次,教师应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训练和培训,如中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可以通过速算比赛来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老师讲课时,看谁集中,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好的及时表扬,鼓励。在选择“三好”学生,班干部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选择的首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按照学习习惯所需要做的来学习。对于正确的学习习惯,要及时鼓励,争取进一步提高;不好的学习习惯,不要讽刺,要耐心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是重点教学的重中之重。

2 通常的数学学习

(1)课前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听老师的讲课,通过预习,对新课的掌握程度要达到80%。预习中不懂的地方要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来解决。预习也可以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具体预习的方法应该把书上的题目看完,找出知识点,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如果时间富余,也可以把教科书后边的练习册做完。(2)让数学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数学课上,光听是没有用的。当老师在黑板上演算时,自己同步在草稿纸上练习。当遇到的问题不理解时,必须问老师或同学,不能一知半解。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问题可能做不出。听课必须全神贯注,注意细节,否则就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教材为主线,以练习册为辅助工具。阅读课本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不会什么学习什么,每个章节都有对称的知识点,不会的知识点在听课时排除,不清楚的地方多看几次,形成整体知识网络。(3)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果你想学好数学,尽量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必须熟悉各种类型的解决方案。从教科书的基本问题开始,通过反复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找一些课外练习,帮助发展思路,提高分析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容易错误的地方,记在错题集上,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以便及时修正。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解决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 课后复习

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课后复习不仅可以解决课堂上没有搞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下课后,必须先读课文,然后做作业;学习一个单元后,应全面阅读教材,进行总结概括归类,查缺补漏。上课前,课后做练习,先复习课本知识,梳理知识点,做题就会得心应手。按时完成作业,然后用剩余的时间预习,复习。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自习课时间要安排合理。不能把完成作业当成自习课的唯一任务。在知识真正的理解的情况下在做家庭作业。(1)把重点知识进行整理。要把数学课当天教的内容整理归类,定义,定理,公式必须记住,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推理更重要,没有把这些公式背熟,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所谓的死记硬背,指的是最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这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不记得这些,就不能灵活的使用它们,试想医生如果不吧医学知识,用药知识都记住,如何在第一时间开出药方。许多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没有把定义,定理,公式完全掌握。(2)适当进行课后练习。重点知识整理完后,要先回忆老师上课时讲解过的例题,然后做课本后的练习题,最后再做课外试题。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题时可以先放一放,待有了时间再慢慢攻克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老师请教或者和同学讨论。(3)做练习题时一定要动手演算,好多同学考试时很简单的问题解到一半就不会解了原因就是忽略了关键步骤,所以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夯实熟能生巧。

4 总结解题规律

数学问题的解决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决一个问题后,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则,在平常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本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2)本题用到了那些知识点和公式?(3)“你是怎么观察,联想,实现正确解题的?(4)用了那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本题?(5)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6)在你身边有没有做了类似的题?在方法和思路的相似性和差异是什么?(7)找到几个解决方法你能做什么?哪一种最好?你能总结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吗?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并逐渐提高,持之以恒,心理稳定和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并且锻炼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5 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挥团队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分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我让学生4人一组,每个人把自己的文具盒铅笔,放在一起,先分组观察,再讨论,最终将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几分钟后,我要求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报告:你们小组是如何划分的?基于什么标准?考虑到几点?经过讨论,学生们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如:(1)铅笔的颜色;(2)根据铅笔的长度;铅笔有没有橡皮头;等等。分类方法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真的让我很好奇。这样的教学,学生之间起到互补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8)

好动是儿童的一种天性,也是学生的一种学习心态。手势表示法,一是满足儿童的好奇、爱动的特点,二是促进儿童手动、眼看、脑想,调动了儿童脚、手、脑协同活动,促使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配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用手势表示数

在教学中,将0─99这些数的手势教给学生。个位上的数用右手表示。十位上的数用左手表示。一般可用在表示计算的结果上。一年级的计算,一般是不借助计算工具的,不用表述计算方法,而是直接通过思维计算得数的。因而更需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坚持在弄清算理、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加强训练。教学中可让学生看卡片,直接用手势表示计算结果,熟中求快,并使速度达到一定的要求。

2.用手势表示选择题的选择项的序号

在设计选择题时,我们把各选择项的序号用数字表示。练习时,请学生用手势表示所选择项的序号。

3.用手势表示判断题中的对(√)、错(×)

判断题中的对(√)、错(×),我们也设计了两种手势:伸出右手食指和拇指表示对(√),两手食指相互交叉表示错(×)。练习时,就请学生用这样两种手势表示判断结果,强调手势的规范化,速度明显加快 。

4.用手势表示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三种符号

在教学数的比大小时,将“>”、“”号;左手的母指和食指叉开,开口向右表示“

手势表示法,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的动作敏捷,从而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操作简便易行,反馈又最迅速,最全面,在单位时间内做题数最多。

二、学具操作法

学具操作法的过程实质上是外显的内部智力活动的过程,在操作中,学生的思维随之而发展。各种形式的动作操作能使视觉、触觉及运动觉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其“内化”的过程。

学具操作,不仅用于新授课中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等,而且还可以用在练习中 。低年级学生每人都配备着一套学具,其中有数字卡、小棒、七巧板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提高学具的利用率。

学具操作法,一般可用在紧跟新授课后的练习中,让学生边操作、边理解,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师又能快速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而有重点有计划的再教学。

三、学生互查法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练习的内容,创设学习氛围,将孤立的静止的东西动态化,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

学生互查法就是指同桌两同学根据标准答案互相检查,并把检查结果汇报给老师,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过程。

这种方法在口头练习中,它们形式有:两人对说,一人说一人听,然后在下一道题目中相互交换;看图说图意,列算式;应用题教学中的互相说算理;计算练习中,互相说计算过程等均可采用,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说理能力。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169-01

一个较完整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大体有四个阶段,分别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阶段、“选择内容、制订方案”阶段、“动手实践、开展活动”阶段、“合作交流、总结反思”阶段。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缺一不可。

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其不仅仅是掌握和熟悉概念、公式或者规则的过程,而应是充满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好奇和探究是大部分儿童本身就具有的重要能力,而创造更是孩子们的天性。

一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创设情境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所谓“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是指将相关数学问题放入特定的情境(一般指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或实践活动)中,并在这一特定情境下说明这些问题的缘由,最后对情境下的相关数学知识加以提炼、总结和有针对性的探究,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努力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性特点之间的矛盾。另外,要激发小学生自愿进行数学探究的渴望和需要,并让他们进一步明确探究的方向,这将利于探究活动的广泛开展。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实践中,出现为了情境而情境的现象,导致情境中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缺乏活动的实效性和数学味。在探究学习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所探究的数学知识为主题,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形成联系,在现代生活中找寻数学的信息,以此形成合理性的教学素材,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数学知识的问题背景下,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二 选择内容,制订方案

数学中的符号和图形是人类长期形成的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主观联系。由此可得出结论数学的本质是人的主观构建。小学数学特有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适宜展开探究性学习。然而,现在很多小学数学课程仍实行单一的教学模式,还有的则片面强调探究性学习,时时处处地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会因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而不同,会因教材内容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要对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基本教学要素加以冷静和细致的分析,进而选择出适合小学生探究的内容来探究。如此的话,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巩固和深化,可以进行以下情境设计: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请思考一下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便于学生灵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动手实践,开展活动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得和运用方式都是通过精练文字、图形和表格等“书面材料”而得到的,并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这当然也就缺少了直接经验的过程和真正的体验。探究性学习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身操作和体会,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宗旨。这种探究性的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和能力,智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创设各种活动,让活动尽量惠及每个学生。让学生亲身参与,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 合作交流,总结反思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10)

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又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具体是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预习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在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思维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成人可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节,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把它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

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有选择,选择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即使非常粗略非常简单,也要记录,坚持下去就会养成习惯。要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四、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时,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而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养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目的是促使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自觉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随身带《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常用的工具书,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组织查字典、词典比赛,激发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而是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从而使学生对工具书产生兴趣。工具书的查阅方法有所不同,应该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

五、培养学生背诵的习惯

笔者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要让学生尽量记诵。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熟悉即可。

小学学习的方法篇(11)

学习方法既指学习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要求,又指学习时采取的手段、方式、途径。在学习中,根据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必须掌握,并且具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和发展其学习能力。”为此,我根据数学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数学实际,谈三点做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课前重视预习。先让学生预习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看看能否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可以尝试地做一做,看看存在哪些问题、困难……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把学生预习时存在的问题收集起来教学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既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又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课堂认真听讲。教学时学生仔细地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聚精会神地听教师的讲解、点拨、归纳和同学的发言;积极思考,有疑惑应发问,敢于质疑,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第三,课后复习整理。课后要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新知,再完成作业,最后,把学习的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如教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这一内容后,有一位学生这样整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同时能被2和5整除。”这样,容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从而内化为他们的J知结构,达到牢牢掌握新知。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他们学好和运用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我是这样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时,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是本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而“发展空间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是数学的技能目标,这个环节的学习不是让学生牢记分米和毫米,更不是让学生知道两者具体的大小关系,而是要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厘米作为“纽带”,亲自去感受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尝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从课题中所提出的“铅笔的长度”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比较生活中的牙刷的长度,筷子的长度,硬币的厚度等,创造多种教学情境和机会给他们去讨论、交流、探究……通过这些思考过程让学生达到会估、会量、会比、会画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达成。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尝试活动

在学生学习的认知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新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新知。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方法之后,可以让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就可以同化新知识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地获得新知了。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习方法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掌握学习方法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善于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