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8 16:58:26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1)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16-02

一、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观调查分析

当前的中职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信息高速发展、改革全面深化的特殊时期,他们一方面追求独立,思想前卫,个性张扬,喜欢接受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叛逆性,另一方面,他们从小生活在较为优越的环境里,又有着无法摆脱的依赖性。通过我校的一次调查问卷发现,当前中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及职业道德观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具有显著的自我独立意识,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知识的浇灌,更加关注课外和自我能力的培养;敢于评价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重视个人价值,发挥个人专长和作用;自我权利保障意识增强,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处理应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项事务。但其中也不乏幼稚、片面和消极的做法,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不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缓解和释放压力,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其二,超过半数的学生心态不稳定,对就业前景和人生前途比较悲观,他们不了解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所学专业,认为中职教育不正规,与大学生比起来感觉“低人一等”。此外,中职生的思想素质还有待提高,表现在自私任性、集体观念淡薄、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方面。其三,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强,兴趣爱好广泛,个人特长突出,富有创造性。

二、立足学情,树立中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观

1.提高职业认识,培养职业情感。职业认识也称职业价值观,中职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自己的职业有足够的认识,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力,为社会做贡献。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培养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更新其就业观念。同时,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走工学结合道路,身份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基本条件,通过企业文化,学生对企业和学校的凝聚力以及归属感可以得到加强。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双向互动,将这样的职业价值观内化,实现从内容向过程、从认知向评价的转变,使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认知上升到情感认同的程度。据一份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入职新鲜感对促进低频次社会实践学生的职业情感具有显著效果,并且随着低频次社会实践的增多,职业情感不断加强;职业倦怠感阻碍中频次社会实践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职业效能感可以显著促进高频次社会实践学生积极职业情感的塑造。结合不同程度社会实践对学生职业情感培养的影响和作用,社会实践应当纳入“理论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社会实践“中频次阶段”学生职业情感降低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使命、人生价值探讨,指导人际沟通技巧,鼓励挫折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锻炼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目前中职教学虽然一直都致力于强化实践教学的分量,注重学生显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习得,却有意无意淡化甚至漠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严谨态度,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职场文化和职场规则不了解等。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逐渐被提上日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最终实现其职业理想。专业课教学不仅要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养成团队合作意识、工作严谨意识以及职业责任感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努力探索课上与课下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并将职业意识培养融汇其中。

据我校的一份关于职业理想的调查问卷显示,许多学生对职场和自身都缺乏了解――34%的学生只了解1~2种职业,了解6~10种职业,甚至更多的学生不超过10%;当问及是否考虑过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工作时,22.5%的学生回答没有考虑过,50%以上的学生表示会偶尔考虑,只有25%的学生回答会经常考虑;此外,33.3%的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18%的学生认为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大部分学生认为对自己了解不多,而在预计工资待遇时(起始工资),学生们的选择都偏高,70%以上的学生预计在3000以上。由此可见,学生们的职业理想还是很模糊的。对此,中职院校应当构建以职业理想为核心的中职人文教育体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通过具体的职业理想引导和实施“人文教育”,例如,通过“职业理想”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人文学科的强化,帮助学生形成最高层次的伦理道德、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一言概之,就是将职业理想逐步贯穿于人文教育体系的每个环节。

3.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要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执业行为习惯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中职院校应当突出中职教育的特点,结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行为习惯养成规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体系,将学生的一般行为习惯与职业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其次,要建立中职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训练模式,将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成三个阶段:一年级的职场认知、二年级的职场体验和三年级的职场实践。在每个阶段中,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及职业行为规范,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职场行为训练项目,以乐观自信的职业心态习惯接纳任务,以创新的职业思维习惯分析项目及设计自我,以严格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完成项目。最后,要创新开发职业行为习惯训练的校内外平台,包括校内的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活动平台,校外的社会活动实践和校企实习基地,通过各种校内外平台,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安全规范操作规程,促进学生职业思维、职业心态和职业行为的各项任务。

总之,树立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需要教师和学校联系学生实际,立足学情,树立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并通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促进其职业道德观的树立。

参考文献:

[1]肖树伟.试论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现代交际,2011,(3).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2)

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培养合格的生产劳动大军和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各行业一线劳动者的素质能力。在职业学校设置的众多课程中,《职业生涯设计》对指引学生铸就辉煌的职业人生其作用不可估量。如何让《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教学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着重要帮助学生过好以下“五关”。

一、自我认识关

当前,职高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基础较差而进入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自我意识往往比较薄弱,他们对职业学校及选择的专业认识比较模糊,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缺乏恰当定位,发展方向不明、上进动力不足。笔者对200名高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0%左右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生活茫然,行为盲从。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控制自我,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和定位,这是职业生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学会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测评,包括了解自己的处境、性格、爱好、兴趣、能力和职业理想等。学生通过认真进行自我分析,85%的学生对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兴趣与能力,优势与劣势等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找到了自我的优劣,找到了自信的理由,找到了自强的动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认识自我”教育活动,不少学生对职校学习生活的感觉逐步由悲观变乐观、由空虚变充实、由我所作为变为大有可为。

二、职业认同关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或拟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原因是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很少有面向职业的内容。笔者曾对200名中职学生作过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不清楚、不了解。对专业及对应的职业没有认同感,致使学生所学非所爱,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意志品质。为让学生过好职业认同关,真正树立起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在教学中,笔者对不同专业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开展案例分析、社会调查、行家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紧密联系,理解相关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树立起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从而热爱所学专业。学生在形成强烈的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自觉地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的发展自己。

三、职业规划关

《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教学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首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笔者以哈佛大学一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数据为例,使学生明白一个人能不能树立职业理想、确立奋斗目标并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激发了学生制定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热情。然后,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合适的发展台阶、制定合理的具体的发展措施。同时,在班级中开展撰写《职业规划设计书》竞赛活动。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或批改,使他们的职业规划设计书更趋完善和成熟。

四、素质能力关

在学生完善了自己的《职业规划设计书》后,我接着给学生出了一个讨论题目:“对于自己设定的目标,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达成,而有的人总是达不成呢?”要求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写出书面交流材料,然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开展大讨论。大家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可谓是“百家争鸣”:有的强调专业本领,有的强调社交能力,有的强调发现和把握机遇,有的强调人格修养,有的强调良好习惯养成,有的强调持之以恒……。最后,老师总结说:大家都讲的很好,成功的道路确实有千千条,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综合素质、养成良好习惯。学生晓之以理后,就要导致以行。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将个人的职业理想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把远大的职业理想化为阶段行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既定目标迈近。在德育工作,笔者作了这样尝试:一方面要求每个学生制定“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开展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自律,就是让学生每周每月每期每年对照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检查,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进行阶段自我总结。他律,就是将自己的“行动计划”在班上公示,让同学监督、评价和提醒;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行动计划”实施教育管理,发现优点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提醒,并都做好记录,作为学生德育表现及德育课学习效果考核依据。促使学生成为懂理论、会操作、会做人、能办事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五、角色转换关

学生初入职场时,“角色”的不适应问题比较突出。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环境变了,接触的人变了,在思想上、心理上、身体上需要有一个适应期;或者因为企业工作任务重、时间长,福利待遇低,现实环境与理想相差甚远,而产生不稳定情绪甚至擅自离开岗位;或者因为不会与人交流和沟通,常常被一些自我感觉无法化解的矛盾困扰着,而无所适从;或者因生活不习惯、思念亲人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而不能坚持工作。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关口。

如何使学生能调整心理状态、适时转换角色,笔者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中有三点认识。一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要求及规范,有助于学生产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环境有思想预期,二是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的差别,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思想准备;三是在校期间多开展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活动,为学生参加工作奠定实践基础;四是与毕业生建立跟踪联系制度,让毕业生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保持联系,为困惑学生及时提供精神援助。这样会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工作。

综上所述,搞好《职业生涯设计》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自我认识、职业认同为基础,以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为引擎,以提高综合素质、养成良好习惯为重点,以调整心理状态、适时转换角色为入职起点,将学生引向成功的职业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新浪网《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调查显示:65.5%的大学生想换专业。而当前我国除了清华、北大少数高校等少数专业有明确且十分严格的校内调换专业政策外,大部分高校都不能满足或只能满足少量学生转专业的诉求。由此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造成社会资源、个人时间、精力的极大浪费。

高中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能在这个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将能在今后毕业参加工作或者参加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等方面做出更有利于个人长远发展的选择。

1 现状调查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涉及的对象为山西、内蒙古、河北、福建、浙江五个省市的普通高中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6所中学,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53份,有效问卷共234份。其中男生 120名、女生114名,高一 40名、高二 121名、高三 73名,文科61名、理科173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问卷涉及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于自己的了解程度

自我了解主要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理想等。调查结果表明,在对自我了解程度上,仅有9.8%的高中生非常清楚,26.1%的高中生清楚,57.3%的高中生了解一些,可能不全面,还有6.8%的高中生不了解、从未去了解。可见大部分高中生对自身了解程度偏低,需要进一步开发探索。

在理想职业选择方面,只有一个理想职业的学生占33.3%,有多个理想职业的占55.1%,无理想职业的占11.5%,理想职业选择的多样化表明高中生正处于选择与定位的关键时期,需要在职业抉择方面多做准备。

2.2 对于职业的认识程度

对于职业的认识程度主要包括对职业具体内容、职业前景及职业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表明,在对未来从业方向的了解方面,仅有9.5%的高中生认为十分清楚,41.4%的学生认为了解但不深入,34.1%的学生感到十分迷茫,1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急着去了解。可见当前高中生对于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片面、浅薄的阶段,职业准备不足,职业规划感不强,需要外界进行必要的帮助。

在选择理想职,选择企业型的学生占57.9%,社会型占46.4%,传统型占24.7%,艺术型占16.2%,研究型占11.5%,现实型占5.5%,其中,企业型比例最高,可看出当前有相当多的高中生对于管理者十分向往;另社会型职业因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受到高中生偏爱;而研究型、现实型职业选择偏少则表明当前高中生对科技、专业技术的兴趣不高。

2.3 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程度

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程度主要包括高中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重要性的认识、需要指导的内容等。调查结果表明,78.8%的学生表示十分希望得到相关指导帮助,10.2%的学生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另有1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当问及需要在哪方面需要指导时,49.4%的学生想了解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样的职业,30%的学生想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14.6%的学生想知道进行职业规划的方法。

3 思考与建议

3.1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性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调查人员还注意到,文理科、性别和年级这三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影响高中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差异性。具体分析如下。

3.1.1 文理科差异

对调查数据针对文理科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见表1),发现文理科学生在规划认识与施行项目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文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了解与需求程度更高,对职业准备也更充分,这可能与文科学生平时广泛涉猎、接触社科类知识多有较大关系。在理想职业选择方面,文科生偏向于选择艺术型、企业型,理科生偏向于传统型,而研究型、社会型、现实型职业文理科学生差异不大,可见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更为保守,不得不考虑学科自身在知识层面上存在的差异。建议理科生加强对社会关注度,增加信息的获取量,培养灵活的创新性思维。

3.1.2 性别差异

调查数据针对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职业认知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对自身兴趣、爱好的了解程度及对大学开设的专业了解程度方面,女生了解认识程度明显低于男生;在职业理想选择方面,选择现实型和企业型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选择社会型的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与当前社会构架相吻合。这些差异可能缘于男女生在心理、性格偏向上的差异,也可能取决于学校、父母对男女生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社会期望,同时更取决于当前社会男女性就业趋向的社会大背景。

3.1.3 年级差异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4)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现状

1、国内外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国际社会的接轨更是达到了一定的紧密程度,我国的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环境不再像以前那么单纯,而生长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更是发生了巨变,思想上生活上不再像以往的大学生那么单纯和简朴。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也易于被名利、利益所诱惑,生活上他们是衣食无忧的一代,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也难免会产生依赖和懒惰的思想,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时时在侵蚀和包围着他们,这就使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产生了偏离甚至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毕业之后只希望找到一份安逸舒适待遇高且付出少的工作成为了他们错误的追求目标即错误的择业观。而现实却重重地击碎了他们的梦,于是有的学生产生了负面消极的情绪,对人生产生了悲观失望,对现实产生了畏惧心理。以上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急需对大学生们在学校进行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的再教育,重新确立他们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对于职业规划、职业生涯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再认识过程。

2、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思想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由于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如何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同学对于父母或师长的感恩意识认识淡薄,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因此学校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思想认识不可或缺的重要授课内容。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和一定的道德修养才能在择业和就业上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自我,在工作上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勇挑重任,敢于拼搏、斗志昂扬,工作态度端正、工作热情高涨,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再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培养了国人崇尚孝道为先的理念,那么做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也一定是一名懂得感恩知孝为先的优秀品德之人,这样的人无论是定位工作目标还是在工作岗位上一定也是一名身先士卒兢兢业业的敬业之人。所以诚信与感恩教育也是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建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品德。

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规划好人生职业

1、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2008年以来,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仍然存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导致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顺利就业。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解决的策略是通过激发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系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同时职业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本要素,也是整个人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学生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设计,它的核心和灵魂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它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根本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学校、单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核心和灵魂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摆脱原来的纯粹的简单的甚至是临时化的简单做法,才能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加全面、深入和有效。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5)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新变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分析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周围客观事物、现象能否满足自身或社会需要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其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观,而适当的择业观对大学生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第一。职业价值取向:含价值目标、职业社会地位、职业收入、行业选择、地域倾向、工作条件选择等方面。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应强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第二,职业理想:大学生在设定职业理想时,就要权衡各种条件,如社会需求、个人追求、个人能力素质、工作机会和待遇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三,职业价值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源于职业需要,而其职业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福利待遇、事业成就、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等。第四,职业发展观。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指大学生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以及从事职业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和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把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择业动机,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发展。

2.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意义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行为、职业目标、择业手段以及将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能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促进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都爱岗敬业。这需要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引导:(1)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2)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3)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确立正确职业价值目标。(4)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择业和竞争择业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5)培养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6)促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7)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才能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人职业理想,达到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

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适应时展要求,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多种途径同时进行。

3.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坚持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体现学生为本,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充分就业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要强化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

3.2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方式和结果。校园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构建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如通过专题讲座、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强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一个高尚精神风貌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文化环境。

3.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育作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认识职业社会,并正确引导正确认识社会需要,调整职业目标,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进行社会调查.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单位参加岗位见习、实习,让大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3.4发挥就业指导课的教育作用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6)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很多大学毕业生由于人生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择业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机性。2004年4月由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可见,很多学生由于对个人、社会、经济的需求认识不清晰,导致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以至于在职业道路上走不少弯路。如何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成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然而很多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对所学专业接触较少或者只有肤浅的认识,对专业的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被动性。由于对所学专业的陌生,导致很多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感到迷茫,没有职业认同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成才的机会,没有不成功的行业,只有不成功的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和所学专业是每个学生成才的关键。在职业教育中正确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职业与社会的认识,综合评价自身主客观条件,对其合理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与职业目标,认真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生涯教育应具备的的功能

职业生涯教育是为了使个体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满足职业发展需要的教育。日本在《2004年综合调查研究协会会议报告书》中把职业生涯教育定义为: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该具有三方面功能。

1.教育引导功能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上的“用工荒”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校园内是大量青春时光不知如何度过的莘莘学子,校园外到处是为找工作而焦灼的大学毕业生。很多学生在长期的求学过程中却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不明白要学什么,更不清楚如何学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发挥咨询与指导的作用外,还应该起到指引与教育的作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职业理想、优势和特长,不同职业对人的知识经验、技能水平等因素也有不同的要求。职业生涯教育要引导学生寻找“人职”匹配的最佳结合点,使其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追逐生命的目标。墨子有言:“志不强者智不达”。人的主观态度将对其能力发展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学习观是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能够合理经营和管理自己的人生。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其认识职业与事业、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理想与现实等复杂的关系,对于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确立个人职业目标有重要的作用。

2.专业指导功能

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不同就业方向的社会需求情况、岗位特征、素质要求,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提前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这些认识有助于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拓宽专业知识,丰富、完善与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现有的许多职业生涯教育往往等同于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工作,类似于一种短期促销式的就业培训。有人总结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是:“信息提供的多,观念教育的少;支招的多,解惑的少;商业性的指导多,教育性的指导少;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如何找到满意工作的多,讲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怎么办的少……仅在大四进行抱佛脚式的择业指导多,始终对大学生开展就业观念教育的少;每年重复的招聘会指导多,深入研讨改进就业指导的少。”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门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研究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目前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多为从事就业工作、辅导员等非专业人员,他们大多从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形势、心理学理论与测评技术、面试技巧与礼仪等普适性的层面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由于专业人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参与度较低,专业方面指导的缺乏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需求、所需职业能力、职业前景等方面的认识肤浅,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在专业领域发展的个体需求。

3.实践导向功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诗充分揭示了亲身实践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职业实践逐步探索到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做好职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生只有亲身体验职场生活,根据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才能了解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结合自己的优势、特长、性格特征重新选择和确定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

实践是经验内化的途径。知识、技能只有经过人的身体力行、亲身尝试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因此,参加职业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在职场中的生存能力。

三、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建议

1.注重观念的引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让学生对自己和社会进行全面综合的认识,去寻找发展前景比较好的职业或工作岗位。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务实的思想,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把生存放在第一位,在生存的基础上去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再次,不要被专业所局限,要根据社会需求,善于创造条件抓住机遇,面对新的岗位和工作任务,要善于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最后要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去向,认真分析不同的区域、岗位、竞争程度和条件要求,避免好高骛远的选择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生活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要引导学生树立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是否适合自己的工作的理念,要用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的工作和自己现有的水平,既要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又要有准确合理的人生定位,既要有对人生理想的执著又要有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有长远合理的人生规划。

2.整合教学内容,培养专业师职队伍

为使职业生涯教育走向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高校需要设置以职业指导为中心的部门和岗位,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统筹规划,全盘管理。职业生涯教育职能部门可与专业课教师、行业专家相结合,按照不同院系、专业对现职人员进行全员化的专业培训。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可以结合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社会信念”、“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管理自己的情绪、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还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价值观”、“公民道德”、“基本法律规范”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目标、崇高的职业意识、职业领域必备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职业生涯教育应将心理学、思想政治等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增加课程内容的亲和力、吸引力,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使严肃的理论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职业生涯教育要把学生的职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职业生涯教育不是毕业时的就业指导,而是对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时的全程教育;不是单个专业教师的教育,而是从校长到每个任课教师、辅导员的全员参与的教育;不只是课堂理论讲授的教育,而是融座谈、竞赛、演讲、情景模拟等于一体的多样化教育形式。不同职业院校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在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中坚持“教材校本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教育还要立足本专业,邀请行业专家、企事业相关代表、优秀毕业生开展系列讲座和座谈会,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使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和初步的职业目标,进而定下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方案,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去追逐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7)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很多大学毕业生由于人生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择业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机性。2004年4月由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可见,很多学生由于对个人、社会、经济的需求认识不清晰,导致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以至于在职业道路上走不少弯路。如何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成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然而很多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之前对所学专业接触较少或者只有肤浅的认识,对专业的选择往往具有盲目性、被动性。由于对所学专业的陌生,导致很多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感到迷茫,没有职业认同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成才的机会,没有不成功的行业,只有不成功的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和所学专业是每个学生成才的关键。在职业教育中正确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职业与社会的认识,综合评价自身主客观条件,对其合理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与职业目标,认真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生涯教育应具备的的功能

职业生涯教育是为了使个体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满足职业发展需要的教育。日本在《2004年综合调查研究协会会议报告书》中把职业生涯教育定义为: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该具有三方面功能。

1.教育引导功能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上的“用工荒”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校园内是大量青春时光不知如何度过的莘莘学子,校园外到处是为找工作而焦灼的大学毕业生。很多学生在长期的求学过程中却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不明白要学什么,更不清楚如何学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发挥咨询与指导的作用外,还应该起到指引与教育的作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职业理想、优势和特长,不同职业对人的知识经验、技能水平等因素也有不同的要求。职业生涯教育要引导学生寻找“人职”匹配的最佳结合点,使其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追逐生命的目标。墨子有言:“志不强者智不达”。人的主观态度将对其能力发展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学习观是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能够合理经营和管理自己的人生。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其认识职业与事业、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理想与现实等复杂的关系,对于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确立个人职业目标有重要的作用。

2.专业指导功能

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不同就业方向的社会需求情况、岗位特征、素质要求,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提前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这些认识有助于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拓宽专业知识,丰富、完善与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现有的许多职业生涯教育往往等同于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工作,类似于一种短期促销式的就业培训。有人总结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是:“信息提供的多,观念教育的少;支招的多,解惑的少;商业性的指导多,教育性的指导少;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讲如何找到满意工作的多,讲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怎么办的少……仅在大四进行抱佛脚式的择业指导多,始终对大学生开展就业观念教育的少;每年重复的招聘会指导多,深入研讨改进就业指导的少。”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门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研究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目前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多为从事就业工作、辅导员等非专业人员,他们大多从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形势、心理学理论与测评技术、面试技巧与礼仪等普适性的层面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由于专业人员和专业课教师的参与度较低,专业方面指导的缺乏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需求、所需职业能力、职业前景等方面的认识肤浅,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在专业领域发展的个体需求。

3.实践导向功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古诗充分揭示了亲身实践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职业实践逐步探索到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做好职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生只有亲身体验职场生活,根据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才能了解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结合自己的优势、特长、性格特征重新选择和确定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

实践是经验内化的途径。知识、技能只有经过人的身体力行、亲身尝试才能被更好地理解,因此,参加职业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在职场中的生存能力。

三、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建议

1.注重观念的引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让学生对自己和社会进行全面综合的认识,去寻找发展前景比较好的职业或工作岗位。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务实的思想,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压力,把生存放在第一位,在生存的基础上去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再次,不要被专业所局限,要根据社会需求,善于创造条件抓住机遇,面对新的岗位和工作任务,要善于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最后要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去向,认真分析不同的区域、岗位、竞争程度和条件要求,避免好高骛远的选择给自己和家人未来生活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要引导学生树立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是否适合自己的工作的理念,要用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的工作和自己现有的水平,既要有改变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又要有准确合理的人生定位,既要有对人生理想的执著又要有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有长远合理的人生规划。

2.整合教学内容,培养专业师职队伍

为使职业生涯教育走向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高校需要设置以职业指导为中心的部门和岗位,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统筹规划,全盘管理。职业生涯教育职能部门可与专业课教师、行业专家相结合,按照不同院系、专业对现职人员进行全员化的专业培训。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可以结合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社会信念”、“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管理自己的情绪、合理规划自己的目标;还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价值观”、“公民道德”、“基本法律规范”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目标、崇高的职业意识、职业领域必备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职业生涯教育应将心理学、思想政治等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增加课程内容的亲和力、吸引力,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使严肃的理论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职业生涯教育要把学生的职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职业生涯教育不是毕业时的就业指导,而是对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时的全程教育;不是单个专业教师的教育,而是从校长到每个任课教师、辅导员的全员参与的教育;不只是课堂理论讲授的教育,而是融座谈、竞赛、演讲、情景模拟等于一体的多样化教育形式。不同职业院校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在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中坚持“教材校本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教育还要立足本专业,邀请行业专家、企事业相关代表、优秀毕业生开展系列讲座和座谈会,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使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和初步的职业目标,进而定下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方案,这样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去追逐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8)

电力新形势下员工思想状况分析

电力市场形势下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分析随着我公司电力市场管理的实施,职工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了解电力市场新形势下广大职工的思想状况,对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局党委采取无记名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全局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720份,收回问卷2699份,为总数的99.6。综合统计分析表明,全公司在走向电力市场的新形势下,职工观念已有所转变,并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从调查中看出,职工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在工作中进行引导和教育,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电力市场的顺利实施做贡献。一、职工思想现状及分析(一)在电力市场的新形势下,广大职工树立了坚定的自信心实施电力市场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化管理,形成全面开放的电力市场,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大举措。为此,职工必须从原来传统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适应电力市场管理的要求,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电力市场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查中,有68.3的职工对实施电力市场管理的内容只是简单了解,有31.7的职工很了解,为此,电力市场管理内容不能仅局限于用电专业职工范围,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电力市场的宣传力度,使全局每个职工都深刻了解电力市场的管理方式、运作手段及实施结果。面对严峻的形势和任务,78.3的职工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57.2的职工能够更加积极努力工作,也有35的职工担心企业效益下降。电力市场的运作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97.5的职工认为实施电力市场管理,安全生产还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也有信心为电力市场的顺利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新体制模式下,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日愈增强,竞争上岗的用工制度对职工触动很大。我公司实行新体制模式后,企业改革已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用工制度已收到明显效果,职工从竞争激励机制的大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加积极投入到新岗位工作中。有74.2的职工在改革中增强了危机意识,59.6的职工认为引进竞争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只有1.3的职工认为目前企业效益不错没有必要实行改革。从江西丰城电厂女工郭玲向厂部递交申请,主动要求下岗“充电”现象中,79.5的职工认为这非常有必要,8.2的职工觉得是自讨苦吃,也有2的职工表示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要尝试下岗“充电”。为了深化分配管理的体制改革,我公司实行了职工个人收入量化挂钩考核分配办法,在实施过程中,78.3的职工认为自己的责任更大了,58.8的职工认为不好好干就拿不到全额工资,但也有1.2的职工认为应和原来一样拿工资,说明仍有个别职工因岗位原因,竞争激励机制是否实施对自己没有影响。(三)电费回收问题依然是职工关注的热点电费回收问题始终是供电部门的老大难问题,从调查中看出,不仅用电营业部门的职工对电费回收问题十分关心,生产、多经、后勤等部门的职工对这一难题也非常关注。他们普遍认为,加强管理、加强城网建设和改造、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整顿电力市场和营业人员队伍、积极向用户宣传用电好处、用电实行优惠政策等都是实现增供扩销的有效手段,而继续加强收费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责任感;依据电力法,对长期欠费用户依法停电或起诉;采用承包、按线、按片分析等科学考核办法,积极做好用户工作,以求得支持才是促进电费回收的有效办法。全公司职工认为电费收缴工作靠维持现状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调查表明,广大职工对个别营业人员吃里扒外养黑户一直深恶痛绝,61.6的职工认为这些人应坚决清除职工队伍,67.2的职工认为应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能姑息纵容,网开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全年电费收缴任务。(四)新形势下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亟需加强企业的深入改革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的同时,应不断完善和借鉴思想政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指导企业实践。广大职工认为,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58.7的职工认为召开典型事迹报告会、开展研讨活动、演讲赛、座谈会等活动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80.2的职工认为非常有必要继续开展学雷锋、南泥湾、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我公司开展的“三个三”活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33.9的职工认为开展向社会奉献活动、大力培树典型,才能不断深化此项活动,74.5的职工认为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才能树立企业新形象。(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广大职工投身企业改革的源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工所掌握的科技知识以及技术水平必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从调查中看出,有65.4的职工迫切希望多学习一些专业技术 知识,99.1的职工对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感到不满意,还要继续学习,只有1的职工感到满意,不用深造,表明我公司高学历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微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已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重点,有78.3和42.6的职工表示亟需掌握微机应用技术及外语,对使用微机管理达到应用自如程度的只占17.4,78.2的职工只能做到简单操作,还有2的职工对微机应用技术和Internet网不太了解。在对团员青年中开展哪些活动能够提高青工素质的调查中,49.7的青年认为还要继续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和文体活动,84.5的青工认为,还要继续开展练功比武争状元活动来提高技术业务水平。在调查中发现,广大职工认为增强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企业改革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但一些职工却不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自身出发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调查表明,只有48.2的职工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大部分职工把业余时间用在看电视、看小说杂志、文体娱乐,甚至打麻将上,这说明,职工虽有危机感,但认为改革未落到自己头上,就不能更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二、思路与对策1、从电力走向市场教育入手,进一步转变职工思想观念随着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实施电力市场管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适应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发展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效益意识、竞争意识、节俭意识、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充分认识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首先,开展电力市场的形势任务教育。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宣传实施电力市场管理的重大意义,编写《电力市场管理宣讲材料》和《增供扩销宣传手册》等,教育引导职工学习电力市场的具体内容和管理方式,认清形势,找准位置,明确责任感,培养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的职工队伍。其次,开展电力市场的理论教育。采取每周一个小专题的办法,帮助职工增强对市场经济的理论性认识,引导职工适应市场规律,逐步树立发展才有出路,竞争才有市场的危机感,变企业的压力为每个职工的压力,激发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再次,开展电力市场的目标教育。在职工中开展“想主人事、尽主人责、创主人业”的活动,引导职工树立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共存共荣”的观念,为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思想保证。2、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机制建设开展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不但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思想存在的问题,也能够采纳职工对企业发展有指导作用、可操作性的建议,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我们在征求职工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所提出的建议中,广大职工集思广益,各自提出了观点。经过综合分析,我们了解到广大职工迫切希望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解决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不适应改革的管理机制之间的矛盾,从机制建设入手,狠抓管理,在改革中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强化培训机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轮训、练功比武争状元等形式,加强职工对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学、管理学等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强化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对公司的经营战略、市场调查要进行充分论证,尤其对损害企业利益、对企业造成危害者要从重处罚,从严治局。强化激励机制。要从切实解决职工住房、保险、医疗等生活方面的问题着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关心职工疾苦,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把公司内部奖励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奖罚分明,解决责、权、利真正统一的问题。3、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确保电力市场稳步实施,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我们将逐步抓好“四个创新”:一是抓好职能创新。我们认识到,电力市场实施以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必须更直接地参与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把企业的中心工作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团结鼓劲、化解矛盾、调整心态、理顺情绪上的作用,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及分析、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供服务;通过在职工中开展“我与企业共命运,争做最佳主人翁”活动,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做跨世纪先锋战士”活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世纪与责任,做跨世纪光明使者”等系列活动,直接为生产经营提供全过程服务。 二是抓好领域创新。电力走向市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领域就必须拓展和延伸。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转机建制,出现了许多重新组建的单位及群体,如再就业服务中心、营销人员、稽查人员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到这些新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引导和教育。如针对用电营销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加强对咨询服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认真接待和处理客户的咨询和投诉,使客户得到满意答复;增强电力抢修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快捷、及时修理,把营业窗口建设成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增供扩销的窗口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不断开拓服务新途径,提高服务质量,用新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三是抓好载体创新。我局开展的“三知、三爱、三为”主旋律教育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随着电力市场管理的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向物质的、文化的、管理的和活动的多种载体拓展,才能收到明显效果。为此,要不断丰富和拓展主旋律教育的内涵,深入开展以“三增强、三开展、三面向”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三”活动,唱响三首歌,增强三种意识。即,唱响《国际歌》、《国歌》和《局歌》,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大力总结、宣传在电力市场实施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进一步引导职工认清改革形势,转变价值观念、经营观念和就业观念,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电力体制改革,推动电力市场管理的顺利实施。四是抓好方法和手段创新。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延续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方法和手段,还应在创新上下功夫。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做到三个转变,即由“声势型”向“实效型”转变,由“执行型”向“自主型”转变,由“灌输型”向“吸引型”转变;在手段上,重视现代科技成果,如对微电子技术和Internet网的应用等,以拓宽思想教育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不仅掌握了职工的思想动态,还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事实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达到效益最大化,推动电力市场管理的顺利实施。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9)

实施电力市场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化管理,形成全面开放的电力市场,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大举措。为此,职工必须从原来传统的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适应电力市场管理的要求,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电力市场中遇到的问题,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查中,有68.3%的职工对实施电力市场管理的内容只是简单了解,有31.7%的职工很了解,为此,电力市场管理内容不能仅局限于用电专业职工范围,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电力市场的宣传力度,使全局每个职工都深刻了解电力市场的管理方式、运作手段及实施结果。面对严峻的形势和任务,78.3%的职工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57.2%的职工能够更加积极努力工作,也有35%的职工担心企业效益下降。电力市场的运作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97.5%的职工认为实施电力市场管理,安全生产还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也有信心为电力市场的顺利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新体制模式下,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日愈增强,竞争上岗的用工制度对职工触动很大。我公司实行新体制模式后,企业改革已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用工制度已收到明显效果,职工从竞争激励机制的大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加积极投入到新岗位工作中。有74.2%的职工在改革中增强了危机意识,59.6%的职工认为引进竞争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只有1.3%的职工认为目前企业效益不错没有必要实行改革。从江西丰城电厂女工郭玲向厂部递交申请,主动要求下岗“充电”现象中,79.5%的职工认为这非常有必要,8.2%的职工觉得是自讨苦吃,也有2%的职工表示在必要的情况下也要尝试下岗“充电”。

为了深化分配管理的体制改革,我公司实行了职工个人收入量化挂钩考核分配办法,在实施过程中,78.3%的职工认为自己的责任更大了,58.8%的职工认为不好好干就拿不到全额工资,但也有1.2%的职工认为应和原来一样拿工资,说明仍有个别职工因岗位原因,竞争激励机制是否实施对自己没有影响。

(三)电费回收问题依然是职工关注的热点

电费回收问题始终是供电部门的老大难问题,从调查中看出,不仅用电营业部门的职工对电费回收问题十分关心,生产、多经、后勤等部门的职工对这一难题也非常关注。他们普遍认为,加强管理、加强城网建设和改造、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整顿电力市场和营业人员队伍、积极向用户宣传用电好处、用电实行优惠政策等都是实现增供扩销的有效手段,而继续加强收费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责任感;依据电力法,对长期欠费用户依法停电或;采用承包、按线、按片分析等科学考核办法,积极做好用户工作,以求得支持才是促进电费回收的有效办法。全公司职工认为电费收缴工作靠维持现状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调查表明,广大职工对个别营业人员吃里扒外养黑户一直深恶痛绝,61.6%的职工认为这些人应坚决清除职工队伍,67.2%的职工认为应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能姑息纵容,网开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全年电费收缴任务。

(四)新形势下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亟需加强

企业的深入改革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在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的同时,应不断完善和借鉴思想政治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指导企业实践。广大职工认为,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58.7%的职工认为召开典型事迹报告会、开展研讨活动、演讲赛、座谈会等活动能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80.2%的职工认为非常有必要继续开展学雷锋、南泥湾、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我公司开展的“三个三”活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33.9%的职工认为开展向社会奉献活动、大力培树典型,才能不断深化此项活动,74.5%的职工认为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才能树立企业新形象。

(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广大职工投身企业改革的源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工所掌握的科技知识以及技术水平必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推动企业改革的顺利实施。从调查中看出,有65.4%的职工迫切希望多学习一些专业技术知识,99.1%的职工对自己的学历和知识感到不满意,还要继续学习,只有1%的职工感到满意,不用深造,表明我公司高学历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微机应用技术的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已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重点,有78.3%和42.6%的职工表示亟需掌握微机应用技术及外语,对使用微机管理达到应用自如程度的只占17.4%,78.2%的职工只能做到简单操作,还有2%的职工对微机应用技术和Internet网不太了解。在对团员青年中开展哪些活动能够提高青工素质的调查中,49.7%的青年认为还要继续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和文体活动,84.5%的青工认为,还要继续开展练功比武争状元活动来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在调查中发现,广大职工认为增强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企业改革的大潮中站稳脚跟。但一些职工却不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从自身出发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调查表明,只有48.2%的职工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大部分职工把业余时间用在看电视、看小说杂志、文体娱乐,甚至打麻将上,这说明,职工虽有危机感,但认为改革未落到自己头上,就不能更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二、思路与对策

1、从电力走向市场教育入手,进一步转变职工思想观念

随着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实施电力市场管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适应当前电力体制改革发展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效益意识、竞争意识、节俭意识、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振奋精神,树立信心,充分认识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首先,开展电力市场的形势任务教育。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宣传实施电力市场管理的重大意义,编写《电力市场管理宣讲材料》和《增供扩销宣传手册》等,教育引导职工学习电力市场的具体内容和管理方式,认清形势,找准位置,明确责任感,培养适应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的职工队伍。

其次,开展电力市场的理论教育。采取每周一个小专题的办法,帮助职工增强对市场经济的理论性认识,引导职工适应市场规律,逐步树立发展才有出路,竞争才有市场的危机感,变企业的压力为每个职工的压力,激发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再次,开展电力市场的目标教育。在职工中开展“想主人事、尽主人责、创主人业”的活动,引导职工树立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共存共荣”的观念,为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思想保证。

2、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机制建设

开展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不但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思想存在的问题,也能够采纳职工对企业发展有指导作用、可操作性的建议,对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我们在征求职工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所提出的建议中,广大职工集思广益,各自提出了观点。经过综合分析,我们了解到广大职工迫切希望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解决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不适应改革的管理机制之间的矛盾,从机制建设入手,狠抓管理,在改革中求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强化培训机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岗位轮训、练功比武争状元等形式,加强职工对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学、管理学等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强化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作用,对公司的经营战略、市场调查要进行充分论证,尤其对损害企业利益、对企业造成危害者要从重处罚,从严治局。

强化激励机制。要从切实解决职工住房、保险、医疗等生活方面的问题着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关心职工疾苦,密切联系群众,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把公司内部奖励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奖罚分明,解决责、权、利真正统一的问题。

3、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为确保电力市场稳步实施,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我们将逐步抓好“四个创新”:一是抓好职能创新。我们认识到,电力市场实施以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必须更直接地参与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把企业的中心工作作为自己的“主战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团结鼓劲、化解矛盾、调整心态、理顺情绪上的作用,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市场调研、市场预测及分析、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供服务;通过在职工中开展“我与企业共命运,争做最佳主人翁”活动,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做跨世纪先锋战士”活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世纪与责任,做跨世纪光明使者”等系列活动,直接为生产经营提供全过程服务。

二是抓好领域创新。电力走向市场,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领域就必须拓展和延伸。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转机建制,出现了许多重新组建的单位及群体,如再就业服务中心、营销人员、稽查人员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到这些新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引导和教育。如针对用电营销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加强对咨询服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认真接待和处理客户的咨询和投诉,使客户得到满意答复;增强电力抢修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快捷、及时修理,把营业窗口建设成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增供扩销的窗口和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窗口,不断开拓服务新途径,提高服务质量,用新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10)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不足。自我的认识是做出正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对自我的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自我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的认知;另一方面是对自我能力的评估。(2)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于20世纪传入我国,虽然传入的时间比较晚,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大学生开始关注就业,关注职业生涯的规划。尽管大家开始关注就业领域,但是真正落实到实践的学生还是少数,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投机的意识,总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到时候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因此应届毕业生眼高手低,频繁跳槽成为一种普遍现象。(3)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目标定位不明确。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导航仪,但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抱有一定的投机心理。照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未能将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化发展的趋势结合起来考虑,对自己的将来进行规划。(4)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低。专业是选择职业的基础,然而所学非所用、所乐非所适、所愿非所能的现象却较为普遍。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自己所学专业之时要么就是听从家长的意见,要么就是听说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本身就能带来一种满足感,生活也会变得妙趣横生。另外就是学生对其所学的专业了解程度不够,这也从另一方面导致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降低。(5)学校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指导。2008年,教育部在出台文件,要求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同时将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希望能确保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素质高的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却非易事,因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步晚、底子薄等多种因素影响,职业指导课程目前在大学还是新生事物,大多数高校都是借鉴国外大学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未能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化发展的大趋势结合起来。

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1)树立自我的正确认识,准确评估外部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就要树立自我的正确认识,准确评估外部环境,从而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认识自我以及评估外部环境包括以下方面:准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理性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准确评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准确评估社会环境对从业者的要求。(2)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前进用不衰竭的动力,当今社会,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创新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的竞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将是衡量新型人才的标准。大学生要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就必须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选择前沿知识来丰富自己,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3)加强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转变学生传统择业意识。加强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首先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建立专业化的指导工作队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其次,要转变大学生的传统择业观念,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和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失业的威胁也逐渐加大。(4)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职业理想。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首先必须注意,职业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相合。而全球化就是当今最大的现实,职业理想是在社会现实的反映,它决定和制约职业理想和其它理想,任何离开社会现实去谈职业理想,都是片面的。现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必须在这个大环境下来设计自己从事的职业追求,这样职业理想才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一代人,在全球化以新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帮助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蓉生.《大学生就业指导》.人民出版社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篇(11)

总结当前企业青年职工队伍现状,有如下特点:

1.比例逐渐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老”职工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企业中“新”人不断增多。企业职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换代升级,青年职工逐步成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力量。

2.文化素质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教育的提高和高职高等教育的普及,拥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职工进入企业,因此在大部分企业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人数越来越多,文化层次显著提高。这些青年职工思维活跃、多元,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3.自我认知力强。这些青年职工成长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接受海量的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成熟,对事物能够有自我的见解,并且能够清醒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4.责任心较强。这些青年职工能够意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大部分青年职工能够理解和接受企业快速的生产经营节奏。注重实际和实用,反对口号和形式主义。

5.个体意识突出。这些青年职工的个体意识较为突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较强的自主性。自尊心较强,具有普遍的表现欲,渴望被认可和接受。

6.积极上进。大多数青年职工自信张扬,充满激情,兴趣爱好广泛,对于企业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愿望较强,对自身发展前景的要求较高。

二、存在的思想问题

1.职业精神缺失。由于职业教育缺乏以及社会舆论的不良影响,一些青年职工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对于职业的判断不够理性,不切实际。对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不满情绪的产生。另外,原来企业中的一些老职工的负面言论,也会影响青年职工形成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青年职工职业生涯亟待规划。

2.抗压能力较差。青年职工多崇尚“工作与生活兼顾”的工作生活方式,对于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较高,一些职工的吃苦精神较差。一些青年职工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活作息不规律,没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导致自我的身体素质不能满足公司繁重的任务的要求。在连续加班或大型集会活动中,身体常常出现不适应状况。个别青年职工还因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过早地出现心理疾病。

3.职业素养不适应企业管理。由于较为缺乏职业上的教育和引导,加之青年职工的的个性突出,青年职工自由散漫的倾向较为突出,普遍不希望被束缚。一些青年职工的行为规范与要求相差甚远。青年职工的职业素养难以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

三、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加强和改进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推进企业快速发展意义重大。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因势利导、卓有成效地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工作的开展,引导青年职工正确认识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正确理解企业发展特殊时期对职工的特殊要求,将企业的发展作为磨练自己的难得机遇和展示作为、增长才干、实现价值的舞台,树立热爱企业文化、忠诚企业、献身企业的志向,培养对企业的归属感。要深入了解青年职工思想状况,创造沟通交流、表达诉求的有效平台,答疑释惑,有效引导,有针对性地破解存在的倾向性思想认识问题,调动和保护青年职工的积极性。通过选树典型等活动,让广大青年职工学有榜样,做有样板,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优良的职业操守。

1.必须将培养青年职工正确的职业观摆在首要位置。企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思想认识作支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将着力点放在帮助青年职工树立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正确思想认识,才能发挥推动工作的作用。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当前企业发展的形势。通过广泛深入的正面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正面宣传,向广大青年职工讲清形势,讲清矛盾,讲清问题,讲透道理,讲明责任,帮助青年职工了解和认识企业发展的新形势,认识企业快速发展与职工个人进步、价值实现的共生共赢关系,明确企业发展对每一名职工提出的现实要求,形成思想认识的主旋律。要组织开展“特殊阶段特殊要求”大讨论活动。围绕诸如“超常发展需要超常付出,唯有超常付出才能创造理想回报”、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抓住机遇就会占据主动,失去机遇就会一败涂地”等议题,组织青年职工通过座谈会、报告会,以及专题研讨活动、网上论坛活动、征文活动、演讲活动等开展讨论。也可以请参加过企业早期建设的老同志为青年职工讲述白手起家的发展历史,讲述老一辈建设者的艰辛和理想,弘扬企业优良传统,通过历史发展新旧对比,引导青年职工珍惜难得的机遇,激发青年职工建设企业、发展企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以更高的标准,更新的面貌、更加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投身到企业建设发展中去。要加强对讨论活动的把握和组织,针对反映出来的认识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统一思想。

2.必须坚持典型引路、强化正面激励的原则。先进典型是体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模范,是广大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抓好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必须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要通过选树青年职工身边的典型,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这些典型中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为青年职工的成长树榜样、立样板,形成正面导向。要下功夫发现、总结、树立一批一线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的先进典型,选树一批通过刻苦努力,成为生产骨干的技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先进典型,一批刻苦钻研技术,辛勤工作,解决技术和生产难题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典型,一批安心当工人、做合格工人的大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典型,形成涵盖方方面面的典型群体。通过典型事迹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以及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典型事迹,弘扬精神,用青年职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和激励青年职工树立脚踏实地,立足本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职业价值观。也可以请老职工中的先进典型为青年职工现身说法,使青年职工在老典型成长经历中受到启发和激励。同时要适应青年职工的特点,运用诸如讲故事、编节目、制作漫画等职工乐于参与的形式,宣传各类典型,融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3.必须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一定要将工作的中心定位于青年职工,服务于青年职工的利益,注重人文关怀。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关心青年职工的生活、工作和心理需求出发,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适时掌握青年职工的思想动向,把握思想脉搏。针对青年职工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强调循循善诱,寓理于情,坚持心理疏导。要求真务实,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创造条件,通过调整政策、调整制度、调整管理措施,解决职工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实际问题,为青年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