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8 16:58:31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1)

一、模糊理论基本概念

(一)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所谓模糊性,意指客观事物的差异所呈现的“亦此亦彼”的特性。模糊数学中,归属度是建立模糊集合的基础,归属函数是描述模糊性的关键。

(二)模糊集合

模糊集合表示界限或边界不明确的特定集合,以特征函数来表示元素与集合间之归属程度,一般特征函数又称为归属函数,其值界于z0,1{区间。在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绝对性、两极化的突变是不存在的,两极化间的差异往往要通过某种途径表征。需要定义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和关系,以便日后将模糊集合应用于各种领域之中,所不同的只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事物是无法以明确的二分逻辑法加以切割的。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工人的工作技术和工作态度。通过对众多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发现其中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员操作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态度的不重视。如果施工人员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安全工作态度,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良性l展,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状况,直接关系着能否及时发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只有保证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果能够提高工程队伍人员的综合水平,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所担任的工作职责,就可以很好的提高人员的安全警觉性。特别是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在面对临时性变更的工作任务时,可以较好的保证工程质量。

(二)工程施工材料的选用和使用方法。建筑工程的基本部分就是原材料,在进行原材料的选用时,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且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在进行建筑材料选择和使用的时候,如果建筑材料类型或者规格不符合建筑尺寸等,就会无法正常使用,造成材料的浪费,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严重后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安全控制,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坚决杜绝违规操作的情况,如果操作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建筑材料受力不平衡等问题,影响材料使用时间,给建筑工程造成负面影响。除此以外,要注重对建筑材料长期性能的科学评估,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估计,则无法全面掌握建筑材料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效果,给建筑工程的安全带来隐患。

三、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一)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方法框架研究。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方法的运用就是为了明确各个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对建筑工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部分影响因素的特征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影响的状况。影响因素的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因素的现状、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对于各个影响因素现状和影响频率的敏感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对工程造成影响的频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图1表示:

敏感程度代表的是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其现状或者影响频率对于安全问题的影响程度。

(二)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方法操作研究。1、问卷调查。在确定了工程项目的主要安全影响因素后,需要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恕6杂诿恳桓鲇跋煲蛩兀都有一份调宋示恚在获得完整调查报告后,可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影响因素的不利影响程度、风险程度。例如某影响因素,其影响因素现状为适中,则其不利影响程度可确定为中等。而如果某影响因素现状为相对较差,其对工程造成影响的频率为大,则其风险程度可确定为高。这样就得到了工程项目中所有影响因素的现状、发生频率、不利影响程度、风险程度。2、不利影响程度与风险程度之间关系的定义。为求得最终结果,需要确定模糊概念“对工程安全问题的不利影响程度”与“出现错误的风险程度”之间的模糊关系。由于这两个模糊关系之间存在直接的逻辑关系,表现为“如果某工程安全问题的不利影响程度为C1,则其出现错误的风险程度为D1;或者某工程安全问题的不利影响程度为C2,则其出现错误的风险程度为D2;或者某工程安全问题的不利影响程度为Cn,则其出现错误的风险程度为Dn”,因此在应用模糊关系集得出其相关函数时,需要先对其进行定义。

四、结语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方法是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法,该方法是以模糊集理论为基础,结合建筑工程中现有安全评估方法的缺陷,运用模糊集的数学算法,对建筑工程的实际关系进行科学的模拟,进而更好的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注重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安全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出的精确结果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2)

1 前 言

21 世纪初是城市地下铁道、各种隧道工程以及地下空间工程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解决城市交通、停车、贸易、通讯、供水以及供电等工程项目占地的重大难题,人们将大力开发利用地下空间[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市区修筑地下工程,尤其是在地面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中心地区,地铁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陷将有可能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必须对地铁施工进行安全管理。在施工前必须清楚地掌握工程沿线建筑物的构造、型式、年代、使用状况等情况,对工前建筑物进行评估,确定建筑物的已有的变形以及抵抗剩余变形的能力。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控量测,并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判断,对建筑物进行评估。这样可以对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对建筑物影响的问题,做出比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应变措施。最后对建筑物工后进行评估。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3)

0.前言

建筑行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不止体现在其能够为广大使用者提供相应的住房等其他方面的便利,更体现在在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安全事故。为了减少安全事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次数以及频率,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大力度对此进行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但是由于高速发展的建筑业,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的复杂度也不断提高,使得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程度及安全状况日益成为社会和人民所关注的焦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怎样才能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科学、合理、准确的识别和预测,如何才能更加准确的对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安全评估。

1.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概念及特点

所谓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其内在含义主要是指相应的安全理论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上面的具体应用,其具体含义主要分为广义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狭义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从广义上来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相应的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机构、具体的建筑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统一的组织、检查、监理等活动。从狭义上来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指的是,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相应业主或业主委托的相应施工安全检查、监理机构等相关参与建设单位对整个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进行具体的规划、实施、把控和监督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是一个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抓工程施工的安全关刻不容缓,必须将其贯穿于整个项目,必须将其作为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因为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各种工程事故所导致的施工工程成本增加、工程工期被迫延迟、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的现象层出不穷。与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相比较而言,由于对相应方面的安全管理不得当而造成的建筑工程的损失比另外两个阶段(工程施工过程、工程竣工验收过程)更加的严重,影响更大。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安全性的研究,可以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以及施工责任方人员的安全起到有利保障,有效防止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生产来讲,其自身拥有一定的特定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筑工程施工所带来产品的固定性;其次是相应产品的单件性;第三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作业流动性和工序的程序性;第四是在整个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之中,施工作业的各个具体条件之间差异很大,其中所包含的可变因素较多,不好把控;第五是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来讲,其中包含着众多的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立体交叉施工较多,危险性较大。上述的五个特点,直接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层出不穷。

2.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存在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在工程的规模及复杂程度上不断增强,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复杂,呈现出施工工种多,施工工序多等特点,加之在我国,受到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发展水平的制约,致使在建筑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影响安全施工的危险因素逐渐增多。虽然我国建筑业现在发展及其迅速,但是相对与迅速发展的建筑业,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作业的基础还十分薄弱,监管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相关技术水平还很落后,相应的安全施工检查监督体制还并不健全,综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安全事故率居高不下,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安全事故发生这一问题。通过具体分析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各个方面,发现主要影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安全性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其次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薄弱,相应的安全投入不足,对具体的安全制度落实不够,在某些施工领域缺乏专门的监督人员;第三,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监察体系不够完善,监督人员较少;第四,缺乏有效、准确的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进行预警,没有做到从源头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五,没有一套完整的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进行评价的体系,致使安全机构形同虚设。

3.建筑工程安全评价体系构建

3.1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目前,在安全风险评估领域中广泛使用且能够和评估方法相结合,较为准确描述评估对象的方法当属传统的树状层次结构。树状层次结构简单明了,体现了评估对象在结构上的层次性,能够简化对评估对象的分析。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估中,采用层次思想来分析问题,构建树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该方法是构造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是一个从上层到下层,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其具体过程是,首先确立评估目标,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估中,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作为评估的目标;其次,通过对评估目标的分析,将评估目标具体分成若干个子项,即子目标;最后,根据子目标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评估指标的提取。运用该方法构建建筑工程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势在于,采用树形结构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条理清晰,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评估目标的内在含义;用具体的评估指标反映抽象的评估目标,为后续评估提供了方便。

3.2评价体系的指标组成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部分:人的因素;施工材料的因素;施工器械的因素;施工环境的因素及施工管理的因素。

(1)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感,在施工过程中所表现的心里素质,是否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的意识如何,在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如何等等。

(2)施工材料的因素。施工材料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材料的具体供货商的选择是否正确,施工原材料的使用是否得当,原材料的验收是否规范,检验标准的制定是否合理等等。

(3)施工器械的因素。施工器械的因素包括脚手架工程是否控制得当,大型机械、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是否按照规程操作,施工的器械设备是否超期服役等等。

(4)施工环境因素,施工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场地的气候如何,施工现场的照明情况如何让,施工现场的综合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等等。

(5)施工管理因素。施工管理因素主要包括是否设置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机构,施工中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落实,施工中是否进行安全教育及培训工作,是否定期对施工工地、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检查。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建筑业的不断前进,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庞大而且复杂的工程,这就要求其对安全的把握更加严格。通过建立相应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能够准确、合理的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进行评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4)

 

1.前言 

“安全生产、效率第一”、“安安全全上班来、高高兴兴回家去”等安全警示标语醒目地挂在建筑施工单位的现场,时时刻刻提醒建筑工人以安全的工作行为实施科学、规范的建设生产。然而,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与诱惑使人们看到了快速建设、快速竣工所带来的巨大生产价值,建筑单位为了自身利益不顾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偷工减料、简化必要操作规程的快速建设。近期上海罗阳高层的坍塌事件敲响了警钟。 

建筑施工业的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监管部门努力营造,共同协作的广泛目标,是维护人民财产生命安全、稳定建筑生产秩序、促进各生产环节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为了达到安全、稳定、快速、高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目标,减少不安全因素带来的危害,降低事故发生率,需要建立一套具有时效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的安全质量评估体系,并充分的按照该体系的指标规定进行科学的监控、及时周密毫无疏漏的评估,从而为安全的建设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及执行标准,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范模式。 

 

2.现行绩效评估方式的特点及缺陷 

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是有力的规范行业秩序、监控行业生产质量、建设职能、建设任务、施工过程及最终实现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安全工作的绩效评估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仅停留在对安全数据的简单考核与指标落实上,即对比每年的死亡人数指标是否超过既定的规定标准,从而完成简单的安全质量考核工作。不可否认,此种简单的评估方式能使安全生产的理论数据得到有效的控制,起到对其有利的控制作用,然而却使我们严重的忽略了安全建设来源于实际生产环节的重要现实,往往造成重数据指标、重生产结果轻环节建设、轻施工过程投入的肤浅安全控制局面。事实上此种只关心事故指标却忽视对其他指标的宏观调控的评估方式是无法适应当今建筑行业广泛发展需求的。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模式,利用绩效评估的原理强化相对指标的建立,而非绝对指标的局限性考核。我们不应片面的追求事故发生率的下降,要知道产业规模的扩大、生产人员的扩充是呈逐年变化趋势的,市场的风险因素、挑战因素是逐步加强的,事故率连续下降的空间是越来越小的,我们只有充分的考虑到各类综合的影响因素,基于相对的考核目标有效的实施绩效考核、全面的开展激励机制、奖惩机制,充分的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强化建设管理部门的监控力度,才能使他们实事求是的承担责任、积极规范的生产建设,有效科学的严密调控从而共同营造完善、优越的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3.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涵盖全面、内容夯实的原则使之充满了实效性、科学性、连续性、可行性的为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与规范导向。 

3.1充分适应建筑安全管理特点的原则 

建筑安全绩效评估的工作内容涉及到建筑管理部门、建筑生产部门的通力协作与积极管理,他们是绩效评估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建筑行业涉及的工作流程、环节较为复杂,对其安全工作的管理也具有管理对象特殊、管理权限丰富、工作流程纷繁复杂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充分的考虑到建筑行业的生产特性,制定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安全管理策略及绩效评估指标模式,来源于实际、充满时效性的对施工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进度、安全质量进行定期的监控及综合的管理从而充分的为建筑行业营造安全生产的广泛空间。 

3.2过程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相适应的原则 

结果导向是指只注重评估的最终结果,而对实现这一结果的必要措施却不关心。过程导向则注重实现目标的过程环节,注重整个事态的发展方向及实现过程,强化过程引导结果的决定作用,即认为评估体系的建立重要在于施工评估过程的措施建立、制度建设。我们认为过于单一的强调哪一方的导向作用都是不科学的,一味的追求结果导向,会忽视管理部门的协调评估作用,忽视生产建设部门的努力建设及共同发展;而单纯的强调过程导向又将淡化绩效评估结果的规范作用及评价特性,因此只有我们有机的将这两种导向原则充分的结合,才能科学的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性,从而塑造建设工程在良性循环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3.3充分把握综合治理的原则 

我们应充分的发挥建设安全管理部门的综合治理职能,使建设施工企业在安全第一,注重实效、预防为主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应注重把握统筹兼顾、宏观调控、综合管理的安全方式在企业从设计预算到招投标管理、施工进程、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实施综合管理的安全手段,通过及时的督导、现场的勘察配合工程监理部门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把关,强化规范建筑市场的行业秩序。 

3.4实现政府职能与管理方式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入,建筑安全工作的指标考核也由原有的计划经济控制下以行政手段、普查运动式为主的监管方式向法律化、经济性、智能性、综合化的管理方式变更。因此,我们应主张运用差别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充分适应政府职能及管理方式的转变,设计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创新的发展。 

3.5充分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阶段 

构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合乎规律、符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水平及实际需求,应充分认清我国落后生产力与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严重不相符的局面,全面的考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与各类技术指标、管理水平的相适应程度,从而建立以相对指标为主、绝对指标为辅的考核指标体系。 

3.6充分重视定性与定量的有效结合 

建筑安全工作多元化、多视角的发展特点决定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制度规范与工作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因此很难用定量的指标进行规范,而政府的弹性管理方式及公立性也决定了其绩效指标很难量化考核,因此我们应在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中以定量的方式规范业绩指标并以定性与定量的有效结合规范工作指标。 

 

4.建立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4.1工作指标 

工作指标是建设主管部门针对质量控制、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的现实目标而采取的指标控制手段,包括基础指标、能力指标、保障指标和措施指标。基础指标即是法律法规指标与制度建设的综合体现,建设管理部门必须依法的遵循法律法规为建筑安全工作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发展水平制定相适应的变革与创新,以国家法规为统筹、地方法规为导向配合具体、全面、细化的工作制度实施充分科学的工作指标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包括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事故安全通报预警制度、事故约谈制度等。能力指标则是针对建设管理部门实行的依法行政能力、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工作作风的规范。我们应在权责的范围内以正派、严明、具有公信力的工作作风有效的实行行政许可、处罚及上报的职责,强化有效、科学、及时处理事故的能力,通过民众投诉率、满意度、事故上报、解决周期等能力指标充分的体现对建筑安全实施的有效管理。保障指标是责任计划与监管力量的统筹规范,我们应有效的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网络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化的监控预警体系,努力的发展电子政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备专项负责的监督管理、执法人员,保证各项经费的正常投入,从而做好安全建设工作的保障环节。措施指标包括监督检查、培训宣传和专项工作等具体指标。其中监督检查是保障建筑安全的核心,我们要实施覆盖率高、检查高度频繁、无规律性的措施,及时的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隐患及不安全因素,从而使建筑企业在及时检查及时整改的状态中得到健康、安全的发展。针对建筑行业一线从业者文化素质较差、安全生产意识较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制定合理的培训上岗措施,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控制基础建设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以关爱生命、注重安全的行为规范实施安全的生产。 

4.2业绩指标 

业绩指标分为四项一级指标,它们是相对指标、绝对指标、较大以上事故指标和专项指标。相对指标分别考察建筑企业在生产总值、建设面积、从业人员基数上的事故死亡率,绝对指标则单纯的规定事故总数及死亡人数。较大以上事故指标包括较大、重大及特大事故的指标,死亡3至9人的为较大事故、死亡10至29人的为重大事故而一次死亡30人或以上的事故为特大事故。 

 

5.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建筑安全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建设部门、管理部门全员的努力配合、共同探索才能结合建筑施工的特色、重点环节、难点核心建立多级的安全管理指标框架、事故评价体系。今后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指标权重细化、评估责任划分等环节的探讨从而为建筑行业的安全规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5)

消防安全评估传统称为火灾风险评估,在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利于加强完善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体系。通过消防安全评估不仅可以较为客观和准确地判断出火灾的危险程度,而且人们在此基础可以有效提出预防火灾、扑灭火灾的有效措施。消防安全评估通常的步骤如下:首先要对建筑物进行火灾风险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估算出火灾风险,并评价准备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最后通过估算的数据与收集到的实际数据进行准确地转化,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定论了。近几年,我国的科研单位对地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处于刚刚起步,但是由于地下公共建筑的消防开发持续增长,导致广大科研人员也要随之重视公共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估工作,安全评估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一特殊类型建筑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在我国建立起更加规范的性能化的防火设计。

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常是根据AHP理论来限制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并采取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对其进行评定,从而可以有效地建立完善好地下公共建筑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另外还需要结合以往的消防安全评估实例,进行验证计算出该方法对指导地下公共建筑防火设计是否是切实可行的。针对近几年安全事故的致因理论,一般情况下,事故发生主要是由管理失误引起的,管理失误有主要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中的又以人为因素为主。因此,在分析地下公共建筑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因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建筑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状况以及建筑物本身安全防火状况。建筑物本身的状况需要结合地下公共建筑物发生火灾的实际情况,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物自身是否具备防火的功能;相关设施自身所具备的扑灭火的能力;建筑在发生火灾后具备的在进行安全疏散时的能力。

三、消防安全等级划分方法

1.扣分制扣分制是衡量消防安全特征重要的程度,地下建筑物如果将消防方面的供水能力作为实例,并且某些地区消防方面的供水能力远远多于消防队原有供水水平。相反,如果某些地区消防供水能力少于消防队原有供水,仅仅根据供水特征不能完全的反映出实例的准确性,其本身的作用也就失去了。2.以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是一种在运筹学原理的基础上的逻辑分析的演绎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事故树分析法,它是从发生事故开始一层一层的深入演绎,合理的利用布尔逻辑门将出现概率较大的事件组成一个逻辑系统和整体,在整个系统中事故之间是存在这联系,可以有效地揭示出基本事故之间的相互逻辑联系,并且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出系统中失效的部分。

四、地下公共建筑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具体步骤

如果在每个指标层处于B到F的等级的情况下,此时地下公共建筑物可以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来确定总目标层和准则层的具体权重;如果指标层处于不同等级,确定各层次下权重改变之后的系数:确定在对该系统进行等级划分后的指标。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来模拟建筑物,然后确定其构造和安全疏散系统。采用计算机模拟确定建筑及其构造B和安全疏散系统。同时要确定两个准则层(包括建筑物本身以及它的构造、具体的电气设备、有关灭火的系统以及发生是事故后安全的疏散系统六个方面)各指标层的权重,另外如果指标层是处于不同等级的情况,此时权重系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确定。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断的建筑的新型建筑技术和建筑业的新型材料不断地涌向建筑业,尤其是作为建筑业中对技术和材料要求更高的高层建筑业,对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要求也比一般的建筑业高很多很多。因此,高层建筑业尤其要注意 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材料是高层建筑的核心和灵魂。

由于高层建筑对建筑技术和材料有相当高的要求,因此这就导致了高层建筑行业的安全风险比一般的建筑业高很多。加上高层建筑是个耗资巨大的行业,因此对其进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就尤其重要,正确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合理地避免和减小施工安全风险,从而避免高层建筑施工的危险和失败,避免因建筑事故造成的浪费。

1 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高层建筑具有楼层高、建筑强度大、施工质量高等等特性。因此高层建筑的管理很复杂,高层建筑的风险和安全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2 现状和各种问题

现在国内的高层建筑的建设,具有各种各样的特点和这些特点对应的各种问题。高层建筑不学底层建筑的建设,是简单的楼层的叠加,高层建筑的楼层建设是建立在优良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基础之上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的积累。而且高层建筑在其设计、功能和后期管理方面都和底层建筑完全不同,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要求。

以下就介绍现今国内高层建筑的现状特点和这些特点对应的各种问题。

2.1 工程量大

现今国内高层建筑行业具有工程量大的特点。比如一栋26层高、并且地下有两层地下室的商务办公楼,就需要1560m3的土方回填作业、14000m3的混凝土工程量、2300t钢筋作业、4800m3砖筑工程作业。其中不包括通风、通气、模板等等不同的工程作业,这些工程作业的工序也相当复杂,导致工人的工程量、作业量巨大[1]。

2.2 工人作业难度大

因为高层建筑对垂直运输量的要求很高,每天都要从下层运输大量建筑材料,如砖块、钢筋到高层,因此,这就存在很大的安全事故隐患。根据国内工人高层施工不当造成高空坠落的事故的统计,在高层施工中,因为高层施工不当而造成高空坠落的事故屡见不鲜。最常见的坠落方式分为:电梯井口坠落、楼梯口坠落、通道口坠落、楼面临边坠落、屋面临边坠落、阳台临边坠落等等“四口五临边”,还包括高处悬空作业坠落、脚手架坠落、梯子上坠落等。随着建筑工程的楼层越来越高,对工程运输的安全性的要求也越高。同时,高层的水电问题也很难解决。

2.3 地基开挖问题

高层建筑一般都会有地下室,而且随着高层建筑楼层的提高,地下室会不断往下加深,因为高层建筑必须有很深的地下支撑,才能保证其不会在建成后出现倒塌和塌陷的现象。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地下深度地基的质量,必须加上支架支护,而且支架支护的结构要求会很高,因为支架支护必须能够保证在建筑期间高层建筑的稳定。而在现实情况中,因为从业人员对支架支护操作不当,导致塌陷和落物打击,因此必须注意深基础带来的人员安全危害,保护人员人身安全[2]。

2.4 工期长

高层建筑的建设工期长,一般每栋高层建筑的建设周期为2年,而且因为季节不同,冬季 夏季 雨季 等会增加施工难度,从而延长施工工期。

2.5 技术要求高

高层建筑施工是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对建筑工艺、建筑技术要求的施工技术多、施工技术要求高。而且由于高层施工的复杂性,其对施工技术和施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都会更高。如高层楼房的排水问题、深基础支护支架问题、外墙装修等都是当今高层施工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2.6 对周边环境影响大

因为高层建筑施工 工程量大、规模大,必然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给城市绿化带来影响、或者比如给城市带来的地下抽水问题。这些都会给城市和周边环境带来影响[3]。

2.7 管理难度大

因为高层建筑的规模大、设计范围广,所以高层建筑施工容易受到周围诸多因素的影响。施工规模大,其施工的单位数量必然多,这就对工程质量 工程周期 成本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风险评估具体方法

高层建筑会遇到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高层建筑安全风险的隐患,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风险评估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进行正确的风险评估,避免以上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或者通过正确的安全风险评估,减少减小以上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就显得很重要。

3.1 风险检查表法

检查表法是高层建筑风险评估的最基本方式。具体操作就是组合整个高层建筑的每个施工项目、每个施工环节,然后根据风险标准,对高层建筑的各个施工项目和环节打分,从而得出整个高层建筑安全风险的综合性评价。检查表法的优点是很全面,既包括主观性,也包括客观性。检查表法的缺点是它是一个静态的检查方法,不能适应高层建筑过程中风险的变化情况。

3.2 指数法

指数评估法,就是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一开始就有个风险指标值,但是在后期的时候,要对这个指标的体系进行改正就显得十分困难,而且其结果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

3.3 概率法

概率风险评估法是精度比较高的一种高层建筑风险评估方法。概率风险评估法有一整套体系和系统,通过这整个系统的运算,可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项目、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灾害和风险评估,并以此推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并分析风险灾害发生的后果。概率风险评估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最大地反应某个风险危害的程度。

3.4 模糊综合法

模糊综合评估法就是首先收集建立所有影响高层建筑风险的因素,建立一个影响高层建筑风险的集合,然后对影响建筑风险的因素的集合的各个组成部分赋值,合理地分配每个影响建筑风险的因素的数值。比如该地常发生地震,这个因素的赋值就会很高。而该地很少发生泥石流,这个影响建筑风险的因素的赋值就会很低。模糊综合评估法,其实就是使用系统的综合评价的矩阵得出该建筑的风险值,该方法的应用方法也最广。

最后要注意的是,进行高层建筑风险评估的时候,往往是几种评估方法综合运用,从而使风险评估的结果更合理客观准确,从而更好的防止高层建筑风险[4]。

4 总结

高层建筑建设是个技术性、工艺性要求很高的行业,对其建筑风险的评估也是个复杂的工作,而高层建筑建设工作工程量大、涉及工作人员众多,也造成了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更大更不能忽视。针对国内高层建筑行业出现的各种风险,相关高层建筑风险评估人员应该学会综合使用多种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而不能只单一使用某一个风险评估方法,综合使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才能最准确地对某个高层建筑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能够最终避免发生建筑风险和建筑事故。

参考文献:

[1]黄崛.高层建筑工程量分析[J].高层工程量数据,2007(11).

[2]孙懋.高层建筑基础问题[J].地基和支护,2008(4).

[3]韩雷.高层建筑和环境[J].高层建筑的环境影响,2004(07).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7)

房地产评估是估价人员模拟房地产在市场中价格形成的机制,不同形态的房地产处于不同的市场中,而不同的估价方法因模拟了房地产在不同市场形成价格的过程,会产生不同的估价结果,根据房地产估价理论,只要参数选取得当,不同方法计算的估价结果应当趋于一致。但我们在使用不同估价方法对同一估价对象估价时,估价结果常常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特别其中的成本法,因其未能充分考量房地产市场竞争因素,其估价结果经常偏离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因而其运用受到一定限制。房地产估价规范(GB/T50291一1999)要求:在无市场依据或市场依据不充分而不宜采用市场比较法、收益法、假设开发法进行估价的情况下,可采用成本法作为主要的估价方法。也就是说,只有市场竞争不充分、成本主导价值的形成,成本法有适用的空间,或者,在特定条件下,需要以构成成本作为估价对象价值构成的基础,在评估中起参考作用。在这样的情形下,看似简单的成本法,却因估价对象建筑形态的复杂多样,对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的求取,如何做到准确、有依据,是需要讨论的新问题。

评估中成本法的公式:房地产价格=土地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投资利息+开发利润+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建筑物折旧

成本法中,房地产价格主要取决于土地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对于土地取得成本及管理费用、利息、利润、销售税费和建筑折旧,已有比较明确的计算方法和数值取用依据,本文未予研究;由于建筑形态的复杂多样,其开发成本求取的依据显得愈加难以简单确定,本文仅就成本法中开发成本的求取进行讨论。

开发成本一般指建筑物的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建筑物重置价格指:采用估价时点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按估价时点的价格水平,重新建造与估价对象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状态的建筑物的正常价格。建筑物重建价格指:采用估价对象原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按估价时点的价格水平,重新建造与估价对象相同的全新状态的建筑物的正常价格。建筑物的重置价格,宜用于一般建筑物和因年代久远、已缺少与旧有建筑物相同的建筑材料,或因建筑技术变迁,使得旧有建筑物复原建造有困难的建筑物的估价;建筑物的重建价格,宜用于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建筑物的估价。

估价规范要求:建筑物的重置价格、重建价格,可采用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求取,或通过政府确定公布的房屋重置价格扣除土地价格后的比较修正来求取,也可按工程造价估算的方法具体计算。

实际评估工作中,对建筑物重置成本的求取方法常用有:1、单位比较法(包括单位面积法和单位体积法),2、分部分项法,3、工料测量法,4、指数调整法;对建筑物重建成本的求取一般用工程造价估算。可见,不论是估价规范还是实际操作,建筑物重置成本、重建成本的求取均可用工程造价估算,但却不是首选方法。

在成本法评估时,评估人员实际经常采用的是单位比较法、指数调整法,这是一种简单、省事的方法,而分部分项法、工料测量法需涉及采用工程造价方法,很多时候要借助造价工程师的帮助,同时需要详细的图纸、构造尺寸数据等资料,较少为估价师采用。

采用单位比较法、指数调整法时,其建安成本的平米造价、价格指数等数据,大多来自社会统计部门、工程造价站的资料,也有来自评估公司、估价师自身积累统计归纳的资料,这些资料一般区分时间段,区分大类的结构型式进行统计,例如区分为砖混、框架、钢结构厂房等,我们的估价经常以此为基础数据,在评估中使用。

但这样的统计数据一般过于笼统和概况化,对符合统计标准的建筑,其数据与实际的符合性较好,对个别性稍强的建筑或在统计标准外的建筑,其数据与实际可能会有较大差异,而且数据取用的依据和说服力欠缺。现实中没有两栋完全一样的建筑,随着建筑的不同,高层、多层、平房建安成本差别较大,再考虑建筑外装修,其个别性更强,如铝塑板幕墙、外墙乳胶漆等影响建安成本较大,很难有统一的建安成本标准,对于使用成本法评估的工业建筑,除标准厂房可以有较统一的建安成本参照,非标厂房、构筑物是难以采用统一的建安成本的。同种类型建筑,因其地理位置不同,其建筑设计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如同四川省内,西昌市和成都师的地震设防标准不同,西昌为8度设防,成都为6度设防,其抗震构造不同, 8度设防区的工程造价一般会高于6度设防区;地区不同,节能标准也不同,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其墙体保温设计不同,工程造价因此有差异;即便同一地区,建筑层高、层数不同、外墙装饰材料不同,均会引起建安成本变化;但一般的价格指数、平米面积指标难以一一反映这些区别;特别的,对一些非标准的工业建筑,更难以找到合适的指数、平米单价等资料;如7米柱高和9米柱高、有5吨行车和有50吨行车其建筑平米造价不会一样,再有一些设备基础、构筑物等,个别性强,靠单位比较法、指数调整法可能无法计算,或许有可以采用的指数、面积(体积)单价等资料,但一般缺乏针对性,其资料的可靠性和适宜性太依赖于估价师个人的经验,其说服力不强。

而且这样的数据往往是在统计一段时间以前的建安成本,面对材料市场价格的日新月异,统计数据往往落后于市场现状,估价时点还需对数据进行价格指数调整,而指数的来源依据性、可靠性又成为疑问。一般房地产评估中,成本法,特别为建筑物的成本法,很难获得某一时点的社会一般建筑成本,而估价中对应采用的是估价时点的建筑成本,我们通常是假定在一段时期内建筑成本固定不变,这个时间段不宜过长,否则材料价格将有过大变化,但正因为这个时间段短,所以要求不断有新的单位造价指数和价格指数及时补充,这样的资料往往不易及时获得。

面对这种个别性强的建筑物、构筑物,妥当的方法是采用分部分项法、工料测量法,即依靠工程造价的方法来测定估价对象的建筑成本。一般估价师不采用分部分项法、工料测量法,并非该方法不好,而是确实需要资料多,需要造价师协助,能够采用单位比较法、指数调整法时,就尽量减少工作,采用容易的方法;对一般标准化较高的估价对象是适用的,对个别性较强的估价对象则不适用。

房地产评估中的成本法与工程造价类似,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评估中的成本法为一般社会化客观成本,工程造价为特定工程在特定条件下的建筑费用,其内涵不同。但当工程造价采用一般社会化条件,且调整为估价时点时材料价格,工程造价应可作为成本法评估的基础,但某个具体工程的合同价并不能直接拿来为评估使用。

目前,国家对工程造价推广实行清单计价,并颁布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工程量清单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其他项目、规费项目、和税金项目的名称和相应数量等的明细清单。各省相应颁发对应的清单计价定额,工程量清单对应采用不同的地区定额,以贴近地区市场,当然,也可采用企业自有的企业定额,以更符合企业自身的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各省定额主要为确定实物工作的一般组成量,如同一分部分项工程,其构成的实体材料消耗量、需要的人工数量等,是社会化的一般水平,即修建同一分部分项工程,其消耗的材料、人工等符合社会一般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是一种平均并有代表性的指标;材料价格则主要由各投标方

自行考虑,管理费用等也由投标方自行考虑,应该说,清单计价的方式,是在模拟一种社会化报价方式,以综合单价的形式反映分部分项工程价格,竞标的是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而工程量则按实计算。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时,工程造价由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税金五部分组成;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法,综合单价是相对于工程量清单而言,对完成一个规定计量单位的分部分项清单项目或措施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企业管理费、利润以及包含一定范围风险因素的价格表示。

根据我国工程建设的特点,投标人应完全承担的风险是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有限度承担的是市场风险(如:材料价格、机械使用费等的价格波动),应完全不承担的是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的风险。

措施项目是相对于工程实体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而言,对于实际施工中必须发生的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技术、生活、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非工程实体项目的总称。(如:文明施工、安全防护、临时设施、模板工程、大型施工机械)

其他项目指:暂列金、暂估价、总承包服务费和计日工等,主要针对工程的复杂程度、建设标准高低等作出的预留,不参与竞争。

规费项目是政府和有关权力部门规定必须缴纳的费用,包括工程排污费、社会保障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省规定列项和标准不尽相同,应按工程所在地的规定列项。

税金项目是依我国目前税法规定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税种,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

措施项目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规费、税金应按规定计算,不参加竞争。

目前的建筑市场为卖方市场,竞争激烈,其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为各投标人自主报价,也是竞争报价的主要体现,个别性很强,其中标工程合同价并不能代表社会一般客观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就是一般某个具体工程合同价不能为评估直接采用的原因。

适用于房地产评估的工程造价,强调的是社会化一般、客观水平,这方面,定额、造价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持;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省市定额是一个社会化一般水平的物料、人工耗用标准,代表一个地区一定时间的平均水平,和评估的要求一致;造价信息提供了区分市、区并精确到月的工程材料的区域平均价格,这个材料价格是造价管理部门从地区材料市场中客观总结出来的每月的平均价格,是代表性较强的数据,满足评估的一般、客观要求;对管理费用,造价管理部门给出的是一个区间数值,建安企业的等级不同,其相关取费标准不同,这点需要要根据市场的一般情况结和工程具体状况分析,采用一个平均化的数值,从而体现一般社会化水平。

对于同一工程,可能其实际市场施工合同价低于我们以评估为目的的工程预算价,该如何理解?这通常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这种状况一般出现于社会中普通的民用建筑,其施工技术为大家所掌握,施工难度不大,工期符合一般建设规律,不会太抢工期,施工强度适中,施工资源能较均匀投入,项目资金能按时到位,项目体量适中,不会太大或太小而影响工程造价,这样的项目因其条件能为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接受,所以市场竞争激烈,基本以造价低者中标胜出,因而其市场中标价往往低于预算控制价,评估时可以考量这些市场因素,适当在造价中的利润水平、企业管理费水平上参考市场行情,但不宜完全按其最终的市场价,以体现评估的一般客观原则;对于一些工期与正常时间相比要求缩短很多的项目,可能存在赶工措施费,若是用于评估则不应考虑此费用;对于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例如高速铁路项目、核电工程等),对企业资质水平有限制,同时会发生额外的技术措施费,若是用于评估应适当考虑措施费;业主资金不到位的项目,施工方需垫付工程资金,其工程费用中可能会含有垫付工程资金的财务费用,若是用于评估则不应考虑此费用;竞争不充分,甚至设有技术垄断、资质门槛,这样的工程其合同或结算价往往考虑了额外的技术措施费,垄断因素等,其用于评估时要剔除特殊因素,还原一般客观化的平均市场工程造价,这样的建安成本方可用于评估使用。

造价计算所需资料可以借助于城建档案资料,一般工程的竣工存档资料可以满足大部分的造价复算需要,这些资料可以借助委托人的帮助进行查阅。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8)

从国外性能化规范的研究过程看,大部分是首先或同时研究与性能设计有关的消防安全设计评估技术,只有少数国家是先修改规范,后开发设计指南。

三、消防安全工程

随着人们对火灾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火灾过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兴工程学科--消防安全工程学。在发展以性能为基础的规范的同时,消防安全工程也在快速发展。消防安全工程学由于其潜力、复杂性以及应用性而在基础理论、方法学和实用工具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当然人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筑设计中完全量化的消防安全工程方法。

消防安全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工程原理与原则的应用,基于火灾现象、火灾影响,以及人的反应和行为的专家判断。由于现在仍然缺乏完全量化的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工程方法,因此要求采用由专家或工程分析判断而形成的比较保守的方法。不过,在很多国家,这些能够作出专家判断的经过认可或被接受的消防工程师为数不多。

四、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去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去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五、性能化规范与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规范中,一般只确定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可接受的方法,对建筑物内的要求通过政策性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来表叙。例如澳大利亚于1996年12月由澳大利亚建筑规范委员会(ABCB)编制的第一个“性能化“的综合性的建筑规范《澳大利亚建筑规范(BCA96)》由四个层次的体系构成,即目标、功能描述、性能要求?quot;视为满足的条款“以及验证的方法。性能化设计是选用以性能为基础的替代办法,即描述能够达到某种规定性能水平的设计过程的术语,其设计方法是设计中的一种工程方法。

如果性能化设计方法同性能化规范一起使用,就必需有一套规范中要求的固定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如果不借能化规范,就由以下7个步骤来指导分析和设计,即1确定工程场址或工程的具体内容。2确定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功能(或损失)目标和性能要求。3建立性能指标和设计指标标准。4建立火灾场景。5建立设计火灾。6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7写出最终报告。性能化设计必需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因素:1起火和发展。2烟气蔓延和控制。3火灾蔓延和控制。4火灾探测和灭火。5通知使用者并疏散。6消防部门的接警和响应。六、评估方法

建筑防火评估方法是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一方法及相关概念体系的逐步完善作出重要贡献的各类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BFSEM:TheBuildingFireSafetyEvaluationMethod)。评估特定场所内所用产品火灾风险的FRAMEworks方法,火灾致损评估方法(FIVE:Fire-InducedVulnerabilityEvaluation);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RAM:RiskAssessmentModeling);日本的建筑物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

加拿大国家建筑研究院(NRC)正在研究并已开始应用的性能化设计工具:火灾风险与成本评估模型(FiRECAMTM--FireRiskEvaluationandCostAssessmentModel)),它通过分析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来评估火灾对建筑物内居民造成的预期风险,同时还能评估消防费用(基建及维修)和预期火灾损失。FiRECAMTM依靠两个主要参数来评估火灾安全设计的火灾安全性能,即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ERL)和预期火灾损失(FCE);运用统计数据来预测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比如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或火灾探测器的可靠性,同时还运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火灾随时间的变化,比如火的发展和蔓延及居民的撤离;FiRECAMTM利用火灾增长、火灾蔓延、烟气流动、居民反应和消防部门反应的动态变化(以时间为函数)来计算ERL和FCE的数值。它包括:火灾增长模型、烟气流动和居民逃生模型。FiRECAMTM对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及火灾后修复建筑物的费用采用的是保守的评估模型,所以对财产损失的评估结果比实际的偏高。

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FCRC)正在开发一个用以量化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的风险评价模型叫CESARE--Risk(注:它和FiRECAMTM同基于Beck的预测多层、多房间内火灾的影响的风险评价系统模型),它采用多种火灾场景,其中考虑了火灾及对火灾的反应的概率特性,采用确定性模型预测建筑内火灾环境随时间的变化。某些组成部分如下:事件树与预期值模型、火灾发展与烟气流动模型、人员行为模型、消防队模型和工作人员模型、分隔失效模型、经济模型。

七、消防工程指南

目前,为与消防安全工程相一致,必须为单个消防技术起草实施指南,1996年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出版了“消防工程指南“,为消防安全评估提供了指导。该指南提出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制定一个设计大纲,对建筑整体方案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火灾危害以便提出使项目组、消防安全工程师、消防部门和审批机关均认为满意的消防系统设计方案。消防安全系统分析可以分下列几极:

第一极--组件和子系统等效评估(SEE--SYSTEMEQUIVALENTEVALUATION),只考虑一个子系统的单独运行情况。

第二极--系统性能评估(SPE),考虑不同子系统和组件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一极分析可能只建立在一个简单的火灾场景和时间曲线分析基础上,也可能需要单独考虑一个以上的“最坏“火灾场景。

第三极--系统风险评估(SRE),适用于大型综合建筑或者高度创新的建筑,能大大降低建筑成本或者解决非常困难的设计问题。它属于概率风险评估,其量化非常复杂,需要消防工程师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也要求有关审批部门掌握更高的评估技能。同时指南还为所考虑的消防安全子系统规定了必要的分析和输入数据。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9)

从国外性能化规范的研究过程看,大部分是首先或同时研究与性能设计有关的消防安全设计评估技术,只有少数国家是先修改规范,后开发设计指南。

三、消防安全工程

随着人们对火灾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火灾过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兴工程学科--消防安全工程学。在发展以性能为基础的规范的同时,消防安全工程也在快速发展。消防安全工程学由于其潜力、复杂性以及应用性而在基础理论、方法学和实用工具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当然人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建筑设计中完全量化的消防安全工程方法。

消防安全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工程原理与原则的应用,基于火灾现象、火灾影响,以及人的反应和行为的专家判断。由于现在仍然缺乏完全量化的建筑设计消防安全工程方法,因此要求采用由专家或工程分析判断而形成的比较保守的方法。不过,在很多国家,这些能够作出专家判断的经过认可或被接受的消防工程师为数不多。

四、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设计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出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去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去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五、性能化规范与性能化设计方法

性能化规范中,一般只确定能达到规范要求的可接受的方法,对建筑物内的要求通过政策性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来表叙。例如澳大利亚于1996年12月由澳大利亚建筑规范委员会(ABCB)编制的第一个"性能化"的综合性的建筑规范《澳大利亚建筑规范(BCA96)》由四个层次的体系构成,即目标、功能描述、性能要求?quot;视为满足的条款"以及验证的方法。性能化设计是选用以性能为基础的替代办法,即描述能够达到某种规定性能水平的设计过程的术语,其设计方法是设计中的一种工程方法。

如果性能化设计方法同性能化规范一起使用,就必需有一套规范中要求的固定的总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要求。如果不借助性能化规范,就由以下7个步骤来指导分析和设计,即1确定工程场址或工程的具体内容。2确定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功能(或损失)目标和性能要求。3建立性能指标和设计指标标准。4建立火灾场景。5建立设计火灾。6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7写出最终报告。性能化设计必需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因素:1起火和发展。2烟气蔓延和控制。3火灾蔓延和控制。4火灾探测和灭火。5通知使用者并疏散。6消防部门的接警和响应。

六、评估方法

建筑防火评估方法是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这一方法及相关概念体系的逐步完善作出重要贡献的各类方法和模型主要包括:美国的建筑防火评估方法(BFSEM:The Building Fir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评估特定场所内所用产品火灾风险的FRAME works方法,火灾致损评估方法(FIVE:Fire-Induced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模型(RAM:Risk Assessment Modeling);日本的建筑物综合防火安全设计方法;加拿大的FIRECAM方法。

加拿大国家建筑研究院(NRC)正在研究并已开始应用的性能化设计工具:火灾风险与成本评估模型(FiRECAMTM--Fire Risk Evaluation and Cost Assessment Model)),它通过分析所有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来评估火灾对建筑物内居民造成的预期风险,同时还能评估消防费用(基建及维修)和预期火灾损失。FiRECAMTM依靠两个主要参数来评估火灾安全设计的火灾安全性能,即火灾对生命造成的预期风险(ERL)和预期火灾损失(FCE);运用统计数据来预测火灾场景发生的几率,比如可能发生的火灾类型或火灾探测器的可靠性,同时还运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火灾随时间的变化,比如火的发展和蔓延及居民的撤离;FiRECAMTM利用火灾增长、火灾蔓延、烟气流动、居民反应和消防部门反应的动态变化(以时间为函数)来计算ERL和FCE的数值。它包括:火灾增长模型、烟气流动和居民逃生模型。FiRECAMTM对火灾蔓延的可能性及火灾后修复建筑物的费用采用的是保守的评估模型,所以对财产损失的评估结果比实际的偏高。

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FCRC)正在开发一个用以量化建筑消防安全系统性能的风险评价模型叫CESARE--Risk(注:它和FiRECAMTM同基于Beck的预测多层、多房间内火灾的影响的风险评价系统模型),它采用多种火灾场景,其中考虑了火灾及对火灾的反应的概率特性,采用确定性模型预测建筑内火灾环境随时间的变化。某些组成部分如下:事件树与预期值模型、火灾发展与烟气流动模型、人员行为模型、消防队模型和工作人员模型、分隔失效模型、经济模型。

七、消防工程指南 

目前,为与消防安全工程相一致,必须为单个消防技术起草实施指南,1996年澳大利亚消防规范改革中心出版了"消防工程指南",为消防安全评估提供了指导。该指南提出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制定一个设计大纲,对建筑整体方案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火灾危害以便提出使项目组、消防安全工程师、消防部门和审批机关均认为满意的消防系统设计方案。消防安全系统分析可以分下列几极:

第一极--组件和子系统等效评估(SEE--SYSTEM EQUIVALENT EVALUATION),只考虑一个子系统的单独运行情况。

第二极--系统性能评估(SPE),考虑不同子系统和组件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一极分析可能只建立在一个简单的火灾场景和时间曲线分析基础上,也可能需要单独考虑一个以上的"最坏"火灾场景。

第三极--系统风险评估(SRE),适用于大型综合建筑或者高度创新的建筑,能大大降低建筑成本或者解决非常困难的设计问题。它属于概率风险评估,其量化非常复杂,需要消防工程师具有更高的技术水平,也要求有关审批部门掌握更高的评估技能。同时指南还为所考虑的消防安全子系统规定了必要的分析和输入数据。

八、我国的前景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10)

雷击风险评估是指根据建筑物所在地雷电活动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本区域内发生的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等方面的进行综合风险预测,从而为建筑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选址、整体布局及制订防雷具体措施、雷击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等方面综合分析,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建筑项目提出指导性意见的一种科学评价方式。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可以为建筑项目提供专业雷电防护整体分析,保证项目建筑中防雷工程的安全性、科学性、高效经济性等。雷击风险评估是开展综合防雷、防御自然灾害的一种的必经程序,它较好地体现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科学设计理念,对整个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非常好的保障作用。它不同于防雷设计,防雷设计只是按照国家相关的管理规范来操作执行,对雷电防控方面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只是从整体上进行安排,不具体,也不全面,在设计上存有许多的不足,防雷安全系数达不到预期目的,缺乏一定的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等。

1.2雷击风险评估在建筑物控制火灾方面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雷击风险评估对项目建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1.2.1高度的科学性

雷击风险评估运用国家规定的、专业性非常强的知识对建设项目相关区域进行以下方面综合性分析:大气雷电区域环境检测分析评估、当地雷击发生率统计分析评估、当地雷电损害程度风险评估、雷电危害区域损失程度分析评估、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影响分析评价、风险管理及预防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对建设基地的建筑物、供电系统、规划布局、信息通讯系统、相关人员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雷电防护建议及措施,尽最大限度为建筑项目提供更为科学的防雷设计方案,降低雷击可能对整个建筑项目造成的伤害风险,确保工程的顺利、经济、高效运行。

1.2.2降低风险

雷电属于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受许多的自然因素影响,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难以把握性,只是通过现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将雷击的概率性降到最低化,任何人不可能将方案设计到百分之百的防护效果。通过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雷击对建筑造成的损失降低到现阶段技术水平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内,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1.2.3提供保障

科学合理的雷击风险评估对以后的雷电突出事件提供一定的保障,当雷击发生时,可以及时根据雷击科学的风险评估中所制订的应急预防及具体措施,对事故进行有效的应急救援,更好地将雷击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3雷击风险评估的内容及方法建筑雷击风险评估论文

雷击风险评估主要是对项目的综合要素与当地雷电因素进行结合分析,如项目整体规划、建筑物选址、布局、辅助设备配置等方面雷电风险评估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3.1建筑项目的预期评估

它是指工程建设项目中建筑物选址、布局、分布等与当地的雷电资料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对建筑物本身、重要的设备、通信方式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防雷科学依据。

1.3.2项目的方案评估

它是指项目设计方案中各个具体项目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实际,科学论证,计算分析并设计出相关项目的雷电防护方案,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1.3.3项目现状评估

它是指对工程项目中已有的相关的雷电防护措施是否符合雷电灾害风险科学的标准,参数是否与相关的标准相符,对存有的问题进行指导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努力将雷击事故降低。

2建筑物火灾危险因子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

建筑物火灾危险因子很多,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其中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物的面积因素

研究表明,建筑物的面积不同雷击风险也不相同,它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孤立的建筑物,它的雷电截收面积不是它本身的积极,而是用建筑物上沿接触的斜率为1/3的直线,用建筑物在地面上旋转1周后所描的区域面积,要大于孤立建筑物自身的面积。不是孤立建筑物时,它的雷电风险评估面积的接收面积要考虑到相关的附近建筑物的影响,用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的3倍于两建筑物高度和的3倍进行比较,当3倍的距离大于3的高度时,也就是说这两建筑物的面积没有出现重叠部分,可以讲这两个建筑物是相互独立的,按独立建筑物评估,而当两建筑物的3倍的距离小于3的高度时,实际的接收面积要将重合的部分面积进行除去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后的面积进行雷电风险分析评估。

2.2建筑物的类型因素

不同的建筑类型在雷电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建筑类型不同风险评估中的参数的运用也是不一样的。如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中,与人们的人身伤害有关的风险评估中,参数取值也不尽相同,取值高的建筑物有医院、学校、商场、宾馆、公共娱乐场所等,而在财产损失方面的风险评估时,取值较高的有商业建筑、办公场所、医院、工业建筑、医院、学校等。

2.3位置因素

建筑物在地面的不同位置,对雷电风险评估有一定的影响,建筑物比周边其他物体要高,暴露程度大些的建筑物的雷电风险评估系数要大些。如城市的高层建筑一般要高于农村建筑,风险取值也不同。

2.4建筑物内财物设施因素

建筑物内部的设施不同,发生火灾时造成的程度有很大差别,一些易燃的物品,设备的复杂电路等在发生火灾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处理好,极易造成严重的损失。如在一些卡啦OK等娱乐场所、宾馆等,装饰时用到大量易燃物品,在雷电风险评估中与一般的普通建筑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

2.5建筑物内人员因素

不同素质的人在防火方面也有着不同性,对于防火专业知识不同的人员,在遇到特殊危险时,人员的紧急驱散程度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由此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也不一样,在雷电风险评估时结果也不会完全相同的。

建筑工程安全评估篇(1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住房、基础设施建筑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大中小型建筑物拔地而起,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而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土壤、地质结构等环境要素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一些建筑工程建设时由于缺乏对地形的勘察和当地地质灾害的了解,造成或加剧了当地的地质灾害,给国民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前,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防治地质灾害的依据,在建筑工程启动前要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且根据评估和预测的结果对建筑项目进行调整,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以往许多建设单位没有对建筑工程项目可能受到或诱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意识,地质灾害事件偶有发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建设单位吸取这如血般的教训,逐步认识到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很多建设单位已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更深的认识,把其上升到作为勘测地质灾害及其前期预防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在项目选址和启动前主动地咨询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等等,自觉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地避免因建筑工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作用,是通过调查清楚了解本项建筑工程所受到的地质灾害影响的危险性,或可能引发当地地质灾害发生而给当地人民带来的危险性的全部问题所在。即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内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其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影响;对工程建设加剧、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并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这里说的评估范围不能局限在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以及整体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上述说的有关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大概如下:

 

1.1地质环境:(1)对于地形、地貌的实体调查研究分析;(2)对于区域地质的研究分析;(3)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面的研究分析;(4)对于岩土体工程特征的研究分析。

 

1.2地质灾害:(1)滑坡、崩塌分析探查;(2)泥石流分析探查;(3)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分析探查;(4)其他类型地质灾害分析探查。

 

二、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1其工作内容:

 

(1)明确拟建项目工程的概况以及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或基本查明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包含有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诱发因素,评价其稳定性、易发性;

 

(3)涉及建筑工程选址的场地问题及与建筑工程相关的环境地质内容,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以及采用的施工技术和方式,对于在建设过程中或者是工程完成后,对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变化,进行评估是否会引起或加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于可能会产生的灾害进行等级评估,分析对建筑物物主以及周围居民所大概带来的损失;

 

(4)通过对拟建项目场地地区进行现有地质灾害分析,对于工程施工和运行环节中可能会引起、造成或者加剧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方面的分析;

 

(5)应该制定出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运行的相关因素,从根本上降低由于不合理工程活动所引起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6)对已经发现和检查到的可能会加剧、引起的地质灾害,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和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2评估工作级别

 

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等级评估。具体的评估工作级别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重要级别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状态的复杂程度分为一、二、三级。评估单位也需要客观地、合理的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杜绝人为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差异。把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别实行,能更科学、更有条理地进行评估工作,合理安排评估人员工作量和评估工作进行时所需要的资源,便于结合实际情况和评估情况对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也便于科学合理地把评估后的成果报告等资料分类存档。

 

2.3评估工作制度化

 

文章前面已论述了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重要性,据此,笔者认为可以把建筑工程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制度化。制度化评估更有利于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比较现有的几种常用的评估工作程序,整合发展出一种较科学的能总领建筑工程前所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程序大纲,并可根据各种地质环境分析细化程序来优化评估工作,使其发展成更专门、更专业的工作。

 

2.4评估工作资料收集和整理

 

因环境是运动变化的,在建筑工程完工后的特定时期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查等。由于在项目进行前对建筑工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成果只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地质状况,所以收集和整理评估工作的前中后期资料并进行分类存档非常重要。这也便于日后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对比和对建筑物所处的以及附近环境进行检查、对比和分析。

 

有关的评估工作资料收集:(1)评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2)评估区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等;(3)评估区社会、经济及人口等方面;(4)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特征;(5)本项目建设工程概况;(6)本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资料收集。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