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化学元素方程式大全11篇

时间:2023-06-30 16:01:41

化学元素方程式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1)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专用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贯穿于整个化学学科学习过程,既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遇到的难点和分化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本人通过多年化学教学发现在化学用语教学上,如果不重视和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甚至厌烦、畏惧,从而影响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学习困难;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化学用语的教学进行不断总结和应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关于元素符号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所有化学用语的基础,只有记住元素符号、理解元素符号及其附加数字含义,才能为化学用语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首先,元素符号的掌握应进行分散记忆教学。如开始讲物质变化和空气的成分等章节中就要把氧、氮等元素符号分散到各相关的不同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提前记忆元素符号,这样在老师系统介绍元素符号知识时学生的认识已事倍功半;其次,讲解元素符号时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1)可适时插入一些关于元素符号被确定的故事,如介绍碳元素时,不妨告诉学生这样一个故事,1776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做金刚石燃烧实验时发现其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与木炭燃烧产生的气体一样,因此他首先把碳确立为元素。(2)学习元素符号时可要求学生搜集并观察各种饮料瓶子上或食品包装袋上的标签注有哪些元素,同时介绍所学习的多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的例子。如缺铁贫血,缺碘得大脖子病等。(3)可在课堂上应用元素卡片等开展课堂竟答小游戏等;最后,在元素符号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知识内容的要求,具体有(1)元素符号的涵义(2)元素符号的书写规范,如CO不能写成Co等 (3)区分好易混淆的元素符号,如Hg和Ag、Ca和Cu等。使学生从学习的起点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关于化学式的教学

化学式是化学用语的中间环节,元素符号通过化学式应用来巩固,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示,不会写化学式则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无从谈起。

首先,化学式的教学仍要以牵住学生的好奇心为首要任务,教学过程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微观粒子模型开展化学式的入门教学,如可通过电解水过程的 多媒体动画展示,让学生掌握水、氢气、氧气的化学式,既直观又易于记忆,避免抽象、枯燥,让学生学得轻松,也喜欢学习。第二、在直观效果教学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化学式涵义的教学,让学生明确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可揭露物质组成与构成中许多奥秘,具有文字表示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让学生对化学式作用产生重要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当然教学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物质的化学式具有客观性,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是特定的,今后不仅要积极还要认真;第三,注重元素化合价知识应用的教学,要求学生熟记元素及部分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掌握有关化合价知识的两个应用,为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奠定基础.

三、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入门学习中一项综合知识,也是学生最难掌握却最重要的内容,没有掌握好它就等于最终没有掌握好化学用语;同时它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要考点,与之相关的题目在试卷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是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第一,应注重化学方程式涵义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是表示物质变化情况,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各微粒间数目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不仅使学生知道其重要性和优越性,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化学计算埋下伏笔;第二,注重课堂上有关化学反应的实验教学:实验领先、观察入门,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紧密结合,使学生对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认识更加具体化和客观化,获取化学反应的事实则加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呈现的反应物是红棕色的,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即生成物P2O5是白色固体,则学生书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时就不抽象,易于理解。第三,强调化学方程式书写所遵循的原则和书写步骤:第一步,根据客观事实,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其化学式;第二步,椐据质量守恒定律,完成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第三步,注明条件,并将化学方程式划等号;学生在化学方程式入门学习中按照书写步骤去写化学方程式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掌握书写步骤后不但能书写出已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还可根据试题中的信息判断出某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出未学过的化学方程式。第四,掌握一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如(1)配平方法要进行归纳,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如观察法、奇数配偶法等,从而提高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速度;(2)对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通过交换成分,再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方法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避免死记该类反应的生成物等。(3)对信息题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书写首先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后才能动手等。

当然,让学生成功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主要的化学用语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待钻研和完善,只有不懈的努力和总结才能让学生更好掌握化学用语,为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全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2)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初中学生化学修养,化学素质的关键,然而初中化学用语的知识分布特点是:散而集中。例如:在第四单元课题2中学生学习了27种元素符号,接着课题4中学生要学习用化合价、27种元素符号、常见原子团等知识来熟练书写化学式,紧接着又是第五单元课题2中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在短短的的10节课左右,学生既要熟记27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口决、常见原子团,又要运用27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常见原子团等知识来熟练书写化学式,还要用化学式来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我们不把这些难点分散的话,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可想而知。从我多年从事化学教学经验来看,学生从第四单元开始差距就渐渐拉开,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化学用语掌握不好而开始放弃化学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应采用分散教学原则:一般在9月份主抓27种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常见原子团;10月份主抓化学式书写;11~5月份主抓化学方程式书写。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2 化学用语教学要过好四关

2.1 过好元素符号关。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然而物质的化学式又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的,因此,元素符号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我刚刚涉足初中化学教学时,忽视了元素符号的教学,一学期后,竟然发现有的学生连元素符号都不会写,可想而知,他们的化学成绩必然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常把元素符号的教学分散于绪言,第一、二单元的教学之中,并且在每节课让学生读一遍元素符号,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元素符号。在第二单元学完之后,采用听写,对个别后进生采用人人过关等手段来强化学生记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记住并正确书写常见的27种元素符号。

2.2 过好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和原子团化合价关。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是我们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工具,只有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从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化学式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一般采用把元素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合价编成口诀,并且每节课上课读一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并理解化合价口诀,再采用默写和抽个别学生背诵等手段来强化学生对化合价的记忆。

2.3 过好化学式的书写关。化学式能否正确的写出,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针对这一知识点,一般应讲清楚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2.3.1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应该给学生指明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如:铁Fe、钙Ca、硫S、氖气Ne,而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双原子分子,常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一小数字“2”来表示其化学式即H2、O2、N2、Cl2。

2.3.2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十字交叉法口诀即正价在左,负价在右,化合价标上头,先约简后交叉,代数和要为零,来书写化学式。其次要向学生讲解化学式中的几种常见读法,如某化某由两种元素组成,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硫酸某含硫酸根,碳酸某含碳酸根,硝酸某含硝酸根,氢氧化某含氢氧根等。这样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从而克服死记硬背化学式。于这一知识,讲完之后,印成题单,及时检测,而且是多次检测,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对个别较差的学生应个别过关。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3)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对于元素化合物的部分主要学习了一些常见的或重要的元素及其主要的化合物的性质等,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元素化合物内容的安排都与旧教材有一些差别,但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没有过多的变化。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是化学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对于许多对这方面知识掌握得不熟练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关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很容易会变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改善,提高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效率。

一、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编排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教材的编排相比于传统的教材编排方式有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一些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传统的高中化学教材按照顺序逐渐讲述应该掌握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将其集中在比较密集的章节中进行统一讲解,但是新课程使用的教材普遍将化学元素知识分布到每一个章节中,每个章节都可能涉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例如,鲁科版的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在第一章第二节讲述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第二章第二节讲述了酸、碱、盐等类物质,第三章则讲述了自然界常见的碳、氮、硫、海水中的元素等,第四章则讲述了硅、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材料家族知识。从这样的编排方式可以看出,元素化合物知识被融入许多知识点中,如果不明确这样编排的目的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总结整理,很可能为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带来困难。

2.缺少灵活的教学方式

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一些比较枯燥的基础知识,有一些性质甚至需要有些学生进行背诵才能够记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本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分析,但是如果生硬地让学生背诵知识点,只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阻碍其应用能力的发展。许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反馈难以传达给老师。这种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更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方法的改革倡导,难以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二、新课程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措施

1.建立体系教学,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新课程中将化学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分布到整个知识体系中,这正是为了帮助学生以此为线索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点,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并掌握每一个章节中的元素化合物部分内容,并将其与该章的其他知识进行连接,环环相扣,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更可以迅速通过这一知识骨架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知识,促进学生整体知识的内化。

2.在实验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是化学实验的原料,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各类元素化合物,并且能够直接观察到与这些元素化合物相关的化学反应。例如,在盐类与酸的反应实验中,一般都是做钠盐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到二者逐渐发生反应的过程,在有明显实验现象,例如会产生气泡的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二者逐渐开始反应到反应加快再到结束的过程。学生通过这种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相互反应的过程,在实验中进行教学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3.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化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尤其是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细节处观察到。例如,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食用盐的主要成分就是一种常见且常用常考的化合物――氯化钠。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许多生活现象了解氯化钠的一些知识,例如,在湿润的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少,说明氯化钠是一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除了这种简单的现象,还有一些生活中使用到的化学物品,例如漂白剂等,其使用原理就涉及一系列化学反应。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疑问,在学习中寻找答案,从生活实践中了解更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并且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要点。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4)

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言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矗初中化学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和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符号的语言,来正确表达化学过程及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典型结构形式,对它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即做到·懂、·会、·对。化学用语比较抽象,一开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克服这些认知上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首先弄清楚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物质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里,加深理解,形成规范定格的化学语言,并会用这种化学语言正确地表示和研究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初三化学课本里指出:“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但是在多种参考书和习题中都用到这样一种说法“元素符号还可表示该元素的原子量”,由此推知,分子式可以表示物质的分子量。在旧课本第53页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也指出:“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这进一步说明元素符号还代表着元素的原子量。在旧课本的例题计算中也使用了这一意义。例如在计算元素百分含量时,求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计算式为:nnh4hco3×100%。这里不言而喻,“n”表示氮元素的原子量,“nh4hco3”表示碳酸氢铵的分子量。从这些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懂”得以下概念,元素符号本身表示元素的原子量,并“会”用分子式计算元素的百分含量。

但是在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类型的题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示方法。例如,“求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列式为h∶o=1∶8(该种写法见旧初三化学课本第88页)。在这里很明显的元素符号“h”不再表示氢元素的原子量,而表示的是水中氢原子集团的质量,即组成1个水分子的2个氢原子的质量之和。

做完这两种类型的习题后,有的学生开始迷惑。元素符号到底表示什么?在练习题中出现了下列问题:①求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有的学生列式为:nnh4no3×100%,他们从书中“h∶o=1∶8”的式中理解认为元素符号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原子的质量之和,在这里“n”表示组成硝酸铵的氮原子集团的质量,也就是组成1个nh4no3分子的2个氮原子的质量;②还有些同学认为元素符号既然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h∶o=1×2∶16=1∶8。但这样又与习惯用法不符了。

综上所述,为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及符号,我认为在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的讲解中应慎重。如果我们认为元素符号可以表示元素的原子量,那么在计算求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这一类型的题中,就应在表示式中元素符号前加原子的个数,像上面第二种问题中所示。如,表示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时可这样表示:n∶5h∶c∶3o=14∶5×1∶12∶3×16=……。或者直接应用新教材中的汉字表示式:氮的质量∶氢的质量∶碳的质量∶氧的质量=……。其实这种说法、写法既不会出现似是而非的场面,也不影响对“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原子量”的正确理解,还便于学生掌握物质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5)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 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的科学事实

在刚接触高中化学的学习时,学生具有的微观认识较少,深入的微观原子结构认识甚微,更不具备对化学键,电子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知识的认知。在此条件下,怎么能使学生形成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的认识呢?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知识储备结合教材实例让学生通过图示进而“看到”电子转移,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引领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氯化钠形成过程图示和播放flas,再以初中学习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分析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因,多角度让学生科学掌握电子转移的本质,实现认识的逐渐深入,

2 正确分析物质中的变价元素准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学实际中发现学生了解通过分析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做氧化剂或还原剂,教师想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化合价知识分析物质做氧化剂或还原剂,需要为他们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一)能够准确判断化学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二)帮助学生了解分析以后要学习的重点的典型的变价元素,只要某种元素存在多种化合价,就可能存在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该元素就有可能为此化学反应中的重点元素,即为典型变价元素,(三)将一些有多种变价的元素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列举含有各元素不同价态的常见化学物质,分析该元素的价态,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趋势分析,哪些价态的元素为稳定元素,一般不能作氧化剂或还原剂,哪些价态的元素为不稳定元素,一般能作氧化剂或还原剂。 为实践抓住物质中重要元素预测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研究

首先明确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其次分析物质为什么能做氧化剂或还原剂引出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概念;第三,需要学生学会预测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第四,学生能判断哪些物质具有氧化性可以作氧化剂,哪些物质具有还原性可以作还原剂;第五,学生能够设计反应过程,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验证假设,从而获得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认识;第六,学生建立的认知通过具体的应用加强巩固和升华。

4 有效选择教学内容

由于课程结构改革教材出现很大变动,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与旧教材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新课程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要求降低了。新教材与旧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内容减少了以下知识: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单双线桥的表示方法存在但没有单双线桥这个名词术语,只是在写出的反应方程式中用单双线桥进行了电子转移的表示。所以在教学中不宜进行扩展和相应技能训练,如单双线桥的教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仅限于帮助学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得失电子数目,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电子转移及电子转移过程中的得电子总数与失电子总数相等。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没有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作为基本要求,但在氧化还原新授课的教学中应该讲解配平方法,并做简单的技能训练,化学必修1模块有很多的化学方程式需要学生掌握,让学生具有配平技能更有利于化学方程式的掌握和准确书写, 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认知过程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不能要求学生对知识掌握做到一步到位,所以学生在新接触氧化还原较多概念时,新概念体系的建立和新技能培养是一个递进的过程在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学,生掌握这么多的知识技能,教师需要分析整个高中化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很多课程内容都与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的,如元素化合物、元素周期律、电解、原电池等,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可以逐步加深促进学生关于氧化还原知识技能的认识和提高。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在学生关于氧化还原知识技能的认识和掌握是递进式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过程:

第一阶段,高一刚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基本概念的认知和简单的方程式配平,如能够分析一些化学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分析出哪个物质具有氧化性、还原性,从而指出方程式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而判断电子转移情况和物质变化中量的关系;初步了解物质中哪些常做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够根据元素常见化合价判断物质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并且能设计简单氧化还原反应并配平。

第二阶段,在必修I第三章,第四章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电子转移将新学到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的能力,如稀硝酸与不同量铁的反应配平等;培养学生构建常见物质及给出或预测的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力。

(三)在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和第二章《原电池》加深学生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认识,经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性,如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单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或碱性强弱等。

教师关于氧化还原内容的教学组织和处理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面对新的高考要求做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6)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

1、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

2、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

3、化学式(108种)

4、化学方程式(62个)

5、电离方程式(11个)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1、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2、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②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③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竟,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3、多练多用,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7)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初中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分水岭,也是初中化学教学成与败的关键。它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最为简洁精练的化学语言,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提出:"化学用语是第二外语",一语道破化学用语在化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人门。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我发现:虽然化学用语分散在整个初中化学内,看起来很零散,经过归纳实际上只有四大块:①元素符号的识记和意义②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和原子团化合价③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初学者往往觉得它的内容多、找不到规律,难记易忘,这不仅影响学生对化学用语的掌握,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以后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关键是掌握以上四大块内容(闯过四大关),下面我就谈谈带领学生智闯化学用语四大关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过好元素符号关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又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的。元素符号好比英语中的26个字母,是化学用语的基础,如何攻克这关我采取以下几点方法:

(一)利用超前渗透法

超前渗透法,也有的称之为分层次教学、分阶段教学、循序渐进法。即打破原来的教材顺序,采取分散处理、各个击破的方法来化解难点的方法。原来沪科版《化学》到第三章第三节才开始介绍常见的20种元素和元素符号,而超前渗透法则是从第一章开始,凡学过的简单物质都将所含元素符号和对应的化学式介绍给学生,出现一个介绍一个。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有好奇心,学习兴趣浓,不仅不会觉得困难,相反,记忆深刻;而且开始就要求正确书写,将集中的化学用语相对分散。许多教师都是这样处理教学难点,从教学规律和心理学角度看,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卡片记忆法轻松学元素符号

首先我会课前和同学一起动手自制一套精美的卡片,一面写元素符号,一面写元素名称。第一步:读、认,先集体认识再个别认识,也可采取互动游戏:学生从卡片中抽取,读出它的名称。第二步写:注意正规的书写,多写多练,同时指出学生存在不足之处。第三步:检查学习成果,重点检查后进生。

二、过好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和原子团化合价关

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是我们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工具,只有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为了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化学式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一般采用把元素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合价编成口诀,并且每节课上课读一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并理解化合价口诀,再采用默写和抽个别学生背诵等手段来强化学生对化合价的记忆。也可用多媒体教学制作FLASH动画模拟弓箭射鸟,按动鼠标射击小鸟身上正确的化合价。画面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一下子"活"了起来,学生好像身临其境,本来很抽象、学生讨厌的化合价内容,一下子迎得学生的喜欢。

三、过好化学式的书写关

在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是基础,化学式是关键。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化学式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技能,化学式能否正确的写出,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书写化学式所需的有关知识记忆量大,抽象性强,极易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学生在写化学式时,常犯这样一些错误:NaCO3 、AlSO4 、KmnO2等。为了掌握这个知识点,我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了这些方法:

(一)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记忆化学式

同样强调超前教学意识,每上一节化学课都应该归纳本节课见到的物质化学式,布置学生抄写记忆,把化学式制作成卡片,坚持课前5分钟的小测,检查学生化学式,及时巩固,增强学习信心。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二) 把化学式的学习与游戏结合——空中接龙法:

化学式的教学是很枯燥的,老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面介绍一下化学式的接龙游戏。呈现一些正价、负价元素,小组成员根据元素符号写化学式,每小组从第1位同学开始,依次循环,2分钟以各小组书写正确的个数累计小组成绩。这个游戏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去,通过这种竞争比赛,调动每个学生对化学式的学习的的兴趣,同时无意识中掌握了常见物质化学式的写法。

四、过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最为关键的地方。它就好比英语学习中的句子,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果化学方程式掌握较差,那么必将影响化学计算的教学,因而,我一直特别重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一) 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8)

例1.(宜宾)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不仅可以用Na2CO3+CaCl2=CaCO3+2NaCl表示,还可以用CO2—3+Ca2+=CaCO3表示,后者叫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拆”:将易溶、易解离的酸、碱和盐拆写成离子形式;沉淀、气体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2Na++CO2—3+Ca2++2Cl—=CaCO3+2Na++2Cl—)。

③“删”:删去方程式左右两边相同的离子(CO2—3+Ca2+=CaCO3)。

④“查”:检查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注意:离子方程式中生成物为沉淀或气体时需标出“”或“”。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HCl在水中解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下同),NaOH在水中解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CO3+2HCl=CaCl2+CO2+H2O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的选择或解答。

(1)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在溶液中要解离成H+和Cl—,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成Na+和OH—;(2)CaCO3为固体不能解离,仍以分子形式存在,而HCl可以解离成H+和Cl—,反应后的CaCl2溶于水,解离成了Ca2+和Cl—,而CO2和H2O不能解离,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aCO3+2H+=Ca2++CO2+H2O。

二、体现综合性和开放性

例2.(北京)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固体单质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该固体单质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X和Y反应生成两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向X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再滴加Y溶液至溶液变红,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元素的单质A及其氧化物B均与D溶液反应,分别生成该元素的化合物E和F。且这种元素在B和F中的化合价相同。B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用F和H2在300~350℃时反应制得D和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性质及用途等初中化学的重点知识,但最后结果要求用化学用语体现,是一个综合性较强且有一定开放性的新题型。

(1)由表中元素组成的碳是一种固体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2)由表中元素可组成的可燃性气体且含有两种元素的有一氧化碳和甲烷,故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元素,可能含有的元素为氧元素或氢元素;(3)由以上元素形成的可溶性碱为氢氧化钠,形成的酸有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都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故X为氢氧化钠,Y为盐酸,向氢氧化钠中滴加盐酸并过量,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4)以上元素的单质和氧化物都与一种溶液反应,分别形成该元素的化合物E和F,且这种元素在B和F中的化合价相同的只有铁单质即A和三氧化二铁即B,二者都能与酸反应,由以上元素形成的酸为盐酸即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即E,三氧化二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即F,故B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F和H2在300~350℃时反应制得D和E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H2300~350℃2FeCl2+2HCl。

三、突出能力立意

(一)考查类比能力

例3.(广州)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钴可形成化合价为+2和+3的两种氧化物,其化学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9)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68-01

经过这些年在汉语言学校初中教学的摸索,我发现初中化学是学好高中化学的基础,而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启蒙,没有实验无从谈起化学,在初中化学当中初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显得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化学方程式你若不会写,就等于没有上过化学这门课程一样,你学这门课也显得苍白无力。有时下学校听课我也会给牧场的同学们献上"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这节课"。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本来不是什么难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为什么却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了呢?有的学生把它当做第二外国语,感到头疼,由得甚至因此而掉队,原因是这一步没有打好基础。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学生充分掌握好化学方程式这个工具,那么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首先,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化学方程式也就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那么怎样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呢?那么就让学生扎实的学好化学式的书写,在这之前1-20号常见元素的书写要熟练掌握,一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和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的书写要求,简单记忆为一就大,二就一大一小(一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要大写,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化学式的书写重点要掌握单质的书写,强调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比如所有的金属、固态单质(碳、硫、磷、硅)、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再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大多数在元素符号下面写2,如H2、O2等,个别的单质在元素符号下面写3,如O3,化学式的书写还要掌握两种元素符号组成的化学式(或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原子团组成的),要让学生熟记化合价,不要硬给学生一个记口诀的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己理出一个能记忆口诀的方法,只要背会能熟练运用就可以,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强调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数目十字交叉,保证这两种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一般泛指无机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才行,氧化物的书写需注意的是氧元素在右边、另一种元素在左边两种元素符号的书写掌握好了,三种元素符号组成的化学式就能顺理成章了。其次,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通俗的说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量数之比又是多少(也就是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之比);第三要掌握书写方程式的步骤,写方程式之前要熟记遵循的两个原则,(1)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所以臆想、臆造不存在的化学式和物质(2)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相等,做到心中要有数,(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有:1、左反右生(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中间一横线。反应物和生成物若为多种用+相连。(强调:酸和碱反应、碱和盐反应、盐和盐反应中需注意碱和盐反应、盐和盐反应两者必须可溶或微溶于水,且生成物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金属和盐反应时盐必须是溶于水的,金属和酸反应时,金属必须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前、除了钾、钙、钠三中元素以外,要求学生必须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三个活动性依据,要强调并关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易错的元素有金Au、银Ag、铂pt、锡Sn、铅pb)2、用观察法或奇数变偶数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等方法将其配平。3、把单线改成等于号。这一步是肯定所写的这个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4、注明反应条件,此时必须强调注明反应条件的重要性,反应物相同条件若不同,生成物也不同。还有些反应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条件达不到,反应是不发生的,如高温、点然、催化剂、加热()等,在这要强调点然与加热不是同一概念,很多学生至今还犯这个错误,点然也用符号来表示,符号只用来表示加热。如氯酸钾分解条件是加热,若点然此反应是不能发生的。所以让学生开始学化学就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5、标出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注意:反应前后都有气体,生成物中气体不标气体符号,若反应前没有气体,生成物有气体生成标出生成物的朝上的箭头,即气体符号,反应前溶液中有固体,生成物溶液中还有固体生成,生成物不标沉淀符号,若反应前反应物都是溶液,生成物有固体产生必须标出朝下的箭头符号,即沉淀符号)。6、检查(一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是否正确、二查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三查反应条件、四查生成物的气体和沉淀符号是否正确)。

结合考试我把化学方程式的六步小结为:写、配、等、注、标、查。一步不能少,少一步就可能失分,所以让学生从考试的角度重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块教材内容不能过的太快,方程式书写不过关,将严重影响后面的学习,所以要加强有关练习,为后面学习有关根据方程式的计算铺平道路和做好准备工作。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10)

3、化学式(108种)

4、化学方程式(62个)

5、电离方程式(11个)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1、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2、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②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③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竟,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3、多练多用,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元素方程式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实验演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形成初识,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250ml)、玻璃管、单孔胶塞、气球、白磷、烧杯(100ml)、铁钉、玻璃片、蜡烛、火柴、镁条、石棉网、坩埚钳。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

1、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问题提出:

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

二、活动与探究

实验方案

在250ml锥形瓶底部铺层细沙,放在一火柴头大的白磷,在橡皮塞上插一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使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将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将橡皮塞盖好,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将几根铁钉同时放在硫酸铜烧杯旁边一起称量。将铁钉放入CuSO4中观察至不变色,称量。

实验现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

理解:

(2)情景与讨论:

情景⑴: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称量,点燃蜡烛,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情景⑵:取一根用砂纸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称量。在石棉网上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观察反应现象并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4、讨论与交流:

⑴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⑵对于前面方案一中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⑷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四、反思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是

五、板书设计

一、活动与探究

实验方案

在250ml锥形瓶底部铺层细沙,放在一火柴头大的白磷,在橡皮塞上插一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使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将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将橡皮塞盖好,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将几根铁钉同时放在硫酸铜烧杯旁边一起称量。将铁钉放入CuSO4中观察至不变色,称量。

实验现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对化学方程式教学,教师通过互动性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讨论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

2、用文字描述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我们知道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不仅书写方便,而且从化学式还可以知道物质的内部构成。那么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用一种式子来表示呢?

二、引入新授

1、化学方程式:

⑴定义:

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CO2为例

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微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了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⑴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CuO+H2Cu+H2O

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生成物粒子比

生成物、反应物质量比

质量守恒

⑵归纳: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三、课堂练习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3B====2C中,C的化学式用A、B表示是()

A、AB2B、AB3C、A2B3D、A3B2

四、课外练习:点拨P137

五、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CO2为例

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微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了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CuO+H2Cu+H2O

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教学后记】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及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过程与方法:以师生互动为课堂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练习与讨论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难点】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创设情景: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遵循质量守恒原因是什么?

2、引入: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等号两边原子种类与数目的关系。

二、进入新授

1、阅读教材P95第三自然段-P96,了解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目的。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写⑵配⑶标⑷等

5、结合实际讨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目的:使等号两边的和相等)

⑴最小公倍数法:(氧两边各出现一次)

阅读教材P95-96学习配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Al+Fe3O4Al2O3+Fe

⑵奇数配偶数的方法(左右氧出现多少次)

例:CH4+2O2——H2O+CO2

练习:FeS2+O2——Fe2O3+SO2

KClO3——KCl+O2

⑶定“1”法:以化学反应中组成最复杂的物质的化学式系数定为1,再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化学式复杂或有机物燃烧)

例:KMnO4——K2MnO4+MnO2+O2

练习:C3H8+O2——CO2+H2O

CO+Fe3O4——Fe+CO2

H2+Fe3O4——Fe+H2O

三、课堂练习:教材上P98习题

四、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五、板书设计

1、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目的。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写⑵配⑶标⑷等

5、结合实际讨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目的:使等号两边的和相等)

⑴最小公倍数法:(氧两边各出现一次)

⑵奇数配偶数的方法(左右氧出现多少次)

⑶定“1”法:以化学反应中组成最复杂的物质的化学式系数定为1,再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教学后记】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理解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把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方法,并依据它进行规范化、准确性地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在掌握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⑴KMnO4—K2MnO4+MnO2+O2

⑵CaCO3—CaO+CO2

二、引入新授:

研究物质间的化学变化常涉及量的计算,而化学方程式正体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取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取一点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三、新授:

1、例1:加热分解31.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2、归纳解题步骤:

3、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吨氧化钙,要碳酸钙多少吨?

四、巩固练习

教材P100习题

五、收获和体会

解题步骤:

(1)设未知数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已知和待求的量在相应的物质下面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要作答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整理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使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原则。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原则

【教学难点】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1、物质的分类

下列物质⑴铁⑵高锰酸钾⑶水⑷碳⑸氮气⑹氧化汞⑺食盐水⑻汞⑼海水⑽空气⑾冰水混合物⑿氯酸钾⒀氧气⒁氦气⒂氧化镁

(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2、化学符号

元素符号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一个原子⑶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可表示单质

化学式⑴表示一种物质⑵表示组成的元素(宏观)

⑶表示组成的元素⑷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微观)

化学符号前加上适当数字后,通常只具有微观意义

例H2O⑴表示水⑵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⑶表示一个水分子⑷表示每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练习:1)2000年国家药管局紧急告戒患者,立即停用含PPA(化学式为C9H4NO)的感冒药,关于PP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里含有20个原子B、它由四种元素组成

C、它是一种氧化物D、它是一种化合物

2)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

B、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保持维生素C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维生素C分子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E、忌偏食

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B、ClC、HeD、CO

4)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⑴2H⑵H2⑶2H2O(两个2都需解释)

5)用于火炬接力的丁烷(C4H10)(打火机内液体)乳酸C3H6O

鲨鱼体内有抗癌作用的”角鲨烯”(C30H50)葡萄糖C6H12O6

“脑黄金”不饱和脂肪酸之一C26H40O2尼古丁C10H14N2

“盖中盖”有效成分为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叶绿素C55H70MgN4O65

3、化学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2分之一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4)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x+B的相对原子质量×y

5)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AxBy中

mA:mB=A的相对原子质量×x:B的相对原子质量×y

6)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AxBy中

A%=A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原子个数:X=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质量分数/A的相对原子质量

7)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mgAxBy中,mA=mg×A%mB=mg×B%

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100%

练习:

1)镭22688Ra是居里夫人发现的一种有放射性的元素,226为相对原子质量,88为其质子数。则镭元素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_______。

2)某些商品广告常有“补铁”“补钙”“补锌”等词语,这里的铁、钙、锌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无法确定

3)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nRO2n+1,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化合价是________。

4)已知R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则R(NO3)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54B240C185D213

5)H2、O2、CO2、SO2各一个分子,按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若各取1g上述气体,则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6)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7: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

7)某药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8,在其分子中,C占76.83%,H占9.76%,N占8.54%,O占4.88%。则该药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8)某化合物A6.2g燃烧后,生成8.8gCO2和5.4gH2O,试通过计算后确定A的化学式。

9)某气体与CO混合气体中,经分析含氧58%,则该气体为()

ASO2BH2CCO2DNOEO2

10)某不纯的NH4NO3样品,经分析知其中含N36%,则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ANH4ClB(NH4)2SO4CCO(NH2)2D无法确定

11)有一不纯的NH4NO3样品,经分析知其中含N30%。则该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2)含碳酸钙(CaCO3)80%的石灰石(其余成分不含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3)对于SO2和SO3

A、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SO2和SO3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