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2 09:44:36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1)

1煤矿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1.1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定义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施过程前,煤矿企业对照国家规定的分级标准,辨识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安全风险、生产作业风险因素的级别或者等级。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确定风险评估所有必需的要素,同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的分析数据库,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并根据安全生产评估的数据分析其研究结果,继而采取有效的管控控制措施,从安全作业风险组织、安全作业制度、安全作业技术、安全作业应急管理等各个方面,确保煤矿安全风险的生产作业风险始终能够保持在完全处于有效的受控制的范围之内,以较高的效率严格预防遏制“认不清、想不到”的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频繁反复发生[1]。

1.2煤矿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内容包括隐患排查治理的问题内容,以及及时排查治理的登记跟踪,煤矿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工作的主体主要是指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由各级煤矿企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按照本煤矿安全隐患治理问题及时排查登记管理制度,同时组织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其他煤矿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在日常煤矿安全生产活动中可能因为事故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等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对在安全隐患问题大排查中暴露出的各种安全隐患,按照危险等级确定顺序,并及时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跟踪,同时按照“五到位”各项工作的指导原则及时组织,有效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改,从而实现完成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过程闭环控制管理,进行切实可行且安全有序高效率地准确解决安全生产作业在煤矿日常生产“查不清、管不住”的安全隐患治理问题。

1.3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这两项煤矿安全管理的工作,从两者的基本关系来看,按照矛盾的理论观点,两者有不同之处,虽然两者同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同一类事务,归属同一类事务的两个基本方面,性质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工作的侧重点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序又是不同的。(1)两项工作的相同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目的是一致的,主要任务目的都是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刻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隐患中危害风险的超前管控、对重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事前事中排查、事后及时治理作为重要手段,坚决把各类煤矿重大事故都及时消灭在隐患风险危害的萌芽阶段,更加高效率地及时防范各类型煤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再一次发生。由此可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两项安全管理工作都一样,对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进行事前排查,其实质都一样,也就是准确辨识安全管理经营者和服务事业单位自身,可能必然存在的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风险危害以及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影响因素,然后及时地研究采取其他管理而制定的相应措施,在各类煤矿安全事故没有完全发生前,对这些隐患危害风险因素分别及时进行事前风险控制和事中排查事后解决。两项安全管理工作均严格按照实行分级管理,都将安全管理生产危害风险最高等级级别分级为“红、橙、黄、蓝”(其中以下红色为危害风险程度最高级别),4个级别的划分让煤矿企业对风险最高等级分别及时进行管控,将各类煤矿安全事故隐患危害风险等级分为重大类型安全隐患和一般重大安全隐患分别进行事前排查事后治理。(2)两项工作的不同点。安全隐患事故风险项目排查治理和风险评估治理工作是一个具有周期性的一项煤矿安全生产治理工作,作为一个隐患排查治理及专项排查辨识决策治理,是在一定时间内或者一段时期进行开展的一项管理工作。而煤矿安全隐患治理则仅仅只是日常排查的一项工作,煤矿企业每天都需要按时进行隐患的排查治理,其中包括由煤矿作业风险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安监人员对煤矿企业的安全作业风险治理重点区域或是实际生产的每一个工作面、每一个车间进行的定期的常规的日常煤矿隐患排查,并且所在煤矿工作岗位上的煤矿作业风险治理技术人员在日常进行煤矿作业风险治理评估过程中也不一定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排查这些安全事故隐患。

1.4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1)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双重预防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新的关口再次地向前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生产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方针,双重预防机制的理论价值就直接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目前,在建立事故风险安全预防综合治理体系方面,基本建立健全完成。由双重风险应急重大事故安全处置风险治理体系转向双重重大事故生产风险安全预防,实现了今年以来全国安全生产技术企业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形势明显好转。(2)体现了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思想。双重过程预防管控机制对作业风险管控进行两个全过程预防管理。首先,在可能产生风险隐患之前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预控,即通过对现有风险隐患进行实时识别、评估、分级,并及时采取有效率的预防管控风险措施,达到有效减少作业风险、降低作业风险以及危害严重程度的主要目的,在风险隐患可能产生的各个源头阶段起到有效控制风险作用,防止风险隐患反复产生;其次,在风险作业管理过程中,对已经发现产生的风险隐患情况进行实时排查,即对各项风险可能控制相关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测,随时随地关注各项风险可能失控相关情况;再次,对隐患排查中已经发现的各项风险可能失控(也称即风险隐患)相关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一并进行综合治理(也称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总结研究分析造成风险管控各个环节可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不断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分级预防管控的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体系进行创新完善。

2双重预防机制在煤矿系统内大型煤矿的管理实践与应用探讨

2.1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施工作情况

(1)全面规范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识别辨识。组织领导全体企业员工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生产工艺、设备维护设施、作业管理环境、工作岗位、人员使用行为等各个方面信息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辨识,并逐一将经过辨识后得出的安全生产风险数据进行分析记录[2]。(2)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根据确定的管控危害风险类别和管控风险管理等级,明确公司所属企业矿区应排查暴露出各类危害风险的管控危害管理职责层级,矿长为主要危害风险管理责任人,与煤矿公司所属分管副高级助理矿长、总工程师等管控重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矿各直属职能部门、区队管控较大风险类别类型风险,班组管理成员个体管控一般风险类别类型风险,员工参与所属企业个人组织个体管控低风险类别类型风险。近年公司先后采取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风险管理、技术手段、设备生产技术规范更新、个体生产风险管理防护、监测设备风险管理监控、应急处置风险管理等多项安全综合管控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确保安全高效生产并对风险进行实时安全可控、在线管控。

2.2对策建议

(1)加大对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宣传和学习培训教育力度。每年针对我们煤矿各管理层级员工开展关于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专项宣传培训并不断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让我们全体煤矿员工都深刻接受并自觉学习践行煤矿风险管理优先的经营理念,学习煤矿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煤矿风险因素辨识和煤矿隐患风险排查的基本操作方法。(2)出台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强化企业管理标准。围绕双重风险预防管理机制主要涉及的企业危险源识别辨识、风险评估、防控管理措施、隐患风险排查和企业隐患风险治理等企业重点工作环节和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管理内容,出台一系列分别适用于企业集团公司所有煤炭产业板块不同特点的企业技术管理方法规范标准、工作规范标准和风险管理规范标准,指导企业系统内所有煤矿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组织开展企业风险评估预控管理工作[3]。(3)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这两项工作制度的建立主体主要是煤矿安全生产单位。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有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同时通过自查自纠自整改,进行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及隐患排查,不断完善安全风险举措,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4)建立风险数据库。将作业流程以及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完所有的风险因素之后,根据LEC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级分为四级,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当然不同层级的风险分级管控要体现出来,一般最高层级需要控制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而最低的班组级别需要控制到四个层级的风险,采取的管控措施也就更加细致。此外,结合我们日常的安全检查,形成隐患排查台账,对于排查出来的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对未按期进行整改的,后续要进行闭环整改跟踪。(5)建立岗位风险告知卡。建筑物或作业平面区域的风险四色图以及作业风险比较图。将以上三类图片粘贴在作业现场醒目的位置,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岗位风险告知卡中应明确岗位的风险因素、安全举措、应急措施、还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建筑物的风险四色图,可根据作业范围或设施设备的风险程度来进行评估,以最高的风险确定本区域的风险程度。作业风险比较图是根据所有的作业活动进行的风险评价,包括作业程序的暴露程度,发生的频率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而不是安全管理人员的闷头工作。因此,在风险数据库,作业风险比较图,建筑物的四色图,以及岗位风险告知卡方面,应让尽可能多的员工参与其中,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岗位的风险,也知道岗位的应急处置。

3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事故预防管理机制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综合理论性和科学性、先进性和理论综合性的实用性。通过理论研究如何建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我国煤矿企业人、机、环、管各方面都有要求,而不是需要人员进行有效的的安全控制,推动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安全长效机制的稳固有效发展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将广泛发展应用成为我国煤矿企业进行煤矿安全事故生产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爽,毛吉星,贺超.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辨识的顶层设计与体系设计[J].煤炭经济研究,2017,37(07):59-64.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2)

一、安全体检

为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全面查找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和隐患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体检”要求,我矿在3月份和5月份先后两次组织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自检自改工作,对煤与瓦斯突出、瓦斯防治、冲击地压、水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全体检,通过对井下现场,安全设施设备和图纸报表等内业资料进行全面排查,共计排查隐患问题18条,形成了“两清单一报告”,18条隐患问题现均已整改完毕。

二、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1.钢联煤矿最大单班入井人数为175人,其中采煤工作面1个,单班作业13人;掘进工作面11个,每个工作面5人,单班共计55人以内。

2. 按照《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要求,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引导和推动煤矿企业加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简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从源头上防控群死群伤事故风险。结合钢联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有《钢联煤矿单班入井限员分配方案》,并制定有相应的考核方案,钢联煤矿生产能力为90万吨每年,根据文件要求,单班最大入井人数不得大于180人,我矿实际八点班入井平均人数为296人,超出规定116人,经矿相关领导研究决定,将八点班116人调整到四点班和零点班入井,其中调整到四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4人、机电设备安装公司8人、综合掘进队12人、生产辅助14人、方圆公司10人),调整到零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0人、综合掘进队18人、生产辅助18人、方圆公司12人),调整后我矿八点班、四点班、零点班入井人数均在180人以内,其中采煤工作面单班入井人数在13人以内,掘进工作单班入井人数在5人以内,在全部采掘工作面悬挂了限员牌板,人员数量符合《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规定。

钢联煤矿目前使用KJ150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 KJF82 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同时在需要精确定位的位置布置 KGE41 矿用射频定位器,入井人员全员发放标识卡,利用入井人员矿灯上安装的随身携带的人员标识卡向人员接收分站发射ID信号,井下设31个人员定位分站,分别在各石门、工作面进、出口均有接收器,实现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及日常管理等功能,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正常。

3.钢联煤矿于2005年5月开始筹建,2013年9月末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a,服务年限90.6年。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主要灾害类型为煤层自燃与煤尘爆炸。矿井总入井人数832人。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现生产水平为-450水平。现有3个采区,其中生产采区2个,开拓采区1个;生产采区为南一采区、北一采区、开拓采区为北二采区;有1个采煤队组,11个掘进队组,采掘机械化程度100%。

三、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

钢联煤矿制定有《钢联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龙煤双一矿发〔2018〕130号)文件,成立了以矿长和党委书记为组长、各系统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事前预控(风险分级管控).事中监控(隐患排查)和事后处理(隐患治理),形成了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明显好转。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我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连续三年进行全员培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形成风险清单,绘制风险四色图,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在风险较大的作业(如巷道贯通、采掘过断层、过地质勘探孔、防灭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等)等风险源进行辨识并订制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风险。

按照国家、省、集团公司及标准化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及专项辨识评估,辨识结果全部应用于指导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预案的编制,并制定下发了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矿长为第一管控负责人,分管副矿长为分管负责人,施工单位为管控责任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按照制度规定,矿长每月组织“月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检查分析”、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分管负责人每旬对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检查分析”,并形成会议纪要。矿领导跟班入井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现场立即组织整改。

2.强化班前会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一是所有作业人员、下井人员都要参加班前会,一个都不能落下;二是每一个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风险,怎么防范,一定要安排清楚,所有人都要知道;三是做好交接班,上一个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怎么处理的,本班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做好哪些防范措施,都要交代清楚;四是每一次班前会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通过开展矿每月组织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各系统按每周一采煤系统、每周二掘进系统、每周三机运系统、每周四通风系统、每周五地面和地测系统的顺序组织开展循环事故隐患排查,职能科室区队每天检查,班组每班排查,岗位人员随时自检自查,形成了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分级管理,对能够立即整改的现场监督整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或整改有困难的,按照“五落实”原则限期整改,划分整改责任、制定措施、明确资金来源和整改时限、并制定应急预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双鸭山分公司煤矿安全隐患界定标准及处罚办法进行管理。

2.能够现场处理的隐患,检查人员盯在现场处理:危及安全生产的,检查人员责成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施工人员)立即停工(或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处理;不能现场立即处理的,安全信息中心负责登记.分类.建立隐患台帐.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上报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分级处理。重大隐患由安全矿长负责向分公司汇报,并有汇报记录。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3)

一、安全体检

为保证矿井生产安全,全面查找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和隐患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体检”要求,我矿在3月份和5月份先后两次组织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自检自改工作,对煤与瓦斯突出、瓦斯防治、冲击地压、水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全体检,通过对井下现场,安全设施设备和图纸报表等内业资料进行全面排查,共计排查隐患问题18条,形成了“两清单一报告”,18条隐患问题现均已整改完毕。

二、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1.钢联煤矿最大单班入井人数为175人,其中采煤工作面1个,单班作业13人;掘进工作面11个,每个工作面5人,单班共计55人以内。

2. 按照《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要求,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生产效率,引导和推动煤矿企业加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简化生产系统,优化劳动组织,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从源头上防控群死群伤事故风险。结合钢联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有《钢联煤矿单班入井限员分配方案》,并制定有相应的考核方案,钢联煤矿生产能力为90万吨每年,根据文件要求,单班最大入井人数不得大于180人,我矿实际八点班入井平均人数为296人,超出规定116人,经矿相关领导研究决定,将八点班116人调整到四点班和零点班入井,其中调整到四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4人、机电设备安装公司8人、综合掘进队12人、生产辅助14人、方圆公司10人),调整到零点班入井58人(综合采煤队10人、综合掘进队18人、生产辅助18人、方圆公司12人),调整后我矿八点班、四点班、零点班入井人数均在180人以内,其中采煤工作面单班入井人数在13人以内,掘进工作单班入井人数在5人以内,在全部采掘工作面悬挂了限员牌板,人员数量符合《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限员规定(试行)》(龙煤双矿【2019】36号)文件规定。

钢联煤矿目前使用KJ150型矿用人员定位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 KJF82 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同时在需要精确定位的位置布置 KGE41 矿用射频定位器,入井人员全员发放标识卡,利用入井人员矿灯上安装的随身携带的人员标识卡向人员接收分站发射ID信号,井下设31个人员定位分站,分别在各石门、工作面进、出口均有接收器,实现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及日常管理等功能,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正常。

3.钢联煤矿于2005年5月开始筹建,2013年9月末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90万t/a,服务年限90.6年。矿井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类型,主要灾害类型为煤层自燃与煤尘爆炸。矿井总入井人数832人。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分区石门开拓方式。现生产水平为-450水平。现有3个采区,其中生产采区2个,开拓采区1个;生产采区为南一采区、北一采区、开拓采区为北二采区;有1个采煤队组,11个掘进队组,采掘机械化程度100%。

三、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

钢联煤矿制定有《钢联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龙煤双一矿发〔2018〕130号)文件,成立了以矿长和党委书记为组长、各系统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事前预控(风险分级管控).事中监控(隐患排查)和事后处理(隐患治理),形成了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管理,促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明显好转。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我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连续三年进行全员培训,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形成风险清单,绘制风险四色图,制作岗位风险告知卡。在风险较大的作业(如巷道贯通、采掘过断层、过地质勘探孔、防灭火、煤尘、顶板、提升运输等)等风险源进行辨识并订制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风险。

按照国家、省、集团公司及标准化要求开展年度辨识评估及专项辨识评估,辨识结果全部应用于指导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预案的编制,并制定下发了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矿长为第一管控负责人,分管副矿长为分管负责人,施工单位为管控责任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按照制度规定,矿长每月组织“月份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与管控效果检查分析”、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分管负责人每旬对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检查分析”,并形成会议纪要。矿领导跟班入井跟踪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现场立即组织整改。

2.强化班前会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一是所有作业人员、下井人员都要参加班前会,一个都不能落下;二是每一个人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风险,怎么防范,一定要安排清楚,所有人都要知道;三是做好交接班,上一个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隐患,怎么处理的,本班还要注意哪些事项、做好哪些防范措施,都要交代清楚;四是每一次班前会都要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通过开展矿每月组织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各系统按每周一采煤系统、每周二掘进系统、每周三机运系统、每周四通风系统、每周五地面和地测系统的顺序组织开展循环事故隐患排查,职能科室区队每天检查,班组每班排查,岗位人员随时自检自查,形成了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分级管理,对能够立即整改的现场监督整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或整改有困难的,按照“五落实”原则限期整改,划分整改责任、制定措施、明确资金来源和整改时限、并制定应急预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按照双鸭山分公司煤矿安全隐患界定标准及处罚办法进行管理。

2.能够现场处理的隐患,检查人员盯在现场处理:危及安全生产的,检查人员责成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施工人员)立即停工(或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处理;不能现场立即处理的,安全信息中心负责登记.分类.建立隐患台帐.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上报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分级处理。重大隐患由安全矿长负责向分公司汇报,并有汇报记录。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控制及流程

风险评价是建立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及方法之上,以工程、系统为目标,针对工程、系统内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作出判断,提出安全防护对策,并为工程、系统地管理决策及防范措施的安排提供理论支持。

由于非煤矿山的特殊环境,决定了矿山机电设备安装、使用、维护等工作的困难性,并造成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是以防止人身受到伤害、降低事故发生为目标,对机电设备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地识别、分析,确定危险性设备,使用科学有效地评价方法,针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作出评价,从而预测危险危害因素引发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指导防范工作,对机电设备的风险进行控制,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控制及流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控制及流程图

二、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与控制的基础——危险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辨识属于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与控制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非煤矿矿山之中,作业环境差,生产的条件十分复杂,尤其是在矿井下,空气十分潮湿、环境阴暗、空间较为狭窄,极大的限制了人员的逃生条件;非煤矿山机电设备种类较为繁多,主要包含提升、运输设备;采掘与支护设备;高低压电气设备;安全检测、安全监测、安全监控设备;通讯设备;矿井排水设备、应急救援设备等等。

一般来说,可以将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存在的危险因素分为间接危险与直接危险两类。间接危险指的是由于矿山机电设备发生故障,引发某种现象,对矿山的环境下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如在较为封闭的井下空间中电气设备发生起火故障,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中毒甚至窒息死亡;直接危险则是指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由于工作人员的对电气设备的操作不当引发的伤害,或机电设备突发故障,引发的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为此,需要对非煤矿矿山所有的机电设备进行间接危险因素与直接危险因素的区分,确定危险因素辨识的标准,从而为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建立基础。

三、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

在进行探究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之前,需要注意到我国的各种行业安全评价起步较晚,尤其是矿山安全评价较为落后,矿山安全评价远远落后于航空、核工业、化学等工业的安全评价发展水平,加上国际范围内鲜有针对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的介绍,为了做到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科学有效,需要借鉴其他行业中先进的评价理论及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一)预先危险性评价法

预先危险性评价法是针对新设备的安装及新设计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在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中可以借鉴预先危险性评价法中同类设备运行中的分析经验,包括触电、跑车、淹井、火灾、中毒、窒息等潜在事故发生的条件、事故发生后引起的破坏及严重程度、如何采取对应的防范措施等。

(二)安全检查表评价法

安全检查表评价法将工程、系统中设备质量标准化,并按照规范制作出设备安全检查表,根据安全检查表逐项对设备进行检查的方法。在进行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安全检查表法,将矿山设备安全质量进行标准化设置,按照矿山安全的标准及规程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机电设备安全检查表,并严格按照安全检查表,逐项的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全面的排除非煤矿山机电设备中存在事故隐患。

(三)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属于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对单一设备和系统故障模式进行分类,并分析出每一种设备故障的出现会对系统或设备造成的影响,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属于重点危险设备故障等级针对性较强的分析方法,在进行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可以借鉴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将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按照系统区别进行类型划分,如将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分为提升、排水、通风、运输等类型,针对每种类型中的主要设备元件分析出容易引发的故障,通过故障类型容易导致的破坏程度进行风险评价。下图为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中部分元件及容易引发的故障类型:

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中部分元件及容易引发的故障类型图

(四)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针对各种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辨识及评价的方法,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获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还可以进一步的分析出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

在进行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事故树分析法的分析程序,确定分析对象及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画出事故树,并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进一步对机电设备中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与控制。

综上,在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中,需要借鉴其他行业的风险评价方法,建立综合的科学的有效的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体系。不管使用建立什么样的机电设备风险评价方法,其风险评价的核心总会是设备检测。

四、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的核心——设备检测

根据风险评价的定义可以看出,风险评价是针对机电设备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及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将设备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达到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机电设备故障及机电设备故障引发的其他问题是非煤矿矿山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做到有效科学的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及控制,核心就需要做好设备检测工作。

通过对机电设备的检测,提出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对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可以进行以下检测:制动装置的可靠性、提升装置的性能、电气系统、液压系统、保险装置、防坠器等性能;排水泵系统运行状态及效率,电动机振动、运行功率;通风机风量、风压;安全保护设施等。

五、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事故防护措施

可以将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事故防护措施分为直接措施、间接措施、安全教育与个体防护、指示性措施四类。直接措施指的是机电设备本身具备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漏电保护、提升防坠器等;间接措施属于机电设备带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自动制动等;安全教育与个体防护指的是个人操作规范、生产责任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等;如自救器、呼吸机等;指示性措施指的是一些警示性标志,如信号灯、警示牌等。

针对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存在的风险,积极的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的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结语

为保障非煤矿矿山开采的安全性,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风险评价与控制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非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的性能及特点,综合的采用风险评价方法,对设备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高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从而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阎世杰.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初探[J]. 价值工程,2013,08:93-94.

[2]芦景英. 矿山机电设备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2,25:136-137.

[3]郑立春.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问题研究[J]. 科技风,2012,13:269.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5)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煤矿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进而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煤矿之所以发生非安全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把控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新时展的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将其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可有效保障每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介绍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了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管理方针以及综合管理七个部分。该体系中,风险预控管理是核心,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是基础,保障管理、管理方针以检查审核与评审是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将各个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是核心工作,因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对此,只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不断改进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生[1]。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煤矿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地方,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煤矿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与预控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3.1危险源的辨别

危险源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的起因,可以说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这也决定了危险源辨别的重要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辨别。在煤矿危险源的辨别中,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辨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利用技术手段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分析,从而找出一切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按照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3.2风险评估

在煤矿危险源辨别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因此,做好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些危险源所在生产环节和区域,评估这些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一般而言,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风险评估初稿,将其传达给各个科室、各班组及基层主要管理人员,并让他们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对风险评估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按照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案执行生产。

3.3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在煤矿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提炼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以说,风险防控措施是风险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相应的危险源。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要以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出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3.4风险源监测

风险防控措施只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检测、评估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发情况,如,机械设备突然故障,进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还必须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把控危险源。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2]。危险源的状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的执行效果。

3.5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风险预警,可以有效规避煤矿生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煤矿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监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时处理风险[3]。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的辨别,可以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掌握每一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风险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把控危险源,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检查审核与评审,可以有效扼杀危险源,防止煤矿风险的发生。

4.1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人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煤矿危险源之一,如果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具备规范的作业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包括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企业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煤矿开采技术,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开采煤炭资源,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4]。

4.2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机械设备,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和故障,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机械设备处于可控状态下,这种可控包括了设备运行前、运行中以及运行后的管理控制。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煤矿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调试,并分析其相关参数,是否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更换设备[5]。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由专人操作,且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生故障时,控制中心就会发生警报,进而降低故障发生。

4.3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环境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6)

1.当前我国煤矿建设工程监理管理的实际情况

我国煤矿的大部分工作都发生在井下,这就决定了工人的操作空间非常狭窄,光线条件有限,工人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较高。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煤矿工人每班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个小时以上,尽管有一些矿井中的一些工作可以实现机械化,但是综合劳动强度较地面作业仍高出不少。井下作业采取的是无间断、综合性、多个工种同时运作的作业模式,无论是井下的掘进、材料运输、通风、排水等任一流程,无论处在哪个岗位的工人,都直接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工作和安全,一旦在任何细小问题上出现状况,就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矿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其中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了监理工程师和相关监理部门在煤矿建设工程中的具体职能和工作要求。

从目前我国煤矿单位的实际情况看,监理单位并没有针对煤矿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主体尚不明确,工程监理与施工劳务各行其是,管理主体没有实现一一对应,利益出发点不同,因而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同的利益主体一味要求自身利益,而忽视了其他问题,管理措施的不完善正是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中最大的漏洞之一。应当说在对煤矿建设工程实施监理安全管理时,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程度较低,管理不到位,风险防控措施的执行力不强。必须明确煤矿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科学识别各种可能性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最终实现煤矿建设工程的安全操作。

2.我国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

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煤矿该工程建设水准也随之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一直是煤矿建设的重点所在,但是现实问题仍然很多,可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我国关于煤矿工程建设监理管理的法律法规较少。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煤矿工程建设的监理问题制定专项法律法规,因此监理工作确保法律保障,权限和职能都较为模糊。监理单位的职能就是在对煤矿工程进行管理时,严格执行监理管理标准,对苗头性的风险问题加强防范和整改,但是这些职能的说明过于宏观,而没有完全考虑到煤矿建设工程的实际状况,因此监理单位的职能也相对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了较大风险,或是出现了安全事故问题,则事故的责任主体就很难确定。

(2)煤矿建设工程的监理费用不足。对于煤矿建设工程的监理安全管理问题如何划分收费标准,国家还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规定,而目前监理单位竞争压力很大,这就压缩了煤矿建设工程的监理费用,许多监理单位出于获取更多监理任务和经济利益的目的,忽视了安全监理标准,因此煤矿建设工程的监理管理漏洞很多。

(3)煤矿建设单位对于监理单位的干扰较多。煤炭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进度是最重要的,而建设单位会按照工程要求来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监理工作得到的关注较少,而且在工程建设与监理管理标准出现冲突时,建设单位会直接插手监理单位的工作,因此许多监理管理要求难以真正得到执行。

3.如何提高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水准

(1)煤矿建设工程中,监理安全管理应当负有相应的责任,对于这一点要在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在煤矿工程中应当如何履行监理职责,其工作标准和权限是什么,要结合煤矿工程的实际情况详细说明,一旦发生问题则能够马上明确责任主体,消除由于责任不清而造成的推诿扯皮现象。

(2)政府部门应当针对煤矿建设工程要求出台相应的安全标准,例如当前有一些省市地区已经针对煤矿工程问题制定了一些安全监理准则,如河南省所出台的针对民建工程的安全监理导则等。同时要按照监理管理的实际成本提高其费用标准,这样才能够避免监理单位之间的恶性竞争,使监理人员能够无后顾之忧的开展工作,实现规范性作业。要制定详细的煤矿建设工程委托监理的工作合同,对安全管理中不同主体的职责权限等予以明确,更好的预防风险。监理机构应当针对煤矿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由安全管理专家讲解监理要求和实践技巧。在对高瓦斯矿井实施监理前,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论证,研究制定与矿井实际相符的安全监理准则,合理设置监理控制点,如果属于高风险性的煤矿监理项目,要按照要求适当回避。

(3)严格执行安全监理的标准。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安全条例》的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并开展工作,妥善保管在实施安全监理过程中汇总的各项信息资料,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一旦发生问题,监理人员要依据法律来维护和保障个人权益。目前安全监理中的风险很多,因此监理人员要学会使用合理的风险规避措施,并及时实施风险转移,避免由于不当操作而引发更大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煤矿建设工程的监理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决定煤矿企业效益的关键,只有实现对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的科学防控,才能够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准。目前我国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很多,如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监理措施执行不当,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明确对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在法律层面予以保障,实现监理安全管理的无风险操作,才能为煤矿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使煤矿企业实现应有的效益。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程度,决定了其是否能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作用。要对煤矿工程建设监理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进行科学识别,准确防范,才能确保为煤矿建设工程的不同管理部门提供更为均衡和稳定的经济利益,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7)

1 引言

1.1煤与瓦斯突出是一个困扰煤矿生产安全的顽疾,近些年来的特大型矿难,多数是煤与瓦斯突出造成的。目前我国的井工煤矿开采深度逐步增加,突出矿井逐渐增多,为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并于2009年8月1日起施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规定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实施,能够大范围的保护施工地点的安全,有效的杜绝井筒开拓的盲目性和局部防突的局限性。

1.2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围采取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2类。开采保护层对于新建矿井来说是不存在的条件,新建矿井的区域防突只能采用预抽煤层瓦斯的措施来解决。

1.3预抽煤层瓦斯可采用的方式有:地面井预抽煤层瓦斯,井下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井下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等。新田煤矿是新建矿井,煤层埋深达400米以上,使用地面井预抽煤层瓦斯经济不合理,技术不成熟;使用井下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比较经济,技术上也比较可靠。

2 工作面概况

2.1巷道布置

主斜井井口标高+1234m,井筒倾角14°45′,采用半圆拱形断面,断面净宽4.4m,净断面14.6m2,斜长1469m。副斜井井口标高+1234m,井筒倾角17°30′,采用半圆拱形断面,断面净宽4.8m,净断面17.2m2,斜长1235m。回风斜井井口标高+1271m,井筒倾角20°,采用半圆拱形断面,断面净宽5.0m,净断面18.3m2,斜长1181m。

2.2煤层及煤层顶底板

首采的4#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煤层厚1.24~5.83m,平均2.79m,全部可采,属较稳定偏稳定型煤层,是本区的主采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0~3层,多为0~1层,东、西两端夹矸层数增多(2层)夹矸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0.08~0.68m。煤层顶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岩或粉砂岩,底板为泥岩,富含植物根部化石。

2.3构造说明

某矿井区内构造形态为次一级缓倾斜褶曲。地层总体走向NE,倾向以NW和SE为主,局部地段(转折端附近)为SW或NE。地层倾角较缓,一般为5-10 o;断层附近倾角常变陡,局部可达10-21 o。井田内,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有发育,构造复杂类型为中等。4#煤层的富煤带在201-302-B405-J402-502孔一线,呈NE向条带状,煤厚一般3~4m。由该带向NW和SE,煤层均逐渐变薄。煤层总体呈单斜构造赋存,煤层走向60o~80o,倾角8o~10o,平均8o左右。无大的断裂构造,构造条件较简单。

2.4瓦斯及煤尘

根据《新建井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本矿井瓦斯采样钻孔共19个,经测定4#煤层原煤瓦斯含量为8.82~23.99m3/t,平均为14.55m3/t。4号煤层常夹软煤分层(呈粉未状),在勘探过程中,部分钻孔(如308、J301、J302、B406等)钻进至4号煤层时,发生过瓦斯涌出、软煤分层(粉煤)“喷泻”、垮塌及顶钻具现象,井下瓦斯压力较大,因此按煤与瓦斯突出设计。

根据《新建新田井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井田内共采煤尘爆炸样41件。试验结果,其火焰长度及岩粉均为“0”,全区均属无爆炸性煤层。

2.5巷道支护形式

根据地质资料,巷道顶板岩层基本稳定,压力不大,巷道设计直墙半圆拱形,锚网喷支护,喷厚度120mm。若遇到破碎带,采用锚网+架棚喷射混凝土支护。

3 新田煤矿井筒揭煤总体技术方案

按照新建煤矿三条井筒掘进进度及地层编录和地质预测,主斜井将比其它两个井筒提前揭煤,先对主斜井进行揭煤施工,采用穿层钻孔预抽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顺利揭煤进入煤层,完成主井揭煤工作,副、风井施工到位后,以主斜井揭煤探明的地质资料、瓦斯和煤尘情况以及揭煤经验为依据,进行下一步副、风井的揭煤工作。

本方案优点:由于采取从主斜井先进行揭煤工作,提前探明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状况及4#煤层产状、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大小、突出危险性大小等,为下一步副、风井的揭煤工作提供了切实可靠的资料,提高了下一步揭煤工作的安全性和揭煤施工速度。

4 矿井揭煤工作面和煤层相对位置及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

主斜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逢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超前探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采取物探进行探测,在超前探测后,视揭煤点附近20m范围的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确定煤层层位控制方案,如岩石条件破碎、地质构造复杂时,在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法距20m时布置5个层位控制取芯钻孔,准确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工作面掘至煤层顶板法线距离10m时,在工作面布置2个(1#、3#孔)煤岩层层位控制取芯钻孔和1个(2#孔)煤岩层层位控制不取芯钻孔,工作面退后10m反向布置2个(4#、5#孔)煤层测压钻孔,布置在底板两侧,两孔终孔距离不小于10m并穿透煤层底板0.5m,准确掌握井筒工作面与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及瓦斯含量和检验煤层突出的危险性指标。

4.1、主斜井掘进施工距4#煤层顶板10m时,停止掘进,工作面施工3个前探孔确定4#煤层的相对位置;退后10m反向施工2个钻孔,每个钻孔孔口管上安装高压阀门联通压力表做测压钻孔对4#煤层瓦斯压力进行测定,详细记录测压数据。打钻过程中观察是否出现突出预兆现象,记录台帐要详细同时开展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

只有当瓦斯压力<0.74Mp、瓦斯含量<8m3/t、煤层坚固性系数f>0.5、以及打钻过程中均无明显突出预兆现象发生时为无突出危险性煤层,反之则为突出危险性煤层。

4.2、若法距10m预测煤层有突出危险性,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顶板法线距离7m时,采取边掘边探,确保在工作面掘进至煤层顶板法线距离为7m时,停止施工作业,采取区域防突措施(穿层钻孔预抽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效时,可先探后掘施工至煤层顶板法线距离为5m,停止掘进,采取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效时可先探后掘继续施工,若防突措施检验效果不佳时,采用局域防突措施,防突措施有效后,井筒可以继续掘进施工,当井筒距离煤层法线距离为1.5m时,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有效后采取远距离放炮措施直接揭开煤层。

4.3、若预测煤层无突出危险,边掘边探,施工掘进至距煤层顶板法线距离5m处时,进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验证,当验证为无突出危险区后,井筒可掘进至距离煤层法线距离为1.5m,采取远距离放炮措施揭开煤层。

5 主斜井揭煤区域防突措施

5.1依据4#煤层法距10m探煤、测压钻孔测得突出危险性指标,确定是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穿层钻孔消除揭煤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缩短揭煤时间,优化穿层钻孔布置方案,穿层钻孔按照两茬进行施工,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7m时,钻孔间距按照5m布置抽放钻孔,施工第一茬钻孔,依据上述规定设定所需控制范围为:53×30=1590m²,经计算需84个钻孔,第一茬钻孔所需施工钻孔总长度为:2821.6m,岩孔长度为1968m,煤孔长度为:853。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5m时,效果检验仍有突出危险性时按照局部防突措施所控制的范围布置第二茬钻孔,钻孔间距按照3m布置抽放钻孔,穿层钻孔数为:104个,第二茬钻孔所需施工钻孔总长度为:3578.7m,岩孔长度为2329m,煤孔长度为:1248.7m。第二茬钻孔主要将钻孔布置到巷道左右两帮的钻场中,主井井筒向前掘进时,钻孔中的钻孔可以继续抽放。

5.2依据主斜井法距10m时实际测得4#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确定4#煤层有突出危险性时,距离煤层顶板法线距离7m处,停止掘进,在工作面布置钻场,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布置第一茬钻孔,进行区域抽放消突施工。

5.3主斜井掘进工作面距离煤层顶板法线距离5m处,停止施工,测定突出危险性指标,如无突出危险性时,继续掘进;如仍有突出危险性时,采取防突措施,距离掘进工作面4.5m处施工左帮钻场、工作面右帮直接开钻场,利用左、右钻场和工作面布置第二茬抽放钻孔继续进行井筒揭煤消突措施。

5.4瓦斯抽放钻孔技术参数的确定:

5.4.1钻场规格:深×宽×高=4m×4.5m×4m,左帮钻场共布置抽放孔36个、工作面布置钻孔32个、右帮钻场布置钻孔36个,共施工104个抽放钻孔;钻孔终孔位置以穿透煤层全厚并进入岩层0.5m以上为标准,孔径95mm,封孔压力为瓦斯压力的5倍。

5.4.2第一茬钻孔终孔位置在揭煤区域煤层终孔点控制范围:巷道轮廓线外12m、内网状均匀布置(5m×5m)。第二茬钻孔位置在揭煤区域煤层终孔点控制范围:巷道轮廓线外5m、内网状均匀布置(3m×3m)。

6 主斜井揭煤区域煤层区域防突措施检验

对主斜井揭煤区域、局域进行瓦斯预抽消突措施一定时间后,对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

6.1检验方法:

采用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对井筒揭煤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检验指标有:K1、h2和钻屑量S。

6.2检验结果及采取措施:

6.2.1当K1≥0.5、h2≥200Pa、S≥6Kg和打钻过程中有明显突出预兆时,预抽揭煤区域防突效果无效,必须采取补打钻孔继续对揭煤区域进行抽放,直至检验指标低于参考临界值,方可进行揭煤施工。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8)

一、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预评价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对通风系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事故后果进行安全性分析评价。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项目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主要目的是:

①在系统设计审查阶段,或在某项活动之前,大体识别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

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③预测危险出现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④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程序和内容

①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它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

②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及同类行业生产中发生的事故(或灾害)情况,对系统的影响、损坏程度,类比判断所要分析的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分析事故(或灾害)的可能类型。

③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成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④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⑤进行危险性分级,排列出重点和轻、重、缓、急次序,以便处理。

⑥制定事故(或灾害)的预防性对策措施。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进行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详见下表。

根据煤矿的生产系统和生产工艺特点,辨识出本系统的主要危险源的位置及其危险有害因素和事故故障类型,通过上述评价分析,14项主要危险源中危险性等级为Ⅳ级的8项,危险性等级为Ⅲ级的有3项,危险性等级为Ⅱ级的有3项,说明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上述对矿井通风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预测危险出现可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对策措施如下:

1、要有足够的通风能力,保证有效通风

① 矿井应有足够的通风能力,满足各个用风地点的风量要求,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在设计时矿井需要风量计算应根据《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94)的规定要求进行合理取值和设计,科学确定矿井通风井巷经济断面,控制矿井的通风费用。矿井主要通风机应选择高效防爆节能型的矿用通风机,且按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安装使用保养和性能检测。

② 按规定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预测风量分配和阻力分布,合理进行通风机的选型。设计的矿井通风等积孔小于1.0m2时,应考虑采取减阻措施。投产前必须进行一次通风阻力测定,以后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

③ 经常检查矿井供风量、漏风量大小及其漏风分布情况,使矿井的有效风量率和外部漏风率均控制在矿井通风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④ 在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自然风压的影响,并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调节主要通风机工况,以保证主要通风机高效运行。同时,主要通风机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5年进行一次通风机性能测试。

⑤ 生产布局合理,加强回风巷维护和通风构筑物保护措施,减少通风阻力,使通风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矿井初期与后期通风系统转换应采取有效的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2、要有稳定的通风网络结构,保证风流稳定

① 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应采用独立通风。如果确因条件限制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需串联通风时,一定要按《规程》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执行,以保证风流质量和防止发生事故时灾害烟流危及下风侧工作面或绞车房等机电硐室。

② 在布置通风系统时要尽量避免和减少角联风道,特别是采煤工作面不允许布置在角联风道上,以保证风流的稳定。对存在角联通风的巷道必须采取有效的风流稳定控制措施。

③ 矿井不应多水平同时开采。机电硐室应独立通风,且风量符合要求。井下火药库应有单独的进风道,回风必须直接引入矿井主要回风道或独立回风,且保证有足够的新鲜风流。

3、要有可靠的通风设施和装备,保证正常通风时期有效控制风流并符合抗灾救灾能力的要求

① 根据矿井通风网络的布置与结构,合理布置通风设施和通风构筑物,且尽量做到数量少位置正确和质量可靠。风门的结构应牢固耐用,质量符合有关要求,设置的位置应避开有漏风的区域(如采空区、封闭区、巷道围岩破碎带等)和车辆与人员频繁通过的地点。实现有效控制风流、减少漏风和风流短路,保证通风的稳定性。

② 矿井要有完善的反风装置。主要通风机的反风装置和通风系统中的反风门等设施必须是完整无缺、动作灵活可靠,以保证发生事故时正确控制灾变风流而有效控制灾情。

③ 风硐必须按规定安装防爆门。

4、建立完善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和通风管理机构,并配足人员。严格执行井下动火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制度。局部通风机专人管理,制定专项措施,保证工作面的风量风速满足要求;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按规定进行监测。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9)

1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包括保障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综合管理五部分。在该体系中,风险管理是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以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作为基础,以保障管理为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 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保障了每项安全工作都是全过程控制、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

2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基于风险预控理论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种过程式管理,其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变动,但其过程大致包括五个阶段:

2.1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煤矿系统可能威胁煤矿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或者带来煤矿生产不稳定等危害的根源或者状态。危险源是煤矿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起因,同时,危险源存在于煤矿企业建设、生产和改造的各个环节之中,对于煤矿危险源的辨识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首要内容。煤矿危险源的辨识要求针对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危险源的特点,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求在煤矿生产全过程进行各个环节的危险源检测,及时地记录与汇总分析。

2.2 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完成后,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矩阵,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针对管理对象和风险等级编制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完成单位风险管理表的初稿。各单位将本单位制定的初稿上报风险管理小组下设的各个专业科室,由专业科室组织相关科室、基层单位主要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对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通过双向反馈、修改及审核,通过至少3轮修改后,下发到原上报区队。随着生产实际条件的变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需要不断测评和改进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体现PDCA管理模式。

2.3 制定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通过危险源辨识提炼出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从而控制以及消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发生。制定的管理标准必须达到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并且做到只要达到这条标准就能消除相应的危险源;管理措施的制定要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有针对性的制定,不能一概而论,措施要具体,符合现场实际,能更好的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2.4 危险源监测。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危险源状态监测关注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不断提高体系运行效率,促进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2.5 风险预警。煤矿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按照其严重度和特征设定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检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级相关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或降低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从而避免不期望的结果出现。通过危险源辨识能够有效的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以及分布情况,弄清楚安全管理的对象以及现状;通过风险评估,掌握每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找出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以作为安全管理控制的重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要求,对具有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制定安全控制标准以及措施。通过检测危险源,掌握危险源的风险变化状况以及是否处于可控状态。通过判定风险是否能够承受,将检查结果与评估标准进行对照,确定风险不可承受的隐患,报告和通知相关人员。通过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危险源,按照警情(轻警、中警、高警、巨警)提示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最后通过体系的绩效考核,检查体系的运行效果,评价矿井安全等级,强化体系的有效执行。

3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在陈旧的安全管理理念中,矿井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管理理念落后,安全管理基本是被动的、落后的,而在现代安全管理中,人的生命价值更为重要,安全与生产的位置倒换,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安全管理模式由以往的被动管理转变为超前预控,随着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用而生,它是现代安全管理发展的产物,所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现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必然选择。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不同于现行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法,它具有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螺旋上升管理、以预控为核心、双保险、闭环式管理的特点。

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预控管理体系,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处理为超前防范;建立安全长效控制机制;让管理走在事故前面,切实消除事故的发生。煤矿事故的可防以及事故风险的可控的管理过程是整个体系强调的重点,由于其管理形成了一套自动循环以及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认识观以及方法论来讲,都是全面推行我国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10)

【分类号】:F426.31

引言:一般来说,我国煤矿的煤层由于较低的通气性、复杂的地质构造和较多的瓦斯含量等,在采掘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瓦斯会大量的放散出来,而且如果拥有足够的条件,可能会发生突然涌出瓦斯的事故,将会对煤矿安全和煤矿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煤矿的安全问题是煤矿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时刻做好煤矿安全通风管理的工作,通过采取一些有效的安全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开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的影响因素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是是由通风机和通风网络两部分组成,作用是向矿井的工作地点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调节井下气候以及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而且它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很多因素都会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

(一)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的物质影响因素

我们对煤矿中过去发生的事故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引起矿井事故的最根本因素于矿井中存在过量能量,主要包括化学能量、机械能量和热能量等,还存在危险的物质,比如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有害气体。其实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本身对于煤矿通风安全来说就是一种无法被忽视的危险,它们如果不小心被释放就会造成非常大的事故,所以我们要及时的清除存在的各种危险物质,通过各种手段来了解危险物质的性质、所处的具置以及详细的浓度指数等,然后再根据上述情况来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尽量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最后还要建立与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相关的通风安全数据档案库,通过这些数据研究来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二)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的人为影响因素

人可以控制物质也可以承受物质,而一个煤矿能否正常运行就要看它的煤矿工作人员合不合格,当然煤矿工作人员也需要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是整个煤矿生产可以顺利的循环下去。煤矿的过程控制的中心是人,所有的生产工作的开始和执行都是煤矿工作人员。煤矿在为工作人员创造了安全的生产环境的同时,还需要煤矿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专业的的技术水平,内心要有强大的互保和自保的意识,因此就要加强对工作人员通风安全操作能力、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着重培养,从而让每一个煤矿工作人员都拥有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保证矿井的通风安全。

(三)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的环境影响因素

影响煤矿通风安全控制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关于治理存在的隐患,隐患主要是煤矿开采中存在却未发生的事故,我们都是通过预防来消除和排查隐患,让隐患在没有发生的情况下就已经被治理。因此我们要做好确认隐患、预测隐患和掌握隐患级别等方面的工作。另外,因为矿井通风系统时刻都处于变动之中,所以分析隐患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要贯彻实施通风、防火、防尘和防瓦斯的“一通三防”方针。第二种是环境监测。从多次安全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硬环境是影响矿井通风安全控制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因素,硬环境中存在的任何缺陷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因此,要做好矿井通风安全控制工作就需要可靠灵敏的设备设施、适宜的工作环境以及准确具体的硬环境监测,另一方面,尽量消除过量能量和危险物质,工作场所要拥有避灾室和个人防护用品,要建立详细的避灾路线和规划,一定要做好工作人员的保护工作和事故应急措施。第三种是大气监测,大气状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会直接导致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一定要加强监测大气状态的变化情况。总的来说,就是监测瓦斯浓度、风流速度和粉尘状态的具体变化,然后明确规定监测的密度和强度,以及危险参数值和工作人员的主要责任。

二、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系统的安全管理

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将会直接增加矿井的经济效以及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而且,还会影响矿井的防灾能力和矿工的人身安全。组成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系统的要素各种各样并且联系紧密。因此要做好矿井通风安全工作,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标准化管理

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一些煤层易燃、易爆的矿井和高瓦斯矿井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严格要求,而且要将运输设备布置在矿井合适的位置,尽量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危害。另一方面,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开展一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的活动,可以先在一些地方进行尝试,然后再在其他地方进行全面的展开,并且通过专门的机构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管理,进一步减少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结构管理

首先,矿井的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最好有属于自己的通风系统,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通风能力,矿井是不能实施生产的。其次,矿井开采过程最好是处于同一水平上,有些工作点要求有独立的进风道和回风道,而且风流一定要新鲜。最后,通过分析矿井通风系统的网络来对风阻和风量进行预测,从而考虑多个方面去设置通风系统,进一步确保稳定的风流。

(三)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人才管理

现在,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普遍的水平有限,特别是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因此企业要根据情况,可以通过开设培训班和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现场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结语:

安全生产是企业效益的保障和企业发展的前提,总的来说,如果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将会使整个煤矿企业受到影响。而矿井通风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一个稳定合理、安全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将会促使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篇(11)

中图分类号: X952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我国是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突出矿井已达250余个。就我国目前多起突出事故来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强度最大,强度在千吨级以上的特大型突出事故中,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就占77%,石门揭煤已成为突出矿井安全事故的重灾区[1-6]。

贵州盘江精煤公司火烧铺矿为高瓦斯突出矿井,230辅助回风石门位于23采区南翼,与2371集中回风巷贯通,共揭露12个煤层。230辅助回风巷北西为230石门、231石门和23采区通风上山;南东至2371集中运输石门和2371集中回风石门。1373采面、2371采面、2373采面早已回采结束,13123上、下分层采面早已回采结束(本工程将穿过该采空区),上覆23#煤层尚为开采,下伏26#煤也无开采活动。石门通过的各层煤均为高瓦斯突出煤层,且包含断层等地质构造,频繁的石门揭煤工程,不仅影响巷道的掘进速度,而且容易引发煤与瓦斯突出等安全事故。因此,针对火烧铺矿生产条件,研究合理的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技术非常有必要。本文以230辅助回风石门掘进时揭21#煤为背景,详细的叙述了火烧铺矿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技术。

2 区域综合防突

2.1 提前探煤

火烧铺矿煤矿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多,23采区230辅助回风石门掘进时,为防误揭煤层,在预计距煤层10 m打设6个超前钻孔,探明层位与煤厚。探眼布置及22#煤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21#探煤成果图

2.2 强力抽排

当工作面迎头顶板距上盘21#煤层底板法线距离7 m,距下盘21#煤层底板延伸法线距离为2 m时,在掘进工作面施工抽放钻孔,对21#煤层及顶板煤线瓦斯进行抽放。抽放范围包括顶板上部和底板下方各15 m,左右帮各20 m,钻孔直径75 mm,终孔间距为2米,抽放钻孔必须穿过21#煤层顶板第二层煤线顶板1.0 m。

在工作面迎头后方0.5 m布置11个底板抽放钻孔;在迎头后方的6.0 m、9.0 m和11.0 m分布布置9个顶板抽放钻孔;在工作面迎头布置83个抽放钻孔,钻孔间距0.5 m,排距0.4 m,详细的钻孔布置见图2。必须从最顶上一排开始往下施工,位置较高的钻孔必须搭设好架子施工,保证钻孔有效覆盖。钻孔必须穿过第二层煤线顶板1 m。

(a)平面图

(b)剖面图

图2 抽放钻孔布置

抽放钻孔施工结束立即进行抽放,经抽放后单孔瓦斯浓度全部降到10%以下后,施工超前验证钻孔,在施工超前验证钻孔的过程中,若有夹钻、顶钻、喷孔等现象时,继续进行打钻抽放。反之,则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2.3 抽排效果检验

抽排效果检验孔布置5个,一个沿煤层法线方向,一个沿巷道掘进方向,一个沿巷道底板方向,其余2个控制巷道轮廓线3m外,如图3所示。

(a)平面图

(b)剖面图

图3 抽排效果检验孔

使用DGC瓦斯含量直接测定仪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在施工地点取其煤样,测定煤层的残余瓦斯含量。若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大于等于8 m3/t,或施工效果检验孔时有喷孔、夹钻、顶钻等现象时,认为该区域内防突措施无效,必须执行局部防突措施,在工作面迎头重新施工抽放钻孔对前方煤层进行预抽。

若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 m3/t时,施工效果检验孔时无喷孔、夹钻、顶钻等现象时,认为该区域内防突措施有效,该区域为无突出危险,采取区域验证的方法往前施工。

2.4 区域验证

采用钻屑解吸指标法(测定K1值)进行验证,即见煤后收取钻屑作解吸特征测定。若见煤长度大于1 m时,必须每钻进1 m取一次样。测量时把秒表、筛子(φ1 mm的筛子在下,φ3 mm的筛子在上)等准备好。钻孔钻到预定深度时,用组合筛子在孔口接钻屑,同时启动秒表,一面取样,当钻屑量不少于100 g时,停止取样,并继续进行筛分,最后把已筛分好的φ1~3mm的煤样装入WTC仪器的煤样罐内,盖好煤样罐,准备测试。当秒表走过2min时,启动仪器采样键进行测定,并进行计算,得到K1值,整个测定完成进行下一个煤样的测定。

当作面迎头顶板距离上盘21#煤层底板法线7m(距下盘21#煤层底板延伸法线2 m)至揭露下盘21#煤层期间,每一个循环进尺都要对工作面前方煤层进行验证,验证孔布置5个,1个沿煤层法线方向,1个沿巷道掘进方向,1个控制巷道底板,其余2个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左右帮3 m外;当掘进工作面揭露下盘21#煤层时,验证孔布置9个,3个沿煤层法线方向,3个控制巷道掘进方向,3个控制巷道底板;如图4所示。

(a)平面图

(b)坡面图

图4 区域验证孔设计

根据验证结果,若K1<0.4 ml/g·min1/2、Smax<6 kg/m,且施工验证孔时无喷孔、夹钻、顶钻等现象,证明无突出危险性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往前掘进。若验证结果K1≥0.4 ml/g·min1/2、Smax≥6 kg/m,且施工验证孔时有喷孔、夹钻、顶钻等现象时,则必须加密施工防突措施钻孔,直至防突措施有效后,方可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往前掘进。

2.4 爆破揭煤

区域防突验证通过后方可进行爆破掘进揭煤,采用远距离定时定点放炮揭煤。爆破循环进尺由1.0 m减小到0.5 m。采用浅眼多循环方式进尺,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按正规循环作业,确保预测钻孔的超前掩护距离,严禁超掘。放完炮必须待30分钟后,先由救护队员带机进入迎头检查通风、瓦斯、支护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等情况,确认无隐患后,再由带班队长、爆破工、安检员、瓦检员四人进入迎头对巷道顶板、爆破、煤尘、通风、瓦斯进行检查,只有再次确认无问题后,方可人工送电恢复作业,对新掘进巷道进行架棚支护。揭开煤层后工作面暂停一天(继续坚持预测预报),若无突出危险则改为手镐作业。

3 结论

采用上述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技术,230辅助回风石门顺利的揭过了12层高瓦斯突出煤层;整个石门掘进过程中,未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和人身安全事故,安全效益显著。

石门揭煤是矿井防突的重点和难点,揭煤防突已不是单一的技术措施,而是一套完整的综合防治突出的系统工程。在石门揭煤时,以区域治理措施为主,局部治理措施为辅,优化抽放参数;严格执行包括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措施、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保护措施的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按照正规循环作业,渐进式逐步逼近、揭开煤层,可确保石门揭煤工作的安全。

参考文献

罗晓燕,黄义斌. 浅谈涌山煤矿石门揭煤防突技术措施[J]. 江西煤炭科技, 2011(2): 3-5.

李志红. 深井强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技术[J]. 中国煤炭, 2008, 34(10): 43-46.

李青松. 石门快速揭煤防突工艺技术及应用[J]. 煤矿安全, 2010 (6):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