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力系统市场化大全11篇

时间:2023-07-06 16:20:25

电力系统市场化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1)

随着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因其清洁和可持续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伴随着新能源发电的逐步规模化开发利用,电力系统也正由传统电力系统逐渐向新能源电力系统过渡。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随机性、整体性、可持续性、清洁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对电力工业“生产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出现促进了电力工业生产力的跨越,那么电力体制改革就是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我国现有国情和改革背景下,新能源电力系统会凸显出什么特征?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核心内容有哪些?这些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又会给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电力系统市场化改革方法

1、 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电力行业改革的主攻点实现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对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意义重大。通过设立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把各电力市场主体统一到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进行合同交易和现货交易,并逐步允许发电公司、独立配电公司与大用户双边交易,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电量分配模式,消除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关系电量”、“市长电量”等不规范交易行为,为电力企业打造了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目前,我国已开始试点运行两个区域电力市场,即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和华东区域电力市场。

2、 电价改革: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电价就是电能这个“发、输、配、售”同时完成的特殊商品的价格。电价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其生存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人民群众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地区垄断性,政府对电力企业都实行或松或紧的管制。问题在一个“度”字,放的太松可能造成电力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管的太死,电价就缺乏灵活性,而且中央政府电价管理部门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地方的实际供电成本,不利于电力市场的发展。因此,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3、 电力投资体制改革: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现行电力投资机制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家鼓励多家办电、多渠道筹资办电政策下形成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尤其2002 年第四季度以来,一些地区的拉闸限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实现电力的稳定供应,必须改革电力投资体制。在中国,电力投资一直由政府独立支撑。而在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政府投资办电的问题,但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弥补民间投资的不足,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民间投资风险较大或民间投资不足的领域。投资的多元化既能有效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电力运营中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可以防止政府投资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美国加州之所以出现电力紧张的问题,就在于政府既控制电价,又控制投资规模,全面介入了电力市场,结果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4、改革是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的根本出路,要加强领导,克服阻力,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改革不能停步,更不能半途而废。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彻底打破输配一体的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的体制,转换产生于垄断体制基础上的权益机制和习惯思维,清除两个垄断的根源和根深蒂固的影响,解决电力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克服借口电力供应紧张“不想改革、抵制改革”的倾向和阻力,以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

5、加快输配分开改革是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的关键,时机已经成熟,要紧紧抓住而不容错失。加快输配分开改革是打破两个垄断的关键,是实行竞价上网的必要条件,是广大县镇农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在配电端和用户端推进“分步式能源”和“分散化电网”新技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保障电网安全的要求。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要紧紧抓住而不容错失。要认真按照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发改委负责同志的要求,在输、配业务财务分开核算的基础上,尽快实施国家电网企业的输配分开改革,和打破省际界限,不搞简单的“翻牌”,将省级电力公司改组为区域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6、要彻底纠正和消除“上划、控股”的错误做法和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坚决打破两个垄断,彻底纠正和消除“上划、代管、控股、贱价收购农村水电独立配电企业及其资产”的错误做法和造成的后果与影响,把平调的资产、上划的电网、上收的供区全部归还地方。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独立配电公司的方向,推进农村水电资源丰富、主要靠农村水电供电的市县,都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自发自供配电网。创建输电通道无岐视,大力推进分散分布式供电新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水电,有效服务“三农”。

7、要打击垄断腐败,还信于民。在深化电力改革、加快电力发展中,要坚决制止违背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行为,坚决制止任意变卖农村水电资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行为,坚决打击利用垄断手段和其他不正当手段侵占国家、地方、企业、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造成社会不稳定、国有资产流失、垄断腐败等重大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要依照法律法规追究其责任包括刑事责任,以还信于民。

2、电力改革之路是一个漫长的历史。

在实施“厂网分开”之后,下一步将紧接着进行建立区域电力市场、进行竞价上网的试点和完成电网公司主辅分离的改革。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的《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了“加快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和农电体制改革”。由于辅业规模越来越大,电网主营业务利润转移到辅业。所以,只有继续推行主辅分离,才能将电网的真实成本和利润核算清楚。国家电网应该将原有的非电网资产全部剥离,包括设备制造、电力勘察设计和电力建设公司等。国家电网下属的两家电科院、国网信通、国网经研院等从地方电力公司上划而来的非电网资产,也应该独立出去。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规定,电网企业可以拥有必要的电力科研机构,但科研机构的产业公司必须从主业剥离。如果电网公司只做输电一种业务,没有别的交易,收入只是过网费,非常容易核算。国家电网的科研力量应该集中在如何提高电网效率等电网运营上,而不是在输变电设备上,更不应该进行产业扩大化。

3、电力改革的方向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2)

一、电力自动化发展进程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电力自动化市场取得飞速发展,中国科研院所自主研发的电力自动化技术相继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自动化设备也随之开发成功,国内的电力自动化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产品品种逐渐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生产规模逐步扩张,电力自动化行业进入国产化时代。

二、电力自动化现状

目前电力系统市场发展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向于控制策略的日益优化,呈现出适应性强、协调控制完善、智能优势明显、区域分布日益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层面电力自动化系统更注重对多机模型的问题处理,且广泛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及工具实现综合高效的控制。在实践控制手段的运用中合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电子器件及远程通信应用技术。而在研究人员的组合构建中电力企业本着精益求精、综合适用的原则强调基于多功能人才的联合作战模式。在整体电力系统中,其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开环监测合理向闭环控制不断发展,且实现了由高电压等级主体向低电压丰富扩展的安全、合理性过度,例如从能量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合理转变等。再者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由单个元件到部分甚至全系统区域的广泛发展,例如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及综合数据采集发展、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发展等。相应的其单一功能也实现了向多元化、一体化综合功能的发展,例如AVC的自动调节与控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变电站综自装置更是向着灵活、快速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实现了全面更新及优势发展等。依据以上创新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发展目标更加趋于优化、协调与智能的发展,令潮流及励磁控制成为市场新一轮的发展研究目标。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3)

智能电网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包括输送电、控制技术、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由于自身的使用诉求的差异,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建设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内容。一般来说,智能电网指的是通过物理电网的建设来实现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通讯技术之间的有效融合。通过新技术合理整合电能资源后,能够使用覆盖电能应用的输入、发送和销售等各个产销环节, 这也是一体化智能电网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表现。

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电能需求,并且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高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电能服务质量和节能环保的重要保证。利用智能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对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对电力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二 智能电网对电力市场发展的影响

2. 1 改变电力价格形成

智能电网采用计算机模式下的“双向通信”模式,它会改变了电力市场的价格形成,为需求侧响应提供了经济刺激信号,有效地提高了电力市场价格形成的效率。 “双向通信”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中,“双向通信”模式的定义为通过网络加强电力用户、供电商或者输配电公司、发电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发电企业和配电公司能够更快更准确的对价格市场及用户的需求做出反应。改变了原有传统的价格形成模式。智能电网系统也将信息动态快速传递到市场价格上,提高了市场价格的形成效率,这种动态及时的价格机制,对电力市场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

2. 2 智能电网可以激励市场需求响应

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将更加广泛的能源群体(包括发电商、需求侧的电力用户、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供应者、集消费和供应为一体的能源群体)紧密连接在一起,大大的提高了电力生产、输送、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这种基于智能电网为基础的组合形式有以下优点1.更加公平,让更多的电力市场主体承担市场风险;2.这种电力市场风险的分散能够推动电力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3.当电力市场参与者的数量逐渐增多时,电力市场参与者通过智能电网提供的基础平台,不断增加电力市场的竞争力。4.在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情况下,电力市场各环节的运行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也就变得更低,显著地提高了电能的利用效率和电力市场的运行效率。

2. 3 改变电网的运行方式和供求关系

智能电网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孤岛组成的,协调控制就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负荷,能够就地消纳可再生能源,将剩余的电能通过智能电网储存或远距离传送,以降低电网的压力,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此外,当电网出现故障时,智能电网中具有独立运行功能的配电网能够自动解列,安全孤岛能够实现独立运行,尽可能地降低电网故障对其造成的影响。

智能电网为分布式发电用户向电网送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共享平台,改变了电厂发电和用户用电的运行方式。智能电网采用“双向电力传送”技术和“双向通信”技术,能让普通电力用户参与到电力市场的运营中。电力用户在满足自身用电需求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储能设备将剩余的电能传送到电网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还改变了传统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当分布式发电机构大量出现后,电力市场中会出现一种新的电力运行形式,即孤岛运行形式。

2. 4智能电网使电力调度和市场交易系统更加智能

智能电网中的信息系统为电力市场创造了良好的运营条件,同时还接入了大量的绿色电源。电力市场运用智能电网的智能化平台提供的信息服务,显著地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促使电力市场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为电网调度和市场交易支持系统奠定了基础,保证电力输出在变化的状况下依然维持电网的稳定性。简化了人机之间的交流,降低了电力调度人员与市场交易人员的信息处理负担,还能够在电网中纳入更多的间歇性可再生电力资源。电力市场的运行管理、市场辅助服务和实时市场等的管理,需要高度智能化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技术支持,智能电网为电力调度和市场交易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对促进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5 智能电网引起能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智能电网在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化石类能源消耗和使用频率的减少,在积极促进新能源使用的同时也实现了网络手段辅助下针对电网能源输送的优化处理。随着当前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日臻成熟,更加实用化的能源资源利用势必将突出智能电网的配置与使用优势,进而最大程度促进电力企业能源资源的相互整合。对于用户来说,用电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智能电网的网络终端来实现,这就使得企业用户实现了日常用电的正常供给。

2. 6 智能电网可以改善电网运营的高风险性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4)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02

我国电力系统虽然在最近20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电网依然薄弱,还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在市场参与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安全性风险更大,因此更要把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也是电力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大的方面讲,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即短期运行安全性和长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在传统的电力系统工业中,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通常指短期运行安全性,而长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通常没有问题。因为电力公司有责任通过输配电系统的扩展来保证之,而政府和监管机构保证电力公司能够回收有关的成本。在电力市场环境下,长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因为输电公司和发电公司都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承担这样的责任。因而研究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就需要考虑长期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对于调度机构来讲,其调度的目标应该为:①维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②容纳尽可能多的交易;③识别合同间潜在的冲突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行可用输电容量(ATC)的计算,且需要满足下述要求:计算结果必须可靠,要合理计及系统运行条件的不确定性,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灵活性。

1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短期运行安全性问题

风靡全球的电力工业改革和互联电网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经济和环境的约束,电力系统将运行在更接近安全稳定极限的条件下,电力工业的市场化运行和新技术的采用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复杂性。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在承担了传统的技术任务以外,还增加了很多与电力市场和交易有关的工作,其在运行和控制中所担当的角色和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和繁重。电力系统运行人员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更少的选择性。

电力工业市场化后,电力系统的物理功能仍保持不变,但电力市场的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和商业利益。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会有怎样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图1

1.1 降低成本的压力

输电系统开放和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削减成本的压力,包括设备、维修和人工成本。这对发电公司和输电公司都适用。发电公司为了增加利润,自然会尽可能降低成本。随着基于绩效的管制(Performance Based Regulation,简称PBR)的逐步推广应用,输电公司虽然仍为严格管制下的机构,但在PBR管制模式下,输电公司的允许利润要与其运营效率和成本挂钩。

1.2 潮流增加

基于报价的调度使得潮流模式频繁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经常出现意料之外的调度模式。由于调度员对这些运行模式不熟悉,增加了发生安全性事故的机会。输电系统开放导致系统中潮流增加,即便不超过线路的额定容量,潮流增加也会引起问题。如:输电富裕容量减少,全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此外,由于相邻系统间的潮流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其他系统的依赖性增加,邻近系统发生故障对本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的影响也增加了。

1.3 合作和协调关系削弱的影响

电气上同步的系统,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行。输电系统开放和电力工业的市场化运行使得系统的潮流增加,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角度看,按同一个模式对系统进行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增加了,与其他电力公司合作、协调变得更加重要了;另一方面,由于发电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及发电与输电的分离,引起了很多问题,难以按一个模式统一管理。

2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系统调度

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后,市场化运营与电力系统统一调度的关系需要从机制上明确和理顺,既要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主体,又要保证电网继续垄断运行,保证满足负荷需求情况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这是引入竞争、开展竞争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电力在确保重大经济目标方面继续发挥基础工业的重要作用,电网集中统一调度对确保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促进发电企业竞争和电网统一运行和管理需要统筹考虑。在电力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后,虽然电力系统调度机构仍垄断运行,并成立相应的电网公司,其原有作用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调度机构在以下两方面的职能仍有较大的变化:①市场化后,调度机构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调度机构的公用性决定了它有必要独立于电力交易实体,以保持中立公正的地位;②市场化后,调度实现原有功能的方法会发生重大变化。

3 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中的阻塞管理

前已述及,市场化以后,电力系统的运行更接近于其运行极限,电力交易涉及的范围也更大。这样,用于解决设备和系统运行约束限制的阻塞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阻塞管理是伴随着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而被引入的新术语,其涉及面很广,包括静态和动态安全分析,以及预防和紧急控制。

在传统的垂直一体化垄断管理的电力系统的运行中也存在阻塞问题,但可以比较方便地采用发电再调度(预防性调度或校正调度)来解决,因为改变发电机的出力不牵涉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电力工业市场化以后,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分离,各个发电公司有着自己的、相互冲突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由于发电再调度会影响各个发电公司的利益,阻塞管理除了要保证运行安全性外,还必须考虑公平性,这比传统电力系统中的阻塞管理问题复杂得多,也困难得多。此外,由于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调度是基于发电公司的报价而非可变生产成本,而发电公司的报价可能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如:负荷的升降和系统中发电富裕容量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和市场化改革前会有很大的不同,变化也更为频繁。由于输电系统是基于传统的发电系统规划和调度模式而规划的,在新的调度模式下,阻塞发生的机会要大得多。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竞争的压力和对降低成本的关心会引起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调度员倾向于采用保守的、充裕的备用容量,而参与交易的各方则希望更充分地利用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的联络线的容量,备用裕度越小越好。安全分析中采用的支路容量极限大都是线路或设备的热极限。

4 多区域阻塞管理

在由隶属于不同控制区域的几个子网络所组成的互联网络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调度:一种是对整个网络采用集中调度;另一种是采用两层调度,即在上一层设立系统调度机构,而在下一层的每个控制区域也设立调度机构。PJM电力市场采用了集中调度的方式。当采用两层调度机构进行阻塞管理时,这种方法则可称为多区域阻塞管理。对于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从实时安全分析计算和实现的角度看,采用多区域阻塞管理方法更为合适。

采用多区域阻塞管理时,下层的调度机构主要负责其属下的调度机构的阻塞管理问题,而上层的调度机构则负责整个系统的阻塞管理问题。主要过程为:

1)在周前和日前调度中,整个网络的阻塞管理将由上层的调度机构负责。

2)对于小时前市场或10 min前的平衡市场调度,阻塞管理将由下述步骤完成:①每个下层的调度机构完成其控制区域的阻塞管理;②如果这样无法解决所有的阻塞问题,则由上层的调度机构对整个网络进行阻塞管理。

为了实现多区域阻塞管理,需要的技术支撑有:分层状态估计、实时等值模拟和潮流分解。

4.1 分层状态估计

对于有成千上万个节点的大规模电力系统,采用集中式状态估计是不现实的。这主要不是因为问题的维数太高,而是效率问题。如果采用集中式状态估计,则需要把从整个网络各处的RTU获得的原始量测(粗数据)送到调度机构,进行坏数据检测和校正,处理丢失的量测量,这样做工作量太大。如果采用分层状态估计,则送到上层调度机构的是已经校正过的和完整的数据。分层状态估计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状态估计分别由下层和上层的调度机构完成。在第一层的状态估计完成以后,各个下层调度机构将估计的状态向量送到上层的调度机构,之后,上层调度机构基于由第一层状态估计得到的边界节点的估计电压和联络线的功率测量,进行第二层状态估计。第一层状态估计的结果可以在每5 s向上层调度机构发送一次,更新

结果。

4.2 实时等值模拟

在多区域阻塞管理中,上层调度机构有责任为每一个下层调度机构发展网络等值模型,这可以在每5~10 min进行一次。每一个下层调度机构可以基于网络等值模型进行本区域的阻塞管理。静态等值已经比较成熟,大多数商业化的EMS软件都具备这个功能。至于动态等值,则还需要对现有方法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

4.3 潮流分解

对于上万个节点的电力系统,有时难以求得潮流解。这时可以采用分解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过程是:对每一个子网络分别进行潮流计算,之后对这些子网络的潮流结果进行协调以获得整个网络的潮流解。总之,对于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如果采用集中方式进行阻塞管理,计算量会很大。如果考虑了动态安全约束情况会尤为严重,实现起来也比较困难。采用多区域阻塞管理方法可以明显减少计算量,对于我国将来要实现的国家和大区分层电力市场,建议采用该方法。

5 结语

大量的研究分析和国际上改革后的电力工业发展状况表明,电力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会对长期电力供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负面的影响,加州发生的电力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电和输电投资不足引起的容量短缺、进而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市场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在我国的电力工业改革中必须对此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至于电力系统运行的短期安全性,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发生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直接相关的严重的电力系统运行事故。但由于改革带来的竞争压力所导致的削减成本、进而造成的电力系统安全事故则已经多次发生,必须引以

为鉴。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5)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电网开始在我国的电力事业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现在人们对智能电网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能够使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企业必须要与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建设材料、建设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等几个方面全面的保障智能电网建设的质量。总之,我国的电力市场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电力企业只有不断的强化智能电网建设,才能够对电力市场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电力市场与智能电网之间的关系

现在世界上的国家普遍立足于减少公众用电成本、提升电力工业效率以及确保电力供应等几个方面积极的改革电力市场。然而由于世界各国电力工业不管是在发展特点上还是在基础禀赋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改革中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是我国发展电力事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电力市场与智能电网之间具有彼此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关系。首先,智能电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电力市场的影响,电力市场改革利用开放用户选择权的方式从而对用电的需求进行了优化,并且可以使用户对供电方式进行自主选择,而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智能电网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电力市场也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则提供出来,这样就使得市场主体在运行中具备了可靠的保障机制。在未来电力市场发展中智能电网必然会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基础作用,首先,智能电网可以将新的技术支持基础提供给市场的发展,并且将更精准的信息流和可靠的电力流提供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市场主体的互动和运营具备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次,智能电网改革了传统的系统运作方式和供电用电方式,由于其具有更高的信息全面性和运行灵活性,所以能够对电力商品的多方面价值和特性进行更加细致的刻画,并且确保电力市场交易实现精细化。这对于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交易模式的不断创新具有十分有利的作用,从而将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电力市场建设将会由于智能电网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2智能电网的特征分析

智能电网对物理电网建设非常关注,其对现代化的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综合应用,并且优化处理电网系统的发送和输出装置,最终将全新的智能新型网络形成。智能电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具有较高的自愈性,智能电网具备对电网系统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在线监测的功能,因为智能电网有效的结合了控制手段和监测手段。一旦电网故障出现,系统就会将故障所在的位置在第一时间找到,同时在最小的范围内对故障的危害进行控制。其次是具有较高的优化性,智能电网的优化主要是对电力的建设、运行以及资产规划等内容进行优化,再次是具有较高的集成性,整个信息网络的过程体现了智能电网的集成性,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集中电力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使之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是较高的兼容性,智能电网可以使集中发电模式和分散发电模式的需求得到同时的满足。

3利用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电力市场发展的有效对策

3.1对能源的配置方式进行改善

现在我国的电力网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智能电网的建设使得使用和开采各种新资源的效率得以不断提升。电力企业要想对智能电网的建设进行强化,从而使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就必须要首先解决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需求问题,也就是对能源的配置方式进行积极的改善,从而能够向用户更好的输送能源。利用改善能源配置方式这一途径可以使最终用户对各种能源的需求得以满足,从而对电力市场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3.2转变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和运行方式

传统电网的发展模式由于智能电网的建设而得到了改变,智能电网的建设使得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了根本上的提升。双向电力传送技术以及双向通信技术在我国的智能电网中得到了综合应用,而这两项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市场中普通用户存在的各种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用户可以将使用后剩余的电量通过对储能设备的利用向电网系统进行直接输送,其除了能够使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得到充分的保障之外,还能够对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3.3积极的开展实时电力市场的建设

要想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要以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状况为根据,积极的开展实时电力市场的建设。电力市场的实时性是电力市场智能化发展的主要依据,智能电网可以将先进的技术保障提供给电力市场的发展,在电力市场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对电力市场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电力系统必须要对自动控制以及超导等技术进行综合使用,在对电力系统损耗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全面的奠定电网系统的稳定性基础。最后,要想做好实时电力市场的建设工作,还必须要强化客户与发电商之间的关系,只有客户和发电商对电力市场的相关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才可以对电力市场的透明化发展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4结语

总之,电力市场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要想使我国的电力市场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电力企业必须要在将智能电网实际特点明确下来的基础之上,对电力市场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之间的关系具有清晰的了解,立足于对能源的配置方式进行改善、转变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和运行方式、积极的开展实时电力市场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对电力市场的发展水平和智能电网建设进行不断的强化。

作者:赵玥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凤立,吴吉鹏.新能源发展下的我国智能电网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5)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6)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工作的启动,电力营销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也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如何通过最恰当的营销管理模式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创新理念,探究出创新管理模式,以进一步实现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构建与完善。

1 电力企业营销的现状

1.1机制不健全,处在成长中

我国的电力企业营销各方面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国家出台了一些方针政策控制了电价,这对电力市场的的需求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电力企业营销市场是一个最直接的面相广大用户的市场,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波及范围较广。

1.2国有属性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这个性质也就决定了电力营销市场的国有属性。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又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进行市场化经营,所以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还有竞争属性。综合这两种属性不难得出,电力企业目前处于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与此相反的是,广大的电力用户恰恰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这就导致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不对等位置,这也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难度,也成为了开拓市场的一个绊脚石。

1.3市场营销模式构建不完善。

电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和采取市场化经营的时间并不长。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力资源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产物,根据经济发展规划随时进行生产、传输和资源配置,价格的制定也完全取决于计划经济体制,不需要考虑市场和商品的定价机制和因素。这种完全依靠计划经济体制的定价方式,忽视了企业生产成本及扩大再生产的实际需要,给国内电力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近年来国内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资源开始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电力企业也应当顺应市场变化的需要,构建全新的电力资源市场营销模式,而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不利影响,许多电力企业都没有完全构筑起适应市场需要的电力资源市场营销模式,这是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2 电力营销模式分析

2.1电力营销广域网现代化建设

建立现代化电力营销广域网, 主要以行政区域为基本网络单位, 以公司市场营销部为网络中心,建立局域网、广域网相结合的覆盖全地区的现代化市场营销网络。系统建成后用户可在市内任意营业网点办理交费、业扩报装、查询等用电业务,公司和市场营销部可以及时得到所需实时信息, 既达到自动化管理的目的,又方便了用户,是最大限度实现市场营销市场体系的支持和保障。

市场营销广域网的NT 域控制中心设在市场营销部计算机中心机房, 承担市场营销广域网的“帐号管理域”的角色,统管所有需要跨支公司范围共享存取市场营销信息的用户帐号; 每个支公司级的站点建立一个管理自己及所辖所、站的MS-NT 控制域,组成市场营销广域网的“资源域”群;各个支公司的“资源域”通过建立对于市场营销部“帐号管理域”的单向委托关系,实现场营销广域网整体的逻辑关系。

2.2营销技术现代化

营销技术现代化, 首先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支持系统,统一规划市场营销系统、负荷控制系统以及远程抄表系统, 作为市场营销现代化管理网络的数据基础, 实现全部数据唯一入口录入,所有信息资源实现采集、存贮、共享自动化,实现网络化自动传输、检索和自动稽查,综合市场营销技术,辅助电力销售,为科学分析管理电力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电力营销管理基础数据的来源, 包括一级市场数据、二级市场数据以及大用户和居民用电的抄表数据。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分析研究电力市场, 提高用电管理自动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技术手段,必须建设信息支持系统,通过无线电方式、电话有线方式、低压载波电力线传输方式及手持抄表器等,实现电力市场侧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管理。

随着“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工作的开展, 必须实现全地区全部全过程的抄表管理,以现阶段科技水平,以电话有线方式和无线电方式为主, 实现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大用户和专线用户的远程自动抄表。

2.3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以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 与市场营销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负荷控制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电力报修系统等系统联网, 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分层地显示地形图、用户配置图和各配网线路及设备图层, 通过空间位置和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属性数据库动态地对用电信息综合查询、供电现状监测与调查、辅助供电方案及报修抢修等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多种辅助决策作用。

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为缩短用户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率服务;利用电网地理息系统,建立动态网络模型,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 快速确定故障位置和设备;改变运行模式,自动化、智能化地产生线路转供方案,及时了解事故的影响程度;作为处理用户电话投诉的基础, 自动查找投诉数量和空间位置, 准确确定故障并进行隔离处理,分析故障影响范围, 作出故障点可能性排序,指挥抢险和恢复供电。

在系统中建立用户报装的知识库和模型库,当接收营业系统用户报装信息后,系统根据路径追踪模型和负荷平衡模型, 自动决策出新用户可接最近的配变或杆塔, 并自动寻找最优布线路径(或通过交互操作),同时给出工程概算信息; 输出相应的地图和响应的线路图,并作出初步业扩线路设计,绘制业扩工程图,通过网络系统审批。在系统中建立电话报警的知识库和模型库, 当在一个区域内收到二个以上报警电话后,系统自动判断出是配变故障,中压线路故还是变配电站故障, 并能在屏幕上显示报警位置和故障位置, 帮助抢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3 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构建现代市场营销模式的建议和思考

3.1切实树立科学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现阶段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说,应当切实树立科学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自觉抵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电力资源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刚或正在经历转制、破产、兼并重组等的电力企业来说,更是要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深刻认识到电力资源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将市场营销模式与生产成本控制紧密结合

对于国内电力企业来说,要在构建市场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充分注重产销结合,根据电力资源的市场消费需求和消费现状,合理地调节生产总量,同时在推进市场营销的过程中结合生产成本核算机制,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和水平。建立市场营销执行效果考核机制。国内电力企业的另一项主要任务是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执行效果考核机制,阶段性地对本企业在本地区市场内实施的电力资源营销活动的效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修正和完善市场营销模式。

结语

总之,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核心业务,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发展,并且也决定着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力,因此,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系统,树立全新的电力营销观念,不断拓宽电力市场,优化电力价格,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戈丹,李永臣,李婷婷.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1(10).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7)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08-02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系统,传统的经济调度和最优潮流已经不能适应动态系统优化调度的需求。动态优化调度是考虑系统负荷各个时间段之间的联系,而计入发电机组出力的一些技术约束的一种优化调度方法。近年来电力系统的负荷峰谷差在逐渐地加大,使用动态优化调度方法可以很好的完成这种负荷落差较大的系统的调度问题。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广大电力工作者开始了关于动态优化调度方面的研究,至今已经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进入80年代以来,电力系统的运行体制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建立电力市场改变电力企业垄断经营,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于优化调度方法对提高电力系统经济效益和改善系统安全运行有很大的贡献,因此这种方法在电力市场中也得到普遍的应用。

1 动态优化调度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相邻的各个时间段的运行状态之间互为约束,这种约束表现为发电机调整速度、发电机备用容量限制、火电厂燃料限制、水电厂水量限制、核电站带来的特殊要求等等,这些动态约束的制约使得静态优化调度方法无能为力。20世纪60年代初,电力工作者已经开始重视负荷变化对优化调度策略的影响,来进一步考虑负荷的改变对于系统发电费用变化的影响,因此负荷预报与动态优化调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20世纪70年代,W·O·stadlin首次提出了优化调度要考虑未来负荷的变化、发电机输出功率变化速率及其调节容量的有限性,但在他建立经济负荷分配的模型中,仅仅是通过给发电机组预留一定比例的调整裕度来保证未来的负荷变化需求,这种方法还不能称得上是动态优化调度。随后一部分学者将发电机输出功率变化速度限制作为优化调度的约束来处理,用动态规划法对所建立的自动发电控制模型进行求解,尽管这种模型做到了一定程度的简化,但其模型与发电机组数成指数关系,仍无法在实际系统中应用。Ross D·W·等人提出在一段时间范围内,根据系统负荷的变化对各机组的输出功率进行整体的动态优化调度,强调前瞻未来负荷变化的重要性。作者将整个时段的负荷分成多个序列,用动态规划法对各个小时段进行优化求解。但这种离散化处理方法的弊端为步长较小时优化计算时间长,步长较大时优化的精度又不能保证。并且对于大系统而言,这种动态优化方法的计算量随发电机组数成指数增长,因此处理大系统不具有优势。

以等微增率为基础的经典经济调度方法由于其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学者也试图利用此方法来简化处理动态优化调度问题。Wood W G提出用序列解耦技术求解考虑旋转备用的动态优化调度,他将发电机分为两类,一类发电机已经达到输出功率极限,另一类未达到极限能够继续上下调整输出功率,通过利用可调解的发电机组跟踪负荷变化。这种方法需要不停地对前推、后推过程进行修正,计算量大。

2 优化调度方法应用探讨

在电力系统中引入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可以给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力系统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电力市场化成为全球电力工业普遍发展的发展方向。实施电力系统市场化运行后,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很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面向电力市场的能量管理系统(EMS)的开发,考虑动态安全约束的最优潮流,电厂的经济效益与风险的评估,实时电价与辅助服务价格的制定,输电费用与电力转运费的确定。其中节点实时电价问题、输电费用与电力转运费计算问题、电力市场中的传输拥挤问题、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等都与传统的优化调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优化调度理论及其计算方法在电力市场中也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电力市场要采用经济手段管理各成员,电价是体现管理思想的工具,所以电价的制定原则、计算贸易电价,是电力市场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国学者提出的计算基础电价的方法有三种:实时电价法,嵌入成本法,边际成本法。实时电价法能反映短期(0.5小时甚至更短时段)的生产成本及用电量信息,能更好的指导用户优化用电。嵌入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计算电价,反映的是较长时期电力生产成本及总体负荷水平,而不能反映负荷及供电能力在短期内变化所引起的生产成本的变化。

传统的嵌入成本法能够保证电网收支平衡,但它不包含任何经济学信息,因此无法引导电网资源的最优利用和长期发展。用边际成本法计算输电电价时,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能够优化利用电网资源,但它不能保证电网的收支平衡,尤其不能保证建网资金的回收,一直以来都不被电网公司所接受。在1998年言茂松等人提出一种基于边际成本法的输电定价方法,在保留了边际成本法的经济学信息的同时,在优化的目标函数中嵌入了输电网建设成本的过路费率,这种方法保证电网收支平衡。用这种方法进行输电电价的结算,能够实现引导经济供电,并且有利于电网运营的收支平衡。

电网独立于电厂来提供开放的转送服务是电力市场的必要条件,而研究公平、合理的转运费用计算方法是建立转送市场必要的技术支持。我国学者韩放等人介绍了电网转运业务出现的背景及转运的定义,从理论上分析了转运类型、合同形式、成本组成及部分算法,并介绍了在输电网总成本中划分基本输电成本和转运成本的方法。同年,更详细地介绍如何计算转运费,它使用一个详细模型分析了NGC系统中7个水电网的转运交易费,以三种不同的成本分摊原则分别处理,但该文献没有考虑实际需求情况对电价带来的影响。2000年,有学者针对存在点到点转送服务的输电网,提出了考虑实际需求情况对电价带来的影响,以最优潮流来计算转送费用的计算模型和方法,将进行转送服务产生的费用分解成各种费用,如线路占用费用、有功费用、无功费用、网络安全费用等,并成功的应用内点法进行了求解。

在1999年赵晋泉等人提出了在电力市场联营交易模式下,采用基于最优潮流的节点实时电价算法分析传输拥挤的问题,通过将拥挤成本按其造成原因分摊,利用正确的经济激励平衡各方的利益来消除拥挤现象,从而提高处于经济运行状态的系统的安全性。Cardel J B等人提出如果不考虑发电市场和输电市场的相互作用,如发电机组以边际成本参与发电竞价,可能一部分机组会利用阻塞现象并恶意地加重阻塞而提高其它高价机组的输出,达到提高部分地区的电价的目的。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市场经济所不应出现的,通过签订有效的贸易合同就可以遏制这种不正常的行为发生。

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过程中,进行优化调度的目标多为系统发电费用最小。而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进行优化调度所追求目标为参与买电、卖电各方经济效益最大化。在1999年Chao-an Li等人明确提出在竞争的电力市场中,能量交易是一个典型的两级最优化问题,第一级中心化经济分配使用优先级列表确定机组边际电价,二级的优化问题解决一系列的分散报价子问题,其中报价曲线充分考虑了机组出力约束、机组速度变化约束、机组空载等情况对机组报价的影响。这个两级优化模型使得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机组的经济效益、买电用户的经济效益都实现了最大化。将传统的优化理论与竞争电力市场中的报价竞争充分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市场整体效益和各成员的利益。

3 结语

在电力网络优化调度的研究中,经典经济调度、最优潮流和动态经济调度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应用,但目前仍有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理论继续发展和应用的阻力。(如表1)

(1)尽管经典经济调度的计算速度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只能考虑线路安全约束,因此限制了未来的应用前景。

(2)从最优潮流算法方面看,目前所有的优化算法(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牛顿法、内点法)都没有彻底地解决计算时间长、计算量大的问题,因而这样的方法投入到实际系统的在线应用是很困难的,可见找到能综合系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简化算法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最优潮流的应用才有意义。

(3)动态优化调度策略是为了实时跟踪电力负荷需求而提出的,但目前的动态优化调度算法要达到完全实时跟踪还有些困难,发电机组的容量有限,发电机组功率变化速度有限等等都制约着动态优化调度策略地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的动态优化调度算法计算量大也是它的缺陷。因此研究更简单、计算量更小的动态优化调度算法将会促进动态优化调度的普遍应用。

(4)我国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刚刚开始试运行,在很多方面与国外电力市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借鉴国外的电力市场运行经验和电力市场理论的同时,更需要根据我们独特的国情来发展自己的电力市场,这对于我国的电力工作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总体说来,在今后相当时期内经典经济调度、最优潮流和动态优化调度将会并存,并将广泛地与电力市场结合,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且随着各国电力建设的发展和电力市场地普遍实行,电力网络的优化将得到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小力,李玉珊.电力市场环境的研究[J].电力学报,2007(4).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8)

【关键词】

电力营销;现状;风险;对策

1 电力市场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社会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电力系统也在一直进行改革,一直在探索各个省市不同的有效竞价模式,从2000年开始实施厂网分开,对市场的营销及运营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市场运行经验。同时,电力系统也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水平,并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营销政策。

经过改革,在“十一五”期间,电力市场建设、电价形成机制、电力法规建设、农电管理体制、主辅分离、厂网分开遗留问题等已经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在此期间,巩固了改革成果、缓和了电力供求矛盾、深化了电力市场及电力体制改革,对于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电网建设落后、电源结构不合理、在电力资源配置中市场没有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等得到了重点解决。电力系统的改革方向是市场化,以改革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逐步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革,坚持重点突出、分布实施、整体规划的基本原则。经过改革,电力市场逐渐形成透明稳定、竞争有序、开放统一、符合基本国情的结构体系,并制定了和市场经济相适宜的电价机制与政策,完善电力监管体制。

2 电网经营企业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风险

2.1严峻的市场风险

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就意味着一个企业要想生存,生产的产品一定要有市场。电网经营业不例外。电网的市场化涉及到电量、电价、电费等因素。电量因素关系着供求平衡风险及销售渠道的风险,电量的供求平衡受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及其他能源竞争的影响,从而限制电力企业的发展。电价方面,现价段我国电力系统的销售部门要求降低电价,生产部门则要求提高电价,电价结构不合理,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发展。电费方面,由于会产生拖欠电费的现象,而且金额十分巨大,电力企业的利益受损,阻碍了电力营销的发展。

2.2法律风险和社会政策风险

我国电力市现阶段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项规章制度都不完善,执法能力不足。在经营中,一旦发生法律纠纷,电网企业不能依法保障自己的利益,有效惩处违法行为。电力企业的性质是国有垄断,受国家政策的影响非常大,电价的制定、电费的回收等都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国家政策的制定也给电网经营带来了风险。电网企业属于保障基本民生的企业,受社会监督的力度大,一旦稍微出现过错,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所以社会关系也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大风险。

2.3窃电和线路损坏风险

在生产生活用电过程中,很多不法分子非法窃取国家电量,电网对窃电的现象缺少有效的管控措施,使电力企业蒙受损失。由于电网长期处于室外,风吹雨淋、阳光暴晒等使线路严重受损,线路损坏、线损计量装置存在误差等都给电力营销带来很来风险。

2.4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手段陈旧,体制僵化

我国电力营销还处于发展阶段,营销管理制度陈旧,营销管理模式不健全,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低,以及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低,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电力营销的发展。另外,电力系统的售电方法繁琐,电子信息采集系统和现场抄表缺乏有效对接等,电力系统的生产和营销没有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要进行等都给电力营销带来一定风险。

2.5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

电力营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会会削弱电力营销业务工作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营销应用系统很可能受到非法入侵,导致系统数据的紊乱、篡改或者是直接丢失,使电力营销的业务不能正常进行。此外,如果营销数据被泄露,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 控制电力营销风险的对策

3.1电力市场营销风险的创新

对于国家新出台的能源政策及时掌握,并灵活调整电价,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关系,降低电价给电力营销带来的风险。对于拖欠电费的情况,要加强电费的回收管理。对于一些新增的电力用户、季节性灌溉的临时用户,采取预付费的机制,从根源上避免拖欠电费的情况发生。同时,加大和银行、通信等具有服务窗口的企业的合作,代收电费,为用户缴纳电费提供便捷的途径。完善电力系统的制度,一旦发生拖欠情况,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健全供用电合同机制,加大合同的管理力度,在签订合同之前,仔细对合同进行研究,确保合同的正确性,避免发生错签及遗漏合同条款的情况,从而提高电费的回收力度。一旦发生合同违约的情况,如果出现违约的情况,要采取诉讼、仲裁、协商的方式,积极协调,要转换赔偿的形式,减少电力企业的损失。

3.2加强营销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管理

对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要加强管理,掌握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并采取防御机制,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报警,设置多重安全防火墙,实时对系统进行监控。

3.3采用新技术,降低线损及窃电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电力营销部门要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线损及窃电的风险。电力企业采取智能电网系统,一旦发生窃电现象,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加大检查的力度,做到“出现一起,处理一起”,从而遏制窃电现象的产生。智能电网还会自动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数据,一旦为窃电发生纠纷,可以以此作为证据。注重基层的线损管理,对线损计量装置及时进行校检,保证装置的准确性,从而降低线损。

3.4采用现代化技术推进电力营销

全面推进电力营销的现代化建设,采用信息化、自动化的手段建立电力网络营销体系。第一,根据营销现代化手段,建立标准工作体系,实现规范化;第二,建设电力营销管理系统、自动抄表系统、缴费系统等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全面覆盖电力业务工作,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及功能集成,第四,规范业务流程,实现配电、收费、计量、检查等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网络化控制与管理;第五,应用数据挖掘及数据库技术,对有关利润目标、电力生产和销售、经济运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实现电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鲁刚,魏玢,马莉.智能电网建设与电力市场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09:1-6+22.

[2]刘洋.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9)

在我国的电力计算机中,原来的技术不能满足现在的使用状况,如今要利用科学的技术力量,在工作发掘新的发展模式,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来实现电力计算机工作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才能让我国的用电现代化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一、电力计算机信息化中的若干问题

电力计算机指在电力市场中,供电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以电力用户的需求为中心,使电力用户有着可靠、持续、安全合格的电力产品使用以及周到、细致、满意的服务。但是,我国电力计算机市场还是存在上不少问题。

1、电力市场计算机系统的意识不强。从思想意识来看,原来的市场模式还没有转变到市场计算机的模式上之前,大计算机的概念和大市场没有得到清晰。其实,电力系统中计算机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服务并服从于电力市场计算机的需求,要把电力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不利情况扭转过来,就必须要根据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和以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把以生产为主到以计算机为主的观念转变。

2、供电流程复杂,涉及面广。在电力企业内各个部门中,已经形成适合本部门特点的办公系统,一些部门已经拥有了一套基于网络的,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很难推倒重来。这就造成了在新系统的建设中,新的系统带来的新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式,在短时间之内工作人员接受程度有限,把老系统跟新的系统拿来对比,其中的某些原有的设计目标与思想没法体现出来,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设计方法跟使用方法都没法达标。

3、开发周期长。电力企业的部门跟职能的重组、分割,内部流程与新制度的制定,都导致了原来市场需求的改变,而这些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系统中与此相差的了系统不断的修改,这样要求MIS在功能上经常变动,最后致使系统的开发周期变长。

4、信息化中新技术应用与系统集成存在矛盾。市场信息化中系统移动办公和地理信息等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同时加大了电力系统开发的难度,网络结构、软件结构以及数据流向都变得更加复杂,也跟现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CAD系统等的集成,使电力系统变得更庞大,也难于管理与驾驭。

二、电力计算机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

1、电力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计算机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物资管理、电费计算、业扩报装、资料管理、档案管理等部分,业扩流程加入到计算机的管理中,而且对其加以业扩监控,从而达到单轨制无纸化的操作流程。各个电力营业点利用广电网络建立广域网,实行数据资源的共享,实行数据的集中管理。把广电网络作为数据库通道,建立各个电力营业点和公司的物理连接,同时把公司的数据库服务器放置在公司大楼信息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

2、系统中功能的分类。根据电力计算机系统中各项业务的要求,系统的功能可分为:用电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管理功能模块、核心业务模块)和与其它系统的接口两部分,①管理功能模块是辅助决策等。系统接口财务系统接口、包括银电联网、OA接口、电能计量系统、客服系统接口及各类电能采集装置的接口、触摸屏查询等;②核心业务模块包括收费与账务管理、抄表管理、业扩管理、用电检查管理、电量电费管理、计量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

3、系统中功能的要求。在计算机数据能力处理这方面,对数据的管理性和存储要求能灵活(包括对历史数据的处理及转储),在保证数据的可追忆性、可恢复性、完整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方便分类统计和查询。在图形功能这方面,要充分利用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动态分析,能以条曲线、形图和饼图、棒图等示之;比例恰当、图形要求美观、布局合理。在报表功能方面,要按要求灵活生成各类统计报表,能充分利用数据库的信息,提供灵活的报表格式。在统计功能方面,根据系统各类数据库的要求,按某种需求进行统计或进行一般性统计,统计可以由用户自定义。在授权和保密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授权机制,访问权限时要具有严密的控制管理以及足够的授权设置级别。在系统维护方面,要求方便、安全、可靠。

三、电力信息化系统计算机中的几点的措施

要做好电力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作,从现有的市场计算机理念是不够的,必须要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才能使电力企业快速的发展。

1、培养新型的计算机人才。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高意识与出色的的人才会使企业不断的壮大。加强电力计算机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意识的培训,要根据计算机体系的建立,培养出新型的、高意识的供电计算机人才,以适应于新形势下电力计算机业务的发展需要。

2、完善电力计算机信息系统。完善系统体制,提前进行防范风险,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负责对电力计算机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进行不间断跟踪和监控,以便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判别与研究,要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工作个人,同时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目前电力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与状况,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

3、协调好市场计算机各方的关系。电力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用自己的优质服务,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要加强和当地政府的联系,通过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共同推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政府的效应,做好电力企业中电能的替换工作,从而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有比重。

4、服务方面的创新。电力技术创新使得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充分利用手持终端的便利性以及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计算机服务。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不断拓宽电费收缴方式,增加邮政储蓄实时代收电费业务,实行工行实时工行缴费通、代收、POS机刷卡、银行托收等多种收费方式,实现资金账户集中管理,从而使同城收费。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10)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电力营销指在电力市场交易中,供电企业根据不断变换的外部环境,以电力用户的需要为指导方向,以电力用户能获得可靠、持续、安全合格的电力产品和周到、细致、满意的服务目的。在电力营销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当前电力市场环境的分析,制定相应的电力营销策略,以有效开拓电力市场,创造高效益,提升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一、电力营销理念创新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营销服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电力营销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推进营销体制的创新,成为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面对问题,在营销理念上我们作了以下创新:

(一)发展可持续的新能源取得终端占有率。

在电力经营体制的转变和电力供需矛盾缓和的新形势下,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可将电力营销总体策略定位为环保能源扩张策略,电能是公认的最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大量煤炭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它被替代已是必然趋势。依据我国现行的能源政策,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

(二) 大力推进电力营销广域网建设

建立现代化电力营销广域网,主要以行域为基本网络单位,以公司市场营销部络为中心,建立局域网、广域网相结合的覆地区的现代化市场营销网络。系统建成户可在市内任意营业网点办理交费、业装、查询等用电业务,公司和市场营销部及时得到所需实时信息,既达到自动化的目的,又方便了用户,是最大限度实现营销市场体系的支持和保障。

市场营销广域网依托“供电专用光纤网”到各县区及每个营业站,经由光纤和路实现广域网络的物理联系。同时以电话上网为备用通道。

市场营销广域网的NT域控制中心设在营销部计算机中心机房,承担市场营销网的“帐号管理域”的角色,统管所有需支公司范围共享存取市场营销信息的用号;每个支公司级的站点建立一个管理及所辖所、站的MS-NT控制域,组成市销广域网的“资源域”群;各个支公司的源域”通过建立对于市场营销部“帐号管”的单向委托关系,实现场营销广域网整逻辑关系。

二、电力营销创新发展策略探讨

(一)营销技术创新策略

营销技术现代化,首先建立现代化的信持系统,统一规划市场营销系统、负荷控统以及远程抄表系统,作为市场营销现管理网络的数据基础,实现全部数据唯口录入,所有信息资源实现采集、存贮、自动化,实现网络化自动传输、检索和自查,综合市场营销技术,辅助电力销售,为分析管理电力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计量装置是电力交易中最重要的设备,用双方结算的依据。因此必须实现计量的现代化,采用先进、可靠、高精度的计置,必须支持远方自动抄表,统一、规范计置的安装、接线和资产管理,保证电能量准确和计量装置的安全可靠,满足公正和生产、经营、经济效益分析的需要。电力营销管理基础数据的来源,包括一场数据、二级市场数据以及大用户和居电的抄表数据。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析研究电力市场,提高用电管理自动平,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技术手段,必须信息支持系统,通过无线电方式、电话有式、低压载波电力线传输方式及手持抄表器等,实现电力市场侧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管理。

抄表专业的现代化是电力营销现代化的基础,最终将实现无人抄表和抄表实时性、同时性和唯一性。随着“一户一表、抄表到户”工作的开展,必须实现全地区全部全过程的抄表管理,以现阶段科技水平,以电话有线方式和无线电方式为主,实现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大用户和专线用户的远程自动抄表。居民用户以手持抄表器方式抄表为主,并可以开展一部分低压载波抄表的试点。

(二)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创新策略

以现代化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与市场营销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负荷控制系统、远程抄表系统、电力报修系统等系统联网,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分层地显示地形图、用户配置图和各配网线路及设备图层,通过空间位置和区域以及相对应的属性数据库动态地对用电信息综合查询、供电现状监测与调查、辅助供电方案及报修抢修等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管理,从而实现多种辅助决策作用。

将各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图、线路上的各种设备图、变配电图、开关站图以及基础地形图进行分层综合显示。在系统中,以用户为基本单位,以双向查询方式(从图形查属性,从属性查图形)查询有关用户用电信息(用电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所在地的负荷情况(直接读到相关的负荷控制系统、调度SCADA系统及远程抄表系统的实时数据);并可按设备、参数、任意区域和表达式统计用户信息、设备信息。

在系统中建立用户报装的知识库和模型库,当接收营业系统用户报装信息后,系统根据路径追踪模型和负荷平衡模型,自动决策出新用户可接最近的配变或杆塔,并自动寻找最优布线路径(或通过交互操作),同时给出工程概算信息;输出相应的地图和响应的线路图,并作出初步业扩线路设计,绘制业扩工程图,通过网络系统审批。

在系统中建立电话报警的知识库和模型库,当在一个区域内收到二个以上报警电话后,系统自动判断出是配变故障,中压线路故障还是变配电站故障,并能在屏幕上显示报警位置和故障位置,帮助抢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

(三)营销业务创新策略

实现抄表、核算、收费、帐务、分析、管理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无笔化作业。高层管理层可在接收统计分析报表信息的同时,对异常信息进行反向追综,分析至相应营业部门中的相关用户信息,从而使营销分析定位更加准确。实现电力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的分析与预测,能够进行营销信息全部智能化管理及模糊定位。高层管理层根据系统权限,可按需要随时查询基层基本信息和业务管理状况,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远程异地稽查管理。

(四)营销策划创新策略

实现业扩报装、优质服务、负荷预测、用电检查等过程的自动化和无笔化作业。依托市场营销广域网和市场营销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地区业扩报装流程现代化,专业自动化,工作传票网络化,用电检查现代化和防窃电手段现代化,建立完善的负荷预测体系。营销策划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以“一切方便客户”为主,从提前预测客户需求、客户申请、答复客户、事故报修到收集投诉无一不是如此,所以要求我们的服务体系必须做到标准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同时在方便用户的前提下,还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将现代化的手段用于电力检查,要保证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现代化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电力气营销的经济技术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

(五)营业站建设创新策略

营业站现代化建设应配合营业网点建设,营业站应与配电网供电分区同步规划,尽量与分区内的变电站或开闭所合并建设。在营业站建立营销自动化系统,实现六项基本功能,包括客户服务、营销管理、市场开拓及预测分析、市场管理(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管理和综合自动化,达到一流企业营业窗口无笔化办公要求。营业站现代化建设是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基点,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确保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实施。

结束语

电力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的能源部门,营销手段的高低、优劣,营销理念的新旧,将直接影响电力市场的拓展速度。因此,加强电力营销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策略的研究究,在当前和未来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电力营销策略的选择与制定应以客户为宗旨,因为它必将是电力企业应对市场挑战、把握市场机遇的有力工具。因此,在电力供需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要向科学技术要效益,紧紧依靠科技力量“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在高起点上努力实现用电现代化技术的飞跃,以达到一流供电企业水平,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奋斗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电力系统市场化篇(1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决策,往往是以一般意义下的运行费用(如投资费用、输电损失费用、运行和维护费用等)最小为目标,满足给定约束条件的一种优化方案,该方案通常就是电力系统运行的调度计划。传统意义下的电力系统运行调度决策机制面临严峻挑战,在追求一般意义下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基础上,如何适度考虑特定意义下的费用(如阻塞费用、中断费用、校正或预防控制的附加费用、维持适宜有功、无功备用的附加费用等),进行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决策,以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安全运行下的电力市场效益,已迫在眉睫。因此在电力市场环境下提出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的新框架非常重要。

1. 电力市场中的研究优化调度的特点

电力市场属交叉学科,它涉及经济、电工、法律、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体。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电力市场时,应主要探讨电力市场改革所涉及到的法律、经济、社会问题,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电力市场化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采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来管理电力市场,研究和比较各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历程、现状、异同,提出改革方案、组织框架等等。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电力市场,则主要以微观数理经济学为基础,结合电力系统专业知识,分析电力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市场特性,解决在建立电力市场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研究电力市场,需要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电力工业中的各个方面。

2. 电力市场中的优化调度与传统优化调度的区别

2.1 目标函数

优化离不开目标,在市场机制下,电力系统运行优化调度的目标又被赋予新的含义,蕴藏诸多深刻的市场经济内容。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追求单目标:即追求一个目标的优化问题,传统电力系统中运行费用最小、网损最小等等,这些都是在已知发电成本的基础上,从整个系统优化的角度考虑的。而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发电商成了独立运营的实体,其成本不再是公开的信息,传统优化调度中的“成本”在电力市场中被发电商的报价曲线所代替,电网优化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主要是购电费用、网络损耗、输电能力等等。

②追求多目标:即追求若干个单目标问题的确定性组合所形成的优化问题。在电力市场中,此类问题很多,如运行费用与输电损耗,运行费用与环境污染限制,运行费用与安全、可靠水平等。对此,以单目标问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寻求多目标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权衡系数,会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适应社会整体效益提高的要求。

③目标与约束间的换位:目标与约束是相辅相成的,起作用的约束必将对目标施以影响,从数学意义上讲,目标和约束可以相互转化,从市场经济意义上研究这种转化的机理,如对应目标中既有可变费用又有不变费用的凸凹问题、旋转备用处理问题等。探索目标与约束相互转化的测度指标,会引导电力市场电价符合经济规律,抓住关键资源,把握资源的平衡使用,更重要的是给出合理价格及稳定、均衡市场的发展。

2.2 约束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电力市场的建立,电力系统运行中受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处理约束函数是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优化的重点,也是难点。探索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中地域、时域上的关联,促使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优化,实现解耦或弱耦合,将便于问题的快速求解。这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能量受限:此类约束包括有一定调节能力的水电厂、抽水蓄能电厂、环境污染受限制电厂等,它与整个研究周期相关联,对电力系统运行有较大的影响。然而,与此约束对应的机组一般运行在电力负荷曲线的腰荷与峰荷之间,研究、寻求解耦或弱耦合的地域、时域范围,建立沿时域轴上、具有带状特征的约束模式,便于分解协调,简化数学模型,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单化处理,可使研究工作真正与实际工程相吻合。

②离散及有上下界:这种限制包括火电机组启停的时域关联制约,机组最大、最小的有功、无功限制,变压器分接头调整次数及上调、下调范围,无功补偿设备投切次数的限制,FACTS 控制量的限制等。配合系统有功、无功负荷变化的统计规律,研究此类约束适应统计规律的模式分类,建立沿时域轴上、具有反映各自特征模式的时域窗口,具有前瞻能力的约束模式,实现该约束的解耦或弱耦合,可有条理地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处理。

③依赖约束:该类约束受上述约束牵制,处于被动地位,如输电网络(N- 0,N- 1,N- 2 等)安全约束、负荷母线电压约束等。根据对电厂和用户地域及相应发用电的任意状态的全面分析,探索电网输电能力的最小割集表达,探索输电网络中各点间有显著影响的最大电磁波及范围,依次建立地域划分模式的度量指标,寻求关联或松弛的必要约束表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 算法

目标和约束的结合便是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优化模型。模型的实现必须有配套的算法。具体体现在:

①前瞻技术:实现反映各自特征模式的多前瞻时域窗口下的在线优化技术;

②网络流技术:充分利用节点电流(KCL)和回路电压(KVL)定律表达的简洁性,探索二者分离且有效的线性约束表达方式,解决平面网孔搜索的系统方法;

③信息与稀疏技术:充分利用稀疏技术及约束不变信息,探索每一优化断面变化信息与不变信息的传递规律,实现有效率的计算资源利用;

④现代优化技术:模糊集合、Lagrange 松弛、网络流及现代内点等技术与研究内容充分、有机的结合,可实现快速计算的要求。

3.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决策新理念

电力市场交易决策主要是用来解决唯一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目前一般把电力市场分为能量市场和辅助市场,辅助市场又分成若干类。这样做,似乎对电力这一特有的行业有其合理性,但在操作上必然带来一系列问题。与目前一般意义下的电力市场相区别,本文所指的唯一电力市场,具有如下特点:

①等效电力商品:在电力市场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包括电网)存在风险性信息,电力市场的风险由概率分析方法决定。在此背景下,提出等效电力商品的概念。等效电力商品比实际使用电力商品要大,即二者的比(等效系数)大于1。此系数与输电能力、安全、可靠水平关系密切。对此系数的分析,有助于探索辅助服务、发电随机性、用户用电随机性等向等效电力商品的转移规律,实现唯一电力市场交易。

②可变与不可变费用同时进入市场:这种情况对应于发电侧市场全面放开,尽管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实行这一机制,但这是电力市场的发展趋势。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问题的目标中必然出现凹凸成对的目标项,而且必须保证不变费用的收回,这是一个复杂的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