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1 16:35:40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1)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教学管理难度,对相关工作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作为理念与文化要素的双相融合,立足于学生本位,强调全面、细致得关注各项工作开展,对明确教师工作方向,缓解管理压力,具有莫大优势。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更高明的管理手段,其运用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价值

精细化概念的雏形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大家老子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后,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管理的一个概念而被社会所熟知。学者汪中求如述到,精细化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将事物从不同的特征、细节、要素、精准、精确、科学地进行分门别类,具体细分的一个过程或达到的一种状态。微观层次的释义,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细是对象细化、内容细化、管理细化,特别强调执行流程细化;化是过程、程度或状态。本质上,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服务的基本属性不变。精细化管理概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渗透与运用,是促进高校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升高校教学实效具有显著作用。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要素参与,其构成相当复杂,而开展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各岗位职责的确立及执行,因而对提高教育工作者能力素养亦大有裨益。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新时期,教学管理精细化是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应渗透实施到各环节。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体系化运行工程,涵括了课程设置、保障机制、人才建设等诸多内容。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精细化管理运用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校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包括目标定位、内容划分、方法择取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课程设置,应积极灌入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确立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目标下,根据专业方向、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各阶段教学目标,以指导后续相关工作开展。基于此,各专业教师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以市场需求导向为本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发展需求,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延展教学内容,切实处理好知识灌输与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另外,教师还需富有创新意识,精准定位学生综合水平表现,细致研究专业教学特点,进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情景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力。

(二)保障机制

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服务,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因而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参与主体地位,量化其权利与职责,细化实施流程,有效避免不作为、互推诿等现象。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严谨的考核机制,这对师生两大主体,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现多元化原则,及时跟踪审查其工作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以提高教学管理效力。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要与考核对象相对应,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的方式,放大其激励效能,鞭策师生自省自律,推动教学管理精细化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下,高校要善用网络管理平台,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务系统建设,集选课、查询、课排等服务于一体,创新教学管理发展。

(三)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教育精细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作为主导,其综合能力素质表现,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因此,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必须要依赖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所以,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教研等工作,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树立其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促进整体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提高。在此过程中,高校还应以精细化管理概念为引导,理性处置教学管理反馈信息,客观分析教师能力素质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工作,精细化各时段教研目标,如丰富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等,如此在循序渐进的发生过程中,教师综合素质将实现明显改善。同时,精细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要求高校尊重教师主观意愿,注重人文关怀渗入,以带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构成复杂,本文作出的研究有待深入和补充。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广泛参与此课题研究,客观剖析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在综述精细化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运用策略,以改善高校教育发展能力及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琳.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54-255.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2)

(一)概念。精细化管理最开始在企业得到应用,注重将管理工作具体化和明确化,加强每个细节的管理,优化管理流程,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能优化每个管理环节,促进管理水平提高,为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因而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二)特征。作为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理念,高职教学管理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将具体工作细化,实现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促进各部门有效协调和高效运行,及时应对管理存在的不足,促进管理水平提高。主要特征包括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数据化、信息化等,有效落实这些规定,对保证高职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精细化管理适应高职教学管理需要,具体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高教学管理执行力。精细化管理要求精准执行,也就是高职教学管理具体活动当中,对每个步骤、环节、事件、流程、标准等,都严格按照要求落实,促进管理效果提升,达到优化教学管理的目的。同时也只有优化每个细节,才能更好落实各项规定,提高教学管理执行力,让各项制度措施严格落实,促进管理水平提升。

(二)增强教学管理精度。精细化管理包括准确的信息与决策,数据统计和计量分析,并掌握正确的工作策略,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因此,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精度提高,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确保教学管理质量。精细化管理注重关注学生,增进师生联系,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合作。同时重视提高教师队伍工作责任心,有效落实各项措施,在每项任务和管理工作流程中遵循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要求,促进教学管理质量提升,为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供保障。

三、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尽管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高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综合技能有待提升,影响精细化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为转变这种情况,应该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综合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促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

(一)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为增强管理水平,让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落实,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性。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应该全面分析教学管理精细化理念,建立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体系。同时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让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和检查制度,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和管理计划,严格落实这些措施和规定,健全整个精细化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制度有效落实,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供保障。各管理部门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将各项制度措施有效贯彻和落实,并成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各项制度有效落实。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让他们严格履行职责,确保高职教学管理实效性。

(二)构建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要想促进精细化管理有效开展下去,收集完善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因而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目前该项工作不完善,信息收集滞后,影响作用的有效发挥。为此,应该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需要,构建合理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确保获取的资料真实有效。精细化管理涉及多方面内容,范围广,需要处理的事项比较多,要求数据真实有效,在决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而信息系统的建立满足这种需要,能为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推动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和完善。

(三)增强精细化管理的操作性。构建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健全并明确各项规定,增强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有效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成果,推动相关规定改进和完善,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同时还要结合新形势和新情况,充实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促进管理制度和措施优化升级,更好满足社会发展和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高职学校还应该考虑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教学管理需要,适当推动教学管理创新。合理引入微博、微信等现代技术方式,方便信息传播,增进师生之间,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推动精细化管理模式取得新突破。从而更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让精细化管理模式得到有效落实,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四)提高精细化管理人员素质。专业人才是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为管理单位所普遍重视和关注,也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吸收优秀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人才支撑。高职院校应该定期对管理人才开展培训,让他们更好适应具体工作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综合技能,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当遇到相关问题时,能结合高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合理配备工作人员,相互分工协作,提高合作效率,遵循相关规范措施进行检查监督,让管理规章制度能够有效落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高职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3)

我们将发现,其实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精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导向,精髓――学校优越的管理机制和优秀的管理队伍,精品――学校的教书育人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精通――各个层次各个学科的完善而优秀的师资力量,精密――互为补充并自成一体的学校制度体系。至于“四细”,笔者以为,“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一样适用于学校的管理,在此暂不作阐述。

因而,笔者认为,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基础管理之上,以上述“五精”为实施内容,辅以“四细”为途径,重视基础和具体、重视细节和流程、重视质量和收效的学校管理模式。在上面对学校精细化管理内涵的探索中,可以知道,学校精细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拥有“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

一、精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导向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管理理念,这种理念只有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很好地进行结合和融通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如果说管理、制度等等是一个组织的硬模块的话,那么精细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精华”便是组织的软模块,这个模块关乎“精神”,是整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校的办学理念关注的是学校的内在价值――即学校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目标,学校的文化导向关注的是学校的社会价值――即学校以引导什么样的文化潮流作为自己在社会中的方向性指标。因而,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就是,首先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导向,然后把学校多年办学的“精神”与精细化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学校是一个充满着文化气息的组织,以知识作为主要的传播载体,只有首要地以“精华”作为自身管理的精神核心,精细化管理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二、精髓――学校优越的管理机制和优秀的管理队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学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那么,传统的一些学校管理方式便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如果明确并提出了学校的“精华”所在,但是并没有一些相对创新的管理机制来加以支撑,“精华”终有一日也将不复存在。因而,管理机制的创新在精细化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管理机制不同于整体的管理模式,它关注的是学校处理具体问题的决策方式和运行手法,是管理模式在微观方面的表现。但是,一套创新的管理机制并不是一朝一夕促成,它需要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来进行长期地探索和改善。由于精细化管理无法一蹴而就,更加无法一步到位,因此,在这支队伍中,精细化管理的引领者(通常是校长)的角色便显得非常突出。在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起步阶段,引领者的思想和改革意向将左右这样一个管理模式的全面推行。因而,学校欲有一个优越的管理机制,须有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而这样一直管理队伍的构建,与其领导者的作用息息相关。

三、精品――学校的教书育人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终究是为了学校最基本的功能――教书育人而服务的。因而,对学校教书育人的质量进行关注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之义,它较之基础管理,更加重视挖掘教书育人过程中的“精品”。这些“精品”不仅仅是一堂精彩的课,或者是一个精彩的活动,它更应该是有着科学规制和合理运作流程的育人过程,它也许只是一个点,只是关注于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但是只要这个“精品”能够保质保量地达到它的目标,那么,它就是一个“精品”,能够为学校培育人才带来细节上的改进。再者,学校精细化管理关注学校“精品”的出现,而学校能否成为社会组织中的精品就需要关注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了。学校是否能够与社会做有效的互动?是否能够以“海纳百川”的能量听取不同的声音?是否重视家校关系的合理发展……如此种种,均关乎学校能否成为社会组织中的精品,是否拥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因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不仅面向学校内部,更已经延伸到了学校的。内外兼修,方能成大气。

四、精通――各个层次各个学科的完善而优秀的师资力量

如果说,“精华”是一个人的精神所在,“精髓”是一个人的大脑和骨骼,那么,“精通”就是一个人的血液,贯穿全身而服务心脏。老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两个关键群体,师资力量在学校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那么,精细化管理应该致力于发展拥有什么样特质的师资力量呢?笔者认为,首先,学校以多年级、多学科的知识传导体系为运行主体,那么,各个层次和各个学科的师资力量应该是完备而优秀的,并且是持续发展的,这就是需要学校关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从细节中挖掘以期有持续的改进;其次,不可忘记的是,老师也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角,精细化管理在发展师资力量方面更加应该关注让老师的个人理念与学校的理念进行接轨,让“精华”成为每一个老师的精神,唯有如此,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4)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大众化阶段

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和理想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早在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就达到3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4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2007年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超过2700万,更是稳居世界第一。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变化。但与此相伴的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滑坡问题也受到了全社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尽管对高等教育质量滑坡之说有不同看法,但强调高等教育由数量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呼声确是一浪高过一浪,认为“重构大学理念,建立现代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迫在眉睫”。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而重要的职能,在这三大基本而重要的职能中,人才培养显然是第一位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矛盾日显突出,这种现象虽说与前几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过度扩张有关,但更与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有关,结构性矛盾突出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偏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僵化、人文精神教育不足、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与创新能力不相适应等诸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问题。应该说,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把高校的办学质量完全寄托在某一个“质量工程”的评估上,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我们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果说在在校生较少的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凭着感觉和经验就足以应付的话,那么,在在校生急剧增多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教学管理仅仅凭着感觉和经验显然是难以适应的。为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势所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是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走内涵发展之路,就必然也必须向管理要质量,实行精细化管理则是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理想选择。

二、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

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作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能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移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来,而必须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善加利用,以期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管理效果。

本文所说的高校教学精细化管理,既是指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或管理方法,更是指由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组成的既有有机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多层次的复合体。具体而言,其基本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指一种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时刻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激励和要求自己,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不因循守旧,不抱残守缺,勇于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式,高标准、严要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良好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

其二是指一种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以精心的态度,精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将教学管理任务具体化、明确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的成本,达到管理效益最优化。

其三是指一种管理文化。人化即文化,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管理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注意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广大教职员工主人翁意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人心情舒畅的良好文化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利于人们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备课、上课,精心组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力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

其四是指一种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通过对岗位职责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等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教职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岗位职责的规范和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教学管理能够走上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的轨道,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高校教学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提升。从一定意义上讲,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理想追求。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现代教学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精细化教学管理中的“精”,是指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活动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工作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要求要具体,流程要优化;“细”则是指教学管理要贯穿于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将管理规则和要求系统化和细化,做到工作细而精,管理细而实,流程细而畅;“化”则是指教学管理作为一种过程,要将“精”、“细”的要求贯穿始终,做到规则、程序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规则合理化、程序合法化、制度公正化、信息公开化、考核定量化。

三、高校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前所述,虽然精细化管理最早出现于企业管理领域,但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并不是企业管理精细化的简单移植或复制。与企业不同,高校的根本 目的是培养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不是某种物化的产品。“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正因如此,高校教学实行精细化管理要想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符合民心的执政理念。如同各行各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样,具体到高校的教学管理,就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再具体一点说,就是高校的教学管理应该坚持以服务教师和学生为本。这是由高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大学不是政府机关和行政组织,也不同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组织。”在谈到大学管理的时候,有着大学和地方双重管理经验和体验的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原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在其专著《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中深有感触地说道:“在一些人看来,大学似乎是一个‘世外桃源’,学生比较单纯,教师比较清高,文化人知书达理,管理大学想必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其实不然:大学管理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管理领域,没有在大学工作过的人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就管理的权威性、有效性而言,社会各类单位可分为两个端点:一端是军队,另一端是大学。军队的管理是一个垂直系统,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军令如山倒,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而大学的管理则是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在教师的头脑中,权力观念、等级意识非常淡薄,他们往往既不令,也不从。在军队中首长一句话就能办成的事,在大学中费很多口舌也未必能办成。许多问题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磋商才能形成决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大学的领导既要尊重思想自由,勇于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意志。没有民主自由办不好事情,没有集中意志也办不成事情。”

虽然具体从事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不是大学校长因而没有大学校长那么多的烦恼,但教学管理毕竟是大学管理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管理人员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必然要和面广量大的教师和学生打交道。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万千种因素的结合,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自我和精神世界。应该说,文人相轻、斤斤计较的现象在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礼相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比如现在不少高校都有新校区,在安排课务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地从方便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安排监考的时候,也要尽量照顾那些年老体弱和孩子很小的教师;在向教师反馈学生的教学评价意见尤其是负面评价意见时,既要有艺术地把问题说到位,又要照顾到教师的情面和自尊心。实践证明,只有从每个教职员工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实施精细化教学管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真正使管理富有针对性,取得实效。概而言之,实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就要求进行管理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精在作风上、细在细微处、化在过程中,换言之,就是在管理作风上要追求精益求精,在管理环节上要注重细小环节,在管理理念上要突出全程服务。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5)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中叶提出。它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考核来提高财务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随着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发展,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逐步推广到社会各个行业。因此,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顺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内部优化管理的大趋势。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坚持人为本为,以踏实务实、细致谨慎的态度,认真落实好校内财务工作的每个细节,其实质是一种实现校园财务管理效率最大化、最优化的现代管理思想。财务精细化管理核心是在于账务核算精细化和财务监督精细化。其中包含了制度、执行、考评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在实际管理活动中,通过深化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模式,,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来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职责,细化工作分工,逐步形成和建有层次、有系统的校园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办学模式改的继续推进,现代社会大多高校逐步由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现代管理思想不断渗入,这注定了在基础教育阶段,校园财务管理也应主动发展,积极进取,实现财务精细化的管理运作,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国家与社会优化教育资源。

(一)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财务人员由简单机械的记账验算工作向经营管理转变,并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的动态控制分析、事后的总结核算来对财务管理进行全程多角度的经营管理,从而不断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实现校园财务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与优化。

(二)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建设集约型校园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对理顺每一对财务关系与每一笔资金,长此以往对于学校资金运作的最优化大有裨益,不仅对于资金的进出详尽统计,使财务更加条理清晰,而且通过对账目的分析经营,取消消费过度以及浪费的支出项目,从而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有助于建设集约型校园。精细化的财务管理要逐步深入校园管理制度,成为一种共识与文化,渗透于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有助于校园和谐化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良的教育环境。

(三)学校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校园财务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对于现代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的财务制度,尤其是中学内部的体制改革,对于巩固中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打下夯实基础。

二、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可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财务人员意识淡薄,欠缺积极性与上进心;在预算方面如编制缺乏科学性;财务绩效分析缺失;风险管理体制落后等,这都成为发展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细节隐患。进而也就导致在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时候,缺少相应的数据与凭证依据,无法有效的开展精细化管理。

一方面,大部分学校均没有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即使开展了预算编制工作,也只是注重表面形式,太过随意,根本就没有严格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致使学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预算执行力相对比较差,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随意更改预算的问题,致使学校无法真正落实财务的精细化管理。

三、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树立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

所谓精细化,即去粗取精,细致入微,不断细化内部工作结构,从而发掘事物内在的规律与联系。学校内部的相关部门要树立这种科学理念,并不断向其他教员职工推广。相关财务人员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本着严谨、细致的精神,在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上精益求精,并且逐步落实问责制度,责任到人,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财务精细化并非纸上谈兵,而要脚踏实地落到实处。高级管理人员要承担起一个转变模式的领导带头作用,制定相关工作计划,使精细化理念得到贯彻,改变传统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主动求新求变,使理念深入人心。

(二)依靠信息技术实现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计算机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其便捷高校为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在传统的纸质账本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信息时,引入高效的电子计算机程序,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使财务管理摆脱繁琐的计算,更加注重财务经营分析、绩效管理等,同时优化财务工作模式,细化工作内容,最终达到财务精细化的最终目的。

(三)优化系统内部人力资源

财务的逐步精细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学校内部财务人力资源要不断优化。学校通过制定长效的学习机制、定期业务考核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内部人员的优化配置,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财务管理讲座等相关文化活动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尤其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对计算机技能进行培训,推广高效、科学的财务理念与财务模式,从而带动学校内整个人力系统向一个更高水平升级。

四、结束语

财务精细化是学校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学校体系中,尤其是中学,尚未形成成熟的财务精细化制度,因此这是一项繁重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有古语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警示我们在财务上要将业务从细微之处做好做精,顺应社会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将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将财务精细化逐步在学校管理系统中推行。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6)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如今,精细化管理不仅仅只用于现代化企业管理中,还被高校应用于学生教育工作中。要想合理精细化管理理念,必须了解其含义:精细化管理是指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通过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细化考核进行管理,这四个内涵使每个学院、部门的职能划分明确,每个环节都规范清晰、衔接融洽;同时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将任务层层分解,高标准、高要求的完成工作,并及时考核、奖惩分明,促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管理的现状

学生的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工作的需求,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来解决。高校引入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表面上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实际上两者的共同点很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同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大力提倡和追求管理中的细节,精细化管理强调层层分工,注意细节,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规范高校教育工作都有促进作用。

当前社会,我国各大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采用精细化理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发展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老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主动和高校其他部门交流合作,一同将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只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忽视应全员参与教育管理工作,且管理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其要求的执行,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无法达到管理的效果。因而,想要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执行力,增强全校师生参与的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技术中存在的漏洞。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体现方面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将教育、管理和服务集于一体的工作。教育上,成立不同科目教研室,让老师共同探讨学习,从不同的方面出发,高校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完成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上,高校利用校园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加强师生直接的沟通,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声。同时高校建立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将学生的档案整合归纳,并及时更改错误信息。服务上,高校一直奉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深入学生的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体现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管理制度和细化的分工有序开展,推行分工责任制,使管理工作层次清晰,增强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发展建议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仍在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如何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更加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高校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探索这一发展趋势,真正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一)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为更好的推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首先要让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让教育管理工作者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各部门配合,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文化环境。精细化管理理念要求高校领导者充分发挥领导能力,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细化分工,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理解工作的目标,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从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完善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组织

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依据制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使工作层次更清晰、工作目标更明确。

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制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高校必须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通过制度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让老师工作积极性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资源库

随着教育的普及,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利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学生成为高校青睐的管理方式。为了使学生的学籍档案更好的储存查找,高校应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学生系统管理平台,整理学生档案及其他数据。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将学生在校其间的表现全面客观记录,分层分类进行管理,使学生教育工作形成系统的管理工程,让工作有条有序的开展。

结束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工作的管理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向的是广大学生群体,通过教育、管理和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不仅能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还能更加系统的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将教育管理工作层层细分,使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只有遵循精细化管理理念,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7)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8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15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充分说明了管理对于集体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集体,既有对教职员工的管理,又有对学生的管理。这不仅增加了管理的项目,同时也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在新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都对学校的管理效力和管理方式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精细化管理对于学校管理内容庞杂非常有效,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一、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他1912 年出版的 《科学管理原理》 为精细化管理思想奠定了基础。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它具有管理目标,可以衍生为一种信念、理念或是文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的目的在于降低管理成本。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在学校中其内涵就不仅仅是降低管理成本,它是教学管理追求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目标,它的作用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因此,精细化管理运用在学校管理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力图在管理上把小事做细,制定紧密连接的制度,让学校管理更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

二、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一)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融入到教职员工的思想中

精细化管理方式与传统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管理方式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对管理理念进行普及,从而有利于管理者在具体的工作中认同既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有利于被管理者在管理活动的参与中积极配合管理工作的进行。为了让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训教育。即根据实际、细致分析,让管理工作者了解管理细节与工作量的关系并提供相关书籍和视频学习材料,从而增强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管理能力。第二,要对全校教师员工进行管理理念的普及,从而让大家认识到管理方式的改变对其工作和学校的益处。即将精细化管理与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科学性的指导结合起来,让员工意识到,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其工作的效率会提升,其劳动强度会有所下降。意识对行为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让全体教职员工都具有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让其在工作中更加注意细节,有助于其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制定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管理活动的重要保证是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一面旗帜,可以让被管理者了解自己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可以让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管理的客观依据,从而避免主观性管理带来的偏差,进而提高了管理工作者的公信力。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管理制度要分层拟定,逐层审批。精细化管理是加强了对细节的管理,细节是要一线的工作者从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要自己进行拟定。例如,教工管理制度由教工管理处根据工人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来制定。制度拟定之后,上交级领导,进行审批,从而保证规则制度的可行性,科学性。第二,管理制度的实行要进行阶段性的动态调整。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要根据校园生活的变化而调整,相应的管理制度也要进行适度调整,从而保证各项制度管理内容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第三,管理制度的实行要进行公示。管理制度在执行前要进行公示,学生和教工是最容易忽视管理制度的群体,要组织其进行相关制度的学习,从而为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工作非常细碎,这就让管理者的工作强度增加了,同时也让被管理者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舒服感,构建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就尤为重要了。针对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可以采用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两种方式来开展工作。直接管理是管理者本人深入到各个群体中,对被管理者的行为和态度进行检查和记录;间接管理是通过工具或者被管理者的工作效果来反映其工作的质量。前者有利于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威慑,从而避免了被管理者的侥幸心理;后者有利于降低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舒缓了被管理者的束手束脚的情绪。例如,通过指纹打卡进行考勤管理以及通过门卫录像核实考勤等。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方式更加客观、科学和简单,被管理者容易接受,同时对被管理者也是一个很好的约束,打消其通过疏通人际关系来掩饰迟到的念头。从这个层面上分析,精细化管理将管理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和彻底。

(四)构建人性化的精细化管理考评模式

管理效果的优劣可以用管理考评制度来反馈。通过对考评结构的分析,一方面能够让管理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能够直接反映出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来解决问题,最终有利于学校工作的进行。精细化管理考评的人性化主要表现在特殊问题要特殊处理。例如,某位教师因为孩子发高烧去医院就诊而早退。对这种情况要特殊处理,说明早退情况,消除早退记录。这样的管理考评方式,能够对所有人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对于特殊情况也酌情处理,从而有利于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是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杜绝将精细化管理变成机械化管理。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能够应对学校管理层次多和管理内容杂的管理难题,从而有利于学校的教学和教务等各项工作有序的开展。因此,在学校管理中要从多个维度入手,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要让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从而避免过去粗犷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对精细化管理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导致精细管理工作无法落实。此外,要制定科学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作为管理的保障,要构建合理的精细化管理方式使管理具有可行性,要构建人性化的精细化管理考评模式,从而对管理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进而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最终有利于学校进行高效管理。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8)

G647.3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而言,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理念与文化要素的p向融合,力求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人本理念是精细化教学管理模式实施的首要内容,在精、准、细、严的基本原则导向下促进教学管理效益的最优化。作为对现代教学管理理念的有效实践,对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分析除了涉及到教学管理责任的明确化和具体化之外,还需要从教学计划制定以及教学管理环节人手,力求在细致化与系统化管理过程中明确高校教学管理的流程和实施程序。除此之外,规则意识也是实现教学管理精细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做到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才能从根本上达到优化高校教学管理的目的。

一、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弊端

第一,与因材施教理念背道而驰。以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是以班级作为基本单位,教师对于课堂组织和管理仅仅是出于自身的岗位责任,教师是课堂组织的核心人物,教师的课堂组织设计完全以学校安排为导向。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特征被忽视,与此同时创造能力培养也遭遇阻碍。

第二,传统高校教学管理弊端还表现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学内容设置显得较不合理,在高校教育统一管理的框架下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显得较为狭窄,这显然不利于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尽管素质理念的渗透在教学管理中有所体现,然而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仍旧没有脱离传统教学管理观念的束缚,文化素质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第三,从高校教学管理者方面分析,认识方面的误区显然也阻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排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自身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显得极为被动,教学过程局限在课堂和教材范围之内,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塑造与人格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管理与育人理念的分离也使得课外活动并未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学管理的育人价值被严重削弱。

二、精细化教学管理在高校的应用优势

第一,精细化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落实是推动高校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迈进的重要动力。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内容除了涉及到流程与细节的优化之外,还关系到教学管理人员自身责任的落实与目标的明确,切实做到奖惩分明。这就需要摒弃粗放性管理模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不利影响,在科学化的教学管理体系下构建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管理的责任与义务,突出高校教学管理的人性化特征。

第二,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显著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这同时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精细化意识是高校教学管理者首要具备的素质,并以此为前提促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有效融合,这既是对管理者专业化素质的考量过程,同时也是借助数据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性。精细化意识导向的形成是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管理手段的重要方面,这对于后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势必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第三,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落实还能够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这是由于教学管理本身具备一定的系统性特征,在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管理目标相互协调的过程中突出精细化管理的行动导向作用,并在教学制度的辅助下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秩序性,于双向教学管理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意识,这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效率都是重要的保障。

第四,岗位工作设计也是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落实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工作计划的规范性依赖于教学管理者对自身管理责任与权力义务的明确,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中加深对精细化教学管理内容的理解,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责任制度,将教学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这一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一些不能够履行自身职责的需要对其追究责任,这对于教学管理的秩序性和程序化是不可缺少的保证,同时也使得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从行动中得到体现。

三、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落实并非强调的是对各种教学管理制度的细化处理,而是强调各管理环节和管理程序之间的有效对接,在柔性管理和制度化约束的双重作用下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明确教育工作者的岗位责任。无论是教学目的还是管理内容都应当以精细化管理作为基本原则导向,在积极规范教学管理流程的同时也应当重视教学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此外,精细化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还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借助过多的考核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过多压制,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可见,以人为本理念才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所在,这对于精细化教学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1.常规教学的精细化。在教学活动当中,常规教学的精细化路径形成需要突出学生在课堂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从旁指导作用,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常规教学中各流程之间的配合也至关重要,这既依赖于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流程的指导,同时也应借助学籍管理制度和停调课制度等内容使得教学管理过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成绩查询或是学习管理等方面工作还应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在常规教学中体现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2.课程设置的精细化。关于课程设置的精细化是指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从实际的市场需求出发,在课程设置方面与社会人才培养趋向相吻合。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方面,应当从新课程的本质核心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发展情况及其专业特点,完善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划分,切实处理好学生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灌输之间的关系。此外,针对当前高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弊端,积极优化师资保障以及公选课的课程内容设计,使得课程需求与人才培养实际相契合,并依据实际课程设置内容构建精细化选课模式,这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意义重大。

3.|量监控的精细化。质量监控的精细化可从视觉管理方面得以体现,通过对预期目标的公示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它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需要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图表数据分析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能够针对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客观的衡量指标,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完整教学信息的督导,并针对教学管理状况及时作出反馈。

4.管理创新的精细化。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模式,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事后补救并非是教学管理的目标,这就需要处理好重点教学项目的管理工作。管理创新的精细化可从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和重点项目过程化管理两个方面得以体现。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开发方面,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就涉及到学生网上选课、实践教学以及课表编排等方面的精细化安排。至于重点项目过程化管理则是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借助必要的可视化网络管理平善教师课程资料的搜集过程,促进教学互动在教学管理中的体现。

5.人才发展的精细化。人的发展对于学校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对于人才发展的精细化来说需要将学生视为教学管理的核心,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高校柔性管理制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在和谐民主的高校教学管理环境中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6.考评机制的精细化。精细化的高校教学管理考评机制需要遵照一定的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实施,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方面需要突出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管理考评机制中存在的缺陷。关于考评标准的细化则应当尽可能细致和全面,完善考评机制体系建设,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应当与考核评价对象相对应,借助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双重方式真正做到奖惩结合,突出教学管理考核评价效果的鞭策与激励作用,推动考评机制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之下,教育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展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同时对于现代化专业人才培养也有积极的导向意义。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相互结合,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消除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这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而言至关重要。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高校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施还应处理好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婷.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初探 [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 (11)

[2]何太碧,黄海波. 强化教学管理 促进学风建设 [J]. 高等教育研究. 1998 (04)

[3]蔡翠华. 高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教育与职业. 2012 (08)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对管理的对象,其中管理的对象众多,主要包含的是管理中的每个成员、每个组织、每个程序或者每个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安排,实行规范化、专业化、严格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精”,即工作要突出重点,明确主线。二是“细”,即覆盖全过程的环节要全,同时应具备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工作机制,才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重视细节、重视事件发展的过程、重视事件本事、重视事情结果落实情况、重视事情的质量以及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细节上力求精益求精。

具体来说所谓“精”注重的是质量和标准,做到精确,精准,精心,从学校领导的层面精准把握管理的各项要求;“细”的要求则是注重细节、注重基础、注重实践,注重服务,做到细致,细心,细腻,从学校每位教职工做起,对工作,对学生细致入微。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高等教育面向的是即将进入职场社会的大学生,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现实是,高校教育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实用性人才资源的需求,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差。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普遍对学生工作教育理论的研究滞后、对学生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掌握不好,导致在工作上将思想教育局限于政治教育这一单一目标,过于注重抽象的理论教育,注重于外在的形式,缺乏对服务对象的精确把握和对服务成效的细致检验。 高校要想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如何实现高校精细化管理

(一)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首要坚持的就是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和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手段,把“质量与效益同步,投入与产出平衡”作为科学性原则的重要指标,趋利避害,使精细化管理实践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探索与研究。

2.人本化原则

管理的本质,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的过程。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是对于人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更为强调以人为中心。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始终将管理主体的核心――师生作为管理的中心,把师生的利益和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3.制度化原则

实施精细化管理,高校要建立规范的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来促进高校的发展。

4.全员化原则

高等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高校中每一个成员都作为管理的对象,不仅如此,每一成员也作为管理的参与者,也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参与者。

(二)高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认识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是体现全员智慧力量的观念。二是要树立精细化管理需逐步发展并长期完善的过程观念。要求每位师生都应立足于本职,着眼于长远,强化过程,注重细节,合作双赢,创新发展。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与人本管理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个优秀的组织他一定具有完善的制度,在完善的制度下才会有高效的管理效益。所以提高组织中人的素质就能更好地贯彻学校的制度,促进高校的发展。

3.加强制度执行力度

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人去执行都一纸空文。所以制度一旦制定就是怎么去执行,执行好那么制度就是有效的,合理的。无法执行或执行不好那就是无效的制度。高校在制定好相关制度的同时需要相关人员对此项制度的执行做跟踪管理工作。

4.人才是第一资源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高等学校就更为突出。高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是教师、学生。要进一步树立教师作为主导这样的思想定位,相关的政策制度都要为这个这一这题思想服务。也要明确学生作为高校的“产品”最终要推入市场和其他高校“产品”进行竞争,所以如何学生这个“产品”的质量,是管理的重点。

5.分层分块管理的精细化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10)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1]。精细化管理强调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追求完美、周密、高品质。“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文化。笔者结合五年的实践,认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完善常规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如果管理还没有达到规范的话,就没有精细化管理可言。学校要组织前期调研,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的地方,从而完善地做好常规管理工作。

1.找问题,找原因,找出路。

首先学校分层、分类开会座谈交流,组织中层干部、教师、家长和学生研究交流,找出现行的管理中不规范的地方,并分析其原因。其次形成统一意见印发给老师再次商量讨论,并商定要采取哪些改进措施。最后汇总信息形成工作方,以全面指导开展工作。

2.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能够自行‘区别真伪’,自行给人们诚实守信的引导与激励”[2]。因此,学校一方面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另一方面根据新时期的需要制定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制度要涵盖学校人、财、物、时、空、信息管理各个领域,力求全面。制度的制定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广泛参与,要有群众基础,为其以后的顺利推进提供民意保障。

3.加强落实执行,注重过程跟踪。

学校要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组织全体师生学习。要求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遵守游戏规则。学校要注重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优点和不足。把老师执行情况纳入期末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评价,执行得好的给予奖励,执行得不好的适当处罚,提高教师执行力,从而使各方面的管理日趋规范。

二、有计划地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

1.积极动员,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因为精细化强调工作的细致和追求完美,所以容易导致老师们“怕麻烦“的思想会比较严重。因此,学校向全体师生宣传精细化管理的含义、意义和目的,通过专题讲座、阅读有关文章书籍、沙龙研讨等途径,让老师认识、了解和接受精细化管理思想,从而支持和付诸实际行动。

2.交流研讨,制订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

为了使精细化管理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系统地进行,学校组织教师们开展“精细化管理大家谈”、“我为学校管理献一策”等研讨交流活动,在充分收集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方案明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执行机构和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学校、德育、教学、后勤等部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和工作步骤,对工作的开展也提出明确要求。

3.强化指导、执行和落实。

学校要求各部门负责行政加强对精细化工作落实的指导,对教师执行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及时帮助。同时,对教师的执行情况要经常关注和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登记、反馈和跟进。好的表扬,不好的提醒、指导和诫勉。通过督导,提高执行力和自觉性,提高管理效率。

三、要注意的问题

1.要处理好战略规划和细节管理的关系。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线性的管理过程,其注某个细节,重规范,重事务本身。但是学校的管理是全方位的:既有微观,又有宏观;既有个体,又有集体;既关注现在,又展望将来。不要为了精细而忽略对学校的战略管理。细节管理和战略管理要有机统一、并驾齐驱。以“战略”规范“细节”,同时靠“细节”贯彻执行“战略”的始末[3]。

2.要处理实务的好轻重、缓急关系。

精细化管理强调人人时时处处做好每一项事务及事务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管理者要做好统筹,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先后处理工作,不要因为精细而事事躬亲,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因为不重要的小事耽误了大事,就得不偿失了。

3.要处理好量化管理和过程管理关系。

精细化管理必然强调量化评价,但学校的教学很多是“良心活”,是没法量化的。所以,学校在制度设计和评价教师时既要看量化记录数据,又要考虑其过程的工作表现和效果,否则可能会影响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篇(11)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如何搞好教育教学,向社会提供合乎需要的人才,关键在于提高学校自身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不仅要搞好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搞好财力资源,这就要求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在教育经费的使用上下功夫,实行精细化管理。以“细”为起点,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快速向前发展。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它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通过实施精确决策、精确计划、精确控制、精确考核,为提高效率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对精细化管理,是以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一是以“三个转变”为核心。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二是以细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为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细化、分解和整合,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工作质量。三是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为平台,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察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变。四是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挖掘活动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地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精细化管理的特征也可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其次,预算编制精细化要核实各项基础数据,分析上年预算执行情况,正确领会财政部门对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需要科学制定预算定额,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定额标准;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根据部门工作实际情况,以定员为原则,制定出教学、管理、教辅、后勤等部门各类支出定额。在编制方法上,不仅采用“基础+增长”的模式,还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动员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参与预算编制,有助于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三是经费管理精细化。学校的所有经费一般都实行项目管理,经费项目反映该项目所有的收支明细。如学校的办公经费,此经费项目就反映学校办公经费拨入及支出情况。经费管理精细化实际就是经费指标控制过程,在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中,利用现行会计科目既实现正常会计业务,又实现经费指标控制。

二、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校财务管理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财务管理观念落后,宣传力度不足。长期以来,大多学校对于财务管理不够重视,没有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学校的各个部门如:教学、行政、后勤等,没有主动参与财务管理,缺乏合作交流;学校财务人员对于学校各项业务了解有限,其支出的真是性也是知之甚微,很多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报账式”之上。这些对于学校的教育文化事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二是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分析与调整等部分组成,虽这些部分看似简单,其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很多学校采取基数增长法的预算编制方法过于简洁,缺乏精细化的讨论研究;最后,执行力度不足,随意增减经费的情况非常普遍;接着就是监督方面还有待提高,因经费在上半年充足,有些学校对于支出并不进行控制监督,使得在下半年学校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三是财务绩效无人问津。为加强我区学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提升后勤保障水平,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区特点颁布了《新浦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教育经费的通知》。这项文件的实施,对基层学校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将经费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这对学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以上的诸多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更新管理理念,全员参与精细化管理

通过对财务管理领域的拓展,在学校内实施“大财务”战略,改变那种把财务管理工作理解为单纯的后勤服务工作,而要将其视为整个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保证,是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基础。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受益者。并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来组织、实施学校的财务活动。特别是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的校长,更是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全面掌握本校财务管理的状况,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本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校长负责、全员参与”为特征的“大财务”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实施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引导校长和全体教职工更新观念,特别是要克服教职工中存在的“此事与我无关”的思想。让教职工真正感受到“大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好处,是调动其积极参与管理的重要一环。

(二)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要对各个岗位的财会人员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力求通过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带动机构职能优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快速改善。只有使机构、人员、岗位和职能真正符合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一支能应对挑战的财务专业队伍,才能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办法,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办法,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当家理财和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并增强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牢记职责,尽到职责,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财会人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防止财经违规事项发生,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在财务部门实施以绩效为基础的财务监督制度和财务人员轮岗调换管理制度。注重人本管理,制定财务人员资格认定、培训考核、任期轮换等一体化管理制度,培养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复合型财务人员。

(三)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精细化管理各项财务流程。

2001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支付中心”,学校财务由单独核算改为报账形式,也就是说,学校的支出款项都有“支付中心”集中办理、集中记账,学校报账后无凭证、无账簿。而对于上级有关验收检查所需的数据信息资料,都还要学校会计来完成,“支付中心”不予负责。由于学校没有账簿,对有关数据归集、汇报是极为困难的。我校目前是新浦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我校的发展也非常重视,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近年来对学校的验收检查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细。任何一项检查,学校会计需要提供有关经费投入情况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学校搞什么创建、什么教学活动,都与钱挂钩,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

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增强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强化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各校要加强调查研究,健全监察机制,明确监管对象和内容,推动健全内部、外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四、结论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启示我们:要把事业做成功,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将小事做细、做精。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要求学校财务工作也必须顺应这一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乘势而上。一方面要认识到,这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正确认识压力和挑战,适应所处的环境,战胜压力,捕捉机遇,推动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要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应紧跟学校发展的步伐,加快学校财务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5.

[2]邓建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