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2 16:34:48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1)

1.2工业用水量变化工业用水包括火力发电、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等。火力发电用水占工业用水量的10.29%,规模以上企业占工业用水量的45.49%,规模以下企业占工业用水量的44.22%。邢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工业主导地位,采用2001-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用水量以及对应的工业增加值进行对比分析,在用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工业增加值成倍增长,由2001年的90.94亿元,到2012年增加到600.6亿元,平均年增长46.3亿元。图3为邢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量和工业增加值过程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①减少废水外排,污染环境;②可以节省大量处理费用[5]。邢台市工业节水从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设备产品,加强重点行业定额管理,积极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等措施。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依据《重点工业行业取水指导指标》,对现有企业达不到取水指标要求的落后产能,加大淘汰力度。组织研究工业节水器具、设备认证评价制度和实施方案,工业节水器具和设备目录,加快推进工业节水器具和设备认证评价工作,适时推进市场准入制度[6]。切实加强重点行业取水定额管理。严格执行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对钢铁、染整、造纸、啤酒、酒精、合成氨、味精和医药等行业,加大已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实施监查力度,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加快完善取水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出台氧化铝、乙烯和棉纺织等其他高用水行业的取水定额标准。强化高用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制定和实施钢铁行业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主要工序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加快培育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专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1.3林牧渔业用水量变化林牧渔业用水量包括林果灌溉用水、草场灌溉用水、鱼塘补水和农村牲畜用水等。根据邢台市2001-2012年统计资料,邢台市林牧渔业用水量总体呈递减趋势,减少幅度不大。而林牧渔业总产值成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以后,上升幅度较大。图4为邢台市林牧渔业用水量和总产值变化过程线。在林牧渔业用水中,林果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7.42%,农村牲畜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2.55%,鱼塘补水和草场灌溉两项总和仅占总用水量的0.03%。根据邢台市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近几年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森林生态旅游和绿化苗木花卉。农村养殖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成本低,适应性强,深受农民喜欢。

1.4生活用水量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变化呈两个阶段,2001-2006年,用水量增长;2007-2012年相对稳定,略有增长趋势。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居住人口呈递减趋势,相应用水量减少。城镇生活用水量变化也分为两个阶段,在2001-2008年期间,变化幅度较大,变化因素较多,如人口变化、用水方式,节水措施普及程度等。2008-2012年呈稳定上升趋势:①城镇居住人口增加;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生活采用先进的节水设施,对节约用水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使城镇生活用水呈增加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用水结构的变化,对用水保证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7]。图5为邢台市生活用水量变化过程线。

1.5城市公共用水城市公共用水包括建筑业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城市公共用水随着行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建筑业用水,变化幅度较大,与房地产开发热度有直接关系。服务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根据邢台市2001-2012年城市公共用水量分析,2002-2004年用水量偏大,主要是建筑业用水量增加所致。其他年份相对比较稳定。图6为邢台市城市公共用水量过程线。

1.6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用水是指为维持生态与环境功能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所需要的水量。根据天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的区别,可以根据不同覆盖类型,把生态环境用水分为植被生态用水、湖泊水库及重要河道生态用水、城市生态用水。目前,邢台市统计的生态环境用水包括城镇环境用水和农村生态用水量部分。城市生态用水是指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而人为补充的水量。主要包括公园湖泊用水、风景观赏河道用水、城市绿化用水和园林建设用水以及污水稀释用水。邢台市城镇环境用水从2002年开始由统计资料,用水量变化幅度较大,2012年城镇环境用水达0.4946×108m3。农村生态用水从2004年开始有统计资料,用水量逐步增长,变化幅度不大。图7为邢台市生态环境用水量过程线。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2)

1.1研究单元与数据来源从分行业角度,本研究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中工业这一门类,分为三个大类:采矿业、制造业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下简称水电业)。由于个别中类行业数值很小,故将部分中类行业合并成一类,文中实际上统计了33个工业中类行业数据,其中采矿业含4类,制造业含26类,水电业含3类。从分区域角度,本研究以浙江省69个县市为研究单位,将它们依据地理相邻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分成3个区域,区域Ⅰ(浙北地区):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区域Ⅱ(浙中西部地区):绍兴市、金华市、丽水市、衢州市;区域Ⅲ(浙东沿海地区):舟山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由于浙江省部分县市的行政区划在2001年有所变动,对于变动县市的数据难以归类处理,因此选择2002—2012年为研究年段。文中所选取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2—2012年《浙江统计年鉴》及主要年份各县市《统计年鉴》。

1.2研究方法泰尔T指数具有分解成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的优点,常用于衡量区域经济差异,本研究创新性地将该指数同时运用于衡量行业经济差异方面。综合测度浙江工业经济差异在行业之间、行业内部以及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特征及变化。

2工业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2.1分行业差异演变特征2012年浙江省工业经济在三大行业内分布很不均衡,采矿业总值仅占全省工业经济的0.3%,水电业占7.3%,而制造业占比达到92.4%。从泰尔T指数的结果(由于篇幅有限,具体数值略)中可见,浙江省工业行业总体差异在2002—2012年期间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上升的速度加快。其中,行业间差异贡献率较小,行业内差异是造成行业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在行业内差异中,制造业内部差异明显高于采矿业和水电业。从中可以得到:“强势行业制造业、水电业行业内差异越来越大,弱势行业采矿业的行业内差异越来越小”的特征。

2.2分地区差异演变特征2012年浙江省工业经济规模在三个区域内分布不均衡,区域Ⅲ工业总产值占全省46%,区域Ⅰ占35%,而区域Ⅱ仅占19%。通过泰尔指数按区域分解(由于篇幅有限,具体数值略)可知:工业经济区域总差异在2002—2012年期间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占比小,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区域Ⅲ内部差异没有减小之势。区域Ⅱ与区域Ⅰ都有“持续下降”的特征走势,且区域Ⅰ的下降幅度比区域Ⅱ大。

3工业经济趋同特征分析

3.1以工业行业为单位的工业经济增长趋势分析以工业行业为单位的工业经济增长,通过β趋同检验,得到表1的结果。全行业在2002—2012年期间没有发生趋同现象(系数b不显著)。为了了解不同时段有无发生趋同,选取了2002—2007年,2007—2012年这两个时间段做趋同检验,结果显示都没有发生趋同。这一结果与上文中泰尔指数按工业行业分解后得出的结论,即:“浙江省工业行业总体差异在2002—2012年期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是一致的。

3.2以县市为单位的工业经济增长趋势分析以县市为单位的β趋同检验中,得到2002—2012年期间全省人均工业增长率与人均工业总产值呈负相关关系(见表1),即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趋同。为了观察区域内的工业经济趋同情况,分别测定了2002—2012年段内区域Ⅰ、区域Ⅱ、区域Ⅲ的趋同速度。区域Ⅲ中系数b不显著,即没有发生趋同现象,这与前述“区域Ⅲ内部差异没有减小”相符合。区域Ⅰ与区域Ⅱ都发生了趋同,从结果看,区域Ⅰ趋同快,区域Ⅱ趋同慢,这与上文中区域Ⅰ比区域Ⅱ泰尔指数下降幅度大的结论是一致的。由此得到“区域内差异大的区域趋同速度快,而区域内差异大的区域趋同速度慢”的结论。

4工业经济差异变化与增长趋同成因分析

4.1行业差异变化成因分析为了综合评估浙江省工业各行业差异演变成因,本文以33个工业中类行业为单元,以2002—2012年各行业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Y)为因变量,相应的选取行业从业人口、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行业经济占比4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代表工业劳动力投入变化(X1)、工业效益变化(X2)、行业发展战略(X3)、行业结构变化(X4)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见表2),得出劳动力投入变化、工业效益变化是浙江省工业各行业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

4.2区域差异变化成因分析为了综合评估浙江省工业经济区域差异演变过程中的成因,本文以浙江省69个县市为基本单元,以2002—2012年工业经济平均增长率(Y)为因变量,选取工业从业人数、实际使用外资、工业经济产值占比、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人员、公路货运量、工业固定资产合计7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代表工业劳动力投入变化(X1)、对外开放程度变化(X2)、产业结构变化(X3)、工业效益变化(X4)、人才技术投入变化(X5)、交通运量变化(X6)、工业发展战略(X7)。通过线性回归模型(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AC)做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空间统计中得到Moran'sI(error)是显著的,验证了浙江省工业经济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因此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更为合理。根据Anselin提出的判别准则可以判定空间误差模型(SAC)是更适合的模型(由于篇幅有限,具体数值略),基于此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近年来浙江工业经济时空演变主要受工业劳动力投入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发展战略的显著影响。(1)工业劳动力投入变化。劳动力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工业劳动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从各县域的工业劳动力投入对比图中(图1),可以看出增长较快的主要集中在区域Ⅱ中工业落后地区;而发展较快的区域Ⅰ、区域Ⅲ则增长慢。总的来说工业从业人数增长趋势与工业经济规模有相反的态势。一方面很多工业企业纷纷转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使得欠发达地区工业劳动力投入加大,由此带动了这些地区的工业经济。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工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对中高端技术人员的需求加大,对数量庞大的低端劳动力需求减小,而欠发达地区的工业经济呈跨越式发展,需要低端劳动力的投入。(2)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说是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推力。在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高,随之工业经济比重下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工业经济进程加快,因此工业经济占了很大的比重。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对2002年的工业增加值占总GDP比重的增长率进行画图对比,结果显示(见图2)增长率的高低与工业经济规模分布也呈相反态势。这也是浙江工业经济发生趋同的主要原因。(3)工业发展战略。浙江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尤其是在缩小地区间工业经济差异上,对工业欠发达地区一直是实行鼓励政策。这些政策环境为缩小区域差异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通过对各个县域的工业固定资产总额从2002年到2012年增长率的考察(见图3),可见增长较快的主要是区域Ⅱ中工业落后地区;而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大部分县市工业固定资产增长缓慢,总的来说工业固定资产增长趋势与工业经济规模有相反的态势,这对浙江工业经济总体差异减小有很好的说明。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3)

物流产业是集服务与设备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产业。许多研究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具有明显全局带动作用。主要表现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1]。区域物流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主体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完善的区域物流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内信息与商品的快速有效流动和增长,而且通过优化集成区域内企业的战略竞争资源,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要求在沿湖生态环境容量的刚性约束下,实施产业的有效集聚,在沿湖资源环境承载力内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集约利用的工业园区带。优先发展鄱阳湖经济区物流系统,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目标的关键[2]。基于相关性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主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物流、经济的协调发展。 1研究区域界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主要包括江西省5个环鄱阳湖城市,分别是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上饶共五市。本文从抓住研究重点和收集数据方便两方面考虑,将研究去区范围设置为六市,即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抚州六市,基本从空间布局上涵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相关性模型的建立 2.1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模型 提高货运周转量,加快物流的周转速度,是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经济主体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关键[3]。在此,可以通过建立货运周转量的的趋势模型,来反映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货运周转量的趋势模型:y=f(t),式中,y为货运周转量;t为时间。 2.2区域货运周转量与GDP回归模型的建立 借助SPSS,通过分析货运周转量与GDP的相关系数,来判定二者的相关程度,并通过建立GDP对货运周转量的回归模型,来反映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主体的拉动作用。货运周转量对GDP的回归模型:y=g(x),式中,y为GDP;x为货运周转量。 2.3区域物流产值与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回归模型的建立 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因此,通过建立区域物流产值与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回归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产值与区域第三产业产值的相关性,反应物流产业在就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4]。区域物流产值对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回归模型为:y=u(x),式中,y为区域第三产业产值;x为区域物流产值。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主体水平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本身的界定尚不清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还没有对物流产业进行单独统计。众多学者用货运量或货运周转量来近似描述物流规模,这一方面是因为运输业是物流产业的主要支柱,任何物资的流动都需要经过运输这一环,掌握了运输业的基本状况也就可以确定其他环节的发生量;另一方面,是由于运输业统计数据具有可得性与可信性[5]。但考虑到一批物资可能会经过多次流转,从而产生几份货运量,放大了物流需求。因此,本文采用更全面的货运周转量、区域物流产业产值等来定量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 3.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分析 根据2003~2010年江西省统计年鉴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从200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货运周转量为321.25亿吨公里增长到2009年的1127.41亿吨公里,以每年14.29%的速度增长(表1)。为直观地观察8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的变化趋势,根据上述数据,我们运用散点图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8年来的全社会货运周转量的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见图1)。如图1所示,8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货运周转量随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基本上是线性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7],利用SPSS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数据,我们得到货运周转量的趋势方程为:y=116.947x+111.166,R2=0.843式中,y为货运周转量,x为时间。我们需要对上述模型进行F检验。检验所用的F统计量的值为32.147,远远大于其临界值F0.005(1,7)=3.84,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05下,所建立的货运周转量的趋势模型是显著的,也就是说我们所建立的线性趋势模型是合理的。从上面的趋势模型方程中可知斜率为116.947,其意义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平均每年将增长116.947亿吨公里。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的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货运周转量水平还将持续增加。 3.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GDP与货运周转量的回归模型分析 分别将区内生产总值GDP和货运周转量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来进行分析(数据见表2)。下面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与GDP的相关系数,来判定两者的相关程度,并通过建立货运周转量与GDP的相关模型,来大致反映物流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根据表2的数据,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与GDP的散点图,从中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8](见图2)。如图2所示,8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GDP与货运周转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基本上是线性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PSS相关性分析得到数据。我们得到货运周转量与GDP的回归方程为:y=3.769x+798.786,R2=0.875式中,y为GDP,x为货运周转量。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经计算检验所用的F统计量的值为41.899,远大于其临界值F0.02(1,8)=11.3,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1下,所建立的模型是显著的,即线性趋势模型是合理的[9]。由回归方程可知回归系数为3.769,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每增长1亿吨公里,将拉动GDP增长3.769亿元。由此可以说明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发展物流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3.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的相关性分析#p#分页标题#e#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物流产业产值从2005年151.2579亿元到2009年255.9489亿元GDP值从2005年2290.84亿元到2009年4521.19亿元(表3)。从图3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通过SPSS分析数据得到,通过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我们得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的回归方程为:y=21.583x-985.346,R2=0.988式中,y为GDP,x为物流产业产值。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经计算检验所用的F统计量为238.795,远远大于其临界值F0.01(1,5)=16.3,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1下,所建立的模型是显著的,即线性趋势模型是合理的。由回归方程可知回归系数为21.583,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每增长1亿元,将拉动GDP增长21.5839亿元。由此可以说明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发展物流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4结语 从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物流产业总量呈上升的趋势,与GD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4.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货物周转量、产值与GDP的相关性都较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 因此,在大力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同时,应做好经济区物流产业的规划,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区位的能力,积极利用物流引力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区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拉动物流地位较低区域的经济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4)

目前,世界农业生产已进入全球性配置阶段。在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逐步削弱,农产品贸易面临巨大挑战。

一、浙江省农产品的生产状况

图1反映了2002~2009年间浙江省农、林、牧、渔的总产值以及各个子行业的产值变化状情况。从总体上看,2009年底浙江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了1873.4亿元,相对于2002年的1040.5亿元净增长了80%还要多。从各个子行业方面来看,农业一直是这些子行业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遥遥领先于其他各个子行业,并且总产值一直保持增长趋势;渔业产值虽然超过畜牧业产值和林业产值,成为第二大子行业,但是从发展变化趋势来看,渔业产值的增长并不明显;畜牧业的产值在子行业中占据了第三的位置,且从发展趋势上看,处于一种上升状态,很有可能超过渔业产值成为第二大子行业;林业是这几个子行业中总产值最低的一个,但是林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却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林业三定”之后,林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二、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状况

表1反映了2002年-2009年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例如2008年浙江省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161.0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3.4%,其中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18.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1.6%。在农产品贸易顺差方面,2002年-2009年期间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顺差分别达到32.92亿美元,39.81亿美元,42.89亿美元,54.41亿美元,65.17亿美元,67.34亿美元,75.20亿美元。但是从表中们还可以看出,2009年浙江省的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明显比2008年要少的多,出口总额比2008年减少了24.55%,贸易顺差额也比2008年减少了11.80%,这主要是受到2009年金融危机、粮食安全等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

浙江省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增加迅速,但是增长速度却在减缓,这表明了浙江省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虽然在持续增长,但是出口增长率以却有一种下降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浙江省经济结构的调整,浙江省在经济发展之期,一直把农产品的出口当做出口创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出口优势地位越来越弱;另一方是由于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比较容易受到整个外贸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浙江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是指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一国以更高的生产率水平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的能力,进而向国际市场提供优质低价的农产品并持续获得赢利的能力。因此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是相比较而言的,本文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两项指标对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国某产业的出口额减去其进口额所得的差额(即顺差额)与该国该产业出口额加其进口额之和的比值,该指标主要从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上分析该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j产品的出口额,表示j产品的进口额。从公式中们可以看出TC指数取值范围为[-1,l],如若TC值大于0则说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TC值越接近1竞争力水平越强;反之,如果TC值小于0则说明该产品不具备竞争力,且TC值越接近-1竞争劣势越明显。

表2反应的是浙江省2003-2009年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

根据表2浙江省2003-2009年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可以总结出浙江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若干特点:

1.从农产品总额上看,2003-2009浙江省农产品总额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值都在0.45-0.55之间波动,均值为0.51,由此可见,浙江省农产品这整体上具有较强的贸易竞争力水平。从变化趋势上看,浙江省农产品的的贸竞争力指数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这说明,浙江省农产品总体的贸易竞争力水平相对稳定。

2.畜禽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均值达到0.62,高于浙江省农产品整体的贸易竞争力水平,由此可见,浙江省的畜禽产品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且这种竞争优势地位比整体的农产品竞争优势地位还要明显。从变化趋势上看,畜禽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值波动在0.52-0.70之间,相对稳定。

3.粮油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值是最低的,均值为-0.78,这表明浙江省的粮油产品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从发展趋势上看,粮油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值一直在0值以下,并没有得到改善。

4.花果蔬菜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达到0.86,是所有这些类农产品中贸易竞争力指数值最高的一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从发展趋势上看,花果蔬菜类产品贸易竞争力值一直保持在0.8以上,表现出既稳定又强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5.烟酒饮料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达到0.62,这表明浙江省的烟酒饮料类产品同样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从变化趋势上来看,烟酒饮料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值呈现出一种下滑的趋势,到2009年已经下滑到了0.28,这表明浙江省烟酒饮料的国际竞争优势虽然存在,但是正在逐步削弱。

6.木制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达到了0.53,高于浙江省农产品整体的贸易竞争力水平,同样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从其发展趋势上看,木制品的贸易竞争力值表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状态,到2009年其值已经增长到了0.62,这说明木制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水平在持续上升。

7.水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均值达到0.84,仅次于花果蔬菜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值,表现出相当强的贸易竞争力。从发展趋势上看,水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值一直较高,呈现出相对稳定且很强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8.其他农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33,低于江省农产品整体的贸易竞争力水平,这说明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并不明显。从发展趋势上看,其贸易竞争力水平有所起伏,但整体相对稳定,波动幅度不明显。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 Advantage,RCA)是由巴拉萨提出的,它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某商品出口额占某国总出口额的比重与世界该商品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的比重之间的比值。一般认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能够更好的反应一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这是由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剔除了地区总量波动与全国总量波动的影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S地区i产品的出口额,表示S地区同期全部产品出口总额,为i产品的全国出口总额,为全国同期所有产品出口总额。RCA指数值越大说明竞争优势越大,一般认为:若RCA≥2.5,则具有强竞争力;若1.25≤RCA

表3反应的是2003-2009年浙江省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

根据表3浙江省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可以总结出浙江省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若干特点:

1.从农产品总额上看,浙江省农产品整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大部分年份都处在1以上,其均值为1.57,这表明浙江省农产品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变化趋势上看,浙江省农产品的RCA指数在整体上呈现一种稳定、持续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正在持续加强。

2.畜禽产品的RCA值都在2.2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其均值为2.40,高于整体的农产品RCA值,表明浙江省的畜禽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从变化趋势上看,畜禽类产品的RCA值也呈现出一种稳定上升的趋势,这表明浙江省的畜禽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得到进一步加强。

3.粮油产品的RCA值除了在2006年以外,其余大部分年份都处在1以下,均值为0.74,表现出弱竞争力。并且从变化趋势上看,其RCA值整体上也趋于一种下滑状态,到2009年已经下滑到0.39,这说明浙江省的粮油产品的竞争劣势越来越明显,且再持续恶化。

4.花果蔬菜类的RCA值基本都处在1以上,只有在2005年的时候其值在1以下,其均值为1.22,这说明浙江省的花果蔬菜类产品还是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的。从发展趋势上看,花果蔬菜类产品的RCA值在整体上也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并且自2005年以后,其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

5.饮料烟酒类的RCA值都处在1以下的水平,其均值为0.66,处于一种竞争劣势地位;从变化趋势上看,至2003年其值就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到2009年其值已经下滑到0.43,这表明浙江省的饮料烟酒类产品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处于一种劣势地位,而且这种劣势越来越明显。

6.木制品的RCA值基本都在0.7-1之间,均值为0.79,没有太大的波动,这表明浙江省木制品不具有竞争优势,而且这种贸易局面也没有得到改善,还会持续下去。

7.水产品的RCA值至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大于1的水平,均值为1.86,这表明浙江省的水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且从变化趋势上看,水产品的RCA值波动较大,虽然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但是也比较容易受到国际市场、自然因素等的影响。

8.其它农副产品的RCA值呈现出一种波动的状态,但其波动范围保持在1.7和2.29间,均值为1.96,这表明浙江省其他类农副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且这种竞争优势虽然比较明显,但是比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国际因素、自然灾害等),波动稍大。

(三)影响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农产品质量价格因素

农产品的质量、价格会直接影响到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水平。目前,浙江省许多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上同类农产品价格,而且浙江省农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还不够健全,缺少有效的行业标准,严重影响到了浙江省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给浙江省的农民和农产品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出口企业因素

浙江省的农产品外贸企业较多,但是缺乏统一的管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同业竞争在一方面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但是过渡竞争同样会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浙江省农产品外贸企业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

(1)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供给主体较多,过于分散;

(2)农产品已经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供给过剩;

(3)农业退出成本较高。

此外,浙江省农产品大多是以贴牌的方式销售到国际市场,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浙江省农产品的品牌、信誉,还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

3.政府因素

尽管浙江省近年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但是,政府的职能转变远远没有到位,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发挥的还远远不够,这主要体现在:市场规范管理与市场信息服务不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技研究、推广与培训还远远不够等方面。除此之外,政府的一些政策和体制因素也制约了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开展,例如:政府对农业的补贴不够、运费过高等因素。

四、提升浙江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1.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价格。浙江省虽然早已取消了农业税,但是在种子、农药、化肥等基本生产资料的价格上却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降低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价格竞争力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的生产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

2.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往往拥有充足的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一流的管理经验,可以更快的与国际接轨,采取国际上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突破国外的种种贸易壁垒,还可以综合利用技术优势,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和深度的加工发展,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由此可见,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农产品出口品牌建设,发展有浙江省特色的优势农产品,是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知名的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会提升农产品档次和形象。

3.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浙江省农业要改变过去那种分散式管理经营的体制,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综合管理作用,统筹安排,采取一系列得措施,具体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职能、制定完善的农业政策、以功能性贸易政策为主导,构建新型政府服务平台等。

近年来浙江省农产品的生产总值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而且贸易额也基本呈上升势态(2009年除外)。从整体上看,虽然浙江省农产品的出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浙江省农产品整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基本都在1以上(2004年除外),贸易竞争力值都在0以上,这都充分表明浙江省的农产品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而土地、技术、资金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参考文献

[1]Buckley et parative Advantage in Agrieulture・Agricultural Eeonomies.August,1998.

[2]Williaxn parative Advantage in Agrieulture.Agricultural Eeonomies.August 2004.

[3]Yuichiro Uchida,Paul Cook.Centre on Regulation and Competition University of Machester.University of Machester Party,Brazil 18-20 November,2006.

[4]丁珏,朱颖.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9,1.

[5]蒲文彬.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6(15).

[6]翁克瑞.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

[7]吴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J].经济学研究,2007,1.

[8]应远闻.浙江优势农产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4(4).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5)

在“十二五”机械工业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列入我国工业整体发展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并且明确指出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应该制定绿色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坚持以此目标为指导和发展的方向,促进工业生产的清洁性和环保性,并且为最终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做出不懈的努力。由此我们能够看出,绿色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趋势的必要性

1.1.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决定了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绿色化发展趋势的必然性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在给世界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大型工业企业的建立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并且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与我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理念相背离的。因此,若想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解决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来带动社会经济的绿色化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决定了机械制造安装企业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的必然性。

1.2.新时期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发展目标决定了其绿色化发展的趋势

新时期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不再是单纯的以获取经济效益为准则,而是要保证其在不浪费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再去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之近年来我国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一个机械制造安装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是由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绿色化发展程度来决定的。简单来说,也就是一个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水平越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越强。因此可以说,新时期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发展目标决定了其不得不朝着绿色化发展趋势的方向发展。

1.3.国际化机械制造水平决定了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谋求绿色化发展

近些年来,国际化机械制造企业的水平不断的加快,不论是在机械制造的专业化、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方面,都要比我国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发展程度高,这就给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每个企业在发展中都不可能只是满足于在国内的发展,都会对进军国际市场抱着一定的愿望,而国际化机械制造水平的高度,很好的为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它们为了追赶甚至赶超国际水平,会不断的进行技术的革新和新技术的研发,并且使自身不断谋求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我国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趋势的途径

2.1.确立绿色化发展趋势的理念

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若想实现绿色化发展,首先就要树立起绿色化发展的理念,这是开展一切绿色化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绿色化发展理念,才能促进机械制造安装企业不断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努力寻找实现绿色化发展的途径,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绿色化发展模式。

2.2.不断进行科技创新

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通常是衡量其能否长远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若想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要不断进行科技的创新,研究开发出更加先进、更加智能的绿色化装备,并用这些绿色化的装备来充实企业本身。这不仅会促使机械制造安装企业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会推动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趋势的前进步伐,不断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在进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着资源节约的生产原则,在保证工艺质量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对还可利用的工业废弃物应该进行加工处理,将其变成可利用的资源,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这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绿色化发展趋势,并最终实现自然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机械制造安装企业必须树立起绿色化发展趋势的理念,将企业的绿色化发展趋势作为企业的整体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对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我国机械制造安装企业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和生产目的的绿色化。

参考文献: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6)

近年来,电热水壶厂家在不断的增加,全国最大的电热水壶品牌生产基地在广东的广州、中山、顺德。据不完全统计,规模不等的广东电热水壶生产厂家有几百家之多。除此之外,浙江的慈溪,宁波等地也是我国电热水壶的生产基地。也就是说,中国的电热水壶生产企业在一千余家左右。他们的生产规模从年产几十万台到一千多万只不等。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电热水壶的产量在1亿只左右,东菱、亿龙、拓普,悠美、科星、新东海、圣莱达(即阳光)、爱普、汉威泰,川凌等十余个有规模的代工企业,为世界各品牌加工并出口到世界各地。中国电热水壶主流制造企业各自的特长不同,相同的是他们每年的电热水壶产量都较大。按照生产的性质划分,目前中国的电热水壶代工企业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业电热水壶制造企业,如东菱:第二类企业的原身是五金制品企业发展成为不锈钢电热水壶的加工制造企业:第三类企业本身是温控器的重要供应商,同时为国内外客户做代工组装电热水壶的企业。

也有的业内人士按照生产规模,将国内的电热水壶企业分为四档:第档是东菱这个产能已经超过1000万只的超级制造企业。数据显示,东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热水壶制造企业,2007年11月,东菱电热水壶10年累计生产产品就已经超过了一亿台。2010年东菱的电热水壶年产量超过1400万只,且绝大多数都出口到国外市场。除了出口,东菱还有少部分产品以东菱为品牌在国内销售。

第二档是年产量较大的专业代工企业,如汉威泰、圣莱达、拓普,悠美,科星、新东海、亿龙等众多企业。这些企业由于产能大,对于行业的影响也较大。其特点是以为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做代工为主,每年订单量的增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如委托品牌的销售规模,国家出口退税的政策以及外汇汇率等。同时,很多国外委托方的订单也在不同的制造企业间变动。

第三档是在国内具有一定销售能力的专业电热水壶企业,如格来德,安铂尔、舜龙等。这几个企业一方面在国内有较为完善的分销体系,同时也有少量的产能为其他品牌代工。如格来德是国内市场销售量最大的专业电热水壶企业,2010年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只。而安铂尔除了在国内有一定的销售规模以外,还有一部分产能用于出口,总产能也接近了300万只。

第四档就是产能在100万只以下中小型制造企业。目前中山、顺德、宁波等地有大量产能在几十万只,品牌知名度不高的电热水壶制造企业。这些企业研发能力有限,产品的品质一般,有的为国内外的品牌做代工,但是订单并不稳定:有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但是销售量有限,对行业的影响也有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中型电热水壶企业的总产能占中国电热水壶行业总产能的6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约40%的产能是那些小企业所完成的。这些企业数量多,但是产量小,研发和技术实力较弱,对于行业的敏感度高。旦电热水壶的市场有所变动,这些企业是最早感知到的,也是最先转向其他热门行业的群体。同时,有些小企业以低质低价产品取胜,对市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从电热水壶行业的发展看,中国电热水壶制造企业既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同时,中国企业在制造、研发等方面的发展也在影响着世界电热水壶市场的脚步。尤其是电热水壶的产品设计正在逐步与欧美大品牌趋于同步。

下面我们就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谈一下未来电热水壶的产品发展趋势。

点线结合 提升产品竞争力

产品力,是企业的核心

企业的竞争力=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因此,产品的形象提升有利于终端形象以及企业品牌力的提升。产品力的提升相对容易,并且产生的杠杆作用较大。产品力提升的同时,品牌力与渠道力也要同时进行提高。

电水壶作为外来产品,经过多年的推广,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城镇家庭消费的必需品之一。一般而言,产品的普及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需求特征有何不同?)是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而随着产品的普及率的提升,产品的竞争将逐步向中高端移动。那么产品的设计如何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呢?既可以通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并与产品的外观集合呈现出来,比如有品牌研发出带有净化功能的水壶:也可以通过品类的延伸,比如压力水壶(电压力锅就是电饭煲的延伸品):通过消费者使用方式,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等方法,找到产品线优化的核心基因。

一般电水壶企业的竞争困惑主要体现在,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让产品具有竞争力?同时提升品牌形象。

随着消费的升级,中国电热水壶行业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就要有所突破。在产品的设计,功能的附加,材质的选择等多方面予以突破。然而因为产品较为简单,有些企业感觉想突破却无所适从。其实,总体来说,电热水壶产品未来的趋势大致呈现出品质高、外观简洁,功能人性化,智能化等。

金属材质趋势。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中国消费者大多会认为,与水接触的部分使用金属更加安全。由此,不锈钢做内胆的电热水壶所占比例在不断提升。塑料内胆的电热水壶比例降幅很大。目前电热水壶的壶身或者内胆大多数都采用304不锈钢。而且,目前很多欧洲品牌在材质的选择上也开始趋于使用金属内胆。例如,飞利浦最近开发的新品几乎完全抛弃了塑料内胆,改用不锈钢。

品质趋势。

消费者对于小家电产品的需求已经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越来越注重产品品质的体现。而决定产品品质的要素很多,如材质的选择,产品的工艺等。例如,有的电热水壶内胆采用不锈钢,但是外面有一层塑料的外壳,这样可以防止被烫伤。

科技趋势。

智能化的趋势也同样体现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科技感、智能化也是表达方法之一。例如根据需求设定和显示不同温度,增加保温和过滤等功能等。其实科技与个性化是有相关性的。如泡功夫茶需要的开水,至少要煮开3分钟以上。但是一般的电热水壶温控器是沸腾之后几十秒就断电了。因此,为功夫茶设定专用的程序既是技术的提升,也是个性化需求和市场细分的结果。

简约趋势。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繁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回到简约生活。因此,产品设计上的简约化也是中高端消费者所追求的。

套装理念趋势。

小家电在家居中的装饰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套装理念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套装理念也是从欧洲开始的,

它的核心是寻找一个相同的基因,体现在一系列的产品组合的设计中。产品组合以围绕同一类的消费者为中心最佳,同时也要结合企业的核心优势。同一类消费者,围绕“水”方面有些什么样的需求?同一类消费者,采用同样的技术,能否满足差异化是需求?产品组合要起到互补作用,并且要做到很好的延伸,即消费者认同。目前国内的品牌九阳和海尔在套装上有所尝试。

目前国内电水壶市场中,中端以及中低端市场的竞争最为激烈。在这一领域,既面临如美的、九阳、苏泊尔、格兰仕等品牌的强大攻势;又面临龙的、东菱等专业电水壶企业品牌的竞争;同时也面临大量的杂牌。所以,中端、中低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不容易让产品带动品牌的提升。因此,电水壶企业的品牌,产品必须形成战略梯队,有共同的核心。不同定位的产品,其在设计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走量产品:必须具备浓厚的产品属性的同时,具有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特征;

开拓性产品:差异化诉求要满足消费者品位。

产品设计梯队的核心:以占据消费者心智中最有价值的位置为核心;

按照企业的目标、市场阶段、目标人群,进行产品线规划,布局侧重点有所不同,以占据消费者心智中最有价值的位置为核心;

形象机为品牌识别、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教育;

中高档机为未来重点人群布局,逐步挖掘消费者未来的消费需求;

中档机为以满足目前核心目标人群的消费需求,要体现出企业产品的特色;

中低、低档机是中档机风格的延续;通过功能的减少来确立。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规划产品线。产品设计发展趋势所遵循的原则是,从物质的向精神层次的发展:因此,在基本功能方面要逐渐做的更好;在精神层面即满足消费者精神方面的差异化需求是未来的重点。

中国的电热水壶的设计受欧洲品牌的影响较大,下面是欧洲几大电热水壶企业的产品特点。

飞利浦

飞利浦产品线风格统一,并在外观与功能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在档次方面也有明显的区隔。最新开发的产品一改以往的清爽塑料形象,选用了不锈钢材质,风格有了较大的变化。另外,飞利浦在产品线也更加强调横向系列化,有套装形式延伸的产品组合系列。

百富利Breville

澳大利亚的小家电(特别是食物料理机)专业品牌Breville,以设计和创新见长。产品线丰富,以中高档为主,产品形象统一:在产品设计与产品创新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其中有套装形式延伸的产品组合系列。其电水壶品质感强,产品形象统一。产品高档居多,中低档略有布局。该品牌采用的过滤技术产品在欧美市场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

产品线最丰富,产品在创新研发方面显著,比如创新型过滤电水壶、热饮水机。作为英国电热水壶第一品牌,morphy richard很多电热水壶的价格高达五六百元人民币。在设计上,该品牌的产品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工艺细腻。作为西方国家茶文化的起源地,英国95%家庭至少拥有其一台的家电产品。

另外,未来消费的趋势还具有情感化趋势:比如引导消费者如何正确饮用健康的水?例如显示温度的需求。人性化趋势,壶盖、出水嘴等用什么材料或者方式降低煮水噪音?健康趋势的需求,如杀菌、除垢、增氧等。

电热水壶市场,属于外来产品,因此欧洲电水壶发展,对于国内的电水壶发展有较多的借鉴意义。比如产品开发方向、市场发展方向,但我们也必须结合中国市场、消费者特点,相互结合。

产品功能借鉴趋势关系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7)

氯碱工业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生产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氯碱工业主要指生产氯气、烧碱的工业,并以氯为主要原料生产氯产品。烧碱是化工原料中最基本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轻工业、冶金、有机合成等行业中,而氯气则是烧碱生产的重要关联产品,同时也是有机合成工业中的重要化工原料,由此可见氯碱行业在我国整个工业生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对氯碱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了解是整个氯碱行业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一、当今氯碱行业的技术与特点

1.氯碱行业的生产方法

氯碱行业以电解食盐水制氯、氢与烧碱,主要的工艺手法有隔膜法、水银法和离子交换膜法。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氯碱生产工艺不断的到提高,在生产装置与设备方面也得到了不断更新与增加,但是与氯碱行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仍有一些差距,较先进的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工艺在整个氯碱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有待提高。

2.氯碱行业的特点

氯碱行业中一直存在着许多生产上的矛盾难以解决,首先是消耗大,氯碱行业对电力与热能的消耗一直影响着氯碱行业的成本;其次是氯碱行业的腐蚀与污染,氯碱行业中存在氯气、氯化氢等有毒气体,对周边大气与水源可能造成污染,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对设备造成腐蚀。

二、我国氯碱行业面临的现状

我国氯碱工业以生产基础的工业原材料为主,其广泛的用途也决定了发展的步伐必须与我国整体的工业发展相一致,在氯碱行业的发展与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氯碱行业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1.产能过剩

在氯碱行业中,氯碱平衡一直是氯碱行业生产中存在的矛盾,因为氯碱产量的失衡很容易造成某种产品的短缺或过剩,对当今的氯碱行业而言,在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氯碱行业受到一定的发展限制,虽然2009年至2011年氯碱行业不断呈现复苏势头,但是仍然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产能过剩认识氯碱行业中面对的难题之一。

2.产业结构不合理

氯碱行业的发展存在区域性的限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能源分布与消费区域对氯碱行业的发展仍然不利,对氯盐行业的生产形成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同时,氯碱行业的发展也催生一些小企业加入到氯碱生产中,但是这些企业没有考虑是否具有能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对氯碱行业的整体质量与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都形成了阻碍。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是生产力,科技的革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氯碱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革新缓慢,使我国的氯碱行业虽然在产量上可以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在成本上处于劣势。

三、我国氯碱行业的努力方向与发展趋势

2011年的氯碱行业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或是市场需求方面看,氯碱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氯碱行业可以在确定自身的努力方向后展望良好的发展趋势。

1.氯碱行业的努力方向

1.1技术与设备的革新

在生产工艺上向世界先进氯碱技术靠拢与学习,加快推广低汞触媒干法乙炔发生技术,加快研发离子膜工业化制造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和无汞触媒,提倡与鼓励创新,实现氯碱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设备上要求采用技术含量高、能效比高而且节能的的设备产品,从而实现成本上的减少以及效益的增加。

1.2推动行业的调整与整合

对企业从规模、技术等方面做出严格规定,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综合评审淘汰或整合,贯彻“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规定,防治氯碱行业的盲目扩张和低水准的重复性建设。

1.3国家政策给予支持

目前面对氯碱行业地区布局的现状,国家可以颁布适当的税收或其他优惠政策以鼓励氯碱企业在个地区的平衡发展,达到降低成本以及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2.氯碱行业的发展趋势

2.1工艺技术趋向先进

目前中国的氯碱工业普遍采用隔膜法和离子膜交换发,先进工艺应用的比例上升,势必会扩大氯碱企业的生产能力,同时氯碱行业各界也应认识到,氯碱行业在呈现出规模化的同时也呈现出高技术含量发展的趋势,氯碱企业只有认识到这种趋势,才能够正确审视自我,我目标的前进,不至于被氯碱行业快速的进展步伐所淘汰。

2.2氯碱行情的上涨

基于近几年氯碱行业复苏的情况,目前必定会延续复苏的势头,在带动基本化工需求的基础上各企业为了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与盈利能力会将产品多元化,从而实现氯碱行业的繁荣。短期内,2011年日本地震使日本的氯乙烯装置受到影响,在供求紧张的情况下,国内价格也会有所上涨,同时决定了国内氯碱行业开工率提高,产能也会得到释放。

2.3节能减排趋势

节能减排是社会发展对氯碱行业的要求,同时也是氯碱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能够对资源的利用更加的充分,同时呢呢个够减少氯碱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氯碱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能力,更是氯碱行业的求生存根本之道,所以,树立氯碱行业员工基恩呢个减排的工作意识,在确保达到生产标准的前提下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采用先进技术与装备在氯碱行业中贯彻节能减排,将是氯碱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当前的氯碱行业正在呈现出明显的复苏势头并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氯碱行业只要在发现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的前提下必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8)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08-02

一、问题的提出

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两大支点,其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更是成为这两大经济区发展的重点产业。成渝、关中-天水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结构的趋同或趋异一直是其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的分水岭。在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相同或重复的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使得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的结构上表现出趋同;但从其重点发展的具体产业上,两大经济区又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优势和劣势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这又使得两大经济区表现为趋异。若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趋同,则在西部的发展中将会形成经济区之间的竞争,这就会阻碍双方的发展;若两大经济区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趋异,则在西部的发展中将会形成经济区之间的互补,会促进双方的发展。所以,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的趋同或趋异是分析两大经济区在西部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的重要部分。

二、趋同抑或趋异:特有资源视点

成渝经济区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实力雄厚、资源匹配较好,拥有丰富的水能、天然气和生物矿藏资源。因此重点发展的制造业有:以发电设备、石油钻采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水电、天然气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核技术和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了发展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成渝经济区重点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努力改变工业支撑比较单一的局面。引导加工业与农业、制造业与生产业、能源工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的紧密联结,形成相互支撑和促进的跨领域链条式发展模式,构筑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高地。

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西部智力资源最密集地区。仅关中地区就有4个部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集中了3个部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13个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因此,产业发展方向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1]。首先,关中-天水经济区围绕集约化农业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技术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开发一批附加值高和市场容量大的战略产品。其次,关中-天水经济区有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以及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为特色的产业体系,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医药、纺织、果业以及畜牧等优势产业,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2]。在制造业重点产业中,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有着明显的差异。

两大经济区的制造业发展依赖于其特有资源,使其在重点发展产业上的趋异现象成为必然。两大经济区依托不同的资源和技术发展制造业,使得两大经济区的制造业共同发展的同时也相互区别,避开产业竞争,形成产业结构趋异。

三、趋同抑或趋异:空间结构视点

成渝经济区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拥有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而成都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是西部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3]。在我国实施的沿海、沿江的“T”字形国土开发战略中,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遥相呼应[4],在我国东中西互动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承接传递的作用,这就奠定了成渝经济区承接东西的基础。

从中国经济整体格局着眼,亚欧大陆桥是横贯我国北方东、中、西部最重要的一条经济带,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就处于这条经济带的中心,是我国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5]。西北地区之所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也得益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密集的智力资源和较好工业基础,所以加快经济区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小区域范围的发展,还将带动包括内蒙古和新疆在内的大西北发展,实现核心经济带的辐射作用[6]aViOaenGQCA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M85bu25a6J5pe25pyf6ams5YWL5oCd5Li75LmJ5aSn5LyX5YyW55qE5Lyg5pKt6YCU5b6E5Y+K5ZCv56S6POW7tuWuieaXtuacn+mprOWFi+aAneS4u+S5ieWkp+S8l+WMlueahOS8oOaSremAlOW+hOWPiuWQr+ekumQCAw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Q85paw5rCR5Li75Li75LmJ6Z2p5ZG95pe25pyf5q+b5rO95Lic5a+55Yac5rCR6Zi257qn55qE6K6k6K+GPOaWsOawkeS4u+S4u+S5iemdqeWRveaXtuacn+avm+azveS4nOWvueWGnOawkemYtue6p+eahOiupOivhmQCBA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Uq5rWF5p6Q5YyW6Kej5omn5pS/5YWa55qE4oCc5Zub5aSn5Y2x6Zmp4oCdKua1heaekOWMluino+aJp+aUv+WFmueahOKAnOWbm+Wkp+WNsemZqeKAnWQCBQ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Yb5Yqg5by6566h55CG5LiO5pS55ZaE5rCR55SfG+WKoOW8uueuoeeQhuS4juaUueWWhOawkeeUn2QCB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c25paw5pe25pyf5by65YyW5p2D5Yqb6L+Q6KGM5Yi257qm5LiO55uR552j5a6e6Le15Yid5o6iNuaWsOaXtuacn+W8uuWMluadg+WKm+i/kOihjOWItue6puS4juebkeedo+Wunui3teWIneaOomQCBw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g5572R57uc5Y+N6IWQ5rOV5Yi25YyW5LiO55uR552j5aSn5LyX5YyW57Sn5a+G57uT5ZCI56CU56m2Oee9kee7nOWPjeiFkOazleWItuWMluS4juebkeedo+Wkp+S8l+WMlue0p+Wvhue7k+WQiOeglOeptmQCCA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Dkz5aSn6L+e5biC5pS/5Yqh5YWs5byA55qE5pyN5Yqh5Z6L5pS/5bqc5bu66K6+56CU56m2M+Wkp+i/nuW4guaUv+WKoeWFrOW8gOeahOacjeWKoeWei+aUv+W6nOW7uuiuvueglOeptmQCCQ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An566A6L+w6aKG5a+86ICF5bqU5a+55YWs5YWx5Y2x5py6562W55WlJ+eugOi/sOmihuWvvOiAheW6lOWvueWFrOWFseWNseacuuetlueVpWQCC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Et5paw5Lit5Zu95oiQ56uL5Lul5p2l55+l6K+G5YiG5a2Q5Zyw5L2N56CU56m2LeaWsOS4reWbveaIkOeri+S7peadpeefpeivhuWIhuWtkOWcsOS9jeeglOeptmQCCw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I55paw5pe25pyf54ix5Zu957uf5LiA5oiY57q/5YaF4oCc5Zub6ICF4oCd55qE5YaF5ra156CU56m2OeaWsOaXtuacn+eIseWbvee7n+S4gOaImOe6v+WGheKAnOWbm+iAheKAneeahOWGhea2teeglOeptmQCDA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Mq5a6M5ZaE5YWs5Yqh5ZGY6YCJ5ouU5b2V55So5Yi25bqm55qE5oCd6ICDKuWujOWWhOWFrOWKoeWRmOmAieaLlOW9leeUqOWItuW6pueahOaAneiAg2QCDQ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Q85LuO4oCc6Jma5a6e4oCd5Yiw4oCc55yf5a6e4oCd77ya5Yac5p2R56S+5Lya55qE5rCR5Li76Ieq5rK7POS7juKAnOiZmuWunuKAneWIsOKAnOecn+WunuKAne+8muWGnOadkeekvuS8mueahOawkeS4u+iHquayu2QCD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U85YWs5YWx6YOo6Zeo5Lq65Yqb6LWE5rqQ566h55CG5Lit55qE5b285b6X5Y6f55CG546w6LGh5YiG5p6QPOWFrOWFsemDqOmXqOS6uuWKm+i1hOa6kOeuoeeQhuS4reeahOW9vOW+l+WOn+eQhueOsOixoeWIhuaekGQCDw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Y26aKG5a+85Lq64oCc56eB5Lq65Y+L6LCK4oCd5Zyo5Zyw5Yy65YWz57O75Lit55qE5L2c55SoNumihuWvvOS6uuKAnOengeS6uuWPi+iwiuKAneWcqOWcsOWMuuWFs+ezu+S4reeahOS9nOeUqGQCEA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cn5Lit6KW/5pa55bmz562J5oCd5oOz5Y+K5YW25b2x5ZON5Yid5o6iJ+S4reilv+aWueW5s+etieaAneaDs+WPiuWFtuW9seWTjeWIneaOomQCEQ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ge5rWF6K6u6bqm6YeR5aSq5bCU55qE5p2D5Yip6KeCHua1heiurum6pumHkeWkquWwlOeahOadg+WIqeingmQCEg9kFgJmDxUEAAx4bGx6MjAxMzA4MTkw5YWo55CD5YyW44CB5Zu95a625Li75p2D55CG6K6677ya5ryU6L+b5LiO5oyR5oiYMOWFqOeQg+WMluOAgeWbveWutuS4u+adg+eQhuiuuu+8mua8lOi/m+S4juaMkeaImGQCAQ9kFgRmDxUBDOWTsuWtpueglOeptmQCAQ8WAh8BAgoWFGY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wJOmprOWFi+aAneWOhuWPsuS4u+S5ieaWueazleiuuueglOeptiTpqazlhYvmgJ3ljoblj7LkuLvkuYnmlrnms5XorrrnoJTnqbZkAgE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xLemprOWFi+aAneS4u+S5ieS4juWUr+aEj+W/l+S4u+S5ieWTsuWtpuaAnea9ri3pqazlhYvmgJ3kuLvkuYnkuI7llK/mhI/lv5fkuLvkuYnlk7LlrabmgJ3mva5kAgI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yLemprOWFi+aAneS4u+S5ieWTsuWtpuS4reeahOS6uuaWh+eyvuelnueglOepti3pqazlhYvmgJ3kuLvkuYnlk7LlrabkuK3nmoTkurrmlofnsr7npZ7noJTnqbZkAgM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zFemZhuixoeWxseW/g+WtpuamguiuuhXpmYbosaHlsbHlv4PlrabmpoLorrpkAgQ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0KuiuuuWEkuWutuKAnOWtneKAneeahOWGhea2teS4jueOsOWunuaAneiAgyrorrrlhJLlrrbigJzlrZ3igJ3nmoTlhoXmtrXkuI7njrDlrp7mgJ3ogINkAgU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1M+WHgOWcn+Wul+KAnOensOWQjeW/teS9m+KAneazlemXqOWvhuWSkueJuei0qOa1heaekDPlh4DlnJ/lrpfigJznp7DlkI3lv7XkvZvigJ3ms5Xpl6jlr4blkpLnibnotKjmtYXmnpBkAgY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2Kua1heiuruiDoemAgueahOOAiuS4reWbveWTsuWtpuWPsuWkp+e6suOAiyrmtYXorq7og6HpgILnmoTjgIrkuK3lm73lk7Llrablj7LlpKfnurLjgItkAgc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3JOivleaekOacrOmbheaYjueslOS4i+eahOeLrOeJueaEj+ixoSTor5XmnpDmnKzpm4XmmI7nrJTkuIvnmoTni6znibnmhI/osaFkAgg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4JOS7t+WAvOWkseW6j+S4juS7t+WAvOenqeW6j+eahOmHjeW7uiTku7flgLzlpLHluo/kuI7ku7flgLznp6nluo/nmoTph43lu7pkAgkPZBYCZg8VBAAMeGxsejIwMTMwODI5G+aIkeWbveW/g+eQhuWtpuWPkeWxleeOsOeKthvmiJHlm73lv4PnkIblrablj5HlsZXnjrDnirZkAgIPZBYEZg8VAQznpL7kvJrnoJTnqbZkAgEPFgIfAQITFiZmD2QWAmYPFQQADHhsbHoyMDEzMDgzMC。在这个空间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关中-天水经济区就享有了贯通中东地区的最佳的地理优势。

在空间结构的视点下,两大经济区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不同的重点优势,成渝经济区可以通过与长江三角的联系来促进发展,从而带动周边经济;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以以西北、华北和中部地区作为主要方向来促进经济繁荣,这也是形成两大经济区制造业结构趋异的重要原因。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9)

专用汽车企业迅速扩张,产业集中度提高。近几年在国内专用汽车领域中,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不断涌现,许多地方新型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不断形成,一些大企业集团集群现象明显。优势大型集团企业通过重组、并购、控股、兼并等多种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我国一些特殊行业,如兵器、航天、航空、石化、制冷空调等行业,近20年来,陆续进军专用汽车行业,创建与发展新型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形成了特殊行业的专用汽车产业集群。产业集中度提高,促进了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发展趋势。

专用汽车市场需求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当前,大量新的资本涌入专用车行业,我国正处于专用车产业发展的绝佳时期。专用车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化,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车应运而生,产品将向重型化、专业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大吨位重型运输汽车高速、安全,单位运输成本低,各行业对专用汽车尤其是重型专用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重型自卸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高空消防车、压缩式垃圾车、洒水车、市政用车、油田专用车等重型专用车将更加赢得用户的青睐。我国城镇建设和城市生活服务用车需要大量专用汽车,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散装水泥车等,以及城镇环卫所用的垃圾车、清扫车、消防车、厢式物流车等专用汽车和高速公路运输与管理及其施工、养护专用车辆。

基础能力能适应产业发展趋势

基础能力建设成绩显现。近10多年来,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汽车行业管理体制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迈进,许多专用汽车行业企业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结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产品产销量、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专用汽车生产能力水平得到提升,目前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车总产量的40%左右。许多企业已有能够满足专用汽车生产的各类现代化生产厂房和库房以及停车试车场等,拥有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大型制板生产线和车辆性能检测系统,拥有进口高压发泡机、全自动金属板材开卷校平机、数控剪板机、数控折弯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等成套高精尖设备。一些企业掌握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冷藏保温车、爆破器材运输车等车种的核心技术,并致力于其他各类改装车技术的拓宽和应用,技术先进性已经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企业和产品顺利通过各种认证,产品具备了出口能力和实力。

规避风险是专用汽车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目标是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公平竞争和统一的市场环境,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但是我国专用汽车企业鱼龙混杂,一些中小改装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一种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状态,虽然行政审批为改装车设置了一定的壁垒,但也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涉,限制了市场的良性发展,造成市场信息分布不对称,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规避生产能力方面的风险。持续不断的对专用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迅速扩大其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规避资金运行方面的风险。汽车改装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生产和研发投入,资金链就象生命机体中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因素。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10)

[4]田爱奎,杨瑛霞,夏天,张际平.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发展及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06,(01).

[5]孙莅文,邓鹏,祝智庭.基于娱教技术的体验学习环境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5,(7).

水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篇(11)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3-0033-04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都把制造业发展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增长率稳居世界前列,制造业增加值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我国来自制造业的财政收入也在50%以上,制造业创造了我国接近3/4的外汇收入。但是,在我国成长为制造大国的同时,并没有水到渠成地成为制造强国,相反,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其粗放发展模式面临着现实挑战。本文将对影响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外因素进行趋势和结构分析,并对其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思考。

一、影响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能源资源危机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来自外部环境三个明显趋势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所带来的敏捷制造趋势

敏捷制造是制造企业通过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财、技术、管理经验等各类资源的快速配置,以最快方式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以最节约资源的方式完成产品产销、体现生产价值的制造过程。敏捷制造的核心是制造企业凭借信息技术对现代复杂、动态环境的高度适应与应变,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生存发展能力,贯穿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个性营销的全流程。

目前,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也给制造业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增添了具有颠覆意义的新活力,在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装备、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技术都与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了对接和融合,当代制造业的新貌正在凭借信息技术被日益清晰地刻画出来。在制造业的研发设计技术方面,表现出从单项技术突破向异地设计、系统仿真、整体规划、虚拟装配、数控加工、质量检测等的集成化、虚拟化趋势;在制造业的生产装备技术方面,表现出能够极大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精细程度的智能化、精准化趋势;在制造业的企业营销管理方面,表现出依托计算机网络而形成的个性化、网络化趋势。所有这些趋势,经与当代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相适应,塑造出了制造业整体发展的敏捷制造总趋势。

(二)资源刚性约束与经济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循环制造趋势

制造业在本质上是一个由人类主导进行的物质资源形态转化过程,人们将自然资源加工制造成可用于自己生产、消费的各类产品,所以,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是制造业生存发展的前提,自然资源供应是任何国家制造业发展的天然约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煤荒”、“电荒”、“油荒”等时有所闻,资源紧缺问题已经日益影响到了我国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制造业发展已经接近了资源供应的刚性约束边界。资料表明,我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土地资源十分紧缺;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以2006年的消费水平计算,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可供使用6.38年,世界平均水平为40年,天然气可使用44.04年,世界平均水平为70年;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矿产资源总量的12%,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 %,属于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加上我国制造业一直以来是“高消耗、高产出、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资源瓶颈效应十分突出[1]。

目前,资源约束压力已经迫使世界各国制造业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制造便是制造业转变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趋势[2]。以日本为例,通过推进循环型社会(即控制消耗天然资源,尽量减轻环境负荷的社会)建设,确立了新的废弃者责任(扔掉废弃物的人应承担对废弃物进行诸如分类等适当处理的责任)和生产者责任(生产者对于用过的其生产的产品,当产品废弃后要承担对该产品进行再利用、再商品化和处置的责任))理念,并用立法形式加以强化,有效促进了传统制造业向循环制造的升级。此外,在环保化呼声日益高涨的当代,循环制造也是绿色制造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信息技术和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趋势

自20世纪后期开始,随着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统治世界经济200多年的工业经济旧貌正在面临着时代变革,世界经济越来越体现出服务经济的特征。就工业经济的核心支柱――制造业而言,一个显著趋势就是它与现代服务业的日益融合,尤其是生产业的创新发展,使传统制造业的价值链中心环节开始由“以生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生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不再仅仅是基于产业或价值链的分工关系,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共生关系,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边界已经模糊。

事实上,生产业的创新发展(如外购、分包等)不仅促进了本产业、本部门的价值增长,而且也内在地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生产业作为一种过程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黏合剂、推动力。资料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就开始转向了服务业,服务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在不断加大,1980―2005年期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56%上升到68%,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发达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趋势明显,生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3],信息技术和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趋势十分显著。

二、制约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内在矛盾。

(一)制造业快速扩张与生产业迟滞发展之间的矛盾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伴随着全球制造中心从发达国家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大批制造业企业日益成长壮大,一些特色制造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制造的多种产品在产量上位居世界第一,出口到全球各地,200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是,另外一个事实是,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受到来自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产业升级发展的内在规律看,尤其是得不到来自生产业快速发展的充分支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按照产业结构的一般演进规律,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三大产业结构中的服务业比重曲线呈现一种“哑铃型”态势,即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相对于很低的工业化水平,服务业比重比较高;随着工业化水平提升,服务业比重会有所下降;之后随着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的提升,其所占比重将再次升高。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已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在GDP 中所占比重高达70% 以上,而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我国,服务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仍然是“配角”,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生产业的滞后,对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直接形成负面影响,尽管在我国制造业的一些领域中,许多产品在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但由于“产前”、“产后”服务业领域的低效率,使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受到抑制,制造业快速扩张与生产业迟滞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4]。

(二)对价值链低端环节依赖与制造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

以我国制造业的各个领域或各个企业、产品为分析界面,可以发现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低端位置,我国许多制造业领域、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也就是“微笑曲线”的中部,附加价值低,缺乏产业话语权,不仅受制于“微笑曲线”左、右两部分的研发和营销,而且对国外现成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这种状况难以支持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处于国际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当前世界制造业的利润低,全球制造基本供过于求,因此,制造业企业的赢利与竞争趋势必然是打破所处“微笑曲线”中段位置的获利低位,向左端或右端的获利高位寻求发展。

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看,在国际制造中心向我国转移和制造企业按照价值链进行全球水平分工的过程中,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在目前产业分工格局中处于高端位置,它们转移出去的主要是传统制造业,留下的主要是现代制造业,尤其是与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的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作为制造业转移的接受地,我国改革初期提出的“以市场换技术”的良好初衷并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成功,我国制造业对价值链低端环节依赖与制造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所以,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前世界制造业日益呈现出知识化、信息化、服务化特征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应该依循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再到技术和知识密集的发展方向,尽快摆脱“三来一补”、代工贴牌等旧有模式,强化制造业的创新和服务意识,突破对价值链低端环节的依赖,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三)思想认识、制度供应滞后与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前所述,无论是我国的制造业还是生产业,经过30年改革开放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这种成就主要是基于自身产业成长的纵向对比,就生产业而言,影响其发展的深层思想认识原因仍然广泛存在,由于受到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服务”、“重消费轻生产”的观念影响,很多人仍然把服务业看成是商业、餐饮业、旅游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行业的简单集合,只见服务业的消费特性,不见服务业的生产特性,或是对生产业认识不足,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业的有效发展,进而也影响到了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推动我国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充分且完善的制度安排。制造业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微观层面的制造业企业的具体运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制造业企业会根据资源约束条件的变化,也根据政府制度供应的情况,在企业盈利目的的驱动下,理性进行投入、产出比较,自觉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在我国,随着向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制造业的旧有制度环境也需要得到优化,一是加强有利于各种企业平等进入制造业并进行有效竞争的制度供应,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内在驱动力量;二是加强促进环境保护与技术创新政策的供应,使科技进步能够朝着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向迈进;三是推出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引导发展绿色制造,实现资源的循环、高效、清洁利用,保障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战略选择:构筑时代、区域特征鲜明的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

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更好完成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制造业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培育首当其冲。人才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以人为本的创新发展道路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根本保证,没有大量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和职业技术人员,制造业的任何发展都会流于空谈,只有把人才资源当做竞争制胜的第一资源,给予高度重视,引导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向制造业的流动,充分激发和挖掘人的个性化潜能,主动适应全球制造业市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化、国际化、创新化要求,才能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原来的劳动力优势向技术创新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优势的转变,进而形成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向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附加值高端,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更进一步,我国制造业以人为本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实施,不仅表现在上述制造业对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更表现在全社会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上,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都建有完善的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在内的多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大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和大批熟练掌握先进制造理念、工艺和技能的高级技术人员,通过他们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形成并不断强化我国制造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形成主次明晰的国家政策扶持战略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实现了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跨越,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众多客观外部条件约束和内部结构升级压力,我国制造业各领域的发展已经基于市场力量的调节出现了领域、行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制造业的优势领域、行业正在形成崛起,一些丧失市场竞争能力的领域、行业也正在被淘汰,出于对市场力量的敬畏与遵从,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推行制造业全领域的齐头并进和全面领先。目前,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既要有效发挥市场的内在驱动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就产业整体而言,国家要尽早明确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关注领域和一般领域,在政策供应上给予区别对待,引导形成在全球制造业范围内的比较优势领域和行业龙头地位,正如美国的飞机研造、德国的运输机械研造、日本的电气机械研造等等一样,我国也应在明晰的国家政策扶持战略引导下,形成自己制造业的特色和领域绝对优势。事实上,我国在这一方面已有行动,比如,2006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就确立了16项装备重点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部门正在逐项研究进口关税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但这还不够,就我国制造来整体来说,国家应尽早出台总体发展规划,详尽描绘基于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前景,以明确细致的国家政策扶持引领我国制造业健康发展。

(三)形成与生产业良性互动的集群战略

世界经济发展事实表明,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动力,发达国有的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已经占到总就业劳动力的60%以上,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它对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5]。如前文所述,由于制造业与生产业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关系,也由于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总体上呈现利润递减趋势,而知识密集型生产业则呈现利润递增趋势,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良性互动的产业集群战略本质上就是对人类社会由工业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转变大趋势的适应,也是对多重产业集群这一世界性经济发展新趋势的适应。多重产业集群会在集群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降低创新成本,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更快转移与扩散。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形成,应该建立在对世界经济及产业发展形势的客观研判基础之上,“跳出制造业规划制造业”,将产业竞争的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客户服务,以提高并保障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四)形成面向全球相关产业的共赢型竞合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日益变成一张以经济、信息、技术乃至政治为连接纽带的庞大关系网络,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地区的产业和产业企业,都成为这个网络上的结点,它们彼此之间既紧密关联又相互制约;任何国家地区的既有优势、既有优势产业及产业领域现状,都是特定时段各方面力量的动态平衡,各产业及产业企业的存在合理性只在于其社会价值的创造,维护发展这种合理性的战略手段已经不再是打击对手能力、削弱对手实力、蚕食对手市场的传统竞争,而是竞争合作,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这种全新的竞合理念,日益成为引导21世纪产业领域和产业企业实现资源全面共享的首选战略。竞合战略,亦即通过与竞争对手合作来获得竞争优势或战略价值的战略,其实质不仅是要实现产业或产业企业的优势要素互补,同时增强竞争双方的实力,而且是要通过战略实施,促进产业或产业企业的动态市场竞争地位形成,在正视竞争对手存在并认可其存在价值的同时,通过与竞争者的合作将共同拥有的市场持续做大,实现对产业市场的共享和在产业发展中的共赢。我国制造业及制造业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主动迎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学会与全球竞争者的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发展,赢得自己在世界制造业市场中的应有位置。

参考文献:

[1] 王月红,雷孝平.资源约束与制造业发展模式提升[J].商业时代,2007,(23):85-86.

[2] 路甬祥.21世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机械工程师,2005,(01):9-13.

[3] 代中强.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8,(04):22-29.

[4] 杨仁发,张爱美.我国生产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08,(0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