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业会计的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2 16:34:48

农业会计的特点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1)

作者简介:胡翠萍(1985-),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安徽 合肥 23003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18-0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各地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农业上市公司已近100家,对具备农业相关知识的会计人才需求很大。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涉农会计人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仍存在“既多又少”的矛盾:一方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各类高校会计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较之以往少了很多,加上很多企业在招聘时认为,农业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农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面临不具优势的尴尬境地,严重制约着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1]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具备农业相关知识的会计人才需求量很大,而多数高等农业院校在制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恰恰忽略了这个重点,导致培养出的会计人才不了解农业经济和农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不能胜任涉农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钩。[2]因此,对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等农业院校培养涉农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1.农业企业蓬勃发展对涉农会计人才的需求

农业企业上联市场,下联生产基地和农户,处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地位。近年来,我国龙头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经济类型趋向多元,辐射领域拓宽。农业企业经营往往涉及农、林、牧、渔等多种行业,实施多种经营与双层经营的复杂管理体制,核算方法具有灵活性,生产成本核算方法复杂,因而普遍缺乏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业务核算的会计人员。[3]培养涉农会计人才迫在眉睫,高等农业院校在培养涉农会计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对涉农会计人才的需求

截止到2013年5月底,安徽省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9282户,出资总额413.7亿元,成员总数22.97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和出资总额的增加,无疑对其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核算现状堪忧,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配备专门的会计人才,而是由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合作社成员兼任。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设置专门的财务岗位,招聘专业的涉农会计人才。

3.村级委托机构对涉农会计人才的需求

课题组在实地走访六安、池州、安庆等地区村账机构及其主管部门的过程中了解到:会计服务机构亟需既熟悉会计知识又了解农业基本知识的大学生,但是一方面由于会计服务机构很难吸引大学生,另一方面即使是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也没有体现“农字”特色,培养出的会计专业学生无法适应农村会计岗位的要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开设涉农会计方向,为农村会计工作输送专门人才。

二、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同质化,没有体现农字特色

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确定培养何种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何种素质,将来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等。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还存在着定位不合理、特色不突出、目标不清晰等问题。由于目前没有直接设置与农业会计相关的专业,农业高等院校基本上放弃了培养涉农会计人才,而是直接参与到与其他综合性高校、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的激励竞争中,但农业高等院校在这场竞争中不具优势。笔者将安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六所农林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与综合性高校和财经类高校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在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上基本相同,农业院校并没有体现农字特色。该现象表明高等农业院校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导致涉农会计人才培养缺失,培养的通才会计人才不能实现充分就业。[4]

2.课程设置套路化,涉农会计课程缺乏

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有着明显不同。近年来,农业高等院校基本上放弃了涉农会计课程的建设,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其他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几乎没有差异。基本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设置没有将会计与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缺乏农业会计、农业成本会计、农业财务管理等体现涉农会计的相关课程。虽然有的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了诸如“农业会计学”类的课程,但是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将农业与会计紧密结合起来,实际上讲授的还是“基础会计”的内容。涉农会计课程建设被忽视,必然导致涉农会计教材的缺乏。

3.实训基地缺乏,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涉农会计学生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特征和农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了解不足。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懂农产品的生产程序、加工特点以及销售渠道,无法了解农产品的成本构成要素,不能掌握农产品成本核算的正确方法。[5]究其原因是因为高等农业院校缺乏实训基地,亟待与涉农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为涉农企业提供会计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部分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来看,实践教学占的比重较低,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且形式单一,难以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

4.涉农会计师资短缺,农业背景缺乏

师资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但是高等农业院校的涉农会计师资普遍存在短缺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上课量太大,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6]并且教师大多是从财会专业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缺乏农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即使开设了涉农会计的相关课程,也只能照搬书本上的知识,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思路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农业院校应根据院校类型、特色、市场需求等制定涉农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农为本,突出农字特色,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会计人才。为农业经济系统培养兼具农业经济管理和会计学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上,要充分考虑到农业经济和涉农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此来适时调整涉农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同时拓宽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2.根据学生意向组建涉农会计班

仅开设几门涉农会计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对涉农会计知识的全部需求,有必要根据学生的意向组建涉农会计班。具体措施为:在第四学期开展关于涉农会计需求情况及就业前景方面的讲座,学期结束前统计具有该意向的同学组建“涉农会计”班,从第五学期到第六学期针对“涉农会计”班的同学增设“农业企业会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农业企业财务软件应用操作”等专门讲解涉农会计的课程,以满足涉农岗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3.加强涉农会计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展现专业特色等一系列教学目标的最终落脚点是科学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国农业经济系统对会计人才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与此相悖的是涉农会计专业人才与农业高等院校涉农会计课程的缺乏。因此,应加强涉农会计课程的开发,根据农业经济系统的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目标,开发诸如“农业企业会计”、“农业财务审计”等涉农会计课程。

4.建立农业基地与会计教育结合模式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适应涉农岗位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对我国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加工方法、农产品特点了解不足。因此,农业高等院校可以建立农业基地与会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参加农业基地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经营管理活动。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农产品生产方法、农产品成本构成要素,使学生真正了解涉农会计核算的知识体系。

5.加大实验室建立力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会计学是技术性、应用型很强的一门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传统的会计模拟实验已不能满足涉农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拿出专项资金或者与涉农企业联合建立ERP实验室。通过ERP沙盘模拟系统可以让学生掌握农业企业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通过沙盘模拟,学生不仅掌握了涉农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还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涉农会计岗位的需要。

6.加强涉农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鼓励专业教师到涉农企业调研,了解涉农企业会计岗位的真实需求,了解涉农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只有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积极采取措施改变传统教育形势下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加强教师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汲取更多的涉农会计知识,继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涉农会计人才,还可以从涉农企业招聘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12-15.

[2]吴子恺,徐华亮,潘柳燕.地方综合大学农林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4,(3):22-26.

[3]周燕,刘万才,邓春景.高等农业院校法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改革与发展,2009,(8):160-161.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2)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127-02

引言

伴随我国农业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部最终颁布实施了农业会计核算的办法。这将对我国农业会计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将对我国农业会计制度建设发挥重大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念与特点

(一)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概念

农业会计是对农业生产单位和农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即是对农业企业进行的一个会计核算。

农业会计包括以下内容:农业事业会计;农业企业单位;乡镇企业会计;家庭农场会计。

(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农业企业经营的管理以及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的复杂性。农业企业的自然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的再生产过程决定了农业会计再次计算各项生产支出时,既需要核算种子、种苗、农药、农具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消耗,又需要核算施加肥力、兴修水利、水土保持等有助于自然生态循环的相关费用。

2.生产资料的广泛性。农业的生产资料与其他产业有很大的不同,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农、林业用的土地、养殖业用的水面、畜牧业用的草场等都属于农业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3.成本核算的阶段性。农业成本核算很多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再次核算其生产费用时既包括核算其生产费用和成本,又需要核算其各种动植物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长、增重、增值、增殖、和增产等动态情况。虽然农、林、牧、副、渔各业都属于农业生产,但其各业的核算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

4.经营成果的两面性。农业的生产不但要核算正常生产情况下的生产支出与经营成果,还要考虑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增加或减少的生产支出与经营成果。

5.资金消耗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周期的较长就需要考虑不同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以及资金周转的缓慢,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且生产周期长。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的资金管理不但保证供应,不耽误农时,适应不同的季节和地域;又需要加强管理,以防资金的浪费和积压。

6.固定资产的多样化。农业企业的很多机械等固定资产,受季节性影响,空闲期较长,使用率较低,而农业生产中的各种经济林木、产畜等本身具有生命,自身价值有的随生产而消耗,有的因发育而增值。

二、农业企业的特点决定其会计核算的独特性

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特性使其会计核算也具有不一样的特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系统的多样性。农业企业内部具有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技术系统等三大系统,这些系统统一于农业生产活动当中,提供全面的信息,是一个系统工程。

2.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农业企业的各项劳动对象是具有生命的动植物,它们属于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活动就是对这些生物资产的成长、转化、繁殖、收获进行管理的过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但需要投入动植物生存的维持费用,还要投入增加生命及良好生产性能的维持费用。

3.农业生产的环境具有天然性。农业生产活动的环境与大自然提供的自然条件如气温、地下水位、降水量、地形等密切相关,因此农业生产与其他企业相比不但具有市场风险,还具有自然风险。这就需要国家继续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进行农业生产扶持。在会计核算上就表现出和其他企业的不同,比如计提减值准备时,不但要提取一般企业的八项减值准备,还要计提农业企业特殊的减值准备。

三、农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农业在进行核算农产品成本时提供的会计资料太简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农业企业由于生产复杂和技术不够先进等原因,在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的资料时往往不够详尽。像一些大型的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一整套完整的一体化生产,并且严格执行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但在提供公司的三大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资料时仍然存在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太简要的问题,更有一些规模小的承包给职工和周围农户的农场。采取的是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和类型,农场总部知识简单收取费用和向上级提供统计数据的报表。再者农场本身也没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只是简单编制农场总部需要的统计报表,这就无法提供详细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

(二)农业会计核算方法相对滞后

农业的会计处理业务相比其他企业是很复杂的,这就需要提供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和技术来提高农业会计核算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供出的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但是一些传统的手工农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十分落后。农业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复杂性及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传统的手工编制会计报表和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核算,即将被农业核算新形势的发展淘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提供了便利和科学,同时也是农业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成本核算的困难性

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成本的核算,而农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大都是具有生命的动植物,并且它们的生产周期较长。农业会计核算不但需要在这些动植物生长期间进行核算,还需要对一些几十年这样的超长生产周期的林木果树以及一些混种及分群饲养并存的动物进行成本核算。因此,这就增加了农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的困难性。

(四)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在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时仍然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实的情况,这也就直接导致所披露的信息出现失真。当然农业企业在这方面也不例外。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原因有两个:其一,主要在于农业企业管理者主观方面的原因,他们自身在披露信息时不愿把真实信息公布于众。其二,在于自然条件这样的客观因素,一些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人们无法预测的自然条件影响。

四、针对农业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农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当中涉及到的损失估计和产品成本、收入预算等方面都需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这就要求农业企业提供详细的会计资料。农业企业本身有很多分部门,造成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负责,而这些部门所负责的部分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的过程。因此,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不同部门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根据农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核算,并按照统一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账务处理。这样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才能详细地反映企业本身的总体财务状况,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改变农业成本核算方法

农业企业的资产和其他企业资产的属性完全不同,因此在核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计算方法,比如还原法、成本法、市场价格法和剩余法等,运用这些会计核算方法对农产品进行价值估算。农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这就需要对此进行核算的时候采取不同的灵活方法来解决。

(三)农业成本计算期要明确

针对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及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农业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时可以采用分步法、分批法和品种法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另外,鉴于农业企业生产的对象都是具有生命的产品,又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根据对象设置“农业生产成本――林业生产成本、机械作业成本、畜牧业生产成本、渔业生产成本”等账户,这样可以正确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对应成本。再者,对于自然条件所带来的损失应按实际成本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四)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披露政策

如今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就要求必须对它的失真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比如,可以在按照农业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借鉴国际上一些好的会计核算做法;另外对于不同的农业企业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会计核算,进而可以有效地披露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以上的解决方法,还需要国家制定出一套适合农业企业进行信息披露可行的政策。

总之,农业会计核算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繁荣。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不能一蹴而就,解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是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康捷,鹿秀艳.浅谈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

[2] 薛洪岩,孙加丽.论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实施效果[J].会计之友,2012,(2).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3)

一、农业休闲景观元素分析

1.农业生态景观分析。农业生态景观是农业休闲景观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休闲景观地域特色的体现,是城市居民所追求的自然环境,农业生态景观不仅是对外形象的展现,也是对内生产环境的改善,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农业文化这一关键要素,进行各个历史阶段农业文化的展示,通过农业场景展示、农作品种展示、农作工具展示、文字图象信息展示、农业科技展示、互动体验展示等深化农业生态景观的景观节点,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衔接使其成为一本农业历史发展的教科书,这对继承和发扬农业文化是很好的宣传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农业休闲景观的主题性。2.人工景观分析。人工景观设计是在农业生态景观的基础上,更好的完善农业休闲景观的功能。通过对建筑物、道路、绿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设计,使其形态、色彩、空间等元素能更好的融合到整体环境中,使其形象风格符合地域特色。根据功能的主线分区分点设定景观基础设施系统、交通系统、绿化系统、导引信息系统、无障碍设施系统等。从而完善农业休闲景观的功能。综上所述,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休闲农业景观也是由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景观结构模式的不同类型景观要素组成的。

二、农业休闲景观设计的特点

1.观赏性。农业休闲景观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绿色有序的农田,使游客获得绿色农作物的多种美感的享受,忘却城市的浮华和烦躁;收获时节金色的农田,繁忙的收割场景,给人内心深处无比的成就感;通过地方民俗表演感受农村朴实的农闲文化生活;农业科技展示也是独特的观赏场景,即了解的科技又增长了农业常识。北方寒地农村,可以观赏冬季农作收获之后平静的雪景。在这样淳朴的环境中,使游客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季节地享受自然生态农业资源所带来的特色农村风情。2.趣味性。农业休闲娱乐的趣味性是农业休闲景观中重要的特点,通过农村长期特有的农业文化开展的多项娱乐项目,例如:农村运动会、秧歌表演、农家度假、户外野餐、农耕劳动、采摘体验等。北方寒地的冬季是农闲期,可以滑雪、拉爬犁、捞鱼、打猎等特有的冬季娱乐项目。通过多项农业特有的趣味活动,使游客感受到农业文化带来的欢乐和美好的回忆。3.参与性。参与性是农业休闲景观有的属性,游客不仅为了观赏娱乐,更希望得到参与活动的机会,如通过学习参与农作生产,了解操控农业生产工具,体验采摘的成就感,这些参与性的农作项目,既让游客体验到农业生产劳动带来的乐趣又锻炼了身体。4.市场性。在农业休闲景观中只有管理好市场的运营才会使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所以经营管理者要有秩序有计划地开发农业休闲旅游的市场。不能盲目地追求一时利益,忽律长期市场的建设,要根据地域特色开展特色的市场,将绿色餐饮、农村娱乐、农作体验、农家住宿、土特产商品等融入到这个市场体系中共同打造特色品牌效应。

三、农业休闲景观设计的重点

1.突出地域主题。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物种繁多;民族文化众多;地域民俗文化差异比较大;南北方季节变化明显。这对农业休闲景观地域主题文化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对游客了解地域农业文化和民俗民风文化有着很好的潜在市场。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农业休闲景观园其定位单一,缺乏地域特色,导致市场不景气,突出地域的主题文化,是拓展农业休闲旅游市场的关键,所以,切实地挖掘农业休闲景观的地域主题文化是长期发展的重点。2.提升建设的品质。国内农业休闲景观规划方面过于追求国外的表面形式,把景区的发展过多寄托于高额投资、高回报、高经营、高宣传等表面的运营。这种昙花一现的短期行为,不是园区发展长久的运营模式。注重基础建设的功能性,把握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园地域文化区活动策划的实效性等,要把握建设园区的特色文化,精心策划,长期投入,稳定发展,这样通过园区的各方面品质的把握,才会被大众长久的接受,真正成为游客认可的环境。3.迎合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导向不断改善经营项目的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才能做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特色性活动会激活农业休闲旅游的市场,以点带面,通过传统节日、节气、特殊时期等开展具有主题性娱乐体验活动,例如:以农业生产为特色的(如播种节、采摘节、农村绿色美食节、丰收节、农作技能大赛、农村运动会等。)以传统、法定节日为特色的(如五一活动周、中秋篝火节、端午采摘、国庆大丰收、大年农家乐、冬季运动会,农家冰雪节等。)4.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好农业休闲体验园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特有的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尊重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面貌,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或分期建设,试探性的开发,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被一次性毁灭,保护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生态链。在经营管理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宣传教育,达到提升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结语

在进行休闲农业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对园区所在地的自然地理因素进行分析,对当地的自然、历史资源进行挖掘,注重对当地人民物质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因为,上述内容是进行休闲农业景观设计的基础工作,只有将上述资料有了深入的研究,才能充分挖掘出当地的乡土文化特征,才能把握好建设的品味,并且建设、完善生态有机体。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要抓住各种有利机遇,开展主题活动,打造自身特色;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休闲农业景观园区的服务水准。

参考文献:

[1]方世敏等.我国休闲农业产品的体验化设计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期.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4)

我国农业会计原制度的颁布和新准则的规范了我国农业会计核算,有利于指导我国的农业会计实务。但由于农业会计本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农业会计工作手段的滞后性和相关内部、外部环境的影响等,我国的农业会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我国现阶段农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影响农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我国农业会计的运行现状

(1)农业活动会计处理规范的欠适用性

我国目前农业会计规范体系在实施中存在一些与农业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2006年新准则的颁布极大的规范了农业这一特殊行业的特有经济活动,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计处理有着突破性的指导作用。

(2)农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性

在我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也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如众多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中,“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数额巨大,且很多企业账龄超过一年,而非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比上市公司的更为糟糕。企业这种处理实际上是将许多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性因素先转入“应收家庭农场款”科目,等待未来事项发生后再进行巧妙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利润调节的“蓄水池”。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补充资料中,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非常性损失基本都不存在,这决不是巧合和偶然,而是深层次会计信息失真的体现。

另外,企业普遍存在对农业无形资产核算范围不广披露信息不详的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农业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和农业无形资产内容丰富的特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关于农业无形资产的披露中一般只反映了土地使用权、软件和商标权等项目以及该类项目摊销的方法。

(3)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不详细

从实际调查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户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的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所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和种类,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和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而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户对农业生产缺乏完整的成本核算。在农业生产中,绝大多数农户算账只核算除土地、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外的生产资料投人,而对于土地的价格、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先期投人和活劳动的价值是一概不计入的。加之农场本身也就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只有一些简单的统计报表,根本无法完整的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

二、我国农业会计现状的成因

(1)农业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不充分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会计环境的变化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国会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会计的方方面面,包括会计管理体制问题,财务报表披露的透明性问题,会计的国际化协调问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问题等。但我们决不能忽视会计理论研究、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会计实践的互动关系。会计理论是人们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成为系统化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是对会计本质的、规律性的反应,反过来要指导会计的实践。

(2)农业会计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

1、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农业会计的现状还与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关。近些年来,我国在农业会计教育和会计后续培训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不能适应我国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中,有些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或培训,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

2、资本市场不完善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市场,也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本市场对企业的约束具有综合性,可以反映商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要求,是市场约束的集中表现。一个有效且运作秩序良好的资本市场,不仅资本运动通畅有效,同时为检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客观手段。通过资本市场的约束机制,通过投资者对企业的选择,迫使企业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改善经营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和发展,以获取投资者的信赖,取得资本市场的支持。

(3)农业会计处理手段相对落后

农业是人们对动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实施控制和强化的过程,是以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与经济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构成了农业的根本特点,这一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及其会计核算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基本原因四。另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复杂多样,不同地区、不同生产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有可能不同,这加大了农业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显然,复杂的农业会计业务处理需要有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技术和手段来提高会计算质量和效率,从而提供出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然而,与此不相适应的恰恰是传统手工农业会计处理手段非常落后。在电脑己经进入家庭的今天,广大农业企业特别是广大农村仍然以手工记账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本文力求在理论论述并结合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会计问题进行探索,但由于知识积累的不足以及时间的局限,加之农业会计问题毕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难度和广度,因此我们对于我国农业会计发展和完善的思路不能面面俱到,这都构成了本文的遗憾所在,这也将是我们以后继续研究的方向所在。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5)

我国的喀斯特地形面积分布为世界之最,其中尤以西南岩溶地区为代表,包括贵州、云南、广西、重庆、四川、湖南、湖北、广东8个省(区、直辖市)。据统计其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130万km2,“石多土少、雨多地漏、土薄易旱”的地质状况严重制约了喀斯特山区的农业发展。云贵高原区土壤涵养能力低、蓄水保水能力差,再加上喀斯特山区地质漏水严重,其工程修建难度较大,很容易造成工程性缺水。同时贵州还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土地整治工程不仅涉及传统的土地平整、道路和水利工程,还应该将生态环境治理融入其规划设计中,达到土地整治和石漠化治理双重目的。自然条件差,加之人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使得我国石漠化地区人口多,人均耕地资源少,粮食作物产量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更加凸显,进行以生态恢复和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土地整治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1.2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定位

“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喀斯特山区传统的农业用水只能靠雨水,而以云贵高原为主的喀斯特山区雨水分布很不均匀,冬天雨水少而夏季雨水多,且小区域内气候变化差异较大,谷底下雨山头晴热,隔山天气不同等局布气候差异极为常见,这些都严重地制约其农业发展。众所周知,以云贵高原为主的喀斯特石漠化区域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其中春旱尤为严重。因此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布局和设计,充分结合喀斯特山区现有的特殊地势地貌优势,构建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主的整治模式,最大限度地兼顾喀斯特山区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村人畜饮用水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3目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喀斯特山区土地整治工程农田水利的布局和设计应充分结合其地形地貌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蓄水、灌排水功能。经过对喀斯特山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调查,笔者认为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及设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是工程布局不尽科学合理,布局没有充分考虑喀斯特地质实际。喀斯特区域的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其地表保水蓄水能力差,雨水形成地表径流后在地表的流动时间和距离均较短,而修建多座低标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具备短时间蓄大量水的能力,则易造成次生地质灾害;其次,工程设计标准过低,影响工程质量,如沟渠底层设计用C10打底、C15砌筑,这直接导致部分工程修筑后还未经验收,仅雨水冲刷、土壤吸水膨胀便可将其毁坏,给土地整治工程带来负面影响;再者,土地整治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其缺乏了解,农民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愿望不强。农民未参与规划使得部分规划不尽合理,且给工程后期管护带来一定影响。农民作为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主要受益者,其参与的积极性高低是影响工程综合效益大小以及效益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最后,规划设计没有很好地兼顾农业生产和人畜用水问题,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而实际在规划设计中存在重农业用水轻农民生活用水的现象。

2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化布局

2.1农田水利工程优化布局理念

“优化”即为追求更高的效益,首先是社会效益。因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田水利工程要以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村人畜饮用水为使命,规划设计时要结合具体项目区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2014年中央1号文件继续关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并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口号,这为继续促进农村、农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喀斯特山区人口密度大,要实现农民的持续增产增收,农田水利工程的属性作用更加突出。优化布局农田水利工程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如规划设计要以因地制宜为原则,要加大土地整治工程宣传力度,提升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加强规划设计人员的设计培训,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兼顾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民人畜用水,实现工程效益最佳化。

2.2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优化布局类型

喀斯特山区土地有着田坝少,梯田多,旱地多水田少,且旱地多为分散的坡地等特点,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具有以蓄水和排水为核心,以小型水利工程为主的特征。喀斯特山区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蓄水、排水和附属工程3类,其中蓄水工程为蓄水池,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拦山堰等,附属设施有涵板、沉沙凼。喀斯特山区用水包括农业用水和农户人畜饮用水两部分,蓄水和排水工程相互衔接构成排蓄水体系。可根据水利工程的功能将喀斯特山区蓄排水分为农业用水、农户人畜饮用水、农业用水和人畜用水兼顾3种类型,再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其工程布设主要有4种类型。第一种为农业用水型,布设在旱地集中连片,地形变化比较统一的坡地山腰。旱地集中连片,坡面汇水面积足够时,可修筑容积较大的蓄水池,保证农户平时急需施肥打药时用水;同时需在坡面中上部修建拦山堰将坡面径流汇至与等高线垂直的排水沟,再经沉沙凼将水流中较大石子沉淀后排入蓄水池,蓄水池蓄满后可通过排水沟将多余的水排往低处。第2种农业用水型水利工程布设在旱地集中区域,且充分利用道路系统形成汇水面,使得道路和蓄水、排水工程与地形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保证旱地农业用水。第3种为农户生活用水型,布设在离居民点较近的位置,或是现状已有水井,该位置有稳定的地下水源,修建蓄水池能很好地将地下水储存,便于农户人畜饮水。第4种为农用和农户生活用水兼顾型,在自然条件较好的“田坝”区,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选择恰当的位置布设能兼顾农业用水和农户生活用水的水利设施。喀斯特高原地区有很多“高原盆地、田坝”,且其多数有溪流汇集,因地制宜布设排蓄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形成更加丰富的水利网络体系,可在满足农业灌排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居民生活用水,实现水利工程效益最佳化。

3喀斯特山区利水型社会构建

在资源困乏的21世纪,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路已成为共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物质之一,水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偏少早已是我国国情,加之存在农业用水浪费、污染等问题;地下水位下降使淡水的使用成本不断加大;所需的技术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工业用水的不断加大;城镇化的加快使得城市生活用水急剧增加这些问题都成为当今社会的负面因素。因此构建利水型社会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喀斯特山区利水型社会的构建可以从农业和农村两个方面出发,结合喀斯特地区农村面积广、人口多的特点,构建喀斯特山区利水型农业和利水型农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大对农民节约用水观念的宣传力度,使得农民逐渐树立利水农业和利水社会的价值观。在倡导人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背景下,逐步构建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增强农民“爱水、护水、利水”的风尚,减少农民生产生活对水的浪费和伤害。(2)加大对农村利水型农业和利水型社会的投入,构建利水社会科技体系。加强对利水农业和利水社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寻找适合山区农民节约集约用水方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利水科技体系。(3)构建利水型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利水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层面的政策作支撑,如建立鼓励利水社会发展的政策,利水社会基础支撑体系,以及构建长期投入机制等。总之,构建喀斯特山区利水社会是一项服务于“三农”发展的系统工程,主要从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饮用水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水体系,实现人—土地和水—环境的协调统一。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6)

中图分类号:D918.95 文献标识码:A

1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作为国家的一个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与自然联系紧密的同时又和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农业生产活动一方面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降水、气温等情况都会对农业的生产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另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一个较长的生长周期。当前的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农业自身的一些特点相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能提供农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国的多数农业企业的会计无法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农场与家庭农场之间的经济关系比较单一,往往采取收取实物地租。很多规模不大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出去,有租户自主经营,这样农户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相应的产品,而农场只负责与承包之间签订合同以及定期收取承包费用。在这种单一的管理体制之下,农场很难形成建全的会计管理体系,会计工作比较简单,只需要制作一些简单的报表,无法提供农产品成本的会计信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农场中,实现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的一体化经营,企业的会计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会计资料,但是对于农产品的详细成本,仍然无法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

1.2 不能适应农业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当前我国的农业企业会计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只是按照计划的被动执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由政府按照一定的价格统一进行收购,农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并不是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本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不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依据。

1.3 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由于各种可预料的或者不可预料的原因,各个行业的会计信息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失真的情况。农场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农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原因,一方面,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是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的,这就导致农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灾害性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活动很难进行准确的计量和统计,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一方面,对于家庭农场来说,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之后所剩余的农产品完全由自己进行支配,而农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对于家庭农场来说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剧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2 完善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总体思路

2.1 在会计确认方面

农业生产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同时与自然和经济相联系,这就决定了农业企业的会计确认与企业行业相比更加复杂,尤其是其中关于生物资产的确认。在国内尚没有对生物资产进行确认的相关准则和制度规范,这给农业企业会计确认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确认体系十分有必要。我国可以参照国际上相应的会计准则中关于生物资产确认的部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农业会计核算制度,为农业企业的会计确认提供参考依据。

2.2 在会计计量方面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相应的会计制度对农业企业的会计计量都没有进行专门的规定。但是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业企业只能采用历史成本法对生物资产进行计量。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农业企业的相关的政策和标准。

2.3 在会计记录方面

会计记录主要涉及到会计账户的设置问题,在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除了需要设置与其它行业具有共性的会计科目以外,还应设置反映农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农产品、幼畜及育肥畜、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基本生产成本――种植业生产成本、应收家庭农场款、应付家庭农场款等。

2.4 在会计报告与披露方面

当前国内的农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规定,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专门的农业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农业会计准则。但是有一些普通会计的披露政策同样适用于农业会计: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资产的区分、提取资产减值的情况以及折旧政策。农业活动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农业活动会计事项的披露上应该充分考虑农业活动的自身特点,而不能生搬硬套普通经济活动的披露方法,只有这样,农业企业的农业活动才能为投资者所深刻的了解。动植物的年龄不同在采用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的时候,成本的差别很难被体现出来,这就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活动披露政策或者相应的标准。

3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的改进措施

农业企业依据其生产规模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农业生产所占的比例,可以划分为: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3.1 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已经上市的农业企业,其会计工作应该依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展开工作。一般来说上市的农业企业的综合性比较强,其通常由一些相应的,业务不同的分公司组成。这些分公司有的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有的则已经完全脱离直接的农业生产,从事相应的深加工或者是运输物流活动。这就要求会计工作应高从各个公司的业务实际出发,分别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公司的会计核算应该按照农业会计来进行日常的帐务处理。而完全脱离了直接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公司则应该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农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农业活动的特点,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2 中小农业企业

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会计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农业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3.3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收获农林畜牧产品为其经营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会计核算过程应着重体现农业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素质较低,会计知识匮乏,不具备进行精确会计核算的条件。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可以要求他们对农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公司系统的会计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主要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三种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但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其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具体运用某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农、林、牧、渔业产品生产成本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7)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1 农业会计准则特有基础概念内涵的界定

一个高水平的准则的制定,就一定要弄清楚其所依靠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可靠的合理的分析,农业会计准则也是会计准则当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具体活动中也必须遵照相应的会计准则来实行或会计基本概念框架的界定,需要作出补充界定的主要是关于农业所特有概念。这些概念主要包括农业活动、生物资产及其分类、生物转化等等。而这些概念在我国以往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从没有结合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需要作出明晰的界定。

在确定农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明白生物资产在其中的作用。将其内容和倾向性的差异,来确定其对于农业活动的特殊作用,并通过信息的输出给予决策者最适当而准确的评判标准,现在,会计制度缺乏生物资产的明确性。而对它的划分和归类难度都进一步加大。

2 农业会计准则与存货等准则的关系

会计准则能够直接指导核算工作,并对纰漏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但是,从准则所面对的各个问题的角度来说,会计准则平级之间所具有的功能和产生的效果都是不同的。观察限制有实际效果的会计准则以及国外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从对象上来划分可以有通用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准则和报表准则四类。通用业务准则是用来规范所有企业都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特殊业务准则用来规范并非所有企业都会发生而只有某些企业所特有的经济业务;特殊行业准则用来规范只有某类特殊行业才发生的经济业务。

农业会计准则涉及到的方面较多,所以和其他准则之间在某些问题上会出现重复,使得准则变得冗余。应当怎样恰当处理这一现象,把准则的科学和全面与准则的精炼结合起来,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与农业会计准则相关的准则主要有: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政府补助、无形资产、资产减值等。

我们认为,对于农业所特有的政府补助项目的会计处理应该在农业会计准则中加以规范,其他非农业所特有的政府补助项目的会计处理则可以在政府补(援)助会计准则中规范。由于农业中土地使用权、专利权、专利技术等与其他行业中的无形资产并无明显的不同,所以,我们认为,这类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在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规范即可。与其他资产的状态类似,生物资产本身也会发生价值的转变,并且变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变动的范围和程度都应当有所规范。不必要必须被减值会计准则所包含。

3 农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农业会计准则的特殊性表现在,它的规范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特殊信息的掌握和处理工作中。依据国际上的相关准则以及当前我国所使用的框架,将农业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特性融入其中,可以认为,农业会计准则应当包涵下列内容:

3.1 特有术语的定义。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必须首先对其所涉及的特有术语作出定义。农业会计准则应予以专门定义的术语有:农业活动、农产品、生物资产、生物转化、收获、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等。以上术语中的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其他会计准则的定义应保持含义上的一致性;其他术语则是农业会计准则所特有的,应作出简洁的定义。

3.2 生物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由于生物资产是有生命的即“活”的资产,这便加大了有关其确认和计量的复杂性。这里的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具体计价方法的运用。IAS 41已将公允价值作为农业会计准则的基本计量属性。由于IAS 41刚刚生效,而实际上至今世界上并没有哪个国家已经采用该准则,因此,我国究竟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还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还是将二者综合,是农业会计准则制定中需要考虑的一个情况,通常来看,会计准则的最终形成受到外部环境和主观目标双方面的限制,并且不可能独立于这些因素单独存在,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我国农业会计准则目前还只能坚持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属性,暂且不宜采用以公允价值为主的计量属性,像IAS 41第20条规定的:在无法取得生物资产或农产品在现存条件下的市场价格或价值的某些情况下,“企业应利用该资产的预期现金净流量按当前市场的税前利率折现后确定公允价值”,与当前的大环境下还不能有效全面的适应。不过因为农业自身具有的特性,采用过于统一的方法也不恰当。例如自繁自育的幼畜成龄转为产畜,如果市场的气氛较为活跃,那么公允价值的概念就比历史成本更为恰当。

生物资产本身依赖于土地状况,它也是会计准则必然要面对的问题,通常,生物资产市场并不活跃,而农业土地也是如此,市场都较为冷淡,这也是因为土地在我国还是公有制的计算方法,不可以私人进行交易,也就无所谓土地所有权的市场。所以,公允价值,包含土地价值的观念于我国发生的几率很小,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国家,生物资产使用历史成本的办法进行测量。以上是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这样认为,土地改良造成的花费以及数额的变化能否实现资本化应当都是农业会计准则应当考虑的问题。

3.3 农业活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实际实现销售的生物资产,其收入的确认如同其他资产。但自产自用或转化用途的生物资产则需要单独规范。根据前面文章记叙的内容,因为我国农业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的计量应采用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属性,所以说,农业生产活动在数据的测量和判定上肯定会受到这一情况的约束,这是有助于严谨和谨慎地对待贯彻任务的。从这个角度推崇这一状态,而另外一些状况应当推荐公允价值的测量办法。

3.4 政府有关农业补助的确认与计量。尽管许多行业都有可能得到政府的补助,但由于农业的特殊重要性和弱质性,任何国家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都会程度不同地加大包括政府补助在内的农业扶持力度。现在各个国家对于这一点的存在都持肯定态度。伴随经济能力的不断增长,我国对于农业生产的各项投入的程度和范围都将进一步加深,所以,政府在考虑农业补助问题的时候,应当充分了解它的特点。在农业会计准则中单独对政府补助计入企业损益时点的确认与价值的计量方法做出规范性指导。

3.5 农业特有项目的列报与披露。主要规范生物资产分类披露的方法,生物资产价值的初始确认及其变动,生物资产实物指标及其他非财务指标的披露,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计提的方法等。涉农企业除了一些农业活动之外还有其他的活动,以此可以得出对于财务的数据探索和指标,包含计量的方法方式和使用目标等必须充分进行说明,对于另外一些必须进行披露的内容都应当通过报表的方式以及附录的形式,向使用者进行汇报。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8)

景观是休闲农业园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够对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良性作用,还会提升休闲农业园区的美感,带动休闲农业园区的经济水平,甚至是成为休闲农业园区的“标志”。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景观设计在休闲农业园区的作用,为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带来帮助,做好对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设计研究势在必行。

1休闲农业园景观设计依据

1.1景观生态学依据

对于任何一个景观来说,其在设计过程中都必须要遵守生态学依据,如果违反生态学依据,无论景观设计得多美,都只能昙花一现,根本毫无价值。对于休闲农业园的景观设计来说,保证景观的生态学依据是基本条件。在进行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时,要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保证与休闲农业园格调保持一致的基础上,从功能性、结构性、景观性3方面来进行景观设计,通过对农业生态园区的突出性表现,来提升休闲农业园区的整体生态,因地制宜地增加绿色廊道等,能够补偿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景观,将景观的生态补偿性发挥出来。

1.2景观安全格局依据

对于农业生态景观设计来说,景观的安全格局非常重要,是保证整个景观生态状态的基本措施。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景观的安全格局越合理,那么对抗外界干扰的抵抗力越强,扰后的恢复能力也越强,这对于保持景观格局状态,维护休闲农业园区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根据休闲农业园区的服务特点分析,景观安全格局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的面积、数目及其相互之间规划关系上,要保证其能够与观光人口的社会安全水平相一致,进而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位置在安全水平状态上。在景观安全格局设计方面,可以通过景观表达的多样性、破碎度、聚集度以及景观分维数来对景观安全格局进行衡量,以保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

2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典范――中牟・国家农业公园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是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三面环水是典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环境。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总占地面积469hm2,规划建设6大服务功能区,分别为农业种植示范园、优质水产养殖示范区、农业文化创意园、花卉高新科技示范园、精品果蔬示范园、综合管理服务区。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的特点,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采取了“一分六”的景观设计模式。

所谓“一分六”的景观设计模式,就是将整个中牟・国家农业公园看作是“一”,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整个园区的整体性,以“一体式”规划来进行景观设计。“六”则是6大服务功能区,由于6大服务功能区各有特点,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将各个服务区的特点、优势突出地表现出来,以达到对6大服务功能区的最好诠释。以“农业文化创意园”为例,该园区进驻了多家农业文化创意企业。在进行该区景观设计时,农业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景观设计的主体,以农业文化、巨型果蔬样品以及趣味果蔬成为了该园的主要设计风格。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9)

经清理,在全市取消下列专门或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

(1)农村教育附加费;

(2)农村教育集资;

(3)乡镇范围内的农民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的集贸市场管理费;

(4)向农户收取的建设工程许可证执照费;

(5)向农户收取的建筑节能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用费;

(6)向农户收取的动物及动物产品防疫检疫费;

(7)向农户收取的土地登记费;

(8)向农户收取的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

上述收费项目自本意见公布之日起一律停止收取。

二、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对涉农价格和收费的管理

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村级报刊订阅费用限额制度、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度和农民负担举报查处制度以及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监督制度等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农村政务公开制度。

对涉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合法程序审批的各类证照工本费、各类资源补偿性收费、医疗服务收费、公路养路费,继续执行。为进一步减轻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和农民负担,市财政局、市物价局会同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市监察局,要对经合法程序批准予以保留的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进行清理,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今后,新增加的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集资项目,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国务院的批准文件,本市一律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集资项目。各区县和各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出台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项目。经依法批准的面向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单位收费时必须凭物价部门核发的有效收费许可证,并开据市财政局统一印(监)制的收费票据。

市和区县各有关部门在农村开展社会养老保险和其他各类保险、报刊发行、公证服务、法律服务、水文专业有偿服务、气象专业有偿服务、土壤肥料测试服务、牲畜配种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社会募捐等项工作时,都要坚持自愿、有偿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禁止强制服务、强行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行为。要坚决纠正在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管理、中小学教育、医疗服务、农村户籍管理、农村建房以及其他一切收费环节中的“加价”行为或“搭车”收费、搭售商品行为。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面向农民的商品价格和经营收费,应按价格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市物价主管部门本着质价相符的原则,从严审核。当前要重点对农村电价、水价、农机服务收费、农业排灌收费、畜牧兽医服务收费、农村有线电视收费、农村邮政资费、电话收费、农村殡葬服务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等进行整顿,并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制定进一步强化管理的办法。物价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农药、农膜、农用汽油、农用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要严格按照市物价局规定的电价实行计量收费。各地在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绝不允许擅自向农民进行集资、收费。对于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的价格和经营性收费,物价等部门要加强监测,依法监管。各企事业单位在向农民提供商品和服务时,要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广泛运用公开栏、公式牌、价格表等形式,加强商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明码标价管理,提高价格和收费的透明度,接受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

各区县、各部门要加强对涉农收费价格和收费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机构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搞好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要定期组织力量对涉及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商品价格、经营收费进行检查。物价、财政、纪检、监察、纠风、农民负担管理等有关部门要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接待地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向农民的乱收费行为。有关部门受理举报后,要认真进行调查处理。对于乱收费行为,除依法予以经济制裁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年7月15日京财税[*]1277号)

现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136号)转发给你们,并做如下补充,请一并执行。

一、农业税价格,按2001年本市规定的玉米收购价的中等价格确定,为每公斤0.98元。以后年度,实际收购价格波动幅度不超过5%,计税价格可保持不变。

二、《北京市农业税实施办法(试行)》(京财税[*]756号)第六条、《北京市农业税计税土地和常年产量核定办法(试行)》(京财税[*]755号)第四条关于“原农业特产税计税土地的常年产量应大体相当或略高于当地同等地块农业税常年产量”的规定及第五条同时废止。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136号*年6月9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发[*]12号)的精神,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现就*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特产税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年,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为单位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中的农业特产税政策。认真扎实地做好合并征收环节、降低税率等工作。

二、*年,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的问题,根据统一政策,分散决策的原则,由各省自主决定。条件成熟的省,可结合本地实际,在自行消化财政减收的前提下,对部分农业特产品(除烟叶外)不再单独征收农业特产税,改为征收农业税。具体品目各地可自行选择,选定品目后,税目的转换、税率的确定、计税依据和征收方式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税目的转换。将现行农业特产税应税品目中的水果、干果、药材、果用瓜、花卉、经济林苗木等园艺作物收入,水产品收入,林木产品收入,食用菌收入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收入,改为征收农业税;将园艺作物收入中的蚕茧改按桑叶,毛茶改按茶青征收农业税;将贵重食品中的海参、鲍鱼、干贝、鱼唇、鱼翅并入水产品中征收农业税;对牲畜产品(猪皮、牛皮、羊皮,羊毛、兔毛,羊绒、驼绒),不在土地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如蜂蜜、燕窝等,但不含水产品),零星、分散地块上生产的农业特产品,既不征收农业特产税,同时也不征收农业税。征收牧业税的省份,继续对羊、牛等牲畜产品收入征收牧业税。

(二)税率的确定。水果、干果、茶青、桑叶、药材、果用瓜、花卉、经济林苗木等园艺作物收入,水产品、林木产品、食用菌收入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收入的税率,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在农村税费改革中规定的农业税税率执行。对个别省区的原木、药材、经济林苗木、天然橡胶等品目收入,原农业特产税的税率低于当地农业税税率的,仍按原税率征收农业税。是否随正税征收20%的附加,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但正税附加的总体负担水平应低于原农业特产税(含附加)的负担水平。

(三)计税收入改征农业税的农业特产品的计税收入由实际收入改为原则上参照粮食作物收入确定。

对利用耕地和园地生产的,按照当地同等土地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确定计税收入;利用其他土地生产的,参照当地耕地上粮食作物常年产量确定计税收入。对利用滩涂、海水养殖和捕捞的水产品,按其历史收益情况确定计税收入。计税收入确定以后,原则上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考虑到农业特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计税收入应按照从低原则确定。对林农采伐的原木、原竹,按照采伐量从低确定计税收入。

对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准确真实的捕捞水产品、采伐原木原竹的企业和单位,按其销售收入确定计税收入。具体品目的计税收入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四)减免税。农业特产品改征农业税后,统一按照农业税减免政策执行。

(五)征收办法。对大多数农业特产品采取与粮食等农产品一样的农业税征收办法。对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准确真实的捕捞水产品、采伐原木原竹的企业和单位,实行查账征收;对养殖水产品、捕捞水产品的个人和捕捞水产品无账可查的企业单位以及采伐原木原竹的林农,实行核定征收。过去一直由收购者代扣代缴,改为向生产者直接征收确有困难的,仍可沿用原有的代扣代缴办法。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10)

农业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农业资金是指社会各方面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广义的农业资金是指国家、个人或社会其他部门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

(二)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特点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具有资金渠道多、点多、面广、分散、项目多的特点,其流向遍布广大乡村,涉及千家万户。它决定了农业专项资金具有与其他专业审计的某些独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它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熟悉诸多部门、行业的管理知识和财会规章制度。因每项专项资金审计的依据有所不同。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涉及的部门多,行业复杂。所涉及部门的生产、经营、业务差别很大,因此,审计时要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既要审计资金主管和分配部门,又要审计资金使用单位和工程项目。

农业专项资金使用周期长,短期效益不明显。专项资金投入有的要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产出,而且许多专项资金都是补助性质,与部门、单位、乡镇、村户自有资金配套使用,还要很多社会性事业单位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无偿投入,因此,审计时既要看经济效益,又要看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增加审计难度。

二、改进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对策

(一)各审计机关加强配合与协调

根据农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广、项目繁琐,大多数农业资金支持项目都以县市作为基础点,辐射到村与户之中。这也就意味着行政机构的上层负责农业资金的使用与分配,村、镇一级则作为农业资金的使用者,享受资金带来的各项收益。这就要求各级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明晰自身审查工作的重点与核心。

(二)完善机构建设,健全单位管理制度

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审计制度在其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也是进行审计结果检验的重要标准。从现代农业审计系统的现状看,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1)进行农业审计部门的优化与调整,扩大审计覆盖,在乡镇一级进行审计机构的设置。现阶段,我国的审计部门一般只涉及到市一级的行政单位,从而造成乡镇审计工作的缺失。在乡镇一级设立审计部门,配备审计人员已成为迫切要求。

(2)建立健全审计机关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根据权责分明,考核有据的规章评判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

(三)强化监督控制 加大处罚力度

审计工作的开展要严格按照法定的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一旦出现违纪问题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这就要求审计、财政等相关检查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应相互配合,加强协作,在审计工作中一旦遇到较为严重的问题,可直接与检查部门进行直接联系。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农业资金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必须要与我国现阶段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不断进行工作方式的优化与调整,开拓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途径。一方面审计人员对自身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对于农业资金审计工作的核心与难点进行科学把控,因而就需要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积极与农民进行交流,对农业资金的使用与分配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注重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技巧

对审计工作的重点难点工作进行科学划分。由于农业资金审计对象多,资金构成复杂,使得审计工作的工作难度较大,工作强度较强,因此,在审计实施中要立足实际,进行重点难点工作的划分,首先是对重点单位进行重点审计。其次是对重要资金项目的重点审计。对重要的项目进行专题审计工作。最后是重点环节资金。即抓住资金数额大的项目进行审计。

(六)发展跟踪审计和效益审计

1、树立综合经济效益观点

农业会计的特点篇(11)

一、引言

农业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的发展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以有效的对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整合,从而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处理。随着相关政府对我国农业会计的日趋重视,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也是现阶段需要重视的环节之一。虽然相关政策和标准已经趋于明确,但是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相关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农业发展,从而导致核算中存在漏洞,影响核算反应的结果。

二、农业会计制度体系发展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产业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农业内部的发展和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构建,同时也决定了农业会计制度能否完整的反应农业发展中产生的经济活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会计制度无法适应当下农业发展

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农业发展,从而导致产业内部的核算存在漏洞,而如果不及时对农业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可能会存在更大的问题。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也变得多样化,发展方向上也与以前有了较大的不同。当下的工业会计制度仍停留在过去的农业发展中,其核算的重点也没有及时进行变化,从而导致农业会计制度无法满足当下农业的发展,无法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有效的核算和反映。

(二)会计核算方式存在问题

由于农业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业务,在发生经济核算环节之前的各个部分都存在着相应的联系,同时发生的经济业务也更为复杂和多变。而当下用于农业核算的会计手段较为落后,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同时也会给会计核算带来困难。会计核算的方式决定了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决定了对经济业务的控制,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核算方式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对企业内部的控制,无法对农业内部环节进行控制。

(三)会计信息准确性有待加强

在对农业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农业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有着多变性的特点,在进行会计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会计信息准确性也有待提高。由于农业内部的经济业务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企业内部的相关项目也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所以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会计信息可能存在失真的问题。同时由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变化,同时也需要结合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考虑,从而使会计处理方法更适用于当下的农业发展。

三、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策略分析

当下的农业会计制度体系不能很好的将农业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核算,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不利于当下农业的发展。应该结合当下的农业发展趋势,对农业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和整合,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证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一)结合有效的会计核算标准进行完善

由于农业其特点,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也随着农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变化有一定的变化,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当下农业发展的方向进行针对性的核算。由于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和不可控性,可以结合有效的会计核算特殊的标准对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这样可以对农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整合,从而根据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核算和处理,从而进一步保证经济业务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会计核算的方向,结合农业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特点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管理。

(二)强化会计处理环节

在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下的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强化,从而提高会计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会计处理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会计处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可以结合发生的经济业务适当的增添一定的会计科目,明确账务处理的过程和环节,进一步提高账务处理的有效性。在强化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全面提高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发生的经济业务特点进行分类,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会计处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三)建立高素质会计核算团队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在进行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中也需要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核算团队,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高素质的会计核算团队不仅仅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完善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完善中,可以提出更多有效的会计处理办法,从而间接的完善农业会计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会计核算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控制,还可以提高内部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拉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四)强化会计内部法律制度的建立

在进行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要明确会计制度体系内部的法律责任的确认,从而强化会计内部的控制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更好的实现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会计核算行为的约束来提高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强化会计内部法律制度的构建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农业企业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效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完整性。明确法律责任可以对会计核算的行为进行控制,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提高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加强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性,通过加强管理来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和明确,对农业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农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和构建需要结合当下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方向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制度体系可以更好的适用于日常的经营活动,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提高日常核算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会计制度体系的完善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从而全面提高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农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企业未来的发展。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规划,对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定指导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晶晶.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建设路径[J].农业经济,2015年9期

[2]唐立兵,刘志成,张平.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2期

[3]李玲英.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会计监督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