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民宿经营的风险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8 16:40:11

民宿经营的风险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1)

整个银行业眼下面临经济新常态、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同业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对于体量相对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来说,形势更加严峻。为有效应对新常态下金融市场新变化,徽商银行宿州分行选择把服务小微作为拓展发展空间的主抓手。事实证明,这项战略转变为徽商银行宿州分行赢得了发展空间。但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徽商银行宿州分行也同样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宿州市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相继出台了《全市民营经济提升工程考核办法》、《宿州市中小企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宿州市市级涉企收费清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加强企业培训提升、加强政策宣传落实等几个方面入手,鼓励社会创业创新,全市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1~6月份,全市个体工商户152381户,民营企业32066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个数1179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4.58亿元,创造利润总额35.37亿元,上缴税金总额11.66亿元,实现销售利润率4.4%。截至6月底,全市共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微企业33家。可以看出,近年来宿州市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不管从经济总量还是实现税收方面,都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一、徽商银行宿州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宿州市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着力服务推动小微企业发展既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发展困境,又能为宿州分行调整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风险探索路径,更为宿州市经济长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实现“银企双赢”

徽商银行宿州分行在小微企业信贷上具备的条件得天独厚。徽商银行实行高效快捷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经营决策效率较于传统银行管理模式大大提升,能够针对小微企业在资金需求上“短小频急”的的特点,精准化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更加契合宿州小微企业发展实际,推动小微企业高速发展。同时,宿州分行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基本定位,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对宿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政策和财税金融政策掌握度较高,近年来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宿州分行小微金融业务开展,统筹有关部门整合市场信息,为宿州分行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支持,为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拓展和宿州分行自身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见,大力推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开展,是宿州分行和小微企业实现“银企双赢”的有效途径。

(二)优化客户结构,降低信用风险

当前,随着直接融资市场及其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大型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加之集中重复授信在信贷风险防御方面存在极大隐患,银行必须彻底转变“抓大抓重”的传统发展模式。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由于贷款企业数目多,单笔贷款额度低,企业相互关联度低,在铺大信贷业务范围的同时,有效地分散了银行信贷风险,降低了发生大宗信贷业务风险的可能性,为徽商银行宿州分行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三)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民生、提升税收和稳定市场经济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突出表现为两点:一方面,小微企业自身特点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小微企业拥有“船小好调头”的特点,市场应变力强,在企业转型升级、重组新建等方面优势明显。而近年来宿州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宿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生力军、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蓬勃发展能够切实为群众带来获得感。小微企业多以第三产业为主,市场竞争活跃,生产经营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作为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与大中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具有改革成本低、震荡小、见效快的特点与优势。因此,在市场体制的改革进程中,小微企业能够作为实验区和突破口,为大中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实践经验,也同时为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做出贡献。所以说,致力于中小企业发展对宿州市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保民生、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二、徽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做法成效

(一)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总体情况

宿州分行按照徽商银行总行小企业专业化改革要求和宿州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大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和落地工作,充分使小企业金融产品更加贴近并适应客户实际需求。通过加大特色产品推广力度,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打造出创盈基金、小企业易连贷、易税贷、易保贷、比例再担保贷款等一系列符合宿州发展实际、契合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品牌产品,有效地解决了宿州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截至2016年8月末,徽商银行宿州分行表内外各项信贷投放余额达到138亿元,较年初增长79.36%,其中表内贷款余额65亿元,增长15%。

(二)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做法成效

截至2016年8月,徽商银行宿州分行贷款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72个百分点,较年初新增小微企业授信客户627户,今年至目前累计投放1407笔小微企业贷款20.34亿元,目前小微企业客户贷款余额达到了32.04亿元,表外授信业务12亿元,为宿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动力。

1.加大创盈基金业务投放。长期以来,宿州市有很多经营情况较好、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如自身处于发展初期、不符合当地金融机构准入要求,或在融资过程中没有符合条件的担保方案而融不到资。针对此类企业,宿州分行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种类,通过宿州市小微企业创盈发展基金等形式,以表外授信来满足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融资需要。目前已经在四县一区累计投放创盈基金12亿元,涉及小微微企业客户105户,有效解决小微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2.拓展服务小微客户新产品。2016年上半年宿州分行依托银政合作以及市政府《宿州市“税融通”业务实施细则》,为宿州优质纳税客户推出小企业“易税贷”产品,根据纳税金额来核定信用额度,为企业发放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这一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担保难”问题。目前已经投放15笔易税贷业务,金额4610万元。

小微企业贷款时间短,一般为一年期及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部分企业的经营周期与借款期限不能匹配,贷款到期后多数小微企业甘冒时间短、利息高、风险高的风险,也要通过社会信贷公司进行拆借,及时还清银行贷款,以获得银行后续的信贷支持。根据这一实际问题,宿州分行针对当地经营情况良好、守合同重信用的企业,开展小企业“易连贷”产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累计发放小企业易连贷20笔,金额合计8520万元。

3.加强与宿州本地担保公司合作。目前,宿州分行与宿州当地8家担保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由于目前当地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能够提供认可的抵押担保较少,多数企业需要通过担保公司提供保证担保来向银行融资,为提升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宿州分行努力开展新型政银担模式(4321比例再担保贷款),2016年以来,宿州分行累计办理161笔比例再担保贷款,金额合计6.45亿元。

三、徽商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剖析

(一)银企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银行不能顺利为小微企业放贷的主要原因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尤其与上市公司相比,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很多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同时,多数小微企业持续经营时间较短,业主变更频繁,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服务前,必然要对企业信息进行摸底调查。但是,银行在向相关政府部门了解企业信息时,存在手续繁琐、流程较长的问题,个别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企业信息进行保密,让银行在获取企业在金融系统的征信记录、交税纳税和企业用电等信息时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却往往得不到企业真实信息。

(二)小微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导致信贷难度加大

小微企业以个体、私营性质为主,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科学的发展和资金管理使用规划,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人员规范经营意识不足、业务水平高低不一,政府在管理引导方面也尚存真空区域,导致部分小微企业财务制度管理粗放,随意性较大,银行在不掌握有效信息的情况下,对企业盈利、偿债能力存在顾虑,提高了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门槛。

(三)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和发展规模限制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所需授信额度小,资金使用周期短、流动性大,具有需求急、频度高、额度小、风险大的特点,但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授信流程却基本相同。在此条件下,银行必然要加强风险管理,从而有效保障银行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同时,小微企业客户授信业务多属于金融行业劳动密集型业务,客户多且分布较远,宿州分行人员、机构目前偏少,在服务小微客户工作中难度大、成本高。

(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近年来,宿州市着眼于创造良好的金融、财税和法律环境,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旨在通过政府行为、行政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从成效来看,宿州市小微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形势,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仍未从制度根本上得到解决,当前的支持举措多以“治标”为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配套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法规仍有空白需要填补,小微企业采用的其他社会融资渠道安全保障性较低,直接融资渠道又受到银行信贷计划限制,解决融资难题谋求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藩篱依然难以打破。另一方面,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地方性政策条例因缺乏国家法律法规引导导致健全完善步伐滞缓。当小微企业贷款出现信用风险时,银行缺乏法律依据来自我保护,造成了银行既期望不断扩大小微金融信贷业务,又因信贷风险问题对市场扩容放不开手脚。

四、破解徽商银行宿州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难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政银协调沟通力度,实现信息共享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必须加快推进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问题的有效解决。政府应与与银行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共同规范、完善市场,协调经信委、招商局、农委、电力及税务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宿州分行摸底小微企业客户名单和信息打开“绿色通道”,方便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提升服务工作效率,帮助小微企业发展。

(二)从政府层面继续支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把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工作发展的重点工作。积极通过政府渠道搜集市场信息,强化宏观调控,引导小微企业适应市场需求适时转变生产模式。鼓励小微企业以产业链发展、抱团发展的方式,共同抵制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市场风险,为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提振信心。

(三)继续加大小微企业规范经营管理的培训力度

以企业家、小微企业创业者、企业高管及小微企业服务机构负责人为培训主要对象,积极引导小微企业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健全完善规范合规的财务制度,切实增强企业良性运营的信用意识。实施小微企业融资培训计划,加强对小微企业及时将所属土地、房产、设备、技术、专利等各类物权进行确权登记的引导和规范,进一步帮助小微企业明晰产权关系,逐步增强信贷议价能力,为切实有效改善融资条件提供助力。加大对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税务审计及相关业务手续的办理流程进行培训,提高小微企业规范管理的水平。

(四)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从地方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来看,小微金融业务在各商业银行中的业务比重必然不断增加,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征信系统是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率、谋求银企双赢的必然途径。在征信系统建立完善之前,可通过政府和银行共同搭建的银企平台,搜集整理全市优质小微企业,确保银行有效提高目标客户获得率,以利于银企双方在不断减少人力、财力成本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金融交易成功率。

(五)健全完善符合小微企业和徽商银行共赢发展的政策法规及制度

建议参考合肥市对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和担保费补贴的经验做法,强化宿州市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当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扶持和激励,探索建立健全对宿州分行小微企业贷款的和财政贴息和奖补机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更多领域,支持小微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和使用人才,鼓励小微企业品牌申报,鼓励民营经济组织建立互助合作基金。在政府层面健全完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处置办法,对不良贷款进行有效清查清理。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2)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从农家乐到民宿

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为主要价值理念的乡村旅游兴起和发展已经有多年历史。1987年,四川成都郊区乡村活动中最早提出“农家乐”概念;现如今,“农家乐”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增益形式,已在全国各地得到因地制宜的发展与演变,为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提供思路。

顾晓君[1]博士将农家乐分为了五种模式,并将其中的“浙江模式”分为“沿海模式”和“内陆模式”;“内陆模式”以食宿疗养为主,客源稳定,服务时间长,在全国范围内也独具一格,这给我们带来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更多思考,即如何使产业进一步延长,令游客不仅满足于一日游,不仅追求猎奇体验,更是将亲近自然、品味田园的乡村旅游视为一种重要的、值得定期参与的旅游形式。

结合自然景观、历史人文、乡土情怀、产业科技等,乡村旅游中多种休闲方式得到开发;与此同时旅游观念的逐渐变化,信息化发展,与乡村旅游相关联的民宿产业逐步流行,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一环,也成为饭店管理发展新课题。其中,浙江省江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经济基础,成为民宿产业的重要分布区。

二、浙江江南地区民宿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浙江省江南地区民宿发展现状

自2015年起,浙江省全面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截至2016年3月,名列省级创建名单的已有79个特色小镇,进入培训名单的特色小镇已有51个。①民宿往往依托地方风景与文化等开发提供相关的主题住宿,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给民宿发展提供了土壤。在百度地图上直接搜索,浙江江南地区可检索到民宿相关结果2148个;更详细的,在全球民宿预定爱彼迎(airbnb)中进行搜索,从价位一百多元到六百元以上的各类民宿不一而足。

为了适应民宿经营行为的扩展,浙江省颁布全国首个民宿地方标准规范《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②对包括环境、饮用水、卫生、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使用的多项内容进行规范,并为民宿软硬件水平评分确定等级。之后,浙省各地划定范围,陆续出台适应的民宿管理办法,对包括申办审批在内的详细规定逐步确定下来。2016年9月,《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民宿管理规范开始走向全省统一标准的探索。

(二)浙江省江南地区民宿发展问题

除了民宿特色化经营、服务质量控制、创收形式开发等创新性问题长期存在,民宿经营合法性问题十分突出。尽管浙江省各地关于民宿管理的办法陆续出台,实际上很多民宿依然处于未审批的非法经营状态。[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经营者角度,很多民宿来自于自有住房的改造使用,规模极小,但申报审批烦琐,营业要求标准难以达到;同时不进行工商注册对经营者来说是一种避税方法。从管理者角度,江南地区地小人稠,民宿分布分散,自上而下的排查难以施行,有关方面对非法经营不易进行有效管制。民宿非法经营一方面使经营者处于责任不界定状态,一方面易使消费者陷入投诉无门的窘境。

除此之外,作者特别关注民宿管理中食品安全的问题。乡村旅游中民宿经营的食品卫生标准大多参照了对宾馆等规模型产业的要求。然而对农家乐、民宿而言,原生态、田园、DIY是主题和卖点,无法直接套用针对规模产业的标准。从源头上,要控制农产品安全生产;在处理过程中,要防范食品安全事故;服务结束后,室内外的环境控制也影响了食品安全问题。毕竟民宿的竞争优势在其乡土风情;针对民宿开发、特色化经营,国内学者提出了结合特色农业资源[3]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对食品安全的监控提出了高要求。

三、浙江江南地区民宿发展与监管的策略

(一)国外经验

西方家庭旅馆与民宿概念相近,一般被认为起源于英国。国外学者对此制定行业指导手册解决法律问题,以营销策略改善市场经营,还进行了定量研究,设计出电子商务战略模式。[4]国外也发展有风情各异的田园旅游“农家乐”。美国以政府牵头鼓励游客下乡体验,拓展丰富的乡村主题类活动,促进农村发展;以色列联合企业与农庄,以平价为卖点拉动乡村旅游发展;比利时高原农村重现昔年,以家族经营生态体验游。[5]

国外学者对民宿在食品安全管控上也有值得参考之处。美国以立法形式全面建立食品供应链预防控制系统和食品溯回系统,对所有食品标准加以规范。[6]在澳大利亚,政府主导推广科技农业,从源头确保安全生产。[7]新西兰学者提出家庭旅馆与当地粮食产业部门采购合作的建议,为家庭旅馆食品安全再上保险。[4]同时,澳新两个畜牧大国在共同促进食品安全方面展开合作。

(二)国内依据与参考

近年来关于江南地区民宿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加,主要对“主题特色化”和“营销大众化”提出要求。优质代表如湖州德清,依托莫干山浑然天成的景致,主打独特的中西合璧体验主题,推出“农家乐”+“洋家乐”民宿旅游,并借助浙江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宣传地方民宿裸心谷,趁热开发“爸爸旅游专线”,成功营销推广,促进地方旅游发展。再如以西塘、乌镇为代表的古镇,开设水乡客栈;其中乌镇建设中国话剧之乡,筹建木心纪念馆等,给文艺增加厚度。国内学者还认识到中国人民对体验地方美食的热情,提出以特色农家菜带动民宿乡村旅游,[8]吃住合一拉动产业发展,扩大销售规模,提升附加收益。这些都对民宿食品安全提出要求。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一是来自新技术工艺的不确定性,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二是来自生产者道德败坏,要强化监管。[9]民宿经营食品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因注重新r与口碑,最需要防范的是非主观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此的防范是更为艰难的。

(三)建议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浙江省江南地区民宿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特色经营;反盲目跟风、主题雷同,打造核心竞争力。因此地方政府应重视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发挥地方优势,使民宿风格整体趋于一致,具体各有特色,强化区域规模效应。

第二,完善立法,颁布支持政策。民宿企业认为工商注册利小于弊,因而合法化意愿不强。堵不如疏,在加强监管同时,可以建设主题园区,宣传入驻带来的辐射好处,确定财政的优惠,增强企业注册意愿。

第三,促进企业合作。民宿作为服务类企业,可以与第一、第二产业、关联性强的第三产业展开合作,形成和谐有益的伙伴关系。如可与农庄协议供货,与交通运输行业合作,同景点、旅行社联合提供定制服务等。尤其是与粮农单位建立稳固合作,有利于完善产业链管理,增强食品安全监督能力,确保食材来源,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第四,联合民间团体、公益性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为民宿经营者举办公益性专题讲座、教育宣传活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增强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提升自觉保证责任范围内食品安全的觉悟。向社会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培育公民精神,发动利用社会力量推动民宿企业健康发展。

第五,投身“互联网+”浪潮,加强信息化建设。从经营者角度,民宿行业已经较高依赖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灵活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线上宣传推广;也发育出相对成熟的民宿服务类平台。从监管角度,信息化有利进行全产业全方位的监管,利用翔实的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大数据的管理;有效吸纳社会力量补充监督,精确打击不法行为,切实树立优秀典型,发挥公民力量。从产业发展角度,信息化为产业协同发展创造条件,拓宽合作交流的渠道,激发有序竞争氛围,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注释: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实践》2016.3.10。

②《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2015年5月6日由德清县旅游委员会、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等5家单位共同起草颁布,是全国首个民宿地方标准规范。

(作者单位为江南大学商学院)

[作者简介:韩沁卉(1996―),女,浙江海盐人,就读于江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 顾晓君.基于农业多功能性视角下的农家乐经营模式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0(1):13-15.

[2] 潘颖颖.浙江民宿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析――基于西塘的民宿旅游[J].生产力研究,2013(3):132-135.

[3] 黄河啸.浙江省民宿经济与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科技通报,2016

(9):82-88.

[4] 谭红娟.国内外家庭旅馆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4):11-14.

[5] 俞富强.国内外“农家乐”发展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调研世界,2011(4):34-36.

[6] 韩永红.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为视角[J]. 2014(3):92-111.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3)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75-02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5月开始在内蒙古、山西、陕西、贵州、四川等5个省区试点由民营资本经营的“只存不贷”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8年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始于2009年11月。小额贷款公司这一新生事物在宿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开展基本情况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面积9787平方公里,人口640万,从业人口数为368.4万。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802.4亿元,财政总收入64.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3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720元。

至2012年8月,宿州市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共7家,注册资本金合计2.45亿元。当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209笔,金额1.8亿元;存量贷款315笔,余额为2.61亿元。从安徽省15个地市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贷款余额,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均处在全省末位。

二、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资金来源单一,后续发展乏力

除宿州泰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外,其他6家公司都没有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国家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家银行的融入资金”,出于竞争及县域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信贷条件等原因,小额贷款公司向金融机构融资难度较大,即使有的公司有当地银行机构注入资金,也是以一般工商企业的身份获得贷款,成本较高。二是国家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的规定使得其缺乏后续资金来源,不少公司在发放完资本金后就出现了资金难以为继的局面。三是宿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不足导致能出资兴办小额贷款公司的“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总量少。

2.从业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内部管理不够规范

与省内外其他地市相比,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大部分人员不具备金融知识,多数管理人员没有相关管理经验。宿州市金融办在组织现场检查中,发现各小额贷款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需要整改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起步较晚,2009年11月才有第一家公司开业,其余6家近两年才逐步发展起来。因为业务开展时间短,各方面都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专业的金融人才匮乏。而专业的金融人才匮乏又导致经营不善和管理问题的出现,这同时也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3.经营负担过重,法律身份不明确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一般要缴纳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 价格调控基金及印花税,其税收则完全按照普通公司的标准征收,税负在30%以上。加上小额贷款公司在银行的存款仅按一般工商户的活期存款利率执行(没有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率高),也不能享受金融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和各种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财政补贴资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银监会2008年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工商部门颁发营业执照的独立法人,但却经营货币、发放贷款,公司性质界定不明确,法律身份十分尴尬。

4.规模小、总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全市仅有小额贷款公司7家,注册资金一般只有几千万元,很容易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每家小额贷款公司员工一般不足10人,规模较小,市场宣传、调研和后续服务跟不上。究其原因,一是宿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支撑能力有限。二是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扩大经营规模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加注册资本金,但是这样做就等于抬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门槛,把很多民营资本挡在门外。

5.发展前景不乐观,股东投资热情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有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人的热情已经不像初投资时那么高涨。投资人设立小额贷款有两个目的,一是改制为村镇银行,低门槛进入金融行业;二是利用小额贷款公司这个平台做大规模。而从《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来看,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很困难,最让投资人难以接受的是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所以,小额贷款公司投资人的银行梦很难成真。

此外,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运行中还存在政府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属非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政府按非金融机构监管,监管主体与内容不一致;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运行情况仅对银监局和人民银行备案。尽管宿州市政府金融办为促进小额贷款业务健康规范发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管,但仍显力度不够。

三、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宿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1.明确小额贷款公司性质

身份问题不明确是当前影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国家应抓紧研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立法问题,尽早明确其法律地位、准入条件、经营范围、业务规范、行为准则、监管主体和处罚规定,为小额贷款公司合法、有序运转及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2.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力度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定位是“支农”和“支小”,服务对象以低端客户为主,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地方政府要对在真正合法经营的同时又发挥了较好社会效应的小额贷款公司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具体可以在税收上适当优惠、用财政资金给予风险补贴、支持银行放宽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限制、允许其人民银行取得支农再贷款、放宽转为村镇银行的条件等。

3.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共享金融征信系统

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对象——“三农”、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大多信用等级较低、风险评估较难,致使小额贷款公司对不良贷款率的控制难度较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应尽早出台规定,将金融征信系统对小额贷款公司开放,使小额贷款公司有权限对申请贷款的对象进行系统风险查询,从而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二)地方政府层面

1.推动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与规模的提升

为切实改变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全省处末位的局面,地方政府应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提供政策优惠吸引外资来宿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广泛宣传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各项政策,吸引本地有实力的公司和个人以及行业协会(合肥市女企业家协会牵头女企业家设立巾帼小额贷款公司的做法值得推广)加入到投资人的队伍中来;积极协调金融机构通过向小额贷款公司注入资金的方式支持地方发展(借鉴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为小额贷款公司注资的经验)。

2.加强业务监管

解决目前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力量不专业的问题,急需建立一套适合小贷公司特点的的监管体系。可以由金融管理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的政策指导。同时,充实监管力量,尽快给市金融办配备专业金融人才并给予财力支持。市金融办应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密切监督各项业务运行情况,确保小贷公司规范运营及时纠正业务偏差,特别要防止因监管不严出现违规吸储的现象。

3.注重服务协调

市级监管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引导、协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协会,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可兼任协会秘书长。协会可在引导小额贷款公司规范经营管理、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公司间经验交流及相互支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小额贷款公司自身

1.加强自身建设

小额贷款公司应聘用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加强公司内部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断提升公司自身素质。还应建立健全公司各项制度,特别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作用和相互制衡的决策机制;同时,要提高决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

2.提高抗御风险能力

为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注意防御公司经营风险。一是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完善的制度防范风险;二是慎重选择客户,不要仅靠个人经验来选择客户,更不能贪图赢利而放弃或简化各种贷款手续;三是建立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计提制度,全面防范运行风险;四是创新到款抵押担保模式,采用比商业银行更灵活的担保方式,尽量降低贷款人违约风险。此外,还可以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小额贷款保险产品,解除后顾之忧。

3.创新经营业务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和满足“三农”、乡镇企业的有效需求,增加对有发展潜力的贷款者的放款力度,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推出灵活、易行的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广泛、便利、优质的金融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 徐滢.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研究——微型科技企业和农户融资新渠道[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148-150.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4)

中图分类号 F323.7;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47-03

2014年、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的江苏省委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江苏省在充分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并培育了三批“农村电商示范村”。宿迁市在大力倡导“一村一品一店”的同时,带动了绝大多数村民参与电商创业,实现了全市电商交易额突飞猛进,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了30%,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在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传统的电商利润在不断压缩,这就给农村电子商务的长足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宿迁市农村电商经营者的深入调查,找出农村电商示范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对策,培育更具影响力的农村电商龙头企业。

1 宿迁市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迈入新常态,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无力,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因此要想实现农村收入的增加,就不能依赖于传统的种植。江苏省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了“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有效嫁接。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共有52家单位获得“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的称号,其中宿迁就有11个行政村,占到了全省的21.15%。

本次调查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并重,辅以走访典型和会议座谈,对宿迁市的电商示范村经营者进行深入调查。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电商经营者的基本情况、电商运营情况、资金需求与来源及政府扶持等方面展开。

1.1 电商经营者的基本情况

通过走访11家电商示范村,发现11个村中电商经营者平均占到了全村总户数的36%以上,从事电商产业人员的比重占到了60%以上,因此电商示范村都较好地实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地带动了全民创业进而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由于区域比较分散,全面调查较难执行,特采用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最终选取316家电商经营者作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通过对电商经营者调查发现,电商经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平均不足2%。创业者中58.07%的年龄在30岁以下,40岁以上的占到了15.9%左右,创业者呈现低龄化趋势。电商经营者大多是迫于生存的压力才转型,比如耿车镇的大众村和湖稍村长期经营塑料产业,由于污染严重,宿迁市政府对其全面取缔,在此背景下大众村率先学习沙集镇东风村做起家具电商,湖稍村随后仿而效之。电商可复制性强,11个电商示范村中绝大部分电商经营期限不足3年。

1.2 电商经营情况

1.2.1 运营基本情况。电商示范村由于经营品种天然属性不同,利润率差异较大。沭阳县电商经营主要以花卉及其相关产业为主,成本低廉,年平均利润率在50%~70%之间;但是宿城区的耿车镇的大众村和湖稍村以经营简易家具为主,受经济下行的冲击加之行业之间的竞争程度不断激烈,该区域的利润率从前2年的25%左右下降至了17%左右。其他电商经营者在2015年利润都出现暂时性回调。

调查还发现,电商经营者多数采用家庭作坊式,规模大的电商企业数量较少。除了第一批的3家电商示范村行业集中度较高之外,多数示范村行业集中度普遍较低。如顺河镇雨露居委会涉及行业众多,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调查表明,多数电商经营者只是单纯复制,加之资金有限、能力水平不足,电商小店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在2016年全国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下,其营业收入也在不断地下滑。

1.2.2 进货渠道方面。电商示范村大部分都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到销售以及物流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进货的渠道主要是厂商、大型电商或者来料加工。由于进货渠道的不同便形成两大格局,大型电商由于自己来料加工,成本很低,利润空间大,大约在20%;而小店由于其进货成本很高,利润空间逐步被压缩,平均利润在7%~10%之间。部分起步较晚的店铺由于其前期宣传费用过高,几乎是零利润在运行。

1.2.3 人才状况。通过走访部分电商,发现无论是采用私家作坊式运营的小型电商,还是规模以上的电商企业,都缺乏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缺乏自主的获取信息、数据处理和行业分析等能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难以长足发展。客服处理态度不当,造成退换货时有发生。

1.2.4 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农村电商普遍经营品种较少,一般都采用外部摄影和美工对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单一产品的美工成本颇高;在所调查的300多户中,不足20户是规模以上的,绝大多数的电商都是以小店的形式在运营,小店由于起步晚,产品竞争力处于劣势。因此,多数小店为了更好地进行销售,往往会走捷径,高额的直通车费用侵蚀了微薄的利润,刷单则面临被关闭的风险。

1.2.5 管理情况。在所调研的300多家电商中,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的仅仅有5家,由于其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较为完善,能够更清晰地掌握公司的运营情况,也较易获得外部融资。其他电商主要采用家庭作坊式,运营数据不完全,加之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不足,这些电商想要获得外部资金难上加难。

1.3 资金需求与来源

1.3.1 资金需求。规模以上电商企业由于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升级、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对资金的需求逐年攀升。如宿豫区的360速购实现了互联网+物联网的有效嫁接,将超市线上交易和当地的同城物流配送进行有效整合。但由于前期开发网站的费用较高加之扩张的速度过快,1年开发了50个站点,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巨大,电商因抵押和信用资质等天生缺陷,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现阶段正在逐步吸引风投入股投资。规模以下的小店由于要承担高额的营销费用,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走访发现,规模以下的小店由于规模小、财务数据不完善、抵押品较少等原因,难以从金融机构中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1.3.2 资金来源方面。在调查的300多家农村电商中,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自有资金和前期资本积累,只有13%左右的电商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其中,1家企业获得风投入股、6家企业获得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金融信贷支持、35家电商获得了商业性银行的信贷支持、6家企业获得政府的补资金,其中债务资金占到了资金总额的96%。调查还发现农村电商的资金来源与电商经营时间有一定的关联。电商经营时限较长的大型电商由于前期积累较多,完全可以满足当前经济形势电商的可持续性发展;而经营时间仅有1~2年的电商,前期主要在家务农或者在外务工,积累资金不占优势,对于资金的需求更为迫切。

1.4 政府扶持

宿迁市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在一定程度对农村电商发展给予了支持。市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市、区2级政府通过加强网络创业培训、加大初始网络创业项目扶持和开辟绿色通道服务等措施,成功带动了网络创业迅猛发展。其措施主要包含提供免费网络培训;每个村部委员会都创立了创业孵化中心,为广大的农村电商经营者提供免费的办公场所和宽带;对网上销售需要特种经营许可证的,开辟绿色通道;采取联保、信用、存货质押等多种形式,提供网络创业贷款;培育创业典型、发放创业扶持资金和奖补的方式激励网络创业户,大大提高了群众投身网络开店、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但深入调查电商经营者的情况发现,真正意义上从政府得到扶持的比重较低,农村电商普遍反映政府对于农村电商的“融资难”和“物流慢”两大瓶颈给予支持较少甚至是没有。

2 宿迁市农村电商示范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瓶颈

2.1 同区域同质性严重、可复制性强、恶意竞争泛滥

宿迁市同区域中经营的品种存在高度相似性,一方面电商示范村的示范作用发挥了其效用,带动了周边相对贫困的村落参与电商创业,比如宿迁市耿车镇的湖稍村2013年以前以塑料产业经营为主,由于污染严重,政府全面取缔,被迫转型的情况下,湖稍村效仿大众村的简易家具电商运营模式,在2013―2014年的1年中湖稍村鼓励村民参与电商的发展,不到1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电商经营者在全村的占比达到40%以上,村民尝到了电商给其带来的丰厚收益[1-2];另一方面,由于同区域内主营业务相同,加之产品的加工流程简易,可复制性极强,电商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引发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在2015年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11个电商示范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小店歇业状态。网络经营户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故意降价、打压市场现象,盗用图片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极坏。

2.2 高素质人才匮乏

通过走访11个电商示范村,发现在电商运营各个环节中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方面,大多数电商企业尤其是小店普遍都是“家庭作坊式”运营,产品只是简单的模仿加工,加之资本规模较小、思想保守,对产品的创新欲望和能力严重不足;店铺的运营方面,美工、高级摄影师等也存在人才匮乏和成本较高的现象,产品研发速度过慢,由于没有产生规模效应使得产品的成本无形之中被增加了;在客服方面也存在处理方式不善造成信誉等级受损的现象等。

2.3 发展规模和空间受阻

沭阳县的4个电商示范村主要从事花卉及附属品行业,泗洪县的示范村主要经营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由于产品的天然优势,其电商经营中不存在仓储问题,但随着周边村落电商发展势头不断涌进,电商经营者发展空间受阻。宿城区、宿豫区和泗阳县的电商示范村主要从事的是加工制造业,不具备农产品的天然优势,网商有意扩大加工制造的规模,但受土地指标制约,矛盾日益凸显。

2.4 农村电商管理成本高

目前政府层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村电商信息系统,只是记录了部分电商的信息,多数小店运营状况数据缺失。农村电商由于设立门槛较低、数量众多,加之分布较为零散,管理极其不易。从相关部分提供的数据发现,每年新设立和因亏损倒闭农村电商的数据更是极不完整。由于没有完善的农村电商信息管理系统,相关部门获得的数据具有滞后性和不完整性,造成政府不能及时发现电商运营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加不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农村电商的全面信息,严重阻碍信贷资金的获取。

2.5 农村电商缺乏有效的资金供给渠道

作为农村电商的主力军,青年人群由于自有资本较少,对于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以粗放型、自发性为主,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对其发放贷款,风投对其态度也极为谨慎。尽管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金融凭借自身海量的数据积累及高效的信息服务帮助部分电商获得资金支持,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众多的小微电商企业依然面临资金瓶颈问题[3]。融资难成为阻碍农村电商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政府虽然出台了惠民政策,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程序比较烦琐,而且额度有限,解决不了多数企业的实际问题。

3 农村电商示范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促进农村电商转型升级

在农村电商的群体中,参与者众多,且多数都是资金和实力单薄的小店,其市场竞争力很弱,故意降价、扰乱市场、盗用图片等现象屡见不鲜,难以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重塑农村电商形象当务之急必须是规范农村电商的运作,促进农村电商的转型升级。政府应该引导部分规模以上的电商进行创新和整合,培育网络创业大户。宿迁市率先走出一条“一村一品一店”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要保证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品牌化战略方针,打造电商品牌化。

3.2 加大高素质人才的输送

电商示范村凸显的人才瓶颈已经严重制约了其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应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一方面政府应该出台高素质人才去农村就业的鼓励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培育“电商示范户”,挑选带头创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高素质青年人才,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进而带动全村创业[4];第三,加强电商企业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提供更具活力的定向培训服务。

3.3 建立并完善农村电商管理系统

目前政府层面还没有建立农村电商信息系统,农村电商的全部信息主要集中在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手中,政府获取的农村电商信息往往具有滞后性和不完整性,造成相关政策针对性不强、较滞后的状况,因此政府应与第三方电商平合金融机构,共同建立并完善包含所有农村电商的基本信息及其运营情况的管理系统,使之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加强对网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商品和服务监管,引导农村电商规范有序发展。发挥公安、市场监管、税务、商务、文化等部门在农村电商活动中的监管职能,促进网络交易主体守法经营。

3.4 建立并完善农村电商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农村电商融资难的主要根源在于其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只有建立并完善农村电商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疏通农村金融向农村电商融资的渠道,加大农村金融向农村电商融资的力度,才能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及投资理财的通道,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并逐步实现农村金融的供需匹配问题。为此,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面对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趋势,建议加速农村电商与农村金融整合,积极在农村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通过扩大内需有效提升农村电商竞争力,不断推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电商互惠发展。

3.5 疏导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渠道

加大农村电商的资金供给力度,拓宽供给渠道,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村电商的可持续性发展。农村电商一直存在资金供给不畅,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难以对其授信的根结在于其信用风险评估依据不足。只有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才会源源不断。应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网络金融多维度加强农村金融和农村电商有效整合的路径[5]。

4 参考文献

[1]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2] 易义斌,苏宏振,汪燕.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初探:基于揭阳市军埔村电商扶贫的调查[J].中国商论,2015(21):73-75.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5)

随着中国高校扩招,高校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高校的扩招最终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高校毕业的生的就业问题,庞大数量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困扰现在的政府、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自主创业成为一部分优秀大学生的理想就业形式,但是高校大学生创业面临诸多创业风险,大学生是否具有效化解创业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大学生创业远非想象中那么顺利,由于缺乏经验、阅历及风险意识,创业的成功率不高。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机会,创业并非一蹴而就,创业的路上总是伴随着各种风险。大学生创业者只有学会善于分析自己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才能懂得如何有效化解创业风险,才能确保创业的成功。

笔者认为,当今大学生的创业风险的有效化解,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化解,那就是通过政府、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有效化解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我们下面分别论述这四位一体在哪些方面化解大学生的创业风险。

一、政府在政策层面,应该制定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政策,在政策层面支持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就业模式

首先,政府应该完善法规,在法律层面上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立法规范,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问题。大学生本身是一个弱势群体,只有专门制定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法律,从法律的层面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规范和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大学生盲目创业而带来的市场风险,有力保障大学生的创业的成功实施。有了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法规,对于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是非常有效且及时的,对于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化解大学生的创业风险,也是有作用的。

其次,政府应该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们知道,大学生还是纯消费者,没有太大的经济能力,而资金问题就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也有利于化解大学生的创业风险。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鼓励和扶植前景看好的学生企业,这不仅仅帮助大学生解决了资金问题,保障大学生的创业成功,而且,对于国家经济长期发展也是有利的。对于市场前景看好的大学生企业项目,政府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使之发展壮大,顺利成长,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市场意识,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创业浪潮。

再次,政府可以制定对于大学生创业资金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化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难题。问题是摆在大学生创业面前的第一大道难题,也是创业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没有了资金创业也就无从谈起。通过银行设定的国家贴息贷款,大学生解决创业的第一大难题。

最后,政府应该定期组织专门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同学进行企业经营的培训,使之对于企业的运转,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和提高,避免因这方面知识的缺乏而导致创业之路坎坷,甚至是创业夭折,有效化解大学生因对于企业经营与管理方面的知识的缺乏而带来的风险。

二、作为承担大学教育的高校,我们认为应该积极在各个方面,促进大学生创业风险的化解

一名本科生而言,四年生活在大学里面,大学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政策,大学的课程设置,大学校园创业环境的培育,都会促进大学生创业风险的化解,我们认为高校在化解大学生创业风险方面应该也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我们分别论述高校在哪些方面的作为可以化解大学生创业风险的化解。

高等学校应该积极改变现行的圈养式的宿舍管理模式,给广大同学更多的接触社会的空间,促进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

我们现在的宿舍管理模式就是严格禁止学生夜不归宿,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学生作为一名成年人,却享受未成年人的管理模式,这对于他们的成才与社会化历程是不利的。现行的宿舍管理模式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管理模式,是否认大学生成年人最基本的权利的。

大学生作为一个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他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我们现在宿舍管理模式却实际上否认大学生的成年人特征,圈养的结果是我们的大学生的心理永远停留在未成年人的水平上,这样就很多大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的创业,进而增加了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成熟度方面的成本。

其次,这种圈养的宿舍管理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延缓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圈养的管理模式,压缩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与空间,而社会却是教育青年人的一个很好的舞台,而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之下,我们的大学生依然生活在象牙塔里面,缺乏社会最基本的经验与常识。

再次,这样圈养的宿舍管理模式,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方向的选择。创业要面向市场,市场决定创业的方向。市场需要什么,行情如何,现在的行情是好还是坏,将来是好还是坏,这些都是在创业初期都是要了解和掌握的。而现在的这种圈养的宿舍管理模式,大大不利于大学生从校园走出去,从宿舍走出去,到广泛的社会上去了解市场行情。

最后,这种圈养式的宿舍管理模式,对于大学生成人意识的培养,责任感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这种管理模式下,只能塑造的是儿童版的大学生。因为老师没有把他当成一个大人来培养,而是对待小孩的心态去面对的,在这种心态之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他自然也会仍然把自己当小孩来看,而这种成人意识的缺乏,却是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风险。

鉴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弊端,我们认为,高校首先在管理方面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去管理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不能用老的办法,去管理今天的大学生。我们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革宿舍管理规定,实行灵活的查寝制度

比如,如果同学晚上有事不回来,应该及时和同宿舍说明,让本宿舍的同学知道其去向。以确保学生安全。

(二)允许与开放校外租房制度

允许学生外面租房,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生及其父母和学校签订协议,承诺,在校外租房发生的一切事宜和学校无关。解除高校的后顾之忧。这样,一方面,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接触社会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了解如何与人交往等。

(三)关于上课,实行网上请假制度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流趋势。通过实行网上请假制度,有利简化大学生请假手续,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从而为创业的成功多一份时间保障。

其次,高校在校内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多开设与就业有关的尤其是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的指导课程。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机构,他涉及方方面面,所以,高校加强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方面的课程的设置,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创业所欠缺的企业知识,从而有利于化解创业路上因缺乏企业管理而带来的风险。

再次,高校应该在学校内部形成一股创业的风气,培养浓厚的创业环境。

1.高校可以设立扶植在校大学生的专项创业奖励基金,用于管理在创业方面搞得比较好的同学,增强其企业后续的发展能力。这种创业专项基金,可以每年评选一次,就可以在很多成都上带动影响同学们的创业热情。

2.大力邀请创业成功的名企老总,来校园举行创业经验交流演讲。像马云,马化腾等名人,如果每年能定期邀请到这些人前来校园讲座,这对于有创业梦想或者已经创业的人同学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指导,能坚定其创业决心,从而化解创业路上因为信心的丧失而中途放弃的这种选择。

3.对于创业比较成功的同学大力宣传,鼓励和激发有创业梦想或者正在创业的同学们的信心与勇气。

三、大学生父母的正确引导,也是化解当代大学生创业风险的又一大因素,我们认为,作为大学生的父母,为了有效化解当代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市场风险意识

创业要面向市场,而创业前的市场调研,是创业的第一步,作为大学生的父母,应该首先引导大学生市场调研,树立市场需求第一的意识。没有市场需求,创业就变得很盲目,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市场需求第一的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给予大学生必要的创业资金支持

大学生是纯消费者,没有太多的经济能力,而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创业第一桶金的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是很重要的。同时父母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监管,及时了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风险。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增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

创业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可能会出现挫折,甚至,会出现创业失败的结果,如何面对挫折,增强抗挫折的能力,这对于初次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场考验,因此,父母应该引导大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增强抗挫折能力,才能保证创业的最终的成功。

四、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对于大学生有效化解创业风险、最终创业成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我们认为,大学生要有效化解创业风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 大学生应该在创业前补充关于管理企业方面的各方面的知识

众所周知,企业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没有企业的相关知识,创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了解企业的运营的最基本的知识,成为创业时候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只有具备关于企业运营方面的丰富的知识,才能保证自身创办企业的正确运营,才能有效化解因为不懂企业运营而造成的创业风险。

(二)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人际交往学,努力提高自身情商

企业设计到管理人,如何管理好企业员工,如何处理与其他企业人员的来往,如何与政府部门相关人员打交道,这就成为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门槛。因此,要想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从提高自身情商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企业的社会资源,保证自身企业的良好运营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黄珍.大学生创业的七大风险[J].特别策划,2008 (6)

[2]高风民,陆东辉.创业技能实训教程[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3]杨明东,邢瑞芳.十六大以来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新举措及其反思[J].当代经理人,2006.21.

[4]赵卫冲.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J].经营管理者,2010(1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号:KJZX201111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6)

经营模式单一。据调查,新设农村金融组织以抵押贷款形式为主。全市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抵押贷款占贷款总额的90%以上,村镇银行占96%以上,即使有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放非抵押贷款,也设有较高条件,如需要当地政府公务员、金融从业人员、教师等进行个人担保。

抵押担保难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资产作抵押,不少农民很难成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贷款对象。据对8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70%的农户反映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或担保。究其原因:一是由于 “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的土地政策制约,农户无法将承包的土地作抵押物;二是许多农民住房没有产权证,即使有也不能轻易变卖;三是农民种、养殖业的产权等缺乏有关部门的登记认定,难以依法转化为贷款抵押物。另一方面,担保公司发展步伐缓慢,担保能力有限,影响了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贷款投放。到2009年末,全市担保机构中亿元以上的仅11家,占比不足10%。

农业保险覆盖面不足。农业是弱质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差,但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赔付率高、经济效益低,商业性农业保险发展步伐相对较慢,普及率较低,这也是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难以扩大贷款覆盖面的一个主要因素。

促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平稳较快发展的建议。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7)

1、项目背景

旅游业是全世界公认的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正是由于旅游业发展之快,产业带动力之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交通和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伴随着这个发展的契机,旅游胜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

2、项目名称

星相愿民宿(待定)

我们取名星相愿(待定),主要含义是希望通过在我们民宿能体验到现在日益繁华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体验到心中的那一份久违的感动,在星相愿(待定)能找到每一个人的童年时光。

3、项目介绍

目前中国的民宿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正在慢慢地壮大队伍。

而“民宿”是在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此定义完全诠释了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因此蔚为流行。这股潮流民宿旅游风潮,从一片原属于低度发展的行业为基础的理念之上建立的。

二、市场分析

1、市场环境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对外的重要形象和窗口。浙西大峡谷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而且也是部级4A级景区,因此来住宿的自驾油客户也会比较多。由于我们民宿的地理位置在浙西大峡谷10分钟路程,上有华光谭水库下有浙西大峡谷近大明山,柳溪江,交通便捷,环境优雅,为驴友提供了便利。

目前中国的民宿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正在慢慢地壮大队伍。民宿将选址在旅游资源丰富的龙岗镇,这里历史文化悠久,风景独特,旅游人数日渐增多,利于民宿的发展。而服务对象主要为高端旅行者,自驾游亲子旅行者,户外探险者和其他背包旅行者,在这里不断增长的住宿文化需求则有利于民宿的经营与推广。民宿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通过采取有效的营销战略,来实现民宿的持续发展。

民宿的创业初期以合伙人的形式开始,由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本着“给您一个放心的出行,舒心的旅行”为宗旨,为旅行者提供一个以住宿为主的舒适旅舍。

选择在临安市龙港镇五星村开办民宿有以下几点原因:

1、民宿的新潮符合自驾游客户追求个性、时尚的特征和想交朋友的想法以及清净修养身心的目的;

2、浙西大峡谷客源量大、相对集中,且交通方便;

3、据调查,多数背包客,自驾游客户的消费理念较前卫,舍得投资生活

5、据调查,民宿在中国尚处于市场萌芽期,市场机会大;

6、据调查,临安农家乐业零乱、规范差,民宿入主的市场空隙大。

2、市场描述

经过走访调查临安多余家民宿(包括农家乐、农庄式民宿)发现,农家乐住宿市场处在较低端状态,农家乐多由单元房简易改造而成的或传统装修略具规模的小型酒店,设施简陋、服务单一,已无法满足背包客以及高端人群不断发展的住宿文化需求。且该住宿市场长期处于恶性竞争之中,造成低档服务的恶性循环。但调查显示,这些住宿场所的日常入住率却可以达到50%,若黄金假期、寒暑假等特殊时段,入住率可高达90%以上,可见住宿市场的庞大,也显示出不少人以安于现状降低了对住宿文化的要求。而民宿的出现恰好可以改变这一现状,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填补市场空白,将市场导向服务竞争的新生市场,还可以让背包客享受富有特色的住宿体验。而我们正凭借本身的特色及前瞻性的战略目标将在这个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目标市场

我们相信民宿的主要发展趋势将向着高质量、有自己的特色以及特点发展。我们将目标市场细分为以背包客驴友以及自驾亲子游群体为主,同时接纳高端会议人群(如公司团队新品会)、国家法定节假或周末来往自驾游啊以及寒暑假旅游旺季,初期市场定位于浙江周围自驾游市场

4、发展战略

我们选择走稳中求胜的发展路线,定位明确,整个发展过程都把背包客以及自驾游群体作为主要市场,做到稳中求胜。注重短期目标和中长期战略相结合,稳步进军,最终实现成为一支中国民宿业领域的领导者的共同愿景。

发展初期(1~4年),立足临安,收回初期投资,可根据盈利情况适当扩大规模,树立起品牌在驴友圈的知名度,积累无形资产;

发展中期(5~8年),在浙江省旅游资源较集的地区开设分店,力图改善创新,成熟经营模式,打响品牌知名度;

发展后期(9~10年),在全国旅游资源城市招引加盟,调整资产结构,传播品牌形象,向中国主题式酒店的知名品牌进军。

三、竞争分析:

我们选择了一定范围内的价格定位相似,提供产品相似的民宿作为竞争对象。依据此方法,结合调查访问结果,我们将竞争对象分为两类:农庄改变而来的民宿、纯民宿

1、竞争描述

该项目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两个方面:现实的民宿竞争和后来者的仿制。我们民宿周边也有民宿,但是周围整体环境并不理想,无公共设施区,无功能区、价格也比较高,长期住宿价格非常昂贵。相比之下我们民宿更加有竞争力。想必能受到消费群体的欢迎。真正做到同类服务实施比价格,同类价格比服务品质。对于后来的仿制者:每个民宿周边的环境都不一样,各自的特色和服务决定市场的份额,因此要先占的先机的情况下,努力发掘自身的特点和完善服务,做到行业的领跑者或者规范的发起人,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2、核心竞争力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价格竞争是市场上普遍的竞争手段,虽然打倒了对方,但同时形成负效应,进入恶性循环。针对当前市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

1、成本领先。一方面控制每项活动成本,通过价值链管理追求成本节约;另一方面,采取对客户无需求的资源与服务垂直切割的方式来最大化节约成本。

2、产品差异化。通过与众不同房间布置和服务吸引客户的眼球,同时认真研究顾客的需求与行为,针对顾客期望设立产品和提供服务,使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达到明显的差异化。这将是我公司的优势战略。

3、目标专一化。未来10年间我们定位的诉求对象是驴友背包客和自驾游旅行者,从而保证高效果的服务,在这个范畴内建立起我们的优势,超过较广范围内的竞争对手。

4、不断创新。从服务到管理,到专业的创意团队,都与时偕行,不断挖掘改变,赢得不同时期的竞争。

四、经营方式及营销策略

民宿以安全、舒适温馨的特点向背包客提供温馨和专业的服务打开市场,我们的团队主要负责人将背包客,驴友以及江浙沪亲子自驾游群体为主,了解背包客当下的文化和习惯,能够明白背包客所需,给我们的服务对象亲切之感。

1、产品策略

根据亲子自驾油当下的特点来布置设置亲子房间,营造亲切温馨快乐的氛围。以及背包客以及驴友多人房间

2、管理策略

我们所面向的服务对象是背包客,驴友以及亲子自驾游,而我们的义工,都是通过网络向社会招聘的,这既有利于我们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加强亲切感,也有利于节约成本。

3、价格策略

价格和民宿自己的特色是我们主要的竞争手段。根据公司处于市场导入期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销售策略,向市场渗透民宿的同时以经济实惠的价格来吸纳背包客以及驴友:

1、以经济实惠的价格策略推出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切合消费群体的求廉心理。我们结合切身体会,站在穷游的角度,在价格的安排上做到合理实惠。我们的经济实惠房的定价在40-50之间,我们没有会员卡,却通过一些优惠措施给背包客实实在在的便宜,比如:“好书换宿活动”等活动

3、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客源量适当调整价格。

4、宣传策略

一方面通过与各大旅游网站合作,快速建立有效的服务销售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微博、贴吧等扩大宣传范围。更侧重于口碑的感召力。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背包客,而背包客之间的交流,良好的口碑增加了我们的回头客

5、促销策略

在进入市场的初期,我们主要通过有针对性有效的方式进行促销,以及一些比较别致的促销手段。达到成熟期,将逐步扩大促销策略范围、减弱促销强度,节约成本。

6、营销理念

以“安全、体验、卫生、隐私、环保“为特点,做到真正的为亲子游着想,体现乡村民宿的特色,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在营销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知识营销理念、绿色营销理念、网络营销理念、个性化营销理念、连锁营销理念宣传主题民宿的所提供的服务。

五、管理团队

1、网罗人才,组建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团队,同时根据自身团队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立下合同,确保每个队员能够尽到自己的责任,为自己的旅馆尽力,让自己的旅馆发展壮大。

2、人员配置

1、股东:拥有决策权

2、店长:负责整个民宿的经营

3、义工:协助店长,负责民宿的管理工作

六、财务分析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8)

农业保险是通过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农民,以合理计算保费的形式对种植业、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的一种保险,是农业生产规避风险、补偿灾害损失的一种有效工具。然而,农业的弱质性使农业保险难以满足保险经营所依赖的大数法则理论,农业保险市场失灵,即纯商业化运营——靠市场自发调节来维护的农业保险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效应。本文结合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曹湖村农业保险的实地调查情况,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内生因素,以寻求解决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问题的对策。

一、问卷调查情况

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曹湖村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黄梅县及江西省九江市接壤,总人口约1500人,计400余户。全村耕地面积约2000余亩,土地肥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250天,每年平均温度16.6℃,适宜农作物生长,盛产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花生等多种经济作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棉花,年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在中部几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选取该村开展此次农业保险调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此次调查在自愿的基础上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6份。关于农民对保险的了解和购买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

被调查的农民90%知道或听说过保险,了解保险的作用和意义的占30%,认为有必要购买保险的占40%,只有15%的农民能看懂保险条款。60%的农户认为保险费负担过重,真正购买了商业保险的农户只占20%,加上民政部门购买的养老保险也只有30%,其中为农产品、农具投保的为0%。而在投保的30%人群中,有45%是被迫购买的(商业保险公司的学生平安保险和民政部门的养老保险),80%发生保险事故时能得到及时的赔偿。这说明该村村民的保险意识很弱,而且保险负担较重。在问及“您的庄稼或者家禽遭到损害时,你会”的问题时,有80%的人回答“自己承担”或“听天由命”,10%的农民回答“靠国家救济或集体承担”,靠亲朋好友的为10%。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该村购买普通商业保险的人很少,购买农业保险的则为0%。这说明农业保险机制没有深入到该村村民心中,农民的农业保险意识非常淡薄。

二、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内生因素

1、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谓道德风险,指被保险人由于参加了保险而放松对风险的预防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做了手脚,而保险人却难以了解。逆向选择的产生是由于被保险人对于土地的产出能力和风险状况等信息比保险人更了解,因此可以得到低于他们实际风险水平的费率,从而导致保险效率的降低。在具有一般程度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标的物中,市场失灵并不必然发生。然而由于农业保险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其标的具有生命性且标的价值会随着生长期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并且农业经营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的管理水平等。同时,农业风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农民对于农业风险以及土地特质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要比保险人多。由此而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得实际保险损失率过高,在按照损失率确定保险费率的情况下,当保险费率高到超过农民自己分散风险的成本时,市场失灵就会发生。2006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8.46亿元,按9亿农民计算人均不到1元,而养殖业保费赔付率竟达232.2%。保险费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赔付率仍然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这一现象的出现恰好与逆向选择的结果相吻合,即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商业保险公司纷纷退出农险市场,导致农险市场萎缩。

2、农业保险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商业化经营农业保险必然会出现“供给有限,需求不足”,导致市场失灵。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稳定则受益的不仅是农民,还包括整个社会;相反,受损的也不只是农民,而会波及整个社会。投保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边际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收益和社会成本、收益间的差异是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这样全社会就搭了农险投保人的“便车”。保险人供给农业保险,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使全社会受益。保险人供给农业保险的边际私人收益也小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成本,全社会又搭了农业保险人的“便车”。但无论是保险人还是投保人都无法对其正外部性进行收费,农业保险的消费量就低于社会的理想消费量,有效需求不足;农业保险的供给量也小于社会理想的供给量,有效供给也不足。供需不足,农业保险市场必然失灵。

3、农业风险区域性强。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而且呈明显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域差异,自北至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等6个气候带。这决定了农业风险区域性强,表现为不同区域间农业保险的险别、标的种类、风险事故的种类及周期、频率、强度差异,这造成农业保险单位经营区划、费率的厘定与区分复杂,投入资金与技术的成本很高。

三、解决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问题的对策

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须由政府来提供才能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要解决农业保险市场失灵问题,既应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又要注重市场的灵活性,并发展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体系。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9)

【关键词】民宿 纳税优化

随着民宿风潮袭来,经营者越来越重视对客栈的专业化管理,本文通过三大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中的四个维度(税法理论、设计思路、设计过程、方案选择)展开,不仅有利于促进民宿栈财税业务的规范,更促进民宿节税增效和防范纳税风险的双重目的。

一、增值税的纳税方案优化设计

(一)税法理论

《增值税暂行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销售者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实物折扣,则该实物款额不能从销售额中减除,且该实物应按增值税条例“视同销售货物”中的“无偿赠送他人”计算缴纳增值税。

(二)设计思路

民宿业在选择折扣方式时,应尽量不选择实物折扣,且应将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按折扣后的销售额计征增值税,这样便能降低计税依据,从而降低民宿业的税负。

(三)设计过程

民宿在淡季时为了促销,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客房标间300元七折销售,并在同一张发票上反映折扣额为90元。方案二:凡购客户标间满300元者,赠送90元的购物券。方案一:折扣销售方式下,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300×70%×3%=6.3(元);方案二:实物折扣方式下,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300+90)×3%=11.7(元)。

(四)方案选择

从计算可看出,这两种不同的促销方式对房客没多大影响。但对民宿业而言,折扣方式的不同,其节税效果也不同。如果民宿是小规模纳税人,方案一折扣销售方式比实物折扣方式每间房少纳税5.4元;如果是一般纳税人,方案一折扣销售方式比实物折扣方式每间房少纳税10.8元(390×3%-300×70%×6%);因此折扣销售比实物折扣方式更能达到节税效果。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方案优化设计

(一)固定资产维修的纳税方案优化设计

(1)税法理论。纳税人的一般性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但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要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0%以上,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2年以上。

(2)设计思路。民宿业在安排固定资产修理时除了关注修理支出的数额及延长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这两个因素外,还要关注民宿的盈亏情况:如果民宿现在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亏损,则应尽量将修理支出资本化,使税前可列支的折旧费用向以后年度递延;如果民宿现在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盈利,则需将修理支出费用化,以加大当期税前扣除项目。

(3)设计过程。假定民宿计划2017年将房间内一批同一时期购买的原值为30万元的旧空调进行大修,这批旧空调尚可使用2年。预计大修后,旧空调还能用5年,大修过程中估计耗用材料费、配件费、人工费等15.5万元。方案一:将修理支出资本化。2017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5×25%=8.75(元);未来5年每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5-15.5÷5)×25%=7.98(元)。方案二:将修理支出费用化。通过适当降低材料费或配件费的进价,将修理支出的总额降为14.8万元(小于计税基础的50%,即15万元),则属日常修理支出,可全额于2017年税前扣除。

2017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5-14.8)×25%=5.05(元);未来5年每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5×25%=8.75(元)。

(4)方案选择。不考虑6年共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现值,如果民宿是企业性质,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企业所得税。如果民宿是个体工商户性质,在计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应纳税所得额时,方案二也会少于方案一。要注意的是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数额和时间安排需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前提下进行,否则会顾此失彼。

(二)业务招待费的纳税方案优化设计

(1)税法理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外营业收入的0.5%。

(2)设计思路。设民宿年营业收入为X,年业务招待费Y,当Y×60%=X×0.5%时,Y=X×0.833%。表明三种情况,一是业务招待费正好是营业收入的0.833%时,才能充分运用上述政策。二是业务招待费大于营业收入的0.833%时,民宿要承担更多的税负。三是业务招待费小于营业收入的0.833%时,与第二种情况相比,企业不会增加更多的税负,但如与第一种情况相比,民宿未能充分利用上述政策。

(3)设计过程。假定民宿不含税销售收入额70万元,也就是说,业务招待费支出最佳状态是正好0.58万元(70×0.833%),其次是低于0.58万元,若高于0.58万元,则超过0.58万元的部分要承受更高的税负。

(4)方案选择。在不影响经营状况的前提下,民宿一般可通过降低业务招待费同时,提高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来进行。但有时民宿为了提高经营业绩,不得不使业务招待费支出高于营业收入的0.833%,此时应在增加业绩和降低税负之间进行权衡,以作出合理的决策。

三、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方案优化设计

(1)税法理论。根据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科率,税率为3%-45%。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设计思路。民宿业有淡旺季,民宿如果采取按每月的营业收入与薪酬挂钩的方式为其员工发放工资,因此员工的每月工资不均衡。而我国税法对工资收入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即某些月份工资高就适用较高的税率,另外的月份工资低,税率也低,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实际税负将会超过应承担的税负。所以纳税方案优化设计上采用平均发放工资的方式,可减少纳税。

(3)设计过程。民宿采取按每月营业收入与薪酬挂钩的方式为其员工发放工资。假设员工小李的全年各月工资及纳税如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小李2016年度总共交个所税535元,如果采用按月平均发放工资,最后一个月多退少补。这每月应发放的工资=42000÷12=3500(元)由于每月发放工资未超过免征额3500元,因此小李2016年度应纳个所税税额为0元。

(4)方案选择。由此可见,纳税人如果每月工资变化幅度较大,采用月平均发放的方式,一般可少缴纳个人所得税。这种平均发放工资的纳税方案优化设计既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税负,又无纳税方案优化设计风险。

四、民宿业纳税方案优化设计意义

通过以民宿业纳税方案的优化设计有利于民宿业实现税负最小化、税后利润最大化、获取资金时间价值最大化、实现纳税风险最小化。民宿业纳税方案的优化设计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得民宿业发展更趋于良性、健康的发展,让农村原有的一切自然属性的物体,如空气、河流、山峰,一草一木一花,最大限度地融入市场体现商品属性;可以让风俗民情文化也能在市场上不断流动增值。而且越是原生态的民宿,污染越少,满足人民需求的同时,还能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远菊.酒店企业在全面“营改增”后的增值税筹划策略―以大型酒店纳税人身份选择筹划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4).

[2]邓雨鸥. 酒店财务管理中经营环节的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市场, 2016,(14).

[3]毕雄飞, 杨莉娟. 关于民俗客栈概念和内涵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16, (1).

[4]平准.酒店会计核算与纳税实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10)

近年来,共享民宿的消费浪潮逐渐盛行,其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用户体验社交化,通过共享平台可以降低房东、房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风险,为房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受到诸多青年人的关注。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主要共享民宿平台国内房源300万套,房客超7600万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然而,这种新兴共享经济在带来自由、便捷、多元体验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噪音扰民、民宿信息与实际不符、卫生条件差、消防安全不符合规定等问题,如不得到有效规范,将困扰共享民宿的持续发展,并引发社会问题。

当前共享民宿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虚假刷单致使民宿条件线上与线下不符。口碑是民宿的根本,通过快速刷单吸引房客,提供了一条提升口碑的捷径。刷单造成虚假的好口碑现象,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使用户反馈失真,容易制造“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据报道,曾有房客通过网络信誉入驻某一民宿时,发现其居住环境、条件、卫生等均与评价不符,致使房客与房东产生纠纷。二是主体责任缺失致使管理不畅引发矛盾。一方面,民宿平台不充分履行其管理责任,对房东及其的房源,只进行程序性审查,没有审查其本质上是否真实。另一方面,房东在追求入住数量和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对住房环境、安全及服务的优化,从而引起“民怨”。此外,住户在入住民宿时,其频繁进出也引发了物业管理、治安防控、小区卫生、噪音等问题。三是法律监管漏洞造成监管“灰色地带”。民宿本质上是住宅改商用,需要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的认可、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甚至要有全体业主的同意。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尚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为其提供指引,进而导致政府部门管理缺位、乏力,为共享民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并行不悖,市场呼吁探索适应民宿发展规律的运行模式,专家学者也建议对待新业态、新模式既要包容审慎、又要守住底线。

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对民宿平台、运营房东的管理。市场监督部门应加大对民宿平台的监管,对于虚假刷单、虚假宣传及不规范信息行为及时予以查处。民宿平台与运营房东应加强行业自律,自觉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审查民宿信息,对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民宿,坚决退出平台。二是提升房客规范意识。加强对房客的宣传教育,引导其通过正规平台预定民宿,提升房客隐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指导房客合法、安全使用“共享民宿”,杜绝在民宿内从事违法等扰民活动。三是制定统一的法律规定。尽快制定民宿经营管理有关规定,对民宿在经营许可、硬件条件、消防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明确平台、经营者和房客之间的权利义务,规范各方行为。

民宿经营的风险篇(11)

一、五大问题制约温州民宿发展

近年我市民宿经济发展较快,但与外地特别是与德清、安吉等地相比,我市民宿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无序。我市尚未就民宿发展出台相关规划,没有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民宿经济处于自我发展状态,有“遍地开花、一哄而起”的现象。由于政府缺乏合理引导,民宿分布零散,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基本上属于村民利用自己的空房自发经营、有经济实力的人看中一个地方投资办民宿或村与企业合作投资经营民宿等三种形式。这种无序状态下建起来的民宿,多数不符合区域科学布局和合理适度发展的要求。

二是合力不够。民宿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公安、消防、旅游、环保、市场监督、卫生等多个部门。目前,我市瓯海等6个县(市、区)已率先出台扶持民宿发展与管理的政策性文件,由于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致使某些民宿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地,也制约了民宿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项目开发的快速推进。目前,除瓯海认定了15家、文成批了14家,绝大多数民宿处于无监管部门、无经营许可证、无法开具发票的“三无”状态。

三是营销松散。我市大多数民宿品牌知名度不高,民宿经营者宣传营销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依靠“回头客”、发名片和口碑宣传。在当今这个信息资源大量涌现的互联网时代,温州民宿尚未搭建专门的营销平台,很少通过网络宣传推介,缺乏整体宣传营销的意识。全市尚未形成专业的组织和协会,缺少民宿行业的整体宣传效果,所以往往出现“节假日人满为患,平时关门打烊”的极端现象。

四是创新不足。我市多数民宿重模仿轻创意,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无论是建筑风格、室内装潢等硬件设施方面,还是食宿服务、体验分享方面都非常相似,缺少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游客向往的特色体验以及主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缺乏地方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如永嘉、瓯海、乐清等地的民宿相似度极高,缺乏特色和个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民宿的市场定位模糊,没有针对青年白领、退休职工等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市场细分。另外,配套设施不足,道路及路标、环境卫生、停车场地、用水用电、通讯网络等公共设施建设滞后。

五是隐患较多。大部分民宿处于“无监管”状态,没有跟治安、消防系统联网。有的民宿为招揽生意,住宿登记不要身份证,离店不开发票。有的民宿装饰材料不符合耐火要求,消防设施配备不足,从业人员缺乏消防技能训练,存在很大的消防、治安等不安全、不稳定隐患。有的民宿建在山边、溪边,离地质灾害点近,有的民宿卫生设施差,没规范的消毒和疾病防范措施,消费投诉多。

二、五措并举推动温州民宿花开灿烂

一要注重规划引领。建议研究制定全市民宿发展的布局规划,对我市现有民宿发展进行摸底排查,并根据自然景观、人文环境、村庄条件等,出台相应的民宿发展规划线路图,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充分考虑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深入挖掘文化底蕴,不搞同质化,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

同时,创新民宿发展模式。在楠溪江、大罗山、雁荡山等旅游景区周边集约发展民宿,以民宿村标准进行整片规划建设;对一些原住民外迁较多的并具有原生态风貌的“空心村”,则通过“政企合作”、“村企合作”的模式开发成民宿群落。引入民间资本,开发独创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示范项目,打造精品民宿。多样化开发民宿市场,积极打造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民宿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中端民宿,适度建设低端民宿,控制高端民宿。分区域打造自然生态型、文化体验型、休闲愉悦型、美食体验型、健身养老型等特色各异的主题民宿,实现错位发展。

二要落实联审制度。建议市政府建立民宿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并将成员单位人员相对固定,协调处理民宿经济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按照《浙江省民宿(农家乐)治安消防管理暂行规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制订民宿消防、治安安全和卫生、环保标准,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积极帮扶有意向开展或手续尚不全的民宿经营户尽早达到相关要求,让更多的经营者获得合法市场主体地位,推进民宿规范化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民宿发展区域的旅游交通、便民设施、生活设施等建设资金的投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加大对民宿村生活污水处理、道路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的整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