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孩子思维的培养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0 16:24:20

孩子思维的培养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1)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内部的规律性。所谓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本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与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所以,培养孩子的思维应该从小开始,不能仅仅单靠学校的力量,家长的教育不容忽视.

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孩子

幼儿时期,不用刻意的拿数学书来教孩子,因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一天,我三岁的儿子想吃棒棒糖,我就问他,你要多少个啊?他想了想,竖起三个手指说:“妈妈,我要三个.”我便给他买了三个棒棒糖,他很高兴的吃了起来,这时候,我问他:“儿子,妈妈给你买了几个棒棒糖啊?”他高兴的说:“三个”.“现在你吃了几个啊?”一个.还有几个啊?他想了想说,还有2个.我想,如果你直接问他,儿子,3-2等于多少啊?他肯定不知道. 所以,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现实生活。

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例如:关于x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很多同学都不懂转化为求的最小值,的最小值都比大,那么成立了,举个最简单的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数学期中考试5班的分数都高过6班,就说明5班的最低分都比6班的最高分高,这样他们就比较好理解了,所以我们从小要注意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学习。

我们也可以让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例如,在教孩子认识圆的时候,可以问孩子,宝贝,我们家还有什么东西是圆的啊?宝贝们会发现家里其实有很多东西是圆的,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注意观察事物,也可以发散他们的思维。所以,父母应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二、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对于3,4岁的小孩,他们的问题是很多的,家长对小孩的问题要认真回答,不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敷衍了事.还要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我3岁多的儿子在读白雪公主与七个小人的故事的时候,白雪公主在森林里迷路了,很伤心,看到前面有一栋房子,变走了过去,这时,孩子想了想问我:“妈妈,她为什么不去找警察叔叔?”“因为森林里没有警察叔叔啊”“可是,那她为什么不给警察叔叔打电话啊?”虽然这些问题好像很可笑,但是说明小孩他是在认真听故事,并且开动了脑筋,在积极思考,所以,我们家长必修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不要让孩子感觉到问家长为什么,家长是在敷衍。

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也要从小开始。例如,在高中立体几何里,学习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里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学生能自己解释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的知识的理解,两个平面平行,他们没有交点,一个平面里的任意一条直线于另一个平面也肯定没有交点,所以一个平面里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注意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全部都推给学校,可是,父母们,您们,想一想,您们自己一个小孩您都没时间教,或者说教不好,您又想想,老师一个人教一个班,几十个人,他们行吗?所以,我们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2)

成功的最大敌人就是“怪别人”

不要以为孩子生下来不懂事,实际上从一出生,他的心灵就会感应到外部世界的一切。举个例子,孩子坐在椅子上,自己摇摇晃晃摔倒了,当妈妈的为了哄他,让他不要哭,就一边打椅子一边说:“宝宝乖,不是你的错,都是椅子的错。”这样,孩子从小就形成一个观念:什么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你看椅子又没思想,都有错。有时妈妈带小孩逛商店,小孩不小心摔倒了,妈妈马上说“都是这地板太滑了!”这样教育的小孩,他长大后碰到什么事情都会怪别人,从不找自己的问题,不改进自己。有这种思维习惯的小孩是难以成功的,因为成功与失败就一字之差——“主”动还是“被”动。凡是怪别人的人都是被动的,别人好他就好,别人不好他就不好,这样的人注定要失败;凡是主动的人都会找自己的问题,能够把握自己。这样的人才能够成功。成功的最大敌人就是“怪别人”这种思维习惯。

为什么很多孩子的毛病总是改不了,就是因为他在内心深处从不认为是自己的错,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所以他改不了。因此,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怪别人的思维习惯,哪个家长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了,你的孩子将来就有希望。这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何改变“怪别人”的思维习惯

那么,家长就问,我的小孩已经大了,怎么去改变孩子怪别人的思维习惯呢?

两个办法:第一,你家长要改,你自己不能老在小孩面前怪别人,首先你自己要有这个认识;第二,你要帮助小孩体验到,通过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别人。

我小孩十三岁的时候,在一个全寄宿学校读书,一直跟生活部主任处不好关系。小孩老打电话给我说,这个主任这不好、那不好。我说:“两个办法解决问题。第一,你认为你是对的,你就找校长把他换掉。第二,你换不掉他,你就必须适应他。你不适应你倒霉,老师的工资照开。后来,我的小孩改变了自己,他主动的去适应这个主任。两年以后,这个主任推荐我的小孩当了学生会主席。我的小孩在十三岁到十五岁的时候,体验到了,改变自己就能改变别人。所以,他现在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要让孩子懂得什么叫“责任”

中国的爸爸跟美国的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大区别:

1929年7月4日,美国国庆前夕,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搞到了一些被禁止燃放的烟火炮,其中包括一种威力巨大的鞭炮,叫做鱼雷。一天下午,他走近一座桥边,朝桥边的砖墙放了一个鱼雷大鞭炮。一声巨响,让男孩神采飞扬,可就在这时,警察来了,把男孩带上了警车,去了警察局。警察尽管认识这个男孩和他的父亲,依然严肃地执行烟火禁令,判定这个男孩要交14.5美元的罚金。男孩自然交不起,只好由父亲代交。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儿子被警察局叫去了,当爸爸的认识警察局局长,那打个电话摆平就算了,还罚什么款?让人感慨的是,这位父亲没有去找人说情,而是替儿子交了这14.5美元。他当时没说太多的话,回到家后,他跟儿子说:“这件事是你惹出来的,你必须对这件事负责任。到了16岁后,你要通过打工来还我的钱。”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做了许多零工活,才还清了我欠爸爸的那笔罚金。”显然,这件事让里根懂得了什么叫责任——那就是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要孩子学会分清主次

有的家长不重视培养小孩从小要分清主次的思维习惯。有些当爸爸的说“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是妈妈的事”,这是不对的。在分清主次方面,男性要优于女性。很多小孩到了高年级,上网、玩游戏、谈恋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成绩一落千丈,这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教育小孩要分清主次造成的。我们跟孩子们说:人生是分阶段的,你是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你连主次都分不清楚,将来怎么成功呢?

有的家长说,我的小孩已经上初中、高中了,怎么去教小孩分清主次呢?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两个大学生,他们一起到山上去玩。上山以后,突然听到老虎的叫声!“哎呀,怎么这山上有老虎,老虎来了怎么办?”结果,姓王的大学生正好带了双球鞋,就赶紧把皮鞋脱掉,换上了球鞋。姓李的大学生就问他:“你换球鞋干什么啊?”姓王的说:“等一下老虎来了,我穿了球鞋跑得快呀!”姓李的说:“那老虎跑得比人快呀,你穿球鞋有什么用呀!”你看姓王的大学生怎么说:“那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嘛!后来,老虎真来了,姓李的大学生赶紧把皮鞋脱掉爬到树上去了;那个姓王的大学生穿着球鞋猛跑,还是被老虎吃掉了。这个姓王的大学生就是脑子分不清主次嘛!老虎的缺点是不会爬树,老虎的优点就是跑得快,你换球鞋有什么用呀?你换钉鞋也跑不过它啊!一个孩子的思维分不清主次,到关键时候连命都会没有;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分不清主次的孩子,他怎么能成功呢?

注意培养孩子多动脑筋

一个不爱动脑筋的小孩,将来也是难以成功的。我就十分注意培养小孩多动脑筋的思维习惯。他小时候找我买玩具,他第一次提出来,我一定不会答应他,但我会引导他找第二个道理来说服我;当他第二次换个法子再来找我买,我半想买半不想买;如果他还不放弃,想了第三个办法来说服我,我就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做是要他知道:不放弃,动脑筋就能成功。

我儿子今年22岁,在英国伦敦大学读书。他从英国回到广州,往返的机票只要4500块人民币,而其他人要15000元。他为什么可以买到那么便宜的机票呢?因为他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机票优惠的信息,又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办了很多证件,每到放假时,拿这些证件去买机票,人家都给他打三折,他每次回来至少比别人节省了一万元。钱倒不是很重要,重要是他养成了一个多动脑筋的习惯,有一个良好的思维方式。

哈佛大学有一个理念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中科院心理所)

延伸阅读

抓住4-6岁小儿思维发展

人的思维活动是通过实践,在积累大量感性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4- 6岁的孩子其语言和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充分感知周围的事物,从而增进了感性知识和经验。

4- 6岁小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自我中心,即小儿既不能理解他人的作用,也不能领会别人的观点,相信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所想的东西和自己想的都是一样的;而且小儿的思维又是泛灵的,常把事物视为有生命的,如把玩偶看成是小伙伴,而跟它讲话,玩游戏。另外,小儿的思维又是不可逆的,如果问小儿有没有哥哥,他会说有,但反问说,哥哥有没有弟弟,他则会回答没有。总之,小儿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与小儿知识经验的贫乏分不开。但是在整个学龄前期,其思维的特点又总是不断发展着。如在4岁的小儿,还保留着相当大的直觉行动思维的成分,而5- 6岁的小儿,抽象逻辑思维则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儿认识活动中的具体形象成分相对减少,抽象概括的成分逐渐增加。学龄前期的小儿,虽然开始能进行一些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还不能象学龄儿童一样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逻辑思维过程。

4- 6岁小儿思维的发展,也改变着思维中语言和行动的关系。如4岁的小儿其动作主要是受视觉映象或表面调节的,语言还起不了很大作用,只是在做完了这个动作以后,才能在语言中把它反映出来。5岁的小儿往往是一面动作,一面言语,但言语的具体作用还很差。6岁的小儿就能在行动以前用言语表达他要做什么,如何做等,这时小儿的行动就带上了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中科院心理所)

谨防5种家庭精神垃圾

1. 粗俗的语言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影响最深。一些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间经常出言不逊,言语粗俗,对孩子骂不绝口。这些粗俗的语言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2. 暴躁的脾气 有些父母脾气暴躁、性格怪癖,开口便骂、举手便打。在家庭生活中,孩子常是父母坏脾气和坏性格的主要受害者,被父母的大发雷霆吓得胆战心惊。父母这种反常的心理状态,对长期生活、成长在自己身边的子女,影响甚深。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坏脾气和坏性格与其说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3. 夫妻关系不融洽 如果夫妻间感情不融洽,关系紧张,势必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恶劣的家庭气氛中生活,孩子纯真活泼的天性会受到压制,饮食、睡眠、学习、游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身心受到摧残。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3)

    孩子建立数字的概念需要首先学习数与物的对应关系。在孩子数数时,要让他指着要数的物体一个一个地按顺序点数。另外,还要让孩子理解基数的概念,即:顺序数下来的最后一个数字即是物体的数量。这个问题随时都可以问。数家中的人口,数水果,数玩具,数书等等。

    二问 哪个更大或更高

    小孩子很喜欢把物体直接放在一起比大小高低的,因为这就像一个游戏。提问从简单开始,逐渐增加难度。比如,先可以比较两支笔、两个苹果、两本书,这些东西可以直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然后比较门和笤帚哪个高,冰箱和凳子哪个高,这样的比较中有一件东西可以移动;然后再比较桌子和沙发,两个窗户等都不能移动的物体,要求孩子借助工具(常规的测量工具:尺子,或非常规的测量工具:绳子、铅笔、凳子等)进行测量比较。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4)

关键词 儿童本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儿童本位,不是将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把孩子看作“孩子”,把知识铺就一条可以任由孩子自由踩踏的美丽通途。这条通途,通往美丽智慧世界和精神高地,这样的教育,才是如叶澜教授所期待的“育生命自觉”的高境界的教育。基于儿童本位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儿童视野下的“思维体操”活动。通过各种适合孩童的,甚至伴有童话般、诗意般数学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探究中,形成了以下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把握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开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通道

1.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其他不同的原因,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课堂过后就能将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并能轻松地举一反三地应用和理解;而有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将知识很快吸收。如果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2.变通——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点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一味地解题、考试,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书呆子。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知识成为学生获得成功的武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数学教学中,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能让学生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予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习惯——提升思维能力的延伸点

这里所提及的习惯,指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到数学课堂上,这里的“渔”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有了数学思维能力做后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把练习题解出,还会自觉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熟练解题之后开拓自己的思路,对其他类似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持数学思维能力特征,开发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资源

1.趣味性——让孩子“乐”在其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清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生时期,学生正处于对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虽然是懵懂无知的,但确实充满创造力的。在完成了具体的功课和解决完具体实际的问题之后,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总结和归纳。

2.严密性——让孩子“钻”在其中

在“三维目标”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孩子的求是态度、求知情感等等,在此,都可以得到培育和提升。但是,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万不能与严肃性混同,尤其对于初出茅庐的孩子,应当允许他们犯错,暂时说得不严密,算得不严密,做得不严密,也应该宽容他们。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把孩子们当孩子,要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里抓住手中的藤,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顺着藤去摸数学这个“瓜”,这就是一种“钻”。有了这种“钻劲”,孩子们就是在摸索数学逻辑游戏的规则,也是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当他们亲手摸到“瓜”的那一刻,天真无邪的孩童自然会喜形于色。

3.多样性——让孩子“心”在其中

儿童本位理念观照下的数学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让孩子会演算,会丈量,会目测……更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无处不数学,生活有时需要严谨的推演,有时需要智慧的估算……灿烂的生命中,需要用宽容的尺子去丈量他人生命河流的宽度,需要用严谨的尺子去测算自己生命品质的高度。或许,孩子们学会这样的数学思维,就会时刻受用,终身难忘。

三、把捉数学教学活动特性,开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舞台

1.架设梯度,呈示数学教学的意味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和公式,引导学生求得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改变题干或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方法。这样,在教授基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显示数学教学的趣味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5)

一、“十步提问法”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这道题你真的不会做吗?再仔细看看?”使孩子认真审题,目的是培养孩子耐心和细心的习惯,遇到问题依靠自己。

第二步:“如果不会,你能不能告诉我这是什么题?是代数还是几何?是物理中的力学还是电学?”目的是引导孩子把问题归类,寻根穷源,把不懂的问题纳入到孩子的知识框架中去,帮助孩子缩小问题的范围。

第三步:“把题念一念我听听,好吗”?所有的信息都在试题中,让孩子读题,认真地念,在读题过程中孩子一定会思考,孩子读题的过程就是再次审题。

第四步:“这道题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让你求证什么?”目的是引导孩子学会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学会把问题由繁变简,筛选出最有效、最有用的的信息。

第五步:“你看看,由已知条件向未知条件过渡,需要用什么样的公式、定理?目的是引导孩子回忆老师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再现所学知识。

第六步:“这些定理、公式你能写出来吗?写不出来,打开书看看”,目的是引导孩子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第七步:“把这些定理、公式拿来试一试,看看怎么样?”目的是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第八步:“如果所有的定理、公式用了还不行,是不是这道题还隐藏着什么条件?需要做一条什么样的辅助线”,目的是分析问题,拓展思维,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第九步:“如果这样也做不出来,可以问同学或者老师”,目的是学会求助,学会合作,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

第十步:“如果这样也不行,也许这道题超出了范围,那就不做了”。目的是敢于挑战,学会质疑,学会放弃。

二、运用“十步提问法”的意义

1.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孩子会觉得:这个问题是我自己解决的,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2.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自己的探索而对事物有了深入的认识,就会感到我可以解决问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树立信心。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6)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当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从中自己总结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要注意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

二、培养自信,开发创造潜能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创造性的发展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孩子们创建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鼓励的方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信心。我们要始终坚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值得注意的方方面是:1,教师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2,对于学生的一些大胆的想象及创意不要硬性的否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更好的增强孩子创新的自信心。

三、肯定孩子大胆想象,开发创造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无穷的,在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以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想象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

肯定小学生想象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1,想象的目标是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而非空想玩乐。2,开设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数学课堂中要搞好课堂纪律,松弛相依。

四,注重课堂练习,发掘创造

新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开发课堂的创造情趣。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7)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本人认为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 激发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 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他们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8)

二、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来源于生活,要在生活中学语文。著名学者黄克剑先生曾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教育不是既定划一个的笔墨,用划一的教材和方法,把受教者加工成划一的‘标准件’,而是尊重受教者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味,以对于他们各自说来最恰当的方式,把他们成全为合于他们天性而又富于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人”。

说到富于创造精神就不得不说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也是培养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基础。以前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进行语文教学,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下面就结合我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1 改变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氛围

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是单纯的、简单的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而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养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当今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兴趣,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联想,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同时,深度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中思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注重开放式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语文属于一种基础学科,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都是源于社会生活,而且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类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开放式教学,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教材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训,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让学生的思路更开阔,不拘泥、不刻板,能与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相协调,善于根据时间、地c、条件等变化,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方法,让学生不被某种固定的意识所牵制,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形式,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3激发兴趣重视课外活动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课外活动则是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组织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具备独立性、创新性、实践性的游戏、参观、讲故事等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课外活动可以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10)

香 燕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光后中心小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数学教育的重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成功、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能力;心理特征;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而数学的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数学教育的重心,对儿童一生的成长、成功、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学的经历告诉我们,许多孩子在低年级时数学成绩顶呱呱,到了中高年级就滑下来了。我们知道,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而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低年级主要强调运算能力,而数字又比较小,有些孩子可以用数数或列举的方法算出来;或者由于刚刚学过相关知识,依葫芦画瓢地蒙出答案。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数学思维能力,只要把数字变大了,比如到了几十、几百、几千的时候,孩子的列举法就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思维能力不足的弱点就暴露了,而有一定数学思维的孩子,在他看来不过是把小数字换成了大数字,换汤不换药而已。由此可见,培养低年级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孩子的数学发展是必要的。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就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一、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他们之所以某领域有所建树、成就辉煌,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方面特别感兴趣。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培养他们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科学,很少有人天生就想学数学,并能学好数学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老师有一个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就是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和情景,激发孩子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真正为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基。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作为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一点,往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的方面引导学生。比如说,各种有趣的数字故事,立体几何图形的书,色彩鲜艳、五彩斑斓的小儿书......,这些都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因为它们能充分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进而激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而各种各样的情景中渗透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多给孩子读一读,进而培养孩子的判断思维、逻辑推理等基本数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总是以丰富有趣的图画形式展出,包含丰富的想象力。如果孩子有过这方面的训练,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教材知识,学起来也会是游刃有余,否则将很难入门,越学越无趣,最后厌学。

二、指导数学方法,启发孩子学会思考

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思维带有很大的盲动性,因此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就要教会他们思维的方法。其中有条理、有顺序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教学中,教会学生思维的程序性、方向性,即从哪里算起,接着想什么,再想什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即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找出题中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例如,买一个书包的价钱可以正好买两本故事书,而买一本故事书的价钱刚好买四本图画书,问买一个书包的价钱可以买几本图画书。要训练儿童一步一步有条理的思考,先想一本故事书相当于几本图书,再想一个书包相当于几本故事书,最后通过实物演示拿书包跟图画书兑换,这样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就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利用孩子经常做的游戏、经常接触到的事物,讲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特别是在游戏时,顺便提及一些有趣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给孩子留下一些悬念,以引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做些必要的准备.

三、体验生活场景,引导孩子数学思维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是有限,而家庭生活场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素材,包涵丰富的数学知识,家长要重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训练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学会利用低年级孩子好动、好尝试的心理特点,利用实物场景进行培养,效果会更好。例如,到超市买东西如何付钱找钱的问题,坐公共汽车时,车要经过几站,每个站牌上多少人,下多少人,车上有多少座位,有多少或坐着或站着的人等等,生活之中处处皆学问,家长和教师切忌包办,而应该让孩子先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由于他们通过眼看、手摸、多种感官进行认识,通过自己动脑筋得出答案。这样不断培养了数学思维,又让他们训练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通过有意识训练的多样化,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好奇心理,要运用练习设计的多样化,使他们具有新奇感,引发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跟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数字游戏,在游戏中既要强化顺向思维训练,也要注意逆向思维训练,还要重视多向思维训练,诸如此类练习都对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孩子思维的培养篇(1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好奇心,让幼儿观察许多个别的事物事件之后,学会将他们归纳起来。这就是思维-----幼儿思维。例如:一岁左右的孩子知道香蕉、牛奶、鸡蛋、苹果都是能吃的,衣服、裤子、背心、毛衣都是穿的,碗、勺子、剪刀、肥皂都是用的,学会将物品归类。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从小到大、长短、粗细不一,渐渐学会思维,学会比较。

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幼儿理解概念的能力。

在幼儿园授用的活动中,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理解概念的能力。例如:在数学活动中他们会从1数到20,从而知道数的连贯性,邻数的大小关系等概念。再有,就是从身体活动来讲,如果让一个孩子把一个东西放在右手边的桌子上,孩子就会从中学会右的概念和桌子,一个东西的概念。所以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幼儿理解概念的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幼儿思维能力是必然的。

激发幼儿创造性的思路,不断提出新的想法。

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得用我们大家(家长 教师)一起努力。例如:在幼儿园,幼儿可以大胆创造着画出一张画,在和别的幼儿玩耍的过程中会想出各种新奇的、创造性的玩法,然后大家一起来玩。在家中,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可以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思维非常活跃。

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目前,独身子女有4—6个大人照料,大人照料太多,剥夺孩子学会独立的机会,使孩子惯于样样依赖大人。所以我们不仅从生活习惯中让孩子独立,在思维方面也要让幼儿独立。给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请大人们不要替他们处处决定。

自信是成功积极的暗示,自信的强度与从小到大成功的次数多少成正比。所以,我们呼吁大家不要打击幼儿的自信心,以表扬的方式跟幼儿沟通会更好。

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位智力超常的孩子1997年初被推荐到了国际超常儿童基金会,年仅14岁。这位女孩子有什么超常表现呢?当她差7天两岁时父母正要给奶奶发信,她问到:“星星是怎么跑到天上去的?”从那时起她就常常打听星星、月亮的事情了,说明了孩子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

她的父母在她一岁时开始使用各种测试题,坚持不懈地培养,教育孩子开启孩子的心智,从而挖掘出孩子最大的潜能。他们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值得所有父母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