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孩子兴趣的培养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8 17:32:11

孩子兴趣的培养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1)

1.做孩子的伙伴,倾听孩子的看法。

在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倾听孩子们对某种事物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应随着孩子的这一兴趣,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有一次过端午节,有一个孩子带了一个彩色的网兜,里面装着鸡蛋,于是几个孩子都围上去,讨论着“这网兜里的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为什么要吃鸡蛋呢?”,孩子们讨论着,此时教师正忙着组织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分区活动,结果大部分孩子被鸡蛋迷住了,哪有什么兴趣去分区玩。这时教师十分着急,就嚷嚷着说:“快点到别处去玩,别挤在一块了。”可没有几个孩子听老师说的。如果这时能够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倾听孩子们的谈话,很快会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中提炼出许多有意义的探究课题。当幼儿讨论蛋是生的还是熟的时,教师可用简单的小实验如旋转鸡蛋看熟蛋的转速与生蛋的转速有什么不同来教幼儿比较鉴别,并启发幼儿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蛋的生熟,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中幼儿注意力,还可以生成新的教学主题。如“蛋是从哪来的?蛋有什么作用?鸡妈妈怎样孵小鸡?”等教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表现出异常激动和专注的神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孩子们的表情,洞察孩子的心思和动机,提高他们的活动兴趣。如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发现孩子们对玩纸飞机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兴趣,有的还把这撕了扔了,缺少点什么呢?这时教师结合飞机特技表演设置穿越障碍,提出飞机着陆的远近距离为胜负时,并给予奖励,则一定能激发幼儿兴趣。

2.跟踪孩子的行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拓展孩子的知识。

在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激发幼儿兴趣来生成教育,在追踪幼儿行为时,教师对幼儿的一些不易理解的行为保持审慎的态度,注意对其先前和后继的行为进行追踪,在这一过程中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机。如课间活动时,老师发现有位孩子手里捧着“可恶的小虫子”回到活动室,正想批评之际,忽然发现许多孩子渴求的眼神,老师便问:“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孩子们说:“在草地里捉到的。”这时老师才明白在自由活动时,许多孩子跑到草地角落忙着研究的是小虫子,于是老师引导孩子们把有关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生成昆虫的种类名称、生活习性、收集昆虫标本、昆虫图片资料等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高孩子的兴趣,以培养孩子的思维流畅性,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如,大班活动“认识电”,教师首先让幼儿操作电动玩具,并修理坏的电动玩具。启发幼儿理解电池有电,电流有方向性。然后让幼儿展开想象:“我发明的电器是什么样的。”然而有一位幼儿问是不是只要装对了电池就能动起来,老师拿来导线、电珠、电池,引导幼儿讨论究竟是不是装对了电池,玩具就能动起来呢?小朋友用老师的小实验材料动手实验起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灵活地用反问、动手实验的方法让小朋友们找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小小的“焦点”拓展成为一个引导幼儿探索的主题。

二、注重培养和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

1.在教育活动中应注重趣味性、真实性与挑战性相结合。

教师在为幼儿创设趣味活动情境时,使他们“身临其境”,在活动中产生兴趣。因为在活动生动、直观、形象,可感触,富于变化的情境更易吸引幼儿的注意,例如如何开展“寻宝”探险活动,让幼儿像探险家那样,爬过“山地”,越过“小河”,走过“森林”,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解开图中之谜,最后寻得“宝贝”,这比一般的看图讲解要好得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代幼儿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做假戏,他们更喜欢体验“假戏真做”的真实效果,如自制水果酱、自制豆浆等真实的实践活动。又如与部队联欢,带他们体验军营生活。在设计活动,教师一定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体验真实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孩子们都喜欢表现自己。我认为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选择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只有活动难度与幼儿能力相适应,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应注重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挑战难度要层层递进。一旦失败次数多了,幼儿就会失去信心。在幼儿完成任务时,可根据情况适当提高难度,使幼儿能够有机会迎接新的挑战。这样,孩子们不仅会对活动产生新的激情,而且能使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孩子在活动中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2.设置悬念是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如果一项活动能让幼儿探究各种问题和现象,让幼儿有机会解除一个又一个悬念,那么幼儿便会觉得此项活动“其乐无穷”。例如:①在提问中产生悬念。故事《乌鸦和狐狸》中,教师提问狐狸为什么要说谎话?乌鸦听了狐狸的话会上当吗?如果你是一只狐狸则应该怎样吃到乌鸦嘴里的肉?②在实验或操作中产生悬念。请幼儿表演角色感受上当受骗的心情,明白乌鸦的自大、爱听信别人的吹捧而最终失败,以及狐狸的精明狡猾是两种不同角色。③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幼儿产生好奇、疑问的前提。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2)

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避免几个误区。因为这些误区过早地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且不利于其健全人格的建立。

误区之一:一厢情愿

家长自认为哪方面的技能有价值、受追捧,就盲目地培养孩子那方面的爱好,丝毫不考虑孩子自身的特质及实际接受能力。

误区之二:一往情深

家长对孩子具有某方面的天赋深信不疑,义无反顾地让其参加各种专业训练,而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表现却视而不见。

误区之三:遍地开花

只要是孩子稍稍感兴趣的东西,家长马上就展开定向培养。一旦孩子的兴趣转移,就又紧随着孩子调整方向,进行新一轮方向的能力培养。

其实,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是有章可循的。下面,我们就谈谈孩子兴趣培养的几个有效章法。

第一 观察孩子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哪些事情表现出兴趣或天赋,作为家长,应对孩子多加观察,找出他生活、学习上的闪光点。同时,还可以和孩子沟通,看看他是否有把这种闪光点发扬光大的兴趣和决心。如果有,就应该适时地表示赞赏和支持。

第二 创设环境

孩子的潜能如同种子,只要有适宜条件就会生根、发芽、结果。也许家长在给孩子一只蜡笔的瞬间就造就了一位未来的艺术家呢!所以,当孩子表达了关于某种兴趣爱好方面的期望时,就应该着手给孩子创设一个相应的环境。不妨和孩子一起讨论计划,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最合理、也最合适他。

第三 循序渐进,适度发展

家长切忌急功近利,片面追求速度,违背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要看到孩子的进步,一点一滴地表扬他、鼓励他。此外,也要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进步:不妨把孩子的作品保存起来,让他自己比较,体验进步;或者不断创造机会让他展示自我,促进其兴趣的发展。

第四 持之以恒

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容易懈怠,也很容易转移兴趣。出现这些情况后,家长需要科学地引导,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可以和孩子沟通:比如持之以恒培养兴趣,成功了会怎样?又如当初耗费这么多金钱、时间和精力,由此中断是不是太可惜?多沟通、多交流,孩子会更明白事理。

第五 期望值不要太高

期望值太高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家长不妨放宽心,走出成名成家的心理期望,仅仅把兴趣爱好当作孩子陶冶情操的一种途径,并把这种保持平和淡然的心态传达给孩子,让他轻松快乐地成长。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3)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52-01

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对于兴趣爱好的重视不够,培养很少。学生学习不好,家长和老师总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想方设法在学习课堂知识上下功夫找办法,课外补习、督促孩子做作业,甚至进行打骂。这样的方式不仅效果不佳,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甚至适得其反,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注意力涣散,提不起学习兴趣。即使现在有不少家长也在送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但是要么是功利性比较强为了将来升学的各种补习班,要么学生为了应付家长或逃避学习随便挑选,并不是从正真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各方面综合素质出发。下面,笔者就兴趣爱好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作简要的论述。

1.兴趣爱好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它表现在人对感兴趣的对象和现象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上,并表现在人对有关事物的优先注意和集中注意上。兴趣对扩充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倾向性的内在动力,也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探究性有重要影响。首先,强烈的兴趣爱好能够使人神情愉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去完成认识活动,因而能保证主体智力效应的不断积累,进而推动了主体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需要在健康愉悦的环境中成长,兴趣爱好的培养能够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能提升孩子接受各种知识的能力。其次,强烈的兴趣爱好是主体战胜困难的内在动力。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深有体会的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主体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遇上这些困难时,如果认识主体对所认识的对象缺乏强烈而持久的兴趣,认识活动就会因缺乏支撑力而心灰意懒、一筹莫展,从而放弃。笔者曾接触过一个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学习了二胡,但是因为自己本身毫无兴趣,学了5、6年仍然摸不到门道,最终放弃。同时,主体在兴趣爱好的支撑下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又会反过来强化和激励他的兴趣,推动认识的深入。进行过绘画、钢琴各种兴趣班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喜欢,会练的很起劲,但是中间一段时间内,会比较枯燥乏味,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放弃,但是坚持渡过这个阶段后,发现自己的技艺长进,能够再次激发学习的热情。如此往复,就进入了良性循环机制。与此相应,人的认识就会不断由浅入深,各种技艺也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培养兴趣爱好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巨大帮助。学生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和个人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平时成绩优异,考试总是发挥失常,这是心理素质差的表现;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不看电视节目、不接触电脑、也很少出去玩,但是成绩依然不理想,这是专注力不够;性情暴躁、做事散漫,可能是缺乏耐心,等等。如果想改变孩子以上情况,只是通过学校平时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爱好的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常进行足、排、篮球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社交能力;进行书法和绘画练习,可以提高策划能力,培养耐心,修心养性,提升审美水平,丰富气质内涵;训练舞蹈可以提高外在身形气质,锻炼胆识,提升自我表现能力;进行写作训练可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够培养不同的素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

2.发现兴趣所在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有人喜欢体育运动,有人喜欢书法绘画、有人喜欢舞蹈音乐,有人喜欢摄影照相,也有人喜欢电脑操作。不论是哪一种兴趣爱好,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家长和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适时的参与。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合适的兴趣,才能起到提升素养,陶冶情操的作用。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他们都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父母的责任,不应该是简单应付孩子表现出的爱好,孩子对某些活动也只是一时兴起,并不是真正的爱好,家长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兴趣,分析其素质优势,逐渐地培养孩子的主要兴趣,发挥孩子的潜能。

3.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

当发现孩子兴趣爱好后,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发展积极兴趣,抑制消极兴趣。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环境的影响很大。如一般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大部分都爱看书。而孩子经常接触的伙伴和事物,也会影响孩子的喜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外环境。其次,家长要适时引导。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不懂的事情都爱问为什么。这个时候家长要主动引导,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知识的兴趣。再次,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时,尽量提供专业指导。专业的老师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善用竞赛,强化孩子学习兴趣爱好的欲望。在竞争中学习,培养竞争意识,但是竞赛也有适度和适量,超过个人能力太多,会对自信心造成影响,参加次数过多则会转移孩子的关注点。最后,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家长都要鼓励和支持,让孩子能够淡然面对成功,不惧面前的失败,不骄不躁,树立孩子的信心和毅力,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总之,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对待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强化和升华兴趣爱好,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浩. 简论兴趣和爱好及其在认识中的功能[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40): 51- 54.

[2]赵永强. 浅析兴趣培养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术研究,2014,3: 87.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4)

在这里,对孩子学习舞蹈兴趣的产生,以及怎样培养及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等方面一一作个讨论。

一是兴趣及其产生“兴趣”是一个既简单但又复杂的问题所谓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其基础是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学习音乐、学习舞蹈的兴趣属于精神需要。兴趣是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的结果。由于大脑皮层有着较高的兴奋性,因此对于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应就就比较强和迅速。于是,人们从事有兴趣的活动会比较积极,效果会比较好;反之,则不然。

兴趣的发展又有着不同的程度,最初的兴趣,尤其对于孩子来说,属于“有趣”。舞蹈,对于学前期的初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的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孩子对音乐精美的动作是一种好奇心,于是便跟着学习,对动作、包括软开度都充满新鲜感,然而,时间一久,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舞蹈不感兴趣了,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了的原因(当然,如果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那就另当别论了)。由此可见,这种儿童对舞蹈本身的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十分专一,也不是非常稳定,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兴趣从“有趣”水平发展为“乐趣”。这时的兴趣已然分化,即是从儿童对舞蹈本身的兴趣发展对舞蹈动作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舞蹈过程视为一种乐事。

二是兴趣的培养与保持儿童学习舞蹈。如果能每时每刻都自发地保持一种很强烈地兴趣及愿望,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然而理想的事情往往不是普遍的的情形。在培养儿童学习舞蹈兴趣的过程中,我认为三方面的立足点,即教师、学生及家长是缺一不可的。在整个舞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为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家长作为其纽带,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密切配合、紧密联系,儿童学习舞蹈兴趣的培B与引导才能成为现实,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我们都知道,孩了们在没有经过训练前,就会拍手、走、跑和唱,而这些自然性的动作会产生一种自然的节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节奏结合音乐训练让幼儿对一些基本节奏产生感性认识。当然在训练时,基本节奏的速度和特点必须用声音来表示。例如:用进行曲进行练习有节奏的走步。用2/4拍或4/4拍的乐曲练习踏跳,用带有休止符的乐曲练习兔跳、跑跳等等,一让孩子通过跳的动作感觉到快而轻巧的节奏;通过3/4拍乐曲,如“蝴蝶找花”“堆雪人”等,让孩子来体会节奏是柔和优美的。教师在教孩子学这些基本动作和节奏时,一定要注意到把训练都建筑在孩了们的本能和无意识感觉的基础卜。也就是说,教师不能生硬地口令式地强加于幼儿),只能利用音乐这一有利条件加以引导和训练,从而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

四是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孩子的生理特点之一就是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手舞足蹈。同时,受身体比列影响,动作短促节奏快。孩子的爱好也不同于成人,他们更热衷于小动物的模仿,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对选择舞蹈的把握要有区分,不要选择成人化的舞蹈。孩子在学舞蹈的过程,老师要先做一遍舞蹈示范。此方法是孩子根据对老师的动作神态的观察,进行仿照演练。由于孩子有较强的模仿心理和能力,当看见新奇的动作时,会有模仿的欲望。此方法可以适应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五是在带孩子们进行舞蹈活动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方法可循的,比如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既能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幼儿也不会觉得太简单而学得枯燥乏味,也不会因为太复杂而感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有时还会用到多个教学方法如启发、示范法;分解、组合法;观察、模方法;个别教学法等等。

另外,对于个别性格比较孤癖、不喜欢跳舞或节奏感差、不能按节拍跳舞的孩子,怎样培养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呢?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5)

在关心教育孩子方面,所有的家长都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超过了其他父母”,还有大部分家长说:“我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幼儿园和最好的小学,为了培养特长,我找最好的特长班辅导老师,每年假期我都把孩子的时间排的满满的,花了不少钱……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是的,所有的家长都无比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尽职尽责,希望孩子早日成才,掌握一门技术或者特长,为以后的升学、就业、生活打好基础。下面我就主要从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和做法。

1 要培养兴趣特长,首先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是什么。

这就需要细心观察孩子平时的行为与语言,发现与同龄孩子相比,自己孩子突出或不一样的地方。同一年龄的孩子有许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家长的职责在于同中求异,看孩子到底对什么更喜欢、更感兴趣。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有时候,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他的天赋、才能相吻合――孩子爱什么,正好擅长什么;有时候,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之天赋、才能不吻合――孩子喜欢、爱好的,并不一定就是他所擅长的。这需父母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孩子的兴趣爱好里到底有几分是天赋、才能?有几分是偶然、巧合?孩子偶然喜欢什么,遇到新事物,会转移注意力,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一旦出现更新的事物,孩子又会对更新的事物产生兴趣。这说明,孩子的兴趣还不稳定,孩子不过是在众多的选择里,暂时选择了某事物,一旦出现新情况,还会出现新变化。这是正常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难办的是,孩子喜欢的却不是他所擅长的。孩子年龄小,对未来、对自己、对同龄人认识不足,以为自己喜欢什么就擅长什么。比如,孩子喜欢卡通漫画,就以为自己擅长卡通漫画;孩子喜欢唱歌,就以为自己擅长唱歌;孩子喜欢电脑,就以为自己擅长电脑……这会使孩子沉迷于假象,不能自拔。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需要父母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和研究。

2 在考察孩子潜在的特长方面,可以从孩子的气质类型考虑。

小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活泼好动,一种是安静的孩子。活泼的孩子通常在运动平衡,对外交往的方面比安静的孩子天生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往往在这些方面具备更多的自我锻炼的机会。安静的孩子更关注于看、听,所以在这些方面,比活泼的孩子有更多的发展的机会。

3 孩子的智能发展是多元化的,不要只关注孩子在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兴趣。

更要观察到孩子在社交、运动、平衡、动手操作等方面兴趣。

4 不能以父母的兴趣、意愿代替孩子的兴趣、意愿。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没主见,就自作主张地给孩子报这班那班。这些擅自做主的父母,一不管孩子的根基、接受能力,二不管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只管自己喜欢什么、向往什么,或者什么在社会上吃香,什么对孩子今后的升学有好处,就给孩子报什么班。孩子很小就去上这没根基、没趣味的兴趣、特长班,几年、十几年下来,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孩子真能遂父母的愿,成为某方面的人才吗?我们要想自己的“投资、投力、投愿”有把握,就需仔细分析、研究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和孩子的时间、精力一起拿来打水漂。

5 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全面的物质与精神环境。

即使父母是一个不懂音乐的人,也要设法让孩子去尝试一下,以免因为自己的原因扼杀了可能的潜力;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方便、条件。孩子喜欢运动,就给孩子提供运动的场地、器具;孩子喜欢下棋,就为孩子寻师、访友,让孩子有学习、厮杀的对象;孩子喜欢昆虫,就带孩子收集昆虫的标本、资料;孩子喜欢音乐,就给孩子买音乐的光盘、影碟、乐器……父母不支持、不付出,孩子不可能在兴趣、特长方面有所发展;父母付出过多,要求过严,也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尚小,应以熏陶、鼓励为主,以指导、教育为辅。

6 要善于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6)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就是根据幼儿的这一时期特点总结出的教育规律。小孩子的画画兴趣通常和玩分不开,画画就是玩,要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玩的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小孩子就会用极大的劲头、信心去获取,时间长了小孩的这方面能力就成了他的特长。在游戏中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幼儿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记得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葫芦时,下笔时画得太小了,我有意地“误解”道:“葫芦妈妈身边长了一棵葫芦宝宝,你先画了小宝宝,妈妈长得什么样,快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孩子一听,高兴了,马上在小葫芦旁边画了另一些小葫芦,画完还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你看,葫芦妈妈生了这么多小宝宝”童话式的评语对孩子的每一点发现、创造和进步给与温馨的表扬、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一趟美术活动就这样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进行完了。这样的方式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使他们感到画画并不难。

二、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孩子处于幼儿园阶段时,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手腕骨与指骨比较脆弱,动作不够协调,也不够准确,我们可以利用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理解对称,我们先让幼儿玩折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他们对画对称物丝毫不觉得困难。再如:用棉签画“串儿红”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

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儿童最喜欢户外生活,为了满足他们这种愿望,可以把户外活动与画画结合起来。5、6岁的孩子可以在外出时带上速写本,既满足儿童愿望,又可以诱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带孩子去玩、去画,不要指望儿童画出什么像样的“作品”,而是要培养习惯,久而久之儿童一想到公园玩,就会说我要到公园去画画。 还有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透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针织、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孩子也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7)

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人可以听得懂同一种音乐,它可以被所有民族理解。人们热爱音乐,渴望学习音乐,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经济状况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音乐,特别是钢琴,从而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钢琴热。钢琴,以其气势磅礴,音域宽阔,极富表现力,而被称为乐器之王,是学习其它音乐形式的基础。它不仅可以提高人的协调能力,还能让人提高自我表现能力,获得成就感。让孩子从小学习钢琴,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培养小孩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手段。并且对幼儿智力早期开发和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原则上说,孩子学习完一天,回家弹琴正好可以放松放松,沉浸在音乐中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快乐的事。然而,却普遍出现了孩子不愿弹琴,家长逼着学琴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

究其原因我归纳了以下几方面:第一,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那些年轻的父母来说,他们总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多才多艺,出类拔萃的人。第二,完成父母的梦想;家长们多少会将自己儿时无法实现的梦想寄托与下一代。第三,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给孩子在学校的课程之外加学特长是大多数家长的选择。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加上学习的功利性,往往造成许多家长产生了“拔苗助长”之心。第四,琴童队伍的壮大和专业老师的相对缺乏,使得某些非钢琴专业教师上岗,造成教学上也存在诸多问题。

钢琴入门相对与其它乐器来说比较顺利,但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逐渐加大。成人在繁重的练习面前,学习兴趣和热情都难免递减,更别说对于这些只有4、5岁的孩子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态度上发生转变,着重于兴趣的培养,要想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连续性是很难的,结果只能是“半途而废”,这难免让人惋惜。保持学习热情的稳定持久状态,是学琴能够正常进行下去的关键。因为学琴孩子的年龄都比较低,所以在学琴初始阶段就表现得不太稳定,兴趣时高时低,情绪忽冷忽热,练琴时坐不住,心不在焉等。足可以见,一开始对琴童进行兴趣的培养,不断激发求知探索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琴童一,戛戛四岁开始学琴,是个外向、好强、倔强的孩子。还没学琴时就已非常喜欢,学习之后没像其他孩子那样出现不想练习的情况,兴趣仍不减,这是非常难得的。可是中间出了问题,妈妈每次都陪女儿来上课,因为孩子小,老师让家长“陪读”,回家后方便辅导。按理说,这是个不错的教育方法。问题出在那呢?原来,孩子的妈妈是个性急的人,孩子如果有那里没弹好,她会比谁都急。声音的分贝马上提高,说孩子的不是。戛戛性子也很着急,大声地妈妈说。结果是,孩子一练琴,爸爸就“离家出走”。 久而久之,孩子的兴趣大减,进度一直无法上来。

家长在幼儿阶段“陪读、陪练”都是不错的教学方法,琴童年龄太小,很难保证正确、全面地理解老师的各种要求。家长越是理解老师的教学要求,就越是便于在家辅导孩子。而家长要很好地把握其中的度,不要急于求成。孩子接受能力逐渐增强,就应当相应的减少家长在其中的做用。培养孩子独立练习的习惯,养成正确的习惯是培养孩子兴趣的前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个问题是如此重要,但却常常被人忽视。一些家长和老师心里都明白这个道理,可具体到实际操作中就大不一样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根据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选择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穿插音乐游戏和趣味讲解音乐故事,分析乐曲等形式来调节孩子的大脑,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吸引琴童注意力。教学态度上要改变老师为主的灌输性教学,和学生共同分析,共同分享音乐感受,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要求家长们合理、科学地安排练琴时间,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要把每天练琴的时间严格固定下来。其次,多参加各种表演活动,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欲,并鼓励琴童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勇敢表演。其三,多鼓励,多表扬,多用学生喜爱的“礼物”来鼓励、肯定她的成绩,通过这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产生更大的学习愿望,让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四,多听、多看。让学生多欣赏、接触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欣赏音乐会或者听CD。

琴童二,早早六岁开始琴童生活,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却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父亲是小学教师,对早早的教育是狠下功夫的。凡事都让早早自己处理,培养她的独立性。每个孩子在父母心中都是最聪明的,可早早的天分不在弹琴上,父亲心里知道,但不愿接受。因为这与他心中的理想有所差距。早早很懂事,知道父母的愿望,学习和练琴都很努力。在学琴之初还是很不错的,到后来随着程度的加深,早早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教导。无形中她开始讨厌学琴,练琴不专心、走神、错误百出。经过老师家长和她沟通,情况有所该变。可好不了多长时间,错误又出现了。这时的早早已经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想改真的很难了。结果连学习也受影响,最后早早提前结束了她的琴童生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单单用一件事物来评定一个人的价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过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会适得其反。天下父母的心意都是一样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不能盲目跟从。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父母的很多方式可能已经伤害了孩子,自己还不知道。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负责人说:“艺术本来就是追求个性的,并没有一律的标准。任何艺术最高的境界靠的不是技巧,而是心灵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对美的共鸣。业余教育的好坏不应以专业化的技术为标准,否则很容易削减孩子的艺术感觉,甚至对它产生畏惧心理。”

琴童三,甜甜是个很成功的例子。她学琴也不是很早,父母先让她看别的孩子练琴而没让她学,直到甜甜自己提出想学。带着这种浓厚的兴趣,她学得很开心。父母从不给她任务,她想弹就弹,每次都是功课之后休闲时间练习。可能甜甜开始的进度没有其他孩子快,但爸爸妈妈从不担心,他们只想让甜甜快乐地学习。结果是,甜甜没有讨厌钢琴,而是十分喜欢练琴,觉得这是她每天休息的项目。当然了,甜甜的进度一直保持着稳定上升状态。

以上例子,父母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里当然不是说忽略教师的重要性。而是因为,钢琴的教学特点不像学校教育每天上课,一般是一周一次。教师每周只能和孩子见一次面,父母却每天和孩子一起。于是,家长在业余钢琴学习中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父母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不要一味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快乐的学琴氛围。

如何有效的培养孩子的学琴兴趣呢?

第一,正确定位。为什么让孩子学琴?比如: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练琴很枯燥,可以磨练孩子的毅力;孩子自己喜欢等等,这些学琴的愿望,往往随着学琴的过程在逐渐淡化。而琴童的心里看到的是:原本很喜欢的钢琴变成了枯燥的技术训练,家长不停的斥责,总也解决不好的技术问题,不和睦的家庭气氛等等。在学琴过程中坚持自己的学琴方向不被影响,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家长在学琴的过程中,目标在不断的在改变。本来是为了培养孩子音乐爱好的,结果随着学琴的过程,家长知道了考级,也通过学琴认识了另外一些琴童,于是家长希望不仅解决爱好问题,也要在进度上、水平上超过别人,要参加各种比赛和考级。由于家长的目标不断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就不断地提高。这原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争取进步和提高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家长的意志和愿望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心里的想法。学习任何东西,主观不努力都是学不好的。即使强迫学习,结果也不会很好,而且还会由于强迫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第二,合理目标。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确定目标通过具体目标达到结果。给孩子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同时在设定一些可以实现的目标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参加考级、演出或比赛,虽然目前社会上对考级带来的后果争论不休,但不可否认通过考级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学琴兴趣。钢琴学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不通过短期目标的实现提孩子的目的性和成就感,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就会逐渐消磨掉。目标过大孩子会因难以完成而产生挫败感,每一阶段设定一些比较容易完成的小目标,当不断地完成这些小目标时,离大目标的距离也就不远了。另外参加一些演出、比赛或是给家里来的客人表演都会增加孩子的荣誉感,增加孩子对实现目标的信心。

第三,重视音乐修养的辅助作用。钢琴学习并不是技术训练这么简单,还包括音乐修养方面。学习钢琴就是通过技术来表现情感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如果孩子仅仅是单一地进行钢琴技能训练,就偏离了学琴的主要方向。这样当孩子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音乐表现的问题就会很突出。只有真正感受音乐的人,才会对音乐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如果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很强,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学琴兴趣。

我们今天强调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多发现和培养音乐家、美术家,而是更希望每个人都学会欣赏美、发现美;我们期盼孩子们拥有爱心和热情、学会关怀和尊重,而不愿看到一个只会弹几首曲子,却缺乏同情心、麻木不仁的人。不是每个学琴的孩子都需要考级,更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弹得很专业,这要视个人的天赋和兴趣而定。

总结: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钢琴教师的责任重大。在钢琴教育这片天地中,还有很多我没领悟到的,自身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仅以此篇文章给同行、家长们以启发,做我的一点微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芳,曹滢.美妙艺术演变成呆板的考级――艺术教育怎么了?[J].《艺术教育》.北京:中国文化报社,2002年04期.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8)

绘本是用颜色鲜艳、形象夸大的图画与少量简易的文字交错的方式叙说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孩子读本。绘本近年因由于其依照不同阶段孩子的年龄、心理特性和需求开展的特性,越来越遭到教师和家长的注重。用好绘本展开早期阅读活动,有利于培育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厚孩子的情感和阅读经历,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不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家长,关于绘本的运用、购置都存在着较多的不科学性,如我们有时在阅读教学活动当选择绘本时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性和认知差别注重不够,不够关注孩子对绘本内容的兴趣和认知需求,在运用绘本时发明性"加工"认识不强,还有的时分会将绘本阅读活动看成是"看图说话",疏忽了绘本的真正内涵。

新《纲要》指出:孩子园应"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言语的丰厚与漂亮,并经过多种活动协助孩子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了解。"孩子出于对未知世界的猎奇心,渴求弄明白阅读中感兴趣的事物,极想理解其中的奥妙,因而很多时分他们对读物的了解是粗浅的、不完好的以至是不合逻辑的。况且他们尚缺乏必要的阅读经历,因此必需展开丰厚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得到教师的必要指导,他们才干与绘本展开有效互动,从而充沛吸取蕴藏在绘本中丰厚"营养"。显然,展开多种方式的早期阅读活动是科学应用绘本的必然途径。

展开多种方式的绘本阅读活动,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假如依照以前孩子园老套路的阅读活动,无非是教师说、孩子听等填鸭式的教学办法,早曾经不顺应现代师生间要尊重、对等,教学互动等教育理念,而往常的孩子愈加愿意表达内心的意愿,充溢个性,这也请求我们要注重学习、更新本人的教育理念,用丰厚多彩的阅读活动来进一步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针对孩子不同个性,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经历内容的绘本故事。以新《纲要》肉体为指导,遵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性和认识规律,以充沛尊重孩子的兴趣喜好、满足孩子开展需求为准绳选择适宜的绘本,以孩子乐于阅读的方式展开早期阅读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

小班孩子面对新奇的世界,猎奇的天性促使他们乐于去探究,这时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假如开发出来,又养成一定的学习好习惯,那学习效果能够说是事半功倍。因而,在培育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过程中要留意运用各种办法抓住他们的留意力,吸收他们。例如,给孩子讲故事需求教师用丰厚夸大的肢体言语、面部表情来惹起他们倾听的兴趣,开学后班里有些新来的孩子心情还没有稳定下来,哭闹不止,为了缓解他们的焦虑、不顺应,我赶紧选择了一些合适小班年龄孩子听的绘本故事,并运用图片、动物毛绒玩具,肢体动作,边讲边演示绘本故事里的不同角色的语气、表情、心情,尽可能给孩子留下深入的印象,孩子果真被深深吸收,慢慢中止了哭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讲故事的时分又常常在投影仪仪上展现图片给孩子们观赏,同时引导他们认真察看图片上的细节,例如图片上角色的表情、动作,图片的背景、时间、时节你是怎样晓得的,用一个个问题和孩子一同更深化地理解故事情节开展,吸收孩子认真倾听,领会阅读的乐趣。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9)

课堂上以培养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筹码,遵循孩子认知发展规律,以一颗诚挚的心去面对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驾驭和调动.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在课堂上培养孩子学习数学概念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本来就比较枯燥,不象语文知识那么华丽,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认识角”这一课时,“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二、巧设问题,激起孩子思维的火花。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导入时可以设置一个比赛,小狗、小猫、小鸡举行骑车比赛,小猫骑着方形鼓轮的自行车;小鸡骑着椭圆形鼓轮的自行车;小狗骑着圆形鼓轮的自行车;三只小动物谁会赢?学生异口同声小狗。我紧接着问,为什么?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心里准备。

三、在课堂上,擦染碰撞的火花。

在课堂上,擦然碰撞的火花,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老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十元卖2个,小的十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红柿,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元钱。卖完西红柿后一算,只卖了240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四、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有些空间观念很强的知识,要尽量想方设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物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才能认识和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形成明确概念。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抽象空间观念较强,学生不易接受,所以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充分利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去拨出钟表上的时间,去观察、去发现时、分、秒的不同和相互关系,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同时又学会了新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抓住事物本质的特征,能形成牢固的概念。

五、不要让孩子对数学过度思维

数学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孩子学习的唯一内容,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引导孩子过分关注数学会限制孩子发展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一位妈妈走到哪儿都给儿子灌输知识,儿子的眼睛里渐渐看到的都是知识而没有事物了,一位阿姨举着一只手指头问他:“这是什么?”他说:“是1 。”“还是什么?”“还是1 。”“还是什么?”他看着妈妈不说话了,妈妈又教他一个新说法:“是字母I 。”其实他完全可以说这是手指头、小木棍、筷子、旗杆,等等都行。

六、理想诱趣法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与孩子沟通时,让孩子说说自己将来的理想。在与孩子谈理想中,我告诉孩子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现在学好数学。否则,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告诉孩子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需要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我经常性的与孩子谈理想、谈人生目标,谈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要实现自己远大理想与远大目标学不好数学是不行的道理。这样,让学好数学与远大理想教育挂钩,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孩子学好数学的信心。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10)

首先,给孩子们看的书篇幅必须短,几页而已,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另外,这些书应有较大的插图,细节少。孩子们大多喜欢那些有插图但没有文字的图书。

其次,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书给孩子看,比如那些有漂亮插图的惹人喜爱的图书。孩子们喜欢有人物、场景以及他们熟悉的事物的图画和照片。同样,他们也喜欢动物图片。童话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理论显示它们是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认识世界时免受伤害,并认清现实和虚幻之间的差异。另外,童话故事还能促进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再则,我们要确保书里的文字容易理解。一本字印得很大的书看起来简单,但却有可能包含难字,所以事先要把它浏览一遍,看看里面的文字是否能被你的孩子理解接受。

读书给孩子听时,尽量把气氛搞得很轻松愉悦,这样他们会从中体会到更多乐趣。朗读时,让手指在你读过的字下移动,但不要强迫孩子看这些字或者跟随你的手指读字。

还有就是要鼓励孩子注意图画中的事物或让他们猜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当他们这样做时,给予表扬。

如果孩子要求的话,重复阅读某些书;一本他特别喜爱的书可以反复阅读。判断孩子是否对某个问题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看他是否常常谈到它,或看他有多少回自发地重回头去看他最喜欢的书。

当孩子显示出他要读书时,给他一些他熟悉喜爱而又能“读”的书,即使他已经记住了书里的文字。以后当他在其他书里看到这些熟悉的词汇时,他就能读懂它们了。记住给孩子准备一些新书,这些书里的故事最好有一定的反复性,而且再三出现相同的词汇。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阅读也不要停止读书给他听。有你与他一起度过这段亲密时光,他仍然会从中得到很多快乐。

许多孩子不爱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主要是由于要经常查字典或背课文,对字义不了解造成的。还有一些孩子阅读时只注重读音的正确性,不注重意思,自然觉得内容枯燥。家长在这方面可以做辅导。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家长事先给孩子读一遍,然后把生字挑出来,给孩子讲解字义,并写出来,然后与孩子一道讨论。也可以反过来,让孩子读一遍,然后提出生字,与家长讨论字义。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在阅读之前把生字挑出来,而不是让孩子带着许多生字来阅读。因为生字过多,孩子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阅读之前,与孩子讨论重要的字。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联想,对字词有新的理解。

此外,家长还要有培养孩子对字义的猜测,对于一些重要的字,家长可以不给孩子讲解,而是要他们凭借这个字的前后联系,猜这个字。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字形意识。

鼓励孩子指出自己感兴趣的字,觉得好奇的字,记下来,然后与同学们一道交流。还可以让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字记在本子上,整理成有规律的排列。

孩子兴趣的培养篇(1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激发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的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一般来说,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相辅相成的。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学习成绩就会好,学习信心就会十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使学生改变对学习的认识,学会享受生活和学习,对周围世界时刻保持新鲜感,想办法使单调重复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因此,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呢?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作为家长,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成绩,但很多时候都会事与愿违。有些孩子“谈学习而色变”:他们怕读书,怕写作业,怕上学。遇到这些情况不少家长都束手无策,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厌学呢?其实,主要就是孩子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要想让他们对事物存有浓厚的兴趣,为人父母的责任就相当重大了。我认为,家长应坚持以下几种教育方式:

1、做孩子的榜样,身教永远重于言教

很多孩子的雄心壮志和执着追求,就是在家长的影响下确立的。家长立足本职工作,渴求知识,潜心钻研,以精益求精的责任感深刻影响孩子。反之,那些不读书,不看报,工作不负责,在吃喝玩乐中消费时光的家长无论怎样教育孩子,都会无济于事。

2、尊重孩子的兴趣

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上曾经讲过:天下所要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唯独是亲情之间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每一名家长都不应该把这种爱变成孩子的一种负担,用自己对孩子所做的事来要求孩子把学习搞好,爱的副作用就在此。相反,家长们要善于发掘孩子的特长,这就不一定在学习上面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又怎么知道哪一条近呢?故作为家长,在生活中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事。

3、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家长必须在孩子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时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的。好奇心代表喜爱接触新事物,当一个人对新事物接触的越多,就会想了解地越多,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兴趣的来源。例如,有些家长带孩子逛街时,可能会指东指西叫他们去看,但通常也会加上一句:“不过,不要看太久啊。”也有些家长对孩子接二连三的发问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孩子们之所以问完父母第一条问题后便不再接着追问,原因也就在于此。但其实发问正是学习的兴趣之源。因此,身为父母的不只不应该压抑子女的好奇心、禁止子女发问,反而更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多接触更多的新事物,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孩子学习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

4、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要想塑造自觉的人生,这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想得清清楚楚的问题。学习兴趣的形成,最好不是灌输,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分析得来,要让孩子对自己成长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有危机感。关于大环境,而今大家的一句口头禅就是“现在是竞争社会”。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是应当热烈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的――要让孩子真心向往竞争。要提醒的是,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要让他们对好的生活的向往不停留在白日梦的阶段,这就要让他们知道不好的前途有多么糟糕,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走在这好与不好的边缘;但是这危机感又要适度,要让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努力,一起奔跑前进。

5、包容孩子的缺点,多赞美、少批评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