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土建工程概况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0 16:24:43

土建工程概况

土建工程概况篇(1)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79-03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有着飞快的进步,房地产产业和住宅的大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的迅猛兴起,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城市建设中的基坑开挖不仅越来越深,而且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越发敏感;全国30多座城市已建或在建地铁,大冶露天铁矿开采的边坡高度达到800多米,海底隧道、煤矿开采的深度最深达到1000多米。同时,近些年我国工程建设中事故频发,如杭州风情大道地铁基坑倒塌事故、上海莲花河畔景苑7#楼倾倒事故、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因此,我国对工程建设场地选址及场地内地质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水文与工程地质工作是土木工程建设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结构、桥梁、道路、岩土、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8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成为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土木工程,具有内涵广泛、支系众多、科目复杂的特点,涵盖领域极为广泛,对学科全貌充分认识与把握,以期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1] [2]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土建、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及国防工程等广泛领域。[3] [4] [5]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对刚进入大学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土木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水文与地质专业对土木工程的重要性

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道路桥梁建设、煤矿资源调查等项目开展初期和建设过程中都必须对工程地质自然灾害、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调查。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的恶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如采矿导致的地面沉降、人工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尾矿库对地下水的污染、水库蓄水诱发区域性地震,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导致的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故此在各类地质环境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地基基础工程建设等过程中,不仅需要从业人员懂得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知识,而且会科学管理各种工程。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普遍不足。

水文与工程地质的毕业生,既有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可在大型工矿企业、城市、城镇从事给排水、地下水及区域环境评价等方面从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也可在有关部门从事飞机场、港口、海岸带海洋环境、铁路、公路、隧道、水库等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

(一)涵盖内容全面

本课程包括材料力学和结构概念、建筑工程类型及施工工艺、飞机场工程的选址及建设、地下工程类型及施工工艺、桥梁工程的类型及施工工艺、道路工程的选线及种类、铁路工程、海口工程、给排水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中的灾害等内容,其中不仅涉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力学内容,还涉及规划、施工及监理方面的内容,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刚跨进高等学校大门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二)发展变化快

土木工程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其领域随相关学科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而不断深化、不断拓展。

(三)应用性广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基础形式多以桩基础等深基础为主,这不仅要求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教材内容的滞后

土木工程建设种类、规模发展日新月异,由于时效性,教材不可能及时反映土木工程的变化,已淘汰的施工工艺技术甚至还有可能在现有的教材中出现。

(二)课堂教学方式不丰富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工程种类多、工程性很强。现代多媒体的运用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教学而言,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涉及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施工工艺的流程、各种施工机械的操作过程,学生如不到工地现场则不能很好地掌握关键施工技术,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靠。

(三)教学素材收集难

由于土木工程涉及交通、土建、港口、海洋等方面,其覆盖面相当广泛,要收集各种工程的典型性素材有相当的难度。

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精选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开拓学生土木工程的视野、培养学生土木工程的意识、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讲课时可选择生动宏伟的建设场景和案例,如上海中心基坑施工、广州东塔基坑施工、三峡大坝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及世界各地的海底隧道工程等,以此来让学生建立土木工程的整体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和质量。同时,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到实际工程现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提前接触生产实际,掌握一些现场施工的知识,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各种如桥梁类型、隧道类型、飞机场形式等可以用静态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以此提高学生对工程的直观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以较少的教学时间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土木工程概论内容丰富多彩,为避免课程内容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仅仅以静态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土木工程的有关概念、理论,这样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间播放一些隧道施工、深基坑维护施工的教学短片,如人工挖孔桩、港珠澳大桥施工录像、广州东塔的施工动画、管桩打入施工过程、双排桩施工过程、锚杆支护施工过程、越江隧道施工动画、边坡加固施工过程。通过教学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掌握各种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法。

(三)穿插专题讲座

为了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最新发展状况,针对新近的一些深大基坑工程、桥梁工程及土木工程方面的试验平台做专题讲座,如上海莲花河畔景苑7#楼倾倒事故分析、上海中心深基坑支护工程、港珠澳大桥施工、国内外离心机试验、动态空心圆柱剪切试验等。随着城镇化的进展,近年来淮南新建了一批深基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在教学过程中,邀请现场技术人员到课堂上来给学生做讲座,如进行过“搅拌桩维护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拉森板桩维护施工”、“地下空间施工”、“打入桩施工”等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引导学生从事土木工程的就业方向。

(四)知名人物及实验平台介绍

为增加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对国内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及针对部分学生今后考研的情况,教师在讲解到各种土木工程时,可穿插些相关的历史人物、当代知名学者及国内的一些重点实验室的介绍。如讲到桥梁工程时,可讲一讲茅以升事迹、卢沟桥事件、国内外知名高校桥梁工程专业的知名学者及同济大学的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讲到地下工程时,可介绍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离心机试验机、动态空心圆柱剪切仪;讲到铁路工程时,可介绍一下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同济大学的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讲建筑工程时,可说一说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杰出成就等;讲到土木工程灾害时,可介绍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五)新近知名土木工程建筑介绍

国内外的知名建筑发展日新月异,现有的教材很难跟上其发展变化。因此,在讲授土木工程概论时,应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土木工程建设进展,以增加本课程的时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讲土木工程材料时,可穿插装修材料的最新发展状况;讲高层建筑时,可介绍国内正在建设的摩天大厦,如上海中心大厦;讲桥梁工程时,可穿插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建设情况;讲高铁建设工程时,可结合京福高铁来讲;讲水利工程时,可以介绍一下我国西南地区正在建设的水电站,如向家坝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以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三江”水电基地。通过讲解一些知名重大工程建设的情况,可以拉近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与土木工程之间的距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六)授课教师的优选与培养

土木工程概论涉及现有的各种工程,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要选具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教师授课本门课程。近年来,由于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教师数量的不足,尤其是有一批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致使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不仅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鼓励年轻教师参与相关研究课题中,而且为了掌握土木工程的最新进展,年轻教师要经常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在寒暑假期间,尽量去工地实习、锻炼,掌握现场施工的细节,不断更新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内容。

五、结论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可起到几点作用:1.提高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兴趣、效率,激发了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热情。2.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加深理解水文工程地质对各类工程的影响,以及各类工程与水文工程地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3.提高了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保护水文与工程地质环境的自觉性,能够让学生认识并分析不良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并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 注 释 ]

[1] 傅光耀.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1(1):25-26.

[2] 王清标,初明祥,胡永强.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5-77.

土建工程概况篇(2)

0.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土木工程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其所用的建筑材料性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同程度下降,导致土木工程结构的承载力不断下降,使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1.土木工程结构的荷载

1.1土木工程设计以及与荷载的关系

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涉及到质量问题,经常会提及到是建筑物结构受到的荷载或作用力。对于实际的工程设计来说,荷载和作用力一般来说是不影响作用效应的计算和结构的本身,结构的荷载问题主要就是一个概念的问题,在我们国家,一般的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指的是直接的作用力,而作用力有的时候并不是直接作用的,常常指的就是间接作用力,但是在国际上,还是有不少的国家对作用和荷载没有明确严格的区分,而是将两种作用力归为一种。

现在的土木工程的建造有几个主要的环节,是策划、设计、施工。其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就有设计,设计的范畴包括有结构的设计以及功能的设计。决定采用怎么样的形势的骨架可以将建筑物支撑起来,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抵御和传递作用力,在结构中选用那种材料来进行制造,在结构设计时每个部分的尺寸优势怎么样的来体现,这些都是结构设计时必需明确的。对于建筑物功能的设计,主要是实现工程建造的用途以及建造的目的是什么。工程的结构设计是要在工程的结构的适用性与外形美观、可靠性与经济之间,选择出一种合理的一种平衡。这样就可以使设计的结构可以建筑的各项功能得到用户的满意。在建筑工程结构里面所提到的可靠性,指的主要就是适用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这些就是对建筑物质量的要求。

1.2土木工程荷载的分类

土木工程荷载的分类可以有两种。第一种分类是按着时间的变化来进行的,一共可以分为3个类别,它们又有永久的作用,偶然的作用,可变的作用。对于永久的作用来说,它是在设计的基准期之内量的值是不随时间的变化的,或者说与平均值相比较而言基本就是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对于永久荷载的统计时间参数跟规律是没有关系的。它的随机性主要表现在空间位置的变异上面,比如说土压力、水位不变的水的水压力、预加压力、结构自重、地基变形、钢材的焊接变形、混凝土收缩等等都是属于永久作用的。对土木建筑来说,这些是可以不考虑的。对于偶然作用,虽然它在设计的基准期之内出现的几率很少,有时就可能根本不会出现,但是,如果一旦出现,它的量能是很大的,对建筑物的损害程度就会很大;由于这种偶然作用持续的时间非常的短。比如说龙卷风、地震出现的撞击力、爆炸力等等都可以认为是偶然的作用。可变的作用在设计的基准期之内量能值是随着时间变化的,而且它的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忽略。与时间参数有关系的就是可变作用的统计规律。又比如说雪荷载、波浪荷载、水位的变化的水压力、风荷载、人群荷载、房屋建造当中的楼面活荷载、路面桥梁结构上面的车辆荷载、积累的灰尘的荷载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可变的作用的。第二是按着结构的动力反应分类的,主要是由两大类,一个是静态作用,另一个是动态作用,静态作用对结构或者构件不产生加速度的,也可以说是产生的加速度基本忽略不计,比如说房屋的楼面活荷载等等。动态作用使得结构或者构件产生的加速度是不能够忽略不计的荷载。比如说地震、设备震动、行驶通过桥梁的车辆、火车通过轨道时的荷载等等。

2.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

2.1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情况

在现代社会,土木工程发展也得到不容忽视的发展。土木工程伴随着各种经验的积累,各种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生产实践所得到的经验,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方法和理论知识也得到不断的发展,是土木工程设计方法也得到完善和提高。土木工程在设计方法上面经历从定值法到概率法的发展,主要表现的是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容许应力的设计法;第二阶段是破损阶段设计法;第三阶段是半概率、半经验极限状态设计法;第四阶段就是近似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的方法。这些设计方法对土木建筑的设计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2.2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法简介

近几年来看,我们国家的土木工程技术部门也开始编制和颁布了第一层次的土木工程结构可靠度的统一标准,还有就是第二层次的铁路土木工程结构、建筑土木工程结构、公路土木工程结构、港口土木工程结构还有水利水电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度设计统一的标准。但是目前一些不同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方法还是没有达到完全的统一。但是工程结构的可靠度设计标准规定,必须采用国际概率理论设计法。

3.荷载和结构、抗力的分析情况

3.1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以及它的随机性

影响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的因素是很多种的,其中主要是由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土木工程结构本身对各种各样的作用效应的抵抗能力,另一个方面就是土木工程结构所受到的各种各样来自于外界的作用。施加在土木工程结构上面的各种各样的作用将在支座处产生反力,同时使得土木工程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倾覆和滑移。内力包括弯矩、轴力、扭转以及剪力。影响着土木工程结构的抗力的几何参数,材料的性能和计算模式的精确性等等。

3.2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度

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度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时间的问题,比如说时间是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是要求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条件之下,可以完成的所预定的功能的一个概率,这样来看,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一个概率度量。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说对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有着一种定量的需求。在各种的随机条件因素影响下,土木工程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是不可以预先就可以确定的,它存在着变数,只有是用概率来描述才可以。由于土木工程结构失效一般为小的概率,失效的概率对结构的可靠度的把握也就更加直接,就习惯于采用失效的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

4.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提高发展,人类对土木工程的需要就会有更大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林间小桥的建设,它的载荷和设计就会更显得主要,土木工程师要关注科技界新材料的应用,关注新材料对土木工程荷载与结构的关系。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一定会有崭新的前途,我们期待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的建筑材料问世,在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持下,土木工程建设将发展的更加美好。

土建工程概况篇(3)

前言

工程概预算的合理编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工程的造价、缩短工程的建设工期、提高工程的投资回报。通过恰当的措施提高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与保障。

1 工程概预算的概念

建筑工程设计以建设需要为依据,根据建筑工程本身的结构特点、施工条件、工程需求等不同因素,进行合理的工程概预算。预先计算出工程的总造价,并能够合理的分配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得工程施工可以顺利的完成。

2 工程概预算的编制

建筑工程的施工可以分为:土建施工、采暖施工、给排水施工、电气照明施工等施工环节。这些工程需要多个单位联合施工才能完成整体建筑工程的工程施工。所以各个环节的单位工程概预算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费用定额分配编制。在进行分配编制时需要了解各工程的施工资料,包括:设计资料、工程概预算定额及其有关文件、施工方案。

3 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程序及方案

工程概预算的编制程序如下:

1、熟悉工程项目施工图与施工说明

做好工程概预算编制,首先需要对所需要预算的工程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工程项目施工图与施工说明了解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构造、项目工程的用途、施工所需材料的种类、施工所需设备种类、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期规定、施工质量要求等方面。

2、收集各种编制依据及资料

在开始做工程预算前,需要根据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分析,将需要的定额、施工材料标准以及可能用到的相关文件记录下来。

3、熟悉工程实施方案和施工现场情况

熟悉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特点、项目工程特点、施工要求等做出的工程

施工方案。充分了解施工现场情况,施工材料的供应、施工设备的运转、施工人员的配备、施工管理等方面。这些对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4、掌握定额内容及相关规定

工程概预算编制需要对定额内容及相关规定充分的掌握。以定额内容及相关规定为依据,根据实际使用的材料、技术、工艺等进行分析,做出较为准确的工程概预算编制。目前建筑工程的材料、技术、工艺等每日一新,所以,对概预算使用定额的内容及使用方法、材料价格调整、定额项目的划分及各项目所包括的内容等,需要充分的了解和认知。

5、确定工程项目,计算工程量

将工程项目进行有序的划分,计算各个部分的工程量,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概预算的质量。

6、选择定额项目,编制工程概预算书

将各个项目的工程数量和计量单位的定额做出统计编制到工程概预算书中,对各个项目工程额定做出编号、单价、定额,计算各个项目工程的费用。将各个工程项目汇总得出总工程所需材料种类、数量及费用,编制成工程预算书。

7.编制工程材料分析表

将汇总的工程材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计算出各个单位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指标,根据工程所需的材料及目前市场上各材料的价格做出材料分析表。

8.复核、装订、盖章、密封

工程概预算书制定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复核,从而确保各个环节的准确无误,再填写预算书的说明及制作封面,最后装订成册,盖章、密封。

4 建筑工程施工图定额预算编制实例

1、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工程施工图预算:

(1)工程建设地点在市区内,交通运输便利,有城市道路可供使用。施工中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构配件和木门窗等,均可直接运进工地。施工中所需用的电力、给水亦可直接从已有的电路和水网中引用。

土建工程概况篇(4)

土建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工程的造价控制。加强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能促进优化设计,准确地编制投资估算,保证估算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把造价控制在建设单位同意的限额内。同时,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能把建设项目的投资用在各工程项目、各单位以至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在各投资项目之间进行均衡而合理的分配,能使建设单位的投资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事实证明建设工程价格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不可预见的事项。土建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土建工程施工阶段设计变更频繁

很多建设单位急于项目的开工建设,但同时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投资额度的把握、建筑标准的尺度、设计深度的审查以及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一边施工一边变更,对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没有监督,对更改造成的损失没有相应的责任制约。

(2)土建工程施工技术与工程造价结合不够紧密

在当前的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技术人员的经济观念淡薄,设计理念保守,采用新技术、新成果从而降低成本的观念不强,同时造价工程师普遍未能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只是事后复核,纯粹从工程经济、概预算规则方面加以控制。由于发生了这样的脱节,因此控制效果不太理想。

(3)现场签证问题较多

由于工程监理人员对造价管理、预结算知识和有关规定掌握不够或者不准确,因此会产生对不该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及时办理签证手续,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有的施工单位对包干工程偷工减料,对非包干工程进行大量的施工现场签证,施工现场的乱签证,扰乱了建筑市场正常秩序。

(4)虚报土建工程造价

把定额中已综合考虑并包含在综合单价里的内容单独列项,把费率中包含的内容另外列项计算,利用定额单价的换算抬高项目单价。

项目从研究阶段的工程造价预测开始到工程竣工称之为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实际造价的评估和确定是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每个建设工程项目都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所以对各种造价因素必须在各个阶段进行详细分析,正确计算,然后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土建工程设计概算是控制项目投资额的依据,可以凭此选择最优设计方案,进行招投标。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签订工程承包合同,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银行拨付工程进度款的依据。下文结合工程实例,从施工图预算和设计概算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探制工程造价的方法。

一、工程实例

某省拟建的一条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的组成部分,全长96.12Km,路基宽度28m,双向4车道,其中:特大桥1座,大桥7座,互通式立体交叉处,分离式立体交叉处设计概算总金额为205956.356 万元,预算总金额为209565.2382 万元,较概算增加了,增加费用为 万元;其中交通工程概算为21110.61万元,预算为19127.25万元,预算在批复概算的额度之内,此部分减少 1983.36 万元;本项目土建工程概算总金额为184845.92万元,预算总金额为 190437.99 万元,增加 5592.07万元,预算超出概算约3%,以下仅就土建工程的造价进行分析。

1.1土建工程概

预算对照土建工程各部分费用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本项目预算超出概算的主要原因是土建工程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增加。

1.2土建工程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各组成部分的费用分析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各部分费用变化情况(见表2)。

从表 2 可以看出:建筑安装工程费中以其他工程及沿线设施交叉工程、 桥涵工程、 临时工程的变化较大。后三项施工技术装备费计划利润、 税金随前六项费用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本项目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时间相距很近,材料单价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在本项目中材料单价不对造价产生较大影响。

二、工程造价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从以上工程实例归纳出工程造价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首先应从总造价的构成着手, 分析总体的变化是由哪些部分费用的变化而引起,其中以哪些部分费用引起的变化大, 大多少。

(2)就费用变化大的部分逐项分析原因。从公路工程造价构成来看,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政策上的变化。由于国家、地方政策变化而相应引起的某些费用增加或减少, 如: 物价上涨费、征地拆迁费等;由于地方的特殊要求致使工程规模加大或缩小;某些主材或进口材料因国家指导价或国际贸易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等等,应分析出此部分费用变化的原因和变化的数值,计算出其影响程度。

(3)材料单价的变化。由于编制时间的不同,市场因素的影响, 造成材料 (尤其是地方材料) 单价的上涨或下浮,应计算出其变化幅度及对总造价的影响程度。

土建工程概况篇(5)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 A

1项目概况

(1)工程建设必要性

经过近年来防洪工程建设,黄河下游防洪能力得以较大提高,其中堤防“漫决”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为保障黄淮海平原防洪安全奠定了坚强的物质基础。

但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黄河仍将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未加固堤段堤防单薄、质量差、隐患多、险工根石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现有的河道整治工程尚无法有效控制河势游荡多变的局面。所以,在目前已取得防洪效果的基础上,按照《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国函〔2002〕61号文)确定的建设规模和内容,继续对黄河下游进行以堤防加固和河道整治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工程结构特点

黄河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特点,使下游河道在摆动中淤积升高,治黄工作按照“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处理洪水,“拦、排、放、调、挖”有效处理和利用泥沙的基本思路,初步建成了防洪减淤体系,形成了黄河防洪工程特殊的工程结构。

黄河防洪工程主要有堤防帮宽加固工程、放淤固堤工程,堤顶道路硬化工程,涵闸新建、改建工程,险工改建加固工程,控导工程,附属工程等。其中,许多工程结构依据黄河多泥沙的特点,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例如放淤固堤工程就是黄河堤防除险加固的一种特殊方式,主要利用挖泥船、水力冲挖机组或组合泵多级接力的形式,在黄河河道中或黄河滩地挖取泥沙,通过管道输送到大堤背河侧沉放,排除清水,沉沙固堤,放淤固堤能够利用黄河泥沙,对河道有一定疏浚作用;放淤固堤同时加宽加宽大堤断面,便于抗洪抢险;险工是黄河堤防的一部分,在经常靠水的堤段,为了防御洪水冲刷堤身,依托大堤修建的坝、垛等防护工程;控导工程是为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在凹岸一侧的滩岸上按设计的工程位置线修建的丁坝、垛、护岸工程。

(3)工程建设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黄河下游进行堤防帮宽120.30km,堤防加固140.04km,堤顶道路硬化85.96km,堤防防汛道路6.7km,拆除重建三义寨闸,防浪林建设26.92km,险工改建加固16处(坝垛228道),控导工程新续建14处(工程长度6.541km),控导工程改建加固3处(坝垛52道),东平湖滞洪区二级湖堤加高加固和庞口防倒灌闸新建工程;沁河左岸老龙湾以下堤防加固4.78km及11.93km路面翻修。

(4)初步设计概算批复情况

工程总投资为38747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41147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248万元,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632万元,施工临时工程3967元,独立费用54295万元,基本预备费10015万元,施工场地征用及移民补偿费171554万元,水土保持费2617万元,环境保护费2996万元。

2黄河防洪工程概算编制原则和依据

(1)编制原则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为中央直属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中央投资安排。设计概算按照现行部委颁布的有关水利工程概算的编制办法、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并结合黄河下游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2)编制依据

1)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关于《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

2)水利部水总[2005]389号文关于水利工程概预算补充定额的通知;

3)水利部水建管[1999]523号文关于《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和《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的通知;

4)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建管[2004]13号文关于《黄河下游放淤(泵淤)工程预算定额》(试行)的通知;

5)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建管[2005]55号文关于《黄河下游放淤(船淤)工程预算定额》(试行)的通知;

6)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查、评估、批复文件

7)其他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3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概算编制要点和注意事项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为中央直属水利项目,全部由中央投资安排,整个工程沿黄河将近500km,跨越山东、河南两省12个市局,地质条件复杂,工程结构多样,投资巨大。为了准确计算工程投资,确保国有资金的有效使用,在概算编制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给予了重点关注和技术创新。

(1)主要材料价格的确定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主要是土方和石方工程,主要材料为汽(柴)油和石料,约占整个建安投资的40%,二者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设计概算的质量,因此在概算编制过程中给予了高度重视。汽(柴)油价格主要采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价格信息;石料价格的确定要相对复杂些,主要通过现场调查、收集砂石料厂家资料,并对材料来源地、供货比例和价格等基础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认真分析而确定。

(2)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

堤防加固工程约占整个建安投资的60%,因此控制堤防加固工程的投资对于控制整个工程投资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次安排堤防加固工程全长140km,工程涉及山东、河南两省8个河务局,每段的地质条件、地形面貌、周边环境都不尽相同。在技术可行、方便实施,兼顾经济与实用的原则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适的加固方案对投资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目前,堤防加固通常采用放淤固堤、新堤填筑加放淤固堤、堤防截渗墙等措施。

1)放淤固堤

放淤固堤是利用挖泥船或泥浆泵抽取河道或滩区的泥沙,输送到堤防背河侧,培厚大堤断面,延长渗径长度。放淤固堤是堤防加固的主要手段。

淤背固堤施工效率高、工序简单,技术经济,放淤固堤能够利用黄河泥沙,对河道有一定疏浚作用,并且施工完成后,有利于进行工程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较好的综合效益。

2)新堤填筑加放淤固堤

黄河下游背河沿堤分布村庄较多,居住人口稠密,部分堤段背河堤脚分布有密集的村庄,如采用背河放淤加固的方案,不仅搬迁工程量大,投资多,安置困难,因此在“少移民,少拆房,少扰民”的原则下,对以上特殊堤段,宜选择临河侧填筑新堤,在新、老堤之间放淤加固的方案。

3)堤防截渗墙

在地层结构有相对不透水层、且堤防背河有村庄、采取放淤固堤加固方案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采取截渗墙加固方案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方案。本次对部分仍然存在着临背河均有村庄、人口密度大、居民搬迁困难的堤段,结合各段的地质条件和地层结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安排了5.134km的堤防截渗墙工程。

本次黄河下游干流堤防加固140km,结合各段的具体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安排放淤固堤段落长度116km,新堤填筑加放淤固堤段落长度18.6km,,截渗墙加固段落长度5km,既满足了设计的要求又达到了经济合理的目的。

(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编制工程造价文件的主要依据之一,由于工程条件的复杂性,同一工程项目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施工方案,如土方平衡利用方案、施工工艺的选取、土方的施工方法和运距、临时道路的布设等均需合理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完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造价确定的合理性。

堤防加固工程基本是土方工程。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利用开挖土方,最大限度的减少外调土方和外运土方,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堤防填筑土方

堤防填筑土方通常采用放淤、外运土填筑、堤防截渗墙等施工工艺。在本期实施的工程项目中尽量采用放淤固堤,该方法施工效率高、工序简单,造价低。

2)围堤及格堤土方

为了放淤固堤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修好围堤,以防止淤区决口,围格堤可采用推土机从淤区内推土填筑,淤区内再通过造价较低的放淤土方进行回填。通过这种方法计算的围格堤土方单价相比直接外调土方填筑便宜很多。

3)包边、盖顶土方

放淤固堤取土多为砂质土,淤区若不采取防护措施,风冲雨蚀,不但使淤区本身工程损毁,且易使附近农田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因此,需对淤区进行包边盖顶设计。

包边土料粘性较高,需要从附近的土料场取土。盖顶则采用耕作土(壤土),淤区施工前的耕作土是盖顶土方的重要来源;由于某些堤防段土料场运工地现场较远,外运取土单价较高;剩余的盖顶土方通过全段分析比较,采用就地深挖临时存放再覆土的方法计算的盖顶单价要相对便宜些,可以节省建安投资。

(4)技术创新

由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特殊的工程结构,出现了船淤土方、泵淤土方,抛石护根、丁扣石、浆填腹石、粗排乱石、柳石搂厢、备防石码方、柳石枕、铅丝笼沉排等特殊的施工工艺。这些新技术项目尚未列入原有水利定额中,也没有类似的定额可供参考。为提高概算编制的准确性,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施工工艺,补充编制适用的定额。

土建工程概况篇(6)

(一)课堂设计以往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虽然多媒体教学已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但单纯的幻灯片放映模式,纯理论的讲解,让学生上课极易产生疲劳感,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设计:1.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课时,将部分认识实习调剂到概论的教学计划中,这样老师可以利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工程实例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土木工程的伟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2.互动式教学每一堂课都可以创设一些问题,在老师的引领下,由学生来回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3.合作教学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的章节,比如,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可以让学生主讲,老师补充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通过大量查阅资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也能更好掌握本章知识点,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4.视频教学在课堂中可以放一些视频,比如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修建视频,通过视频,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可以感受土木工程的伟大,帮助培养期专业意识。

(二)改革考核办法传统的土木工程概论考试都是以闭卷方式进行,而且大多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这样容易出现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的现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结合本校土木工程概论课堂教学,我认为,土木工程概论的考试可以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期中重点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期中考试可以采取课堂竞答、当堂计分的方式,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新颖的考试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期末考试可以采取论文或报告的方式进行,题目可以灵活多样,在课程结束时提交。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因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所以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相对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来共同承担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发挥团队的力量与优势。这个教学团队成员可以由学校专业教师及企业资深人士共同组成,学校专业教师可以主讲各自专业方向的内容,企业资深人士实战经验较足,可以安排做一些专业方面的讲座,以此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

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土木工程概论是大一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这之前,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并不多,往往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茫,所以在概论这门课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对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尽早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及生活。

土建工程概况篇(7)

    概预算文件编制办法

    外业调查资料收集为了使投资估算、概(预)算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符合不同阶段的设计内容和要求,编制人员对建设项目应进行实地调查,搜集相关资料。一般,应搜集以下资料:(1)工程所在地的基础资料。如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地震、筑路材料、运输状况等。(2)工程实际情况、设计实施方案、具体工程规模等。(3)工程实地情况。如水、电供应,配套工程(道路、桥梁、水路等交通情况)材料、设备、施工场地(材料堆放、成品预制厂、预制梁场、铺架基地等)及运输条件。(4)建设单位的资金筹措、建设项目中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情况、工程监理、征地拆迁赔偿等情况。(5)编制的具体资料。如人工工资、材料供应价格及供应地、运输条件及运价、施工条件、施工队伍等外业调查与现场资料的搜集。设计精度不同的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量的计算精度存在差别,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精度采用估算控制,初步设计阶段的投资精度采用概算控制。在概算、估算编制前,要认真了解设计意图,根据设计文件确定的工程数量,采用部颁的编制办法编制概、预算文件。近几年来,由于铁路工程设计周期较短,专业设计人员工作强度较大,导致各专业对工程数量的统计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求编制概算人员应基本掌握各专业主要设计原则。在编制过程中,应首先检查工程量是否合理,必要时与设计人员核实,避免算错、重算或者漏算。在专业设计发生变动后,及时调整概预算。

    编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土建工程概况篇(8)

中图分类号:S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4-0174-05

日本土地价格昂贵,农田零星分散,因此在进行有关土地改良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时,主要考虑是否充分具备以下条件:必要性(发展农业经济、稳定核食供需状况);可行性(具有相应的技术条件和手段.且可得到受益农户应出的负担资金及有关方面的支持);妥当性(与整体各有关工程在规划、经费上相协调,并可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1]。为达到上述目的,日本十分重视为制定规划所必要的调查程序。首先,通过概查掌握规划地区的大致现状,判断工程的必要性;其次,以都道府县、市町村的开发规划和有关土地改良的工程规划等为依据,判断工程的可行性,确定符合该地区土地未来开发方向的基本方针;然后,根据基本方针及概查结果判断工程的妥当性,再制定计划并实施精查;最后,根据精查的结果,制定规划,进行设计[2]。本文拟从概查和精查两个方面介绍日本农田水利规划的调查程序与内容,以期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1概查

1.1概查的内容

概查是在判断工程(区域建设、农道建设、灌溉用水改良、排水改良、土层改良等)必要性的同时,为制定调查(精查)规划,所进行的对现状的大致了解及未来预测的调查。

概查主要弄清楚规划区域的气象、土壤、地质、地形情况及道路的宽度[3]、配置、区域的大小、形状配置,耕地的干湿状况、土壤改良、暗管排水、农田建设状况,水利状况(灌溉排水状况、主要土地改良状况)、规划地域及地区的社会、经济、农业经营概况、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的未来的开发设想及相关项目、农户的意向等情况。

1.2概查的程序

概查一般按以下顺序进行。首先是收集资料阶段,包括国家发行的地形图(1/50000或1/25000)、根据地籍调查或国土调查已经形成的地形图或照片图;都道府县及市町村概况及辖区图;地质图、土壤图、不同水源的灌溉区域图;水田土地改良调查报告、旱田土地改良调查报告等。其次是访问调查阶段,即听取当地农户对现有农田基础状况、农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想法和改进意见。在弄清各地区农户的意向、地区概况和灌排系统、农业经营状况和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界线等基础上决定勘查的范围,进入勘查阶段。在勘查阶段,根据规划地区的农业经营概况和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的未来设想,以及灌溉不足状况、排水不良状况等各种资料,利用简单的测量仪,调查所定范围的农田基础状况(道路配置及宽度、区划的大小、渠道配置及结构、土层是否改良等)及主要建筑(桥梁、渠首工程、主干灌排渠等)的结构、规模、老化程度等,。最后,以概查弄清的事项为基础,研究该地区农田建设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妥当性,再根据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的开发规划,有关土地改良工程规划等制定符合该地区未来发展方向的农田建设工程的基本方针,依据此基本方针及概查的结果进入精查阶段。

2精查

精查是进行设计、制定施工规划所进行的必要调查。农田建设工程基本方针的最终正确性判断是基于精查的结果进行的。但概查阶段农田建设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妥当性是判断项目是否实施的依据。

2.1精查的内容

在精查之前进行现场勘查,然后根据现有的图纸、当地农户的意见等决定调查地点,观测设施的设置地点,并制定调查规划,开展调查。

精查的内容主要为:自然条件及耕地条件(包括土壤及地基承载力、区域及道路、灌排设施及其管理现状等)等基础性资料调查;社会经济条件、未来农业经营规划、农业经营栽培状况等为确定未来目标状况所进行的调查;为改良现状所进行的和本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关联项目(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灾害防治等)的调查。

2.1.1自然条件及耕地条件的调查

(1)水文气象。水文气象条件调查是工程规划调查的基本事项。根据调查结果,确定灌溉规划的规划基准年,求出在基准年中灌溉期的有效雨量,统计计算求出排水规划中1/10~1/2概率的24 h雨量(或日雨量)、4 h雨量、1 h雨量及1/10概率的连续雨量(2~4 d)。应注意的是,水田面积过大时往往受风的影响也大,因此在进行大区域水田规划时需要掌握风向和风壅水的状况,以及热燥风现象等其地区特有的特殊气象。

(2)地形图的制作。地形图是各种规划的基础。一般来说,地形图的绘制是以区域建设地区(含暗管排水区域)为中心的,设置灌排渠、道路等时,含其周边300~500 m的范围。如考虑与地区之外的连接(和国有汽车高速道路、城市高速道路、一般道路、都道府县道路、市叮村道路及村庄的连接)道路和与主干灌排渠的连接渠道等情况时,其制作范围应含其周边200~500 m。如在地区的周边有通过的国有汽车高速道路、城市高速道路、一般道路、都道府县道路等主要干道、主干灌排渠及与该规划地区有关的农业经营设施等建筑物,要将其位置事先标记在地形图上。

(3)地形及表层地质。在农田建设规划过程中,地区的地形条件、地形及表层地质条件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区划处理、灌排规划、工程规划等相关规划,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干湿度等性状,也由土质的表层地质所决定。

地形区分时,以1/5000的地形图为基础,按照航测照片辨认,现场勘查区分地形,制作地形区分图。表层地质调查则以1/5000的地形图为基础,根据资料收集现场勘查、勘探,弄清表层地质现象,制作表层地质图。地形区分和表层地质可以在同一图纸上标明。

2.1.2耕地条件

(1)土壤(农田)承载力。为判断是否需要暗管排水、土层改良及表土处理、确定耕区长度、掌握灌溉用水量及土壤承载力,以及制定农业经营规划,要根据现有的资料及现场调查了解地区的土壤类型,物理及化学等特性。

在农田建设规划里,与土壤性状有关的规划事项有排水、灌溉、土层改良、表土处理,地基承载力及农业经营计划等。在制定这些规划时,必须掌握土壤的性状,在土壤调查中将进行土壤分类,弄清各个类型的分布及基本现状的调查称为基本调查;为研究改良对策计划获得必要的资料而进行的调查称为补充基本调查。

土壤基本调查一般根据以下方法进行调查。

土壤断面调查:土壤断面调查一般选择试坑调查,调查用图宜采用1/5000~1/1000的地形图,用方格法以20 hm2为单位选择,同时结合地形,灌排等条件,决定试坑调查密度。另外,有关地区内的未开垦地,要根据面积、土块数决定调查密度。试坑调查的深度以1.0~1.2 m为原则。

土壤分析:样品从每个土壤类型有代表性的试坑调查点分别于不同层次取样,分析粒径组成、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Ca、Mg等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磷酸吸收系数、土壤pH值、交换酸度等项目,必要时可追加试验分析项目。

补充基本调查主要是为研究改良对策,决定对策规划的各种要素而获得必要资料的调查。农田建设工程一般伴随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土壤的转移,而下层土壤中可能有引起作物发育不良的土层,因此在这样的地区应重点实施补充调查,从规划阶段起就要加强与试验研究部门的联系。如果要把水田改成旱田,还要进行旱田土壤调查。

土壤承载力的调查:在软弱地层处,使用圆锥惯入仪(圆锥面积6.45 cm2,尖端角30°)以100 m方格为单位测量贯入阻力值,作为机械引进计划和客土规划、暗管排水规划等规划设计的资料。贯入阻力值由一个测点对深度和圆锥指数大致相同的3次以上测量的平均值求出。测定深度为计划地表下50 cm,每5 cm为一层,按1 cm/s的贯入速度测量。

(2)地下水位。为掌握农田的干湿状态和地下水的现状,研究配水改良对策,要在所在地区及周边做地下水调查。

农田非灌溉期的地下水位是判断农田干湿状况、地下排水好坏的主要因素,而灌溉期的地下水位是研究用水消耗结构的主要因素[4]。因此,农田及其周边地下水位的调查,是决定排水改良对策和推定农田建设过程中耗水深度变化的必要调查项目。

一般情况下,非灌溉期间的地下水位可通过土壤断面调查的潜育化程度、潜育层位置等推定。若该方法存在困难或者想弄清周边不同时期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时,可通过地下水位测管、周边地区的既有井或排水沟等测定地下水位。

(3)区域及道路。农田建设规划中,要调查区域的大小、形状、配置、相邻农田表面高差;道路的宽度、结构、使用状况、附属建筑物等。对原来已进行过中、小区划建设的地区,进行大区划水田建设时应掌握现有的区划和道路状况。特别是要调查道路与农田表面的高差、干线农道的使用要求以及现有道路在大区划水田规划中利用的可能性。

(4)灌溉及排水。在农田建设规划中,应把末端灌排系统作为制定规划的主要对象,掌握灌溉用水分配、耗水机构、正常排水机构、灌排设施及其管理现状则是调查的重点。

农田建设后,因干田化而经常出现单位灌水量变化,因此,规划后在预计土壤透水性、地下水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必要在附近地形、土壤、排水条件类似的地方调查耗水深度,作为规划后决定单位灌水量的资料。由于农田建设要进行充分晒田落干,导致其后耗水深度猛增,因此,调查时应考虑这个时期的影响。此外,干田直播时,测定初期灌水量也很重要。耗水深度的调查方法、测定期间、次数等以灌溉规划要求为准。

除在倾斜地灌排渠兼用外,灌排渠完全分离,故如果没有特别的设施或灌排体系,水就不能重复利用。规划后,从水源、水量上考虑,有必要考虑重复利用情况,调查不同地区水费收支现状,事先弄清能够重复利用的地区及其总量。总灌溉量及水费收支的调查方法以灌溉规划的要求为准。大区域水田规划时,重点是确保灌排能力,故应特别重点调查末端灌排设施等。

2.1.3社会经济条件

弄清规划地区今后的农业方向,有助于制定与此相符的规划,为此,要调查规划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与中小区域相比,大区域的规划易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故要事先掌握该地区农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标准的调查项目包括:都道府县及市町村的地区振兴规划、农业经营规划、地区经济状况、地区农业状况、农业系统活动等,其中农业经营规划是调查的重点。

在农业经营规划的调查中,要考虑引进作物、耕作面、经营单位规模、经营组织、经营条件、农业机械的规模及使用组织,农业经营设施及使用组织、影响作物的生产费及农户的收入、作业体系、作业组织、等因素。另外,农业经营规划有必要预测远期状况进行规划。并且要对其实现规划过程的推移状况及对应策略进行事前研究。尤其是要调查现耕种主要作物每10 a的收成与受灾情况,包括不同原因受灾状况及计划引进耕种的作物每10 a的产量,研究损害产量的主要原因和改进的可能性以及必要的对策,作为农业经营规划及经济效果估算的基础资料。

既定的农业经营规划,是在对农田建设一定水平预测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所以,在区域道路,灌排渠等农田基本建设和规划阶段有必要进行再次的研究。农业经营规划,要根据农户的土地所有规模、土地利用形态、不同的经营规模、专业及兼业农户收入,农业经营方式、农业劳动力、农户数及就业状态的动向等,划分水稻+麦,水稻+蔬菜,水稻+奶酷业等类型后,再确定各个类型规划。

2.1.4农业经营栽培状况

弄清农业经营及栽培上的问题和主要原因,研究工程的必要性和改进的可能性,调查农业经营现状及栽培管理的现状,有利于制定开发方向及规划。

调查的必要性项目一般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经营的管理运营组织、主要作物和栽培管理体系、主要作物栽培期及栽培技术、主要作物受灾面积、受灾程度、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受灾主要原因等并制作受灾状况图、家禽饲养头数及饲养农户数的动向、农作业机械的普及状况及交通运输的使用状况、主要作物的生产费及农户的收入、土地所有及耕地分散情况、劳动力和农户数及就业状态的动向、农户的意向、有关农田集中利用的调查等。

2.1.5关联项目

日本的农田水利规划要求在规划地区及其周边,调查已实施和正在实施之中或者规划中的其他项目的内容,其中对和本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项目,要更详细调查其规划内容以谋求和本规划协调。即除了要求开发相关农业设施外,其内容还要求覆盖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乡村道路、排水沟、公园、会议室等[5]。

主要调查内容为:农业振兴地区建设规划、城镇区域等农业以外用途的区域规划、有关土壤改良项目、河道整治工程、与项目相关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灾害防治、国道至村道各级别的改建和新建工程、农业机械设施的引进及其他有关农业设施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1961年颁布的《农业基本法》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护农业为目标的法律,并没有涉及农业环境问题。《农业基本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小工农业收入差别,提高粮食供给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农药残留、水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农产品供求状况的改变、环境污染对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农业环境政策的影响,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在日本逐渐得到重视。2005年颁布了新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和《农业环境规范》,提出了全面实施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6]。因此,日本在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不仅与项目相关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调查是其必须内容之一,对灌溉水源的水质、生产用废水及生活用排水的处理与利用等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的综合整治也相当重视,其内容具体到灌溉水源的水质监测、生产用废水及生活用废水对农田、农作物、地下水、农村景观等农村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处理方式、环保设备的选型与维护、排水方案的选定与排水系统的维护、废水处理后的检测方式及对终端的影响等。

为保护生态环境,日本的农田水利规划会从生态保护方面对灌排渠道的设计进行详尽的方案比选,例如迎水坡坡面及渠底材料对水深、水温、流速、水流边界条件、营养盐的迁移的影响是否会导致泥沙淤积、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洄游生物迁徙途径破坏,区域内的物种食物链是否会受到影响,对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命系统的影响程度等;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林木及植被对深水处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是否会改变植物、微生物、鱼类、鸟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物种的密度、比例等,甚至于渠道的宽度、坡度对动物和昆虫栖息的影响也在考虑之列。如为便于小动物不慎落入沟内后,可顺着斜坡爬上来,在道路旁坡下用于排水的侧沟边,每隔一段距离都专为小动物砌一斜坡,侧沟的宽度、深度、斜坡的坡度在满足排水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地小型动物的栖息及捕食习惯、行为能力等综合考虑。

日本生态型护岸技术的发展己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又提出了“亲水”观念[7],在农田水利规划中,具体体现在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农村生态环境、农村景观融为一体,综合考虑,最大程度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结语

日本农田水利规划不只是考虑农田水利本身,还考虑了规划区域未来的开发设想及相关项目和农业经营栽培状况,并细化到家禽饲养头数及饲养农户数的动向、农作业机械的普及状况和交通运输的使用状况、主要作物的生产费用及农户的收入、土地所有及耕地分散情况、劳动力和农户数及就业状态的动向,尤其是在概查和精查两个阶段都非常重视农户的意向,对区域及道路、灌溉及排水、农业经营管理、生态与环境的精查则是日本农田水利规划中协调农田与农村环境的主要内容,对我国的农田水利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树茂,宋德全.日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模式[J].水利天地,1993,(4).

[2]潘传柏,神原撤,黄发新.农田建设规划设计指南[R].荆州:中日合作项目日本专家组,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2.

[3]日本土地改良工程规划设计农田(水田)平整设计规范[S].东京:农业土木学会,2000:76-201,249-259.

[4]日本土地改良工程规划设计暗管排水设计规范[S].东京:农业土木学会,2000:16-39.

土建工程概况篇(9)

设计阶段对土建工程直接成本的影响在75%以上,而且设计阶段的疏忽会导致设计变更多、索赔多和成本无法控制,也会导致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停滞,造成间接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在设计阶段必须加强对土建工程成本的控制,设计阶段也是控制土建工程成本的最直接最重要阶段。在设计阶段应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土建工程成本。

一、制定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

土建工程设计阶段一般可分为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两个阶段可以分别估算土建工程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每一项指标都关系到项目的开发成本。要针对项目定位、功能和项目用地的地质地貌情况等,多调查、多比较、多分析,并考虑一些不可预见的成本支出及风险系数,采用多种方法,科学估算土建工程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如每平方米造价,技术经济指标要尽可能详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要估算出每平方米钢筋用量,必要时可邀请造价咨询单位参与,根据估算得出的技术经济指标,预算出相应的土建工程目标成本,把成本预算系统化并编制成册,这样便于实施过程的核查和控制,使之“行之有效”。

二、改变设计费计取方法

目前设计费的取费标准一般按建筑面积或投资额计取,这样就不利于设计单位加强成本控制,造成设计保守、不合理、浪费大等现象的产生。如果在项目设计委托前,向设计单位、造价咨询单位明确项目开发的定位、质量及效果等,同时提供尽可能详尽准确的设计所需资料、各种详细的技术经济指标,结合前期制定的土建工程目标成本,三方共同参与确定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设计单位都认可的合理土建工程设计目标成本。

在保证项目定位、安全、不降低功能的前提下,按设计费=土建工程设计目标成本*设计费率+(土建工程设计目标成本-概算造价)*奖励费率的方法计取设计费,待设计完成经房地产开发企业确认后进行土建工程造价概算,对概算造价低于项目设计目标成本的那一部分,按比例给予设计单位一定的奖励;反之对超过目标成本的那一部分,按比例给予设计单位一定的罚款,做到奖罚分明。这样的计取方法才能起到刺激设计单位节约工程投资,设计单位就会在项目设计目标成本内,认真的进行多个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采用新方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从而节约土建工程成本。

三、方案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一)方案的优选是方案设计阶段主要的任务,在考虑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前提下,对建筑外立面、平面布置等进行合理选择,确保经济更加合理、技术更加先进;在对建筑平面进行布置时,既要将面积利用率提高起来,又要合理布置其使用功能。如对于住宅的平面布置,可以尽量使墙体长度和建筑面积之比缩小,在确保建筑功能和质量的情况下,加大建筑进深对土建工程成本的降低有很大作用。

(二)初步设计完成后,开发企业要认真审查比对。这一阶段十分重要,着重应注意的是设计方案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整个设计思路是否经济合理,比如建筑设计时可将功能分区相对集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装饰及过多的悬挑,建筑尺寸尽量采用经济尺寸。在全面审查后,针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对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的更正及修改,尽可能做到详尽周到,避免设计返工;其次,对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要从新进行成本概算并再与土建工程设计目标成本进行对照,这样做目的是为了避免超概算设计。

四、结构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一)基础设计阶段

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有效措施。基础工程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常情况下可以达到25%左右,在结构复杂或者地质情况复杂时,所占比重还会有所增加。因此,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据统计,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可缩短30%左右的施工工期,因此正确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可以降低土建工程的间接成本。

基础选型的依据。在一般情况下,建筑基础设计选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

1、地质地貌条件的影响。地质地貌条件是影响基础选型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作为设计人员,对提供的地质地貌资料要能够进行准确分析和正确判断,进而能够合理地进行基础设计,还应认真选择持力层,避免在施工中出现超深或返工现象,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变化修改设计。如当在较大深度范围内,土层均较软弱,且承载力较低时或建筑对于不均匀沉降非常敏感和控制严格时,宜采用桩基础,降低土建工程成本。

2、上部建筑结构形式的影响。不同的上部结构,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越敏感的上部结构,则应选择刚度较大的基础形式。因此要根据上部结构的不同结构形式(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等)、 荷载大小,建筑物层数,高度、跨度大小、构造要求、建筑物使用上的具体要求(人防、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因素来选择最佳的基础型式。如当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地基土质较好、荷载较小、柱网分布较均匀时,宜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降低土建工程成本。

建筑的基础选型对造价影响很大,应根据工程的实际地质地貌情况和详细的地勘资料、结构形式,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基础形式,既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也最大限度地控制土建工程成本。

2、结构设计阶段

在结构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对配筋及截面不进行单独计算而统一配筋,以减少其设计计算工作量,有些设计人员因人为因素的保守,扩大结构设计安全系数,这样必将会造成浪费,因此要对标准单元的样板截图及配筋图进行优化,应控制好梁的配筋方式对成本的影响;还应合理布置剪力墙,太长或太短都会增加成本。

在保证项目定位、安全和不降低功能的前提下,结合设计费=土建工程设计目标成本*设计费率+(土建工程设计目标成本-概算造价)*奖励费率的设计费计取方法,可以对结构施工图设计实行限额设计,限额指标有:

(1)每平方米钢筋含量指标;(2)每平方米砼含量指标;(3)单位施工图预算指标;(4)设计变更费用限额指标。

凡是能进行定量分析的设计内容,均要通过概算得出合理的限额指标,采用限额指标控制土建工程成本。

土建工程概况篇(10)

1、引言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岩土地层的勘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尽管整个环节不直接参与到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但是,细致的地质勘查对于高层建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从根本上保证了建筑建设过程中基础的安全性。随着行业的发展,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岩土地层勘察工作也趋于正规,一般建筑企业都会委托正式的岩土勘察公司进行岩土地层勘察工作,通过岩土地层的勘察来制订合适建筑规划,然后才进行正式的施工。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大厦岩土地层勘察过程进行分析,对勘察过程中的四个部分分别进行了阐述,按照正规的岩土勘察报告开展课题研究。文章内容对于高层建筑的地质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建筑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地质勘察的准备工作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所要勘察的建筑项目进行分析,明确地质勘察的任务和目的,并对布置简单的勘察工作简况。

2.1 工程概况分析。工程概况所要分析主要包括工程的地理位置,并熟悉周围环境,例如一系列的道路,地下线路以及重要的建筑组成。并且,在工程概况的最后要明确工程的重要性。例如,经过对周围环境的分析,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勘察等级为甲级。最后做出的判断对于整个建筑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岩土地层勘察目的与任务。这一部分是对整体勘察工作进行目标的具体化。其中,勘察目的主要查明沿线的区域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并对场地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并且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性质、特征、范围,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防护、治理的措施;勘察任务较勘察目的更加明确,主要包括查明沿线区域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工程方案的影响;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以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对水位、涌水量、水质等水环境特征作出评价;并且要分析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提出监测和防护措施。

2.3 勘察工作依据的标准及技术要求。这一部分主要是明确勘察过程的技术要求。一般来说,在岩土勘察工作中,主要根据国标的要求进行施工。例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等。

2.4 勘察工作简况。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较多,具体内容包括,勘察工作时间及投入设备、钻孔测放、具体的勘察方法、工作量统计以及资料整理等内容。其中,具体的勘察方法对于整个勘察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特征,勘察方法主要有钻探方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波速测试、地下水位的量测及室内土工试验。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这一部分是整个地质勘察的核心部分,在确定勘察方法之后,通过具体的勘察得到建筑工程的岩层地质情况,并给出各个底层的岩土指标,以此指导工程应用。

3.1 区域地层地质概貌描述。地层地质概貌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整体描述,对于后期的建筑的施工方法的选择以及施工顺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一个高层建筑的地质勘察报告中,对于区域地层地质概貌给出了具体的描述,本区地层属江南地层区苏州~长兴小区的江苏部分,场地位于太湖冲湖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地表水系发育,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各土层水平向分布较稳定,基底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和作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地区。勘察区域为广阔的冲湖积平原,水系发育,地势平坦,系典型的水网化平原。

3.2 地基土的分布及特征。地基土的分布特征是整个勘察工作的核心内容,它给处了建筑地基各个土层的土质以及物理指标等,而这些量化的指标对于工程整体施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3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地质勘察非常重要的部分。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主要包括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情况勘察。

4、工程地质评价

工程地质评价是在工程勘探结果基础上给出的一系列地质评价,它主要是对地质结构稳定性内容给出相应评价。主要包含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等四个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实例的问题体现。

4.1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地质滑坡等问题的一种判断。例如在某勘察过程中,分析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本区属江南地层区的太湖冲积平原区,场地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据区域资料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场地内未发现晚更新统以来的活动性断裂,属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区。

4.2 地基土的分析及评价。地基土分析评价是建立在地基土土质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例如,据勘察结果,沿线51.45m以浅各土层分布较稳定,地层层序较完整,土层均匀性中等较好。

4.3 围岩分类及土可挖性分级。这一部分是在地基土勘察明确以及地基土的分析及评价之后进行明确的等级界定

5、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岩土地层的勘察,针对工程地质情况,最后要给出勘察的结论以及对工程施工的建议。这一部分是最后施工单位所需要的,对于建筑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对工程的建议部分,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结合这一建议制定合理的工程规划。因此,岩土地层的勘察在施工过程中必要而且非常有价值。

参考文献

土建工程概况篇(11)

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十分突出的问题,2007年5月,铁道部印发了《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办法》,明确铁路建设项目收尾销号时,建设单位要依据建设项目投资台账,在批复概算规模内编制项目概算清理文件报部审批,有效地控制了“三超”现象。

一、概算清理的目的

铁路建设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涉及面宽、建设周期长、工程线型分布等建设特点,建设过程中受到国家政策、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发展规划的影响,使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批复至项目竣工决算期间,出现较多难以预计的变化,批复概算不能实际反映铁路建设项目最终投资和真实价值。

概算清理主要是针对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物价上涨、部颁标准及规范变化、政策性费用变化等因素,造成工程投资影响较大的情况,而特别增加的一项投资管理措施。按照施工承包合同允许调整合同总价的条款,结合建设过程的实际情况,在执行国家地方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前提下,计算需要增加或减少的概算,经过逐级审查得到部文批复。

二、概算清理的特点

1、复杂性:铁路建设项目点多、面宽、线长、跨度大,清理概算需要理清头绪,抓住重点,分门别类,按照相关规定,计算对设计概算的影响。

2.严肃性:概算清理涉及投资人、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当地政府和群众等多方面的切身利益,必须根据合同约定、依法合规、公平申报,任何差错,都会损害一方或多方的利益。

3.可靠性:清理概算需要依据合同,理解合同,做到有理有据、事实清楚、实事求是,只有根据合同准确计算、说明清晰、主次分明,才能公平公正。

4.必要性:由于设计概算的静态特性、不确定性等,为规范和加强铁路工程项目设计概算管理,真实地反映铁路工程项目概算变化情况,最终合理确定项目概算总额,在工程进度接近完成的时候,应及时对工程项目进行概算清理。

三、概算清理的流程和原则

1.概算清理的工作流程

概算清理工作一般由建设单位向项目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提出概算清理的申请,得到初步设计审批部门认可后,组织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或者施工图设计单位编制概算清理文件,经建设单位初审后连同初审意见一并上报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2.概算清理的原则

概算清理应坚持依法合规、实事求是、遵循合同、风险共担、严格核实、图量一致的原则。

2.1投资检算编制

项目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进行施工图设计,并根据需要编制施工图投资检算。施工图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施工图投资检算必须按照初步设计批复的原则,数量必须与图纸一致。

2.2变更设计编制

Ⅰ类变更设计原则上要求先批准后执行,清理概算前,Ⅰ类变更设计必须全部完成,个别没有完成的设计文件,必须在清理文件汇总前完成。Ⅱ类变更设计,根据合同约定属于包干费包干的工程,不增加概算,但建设单位应汇总相应费用总额,在文件中说明,供审查时参考,不属于包干费包干的新增Ⅱ类变更设计,按合同约定的编制原则编制概算,冲减备用费。

2.3政策性费用清理

外来材料价差按铁建函[2009]46号文件要求,按照信息价调整,按年(季)度工程进度计算,差价需要按照风险共担的原则承担,另加税金。

甲供材料、设备价差=实际采购数量×实际采购单价-初步设计数量×初步设计单价。

甲控材料价差=施工图数量×(铁道部公布的年(季)度材料信息价-初步设计单价)。

2.4其他费用清理

对建设单位掌握使用的各项费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清理,如第三方质量检测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费、地震安全性评估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等。如合同约定不予调整,则概算清理时施工监理费不能调整。

2.5征地拆迁及迁改费用清理

2.5.1征地拆迁费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也涉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利益,影响拆迁价格的因素十分复杂,因此费用确定的难度也非常大。铁路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实施情况:

①地方成立专门部门负责管区范围征地拆迁工作,经过铁路与地方相互认可,交审价单位审核后报部批复。

②建设单位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项目范围征地拆迁工作;由建设单位汇总,交审价单位审核后报部批复。

③建设单位委托施工企业代办征地拆迁工作;由建设单位汇总,交审价单位审核后报部批复,或者按照合同约定包干使用。

2.5.2三电迁改费用: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约定办理;对合同没有约定的,其工程量差由建设单位组织核实,交审价单位审核后报后报部批复。

2.5.3管、线、路迁改费用: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约定办理;对合同没有约定的,根据实际情况编报费用,建设单位组卷后,经过审价单位审核,报部批复。

四、概算清理的常见问题

1、基础资料

①工费标准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考虑定额人工消耗量大于实际消耗量的情况,难以据实调整。

②运杂费,在甲供或甲控条件下,起运点变化较大的可以申请调整。

③物资费用,合同有明确规定的,按合同规定,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根据铁建设[2006]217号文《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采购供应暂行办法》:第八章:相关费用第五十四条:招标服务费、质量监督(包括驻厂监造费)等服务费用,其费用在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及保管费中列支。

④水价,在城市范围必须采用城市自来水的,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可以调整。

⑤电价,在无人区域,临时用电没有考虑的情况下,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可以调整。

⑥定额消耗量中材料规格与施工实际材料规格不符的问题,只能根据定额消耗量中材料规格进行调整。

⑦定额与实际工程的情况不同,如果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系列性质的,可以申请调整相应费用。编制办法有明确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无明确规定的,可以参照地方规定、其他行业规定执行,如没有参照的规定,需要按照现场实际情况测定有关费用。

2、迁改

①各类管、线、路迁改工程:管路包括水、气、油等,线路包括通信、电力、广播、电视等线路,路包括人车通道、水流通道等,重大工点和重大的迁改方案变化,可以按工点申报调整。

②临时用地:包括站前取弃土场、站后用地界外工程的补偿费用,一般按照合同约定处理。但此项费用差异较大,需要密切关注,特殊情况可以申请调整。

3、路基

①改良土拌制、改良土参料、石方解小、AB组填料、级配碎石、预压土等问题,很难得到调整。如因征地拆迁影响了投标承诺的工期或重大施工方案发生变化,可以按照改变施工方案的情况申报调整。

②取弃土方案:只有在地方环保、规划、土石方施工工期等方面变化的情况下,对重点土石方工程申报Ⅰ类变更设计。

③基底处理工程:一般地质条件变化,很难调整费用。

④岩溶处理:合同约定包干的,按照包干处理,合同没有约定包干的,需要按照探灌结合、监理旁站的要求,完善相应的手续和资料。

⑤防护栅栏、综合接地、电缆沟槽、隔声屏障等工程,标准变化较大,不同项目根据具体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可以调整。

4、桥涵

①桥涵工程总量很大,影响因素比较多,变更原因一般是比较明显的。主体工程原则上按照地方同意的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进行施工图设计,但孔跨、孔径、地方规划也会变化,因此产生的变更设计是比较多的。附属工程包括提防加固、断面补偿、通航设施、顺沟、顺路、该沟、改路等工程,有地方要求变更原设计方案的情况,可以申报变更设计。

②其他可以调整费用的情况有:铁道部的规范、规定的变化,如高性能混凝土、桥面设置六面坡、桥面防水层、桥面系标准变化、声测管数量变化等;地方要求的孔径、孔跨、用地界外重大附属工程的变化和新增工程,市区基坑开挖的余土处置。

③调整困难的情况有:基础维护施工方案变化的、回填材料的变化、架立钢筋量差、移动模架摊销、架桥机桥间转移、架桥机变跨、跨等级公路的施工防护、干扰费用的等。

5、隧道

①针对隧道工程处于地下、地质条件完全了解的特殊困难,隧道工程管理采用的是:加强地质预报、加强动态设计的理念,符合Ⅰ类变更设计条件(围岩类别、溶洞、煤系地层、地质灾害等)和费用额度的变更设计,均为地质条件的变化,不需要追究责任,但要分列保险承担的工程及费用。

②附属工程包括洞外的仰坡、路堑、弃渣场处理等工程,变更设计和费用调整需要充分的理由。

③可能调整费用的理由和情况有:洞内抽水掘进、地表的坍陷、失水补偿等。

6、轨道

①无碴轨道技术,是一项崭新的引进技术,多数项目没有确定承包价格,依照投资检算进行调整。

②对于有砟轨道定额问题,部分工程可以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如道岔的铺设包括予铺工艺、接头焊接,钢轨、道岔的运输单价等。

③调整比较困难的有:钢轨委托焊接、打磨、上砟整道、大机养护、各专业配合费等。

7、五电(通信、信号、电力、电化、信息)

①五电系统集成需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承包方式多数是比照同类已经批复的项目,采用施工总承包的闭口合同。②只有在标准、规模、规范、规定变化的情况,按照Ⅰ类变更设计的程序,调整相应的费用。

8、房屋:①大型、特大型站,原则要求按照审定的施工图设计编制相关费用,但由于方案确定存在较多困难,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投资检算不能提前完成,造成站房概算确定的困难局面。②一般站房,也由于方案不稳、钻探滞后、深度不够、定额不全等原因,造成概算变化幅度很大,差距较大时,可申请调整相关费用。

9、四机(机务、车辆、机械、动车):综合维修是随着客运专线而逐渐发展的一种维修模式,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非常成熟的体制以适应客运专线将来的运营维护,综合维修的设置本着“共用合设、专用分立”的原则配置各种设备。根据各项目批复的具体情况,结合过程变化和接管单位的要求进行调整。

10、大临工程:虽然铁道部要求设计单位对制存梁场、铺轨基地、轨枕板预制场进行设计,但由于规范较晚,加上经验不足,前期的费用估算很低,现在调整土建工程费用很难,但土地使用费用可以纳入征地拆迁费项下清理。

11、过渡工程:变化比较大的车站,可以由有资质设计单位进行实施性施工过渡方案设计,经过运营部门审批后,申报概算相关费用。

12、施工组织:因施工单位外部原因造成工期较大变化,可以对施工方案调整、施工措施进行申报费用调整。施工阶段由于征地拆迁滞后,实际工期较合同工期有较大程度的推迟等原因,也可以申报调整。

13、环境保护:①由于环境保护要求,与投标方案差异较大时,可以申报费用调整。②市区施工的施工场地费用、余土外运、拆迁建筑垃圾清运等,可以申报费用调整。

五、概算清理工作的体会

1、没有必要的勘测设计时间作保证,是不可能提高勘测设计质量的,建议铁道部根据勘测设计的程序、工作内容、项目所在地区特点,估算一个合理勘测设计周期,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减少概算清理难度。

2、按照国际惯例,总价合同应该在施工图阶段进行,初步设计只能适应单价合同。目前最困难的问题是初步设计实行总价合同,给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带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和很大风险。建议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实行施工图招标,使招标文件条款与施工图总价合同相适应。

3、合理的工期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合理施工组织的条件。业主随意提前工期,征地拆迁延误工期,将使施工企业承受过分的压力。风险也应该共担,不宜由施工企业完全承受。

4、施工企业应了解工程项目造价确定的基础,分析工程实际成本费用,查找差价存在的原因,寻找优化设计的途径,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施工期间应随时积累相应的支撑材料、证明文件,对问题要分类别、分层次,抓大放小,及时提报概算清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