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4 16:26:37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1)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借记“应付债券(发行方应付债券期末数)”,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数)”

(2)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借记“投资收益”, 贷记“财务费用”。

(3)抵销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借记“应付利息(应付债券)”,贷记“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

当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时,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的抵销为:借记“应付债券”;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上述为债券抵销分录为债券发行价与购买价相等时的抵销分录处理,当债券的发行价与购买价不等的情况下,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的金额始终为债券面值与票面利率的乘积,不会产生差额,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摊余成本的抵销以及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的抵销必然会产生差额,那么企业集团债券抵销分录的核心问题就是发行价与购买价的价差如何处理,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销额的差额如何处理,以及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的差额如何处理。本文从债券购买价大于发行价时债券抵销分录和债券购买价小于发行价时债券抵销分录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二、债券购买价大于发行价时债券抵销分录

当债券的购买价大于发行价时,应付债券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抵销分为发行时的抵销和本期摊销的抵销两个进行处理,由于发行时的价差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本文认为应确认为企业集团的损失,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当债券为折价发行时,应付债券产生的财务费用必然大于持有至到期产生的投资收益,应付债券每期摊销额必然大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每期摊销额,这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应该可以借贷冲销掉;当债券为溢价发行时,应付债券产生的财务费用必然小于持有至到期产生的投资收益,应付债券每期摊销额必然小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每期摊销额,这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应该可以借贷冲销掉,作为企业集团的业务。具体如下: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发行价。 借记“应付债券 (发行价)”、“投资收益”, 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价)”。

(2)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当期摊销额。当债券为折价发行时:借记“应付债券 (发行方应付债券本期摊销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摊销额)、投资收益(差额11)。

当债券为溢价发行时:借记“应付债券 (发行方应付债券本期摊销额)”、“财务费用” (差额21),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 (购买方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期摊销额)”。

(3)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当债券为折价发行时:借记“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差额12)”贷记“财务费用”。当债券为溢价发行时: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差额22)”

(4)抵销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借记“应付利息(应付债券)”,贷记“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

(注:差额11与差额12相等,差额21与差额22相等,对当期企业集团没有影响。)

[例1]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乙公司2008年年初发行一笔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4%、发行价格为95万元、期限为5年、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还本的债券。2008年年初甲公司按98万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发行在外的债券,准备长期持有。双方均按实际利率法确定利息收益、利息费用(经计算,乙公司发行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16%,甲公司购买债券的实际利率为4.46%)。

相关利息收益、利息支出、债券的摊销额如下表1:

相关抵销分录如下:

2008年年末抵销分录: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发行价

借:应付债券 95

投资收益 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98

(2)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8年摊销额

借:应付债券 0.9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0.37

投资收益 0.53

(3)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

借:投资收益 4.37

投资收益 0.53

贷:财务费用 4.9

(4)抵销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4

贷:应收利息 4

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8年摊销额产生贷方差额0.53计入“投资收益”, 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产生借方差额0.53计入“投资收益”,二者正好可以借贷抵销。

2009年年末抵销分录:

(1)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发行价

借:应付债券 | 95

期初未分配利润 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98

(2)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8年摊销额

借:应付债券 0.9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0.37

期初未分配利润 0.53

抵销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2009年摊销额

借:应付债券 0.9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0.39

投资收益 0.56

(3)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

借:投资收益 4.39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2)

虽说债券投资的风险较之股票和期货要小得多,但仍然存在以下风险。

利率风险 银行基准利率的变化,导致债券价格和投资收益率发生不确定性变化。

购买力风险由于通货膨胀的发生而使债券持有人投资收益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信用风险发行债券的公司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行责任无法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流动性风险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从而影响投资者收益的风险。

收益率计算

债券投资收益率是衡量债券投资者实际收益水平的指标,用债券投资的总收益与其投资本金的比率表示通常采取年收益率的形式。

发行期债券收益率=(未来到期本息-发行价格)/(发行价格×偿还年限)×100%。

债券到期前,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债券的投资收益率=(卖出价格-购买价格+持有期间分得的利息收益)、(购买价格×持有年限)×100%。

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债券的预期收益率=(未来到期本息-买人价格+持有期间分得的利息收益)/(买人价格×剩余期限)×100%。

投资原则

债券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收益,但也要控制风险,购买债券时应注意分析债券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种类债券的票面收益率、不同债券发行人的偿付综合实力、不同债券的偿付担保方的实力和背景、权威机构对不同债券的信用等级的评定和不同债券发行后的流通方式设计。投资者可以根据对收益回报的要求以及家庭财产的风险承担能力,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投资。

债券中的国债

国债和债券是什么关系呢?国债是债券的一种,专指由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国家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凭证。目前投资者投资的国债主要有以下几类。

凭证式国债

是一种以记名收款凭证形式发行的国债,债券票面上记录有关债权债务的各项必要规定,凭证式国债可以挂失,但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计息,到期后投资者以国债凭证收取本息。

储蓄国债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3)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 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 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 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 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 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 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 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 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 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 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 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 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 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 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 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4)

那么,在债市的“寒冬”过后,投资者究竟应该如何投资债券基金?由于较之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容量较小,加之多数债券在我国属于非个人投资品种,债券基金也总是“蒙着面纱”羞答答的出现在投资者面前,因而,笔者将在下文中从债券基金的基本知识谈起,以期让投资者重新认识债券基金。

什么是债券基金?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基金分类方法,债券型基金是指基金资产80%以上投资于债券的基金。这一看似简单的定义,其实已经将债券基金的收益特征以及风险告之我们:首先,由于债券基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因而相对权益类品种来说,其收益相对稳健、风险也更小,且其投资收益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债券市场的收益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数十年以来债券基金的走势基本能独立于其他类型基金的根结所在。

其次,由于债券的种类有多种,按照发行者不同,可大致分为国债、地方政府债、城投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等;按照期限不同又可分为长、短、中债;按有无抵押担保又可分为无担保债券(信用债)、有担保债券;按照有无特别的约定,又可分为可提前赎回债券、可转债等等,正是由于债券的多样性,这80%的债券资产如何分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债券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差别。而今年上半年不少债券基金惨遭“滑铁卢”,也正是由于资产中配置了大比例的城投债和转债。

再者,80%之外的资产投向何处也对基金的风险以及收益起着一定的作用,风险偏好高的基金可能会选择直接投资与二级股票市场或者参与打新股,而嫌恶风险的债券基金或许会将债券的投资比例调至100%,只专注于债券。

债券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构成国内债券基金风险的三类资产分别是股票、可转债以及纯债资产,这是由国内特殊的债券市场环境决定的。三类资产对应的风险依次递减。

从国内债券基金的资产配置来看,它们大概可以分为三类投资风格。其一,专注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其业绩的贡献更多来自于股票资产,承担较高的市场风险,如富国优化增强债券。其二,谨慎参与新股申购,同时适当配置可转债,在参与股市投资的同时适当控制风险,代表基金如汇添富增强收益债券。其三,无论是一级市场股票,还是二级市场股票,基金基本不参与,收益的来源主要是纯债,同时也会少量配置转债,组合整体以控制风险为主。这一类基金的代表如中银增利、长信中短债债券等。

同样投资于股票市场,多数债券基金通过网下进行具有锁定期的新股申购,力求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有些则是通过选股择时以及仓位控制的手段来获取二级股票市场的收益。不过一级市场新股申购的收益率在逐渐下降,且一旦市场遇到系统性风险,一级市场锁定的新股和二级市场股票的风险几乎是相当的。

一类基金由于主要投资可转债,其同时具备股性、债性。当“债牛股熊”时,其风险收益特征更接近债券基金,而当“股牛债熊”时,其风格又更倾向于股票基金,从一定程度说,这类基金看似“退可守进可攻”,但是遇到“股债双熊”也难于幸免。

如果是非常看重风险的投资者,纯债基金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从投资品种来看,纯债基金仅投资于固定收益类品种,因而其风险收益特征与债券市场的走势更为贴切,也更能走出独立于股市的行情,以投资类纯债的中银增利债券基金为例,今年以来获得了3.22%的收益,同期中债总指数的收益率为4.28%,中短期债券指数收益为3.95%,而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则为-13.77%。

债券基金的收益及其影响因素

由于债券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债券,而对于债券市场而言,从风险补偿的角度出发,基础利率是投资者所要求的最低利率。一般用无风险国债收益率作为基础利率的代表,并分别针对不同期限的债券选择相应的基础利率基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债券基金的大致收益范围,即基础利率+风险补偿。

也正是由于基础利率、风险补偿直接影响着债券基金的收益,故而一切能够影响基础利率及风险补偿的因素,都可能会对债券基金的收益造成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通货膨胀时期,基础利率通常会上涨,故而带动债券收益的上涨。又譬如央行出台种种货币政策,导致基础利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到债券收益。此外,由于债券期限、债券发行者信用度以及是否具有提前赎回条款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债券的风险补偿额度也不同,通常来说期限越长、信用度越低、附有提前赎回权的债券往往要求比较高的风险补偿。

总得来说,对于债券基金而言,久期是衡量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影响的敏感指标,久期越大,说明利率变动对债券基金收益影响的波动越大。

债券基金在基金组合中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站在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债券基金具有与其他市场关联度低,收益稳健、风险小的特征,因而投资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在及基金组合中配置适当的债券基金,从而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或许有投资者会问,股票基金中不是已经配置了一定量的债券吗,何以还要再选择债券基金?投资者需要知道,股票基金或是混合基金中债券的配置是机动的,很可能会由于基金经理的人为的因素(风险偏好、投资经验等),造成债券的配置比例“微乎其微”,而一旦股市面临系统性下跌时,又难以及时调整比例。

故而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券基金对于一个稳健的投资者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逐渐减弱,可以逐渐加重债券基金在基金组合中的比例。具体来说,有个小规律可以遵循,即债券的配比大致与年龄等同。

如何选择债券基金

在上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债券基金的不同类型以及收益特征,投资者在选择债券基金时,可以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合适自己的债券基金。建议债券知识掌握不多、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尽量选择持股比例低、而持债又主要以信用级别高的品种为主的债券基金。而对债券有一定了解,投资经验相对丰富的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在详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后,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收益的债券产品。

不过,如果仅仅从平衡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纯债基金是比较好的品种。

此外,投资者还需关注以下几个因素: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5)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6)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

2.3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2.4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

2.5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7)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

1 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1.1.1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1.2 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

1.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

1.1.4 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

1.2 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

1.2.1 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

1.2.2 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

1.2.3 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1.2.4 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

1.2.5 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

2 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2.1 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

2.2 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8)

那么,如何计算债券的收益率呢?债券收益率的衡量指标有票面收益率、直接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和贴现债券收益率等,这些收益率分别反映了投资者在不同买卖价格和持有年限情况下的实际收益水平。

票面收益率

票面收益率又称名义收益率或票息率,是债券票面上的固定利率,即年利息收入与债券面额之比率。投资者如果将按面额发行的债券持有至期满,则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率与票面收益率应该是一致的。

票面收益率只适用于投资者按票面金额买人债券直至期满并按票面金额偿还本金这种情况,它没有反映债券发行价格可能与票面金额不一致的情形,也没有考虑投资者中途卖出债券的可能。

票面收益率=年利息收入/票面金额x100%

=票面金额x票面利率/票面金额x100%

直接收益率

直接收益率又称本期收益率、当前收益率,指的是债券的年利息收入与买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由于买人时间不同,债券的买人价格可以是发行价格,也可以是流通市场上的当期交易价格,它可能等于债券面额,也可能高于或低于债券面额。

直接收益率反映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所赢得的实际利息收益率,这对那些每年从债券投资中获取一定现金利息收入的投资者来说很有意义。直接收益率也有不足之处,它是一个静态指标,和票面收益率一样,不能全面地反映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因为它忽略了资本损益,既没有计算投资者买入价格与持有债券期满按面额偿还本金之间的差额,也没有反映买人价格与到期前出售或赎回价格之间的差额。

例如某债券面额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5%,投资者以950元的价格从市场购得,则投资者可获得的直接收益率为:1000x 5%/950x 100%,其收益率是5.26%。在本例中,投资者以低于债券面额的价格购得债券,所以实际的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

直接收益率=票面金额x票面利率/实际买入价格x100%

持有期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买入债券后只持有一段时间,并在债券到期前将其出售而得到的收益率,它考虑到了持有债券期间的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我国发行的中期债券多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其持有期的利息收入一般包含在中途出售的卖价中。例如某债券面额为1000元,5年期,票面利率为6.5%,现以1000元的发行价向社会公开发行,若投资者在认购债券后的第4年末以1240元的价格卖出债券可获得的收益率为:(1240-1000)/(4 x 1000)x 100%,其收益率仅为6%。

持有期收益率=资本损资本损益/(持有年限x债券买入价格)x100%

分期付息

有些债券的利息,如附息国债,是分期偿付的,其持有期收益率的计算略有不同。以上例债券为例,若投资者认购后持至第二年末,以975元市价出售,则收益率为:(1000x 5%x 2+975-950)/(2 x 950)x 100%,其收益率是6.58%。

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利息收入+资本损资(持有年限x债券买入价格)x100%

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又称最终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它衡量的是投资者投资债券至到期为止的实际全部受益,同样考虑了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一般的债券到期都按面值偿还本金,所以,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债券的市场价格会越来越接近其面值。

例如某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5.5%。投资者在债券发行1年后以1060元的价格从二级市场买人并持至期满,则到期收益率为:(1000-1060+1000x 5.5%x 3)/(1060 x 2)x 100%,其收益率是4.95%。

到期收益率=(票面金额-债券买入价格+利息收入)(持有年限x债券买入价格)x100%

贴现债券收益率

贴现债券又称贴水债券,通常低于面值发行,至债券期满时按面值偿付,发行价与票面金额之差相当于预先支付的利息。也就是说,贴现债券的收益是贴现额,即债券面额与发行价格之间的差额。其收益率的计算具有特殊性。

持有到期

如果持有贴现债券至期满,那么该贴现债券收益率指的就是到期收益率。贴现债券发行时只公布面额和贴现率,并不直接标明发行价格,所以,要计算贴现债券到期收益率,必须先计算其发行价格。由于贴现率通常以年率表示,习惯上以360天计,因此在计算贴现债券的发行价格时还要将年贴现率换算成债券实际期限的贴现率。 例如某贴现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180天,以10.5%的贴现率公开发行。其发行价格为:1000x(1-10.5%x180/360)=947.5元;其到期收益率为:(1000-947.5)/(947.5 x 180/360)x 100%,其收益率为11.08%。到期收益率高于贴现率,是因为贴现额预先扣除,使投资者实际成本小于债券面额。

发行价格=票面金额-票面金额x贴先率x期限

到期收益率=(票面金额-发行价)/(发行价x期限)x100%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9)

单期离散收益率是指在某一时期,期初购买股票,期末出售股票,期间没有再投资机会的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股票投资收益率=■

连续复利收益率是指购买股票后,在连续不断地收回投资并反复进行再投资的假定条件下,按照连续复利的方式计算的股票投资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股票本期的期末价格与股利之和同上期期末价格之比的自然对数。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并持有一定时期后再将股票出售所获得的年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股票投资收益率=■

股票期望收益率是指在一定时期的股票投资收益率有可能出现几种不同情况时所计算的股票收益率的概率平均期望值,计算公式为:

股票投资收益率=■第i种情况下的投资收益率×第i种情况出现的概率

n为出现可能情况的种数,当第i种情况下的投资收益率为各期内按时间顺序的等间隔期的收益率时,期望收益率等于各期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

(二)股票投资收益计算的Excel应用 具体如下:

[实例1]某投资者购买甲、乙两种股票,有关资料见表1中的已知条件,试计算甲股票的单期离散收益率、连续收益率以及乙股票的持有期收益率。

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如表1所示的模型,按表2所示录入公式。

年数计算函数YEARFRAC的语法格式是YEARFRAC(start_date,end_date,basis),其功能是返回起止期间天数占全年天数的百分比。自然对数函数LN的语法格式为LN(number),其中参数Number是用于计算其自然对数的正实数。

定义好公式后,甲股票的单期离散收益率、连续收益率以及乙股票的持有期年收益率计算结果自动显示出来。

【实例2】某投资者购买丙股票的有关资料如表3所示,试计算丙股票各月离散收益率、连续收益率及月收益率的期望值。

在Excel工作表中建立如表3所示的模型,公式如表4所示,结果随即自动显示。

关于平均数函数AVERAGE的语法格式,请参见Excel联机帮助。

【实例3】某投资者于2009年4月20日购买2000股丁股票,买价16.65元。该股票在2010年4月25日派发现金股利0.5元/股,同时每10股转增1股。该投资者于2010年10月12日以每股19.02元的价格将这批股票全部卖出。股利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每次成交费率为成交金额的0.15%,试核算该投资者持有丁股票的年收益率是多少?

建立如表5所示的分析模型,公式如表6所示,公式定义完毕,结果自动显示。

二、Excel在债券投资利息计算中的应用

在不同的情况下,债券投资的利息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定期付息债券的年利息直接根据债券的面值乘以票面年利率得出,若一年付息多次,则每期的利息等于年利息除以付息次数,持有期内的累积利息总额等于债券持有期内的付息次数乘以每期的利息。当债券的成交日处于两个付息日之间时,债券的交易价格中已经含有一部分利息,此时可以使用Excel的ACCRINT函数计算成交日债券的交易价格中已经含有的应计利息。到期付息债券的利息通常按单利方法计算,到期的利息总额等于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再乘以债券的期限。无论投资者何时购买债券,到期可获得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但不同时间购买债券的价格会有所不同,成交价格中所包含的应计利息也会不同。零息债券的价格往往低于其面值,投资者并没有获得名义上的利息收入,但获得了面值与购买价格之差的隐含利息收入,各年的隐含利息等于各年债券价值的变化金额。

【实例4】某投资者于2011年3月10日购买甲债券,该债券的到期日为2012年6月30日,票面利率7.58%,债券面值为100000元,每半年付息一次,日计数基准为实际天数/365。若该投资者一直持有该债券到期满,可获得多少利息?

设计如表7所示的计算模型,录入已知数据,定义公式。

B10=COUPNUM(B4,B3,2,3),B11=B10*B6*B5/2。

公式定义完毕,结果自动显示。

【实例5】某投资者于2011年5月18日以10150元的价格购买乙债券,该债券发行日为2011年3月1日,起息日为2011年7月1日,票面利率为7.35%,面值10000元,半年付息一次,日计数基准为实际天数/365。2011年5月18日的成交价格中所包含的应计利息是多少?

计算结果见表8所示的工作表,计算公式为:B12=ACCRINT(B3,B4,B9,B5,B6,2,3)

【实例6】某种零息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期限为5年,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12%,求该债券各年的隐含利息。

设计如表9所示的模型,其中的公式为:

B8=PV($C$5,$C$4-A8+1,,-$C$3)

C8=PV($C$5,$C$4-A8,,-$C$3)

D8=C8-B8

选定B8:D8单元格区域,向下复制到B12:D12单元格区域,即可立即得到各年份债券的年初值、年终值和隐含利息。

三、Excel在债券投资收益率计算中的应用

(一)债券到期收益率

债券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从购买债券一直到持有债券期满所获得的年投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是一种承诺收益率,其假定前提是投资者在债券期限内获得的全部利息都按照等于到期收益率的利率进行再投资时所获得的年投资收益率,它相当于内部收益率。

利用Excel的RATE函数或YIELD函数可以快速计算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第一,定期付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资料与计算结果如表10中的Excel工作表所示,公式为:

B11=YIELD(B3,B4,B5,B6/10,B7/10,1,3)。

第二,单利计息方式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已知资料与计算结果如表11所示,公式为:

B12=RATE((B4-B3)/365,,-B6,B7*(1+B5*B8))

第三,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将上例的票面利率7.36%更改为零,即可自动得到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二)债券已实现的复利收益率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作为一种承诺收益率, 其实现的假定条件是投资者在债券存续期内所获得的现金流能够按照等于到期收益率的利率进行再投资。当投资所获得的各期利息现金流再投资利率不等于到期收益率时,按实际的再投资利率所计算得到的到期年收益率就是已实现的复利收益率。

在Excel中,计算已实现的复利收益率的方法是,首先利用FV函数计算各期利息现金流按照再投资利率进行再投资获得的终值,然后再利用RATE函数计算已实现的复利收益率。

已知资料与计算结果见表12。

公式定义如下:B10=FV(B8/B6,B5*B6,-B3*B4/B6)

B11=B6*RATE(B5*B6,-B7,B3+B10),B12=B6*RATE(B5*B6,

B3*B4/B6,-B7,B3)

结果表明,债券已实现的年复利收益率低于债券的承诺到期收益率, 原因是债券的利息再投资利率低于债券的承诺到期收益率。

(三)债券持有期收益率 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是指债券投资者在持有债券期限内所获得的年投资收益率,它等于年利息收益与年资本收益之和与期初债券投资额的比。

已知资料与计算结果如表13所示,公式如下:

B12=(B7-B5)/365

B13=COUPNUM(B5,B7,2,3)

B14=B3*B4*B13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10)

以企业债券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者主要承担基准利率以上的风险,就我国企业债券而言,这些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信用风险的计量与评估,人们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债券评级的方法,国内也发表了相关文章,如翁悦、杨洁茹分析了国家风险对银行债券信用评级的确定所产生的影响。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企业债券中,信用评级大都为AAA,从某一角度反映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单一化。对于市场风险的计量与评估,可以通过不同的风险指标,预测出债券价格变化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损失。尽管债券的价格也受市场利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但由于债券是具有固定收入的证券,对某一个债券而言,当投资者的目标收益率等于或小于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时,投资者无任何损失,此时无投资风险;当目标收益率高于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时,就有投资风险,其大小与债券的供求关系、投资者的心理以及相关的政策变化等有关,此时,债券投资完全处于市场环境下,对其风险的度量可以用风险因子进行度量。

本文采用下偏矩法对风险因子进行计量。下偏矩是下方风险的一种。所谓下方风险是指,给定一个目标收益率h,只有小于h的收益率才被视为风险计量因子。风险的下偏矩计量理论有着方差理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它将损失作为风险的计量因子,反映了投资者对风险的真实心理感受,符合行为科学的原理;其次,从效用函数的角度看,它仅要求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即效用函数是凹型的,而不像方差那样要求二次型的效用函数;再次,当使用目标收益率而不是均值时,不存在Ruelfi(1991)提出的辨识及虚假相关问题;最后,从资源配置效率看,风险的下偏矩计量方法优于方差方法。

下偏矩指标相对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风险计量指标,但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下偏矩统计量的计算比较复杂。直到近来,王明涛通过研究得出了易于推广的Harlow下偏矩优化模型的转换形式,有效地克服了下偏矩统计量计算困难的弊端。本文主要利用转换后的下偏矩计量方法,研究投资者对我国企业债券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在实际投资中,应综合考虑这些风险因素。投资者在达到预期收益的同时,要做到有效地分散风险,使其最小化。

二、利用下偏矩法计量投资风险的基本理论

设在区间[0,T]内,有n个离散的时间点,k种债券,其中,第j种债券在第i个时间点的到期收益率为债券收益率的频度系数,其定义为:fr=f/fm(5)式(5)中,f为该债券在单位时间内收益率由盈到亏的波动频率,fm为最大由盈到亏的波动次数。K2:一般取值为0.1,用来平衡与fr之间的差别。式(4)描述了风险的本质特征,是全面计量风险的定量指标模型,它不但考虑了风险负面性的强度,同时,考虑了负面性的分布和紧迫性问题;不但在概念上符合债券投资风险的定义,而且反映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心理感受,也克服了Ruelfi提出的辨识问题和虚假问题,可以说该模型是计量风险的较好的指标。

三、实证分析

本文的样本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尚未到期的企业债券交易价格,文中选用企业债券的发行日期均在2004年以前,数据时间段为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每支债券的发行面值均为100元,信用等级均为AAA,到期期限不等。首先,对交易价格数据进行处理,求出每支债券在不同月份的到期收益率。其次,设定每支企业债券的目标收益率为该债券的期望到期收益率,在此基础上根据式(1)求出损失序列。最后,根据式(4)求出风险因子,所得结果见表。

可以看出,当风险接近时,长期企业债券能带来较高的目标收益率。也就是说,到期期限越长,带来的期望收益也越高。然而,这只是我国企业债券的一个大致趋势,其本身并不是完全符合传统的均值一方差理论,我国目前的企业债券有着自身的特点,即风险一收益的不对称性。

另外,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即将到期的企业债券来说,越要临近到期日的风险越大,其主要原因来自于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再投资。再投资风险是指债券持有者在持有期间收到的利息收入、到期时收到的本息、出售时得到的资本收益等,用于再投资所能实现的报酬,可能会低于当初购买该债券时的收益率。所以,随着债券到期日的临近,投资者面临的再投资风险也增大了。对于长期债券来说,其风险也是相对最大的。长期企业债券的风险来自于市场风险,到期期限越长,市场风险越大,也就是交易价格变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投资者要得到高的目标收益率,就不得不承担这种长期的市场风险。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大都集中在4%左右,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债券在定价时采用了以银行利率上浮40%作为企业债券定价上限的做法,基本上没有考虑市场因素。与国外相同种类的企业债券相比,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单一,票面利率偏低,并且缺乏弹性空间,从而造成不同信用等级、不同到期期限的企业债券在定价时,几乎只能选择上限利率,无法实现差别定价。这种局限的定价方法使企业债券的价格水平不能充分揭示其风险性,严重影响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造成企业债券定价偏低和债券收益一风险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债券定价机制僵化,银行利率的非市场化导致了企业债券的非市场化。企业债券的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企业债券的发行,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被严格控制,债券发行前,必须先取得国家计划主管部门下达的债券发行计划,并需要取得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其发行债券的批文,债券发行后还需要向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审批严格,过程繁琐,限制了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影响了企业债券融资的积极性。

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篇(11)

什么叫“高收益债券”

垃圾债的定义

垃圾债券(Junk bond)最早起源于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在上世纪80年代前,美国市场上基本没有垃圾债券发行,大部分垃圾债券来源于原本属于投资级别的债券。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这些投资级别债券最终被降级到垃圾级别。从传统评级公司的标准来看,垃圾债券属于违约风险较大的非投资级别债券。发行这类债券的机构一般经营状况不佳,产生的现金流和所拥有的资产不能十分有效地保证按时偿还债券的利息或者本金。虽然这类统称为高收益债或者垃圾债,但发行主体并不一定都是业绩较差的企业。有些优质企业因为把新发行债券的权益放在了其他债券之后,新发行的债券也会被称为高收益债;另外也有些优质企业因为已经有大量债务,但出于公司管理层的战略目标而发行的利息较高的债券也被称为高收益债。

美国垃圾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

在上世纪80年代前,美国的垃圾债券发行市场处于长期停滞的状态,原因是在美国70年代的几次经济危机之前,资本市场一直有比较充裕的资本,中小企业可以借助银行的短期浮动利率贷款来融资,所以对垃圾债券的需求较小。同时,垃圾债券极低的发行数量和高风险性等导致了该债券品种流动性较低,债券持有人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合适的买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给国际货币市场带来了了巨大的变化。两次石油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衰退,资本市场干枯,美国持续了30年的稳定利率水平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通货膨胀和短期借贷利率的大幅上升,股市大幅下跌。介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只有信用级别非常高的企业才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所以那些有着创新能力和高增长水平的企业只能寻找其他的融资途径,于是资本市场把眼光投在了垃圾债券市场上。1977年,雷曼兄弟公司抓住了机遇,发行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只垃圾债券,激活了美国一直沉睡的垃圾债券市场。1977年之后,垃圾债市场发展迅速,到了1985年,美国有33%的公司债都是以垃圾债券的形式发行。在从1979年到1989年十年时间里,美国垃圾债市场的规模从100亿美元迅速扩展到了1890亿美元。垃圾债市场的出现给当时流动性干枯的美国资本市场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因为没有足够实质抵押物从银行贷款的中小型新型产业公司都成功地在垃圾债市场里集到了资金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垃圾债也成为了美国资本市场上恶意收购以及MBO(管理者收购)/LBO(杆杠收购)的有力工具。投资人通过垃圾债券市场可以在短时间内不用抵押品就募集到足够的现金来对有着优良资产的大型股份公司进行收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被称为“垃圾债券之王”的迈克尔.米尔肯,他指导多家公司灵活地运用垃圾债券的工具进行了多次强行收购。

垃圾债券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虽然垃圾债券的发展增加了美国中小企业的直接筹资渠道,使被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拒之门外并且难以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可以通过债券融资填补资金缺口,对8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高额的利息和本金的偿还负担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头上。“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使部分企业陷入“高经营风险――高发行利率――高财务负担――高违约风险――更高发行利率⋯⋯”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垃圾债券违约风险的爆发、杠杆收购的恶性发展、债券市场的严重混乱以及金融犯罪的增多。1989年,随着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入狱以及德雷克斯投资银行的破产,垃圾债券发行市场一夜间几乎消失,直到1991年才慢慢开始恢复。事后,大家对过度使用垃圾债券进行LBO/MBO对资本市场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高收益债本身的高风险性做出了深刻的反思。由此可见,垃圾债券功能与缺陷都非常明显,虽然引入垃圾债券可以加速推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多元化的进程,但对我国尚未成熟的债券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高等级”的挑战。

中国版“高收益债券”

面临的挑战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筹资渠道为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只有少数形成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才能发行债券。在货币政策趋紧,信贷规模收缩的时期,银行“惜贷”严重,利率攀升,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更是捉襟见肘,对其经营和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对于轻资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银行贷款更遥不可及,因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都要求有一定的资产作为抵押。所以,企业债券市场扩容最关键也最有意义的一环就是中小企业债券规模的扩大。从这个角度而言,与中小企业发行主体相对应的高收益债券的推出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综合各方消息我们了解到,监管层已经把高收益债券的发行试点定位为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涉及三农的企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市场尚不成熟,在目前的债券市场上推出高收益债券品种仍面临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发行门槛的设置

根据目前的消息,监管层已经确定在高收益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展初期将会采用灵活,便捷的发行方式:注册备案制。有意发行高收益债的中小企业只需要在交易所注册备案即可开展债券发行的工作,同时也规定债券的发行需要通过以证券公司为主体的承销商进行。虽然注册备案制大大简化了高收益债券的发行过程,但并不意味着监管层会大幅降低发行门槛。如果发行门槛过低将导致经营水平、财务状况和发展潜力极差的中小企业发行高收益债,从而加大高收益债市场的整体风险;如果发行门槛过高将会导致部分成长性较好且具有融资需求的发债企业无法进入高收益债券市场,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如何设定高收益债的发行门槛至关重要。

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

目前我国信用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包括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交易的企业债券、中票、短融和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公司债券。交易市场都是以银行间市场为主,发行主体都是以规模较大经营能力较强的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为主。这些债券品种的特点是整体信用风险偏低,至今未发生过到期无法偿付的违约现象,造成的结果是国内债券市场的风险层次尚未得以体现,而高收益债债券的引入意味着对现有的信用风险体系的巨大冲击。信用评级制度作为市场化监督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衡量和防范公司违约风险、减小发行人和投资者风险不对称的程度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制度最早由央行于1997年引入,发展至今已走上正轨,但目前仍然存在差别性不强、定价作用不明显、独立性不高、缺乏统一规范、评级信息透明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另外,我国对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市场准入和评级规范,评级结果的独立性和可参考性仍有待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偿债能力一般无法与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抗衡,且经营能力参差不齐,以现有的评级体系对高收益债券进行外部评级,评级结果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反映程度以及发行定价的指导意义都令人质疑。由于缺乏相对可靠的信用评级,高收益债投资者情绪波动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将会更加大,这对保持高收益债交易市场的稳定不利。

高收益债的流通和投资者的选择

以银行间债券交易为主,面对机构投资者的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债券流通的主要市场,目前我国公司债券只能在交易所市场流通,面对的投资者是个人投资者和小型机构投资者,所以公司债券相对于一般企业债券和中票、短融而言,存在着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考虑到高收益债的高风险性,目前监管层暂定高收益债最初将会以非公开的定向发行为主,同时把高收益债的投资者定位为机构投资者以及小部分有投资经验以及足够抗风险能力的个人投资者,这暗示个人投资者将要达到一定的资产要求才能参与高收益债的投资。这些因素都会降低高收益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流动性,不利于提高市场活跃程度和市场后期的扩容。

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

由于高收益债的发行主体为非上市的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上将会面临比上市公司更大的挑战。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决定企业所发行债券风险的重要依据。而我国目前债券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本来就不高,比如一般投资者很难获得关于城投债发行主体的债务情况的资讯。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将会进一步增加高收益债本来的高风险性。如何完善对于高收益债信息披露制度将是监管层在高收益债发行初期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资产负债结构的管理

在美国80年代,高收益债不仅仅是企业用来募集资金的工具,也是MBO和LBO的首选工具。在90年代初期,美国众多学者质疑了高收益债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中小企业通过高收益债虽然能募集到资金,但是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负债率,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杆杠。对于一个高负债率的企业来说,其经营状况相对于其他低负债的企业来说更加重要,由于资产杆杠,盈利和亏损都会进一步放大。一旦企业通过高收益债融资进行的项目投资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收益,那么可能收益比利息支出低而导致亏损。如果项目由预期的盈利变成亏损,由于高负债的杆杠性,发债企业很可能由于亏损相对于净资产过大而无法继续支付债券的利息和本金并且丧失再度融资的能力。答于国内中小企业对资本市场熟悉程度远远不及欧美的平均水平,以上风险的存在对中小企业本身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高收益债券”推出的

配套措施建议

既然目前我们的债券市场对于高收益债券的引进无法做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么在高收益债券开闸的同时,各种配套制度和创新措施的推出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前文提到的问题,结合美国垃圾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有以下几点想法和建议:

发行审批方式可简化不可放松

美国企业发行债券,首先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申请“闲置注册”,注册后可以暂不发行,待市场条件合适时再发行,这种“注册发行制”与我国中票、短融的注册发行流程相类似。而目前暂定的债券发行注册机关是交易所,企业只需要在交易所注册即可开始高收益债券的发行工作。我们认为,在采用注册制的同时严格设立发行高收益债券的资质门槛是十分必要的。但这个资质门槛的设立不应简单统一,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资产集中在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上,导致本身的净资产水平较低,如果对高新技术企业使用跟一般企业一样的资质门槛,将导致许多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无法发债。目前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的净资本要求是股份有限公司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有限责任公司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考虑到发行高收益债券企业的规模较小,可以参照这个指标进行调整,区分不同性质企业的发债门槛。我们同时建议证券公司、评级公司负起审核发债企业资质的责任,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有效性,并完善高收益债券评级体系。

根据高收益债券的信用评级完善投资者分类管理制度

鉴于现有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收益债券的评级结果难以充分揭示发行主体的违约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引导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投资者分类管理制度十分必要。根据去年年底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普通投资者不能投资低于评级在AA级以下的公司债券,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上交所可以调整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债券产品的范围。我们认为,为了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的成长,可以适当放宽普通个人投资者对于低评级债券的投资限制,鼓励机构投资者通过网下渠道参与高收益债券的一级市场投资,逐步引进银行和信托理财产品、RQFII等外资参与二级市场投资,提高高收益债券市场的活跃程度。

设立“高收益债券”类投资基金

美国垃圾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中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国外和国际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参与主体,保证了市场的活跃程度和资金配置效率。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高收益率债券市场未来也需要机构投资者的大力参与,如何将银行间市场的投资主体合理引入交易所市场是下一个需重点研究的课题。当然,目前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体量与银行间市场相比差距非常大,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批发式”操作手法无法在交易所的“零售”市场上大展拳脚,反而会大幅加剧市场波动风险,但随着未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不断扩容,各种形式的债券型基金进入交易所二级市场对推动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条件成熟时,推出专门投资高收益债券的债券型基金,进一步丰富高收益债券的投资主体,无疑可以提高债券的流动性并加强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