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5 16:45:20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1)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素质,不断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和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适应时展的需要,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己。这也是从管用一生的传统学校教育向贯穿一生的现代社会化教育转变的需要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而提升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环在于加强其继续教育。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贵阳市城乡物理教师为调查对象,对贵州省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比较研究。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及问卷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贵阳市辖区内的省、市、县、乡、村级约400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包括重点中学及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师)作为调查总体,向其中20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发放了58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5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67份,有效率97.8%。在城乡教师的界定方面,将所在地为省城、地市、县的教师划分为城市教师,学校所在地为乡镇、村的教师划分为乡村教师。问卷统计显示:调查对象中青年(20~29岁)、中年(30~39岁)、壮年(40~49岁)、老年(50~60岁)教师的人数分别为135人、243人、143人和46人;男、女比例约为1.81∶1;拥有研究生、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人数分别为2人、131人、384人、50人、0人。此次问卷调查中共涉及5个与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有关的问题,分别是:教师所在学校的有关信息,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与管理,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教法,对继续教育的评估。

二对贵阳市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问卷数据分析

1.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

问卷数据显示,贵阳市不同区域的中学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普遍比较清楚,但城乡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对继续教育能够更新物理知识、扩大物理视野的认识上,城乡教师的比例分别为79.6%和81.3%,城市物理教师中有79.6%的人认为继续教育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乡村物理教师持这种观点的人占76.7%。另外,在城乡物理教师中,认为继续教育能够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的人分别占70.1%和66.5%,认为能够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分别占66.5%和54.0%,而认为继续教育能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师德水平的城乡物理教师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较低的,分别占45.5%和40.5%。可见,乡村中学物理教师中有更多的人认为继续教育能够更新物理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在城市教育发达区域的中学物理教师则对于继续教育能够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有更为明确的认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城乡中学物理教师对于参加继续教育对教师的主要影响的认知也是有差异的。如在对继续教育能够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的认知方面,乡村中学物理教师要略高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占83.5%,城市教师占80.2%);在对继续教育促使知识和能力结构产生变化的认知上,城市教师高出乡村教师4.5%(其中乡村教师占73.3%,城市教师占77.8%);对继续教育使人格得到完善的认知上,城市教师比乡村教师高出8.3%(其中乡村教师占13.3%,城市教师占21.6%);在对继续教育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认知上,乡村教师高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占59%,城市教师占47.3%);对继续教育能够提高工资水平的认知上,乡村教师高出城市教师6.8%(其中城市教师占14.4%,乡村教师占21.2%)。城乡物理教师这种对于升职和增加工资的要求的差异反映出他们在生活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教师的生活水平要高于乡村教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继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方面,城乡物理教师也存在差异。城市教师认为工作任务重、继续教育没时间的占67.7%,乡村教师持这种观点的占57.5%;认为学习地点太远、交通不便的城市教师占10.8%,乡村教师占12.0%;认为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城市教师占7.2%,乡村教师占5.5%。这些数据说明:城市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作任务重,没时间去接受继续教育;乡村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离继续教育地点远、交通不便。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

城乡物理教师目前在继续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现代化的交流手段、设备还不够充实,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教师的信息交流要略胜于乡村教师(其中,城市教师占54.5%,乡村教师占51.2%);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缺乏对新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其中,城市教师占53.9%,乡村教师占47.2%);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城市教师中34.1%的人认为继续教育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较少,而乡村教师持这种看法的人占48%;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加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念,如城市教师认为继续教育观念陈旧的占30.5%、乡村教师占35.2%;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加需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如城市教师只有24%的人缺乏计算机知识,而乡村教师此类知识不足的人占到了30.5%;城市教师更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城市教师认为自己知识老化的占25.7%,乡村教师占20.5%。这些数据说明,乡村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落后于城市,而城市教师更渴望不断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在城乡物理教师中,有70.1%的城市教师最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新进展,持有这种观点的乡村教师只占61.5%;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62.7%〔城市〕、58.1%〔乡村〕);乡村教师也较城市教师更需要教学信息搜集与处理的理论(40.3%〔城市〕、37.7%〔乡村〕);城市教师较乡村教师更需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44.9%〔城市〕、40.7%〔乡村〕);乡村教师较城市教师更需要学生学习成绩评估理论(38.3%〔城市〕、29.3%〔乡村〕)和有关制定教学目标的理论(30%〔城市〕、23.4%〔乡村〕)。调查数据显示,城乡物理教师在继续教育中想学习的课程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乡村教师所占的比例比城市教师高3.6个百分点(53.9%〔城市〕、57.5%〔乡村〕);社会科学类知识理论,城市教师比乡村教师高4.3个百分点(44.3%〔城市〕、40%〔乡村〕);职业技术类,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高16.9个百分点(23.4%〔城市〕、40.3%〔乡村〕)。可见,城乡物理教师在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3.继续教育的评估标准城乡物理教师较普遍能够接受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为: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71.5%〔城市〕、67.7%〔乡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明显更新(58.7%〔城市〕、66.5%〔乡村〕);教师知识有所拓宽(53.9%〔乡村〕、51%〔城市〕);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43.1%〔乡村〕、40.3%〔城市〕);受训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22%〔乡村〕、14.4%〔城市〕)。这些调查数据说明,乡村物理教师比城市物理教师更加渴望通过继续教育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对贵州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城乡中学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水平。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城乡物理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必不可少的环节。持这种看法的乡村教师所占的比例高于城市教师,分别为59%、47.3%。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职务后,工资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在这方面乡村教师所占的比例高于城市教师,其比例分别为21.2%和14.4%。这些数据在真实地反映出城乡物理教师真实想法的同时,也给教育行政部门及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城乡物理教师尤其是乡村物理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是激发城乡特别是乡村物理教师主动性和热情的关键之举。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2.对继续教育的相关建议。对于贵州城乡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差异,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因时、因地制宜,有区别地加以处理解决。第一,对城乡物理教师分级、分地区进行继续教育。针对城乡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差异,可以以城市和乡村为分班标准来开设城市班和乡村班,并分别安排与之相适应、能够满足各自需求的课程。第二,在充分处理好工学矛盾的前提下,采用自学与面授相结合的短训方式。其中,以自学为主,分段集中面授为辅。这种短训每学期最好安排在寒暑假期间,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5~7天),最多不能超过两周(15天)。另外,可以利用城市教师离继续教育地点较近之便在双休日进行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组织为期1个月至半学期的物理教师脱产研修班。第三,为减轻乡村中学物理教师的经济负担及克服其交通不便等困难,在县(市)级设立继续教育培训点,以送教上门等形式在双休日开设短训班,组织授课教师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授课。第四,继续教育形式可电教化、多样化。如采用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或通过考察研究、教学观摩等方式,也可利用引导教师操作实验,进行案例教学、合作教学或自学辅导等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合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所以,对于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的区域,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其教育投资,改善其继续教学设施。3.对继续教育课程和内容的相关建议。针对贵州城乡物理教师在继续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的需求差异,本文建议:在充分考虑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前提下按需施教。具体而言,对于城乡教师都非常需要的课程,可以开设必修课。如开设解题教学方法研究课,加强对中学物理教师在解题教学观念和方法上的培训,使其尽快摆脱“题海战”,并引导学生撤出“题海战场”。有区别地安排选修课。如给乡村教师班专门安排开设学生学习成绩评估理论类的选修课程。对于选修课可采用“菜单式”的方式将课程提前发放到教师手中,供有需求的教师自由选课。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针对性、新颖性、实效性和深刻性”,以提高城乡物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为服务目的。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培训部门要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加强资料信息中心的建设,确保为乡村物理教师提供丰富、新颖而实用的教学科研资料,不断开设出深受广大城乡物理教师欢迎的好课程。同时,还应按需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承担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以满足城乡物理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相关知识的渴望和需求。

四结语

本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城乡中学物理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贵阳市城乡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贵州省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对于我们研究贵州省乡村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有区别地加强其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仅供参考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于此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也为“贵州乡村教学名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事实依据。

作者:金耀辉 单位:贵州省教育厅贵州教师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旧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与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如果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如果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旧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3)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已有十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问题。现在有许多观点认为,一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及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问题是导致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动因有偏差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以为,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这一活动。我们知道,教育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它会生产劳动力,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消费性产品,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作为新的教育实践形式的继续教育,虽然行政属性浓厚,不能以市场行为视之。但仍旧具有经济属性,是一种经济活动。中学教师则是这种经济活动的主体,作为经济主体,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是由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决定的。需求程度越高,内在动因越明显;反之,则外在动因越明显。经济学中,需求既包括消费需求也包括投资需求,故本文拟运用一般消费需求规律和投资需求规律,对我国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因做出经济学分析。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消费需求的分析

经济学上,消费需求简称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由此可见,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影响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消费者偏好(即购买愿望)。“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相反。而消费者的偏好取决于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或商品对于消费者效用的大小。某种商品越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其效用就越大,则消费者偏好越强,对该商品需求就越旺。2.消费者支付能力。所谓消费者支付能力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与商品价格之差。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就越强,对商品的需求越大,反之则相反。对中学教师而言,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程度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与高等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它虽然使受训者的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增强,但并不能给受训者带来高学历。在当前文凭主义还盛行的条件下,继续教育并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社会地位的明显提升,也不能给中学教师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由于平时工作紧张,压力大,对中学教师而言,参加继续教育不仅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反而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才会发出“继续教育是给教师增负”的慨叹。而且,如果培训方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不过硬,使中学教师参训后并无获益,还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是有差别的。来自于城市的大多数教师,由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激烈,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也更大,危机意识浓厚,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继续教育对他们而言,有着更大的效用,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偏好也就强烈一些。相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相对较弱,竞争压力相对较小,教师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就弱一些。高级中学的教师和初级中学的教师相比,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相比,由于其处境、素质不同,前者比后者对继续教育的偏好更强烈一些。但从总体上来说,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是缺乏强烈偏好的。

第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支付能力有差异。继续教育的收费可能不算高,但加上食宿和交通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需要中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竞争性,即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并不为零,每增加一个教师来培训,培训方就要多负担一笔费用,这说明它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它能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即社会效益,表现为通过继续教育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产品提供者,须由政府部门付费予以补偿。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是自费或负担大部分费用的。如据对杭州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次调查中得知,有40.5%的教师经费完全或基本自理,只有5.5%的教师全部报销,其余的报销一部分。杭州还是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这时,支付能力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收入了。而不同地区教师收入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城市中学教师比农村中学教师的收入(包括工资和福利)一般高出三分之一;经济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中学教师收入差距更悬殊,有些边远地区甚至还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并且前者比后者的培训费用往往更有可能得到报销。因此,支付能力的差异就更加凸显出来,不同地区的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就大为不同了。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投资需求的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需求,更是一种投资需求,即消费者不仅从这种消费中得到享受,同时也以此作为一种投资手段。投资是为了赢利,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投资需求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反之则相反。假定投资成本为c,投资收益为y,投资预期收益率为R,则R=(y-c)/c×100%。

可见,投资预期收益率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与投资成本成负相关,投资成本越小,投资收益越大,投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投资需求就越旺。同样,继续教育是中学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对其投资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继续教育的收益率,或者说其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首先,我们来考查一下中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其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际成本,包括继续教育的学费、各种资料费、住宿费和交通费;二是机会成本,即如果不来参加继续教育而能挣到的额外收入。虽然,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资和基本福利照发,但是某些补贴可能会失去。同时,继续教育大都放在双休日或寒暑假,有些中学教师本来可能会在此期间挣一些额外收入,如给学生补习、兼课,甚至带学生;还有一些农村教师,平时要兼顾家里的农活现在也兼顾不上了。三是心理成本,由于中学教师平时工作量大,心理压力重,一周工作下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要去参加继续教育,就得以牺牲闲暇为代价。即使继续教育放在工作日,但学校里落下的工作,照样要在空余时间补上,所以这个代价无论如何都是要付出的。此外,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在实际成本的支付上也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培训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导致后者在住宿费和交通费的支出上明显高于前者。因此,正如有些农村教师提出来的那样,在参加继续教育的经济负担上,二者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不如城市教师积极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们来考查接受继续教育所获得的收益。按理说,中学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其人力资本增值了,收益必然会提高。但实际上,在我国存在着一个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问题。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邹庄教授等人的实证分析,中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在城镇及农村地区各为3.29%和4.12%,总体教育收益率为3.34%,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2.78%和4.46%,低于台湾的8.4%和16.1%。同样,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不可能很高。我们假设培训方提供的继续教育的质量相当高,态度积极的中学教师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如鱼得水,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可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即使这样,教师最多早一点评上职称,比别的老师多一点工资收益。据笔者了解,同一所学校中学教师之间收入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即使有差异,也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带的班级考入重点高中或大学的学生人数不同,因而获得的奖金数额不同而导致。也就是说,对初中教师而言,所教的学生考取重点高中的越多,其所获得的奖励就越多;对于高中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入大学的人数越多谁的收入就越多。因此,在目前应试教育、整个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未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仍旧是学生的分数,而学生的分数靠大量的辅导材料及教师和学生大量时间的投入也能获得。因此,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甚至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照样能提高学生的分数,照样能获取高额的奖励。因此,惟一迫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理由就是行政压力、评职称。假若培训方提供的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则教师从中获得的收益就更小了。

综上所述,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总体上是低下的,有时甚至是负的收益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投资需求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继续教育尚未由中学教师外在被动的需求转化为其内在自觉的需求,是由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支付能力及继续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决定的。要促进这一动因的转化,也须从这几个方面去努力。具体对策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必须确保并增加对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据笔者了解,继续教育的经费原则上是由政府部门调拨一点,中学教师所在学校负担一点,教师自负一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负担的那一块经费不到位,更不用说增加了。然而,充足的培训经费是确保继续教育顺利开展并真正吸引教师自觉参加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培训经费充裕,才有可能降低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本,才有可能改善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从而增强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偏好程度。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4)

国家对义务教育等基础教育逐渐重视,使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认为,需求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切实了解教师需求,才能对症下药,满足教师所需,使教师继续教育更加有效。

根据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有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并结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量性研究,忽视质性研究。

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几年,而且发展速度很快,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但总体来看,在研究方法方面,多数研究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都是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各个环节问题的简单百分数统计,而缺乏相关因素分析。[1]另外,现有文献中很少采用质的研究、叙事研究和理论基础深厚的深度哲学研究。

2.需求调查多,操作方法研究少;整体性研究多,分类、分层研究少;研究中小学教师者多,研究继续教育师资力量者少。

纵观检索出的文献资料,其中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研究普遍采用调查问卷法,且问卷涉及内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2]

(1)动力研究。包括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看法、所持态度与参与动机等。结论主要在于教师普遍已经认识到时代快速进步,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等理念,大都对继续教育怀有热情,除一部分客观上可以评职称等外部因素外,绝大多数教师还期望能真正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专业化能力。[3][4]

(2)内容的需求研究。教师继续教育所涉及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客观来讲,继续教育的内容相对来说广泛。有些学者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了特定学科的需求研究[5][6];对比来看,有所侧重的研究与整体化研究的结果差异很大。不同的教师(如不同学科、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务层次、城市与农村、小学与中学等)对各种学习内容所做的选择及其优先顺序均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7]

(3)方法的需求研究。有学者所做研究可知,目前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专家座谈、远程教育、案例分析、观摩教学等,形式多种多样。总结论文中呈现出教师关于教学方法选择的百分比与优先顺序,可以发现,虽然不同教师选择了不同的方法,但总体上最受欢迎的学习方式是专家座谈和案例分析。[8]

(4)途径的需求研究。关于继续教育的组织时间、地点等方面,主要有集中培训、分散培训、业余培训等,其中愿意参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形式的教师占据多数,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期望在假期参加学习。[9]在地点上,小学教师更热衷于教师进修学校或市级继续教育机构,中学教师则倾向于省教育学院或师范大学。

(5)评价需求研究。继续教育的评价形式也是继续教育效果得以保障的重要方面,对于通常使用的综合测评、书面化考试、撰写结业论文、示范讲演、小组集体活动、写心得体会等,相当比例的教师倾向于综合测评型的考核形式,而对写心得体会或者书面化考试持消极态度。[10]

(6)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阻碍因素研究。大体上中小学教师认为的阻碍因素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依次表现为工学矛盾、经费问题、继续教育的效果问题、学校管理问题、自身发展或家庭问题等方面。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我国广泛开展尚且时间较短,存在较多现实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如: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随意性大,进行科学理论构建和效度分析得少;很多学者只是研究了现象或者热衷于解决问题,而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进行长时间跟踪调查的较少,大多数是横向对比研究;多数研究只是推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但很少能够给出切实可行的应用性操作方案;目前研究主要针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线中小学教师,却很少涉及进行教育的继续教育师资力量;很多学者对继续教育进行了综合性整体研究,分类、分层、分学科的研究尚且较少。[11]

目前,随着国家多教师素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仍在较快发展,也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纵观现有研究,今后的研究应侧重考虑以下方面:在研究方法上,要提高问卷编制和实施的质量,注重量化调查与质性研究的协调结合,以深刻的教育理论为基础,以从内部深入挖掘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研究的重心要逐步由综合性的研究转向有针对性的分类、分层次、分学科的研究,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注意研究结果向模式化或理论化的升格,以期对继续教育实践活动有更大的关照力度,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者的需求研究也要跟上。

参考文献:

[1]李莉.关于初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及需求的调查[J].农村成人教育,2000(10):33-34.

[2]蒋菁.江苏省通州市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培训需求调研报告[J].继续教育,2002(3).

[3]肖建彬.继续教育:教师想要什么?——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J].教育导刊,2001(11):32-35.

[4]王丽君,王成全.农村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心理需求调查[J].河南教育,1998(6):11-12.

[13]卢真金.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研究报告[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6):29-35.

[5]张永和.江阴市经济开发区初中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9(10):28-29.

[6]葛正义.安徽省中等卫校教师现状及培训需求分析[J].中等医学研究,1998(11):13-15.

[7]王生清.生物学教师“十五”师训需求的调查[J].生物学教学,2001(6):31-32.

[8]陈一帆.广东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调查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8):74-77.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我们说“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变成了“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缸水”。再后来,人们认识到老师只有固定量的水是不够的,应该有涓涓不断的细流才行。这句话虽然几经变化,但是不论怎么变,它都只说明了一个问题:要当一名好老师,就应该有丰富的知识。然而,知识是发展的,是常新的。作为小学老师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更新知识和积累知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对教师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在培训、在学习,也包括教师学历的在提高。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建设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素质优良、适合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所以,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我。

1 从教育的发展上看

它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了教育发展的稳定性,这样必须在教师中开展继续教育,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2 继续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必须对教师开展继续教育

(1)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使小学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要想适应这个要求,就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师适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必须对教师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这样对教师有个素质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靠教师,素质教育的质量靠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保证。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保证。

(3)素质的提高需要继续教育,为了发展教育中央出台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等重大措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教育的发展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才能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时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3 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以及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动荡局面的现实

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社会主义的兴旺发达,必须把培养一代新世纪的接班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

4 从教师整体现状,在今后十年一大批老教师相继离开教学岗位,因此培养中青年教师,形成新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这些都应由继续教育来解决

在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利用多种继续教育方式进行的教材培训、听课、专家讲座等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了解教材,学习一些好的教学模式和崭新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停留在师范阶段的水平。因为我们知道,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如果不加强在职培训,以前在学校所学的许多知识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丝毫的帮助。

5 提高教师素质势在必行

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一定的课外活动时间、游戏的时间,那么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进行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手段上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用计算机等进行多媒体教学。

6 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政治素质、教学能力和文化水平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

教育在发展,知识在更新,要使教师的思想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在学习,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因此说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总之,开展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师培工作的必然趋势,《教育法》之规定要把继续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上来,是师资队伍的重要步骤,它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展望二十一世纪,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期,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定的教育是为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服务的,时代的发展需要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所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教育的发展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必须提高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才能使小学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时展。

【参考文献】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6)

一、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沃尔玛”现象

“沃尔玛”是一家有名的连锁超市,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大众化,面向的是最广大的消费群体,主要以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为主;与“沃尔玛”相对的是“阿迪达斯”、“耐克”、“麦当劳”等精品店,注重商品的品牌和品位,在精品店消费的消费者除了获得物质享受以外,还有精神需求上的满足。本文中的“沃尔玛”现象就是指与消费“精品”的人相比,更多的人只享受着一般的、平凡的待遇这一现象。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沃尔玛”现象是指当下的教师继续教育对于少数而幸运的教师而言,就像是逛“精品店”,除了有物质享受以外,更多的是一种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对更多的教师而言却像漫游在专业发展世界的沃尔玛超市当中,在那里大多数教师接受着一般的、枯燥的,甚至偶尔是质量低劣的专业发展机会。他们参与教师继续教育更多的是出于生理和安全的需要。这种现象在现实中是广泛存在的。

“沃尔玛”现象反映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普遍偏低的问题,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对教师产生应有的普遍性的实效。这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继续教育中“沃尔玛”现象的原因解析

通过对上述现象分析,我们知道现有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不是没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是当下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实效不具有普遍性,而仅仅局限于少部分教师。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对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做进一步分析。经济学常从商品、供给、需求、信息和效率五个方面对市场进行审视。借助经济学的这几个核心概念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下教师继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继续教育(商品)的“供给”来看,继续教育的供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力‘面是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质量;另一方面是教师继续教育形式的质量。好的继续教育内容可以使教师感到学即所需,学有所获;好的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形式是结合继续教育内容和教师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当下的教师继续教育之所以没有普遍的实效性,就其继续教育本身的性质来看,就是因为一方面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既缺乏整体意义上的针对性,又缺乏个体意义上的针对性。所谓缺乏整怵意义上的针’对性是指教育内容和形式没有或没能反映出大多数教师群体在教学实践中所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体意义上的针对性缺乏是指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没有或没能关照教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能激发教师学习兴趣和满足学习需求的教师继续教育,是不能引发教师“投资”行为的,其教育实效性当然就无从谈起。

教师继续教育的供给和教师的学习需求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是教师继续学习需求的直接体现。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是决定继续教育效果的关键。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需求不强是当下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普遍性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由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根本就没有荫发继续学习的需求,所以参加继续教育是一种被动的、外在强加的行为,其结果就是敷衍、应付。(2)同时也没有什么外在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参加继续学习的动机。在教师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花一天时间去参加可能没有什么意义的教师培训,还不如抓紧时间多批改一些作业,多做几次家访。因此,现实中的很多教师只有很微弱的动力去满足自己专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安于现状不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不利影响。

商品的质量信息是统整市场的黏合剂。它是消费者作出明智的购买决定的依据,也是商品供给者了解产品的销售潜力和价格标准的工具。在商品市场中有质量监督机制为消费者和生产商提供信息反馈。然而,在教师继续教育这个市场内却几乎没有可靠的质量信息回馈来帮助教师选择专业发展机会,教师继续教育没有产品说明书,更没有质量合格证书,甚至大多数教师根本就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多数专业发展机会都是教育行政部门从外部强加给教师的。由于教师对各继续教育机构提供的继续教育质量的不了解,他们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就像一样,他们不知道哪个机会更能提升他们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哪一培训项目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提升分析课程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这些导致教师对继续学习机会既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物质准备。最后教师就只能是带着记录工具――一般是笔和笔记本,进入学习现场。即便偶尔带着一些问题到学习现场,由于这些问题与教师教育者的关注视点不同而产生“错位”,他们也经常不能得到有益的启发。所以教师即便有高度的专业发展需求和热情,他们对继续教育也时常感到茫然或忧虑。只有极少数幸运的教师所想了解的问题恰是那些教师教育者所擅长的、所关注的。因此,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也是影响其实效普遍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看来,由于教师继续教育缺少针对性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情感的缺失与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的缺乏,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参与继续教育的大量教师犹如闲逛于“沃尔玛”超市,看似机会不少,其实只是进行着不得已的一般性消费。这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需要从获得尊重的需求层次或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变成最基本的低水平的物质需求――为了避免受惩罚或失业。这就难免不会出现教师人在“学场”心在外的“走形式”的现象了。

三、问题应对策略

(一)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

已有研究认为:“决定继续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者对教育教学实践有无研究,能否在教学中运用理论知识去帮助指导学员们的教学实践,能否对学员们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理论的解释和操作的建议。”针对当下教师继续教育缺乏整体和个体意义上的针对性这一问题,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多样化,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实效的普遍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多样化:(1)促进自上而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制度化和自下而上的教师意见反映常规化,因为只有对教师有充分地了解,才能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帮助;也只有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制度化,才能保证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的持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2)教师继续教育市场化,这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机构的多元化,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学习机会,以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继续教育机会;(3)加强对教师教育者的研究和培养,这是增强教师继续教育针对性的前提,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教育者才能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有启发意义的继续教育机会。

(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情感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情感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情感是教师继续教育成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和情感的缺乏又是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和外在环境条件影响而导致的。所以,需要和情感的激发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1)营造一种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氛围,从观念上引导教师追求专业发展,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2)制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这是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长效之策。如果没有形成相应的激励制度保障,那么这些流行一时的教师继续教育激情很快会熄灭,最后将是“穿新鞋走老路”。

(三)建立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信息系统

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信息系统是一个关于各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者的基本信息系统,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和教师教育者所擅长的教师培训领域、已有的教师教育成果、教师教育课程等信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1)可以引发教师教育机构的竞争,通过竞争促进教师教育机构的完善和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2)该系统的信息可以为教师选择继续教育机会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以便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师继续教育机会。这样就使教师有备而学,所学即所需,最终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的普遍性。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7)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53-02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反思和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研究。可以说需求研究是继续教育的起点,满足其继续教育需求,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我们进行培训的终极目的。通过检索、梳理文献资料,发现关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全国各地有过不少调查研究,主要涉及内容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研究、教育内容的需求研究、教育模式的需求研究、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影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效性因素研究以及培训需求分析研究。

一、对继续教育动力因素的研究

教师培训动力研究是教师培训需求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主要就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性质、任务、作用、必要性的认识与基本态度、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动机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大部分教师对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认知方面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而认知程度的高低和参训的积极性又受年龄、教龄以及教师本人学历层次的影响。城市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认识度高于农村教师,青年教师以及高学历的教师非常愿意参加继续教育。而也有部分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继续教育认识存在偏差,认为继续教育是走过场。

二、对继续教育内容需求的研究

课程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问题。了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需求对于确保继续教育的顺利进行和实效性、对于强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文献可以发现,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相对集中在思想素质类、专业知识类、教育科学类、教学能力类以及新课改等方面。教师对课程内容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课程设置没有完全适应新形势和新课程的要求,内容陈旧、偏重于理论,与教师实际教学联系不紧密。而教师们更希望得到新课程讲解、学科前沿知识、班务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等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知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需求存在差异性,有研究者提出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想,可以给教师们更多选择。

三、对继续教育模式需求的研究

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从教师培训途径、教学方式、培训师资、培训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师培训的模式需求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纵向的学历教育与封闭式培训。多数地区还在实施着“在统一的时间内,到统一的地点,接受统一的内容”的计划经济式的职后培训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多种模式相结合,因地制宜,可以较好实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对培训师资需求的研究显示,教师更倾向于“能者为师”的做法,培训教师不仅要专业水平高,且必须熟悉中小学实际情况;培训教师不仅是专业理论的专家,而且更应该是新理念、新方法的实践者。各种研究提供的考核形式主要有综合测评、书面考试、撰写论文、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等,多数教师倾向于综合测评型的考核: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全面、系统地考核教师培训。

四、对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教师培训需求的差异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及实践研究》课题组,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做了调查研究。该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在培训动力方面不存在根本的差异,只是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更需要拓宽知识面。而肖建彬则指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就其差异性而言,既有个体差异性,又有时代差异性;就其共同性来说,其需求不仅有阶段性特征,即在一定阶段上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有类型性特征,即同一类型的教师有着共同的需求,继续教育必须妥善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五、对教师培训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实效性问题是当前教师培训的重点也是难点。适应成人教育特性,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应加强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而需求分析的侧重点是教师内在的学习需要,方法大多数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菜单式”调查和自下而上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培训主体缺位、培训理念陈旧、培训对象排异、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方式单一、培训管理粗放等是影响教师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实效性,有研究者从宏观视角提出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广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解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实际困难、加强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提高继续教育实施者素质等优化思路。更多研究者从微观上提出改进的对策或建议,如:优化课程设置,改进继续教育方式与方法,激发教师内在学习需求,合理安排继续教育时间与形式,加强学程管理以及考核等。有研究者则从现代培训理论出发,给出建议:了解教师培训需求,帮助确定目标;转变角色,关注教师个体,推动教师积极参与;设置有效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强化自我评价;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共享教育资源等。

六、对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的研究

如何在实践中推动培训者重视与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是教师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需求分析的研究表明:继续教育需求分析实践中存在问题:需求分析缺位、不到位和错位。赵德成、梁永正在《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指出两种常见的误解:一是培训者将培训需求分析简单等同于培训愿望分析,过分依赖教师自我报告,导致教师部分客观需求无法真正识别,从而影响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有些培训者客观评估了教师的工作绩效,发现了绩效差距,直接界定为培训需求。不深入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就会使一些不能通过培训缩减的差距也被错误地当作培训需求,最终结果是耗费了培训资源,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综观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研究,可以看出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问题。同时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需求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对动力因素、课程内容需求、培训模式需求方面研究较多,差异性研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基于需求分析的研究,还有待更加系统的深层次研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多,质的研究较少。量化研究中多采用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但调查问卷的质量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自2010年大规模实施“国培计划”以来,新的继续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同时也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师自身观念和素质的提高,他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也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关注的方向。只有深入了解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真正需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肖建彬.继续教育:教师想要什么?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1,(11).

[2]张兆芹.内在学习需求:教师继续教育的切入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8:5-6.

[3]王晓萍.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黄玉.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绩效评价与反思[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0).

[5]雷培梁.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需求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10).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8)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一)编制问卷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以及研究成果,咨询专家和参考教师意见,调查组自编《浙江省中学教师在职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分调查老师基本情况、在职学习现状、培训需求和培训满意度调查等四个部分,共50题,题型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为主。问题主要涉及高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满意度、以及对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师资、时间、组织、制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

(二)问卷发放与回收

课题组采用集中发放问卷的方法,在2013年参与浙江省中学教师暑期培训班中随机抽取20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院全部参与问卷调查,参与情况作为培训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共发放问卷800份,共回收749份问卷,回收率93.6%。其中有效问卷为594份,无效问卷为155份,有效率为79%。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教育观念跟不上”(占46.8%)、“教育理论知识不足”(占28.2%)、“教学技能与水平不高”(占22.6%)以及“教学资源欠缺、信息技术条件落后”(占2.4%)。这些问题反映了高中教师尤其农村高中教师面对新课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状态,也为高中教师尤其农村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指出了方向。

(一)高中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预期

浙江省高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有着比较深的认识,这是近几年浙江省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关系。通过政府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分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高中教师的职业要求。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中教师对教师继续教育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认为继续教育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愿和动机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愿望和目的是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动力。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接受调查的高中教师都是从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出发,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但仍有一部分高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功利性比较强,有40.4%的高中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表现得很被动。认为参与继续教育是为了服从上级的安排而完成考核任务,是一种被动式行为。20.4%的高中教师认为参与继续教育就是为了满足评优晋升之需要,是制度安排所要求,也是被动式行为。这些是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三)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满意度

高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近一半的高中教师认为效果不大,甚至有29.1%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根本没有效果,只是走走形式而已。教师选择的主要效果有“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育视野,提高了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可以看出,高中教师的这些收获主要还是与教师自身需要相对应的,工具性趋向十分明显。虽然这几年浙江省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改革,实施了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实行资格认证,学员实行平台报名,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监督考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力地解放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发展。目前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内容针对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合理,师资专业化不强,国际化程度不高,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培训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中在“内容需求”排序方面提供给教师排序的共有8项。根据结果统计分析,这8项内容的需求程度如下:排在最前面的是列菜单式培训课程,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其次是培训内容增加课题案例、名师观摩。这反映了多数教师关注的培训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工具性特点。

2.培训组织

在本次问卷中培训组织选择一项有培训时间安排、师资安排、培训考核方式、食宿安排以及教学跟踪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中教师认为培训组织对培训满意度的影响非常大,其中师资安排、时间安排和成绩考核是高中教师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由此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在继续教育中,培训者应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高中教师进行积极地引导,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的效果。培训师资问题是制约中学教师在职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中主要安排大学教授、教育部门领导以及中学校长或名师。但现场访问中我们发现高中教师更喜欢教学骨干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平等交流。高中一线优秀教师既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视野,教师能在观摩学习优秀教师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技能。

四、增强高中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导教师的学习需求

首先,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性一个重要标志是教师是否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和愿望。根据学习理论,首先,在引导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价值认识,进一步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职业要求;其次,应建立教师激励与竞争机制,把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和职业要求引入教师考核制定中,成为继续教育制度化要求;最后,应积极推进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真正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二)优化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高中教师认为在教育学理论中提到的一些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本用不到,因为它没有给自己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现成方法。这些反映了目前高中教师普遍存在工具性教育思想,它是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反映。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选择无疑是需要的和重要的。因此,教师继续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在教师教学适应性培训和教学基本功培训的层次上,而应与教师的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为此,我们需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专业化培训课程,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尤其要注重新课改、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解读与指导,注重教师职业伦理和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教育。创新继续教育内容,必须“要在正确把握终身教育与阶段需求、全员培训与目标多样的基础上,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

(三)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调查中发现,教师继续教育基本以班级授课为主,形式班级单一,已经满足不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和教师的需求。而实际上,高中教师由于自身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的不同,对继续教育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环境的发展,教师追求继续教育的方式也发生很多变化,一些教师希望通过网络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它不仅解决工学矛盾,而且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网络上可以实现名师名家之间交流。一些教师希望通过到名校蹲点,近距离进行学习,接受名校优质资源的教育,促进继续教育的有效性。一些教师希望通过经典课例的展示与研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十分重要,也是适应教师对继续教育多样化的需求。现代继续教育模式必须建立起立体化模式,把网络教育与课堂讲座,专家指导与现场学习,理论学习与科研活动等多种方式的结合。

(四)拓展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都是由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来完成,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方式和培训资源十分单一。基本上利用课程教学对高中教师进行学历补充和知识传授,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随着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继续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继续教育已经不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目前继续教育的资源短缺已经影响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继续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培训师资,培训课程,培训基地和国际化教育资源等。

(1)我们要建设一支专业化教师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

因为没有好的培训老师,会影响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所以“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新课程的要求,而且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熟悉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高中教师继续教育活动。”

(2)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网络教育。

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引入网络教育,可以更好地方便教师学习,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同时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在发展网络教育必须要注意二个问题,一个是教育内容和课程设计必须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另一个是开发好学习交流和学习评价的平台。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9)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为指针,以不断提高全体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为宗旨,建立与完善继续教育体系,逐步造就一支具有高尚师德、正确教育思想、较强教育教学能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方针是:

(1)坚持为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的正确方向,全面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业余、自学、短训为主,形式灵活多样。

(3)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优化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配套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与登记制度

1、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省具有合格学历的中小学在职教师。

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时数,凡具有教师资格的在职中小学教师,每年培训不少于48学时,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以每五年为一个周期,可集中也可分散使用。中小学新教师一年试用期培训不少于120学时。

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政策和法规,专业知识扩展和更新,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及现代化科技教育等。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类型有: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教师岗位职务培训或全员培训;骨干教评培训;其他类型培训等。中小学教师参加与教学业务对口的高一层次学历或第二学历进修视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5、建立和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中小学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学时效并获取相应的学分,由有关培训单位登记后,由任职学校归人教师业务档案,经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发给中小学教师有关继续教育的凭证或证书(有关凭证或证书由省教委统一印发)。

凡按上述要求和程序获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的,作为中小学教师职务晋升、聘任、续聘等必备条件之一。在评聘教师时,教师继续教育的凭证或证书作为必备的申报材料之一提供有关部门审查。未按规定取得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者,不得晋升、聘任、续聘教师职务。

三、继续教育的职责与分工

1、省、市(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是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省教委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政策;制定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的有关意见,负责省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组织编写相应教材;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办学标准,审批有关培训机构的办学资格;确认全省性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资格,审验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凭证或证书;指导、检查、评估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市(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落实相应政策;实施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建设的有关意见,负责本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确认本辖区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资格,审验相应的教师继续育凭证或证书;指导、检查、评估本辖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

2、对中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基地是有关教育学院、高师院校及经过省教委批准的其他培训机构;对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主要培训基地是经省教委批准备案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和省、市(地)两级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及经省教委批准的其他培训机构等。省小教进修教研室、省、市(地)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要加强对县(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与监督。上述培训单位要按照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要求,认真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做好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有关工作。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专、兼职师资应当由具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

3、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教师任职学校的职责。各中小学应当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继续教育规划、本单位发展目标和工作需要以及不同层次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的要求,制定年度计划和管理制度,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其学习时间和享受在岗人员同等工资福利待遇,提供必要的学习经费和其他条件。同时要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做好有关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并把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结合起来。

4、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中小学教师要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服从任职学校和培训单位的安排,努力完成继续教育所规定的任务;接受继续教育后应按有关规定继续为任职学校服务。此外,凡由任职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支付学习等费用且脱产或半脱产学习1年以上及派出国(境)外进修学习的中小学教师,应当与任职学校就受继续教育后的服务等事项签订书面合同。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带经费按财政管理体制,由省、市(地)、县(市、区)的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分级负责落实,教师进修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的业务经费在“教师进修及干部培训经费”列支,教师任职学校支付的培训费用在学校相应的经费项目列支,各级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

四、继续教育的奖惩办法。

1、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及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并在实际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所在单位要予以表彰与奖励。

2、对侵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单位及其负责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情节轻重,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3、对办学思想不端正,培训质量差,或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而乱办继续教育班的单位,教育行政部门要责令其检查,停止办班,或取消其办班资格。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10)

一、实行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对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寄予很高的期望,要求他们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补充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建设一支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要实现上述培训目标,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作保障。但是目前,在我国充当继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还有一些兼职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取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或高等教育教师资格。从理论上讲,他们的知识占有量是可以满足培训工作需求的;但实际上,继续教育是一种不同于高等学历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教育形式,学员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获得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去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注重的是每个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通过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有所提高;但从近两年的培训实际效果看,培训工作的总体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部分培训教师或者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动态及信息匮乏;或教非所用,教学内容不切合中小学的实际,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求。继续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个“新”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实施继续教育的师资是一支高层次的、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观念的教师队伍。毫无疑问,当前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新知识、新观点,很少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学习。因此,继续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一支专门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学员的高期望值与师资水平的相对低下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决继续教育的师资质量和数量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继续教育成败的最根本性的大事,因此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建立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实现继续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首先,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教师准入的门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不讲条件,指令性分配任务、教师良莠不齐的状况,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还可以排除那些不胜任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其次,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有利于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继续教育,使有志于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科研人员、学者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途径来获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壮大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力量。与此同时,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可以促进教育系统人员的合理流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事继续教育事业。

二、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可能性

1.实践基础

1993颁布的《教师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同年原国家教委颁布《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开始部署教师资格过渡工作。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026万余人获得教师资格,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积累了经验。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自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2001年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保证教师资格制度的稳步、规范、顺利实施,依据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精神,2001年教育部陆续颁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对教师资格的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等首次认定教师资格的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对教师资格证书的法律效用、主要内容、证书格式、证书补换发、证书编号、管理责任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从实践上来讲,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有利于把住教师队伍“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培养制度;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为学校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因此,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认定制度提供了实践支持。

2.理论依据

许多研究者认为,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有的教师在高等学校里是优秀的教师,但在继续教育领域内有可能难以胜任工作。培训院校中的教师,不同于一般师范院校中的教师,他们既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要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把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然后再去分析、总结,必要时还要亲自讲授中小学课程,发挥出“师范”的作用。从目前状况看,许多国家都要求培训机构中的各科教师继续参加培训,通过教育理论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训,到中小学开展调研、教研活动,参加培训课题的教材编写或研究工作,最终形成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如在德国,师资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必须要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并要在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在理论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具备这些条件的教师还要经过国家和地方各级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正式担任教师工作。如果工作不胜任,同样可以被辞退。但在我国,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继续教育的任务一般是分配给一定的师范院校或进修学校;这些教育机构,都是根据自身现有条件,把具体教学任务分配给个人,不管能否胜任工作,没有一个监督的机制,随意性很大,这样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就在所难免。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以便从已取得教师资格的各类申请者当中选拔能胜任继续教育的合格人才,以保证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建议

1.建立独立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内一项战略任务,所以说实施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继续教育师资质量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国家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机构,这个部门可以由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构成,来保障继续教育师资资格证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如果培训单位和资格认证机构是一个单位,就很难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如私情、关系等干扰,使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失去公证性,最终影响到组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有师资培训机构与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成功经验。如英国,向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有大学教育学院或教育系、高等教育学院、开放大学、教师中学、皇家督学团、教育部与教育当局,而教师资格审查权和证书发放权均在教育与技能部。

2.设立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要求篇(1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15日

一、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现状

教育质量的好坏与师资的状况有密切关系,因为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肩负着专业技能人才开发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能发生了的深刻变化,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重点提到了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加快继续教育法制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人们对教育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要求我们要把继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种补充,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从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鲁雷(2000)从三维视角探讨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陈萌(2000)和郭睿等(2002)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阐述了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特点、内容、实施途径和措施,并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曾凤玲(2000)提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思路。曾绍元(2000)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结构。(2001)和张月铭等(2002)认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很重要,加大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刻不容缓。薛金祥(2005)、徐庆征(2007)和李春霞(2009)都认为民办高校教师也要进行继续教育,并提出若干可行的措施。杨满福、郑小军和林雯(2008)针对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校本培训新模式。韩明(2009)为了避免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功利性,提出要改革现行教师绩效评价办法和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等措施。张柏清、孙泽文(2005)研究与探索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全力(2007)建议加强宣传以树立教师继续教育观念,建立保障机制,创造灵活高效的培训形式,创设学校宽松学术环境以推进这项工程的实施,并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吴卫东、董振文(2007)提出了针对教师自身特点的人本激励途径来实现高等院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臧书起(2007)和彭萍(2007)论述了新时期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王山林(2007)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以解决高校扩招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王玉良(2007)分析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显著特点。张海云(2009)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中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措施和途径。

二、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特征

“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时展的特色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是一种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也是一种专业发展理念,更是单一型的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成长的目标导向。

从工作对象看,高校“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特定的高校学生群体;从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双师型”教师在“生产”(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外部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内部作用发生效力;从知识、能力看,“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同时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指导能力,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联系和规律;还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所以,高校“双师型”教师既具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特征,又有其特有的特征。

三、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师资状况的好坏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师资状况除师资数量、质量外,突出的是具备“双师型”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双师型”教师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展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课题。而“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则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双师型”教师的继续教育自然成为高校建设的关键之一。作为高校“双师型”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持续不断地补充与更新知识,才能提高学术水平与教学质量,保证其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与社会需要同步发展。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强调教师的知识要更新、知识结构要重建。随着一些新专业、新学科的不断出现,要求学校培养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比较偏低,距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还有相当差距。这就需要高校“双师型”教师在工作中通过各种培训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逐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不断吸收新知识扩大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教学艺术性;不断提高教育理论修养,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效能。

(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给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重视人才培养目标的生成性。强调“应用”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其具备从事相关行业、职业的高技术要求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双师型”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四)“双师型”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作为高校“双师型”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学术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还要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加强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必须抓紧抓好。教师也应该认识到继续教育不仅是一种业务培训,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手段,从而激发对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自觉地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四、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水平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对大学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有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意识,要树立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继续教育是开发人才资源重要手段的观念,加大“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要注意到继续教育的投资将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换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效益,使得学校最终获得收益。

(二)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以为改善“双师型”教师专业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供很好的契机和平台。由于现有多数教师实践性有所欠缺,造成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学习与创造相互脱节,致使培养的人才会理论不会实践、会模仿不会创新、会从业不会创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可以打破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界限。校企合作办学方式可以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锻炼、实习调研等机会,让教师在企业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双师型”教师能更好地加深理论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掌握企业的劳动组织过程。

(三)加大“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力度。学校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时,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企业需求和现有自身教育资源,对教师分类分层次进行不同的职业培训。如,对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新进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短期的顶岗实践;对于缺乏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教师,可以参加交流会、学习进修和科研活动;对于有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可以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鼓励他们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支持。学校也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的或行业特许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把实现“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四)提供“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保障。高校在鼓励教师参加“双师型”继续教育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专用于继续教育。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量等也要有相应的认定和标准,适当的还可以出台些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费由单位承担或是单位与教师个人共同承担,这样更利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通过政策支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为“双师型”教师继续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