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大全11篇

时间:2023-07-28 16:42:55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1)

投资要点:

1、2013年中移动投资规模史无前例。

2、三种策略选择LTE受益标的。

中国移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规模史无前例。2013年注定是行业触底反弹,全面复兴的一年。我们预计中国移动2012年实际的投资基数是1680亿元,2013年中国移动资本开支将达到22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此数据为市场预期1900-2300亿元上限值,也是自中国移动成立以来投资额最高的一年。

我们预计中国电信的资本开支约为880-980亿元,联通将会缩减至750亿元左右。根据我们的推测,2013年,三个运营商总体投资将接近4000亿元,这将超越3G牌照发放的2009年(3724亿元),再创新高!

LTE布局的三种策略:受益先后视角、营收结构视角、弹性视角周期视角的基础是产业经验,由于历史标的的缺乏,并没有过多数据支撑,以该类策略投资需要关注个股的客户需求情况,因为不同标的的差异可能较大;营收结构视角优点是较为直观,但对应标的多为服务性公司,该类标的2013年营收增长的确定性强,但投资前需要梳理企业的现金流能力;弹性视角可以被历史数据支撑,即选择毛利率、净利率下滑最多的公司,但需要结合客户需求和子行业产能扩张情况判断弹性的大小。

投资建议:鉴于中国移动的计划投资处在市场预期上限,2013年运营商固定资产开支将会达到历史新高,因此我们认为这是行业拐点明确出现的信号,我们上调行业评级至领先大市-A。

在标的选择上,我们推荐:周期视角中的富春通信;营收结构视角的宜通世纪、邦讯技术、华星创业;弹性视角的中兴通讯、大富科技、金信诺。同时,我们继续推荐业绩稳健成长的公司:顺网科技、烽火通信、星网锐捷、鹏博士、天源迪科。

军工:下一波主打资产整合

东兴证券

投资要点:

1、军工企业收入增速仍将远超军费预算。

2、业绩风险消除,关注资产整合。

军工企业的高速增长源于军费的结构性增长,军工企业收入增速仍将远超军费预算。2013 年中国国防预算为7201.68 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另外我国仍有大量不在军费预算范围内的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因此军工行业的增速远高于军费预算的增长,中航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业和兵器装备集团的收入增速无疑是很好的例子。

军工股年报纷纷出炉,业绩风险基本消除,下一波上涨动力将源于资产整合。中国卫星、航天电子、中航精机和中航飞机等公司年报、业绩预报等均保持较快增长,而且军工企业订单饱满,因此我们认为军工上市公司的业绩风险已经基本消除。前一段军工股上涨的主要逻辑在于业绩高增长,我们认为随着国防科工局领导的变化,资产整合将成为下一波军工股上涨的主要逻辑,而且近期航空动力、中航电测等都在进行重大资产整合,因此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应关注资产注入预期较强的公司。

长期来看,新武器装备不断亮相,军工企业将进入收获期。十年磨一剑,从2012 年起我国战略武器出现井喷,从舰载机、航母、大运20可见我国武器研制实现飞跃式发展,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武器的列装,军工企业进入收获期,军工行业也将迎来黄金十年。

投资建议:推荐资产整合预期较强的中航工业集团下属上市公司航空动力、中航精机、中航电子和成发科技,另外强烈推荐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中国卫星和航天电子,航天科工集团下属上市公司航天科技、航天电器、航天晨光和航天长峰。

券商:震荡或是主旋律

东方证券

投资要点:

1、券商股当前估值已充分反映行业前景。

2、市场趋势未明朗前,震荡是主旋律。

在行业创新加速背景下,看好券商股长期的价值。中期券商股整体处在“有Beta、无Alpha”阶段,市场趋势未明朗前,震荡可能是主旋律。

行业空间与估值的博弈:去年以来各类自上而下的政策及证券公司自下而上的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投资者对证券业长期盈利空间的预期。长期看,创新业务增量收入对券商收入的影响可能达270%以上。但同时,按照1500亿元日均成交额,上市券商对应2013年的PE预计达45倍,而即使按照2000亿元日均成交额,动态PE也达到32倍。可以说,券商股当前估值对行业前景已有较充分的预期。

Alpha与Beta的博弈:券商Alpha可理解为盈利及股价表现中与市场走势无关的因素,如创新业务的开展、佣金率的下跌都是影响券商Alpha的因素。而Beta则是券商业绩或股价相对市场走势的弹性。这两者的博弈决定了券商股的表现。如今年以来传统业务市场化政策频出、创新业务整体贡献仍有限,但券商股却录得较大涨幅,原因就在于短期市场上涨、交易量回升带来的Beta效应要显著大于传统业务市场化带来的Alpha压力。

反映在股价上就是行情驱动+大幅震荡:上述博弈建立的弱平衡反映在股价上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当前券商股股价基本由大盘表现驱动。由于估值中反映了创新预期且市场涨跌会随时打破上述博弈中建立起的弱平衡,券商股股价受到大盘的影响很大。第二,券商股将持续大幅震荡。在市场走势不明朗时,各类政策、媒体报道乃至投资者的情绪变化都会打破博弈平衡,券商股股价也会因此大幅波动。

当前我们继续推荐创新有优势、估值处于行业低位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事件驱动角度建议关注兴业证券、方正证券、光大证券。

家电:目前是良好的布局时机

国海证券

投资要点:

1、电视旺销带动黑电行业销售表现。

2、家电板块估值倍数处于近几年来的低点。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2)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51-01

一、不同时期中西方航海技术比较

(一)先秦(公元前2146-221)

(1)我国:这一时期对洋流、风力、潮汐,和海上天文、气象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利用太阳和北极星为海上导航标志,并发明了海上测天体高度的仪器。

(2)西方:在公元前2900年前后,埃及人最先使用帆船。出现许多人造设施如灯塔、航标灯等航路标志。

(二)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

(1)我国:广泛使用橹。秦汉时期造船业发达,已能利用季风航行,天文和地理导航技术进一步提高,科学合理的解释潮汐。

(2)西方:掌握初级的引航技术,即只凭对地形、水势的辨认以计远近,观测日月星辰以判别方向。

(三)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

(1)我国: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信风规律已有所认识和利用。对航行所经海区的海岸地形有了初步了解,如对今南海的珊瑚已有所认识,同时天文导航技术也已采用。使用香漏作为计程仪计算航速航程。

(2)西方:航海技术有往海战方向发展的趋势,罗马将投射器、楼塔,钳子、乌鸦等多种器械用于海上军事作战。

(四)隋唐五代(公元581-979)

(1)我国:天文、地理导航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对潮汐也能进一步正确解释。利用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来确定南北距离变化的大地测量术。利用“复矩”仪器来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而进行定位导航。运用两次观测计算的“重差法”来测量陆标。

(2)西方:开始发展帆船。使用舵桨。维京人的尖底船给航海技术带来了一场全面的革命。十分熟悉海面和海中自然物并以此辨别方位。

(五)两宋(公元960-1279)

(1)我国:指南针广泛应用。并发明了龙骨结构。宋代已经有针路的设计。有关海图的记述已十分明确,并利用长绳系砣测量海深,从砣底所粘附的海底泥沙判断航行位置及情况。利用信鸽作为海上交通工具。并已能进行水下修补船只,防止渗漏致沉。

(2)西方:12世纪指南针由中国传入欧洲。13世纪指南针开始被广泛应用,同一时期欧洲的航海家开始使用一些粗略的海图。

(六)元(公元1206-1368)

(1)我国: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作为航海罗盘上编排的航路方位,更能精确地确定航向,把握航线。元朝的航海家已经认识到了海岸天象与规律,熟悉地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

(2)西方:船尾舵出现,取代了舵桨。测量船体运动速度的“水钟”。出现了“第一批真正的地图”,即地中海沿岸航海图。阿拉伯的天文航海技术传入中国。

(七)明(公元1368-1644)

(1)我国:能制造出长150多米宽60多米的大船。航海图的绘制已有很大的进步,绘有针路、星位高低。标绘有航行途中的山峰、岛屿、浅滩、礁岩、险狭的海图。牵星术确定船舶的航行位置。对海上风云气候、海流潮汐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熟悉。航海技术达到巅峰。

(2)西方:在中世纪时,巳发明了很多重要的导航工具,如星盘、十字测角器、雅各竿、风向蔷薇卡、水钟、三角函数表、象限仪等等。15世纪几何结构海图在欧洲开始广泛流行。

(八)清(公元1616-1911)

(1)我国:开始以沙漏计时。1865年创设江南制造局以发展民族造船业,于1873年成立轮船招商局以发展民族航运业,于1909年在高等实业学堂设立船政科以培养民族高级航海专门人才,终难成大势。此时我国的航海技术已经全面落后西方世界。

(2)西方:16世纪人们开始用测航板来确定位置。1730年发明航用六分仪。1765年发明了双缸蒸汽机。1825年生产出可以在海船上实用的天文钟。1843年,美国船长T.H.萨姆纳发现了天测位置线,也称萨姆纳位置线;1875年法国海军军官圣伊莱尔提出了“高度差方法”,此法又称“截距方法”。1876年研制成功内燃机。1892年发明柴油机。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19世纪初,欧洲又出现了铁船。一系列科学进步都被运用到航海技术上,全球航海兴起,西方从此走上了列强的争掠发展道路。

综上可见,我国的航海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兴到衰的过程。先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展出来的航海技术到元明时期达到巅峰领先世界,之后虽然我国的航海技术还是有平稳的发展,但是相较于西方世界从工业革命之后航海技术的日趋现代化,我国的航海技术的发展无疑是落后的。在17,18世纪这一世界格局重新洗牌,资源重新分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于我国航海技术的相对落后,错失了获取新资源夺得世界话语权的机会。反观西方世界,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他们得以大范围的掠夺资源,并反过来刺激了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走上了一个良性的资本主义扩张和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曾经领先的航海技术

三、近代航海技术的再兴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科学各方面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航海技术和航海事业一样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我国现代船舶以及航海技术正逐渐赶上并位列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运输航海、渔业航海、科学考察航海、军事航海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奋人心、享誉全球的发展成就。截至2009年,远洋船队规模位居世界第四位,总运力已位居世界前列,航线遍布全球各地。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9年1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这次护航不仅仅只是对我国现代科技技术支持下的海军舰队的检验,也是我国现代航海技术伟大成就的集中体现,更是我过航海技术又一次走上兴盛道路的标志。

参考文献: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3)

我想本世纪最关键的一个热点就是关于中国崛起的问题。那么,中国是不是在崛起,中国该如何崛起?谈到崛起就要讲到中国的衰落问题,而衰落的个中原因很复杂,今天我只想讲科技方面的影响。

据考证,大概从1500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一个国家,GDP占全球的30%以上。而美国最高时不超过30%,英国更是没有超过10%。但时至近代,当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处于“康乾盛世”的中国却固步自封,丧失了发展的良好契机,中国开始在科技等领域落后于西方世界。资料显示,1820年时中国的GDP大概占全世界32%的比重,工业产品大概占到31%到32%人口超过全球的35%,出口的问题是1870年以后的情况。但从1820年开始,中国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落,到1949年时已经滑到一个最低的水平,完全变成了一个最落后的国家。

与此相反,美国的崛起恰恰是从1820年开始,它的GDP、出口工业产品和人口增长的最高峰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为它得益于二次世界大战并一路发展至今,到目前美国的GDP或者出口工业产品都应该说在全球是占绝对优势的,虽然比重不如以前那么高,但是基本上还是占统治地位。英国则是从1750年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生产的工业产品一再上升,且出口和GDP的高峰比美国的高峰还要提前,基本上是在1850年到1900年之前达到最高峰。目前英国在GDP和出口工业产品方面所占比例的绝对值虽然比较小,但却还是处于强国的地位。

总之,到1949年,西方已经是一个工业的社会,而中国还是一个农业的社会。所以中国的衰落,简单一点看是从182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到1949年中国已经是相当落后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经济的总量已经从1820年占全世界的33%下滑到1950年的4%左右,GDP的人均水平更是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9%。所以,中国就成了一个最贫困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衰落呢?我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里面还是有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中国在最强大的时候,我想应该是与科学技术的支撑分不开的。首先,四大发明是我们的骄傲。一位英国学者在一本关于中国科学发展史的书里面说道,“距今大概300多年以前,就是在明末清初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科技强国,有50%的科技发明来自于中国。”所以中国当时的大国地位同科学领域的大国地位是分不开的。举一个例子,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600多年来有很多资料可以收集,以下是我收集的一些资料,以便说明我们国家当时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情况。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我想当时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力可以和大明帝国相比,我们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从1405年开始,郑和在28年时间里先后7次下西洋,每次的规模都大约有200艘宝船、两万多人的队伍。那么多的宝船,战船、粮船组成的航海舰队在全世界航行,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足迹之广,完全是一个大国的气势。要知道哥伦布首次远航美洲比郑和整整晚了80多年,且首航时只有3艘船,最大的排水量也只有250吨左右,长度30余米。同郑和的宝船相比,只有后者的1/4。像这种规模的航行完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和制作工艺水平。所以,郑和下西洋深刻反映了中国当时的实力。

当时美国也这样说,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文化和力量的一个显示,在经济和政治上是一个瑰宝。因为这样大规模的航行,要付出的代价是科技不发达的国家所难以承受的。1474年以后,随着郑和远航的停止,这个闭关自守的政策便一直延续到清朝。而与此同时西方开始逐渐称霸,其强盛的很大一个历史原因是同它的文艺复兴以及一系列的科学进步密不可分的。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体系深刻地提升了西方的科学创新脚步,而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在世界上可数的却只是少数。实际上。在中国的所谓“康乾盛世”时期,国家已经在走向衰落。两位皇帝对世界上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不了解,但是对工业革命、近代科技还是有所知的,然而他们还是故步自封地统治中国社会。比较大的教训是1840年到1842年进行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发生彻底打破了中国还是一个强大帝国的梦想。近代科学传到中国是很晚很晚的,据考证,牛顿三大定律等都是光绪五年才传到中国,可见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当时已经是相当落后的。

到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只有这样一个家底全国的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人,专门的研究机构只有30多家,且研究规模相当有限。到1955年,全国的科技机构达到840个,科研人员增加到40万人。

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发出一个号召――向科学进军,这在当时影响相当大。2006年到2020年,我们国家制定了中长期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的主要指导思想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从我们要“立刻赶上”到“引领未来”,从“向科学进军”,到“自主创新”,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一个战略性的转变。2006年在英国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分析科学技术在世界的整体发展情况。其中有一位鲁文大学的教授Glentor作了一个演讲。Glentor同几位欧洲的教授研究了中国的情况。他的题目是“三界对垒还是四分天下?”这篇报告研究分析了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新角色问题。他研究的结论是中国作为第四股的强大力量,打破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形成的三足鼎立格局,正式形成了四分天下的新格局。这说明中国的科学技术并不仅仅只是在全球科技中占据了更大的比重,而是同世界的科技巨头们齐头并进,形成了四分天下的新局面。事实上,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基本同经济发展同步。

中国目前已经完全具备了向自主创新之路转变的能力,中国也必须要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这条路。

怎样走自主创新之路?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4)

2008年我国电视媒体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中的科技报道特色十分明显,本文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报道为例,对2008年重大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特色进行针对性研究。

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特色分析

笔者通过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走近科学》、《面对面》、《今日关注》等栏目中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相关的电视新闻报道、新闻频道的“神七问天特别直播”节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神舟七号飞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相关系统的设计者及宇航员成为报道的主角。据笔者初步统计,《面对面》、《今日关注》、《走近科学》及《中国新闻》(12点)栏目中“神舟七号工程”方面专家(包括设计师、负责人)及宇航员参与报道人次数量累计达到155以上如图一、二,专家的采访报道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早期的现场报道采访、视频连线现场采访、演播室访谈、早期访谈等。如图二“作为新闻频道惟一的长篇人物访谈类节目。《面对面》栏目在神七报道中发挥自身节目特色和优势,以神七发射任务中的高端人物——航天员、七大系统总指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军人物为采访对象,由主持人董倩面对面作深度人物访谈,揭秘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讲述航天人在备战神七过程中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在发射之前,《面对面》栏目就独家专访了三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近距离深入地采访,讲述他们的种种经历,人生感受,这在国内媒体仅此一家。”而中央电视台四套的《今日关注》栏目作了7期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有关的特别节目,每期节目演播室邀请两位相关的专家,就事态进展穿插相关新闻背景展开话题讨论,播出时间分别在“神七发前”和“神七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两个时间段。《走近科学》栏目作了9期与“神七”相关的特别节目,重点在于通过报道普及相关的航空航天知识。中央电视台四套12点整播出的《中国新闻》从9月20日到9月29日每天都有15——25分钟与神舟七号相关的新闻资讯。同时在9月20日至9月24目播出的报道中贴上了“期待神七”的显著标签,国内专家及宇航员的采访形式比较多,每期都有直播的现场采访,而关于国外的专家及宇航员的采访大多是早期记者采访的报道,就报道的主要内容而言大部分专家在“神七发射前后”给予热情的祝贺与积极的评价肯定,采访的宇航员主要是有过太空经历的以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宇航员。国外的航天专家及宇航员从国家分布来看主要有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

2、“专家解读”、“揭秘”等名词是“神七”电视科技新闻报道中的显著标签,是报道的主要内容。笔者对中央电视台“神七”电视新闻报道就报道内容进行筛选后,节选出专家解读内容的部分报道,如资料二所示,主要解读内容为神七工程相关系统及硬件的设计及功能等,这同时也是“神七”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与亮点。

中央电视台神七新闻报道专家解读内容节选

火箭系统总指挥详解负8小时的工作(09月25日)

神七训练与神六神五的不(09月25日)

火箭系统总指挥:阴天对发射没影响(09月25日)

神七较神六多一个摄像头 以看清火箭分离过程(09月25日)

专家认为三位航天员状态良好、精神饱满(09月25日)

三种逃逸系统确保火箭发射万无一失(09月25日)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三项重大改进(09月25日)

神七舒适性比神五神六要好堪比高级轿车(09月25日)

火箭发射前要做哪些调试(09月25日)

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的区别(09月25日)

逃逸塔的功能是什么?如何使用(09月25日)

多种因素确定飞船最佳发射时间(09月25日)

“神七”发射时为什么发射口令很重要(09月25日)

神七飞船未来几天的看a(09月25日)

杨利伟谈“神五”发射全程感受比坐飞机更稳(09月25日)

专家解读“神七”任务航天员的训练内容(09月27日)

3、神七工程进展动态与航天知识普及同步进行神七升天电视科技新闻报道是报道的主要特色。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主持人端端在9月20日报道中说:“《中国新闻》和《新闻60分》中推出“期待神七”系列节目,报道中国航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为观众朋友普及航天科技知识。”

二、2008年重大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特色分析

1、与重大事件相关的专家、学者、工程师、设计者、负责人成为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的主角。报道“解读、揭秘、权威”色彩浓厚。

2、重大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就内容而言。多种学科交汇特点明显。就上述中的两个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例有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建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气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汇综合。比如神舟七号报道从飞船的研制到发射系统的设置都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气象学等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航天员的选拔训练除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外还有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3、重大突发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的同时也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其中科普报道突出。比如观众了解“神七”的相关动态时也了解了具体的空间科学知识,比如“什么是太空行走?太空行走有什么难度?”、“火箭的作用以及航天服的设置”等。

4、重大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中标签名词成为事件代名词,其中含有很多的科技成分。专业的代名词如“空间站”、“太空行走”等相关的专家在报道中都做过具体的解释。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区域分工精细化、产业链条深加工化,时间成为决定某些产业市场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即“迅者生存”(survive of the fastest)。许多对快速运输需求强烈的产业,布局于大型枢纽机场附近,形成了临空产业集群,随着临空产业的发展与机场功能的强化,更多与航空运输有着直接与间接关联的产业逐步布局于该区域,形成了“临空经济”的新型经济业态,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临空产业构成临空经济区的产业主体,无论是在产业类别、布局、发展趋势等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经济特征。

一、临空产业的基本类型

临空产业泛指以利用机场资源为主要目的,布局于机场周边的多种产业类型。由于临空产业的发展演化主要受机场功能与腹地经济的多重影响,因此,不同区域的临空产业类型存在差别,但是总体而言,临空产业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别:

1 临空农业

某些农产品如鲜活产品、高级冷冻食品、花卉等对运输时间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许多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布局于空港周边,即为临空农业,如北京顺义天竺镇依托首都国际机场,发展芥兰、奶白菜等高附加值的种植农业,直接空运到香港销售,经济效益实现了9倍增长。上海浦东新区也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建立了上海浦东临空出口农业园区。

2 临空工业

临空工业主要包括航空配套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种。航空配套工业主要指航天科技、航空相关制造加工业等,爱尔兰香农机场自由贸易区内的飞机维修业在国际上就享有盛名,政府还在附近设立了爱尔兰国家航空研究中心。临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以空运为依托的计算机及其附件、微电子、IT等制造产业及研发中心以及生物制药等。如香农自由贸易区的产业涵盖了医疗设备、软件开发等,从吉隆坡国际机场延伸至市区的马来西来“多媒体超级走廊”立足于软件开发、多媒体内容创造等领先技术。著名的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Sophia Antipolis)科技城与美国研究三角园(RTP,Research了riangle Park)都布局在距离国际机场驱车半小时的行程内。

3 临空第三产业

由于临空产业的最基本功能是为机场客货运输提供服务,因此临空第三产业的范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物流、商业等。临空物流是充分发挥航空运输优势的重要产业,凡是集聚辐射能力强的机场,都有高效物流配送作为保证。如在法兰克福机场附近的法兰克福物流城,总面积149公顷,集聚了数百家物流运输公司。以法兰克福机场为中心的全球空中运输网,加上物流城高效的配送系统,能够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德国造机械设备及时供应配件。其次是满足机场乘客服务需求的临空商业,包括宾馆、餐饮业、购物、商业中心等,在某些国际化程度高,集聚辐射能力强的空港,总部经济、商业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旅游、创意产业都发展势头良好。在规划为国际航空大都市的空港,如日本中部国际机场(Central Japan Airport City),房地产亦成为临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临空产业的基本特征

1 航空指向性

机场的辐射与拉动是促进临空产业集聚的原动力。各类产业选择在机场周边布局,不同程度地受到航空运输方式的影响与辐射,这就是临空产业的航空指向性特征。航空指向性的本质是产业与空港的关联程度,它是临空产业最重要的特征。按照临空产业受到机场影响的程度不同,航空指向性的强弱不同,可以分为:

(1)直接为航空运输业服务的航空依赖型产业,包括航空物流业、商业零售业、航空食品业、航空器维修业、保税仓储物流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机场客、货运量的增长,航空指向性最强。

(2)利用机场的交通优势和口岸优势而发展起来的高时效性、高附加值的航空关联型产业,主要指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创汇农业、花卉业、邮件快递业等对机场货运条件要求较高的产业。

(3)利用机场的区位优势而延伸发展的商务贸易、旅游博览、办公会务、文化娱乐、教育科研等产业,这类产业的航空指向性相对较弱,是由机场的运输功能派生出来的,通常被称为航空诱发型产业。

2 空间分布上的圈层特征

产业的航空指向性与机场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成本共同决定了企业的选址。临空产业的航空指向性强弱不同,在空间上表现为产业布局上距离核心机场的远近不同。倘若将空港周边视为同质区域,从长期看,受空港影响大的产业布局于紧邻空港的区域,受空港辐射小的产业布局于离空港较远的区域,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产业布局呈现空间圈层化的趋势。一般的,航空运输的核心产业如航空维修、航空食品等布局在机场周边1km处的空港区,相关的机场商务配套服务布局在机场周边2―5km范围的紧邻空港区,物流业、高科技产业、会展业多分布在机场周边的6kin范围内的空港相邻地区,而观光农业、旅游等产业多分布在机场周边的10km-15km范围内的辐射区。

3 临空产业间关联复杂,集聚效应明显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布局子空港周边的临空产业,具有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机场产业与航空运输产业有直接的投入产出关系,共同构成航空产业链,存在纵向的产业关联。航空物流是链接航空运输与临空产业的纽带,它在临空产业区存在最广泛、最错综复杂的横向、纵向产业联系。最后,在临空经济区内,大量人口、物流、信息流的空间集聚形成的区域优势,又会吸引总部经济、会展、商务,旅游等产业的产生。临空经济区内各产业与机场的联系以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这个有机的综合体在机场的这种主导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本质上是一个以机场为晶核的产业集群。

4 航空物流产业至关重要

航空物流产业关联度大,影响力与感应系数高,是联系机场、空港区产业、地方经济的纽带,其发展程度与完备状况直接影响机场的运营能力,因此,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航空物流服务能促进机场货运与临空产业的发展,也是机场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许多临空经济区都将航空物流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如日本关西国际机场临空城、成田国际航空城、中部临空都市等在规划时都专辟了20-30公顷的物流园区。

5 临空产业的规模与空港的功能互相强化

临空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与机场的功能、规模、聚集力、影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机场功能的强化,临空产业的类别与规模也不断拓展。空港最初的功能是基本的航空运输,如供往来飞

机起降,提供货运与旅客服务等,由此产生一系列直接为机场、航空公司、旅客运营提供配套服务的航空制造与机场产业。作为最快速的交通工具,空港会汇集大量对时效性要求高的资源与要素,这种要素集聚到达一定程度,空港逐渐拥有信息、国际交流、商贸等功能,相应的信息、会展业也逐渐布局于此。随着空港的功能不断增强,促使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逐渐把总部设在空港,产生总部经济。最后,空港逐渐成为了具备多功能的经济区域,派生出地区开发,从而使临空经济区发展成为区域空间结构中的一个节点,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布局于空港周边的产业类型也更加多样化。

三、国际临空产业发展趋势

1 高技术产业园区密集

航空运输的高时效性以及空港的信息与国际交流功能会吸引高技术人才与高技术产业入驻临空经济区,而且航空航天产业本身就是高技术产业。目前许多国家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临空经济区的重点内容。如美国彼特蒙三角(PLedm。nt Triad)国际机场附近的三角研究园(RTP,Research Triangle Park)以生物科技与超级电脑等为主要产业,园区有中国著名的联想集团的全球总部入驻,还有葛兰素史克(GSK;GlaxoSmithKline)制药公司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爱尔兰香农自由贸易区的产业涵盖了医疗设备、软件开发等。如距法国尼斯机场16公里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区(Sophia Antipolis Technology Park)。入驻产业包括信息和通信新技术、生命医疗科学、精细化工等。目前是法国最具国际化的地区,25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着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1300家高科技机构和研发型企业,拥有科技人员3万多名。马来西亚依托吉隆坡南郊雪邦国际机场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全线发展ICT(科技和电信)产业,已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2 会展业与总部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来,会展会议产业与临空经济关系日趋密切。机场周围地区的会展业通常包括展览中心、培训设施和商务会议中心。如日本大阪机场,这几年发展最快的就是会展业。巴黎戴高乐机场附近的维勒班展览中心,有164,000平方米的展览区,每年吸引1300万的参观者。伦敦希斯罗机场的展览和会议中心内,仅美国“孩儿宝”公司就雇佣240人,在该机场附近成立了永久的展览和会议、营销中心。此外,以英特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向机场集聚。

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逐渐把总部设在空港,可以最便捷地把布局在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加工基地与战略总部沟通起来,综合利用多个区域的优势资源。机场总部经济就这样产生了。如著名的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服务区(DFW M~roNex),就吸引了包括美孚、AMR等世界五百强公司总部的入驻。可口可乐、爱立信等跨国公司的东欧总部就设在维也纳机场。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6)

现代导航技术,大致可分为地文、天文、仪表、电子(无线电)、惯性、卫星和综合导航这几大类。

地文导航历史最悠久,它是通过对山头岛屿之类的地上目标进行观察测量,从而确定舰船所处方位。而天文导航则是古代人类对天文(主要是天上的星座)知识的基础认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展起来的。现代航海技能的基础是利用六分仪观测星体高度来定位,这也是古代天文导航技术的延续。

在船舶导航的技术方面,我国曾经拥有辉煌的历史,郑和下西洋、指南针的应用都在导航技术上发挥过很大作用。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导航技术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手段,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近些年无线电技术、新材料和现代精密加工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舰艇导航技术的跨越。如大家都熟悉的美国GPS、我国的“北斗”等技术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对于潜艇而言,诸如无线电、卫星导航技术都有一个很大的不足,那就是接收导航信息时容易暴露目标。如潜艇要从水下伸出接收装置来获取导航信息,这样就失去了潜艇的隐蔽性。而潜艇的隐蔽性是其最大的作战优势,一旦失去了隐蔽优势后果不堪设想。因而,惯性导航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导航技术日益在潜艇导航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实惯性导航的原理也不是什么高新理论。1687年牛顿力学定律奠定了惯性导航基础,1851年傅科理论确定了陀螺理论基础。

现代陀螺导航仪有液浮、静电、动调、光学、激光等许多种,利用干涉仪原子陀螺仪实现的线惯性导航仪的定位精度可达5米/海里小时,现代纳米技术的发展又成为惯性导航向微型化发展的新突破。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7)

当航天信息董事长刘振南站在十年的里程碑时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发现高速成长是企业不变的追求,不断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是一个拥有航天背景的企业,也是一个从成立之初就重视服务的企业。尽管在A股上市并被视为“中国高科技蓝筹股典型代表”,尽管外部环境持续利好,但五年双百亿的目标仍旧令业界好奇:航天信息到哪里去寻找这么庞大的市场机会,“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到底可以带来多少潜力?航天信息能兑现这个承诺吗?

十年创新发展

刘保华:六年前,航天信息即定下了百亿元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几乎是当时航天信息经营规模的四倍,尽管期间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但企业仍然在今年基本实现了这一快速发展的目标。你认为航天信息高速成长的诀窍是什么?

刘振南:企业保持高成长的诀窍就是遵循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去挖掘潜力,配置资源。航天信息之所以在过去的十年中有比较快的成长,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是一家有航天背景的企业,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我们背靠的“大树”就是“中国航天”这个品牌。航天信息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投资的一家上市公司,我们在“三金”工程中能够脱颖而出,除了自身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之外,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的品牌效应。

第二,航天信息非常重视创新,这种创新的原动力一是来自于责任,二是来自于危机意识。当初航天信息之所以要进军金税工程也是责任使然,是航天报国思想的激发。如何用航天技术为国家税收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信息化支撑,从而为国家分忧解难,是责任促成了创新的产生。其实,把用于导弹武器系统的、用于国防的技术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用于国家的电子政务工程,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另一个创新原动力就是危机意识,不创新企业就没有发展,不创新企业必将走向衰亡。所以从2005年1月我到任之后,我们就对企业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认为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也就是不能只做国家的金税工程,不能只做税务业务,如果那样的话,倘若有一天税务行业这块业务趋向饱和,或者是有其他竞争对手再进入,航天信息何去何从?这种危机意识促使我们提出了二次创业的思路,就是走“相关多元化”的扩张之路,在将金税工程做实、做专、做精的同时,再用我们积累的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利用渠道优势开展“相关多元化”产业。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不断涉足其他业务领域,比如ERP管理软件、培训产业,也包括税务领域的其他业务,包括地税征管系统、地税的收款机系统等。可以说十年来航天信息最大的成就在于,我们提供了一把坚利的杀手锏,为国家税收提供了技术保障。

刘保华:航天信息今年迎来了十岁生日。对于一家以创新立业的企业,这十年发展中你认为最自豪的创新又是哪些?

刘振南:作为一家以信息安全见长的IT企业,航天信息的技术创新一直在持续。依靠创新,我们研发出了中国最先进、容量最大、运算速度最高的安全芯片,在防伪税控金税卡中成功替代了美国芯片品牌,而且这款芯片还可以用于其他的安全解码设备。芯片技术的创新奠定了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深厚的基础,是我们一个代表性创新。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我们创新出基于互联网时代B/S架构的财税一体化软件。此外,我们还牵头组织了国家两个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

我们在自己的主业税务领域中也是不断加大投入与研发力度,对防伪税控系统进行不断完善与升级,根据现实需求研发更为科学和更为人性化的功能模块:一机多票既可以开增值税发票,又可以开普通发票;红字发票管理系统在原来的防伪税控系统只管控蓝字发票的基础上加入了管理退票的红字发票;汉字防伪技术使票面更多的信息能够通过汉字加密方法管控起来,从而使得造假者无机可乘;提供针对个体工商户的开票系统等。所有这些保证了我们在防伪税控系统业务上拥有更强的生命力。

对于技术创新,航天信息每年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更制定了人才激励政策予以保障。技术创新还必须要有制度、规范、机制,以及组织结构的保障。我们建立了四层架构的科技创新体系:研究院专注于最基础最核心的共性技术研发,确保基础技术能够不断产生自主创新的成果;事业部和产品公司,如防伪税控事业部、电子产品事业部等业务部门,是把共性的核心技术产品化,推向市场,创造价值;遍布全国各地的服务单位负责实施技术和产品的本地化,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我们还和中科院研究所、大专院校、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所密切合作。

除了技术创新之外,我们更要强调的是管理创新。这也是最大的、最值得骄傲的创新。作为企业CEO,我追求的是“无为而治”,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企业成熟的标志。“无为而治”并非不去作为,而是要做到公司的各个业务群沿着各自的轨道有序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

刘保华:你的话让我深有感触,美国战略大师伊戈尔・安索夫认为成功企业需要具备三种素质――战略、组织、品质。航天信息的战略和组织已经非常清晰,那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文化。

刘振南: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走不远的。航天信息已经形成了独有的价值观与企业理念,除了继承无私奉献、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之外,还有四个内容。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我们是靠创新生存和发展的,这种理念根植在每一个航天信息人的心中。第二就是协同,从研究院、事业部到分(子)公司,再到的大专院校、研究所,都要协同合作。第三就是以人为本,我们同员工要亲如一家。第四就是营造一种激情文化,IT企业由年轻的团队组成核心力量,做事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往前冲,体现整个公司积极向上的氛围。

百亿发展空间

刘保华:你在刚刚结束的航天信息十年庆典仪式上表示,“十二五”的企业发展目标是要翻一番,从100亿元发展到200亿元,这个挑战还是很大的。那么这个计划我们该如何实现呢?

刘振南:发展目标归根结底要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我们从2007年的48亿元发展到今年近100亿元,三年翻一番。那么我们用五年再翻一番,能不能做到?在资本市场上,航天信息是比较稳健或者保守的,说出去的话要兑现。尽管很多人说有压力,我认为200亿元是可以做到的。那要怎么做到?一是现有业务的拓展和巩固,二是培育新的业务。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除了IT技术本身的积淀,还有服务于全国的营销渠道和服务体系。在业务布局上,航天信息一定是走“相关多元化 ”的战略发展路线。

刘保华:在你的理想当中,航天信息的产品和业务布局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构?

刘振南:公司布局三大领域,一是电子政务,二是企业信息化,三是个人消费类产品。

其中,电子政务又可以拓展出很多细分市场,比如税务行业就是电子政务的一个应用领域。在税务的优势领域,我们要一直站在市场最前沿,依靠不断的完善和创新,让别人永远跟在后面。防伪税控业务今年发展良好,国家税制改革显现了它强大的效力,交税户数多了,这也是防伪税控系统功能强大带来的效应。第二,国家的税制改革后,其他的税种可能也要走向增值税,这也增加了我们的核心业务。地税信息化水平比国税要薄弱,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国税总局明确要以信息控税,网络开票系统、税控收款机方面我们都走在市场前沿。以税控收款机为例,去年销售3万多台,而今年仅仅后两个月,预计就要五六万台,全年达到八九万台。明年更多的省份将推广税控收款机,所以税务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在公安业务领域,针对旅馆业和新开拓的娱乐业、内保业等,我们有了完善的技术方案,在相关省份已经推广,还有很多省份没有推开,这也是成长机会。在公安业务方面,我们把重心落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国家提出的改革户籍制度,这与流动人口管理结合起来,不仅带动了“金盾”业务,也促进了“金卡”业务的发展,这是又一个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再比如我们传统的交通业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发展势不可当,虽然高速公路中应用的传统系统中我们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下一步ETC不停车收费、交通路径识别等又是新的领域。铁路旅客票实名制问题,又催生了RFID技术制造的客票和相关系列产品。中国高速交通网的发展,必然催生我们这样的专业信息化方案提供商。

我们最近进入了国家的粮食信息化工程。航天信息已经完成了国家第一个数字化粮食物流中心的建设,如果推广到全国,又将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田间到粮食仓储,从粮食物流运输到终端消费,通过信息化手段管控,这就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应用。所以电子政务是规模巨大的产业。

企业信息化方面,我们的ERP系统按模块化设计,除了进销存之外,把制造模块、人力资源模块都放进去,这些模块可以按需选择拆卸,是柔性结构。物料管理系统以及企业的信息化设备等,都能发挥航天信息的营销服务体系优势。所以企业信息化,也是大有文章可做。同时我们还有面向财税人员的职业培训产业,这块业务的重点不在于销售收入,而在于利润贡献,所以培训也是未来的一个产业。

在个人消费终端领域,航天信息不一定做手机,但是可以做增值业务,比如手机支付、卫星应用等,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航天信息未来的产业布局主要是上述三个领域,如果说各个方面都能按照这些思路做好,那就不仅仅是200亿元的规模。当然这些领域中可能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们还是有信心通过这些业务的布局和发展,在无为而治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刘保华:云计算改变了企业架构,这是未来发展趋势。那么航天信息将怎么迎接这样的一个企业级架构革新的契机,有没有规划和技术储备?

刘振南:我想不仅是企业、政府甚至是家庭都会面对这一信息架构的革命。航天信息做到了基于B/S架构的ERP,今后它将发展成为一种多组织调用的技术方案,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提前进入到云时代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云计算也好,物联网也罢,所产生的巨大信息量必然存在信息存储的问题,因此航天信息也已经介入到网络存储领域。此外,云计算和物联网也都面临着更为复杂和迫切的安全问题,所以在信息安全领域,我们坚持从核心技术做起。比如安全芯片,我们从算法做起,从安全的传输标准做起。这恰恰给了航天信息这样以安全见长的公司新的发展空间。

成本与服务的双赢

刘保华:从全球角度来看,航天信息的“相关多元化”发展是一种成功率最高的企业发展模式。向服务转型是多数IT企业的发展方向,航天信息如何面对在服务方向上的跨越?又将如何完成从电子政务市场向竞争性的企业市场的跨越?

刘振南:实际上,航天信息不存在这样的跨越,因为从诞生之时就已经注定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必然是技术、产品和服务并举,而且我们的服务对象更多是企业客户。要保证这些庞大的客户群体的业务需求,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庞大的服务体系。近几年,公司不断加大这方面的资源整合力度。对于税务服务,我们有一整套服务标准、服务规范、服务法则,这个服务体系是全国性的,我们已经有这样一个服务体系基础了,下一步就是怎样让它的服务能力更强、涉足领域更广,满足各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政务系统的需求。

今后的物联网体系、粮食产业等都依赖于这样一个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上加入新的业务与功能,并且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品质。围绕着服务,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呼叫中心,全国各地都有,总部呼叫中心负责这些分中心服务能力的培养和监督。

刘保华:服务目前的一个问题就是开始容易,但随着客户需求复杂度的提高,服务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航天信息的业务涉及到这么多行业,产品线也很长,后台产品的开发机制是怎么建立的?怎么平衡服务规模化和客户需求个性化的关系?

刘振南:公司已经建立起7×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体系,这套体系也有十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的积累,有新的业务加入就可以摊销其他业务服务的成本,因此我们的竞争优势之一就在于服务成本肯定比其他IT外包服务企业要低。

服务规模化方面,我们要把渠道或服务体系的力量用起来,把服务骨干培训好,再让骨干去培训他的团队,这就是种子工程。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方面,比如航天信息的企业ERP软件,因为它是一种服务,那么推广它的这些人是销售人员也可能是服务人员,他们要对整个产品全面理解,能够针对于客户需求组织二次开发,也就是解决客户个性化问题,这就又回到了我们的四层架构研发体系。总部开发,但是公司各地服务体系必须要具备适应于当地企业用户的开发能力,满足它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记者手记

刘振南的“无为而治”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8)

首御“天和”巡太空,中国科技自信源于道路自信。“于无路处踏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保证。从“北斗星”指引漫漫征途“九天路”,到“墨子号”织就量子通信“天地网”,再到“悟空号”擦亮“火眼金睛”战暗空……中国航天的一路走来,证明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追逐梦想的自信正被锤炼地更加坚不可摧。走自强道路,背后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自我突破、强大支撑。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强国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强大科学技术的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永远是要不来、买不来的,最终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和攻克。我们唯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中,牢牢把握住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国航天在光明道路的铿锵中彰显最有力的自信脚步。

首御“天和”巡太空,中国科技自信源于理论自信。“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理论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从屈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难题,到神话故事里嫦娥的“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感慨,再到明代万户对“飞天”的执着探索……中国的飞天之梦穿越千年,但对太空的憧憬与向往没有变,逐梦九天的脚步没有停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点、探索实践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是解开浩瀚宇宙自然之谜的“金钥匙”。我国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航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激发出最强大的探索伟力。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9)

首御“天和”巡太空,中国科技自信源于道路自信。“于无路处踏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保证。从“北斗星”指引漫漫征途“九天路”,到“墨子号”织就量子通信“天地网”,再到“悟空号”擦亮“火眼金睛”战暗空……中国航天的一路走来,证明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追逐梦想的自信正被锤炼地更加坚不可摧。走自强道路,背后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自我突破、强大支撑。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强国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强大科学技术的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永远是要不来、买不来的,最终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和攻克。我们唯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中,牢牢把握住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国航天在光明道路的铿锵中彰显最有力的自信脚步。

首御“天和”巡太空,中国科技自信源于理论自信。“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理论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从屈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难题,到神话故事里嫦娥的“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感慨,再到明代万户对“飞天”的执着探索……中国的飞天之梦穿越千年,但对太空的憧憬与向往没有变,逐梦九天的脚步没有停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点、探索实践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是解开浩瀚宇宙自然之谜的“金钥匙”。我国一代又一代航空人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航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激发出最强大的探索伟力。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10)

航天科技文物亲密接触

瞧,那不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嘛!这个对接在一起的1:1仿真模型内,实验设施齐全,完全模拟真实情况。从舷窗观看美丽的太空,24小时可有16次日落和16次日出哟!三个小伙伴在返回舱里分工协作,一起完成对接任务吧;轨道舱里,几名航天员正在往返“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再去“天宫二号”实验室里感受一下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

除了这个近20米长的大家伙,展厅里还请到了很多“大腕”:火箭发动机、“东方红四号”卫星、航天服、“神舟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嫦娥系列卫星探测器及“玉兔号”月球车……别小瞧它们,这可是执行过航天任务的真家伙,属于珍贵的科技文物,大家终于可以一饱眼福啦!

虚拟现实体验身临其境

看过了真家伙,再来进行最新的虚拟现实航天体验吧!

坐在振动座椅上,带上VR(虚拟现实)头盔,你仿佛置身太空,可以模仿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去体验太空维修工作的复杂与不易;驾驶先进的环形月球车,在虚拟场景中控制月球车行驶,开展月球阴影区水资源考察、月岩收集等科学考查,翻越月面各种地形,沿途可以看到多种月球地貌。

而在火星漫步项目中,你将以第一视角置身于火星场景之中,在规定时间内开启一段火星漫步之旅,开展如修补火星基地、展开太阳能电池板、土壤取样等指定任务。

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与航天任务的完美结合,一定会带给你身临其境的震撼体验!

太空探索任务目不暇接

什么样的发射速度才能保障航天器顺利升空?如何策划一个火箭发射任务?我国航天任务都有哪些运载火箭,如何选择适宜的火箭发射场?火箭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火箭发射过程究竟是什么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如何定位汽车、船舶和飞机的位置,和其他导航系统相比有什么优势?卫星对载荷装置和能源配置有什么要求?你能设计一款符合任务要求的卫星吗?如何控制月球车着陆……

航天任务纷繁复杂,航天工作者一丝不苟。你可以体验多个互动展览,如宇宙速度、发射任务策划、北斗导航、遥感图像识别、卫星设计师等等,完成一个个具体的航天任务,从中体验航天工作者的科学精神。

参观完毕你肯定会对航天知识如数家珍!

科技实践活动开启梦想

最后,在新展厅的“太空秀场”内,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航天主题教育活动。静下心来拼装一个小火箭,了解尾翼形状对火箭飞行的影响;或者从外星人视角看地球,感受地球母亲正面临的生态危机;参与火星救援项目,进行火星车设计和制作,与其他团队进行一场创意设计大PK;在太空紧急情况下进行水资源净化与循环利用的工作,协助自己和团队渡过难关。

航天科技最近走势篇(11)

监测品牌:耐克

2017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耐克被曝光zoom air气垫鞋没有气垫。耐克方面宣称,这并非虚假宣传,只是宣传上的一个错误。耐克先是表示提供退货并全额退款服务。之后耐克第二次声明,同意全额退款并三倍赔偿4500元。早在2011年,耐克在中国同样出现了气垫缺失的情况,原因也是宣传失误,当年,耐克收到了478万元的罚单。

业内人士表示,越是国际知名品牌,越应该善待中国市场。气垫门事件表明耐克在中国市场还是缺乏有效监督,而耐克公司的回复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国际品牌的诚意。耐克屡次陷入产品质量事件当中,在中国消费者心中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也势必会影响其在中国的销售。

监测品牌:大麦网

2017年3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对中国最大演出票务平台大麦网完成全资收购。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表示,随着大麦网的加入,将进一步完善线下基础服务环节的搭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将拥有更丰富的用户触及渠道,把优质的内容、“一站式”服务和独一无二的创新文化娱乐体验带给更广泛的消费者。

业内人士表示,大麦网不仅自主研发技术相对领先同行,而且在比多领域具有很强的营销传播功底。这与阿里文娱平台的多元化相得益彰。此番收购,将会使得阿里文娱在市场中多面开花,稳固并提升市场份额,完成文娱市场的强势渗透,为大文娱战略和阿里集团提供长期优质的基础生态资源。

监测品牌:互动百科

2017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互动百科被曝出可以收钱定制虚假词条,成最虚假广告“垃圾站”,同时词条广告是互动百科主要收入。在3.15晚会曝光后,工商局局对互动百科进行突击检查,通过调取合同,已初步发现互动百科有采取收费的形式替用户信息的情况。此后,互动百科也声明,进行道歉。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较竞争者,互动百科的做法收入单一,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营收压力下走了邪路。同时,互动百科被曝光也给近来走火的知识经济敲响警钟,切勿被短期利益蒙蔽双眼。

监测品牌:爱彼迎

2017年3月22日,美国短租平台Airbnb全新中文品牌名称――“爱彼迎”。Airbnb方面表示,“爱彼迎”寓意“让爱彼此相迎”,从3月22日起,将体现在所有相关产品中,未来数月,还将展开围绕全新中文品牌名称的重要推广活动。

业内人士表示,Airbnb入华多年经营状况一直不甚乐观。此次宣布推出中文品牌名称“爱彼迎”,Airbnb方面希望在全新旅行平台上,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可以更好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深入当地居住者的生活,探索和体验当地特色活动和文化。

监测品牌:夏普

2017年3月20日,夏普手机官方微博“春回大地 匠心归来”主题海报,正式宣告回归中国市场。此次夏普重回中国市场,曾任中兴通讯副总裁、酷派海外CEO的罗忠生主掌夏普手机包括研发、供应链,渠道以及品牌等方面的全球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夏普回归也是盯上了国内市场这一块大蛋糕,相比其他“回归”的品牌,夏普手机始终未曾离开手机行业,而这正是它的优势所在。但国内手机市场,各路手机品牌早已杀成了一片血海,竞争态势愈演愈烈,手机市场的新老接替快速进行。对于夏普来说未来的路并不好走。

监测品牌:腾讯 特斯拉

2017年3月24日,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显示,3月17日,腾讯通过全资子公司黄河投资有限公司购入8,167,544股特斯拉股权,持股比例达5%,成为特斯拉第五大股东。腾讯方面表示,特斯拉是电动汽车等多项技术领域的全球先驱,而近年腾讯一直推动生态共赢,以资本支持新兴科技产业方式参与其中。

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腾讯已先后在互联网造车、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布局。而与特斯拉的深度关系将为腾讯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打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