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私营企业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0 10:16:42

私营企业发展

私营企业发展篇(1)

TheprivateenterpriseswillcontinuallydevelopinChina

Abstract

Withtheopendoorpolicyandeconomydevelopmentofourcountry,moreandmoreprivateenterpriseshavesetupinChina.Suningcorp.isatypicalandsuccessfulofthem.Also,ithasbuiltagoodsampleforus.Thispaperisenucleatingthattheprivateenterpriseswillhavebrilliantfutureandcontinuousdevelopmentaslongastheyruninrightway.ThatiswhatwehavelearntfromSuningcase.

Keywords:privateenterprisescontinuallydevelop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00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

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

1993年底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到1995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00%以上,甚至超过120%。1995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98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90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02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

(二)以人为本增强凝聚力

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三)以人为本唯贤是用

苏宁集团认为: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才是人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为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即便拥有学历、资历或文凭,也要考察它的真正价值。苏宁电器选拔人员强调能力适度。所有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是苏宁员工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苏宁电器人才引进的重点途径。苏宁电器与全国各地几十所重点高等学府建立了人才输出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将从高校引进大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2003年初,苏宁电器着眼于未来2-3年需要,启动了应届大学生“1200工程”,计划从全国各地的高校招聘1200名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经过1-2年精心培训与培养锻炼,最终充实到公司各个中层管理岗位中去。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苏宁电器在总部专门成立培训管理部,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化、个性化"原则,汇编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连锁筹建》《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一套培训教材,为新进员工和在岗员工提供岗前适应性培训和在岗提高性培训。各管理部门也将培训工作的部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制定了各自的年度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评和年终的部门评优中都将人员的培养输出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四)以人为本构筑施展舞台

创业10多年的苏宁实际上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青年期,要想全面形成苏宁的企业文化也许还不太成熟。但是,面对全国5000多名苏宁员工的向往,面对社会舆论、行业公众的关注,苏宁提出一些苏宁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涵,昭示于员工,公诸于社会。集团统一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利益取向和利益分配的基础。苏宁在创业之初,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创业者个人的利益,当苏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利益的实现与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之间的关系的越来越密切。所以,今天的苏宁早已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融为一体。苏宁强调个人利益,但对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实现手段有企业的原则。苏宁要生存,苏宁的生存离不开与社会的协调、与环境的共融,因此相对于企业利益而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一切。苏宁要发展,要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企业的利益大于一切。苏宁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苏宁员工的辛勤劳动是实现企业利益的现实力量,因此苏宁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创造财富的财富,不断地提高苏宁员工的利益回报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每一个苏宁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在苏宁品牌下、在苏宁团队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每一个苏宁员工都要理所应当地在优先满足企业根本利益前提下。

(五)以人为本采用科学激机制

苏宁电器建立有系统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各岗位采取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职责、计划、精神风貌三方面对员工每月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量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是苏宁电器考核体系的一大特点,各项考核制度与评估指标都采取评分方式。由于连锁体系岗位设置比较繁多复杂,苏宁电器还着力突出个性化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考核方案,制定了品牌营销岗位、职能部门岗位、连锁店营业员、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工程业务岗位等系列化的制度。

结论

十六大的召开,掀起了中国历史的又一新篇章,这给中国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催化剂。十六大强调了要保护私人财产,这就是要鼓励大家创业,要去干一番事业,要去创造财富。因为没有私有财产就没有私营经济,没有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是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的。保护私有财产就要承认和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时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十六大文件里强调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照他们的贡献参与分配,显然意义非同寻常,这对发展私营经济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领域,市场准入拓宽了,因为国家现在还有很多的领域不让私人进入的,这次十六大提出了除了一些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都要开发,而且提出来在投融资方面,在税收、在土地和外贸等领域里面,要和国有企业一样实行平等待遇。这就是说民营经济将来会逐渐的扩大,除了某些国家需要垄断的产业外都要开发。这无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概言之,十六大以后民营经济会有非常大的发展,那么民营经济发展以后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就有很好的保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全国各个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政府、社会体系正积极给予私营企业有效的扶持氛围,健康成长的空间:

首先,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要得到发展,必须有资本的支持。一部分资本可以从企业家自己的积累中来,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靠资本市场的帮助。资本流动的根本保证是良好的信用关系,是未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最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已看到政府正力争增加金融业的透明度,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同时要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股票市场,发展信贷担保事业,发展租赁业等等。

再次,各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咨询公司,批发配送中心,零售经销店,邮购网络,特许连锁店,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专利局,信用记录服务公司等等。这类机构为企业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必将给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由13.9万户增加到202.85万户,增长了13.53倍;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则由154.7万户和415.9万户减少到131.8万户和220.9万户,分别下降了14.8%和46.9%;外商投资企业由8.4万户增加到20.2万户,增长了1.4倍。同一时期,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221.2亿元增加到18212.2亿元,增长了82.3倍(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由17948.0亿元和8242.0亿元增加到46850.7亿元和10807.6亿元,分别增长了3.36倍和0.31倍;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1159.87亿美元增加到5057.8亿美元,增长了3.36倍。在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发展速度最快。这些统计数据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从苏宁的成功,我们还得到这样的启示:私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出“手工作坊”或“家族企业”的围城,关键在于最高决策层能善于学习、高瞻远瞩、广纳贤才,始终领先于同行。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私营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私营企业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经验,稳步地发展,苏宁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私营企业发展篇(2)

上午,大家参观了*凯凯橡塑、江南线缆等私营企业;下午,王荣同志、许津荣同志分别对今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很好的工作意见,市工商局、*、江阴申澄集团等单位和私营企业作了交流发言,市政府与各市(县)、区政府签订了20*年私营个体经济目标责任书,会议还表彰了四类“十佳”私营企业、优秀私营企业家以及扶持私营个体经济先进集体和个人。这次会议安排得很好,开得有新意、有成效。*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起步早,力度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会议放在宜兴开,就是借这个现场,进一步统一全市各级的思想,坚定信心,明确目标,落实措施,推动全市私营个体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无论是宜兴的实践,还是其他市(县)、区的经验,都反复证明,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解放思想是首要前提。哪个地方思想解放早、束缚少,哪个地方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就快、就充满活力。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全市各级要继续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不断把解放思想推向新的高度、新的深度和新的广度,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下面,我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把全市上下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好,切实增强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思想共识

解放思想,我们讲了多少年,是经常讲、反复讲。正是我们首先坚持了这一条,我们的改革才一年比一年深入,发展才一年比一年加快,工作才一年比一年自觉。现在看来,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第一位的问题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发展。深入分析各级对私营个体经济存在的偏见和疑虑,突出的有三条。一是还不很放心。看私营个体经济总不那么顺眼,担心私营个体经济发展多了,会加速贫富两极分化,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滋生消极腐败现象。对私营个体经济的认识还停留在“补充”的阶段,没有真正上升到“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缺乏深刻理解。产生这样的疑虑,实质还是担心政治上冒风险、犯错误。二是还不很放手。限制多,监管多,条条框框多,吹毛求疵多,私营个体经济还没有真正享受“国民待遇”,还不能与国企、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三是还不很爱护。对民资民力重视不够,体恤不够,珍惜不够,有的地方把私营企业当作“唐僧肉”,实际工作中对私营个体企业远不如对其他所有制企业那样倾心尽力。这些问题不解决,我市私营个体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扫除阻碍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要求上来,关键是要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个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讲,是推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事关无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七项重点工作。这七项重点工作,无论是国企改革,还是利用外资,无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也无论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还是加快特大城市建设,可以说都离不开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都需要私营个体经济的进入。没有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这几项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就缺乏有利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私营个体经济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激活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这一着棋走活了,就可以使全局都活起来。所以,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具体地讲,至少有三条:一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二是致富百姓的好路子,三是结构调整的生力军。从经济发展看,是增长极。去年,全市私营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值和上交税金已分别占全市总量的*、*和*,在去年全市*的经济增长中,有*个百分点来自私营个体经济的贡献。可以说,私营个体经济是支撑全市经济大厦的重要支柱。从致富百姓看,是好路子。到去年底,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已达*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并吸纳了大量的下岗职工,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事实证明,私营个体经济就是富民经济,这一块发展得越快,群众得到的实惠就越多。从结构调整看,是生力军。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脱困,还是乡镇企业的转机改制,如果没有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胆进入、及时补位,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余地就不会这么大,国有、集体经济的活力就不会这么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步伐就不会这么快。因此我认为,对于私营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怎么讲都不为过;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怎么做都不为过。应当象抓开放型经济、国企改革等工作一样,狠抓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市经济增创新优势、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无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具备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传统优势。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全国乡镇企业的创始地,经商办实业的历史底蕴十分深厚,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二是有空间优势。无锡经济总量大,开放度高,又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集散地,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余地大、领域宽、机会多。三是有实力优势。无锡民间资本雄厚,去年底,全市居民存款余额达*5亿元,大量游资正在寻找投资机会。四是有人才优势。特别是经过这几年市场经济的洗礼,造就了一大批经商办实业的优秀人才。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无锡发展私营个体经济的确是天时、地利、人和。尽管我们起步不早,但完全可以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形成更明显的后发优势。

二、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促进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跨越

什么是大跨越,一是要发展,在数量上有大的扩张;二是要提高,在素质上有大的增强。一方面,我市私营个体经济的总量还不大,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还不高,发展私营个体经济潜力很大、余地很宽,必须把潜在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我市私营个体经济还没有真正摆脱“低小散”的弊端,优势还不很明显,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直接面对国际强手高水平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必须迅速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水平。“发展”和“提高”对于我市私营个体经济来说,都很重要,都很紧迫,必须两手并举,紧抓不放。

怎样实现量的扩张?一是要全面贯彻“六放”精神。“六放”,就是要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这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先进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六放”要求,全面审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看一看思想是否真正解放,观念是否真正转变,政策是否真正开明,该降低的门槛有没有降低,该放开的领域有没有放开,该拓展的空间有没有拓展,从而不断改变我们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潜在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要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要象抓外资一样,广泛出击,招商引资,以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吸引各路英才到无锡投资经商、兴办实业,努力使无锡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园。三是要始终坚持先“有”后“优”。不论私营个体经济初创阶段规模是否大、水平是否高、贡献是否多,都要满腔热情鼓励发展,一切先发展起来再说,真正做到先发展再规范、先发展再提高、先发展再壮大,为私营个体经济顺利起步创造条件。

怎样实现质的提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动力。要牢牢抓住创新这根主线不放,以持续全面的创新,推动和促进私营个体经济素质的不断提升。重点要抓好四方面的创新。一是制度创新。要引导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推动企业产权结构由单一化、个人化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企业组织形式由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家族化管理向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过渡,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特别要指出的是,广大私营个体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是实现资本扩张的好机会,也是实现自我升华的极好途径。通过与国有企业的渗透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基础和优势,促进私营个体企业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升级,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希望广大私营个体企业敏锐抓住当前国企改革的难得机遇,积极参与,大胆进入。二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私营企业要把技术创新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引进,通过产学研联合、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与外商合资合作等途径,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市委、市政府鼓励和支持私营个体企业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今后,上规模、上水平的技改项目可以享受贴息,建立省级技术中心可以享受补贴,创成国家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要给予奖励。三是管理创新。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内部运行,切实抓好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现代化水平。要自觉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遵守市场经济的信用准则和诚信观念,坚持依法办事,守法经营,树好私营个体企业的社会形象。四是经营创新。要敏锐把握市场格局的新变化,找准市场定位,完善营销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有条件的企业要大胆进军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分工与合作。要加强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借船出海,借梯上楼,打开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到海外投资办厂、设立“窗口”,不断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切实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在搞好产品经营的同时,积极探索资本经营,大胆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重组,积极争取企业上市,直接挺进资本市场,努力实现低成本、裂变式扩张。

实现私营个体经济的大跨越,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但主要靠个私业主自身的努力。在座的同志们是全市私营个体企业的排头兵、领头羊,要在加快发展和提高中带好头、放好样。在此,向同志们提几点希望。一是要有创业的激情。始终胸怀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和渴望。不要满足于办一个小企业,而要立志干一番大事业;不要满足于当一个“小老板”,而要立志做一个大企业家;不要满足于致富个人,而要立志奉献社会;不要满足于在家门口争豪斗富,而要立志到国内外舞台上攀高比强。始终保持起家立业时那样一种闯劲、拼劲和持久的韧劲,真正象省委书记回良玉同志要求的那样,向高的攀,与强的比,同勇的争,跟快的赛。二是要有创新的勇气。创新是一个企业家最宝贵的品质。要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突破常规的胆识,敢想敢干,敢试敢闯,敢为人先,以强烈的创新欲望、持续的创新实践,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三是要有现代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考,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发展思路、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真正学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把握时展的趋势,挺立时展的潮头。四是要有良好的品质。养气、养性、养德、养智,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干大事、创大业打牢根基。

三、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为私营个体经济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私营企业发展篇(3)

*局现有40个基层单位,职工13706人,其中有5个单位进行了改制。在这5个改制企业中,属股份制经营性质的单位2家,属个人租赁经营性质的单位3家,涉及国有职工2000余人。据统计,截止*年初,我局共有私营、民营和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企业512家,从业人员总数已达980余人。近年来,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工会法》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文秘部落通过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建立健全了新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使我局新建改制企业建会渠道进一步拓宽,促进了新建改制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目前,新建改制企业工会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主要做法是:一、全面规划,分类实施抓建会近年来,我们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工作重心和着眼点投入到企业改制和新建企业建会上来,通过对全局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摸底,开展资产评估工作,选择了*、*、*、*、*这五个有代表性的基层单位进行企业改制和工会组建工作,局党委用下发文件的形式对建会的意义、目的及具体操作方法做出了认真慎重、全面细致的部署,并成立了新建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抽掉有关部门人员深入到改制企业中讲解党的政策、讲清企业改制组建工会是《工会法》的规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改制企业组建工会工作中,我们坚持改制与建会同步进行的原则,做到企业改制进行到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整体过渡。*、*这两个单位属于承包经营性质改制企业,*改制后实行了股份制经营性质,职工队伍构成没有大的变化,我们仅对工厂和车间(工段)两级工会组织作了相应的确认;二是重新组建。针对*厂和*厂实行股份制和租赁经营改制后,职工队伍构成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在*厂(车间)和*成功开展了由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工会主席的有益偿试工作。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中,我们采取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办法,对生产规模较大、职工人数较多的私企民营企业联宇有限责任公司单独组建了工会组织。在*社区内,根据私营个体工商户较多,规模小、员工少、流动性强,工会组建难度大的情况,依托社区组建了社区私企工会联合会,每个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一个联合会分会或一个工会小组,定期开展工会工作,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社区管理优势,而且还有效地破解了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建会难题。在工会主席的选用上坚持了“三不用”原则,即“与经营者沾亲带故的人不用,政治业务素质不高的人不用,不能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人不用”。目前,全局新建改制企业已基本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位的建会工作体系,从业人员25人以上的新建企业建会工作由局工会负责,25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工会组建由社区私企联合会负责,从而确保了了全总提出的“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工会”的目标要求在新建改制企业中得全面贯彻落实。二、积极指导,精心扶持抓建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营私企和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私企和个体工商户分布区域广、规模差异大、人员构成杂的实际情况,为了全面贯彻全总王兆国主席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把私企民营员工和个体工商业户组织到工会中来,我们本着“先上路,后规范,重实际,不求全”的原则,重点抓了五项工作。一是积极宣传,依法建会。《工会法》、《劳动法》、《中国工会章程》是我们开展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法律武器。近年来,针对一些私营企业者在建会上存在观念淡薄的现象,局工会指导组多次深入企业做宣传教育工作,争取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给每家新建企业准备建立工会的企业发放一套《工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对经营者普遍进行工会知识培训和法制宣传,端正经营者的思想认识,从“要我建”逐步转为“我要建”,变“不愿为”为“主动为”,增强经营者支持建会工作的自觉性,为在私企民营和个体工商业户中开展建会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局员工人数最多的私营企业,也是我们在私企建会的第一家,在筹备组建工会工作过程中,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同志对组建工会认识明确,态度积极,积极配合局指导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为公司工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今年的7月28日是公司工会成立的日子,省*、*和我局党政领导亲临大会,省*不仅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而且还为公司工会的成立揭牌,提升了私企建会知名度。二是加强了组织建设和会员管理工作。对在私企工作的下岗职工,原是会员的,给予及时办理会员关系转递,同时做好积极发展新会员工作,今年在新建企业发展会员189人,入会率达73.5%,在新建企业建立了17个工会小组,为新建企业做好组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面对新建企业工会刚刚组建,工作基础差的实际,我们采取有力措施抓巩固,抓提高。按照新建企业工会的实际需要,分别为他们制作了工作图板和门牌,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责任制度,完善了各种薄册卡片,实现了工会组织门前有牌子,室内有图板,会员有登记,活动有记录,会议有档案,办公有场所的“六有”工作标准。四是积极对新建企业工会进行扶持,首先请新建企业的工会主席参加局工会组织的全局各项活动,使新建企业工会工作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如:在今年召开的局工会十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有二个新建改制企业工会主席被增补为局工会委员。其次在评先选优上向新建企业倾斜,按比例分给他们一定的名额。在今年局工会召开的“三优”竞赛活动表彰大会上,全局最大的新建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被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再次,全局每年举行重大活动我们还邀请私企经营者参加,鼓励他们重视支持工会工作,如去年国庆节我们举办的“颂祖国建小康”大型歌咏比赛,在颁奖晚会上我们让*公司董事长为优胜单位颁奖,使他们从内心感激工会组织,也使他的企业提升了知名度。五是加强了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培训,提高了工会干部素质。按照黑龙江省总工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加大

力度,对新建企业工会干部进行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不搞一种形式,针对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大部分是兼职,离岗培训难以实现,采用以会代训,知识答题和走下去以企业和街道为单位的办法组织培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培训,使私企工会干部掌握了应知应会的工会业务,提高了他们政治素质和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三、履行职能,依法维权抓建制改制和新建企业工会工作完成后,为了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力度,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我们重点在改制和新建企业集中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员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召开员工代表大会的形式,使员工的知情参与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否决权和依法监督权落实到位。二是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保证了员工经济利益不受侵犯。三是在实行股份制经营的*厂和*厂分别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组织,工会主席和员工代表分别进入了“两会”,确保了工会组织和员工直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渠道的畅通。四是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通过设立厂务公开栏,把生产经营、各项规章制度,安全卫生保护、职工工资等情况及时向员工公开,使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如*改制后实行了个人承包经营,但工会作用并没有减弱,凡属*重大基本建设工程的发包,合同签定,资金来源,工程结算及工人工资支付等重要决策都要坚持从源头参与,做到优先安排本单位职工,使工程每个环节都受到了工会和员工的密切监督,防止了个人行为和暗箱操作,维护了员工利益。*厂工会组织在企业改制后发动职工围绕经营找市场,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的外向型经济,使企业改制职工收入不减,同时利用生产淡季鼓励职工走以户自立道路,支持各车间搞起了*生产,*年全厂创收近80万元。四、强化载体,完善规范抓建家。为了保证新建企业工会作用的充分发挥,推动工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我们注重找准启动点,通过不断强化载体,坚持在全面提高新建企业工会整体水平上下功夫,抓了各种扎实有效的工作。一是结合新时期形势任务需要,在全局新建改制企业中广泛开展创优争先达标竞赛活动,为提高新建改制企业工会建家水平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建立了新建改制企业工会季度信息反馈制度,实行了目标管理,对新建改制企业工会从建会率、入会率、职代会建立、集体合同签订率、女工委员会组建率,劳动争议调解率,安全生产达标率等七个方面都进行了量化,明确了任务和责任,从而使我局改制新建企业在建家上得到了有效的加强,推动了企业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新建改制企业开展建会工作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工会组织建设的一种新的偿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虽然面临的困难较多,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刻领会和理解私企改制企业建会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不断开创我局新建改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

私营企业发展篇(4)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三市一区及两个开发区的私营企业,抽中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逐步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被调查的40家私营企业经营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为44.3岁,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有朝气、有活力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40-49岁的人最多,占55%;30-39岁的次之,占20%;50-59岁的占17.5%;其余的占7.5%。从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业经营者已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占22.5%,中专高中学历占32.5%,其余的占17.5%。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12.5%,中级技术职称占25.5%,无技术职称占一半多。任职年限最长18年,任职在10年以上者占32.5%,4-6年者占35.5%。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所从事的工作,来自企事业单位最多,占57.5%;党政机关占10%,农民占22.5%。 以上数据尽管反映企业经营者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与整体经济发展趋势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私营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私营企业发展篇(5)

一、私营企业的概念

私营企业是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的,即非国有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盈利性组织。私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民营不等于私营,私营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主体。其实划分企业的标准不应是所有制因素,也不应是经营权的不同,而应是企业的组织形式。按组织形式企业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等。

二、私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私营企业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之前我国的私营企业受到了压制,没有大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私营企业经历了三个阶段逐步装发展起来了。

1.复苏阶段(1978-1981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率先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私营企业有原来受压制的状态开始慢慢复苏,逐步开始发展起来。

2.发展阶段(1982-1992年)

党的十二大精神明确指出,私营企业是合法的企业,国家应大力支持。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的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益。这个阶段私营企业开始向上发展,出现生机勃勃的大好形势。

3.高速发展阶段(1993年-)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个体户、私营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竟争,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三、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 产权分配不清,给私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产权不清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去分析:私企的投资人之间的产权不清;出资人管理者和单纯的管理者之间的产权不清,前者可以享受利润分红,而后者只享有工资性的劳动收入;职工之间的产权不清。

(二)缺乏企业文化,导致私企的文化底蕴不足。

大部分私企并没有重视到文化的作用,一部分私企甚至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俗话说的好,三流的团队靠人管,二流的团队靠制度,一流的团队有文化。这句话体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作为私企,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在一定程度依赖企业文化,私企没有良好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走向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沿的。同时大多数私企是家族企业,他们的文化是狭隘的,不能跟上现代企业文化的需要,现代的企业竞争是文化与文化的竞争。

(三)私企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制约了它的发展壮大,阻碍了它与时代的接轨

在私企开始着手的时候,凭借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大家竭力合作,努力奋斗,使私企完成初步的资本积累,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慢慢的显示出它的弊端。他们思想守旧,缺乏创新意识;他们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任人唯亲,严重排除家族以外的优秀人才;企业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冲突等等均阻碍了私企的长期发展,更是与先进的企业拉开了距离,慢慢的被甩在后面,最后面临破产或分家的严重后果。

(四)私企在发展过程中贪功冒进,影响了企业的稳步发展

私企在完成资本积累后,在产品、员工、制度、文化等趋于成熟后,为了保持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断的扩大规模,实行多方向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在这过程中,私企贪图快,导致了机构庞大,造成效率低下,甚至经济效益差的现象,使私企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同时由于扩张快,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只大不细"的问题。

(五)私企与外部的环境衔接不够,影响了私企的发展

在私企的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政府的政策变化均会对私企的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私企应注意这些方面,全面的促进私企快速健康的发展。

四、推动私企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与家族管理模式结合起来。

在管理的模式上,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保留原有的家族企业运作特色,并开发出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新管理机制。首先,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私企内部关系复杂,更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去消除"人为"的管理因素。其次,应该意识到一个缺乏优秀人才的企业是走不远的,因此应该面向社会,聘请高文化、高技能的管理人才,不能任人唯亲,排斥外人;最后,应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使企业的管理由"人治"慢慢转化为文化约束人的转变。

(二)产权的清晰化是私企走向成功的丝绸之路

私企应针对产权不清晰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对于产权结构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投资的多元化去解决;而对于企业的剩余也应该分为两个部分:1、货币投资收益。2、人力资本收益;针对其他的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也应逐步解决,时产权清晰化,这样才能保证私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控制私企发展中的风险,稳步发展不冒进

私营企业应该意识到企业的扩张并非越快越好,而是应脚踏实地,稳步前进,并时刻保持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扩张也要注意资金的积累应用,不能给企业带来太多的负债,这样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反而给企业背上包袱,并随时可能坠入深渊。

(四)着力打造企业文化是私企走向时代前沿的必要手段

对于私企,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甚为重要,企业应培养自己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正确的协调并处理文化建设和生产发展的关系,保证企业快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云,毕丽华,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要走正规化,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第二期,2001

私营企业发展篇(6)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中国私营企业在就业、投资、经营、进出口等方面对中国经济贡献巨大。

中国私营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成为中国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1990至2013年期间,中国私营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从170万人增加到1.25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0.26%上升到16.27%。其中,2013年城镇、乡村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分别达到8242万人、4279万人,占城镇就业、乡村就业的比例分别达到21.55%、11.05%。

私营企业成为重要的投资者,也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按照登记注册类型,2006至2013年期间,私营企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1.93万亿元增加到12.12万亿元,占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7.52%上升到27.16%,占内资企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43%上升到28.58%。2013年,中国拥有私营企业数量达到1253.9万户,其中投资者人数达到2485.7万人,占私营企业就业人数的19.85%。

私营企业经营良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1998至2013年期间,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来说,私营企业数量从1万个增加到19.5万个,占全国的比重从6.46%上升到55.3%;私营企业资产从148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7.48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比重从1.37%上升到20.55%;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84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32.9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比重从2.88%上升到32.04%;私营企业持续盈利,其利润从67.25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9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比重从4.61%上升到33.23%;私营企业资产利润率从4.52%增加到11.94%,销售利润率从3.64%增加到6.33%。

私营企业进出口规模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支生力军。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对私营企业没有放开贸易经营权,因而私营企业几乎没有对外贸易。2013年,中国私营企业出口和进口分别达到8633亿美元、4368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39.06%、22.39%。一般贸易成为私营企业最重要的贸易方式,2013年私营企业一般贸易出口6305亿美元,占其出口的73.03%,占全国一般贸易出口的57.97%;2013年私营企业一般贸易进口达到2614.56亿美元,占其进口的59.86%,占全国一般贸易进口的23.56%。不仅如此,中国私营企业还是全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2013年,中国私营企业贸易顺差达到4266亿美元,远超过全国259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水平,私营企业一般贸易顺差达到3690亿美元,而全国一般贸易呈现222亿美元的逆差。

私营企业发展的动力

短短30多年内,中国私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有许多原因。一是中国多次进行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进行了国有经济改革,鼓励和支持私营经济发展。例如,199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是市场竞争给予私营企业公平的机会,促进了其创新和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和开放,实施了“抓大放小”、并购重组、租赁承包、出售破产企业等方式,国有企业逐步从一些竞争性领域退出,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类型企业进入,其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给予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要素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私营企业不得不挖掘其潜力,从要素驱动走向效率驱动,近几年甚至走向创新驱动。2011至2013年期间,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私营企业研究与发展(R&D)全时当量从345095人/年增加到523551人/年,占全国的比重从17.8%上升到20.99%;私营企业申请发明专利数量从29210件增加到50653件,占全国的比重从21.66上升到24.69%;私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从41366件增加到74757件,占全国的比重从20.57%增加到22.29%。

私营企业发展篇(7)

家族管理落后是大部分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家长式的管理,野蛮式的作风。个人经营管理,家庭合作管理和承包经营管理是个体私营企业的三大管理模式。企业竞争能力差,目标不清晰。私营企业的家长式作风和野蛮式管理,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私营企业的内部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管理成员间相互信任。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亲缘关系而产生的封闭性和宗法性,逐步变成消极因素。导致无法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制度的形同虚设,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专业技术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成本的加大,生产效率却降低。

2.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家族守法经营意识淡薄。

作为私营企业家,思维方式简单,盲目冲动,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不足,缺少现代的系统管理知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欠缺,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等,这些都是他所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受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致使家长式管理。企业精神不明确,目标模糊。为了得到利益,费尽心思,弄虚作假。随意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时常拖欠工资,违反《劳动法》规定,员工利益享受不到法律的保护,工人缺乏失业,养老,医疗等主要劳动保障。员工没有归属感。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关系着企业和谐、快速、健康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便是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保障。劳资关系不明确,影响私营企业的稳定发展,会危及社会秩序。

二、主要对策

1.需要现代科学模式管理。

我国私营企业实行家族性管理,企业财务和资金稳定来源于内控,企业快速发展,家族性管理适应不了市场激烈的竞争,而分工明确,架构专业,作业标准,管理分级才是现代化企业科学模式管理。譬如:职能领域分工专业,管理分层级,做到统一化,标准化。抓住企业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规划。为了培育管理层对企业的忠诚,将经营权交给精英人才,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放手用人,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个人才智的空间和权力。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尊重员工主体意识,以人为本,肯定员工在企业中起到的主体作用,使员工值得为之奋斗。留住优秀人才最有效的手段则是授权。古人云: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新形势下,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人力资源所带来的利润增长远远高于物力投资所带来的利润增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丰富的人才资源是致胜的法宝。

2.加快产品开发。

我国私营企业依靠国内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分析自身优势,挖掘潜力,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打开新的经营品牌,经营门类和新产品,创新品牌资源,价格组合和服务开发,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创新经营手段,体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价值竞争。了解客户需求,科学引导消费,通过全程配送和售后服务,让顾客满意,物超所值才是我们的目标。私营企业都应该为之效力。这样必将带领企业和员工走向辉煌与成就。

3.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形象战略企划。

对于私营企业形象的企划认识不够,导致没有足够重视如视觉形象方面的战略企划,无法向消费者展示自身企业的个性特征。很多私营企业连属于自己的标志都没有,更别说系统的系统的完全执行与实施。私营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必须树立企业形象,尊重广大消费者,尊重社会,珍惜已经取得的社会成果,才会有长远的发展。而且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先天就具体和市场对接的偶然性,如社会形象不佳,这是企业明显存在的弱点。私营企业最主要的企业标志,这个就是私营企业的招牌。标志代表整个企业的含义。重视企业的先进文化建设,让企业拥有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具备市场竞争的潜力。遇到问题不注意及时纠正,企业想更上一层楼会难上加难,这将成为你前进的阻力。

4.树立品牌意识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品牌概念没有存在于大多数私营企业管理者的思维里。他们的管理误区就是,自认为自身企业没有达到私营企业品牌,规模又小。小孩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走路,说话。也没有一个企业刚成立就成为知名品牌。要想达到知名品牌,从小做起,加油,努力,小的私营企业也会勃发,品牌的培植,积淀和维护,慢慢成为让大众知晓,认可,忠诚的知名品牌。有些企业还会因为缺乏诚信不免遭到市场的淘汰,辉煌一时,现在却像流星一样陨落。企业更要将诚信为本作为经营理念。因为信誉扫地,就失去了消费者;没有了消费者,就此你就失去了整个市场。

私营企业发展篇(8)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盈利性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它有三种类型:(1)独资企业。是指一个投资者经营的企业.。独资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2)合伙企业。是指二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共同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合伙企业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3)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及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及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经过20多年的完善,绝大多数私营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努力下得以良好的发展。但是有一批私营企业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发展缓慢甚至破产。这些因素我们应该重视并认真探讨。

一、重视“人”的重要作用

1.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

私营企业实行人力资源有效地管理是保证公司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体分析了企业达到目标需要的人力如何配置,企业目前人才储备量,市场人才供给量,如何取得企业需要的人才,如何分配企业内部资源等。

2.从企业管理层来看

首先,对企业的决策层。现代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人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第一资源。只有充分招揽了英才,只有管理好了人才,才算抓住了管理的纲要和精髓。

其次,对一般管理者。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的人,更多的是在企业里扮演一个“组织、领导、协调”下属工作的角色。他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业务,更重要的是开发下属的潜能,建立完善的组织团队。这在私营企业里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对一个普通员工。私营企业里的员工更想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更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想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么,有一套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其加以指导和督促是十分必要的。

二、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实现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为指导方向,综合分析行业的动态变化,评估和预测竞争对手的行动,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一个战略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战略的决策过程。

私营企业制定战略必须确定企业愿景、企业使命和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愿景是企业内部的成员所制定,借用团队讨论,获得企业的一致共识,形成的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企业愿景不只专属于企业高层管理者,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都应参与构思;企业使命表明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明确企业使命,能够为企业确立一个始终贯穿各项业务活动的共同主线,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主题;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沿着经营方向所预期达到的理想成果。企业战略目标能够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

三、整合优化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是指员工从事企业所需要的劳动而得到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收入、福利、服务和待遇。它包括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

私营企业中,良好的薪酬结构对于劳动者及其家庭的保障作用是其他任何保障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在现实生活中,私营企业的员工一方面要追求实在的利益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要追求自身的价值。因此,薪酬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同时,薪酬是私营企业购买劳动力的成本,它能够给企业带来大于成本的预期收益。这种收益的存在,成为企业聘用员工的动力机制,也明确了薪酬对企业的增值功能。薪酬除了对于员工和企业具有直接的功能外,对于整个社会也有独特的功能,它可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此可见,私营企业优化薪酬管理制度对于整合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富有向心力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合理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私营企业应当积极构建企业文化,使之成为和其他企业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用团队文化凝聚人才。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把各部门、各层次的成员团结在企业的周围,产生向心力。通过企业团队文化建设,私营企业的生产关系和人事关系得以规范化。

其次,用制度文化约束人才。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保证。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精神能够使员工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再次,用精神文化升华人才。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是企业各种制度和管理理念的有机体。通过精神文化来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创造更加辉煌的工作业绩,从而体现了员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总之,私营企业要想前进和发展,必须重视人的核心价值,规划好企业战略目标,加强内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异常竞争的市场经济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辛颖.关于我国私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2009,5.

私营企业发展篇(9)

中图分类号:F27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7)05―0041―08

一、引 言

优惠政策和法律制度通常被看成是转型期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许多文献着意于刻画作为政府“偏好、态度及认知水平”集中反映的政府政策所扮演的角色[1]。还有一些文献从“制定法”的层面强调了法律制度完善对私人企业产权保护的重要作用[2]。在他们看来,有关私营企业财产权的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私营企业发展水平。

奥尔森[3]则提醒人们警惕政府所具有的进行大规模征用或罚没,以及单方面改变契约条件的能力。若政府行为受到严格规范,政府规模和行为变化的后果通常是可以预期的;相反地,当政府行为缺乏必要约束时,由于无法预期政府可信承诺的能力,私营企业产权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风险),企业投资激励会受到抑制。正如施莱佛等人[4]所指出的,一个行为受到有效约束的政府,规模扩大更多地意味着供给公共产品能力的提升,不会直接导致政府从事非生产(掠夺)性活动能力的增强,客观上是有助于企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沿着这一思路,我们的兴趣主要在于检验政府行为与私营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优惠政策与法律制度在转型期中国私营企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理论与假说

(一)法制、政府行为规范与企业财产权保护

熊彼特发展了一个企业家在企业成长及经济变化中发挥中心作用的理论框架。钱德勒从经济史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企业为应对技术和市场变化所发生的演进。在企业的演进(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的素质和反应被视为关键性的解释变量。循着熊彼特和钱德勒的传统,赵志君和金森俊树[5]分析了中国和俄罗斯私营企业规模(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他们试图证明,私营企业规模与企业家才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转型期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水平是由私营企业家的边际能力决定的。

如果考虑到经济转型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我们则倾向于韦伯的看法,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家创新激励的结构性因素应更具解释力①。先进工业国家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经验证据,只有在财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时,企业家才有可能对技术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做出积极反应。

保护企业财产权的法律制度无疑是重要的,但正如张维迎和邓峰[7]所指出的那样,很久以来,知识界关于变法的讨论多从“制定法”的层面展开,具体制度层面的博弈却被忽略。保护私营企业财产权被片面理解成: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条件下,政府应如何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及法律。在我们看来,这种无视政府权力“双刃剑”性质的做法存在着将研究引向死胡同的风险:政策和法律的效果往往由政府官员的认知水平和业务素质来解释。

用来保护私人财产权的政府权力,同样也可能被用来掠夺私人财产。也就是说,政府对私有财产的可信承诺,是人们愿意融入社会的前提。但不受控制、不受约束的政府权力使得政府对私有财产的承诺不可信,对分散的私人投资和企业资本扩张产生了强烈抑制。如同经济关系中的委托人和人,单靠各种形式的法律条文还不能对政府行为产生足够的控制,也不足以保护委托人免受人“不良行为”的危害[8]。

白重恩等人[9]在最近一项有关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中,将法律(政策)分为法律(政策)内容和法律(政策)执行两部分,并认为中国不同省区的地方政府对法律(政策)的执行力度是不一样的。在法律保护不到位的情形下,私营企业发展起来的替代性安排(自我保护机制)对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我们想进一步说明的是,替代性安排形成和存在的根源正是因为政府行为没有受到严格规范。从长远看,私营企业自我保护机制的负面影响会非常显著:容易形成历史上所谓的,削弱法律(政策)的可执行特征,导致国家强制的“低水平均衡”,最终影响到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张维迎和柯荣柱[10]在一项跨省调查中发现,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私营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将拥有过大的权力、行为不受限制的政府视为某些现象的始作俑者是站得住脚的。法律制度(政策)可执行性特征的缺失阻碍了个人和企业去发挥企业家精神从而承担起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所必需的风险。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提出第一个需要检验的假说:

假说1 过大的政府权力、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使得政府对私营企业财产的承诺不可信,削弱了法律(政策)的可执行性特征,对私营企业发展会产生显著抑制。

(二)私营企业发展中的优惠政策因素

众所周知,不同于其他转型经济,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速度上的“渐进性”。在转型过程中,各级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治理权是逐步解除的。在这个意义上,大量文献强调了各级政府有关“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变化对私营企业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但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片面从数量及形式(内容规定)上强调所谓的优惠政策供给并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例如,由于政府权力对私营企业利润的侵蚀,私营企业行为发生扭曲,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准确预期私营企业行为,构成私营企业融资障碍[11],这并不能单纯通过金融政策的改进来消除。民用航空业、石油化工业中的私营企业因国有垄断企业不断排斥、挤压,处境艰难的现实,同样能够说明一再寄希望于通过政府提高优惠政策(数量和形式)的供给水平来从根本上改善私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误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还需要检验本文的第二个假说:

假说2 政府优惠政策的供给水平并不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特征形成的主要贡献因素。

三、变量和模型的选择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本文的分省面板数据(1996―2003)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所披露的官方数据①。根据巴罗[12]的研究,如果政府受到严格监督,政府规模扩大可能会加强企业盈利能力;否则,政府规模的扩大将导致企业绩效下降。在本文中,我们使用政府规模、公检法支出比重等替代变量来刻画政府行为对私营企业发展的效应,并由此判断法律(政策)是否具有可执行特征,即转型期中国私营企业的产权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

为尽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私营企业发展状况,我们采用企业平均规模、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ID)和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IV)三个变量描述地区私营企业的发展水平(SC)。工业总产值和企业投资者人数主要反映了私营企业在数量、新旧企业更迭方面发生的变化;企业平均规模则可用来说明企业由小变大的趋势,通常代表了更高水平的企业发展[13]。

为避免模型中的选择性偏差,一是利用面板模型控制各地区的特点,二是采用虚拟变量。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并且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大国,中国各地区之间在自然、历史条件上的差异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都有可能对私营企业发展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故有必要对不同地区和某些特殊经济事件的影响进行控制以保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各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的说明见表1。

(二)模型的选择

本文对随时间改变效用的变量均作了滞后一期两年移动平均数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各种可能性偏差,如通过对各变量的相关系数检验,各解释变量之间共线性均在可允许范围之内,各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为检验相关解释变量对私营企业发展的贡献,我们建立两个双向面板约束模型((1)、(2))和一个总体非约束模型(3):

因变量LN(Pit)表示i省在第t年的私营企业产值、投资者人数和平均规模的自然对数,模型包含了前文定义的所有解释变量,下标t-1表示取滞后一期的两年移动平均值α0……α10、β0……β9和γ0……γ4是待估计的参数,εit(μit、ωit)代表随机误差项。(1)式主要用于估计在给定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优惠政策的贡献;(2)式中的六个解释变量主要用来刻画政府行为的效应;(3)式则用来衡量优惠政策和其余六个变量对私营企业发展的总体贡献。

四、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Stata8.0软件对模型(1)、(2)、(3)分别进行了回归,表2、3、4报告了按工业产值、企业规模和企业投资者人数计算的回归结果。Hausman 检验结果显示:在表2、3、4中,方程(2)、(3)均是固定影响模型(FEM)优于随机影响模型(REM);对于方程(1)则是随机影响模型优于固定影响模型。

在所有回归结果中,知识产权变量系数都是不显著的。知识产权授权率对私营企业发展没有产生预期的正向作用,说明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缺乏效率,许多已颁布的法律(政策)并没有被认真执行。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行政管理变量对私营企业发展的影响在3个模型中都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且系数绝对值较大。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增加1%对私营企业发展带来了约11%―87%的负面影响。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变化对私营企业没有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私营企业发展。

公检法支出变量的影响在表2负的不显著,在表3和表4则是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我们的预期相反,公检法支出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重的增加对私营企业发展似乎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一般情形下,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性的增强有助于契约执行和降低各方交易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对交易活动的制约,使私营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银行信贷和扩展业务范围[14]。但我们所取得的客观数据无法反映效率和公正的主观判断。公检法支出比重的上升也可能意味着机构臃肿、低效率和政府司法机构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能力有所加强。

制度外收入在表3中不显著,在表2和表4呈负的相关关系。可以认为,制度外收入对私营企业发展产生了较明显的负面影响。这一发现与陈抗等人[15]用预算外收入衡量政府 “攫取之手”行为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比例越高,“攫取之手”行为越强。关于政府规模的影响,如我们所预期的,在所有回归结果中,政府规模均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政府规模的扩大抑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政府任意决策的权力不受限制,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监督政府的难度上升,政府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公共产品的供给却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收入虽在表2和表3中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1%的显著性水平),但在表4却表现为负的10%显著性水平。对私营企业规模为负的显著,表明在私营企业规模由小变大的过程中随着沉淀成本增加,面对缺乏必要监督的政府行政行为,出于对政府侵权的担心,企业家资本扩张行为受到了抑制。根据上述回归结果的分析,不规范的政府行为对私营企业的负面效应比较显著,政府对私营企业产权的保护并不完全到位,客观上阻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即本文的假说1可以被接受。

优惠政策变量在表2和表4(各表的模型(3))中均呈现出正的不显著性,虽然在表4(模型(1))中具有5%的显著性水平,但对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的解释力不强(颁布一个单位的优惠政策仅给私营企业带来约3%的增长率,且R2值小,拟合优度不高,解释力不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现有政策仅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直接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当政府承诺缺乏长期可信性时,优惠政策只能在短期内为私营企业主发展私营企业提供激励。由于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部门利益集团寻租,政府过分热衷于优惠政策的制定,反而有可能对私营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重新引入F’值,其他自变量的总体解释力明显强于优惠政策变量,相关的非约束模型均呈现5%的显著性,而优惠政策非约束模型却不显著。与规范的政府行为相比,优惠政策对私营企业发展的影响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显著。也就是说,本文的假说2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东部地区,虚拟变量对私营企业工业产值和企业投资者人数具有正的显著影响;而在西部地区则呈现出负的效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并未像预期的那样阻碍私营企业发展。表2和表3中金融危机虚拟变量系数均呈现1%的显著性水平,与金融危机前相比,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和投资者人数在金融危机后的五年内增加了66%。金融危机前后私营企业的规模变化不大(表4中金融危机虚拟变量系数均不显著),可能是金融危机主要影响了较大规模的企业,私营企业因为规模普遍较小,行为不够规范,反而避开了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另一种可能性涉及到企业的融资方式,中国私营企业主要依赖内源性融资,外源融资比例很低。

五、结束语

黄仁宇[16]曾经形象地用一个“立”字来比喻中国社会制度结构的变迁。他认为,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社会已成功建立起上层建筑“”和相应基层组织“_”,但中间的两个撇“ソ”字却从未真正立起来,即法制始终不能有效阻止上层对基层的侵扰,私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在建设法制社会,特别是在政策制定和国家立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规范政府行为,解决韦伯所谓的经济体制的“可预见性”问题上却进展有限。本文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仍然阻碍着中国私营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过大的政府权力和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使得政府承诺缺乏可信性,政策和法律的可执行性特征被削弱,将迫使私营企业寻求官方庇护(发展自我保护等替代性安排)。政策和法律不彰,结果就是“钱权交易”的腐败故事[13]。这显然与我们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宗旨相违背。

参考文献:

[1]RAM RATI.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A New Framework and Some Evidence from Cross-Section and Time-Series Data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3):191-203.

[2]ROBERT E. HALL AND CHARLES I.JONES . Why Do Some Countries Produce so much More Output Per Worker than Others?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84-116.

[3]奥尔森.通向经济成功的一条暗道[J] .比较,2004,(11):9-32.

[4]施莱佛等.掠夺之手[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5]赵志君,金森俊树.一个中国私营部门发展模型[J] .经济研究,2005,(4):97-107.

[6]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7]张维迎,邓峰.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J] .中国社会科学,2003,(3):99-112.

[8]弗鲁博顿等.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9]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J] .经济学(季刊),2005,(3):605-622.

[10]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 .经济研究,2002,(10):59-70.

[11]张军,詹宇波.金融歧视、“腐败”与中国私人企业的增长:基于转轨的经济观察[EB/OL] .省略.cn/cn/ReadNews.asp?NewsID=20510.

[12]巴罗.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张维迎,周黎安,顾全林.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及其影响因素:分位回归模型的一个应用[J] .管理世界,2005,(10):94-101.

[14]孙早,刘庆岩.市场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J] .经济学家,2006,(4),:110-118.

私营企业发展篇(10)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部署,以参与企业改制为契机,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工作力度,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安置了大量下岗职工,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全县社会稳定。这其中,也凝聚了个私协会和从事该项工作的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个体私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产品结构也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部分单位和干部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摆位不高,没有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来抓,对落实有关政策、解决具体问题缺乏研究;还有个别单位仍没有做到千方百计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而是从部门利益出发,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的积极性。

要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合力构筑全国一流旅游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上来,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确保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和谐黟县”的需要。我们必须站在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一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与时俱进,全力推进我县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借此机会,我想谈三点个人的意见,供各位同志和代表们参考:

一是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围绕旅游经济,积极调整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在第一产业方面,引导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不断调整和改善种、养、加工产业产品结构。围绕宏渔线、黟七线等主要旅游公路沿线特色农业带,主动参与生态型、旅游型、休闲会务型村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园区农业。在第二产业方面,按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对设备陈旧老化、产品质量差的私营企业,引导他们主动承接长三角与浙江经济带产业转移,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名牌产品,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实施旅游景点重组战略,着力构筑“中国世外桃源”大景区的机会,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在继续发展商贸流通、餐饮、运输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引导他们向市场中介、高端商务、乡村休闲等新兴行业发展,积极参与旅游商品研制、乡村旅游开发等“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项目合资与合作。

二是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发展“三型”企业,推动个体私营经济上水平、上档次。要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形势,在积极谋划项目、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时,建立项目引导机制,不断把成熟项目推向社会,转让给民间投资者。组织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参与有价值的项目会、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与实力来选择项目,争取把有利于旅游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的项目落户我县。要着眼于个体私营经

私营企业发展篇(11)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00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

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

1993年底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到1995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00%以上,甚至超过120%。1995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98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90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02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为本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

(二)以人为本增强凝聚力

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三)以人为本唯贤是用

苏宁集团认为: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才是人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为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即便拥有学历、资历或文凭,也要考察它的真正价值。苏宁电器选拔人员强调能力适度。所有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是苏宁员工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苏宁电器人才引进的重点途径。苏宁电器与全国各地几十所重点高等学府建立了人才输出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将从高校引进大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2003年初,苏宁电器着眼于未来2-3年需要,启动了应届大学生“1200工程”,计划从全国各地的高校招聘1200名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经过1-2年精心培训与培养锻炼,最终充实到公司各个中层管理岗位中去。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苏宁电器在总部专门成立培训管理部,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化、个性化原则,汇编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连锁筹建》《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一套培训教材,为新进员工和在岗员工提供岗前适应性培训和在岗提高性培训。各管理部门也将培训工作的部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制定了各自的年度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评和年终的部门评优中都将人员的培养输出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四)以人为本构筑施展舞台

创业10多年的苏宁实际上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青年期,要想全面形成苏宁的企业文化也许还不太成熟。但是,面对全国5000多名苏宁员工的向往,面对社会舆论、行业公众的关注,苏宁提出一些苏宁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涵,昭示于员工,公诸于社会。集团统一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利益取向和利益分配的基础。苏宁在创业之初,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创业者个人的利益,当苏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利益的实现与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之间的关系的越来越密切。所以,今天的苏宁早已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融为一体。苏宁强调个人利益,但对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实现手段有企业的原则。苏宁要生存,苏宁的生存离不开与社会的协调、与环境的共融,因此相对于企业利益而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一切。苏宁要发展,要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企业的利益大于一切。苏宁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苏宁员工的辛勤劳动是实现企业利益的现实力量,因此苏宁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创造财富的财富,不断地提高苏宁员工的利益回报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每一个苏宁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在苏宁品牌下、在苏宁团队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每一个苏宁员工都要理所应当地在优先满足企业根本利益前提下。

(五)以人为本采用科学激机制

苏宁电器建立有系统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各岗位采取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职责、计划、精神风貌三方面对员工每月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量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是苏宁电器考核体系的一大特点,各项考核制度与评估指标都采取评分方式。由于连锁体系岗位设置比较繁多复杂,苏宁电器还着力突出个性化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考核方案,制定了品牌营销岗位、职能部门岗位、连锁店营业员、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工程业务岗位等系列化的制度。

结论

十六大的召开,掀起了中国历史的又一新篇章,这给中国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催化剂。十六大强调了要保护私人财产,这就是要鼓励大家创业,要去干一番事业,要去创造财富。因为没有私有财产就没有私营经济,没有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是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的。保护私有财产就要承认和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时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十六大文件里强调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照他们的贡献参与分配,显然意义非同寻常,这对发展私营经济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领域,市场准入拓宽了,因为国家现在还有很多的领域不让私人进入的,这次十六大提出了除了一些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都要开发,而且提出来在投融资方面,在税收、在土地和外贸等领域里面,要和国有企业一样实行平等待遇。这就是说民营经济将来会逐渐的扩大,除了某些国家需要垄断的产业外都要开发。这无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概言之,十六大以后民营经济会有非常大的发展,那么民营经济发展以后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就有很好的保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全国各个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政府、社会体系正积极给予私营企业有效的扶持氛围,健康成长的空间:

首先,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要得到发展,必须有资本的支持。一部分资本可以从企业家自己的积累中来,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靠资本市场的帮助。资本流动的根本保证是良好的信用关系,是未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最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已看到政府正力争增加金融业的透明度,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同时要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股票市场,发展信贷担保事业,发展租赁业等等。

再次,各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咨询公司,批发配送中心,零售经销店,邮购网络,特许连锁店,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专利局,信用记录服务公司等等。这类机构为企业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必将给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由13.9万户增加到202.85万户,增长了13.53倍;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则由154.7万户和415.9万户减少到131.8万户和220.9万户,分别下降了14.8%和46.9%;外商投资企业由8.4万户增加到20.2万户,增长了1.4倍。同一时期,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221.2亿元增加到18212.2亿元,增长了82.3倍(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由17948.0亿元和8242.0亿元增加到46850.7亿元和10807.6亿元,分别增长了3.36倍和0.31倍;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1159.87亿美元增加到5057.8亿美元,增长了3.36倍。在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发展速度最快。这些统计数据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从苏宁的成功,我们还得到这样的启示:私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出“手工作坊”或“家族企业”的围城,关键在于最高决策层能善于学习、高瞻远瞩、广纳贤才,始终领先于同行。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私营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私营企业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经验,稳步地发展,苏宁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