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量子学习法大全11篇

时间:2023-07-30 10:16:51

量子学习法

量子学习法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88-03

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的两大支柱之一,它的建立是20世纪划时代的成就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量子力学的建立,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1]。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对原子物理的深入研究打开了量子力学的大门,这一人类新的认知很快延伸并运用到很多物理学领域,并且,导致了很多物理分支的诞生,如:核物理、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激光物理等[2]。量子力学在近代物理中的地位如此之重,所以成为物理专业学生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量子力学太过抽象、难以掌握。如何改革教学内容,将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由浅入深,使学生易于理解;如何改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是量子力学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作者从几年的教学中摸索到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本科量子力学教学一般包括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正是因为微观粒子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才造成了一些牛顿力学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例如测不准关系、量子隧道效应等等;第二部分是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这部分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内容,如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态叠加原理、电子自旋等;第三部分是量子力学的一些应用,如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微扰方法。以上三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量子力学的整体框架[3]。随着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现象和成果。例如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等等。许多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兴趣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新成果中得到的。如果我们仍按传统的内容授课,学生学完了这门课程发现感兴趣的那点东西完全没有接触到,就会对所学的量子力学感到怀疑,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所以作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量子力学的新成果和新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按照量子力学的特点有所改革。由于量子力学的许多观点和经典力学完全不同,如果我们还是按照经典力学的方法来讲,就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混乱,所以建议从一开始就建立全新的量子观点。例如轨道是一经典概念,在讲授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时仍然采用了轨道的概念,但在讲到后面又说轨道的概念是不对的,这样学生就会怀疑老师讲错误的内容教给了他们,形成逻辑上的混乱。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建立量子的观点,淡化轨道的概念,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量子力学课程的第一节课,绪论课的讲授效果对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影响很大,所以绪论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量子力学这门课程的态度。当然很多学生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但学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仅仅只是在行动上重视,而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如何使这部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量子力学变为主动地学习,这就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培养。在上绪论课时作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抓住学生的兴趣。首先列举早期与量子力学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得主历来都是万众瞩目的人物,学生当然也会有所关心,而且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工作在量子力学这门课程中都会一一介绍,这样一方面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强调了量子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为学生探索什么样的工作才可以拿到诺贝尔奖留下悬念。抓住学生兴趣的第二个主要方法是列举一些量子力学中奇特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动力,例如波粒二象性带来的“穿墙术”、量子通讯、如何测量太阳表面温度等等,这些都很能激发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综上所述,绪论课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是引导学生打开量子力学广阔天地的一把钥匙。

三、重视物理学史的引入

随着量子力学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物理方法的内容,虽然学生会对量子力学的博大精深以及人类认知能力惊叹不已,但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越来越枯燥乏味。并且,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和信息在这个时候受到很大的考验,想要把丰硕的量子力学成果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传达给学生,就得在适当的时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很多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有很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为学生闲聊的素材,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讲述量子力学发展史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量子力学发展史中的名人逸事和照片,如:索尔维会议上的大量有趣争论和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明星照”,或用简单的方法用板书的形式推导量子力学公式。例如在讲到黑体辐射时,作者讲到普朗克仅仅用了插值的方法,就给出了一个完美的黑体辐射公式。而插值的方法普通的本科生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方面鼓励学生:看起来很高深的学问,其实都是由很简单的一系列知识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教导学生,不要看不起很细微的东西,伟大的成就往往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在讲到普朗克为了自己提出的理论感到后悔,甚至想尽一切的办法自己的理论时,告诉学生科研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自己的信念有时候比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重要。在讲到德布罗意如何从一个纨绔子弟成长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讲到薛定谔如何在不被导师重视的条件下建立了波动力学;在讲到海森堡如何为了重获玻尔的青睐,而建立了测不准关系;在讲到乌伦贝尔和古兹米特两个年轻人如何大胆“猜测”,提出了电子自旋假设,这些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这些小故事不仅让学生从中掌握的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过程,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科研品质都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量子力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原理、概念、推导过程和现象,这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在授课过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推导过程,非常的枯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比如:把瞬间的过程随意地延长和缩短,把复杂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过程用动画或图片的形式分解成详细的直观的步骤表达清楚[5]。相对于经典物理来说,量子力学课程的实验并不多,在讲解康普顿散射、史特恩-盖拉赫等实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形图像的形式模拟实验的全过程。用合适的教学软件对真实情景再现和模拟,让学生多册观察模拟实验的全过程。量子力学的一些东西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在头脑中想象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这块短板,形象地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电子衍射的实验,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和书本上的图片描述这个过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电子通过动画的形式一个一个打到屏幕上,形成一个一个单独的点来显示出电子的粒子性;在快进的形式描述足够长时间之后的情况,也就是得出电子的衍射图样,从而给出电子波动性的结论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经过这样的教学形式,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6]。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例如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传统的板书就非常接近人本身的思维模式,容易让学生掌握,如果用多媒体一带而过,往往效果非常的不好。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并重,对于一些现象的东西多媒体表现更为出色;而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传统的板书更为有利,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五、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

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上和课后,在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过程中可以重点利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课前和课后对量子力学的学习。预习是对于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很重要,当然,量子力学也不例外,预习是一个提前自我学习的过程,能够大概了解将要学习内容的大概,这样不仅能够更正理解有偏差的部分和加强正确理解部分的记忆,还能够有重点地听课,对于学习量子力学是很重要的。预习也是一个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过程,对于增强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及以后学生的终身事业的建立都是很重要的[8]。由于量子力学在理解上难度较大,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课堂上教师用更好的上课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和充分的讨论在教学中是必须的,量子力学的课堂一定要避免成为一言堂,要适当地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比如:逆向思维和非规范性思维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实际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量子力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多介绍一些近代物理、生命科学、化学、现代分析技术和材料科学等学科中量子力学的应用部分,让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量子力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此外,课上可以分配小组每节课前讲述量子力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分组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基础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分组,这样增强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9]。另外,作者建议,引入商业上的PK机制,下课之前教师分配章节,并且对学生加以引导,让相同程度的学生之间进行量子力学认知上的小竞赛,对赢的同学进行奖励,或者输的同学上讲台唱歌,这样做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效果好的话能够激发学生对量子力学的极大兴趣。

量子力学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因为它是近代物理的一大基础,更主要的价值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这些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希望能通过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不断摸索,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

参考文献:

[1]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2]沈.量子力学的光辉八十年[J].世界科学,2006,11(5):12-171.

[3]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M].第4版.科学出版社,1997:35-278.

[4]雷奕安.新量子世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5-85.

[5]邹艳.浅谈量子力学的教学改革[J].物理与工程,2009,19(4):40-41.

[6]游善红,王明湘.工科专业的量子力学教学方法探索[M].大学物理,2012,31(3):60-65.

[7]陈鹏,罗楚新,薛运才.工科物理专业量子力学教学特点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2009,26(6):88-89.

[8]刘中利,杨数强.《量子力学》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109.

量子学习法篇(2)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本科量子力学教学一般包括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正是因为微观粒子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才造成了一些牛顿力学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例如测不准关系、量子隧道效应等等;第二部分是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这部分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内容,如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态叠加原理、电子自旋等;第三部分是量子力学的一些应用,如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求解,微扰方法。以上三个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量子力学的整体框架[3]。随着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现象和成果。例如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机等等。许多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兴趣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新成果中得到的。如果我们仍按传统的内容授课,学生学完了这门课程发现感兴趣的那点东西完全没有接触到,就会对所学的量子力学感到怀疑,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所以作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量子力学的新成果和新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按照量子力学的特点有所改革。由于量子力学的许多观点和经典力学完全不同,如果我们还是按照经典力学的方法来讲,就会引起学生思维上的混乱,所以建议从一开始就建立全新的量子观点。例如轨道是一经典概念,在讲授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时仍然采用了轨道的概念,但在讲到后面又说轨道的概念是不对的,这样学生就会怀疑老师讲错误的内容教给了他们,形成逻辑上的混乱。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建立量子的观点,淡化轨道的概念,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

二、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量子力学课程的第一节课,绪论课的讲授效果对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影响很大,所以绪论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量子力学这门课程的态度。当然很多学生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但学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仅仅只是在行动上重视,而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如何使这部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量子力学变为主动地学习,这就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培养。在上绪论课时作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抓住学生的兴趣。首先列举早期与量子力学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得主历来都是万众瞩目的人物,学生当然也会有所关心,而且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工作在量子力学这门课程中都会一一介绍,这样一方面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强调了量子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为学生探索什么样的工作才可以拿到诺贝尔奖留下悬念。抓住学生兴趣的第二个主要方法是列举一些量子力学中奇特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动力,例如波粒二象性带来的“穿墙术”、量子通讯、如何测量太阳表面温度等等,这些都很能激发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综上所述,绪论课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是引导学生打开量子力学广阔天地的一把钥匙。

三、重视物理学史的引入

随着量子力学学习的深入,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物理方法的内容,虽然学生会对量子力学的博大精深以及人类认知能力惊叹不已,但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越来越枯燥乏味。并且,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和信息在这个时候受到很大的考验,想要把丰硕的量子力学成果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传达给学生,就得在适当的时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很多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有很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为学生闲聊的素材,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讲述量子力学发展史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量子力学发展史中的名人逸事和照片,如:索尔维会议上的大量有趣争论和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明星照”,或用简单的方法用板书的形式推导量子力学公式。例如在讲到黑体辐射时,作者讲到普朗克仅仅用了插值的方法,就给出了一个完美的黑体辐射公式。而插值的方法普通的本科生都能熟练掌握,这一方面鼓励学生:看起来很高深的学问,其实都是由很简单的一系列知识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教导学生,不要看不起很细微的东西,伟大的成就往往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在讲到普朗克为了自己提出的理论感到后悔,甚至想尽一切的办法推翻自己的理论时,告诉学生科研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自己的信念有时候比学习更多的知识还要重要。在讲到德布罗意如何从一个纨绔子弟成长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讲到薛定谔如何在不被导师重视的条件下建立了波动力学;在讲到海森堡如何为了重获玻尔的青睐,而建立了测不准关系;在讲到乌伦贝尔和古兹米特两个年轻人如何大胆“猜测”,提出了电子自旋假设,这些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这些小故事不仅让学生从中掌握的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过程,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科研品质都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量子力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原理、概念、推导过程和现象,这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在授课过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推导过程,非常的枯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比如:把瞬间的过程随意地延长和缩短,把复杂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过程用动画或图片的形式分解成详细的直观的步骤表达清楚[5]。相对于经典物理来说,量子力学课程的实验并不多,在讲解康普顿散射、史特恩-盖拉赫等实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形图像的形式模拟实验的全过程。用合适的教学软件对真实情景再现和模拟,让学生多册观察模拟实验的全过程。量子力学的一些东西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在头脑中想象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这块短板,形象地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电子衍射的实验,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和书本上的图片描述这个过程,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电子通过动画的形式一个一个打到屏幕上,形成一个一个单独的点来显示出电子的粒子性;在快进的形式描述足够长时间之后的情况,也就是得出电子的衍射图样,从而给出电子波动性的结论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经过这样的教学形式,相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6]。但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例如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传统的板书就非常接近人本身的思维模式,容易让学生掌握,如果用多媒体一带而过,往往效果非常的不好。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并重,对于一些现象的东西多媒体表现更为出色;而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传统的板书更为有利,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

量子学习法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14-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要求教育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然而我国农村中小学目前仍面临着教育质量不高这一严重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而数学学科的表现尤为明显,而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要提高农村小学的数学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笔者针对农村小学的数学现状,认为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也不能放弃对能力的要求,要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浅谈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具体的做法。

1.授人以渔,让农村小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将是一句空话。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掌握一些较好的、常见的数学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因为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多半是照葫芦画瓢,他们还不会进行认真的思考与分析,思维比较盲从,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作为贫困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更应该立足当地的实际,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必要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我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关爱学生,激发学生有效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小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以前我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普通的,后来我经常与他亲近,把她当做我的朋友,经常关心他,询问他,结果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改变,一跃成为班里的学习尖子。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3.家校沟通,提高家长的教育合作意识

由于生长在农村,加上农活教多,所以多数家长没有受到太多教育,他们的教育观念不强,他们送子女读书,诚然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但他们却没能在孩子的学习中起到实质上的促进作用。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便完全交付给学校与老师,孩子学习好,他们无话可说,可要是成绩差,他们不是帮孩子找原因想办法,而是轻则骂,重则打,全然不顾幼小的心灵是否受到伤害。孩子常常感到无助,于是便破罐子破摔,从而更加厌恶学习。甚者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成绩无所谓,他们只是想让孩子认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便让其回家做农活或进城务工;有的家长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因此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只有任其自然。要想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应对家长进行一些实质性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学习关乎孩子的未来,让他们明白即使以后孩子做农活或打工也要有知识,鼓励他们转变教育观念,为孩子的将来主动参与学习,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一股必要的辅导力量。

4.提高技能,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在农村教师一般没有或很少接受教育科研方式方法培训,很多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经验并进行理性升华,不了解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教学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或按传统办事阶段。在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表现出对教材理解不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置可否,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方面显得尤为欠缺,当课堂开放后,面对因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丰富、思考问题方式方法多样而带来的课堂活跃,一些教师显得束手无策。在指导学生探究时,教师任由学生的思维随意驰骋而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不会的仍然不会,不懂的始终不懂。所以,要加大教师的继教力度,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性要强。

总之,小学数学,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数学,在日常教学中要受到教师的重点关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仅是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任务,更要对学生负责。能够正了解学生的思维,以简洁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因而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实践出发、从生活出发,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形象化具体化,是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了解知识点。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数学课要上的精彩有效,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听课,而不是被迫听课。为了使学生赋有兴趣的听讲,教师教学精彩,一定要做到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完全掌握与了解知识点后,能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在这样一个循环反复中才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农村小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

量子学习法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实验演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形成初识,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250ml)、玻璃管、单孔胶塞、气球、白磷、烧杯(100ml)、铁钉、玻璃片、蜡烛、火柴、镁条、石棉网、坩埚钳。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

1、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问题提出:

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

二、活动与探究

实验方案

在250ml锥形瓶底部铺层细沙,放在一火柴头大的白磷,在橡皮塞上插一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使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将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将橡皮塞盖好,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将几根铁钉同时放在硫酸铜烧杯旁边一起称量。将铁钉放入CuSO4中观察至不变色,称量。

实验现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

理解:

(2)情景与讨论:

情景⑴: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称量,点燃蜡烛,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情景⑵:取一根用砂纸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称量。在石棉网上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观察反应现象并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4、讨论与交流:

⑴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⑵对于前面方案一中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⑷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四、反思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是

五、板书设计

一、活动与探究

实验方案

在250ml锥形瓶底部铺层细沙,放在一火柴头大的白磷,在橡皮塞上插一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小气球(使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称量。将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将橡皮塞盖好,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称量。

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将几根铁钉同时放在硫酸铜烧杯旁边一起称量。将铁钉放入CuSO4中观察至不变色,称量。

实验现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对化学方程式教学,教师通过互动性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讨论总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

2、用文字描述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我们知道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不仅书写方便,而且从化学式还可以知道物质的内部构成。那么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也可以用一种式子来表示呢?

二、引入新授

1、化学方程式:

⑴定义:

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CO2为例

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微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了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⑴讨论: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CuO+H2Cu+H2O

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生成物粒子比

生成物、反应物质量比

质量守恒

⑵归纳: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三、课堂练习

1、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3B====2C中,C的化学式用A、B表示是()

A、AB2B、AB3C、A2B3D、A3B2

四、课外练习:点拨P137

五、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学习,我的收获和体会

六、板书设计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CO2为例

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

微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了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二、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CuO+H2Cu+H2O

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教学后记】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及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过程与方法:以师生互动为课堂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练习与讨论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难点】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创设情景: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遵循质量守恒原因是什么?

2、引入: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等号两边原子种类与数目的关系。

二、进入新授

1、阅读教材P95第三自然段-P96,了解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目的。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写⑵配⑶标⑷等

5、结合实际讨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目的:使等号两边的和相等)

⑴最小公倍数法:(氧两边各出现一次)

阅读教材P95-96学习配平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Al+Fe3O4Al2O3+Fe

⑵奇数配偶数的方法(左右氧出现多少次)

例:CH4+2O2——H2O+CO2

练习:FeS2+O2——Fe2O3+SO2

KClO3——KCl+O2

⑶定“1”法:以化学反应中组成最复杂的物质的化学式系数定为1,再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化学式复杂或有机物燃烧)

例:KMnO4——K2MnO4+MnO2+O2

练习:C3H8+O2——CO2+H2O

CO+Fe3O4——Fe+CO2

H2+Fe3O4——Fe+H2O

三、课堂练习:教材上P98习题

四、反思与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五、板书设计

1、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目的。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⑴写⑵配⑶标⑷等

5、结合实际讨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目的:使等号两边的和相等)

⑴最小公倍数法:(氧两边各出现一次)

⑵奇数配偶数的方法(左右氧出现多少次)

⑶定“1”法:以化学反应中组成最复杂的物质的化学式系数定为1,再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教学后记】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理解方程式涵义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把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与方法,并依据它进行规范化、准确性地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在掌握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⑴KMnO4—K2MnO4+MnO2+O2

⑵CaCO3—CaO+CO2

二、引入新授:

研究物质间的化学变化常涉及量的计算,而化学方程式正体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取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取一点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

三、新授:

1、例1:加热分解31.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g氧气?

2、归纳解题步骤:

3、例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吨氧化钙,要碳酸钙多少吨?

四、巩固练习

教材P100习题

五、收获和体会

解题步骤:

(1)设未知数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已知和待求的量在相应的物质下面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要作答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整理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使学生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原则。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原则

【教学难点】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分组练习法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1、物质的分类

下列物质⑴铁⑵高锰酸钾⑶水⑷碳⑸氮气⑹氧化汞⑺食盐水⑻汞⑼海水⑽空气⑾冰水混合物⑿氯酸钾⒀氧气⒁氦气⒂氧化镁

(填序号)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2、化学符号

元素符号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一个原子⑶金属、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可表示单质

化学式⑴表示一种物质⑵表示组成的元素(宏观)

⑶表示组成的元素⑷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微观)

化学符号前加上适当数字后,通常只具有微观意义

例H2O⑴表示水⑵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⑶表示一个水分子⑷表示每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练习:1)2000年国家药管局紧急告戒患者,立即停用含PPA(化学式为C9H4NO)的感冒药,关于PP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一个分子里含有20个原子B、它由四种元素组成

C、它是一种氧化物D、它是一种化合物

2)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

B、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保持维生素C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维生素C分子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E、忌偏食

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B、ClC、HeD、CO

4)指出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

⑴2H⑵H2⑶2H2O(两个2都需解释)

5)用于火炬接力的丁烷(C4H10)(打火机内液体)乳酸C3H6O

鲨鱼体内有抗癌作用的”角鲨烯”(C30H50)葡萄糖C6H12O6

“脑黄金”不饱和脂肪酸之一C26H40O2尼古丁C10H14N2

“盖中盖”有效成分为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叶绿素C55H70MgN4O65

3、化学计算

1)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2分之一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4)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x+B的相对原子质量×y

5)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AxBy中

mA:mB=A的相对原子质量×x:B的相对原子质量×y

6)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

AxBy中

A%=A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原子个数:X=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质量分数/A的相对原子质量

7)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mgAxBy中,mA=mg×A%mB=mg×B%

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100%

练习:

1)镭22688Ra是居里夫人发现的一种有放射性的元素,226为相对原子质量,88为其质子数。则镭元素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_______。

2)某些商品广告常有“补铁”“补钙”“补锌”等词语,这里的铁、钙、锌是指()

A分子B原子C元素D无法确定

3)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nRO2n+1,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化合价是________。

4)已知R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则R(NO3)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54B240C185D213

5)H2、O2、CO2、SO2各一个分子,按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若各取1g上述气体,则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6)某种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7:1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

7)某药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8,在其分子中,C占76.83%,H占9.76%,N占8.54%,O占4.88%。则该药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8)某化合物A6.2g燃烧后,生成8.8gCO2和5.4gH2O,试通过计算后确定A的化学式。

9)某气体与CO混合气体中,经分析含氧58%,则该气体为()

ASO2BH2CCO2DNOEO2

10)某不纯的NH4NO3样品,经分析知其中含N36%,则可能混有的杂质是()

ANH4ClB(NH4)2SO4CCO(NH2)2D无法确定

11)有一不纯的NH4NO3样品,经分析知其中含N30%。则该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2)含碳酸钙(CaCO3)80%的石灰石(其余成分不含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3)对于SO2和SO3

A、相同质量的SO2和SO3中,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SO2和SO3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量子学习法篇(5)

1 引言

生产力的发展客观需要,推动人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掐指算来,量子概念的诞生已经超过整整100年。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量子物理,就没有人们今天的生活方式。量子物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现代化生产的许多方面,如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磁性材料与器件,原子能技术、激光技术等等。《量子力学》课程的学习已成为国内高等理工科院校“应用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并为“固体电子导论”“光电子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对《量子力学》课程的探讨

《量子力学》涵盖了基础物理、数学物理方法、概率论、线性代数、矩阵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规律与方法与经典物理截然不同,不能凭借我们所熟悉的经典概念去证明。这些现状导致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感觉到难度更大。传统的课堂教学容易陷入纯粹的数学推导而忽略物理情景的建立。

种种现象表明,现存的“单纯授课式”教学方式不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无法实现其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在各方面加以充分改进。目前,国内外对《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作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开发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课堂分组讨论、模块化教学等。如何让学生在偏微分方程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中,理解抽象的量子物理基本框架,并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任课教师需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值得花力气去研究。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量子物理所带来的新技术又层出不穷,大量前言研究成果脱颖而出,如量子通信,量子纠缠,量子密码等。如何将这些最近量子应用技术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课程学习方式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因此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以“问题导向”作为切入口,将案例教学、视频教学、科研成果等融入《量子力学》的教学过程,克服抽象的物理图景给学生带来的困扰,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题研究,用现有的专业实验室条件,针对课程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和专业的实践应用问题,在科研实践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其创新能力。

3 《量子力学》课程问题导向型教学实施建议

3.1 学习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量子力学可谓无处不数学,因此需要以无记名答卷调查和课间交谈方式,对学生的之前数学物理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为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打下基础。如果没有对具体问题进行严格的数学推导,就无法真正深刻理解基本原理,量子物理的实际应用也就更无从谈起。课程系统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把知识点中可能运用到的数学知识梳理后作为参考资料发给学生,便于学生在平时练习中使用。

量子学习法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02-02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任课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量子力学课程是核类专业的基础课,它对于学习和理解核类专业主干课程,如原子核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由于其理论性强,思维方式与经典力学差异较大,量子力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这样就使得核类专业特别是核类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该门课程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也使得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因而在课堂上就经常出现这样的一幕:只有老师在讲,学生思考的少,气氛压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怎么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在分析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探究并实践了由经典物理学的问题来引入量子力学学科的问题。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量子力学的实践教学当中。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还可以巩固学生以前学过的经典物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而能提升教学质量。

一、问题式教学法概念

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Teaching)是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的发展,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自主寻找答案,是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合作解决真实问题来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学、会计、英语等众多学科。

二、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的联系及问题式教学法在量子力学课程中的应用

经典物理可以解释天体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波的传播以及系统的热力学平衡等自然现象。20世纪初,当人们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后,在解释分子原子尺度的物理现象时,经典力学往往无能为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这就是量子力学。它是阐明原子核、固体等性质的基础理论,且在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经典力学,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简化为质点,位置可以用坐标系上的坐标表示。将坐标对时间求导、再求导,得到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t) ■=■ ■=■ ①

经典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是牛顿三大定律。描述物体t时刻的状态用t时刻的位置矢量■,动量■。初始位置矢量、动量及所受到的力■知道,由牛顿运动定律就可以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量子力学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由于微观粒子运动的随机性,使得粒子的动量和位置不能同时确定。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入这样的问题:量子力学中是怎么样来描述粒子的状态及运动规律呢?这就要找到与经典对应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引入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概念及其物理含义。波函数是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形式:

Ψ(x,y,z,t)=Ψ(p,r,t) ②

此时又引入一个新的问题:波函数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与经典牛顿运动定律对于的定理或者定律又是什么呢?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问题式的方法来引入薛定谔方程问题。

i?攸=■=-■?荦2Ψ+U(r)Ψ ③

上式子表示粒子在相互作用势为U(r)的势场中运动时,描述粒子运动状态波函数随时间的演化所满足的规律。同样,像以上这样利用问题式引入的方式来讲授量子力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还有很多,如态叠加原理,表象变换等。对于态叠加原理,问题的引入:经典物理有波函数的概念,有波的叠加,那量子力学中描述物体状态的波函数是否也有叠加性,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动呢?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引入到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的相关内容。

三、需要重视的问题

针对目前核类专业特别是核类工科专业量子力学课程的现状,我们除了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还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首先,需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在解答习题中将问题式教学融入其中,要做到课堂知识和课后习题的问题式教学双覆盖。最后,需要学生知道处理量子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适当鼓励学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并登记,从心理层面激励其更加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本科阶段的量子力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是继续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了量子力学课程的重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经典物理与量子力学的类比对应关系,在量子力学讲授相关知识时,用问题式的方式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使用该教学方式以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晓雯,任艳荣.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6,29(1):24-26.

[2]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55-60.

[3]刘梦莲.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1):39-43.

[4]蒋新宇,施树云,于金刚.问题式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光谱实验室,2012,29(4):2548-2550.

量子学习法篇(7)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毕业班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教学质量”不仅是在家长的心中还是在老师的心中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在老师们的心中打下了一个问号。追根究底是老师的教法不当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合,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多反思。毕业班的教学质量好坏,是对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总检阅,为了加强学校对毕业班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浅谈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教学质量:

一、组建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班教师队伍

开学初,学校可以根据对老师的调查了解并结合学生及家长的建议,经学校研究决定安排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实干精神的年青教师到毕业班任教。由于他们经验丰富、方法多样、精力旺盛,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并积极主动担任毕业班工作,勇挑重担,为学校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动作用。

二、积极做好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

由于毕业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情绪低、厌学,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没有丝毫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召开毕业班学生会,一是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校纪班规,规范学生行为的教育。二是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三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从生活实践出发,让学生了解读书能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从而认识到要改变现实的生活环境,唯有读书才是出路。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激励了学生共同进步、树文明班风。

三、积极做好毕业班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

由于毕业班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让学生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因此,通过召开毕业班家长会进行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同时给家长们几点建议:1、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多给孩子关心和辅导,3、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4、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评价,5、要重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6、经常保持与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7、通过教师“家访”家长“校访”相互沟通,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组织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

组织召开毕业班学习方法交流会,请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科代表发言,科任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指导该科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识记什么,怎样去识记理解,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运用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五、实行“一帮一”活动、推荐“一比一”竞争机制

对毕业班学生可以采取一次摸底检测,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部分学生出现的“败科”现象,根据具体情况要求语、数、外各教师分别帮助几名学困生,关爱他们,帮助辅导他们,增强他们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走出困境。并要求班上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一个学困生,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实行找对手,每次测试后,教师进行评比,如自已的对手成绩上升,则另一个同学就买一个3角钱的数学本奖给他,如次循环,让学生建立你追我赶的竞争机制。

六、做好家访后记、关注留守儿童

量子学习法篇(8)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7-0004-02

量子力学作为当代科学发展最成功的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是学习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和微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已经成为很多理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其体现出的研究和对待新事物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毕业后从事其工作均有很好的指导和启迪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及科学素养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量子力学理论与学生长期以来接触到的经典物理体系和日常生活常识相距甚远,尤其是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手段与经典物理更是截然不同,但二者又是科学上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许多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从经典物理中的相关内容类比而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彻底打破学生在经典物理学习中已经形成的固有观念和认识,另一方面在学习量子力学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又要求学生建立起与经典物理之间的联系,以形成较为直观的物理图像,这种思维上的冲突导致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困惑不堪。同时,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由于数学和普通物理基础比较薄弱,众多学生陷于烦琐的数学推导之中,导致学习兴趣缺失。那么,在教学量子力学时,应如何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学习量子力学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量子力学课程的第一节课讲授效果对学生学习量子力学的兴趣影响很大,所以量子力学绪论课的讲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量子力学这门课程的态度。作者主要通过列举早期与量子力学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量子力学中奇特的现象来抓住学生的兴趣。诺贝尔奖得主历来都是世人瞩目的人物,处于网络时代的学生当然也会有所关心和理解,而且他们的主要工作在量子力学这门课程中都将会一一介绍,这样通过举例子的方法强调了量子力学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学生探索什么样的工作才可以拿到诺贝尔奖留下悬念,逐渐消除学生对量子力学的恐惧感。通过介绍四大经典力学,引导出量子力学和大家熟悉的经典物理学的关系,并结合经典物理学史上出现的困难和解决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量子力学发展史。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对量子力学的形成和建立的科学历史背景有深刻了解,有助于学生厘清经典物理与量子理论之间的界限和区别,加深他们对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对蕴藏在这一历程中的智慧火花和科学思维方法有一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学素养。

在授课过程中,在介绍量子力学发展史上一些著名科学家的简历,如爱因斯坦,海森伯,薛定谔等的同时,适当地量子力学发展史上的大事记,比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个晶体管的发明等。通过介绍这些学生熟悉的人物及相关事件,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量子力学课程的兴趣,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量子力学的诞生,通过讲述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学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基础之一,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后续课程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学科的发展中它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把握,帮助学生找寻学习方法

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需要线性代数、概率论、高等数学、数理方法等数学课程作为的数学基础,而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从而对量子力学产生畏惧心理,影响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在物理学中,数学只是用来表述物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演算的工具,教师不能将深刻的物理思想淹没在复杂的数学形式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授,把握这些概念和理论中所蕴含的物理实质。对一些涉及繁难数学推导的内容,在教学中刻意忽略具体数学推导过程,着重于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例如:在一维势垒问题的教学中,对于数学方面的问题,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入射粒子能量和势垒高度不同关系情形下三个区域薛定谔方程、记住其结论即可,重点放在该类问题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及对现成结论的应用上。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深学生的理解

“量子力学”课程本身实验基础薄弱、理论性较强,物理图像不够直观,一味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和长时间的板书推导,学生势必感到枯燥,甚至厌烦。长期以往,必然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类比的方法构建物理图像使学生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形成较为直观的印象,从而形成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结合图形、影像等多媒体手段,模拟实验全过程。借助有关的教学软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可以让学生重复观察模拟实验过程,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微光粒子的波动性,借助电子衍射实验图像类比讲解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和态叠加原理时,使用多媒体动画,我们可形象地展现电子一个一个打到屏幕上最后得到衍射图样的过程。通过减弱电子流强度使粒子一个一个地被衍射,粒子一个个随机的被打到屏幕各处,显示电子的粒子性;但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所得衍射图样和大量电子同时衍射所得图样一样,显示电子的波动性以及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理解其物理意义,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比较电子和经典粒子的波长,说明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观测到粒子的波动性,加深学生对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和掌握。若使用传统板书手工绘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准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作为电子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电子或离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以实现微米和纳米尺寸下电路和系统的集成为目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授课时应注意介绍量子力学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联系,尽可能进行知识的渗透和迁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的过程。要实现量子力学这门课程的全面深入的改革,还有待与同仁一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量子学习法篇(9)

电子技术是中职院校电子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通过笔者大量的调查发现,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毕业后不能够胜任电子设备企业的生产和维修的需求。为了提高电子课程的教学质量,大部分学校都开始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目前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下面我们就项目教学法进行相关探讨。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传统的电子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学生现在教师上完理论课,再进入到实验室学习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的教学由不同的教师承担,理论和实践存在着较大的脱节。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操作时学生也是按照老师事先制定好的操作步骤完成相关操作,教学质量较差。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电子课程的教学任务。上课之前教师会将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设计学案,然后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每个人承担一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共同讨论,按照自己的工作程序完成老师交给的项目。

传统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跟传统教学方法不同,项目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子课程中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课程中引入了先进的单片机技术、PLC以及传感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符合了现阶段电气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电子企业的生产的要求。以PLC来说,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不仅要学习其工作原理,还要学习应用梯形图进行程序编制的过程,内容非常枯燥。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习任务,时间长了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的现象。

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单靠老师讲解和示范很难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将课程的教学跟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一起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项目的选择

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前提,项目选择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首先,项目的选择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即尽可能选择跟企业生产实践相关的项目;其次,项目要将教学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联系在一起;最后,项目还有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项目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企业生产实践不断改变相关项目的选择。如在进行数字时钟课程内容学习时,高一学生只学习了一些电工和电子基础课程,项目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检测和调试等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过Protel课程的学生则应该增加PCB的制作等。

2.计划的制定

为了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学生需要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协作完成。一般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并由小组成员选举1人担任组长,在小组分配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合理搭配。小组接到老师下达的项目任务后,小组成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对项目实施制定详细的计划。

3.项目的实施

学生按照预定的项目实施计划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完全不管不问,此时教师可巡回指导,对于学生制作或者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可给予适当的引导,切不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做。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遇到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共同寻找解决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

4.成果展示

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作出详细的讲解,包括其使用的原理或技术以及其制造过程。

5.评价

每个小组展示完后,其它小组可对其提出问题,并且对其成果进行评价。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制作方法进行小组内自评,寻找项目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是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成果和实施过程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评,总结每个小组中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并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改进。

项目教学法对电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盲目使用,如在进行专业理论时教师也可适当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为了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质量,教师在选择项目之前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否则不但不会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论

项目教学法跟传统教学法不同,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电子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电子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习到枯燥的电子理论知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其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问题,彻底摒弃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

[2]王爽.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

量子学习法篇(10)

相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概念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和间接性,比较抽象和枯燥。要克服化学概念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教师有必要对新概念进行认知―建构分析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管理研究。所谓“认知―建构分析”,即先应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化学概念进行认知分析,对具体概念的学习属性、规律、条件和作用等给出基本判断,为化学概念教学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再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的概念学习过程进行梳理,对学习活动中主体的多元性、过程的动态性、状态的生成性和认识的发展性等更为复杂的问题进行剖析。在认知―建构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概念学习活动管理做深入研究,为化学概念学习的规划设计、学习过程管理、问题指导、分化管控等提供决策参考与方法指南。现以“物质的量(第1课时)”为例,探讨高中化学概念学习的策略和路径。

一、“物质的量”概念学习的认知―建构分析

1.“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障碍

第一,前理解(也称前概念、自然概念或日常概念)的干扰造成定势思维。学生在初中的学习经历中,习惯了其它SI制物理量的简单词语描述方式,物质的量的词组组合有悖于汉语文字的习惯,不但名词抽象、难理解,读起来也生硬,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再从认知发展来看,学生对已学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印象深刻,暂时不能体会物质的量概念系统给解决问题带来的方便,心理上不愿接受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新计算体系。

第二,概念关系多且杂,知识体系琐碎零散。在1节课内同时出现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等多个概念,对初涉高中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易造成知识消化上的困难。高一新生对于微观粒子想象力普遍不足,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尚不成熟,对抽象概念的认知障碍势必对后续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忽略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与作用,无法很好地构建概念之间的联系。

此外,有些教师对化学概念教学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没有深入到概念的本质特性中去,教学设计没有思想,缺乏理念;教学手法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课堂结构简单粗糙,缺乏整体性。如此,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只能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背概念,从而在后续使用物质的量等概念解决问题时,不能从恰当的认识角度,以与问题相匹配的认识方式类别及清晰的认识思路进行思考和解答。

2.“物质的量”概念学习的认知―建构分析

爱因斯坦的科学概念观认为,任何一个科学概念的形成,应该由“原始概念”到“数目较大的概念和关系”,再到“概念本质的整体”螺旋上升。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核心性概念,在现行的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中,编者都将物质的量安排在开篇第1章。基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概念教学,应从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回归概念教学的本真,以分析者、建构者和指导者的身份,组织、管理学生的概念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更深层次感受事物的内在本质与联系,并构建科学的认识方式。

首先,进行学习者认知分析。已经掌握了的相对原子质量、密度等概念,对新概念的建构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高一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可以使用相对直观的数据帮助理解微观粒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没有化学实验帮助理解概念,可以带领学生用新旧知识类比的手法感受新概念生成的美妙;物质的量、摩尔等新名词晦涩,可以在理解和运用的时候,用学生熟悉的其它名词来对比学习;多个概念同时出现,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它们的内在关系,建立不可见、不可称量的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之间的关系。

然后,进行概念建构分析,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定量认识。包括学习准备、活动设计和实施。学习准备:分析相关概念对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和价值,厘清化学概念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活动设计和实施:通过访谈法、调查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论及自己的思想和已有观点,揭示前理解;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促进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通过合作学习,将新概念和已有概念比较、讨论、澄清,揭示和解决冲突概念,准确处理已有个人概念和认识方式的转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概念重建和应用。

由此,我们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定位为:正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含义,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相关计算;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定量观,体验化繁为简的科学思想与概念建构的逻辑之美;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概念的基本学科思维与方法,理解新概念的功能和价值;体会定量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定量认识的发展。

二、对“物质的量”概念学习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在概念学习活动过程中,按“建立微观粒子数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之间的关系,获得感性知识抽取本质属性,建立概念模型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与联系,构建科学的定量认识方式”3个层次安排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认识微观粒子数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关系

获取感性认识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的前提。首先,让学生知道物质的量是SI制7个基本物质量之一,将物质的量初步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其次,了解阿伏伽德罗等有关化学史实,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由来。再次,采取定义学习的方式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①利用系列情景引发认知冲突。由学生熟悉的“水”开始,请学生描述对水的理解,如水的组成等,回顾初中已学的分子、原子、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等概念。②提供多种数值研究路径,获取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感性认识。如介绍科学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测算微粒数的一种仪器)测算“18g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从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推算“2g氢气中有多少个氢分子?”;再从质量的数值规律进行推算“12g碳(12C)中有多少个碳原子?”等等,殊途同归,其数值约为6.02×10 23,从而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在学生获取新认识的同时,思考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的区别。

2.抽象本质属性,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建立概念模型

当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设计新情景让学生尝试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获取物质的量这一核心概念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采用逻辑推导、建立集合,化繁为简、类比演绎的方法,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变式中获得概念的理解和建构。教师继而抛出问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究竟有多大?”“阿伏加德罗常数使用起来方便么?”教师举例:6.02×1023个水分子1个挨1个地排在地球的赤道上,可以绕地球300万周;60亿人每人每天吃1斤大米,6.02×1023粒米要吃14万年。由认知冲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引入物质的量概念的重要性。教师帮助学生将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类比,如对于“常温下的18g水”我们可以说“18mL水”“1mol水”“这份水的质量是18g”“这份水的体积是18mL”或“这份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以数据体验为基础,建立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的关系:“18g水,2g氢气,12g碳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氢分子、碳原子数分别都约为 6.02×1023,即其物质的量均为1mol。”那么,若用“物质的量”如何分别描述“4g氢气的粒子?”“10g氢气?”“6.02×1024个氢气分子?”“3.01×1023个氢气分子?”等等。由此,让学生体验微粒数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建立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的联系,初步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建立物质的量的概念模型。

3.深入理解概念的内在本质与联系,构建定量认识方式

在上一学习环节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已经懂得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找到微粒数目与其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即找出NA、N、n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18g水中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水分子”“18g水即1mol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即“18gH2O∽NA个H2O∽1molH2O”,故而很顺利地推出“1molH2O的质量是18g ”。通过条分缕析,学生顺利建立起新的思维体系即相关科学概念系统:(1)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相联系,又与宏观物质的质量相联系,它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也是开启化学定量研究之门的金钥匙。(2)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之间相互关联,关系多样,包括同一和差异、系统和要素、整体和部分等等。(3)多元化认识概念,包括“宏观-微观”“定性-定量”“静态-动态”“孤立-系统”等。如此,学生学会定量化表述对概念的理解,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感性走向理性。

三、基于化学概念建构实践的感悟

量子学习法篇(11)

量词是汉藏语系的一大特点,在世界语言中,有的语言根本没有量词,有的语言中虽然有量词,但并不丰富。汉语量词用法复杂,这一特点也是外国学习者的一大难点,外国学习者在学习、使用汉语量词时经常犯错。

泰语也是量词丰富的语言之一,但泰语量词在与名词搭配、语序等方面都与汉语量词不完全一致。汉泰语言量词的这种同中有异的特点,使得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时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欧美、韩日等国学习者的偏误。

笔者发现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对汉语量词结构与用法还是不明白,主要原因之一是母语负迁移,另一个原因是受到泰文文法的影响,包括暖武里地区的学生在内的曼谷地区的学生都会犯同样的错误。犯错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二是教材编写的不太详细,给的词不多;三是学习者本人不努力。本文以上述三点为研究重点。通过汉语量词偏误考察,找出原因,从而帮助泰国高中三年级学生正确使用汉语量词。

二、汉泰语的量词对比

(一)泰语量词及其类别

泰语的量词可以分为以下5种:

1.个体量词(表示种类的量词)。如:

“???????”(praong)用于非常尊敬的人物、仙佛或国王。

“????”(ong)用于仙人,佛像、国王、人的某些内脏或用具。

“???”(loop)用于和尚、尼姑等修行与修道的人。

“??”(ton)用于鬼、神仙、天使、妖怪、隐士(林间修道者)。

“??”(khon)只用于人物。

“???”(tua)主要用于动物,除了大象用“?????”(churl),其他动物不管形状如何大多都用“???”(tua)。还用于桌子、椅子、床、戥子、钉子、风筝、娃娃、衣服、风扇、文字、哨子、话筒、广播喇叭、烟。

2.以形状分类的量词。如:

“??”(wong)用于卷成圆形的物品,如:戒指、手环、橡皮筋。

“????”(lang)用于屋子、楼、蚊帐等。

“????”(paen)用于扁平的东西,如:纸(纸类的东西)、光盘、瓷砖、玻璃、木板、黑板、地图。

“???”(puen) 用于既扁又长的东西,如:布料、衣服、地毯、草席、毛巾、国旗。

3.集合量词(表示聚集事物的形体)。如:

“???”(kong)用于队伍,所有的东西堆在一起。

“???,?????”(puak,lao)用于人和动物类似的堆在一起的物品。

“????”(muad)用于已经分类的人、动物或事物。

“????”(moo)用于一组一组的人、动物、物品。

“???”(foong)用于大量的动物在一起。

4.表示数量和单位的量词。如:

“???”(koo) 用于成双的东西,袜子、鞋子、勺子、叉子、花瓶、烛台。

“???”(loh) 用于成打的东西(整十二个)。

“????”(kuli) 用于一包有二十块的布。

“???”(baht) 泰国的货币单位。

“????”(salueng)泰国以前的货币单位,二十五士丁等于一两。

“?????”(tamlueng)泰国以前的货币单位,二十两等于一斤。

“????”(chang)泰国以前的货币单位,相当于“斤”。

5.名词性重叠的量词。如:

“?????? ? ??????”(*国家两国家)

(prataed 2 prataed )

“?? ? ??”(*人三人)

(kon 3 kon )

这种量词在泰语中有,但不常用;汉语里不存在这种现象,学汉语的泰国学生出现括弧内的偏误现象,是母语负迁移造成的。

(二)汉语量词及其类别

关于汉语量词的用法与常见搭配,我们从杨德峰《对外汉语教学核心语法》(2009)里找出了如下汉语的名量词(见表1)和动量词(见表2),以为泰国汉语学习者和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参考。

(三)汉泰量词比较

1.汉泰语量词的结构比较

(1)汉语量词的结构

a.“数词+名量词+名词”,如:五本书。

b.“动词+数词+动量词”,如:等一会儿。

(2)泰语量词的结构

一般而言,泰语量词的结构是放在数量词的后边,除此之外,还可以

放在很多句子的其它位置。泰语的量词结构可分为以下四种:

a.“名词+数词+量词”,如:书三本(三本书)。

b.“名词+量词+数词”,如:笔枝一(一枝笔)。

这种泰语的量词比较特别,表示语气干脆利落。在汉语中是没有这种结构的。泰语量词后面的数词必须用“一”来搭配,不能跟其他数词搭配。

c.“名词+量词+指示代词/形容词”,如:大象头这(这头大象)。这种结构有强调的语气。

d.“名词+形容词+量词”,如:狗很多条(表示很多狗的数量很多)。

2.汉泰量词的功能比较

(1)汉语量词的功能

a.汉语量词常用在数词或指示代词后面,组成数量词或指量词,如:一个、一次、一封。

b.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后可以作主语、定语、状语,表示“多”“每一”的意思。如:

他的件件衣服都是我买给他的。——定语(每件)

他们次次都能回答老师所问的问题。——状语(每次)

c.数词与动量词组合为数量短语,能重叠,重叠后可以作状语,表示“依次、轮番进行”。如: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d.数词与动量词组合的数量短语,一般作补语,如:念三遍。(请念三遍课文)

e.数量短语有时与名词组合,位置在名词后,表示数量,如:父母两个。

(2)泰语量词的功能

a.量词能重叠。可分为以下两种:

a1.数词+量词+量词。如:一张张。

这些光盘一张张都是他的。

a2.数词+量词+数词+量词。如:一张一张。

这些a4纸一张一张都是白的。

b.必须能跟数词直接组合。如:

a:你有几枝笔?

b:一枝。

3.汉泰语量词的用法

(1)泰语量词的用法

关于泰语量词的用法,泰语专家kamchai tonglor(1972)论述如下:

1)为了表示色彩意义或谈到某种不同的情况下,有些词可以与很多量词搭配,比如:“一张纸”,泰语是“???????????”。在这里的量词“????”可以用量词“??”来代替,意思一点也不变,而涵盖了“钱、钞票”的意思,如:“一张钞票?????????????”。

2)量词可以用表形状的名词作为量词,如:戒指一圈 (???????????),绳子一线(??????????)。

3)有些词可以借用名词重叠作为量词。如:人两人??????? ,寺庙一寺庙 ???????????。

(2)汉语量词的用法

1)汉语中的量词总是跟在数词或指示代词后边结合成数量词组等充当句子成份。如:

她买了三本中文书。(定语)

我得去几趟。(补语)

2)汉语中的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份

汉语和泰语的量词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是在组合搭配时比较复杂。所以,对高中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三、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对高三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进行研究,笔者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获取偏误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听课的方式进一步加以验证。

目前,高三学生学习汉语量词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个”的泛化,不知道用什么量词时就先用“个”。另外,教材没有量词解释,只解释语法;教学中也有不少问题,如老师常常对学生说:“若你不知道和东西对应的量词,可以用‘个’。”老师这么讲,导致学生常常犯错。虽然“个”比其他量词用得广,但它使用时也有限定。在进行量词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讲清楚它的语义、用法与功能,以便学生真正掌握。

问卷调查暖武里府sriboonyanon school和benjamarachanusorn school的高三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此问卷调查共有两份,一是测试学生的名量词,二是测试学生动量词的掌握情况。另外,还特别向高三年级的任课老师做了量词教学的调查。

该问卷调查的好处是:1.考察学习者对汉语名量词与动量词的认知与掌握情况;2.得出偏误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3.有助于发现学习者偏误的原因,如:母语负迁移问题、教师教学的问题、教材解释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问题。

四、泰国高三学生汉语量词运用偏误分析

笔者发现,泰国高三学生汉语量词偏误的主要原因有:

(一)母语负迁移

绝大多数学生用汉语量词表达语义时会先把泰语译成汉语,这很容易出现偏误。如:泰语里的“tua ???(只)可以跟所有的动物和桌子、椅子、衣服、搭配,汉语量词的‘只’一般用在计量动物类,但不可以跟每种动物搭配,如:三只鸟。五只猫。*一只(头)牛。*一只(张)桌子。*一只(头)大象。*一只(匹)马”。如果学习者的汉语基础比较差,就容易

犯类似的偏误。所以,教师应该通过语言对比,给学生讲解清楚它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讲,精力不集中,不喜欢复习所学过的知识。这导致学生对量词的理解很肤浅。如:

*这两个雨伞是谁的?(把)

*我有五个衣服。(件)

学生常犯的量词偏误,比较典型的就是“个”的泛化。笔者问一学生对量词“个”的理解,他回答说:“若我不知哪一个东西跟哪一个量词搭配,我就直接用‘个’,因为老师说了,如果不知道应用哪一个搭配,先用‘个’”。笔者认为学生出现量词偏误跟教师也有关系,教量词时要给学生讲明白,他们才不会出错。

(三)教材和训练有缺陷

暖武里府地区的学校选用的汉语教材共有两种,一是《汉语教程》,二是《体验汉语》。《体验汉语》用得比较多,因为内容很丰富,整套都是彩色版的,很有吸引力。但有一个缺点,就是语法讲解不太详细,几乎没有涉及量词的用法,而很多量词出现在了课文中。所以,老师教汉语量词时必须多花一点时间,多下一点功夫,才能满足泰国汉语学习者的需求。

来自中国的大部分汉语教师不太重视语法而重视课文,语法讲得比较少,课文讲得比较多。讲课的时候,重视口语,却没有在黑板上写,这不便于学生认知和强化记忆。

总而言之,教材和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执行不到位

学习者是语言学习和言语交际的主体,应当采取正确有力的策略来学习汉语,尽力克服困难(邱永春,2011)。大部分泰国高三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量词时,如果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或问题,他们往往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所以,要常常鼓励学生,减轻他们的思想压力。

当学生汉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忽视目的语规则。如:泰国高三学生掌握了量词“件”并适用于一般名词如:“衣服、礼物”等。当他们遇到新的量词如:“条”,觉得“条”的规则复杂、很难理解时,就会采取逃避策略,用自己知道的“个”来代替,结果产生“一个中文书”“两个笔”等类似的偏误。有时候学习汉语量词也离不开“死记硬背”。要学好汉语量词,学习者不能只是靠老师在课堂讲解,自己努力学习更重要。

(五)文化因素的影响

中泰文化习俗不同,是造成泰国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原因之一。因为泰国人的思维方式跟中国汉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差别,表现在语言层面,泰语的形式跟汉语不一样。以“雨伞”为例,中国人的着眼点是有把手、能够握在手里,所以用“把”;而泰国人的着眼点是“有把手、能拿着”,用于长形的东西但又不是车的量词“???”。虽然汉语里没有与之对应的量词,但如果没有掌握好,学习者就会模糊不清,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区别开来。

五、汉语量词的教学策略

(一)对汉语教师的要求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充实具体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做到上述三点,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

1.全面掌握汉语量词的用法

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备课,上课时把准备好的量词用法写在黑板上,并且把每种用法写上例句,然后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结构造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讲解包含感情色彩的意义和例子。这样做不但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泰语的不同之处,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运用汉语量词。

2.通过汉泰量词的对比进行教学

根据笔者的观察,现在的汉语教师绝大多数不太重视汉语量词,在课文中遇到量词时,只是做表面上的讲解却没有做扩展性练习。有的教师甚至只是翻译给学生听,没有给学生细讲它的用法与功能,这导致学生对汉语量词没有彻底的理解。

3.预防学生泛化使用量词“个”

为了预防学习者使用“个”时出现偏误,教师应该给学习者讲清楚它的使用方法与搭配,不能乱用,也不能猜,最好记住“数词+个+名词”中的常用名词,也就是记住常用

搭配。不要说“如果你不知道哪个名词该和哪个量词搭配,就可以直接用‘个’”这样的话,讲完“个”的用法之后必须做一个量词测验,检查他们是否能够理解汉语的量词。

4.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量词

在教学中,有时候光靠文字或口头解释,问题往往难以理解,甚至花很多时间来讲解也没有效果。所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汉语量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比较快,而且不会感到厌烦,并且能够加深印象。归根到底,“多媒体”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教材编写者的要求——区分国情,增强针对性

泰国的汉语教材很多,但符合标准与要求的很少。因为现行的汉语教材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从学生出发。北京大学李红印教授指出,以往的教材编写者并不了解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仅以编写者的母语思维编写教材。他认为,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只有转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才真正具备现实操作的可行性。

(三)对学习者的要求

在泰国,学习汉语的学生日益增多,但要想找出学习比较好的、努力的、认真的学生,确实很难。绝大多数高中学生不重视汉语,上汉语课时就做别的事,甚至逃课,这种现象在暖武里府地区比较普遍,这导致学习者在言语交际时出现偏误。要学好汉语量词,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多认知

学习者不仅要依靠在课堂上所学习的量词知识,而且还要在课余时间多复习、多练习。有时候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不是很齐全,学习者必须在空余时间利用网络或课外书籍加以补充。

2.多练习

据笔者了解,有些学生比较懒惰,不喜欢做作业,因此,要根据泰国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点,借鉴“寓教于乐”以及“用中学”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穿插一些相关活动或游戏,用不同的方式强化练习。

3.多辨别

汉语和泰语的量词大同小异。学习者在学习汉语量词的过程中,会碰到与泰语相似的量词,可用法上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值得学习者重视。应认真辨别,仔细区分。

归根结底,学习者要想掌握汉语的量词,不能只靠教师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习者自己要有主动性,多认知、多练习、多辨别。

六、结语

泰语和汉语的量词大同小异,从第二章可以知道泰语和汉语的结构、用法、功能的差异。

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量词出现偏误的原因,归纳起来共有5点,分别是:

1.母语负迁移的原因;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的原因;

3.教材和训练的原因;

4.学习策略和交际的原因;

5.文化因素。

如何学好汉语量词,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