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茶文化的特性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6 10:51:58

茶文化的特性

茶文化的特性篇(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景观的文化定位及走向在很大程度上与城市的宜居程度呈密切的正相关联系。其中,人文类城市景观对于其中的意义更为蕴藉深长。作为众所周知的城市景观,随处可见的茶馆为川渝城市注入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九十年代以来,川渝地区的茶馆不断向高精化、娱乐化、多元化发展,与城市生活的相融性也日益增长。本文试从民间文化的视角,考察茶馆所具有的城市新民间文化的特性。

一、川渝城市人文景观的独特盛景

(一)城市人文景观

一般来说,城市景观更多地是作为人为景观而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在人们的普通印象里,城市景观更多地被赋予物化的色彩,如基于历史形成的、与人的社会性活动和经济活动而形成的有关景物构成。城市的人文景观有以下类型:与历史传说、人文掌故、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密切联系的那些文物古迹、诗文碑刻、雕塑等历史景观,人工筑台、堆山堆石、人工水景、园林绿化等可改造的自然景观,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和城市设施等人工设施景观。但当代城市学研究中,人们对于城市文化的认识,由关注物质化的城市逐渐倾向于考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活动。对于城市人文景观的主体,也由物的景观转向侧重于城市居民,至于在形式上,则侧重于他们群体性的社会文化活动 [1] 。

在世界上的许多城市中,那些带有明显地域色彩和城市文化特征的人文活动,越来越多地进入民间文化研究者们的视野。这些活动有些非常著名,如南美一些国家如巴西的狂欢节、复活节大流行;欧美一些国家传统的斗牛、大规模的城市音乐节、还有其他各种形式的城市活动。在国内,比如北京什刹海及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一个有相当品位的城市民间文化活动圈;其他基于城市中的自然景观而形成的群体活动,如钱塘江观潮、洛阳牡丹等各类季节性的观赏活动,以及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经济活动特点而形成的活动区域,如成都锦里、台湾士林夜市等,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城市民间文化的研究内容。

这些年来,由市民广泛喜爱的娱乐休闲方式成为城市中方兴未艾的文化景观,也成为当代城市新民间文化生长的一个明显的表征。在人们的观感中,川渝许多城市里,最为独特耀眼、最有持续生命力和广泛参与度的城市人文景观,非茶馆莫属。

(二)川渝城市人文景观的独特盛景

如果要比较川渝城市的人文景观与其他省市的区别,茶馆可说是最明显的表征之一了。当下,茶馆越来越脱离了品茶的本来性质,已然成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下面讨论的就是名曰“茶馆”而实为麻将等娱乐活动开展的场所。客观的说,其他地区也有茶馆的流行,但与川渝地区的茶馆相比较,则明显有小巫大巫之别。所以需要指出的是,川渝茶馆文化的中心词虽是“茶馆”,但与其关联度非常大的另两个词汇则是“广场”(俗称之“坝坝”)、“麻将”。

以广场茶馆为例,每当天气晴好,许多城市广场及其周边开阔空余地带,喝茶、等活动的消费者比比皆是,座无虚席,甚至稍晚(如午后两点)就不易找到空余座位。在不同类型的“坝坝”??拥有轩敞开放空间的市政广场、河岸桥头、公园空地、寺庙庭院,甚至铺面茶馆的街沿上,这些露天的茶馆可以轻而易举地聚拢数十、上百的茶客,甚至更多。象南充市西山广场附近的茶馆,因地带开阔,又位于西山山麓,尽管基础条件简陋,但每到周末,只要天气不错,茶客往往多达千人以上,蔚为壮观。

至于“麻将”,更是为川渝的茶馆提供了鲜明的地方特征。在川渝的休闲文化语境中,“茶馆”几乎等同于“麻将馆”。尤其是室内茶坊,其经营主要有赖于“麻将”活动。从室内的空间布置上看,普遍的形式是分为两个功能区:拥有绿化植物区隔出各个茶座的大厅,用于品茶、聊天、看报、打牌等自由的活动;独立区隔开来的包间,专门服务于打麻将。在许多家庭茶馆中,其装修和经营也只针对打麻将的活动。而在露天的广场茶馆中,消费者

的主要活动形式,举目可见的,往往也是打麻将。

这二者构成四川茶馆文化非常重要的内涵。尤其是后者,使茶馆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指代为“麻将文化”。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茶馆,在川渝城市内的分布区域之广、数量之多,参与者之众,热烈程度之高,都为其他省市所不及。这成为当代川渝城市人文景观中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二、川渝茶馆的城市新民间文化特性

解读茶馆所具有的城市新民间文化特性,可以从它与传统民间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入手,并从衡量当代城市民间文化形式的几个指标来加以认识。

(一)作为民间文化的共性

1、自发性和分散性

城市民间文化是一种来源于城市社会内部的,由市民广泛参与、自发进行的文化活动。茶馆的生成具有广泛的民众参与的基础,有鲜明的自觉特色。所有的参与者,不论是投资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是基于自主的社会行为,在整体上超越了阶层与各类社会身份。这种不带有意识形态的文化特色和非官方定位,为其提供了明显的民间气质。

分散性是与其自发性特质相应的,这对于茶馆来说,意味着组织、运营、经济收益、管理等方面的非垄断、非官营方面的特征。如与之相对立的,延续三十多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就不属于城市民间文化的范围。因此,茶馆在数量上的多、分布上的广、种类上的全、参与者身份上的杂、涵盖的社会交往上的多元,意味着城市管理者对它的可控程度相应的较低。

另外,作为最主要参与成分的消费者,茶客群体也是松散的。除了具有扩张社会成员社交网络的作用,打牌娱乐休闲成为了人们上茶馆的主要动因[2]。他们在活动形式上,主要是依靠“趣缘关系”而进行。所谓“趣缘关系”,即因人们的兴趣、志趣相同而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3]。这种“趣缘关系”在确定茶馆消费活动中彼此往来的人际关系和强化既有人际关系的深度方面,体现出非常强大的力量。如因喜欢下棋、打牌而形成棋友、牌友关系,但因为其结构的基础是“兴趣”、“ 志趣”,所以不可避免的呈分散的特点。  2、包容的俗文化品格

作为川渝地区传统的公共活动空间,。茶馆向来为俗文化的聚拢和呈现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以常见的广场茶馆为例,毗邻位置除了超市、小卖部、报亭以外,还有卖小吃、玩具、手工艺品、放风筝、租自行车、擦皮鞋等各类商贩。川流不息的客流,为包括民间艺人在内的各类从业人员提供了无限商机,呈现出热闹、喧嚣的俗文化品格,对种类各异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包容性很强,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至于茶馆中的主要活动“麻将”,作为“国粹”,本来就是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流行,因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麻将一直有着不好的名声。在国内主流的价值观念体系中,麻将向来不能登大雅之堂,在一些省市,麻将被明确视为庸俗堕落的精神文化的代表,影响积极向上、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因此,一些文化机构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麻将的影响力。

但在川渝地区,长期积淀下来的深厚的茶馆文化传统,休闲安逸的生活氛围,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九十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官员在非官方场合对麻将维稳意义的认识,活动中性质的不能被明确确定,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麻将的去“污名化”。社会各阶层对于打麻将的宽容程度非常高,视之为普遍存在的社会消遣活动。麻将不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参与到提供感性愉悦的俗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过程中来。它与主流社会文化之间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高雅/低俗的对立关系。

简言之,按照勒庞的观点,在群众文化的流传中,人类的理性并没有发挥多大的用处。不管其中个人的智力水准如何,群众文化的多数形式往往保持着简单和低俗化的特质[4]。可以作为印证的是,川渝的麻将活动中,向以简单易学著名。如取消“东、南、西、北、中、发、白”,必须缺一花色才能糊牌,或者简化糊牌的张数,游戏的各方在游戏开始时只拿十张或七张牌等等。麻将及其活动规则,以一种兼容的精神,折射出国人注重人际关系的精神气质和“和而不同”的处事风格。这种包容性的存在,正如有的研究者已指出的那样,“我们面对的民间文化包括主流社会时代精神之外的所有人文事项。”[5]

(二)作为城市新民间文化的特性

1、非乡土性

城市新民间文化是城市物质

产、精神生产和消费方式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与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及有关习俗已经有了本质差异。过去,民间文化依附于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今天关于民间文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以乡村为主要地域流传的文化形式。虽然当代城市中仍然存在许多传统的民间文化,但从其生产到演绎的过程来看,实际上已经是在经济文化活动中再生产的结果,更多地是一种复制、重塑的再生形态,并不直接与城市民众的当下现实生活有明显而牢固的关联。因此在时间和空间效应上,这些民间文化往往演化为一种具有浓厚文教宣传和商业氛围特点的形式表演。

而定位新城市民间文化,需要确认其与当地城市化的进程保持相近的生长速度和频率,确认其发展轨迹是否摆脱乡土田园,是否是从城市影响至农村。从这个意义上,广场化或茶坊化的茶馆(以为中心)、广场歌舞、城市网络游戏,都带有明显的城市生活特色。

考察茶馆的历史存在,在人居处于分散状态的乡村中,茶馆是非常少见的。它本身就是城镇化经济生活和社会交往的产物,表现出聚集于城镇的特点。以川渝地区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茶馆的发展与大城市的发展是正相关的。经济发展越快的城市,茶馆的数量也比较密集,档次也比较高。不论是茶馆的外在建筑和装修风貌、经营方式和手段、消费者的流行风尚,也都呈现出由“大城市(成都、重庆)-地级市-县及其乡镇”漫延的总体发展轨迹。与此同时,越是靠拢大城市的地区,即使是区县,其茶馆的经营活动方式、消费形式,受中心城市的影响也愈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川渝许多城市周边兴盛的农家乐,它们的茶馆,也应视作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的产物。因为它们主要依附于城市生活和城市消费群体,并不是农业文化和乡村生活自然发展的结果。

2、非节日性

与传统民间文化有关的大规模人文活动,主要根据季节时令与农业生产的活动规律去运行,多有节日性的特点。当代城市生活中,也有相当多的文化活动是随城市市民的生活作息特点与消费时间展开的。如“清明”、“五一”、“端午”、“十一”、“中秋”等节假期间,各种群众性的戏曲演唱会、歌舞比赛、官方或商家组织的民俗文化宣传活动等等。此外,一些服务于市民的公园或景区也根据季节性景观,制定“樱花节”、“桃花节”、“枇杷节”、“荷花节”等等活动。当然,更为常见的是,许多地域性的节日因为文化属性特点,悄无声息地消隐于当下的经济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得越快的地方,非社会关系聚集性的传统节日(排除春节、清明、中秋等),如端午节、各类宗教节日(佛、菩萨生日等)在现代生活方式中越来越势微。那些传统的庙会、地方大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刻意经营的文化形式而存在。

而以茶馆为代表的城市新民间文化,则不受时令或其他特定时间的限制,也不因外在原因而出现较长时间的大规模中断,即一年四季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活动态势。至于单位时间内,如一个月、一周之内,茶馆的兴歇变化,则取决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如果比较节日期间与平常周末的的消费活动,二者之间不会有明显差异。甚至还有许多时候,由于外出旅游、团聚等原因,茶馆在节日期间的消费不及平常周末时期。

3、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延展性。

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一些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存基础日益削弱。以川北地区的南充为例,锣鼓、川剧、舞龙、皮影、木偶戏,都远离城市大众当下的文化娱乐生活。那些仍然保有旺盛生命力的民间文化形式,如庙会、烧香拜佛活动,则主要集中于精神信仰领域,而这些富有节日性、宗教性特征的活动,在长久以来藐视神鬼的当代城市人文环境中得不到充分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渗入程度较低,尤其是汉民族聚居地更是如此。

不同于那些脱离于现代日常生活的传统民间文化,茶馆与当代城市生活交融在一起。以在城市群体往中的地位而言,川渝的茶馆长久以来,不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作为意见的集散地,客观上为民众讨论问题、自由交往提供公共平台[6],更是在世俗层面上,渗入到城市民众的群体往活动中。消磨时间的休闲、各种类型的亲朋好友的聚会,商业洽谈、不同团体的各类组织活动,往往借茶馆而展开[7]。人们去茶馆,并不仅限于喝茶,而是延展至、聊天、晒太阳、打瞌睡,甚至包含观景、运动、餐饮等内容,这在深具集成化特点的“农家乐”中更为明

显。茶馆的活动内容有时甚至支配了人们的日常活动,尤其象“广场”式茶馆(坝坝茶)的茶客群体多以家庭或朋友为单位,茶馆的经营活动对他们的行为、出入时间的调节非常突出。此外,麻将等活动对茶客交往对象和交往深度的调节,包括对麻将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内容分布的调节,甚至对参与者心理状况和情绪的调节方面[8]都显示出强大的延展、渗透功能。

简言之,茶馆在当代城市生活中,民间文化意味非常突出。但它也与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有明显的外在形态和文化内涵上的差异,经营和消费也明显的与早前农业时代的思维方式、文化心态和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在当代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呈现出明显的城市气质。川渝城市中的茶馆,以它那充满人气的场景和轻松惬意的整体氛围,在当代城市的人文景观中独树一帜。它将现代城市中多样化的个人生活和漂浮不定的需求相对固定下来,让身处其中者在心灵上达到一种令人安心的平衡。这也是长久以来流传的各类民间文化,对人类心灵和情感进行慰藉的共同特性吧!

参考文献:

[1]张星久.城市学研究的新视角——《词中城市》简评[n],人民日报,2012-6-28,(7).

[2]张伟,明亮.川西茶馆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09-3011.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1.

[4][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47.

[5]张海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07,(2): 11-15.

[6]王笛.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j].历史研究,1996,(1):5-16.

茶文化的特性篇(2)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又有文人雅士提出“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又和艺术结缘,茶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开始追求养生保健、返璞归真和文化品位,而茶文化可以同时满足这三种要求。所以,在现代社会中,茶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茶文化旅游也应运而生。但目前国内对于茶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涉及较少,而且人们过于从微观上关注某个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类型大都是从表象研究茶文化活动对旅游的影响,缺少从深层次角度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问题。

本文以茶文化形态的区别作为切入点,首先对城乡茶文化的形态分别进行描述和概括,在此基础上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求城乡茶文化互补互动,推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

茶文化旅游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逐渐兴起的一种文化旅游,是以茶叶资源为载体,以享受与茶叶资源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内容,以旅游为形式的一种文化专项旅游。茶叶资源多在农村,茶叶的消费多在城市,所以茶文化在乡村与城市都具有发展的条件,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即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开放性和感召力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激发茶文化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在城市。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和民俗性使得乡村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满足这种旅游欲望,茶文化旅游的资源在乡村。二者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茶文化发展的两种形态

(一)都市茶文化

我国茶文化的传统特色与国际大都市的现代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都市茶文化。都市本不是产茶地,但是因为都市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发达,人口相对集中,特别是文人雅士、知识分子比较多,他们在品饮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茶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把对茶的认识上升到精神境界。他们喝茶讲究的是以“舆论倡导”相关群体,影响着其他人们。所以都市茶文化也称“艺术型”茶文化,由此决定了都市茶文化不可能仅仅发展到“实用型”为止,还会继续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可以这样说,茶资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文人”的参与,才逐步形成一个文化分支,也就是俗称的“雅文化”。

1 都市茶文化的特点

包容性与开放性。都市是各种文化汇集交融的地方,包括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对各种茶文化的亲和力,无论是英国茶道还是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论是高雅的茶艺还是各少数民族茶俗,凡是先进的、优秀的、经典的茶文化,都可以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感召力与辐射力。都市是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甚至是全国、世界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力。感召力表现在无论是本土的、还是他国的文化都会争相汇集;辐射力体现在文化的影响上,它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多个地区以及全国,全世界。我国的茶文化在历史上就已经走出国门,传向世界。如今上海少儿茶艺出访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国引起轰动,精彩的表演令观众称绝,同时在全国各地演出影响深远,香港等地还派专人来沪学习取经加以推广。

创造性与多样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都市茶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多样性与创造性的特质。都市人思想观念的更新较快,不断接受新文化、新事物,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势必不断赋予都市茶文化新的内涵、新的理念。过去闻所未闻的各种新品名茶、茶饮料、保健茶、减肥茶……还有茶艺展示、少儿茶艺、家庭茶艺、茶席设计等这些新名词接踵而来,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充分体现。

时尚性与休闲性。结合了传统文化与自然精粹于一体的茶,无疑是这个社会里最具吸引力的饮品。去茶馆喝茶成了时下都市人最喜欢也最惬意的休闲活动。茶馆中文人雅士自不必说,其中不乏商贾白领,在这里,滚滚红尘、功名利禄挥洒脑后,轻啜杯中香茗,个中妙趣难以言传。都市茶文化满足了都市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所以能蓬勃发展。

2 都市茶文化主要表现形式

都市茶文化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广泛贴近日常生活的层面、茶文化艺术形态的层面、与都市内涵和茶科学相结合的层面。

其一,茶的生活层面。茶与服务行业的结合,有悠久的历史。如曲艺演出采用传统的形式:剧场有茶水供应,如解放前上海成都北路的沧州剧场、八仙桥附近的“雅庐”等等。平时主要供应茶水,有时兼有戏曲清唱或曲艺演出。而如今城市中随处可见的茶艺馆是茶融入百姓生活最好的诠释。茶艺馆与传统老茶馆的区别在于,除了是一种商业性专用饮茶场所,还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以弘扬茶文化为主要目的,以品茗、赏艺为主要形式。由此也不难解释各种茶艺馆旅游线路何以得到大众的亲睐。都市不是产茶地,反而有多种名茶可供选择和消费。像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南京的玄武湖、武昌的滕王阁等处,都配有好茶供游客消费。

其二,茶的艺术层面。都市是茶文化发展的重地,也是艺术型茶文化发展的根据地。其表现形式包括各茶文化研究机构、茶报刊杂志、茶文学创作、茶戏曲、茶电视剧等。如20世纪中期的《茶馆》,20世纪末期的《茶人三部曲》,颇受人们欢迎,随着茶文化艺术作品的问世,人们喝茶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其三,茶的科学层面。茶文化与人们的消费观相关,它呼唤茶人以现代营销理念和良好的经营素质,不断地为茶文化注入新的内涵,以此来影响茶的经营环境和氛围。如现在流行的袋泡茶、茶饮料、各种加工再加工茶类、琳琅满目的茶叶包装,企业开拓市场创新的做法对茶文化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对于茶文化旅游购物产品的开发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茶文化

乡村茶文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茶乡丰富的茶叶资源。茶树喜温、喜湿,不耐寒,不耐旱,只有高山云雾的滋养才会形成优秀的自然品质。所以茶叶一般都长在深山之中;二是茶农与茶树同生同长,在长期的种植和品饮过程中形成了对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比如过去在农村乡间的小路上,每隔五里、十里必有一个供人小憩、喝茶、对山歌的路亭,这就是乡村茶文化。

1 乡村茶文化的特点

自然性与生态性。陆羽《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上者生烂石”,“野者上,园者次。”所以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产茶区特别是名茶产区一般都处于深山野外。“生于山野,得云雾之仙气,汲甘泉之灵性,因而,它得以成为天地间仙凡同享、雅俗共赏的灵物”。茶叶的自然之美,是其自然地理环境赋予茶的一种审美属性。我国道家学说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道家的“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乡村茶文化的生态性与此不谋而合,给人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高雅感觉。

原生性和民俗性。乡村茶文化内涵,尤其是茶与民俗、民风相结合的内容,由于很少受外来文化的侵犯,文化形态原始,很受游客欢迎,所以乡村茶文化不同于都市茶文化,它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也就是俗称的“俗文化”。当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胼手胝足的农民为你沏上一杯茶,那种感动是在高档的茶馆里感受不到的。没有任何表演和修饰成分,有的只是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平实。

2 乡村茶文化的表现形式

生态观光茶园。“片片茶园绿如染,重重茶山接上天”,茶园为湖光山色增添了诗意。茶树虽然是一种经济作物,但跟一般农作物相比又有点像观赏植物,置身于自然盆景的茶园中更感到淡淡的茶香,让人陶醉。难怪唐代诗人刘禹锡能写出“人间何处是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如此美妙的诗句。这一切对久居钢筋水泥之中的人们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茶乡特色民俗。茶文化是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茶乡民俗游之所以能吸引来自不同文化、不同阶层的游客,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差异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吸引力。如白族三道茶、彝族盐茶、苗族虫茶,光是这些名字就已经勾起人的兴趣。而且这些民俗活动都有较强的民众参与性,游客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形成对生活、人生价值的真切体验,达到了文化旅游的最高境界。

茶文化遗址遗迹。茶乡劳动人民在茶的培育、制造和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上,为我国乃至世界流下了诸如茶事井泉、茶韵寺观、古老茶山、茶所遗址、纪茶碑刻等众多的茶文化遗迹。目前,现存于世,有较大影响,又在历史上有过重大作用的茶文化遗迹有近百处之多。在这些遗迹中,既有2000年以前的名山黄茶院、邛崃文君井等;又有1000年以前的天台山葛玄炼丹名圃、长兴贡茶院、云南野生大茶树林、茶马古道等。茶文化遗迹,既是宝贵的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再生和逆转的茶历史资源,更是人类的价值不可低估的一份文化遗产。大部分茶文化遗迹都散落在乡村,鲜为人知,这些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对茶研究者有着独特吸引力。

三、城乡茶文化互动推动茶文化旅游发展

(一)优势互补

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各有特色,一雅一俗,构成了茶文化旅游的主要内容,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要,满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可以把这两种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经典茶文化旅游线路,如都市茶馆游和乡村生态茶园游相结合等,游客也可以全面体会到茶文化的内涵。

(二)统筹互动

1 都市茶文化的带动作用

首先,提高茶叶资源知名度,为乡村茶文化旅游广而告之。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文化学术研讨会、茶博览会、名茶评比会等来打造名优茶的名气。上海茶文化节自1994年举办以来,累计吸引了来自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0多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共140万人参加了历届文化节的系列活动,达到了“扩大影响、积聚人气、提升形象、体现实效”的效果。浙江新昌、开化、诸暨等地由于发展名优茶,在茶文化节亮相,并通过冠名活动、申请指定专用茶、与上海联合发展茶乡旅游等方式打响品牌知名度。2002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前夕,举行了“上海一新昌、上海一安吉茶乡旅游首发式”,上海市民纷纷报名参加茶乡旅游活动。茶文化节的开展为乡村茶文化旅游开辟了新的客源市场。

其次,复兴茶文化,激发人们对茶文化的旅游动机。都市中随处可见的茶艺馆、还有茶博物馆、甚至茶小说、茶戏剧都是普及茶文化的好方法,使得饮茶和品味茶文化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方式。都市是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都市茶文化也代表了茶文化发展的最新形态。而都市又存在大量的潜在客源,如何通过都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把这些潜在客源变成现实的乡村茶文化旅游者,使他们到茶乡去旅游,是都市茶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可以说,都市茶文化旅游打开了人们认识茶文化的窗口。

最后,改变农民的意识,增加开展乡村茶文化旅游的动机。通过都市茶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刺激农民的意识:没有种茶的地方茶叶都火了,种茶的地方茶叶还能不行?促使他们认识到,文化不仅仅是都市人的特权,农村文化也有自身的特点,有适应农村生活需要的形式和内容。旅游也非都市的专利,农村照样可以搞旅游,在开展茶文化旅游上甚至更有优势。近年来都市茶艺馆风风火火的开展,使得很多小镇和农村派专人去大城市的茶艺馆学艺、充电。他们也意识到,没有文化的内涵,旅游的生命力不会长久。

2 乡村茶文化是茶文化旅游的源泉和归宿

茶文化的特性篇(3)

关键词:

茶文化;旅游;开发

1茶文化与茶文化旅游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自唐宋以来,人们就把茶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文化艺术的享受活动。在茶叶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茶文化。要了解与茶相关的一切,最好实地堪察一番。正如王勇先生在《游走茶乡》一书中所说,想要了解一种茶和一种茶的文化,人们必须得走进出产这种茶的那片土地,了解在那片土地上生活或是曾经生活过的人们的世界。茶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包括茶叶科学技术、实践经验,它们推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和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包括茶叶的生产流通形式、生活消费地域、消费方式、茶政设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质文化在人们记忆中的反映,包括人们有关茶的知识、手法、礼俗、宗教、文化艺术等。茶文化是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研究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包括茶道、茶艺、茶的礼仪、茶的精神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表现出的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文化。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茶文化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现代茶业与现代旅游业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一支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旅游产业群。茶文化旅游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个分枝,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开发,是具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总之,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以茶园参观,茶古迹浏览,茶叶鉴品,参与茶叶生产,观赏茶艺,茶药用功能听讲等为内容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这种旅游形式集地方特色旅游、生态旅游、养生主题旅游于一身,使茶、茶文化、旅游成为一个体系,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茶与茶文化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旅游的兴盛反过来带动茶文化的发展。当前,把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是提升旅游品质和弘扬茶文化的双赢策略之一。

2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多样,涉及上百种产品及多个特色地区。它们都具有和其它旅游形式相同的特性,如休闲性,消费性,参与性,暂时性等。而与此同时,茶文化旅游还具有其它旅游类型所不同的特征。

2.1精神与物质的结合

茶树是一种经济作物,但同时又是一种可观赏植物;喝茶可以满足人的身体基本需求,又能给人带来精神的享受与升华。以茶为客体,不同的人为主体,不同的审美主体具有不同的感受,其层次多样,内容多彩。游客在观看茶艺、茶道表演时,五官得到充分调动,看、听、闻、品———清香醇美的茶食带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智慧一并给游客带来细腻而多彩的美感。这种物质形式上的享受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同时又有不流于世俗的精神层面的享受内容,因此,茶旅游又常常被称为心灵之旅,感悟之旅等。

2.2特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

茶的受众性十分广泛,自古就倍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喜爱。茶是平民百姓不可缺少的日常饮品,解渴又提神;茶还常常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以茶为诗为文的作品不在少数。茶是王宫贵族待客的主要载体之一。茶具有普通大众都可以享受的群众性,又有文人贵族的高雅性,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

2.3观赏性与体验性相结合

我国的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观赏和体验的多重需求。百年的茶树、万倾的茶园、琳琅的茶窑、异彩纷呈又神秘的茶事活动都成了茶文化旅游中的人文资源。这些与茶相关的资源具有极为丰富的观赏性,同时又非常适宜观赏者参加到活动中去,与当地人民一起感受、感知茶的内在文化,精神得到升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休闲意愿的加强,茶文化体验旅游在国内消然升起。游客不但可以到当地的茶馆品茶,还可以观看当地特色的茶艺表演,参加当地人茶田的劳作。这种观赏与体验并重的特征吸引了许多爱茶人士的参与。

2.4自然与人文相结合

茶文化旅游以茶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为依托,将茶的生长环境,制作过程,人文资源等融为一个体系,茶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人文旅游与自然旅游相互参与渗透的产品。我国的茶园茶场为数甚多,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茶文化古迹、茶俗行为、茶歌茶舞等人文资源多,都可以被用以旅游开发。茶文化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多门科学,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领略到茶文化的人文魅力。

3茶文化旅游中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一度成为旅游业的一枝独秀,迅速拉动了茶区地方经济的提升。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或典型或普遍的问题,如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各地方茶文化旅游相似甚至雷同、文化色彩不够深厚、自然生态环境在旅游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茶文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单一性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对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及应用的力度不够,大部分茶文化产品还仅仅是停留在鉴赏、保护、研究等基础上,并没有达到真正与市场接轨和融合。目前存在的一些茶文化旅游形式,大部分还只停留在浏览、参观的层面,因为时间、费用等问题很难让游客静心领悟这一独特的文化,最终能真正达到让游客感到修知养性、享受精神层面感悟目的的还是少数。另外,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茶文化旅游中的导游绝大多数都是从其它旅游线路上直接承接了茶业旅游的导游任务,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更谈不上对茶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一些茶艺师在给游客表演的茶艺茶道也只限于艺术本身,其茶业的文化背景很少被触及。

3.2茶文化旅游中文化内涵的缺失

任何一种旅游都应该以其丰富的内涵而吸引游客。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基础和核心。我国现存的茶文化资源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初步具备了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条件。但是游团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机制将游客从快节奏的工作中吸引到田园劳作、品鉴观赏、静心参茶等慢生活上来。更多的茶文化旅游只是停留在茶的物质形态上,没有涉及茶文化精神形态和文化内涵。更有一些旅游团社打着茶文化的幌子吸引游客去指定地点买茶的行径。

3.3茶文化旅游中的原本茶文化遭到破坏

市场上的少数茶文化旅游产品不仅没有对茶文化的宣传和利用起到促进作用,反而破坏了茶文化底蕴。如有的商家为了起到销售茶的目的,对茶文化的宣传只是商业利用,没有对茶叶本身真正的文化做认真研究,造成一原本茶品牌、茶文化大相径庭的效果,损害了参观者与旅游者的利益,更让原本茶品牌受损。还有地区为了吸引游客,故意打出吸引眼球的旅游主题,只是哗众取宠,没有达到让人们真正了解茶文化的效果。

3.4茶文化旅游破坏了原生态环境

随着市场对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茶叶中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有些茶农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多卖茶叶,在缺乏发展规划的情况下盲目投资扩大再生产,使得本来可以持续利用的茶园茶田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在开发过程中,新的技术和节能技术应用不足。要保护茶叶的生态环境,又要发展茶文化旅游,低碳的旅游形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4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方法与途径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课题。各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努力使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在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以促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4.1多方开发,对茶文化旅游进行特色建设

近几年来,国内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具有高品位的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特色地区。一些经营成功的旅游案例中的茶园、茶庄、茶田对茶原有的内涵保护和宣传做的都比较到位,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老茶庄在进行改造升级,以期达到文化与经济双赢,当地与游客双赢的效果。当地政府应该重视该方式,借鉴成功案例,采取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对当地茶业旅游进行升级改造。

4.2深入开发茶文化旅游纪念品

在任何一种旅游形式中,吃、喝、购物都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地方推出的茶文旅游中都含有茶宴这一特色项目。与茶相关的各种饮料、食品也越来越多样化,茶叶的衍生品如茶具、茶艺,正在成为游客越来越青睐的产品。而名茶更是人们馈赠亲友的佳品。应适时抓住游客的这一正常消费心态,开发更多样饰精美,又具质量上承的茶文化礼品,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

4.3与地域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

我国产茶地区众多,如云南、浙江等已经普遍为人们所知。各地可以结合自己独有的地域特色开展茶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与深度开发。如名茶的发源地、茶业建筑、茶礼仪等与当地的古建筑、特色民俗、宗教旅游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形式,这不仅在整体旅游开发上达到以一带多的经济市场效果,还满足了消费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4.4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研究

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专门研究的文著还十分鲜见,较多的文章只是涉及表面探讨而缺少深层次的研究。事实上,茶文化可研究的课题非常多,研究者不但可以研究我国的茶文化旅游,还可以与境外的茶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多方面的参照、对比,逐步就能得出符合我国特色茶文化旅游的形式来。例如,台湾和日本的茶文化旅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新加玻、泰国更是将其视为重要的旅游经济来源。

4.5加强对茶文化旅游中从业人员的专业教育

我国多年前就出台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一书,这是从事茶艺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之一。越来越多的茶业相关学校开始应用更多更专业的书籍来对学生进行培训。茶文化看重的是茶对人精神层面的熏陶,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具有专业素质以外,还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养。茶文化旅游的从业人员在旅游当中起到的媒介作用,他们将茶文化的内涵传递给游客,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游客信息接受的完美度。我国的福建、安徽等地都陆续开办了茶校教育,这为我国茶业人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裕光 单位: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特性篇(4)

佤旗《苦茶》 其煮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叶,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然后等茶凉到一定温度,一口气喝下。茶水苦涩难忍,但喝完之后确让人回味无穷。

壮族《甜茶》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饮“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这种表达的方式,很特别,很有中华民族的传统。

白族“烤茶” 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烤到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杯,敬给客人。

藏族“酥油茶” 其做法:把茶砖切开捣碎,加适量的水煮沸后滤出茶渣,调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每有宾客来访,全家在帐蓬外恭候,待客人进帐坐定后,女主人即双手缓缓捧上酥油茶敬给来宾,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蒙古旗“奶茶”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等,其味芳香、成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他们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彝族“腌茶” 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制成味道独特的“腌茶”。

中国各民族的茶文化特点

中国茶文化一般来说,有社会性、广泛性、民族性、区域性和传承性5大特征.

从其民族性来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茶俗。蒙古族的咸奶茶,维吾尔的奶茶和香茶、藏族酥油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佤族的盐茶,主要是用茶作食,重在茶食相融;傣族的竹筒香茶、回族的罐罐茶等,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重在饮茶情趣。尽管各民族的茶俗有所不同,但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凡有客人进门,不管是否要喝茶,主人敬茶少不了的,比敬茶往往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客来敬茶,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礼仪。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的茶道、茶艺、茶礼、茶俗,在饮茶的统一性下都清晰地表现出其民族性的区别。如日本茶道的宗教色彩(特别是禅宗)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茶道的表演也非常严格,甚至烦琐,对日本民众日常饮茶的普及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惯清饮乌龙、普洱、花茶,茶俗与我国南方相仿或相近;非洲地区各民族饮茶习俗则以西北非的薄菏糖茶为代表,煮薄菏糖茶有一套程序和专用茶具,所用茶叶主要是我国珍眉、珠茶等高挡绿茶;欧美地区各民族的饮茶茶俗则以英国的英式饮茶法为代表等。

从其区域性来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广人多,由于受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情以至地理气候、物质资源、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的特点。如对茶叶的需求,在一定区域内是相对一致的南方人喜饮绿茶,北方人崇尚花茶,福建、广东、台湾人欣赏乌龙茶等。这些都是茶文化区域性的表现。

从其传承性来说,茶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社会性、广泛性、民族性、区域性决定了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成为中华文化形成、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例如,在当代特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茶文化作为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推崇,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茶文化也随时代的发展而融入现代文化理念和时代新元素。

 

中国各民族的茶文化介绍相关文章:

1.各地的茶文化介绍

2.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茶文化的特性篇(5)

在我国,茶文化已经有了接近2000年的历史,作为我国传承千年的饮品,自古以来就和文人骚客有着不解之缘,这也是我国茶文化能够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中国的国力空前强大,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水平的要求也很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茶文化开始存在了和中国茶文化的不同,中国茶文化逐步向市民转移,开始逐步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与此同时,在日本的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则是将茶文化和礼仪规范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开始充分的重视到对于茶具的摆放和茶道礼仪的追求。

二、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的不同点

1.中国茶文化的起点和日本茶文化的不同

从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起点来看,两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的来说,在中国,从秦朝时期茶叶刚开始发现作为药物的作用,到唐朝开始逐步盛行,再到宋朝的极盛,我国的茶文化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经过接近两千年的发展,我国的茶文化已经脱离了物质的范畴,成为了中华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日本,茶文化的起源是通过唐朝时期的鉴真东渡实现的,在这一历史阶段,日本较为完整的引进了唐朝的饮茶精神文化,从这一层面来看,日本的茶道文化的精神起点是很高的。具体的来说,受限于唐朝时期的运输条件,能够进入日本国内的茶叶数量是很少的,这也就导致当时的茶文化是一种精英文化,是具有着浓厚的精神色彩的文化。

2.中国茶文化的等级制度和日本茶文化的不同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能够进入日本国内的茶叶数量很少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在日本的茶道文化发展初期,能够接触到茶叶的日本人数量是很少的,只有日本的贵族阶层才有资格品茶并接受茶道文化。与此同时,在当时的中国,由于茶叶的种植方法已经普及到全国范围内,进行茶叶饮用的主体人群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文化的群众基础是截然不同的。

3.中国茶文化的性格和日本茶文化的不同

从民族的性格来看,中国人民群众和谐中庸的性格和日本人严谨传统的性格对两国茶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中国,由于人民群众善于将生活元素融入到茶文化中,这就让中国的茶文化具有了多元化色彩。在日本,人民群众则是更加严谨,乐意于遵守传统的习俗,这就让日本的茶道文化具有着传统的色彩,一直延续到了现实社会。

三、从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看日本茶道文化特征

根据上文中所以提及到的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可以看出,相比较于中国的茶文化,日本的茶文化具有着文化延续性高、传统保存率高的特点,具有着更多的传统文化色彩。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吸取日本茶道文化对于传统的尊重,发扬光大我国自身的茶文化。我国的茶文化具有着接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是,我国的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并没有充分的注重到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相比较而言,更具有着传统化特性的日本茶道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了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日本的茶文化自从唐朝引进之后,就一直坚持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并在明朝时期开始完全的脱离了中国茶文化对于日本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茶文化。总体的来说,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两种重要文化,两种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文化的核心思想都是“和谐”。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茶文化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过分的重视了茶叶的生活化特点,而忽视了对于茶文化的精神文明的追求,导致我国现代的茶文化并没有形成自身的独特理念,已经陷入了茶文化发展的停滞时期,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茶文化应当虚心的进行向日本茶文化的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

茶文化的特性篇(6)

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教育;茶文化;共性

现如今,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健康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各地区的健身会所、健身房等健身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校对体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学校的体育教育,还是社会上的体育锻炼,都以学习体育技能、强身健体为目的,很少关注和学习体育文化。通过茶文化的融入,不仅有助于打造浓厚的体育文化学习氛围,还可以赋予体育文化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促使体育技能的传授和体育文化的传承双向发展。

1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特点

1.1茶文化的特点

我国茶文化不仅讲究外在的礼仪章法,更具有浓厚的思想文化底蕴。与英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茶文化相比,我国茶文化具有独特的个性,这些个性是在长期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中形成的独特标志。

1.1.1民族性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另外,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又具有不同的区域特色,符合当地的人文特点和自然环境特征。因而,我国茶文化才能根植于区域文化中,与国人心理因素融合,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1.1.2大众性

虽然茶文化有着区域特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区域特性已经融合共生成一种文化元素,有着广阔的群众基础。比如,城市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茶室,各种各样的茶艺表演、比赛,各行业企业定期举行的茶话会等等,借助茶文化促进交流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的一种思想共识。

1.1.3个体性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相对比较完善的茶文化体系,其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理念。但是,由于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人生阅历不同,其参与茶文化活动中获得的感悟和体验也各不相同,这体现了茶文化的个体性特征。

1.2体育文化的特点

在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教育逐渐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化。尽管我国的体育文化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不难发现我国体育文化是以儒家推崇的“和谐”理念为底蕴的,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特征。

1.2.1聚合性

聚合性的形成遵循“兴趣———文化——参与”的发展规律。简单来讲,即某一群体人基于共同的兴趣,自愿走到一起,共同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并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引领和熏陶下,自觉、资源参与这种文化活动。以当今社会广泛流行的一个名词“驴友”为例,一群有着户外徒步旅行兴趣的人基于绿色健身和亲近大自然的共同目标,自发组织到一起,结伴旅游,这就是体育文化的聚合性效应。

1.2.2民族性

每一个国家的国民都具有一定的相同和趋同心理,所构建的文化也具有显著的民族性特征,这是民族趋同性使然。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的篮球文化展现了美国文化和美国人的价值取向,其他国家无法复制。同样,中国国足饱受关注,是因为国足关乎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在这一民族心理的聚合作用下,中国国足形成了强大的命运共同体,并肩作战,荣辱与共。

1.2.3愉悦性

国外体育专业领域的人士一直诟病我国体育事业,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国民对待体育活动的态度太过于严肃,不懂得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随着健康理念的发展,我国新一代的体育爱好者对待体育活动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国体育文化的愉悦性逐步彰显。

2体育文化与茶文化的共性

通过对茶文化和体育文化各自特点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两者存在很多的共性。我国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一直保持着“文体不分家”。“文”指的是文化,“体”指的是承载文化的载体或者表现形式。比如,中国的采茶舞、狮子舞、龙舟比赛都是文体结合的典范。以下内容秉着文体互利共生的观点,总结了体育文化与茶文化的共性:

2.1共同的国民心理特征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国民心理的形成都脱离不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释道三家文化是精髓和核心。尽管三家文化理念各不相同,但都极为推崇“和谐”的价值观念。自古以来,我国各种文体活动在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中,一直延续着这一理念。现代体育文化中的“竞合”精神,茶文化中追求的“和”的境界都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价值观念。这一观念是中国国民共同的心理特征。

2.2易参与的群体性特征

体育文化和茶文化活动属于群体性的活动和娱乐形式,参与门槛不高,只要有时间和空间,便可以自由组织。对于体育文化活动参与者,重点不在于体育资源的多少,而在于参与者的兴趣。对于茶文化活动参与者,关注的不是茶叶的品质,而是追求品茗的过程享受。

2.3地域性特征

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生活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各不相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个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文化。比如,土家人喜欢摔跤,苗族人喜欢舞狮子,赛龙舟是中国南方地区传统节日活动之一。这些活动既属于体育活动,又充满了浓重的文化色彩,而且彰显出原生态的地域色彩。

3如何将茶文化融入体育文化教育中

茶文化与体育文化一静一动,看似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文化领域,实则有着十分玄妙的内在联系。两者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规范;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念。但是,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功效与作用并不是“自主发挥”的,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剖析茶文化与体育文化中蕴含的文化元素,找到二者的契合点、融合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把茶文化根植到体育文化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体验和感悟更加深刻地理解体育文化精髓。

3.1在体育文化教育中开设茶文化课程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体育文化的缺失。社会以及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大力推进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2015年长安渭水大学举办的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活动,浙江普洱茶协会开设的《茶道与体育之道》等都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联系。但总体而言,大部分高校在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建设方面,比较滞后。笔者认为,应该把茶文化纳入体育文化教育体系中,在体育专业开设茶文化课程,重点讲茶道、茶艺以及茶文化与体育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讲解茶道,引导学生从茶故事中领悟为人处世之道,知礼仪、懂规矩,和谐与人相处、与己相处,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这样学生在这个浮躁的物欲世界,便能找到一片心灵栖息之所,涤荡心灵尘垢。通过茶艺讲解,让学生学会辨茶、认水、识器、观史和知人,做一个有修养、有见识的人。通过讲解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联系,让学生明白运动过后饮茶的好处以及不同茶叶种类的健康功效。比如,绿茶可以降血脂、降血压,红茶可以利尿排便,花茶可排毒泻火,令人神清气爽。这样不同体质的人运动过后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以及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茶品,补充水分、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3.2以茶文化为载体,支撑和推广体育文化

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不一定局限在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传播茶文化,让学生领悟茶道和体育之道的共通之处。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校的各种体育兴趣组与茶文化协会加强交流,让两种文化互相碰撞,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茶话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例展开讨论,达到以茶会友、以茶交流的目的。总之,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形式是开放性的,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集思广益,拓宽和丰富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渠道,加强二者的融合。在茶文化的支撑和启示作用下,可以赋予体育文化更深刻的内涵,更丰富的内容,从而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4结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另外,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又具有不同的区域特色,符合当地的人文特点和自然环境特征。随着健康理念的普及与发展,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越来越受重视,甚至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大量社会实践证明,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能够发挥出最佳整合效益,让参与者在健身娱乐的同时,受到茶文化和体育文化的熏陶,树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道德观念。因此,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挖掘茶文化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体育教育中,使体育文化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体育活动更具内涵和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刘荷芳.传统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相融合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390.

[2]温江祥.体育教学的特征与传统茶文化的关联[J].福建茶叶,2016(7):174.

[3]王迎胜.高校体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略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2-13.

[4]纪岩.茶理论与实践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5(6):177-178.

茶文化的特性篇(7)

1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

1.1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茶俗茶艺表演

作为国饮的茶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展现了我们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茶俗茶艺表演,为发展茶文化旅游奠定了可能性。茶俗茶艺表演能够满足消费者求奇、求知、求新的消费需求,能够将茶叶意境优雅、茶汤分明、气味甘醇等特质通过直观的手段充分表现出来,也能够使人感受到参与性、体验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将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充分展现出来。茶俗茶艺表演能够将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在茶文化旅游当中充分表现出来,并使人们在过程当中获得精神世界的升华,将茶文化对民族精神的渗透和民族文化对茶文化的影响得到切身的感受,是游客深入其中体验到民俗艺术活动,感受到茶文化旅游产品之中。我国茶俗茶艺表演当中,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举世闻名,将佛教文化中对情感圆满和人格完善的追求得到了表现,也使得苦尽甘来、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得以展现,昭示着对吉祥如意和未来生活幸福美满的追求。三道茶,味觉特点在头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以三杯茶构成,白族人民形成三道茶的待客礼仪和茶道艺术是形成在明朝时期,当地人用三道茶作为礼遇贵宾的重要步骤,是当地人民接待客人必不可少的礼仪。

1.2我国拥有韵味深远、悠远流传的茶文化

在我国,茶文化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五千多年,而逐步演变成为接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饮品,确立其日常饮品地位的是在唐朝时期,建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之晨起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地位。到了宋代,茶馆的出现是源自于人们对于饮茶出现了更高要求,在内容、形式和环境方面不在将就,不满足仅仅是在家饮茶。到明清时期,人们重要的社交场所和休闲娱乐场所就是茶馆,这是茶馆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这一时期,我国茶文化开始传播至世界各地,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远销海外。我国的茶文化中,涵盖了深奥的处世哲学,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是综合发展得来的,将时念和社会特征牢牢结合,受到了佛家、道家和儒家文化的共同影响。因此,茶文化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满足人们求知猎奇的愿望,也能够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将旅游产品中设计加入茶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发展茶文化和旅游业的双赢。

1.3我国风光秀美,具有广阔秀美的茶园

在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景色怡人,依山傍水之地更是数不胜数,而茶园大多都位于名山盛景之中,风光秀美、面积广阔的茶园为发展茶文化旅游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旅游与区位优势明显,开展自然生态旅游可以好好利用这些生态茶园,在旅游业的餐饮条件、住宿条件、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充分开发著名景区,同茶文化合理结合,发展茶文化和旅游业。在我国,这种类型结合的茶区数不胜数,例如天下闻名的西湖,翠绿芳草、绿水清波,位于美丽西湖旁的就是西湖龙井茶园;具有最后的香格里拉、中国最美乡村,拥有的茶园生产有机绿茶;与山水相得益彰,茶翠林绿、云雾缭绕的花果山茶园,盛产井冈山翠绿茶;具有一幅迷人山水茶园画卷、采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拥有好山好水好茶的庐山茶园,坐落在海拔八百多米的汉阳峰之上。

2我国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现状及问题

2.1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通常来说,茶文化旅游中的民俗文化旅游在全国范围内不容易形成影响力,没有突出茶文化旅游,过于宣传茶叶的生产反而使得旅游相对失色,一些地方小型的文化旅游节与我国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节等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参与度和互动性不高,旅游节项目大都缺乏文化内涵,如采茶能手大赛、龙行十八式茶艺表演等在旅游节上举办的茶文化活动,持续时间很短。想要实现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重视旅游产品要素附加值,避免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应当加大旅游产品的深层开发,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减少从茶文化的狭隘内涵出发,利用好茶文化的外延很广的特点。为了达到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需要整体推进、系统协调并且不断整合相关资源,体现出旅游开发是系统性的经济技术活动过程。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茶文化旅游的文化、经济效应,然而我国当前茶文化旅游没有很好地整合当地民俗文化和休闲文化、茶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单纯从茶本身个体出发,当前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没有深入挖掘其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不能提高茶文化遗产资源吸引力,无法到达将茶文化这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粹给予传承和发扬这一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

2.2缺少品牌意识、特色专项旅游项目和龙头品牌支撑

将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专项旅游仍然不是当前人们旅游的主要选择,使得茶文化特色旅游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早就提出了专项旅游的口号,但是由于对茶文化旅游的推介参与度不高,加上分散经营的模式,使得茶文化旅游不被人重视。在旅游业中,茶文化旅游所占的比重很小,首先是因为缺少有影响力、有规模的产品促销和缺乏有创意的形象宣传和营销策划,景区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其次没有意识的进行品牌打造和推广,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对景区已开发的特色产品不能及时的给予商标注册,品牌意识淡薄。

2.3缺少运用新媒体进行推广营销的手段,忽略的消费者心理

同传统媒体相比,在推介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新媒体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国内进行茶文化旅游的推介当中,网上信息例如同程、途牛网、去哪儿、携程网等都十分稀少,缺乏新媒体的主动推广和营销,大部分茶文化旅游推广依赖于会展、户外广告、电视、报纸等传统形式。当前茶文化旅游在大众心中的影响力还不够,缺少冲泡流程、制作流程、产品特色、内涵等延伸内容的宣传。为了达到文化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效果,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中我们应注重游客的参与性项目开发。体验经济时代下人们参与体验、求愉、求奇的愿望很难从茶文化旅游当中得到满足,过于无趣、过于僵化、过于呆板的茶博物馆旅游这一静态的陈列方式只能在宏扬中国茶文化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和陈列馆开了中国茶博物馆的先河,然而并不能使得人们在愉悦的心情中满足情感需求。游客希望在茶文化旅游当中受到教育,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因此需要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多加入体验性要素,才能满足游客的预期愿望。通过冲泡技法、体验制茶工艺和文化精粹等方面的展示,使得人们感爱千年茶文化,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了解到茶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更注重满足游客求新求奇的需求特点,主动参与在茶文化旅游中。

2.4缺乏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

茶文化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传递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之一。而根据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来讲,局限性的开发影响当地的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重游机率低,导致游客对茶文化旅游产品项目满意度不高,满足不了游客的体验心理,很多局限于观光、购茶。开发处于简单和雷同性的倾向,茶文化旅游主题不突出,没有自身鲜明特色,文化含量少,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出现没能深入探究文化内涵的现象,挖掘不够,开发商对我国茶文化内涵认识不深。

3茶文化视角下旅游主题酒店的开发研究

3.1展示茶文化魅力,重视市场营销策略

关于主题酒店规划营销战略、设计与开发产品时,应当注意控制和把握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需要实施“顾客导向”的概念,必须在营销部门真正的影响理念为指导,具有一致的目标,第二是酒店中各项营销策略必须注意与主题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文化营销既是主题酒店营销的核心,最能吸引消费者而区别于传统酒店模式的地方也是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就是主题酒店的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了满足顾客的新奇与精神上的追求,体验到无形文化产品的独特的服务和感知到的有形茶文化产品设计,可以利用环境和视觉识别等进行传递,茶园区域文化结合文化主题酒店独特的服务产品是营销主导位置,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饭店”能够给顾客带来个性化、特殊化和鲜明化的体验,设计与主题相结合的个性化服务,与茶文化相关主题的项目类型可以进行茶文化主题为背景,利用茶文化为主题文化元素。

3.2注重个性化服务,塑造品牌形象

为了达到扩大品牌市场目标,需要做到比较强的对外宣传力度,举办围绕茶文化主题酒店所需要具备因素等相关论坛学习讲座外,通过公共关系、宣传、广告等各种的营销方式,塑造主题酒店的品牌形象。茶文化的主体就应当具备相应的特色才能够更好的品牌塑造,从地方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在走到全世界进行传播,其意义对于我国经济型酒店是巨大且无法替代的,品牌塑造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跨时代的飞跃发展。

3.3进一步提升酒店品质,突出茶文化主题

照猫画虎的简单模仿构建是无法赢得顾客的关注的,给人感觉不伦不类,大批量地建立极具现代奢华气息的酒店并不是最佳选择,主题酒店应当建设在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城市,同当地的文化相呼应,特定的区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旅游视角下的主题酒店发展要同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环境相适应。为了促进顾客对茶文化的识别感和影响,应当分析一些具体的茶民俗仪式,使游客体验更丰富。随着主题酒店产业群的成立,突出茶文化特色,将在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产品的开发设计上与酒店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相结合,运用当地区域原有的特色文化资源,茶园所在地的本土酒店业应充分探索。

参考文献

[1]黄进.四川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困境、构想和价值[J].农业考古,2013(5):240-243.

[2]周晓芳.广州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41-42.

茶文化的特性篇(8)

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中国茶产业蓬勃发展,也带来了活跃的茶文化活动,茶馆等茶休闲行业欣欣向荣,茶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风靡云蒸,茶叶相关领域的科技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我国民众开始从物质享受向精神享受转变,追求文化和休闲的精神消费,充分享受生活,体验生命美好。当前,人们通过对茶的鉴赏、体味等方式,走进茶种植园,观看茶农种植、采摘茶叶的过程,欣赏茶叶的制作过程,并且在采茶地品尝新鲜而醇香的茶叶,去体验茶文化所蕴涵的审美价值和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了旅游行业色旅游。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上千年的历史,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的重视。将茶文化元素与全域旅游发展更好地融合发展,不仅使茶文化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的得以传承,也使全域旅游得以丰富,得到良好的发展。

1我国茶文化旅游概述

我国祖先以种植茶叶为生,并积极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茶文化、茶叶种植技术等。古语道:“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在古代,茶文化是上层文化,但在当代中国,茶文化是大众文化[1]。茶文化是在与茶有关的一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学、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我国人民自古至今都有以茶代礼的朴实风俗。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茶文化蕴含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教育、文学、艺术、保健、历史、经济旅游等等方面的综合内容。参观茶叶制作全过程中,能够体会茶的文化性所带来的独特情境,茶的鉴赏既是品茶也是赏茶,是二者的结合。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来实现,整个品茶过程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茶文化便是在品茶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2]。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经过历史的历练,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

1.1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的结缘

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茶文化蕴含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是开发重点。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是现代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茶叶种类繁多,能够声名鹊起并流传至今,主要原因在于茶本身的品质好。我国地大物博,具有地形地貌多样性,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繁多,不同产区的茶叶具有不同功效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文化独特性,产自我国江苏太湖的碧螺春、产自我国湖南岳阳君山的君山毛尖等等,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仅是由于茶叶产地的地域文化,茶叶的种植历史,还有茶叶独有的地理地貌。还在于茶的山水人文历史渊源,比如杭州的龙井茶和福建的武夷岩茶。茶文化与旅游的结缘,首先是茶产地的名胜古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区的美好风光以及独特的气候环境。其次,有些茶叶的制作过程具有观赏价值,其茶采制技巧可以当作茶艺表演。比如:客家“擂茶”、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3]。再次是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旅游活动,比较出名的有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昆明世博会茶园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区。我国旅游业应更新观念,为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茶文化元素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即旅游者参加以茶文化元素为核心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主要是和茶文化元素的有关的所有活动。旅游者能够观看茶叶的种植、茶叶的采摘、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鉴赏,并且可以亲身体验,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全程参与,这样的旅游形式能够陶冶旅游者身心,是一种以茶文化为主要旅游内容的特色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是传统茶叶与旅游行业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式的旅游开发项目。茶元素旅游开发项目包含有对茶叶种植园的观赏、对茶采摘过程的参与、对茶制作过程的体验、对成品茶叶的品尝等等,形成从茶种植到茶成品,再到销售的旅游经济链。通过将茶文化元素与我国旅游业的完美融合,使我国传统茶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带动我国旅游业与以旅游业为生的周边产业成长。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全域性,还能够间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4]。

2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旅游成为了当下我国民众首选的娱乐休闲方式。在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新贵。茶文化最开始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茶文化全域旅游经济,茶文化对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2.1我国茶文化元素

在旅游行业中的现状众所周知,茶叶的发源地是中国,茶文化经过四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不断继承、创造,茶文化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形成了我国现如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茶艺、茶道、茶学等等,这些茶文化不仅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具有深远影响,也对东南亚国家的茶文化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茶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茶文化的内涵,不仅仅包含茶这单一概念,还包括诗词、文学、戏曲等多方面文化内涵,因此茶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多彩[5]。我国古代文人关于茶和旅游的诗词屡见不鲜,体现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积淀为我国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珍贵参考。

2.2我国茶文化旅游特点

1)大众化:当前,茶已经被世界范围内所认同,我国茶文化已经享誉全球,茶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茶文化旅游这种新型旅游形式,也被大众广泛接受。

2)全域性:茶文化是区域经济的产物,但茶文化来自于区域经济,但却超越区域经济,走向全域旅游。茶文化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的全局性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3)多样化:茶文化包含内容丰富,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茶文化资源的多样组合也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多种形式。

4)传承发展性:茶文化的延续,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究其根本是从茶中体悟出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有效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元素与现代旅游理念相融合,不断传承、发展茶文化旅游。

5)体验性:茶文化重在体验[6]。茶文化旅游是体验式旅游,而非购物型旅游,茶文化旅游重在体验茶文化带来的身心放松,游客通过对茶艺、茶道、茶的制作过程等等茶文化的一切环节,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精神愉悦的美好享受。

3茶文化元素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

3.1突出茶文化旅游的茶文化元素

不断从广度和深度挖掘茶文化,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提高茶文化价值,突出茶文化的旅游属性和价值,将茶元素作为茶文化旅游的重点内容,突出茶文化元素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茶文化旅游中,注重突出茶文化元素的内涵。深入挖掘茶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增加茶文化元素的文化性和人文性,增加游客的精神愉悦,增加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元素的吸引力。茶文化元素的丰富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茶文化元素与旅游发展的有效融合。

3.2开发茶文化元素旅游纪念品

国人旅游基本走不出三件事:吃、喝、购物,这三件事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当今旅游行业中,不仅茶宴在游客中备受欢迎,以茶作为原材料的食物和饮品也日益受到追捧,就连茶具、茶叶等都是人们在旅游中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开发者,应该满足这种购物需求,开发更多以茶作为原材料的茶文化元素旅游纪念品。设计精美的包装、质量上乘的茶文化产品,将茶文化元素融合与旅游产品中,扩大茶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增加更多收入,助推旅游全域性发展。

3.3以茶叶博览会等节庆为载体,提高全域旅游知名度

茶叶博览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是宣传茶文化的良好契机,对于推动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关于茶文化的大型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旅游,推进茶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还可以提高旅游知名度[7]。我国茶博览会的成功举行,将我国茶叶及周边产品远销海内外,不仅扩大了茶叶产品的销路,还扩大了博览会的影响力,提高了本地知名度,助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区域旅游发展成为全域旅游。在博览会期间,参展和观展人数过百万人次,实现盈利十余亿,推动了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茶文化元素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是茶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是茶文化旅游进行广度开发和深度开发的新形式,是以茶文化身心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经济。我国民众讲究养生保健,追求返璞归真。

茶文化旅游因为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满足了当今民众的迫切需求。茶文化旅游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让茶叶行业不仅仅具有效益,还具有文化价值,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增加了茶叶的附加值,推动了整个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文化作为区域现象,它的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大力推动了我国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茶文化元素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鸿霞.加强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城口全域旅游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21-22.

[2]杨甜,胡永红.全域旅游导向下许昌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6(8):109-113.

[3]王磊,刘家明.宁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4):123-127.

[4]窦梓雯.客栈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融合的路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51-152.

[5]马勇,刘军.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球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2):151-158.

茶文化的特性篇(9)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音乐教育;促进

茶文化在中国传承了4700多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极具民族特色,同时又富有生活气息,它在我国农耕文明时代产生,并逐渐形成体系,茶文化的不断发展,慢慢衍生出了中国茶文化形式,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交际和融合,茶文化音乐就是其中一种,茶文化音乐即具有茶文化的特点,又兼具了音乐的形式和内涵,能够满足与茶相关的精神需求与社会交往需求等等,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茶文化音乐作品对音乐教学的影响研究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1我国茶文化音乐作品的主要特征

艺术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虽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物质的充实让人们更渴望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更渴望通过体验生活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茶文化音乐作品在展现茶文化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同时,符合了人们自我修养和品质提升的标准,因此,人们要不断追求和谐文明的生活方式,才能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符合茶文化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观念。茶文化提倡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符合现代人追求的简约、质朴的生活理念,因此,茶文化音乐作品更能够被现代人所接受。茶文化音乐中展现的是和谐、优美、中庸、自然的观念,所以人们渴望听取更多的茶文化音乐,确保生活品质可以不断提高。音乐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注重营造一种宁静古典的通感意境,形成“情景交融”

茶文化音乐之所以被现代和古代人所追捧,是由于其音乐可以为人们展现一定的意境。欣赏者通过领会音乐中所体现的情感,并在音乐的旋律中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独有的艺术之美。由于“茶与音乐”可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人们在品味茶水与聆听音乐的同时,听觉和视觉都得到了享受。音乐可以为观众营造一种清雅、古朴的氛围,符合情景交融的理念,可以在现代紧张的生活中感到一丝宁静和放松。人们在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品质的同时,渴望通过聆听茶文化音乐找到来自自然的一丝纯真和质朴,聆听茶文化音乐有助于气质的提升,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生活的要求。茶文化音乐可以为观众营造一种放松的环境,观众更渴望追求心灵的宁静,因此,从世俗角度来看,聆听茶文化音乐十分符合现代人对质朴、纯真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确保人们在不断交往中得到反思,了解生活的真正价值。

1.2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地域性、区域性

我国有许多地域盛产茶叶,因此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这些茶文化由于地域的不同所孕育出来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茶文化音乐由于具有多种风格,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江西赣南地区的采茶曲和采茶歌十分具有地方特点,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去聆听和学习,当地还盛行采茶戏,以扇子花、矮子步为基础的采茶戏充斥着赣南地区人们的整个生活;粤北地区的民乐节奏较为欢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活跃喜庆的气氛,人们在歌唱的同时展现了一种欢快的心情,因此,音乐成为当地人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桂南地区的采茶歌婉婉道来,尤其当地诙谐幽默的唱法,更是具有民族特性;鲁南地区也盛行采茶歌,这里也基本上以小调为主,通过口口传唱而继承,并没有特别书面形式的记录。

2茶文化音乐作品对于音乐教学的借鉴价值

我国茶文化音乐在演唱和传承的过程中讲究意蕴的传承,传唱的过程,需要营造一个审美的意境,人们在奔波忙碌的生活中,可以通过聆听轻松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让生活变得轻松,释放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我国茶文化音乐作品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尽可能地展现茶文化的艺术价值,也为了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领域有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学习观和教育观,以茶文化为指导理念,教育学生必须要懂得茶文化在生活中所具有的指导意义,学生需要学习比较接地气的茶文化音乐,才能在音乐课堂中收获更多的宝贵经验。

2.1生活素材与灵感的借鉴

具有多种形式的茶文化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也成了音乐教育场所的重要灵感源泉。由于茶文化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所形成的音乐艺术也十分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的风格。学校在开设以茶文化音乐为主题的音乐教学课程时,需要抓住教学重点,在对音乐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理论性学习方法,避免出现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对于乐感的思考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在制定方案时需要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学生敏感的音乐形式着手,让学生了解茶文化音乐的风格和主题。

2.2原生态文化气息的借鉴

茶文化音乐由于结合了地域性特点,其曲调和歌词都具有特殊的民族风格,又由于不同地区的人们经过世代的传承和演唱,使得音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茶文化音乐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态度,更展现了他们的审美要求。不同的音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沿用茶文化音乐的作品进行赏析,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了解茶文化中所讲述的中庸和谐的道理;其次,学生在了解茶文化音乐以后,可以对其他音乐有扎实的学习功底,才能结合自身特点完成音乐课程的学习任务。

2.3民族性、民俗性审美价值的借鉴

以传统民族音乐形式为基础,茶文化音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严肃性,因此学生学习茶文化音乐以后,可以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特点风格中,找到茶文化音乐的共同点,方便学生开展学习工作。比如:我国在运输茶叶的过程中由赶马所形成的曲调,这种曲调简单质朴,反映了马帮人员艰苦、枯燥的生活方式,歌词中简单的记录了茶马古道的单调的生活,让人们更好地领悟具有民族性和民俗性的茶文化音乐的价值。

3在音乐教育中应用茶文化音乐的基本策略

我国开设音乐教学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生活和教学理念相结合的茶文化音乐,这种音乐具有特殊的生活韵味,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标准和道德修养,因此,将茶文化音乐作品与生活相结合,可以保证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体会音乐的艺术价值。

3.1茶文化音乐作品素材的熏陶策略

综上所述,生活中有多种音乐风格和音乐演奏形式,在进行茶文化音乐课程教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不同作品的音乐元素和特点,才能按照不同类型完成课程的教授任务,例如:以粤北采茶戏和采茶歌为代表,学生在了解广东北部茶农辛苦工作的过程之后,了解到茶农是以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完成采茶工作的,体会了当地人辛苦劳作的工作态度和质朴祥和的生活作风。在工作中还能哼唱曲调,展现了当地人们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明白,无论承受多大的压力,只要能够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学会自我调整,就可以完成对音乐的学习任务。

3.2茶文化音乐作品体验过程的“体验式教学”策略

教师在讲述各种以茶文化音乐为主题的课程时还需要让学生明白音乐在生活中的实质意义,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体验才能与不同的音乐产生共鸣,达到天人合一、人乐合一的境界。学生由于有针对性地学习了茶文化音乐形式,因此,对于茶文化内容中的对唱、合唱以及表演方法有了基本的掌握和认识,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一组之间通过互相评论所唱歌曲的音调、音色、音阶是否准确,以客观的态度完成音乐课程的学习任务。

3.3茶文化音乐作品的民族性、民俗性教学策略

之前提到了茶文化音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因此,学生在学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音乐时,首先要对中国的茶文化有基础的了解和认识,学生需要结合中华民族的特点来追求幸福,具有和平生活理念的生活态度,才能完成对茶文化音乐的审美任务。中西方音乐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了避免采取中西方音乐结合的教学模式后会对学生学习声乐产生影响,学生需要准确定位中西方音乐特点的不同,才能保证在音乐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弥补自身对音乐知识掌握不足的同时,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教师还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习传统茶文化音乐,欣赏茶文化音乐的艺术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学生还需要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学习中西方结合的音乐特点的过程中,需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理念,才能有效区别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教师需要选取具有明显特点的中西方音乐,让学生了解茶文化音乐作品以后,学习到更具民族性和民俗性的音乐课程。学生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多种音乐风格,才能最终掌握教师所传授的茶文化音乐课程。

结束语

茶文化音乐属于茶文化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当代教育领域中,茶文化音乐与音乐的联系,以及茶文化音乐对音乐教学影响,成为了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合理的引入茶文化音乐,不仅能够丰富当代音乐教学形式内容,同时还能够提升音乐教育的民族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总之是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此进行了几方面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李田甜 单位:黄淮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建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2013(5):2-5.

[2]陈文贞.论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4):174-176.

[3]黄曦.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2(5):12-14.

茶文化的特性篇(10)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感受的一种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中,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商品或服务,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最终体验,并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却的愉悦记忆;消费者消费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也必然走向体验的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满足于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是希望参与到消费活动中,亲身经历产品消费的全过程,获得体验的经历。旅游体验是一系列特定体验活动的产物,这种特定的体验活动是旅游者在一个特定旅游地花费时间来游览参观所形成的,是由众多复杂因素构成的综合体,这些因素包括个人感知、地方印象以及所消费的产品等。

2体验经济与茶文化旅游关系

2.1体验经济的特征

2.1.1互动参与性。体验来自个人心境与事件的互动,顾客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产品”体验的生产者之一,企业不再只是“生产者”,是帮助顾客产生其“难忘经历”和“特殊体验”的引导者[3]。顾客的参与是体验创造的前提,如果没有顾客的参与,体验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2.1.2感觉持久性。在体验经济中,消费是一个“情境互动”的生产过程,当这过程结束的时候,体验产品“记忆”将长久地保存对这一过程的印象。因为它不可复制,不可转移,对每一个记忆的生产者来说,这个体验都是持久的。

2.1.3经济高弹性。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把体验的价值看得更高,为了获得美好的体验,他们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而对于产品提供方而言,由于其中一些公司策划了形形的不同体验,他们就更容易强调自己的独特性,也为他们所提供的独特价值收取更高的费用。

2.2茶文化旅游内涵

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4]。茶文化旅游是最能体现和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类型。茶文化旅游的核心就是“文化体验”,茶文化旅游者通过借助各种感觉手段直接观察茶文化或参与其中。游客可以在茶叶的采摘、评价、品饮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官刺激,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即使是观看茶艺表演,由于旅游者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的差异,也会有不同的体验,或优雅、或诗意、或健康、或愉快等,这些体验使茶文化旅游活动牢牢地印在旅游者的记忆里。

茶文化旅游具有鲜明的体验特色。茶文化旅游活动受自然条件和设施的限制较小,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感受不同茶类的新鲜和醇和。而不同的地域环境更能体现茶文化旅游产品的鲜明特色,如白族的三道茶、藏族的酥油茶、客家的擂茶、闽南的功夫茶等。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特征是其他旅游产品无法比拟的,它既可让人们在茶园中感受自然的生机和活力,又可以让人们在品饮中满足求知欲望。

3茶文化旅游独特的体验功能

3.1休闲体验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物质丰富的同时,人们更多地渴望能走出生活、工作的狭小空间,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去,旅游者在茶园能看到满眼青翠欲滴的茶林,通过亲手采摘片片嫩芽,有效缓解现代生活快节奏带来的紧张情绪,得到休闲的体验。

3.2健身体验功能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挥发油、维生素C、槲皮素、鞣质等,对降低血脂和促进新陈代谢都很有益处。茶中的茶多酚能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此外,茶还有提神、消除疲劳、抗菌、抗辐射、抗氧化、降三高等作用,旅游者在品饮过程中,既赏心悦目,又可达到健身目的。

3.3文化体验功能

各地所产的茶叶不同,地域性的文化

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饮茶习俗也大有不同。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盐巴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其饮茶方式和茶叶的冲泡方法均各有特色。就是汉族地区,也有各式茶俗和不同的茶叶冲泡方式。各地茶艺表演也是异彩纷呈,除了传统的工夫茶,还有融入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如擂茶、新娘茶等。旅游者还可以在产茶地聆听茶叶史话,亲眼目睹茶叶制作技艺,在品茶、赏茶、识茶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3.4审美体验功能

体验经济时代下真正的旅游者不是匆匆过客,他们是为满足审美与体验的需求而来。旅游需要艺术的想象,旅游需要审美的情趣。阿尔卑斯山上的公路上立着一块提示牌:“慢慢走,请欣赏”,这正道出了旅游的真谛。美在茶中有最充分的体现,风景优美的茶园,青翠欲滴的茶树、千姿百态的茶叶、纯洁高雅的茶艺表演等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茶文化旅游增加了并引导着旅游者的审美情趣。

4体验经济下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4.1提炼鲜明的茶文化旅游体验主题

主题是体验的基础,鲜明独到的主题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持久的记忆,是游客获得体验极为关键的一步。体验式茶文化旅游可以构思不同风格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根据茶文化的特征,可以设计如下主题:“茶文化美食”主题,举办茶宴(茶点)品尝节,推出一批茶餐饮特色宴会、菜肴和茶点,吸引中外游客到茶餐饮特色店用餐消费;“茶艺交流”主题,举行中外茶艺交流活动,为海内外茶艺爱好者提供茶艺交流的平台;“茶文化体验”主题,向中外游客介绍、展示、品鉴包括采摘、炒制在内的中国茶艺文化;“茶文化专题游”主题,设计茶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如茶文化寻踪游、茶道寻源游、茶文化工业游、都市茶馆游、农家茶馆游等一系列茶文化旅游线路。这些景点、事物以及活动必须与既定的主题密切相关,从而使得旅游体验前后一致、清晰,帮助游客整合自己的体验感受,最终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忆。

4.2设计个性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在体验经济时代,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必须以消费者的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为基础,应充分发挥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的感官体验,通过提高人们的生理体验,触动旅游者的内心情感,创造美好的体验,创造性地让旅游者获得,使茶文化旅游产品能引起消费者的遐想和共鸣。比如,日本游客比较喜欢铁观音、人参乌龙、普洱茶、中低价位书法绘画等产品,茶企业应注重与游客的互动,既要在游客进行产品消费时与其互动,又要使游客积极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从而生产令游客满意的个性化产品。

4.3深度挖掘茶文化体验内涵

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是由单一型观光旅游向多样化、专题化方向发展,人们前往异域文化环境旅游,主要目的是调适疲惫紧张的身心,感受差异化的风土人情,追溯远古的文化历程。挖掘茶旅游的文化内涵,并将宗教文化、书画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礼仪文化等元素加入到茶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能够给游客提供一次完美的体验机会。

4.4营造茶文化旅游体验氛围

根据茶文化旅游主题及特征,营造体验氛围,为旅游者提供体验的真实环境。每一个体验环境都要根据主题精心包装设计,由体验线索把各种元素有条不紊地串联起来。让参与者通过对视觉(颜色、造型)、听觉(音量、音调)、嗅觉(气味、清新度)和触觉(湿度、柔软度)等方面的接触,刺激感官反应,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更多的体验。

4.5培养茶文化体验旅游从业人员

在共同营造体验氛围中,从业人员起着主导作用。在旅游过程中为游客提供专业、周密的服务必将大大提升游客对旅游过程的体验满意度,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充分体验茶文化旅游的乐趣。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旅游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挖掘其文化蕴涵,才能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种类,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品位,才能带领游客体验到茶文化旅游的真实魅力。

4.6创新茶文化体验旅游宣传模式

茶文化的特性篇(11)

中国的饮茶历史十分悠久且源远流长。在诸多种类的茶叶中,普洱茶则更为特殊,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保健功能以及独特的醇香味道,尤其是普洱茶属于特有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与现代市场的新型需求,普洱茶的包装设计也在随之不断改变,即普洱茶的包装设计不但要承担起产品的主要载体,而且要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以此深化普洱茶的文化意蕴与内涵。[1]同时,由于茶包装是饮品类产品包装设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所以,随着普洱茶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其包装设计所体现出的额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针对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研究,推于提升普洱茶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支撑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普洱茶的发展历史

普洱茶产自于美丽而神秘的云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跟随着历史朝代一步步发生变化,成千上万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传说,有神农氏开山种茶的故事,有诸葛亮“武侯遗种”的传说,也有茶始祖岩冷的“给牛马,怕得病而死;给金银财宝,怕花光;而给你们茶树,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的历史记载。[2]三国、唐代、南宋、元明清对种茶都有着明确且详细的记载。《普洱府志》记载,三国时期,其境内就开始种茶。然而最早将种植普洱茶写入历史文献中者则是唐代曾去过云南南诏的唐吏樊琸,他的《蛮书》也是普洱茶区种茶最可靠最详细的历史记载。在南宋时期,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载明,茶叶的主要地在于各大山脉,也表明了思茅是最早大规模种植茶叶的地区。[3]元朝,李京在《云南志略》中称,普洱茶在当时的元代已经成为我国边疆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明朝,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也有着生动具体的记载,在当时普洱茶已经被社会各个阶层接受并消费,普洱茶名扬中华大地。清朝,普洱茶已然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种植范围之大,产量之高,开始大量出口缅甸、泰国、印度等世界各国。发展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普洱茶多样化发展,这一时期也成为古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之间的分水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段时期,在受到绿茶和红茶高速发展的冲击下,普洱茶曾经处于一定暗淡时期。直至1993年,台湾邓时海在其《普洱茶》中明确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一理念之后,人们将眼光重新移回普洱茶,而其收藏和品饮价值开始得到世人重视。直到今天,普洱茶依然有着极大的反响。[4]普洱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内向外不断扩散,先民们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勤劳智慧广泛运用于茶叶种植与生产之中,经过长时期的生活生产活动,受到商品交易的大力推动下,在特定的气候、地理和运输条件下,充分利用云南种植普洱茶的独特优势,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最终奠定了普洱茶质优味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地位。

二、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视觉艺术元素分析

(一)图形设计。

图形运用在包装设计上能够起到引领消费需消费需求的重要角色,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定的文化内涵,合理、正确的包装图形,可以有效突破语言和国界的限制,最大程度上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以便于更进一步让消费者了解普洱茶以及它所附带的文化价值,在促进商品销售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5]一是对图形元素的运用表现了一定的地域特征,普洱茶作为云南地区具有标志性的商品,好的图形元素能够有效帮助人们了解云南,了解普洱茶,也有利于提高普洱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在传播云南地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是好的图形元素能够彰显一定的品牌文化。在当前激烈的普洱茶市场上,是否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是普洱茶销售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方面选择企业品牌文化直接作为图像包装的设计,有助于增强品牌意识在消费者心里的比重,同时也是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三是好的图像设计也是对茶文化历史的一种突显。普洱茶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能够流传至今势必具有浓厚的茶文化。而采茶、炒茶、茶俗等都是普洱茶包装设计中图形元素的重要呈现方式。普洱茶一定强调静、和、俭,这一点与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有着共通性的。当前以普洱茶的茶俗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茶马古道文化活动,可以大力普及普洱茶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不仅能够喝到质优味美的普洱茶,同时也能够深切体会普洱茶本身所具有的浓厚历史文化。[6]

(二)色彩设计。

不同的商品应该具有不同的色彩与之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欲望。比如,绿色容易让人联想到蔬菜,褐色让人联想到巧克力等,因此,即使是同类型的产品,也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色彩偏重。绿茶比较清爽,红茶香醇的特点,而普洱茶回甘醇香,对其色彩设计方面必须与其本身属性相适宜。根据消费群体和市场定位,普洱茶在色彩上更加偏向于稳重、低调。因此,在包装设计上,应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观,稳重又不失民族风情。在进行熟茶包装时,选择更加明快、艳丽的色彩,在包装生茶时可以选择低调、素雅的色彩。在面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普洱茶在包装的色彩方面并没有一味随波逐流,相反地则是在坚持一惯的中国风、民族风,低调、稳重的色彩却使得它独领。[7]

(三)文字元素。

文字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传达商品信息。普洱茶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字体适合性原则,在设计商品本身属性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将字体外型中的“意、音、形”完美融合为一体,既能够保证文字信息让人一目了然,又可以充分传达商品信息。而要想让普洱茶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则需要在进行文字设计时更多地添加其所要向消费者表达的情感和真实意图,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其他茶叶区别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以将文字与茶叶外型、茶壶、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设计图样相互结合,文字在表达商品信息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在进行具体的装饰性文字方面,不要太过于注重字体形式,更多的是应该将情感与文字相互融合。

三、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品牌创意分析

品牌是一种文化,一种极具个性的文化,这种个性文化可以在诸多媒介中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消费者频繁接触的包装设计方面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可以说,未来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商品所蕴含的文化竞争,创造具有品牌个性和品牌内涵的品牌文化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拓展销售空间以及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与关键。[8]当前,市场销售的普洱茶品牌数不胜数,在诸多包装中,消费者很难区别其中的差异性。而随着普洱茶市场空间的逐渐扩大,不能紧跟市场的发展步伐,有效应对激烈的竞争等,这一系列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普洱茶的销售与市场的拓展。而品牌作为现代消费者选择商品时的重要印记与符号代表,同样也是普洱茶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者识别普洱茶的关键所在。[9]普洱茶作为云南地区独具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商品是其他地域、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独特资源,在中国茶文化中也是别具一格。因此,在对普洱茶进行包装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其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充分体现普洱茶蕴含的文化意境与艺术特色,树立其品牌形象,增加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概念、形象与意识。普洱包装设计的品牌创意路径具体可以结合云南省本地的雕刻、绘画、建筑、生活器具和服饰等各个方面的文化艺术元素,将能体现普洱茶品牌包装主题特点或者与普洱茶包装相关联的图形、图案等,通过科学合理的借用与参考,进而设计出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包装设计,增强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与魅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10]在目前复杂混乱的普洱茶品牌市场中,通过普洱茶的外在形象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或者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是当前普洱茶产业迫切需要关注的事情,也是云南普洱茶是否能在国内外的茶叶市场竞争中取得重要地位的关键所在。普洱茶是云南的一个主要支撑产业,因此,其包装设计的风格与艺术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具有当地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等的设计元素,以及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普洱茶包装产业和使用恰到好处的现代特色的包装设计材料等,也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而言,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艺术特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进其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在多姿多彩的云南普洱茶文化与云南区域特色环境下,设计者需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研究和创造出能够更好体现云南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通过对云南普洱茶各个细节的独创设计,提升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艺术魅力,赢得国内外的青睐与认可。

【参考文献】

[1]张程,刘蓉华.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的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6:60

[2]刘新元.普洱茶品牌包装设计中视觉元素的研究[J].艺术百家•通俗歌曲,2014,9:184

[3]陈琳炜.普洱茶包装设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

[4]黄葛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装演设计中的基础性[J].包装工程,2005,26:18~19

[5]韩东晨.爆炸功能装演中的色彩设计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2~13

[6]白杨.地域文化特征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纳姐茗茶”包装设计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3

[7]王伟.创造品牌形象的茶包装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8~19

[8]余梦雯.关于韩国包装设计中表现出的设计趋势的探索研究———以茶饮料标签插图为中心[J].商业文化,201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