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6 10:52:03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1)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lants in the city the main function of ecological garden design, according to its function of plant in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he configuration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plant; Preparation method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J5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生态风景园林是在当前改变城市人们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休息场所的主要组成部分,随之城市工业化越发严重,城市园林对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已建和新建的城市生态风景园林中对植物的配置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因此了解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合理的配置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功能

1、植物是城市生态园林的空气调节器

生物课中已经明确植物的巨大作用,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提高了空气质量;同时它还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自身温度的同时释放大量的水蒸气,提高空气湿度,让空气更加清新。因此它是生态园林设计的基础。

在绿化好的生态园林中,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到空气清晰、精神焕发,这正是植物释放出的大量氧气和水蒸气产生的效果,据调查,一般有绿化的区域比没有绿化区域的空气湿度高10%-20%。

2、植物是城市生态园林的气候改造者

根据植物的生理机能,它不仅具有调节空气的作用,同时对于当地的气候也有较好的影响。据调查,一般绿化好的城市,夏季中暑率很低,而冬季则较绿化不好或没有绿化的城市温度高出12℃。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所以,注重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注重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让植物冬暖夏凉的作用得以体现已势在必行。

3、植物是城市噪音的消音器

当今城市噪音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并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诸多伤害,科学证实,长时间处于噪音中的人容易出现精神不振、身心疲劳、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病症。而植物,尤其是高大的树木会利用其浓密的枝叶将各种噪音有效地吸收和隔离。研究证实,拥有良好树木覆盖的街道会降低5倍以上的噪音强度。

4、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保卫者

科学已经证明一个生态系统越复杂,越有助于生态平衡。城市园林的生态系统亦然,植物同样扮演着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的重要责任,所以,植物的多样性、覆盖面积直接决定着城市生态园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二、城市生态风景园林中植物的配置方法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是源于人工机制和多种目标相结合的产物,基于植物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已经逐渐演变成一门专门学科。它需要园林规划者和执行者将园林学和植物群落生态学理论,以及当地植被和环境特点有效结合,从而发挥植物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的重要作用。而系统而科学的植物配置方法正是从这些方面记性综合考虑的。

(1)植物配置前的科学分析

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中,应首先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与园林规划者组成分析小组对所选的园林地点进行土壤、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是在生态园林中进行植物选择和搭配的前提。只有掌握了生态园林周围环境的相关资料,才能保证在选则植物种类和相应地形上种哪种植物进行规划和配置。

在具体的分析中,小组成员可首先针对具有明显边界的斑块区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然后根据它们各自的面积记性面积分级,从而让城市生态风景园林植物的整体上清晰明朗。

然后以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的植物群落建立为基础和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一般因为城市园林的植物群落与自然植物的植物群落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它的上层食物链较固定,所以完全可从此入手,并以植物的功能性为依托建立人工植物生态群落。

一般,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将植物生态群落主要分成保健型、知识型、生产型、抗逆型、防护型和文化型六种类型。小组成员可根据实地需要,以及对园林风景的设计需要进行取舍,并根据可用植物一并分析,从而让植物对号入座。

(2)城市生态风景园林中对植物的配置

待生态园林中植物生态群落的类型确定之后,就需要进行具体的设计配置了。想得到最优化的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效果,一般设计者在对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中会从以下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然后进行具体配置。

首先,应确定植物类型的选择配比,以达到整体合理、协调的目的。即上述的六个类型中,选择哪种、不选哪种,选择种类的相应面积。如此,生态园林中的植物结构功能就有了清晰的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园林设计者都会从当地植物的情况出发,结合本体的特色植物进行优化配置,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让园林体现城市特色,有益于植物移植后的存活率,而且因为是当地的特色植物,所以在运输等方面也是经济实惠,所以,作为园林设计者应考虑这种一举多得的配置办法。

其次,在对整体配置上明晰之后,就要从景观的美化上考虑,对不同区域的植物进行实物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一般都会在每个区域选择几种植物作为备选。然后根据不同区域植物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强化。总的指导思想是,要保证园林中的植物在不同季节体现出不同美感,即春天生机勃勃、夏季鸟语花香、秋季层次分明、冬季纯洁苍劲。如此,每个季节便拥有了不同美感,实现了城市生态园林不同阶段的不同特色,在为城市“排忧解难”的同时,给人以美和精神的享受。

第三,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除了考虑植物自身的配比之外,还应考虑其周围环境,比如湖泊、河流等水体,以及假山、建筑等达到和谐的统一,然后从颜色规划、植物疏密程度,以及平面和立体效果等进行综合整合确定,最后形成最佳的配置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虽然在政府的努力下发展得较快,但是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一些不足。尤其是相关专业人员,以及既懂园艺又懂生态学的综合性人才缺失,这是导致一些生态园林无法发挥其功能或者功能效果降低的最大原因,毕竟城市生态风景园林是人造的生态系统,所以,相应部门应重点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免风景园林的资源浪费和功能失效。

总结:

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的植物配置直接关乎园林的绿化效果,以及整个园林生态的平衡,它是风景园林集观赏和实用功能得以最佳展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将风景园林中的植物分配达到最科学、最合理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王一婧.吕修然.浅谈风景园林的生态功能与城市功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2)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现代的园林学

1.1 基本内容 现代的园林学主要包括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化和大地景观规划。传统园林涉及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学科,运用其成果来创造、培育和管理园林,选育优良植物品种,研究最佳植物群落组合、植物生长发育及栽培技术,提高园林绿地规划水平、景观质量、生态效益等。城市园林绿化研究园林绿化的城市建设作用,测定其改善和净化环境的数据,调查居民游憩、健身对园林绿地的需求和文化心理,科学确定城市生态绿量,合理布局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技术;分析和评估城市园林绿化的宏观经济投资和效益,制定其政策和保护措施。大地景观规划是发展中课题,就是把大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当作资源,从生态、社会、经济和审美价值进行评价和环境敏感性分析,最大限度保存典型生态系统和珍贵濒危物种繁衍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最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1.2 研究概况 园林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植物及风景园林两大方向上。园林植物研究包括:①木本花卉。多集中于栽培、繁殖及品种资源方面。②草坪及地被植物。③盆景。包括树桩、山水及艺术。④切花、插花和干花研究。⑤园林植物资源。包括其引种、选育、驯化等。⑥草本花卉。⑦温室园艺与室内绿化。⑧园林植物适应性、耐性和抗性。⑨园林植物生理生态及快速繁育。风景园林研究包括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园林绿化管理、外国园林等内容。其中,绿地规划设计、园林艺术、木本花卉、园林绿化管理、盆景等是园林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园林还集中在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造景、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效益测算、景观质量评价等方面。

1.3 发展趋势 近几年,园林正从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设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及实践取向方面都发生着重大转变,主要包含:①学科重点转移和范围扩展。从传统园林到现代景观的重点转变,从单一传统专业扩展为综合交叉的现代专业;②学科核心内容转变。从植物为核心的园林规划设计到包括植物、地貌、水体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景观为核心的环境规划设计。1958年,中央提出在全国城乡土地上,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栽花,治理和改造荒山荒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实现“大地园林化”。1986年,我国率先提出“生态园林”理念,即遵循生态学原理,科学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和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园林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化小地域范围的概念,在建设范围上包括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还涉及单位绿化、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果园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切植物群落。它要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植物资源相结合,创造地方特色,并以植物造园(景)为主,减少人工建筑和设施,融科学、生态、艺术和游憩观赏于一体。21世纪,风景园林已提升到审视人类生存空间的高度,在环境设计中,注重生态和社会功能,使其与建筑、城市规划构成环境设计的三足鼎立。开敞绿色空间网络系统不仅是为了游憩观赏,更重要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它阻止城市无限生长和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将分散的各类绿地连通,形成绿色通道网络系统,成为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的主题。

2城市园林绿化

2.1 城市园林绿化概念 城市绿化以生态效益为主,兼有美化功能。相对于城市园林,其形式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单一,美学价值比较一般,管理比较粗放,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和生态基础。城市园林绿化是园林和绿化的统一,其意思与城市园林的内涵相同。城市园林绿化以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它通过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减人对自然的破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精华,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景观的新阶段。

2.2 城市园林绿化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主要作用有:①保护环境资源。城市园林绿化通过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和模拟自然的设计手段,不仅对城市原有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维护,更对自然环境再创造,使园林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②综合功能。园林植物综合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其它生态因子所不能替代的,如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的良好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的社会效益;创造减灾条件(如火灾)和提供避灾场(如地震)产生的城市安全效益;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和促进旅游发展派生的经济效益等。③提高生物多样性。城郊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境,以及人工建造的接近自然生境的园林绿地,可为植物、动物、鸟类、微生物等提供适生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④促进城市文明。城市园林绿化可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这不仅体现于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也充分体现于继承和弘扬本国文化,陶冶情操,提高人们文化修养、艺术审美和行为道德。

2.3 园林与绿化 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道路绿化等,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功能。园林是各种公园、绿地概念的总称。绿化单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因此,绿化是园林的基础,是局部。园林包括综合因素,是对其各组成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各个组成要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整体。绿化注重植物栽植和实现生态效益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美化含义;园林则更加注重精神功能,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强调艺术效果和综合功能。园林与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但在审美价值和功能多样性方面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园林可包含绿化,但绿化不能代表园林。

3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3.1 规划设计技术 规划设计主要技术包括:①生态设计。城市绿地以人、生物与环境的良性关系为目的。绿地生态设计可促使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调整物流、能流、信息流等的良性循环,使绿地与城市生态要素功能耦合更为密切、城市生态系统运行更加高效和谐;②区域设计。21世纪城市园林绿化要突出区域特征,强调改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发展的有机结合,绿地规划要符合生态性、生物多样性、野郊休闲性、人居环境舒适性和可持续利用性,要扩大到整个城市区域范围,建立城郊结合、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生态系统;③文化设计。通过城市绿地植物与景观系统的结合来实现城市总体形象的整合、塑造和强化,建设有文化底蕴、形象鲜明的特色城市;④科学艺术设计。城市园林绿化始终和艺术互相浸润,相互影响。科技发展改善了传统的绿地设计手段和研究方法,并影响着其主题文化。信息社会、人类生活方式改变及其对环境态度变化都决定了城市绿地设计必须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适应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⑤立体设计。技术包括垂直绿化(使攀缘植物沿墙面、廊栏、立杆、灯柱、棚架、凉厅、拱门等上升形成垂直的绿化面,形式有附壁式、篱栏式、棚架式、拱门式、立柱式及悬蔓式);生物墙(将墙砌成空心,内填种子及树胶、肥料等混合物,供以水分形成绿色围墙);屋顶花园(在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人工假山体上种植树木花卉);绿色建筑(把建筑与植物、自然融为一体,如1980年美国芝加哥市世界第一座生态大楼、1995年加拿大第一幢生态花园楼等);绿化壁网(日本把壁网架放在水里,让苔藓植物繁衍附在上面,打捞出放在绿化地方)。

3.2 植物配置技术 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①了解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②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选择植物,合理配置;③高度搭配要适当。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一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④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簪、紫萼等。

3.3 植物造景技术

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直接关系到绿化质量和美化水平。植物造景是构建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植物造景不仅要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观花、观叶、观果等)、生理生态习性(如植物对光、水分、大气、土壤等要求)、植物合理配置(如植物种间关系、种群密度、配置方式、树种搭配、年龄结构等),还要注意艺术手法,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景,使植物充分发挥其表现时空、创造景观、分割空间、改造地形、衬托景物、创作意境等功能。植物造景以适地适植物为前提,逐步引入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良园林树种,充分展示园林植物形态美和群体美,利用植物香化、美化及净化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综合效益。现代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技术主要包括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植物专类园、花坛、花丛、花群、花境等。

3.4 植物群落构建技术 园林植物群落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种植的适于本地条件,结构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应利用植物群落组成、内部结构与功能关系,构建单位空间生态功能最大、稳定性最好、维护成本最低的最佳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稳定性取决于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总生物量、恢复和再生能力以及抗干扰水平。应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多层的垂直配置,提高绿量及群落稳定性。另外,生物多样性可使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增强抗灾能力。城市绿地建设应从绿地垂直结构及水平结构,充分考虑光合效率及种间生态协调,提倡阳性与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园林植物混交,形成稳定、多层、混合、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群落。主要技术包括植物筛选、混交类型(主要植物×主要植物、主要植物×伴生植物、主要树种×灌木树种等)、混交方法(星状、株间、行间、带状、块状、植生组混交)、混交比例及配置方式。同时,要突出本地特色,加强乡土树种利用,做好园林植物引种,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扩大绿地规模,建立绿色生态网络,形成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格局,全面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稳定性和生态效益。

3.5 良种选育技术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25000多种,其中乔灌木约8000多种,在世界园林新品种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著名的便是蔷薇属植物的杂交培育。国外观赏植物近千种,而我国相对贫乏,加之较低的育种及栽培养护水平,导致园艺栽培品种不足并不断退化。这些与我国“世界园林之母”名称极不符合。我们要学习国外经验,重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选育观赏价值高、维护成本低、生长健壮、抗逆性强的良种壮苗为目标。具体工作包括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加强现有物种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引种,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建立基因库,研究不同种类生态学、生物学特性,进行引种驯化和人工繁殖。另外,要提高园林植物育种技术水平。育种技术包括传统的引种驯化、有性杂交、诱变、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因分离和转移、原生质体融合(体细胞杂交)、离体胚培养、花粉和花药培养等;优良园林植物及脱毒种苗(球)的快速繁殖、体细胞变异体的诱导和筛选、次生代谢物利用、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等;通过卫星或宇宙飞船搭载植物材料,利用微重力、空间辐射、超真空等空间环境的影响,使植物出现变异;激光辐射、电子束、离子注入等诱变新技术。

3.6 培育管理技术 绿地科学地培育管理能够减少病虫害,改善环境条件,保证绿地植物健康生长,达到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初衷。健康良好的城市绿地标准是:①植物枝繁叶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②树形丰满美观,人、畜、机械与车辆对植物损坏极少;③高大乔木不与架空线发生干扰,分枝较高,无阻挡车辆、碰伤人头、妨碍司机视线现象;④保持植物周围土壤疏松通气,植物基部无污染物。为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质量,应从以下方面加强绿地培育管理:土壤改良、认真种植;施肥灌溉、中耕除草;整形修剪、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及机械损伤。另外,要特别重视古树名木资源养护。古树名木是城市绿地的特色和标志性景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景观及生态价值,主要有设立栅栏、松土换土、换根复壮、施肥、排水浇水、洞穴处理、吊枝顶枝、树干固定、病虫害防治等养护技术。

4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美化市容市貌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植物,以及科学、合理的艺术手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层次多元、结构复杂、生态多样、功能最优的绿地生态系统。它产生的生态效益改善人体生理健康;景观效益改善人的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游憩效益则改善着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质量。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应以优良园林植物的选择、培育、栽培及养护为基础,从群落构建、绿地规划设计、植物造景、植物配置等环节进行科学地设计,使园林绿地能真正发挥改善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还要有明确、易于操作的指标和要求,如不同功能区的绿地评价、植物选择的地域性、群落生态结构、植物生境、养护管理目标及绿化关键技术等。同时,我们应普及绿化科学思想,树立生态园林意识,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向往,改变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过于追求气派和攀比求洋的做法,积极营造健康、自然、优美和舒适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参考文献:

[1]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2-23.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3)

1 生态园林疗法的内涵

众所周知,生态园林应具有3个方面的属性,一是应具有园林的观赏性,二是应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吸收固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三是应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生态园林疗法就是遵循生态园林、美学、心理学的原理,利用植物群落塑造多种园林空间,充分发挥生态园林在医疗休养等方面的作用。

2 利用植物进行生态园林疗法的原理

生态园林医疗植物群落以医治疾病和疗养、休闲为主要目的,合理选择具有医疗杀菌功能、净化空气以及挥发气味的园林植物,通过人体的呼吸和观赏暗示帮助机体适应各种类型的压力,包含体力、脑力、情绪、甚至精神方面的紧张状态,恢复体质、治疗疾病。

3 植物生态园林疗法分类

3.1 通过视觉感受产生治疗效果的生态园林植物群落

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植物不同的形态,和茎、叶、树皮和芽不同的质地,给观赏者营造不同的自然环境。

植物的色彩变化影响观赏者的心境。从叶色看,常绿树色泽较浓,枝繁叶茂,感觉稳重。落叶树色泽较淡且随季节变化,并因花色鲜艳而感觉活泼。叶色深浅度也不同,如柳树,叶色较浅,松柏类较深,注意绿色的深浅度的配置,用衬托及对比的手法,可以加深视野的深度感,如由深到浅的配置,就显得深远。再有,从花色来看,要使花木在开花时的效果显著,又不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在面积较大的绿地中,可将不同花色、花期的树木混栽成丛。

3.2 通过对患者的生理方面产生治疗效果的生态园林植物群落

植物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视觉、嗅觉和被触摸,而产生治疗效果。不同的香气以及香味的浓淡,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疗效。另外视觉和触摸类植物群落,也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能,因为植物的体形、色彩、香气、比例风韵、季相变化所构成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可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3.3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治疗效果的生态园林植物群落

心理疗法植物群落主要通过植物所展现出的风格和精神引起患者的联想,在心理上起到暗示作用,协助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植物配置的主要树种有:松、竹、梅、菊等。

4 生态园林医疗环境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与实践

4.1 生态园林医疗环境中园林医疗植物群落的原则

4.1.1 生态园林功能优先原则。据测定,园林绿地和绿色植物覆盖率达到50%,基本上可消除热岛效应、环境恶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生态园林强调绿地系统的连续性、整体性,园林绿地在医疗环境中的布局、结构要合理,绿地形式类型多样,植物丰富,尽量增加绿地面积,乔、灌、草、地被植物合理配置,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发挥绿地生态功能。

4.1.2 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自然种群保障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可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园林生态医疗环境中植物配置可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复层植物景观。

4.1.3 遵从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把不同植物放在一起,必须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病虫害的交叉性,耐湿耐旱性等,这些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

4.2 生态医疗环境中园林医疗植物群落运用

在生态医疗环境中要多运用抗性强、控制粉尘污染、具有杀菌能力等功能的植物,例如:悬铃木具有极强的抗烟尘和吸附苯、乙醚、硫化氢、氟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功能。据测定,叶片能吸附粉尘、灰土20~30g/m2,侧柏枝叶能分泌菌素,可杀死肺结核、痢疾、伤寒、白喉等病菌。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烟也有较强的抗性,泡桐还能吸收氟化氢、臭氧、二氧化碳及烟尘。松树能蒸发出一种叫烯萜的物质,对肺结核病人有良好作用。另外,还有桦树、柞栎、稠李、冷杉和椴树,它们的叶片及花粉所分泌的杀菌素,对人身健康有益,能杀死白喉、肺结核、霍乱、痢疾的病原菌。

5 结语

园林最基本的生态功能日渐淡出了园林工作者的头脑,在关注生命、关注健康的新世纪,园林工作者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挖掘园林的基本生态功能,让传统的中国园林发挥更大的生态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健全、空气优良、环境优美的生活与工作空间。

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4)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植物作为园林整体构成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园林的设计而言意义重大。植物配置一般情况下是用植物个体或群体美进行创造,从而打造出各种各样的景观,它是园林景观美化和设计的重要内容。而园林绿化的观赏效果以及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园林植物配置一方面要遵循科学性,与此同时还要讲究艺术性。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具体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生态特征及生长习性等进行有效的规划,才能创造出既具有美感又有涵养的园林景观。

1园林设计中的景观植物特征

1.1颜色特征

不同色调的景观植物可对园林的整体风格产生影响。目前不少著名园林正是因为将植物色相的变化运用得当,从而构成了美妙的园林景观。一般颜色分为暖色调及冷色调2种。暖色调包括红色、黄色和橘色等给人以热烈、激情、活泼和明快之感;冷色调则包括蓝色、紫色和绿色等,给人以宁静、安详、和谐和放松之感。通过技巧性的搭配设计,可以引发游客对园林景观的共鸣。

1.2形态特征

园林景观之所以能带给人错落有致的感觉,正是有了形态各异景观植物的帮助。在设计景观植物种植时,由于植物一般生长较缓慢,因而在设计时应考虑该类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并根据其成年形态作为主要根据来进行设计。

1.3质感特征

景观植物给人的质感,往往是由它们的芽、茎、叶和树皮来决定。植物叶子质地细致可带给人精致的感觉,而部分在茎、芽和树叶上较大或叶子稀疏的植物则容易给人粗糙的视觉感觉。此外树叶的质感还可受其形状所影响。大小一致的叶子,叶子边缘较深的一方将比另一方更显质感而单叶由于在尺寸上大于复叶相较其更有质感。

2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2.1 植物的配置相对不合理

当前,园林植物在造景设计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园林树种比较单一,不能体现植物季相变化所带来的美感。②在树种的选择上过分追求高档次和外来树种,乡土植物的应用较少,缺乏地方特色和风貌。③在一些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置与建筑物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主题不相协调,也没有表现季节性。

2.2 生态保护意识不够强

在园林设计中存在设计人员对国外设计风格过于追求,忽略了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园林植被的作用。或在树木种植中,对规模进行盲目加大,对大树种植的力度加大,不仅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在一定程度上使树木的成活率降低,进一步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2.3 缺乏文化品位

由于植物配置与造景不仅仅是通过植树种花而完成的,作为一项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工作,其发展具有较高的丰富文化内涵。在园林设计中,随着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对城市所特有的文化特色的偏离,造成在园林景观中缺乏同城市的人文特色。

3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3.1 动势和均衡

由于植物形态各异,有的相对规整,有的动势单一,例如松树。在进行配置时,应将各植物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其他因素进行互相协调。其次,还应对植物生长阶段即季节变化的不同机型分析,避免有不平衡的状况产生。

3.2 提高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的科学性

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造景要以科学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要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要求,与园林艺术相结合来对合适的树种进行选择。要以乡土植物为主,使园林绿地景观具有地方特色,不可片面地对植物观赏效果进行关注,盲目大量引种不适合本地区生长条件的外来植物。

3.3 提升园林植物配备的艺术性

为了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乔木 、花卉等植物进行多层次配置的方法进行改善。叶色、花色及植被搭配得不同,促使色彩及层次的丰富性更加凸显。对花期进行分层配置能够有效促使景观的观赏期得到延长。

4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4.1 生态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园林绿化能够起到美化市容的作用,也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设计中关于植物的配置一定要遵循生态原则,由于不同植物生存条件是不同的,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我们一定要了解不同种类植物的生存条件,使植物在适宜的环境下发挥作用。在恶劣的环境下,园林绿化设计要选择一些生命力强,容易管理的植物,这样可以期待改善环境的作用;还有就是要保证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多样性,丰富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尽可能的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这样既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还可以达到美观的要求。保证园林绿化中物种多样性就可以保证其稳定性。生态原则对于园林绿化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符合生态原则就能够保证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就能最大化的发挥园林绿化的作用,为城市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4.2 功能原则

园林绿化具有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最基本的要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人们常常忽略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植物配置首先必须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其次是社会功能。只要达到生态功能才能改善城市的环境,才能起到美化市容的效果。植物的生态功能包括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一定不能忽视生态功能。园林绿化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美化市容功能,净化空气功能,文化教育功能还有防护和减灾的功能,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该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植物进行配置,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4.3 经济原则

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每一个城市的经济条件都是有限的,经济条件是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条件,不论城市的经济水平是高是低,都会以最经济实惠的方案来实现城市的绿化,并且保证园林绿化中所有的植物都发挥着绿化城市的作用,也确保植物的配置是最佳的。经济原则的特点就是花费做少的金钱,来达到最大的价值,城市的经济水平会影响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植物的配置方案有很多,为了达到双赢的目的在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会选择最经济的方案,经济原则不仅考虑设计过程中的经济还考虑后期对园林的管理也要满足经济原则,后期的管理会有养护费用的支出,经济原则是既考虑前期的投入也考虑后期费用的支出的,后期费用的支出主要是指植物的修剪、施肥等费用,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要选择一些有寿命长的,生长速度中等的,容易打理的、生命力顽强的等特点的植物,还要注意保证群落的多样性,则可以降低后期的管理费用。

4.4 艺术原则

植物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的观赏性。植物配置不是把绿色的植物堆积在一起,而是要在审美基础上进行艺术配置。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调和、统一、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结合艺术形式,尽最的可能把植物的绚丽的色彩、婀娜的姿态、沁鼻的芳香表露出来从而提高观赏价值。

5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5.1 植物配置应以绿地的自然状况为前提,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习性合理选择搭配树种,配置成乔、灌、草、藤复层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生长规律,进行良性人工干扰,形成一个合理、稳定,能进行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群落系统。

5.2 园林绿化树种可选择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乡土植物为主 ,大大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成活率低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且不选择有飞絮、有毒、有异味、易过敏的植物,还有防止恶性杂草入侵。

5.3 植物配置应考虑一年四季营造不同的优美的生态园林景观,对于冬季寒冷,阔叶树要进行落叶休眠,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搭配的比例,使植物群落在一年四季都高效发挥生态效益。

5.4在园林绿地中营建开放性耐践踏草坪,以提供避灾避难场地,同时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感触到绿地,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园林绿地的和谐共生,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6结语

总之,我国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各有特色,我们要继承发扬,应用在当前的花园城市建设中。清洁与舒适是创造良好环境的前提,绿色植物是空气清新、环境舒适、文明优雅的重要组成因素。如果说,园林是以科学与艺术的原则来进行设计而形成的一种美的自然与美的生活境域的话,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植物也就不成其为园林了,而没有园林的城市注定是枯燥无味的。

为了建造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园林,还需要从环境科学、生态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方面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加强对祖国园林遗产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使我国城市园林的建设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5)

随着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生态园林也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从我国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型园林景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型园林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仅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还保护了环境和自然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特色景观。

1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在自然地形基础上,运用园林景观技术,通过植树、种植花草等方式,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最终塑造美丽的园林景观。与一般绿化园林景观设计相比,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突出的是生态功能,与一般绿化的“适用”原则完全不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是:第一,科学的运用园林景观技术,“因地制宜”设计生态型园林;第二,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对景观功能进行设计。生态型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永恒性,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园林布局上,体现了造景艺术,园林中的装饰物品,营造了精神文明氛围,极具观赏价值,也具有生态功能。

2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

2.1 突显生态功能

生态设计应突出生态配置的合理性。在绿化空间内,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注重添加自然生态要素,力求景观整体的生态和谐性。在生态景观中,要注意绿量,以强调其绿地生态功能。

(1)设计复合群落结构的植物造景,创造小气候环境。通过使用多种植物,如灌木、草等,提高总的叶面积。在植物挑选上,要遵循叶面大、光合效率高植物优先的原则。

(2)利用植物改善污染区。在存在的污染区域,应选择抗污染和净化作用强的植物,利用植物覆盖污染物,甚至吸收污染物的作用,改善小环境的污染状况,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3)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多种生态功能。不同植物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抑菌、清新空气、释放有益气体等。为此,可以发挥植物的保健作用,放松身心,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2.2 强调物种多样性

2.2.1 优选品种。应突出城市特色或区域特色,选择地带性植物或其变种,作为绿化景观植物。应注意,慎重选择国外物种,主要绿植应为性状较为明确,我国培育经验较多的植物。2.2.2 为保证城市绿化植物可以一年四季保持较好色彩,应选择多种植物混植。应在“四季常绿”植物的基础上,添加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植物选择方面,要考虑其适应性、正常成熟年限等问题。不应抛弃慢生植物,慢生植物本身的生产过程也是富有意义的,这样才能凸显景观的自然性。植物配置不仅要突出科学性,还要注重艺术性,可扩大绿地的物种种群,使绿地景观更加丰富。

2.2.3 应充分利用绿化空间,合理分配各种植物资源,根据植物自身的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种植多种多样的植物。单一物种密植方法,不利于种群繁衍和生存,因利用多种植物间隔种植的方式,构建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绿地。如 Mi-nawaki 利用演替理论,快速恢复和重建当地的潜在植被,效果明显。

2.3 因地制宜是生态园林设计的保证

由于城市环境系统脆弱,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设计前,要对建设地的土壤、环境、位置进行调查,并结合具体的使用功能进行设计。不应破坏景观所在地的特殊小气候,种植适应性和稳定性强的植物。当前,很多城市的土壤条件较差,可适当种植改善土壤的植物;若本土土壤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可使用人工介质的种植土,为植物创造较好的环境。

在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景观与建筑物的协调性,利用各种修饰的方法,使植物的色彩和整个景观的形态与建筑物交相呼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保留景观地原有的树木,在其周围空间添加草坪、小灌木、观赏花木、宿根花卉等植物,充分利用景观空间。

此外,景观主要使用本地植物,切勿盲目引进外地植物的无序引入,只追求观赏性,而忽略后期的养护。

2.4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不可缺少的前提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是健全区域的生态功能,为此,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当地的珍惜动植物。可将城市中已经消失的乡土野生动植物重新引回园林景观中,促进其种群繁衍,同时也满足了市民接触大自然,了解家乡的需求。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可作为乡土动植物的栖息地,通过建立和保护半自然栖息地,实现生态绿化、保护自然的目的。这些半自然栖息地中,保留了原有的环境,同时也进行了人工环境营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然环境,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3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实例

当前,生态型园林景观在很多城市的居民小区绿化中广泛应用,下文以某小区的为例,具体介绍了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

3.1 主入口景观

主入口位于园区西部,以绿化墙和石壁水景构建一组简单的景观,突出绿色园区墙的形象。

3.2 中心区景观

该景观区全部采用生态型景观,整个区域的主色调为绿色,在突出其生态功能时,也注重居民对景观的其他功能需求。

3.2.1 树林通廊。位于园区主道两旁,高大的乔木整齐排列,具有树木纵深感,树的底部还选择一些灌木,合理利用绿化空间。

3.2.2 童趣广场。儿童营造的景观区,多种植颜色艳丽的鲜花和彩色树木,如紫叶李、榆叶梅等。同时,设置较浅的锦鲤池,周围种植树木,形成林荫广场,便于儿童戏耍和家长休息。

3.3.3 聚景广场。该广场山景、水景相互为呼应,成为小区的中心绿地。为提高景观的观赏点,采用了框景、借景等多种园林设计手法。广场四周不同颜色的绿植,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景墙,广场中间装饰了西方现代艺术品,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雕塑喷泉的周围混植了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地,所有植物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6)

1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1功能实现原则

生态园林具有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的功能,而园林植物造景应先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首先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功能进行种类选择和规划,根据不同绿地性质选择不同植物,实现相应的园林功能。不仅要做到植物适地生长,植物物种间互为有益,还应保持景观整体上的平衡。构建良性的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好城市植物物种环境应用与其他建设内容之间的关系,利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充分提高绿地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1.2地域性原则

不同的地域条件和因素造就了植物分布和生态习性的不同,不同的风景园林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科学确定区域常绿与绿叶、乔木与灌木、速生与慢生树种等比例关系,根据城市特点和自然规律,树种的应用形式及绿地类型,通过植物形象、植物文化,利用植物文化创造意境、植物组合与景观结合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并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

1.3时序景观原则

植物是季相变化的主体,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必须深入了解植物材料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四季的景观表现。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搭配种植不同花期的植物,使得生态园林在不同时期产生特有的景观,加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性、实效性和观赏性,展现时令的变化。

1.4空间变化原则

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应注重规划和设计2个方面,以实现生态园林空间多样性。规划方面应明确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满足绿地对空间要求的同时,搭配植物物种及植物与地形、水、建筑物等造景元素,并熟练运用自然界中植物景观形式。设计中留出透景线,利用植物形态、色彩、大小来布置出丰富生动的生态园林空间。

2现代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应用现状

当前没有充分利用大部分的乡土树种资源,应用于城市绿化中的阔叶树种超不过50种。基于乡土树种需在栽培和驯化试验后,才能应用到城市绿化中,限制了其应用推广,虽然城市绿化建设中对乡土树种逐渐重视,但是还远远不够,当前我们仍需攻破乡土树种的种植技术难关,深度开发并推广乡土树种资料的利用。现代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普遍存在植物品种相仿且单一,生态系统结构过于简单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此后城市绿地规划中,应多选择乡土植物建群种,丰富栽培种类。并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针对本地自然条件发展相适应的地被、灌木和伴生树种,并加以组合种植,实现本地季节时令的同时,还展现了城市景观和地域人文特色。

3针对现代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应对策略

3.1提高生态园林施工工艺并做好养护工作是前提

注重植物成活率和景观的维护保养工作是生态园林景观施工的重点,而园林景观的管理工作应尽量做到全方位的覆盖。当前园林景观的屋顶花园、垂直绿化、植物造型等施工养护技术逐渐得到了提升,同时页岩透水砖、树池、透水混凝土等新型环保材料也应得到充分应用。主城区内的绿地养护管理工作应落实到位,例如广场、道路、街头、公园、游园等。微喷、滴灌等节水技术灌溉在条件允许时可进行推广。偏僻区域的园林管理工作中也应注重维护工作,行管部门进行落实。

3.2实现“香化”生态园林景观的转变

“香化”是生态园林景观打造的第三阶段,也是其最终标准。“香化”与“彩化”不同的是,树木的枝、叶、芽、花中的香素会吸引昆虫的萦绕。香化植物有米兰、白玉兰、栀子花、七里香等。“香化”植物的选择应以适地适树,以乡土植物为主、集芳香与姿色于一体、兼顾四季,全年芳香、注重功效注重特色为原则,以相对集中、多品种复层化、垂直立体绿化为配置形式,结合公园绿化、彩化景观效果进行设计,为漫步休闲的观赏者提供了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3.3对地方植物资源充分利用

丰富的植物资源不仅使园艺景观丰富多彩,更便于打造出特色城市形象,同时也是打造生态园林景观的一大优势。2013年厦门的海沧湾公园便是将200余种乔灌木、地被、香化植物及时令花草等植物应用到景观绿化中,实现“景随季变,步移景换”的绿化效果,当地人民对此赞不绝口。

4结语

园林建设是现代城市形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园林植物作为园林景观建设中材料的重要部分,其配置合理与否对园林建设质量和园林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合理规划是当代景观设计从业人员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技术

Key words:urban garden;lemdscaping;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190-01

1 城市园林绿化概念

城市绿化以生态效益为主,兼有美化功能。相对于城市园林,其形式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单一,美学价值比较一般,管理比较粗放,是城市园林的重要组成和生态基础。城市园林绿化是园林和绿化的统一,其意思与城市园林的内涵相同。城市园林绿化以生态学和环境学原理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它通过在城市建造一定规模的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缓减人对自然的破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汲取园林精华,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景观的新阶段。

2 城市园林绿化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主要作用有:①保护环境资源。②综合功能。③提高生物多样性。④促进城市文明。

3 园林与绿化

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道路绿化等,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等功能。园林是各种公园、绿地概念的总称。绿化单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因此,绿化是园林的基础,是局部。园林包括综合因素,是对其各组成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各个组成要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整体。绿化注重植物栽植和实现生态效益的物质功能,同时也含有一定的美化含义;园林则更加注重精神功能,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强调艺术效果和综合功能。

4 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4.1 植物配置技术。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①了解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②根据绿地不同性质和功能选择植物,合理配置;③高度搭配要适当。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一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④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

4.2 植物造景技术。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直接关系到绿化质量和美化水平。植物造景是构建园林绿地的基本手段,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质感、色彩等自然美来创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观。植物造景不仅要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观花、观叶、观果等)、生理生态习性(如植物对光、水分、大气、土壤等要求)、植物合理配置(如植物种间关系、种群密度、配置方式、树种搭配、年龄结构等),还要注意艺术手法,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景,使植物充分发挥其表现时空、创造景观、分割空间、改造地形、衬托景物、创作意境等功能。植物造景以适地适植物为前提,逐步引入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优良园林树种,充分展示园林植物形态美和群体美,利用植物香化、美化及净化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地综合效益。现代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技术主要包括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植物专类园、花坛、花丛、花群、花境等。

4.3 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园林植物群落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种植的适于本地条件,结构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应利用植物群落组成、内部结构与功能关系,构建单位空间生态功能最大、稳定性最好、维护成本最低的最佳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稳定性取决于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总生物量、恢复和再生能力以及抗干扰水平。应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多层的垂直配置,提高绿量及群落稳定性。另外,生物多样性可使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增强抗灾能力。城市绿地建设应从绿地垂直结构及水平结构,充分考虑光合效率及种间生态协调,提倡阳性与阴性、深根与浅根、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等园林植物混交,形成稳定、多层、混合、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群落。主要技术包括植物筛选、混交类型(主要植物×主要植物、主要植物×伴生植物、主要树种×灌木树种等)、混交方法(星状、株间、行间、带状、块状、植生组混交)、混交比例及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8)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创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生产力也随之不断提升。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自然环境却因为人类的过度利用而出现了危机。人们逐渐明白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的重要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际上是为了人类将来的生存环境。城市园林植物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想要谋求绿色植被的高效生态功能,就必要对城市园林的绿化提出更高要求。

一、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

随着全球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引入生态园林的发展,生态园林的理念逐步取代了传统植物造景利用植物营造观赏艺术概念,城市园林植物的内涵也逐渐改变。生态园林逐步发展至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以及保护生态多样性的高层次阶段,以植物造景为主,提高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从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主要包括:蒸腾吸热、碳氧平衡、吸污滞尘、涵养水源、减菌减噪、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活化和养分循环、景观功能和防灾减灾。

植物通过自身叶片的蒸腾作用产生局部增湿降温效益,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空气质量,调控碳氧平衡。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和皮孔能够吸入环境中一定数量的大气污染物,并在体内降解,净化空气。随着城市PM2.5情况越来越糟糕,严重影响到人类身体健康,植物的滞尘作用得到了重视:植物通过叶片的摆动降低地面风速,将空气中大颗粒物质在叶片中发生沉积,起到阻滞大颗粒物的弥漫。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植被能够分泌杀菌物质起到一定的杀菌的作用,例如肉桂油、丁香、松脂等等,植被的枝叶还能够衰减噪声。

二、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优化途径

园林植物需要通过合理的配置,进行最优化的配搭,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园林植物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生物园林植物的配置需要遵循艺术性原则、景观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位原则、以及因地制宜原则。生态园林不仅仅是对绿色植物的堆积,更应该在艺术审美基础上,根据植物属性来进行统一、均衡的配置。在配置时候要尽量表现出植物的美感,熟练掌握植被的造景功能,进行总体宏观的配置效果把握。城市园林中需要保证生物多样性,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避免有害物种的侵入,这样才能更好的构造出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与此同时,还应该考虑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植被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合理的选配植物种类,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建群的复层群落结构,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创建更好的生态效益。

在把握园林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需要选择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更加优化的构建途径。优化途径包含了树种选择、整体布局、配置结构等。

(一)树种选择。

在对于植物种类选择上,园林设计首先需要思考的城市本身的环境现状,以及重点要改善的环境问题。不同属性的树种会产生不同的生态功能,植被种类是城市植物园林能否高效发挥生态功能的关键。专业学者一般会从本地的特有植被入手,将主要的园林植物进行生态功能评价,按照生态功能的性能进行排序,组合,得到最优化的树种植被组成,全面系统的建设与城市环境想适应的城市生态园林。各城市地理位置、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各城市需要从自身城市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切合城市生态环境的植被树种。

(二)整体布局。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预先规划和统一布局,这样才能使得城市的绿化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否则,在城市其他的功能区相继布局完成后,再进行生态园林的规划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生态绿地分块零碎,达不到城市园林生态建设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因此,需要在城市进行总体规划的时候就要对城市生态植物进行总的布局,做到有针对性的布置规划。例如需要增加立体空间复层架构,提高游憩场所的质量,就需要合理配置乔灌木比例,达到竖向上有高低之别,平面上有疏密之分,体量上有大小相嵌,整体上变化中求统一,乔、灌、草比例适当。

(三)配置结构。

想要得到更优化的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功能,需要对城市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结构。一方面需要更好的利用已有的绿化空间,改善植物配置架构,鼓励提倡植物造园,使用乔灌木与植被绿地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现有单位绿化面积的绿量,另一方面还需要尽量的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

城市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建设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因此,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的生态构造需要投入更多的学习,掌握植物生态功能的规律和极力,建立完善的统一的生态功能的评价体系,优化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9)

1 园林植物的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合理种植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2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功能性原则

植物配置时,首先应明确设计的目的和功能。例如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种植设计,为了达到防止眩光的目的,确保司机的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中对植物的密度和高度都有要求。

2.2 艺术性原则

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而是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对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则和人们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观赏价值。

2.3 生态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按照生态学原理,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人工植物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人工植物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

3 当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的事项

3.1 我国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3.1.1 常绿树栽植的比重大于落叶树种。秋季落叶是落叶树木的共性。很多地方的城市园林树种配置时,都轻视落叶树种。在选择种植的植物材料时,局限在常绿苗木范围内。这不仅使植物配置应有的四季季相变化得不到展示,居民小区因如果受单一常绿树木遮挡,反而影响住房屋内采光,给居民生活造成不变。

3.1.2 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忽视了乡土树种的应用价值的。不惜花巨资,移植外来树种,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时尚。有些外来的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所以栽植成活率很低;有些树木因不适应环境条件,种植后明显生长不良,慢慢变成“小老头树”,直到死亡。

3.1.3 园林植物比较的单一,缺乏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为了强调四季常绿,绿化效果快,很多城市园林绿化在乔木树种的选择上多采用香樟、桂花、广玉兰等,灌木则大量使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红花继木等,造成城市绿化植物景观过于单调重复。

3.2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3.2.1 植物选择时,既要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又要考虑不同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应根据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及生产功能进行植物规划。同时考虑立地条件、实用价值和观赏效果,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常绿与落叶阔叶树种相结合。

3.2.2 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城市立地条件较差,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把树种好,适地适树很重要。因此,乡土树种应成为园林绿化的首选树种。这并不是反对引进培育新的树种,只是从植物适应性及其效果考虑而已。

3.2.3 建立生态健全的绿地结构。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草木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植物规划需依据园林植物的生态学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通过乔灌木、地被、花卉等多种植物的合理搭配,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建造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结构,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3.2.4 合理布局开花植物和彩色植物。植物的花朵具有极强的观赏性,能够起到很好的装饰和美化作用。在规划设计中合理利用开花植物,不仅可以绿化环境,更可以美化环境。

4 结论

总之,在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从植物本身的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出发,全面考虑水体、土壤、气候等因素,以乡土植物为主,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藤本植物相互配置为一植物群体;结合美学要求,使人的设计与植物的生态种植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完善的园林意境。

参考文献

1 王韫.园林树木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10)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中最基本的素材之一,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创造性地营造具有某种功能的空间,满足人们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审美、实用需求。中西方古今植物景观设计的变化反映了其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在中西方园林艺术百花齐放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断裂历史、功能简单、艺术美简单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对中西园林理论系统进行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植物景观设计手法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其功能特点,为优秀园林技术的传承和创新奠定重要基础。

一、西方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西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及发展历程

西方古典园林有其重要功能,囊括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环境生态以及建筑材料等8大功能。为了实现植物的观赏功能,人们将自然引入庭院来装点环境,提高绿意和生气。为了提高空气湿度,降低热度,人们利用植物景观实现遮荫以及调节环境小气候的功能。同时,人们适当种植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便实现经济生产的功能。伴随着西方园林修剪技术的不断发展,景观植物造型的装饰功能大大提高。另外,植物替代建筑材料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园林建筑、墙体以及砖石构筑室外空间被一些特色植物所替代。各种功能的设计不断走向完善,反映出设计者的广博智慧。他们以列植、间植等方式布置树木,并对林荫大道、遮荫散步道、浓荫曲径等进行改进,设计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加强遮荫以营造小气候功能。此外,在古代园林到现代园林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植物景观的生产、观赏、装饰等功能的设计手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植物景观的功能。

2、西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功能的设计方向

随着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变化,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西方,园林的演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古代园林、中世纪园林、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风景式园林风景、风景园艺式园林和现代园林。在这个漫长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植物景观随着人们对园林的功能要求的发展变化,演变发展了丰富的设计手法。现代植物景观在保留生产、遮荫、游乐、赏玩、装饰观赏、空间组织、以及建筑材料这7类功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环境生态功能,设计方向倾向于由一些特点突出的乡土或归化植物与其生境景观组成各类不同的自然景色。例如,他们在城市的花园中设立自然保护地,种植当地的一些未经驯化的美丽植物,以展现沼泽、荒野等自然景观,营造天然的生态园林。

例如,在1937年,詹森和赖特在美国春田城附近设计和建造了具有草原风格的林肯纪念园。他们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养护工作较少,对园林的管理费用投入较低。随着植物的自然生长,林肯纪念园的园林植物景观逐步稳定下来,各类草原植物得到了生长的空间,进一步突出草原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此后,法国景观设计大师吉尔·克莱芒在《动态花园》中提出:“在自然中应留出一块净土,人们不应克制它的自然演变,这是理想园林的代表。我认为我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尽管要走的路还很长。”克莱芒强调突出植物自然演变的属性是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个方向。

二、我国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十分注重遮荫、营造气氛以及装饰等方面的功能。古代园林设计者凭着画家的眼光和诗人的心理阐释自然山水,充分把握大自然中各种美景的特征,并以写意的手法设计每一处植物景观。他们把乔、灌、草等植物高效分布在庭院之中,逼真地模拟了峰峦沟壑的自然景观。同时,他们还善于“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手法和空间表现手法。

2、中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向

一方面,我国现代的园林植物景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园艺式植物景观、盆栽式植物景观和自然乡土植物景观成为目前国内最主要的3个设计方向。美国《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中的六重尺度概念是这3重植物景观设置方式的划分标准,即10cm×10cm(器官观赏尺度)、1m×1m(质感尺度)以及10m×10m(形体与空间尺度)。然而,国内有关这3个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例如,在园艺式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国内能充分应用各类观赏植物,使得植物类型和色彩极大地丰富,但是过分强调整形修剪和和装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园林的管理费用过高,有违生态自然观。而盆栽植物景观的设计上,人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营造局部景观效果,但却需要建设苗圃,从而提高了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设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园林设计者更加注重遮荫、赏玩、装饰以及组织引导空间等方面的功能,并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游憩、防护和生态功能,而营造山林气氛的功能有所减弱,以植物景观作为建筑材料和生产的景观类型则大大地减少,反映了园林设计理念的新转变。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将不断提升,成为景观设计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三、结语

分析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发展变化的特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国园林技术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漫长的岁月里,园林设计者深入研究、和实践植物景观的各种功能,其设计手法和造园方式自成系统,赢得了世界的赏析。而中国古典写意的园林设计手法也更趋完善,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设计方向。中西方古今园林植物景观的丰富设计经验对于建造今天我国的园林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深入研究和学习,取长补短,我国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才能获得更高更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篇(11)

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人们都渴望在生活的地方有一片绿色空间,因此,目前,生态设计原则成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可以精心挑选出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并充分利用这些植物使其生态环保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设计师们应该从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出发,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要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另外,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还要尽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现代园林景观工艺建设一个美丽舒适的城市(镇)。

1.2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能把重点仅仅放在生态上,也不能把重点仅仅放在设计上,应该放在结合上,要考虑怎样才能使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例如,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充分利用原有的有利条件,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高效率的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因此,有些景观的设计,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雨水,还可以回收雨水,用于景观水的营造,灌溉绿地,还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1.2.1园林景观设计中突出生态种植目前,很多的园林景观从表面来看,大多数都体现出了绿色,但是那些绿色并不一定都是绿色的,很多都只是发挥着艺术性、观赏性的功能,而且还要花费很多的物力、财力来保持它们的效果。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应该充分体现生态的原则,尽可能的利用本土植物,多种植本土植物和能自然再生的植被,降低园林建设对外地树种的依赖,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以及适应性的本土植物。与外地植物相比,本土植物无论是遗传、生理、形态以及自然环境等条件的适应性都更强。因此可以选择本土适应性比较好的植物进行培养,并在培养后选择具有强抗逆性与适应性的植物进行广泛种植与合理配置,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养护以及种植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在园林景观中,一片树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景观中,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很重要,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尽可能的运用植物相生相克、生态原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不过园林植物群落要与园林的景观相统一,最大程度的实现园林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大范围的园林景观的种植规划可以借鉴白塔山风景区的种植规划:古建园林景观区、生态保护林景观区、山体彩化色叶林景观区、风景林景观区四个植物特色分区。通过植物群落整体季相、小块面的节奏变化、色彩变化,既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又可以提高游赏价值。植物的种植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在一些小范围的园林景观中,一般没有种植分区,就可以采用多种种植方式相结合。可以孤 植,在一些草坪中或者花坛中,可以选择一些生态性比较好的常绿植物或者彩叶植物进行种植,不但可以吸引人的眼球,而且由于树的生态作用比花草的生态作用要大,还可以提高生态效益。也可以选择丛植。丛植的方式相较而言,更能实现生态效益,例如,在池塘旁种植一小片竹林,种植一小片樟树林或者荣会书林等,竹林、树林基本都能健康的生长。还可以选择群植。群植是指将众多不同的植物在一个范围内进行种植,不同的植物其发挥的作用也会有差异,众多不同的植物在一个大范围内种植,通过合理的布置形成一个整体景观,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利用不同植物的特点,也能提高生态效益。

1.2.2建立城市绿化隔离带。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城市在扩建、河岸整治、人造景观或道路拓宽的过程中,将一些沿河或沿路的防护林带毁掉,有些地方的防护林也被人们乱伐滥砍而消失,或者被人们用作其他的用途,从而破坏了防护林的功能,也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的园林设计中,要种植大量的树木,形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绿化隔离带不仅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实现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