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3-08-08 16:51:24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1)

2002年的非典、2009年的禽流感以及各地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带来的一个卫生状况,给我国乃至于全球的卫生防范带来了极大的一个挑战。由于类似的各类事件的频发,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就显得极为的重要,因此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受到各国领导人的一个重视。从2002年非典的一个发生以来,我们领导人认识到了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性,并采取了应急的措施对我国的一个基础的卫生体系进行了一个建设和改善。并在之后的逐步完善中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系,并极好经受主了之后的各项事件的考验。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一个发展和完善,我国针对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进,但是在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事件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改进。

一、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急能力不够强。现阶段,我国的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还是不够健全的,虽然是经历了十多年的改善和发展,但是还是存在地域方面发展的一个不平衡性。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还是比较落后的甚至是没有对应的措施。我国的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并没有实现全局性,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可能连应急的管理机构都没有,或者出现因为管理人员的不足,一人身兼多职,职多不精的情况。在事件发生时,并不能及时的采取应对的措施,错失了很多防范机会,造成更大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此外,还存在针对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指挥系统的欠缺,在事故发生时不能进行正确的指挥。在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存在很多的漏洞、不严谨和不规范等问题。

2.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系统预警不完善,管理操作不科学。现阶段,我国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的一个主要模式是逐级向上次汇报,这一特点就造成了官员们的刻意谎报和信息的一个分散,达不到及时的将信息汇总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间。而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的预警系统又相对的较弱,故而更是越发的使得这一情况更加的严重。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底层的信息传递不上去,而上层的消息也传递不上去。卫生管理部门缺乏一个透明性,大众对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缺乏知晓更加的缺乏监督。3.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人才利用不合理。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各地的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更是频发,这就意味着卫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和繁重,并且面积之大范围之广。这就需要国家对管理人员的一个操控和把握,对人力资源的一个建设成为处理卫生问题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然而,在我们对卫生管理系统各地人力资源的一个调查,发现很多地方都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例如,技术人员分配不合理,在职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以及缺乏专业的训练等等。突出表现在应对大型的传染疾病和重大的中毒事件时没有能够处理相应事件的专业人员。再加上由于福利待遇问题,对于人才的引进是非常困难的,造成了都是非专业的一个情况。而且在专业训练方面,上层也缺乏一个组织和训练的经费,导致在职人员缺乏一个继续学习和训练的机会,影响了其这水平的提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造成了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的不足。

4.缺乏公共卫生管理经费,人员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它是由国家和政府部门操控的,在建立整个系统的过程中以及和之后的防护中,它所需的经费都是由政府部门承担的。但是由于我国现在的一个国情,经济不稳定和卫生事件的频发导致两者的供需不是很平衡。所以政府部门无法满足我们卫生管理部门的经费支出,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经费的拨出更是不足。导致当地的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当地的基础建设、信息网络建设、应急措施的宣传、人才的培养都是非常缺乏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了管理体系的建设是非常艰难的。

5.缺乏紧急医疗救援点和实验室检测点。现阶段,我国各地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紧急医疗救援点和实验室检测点。特别是缺乏对大规模事件发生时的一个紧急医疗救援点,只能临时的搭建导致医疗环境非常的不好,这是不利于医疗救援的。而针对各地省级的实验室检测点也是不具备百分之百的检测能力,可见效率之低,而且各市级的实验室检测点也不具备初步的检测能力。各地的实验室检测点都没有达到我们检测的需求。

6.人们缺乏卫生管理意识,对卫生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突发的公共事件具有不定时性、不定地域性、不定规模性,存在很大的未知性和偶然性。在平常时期,可能是不重要的存在,对人们没有大的威胁性。这使得人们放松对它的警惕,而降低对它的防范措施。在很多地方,人们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还停留在注重治疗而轻视预防的阶段,认为我只要不得这个病我就不需要去做什么预防管理。而往往这种意识是非常危险的,人们的危险防范意识非常的薄弱,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意义所在,很多时候都是敷衍的应付一下。使得社会团体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的责任心没有调动起来加入到整个卫生管理的行动中来,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当前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对策

1.建立高效、透明、统一的卫生管理体系。高效的管理体系、集中的领导指挥、官—民透明化、对人员的统一调度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因素。在国外的很多国家在处理这一类突发公共事件时,多是以领导人和国家卫生安全应急部门为核心,其他部门为辅助部门形成的完整领导指挥,使得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上非常的高效有力,挽救了很大的损失。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在政府领导下的各个部门的合作,各个部门依法办事。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在这一方面的应急指挥系统,达到各个部门的一个高效有力的合作。在此同时,对突发公共卫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必须加强完善,对各个部门的上下级的工作进行一个协调和配合。

2.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是突发公共管理系统的必不可少的。预警系统是完成对信息的一个接收和传达,它利用现在科学技术的一个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我国应该学习国外在一方面预警系统的建立,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我国的现有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同时我们还需要对预警人员进行一个培训,极大地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效率,提高信息的一个高效和准确的传递。将指挥、监控、预测、救援等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其实现一个横向和纵向的信息传递。

3.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经济基础决定是上层建筑,所以冲足的资金是实现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政府应该保障各级个部门的物资和设备能够及时到达以及配备齐全,建立一套完整的物资储备和配送机制。同时,还应确保人才的输送,特别是相关专业性的人才,对于在职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机制。

4.建立紧急医疗救援点和实验室检测点。加快力度和资金建立紧急医疗救援点和实验室检测点,使其要达到各级别紧急医疗救援点和实验室检测点的一个要求,使得省级紧急医疗救援点和实验室检测点具备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检测能力,使得市级紧急医疗救援点和实验室检测点达到初级检测能力。综上所示,我国的当前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应该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的完善我国的突发公共管理卫生事件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促进我国经济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2)

我国绝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农村基层,如果突然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造成农村基层大面积传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因此有必要重视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公共卫生管理。为农村基层群众提供综合预防保健以及基本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是乡镇卫生院,同时乡镇卫生院还负责行使区域内部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如果乡镇卫生院的职能作用被削弱,一旦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很难及时得到预防和有效控制。因此,要想搞好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关键点在于农村,而要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防治质量,应当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乡镇卫生院。同时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应当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2 现阶段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有待改进 

乡镇卫生院领导大多年龄比较大,知识结构比较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不少人已退休却还在工作岗位。但是,很多乡镇卫生院并没有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仍然采用的是“大锅饭”的方法,导致卫生院职工上不上班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甚至还有医院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收受贿赂,不仅对医院声誉造成极大损害,而且也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干扰。 

2.2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全民医疗卫生投入水平比较低。同时最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导致大部分卫生经费配置在城市,而农村基层只能获得很少的卫生医疗费用。资金投入如此有限,势必导致资金分配存在功利化趋势,即重视医疗而轻视预防,眼光短浅,不够长远,只重视经济收入,而轻视社会效益。很多乡镇卫生院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收入,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日常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下去,特别是近年来个别地区工资被下放到乡镇财政后,不能按时发放,严重打击了乡镇卫生院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3 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乡镇卫生院因为隶属关系发生变动,使得目前的乡镇卫生院充斥着大量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少县市这个比例甚至达到了1/3以上。同时,当前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大多是学徒和卫校学习的毕业生,很少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事部门即便是分配下去,不少都是由于条件问题而选择跳槽了。所以当前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状况较差。医生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诊断方法为患者看病,几乎不开展化验、B超和放射等各项检查,正因为这样,群众只要有些疑难病症,就会直接到县级医疗机构看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乡镇卫生院收益水平不断下降。 

2.4 管理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经济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不得不为了生计问题而到处奔波,也就很难行使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少村镇医生大多资质不过关,同时上级卫生行政与监管部门工作乏力,致使广大群众无法承担因违规加价而使得医药费用大大增加,这也是因病致贫或返贫现象日益突出的问题,这在有的偏远贫困地区表现得十分明显。 

3 如何加快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改革 

3.1 加快体制建设,搞活用人机制 

在现有乡镇撤并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乡镇卫生院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原则上应当确保每个乡镇只建有一所卫生院,对于其他的卫生院要对其进行保值增值,进而作出资产评估,以租赁、转让甚至并购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重组,并加大社会力量的动员力度,推动卫生医疗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般而言,由地方政府负责兴办乡镇卫生院,那么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自身职责对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经费等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应当加快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并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实行院长选拔任用制,并在院长任期内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考核审计,还要确保院长待遇得到有效落实。加大乡镇卫生院运行模式创新,采取全员聘任制度,加强绩效工资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制,从而使用人机制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求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促进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水平提升。 

3.2 加强政府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 

当前,我国很多乡镇卫生院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致使年久失修,相关设施不能及时得到更新,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对于省政府而言,不仅要加快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还应当建立健全配套设施,加强资金投入,提高卫生事业经费水平,确保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使人员、设备与房屋配套。在对相关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时,应当具有超前意识,但要顾及当地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而大兴土木,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应当不断加大相关资源整合力度,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对卫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3 提高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卫生防治质量提升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水平,就必须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专业卫生医疗队伍。因此,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应当把自身队伍建设提到议程上来,从而让其更好地胜任农村卫生工作。对于年纪较轻、进修意愿强烈的人员,应当对其加强鼓励和引导,让其继续接受医学学历再教育,待其毕业再返回原工作岗位;对于年纪较大、有一定学历的人员,可以实行全员培训,但要突出重点,注重培训的时效性,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让他们参加进修和深造,促进其自身业务水平提升。而对于那些从事专业卫生技术岗的非专业人員,应当有计划性地进行清退处理,对于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对其进行分流,并在乡镇卫生院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减员增效和分流人员当做一项重要事项来抓。另外,高等院校还应推出农村医务人员学制教育,面向全社会招收初高中毕业生,让他们在高校接受3~5年的系统化教育,待其毕业就将其分配到农村基层医疗队伍中去。 

3.4 强化管理职能,加快服务网络完善 

为了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必须采取预防为主和防治相互结合的方针,提高对重大疫情以及突发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快建设好面向大众化、成本低廉高效的,并以乡镇卫生院为核心的防疫网络。同时乡镇卫生院应当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疾病控制和预防保健上,切勿本末倒置,而朝着医院模式方向进行发展。此外,还要加大对重大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力度,防止传染病、职业病等疾病蔓延,并努力做好各种慢性病症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对于整合完成的乡镇卫生院而言,应当本着“群众利益皆大事”的理念,着力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并会同党政部门做好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加强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知识普及,让广大农民尽快改掉封建陋习,养成卫生良好地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3.5 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倡导伦理道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人人需要遵守的规矩,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也是如此。首先,应当建立健全院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完善考勤制度,实行24 h值班制和门诊登记制度等,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应当针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还应制定相应地预案,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的制度体系,即便是真的爆发危机,也能快速进行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还应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患者,努力为患者提供方便和服务,始终本着救死扶伤的医者态度,为广大基层农民群众带去福音。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自身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证,更关乎国家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水平,还应加快体制建设,搞活用人机制;加强政府投入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卫生防治质量提升;强化管理职能,加快服务网络完善;还应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倡导伦理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黄艳玲.浅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8):676-677.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3)

3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展示。但是,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短板,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一是存在侥幸心理,大众对疫情防控认识不足。此次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由于缺乏针对爆发重大疫情的演练,防控应急反应速度相对滞后,预警机制还不够完善。群众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不足,不正确佩戴口罩、人员扎堆聚集、盲目抢购各类物资、恶意造谣或误导信息等高危行为屡屡出现。陈国强院士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一文中提到:民众的公民意识公民素质和科学素养亟待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人民群众缺乏有效防范知识和手段,容易产生恐慌心理。“疫情到了最吃劲的时期,我们小区个别人员思想就有所松懈,存在不戴口罩在小区里随意走动或者扎堆聊天的现象。”xxxxxxxx称。

二是日均消耗量大,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吃紧。疫情前期,物资储备紧缺与生产能力不足问题共同并存,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捉襟见肘”,给疫情控制带来了极大阻力。xxxxxxxxxxxx表示:大年初四他们就紧急投入到防控疫情中去了,防控疫情初期高速卡点民警、民兵、机关党员志愿者口罩基本能够满足一天一个,但是防护服仅供测量体温的工作人员,配备不是很充足。xx县x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xx市内唯一一家拥有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注册证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该公司负责人xxx介绍:我们从1月20日开始就紧急召回员工17名投入到口罩生产,每天启动2条医用口罩生产线,日均生产量可达5万个。随着政府部门加大协调推动,大批企业恢复生产、及时转产,才解决了物资保障问题。这种状况的出现,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

三是防控能力薄弱,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法治体系的完善是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根本制度保证和前提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依法保护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违规交易、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呼声空前高涨。越是重大疫情,越考验依法防控水平。管理科学及工程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迎改革契机》一文中提到:目前我国针对重大疫情应急管理顶层规划设计落后,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定位和规划不明确,管理效能层级递减,缺乏应变能力。xxxxxxxxxxxx表示:要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要将预防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卫生的法治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并建立跨部门、多领域的合作机制,切实杜绝对野生动物的滥捕和非法交易;二是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强化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企业间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加强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重大疫情应对培训和演练;三是进一步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加强应对疫情的科普宣传,通过宣传册、横幅、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应进一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学习掌握传染病防疫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具备应对突发传染病的基本技能。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4)

一、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中对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加强资金整合管理。这就对公共卫生补助实行拨款不及时,致使大部分都处于年终或跨年度拨付的状况。为了增进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专款拨付情况的管理,国家已经着手将大量资金积压到下一年度,在无法达到完成工作量的同时,将有效使用的资金拨付到位,这对于工作干了资金没用的情况改变很大。

(二)混淆补助资金使用范围,普遍存在着混用滥用专款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多方面的改革,最主要的还是加强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的管理。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已经严重缺失,为了有效的将款项用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经费的支出,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不能只靠基层医疗机构的自身自律,要从严管服务项目支出和公共卫生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医疗设备、支付房租、支付单位人员培训费等,这些方面是很容易钻空子的地方。

(三)基层医疗单位财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核算没有按照标准执行,而且还处于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混乱的状态。我们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公共卫生补助收入是通过“往来科目”进行核算的,这将是一个资金空洞的表现,甚至还会出现项目资金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面对着一些公共卫生服务痕迹资料的情况,我们只要仔细审查就会发现将专项资金结余转入基本医疗收支结余,从而无法清楚专项资金的使用的情况。

二、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问题

(一)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一些承担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该项资金用于接待、办公设备、房屋维修等支出,超出了资金规定的使用范围。

(二)对医疗机构每年完成任务的考核程序不规范,考核结果不准确,考核人员责任追究办法不明确,导致公共卫生资金核算不准确、不及时,造成多拔给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资金。公共卫生资金采取预拔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资金结算。在实际操作中,考核组考核程序不规范,对医疗机构完成情况抽查率无明确规定,一些医疗机构没有完成任务甚至未开展工作情况也能通过考核,导致不该拔付的资金也拔付甚至多拔付。

(三)一些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不能完成每年的工作任务甚至不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且财务未建账或账证不完整,在审计或主管部门检查时不能提供完成有效的依据。

(四)建档不规范,档案记录不完整。在居民健康档案中发现:一些考核已完成的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不完整,一些已支付了公共卫生服务费的项目如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在档案中未记载。

(五)一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如卫生院在支付使用专项资金时,无相应的计算依据。

三、如何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面对着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要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从严治理公共卫生资金的乱用情况。要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健全公共卫生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从源头上紧抓资金使用不放松。要切实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转变监管职能,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在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审计措施,将基层单位资金使用的计划进行严格的审理,要明细资金使用范围,按时拨付预算资金。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实际完成工作量、服务标准、使用范围等,不得出现项目资金未用或用了项目资金而未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样会造成资金结余过大或超支的情况。

(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督导检查,从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逐步抓好项目实施单位财务部门的规范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杜绝不合理的资金使用的发生,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把大量专款用在与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支出上,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与单位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这样将会有利于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使用。

(三)注重严抓财会人员、主管领导及具体项目实施负责人参加政策法规、业务能力培训工作,使得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要不断的强化财会人员相关会计核算业务水平是当前的重点内容。基层医疗单位要用好财务人员督促和指导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备查账簿,切实将项目专账、资金专储、专业员工纳入日常管理,不放松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从而真正落实资金使用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四)基层医疗机构要制定和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相关卫生部门要切实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工作,将资金的使用推向开放化。运用宣传单的方式,使得群众明白基层医疗资金的收支来源,从而有效的监督好基层医院资金运作的每个环节。只有在财政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下,基层医疗机构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落脚点。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当前,主要是抓好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为重点,有效利用好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来满足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需要是根本。我们必须从严管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开始,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惠民有力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将基层医疗机构关于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存在的问题高效的得到解决。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的最基本医疗得到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练惠敏,胡正路,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01)

[2]樊雨萍.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按照项目支出核算的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23)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5)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医疗卫生体制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在医疗卫生方面坚持以公益、公平和人人都能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将基本的医疗卫生逐步实现均一化的目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改革已经提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热点话题,也为新医改方案提出了今后3年中重点的工作共识,随着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逐渐调查,我国对于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实行,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已经变得十分的重要。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对某县20家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调查。

(二)方法

在调查之前统一调查的方向与方法,统一制作《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表》,由县卫生局、县疾病防御中心、县卫生监督机构、县妇幼保健院等机构来调查的这20家乡镇卫生院。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制、公共卫生部门承担的工作以及人员结构、资金补助、乡村医生的管理以及乡村一体化的实施等状况。

(三)统计分析表

在对调查之后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利用Excel2003表格进行统计。

三、结果

(一)公共卫生服务部主要承担的工作

在本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的过程中,乡镇卫生院、村卫生院是本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的主体,免费的为乡村的居民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这些免费的服务包括:为管辖区之内的居民提供健康档案管理、老年医保、预防接种、慢性疾病的检查与健康管理、传染疾病与突发性卫生事件的报告、孕妇保健等项目工作。

(二)调查总结

经过本次调查,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来说仍然处于劣势,具体能够表现在: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的人数不多;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运用不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素质有待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乡镇卫生院等包括用房在内的固定资产太少,并且这种现象一直得不到改善与支持,医务工作者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太差,甚至连某些签订合同的工人的工资都不能保证;二是,在目前这种社会状况下,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基础卫生设施不健全,最终导致大多数的医务人员都不想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工作;三是,由于基层卫生服务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社会效益性质的工作,经济收入很少,有着工作者甚至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是福利待遇却不是很好,因此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人员流失太大,留不住人才。

四、建议

针对目前的这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强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意识是首要的任务,其主要的措施有:一是对医院中的情况进行重新的整理,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投入的力度;二是合理的制定吸收人才的计划与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政府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建设是十分重视的,因此,实施激励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总结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同时采取激励的措施从而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实施乡村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加强考核制度,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的提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参考文献:

[1]马璀,李吴萍,李彦明,戴秀英.宁夏基层医疗机构人力需求与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2).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6)

阜南县县域医疗共同体是由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联合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发改委、县民政局等单位成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阜南县人民医院和阜南县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牵头,整合28家乡镇卫生院及对应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医共体管理中心领导小组设在县卫健委。

(二)医共体建设成效

阜南县从2015年就开始试点建设医共体,并于2016年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和相关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属于起步早、发展快、运营效果在全国医共体建设中相对领先的典型案例。

阜南县部分乡镇卫生院转诊控制达90%,基层首诊率达80%、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村医平均月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且每年转诊给村医带来额外收入基本在5000元以上,县域临床医生平均月劳务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三)建设亮点

政策方面。早在2015年,阜南县卫健委就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及《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开始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于2016年编制《阜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配套内容包括医保基金支付办法、药品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城乡医疗对口支援、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医共体转诊工作、按病种付费管理、个性化签约服务等19个政策来保障和支撑医共体的建设发展。

管理创新方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高位推动,联合多部门相关政策,通过深化指导,降低了医共体建设各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推进的难度。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支撑,为推动医共体组织架构、人事、医药、业务协同等管理层改革,加快医共体推进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将分级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医共体建设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转诊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鼓励政策,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成为惠及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总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区域心电、区域影像、区域检验中心,实现了基层采集、拍片,县医院专家出具诊断结论,让患者在住家临近的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县级医院专家服务和先进设备资源支持,区域业务协同,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全县使用一套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统一入口上报、使用,不同角色的公卫人员根据相应的权限分配不同的功能模块,方便基层医生完成各自的业务工作,解决了公共卫生各条线业务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

二、考察学习要点

考察组出发前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学习目标和人员分工,在地过程中,对阜南县卫健委、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多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和学习理解,深入了解到阜南县医共体建设过程及运营成效,从试点摸索到全面建设,再到走向成熟,陪同单位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倾囊相授,也不厌其烦的解答了考察小组各种细致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汇总说明如下:

(一)阜南县卫健委

在卫健委一楼会议室,阜南县卫健委主任李主任、中医院医共体负责人、信息处石主任等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阜南县医共体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并给予了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相关文件资料。阜南县域医共体目前虽然没有建设统一的人、财、物管理系统,但是医共体管委会从管理入手,通过系统化的激励考核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牵头医院抽调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又同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扶医生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上级单位发平均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发业务绩效工资。

目前阜南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重点是资源共享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总体依托安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均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了共享调阅。

(二)县人民医院

在县人民医院,卫健委李主任、县人民医院主管副院长全程接待了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县人民医院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业务科室,实际了解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现状,现场咨询几大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工作模式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其中资源共享中心核心是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县人民医院通过医共体平台接收基层单位上传的影像图、心电数据,并由排班医生在线实时出具诊断报告,审核后再将报告回传给基层单位,切实共享县医院优势医疗资源,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问题。

(三)地城镇卫生院

地城镇卫生院院长针对院区门诊、住院临床医疗及公共卫生两个方面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乡镇卫生院首诊率达90%左右。基层医疗服务方面,针对基层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各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了《阜南县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系统》和《阜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两套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数据统一、信息共享,具有业务系统互通性好,业务融合度高等特点。如院内医疗系统与公共卫生融合,院内系统与区域系统的无缝融合,基层医生移动终端与公共卫生业务的融合,使得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医生的工作负担。

(四)杨郢村卫生室

杨郢村卫生室属于阜南县龙王乡卫生院管理的其中一个村卫生室,杨郢村现有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总人口3千余人,村卫生室配备4名村医。该村卫生室医生介绍了医共体在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人、财、物、药品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成熟模式。村卫生室配备一体化终端,入户随访时方便携带,包括血压、血糖、心电等数据通过一体化终端直接上传公卫系统,不能修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随访服务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卫健委陪同人员的现场描述,村卫生室严格规范执行医疗行为,尤其是村医方面,坚决查处无证行医、超学科行医行为。有相关执业资格的由卫生院聘用,安排在村卫生室行医,也可自愿参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学习心得

通过对阜南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考察学习及经验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的核心关键点有八个方面,具体如下:

政府高度重视,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一把手”工程。阜南县近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委书记以及到县卫健委相关领导都高度重视,特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对医共体建设进行全权把控,负责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除此之外县委领导定期组织医共体专题会议,定期总结医共体遇到问题,进行专项解决,以推动医共体健康发展。

医共体配套政策完善,衔接紧密。阜南县为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医疗基金保障措施》、《医共体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等10余项涉及医共体核心发展的指导文件,这些政策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从根本上解决医共体利益平衡难、资源共享难、统一管理难等核心痛点,以《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为例,为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动患者上转,专门建立转诊补贴政策,村医每转诊一次,县医院给村医单独补助100元,就诊完毕后,基层医生还可以拿到100盈利收入。上级医院康复患者向下转,给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单独补助50元,且在乡镇和县级医院建立不同收费标准,患者在基层就诊费用远远低于县级医疗机构,提升患者转诊积极性。

在卫健委层面,建立了转诊监督机制,对机构服务居民跑到县外就诊,对机构施行相应的惩罚机制,基层机构只有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将患者留在县域。通过此项措施,大大减少了县外就诊人次,大部分县域医保基金留在县域内,卫健委又将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本县域基层医疗建设,一部分资金作为绩效考核资金。因此在转诊体系落实方面,卫健委主导下的一系列组合拳,平衡了卫健委、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四方的利益关系,积极推动了双向转诊成功落地。

医疗卫生方面持续投入较大资金。阜南县医共体建设的第一核心任务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阜南县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分期投入30亿,提升基层软硬实力,包括基层医疗机构房屋标准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置等,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服务、环境“三提升”;第二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健康一体机,全面提升基层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电子化,健康一体机用于公卫上门随访服务,随访数据实时与基层医疗机构公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一体机采集到患者随访信息及时同步到公卫信息管理系统中,大大减少了基层医生及村医的工作量。

医共体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阜南县医共体为医保实行统筹管理,专门在医共体内建立单独的医保基金专用账户,医共体内机构医保基金全部划入到此专有账户,由卫健委和牵头医院共同管理、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对与每年剩余医保基金,按照6:3:1分配到医共体机构内作为绩效发放,针对超支的部分资金进行合理分摊,由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分摊补齐。

公卫资金由医共体统筹管理。阜南县医共体内各机构的公共卫生经费,统一划拨到医共体所属牵头医院,由牵头医院按照基层机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拨付,从而实现了公卫资金的统一管理。

分级诊疗是医共体建设成功的核心所在。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关键,阜南县卫健委主任、阜南县人民副院长、阜南县中医院院长一致认为,建设分级诊疗机制是医共体机构间资源共享及协同发展的关键。针对分级诊疗,阜南县采用“两步走”建设思路,第一步;搭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信息化资源中心,由牵头医院负责安排临床医生,免费为下级医疗机构上传的患者影像、心电片子进行阅片下诊断,同时成立奖励资金,作为上级医院阅片鼓励;搭建完善的转诊机制,明确各级收治范围及双向转诊的病种名录,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为原则,严格格执,上下贯通。第二步技术帮扶,建立了一套完善、可实施落地的技术帮扶方案及奖励措施,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愿意主动申请到基层服务,去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及信息互联互通。阜南县公共卫生服务始终坚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服务关键切入点,家庭医生团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管理者和服务者。针对这一块,阜南县成立了一支技术能力强、服务全面的家庭医生团队,由他们全权为患者健康服务,包括随访、体检、诊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病种,转诊发起必须由家庭医生发起,为避免患者自发选择到上级机构诊断情况,将对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及报销程序进行限制。另外,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备健康一体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统等设施,进而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信息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配套完善绩效考核方案。阜南县医共体绩效考核完全遵从“多劳多、激励惩罚并进”绩效考核体系,从技术绑定、诊疗工作量、医保基金使用、药占比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且绩效考核制定方案全权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牵头制定及监管,综合性考核医疗机构及医生工作情况。

四、对南乐县医共体建设的建议

(一)组织机构建立。建立强有力的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管,医改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管理制度化,明确职责;

(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需紧密联合多方部门,共同为医共体财务管理、资源下沉建立配套鼓励政策及保障体系;

(三)开展医共体管理创新。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

(四)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资金保障的问题。医保基金、公卫经费划拨给医共体配套使用,财政、医保局、卫健委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可参考阜南县对医保基金使用的办法“总额控制、季度预拨、年终决算、超支原则不补、结余留用”的方式进行结算。

(六)推进分级诊疗开展。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构建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一般常见病留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疑难复杂病上转到县级医院进行诊治;

(七)开展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段,县卫生局和县乡医疗机构都必须加强对村医的政策、管理和技术培训,推广村医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

(八)严格考核监管。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医保经办机构继续履行并加强相应职责,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基金经办服务工作。转变部分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县域医共体;考核县域医共体临床路径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县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基金年终结算挂钩等一系列的完善监督监管方案;

(九)强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县乡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提升和优化效率。

(十)重点建设资源共享中心。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够、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共享牵头医院的优势资源。牵头医院通过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阅片、诊断等服务。增加的人力成本通过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转诊增加的营业收入进行补充。

(十一)分级诊疗系统重点建设。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作为分级诊疗的抓手和纽带必须重点建设好,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落实起到信息互通、共享的作用。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7)

1 实施组织结构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省政府“六大体系”建设中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重点工作,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卫生工作基础在基层,卫生信息数据也大多数来源于基层,宿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1】。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确保宿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宿迁市卫生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各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确定项目建设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批准项目建设方案的实施;协调市卫生局相关处室共同做好建设工作;指导县区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项目需求分析,拟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培训、验收、资料归档等工作;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布置的工作事项完成情况;收集、汇总、上报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各县区相应成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项目推进工作。

2 项目建设作用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全市总人口560万,列江苏第6位。近年来,宿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医疗行业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机制,在乡镇分别设立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医院,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主办,承担公共卫生职能,乡镇医院由社会举办,提供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论公立还是民营,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地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但宿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在用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新农合系统、健康档案系统和乡镇医院的HIS系统。但现有健康档案系统,由于系统功能不完善,没有与其他应用系统做联动,并且不能完全符合卫生部新的《健康档案基本机构与数据标准》,应用情况不佳;乡镇医院HIS系统由于功能不完善,售后服务跟不上,也在被逐步替换。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和基层医疗机构没有信息系统支撑,使得该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更加迫在眉睫。

2.1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是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必然要求,是规范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手段【2】,是构建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2.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卫生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重大部署。根据各县区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卫生行业发展远景,建成县级医疗卫生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资源,最终实现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达到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2.3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信息化水平,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立动态更新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与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奠定基础。

3 实施范围和目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信息系统建成后将覆盖宿迁市所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医院以及村卫生室,涵盖基本医疗、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使用监管、新农合和药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方面功能,和医改“1+2”工程可以充分对接,满足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新农合结报延伸到村、基本药物实施到村的功能要求,并形成区域内居民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

3.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行业习惯上所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指抽有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对卫生机构(组织)分类及编码方法,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卫生机构包括以下几大类: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村卫生室、急救中心、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卫生监督所、健康教育所。因此,一个县域内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应覆盖上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这些机构之间应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但在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时,可考虑先期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医院以及村卫生室等最基础单位,实现基础数据先期共享共用。

3.2信息系统组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是由机构业务系统、协调系统、行政业务系统、服务系统、外部接口等组成。宿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采取B/S架构,即网页版,实施最终目标将是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实现注册服务、数据资源管理、数据标准化的互操作、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管理。

3.3数据中心管理

数据中心管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提供区域业务协同和共享服务的保障。建设目标将是完成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符合性校验、诊疗数据与健康档案数据的匹配、未匹配数据处理、数据组织与存贮管理、数据实时更新、数据质量报告、异常数据的反馈、用户注册管理、业务协同申请、协同响应和失败管理、分类(业务类别、机构、时间等)统计协同工作量、数据共享申请、共享申请、共享成功和失败管理、分类(业务类别、机构、时间等)统计共享数据量、业务子系统协同信息采集和推送。

4 项目建设内容

为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首要是要建设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宿迁市加快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将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3】。

4.1总体架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县级数据中心(县级平台)两部分内容。该系统主要以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行政管理有关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药品管理等基层业务应用系统,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医保系统、民政救助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健康档案的采集,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服务;支持县级综合卫生管理。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县级卫生网络连接至县级平台(数据中心)。县级平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省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市级卫生网络连接至市级平台。县级独立模式平台与省、市平台逻辑构架见下图。

4.2安全体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框架建立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基础上,以安全基础设施为依托,与平台的业务流程、应用架构和数据资源紧密结合,从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为要素进行框架设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框架如下图:

4.3系统功能

4.3.1、涵盖基本医疗(包括医生、护士工作站,门急诊、住院收费、药品管理等)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妇幼保健、慢病管理、传染病报告、健康教育等)各项业务,并做到相互之间有效衔接。

4.3.2提供基本药物使用监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居民健康管理,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构运行状况分析和其他统计分析功能。

4.3.3能够形成辖区居民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数据库,做到服务记录及时入库、动态更新,医务人员能够随时调用。

4.3.4能够与新农合、医保支付结算系统有效对接,开展即时结报。

4.3.5支持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需要。

5 实施步骤

5.1分级建设。市卫生局负责市本级及宿城区、宿豫区、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区、洋河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任务,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的建设由各县卫生局负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争取省对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补助,进一步落实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5.2统一部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要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一部署,与新农合系统有机衔接,与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保险衔接或预留接口。建立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区域影像中心、公共卫生业务咨询中心。

5.3数据共享。民营乡镇医院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后,要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共享,涵盖卫生资源、经济运行、基本医疗、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使用监管、基本药物监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等功能,实现信息实时生成、动态管理,便利经济运行、服务运行的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提升和拓展面向群众的服务。

6 小结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统筹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管是公立还是民营都纳入建设范围,是宿迁根据当地医疗体制改革情况进行的特色创新,并将电子病历、妇幼保健等信息系统合并建设,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模式也逐步清晰,该市将通过不断总结、思考、实践,发挥卫生信息化建设政府主导的优势,建设有宿迁特色的卫生信息化网络,覆盖所有公立和民营医疗卫生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便利的优质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8)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6]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9)

3、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2个项目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4、市卫生监督所。负责卫生监督协管食品安全、公共场所等信息报告,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报告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5、市第四人民医院。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项目的业务培训,现场指导,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6、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分工,确保项目任务落到实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组织管理。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繁重,市局已经成立了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组织,抽调精干人员,充实项目办公室力量,加强统筹协调,提高项目实施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科室设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要求规范建立计免门诊、妇保门诊、儿保门诊、疾病控制室、慢病门诊等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室,配备必要设施、设备,改善工作条件。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要按照《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配备人员,专业人员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其中公共卫生人员编制不得低于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的25%。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切实承担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培训任务,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培训,确保培训率达100%,合格率达100%。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卫人员管理,建立人员岗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调整申报制度,非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随意调整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稳定。

(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市卫生局及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组织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督导每年一次,专项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督导不少于4次。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每月1次督导,要实行分片包干,落实责任,跟踪督导村卫生室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推进。

(五)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各地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信息业务系统建设,加快卫生信息资源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努力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10)

1 结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提升,实现机构建设“标准化”

在全市规划建设了600处高标准村卫生室,每处业务用房不少于100 m2,全部达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康复治疗室和预防保健室”六室分开和医防分别管理标准,实现了“机构名称、规划布局、体制管理、房屋标准、科室设置、药品设备、人员配备、外观标识、服务模式、规章制度”十统一管理。对全市34处乡镇卫生院实施标准化建设,全部达到业务用房达2000 m2,基本设备“救护车、生化分析仪、B超、心电图机、X光机”五个必备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手术、麻醉、预防保健科”等七个科室人员培训“七个一”的标准。

2 结合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分级管理,实现服务管理“系统化”

东营市针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类别的不同,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分级管理制度,分类确定了9类考核内容和18项考核指标,对全市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实行A、B、C、D四级动态管理,并在新农合定点、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资金投入等方面对A级单位给予政策倾斜,从而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形成了“赶学比超、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有13处乡镇卫生院、238处村卫生室被考评确定为全市农村卫生服务机构分级管理A级单位。

3 结合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的实行,实现卫生服务“制度化”

东营市近日印发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各类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共60项,涵盖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所有岗位和工作领域,为规范工作行为,落实工作标准,强化内部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促使全市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4 结合妥善解决在岗乡村医生从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实现乡医管理“编制化”

东营市自今年起对在岗从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补助,在考评确定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村卫生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村级卫生机构《机构管理证》和增人(减员)计划卡制度,对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村卫生室及其乡村医生实行动态考核计划管理,通过考试考核确定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在岗乡村医生名单:通过绩效考核,兑现在岗乡村医生从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通过两年一度的资格考评,确定乡村医生是否继续享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待遇,从而有力地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5 结合新农合和基层卫生信息协同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卫生服务“信息化”

基层公共卫生管理篇(11)

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每年的工作安排中应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制定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分配计划,将本年度的公共卫生资金安排细化和明确下来。这种全局性的、科学性的安排对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利用效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计划安排,科学测算各项服务的补偿水平。因此,在制定计划前必须根据本年度工作安排进行预算编制,在预算科学合理的情况下,根据工作质量的完成效果进行对应性的标准浮动,即制定符合工作完成质量的标准。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更要确保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专账管理。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在新的基层医疗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下,属于国家、省、市、区各级专项补助的公共卫生资金的支出已经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日常开支,因此必须对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实行专账管理。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时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独立出来实行专账和封闭管理。这样便能够保证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在支出中的实际支出情况,避免因基本公共卫生经费预拨不及时、无形挪用基本医疗资金而不知情的情况,不仅预防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被其他资金占用,也保证了对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支付使用情况的控制。此外,专账管理能够对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起到监督的作用,保证资金支出的准确性,有利于及时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进度、结余情况。

实行项目管理。编写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书,制定基本公共卫生年度工作方向和内容,并根据工作内容编写项目资金费用预算,对每个项目执行中的人员经费支出、材料支出、劳务费支出等做出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财政、审计等所需的报表和各种专项检查需求的备查账本。项目管理的难度在于对全部项目的综合考虑,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颇高,涉及到财务软件的运用和技术人员的需求,因此,对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全力协助和强大的信息软件技术的支持。

及时核算和支付人员补助资金。这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各个时间段做好年度基本公共卫生的工作量核算,根据核算发生的工作量支付所需基本公共卫生劳务费及其相关人员经费支出。在保证发放资金和工作量匹配的同时,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发放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可调节性,防止工作过程中不可预测的支出的部分。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血液检查时所需验血试纸是否与体检人数相匹配,工作人员工作所用的试纸是否多于体检人数,而不至于试纸不够或者剩余过多。及时核算和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对项目服务的开展具有极强的控制力,不仅能及时了解到服务进展情况,还能及时应对卫生服务过程中出现项目资金短缺或积压的问题,更能有效提高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效率。

规范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的使用。《关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的通知》明确指出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技术支持和所需设备则另外由财政预算开支,无需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中列支。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要合理分解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各项工作实施内容,使基本公共卫生补贴资金使用规范,符合资金管理要求。

合理支出网络信息的维护费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中的任何一项工作的运转都离不开网络信息。而网络信息的维护更是维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序、正常运作的重要环节,对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使用效率的控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相关的网络信息维护费用也属于公共卫生资金的支出范围。加强对网络信息维护费用的控制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效率。

日常收据信息归类整理和报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涉及到许多细小经费的开支,如水电费、咨询话务费、宣传手册费等。此类开支与医疗机构日常开支容易混在一起支出,较难区分,在大多数单位中,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没从源头上区分支出的依据,缺乏有效控制和管理,令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支出经常当作是单位日常业务经费来支付,造成了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已完成,基本公共卫生经经费未使用,另一方面却增大了业务经费支出的现状,造成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冗余。因此应完善支付信息数据的整理机制,加强凭证报销管理,严格区分支出类别,按照各项业务开展真实情况支付相关费用。

建立专门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运转监督小组。目前对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监督大多流于形式或根本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导致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没有设立专账,流动和使用情况模糊不清,造成本项目资金的长期积压。建立专项资金监督小组,定期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运转情况,预防出现资金积压、违规或超范围使用资金现象,分析各种不合理使用资金的因素,及时纠正错误的资金使用方向,对使用缺漏项及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挪用,确保资金支出合理、科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