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信息化医疗市场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5 17:12:18

信息化医疗市场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1)

随着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投资增加。和医院和制药公司,更充足的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发展模式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医疗系统各企业的重要目标。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已在医疗服务、医卫管理、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等领域全面展开。

一、IS建设的重点由HMIS转向CIS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机系统、局部网络系统到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多个阶段。特别是随着国家金卫工程的展开,已经有许多医院相继建立起医院范围的信息系统,一些公司相继开发了商品化的整套医院信息系统并在医院推广应用。在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上,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大型信息系统的主流,使用Windows环境和图形化的用户界面是目前医院信息系统主要采用的客户端环境,基于SQL语言访问的大型数据库在医院信息系统中也已普遍使用。

远程医疗正在迅猛发展。远程医疗在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设立了一个远程咨询中心。国内远程医疗趋向于应用服务,传输方式多采用电话拨号,部分采用ISDN、FR、VSAT、 INTERNET方式。虽然很多公司投入开发研究应用于远程医疗系统,但是对远程医疗技术高层次的应用研究还处在无人尝试阶段。

二、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1、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已经进入整合阶段,未来会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主要是整合HIS系统和CIS系统,通过HIS的升级推动HIS向临床信息化发展,如电子病历、在线临床医疗信息共享等。同时PACS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等也会快速发展。

2、社区医疗信息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社区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功能是记录所有医学界过程,完成计费,药物和医疗用品管理,为每个社区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做到在医疗文档共享,支持药物输送。系统升级后,还能支持包括全科医生团队管理、家庭病床管理、慢病管理和慢病随访等新功能,甚至实现支持患者“上传”和“远程预约挂号”。目前,上海、北京等地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已经开始逐步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系统。

3、以大医院为中心的系统

基本模式是依托某个大医院或地区的中心医院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联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上一类系统相比,它的特点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直接享受到某个大医院(或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如远程挂号预约、远程会诊、“上传下送”等服务。

4、区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医学影像中心,供区域内成员共享。除了提供医学影像共享资料之外,系统具备“基层拍片、高层阅片”功能,对一些拥有检查设备但诊断水平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帮助。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2)

多家厂商都在技术层面做出了尝试,在保证区域医疗信息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的同时,不断提升远程图像获取技术和信息集成能力;而就市场模式而言,国内仍缺乏成功的探索,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医疗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也是区域医疗所面临的深刻挑战。

在2015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MA)上,多家医疗信息化厂商了各自最新的区域医疗解决方案。一些个性化、全面的解决方案演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但哪些解决方案能最有效地服务于个性化区域医疗实践,寻求到适宜的商业模式,仍有待现实检验。

在会议期间,作为排名领先的医疗信息系统供应商,飞利浦医疗信息系统在本届大会上也了三类根据中国市场设计的全新解决方案。同时,飞利浦已经开始试水中国区域医疗市场。飞利浦医疗保健高级副总裁、医疗信息系统大中华区总经理安逸信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专访时,就区域医疗信息化困局、区域医疗信息化发展模式、飞利浦医疗信息业务在华市场战略等话题,与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度探讨。

《中国医院院长》:飞利浦医疗信息系统在中国发展情况如何?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

安逸信:随着最近几年中国新医改的推动,医疗信息化成为政府重点发展的一大板块。而这个板块又主要分成两个方面:医院信息化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因此,我们也将这两个热点作为自身重点关注的市场领域。

首先,中国毋庸置疑是一个令全球都为之激动的市场。这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市场容量,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在倡导的新医改中,将质量提升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上。同时,我们具备对临床诊疗质量极为深刻的理解,特别是数据背后所代表的临床含义。因此,我们认为,飞利浦的临床信息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响应新医改在质量控制方面的诉求。这也是我们要特别在本地市场中所重点推广的。

其次,飞利浦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外企代表,因为我们拥有很多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和经验,很多医疗信息解决方案,以及基于IT所带来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都在国外运营得非常成功。但我们还不能带着美国的经验,衡量中国这一新兴市场,而是一定要首先明确:什么样的方案最适合中国。

如果飞利浦想要更好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首先一定要建立起强有力的本地团队。这就是我们在过去三年中一直不断落实的策略。目前,飞利浦医疗信息系统已在本地搭建起一百余人的专业团队。

第三,来到中国后,我被一种现象所感动,我看到了很多以医生为代表的意见领袖,他们对国外的医疗IT模式和服务模式非常了解,并十分积极地思考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展本地化实践。我们与这些意见领袖的合作正逐步展开,飞利浦将与他们共同肩负起创造最符合中国医疗现实、又不乏前瞻性的创新型解决方案的使命。

《中国医院院长》: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问题上,虽然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些成熟的模式,但其发展的早期阶段也经历了很多曲折。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有哪些启发?据此,飞利浦如何寻求中国新兴市场的切入点?

安逸信:谈到区域医疗保健,首先,我想肯定的是,在中国政府的倡导下,原卫生部以及地方政府主导了非常多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中国在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收获了阶段性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第一步就是先把信息化建设的平台搭起来,以初步满足中国13亿人口医疗保健在信息共享这方面的最基本需求。

另外,作为一家跨国企业,结合我们在全球的实践经验,飞利浦更多地在思考,如何将一些有价值的“衡量评价指标”(KPI)引入国内。因此,飞利浦将致力于从多方面入手,帮助中国客户用更科学化的思路规划信息化建设。

第三,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平台搭建好了以后,技术能解决的问题将不再是最大的问题。而在二、三、四线城市及边远地区,高级诊断人才的缺乏,才成为了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我们要想实现把信息化和最后的诊断治疗往基层延伸的终极目标,让所有的中国人民都受益,关键需要解决的是人才短缺和经验分享的问题。

因此,飞利浦更为看重如何利用区域医疗信息协同平台,嫁接创新性的医疗服务模式。比如,我们正在与一些医院和卫生局推广的区域诊断中心,就是要把大型三甲医院的丰富经验和诊疗水平更加广泛地延伸覆盖到基层医疗机构。

《中国医院院长》:因为一些困难的存在,中国在开展区域医疗的步伐上并没有想象得快。您如何看待这些困难?企业在区域医疗市场上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安逸信: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就困难而言,其实,在世界各地,医疗信息化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很多问题并非只在中国才有。中国正在经历着一个变革与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需求会天然带动相关市场的需求。人们正在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更有保障的社会福利体系,以及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等等。当民众有如此大诉求的时候,政府一定会致力于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缩小供需差距,满足民众的期待与需要。

作为一家技术创新型的公司,飞利浦医疗信息系统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帮助中国政府解决所面对的困难。例如,我们的远程重症监护IT解决方案、临床数据库,以及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模式等等。我们能做的就是从自身出发,给政府不断提供一些好的决策支持与参考。

《中国医院院长》:企业在医疗信息化初步阶段可能希望卖出更多的设备,但是最终却一定要靠服务才能真正取胜。您如何看待企业在产品销售和服务收费两者间盈利模式的定位?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3)

关键词:移动医疗、互联网

近日,腾讯与好大夫在线达成战略合作,试图以医药信息交互平台为切入点进入移动医疗市场。专业信息化平台和医药App应用无疑是腾讯看好好大夫在线的关键。互联网企业进军移动医疗服务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除了在专业性上发展受制外,国内医药App应用也有可能受到类似于美国FDA的监管。互联网企业在与医药信息提供商合作时,应将专业信息平台优势最大化;在研发App应用时更应注重用户需求,差异化竞争。

互联网企业进军移动医疗市场

借力国内领先医疗信息和医患交互平台——好大夫在线,腾讯进军移动医疗市场。腾讯医疗官网显示,其已与好大夫在线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已在“在线问诊”、“预约加号”等方面展开合作。好大夫在线已收录全国3225家正规医院,300549位医生,并已建成互联网首个实时更新的门诊信息问询系统。借助于“好大夫在线”平台,患者可以获得医院门诊信息、分享就医信息、网上转诊约号等。截至目前为止,腾讯医疗其网上转诊平台成功就诊的患者已经超过22万人次。

互联网公司涉足互联网医疗的不在少数,搜狐、新浪均有动作。搜狐、新浪也都开设了健康频道,但业务主要局限在健康生活资讯推送,在深层次与患者互动环节缺失。腾讯此轮与好大夫在线的合作,将在移动医疗应用上下文章,有望在获得流量的同时,切入医药市场的关键环节。

移动医疗使得医疗便携化,提高了诊疗的效率,实现了医疗服务的“随手可得”。目前,全球医疗行业采用的移动解决方案基本概括为: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志带的应用、视频诊断等。如日本利用iPhone及iPad进行急性期脑血管障碍远程诊断,就为患者节省了宝贵的诊疗时间。

医疗信息交互平台为切入口

医药信息交互平台为移动医疗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移动医疗产业链由移动运营服务商、信息平台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APP应用开发商组成。在移动运营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这两个环节,互联网企业较难涉足;而基于庞大用户基数和互联网基因,在信息平台和App应用开发上,互联网企业存在机会。

GSM协会(GSM association)今年2月份的报告显示,五年内,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收入,而信息平台提供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将分别获得24亿美元、66亿美元和26亿美元收入。

医药信息平台具有专业性、交互性,互联网企业与之合作,将能实际地切入到用户群中,进入医疗市场。医药信息平台能提供门诊信息、医患交流平台,是移动医疗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国内做得成熟的医疗信息平台如丁香园、好大夫在线等吸引了大量的医生和患者用户。

App软件将成为下一个发力点

移动医疗应用App具有潜在的市场,未来将迎来市场增长点。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医疗应用需求越来越大。2011年,医疗应用约有4400万的下载量,总收入达7.18亿。春雨掌上医生从2011年11月上线至今年2月,迎来了100万个下载客户。创办伊始,就获得了千万级别的风险投资。丁香园的“用药助手”App应用软件位列iPad免费软件排行榜第一名。

机遇与挑战并存

多方的加入,将带动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亚洲移动医疗的市场有望从目前的5亿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70亿美元。三星近期推出了一款名为S Health的健康软件,配合专业的医疗设备可对人体的血糖、血压等信息进行检测。7月,TCL集团与浩然资本宣布合资成立TCL医疗集团,进军医疗设备市场。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4)

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00年颁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来,我国过加食药监督管理局先后下发了部分与之相关的配套规制文件,我国在整体上已经基本走入了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十多年一来,我国在医疗器械市场管理、监督管理工作上取得了极大成就,有力的保障了社会大众在医疗器械使用上的安全性。但仍然需要看到的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器械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不断产生,传统的规章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形势,本文对此进行归纳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难度大

对于市场中所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在处罚上过度依赖行政法规,很难实现有效的监督管理。

2.监管标准不完善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的大多数医疗器械并没有一套统一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从而给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管造成了巨大阻力。

3.市场、监管力量弱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并没有设置专人专岗展开工作,监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给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4.市场准入门槛低

医疗企业进入市场可以通过生产企业直销、经营企业等众多途径,甚至商店药店都可以进行销售,在市场竞争上还很不规范,给监管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医疗器械监管存在的问题

1.法律监管不力

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以《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为例,它本身就是一个行政法规,并没有严密的法律逻辑结构、立法条文少之又少,并不能够发挥出法律法规所能体现的作用,甚至对监督执法工作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其次,在法律制度的设计方面,对于存在的违法行为很难界定与处理,普遍存在着管理规范不健全、监测评价不完善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医疗器械监管浮于形式。

2.监管技术力量不足

医疗器械技术含量较高,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涉及到了大量学科、如光学、生物学、声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加上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大量的高科技产品。而当前我国在医疗器械监管人才的培养上还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训机制未建立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下,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人员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监管工作当中很难落实,给医疗器械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3.信息化建设与时展不符

众所周知,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加上各地不同风俗观念、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医疗器械的信息化建设上各地发展不均衡。在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高,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仍然停留在基础设置建设与简单应用的初步缓解。信息化建设与时代步伐不同步,因此也很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协调,这也给我国医疗器械监管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

1.考虑本国国情

要想有效解决当前医疗器械监管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并广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监管模式与当地国情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国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建设上也应该统筹考虑,切忌生搬硬套,而应结合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加以落实。

2.完善监管体制与模式

具体来讲,监管体制与模式的完善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因此必须要对现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进行补充和修订,并在充分考虑当前市场条件与监管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工作。

br>

(二)建设法规监管队伍与监管信息化体系

1.建立起医疗器械监管的队伍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必须要要充分意识到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性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出台相应举措不断完善。其次,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培训工作,打造一批市场监管知识过硬、专业素质水平过高的医疗器械监管队伍,从根本上提升医疗器械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医疗器械监管也可以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在全国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器械市场及监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地区中监管部门、经营企业与销售企业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这对于大幅提升医疗器械监管水平,完善医疗器械市场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医疗器械企业进入市场门槛

众所周知,医疗器械市场的规范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直销、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准入门槛、规范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经营无疑是强化监管的重要途径。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在医疗器械监管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并不完善。但鉴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改革现行医疗器械管理体系迫在眉睫。这就要求我国政府部门、相关主管单位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思路、建立健全完善的规制体系,强化监管力度与执法力度使医疗器械市场与监管走入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的道路,让社会大众更加放心、安全的使用各类医疗器械。

参考文献:

[1]韦高.新医改给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带来的机遇[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5)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7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20-01

Promotional Effe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for Hospital Business ManagementGAO Gui-de,XUE Li-wei,ZHAI Hong,HUANG Qing-hua,CHEN Fang-yuan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021,Chian

【Abstract】Five aspects of promo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Manager must realize that informationiz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hospital management at fierce competition for medical treatment market nowaday,only using“Digital and Net”technology sword which have two cutting edges,manager can establish rightly strategy and adjust service item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follow rule of medical treatment market and recombine and reforge hospital workflow and change lag work mode according to national medical reform,modernization hospital business management goal based on“Center of Patient”can come true.

【Key words】Business 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Hospital management; Medical reform

1.引言

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服务市场的激烈变革,使医院的经营管理发生变化,一改传统服务模式,以市场为靶向,逐步走上企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社区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的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的道路[1]。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在我国实现医院经营管理将是新一轮医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医院要为病人提供全面周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不仅要靠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维系其经营,更重要的是还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来经营管理医院。为此,医院借助信息化来推动医院经营管理是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最佳选择。

2.信息化促使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发生战略转变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面对国内外医疗服务市场激烈的竞争,处在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时代的医院,参与竞争的模式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的中心是“病人”,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模式来管理和经营医院,加之国外先进的医院经营理念和成熟管理经验被引入,使得国内管理医院和经营医院的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医院传统的人工管理手段和模式将达到极限实现医院全方位经营管理战略,采用信

息化的方式对医院进行全局管理,并使其成为医院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未来医院的必然选择。可以预测,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依附于医院的主动和被动的竞争选择战略,服务于医院竞争和经营管理战略需求,最终成为中国医院最基本的基础设施[2]。

3.医院信息化有助于医院全方位的战略整合

整合就是调动并集中医院现有条件的优势,包括我们的决策实力、资金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创新实力、经济环境以及国家的政策大环境等等,将这些要素全部有效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医院实际运作中去[3]。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医院的机遇与压力并存,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抢占先机,求生存,谋发展,医院信息化无疑给医院整合注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它使医院必须改进或摒弃过去落后的工作方式、管理手段和工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经营管理战略调整和整合。以医院信息化带动并加速完成现代医院整合是最终实现数字医院目标的源动力。

4.医院信息化有利于医院经营管理新模式探索

信息网络时代已把医院推向了一个新的运营空间,为医院迎来新一轮的变革,新的变革要求医院必须具备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再造流程”。医院再造流程是指医院在转变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机会中,对流程重新组合,改进服务模式,让病人更满意,使医院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现代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辟认为企业以流程为基础进行运作,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要再造流程,不再以任务为中心局部改造,而以流程为中心整体改造,既一是彻底改革,二是再造流程;再造流程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5]。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标志的医院信息化,一方面冲击着医院传统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又为医院再造流程,探索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提供挈机和实现手段,医院借助信息化在经营管理中再造流程,探索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是大势所趋。

5.医院信息化有利于医院增强综合竞争实力

进入新世纪,国家已把发展信息产业提到了发展国力的战略中心地位,数字经济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国家产业的核心之一。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依赖医疗卫生活动和信息采集处理过程的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医院诊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院对医疗信息和最新科技信息的占有量,医院所有活动都离不开信息,因此,医院信息管理水平决定着医院的诊疗和经营水平,是医院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总之,医院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国际化趋势,是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优化管理再造流程,而且可对医院完成全方位经营管理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价。为此加快数字网络技术在卫生行业的发展与应用,以实现医院的信息化来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为医院与国际接轨和应对改革提供了最佳定位。

6.医院信息化是现代化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医院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的经营就是医疗服务的经营,就是按照医疗市场的需求,决定医院生产或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产品,为谁生产或为谁提供医疗服务产品,如何生产或提供医疗服务产品的过程[5]。数字时代特别强调医院经营管理要重视医院在本行业的特征占有率,包括人才占有率、技术占有率、信息占有率和创新能力占有率。其中谁拥有并利用信息,谁就会在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权,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为医院的发展创造条件。医院信息化创造医院在本行业的特征占有率的同时,也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是医院经营管理策略中的轴心之一,由于医院的信息化是一个逐步叠代实现的系统工程,所以它为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7.结束语

今后,医院的经营管理就是要按照现代经营销理论和管理理论,以医疗市场开展医疗活动,随时根据医疗供求市场的变化,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一方面引导新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拓展现有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使医院转变服务模式。综上所述,医院数字化或者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势必以触动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工作流程和机构等生产关系的变革去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创新,数字化医院大势所趋,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实现医院发展的重大突破,是医院能运营的前提,最终成功完成医院全方位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毛志红.实施市场营销战略,促进医院改革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1:652.

[2]饶克勤.浅议我国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J].当代医学,2002,8(9):44-46.

[3]黄卫东.新世纪医院经营发展中的整合战略[J].中国医院,2002,6(3):30-32.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6)

本期《投资与合作》关注到其中四个细分行业中的代表型企业,他们有些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有一些是在行业整合中寻找大树的中小型企业;也有刚进入中国积极布局的海外公司。诚然,若要从几家企业的现状了解整个行业的趋势,必然只是管中窥豹。但在热闹的医疗信息软件行业中,我们仍在这些蛛丝马迹中遍寻行业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新医改方案公布一年之后,医疗信息软件行业热潮涌动。相比于从前“干打雷,不下雨”的尴尬,新一轮医改8500亿元巨额的财政支出给蓄势已久的医疗信息软件行业点了一把火。

为何新医改点燃了医疗信息软件行业?新医改中提倡“医药分家”,如此一来,在资金跟进的情况下,医院对信息软件系统的需求大增,纷纷加大对医疗设备和系统的投入,希望借助IT技术进行更有效率的管理。

根据IDC的数据,2010年中国医疗整体IT硬件、软件与服务市场投资规模达到120亿元。百亿市场规模,吸引着医疗信息软件市场中的各路企业。那些在医改之前,已经涉足该领域并初具规模的公司,在当前竞争中倍显优势,但仍抵挡不住后来者的追赶。如此热火的医疗信息软件市场,给行业的未来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五大板块空间

“医疗信息软件行业可以分为五大板块,主要是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应用系统(CIS),成本核算、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系统(MIS),区域医疗,公共卫生管理系统。”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研究经理肖宏亮介绍说。五大板块覆盖整个医疗信息软件行业,构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其中,以临床应用系统为核心,也是行业中的投资重点。

HIS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恶性竞争、行业散乱的情况。中国HIS厂商盯上这块诱人的市场蛋糕,为了占领市场,许多厂商都在忙着跑马圈地。但HIS的产品开况却不尽如人意,各企业的实力和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加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中国HIS市场一度混乱如一潭泥淖。在众多HIS厂商中,仅有几家实力相当、水平高端的企业,方正众邦、东软、金仕达卫宁等公司代表了国内HIS的较高水平。

与病人最直接相关的CIS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覆盖内容丰富,包括电子病历、影像系统(PACS)、生化检验系统(LIS)、放射科使用的放射信息系统(RIS)、麻醉信息系统等。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借助新医改的东风,许多相关企业迅速发展壮大。“CIS领域的企业有两大类:一类是HIS的传统厂商涉足这一领域,另一类则是专注该领域的厂商。”肖宏亮介绍到。

公共卫生管理系统以及MIS系统则是围绕CIS,作为辅助系统补充整体医疗信息软件系统。

区域医疗是新医改政策风向标指向的重点领域,但当前仍不具规模效应。一些曾打算涉足该领域的厂商再三思索后仍放下了该领域的研发,因为区域医疗需要以基础数据为根基,在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展,但如今在基础数据领域如电子病历、CIS领域仍有很大改进空间。

借政策东风

在新一轮医改浪潮中,医疗信息软件行业的发展势在必行,许多厂商闻风行动。软件行业的许多领军企业亦纷纷盯上这块蛋糕,先后宣布进入医疗信息软件领域。

2011年初,东软完成其在医疗行业的最大一笔并购,以1.1亿元收购北京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弥补其在医疗ERP领域的短板,正式对决用友、金蝶。谁料两个月后,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便对外宣布,旗下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新公司将专注于为医疗卫生机构及主管部门提供信息化整合解决方案服务。

据报道,新医改调配的8500亿元资金将分三年陆续到位,为医疗信息行业注入一针兴奋剂,各路企业纷纷研读文件,从中挖掘商机。

“我从来都没有感受到医疗信息化会有如此蓬勃的状态。”国内专注麻醉信息系统及ICU监护系统领域的麦迪斯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麦迪斯顿)创始人翁康发出感慨,“今年初,中国发改委给16个医改试点城市,分别下发2000万元医改专项基金。缘由是总理作了一个批示,认为这轮医改很可能成为一个亮点。这个批示批复后,发改委的资金就会陆续到位,明年资金下放的范围可能会拓展到200多个城市。”

在新医改政策的风向标指向中,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疗以及区域医疗是四大重点领域。在远程医疗领域有所见长的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新元素)正在打算进入电子健康档案领域。新元素董事长张欣表示,“新元素医疗将进入市场的切入点定位在动态健康电子档案。以往的电子档案只是看病时有信息,体检时有信息,但是纵观全年,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我们要对患者在家里时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动态电子档案。”

感受到新医改政策东风不仅是国内企业,海外的投资者和企业纷纷嗅到中国机会,寻找机会进入中国市场。意大利领先医疗软件Dedalus公司在曼达林基金的积极引荐下,开始涉足中国市场。

曼达林基金执行合资人高臻非常看好中国医疗信息软件市场,“中国的医疗信息化有很大市场空间,而意大利Dedalus的这一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对于中国很具有借鉴意义。”

而一些中国公司也在海外资本助力下,扩大发展规模。早些年,一些眼光独到的投资机构便看中医疗信息软件领域的投资机会,处在业内龙头地位的银江电子、迈瑞医疗等企业均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完成上市。

“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很多细分市场发展很快,企业的盈利状况也不错,但问题是有些细分市场的规模不够大,所以不太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发生很多的投资案例,但是整个行业的投资机会很具有吸引力。”贝祥投资集团执行董事伊彦宁谈道。中国医疗信息软件市场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蓬勃之中,亦有不少创业者和企业正在摩拳擦掌,为该行业注入新的竞争因子。

两大关键因素

“十二五”规划中,卫生部主导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了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3521工程”,该工程将成为医疗信息软件行业应用的重点,这也给行业的发展加推了一把助力,同时也促使行业技术进行更新换代。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新技术有望应用在医疗行业。IBM、英特尔等国际厂商开始涉足云计算领域,试图将云计算运用到区域医疗和远程医疗等项目中。

在医疗信息软件行业中,技术和人才是两大关键点,而人才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中更显得尤为重要。望海康信董事兼总裁段成惠谈到,“医疗信息软件行业其实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要在行业内做得成功,首先需要有专业的人才。”

“目前,行业的进入门槛主要集中在人才方面。”在医疗信息软件领域有多年的研究经验的肖宏亮介绍说,“因为,2009年算是医疗信息软件发展的元年,业内的人才储备不足,很难找到既懂IT又了解医疗的专业人才。”

麦迪斯顿创始人翁康对此也深有体会。“进入这个行业的后来者通常需要花很大的资本去挖人,一些新入行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出两倍的价钱到我们这样的公司里来挖角。对我们来说,要找到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目前人力资源的压力比较大。”

市场中专业人才储备量不够,无形中造成人力资源成本升高。而除去人才成本升高的压力外,医疗信息软件行业的较长账期曾使许多企业苦不堪言。一些早有准备的公司,则会积极寻找风险投资或者并购的机会。2009年,麦迪斯顿完成第二轮融资,而其创始人翁康则表示选择融资的一部分原因则是避免业内长账期导致资金链吃紧;而在HIS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的方正众邦则于2006年完成与方正集团的合并;2011年初,又传来东软并购望海康信的消息。“从2009年,新医改的政策后,医疗信息软件行业有飞速的发展,现在根据IDC所掌握的数据来看,账期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肖宏亮说。

三大阵营

监管部门早已启动对医疗监管行业的标准化完善工作,尤其在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信息数据等领域已经出台相关规范文件。肖宏亮认为,“但规范性条文的试用效果并不明显,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标准都不尽相同。标准化仍然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行业标准及规范文件未出台之前,医疗软件市场的竞争态势日趋明显。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7)

2009年,新医改启动之后,医疗卫生信息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IT领域被认为是继金融、电信之后存在着又一大商机的领域。“但是总的来讲,医疗卫生信息化的盘子还是很小的。”李包罗说,虽然医疗信息化市场现在增长率挺高,但是总量还并不是很大。

就在这个目前还不算很大的市场中,一下子挤进了诸多竞争者。有跨国IT巨头,有国内从事医疗卫生信息化多年的中小厂商,还有刚刚进入的国内知名厂商,但目前还没有拥有绝对优势的厂商。根据IDC的报告,2009年医疗信息化领域排名前六的厂商,总体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30% 。随着医疗IT市场的陆续释放,市场整合也将开始,一个产业走向成熟必将经历产业集中的过程,此番较量后,医疗IT战国也将产生行业领袖。

市场处在初级阶段

对“8500亿”的新医改投入最有感觉的还是那些多年从事医疗IT的厂商。那些十几年来一直在温饱线挣扎的医疗信息化厂商一下子有了奔小康的感觉。

“以前在公司角度听到的更多是抱怨,是迷茫,包括HIS时代的领头羊众邦、天健等,都在低价格和高要求的双头夹击下,差点半路嗝屁。最后众邦被方正收购,天健被富士控股,整体声音都小了很多。更别说其他HIS市场的小兄弟们,都是守着自己的一片地,老板赚点辛苦钱,小弟们混个温饱。”一位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从业多年的人士说。

新医改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用户的热情。天健医疗总裁姜跃滨对记者说:“现在的机会比以前多得多,不仅总体投入规模大了,与以前类似的项目,回报也比以前大。”医疗行业用户可以分为卫生局和医院两类,姜跃滨介绍说,前者IT系统的规模由财政投入决定,现在有了资金,卫生局客户对IT的需求自然就提高了。“医院用户已经经过几轮建设了,前两轮的投入不足,医院对IT的整体意识以及厂商的服务都不行,现在医院用户对IT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强。”

天健自1993年成立以来就在做医疗信息化,姜跃滨对市场的变化感受很深。“客户对产品的认识提高了,系统和产品的单价提高了,价值也提高了,过去一个系统一二百万元,现在是三五百万元。有竞争力的公司、能够持续提供服务的公司就有机会了。”姜跃滨对记者说。

“从去年开始,我们也感受到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市场增长得特别快。”用友医疗卫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晓东对记者说。正是看到了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发展趋势, 2009年底,用友成立了医疗子公司。

市场已经在变好,但还远未达到最好的时候。“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来比还是很小的盘子。去年大概有150 亿元花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方面。”李包罗强调这150亿元是指购买软硬件产品上的花费。

国外银行业12%的投入用在信息化上,国内银行业信息化的投入占 4%~5%。“医疗卫生行业占的比例一直都是非常低的,不光中国,美国也是如此。”李包罗说。

李包罗曾经与美国总统布什任命的第一任ONC(美国国家卫生信息化协调官)交流过这个问题:“我开会看了一些资料以后,脑子有点晕。我就问他,资料里面说美国说要在 10 年内给每个人都建立 EHR,你说要花 2000亿美元做这件事情,真的假的?材料里面多了一个零吧?他回答说是 2000 亿美元,但是这是至少 2000 亿美元,2000 亿美元是下限,上不封顶。当然美国现在把十年计划推迟了。但医疗卫生信息化是美国的医疗改革里面重点要落实的一件事,国会已经拨出了 1000 亿美元。”

万图(Vital)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郭欣亮认为,目前卫生部推进信息化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层面,在于帮助整个基层提升信息化水平,纯业务系统的建设不是重点,但HIS、EMR建立起来后,会顺利成章地演化到业务系统。“有的医院还不具备CT扫描系统,只要上了大型扫描设备,一定上PACS。过两三年后,业务需求一定就上来了。” 郭欣亮对记者说。

“目前PACS一两百万元的单子是主流,其中大部分在硬件上,从全球看,一单要数百万美元。因此软件核心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郭欣亮说,“软件的价值,客户还没有感知到,市场还不需要那么大规模的系统,也就是说整个医疗市场也处在初级阶段。”

深度整合开始

在商业领域,全心全力投入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束手束脚,基本会出局。

医疗IT厂商的合纵连横已经开始了。今年1月11日,东软宣布以1.141亿元收购医疗行业ERP领导厂商望海康信的73.14%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这笔交易是迄今为止东软集团在医疗领域数额最大的一笔,也是医疗IT领域规模数一数二的。

并购望海康信之后,东软医疗又增加了ERP业务。与东软从HIS进入ERP相反,用友去年以2000万元收购广东的一家HIS公司――广州安易医疗软件有限公司,从ERP进入HIS。

市场整合的背景是,目前全国有几百家专业从事医疗信息化的IT厂商,但大多数偏安一隅,有很多不知名的公司在区域市场颇有建树。“国内医疗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一点区别是区域特点特别明显。信息化这块,就有上千家公司,成都、浙江都有四五家在当地做得特别好的公司,他们也在往外走,像创业软件在北京、海南都有项目。” 赛迪顾问从事医疗行业研究的梁潇说。

然而,小公司人员不足,想要做跨区域的项目难度很大,而现在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是跨区域的。“现在做EHR、EMR需要比较大的服务网络,小的公司很难覆盖其他区域的客户,大的企业就可以找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度的合作,当然不一定是收购。”梁潇说。

为数不多的几家全国性的厂商,如东软、金仕达卫宁等占领的市场份额还不够大。“也就是说产业集中度不够。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有产业集中的问题。”姜跃滨说。

除了产业发展的规律,医疗信息化行业自身的特点也促进了市场整合。“区域协同标准化的信息化需求需要产业向大公司集中。从成本角度看,大公司的价格可控;从产品成熟度来讲,不成熟的产品就会被淘汰,这种趋势在未来三五年还会继续。”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说。

市场整合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公司被“吃掉”。“如今的市场环境有点像2000年几千家公司做社保系统的情形,一哄而上,都往里面挤,但大家其实都没有准备好,我想医疗卫生信息化也如此。”卢朝霞认为,医疗IT市场会像当年的社保市场,最初有上千家公司,但大浪淘沙之后,最后只剩几家。1999年前,几百家甚至上千家的小公司在全国各地从事社保信息化工作的单项业务。1999年以后,几家大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共同为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核心平台,小公司就淡出了市场。

但现在是否已经到了通过收购洗牌的阶段了呢?姜跃滨的看法是:“并购还是雷声大,雨点小的时候。为什么这样?因为行业发展现在比较快,在行业很多年的企业或者积累了一定客户的企业,自身估值都比较高,但这个估值未必能被买家接受。我认为并购会有,但不会有收购金额比较大的收购。”天健过去也整合过两个公司,2007年收购HIS厂商先达, 2010年收购做妇幼保健的IT厂商数迈。

重庆中联创始人胡涛认为洗牌还得再等5年。“现在大家都在跑步,估计5年以后就开始洗牌了,5年以后那些小一点的会慢慢被收掉。说起来,这个行业很奇怪,即使再大,收购了一个公司,也不一定能把它的用户吃下,因为两个公司的技术体系不同,假如一个公司有100家用户,被收购后,收购方要把这100家用户消化下来是很难的。”胡涛说。重庆中联就是一家典型的在区域市场拥有不少成熟客户的医疗IT厂商。

目前的厂商并购主要是为了进入某个领域而进行的。比如用友收购安易,金蝶收购了一家做LIS的厂商。“在医疗信息化行业,收购都是战略层面的,而非战术层面的,也就是本身不是做这个领域,通过收购进入这个领域。”胡涛说。

现在进入市场也不晚

李包罗认为,对于用友、金蝶这样的医疗IT新兵,或者还在磨刀霍霍的厂商,现在进入也不算晚。

李包罗建议:“它们在财务系统、在 ERP 系统做过非常出色的工作,但是当它们进入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时候,我还是要认真地、负责任地建议他们一定要很小心地前行。”

作为在医疗信息化行业已经工作了30年的老兵,李包罗对这个行业的复杂性很有感触:“我在这个行业里面走了 30年了,起码前10年的时候,医疗卫生信息化好像是一个沼泽地,很多厂商进入到这个里面来的时候,越挣扎越陷入其中。”

医疗卫生行业所面对的信息对象的复杂性,是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包罗认为:“中国没有任何一家医疗IT的公司现在能够占到市场的 5%,做到 6 个亿的,因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面对的是人,面对的是个体,不像制造业信息化处理的信息对象那么简单。”

姜跃滨的观点也类似:“医疗行业本身业务流太过复杂,电信、金融的系统看起来很庞大,但业务非常清晰,医院系统就比较复杂。”

四大问题致厂商陷入沼泽

卫生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指出,由于健康管理和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组织机构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政府投入不足,缺乏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卫生信息化法制建设滞后等。

姜跃滨认为卫生部说的这些问题,10年前就存在,10年后也还会有这些问题。天健医疗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经验积累将近20年,姜跃滨认为IT厂商有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陷入“沼泽”。

目前有四大方面的问题。第一,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水平不一,相比企业化的管理,还是专家治院,管理上还相对粗放。“这样用IT提升管理的时候就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方法,就会对厂商提出挑战。同一套系统在这个医院用得比较好,在另一个医院就可能存在问题。”姜跃滨说。

第二,大型医院处于强势地位,对药厂、设备商、病人都是强势地位,所以它对IT厂商的要求,主观意识比较强,如果IT厂商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不断陷进去,成本不断提高。

第三,很多企业,特别是进入医疗行业不久的企业,行业经验是比较欠缺的。行业经验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人才上。即使是耕耘行业多年的厂商,人才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这个行业的主要瓶颈是技术人员的培养问题。这个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没在这个行业混过的人进来,起码要两三年才能独立做事情。中联目前在排队实施的项目很多但没有去做,关键是没有人去实施。”胡涛说。2002年前后,他到一个刚上中联系统的院长家做客,院长抱怨中联的技术服务人员水平不高,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回答技术人员水平是不错的肯定不行,而回答技术服务人员水平确实不高就更麻烦,于是胡涛问院长:你觉得还“可以”的服务人员应该是怎样的?院长说应该懂计算机、网络、医院业务和管理、医疗知识等等,胡涛接着问院长――培养这样一个人需要多长时间?院长仔细地算了算说需要17年,说完之后院长自己也笑了。

郭欣亮也认为人才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医院的待遇也比较好,我们需要的至少5年医科背景的人更愿意在医院,不愿意来企业。商业环境中竞争会比较激烈。”

而近期的市场需求也引发了人才的无序流动。姜跃滨对此也很担忧。

第四,标准问题同样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卫生部前期推出的这些标准中,有一部分还处于研究、尚未的阶段;另外有一部分,由于它的标准,坦率地说还没有完全达到软件平台标准化的程度,因此在实施的时候,实际上还处于用友医疗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实现的这么一个阶段。这也就是进一步说明这个行业中平台实现的复杂性。”用友医疗副总裁徐春华说。

虽然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深度上,都和行业应用实际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类似于标准版本的问题以及遵循不同标准、不同版本的实体数据的共同存储这样的问题都成为我们当前复杂应用中要解决的棘手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当前 EHR 的标准中,已经有了这样的标准,但实际上在标准还没有完全投入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标准马上面临着版本升级的问题。这种版本升级,将使得我们在同一系统中存储多种遵循不同版本的EHR的实体数据,如何利用和处理这些数据将成为一个必然要面临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参照国际经验来看,都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 徐春华说。

谁会成为秦王

虽然困难重重,但医疗IT厂商们还是迎难而上了。

李包罗认为在医疗IT厂商的“战国”中,要想成为秦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技术路线”。他解释说:“正确的技术路线会导致你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导致将来能够真正做成中国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航空母舰。”

“正确的技术路线”是每个关注医疗的IT厂商都在探索的。而它们的“参考资料”最重要的就是国家卫生信息化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5212工程”,即:“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部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五项业务中的深入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个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到卫生部确定的医改试点中,对医疗IT厂商来说是技术路线探索的过程。而试点也需要有实力的IT厂商提出建议和咨询。

两次医改的试点城市镇江正在进行“健康镇江”的改革。“健康镇江”内容包括三医联动的平台、五项重点纽带、六个突破的支撑。

镇江市卫生局局长林枫认为“健康镇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信息化对于“健康镇江”的实现意义非常大。“三医联动的平台是指医疗、医保、医药。医疗、医保、医药能分开吗?现在分了三个部门管理,其实是不能分开的,但是现在到不了一起去,这就是我们的痛苦。法国都是一个部门管,劳动跟卫生是一个部门。镇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怎么做呢?我们把前面和后面切开,医疗支付部分从劳动保障部门切出来,切到卫生部门来管理。它是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是医疗机构的主要补偿手段,是调控医院的主要指挥棒。当你没有这个指挥棒的时候,就要用财政费用来调动医院的积极性。用什么办法来调动就是个问题。所以三医联动需要一个共同的平台,而不是三个平台,但是我们确实在构建三个平台,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如果信息化不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能让三医联动起来呢?”

镇江在医改信息化领域也有许多创新。比如,镇江是某跨国厂商的大机在中国医疗市场卖出的第一单。在医疗领域采用大机很少见。

“可以说冒着风险用大机,因为健康数据需要保存的时间更长。”镇江卫生局局长林枫笑言,“人家都用小机,我们为什么用大机呢?因为健康数据是人类所有数据中间应该保存的时间最长、最为重要的数据,所以应该选择最可靠的存储器,所以应该选择处理能力更为优秀的设备,这就是基本观点。”

但是试点成功,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复制时就会成功,毕竟各个地区情况不同。“厂商觉得在产品研发上花了很多钱,或者在很多用户那比较成功的,想要简单的拷贝,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姜跃滨说。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8)

反观医疗信息化的客户。每当医院用户上百万地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之后,面对项目总结中的投入产出比分析,从HIS、PACS到电子病历、远程医疗,能够给客户的都是“效率提高”、“科研数据积累”、“胶片节省”这样的间接受益。仅凭这样的投入产出比,确实不能与基建、设备、物资方面的投资所带来的直接收益相提并论,当然也不会接受更高的信息化产品价格。

最后我们得到这样的局面:全国每年消耗40亿元以上的人民币进口医用胶片,却只花不到20亿元来买PACS软件。胶片是物价和医保的核定项目,可以名正言顺地向患者收费,医院投入不亏而且还有盈余;PACS可就是奢侈品了, 医院直接投入采购和维护,刻出光盘来都没有办法向患者收费(至少在上海市之外的大多数地方不能合理合法地收费)。

看到韩国和日本先后通过医保支付对使用PACS系统的医院影像检查给予倾斜性报销额度,看到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中心(Medicare & Medicaid)通过MU(Meaningful Use)计划真金白银地奖励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者,突然发现我们的社保基金一直置身于医疗信息化边缘。

之所以说“边缘”,没有说“置身事外”,毕竟医保网络是第一个大规模跨机构的医疗信息网络,同时也是大多数医院当年开展HIS建设的直接动因。

医保之强大远不止于此。当工信部、卫生部的“社区―医院协同项目”还在试点阶段的时候,有一些深圳的农民工患者收治住院前的社区门诊流程已经成为常规,因为,也仅仅因为当地医保把社区门诊诊断作为住院报销的前提条件。经历过近几年的“新农合”、“城市居民医保”、“医保一卡通”等若干项目,从医疗机构到普通患者对医保的执行能力有目共睹。

执行力的背后是资金实力的存在。根据公开数据,全国医保基金在2008年底仅资金结余量就有3200亿之巨,这个数字对于百亿级别的医疗信息化行业有如泰山于侧。假如医保基金拿出1%的滴水之力,用于奖励性给付医疗机构临床信息数字化应用,对于医疗信息化行业来说就是“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增长机会。毕竟,对用户的直接补贴才是对信息化建设价值的最实际肯定,而且是有可持续性的肯定。

最后,医保基金作为全民医疗服务的支付者和质量监督人,有责任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9)

实际上,将IT应用植入到还在不断完善的医疗体系中,以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提高医疗系统的合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等,早已成为了许多国家在建设医疗保健体系投入的重要一环。

加拿大政府从2001年开始投入了16亿加币建立电子健康系统,而美国在医疗信息化的支出方面已经占到GDP的17%,奥巴马甚至定下了在2014年美国每个市民都拥有电子病历的目标。通过实施医疗信息化,美国的医院工作效率也被提升了20%以上。

在中国,医疗信息化是医疗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根据2012年8月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卫生部也将推出611亿元预算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医卫行业的IT投资规模约为190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同比增长25.5%。

面对如此诱人的机会,在IT巨头IBM、戴尔、SAP、微软、华为等公司先后进入医疗信息化领域之后,中国的小企业也不示弱。

“在我国做医疗信息化的小企业非常多,有的细分领域的市场空间相对小。如果大公司要做这些市场是要亏损的。”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北京总部总经理郭海涛对《英才》记者表示。

其实,国内较大的医疗信息化厂商东软集团,其市场份额也不超过5%,整个行业极度分散。在投资人看来,中国的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特点恰如春秋战国一样,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如果能够快速成长起来,“钱”途不可限量,而这也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现在,一些做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在长大之后,其服务的领域正好是那些IT巨头想要进行合作或并购的,”维梧生技创投管理合伙人赵晋对《英才》记者表示“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同样是个机会”。

从事医疗信息化的无线技术与远程医疗等业务的深圳新元素,相继获得了如江苏高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鼎辉等多家机构的投资;而从事与医疗信息化相关的影像设备领域的中科美伦、德润特数字也分别获得了深创投与赛富基金等的投资。

“我们也投资过类似的企业”赵晋表示维梧生技创投当前正试图把医疗服务与IT搭建起来,“先做医疗健康服务,再把IT引入进去”。

而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则看重远程医疗及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等细分领域的企业,他们投资了这一领域里的主导企业——云南山灞。

“远程监控、设备的远程记录,包括医疗信息化在手机等方面的应用,在未来都还是有大量投资机会的,因为毕竟中国的专家资源还是稀少的。”郭海涛说。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10)

3、移动医疗将以患者为中心,医院信息系统将有重点投入。院内的移动医疗市场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可能会反超个人消费市场。医院的移动医疗将会从医生为中心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流程形成一个闭环,首先是监测,移动式便携检测设备是移动医疗的基础,数据的采集是无线化的。第二是数据远程管理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有诊断、治疗,最后和整个支付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闭环。

信息化医疗市场篇(11)

[摘要] 医患间信息不对称源于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信息搜寻的高成本性和患者专业知识的匮乏等原因。医患间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医院从自身利益出发损害患者利益的道德风险,也导致患者在医疗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从而无法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对医院形成有效约束。缓解信息不对称,需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医疗服务市场信誉机制,医院也要将信息沟通纳入日常管理。

[

关键词 ] 信息不对称;医患关系;道德风险;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16-03

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频频引发暴力事件甚至群体性事件,对此人们大多将其归结为诚信度低下等社会原因或者医院管理模式错位等体制性原因。然而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客观事实是,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医患间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双方的沟通出现障碍,并引发道德风险等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导致医疗纠纷居高不下。因此,本文集中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医患关系的不良影响及其改善策略,以期促进医疗市场上医患关系的良性互动。

1医患信息不对称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1.1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现实表现

传统经济学理论曾假设,市场上每个交易主体都拥有交易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因此每个个体的决策都是在拥有完全信息的前提下做出的,对其来说是一种最优决策。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市场主体其实不可能收集到其交易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更不可能没有成本的收集信息,信息的传播存在着许多障碍。由于信息的传播和接收都需要成本,加上市场信息传播系统的局限和市场参加者施放噪声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市场信息的有效流通和共享。由此,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得以产生。市场上的交易主体,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拥有的信息不仅不完全,而且一方会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交易信息,在信息占有上存在不均衡状态,导致在交易中出现优势和劣势。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处于交易优势,另一方处于交易劣势。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行为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②有关交易的信息在双方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③行为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不平等地位都是比较清楚的。[1]而一般情况下,市场中的出卖方会比消费者更了解有关商品和服务的各种信息,属于信息优势方,在交易中会因信息优势而受益。

在医疗市场中,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医方和患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即在医疗市场上医患之间彼此掌握的信息处于不均衡状态。首先,患者对医疗服务缺乏完全信息。一般患者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对于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是否恰当、治疗价格是否合理无法形成科学正确的判断,往往只是听从医生的安排,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治愈效果也只是一个感性认识;患者对主治医生的专业特长、技术水平、医德也缺乏了解,往往是盲目的选择医院和医生;最后,患者对医生用药、检查治疗与医生收入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医院对某种疾病的治愈几率等信息很少知晓,不仅容易造成医院乱收费,也不利于患者依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理性的选择医院。信息不对称使患者无法对医疗服务的合理性进行甄别监督,导致患者在医疗消费中处于劣势。其次,医患间信息不对称,还表现在医生对患者自身情况缺乏信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疗机构了解患者的病情、愈后状况等信息非常重要,然而在接受医院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出于骗取医疗保险、过度消费等目的可能向医生隐瞒或谎报病情,或者由于种种其他原因没有将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过去的病史、治疗结果向医生告知。不过总体来说,由于患者处于消费者地位,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劣势更明显,所以本文的研究以患者的信息不完全性为研究分析重点。

1.2医患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分析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医疗服务和医患双方主体的特殊性决定的:首先,医疗服务具有不确定性。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体现在疾病治疗方案的不确定性和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与一定疾病相对应的治疗办法可以有多种,但治疗所需的时间和最终结果都很难确定。一般商品交易,消费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偏好自主交易,但在医疗服务中医方具有主导地位,患者对治疗方案往往不了解。另外,因为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等个性差异的存在,使得同一治疗手段在不同病人身上的效果也不相同,医生对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判断往往基于自身专业知识和治疗经验,这就决定了医疗服务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其质量,这增加了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复杂性,[2]也增加了患者获取相关信息的难度。其次,患者在医疗市场中信息搜寻具有高成本性。消费者在一般市场消费前都会进行交易所需信息的搜寻,收集信息既需要成本,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患者搜寻的目的是找寻在同等质量条件下价格最低的医疗服务,但是搜寻收益却并不是简单递增。在开始搜寻阶段,在初期获得的信息可以大幅度降低其行为的盲目性。但是搜寻的信息层次越深,成本越大,由于患者一般从附近医院、熟悉的医院开始收集信息,随着搜寻范围的扩大,患者开始向较远的不熟悉地区收集信息,此时搜寻成本如患者时间成本、往来的交通费用等就在不断增大,最后会大于信息收集而带来的收益。而且在医疗市场上许多信息是一些医疗服务机构中通过广告或者自我宣传的,患者对其真假难辨;一些信息医疗行业内部人士对其形成了保守“秘密”的行业惯例,一些有用的信息患者只有在消费了医疗服务以后才能够获得,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患者的信息搜寻成本趋于无穷大。再次,患者与医生相比较,在医疗专业知识、医学认知水平、临床经验上无疑是极度缺乏的。大部分患者对医学和疾病的规律没有理性的认识,患者对医学知识和医疗体制认识存在误区。[3]所以相对于具有特殊专业知识技能的医疗者,患者在各种信息占有方面必然存在着劣势。

2医患信息不对称对医患关系的不良影响

由于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使医方可凭借自己对医疗信息的优势为了自身利益而出现道德风险,也使患者无法通过自己判断的选择到质优价低的医疗服务,从而使医患关系难以出现良性互动。

2.1医患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医疗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一方利用信息优势做出的对自己有利而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医患信息不对称也容易引发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医疗服务供给方的道德风险表现为医院的诱导需求,对患者知情权尊重不够等。诱导需求是医院从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出发,给患者提供更多的不必要的医疗服务,进行超出需求范围的过度治疗。医院为了生存,不得不重视经济效益,“以药养医” 、“以医养医”。[4]比如在医疗检查方面,用简单的常规检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使用费用高贵的高端技术;在治疗方面用普通药品就有疗效的时候却用高档药品、用高级昂贵的技术材料;在医疗保健方面,医务人员将一些药品或营养品经推销给不需要的人。过度医疗无疑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另一方面,举证倒置制度让医疗机构小心翼翼,步步为营。[5]有时候为了避免纠纷,医生还对患者采取“保护性医疗”, 应该采取的诊疗措施不采取,在诊疗时仅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严重后果;发生医疗事故时,对其它医生的失误进行隐瞒和庇护,对患者的知情权视为不见。而患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也会出现道德风险,比如在医疗保险、交通意外等第三方付费的情况隐瞒病史,在发生医疗纠纷时隐患疗效,否定医生的治疗效果。

2.2医患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医疗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交易双方对有关商品、服务质量的信息不对称还会诱发“逆向选择”。比如在商品市场,卖者清楚商品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了解,这样卖者就会以次充好,买者尽管不能了解产品的真实质量,但知道商品的平均质量,愿按平均质量出中等价格,这样一来那些高于中等价的上等商品就可能会退出市场。由于上等商品退出市场,买者会继续降低估价,次上等商品会退出市场;最后结果是市场上充斥着低劣商品,优质商品反而被排挤出去,也就是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劣币驱逐良币”或“劣胜优汰”效应,这个过程在经济学上称为逆向选择。

在医疗市场中不同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存在质量差别,由于医患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并不能真正辨别哪家医院“质优价低”, 加上部分营利性医院医疗广告内容的真实性不够,往往进行夸大宣传,导致患者还是会逆向选择了医疗水平低、收费高的医院。另一方面,因为医疗市场并非完全开放的市场,医院本身是分级管理,一些患者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只是盲目凭借医院等级作为识别医院服务质量的标准,不管大病小病,只相信大医院。这又导致了大医院人满为患而降低了服务质量。其实对于常见疾病,小医院的医疗服务可能会更周到细致。

总之,由于信息不对称,医患双方往往难以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更好沟通。占据信息优势地位的医方可能会损害患者权益或者盲目承诺,这些都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埋下隐患。不仅如此,如果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其优势来牟利,它将使市场的信誉荡然无存,从而将市场摧垮。[6]另一方面,患者的盲目选择,无法促使医院通过提高医疗质量而吸引病人,导致在医院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竞争,无法通过患者的选择对医院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

3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医患关系改善策略

改善医患关系,从根本上说,要缓解、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而解决医疗市场信息不完全问题,必须加强信息供给。减轻或消除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多方努力,“市场不会自动提供信息等公共产品,信息供给等公共服务必须依靠政府等履行公共事务的部门。”[7]改善医患信息不对称,需要政府、医院的共同行动。

3.1完善法规,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交流是消除信息占有不均衡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但医疗服务的高度专业性导致患者的信息收集成本高昂甚至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对此国家要以立法强制信息优势方如医疗机构相关信息,如药品价格、诊疗费用、检查费用等,也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将某些医疗服务的专业信息转化成普通公众容易了解的信息。患者可以通过国家、医方公布的医疗服务信息,进行理性的选择。国家还要在《人格权法》等基本法律中规定患者的知情权。[8]与患者知情权相对应的就是医院的信息披露义务,医院如果侵犯患者知情权应承担法律责任。而对于患者故意隐瞒自身病史等不诚信行为,也要制定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失信人员行列,按照信用征信办法予以公布,以此减少患者的道德风险。

3.2医院要将信息沟通纳入日常管理

在医疗市场中,患者在进行医疗服务消费后,也会对是否满意做出判断,如果不满意则有可能选择离开或者向他人抱怨等。医院为了在医疗市场中争取有利地位,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信息交流纳入医患关系日常管理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是关键所在。”[9]而且学者的调查也发现,医患沟通不仅关系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也关系着患者病情的恢复。[10]第一,医院要建立信息沟通平台,比如网络、热线电话、服务窗口等,通过信息沟通平台公开医疗信息。而医疗的信息公示不仅可以使患者掌握一定的信息,本身也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将自己的经营状况、特色向社会公开,以获得竞争优势。医疗信息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基本情况如医疗规模、特色诊疗项目等;医疗收费信息;医疗质量信息如有关疾病治疗、诊断质量的数据,特种疾病治愈率等;医生、专家信息如专家的技术水平、专业特长、学术地位、科研成果等;医疗工作效率,如实际床位使用率及病床周转次数等;医院的规章制度等。医疗信息公示要在国家强制信息披露的基础上进行,并接受国家的监督。第二,要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医患沟通的要以单向沟通为主,向双向互动沟通转变。[11]医院要建立患者数据库,不仅要收集患者肯定的信息,而且要收集否定的信息,把患者的信息需求和对医疗服务的看法收集进去,作为改进医疗服务的重要依据,同时把收集的患者反馈信息作为评价医院各部门的指标之一。医院接受社会媒体和群众的监督,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12]

3.3构建医疗服务市场信誉机制

改善信息不对称,还要构建医疗服务市场信誉机制,直接医疗服务相关信号。医疗服务市场信誉是医方通过自己的医疗行为获得的社会公众信任和相应的社会赞誉。信息不对称会严重阻碍了市场信誉机制的建立,[13]对此政府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对医院医生的医疗收费、服务质量、职业道德、患者的意见等几个方面内容的指标体系,进行单项和综合定期评估,据此和建立医院、医生的信誉档案,并将结果公布于众。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掌握更多信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避免出现逆向选择行为,另一方面,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医院自己也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发生道德风险行为,以维护自己的声誉。

[

参考文献]

[1] 程雷.信息不对称与医疗保险中的“博弈之道”[J].经济论坛,2013(2):121.

[2] [美]杰克·赫什莱佛.刘广灵等译.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58.

[3] 刘永达,袁坚,曾国华,等.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当前中国的医患关系[J].当代医学,2012(22):162.

[4] 李正关,冷明祥.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院管理,2009,(3):40-43.

[5] 袁媛,张毅. 逆向选择下的“柠檬”市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7.

[6] 彭博.纠正市场失灵的对策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4):16.

[7] 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3.

[8] 周桂勤.浅议加强医患沟通与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6):101-102.

[9] 王武钢,张娇.实施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及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3):12.

[10] 金国利.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