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5 17:12:18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1)

一、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内涵

对初中数学双语教学的评价首先是对语言的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定: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因此,汉语表达应当作为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指标。

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本课程,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初中数学的双语教学,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定义、定理和专有名词的汉语表达外,还应注重数学推理过程的表述,提高学生对学术性文献的阅读能力,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加强数学的实际应用。

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的效果同样由学员的教学能力直接体现。因此,我们在建构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时,有必要借助于双语教学能力这一核心概念。罗树华、李洪珍认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3]。唐玉光把教学能力分为基础能力、一般能力和具体能力三个层次[4]。杨淑芹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5]。双语教学能力有其特殊性,除了包含一般教学能力外,还须兼顾“双语授课”的语言表达特性,它是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

教学实践对数学双语教师的要求也启发着双语教师的培训应以民族地区的数学双语教学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认为: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指标体系应包括数学教学汉语表达、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初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三个维度。

二、影响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因素分析

我们所建构的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初中数学双语教师经过培训后所具备的相应数学双语教学水平。我们在实施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过程中发现,影响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初中数学语言的特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影响因素体现了初中数学双语教学培训的特殊性,也是我们单独对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原因。

1.初中数学的学科特征

初中学段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其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包括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重点从“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同时还须重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从初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可以看出,初中数学双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需要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和驾驭数学课堂教学。

在双语培训中,我们应该使受训教师熟悉汉语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了解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具备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2.初中数学语言的特点

数学语言包括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自然语言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具有简洁性、严密性、精确性、通用性等特点。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初中阶段数学课程肩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使命,除了在相应课程中学习如何使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外,更应注重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转换,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成熟与发展。

双语教学并非两种语言的直接对译,在初中数学双语教学中对一些基本名词、概念和原理或符号、图形的“翻译”不应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更要揭示出其本质的含义。例如,“+”什么时候表示加法,什么时候表示正号;在图形中什么时候用“边”,什么时候用“棱”;如何理解“有理数”“实数”等专业词汇。

少数民族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着少数民族母语与汉语以及数学语言的三重转化,如汪秉彝和吕传汉指出:“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结构,特别是语序上与汉语的不一致,使得在汉语教学中造成在理解数学概念、原理、法则时发生歧义或误解。[6]”所以,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不仅应重视汉语学习,还应特别重视数学语言的汉语表达。

3.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也处于从具体运演阶段向形式运演的过渡期,身心发展还不稳定,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依然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持。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可塑性很强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表明,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常随年级的升高而显著下降[7],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定的差异[8],双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导致了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偏移和文理方向选择的失衡[9]。如何保证民族地区的初中生对数学学习有持续积极的情感态度,应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双语培训的一项内容。

在双语培训中,应让受训教师学会针对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使学生对双语环境下的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不同的文化传统

环境是知识生存的土壤,长期的环境积淀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中也蕴含着绚烂的民族数学文化[10]。我们应积极挖掘和应用民族数学文化,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开展富含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情境进行教学[11]。

在双语教师培训中,应充分注意的文化差异,要实现数学意义在两种语言环境下的准确表达和转换。一方面,我们要多选用新疆地区的问题情境,便于学员的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学员体会到用汉语表达一个数学知识点时的韵味,让他们了解在汉语言文化背景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回到民族地区进行数学教学时,带回去的是完整的而不是零散的、实用的而不是仅供欣赏的教学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疆民族地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深刻的、有文化底蕴的,而不是片段的、断章取义的。

三、评价指标的构成解析

在充分考虑了以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初中数学双语教师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下面对各指标进行阐述。

1.数学教学汉语表达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在双语教学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以及教学口语的汉语表达。目前对民族教师的汉语考核主要依据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成绩,并逐步向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过渡。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对双语教师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初中数学双语教师需要熟练使用汉语进行授课,特别需要提高其教学口语表达能力。因而该项指标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数学教学汉语表达占总分的30%,其中日常汉语水平评价(MHK考试等级)占1/3,教学口语表达占2/3。日常汉语水平评价主要关注学员汉语的听、说、读、写;教学口语汉语表达水平主要考查学员口语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流畅性。

2.初中数学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

初中数学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指标:对初中数学知识评价和对教育理论知识评价。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包括数学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在这里主要考查双语教师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初中数学教学文本(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的掌握情况,还包括教育学理论的掌握情况。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其中对初中数学知识的评价占2/3,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评价占1/3。对初中数学知识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初中学段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无科学性错误;熟知初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熟悉初中学段数学教材体系,了解初中学段数学知识结构框架以及各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对教育理论知识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把握初中数学课程的发展动向;掌握一般性和数学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了解初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一般性和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对数学双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的评价,可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初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

初中数学汉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1)汉语教学设计能力

数学汉语教学设计是指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教学流程所做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材处理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其中教学目标设计、教材处理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各占1/4。数学汉语教学设计体现了双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基本教学素养。这一部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员在教学设计时有没有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有没有做到教学设计的切实性、合理性、恰当性和逻辑性。

对双语教师的考评可参照每一部分的设计情况,由考评专家综合打分。

(2)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数学汉语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初中数学双语教师运用汉语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双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核心。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数学汉语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包括汉语课堂氛围的创设、汉语提问能力、双语转换时机的把握、多媒体运用。具体要求有: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设计,较好地创设情境,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汉语交流;能够把握提问时机,问题适合学生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把握双语转换的时机,加深学生运用民汉两种语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掌握演示时机,演示方式恰当,演示重点突出;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根据学生情况调节教学进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汉语教学实施能力评价主要依据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顾华祥.新疆民族基础教育质量若干问题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87.

[2]吕世虎,叶蓓蓓.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5):78-81.

[3]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71.

[4]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43.

[5]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154.

[6]汪秉彝,吕传汉.再论跨文化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1999,8(2):17-18.

[7]伍志鹏,吴庆麟.初中生数学学习观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30-33.

[8]钟志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数学情感态度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5):66-68.

[9]扎洛,央倩卓玛.制约少数民族双语数学教育质量的主因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6):20-22.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2)

深圳市教育局近日正式深圳市2011年中招中考政策。今年全市中考科目、权重、录取批次、照顾加分等基本政策保持不变。今年中考有两项重大改革:23所优质普通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将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另外,备受瞩目的深圳中学和实验学校将同时进行自主招生试点。中考科目及权重等基本政策不变今年深圳市中考的科目不变,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六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试卷满分均为100分,其中,英语听说考试占英语科总分满分(100分)的15%,即15分。此外,成绩呈现和权重政策也没有变化,学科统考成绩以单科等级和标准总分同时呈现。单科等级成绩根据单科标准分划定,等级设定及各等级划定比例为:A+(5%)、A(20%)、B+(25%)、B(25%)、C+(20%)、C(5%)。标准总分由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六科标准分合成,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权重均为1,历史与社会权重为0.6,体育权重为0.3。今年深圳市中考继续实行考前网上填报志愿,时间定在5月25~30日。从5月5日起至5月20日,深圳市将进行中考体育考试。英语听说考试将于5月21~22日进行(继续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考试将于6月19~20日进行。体育、艺术特长生定于5月25~30日进行网上填报志愿,并于6月1~5日进行现场报名,6月25~26日进行专项统一考核。体育、艺术特长生按正取生录取,高中学校未完成的特长生招生计划直接转录普通生。23所优质普高指标生分到初中从2011年起,深圳市将把一定比例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直接分配到各初中(含民办)学校。深圳市教育局确定23所招生规模较大的公办普通高中参与试点,其中市局直属9所普通高中全部参加,各区均安排1至3所优质普通高中参加,包括深圳中学、市实验学校高中部、宝安中学等学校。报考指标生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即须是符合正取生招生条件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须参加本市2011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综合表现评定等级为B以上(含B);须取得符合规定学年的学籍。现在深圳市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报考指标生,要求从市教育局《印发的通知》下发之日起至初中毕业,一直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2011年报考的,须取得该校初三学年学籍;2012年报考的,须取得该校初二、初三两个学年的学籍;2013年报考的,须取得该校三个学年的学籍。该部分学生在该文件下发之后转学的,不再享有指标生报考资格。通知还规定,从2014年起,报考指标生须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起一直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且取得该校三年学籍。今后,从深圳市外转入深圳市初中学校的学生报考指标生,须从初三年级第一学期起已在报名所在初中学校就读,并取得该校学籍。需要注意的是,从深圳市外转入深圳市初中学校就读后再在市内转学的学生,不再享有指标生报考资格。往届生和在市外初中学校毕业的深圳户籍考生,不参加指标生名额分配。深中、实验试点自主招生深圳市教育局对普通高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的方案终于尘埃落定。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已批准深圳中学、实验学校高中部在不影响全市高中招生政策和整体招生计划,并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试点学校自主招生名额在本校原直升生的招生名额内解决。自主招生录取工作在中考填报志愿前全部结束,录取的考生不再填报中考志愿,但须参加中考。另悉,深圳中学、实验学校高中部自主招生方案分别在两校网站上向社会公布。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3)

一、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

据笔者统计分析,在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三个资源平台中,有一部分初中语文微课程极度不规范,除时间上符合标准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毫无逻辑,教学主线混乱。换句话说,这些不足以称为语文微课程。

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微课程设计模式,但这种模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全部学科基础上,没有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建设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因此,笔者尝试在已有研究者的基础上,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从初中语文微课程设模式来看,语文微n程的设计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分析、微课程要素设计、评价反馈。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再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辅助工具以及学习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实施,分析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的反思,再将教师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总结分析后,再次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整个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

这个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设计的理念基础。在前期分析部分,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掌握学习者学习特点和学情状况,力图在前期分析中,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中期的课程要素设计,强调对微课程设计者即教师的专业要求。“微课程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初中语文在知识量上的要求不多。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中期的要素设计,除了教学目标、学习策略、知识点的分析和讲授,还设置了反思环节。教师通过对课程的反思、对问题的反思,在情感上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评价反馈,有教师教学反思,学习情况分析,也有相关学习资源的拓展。

二、完善课后评价和反馈

通对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这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教材同步型、知识考点型、拓展提高型三种类型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三个平台和每种类型的微课程,它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都形同虚设。微课程页面中大多有“随堂练习”和“反馈”栏,但是“随堂练习”中全都没有练习题,“反馈”栏中也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情况反馈和经验分享。

据笔者研究统计,目前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绝大多数是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点是语文“工具性”的一个表现。鉴于微课程的特殊性,即它完全依托于网络平台,没有师生间、生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检验,微课程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显得格外重要,它是一个课程完整性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学习自测功能。初中语文知识点繁多而复杂,课后的“随堂练习”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阵地。随堂练习的练习题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诗歌默写的检查、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考点的例题练习、重点词句的诵记等,也可以是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课程内容的总结、课外资料的查阅等。只有通过学习的自测,学习者才能发现自己课程学习的不足和缺点,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教师的指导功能。学生的学习自测,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知识的局限,测试必然会出现种种困难,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随堂练习”的答案,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呈现。对相关知识点或答案设置链接,方便学习者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异步或同步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反馈,这样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初中语文微课程平衡发展

对上述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初中语文微课程三个类型课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微课程发展不平衡。笔者发现初中语文微课程中,教材同步型微课程最多,知识考点型课程次之,拓展提高型的课程少得可怜。

教材同步型和知识考点型的课程,着重于语文知识点的教授,是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过程,强调的是记忆、理解、应用。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理论,这是“低级思维”。拓展提高型的课程,从课内出发,引申到课外,由一点入手,发展成整体,强调分析、评价、创造、多元思考和学以致用,是属于“高级思维”。但目前真正应该提升和发展的“高级思维”的微课程却没有得到重视。当然,拓展提高型的微课程在知识的细化和课程的设计方面都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推动微课程设计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设计与应用中,应该有意识地平衡好初中语文微课程的三种类型所占比例,将拓展提高型微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辅助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微课程类型的平衡发展,特别是拓展提高型课程的重点发展,是促进初中语文微课程良性发展的关键。

另外就是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国内微课程资源平台的建立重在东部地区。近两年,中部地区加入建设微课程资源平台的队伍,而西部地区还处在滞后阶段。从目前举办的各种“微课大赛”的参赛单位来看,东部地区的参与学校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C20中,绝大部分是东部沿海学校,西部只有成都、兰州、重庆参与。

要促进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首先各个区域的教师要增强认可和接受微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程设计制作的热情,积极参与每年组织的各种微课大赛,展现区域教学特色。各个区域可以以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厅为单位,建立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和微课网,举办“微课大赛”,调动当地一线教师开发和设计微课程的积极性,有规模有组织地整合地区课程资源,形成每个区域的教学资源特色和风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个区域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自行组建云平台,建立各个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库。

总之,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具体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研究少之又少,这个领域还有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等着我们去研究。笔者期待有更多的人去开展有关初中语文微课程相关的探讨和实验,设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微课程模式,将微课程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战中。

【参考文献】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4)

课堂教学低效的教师层面原因分析师轶

建立校本科研行动机制提高校本科研的实效性李煜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新型学习方式广西教育B(中教版) 黄桂雄

从"课前三分钟"到"课中N分钟"张晋

地域文化视界中的语文教学艺术唐冲

一堂研讨课带来的教学思考文庆城,高誉

数学学困生的特点类型及教育对策党相波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创建品牌学校施明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施明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施明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发展——评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的学校管理工作曾令辉

关于创新年级管理模式的思考陆晓东,肖满涛

从企业文化看班级文化的构建于小江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探索骆崇英

抓好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张朝春

漫谈中途接任班主任的管理策略诸葛勤

也谈后进生良性发展的培养探索莫桂兰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柯传洋

让语文学习成为快乐的事黄思鉴

如何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效率秦春霞

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雷永芳

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刘永玲

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韦绍喜

提高基础薄弱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训练卢艺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兰宝贵

英语课外教育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建议唐里

英语课堂中调节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李丹

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六种教学方法卢江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对比实验"的作用谭斌

谈FLASH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周火

加强校内外教育结合力度共促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广西教育B(中教版) 谭红红

浅谈美术裸课教学的教法分析蒋萌

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力杨茂武

构建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地理有效教学夏菁

语文教学:"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李跃进,向守富

农村初中劳动技术与"绿证"教育选修课程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兰忠华

依据气质类型对学生因材施教苏娟

构建德育网络打造学生乐园莫小鸣

让学生在爱与快乐中成长秦卓彦

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于小江

身边的石头会说话——谈主题班会的有效对话技巧诸葛勤

用爱构筑学生心灵的围墙黄白

班主任工作的"三心""二意"唐红萍

聚智探秘,破解作文教学难题庞荣飞

分步点拨开慧眼科学训练助观察周平

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指导叶琴珍

模仿是作文的第一步黄敏

横看成岭侧成峰,选材立意便不同冯丽华

加强系统训练,优化写作语言莫彬

恰当运用评语,促使作文升格吕玲

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浅析董家康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梁云

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中插图的教学作用陈建华HtTp://

略论初中学生作文创造力的培养潘萍

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刘广勇

英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黄宁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周桂双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写作的反思广西教育B(中教版) 颜溶,吕程

初中数学教学语言运用之我见曹忠乐

对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樊建安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刘耀国

重视发挥化学课外实验的作用雷承杰

浅谈幽默课堂教学及实施技巧胡秀丽,唐彰新

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指导王惠

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贯穿美育施江斌,刘春魁

历史课堂教学五法宁文,罗芳

"互动"让学生喜欢音乐欣赏课吕健

新型学习方式主要训练点和操作方法陈健萍,张冬森

要素组合方式课型的特点及操作要点苏妮

平台互动课型的特点及操作要点李学东

哲学方式课型的特点及操作要点王伟红

三元方式课型的特点及操作要点卢霜

初中学生作文自主化的教学探索廖继昌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黄焕仙

语文教学如何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赖丽欢

谈谈作文训练中的"集体作文"黄成宝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拓展延伸广西教育B(中教版) 庞丽贞

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潘丽芳

举一反三,教学的至高境界许家雄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罗瑜

对促进化学学困生转化的探索潘丽琼

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李月彩

初中政治课中的探究式学习张颖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5)

初中语文新课改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想要成功,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唯有教师真正的认识到新课改的宗旨,才可以开展有效的课程革新活动。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1.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众所周知,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可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科人文性的同时,不可以淡化其工具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需要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要有效地培养以及增强初中生的语文学科知识。

2.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很多语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比较迅速的接受了“自主学习”这一理念,并且飞速的进行实践,然而造成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讲授过少,学生乱说等的结果。新课改大环境下,有些语文教师还把初中生了无边际地胡乱言语,看作是富有创造思维。有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就闭上眼睛乱夸一通等等。这样看来,要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必须把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和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进行整合。

3.倡导探究性学习,但不能无度开放。初中语文新课改中,可以尝试探究性的学习。就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探究性的学习一般表现在阅读教学上,教师应该努力启发初中生对内容实施深层次地开放性地研究活动。在这其中教师应该掌握下面的原则:探究性的学习必须有利于提高教师与初中生跟文本实施深层地交流和沟通,要促进发挥初中生学习的主动、积极、健康、积极向上以及提升初中生体验语言美以及增强初中生使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行改革的有效渠道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初中生建立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中的统帅以及灵魂,它决定了初中生语文学习行为的方向,语文教师的课堂活动应该围绕学习目标来进行。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向初中生交代清楚学习的目标,帮助初中生完整和细致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生对所学语文知识进行掌握。

2.着力遵循教育规律。初中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教师应该遵循和利用这一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循序渐进学习原则,努力推进初中语文新课堂改革。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必须把预习和授课以及训练密切围绕语文教学目标来实施。其二,必须把语文的朗读活动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三,必须围绕语文教学的目标精心的设计出语文课堂的问题。

3.不断开展适度评价。初中语文教师在推进初中语文新课改的进程中,笔者认为可在对初中生进行指导之基础上,多给初中生一点鼓励与表扬,也就是要给予和适度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激励学生,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诊断学生学习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评价之时,要多从正面给予引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以及帮助每一位学生均全面发展。假如初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此时,初中语文教师要采用委婉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改正缺点以及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4.发展语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语篇教学可以将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教学和篇章分析融为一体,使得分散的、抽象的语音规则(如强读、弱读、连读、重音、语调等;)、词汇规则(如词的搭配规则等;)和语法规则(如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变化形式等)在具体的语篇中得到有机的结合,使学生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来体会词汇的文化内涵,理解词义,掌握词的搭配、词形变化规律等。同时,可以结合语篇内容,传授与所学语言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社会行为的模式和准则、社会文化规范等。另外,还可以结合具体语篇,分析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使学生们了解所学语言语篇结构模式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他们掌握语文语篇在表意、信息传递上的特点,从而形成不同的话语结构意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6)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特点

(一)从语文内容结构的特点分析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分析,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为: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自然的认识。其中,对自我的认识内容包括“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等;对社会的认识包括“让世界充满爱”“金钱”等内容;对自然的认识包括“追寻人类起源”“探索月球奥秘”等内容。

(二)从语文学习结构的特点分析

在初中语文的综合学习中,可以将综合性语文学习分为“写作――口语――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口语――写作”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总体来说都是写作、口语和综合性学习三者间的结合,但是从不同的分布位置可以看出来,两种形式中侧重点不同,前者是以写作为重点内容,而后者是以综合性学习为重点。三者位置关系的变化使学习的方式以及探究的重点出现差别,但是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从语文内容含义特点分析

通过对语文内容含义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学习具有明显的特色,能够突出现代文化的特点,体现出文化结构和表现的多元化,有效地引导了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利用人文专题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编排,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传扬,而且将情感、价值观等思想观念融合到综合性学习中。此外,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对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品德以及个人素养。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视度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教学中仍以升学率为主,从而导致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阻碍,综合性学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浮躁的氛围下,影响了教育人以及受教育人平和的心态;另一方面是学校的领导没有认识到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没有站在长远的利益角度去看待综合性学习的作用。

(二)教师方式过于刻板

目前,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课本为主要教学依据,照本宣科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到综合性学习的进行,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循,而是要在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充分了解的条件下,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案,不能被课本内容所局限,要学会利用身边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仍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狭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都不够科学,无法体现真实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所以,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完善成为初中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校内的图书馆、活动中心、学校教育资源库等进行资源收集,同时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到博物馆、社区、大自然中收集资源。但是要确保所收集的资源与课程内容有关,做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地做无用功。比如“我爱我家”教学内容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对家里面温馨的故事、家庭布置等资源进行收集,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发挥综合性学习的特色

万事开头难,在实施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面对“难开头”的问题,但是起始阶段也是整个学习计划的基础期和关键期,对以后的学习和磨合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始阶段需要明确学习的主题,理清学习的思路,制定学习的方案,并对每个阶段需要实施的任务进行规划。

在确定综合性学习主题时,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内容。比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可以将语文与自然科学进行融合来创设学习的主题。主题的确定方式可以由学生自由创设,然后挑选最具创意的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从旁指导。

在综合性主题确定后,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还要综合考虑学习目标的可行性,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行探索和讨论完成学习目标,从而为学生学习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评价机制

综合性学习法需要与之配套的评价机制来适应。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制定。在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目的、原则以及手段等方面,并要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使评价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包括:学习状态、平时表现、阶段性测评、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师的评价可以包括: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学生成果评价、教学创新等方面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已经经历十几年,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必须要注重实施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7)

第三十六条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2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

12月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条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

第三十九条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

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

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各科满分】

第三十二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第三十三条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供试点学校选考,满分为150分。

第三十四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全国联考科目为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试题由招生单位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第三十五条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

【呼和浩特考研初试时间】

2019年呼和浩特考研初试时间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4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附: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51-01

一、引言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也是所有学科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学科,长期以来受到重视,但是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其中语文教学所应该达到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课堂的主人”等要求,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该要求有效地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增加了师生交流的频率,因此,互动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再者,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不能只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共鸣有助于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二、初中语文互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推进,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了互动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一致,再加上缺乏科学、具体的指导措施,使得互动教学的运用呈现出好坏不一的教学效果,多数班级则出现了浮躁和混乱的现象,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只有互动的表象而没有互动的实质。互动教学需要自然而然的碰撞,而非为了互动而互动,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枯燥的现象已经没有了,但是在浮躁的互动模式下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互动教学的评价不及时、不具体,使得在互动教学之后没有总结和反思互动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使得互动教学也停滞不前。

三、初中语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所出现的弊端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在应试教学的影响下,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以“满堂灌”为主要方式,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授,几乎面面俱到,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使得学生兴趣降低,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教学模式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使二者产生疲惫的状态,并且教学效率低下。

第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其需要互动教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性:一是语文课程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文、对学生进行人文性的熏陶;二是不同的学生对语文人文性的感受与体验完全不同;三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这三个特性决定了语文学科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第三,相关教育理论认为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互动教学模式从本质上符合马克思理论所强调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理论,人的发展的基础是实践活动。因此,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来说,实践就是要参与课堂的发言、体验、思维等,主要自己主动积极地输出和输入信息,才能够与环境产生互动,一味地模仿教师或者接受教师的思维并非真正的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迁移和同化角度来看,学习过程就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合作学习以及迁移学习理论等都为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初中语文运用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措施

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高高在上,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又尴尬,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兴趣,因此,要建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首先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师需要转变地位与角色,不再以主导者和统治者的身份统治课堂,而是将其变成一个学生人人愿意参与其中的和谐大舞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思考习惯,也有助于师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

其次,适当的创设互动教学情境。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互动情境可以让学生融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不但可以快速地进入教学情景,而且还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体会文章的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讲授课文《皇帝的新装》时,可以设定几个角色,对内容进行剧本改编,让学生扮演,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再次,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已经普遍运用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将声像图文结合在一体的功能,从而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语文教师在运用互动教学模式中需要掌握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分寸。同时,构建初中语文互动教学模式还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为学生建立交流与活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为学生答疑解惑,或者在互联网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学生可以在线获得老师的帮助完成作业。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而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初中生正处于个性突出的敏感期,这给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不便,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开展小组学习模式,每个学生根据个性特点担任相应的任务,这样学生可以在展示自我的同时提高互动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9)

一、《语文学科说明》的指导思想

《语文学科说明》明确了中考的性质:初中毕业升学语文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方面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语文学科说明》中明确了我省中考语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突出三个“有利于”,即本着“有利于广大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项目标,有利于改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等,有利于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

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期待落实的目标

《语文学科说明》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加强语文积累不是孤立、机械地记忆活动。要想搞好语文积累,记忆与理解、感悟与鉴赏等环节的联系必须到位。由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得到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意识,锻炼语言积累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等。

三、《语文学科说明》提出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学科说明》对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和现代文阅读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阅读和表达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分比过去更大了。一方面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大幅淡化了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了阅读与表达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强力调整,明确提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要求。当前语文中考高扬阅读和写作两面大旗,可以说是近年来语文学科开展课程改革,推进中考改革的结果。

1.文言文的考查会得到强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减轻文言文在试卷中的分量。还会有如下几点变化:一是重视文言文的整体阅读,采用整篇文章的形式考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是从课外选材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三是加大文言诗和文的考查深度和广度。文言考点不会都集中在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句子的理解、基本意思的理解等几个方面,考查还会涉及到品味、鉴赏和拓展等考查方向。

2.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应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展的考查特色,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阅读能力以语段和文章阅读的方式考查,选择阅读材料会注重其熏陶感染功能,突出人文性,在强调选文的文学品味、审美品位、文化品味的同时,还会打破过去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的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阅读的格局,作为阅读选文的文章,不再追求文体的典范性和代表性,也不追求三种文体的全面考查。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语文学科说明》要求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追求写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情到真处方动人,著名的作家冰心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那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出感人的作品来呢?

首先是指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从寻常小事入手,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抓住它,叙述出其前因后果,描绘出其令人感动的具体细节。这样,饱满的感情、开放的思维和大胆的创新,都会使其文章妙笔生花,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10)

多媒体教学具备了传统语文教学所没有的优势。这是因为,多媒体融合了文字、画面以及声响,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来显示画面。同时,多媒体也具备实时的反馈特征,在更大程度上融入了全方位的语文课堂信息。引入多媒体之后,初中语文更加能够激发兴趣,进而也创造了轻松和愉悦的语文课氛围。在新课改的趋势下,初中语文有必要适当引入新阶段的多媒体教学,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流程以及手段。这样做,能够拉进班级内部的师生距离,为语文课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一、引入多媒体教学的必要价值

对于初中语文,引入新阶段的多媒体手段是很必要的。相比于传统模式,多媒体具备了独特的教学优势。这是因为,多媒体可以创造多样且灵活的教学流程,利于培育兴趣。经过课改实践,也证实了多媒体融入语文学科的可行性。具体而言,初中语文融入多媒体的必要性包含了如下:首先,多媒体可以容纳多层次的语文知识,能够扩展语文视野,增强实践运用的真实能力。信息化时代中,初中各学科的日常教学都有必要融入实时性的信息。在多媒体的协助下,教师就能够制作容量更大的语文课件,从多角度入手来传递信息。这样做,利于同学们掌握更广范围的语文信息,因此也在根本上确保了实时信息的获取。在课本之外,多媒体也提供了更多的实时信息,因此扩展了语文学科的视野。其次,运用多媒体,激发浓厚的探求兴趣。相比其他学科,语文科目更加密切联系平日的生活,因此也表现出多样性。然而,如果单纯讲解大纲内的知识点,初中生将会感觉到很枯燥,时间一长就丧失了针对语文的探求兴趣。多媒体容纳了多样的视频和音频,可以运用多样的途径来展示特定的课堂内容。这样做,就摆脱了僵化的语文课堂,更有助于激发兴趣。第三,选择多媒体的新式教学还能够提升实效性,倡导自主探求。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师生构建了沟通桥梁,因而也形成了自主探求的语文课气氛。学生拥有了更多时间用来自主支配,能够灵活选择多样的探究方式。多媒体包含了视频、丰富的图像以及影像,可以带来多样的课堂感受。运用这种方式,更加能够带来多样的情感体会,为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在自主探求的基础上,语文课能够活跃思维,调动探求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深层次的感情共鸣[3]。

二、探析完善思路

面对新的时期,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更多融入了多媒体。多媒体的新式课堂环境下,师生强化了协作和沟通,同时也拉进了距离。在初中阶段内,学生们并不具备很完善的抽象思维,通常倾向于形象思维。多媒体能够提供直观且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印象深刻。由此可见,多媒体能够密切融入初中语文,因此也突显了独特的教学优势。新课改的趋势下,初中语文有必要改进原有的流程和思路,采用如下的途径来引入多媒体教学:

(一)创造课堂情境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多媒体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优化现有的语文课堂,同时也提升了语文课的全面质量。教师借助多媒体,能够创造新颖的语文课情境,让学生们感觉到强烈的探求欲望。多媒体具备独特的技术手段,可以用来创造情境。师生充分融入情境,就能够进入特定的课堂氛围内。这样做,就摆脱了单调和枯燥的语文课气氛,为语文课增添了更多乐趣。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制作特定的视频,然后带到课堂上为同学们播放。在制作视频时,插入的声音以及滚动的图案都要符合特定的课文背景,用这种方式来渲染气氛。在播放过程中,视频能够引发很强烈的感情共鸣,师生共同融入课文气氛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联想平日生活中的父爱,进而也加深了对于课文本身的印象。

(二)培育更强的感知能力

在初中语文中,大纲选入的阅读篇目通常都较抽象。然而,初中生还没能具备逻辑解析的能力,因此在面对抽象的课文时也会感觉到难以理解。在这时,如果能够配以直观的形象,那么就可以留下更深的印象。与此同时,也更加便于同学们体会深层次的课文主旨。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环保的课文时,可以利用备课时间搜集当地湖泊或河流遭受污染的真实画面,让学生们观看。通过观看视频可以得知:美丽的河流湖泊在遭受工业污染,让人感觉很心痛。在观看了有关污染的视频后,学生将会更加明确保护生态的必要性。通过直观的感知,塑造了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提升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的根本宗旨在于培育优良的人文素养,语文学科具备显著的人文性,因此语文课堂也应当充满浓厚的人文氛围。多媒体课堂运用了新式的手段和技术,关键点就在于让学生得到人文熏陶,培育语文学科特有的思维以及审美。要在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善用多媒体的灵活教学手段,向学生们展示富于人文气息的画面,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审美观念。

三、结论

在初中课程体系内部,语文学科属于不可缺少的科目。新课改提供了语文课的新式思路,因此也在根本上完善了语文课的日常教学。教师如果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的方式,那么就能激发同学们强烈的探求兴趣,同时也扩展了语文学科的视野。未来的教学改进中,师生还需要密切协作,共同突破日常教学的各种难点。多媒体辅助的语文教学符合了课改趋势,因此可以被推广采用,服务于语文课堂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小英.试论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03):48-49.

[2]杨天瑞.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0):251-252.

初三语文学科特点篇(11)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多媒体技术也被普遍运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也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主题之一,是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育过程的一项重要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特点,让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呈现出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时空,提高和加宽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任何事物具有两面性,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有其弊端,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已经呈现出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好处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现在的初中学生看来是非常呆板和无聊的。怎么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学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研究表明,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多媒体正是提高学生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良好辅助工具。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特点,让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呈现出逼真的表现效果,扩大了学生的时空,提高和加宽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初中语文课题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具有的特点,让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并用,以直观的形象展现课堂知识点,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三)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极大地丰富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放式学习方式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初中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正是传统课堂所缺乏的,通过开放的多媒体,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弊端分析

(一)运用方式呆板,禁锢课堂教学

现在有很多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时,大量的使用课前已经设计好的课件,上课时只需要移动鼠标,课文中大量的文学形象就会出现在屏幕上,学生不需要想象和思考,就看清楚了这些形象是什么样子,而且,这几十名学生所认识的这个形象就一个样式。这样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一个习惯――读书可以不思考。这种定向式的、模式化的教学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上课不能是“上课件”。

(二)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是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文字的应用能力。其方法是通过听说读写来获取知识的。现在的情况是教师不去给学生示范朗读,而是让学生听录音,忽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也越来越少了,甚至听不到校园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了,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有了多媒体后,板书也少了,语文教学中没有了板书,就没有了语文教师在书写上给学生的示范。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时,我们还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就行有效教学,才能把初中语文课上好。

(三)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

有些老师上课就是“念课件”,课件念完,差不多就该下课了,这个“念课件”的过程中,很少与学生交流。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大量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变成学生与电脑的交流,使学生缺少了情感交流的火花和激情。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善于动脑子的教师说一些与课文毫不相干的话以企活跃课堂气氛,殊不知这是毫无作用,且弄巧成拙。

三、结语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已经非常普遍。多媒体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很多好处,但是随着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些问题呈现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的前提下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同时克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运用中的缺点,积极探索出多媒体适应初中语文学科特点的新教法,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