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大全11篇

时间:2023-08-15 17:12:42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1)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1-0005-08

从一名工科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良好的工程教育背景和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工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工科学生成为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的合格工程技术人才。如何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当今世界性课题。为此,工程教育评估(或工程教育认证)作为世界各国提高和保证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政府和社会公众认可,并为国际间相互承认同类专业学历建立了实质性的等效基础。

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是指不同国家的工程教育评估结果相互承认,表明互认国之间的工程教育质量等效。文章通过介绍工程教育评估与工程师注册制度的关系、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对比、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国际互认、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美国工程教育评估和中国工程教育评估的基本情况等,阐述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评估与国际互认的情况。

一、工程教育评估与工程师注册制度的关系

学生怎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工程师,各国的条件和流程虽有不同,但都需要保证最基本的条件。以英国为例,英国工程师管理局(Engineering Council,简称EC),提出了成为注册工程师的2个基本条件:1)通过专业教育,具有良好专业支撑知识和理解能力;2)有良好的执业发展与经验。申请者要成为注册工程师,需通过书面材料和面试证明满足上述条件。而满足上述第一个条件的前提是取得通过评估的专业学位,如没有该学位,则需通过英国工程师管理局的相关考试①。

国际上通行的工程师注册程序一般要经过5个步骤:合格专业教育专业工作实践执业资格考试登记注册继续教育。

可见成为注册工程师的前提是“合格专业教育”,而保证合格专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专业教育评估(或专业教育认证)。表1列出了中、英、美三国工程教育评估与工程师执业注册的对比。

工程师注册制度与高等工程教育评价密切相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从表1可知,在英国和美国,注册工程师的必备条件是获得经专业认证的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这种连贯一致的制度体系不仅使高等工程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培养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人才,也为注册工程师制度提供了质量保障,使教育界与工业界密切联系,让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工程师的成长,使培养的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

工程教育评估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教育走向世界,为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相互承认的平台。协议国(或地区)的工程教育质量在实质上等效,毕业生的学位在协议国(或地区)间得到认可,在申请成为协议国(或地区)注册工程师时享有同等待遇。

二、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对比

互认是评估结果的对等。以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为例,从评估组织、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这三要素进行对比,观察中英在工程教育评估上的特点和共性。

(一)评估组织

在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组织是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Civil Engineering Accreditation, NBCEA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始于1993年,由当时的建设部根据执业注册工程师制度的需要组织实施。1994年建设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评估工作针对当时的专业定位(即建筑类专业)。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专业向宽口径方向发展,专业定位也拓展为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2004年7月,建设部颁布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给出了评估委员会章程、评估标准、程序等。同时指出,评估委员会由21~27 名委员组成,来自高校和工业界的委员各占一半。

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工作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简称QAA)负责,该机构提出学历与学位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专业规格指南等②。专业评估和工程师资质鉴定则统一委托工程师委员会(Engineering Council,EC)负责③。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由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师学会组成的联合评估协调委员会(Joint Board of Moderators,JBM )组织实施,该委员会由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E)、英国道路工程师学会(IHE)和英国道路与交通学会(CIHT)联合组成④,其成员一半来自高校,另一半来自工业界。

(二)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评估的核心内容,也是国际互认的重要内容,因此,各国在国际互认中,强调对评估内容的实质性等效。在中国,称为评估标准;在英国,称为鉴定标准。

中国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评估标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智育标准,体现了对未来职业注册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教育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4版)》中规定的评估标准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20个观测点,见表2。

英国《高等教育专业鉴定标准》(UK Standard for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Competence, Accredi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Engineering Council)是以工程师注册为导向的工科专业共同遵守的鉴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工程学会制订了针对个别专业的鉴定标准,即从工程一般性标准具体落实到个别专业的特殊性标准。表3列出了中国和英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鉴定)标准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从表中可知,中英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基本相同。中国更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但在侧重点上,英国的鉴定标准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效,强调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强调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工程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强调了其他通用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总结国内办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在不同程度上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定相应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中,加强了学习效果考察和学生能力培养。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中,对学生能力的评估已成为视察重点。

(三)评估程序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程序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4版)》中规定的程序执行。

(1)申请与审核。各学校志愿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报告,每年一次。

(2)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对办学状况、办学质量进行自我检查,对评估指标中各项内容进行鉴别并加以说明,以备审核。

(3)视察。视察小组由4~6人组成,进校作不多于4天的现场访问。视察小组需会晤教师和学生,访问图书馆、工作室等,查阅考卷,了解评分策略,审查校内质量保证体系,然后写出视察报告。

(4)审核与鉴定。根据审核与视察结果得出评估结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有效期和重新申请的期限。

(5)申诉与复议。申请学校如对评估结论持有不同意见,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诉,上级主管部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复议决定。

在英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程序根据《高等教育专业鉴定》中规定的程序执行,包括提出申请并被接受,初审书面报告,现场访问,鉴定结论——通过或者不通过。鉴定有效期一般为5年,或短于5年,特别是对新专业点。鉴定结论根据鉴定标准得出。与中国不同的是,没有申诉和复议阶段。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国际互认

因为中国和英国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是完全等效的,1998年5月18日中国建设部人事教育劳动司与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E),分别签署了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互认协议⑤⑥。在这两份协议书中,双方认为NBCEA和JBM所使用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大体一致。双方相互承认由中国NBCEA评估通过的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英国JBM鉴定通过的土木结构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并认为以上学位符合中国结构工程师注册资格,能达到英国ICE和IStructE正式会员资格的学术要求。持有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在提出申请成为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或申请成为英国ICE和IstructE正式会员时,享有对等地位。该协议书涵盖的专业点包括已被双方各自评估通过的专业点和在今后的评估或再次评估中获得通过的专业点。

上述两个协议的有效期至2003年止。为延续

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互认, 2011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与英国联合评估协调委员会的各学会授权的IStructE签署了关于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互认协议⑦,延续中英土木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国际互认。

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互认,表明中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与英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实质性等效,开启了中国工程专业教育国际互认的先河。

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还得到新加坡承认。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颁布了经专业工程师委员会(Professional Engineers Board)鉴定的“专业工程师认可资格通告”,该通告于2009年12月30日颁布执行⑧。该通告给出了获得新加坡认可的工程教育专业点,其中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在此通告中,中国大陆的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和武汉大学共15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获得认可。这表明中国上述15所评估通过的高校与世界上其他知名高校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新加坡具有同样被认可的专业教育资质。中国评估通过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是目前新加坡承认的中国大陆工程教育唯一的专业学位,这再一次表明国内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已经率先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

四、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⑨是198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上述6国签订的国际性协议,由美国ABET牵头,旨在确认不同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等效,从而实现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教育相互认证。《华盛顿协议》的意义在于一国的工程教育得到另一国认可,并被另一国注册工程师机构认同为接受过合格专业教育,可申请成为该国注册工程师。

《华盛顿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经过各成员组织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等效性是指任何成员在认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所采用的标准、政策、过程以及结果都得到其他所有成员的认可。缔约方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其工程学历基本相同。

《华盛顿协议》每两年联合其他协议成员共同召开国际工程大会,会议期间除交流和讨论有关重要事项外,还讨论有关预备会员和正式会员的吸纳事宜。《华盛顿协议》规定,各申请组织首先被接纳为预备会员,在成为预备会员2年后才能成为正式会员;正式会员对新会员加入拥有一票否决权;递交预备会员申请的时间在每届国际工程大会前6个月;申请时,必须有《华盛顿协议》的一个或多个正式成员作为联系人和辅导者

,并在申请中有至少2个《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为申请预备会员组织提名。

协议规定任何签约成员必须为本国(地区)政府授权的、独立的、非政府的专业性社团。目前,《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方有15个(表4),中国、印度、泰国等都在积极准备申请加入该组织。中国拟在2013年申请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

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较为成熟的工程教育体系,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对增加协议在全球的影响力,促进全球工程技术人员流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五、美国工程教育评估

《华盛顿协议》的发起单位和牵头单位是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中国要加入《华盛顿协议》,首先应了解美国工程教育评估的方式。

在美国,专业认证与职业实践、考试考核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在认证与考试的衔接上,充分认可专业认证的结论,要求申请执业注册的人员必须拥有通过专业认证院校的相关专业工程教育背景。通过认证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可免除部分基础科目或全部基础科目的考试,而对未通过认证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则要求其必备更长年限的工程实践经验。

ABET的前身是1932年在美国纽约成立的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Engineers’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ECPD)。1936年进行了第一次工程专业质量认证,1946年起开始进行工程与技术专业质量认证,1980年,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为了更加突出认证特点和质量,更名为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ABET)。

ABET专业认证的对象是工程教育专业,而不是院校,不是系,也不是学位,但前提条件是该专业点所在院校已通过地区的或全国的院校认证机构认证。其原则是各专业点自愿申请。

ABET专业认证的主要目的是5个“告知”:(1)告知考生和家长,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点是符合合格标准的,以便为将来成为工程师作准备;(2)告知各工学院的院长、管理者和教师,如何正确评价专业点的强项和弱点,以及如何改进;(3)告知用人单位,哪些专业点的毕业生为专业执业作好了准备;(4)告知纳税人,清楚他们的钱用在何处;(5)告知公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会为公众安全着想。

ABET专业认证标准见表5,共8个方面。

ABET专业教育认证结论有9种:(1)下一轮常规认证(有效期6年);(2)需提交中期报告(典型有效期2年);(3)需进行中期访问(典型有效期2年);(4)需陈述弱项理由(典型有效期2年);(5)报告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6)访问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7)陈述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8)不予认证;(9)终止认证(应学校要求)。

六、中国工程教育评估(认证)

建立中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获得工程教育学历的国际互认,是提升中国工程教育整体质量,实现工程教育“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加入《华盛顿协议》,先要经过“预备”阶段,时间一般是2年,然后才可成为正式签约组织。“预备”阶段所需条件:(1)该组织的工程专业认证体系与签约组织的认证体系相比,具有概念上的相似性;(2)该组织确实具有潜在的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正式签约状态;(3)有关工程教育专业的等效性在批准该组织成为正式签约组织时生效。

为此,2007年中国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由教育部组织,旨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为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创造条件。分委会包括机械类、化工类、计算机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试点工作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交通运输类、轻工食品类、水利类、环境类、地矿类、安全类等开始。2012年注册成立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以达到《华盛顿协议》对缔约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民间性”要求。

中国工程教育评估标准确定了7个组成部分,见表6。

对上述指标逐一判别,指标结果包括:(1)P(Pass):完全达到标准要求;(2)Pc(Pass/Concern):达到标准要求,但有不确定性;(3)Pw(Pass/Weakness):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存在不足;(4)F(Fail):未达到标准要求。最终,认证的结论是: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各指标全达标准要求,且没有Pw项);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各指标全达标准要求,但有Pw项);不通过认证(指标有F项)。

七、结语

(1)专业教育评估获得国际承认,表明中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被外国承认,并可与该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以

同等条件申请该国的注册工程师。

(2)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是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第一个按照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制度(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进行合格评估的专业,并率先获得国际承认。

(3)中国正积极申请加入《华盛顿协议》,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为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35号)[S].1994.

[2]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Z].2004.

[3]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新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工作要点(教高[2012]19号)[EB/OL]..

Engineering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LI Guo-qiang, XIONG Hai-bei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2)

最近几年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国家基本建设整体投入的加大,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和企业对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不再是培养单一的技术型人才,而是熟悉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适应企业结构调整要求、能够打造精品工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就是既具备土木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又拥有经济、法律、管理知识,会设计、懂施工、善管理的能够实施土木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合格人才。面对目前的新形势,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工程管理辅修专业,提出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单一土木工程专业从业能力的限制

1.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结构

2011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由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再次申明了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经过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铁道等各类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规范》要求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科学与工程的综合素质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能力结构,即应用工程科学的能力和具有较强的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显然还不能完全具备上述能力。

2.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最近几年除一部分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选择继续深造之外,其余的毕业生80%左右选择到建设施工单位就业,学生毕业后将直接从事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与经营工作。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走访调查,发现毕业生一般都能够胜任土木工程技术层面的现场施工技术工作,却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管理决策层面的工作,这种情况已不能满足自己“先技术、后管理、再创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企业目前对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表现出很高的渴求度。现在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可能刚开始做的是工程设计或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但是如果毕业生技术工作过硬同时又懂经营管理,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企业必将把他培养成中层管理人才。这样的学生潜力更大,发展空间也更广,也更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求。

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技术、经济和管理各方面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相辅相成。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工程师,即使专门负责某项技术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节省成本、控制进度、满足合同要求等相关因素。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育普遍面临培养模式单一、专业面过窄、课时压缩、缺乏个性等问题,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能够成为某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却很难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求。

二、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优势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一定时间,夯实工作基础,就有可能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者成为项目经理。此时需要从宏观层面管理整个工程,除考虑技术因素外还需要考虑项目的资金链和组织管理。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和只学习单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掌握组成建设工程项目的两个核心要素——经济和技术,可以从经济和技术两方面来考虑工程的可行性,更加能够保证项目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顺利实施。具体而言,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同学和只学习单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知识结构体系更完善

土木工程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同属一个大的知识领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掌握相关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有很大帮助。参与辅修的学生除了能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比较系统的管理学、工程经济学、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土建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济学、建筑企业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参与辅修的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分析、研究与解决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还具有熟练的土建工程造价及工程量计算、工程经济分析、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经济理论、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木能力。

2.未来从业范围更广阔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毕业生不能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的从业范围也更加广阔。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具备了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他们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富有求实和创新精神,属于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不仅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研究、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而且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领域、政府部门等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资产评估等工程管理工作。

3.自身发展前景更美好

目前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岗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岗位职务提拔的机会自然会优先考虑技能完善的人才。选修过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知识的毕业生,除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的一般知识结构,还具备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构。他们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能力,具有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能力,具有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具有物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能力。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在各个方面占有很大优势,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4.获取执业资格更容易

目前我国在工程领域普遍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从业人员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相关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获得由相关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并经在行业主管部门注册成为注册工程师,才具备在本行业的从业资格。目前和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注册工程师主要有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在土木工程工作实际中需要考取的相关注册证书,很多都涉及工程管理知识。比如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考试的四门课程中,“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和“建设法规”都是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提前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更容易通过考试获取执业资格。

三、开设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建议

1.学生自主选择是否辅修

土木工程专业每年的学生数量都很多,一方面考虑到全部辅修工程管理专业在师资、实习场地、实验设备等方面对学校的负担太重,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不同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未来的就业方向不同,所以建议不要硬性要求全部学生都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自主选择是否参加辅修。

2.统一安排主辅修专业课程

将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学生重新独立安排班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正确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采用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并列学习的方式,辅修专业和主修专业课程统一设置和安排。辅修专业课程的开课时间将合理考虑学生主修专业的课程安排,利用富余时间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避免学生上课时间发生冲突。

3.多方向设置毕业设计内容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好手段,也是对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质量的最好检验,毕业设计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四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复习、综合、运用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修工程管理辅修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土木工程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还可以完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项目管理规划与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房地产价格评估等工程管理方向的设计内容,也可以撰写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3)

2003年建设部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业评估委员会适时地给出了大土木框架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专业评估标准及其指标体系。[4]该标准从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三个方面制定了全面的指标,主要特点如下:

1.要求按照宽口径专业规格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细分为四个方向:建筑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岩土与矿山工程。要求办学院校同时开设不少于其中两个方向的专业,除了应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外,还要为各方向设置基础课程通用平台。这点是基础要求。

2.人才的基础知识把握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并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具有鲜明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职业特点,这是核心要求。土木工程是一门对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理论基础课,还要掌握土木工程制图、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同时,土木工程还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从工程制图实习、建筑结构设计实习、建筑认识实习等等到毕业实习,包括各种工程实验科目贯穿教育过程始终。

3.毕业生进入工程领域的准入程度高低是检验培养质量的最终标准强调学生为日后的技术职业生涯在知识上进行准备;毕业生是否具备了从事工程活动的必备知识和能力,是否能适应工程实践的需要,是否能适应我国建筑行业推行的执业资格注册制度。

二、西部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

1.师资队伍与专业认证体系不配套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在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诸多教学资源和要素中是起绝对主导作用的。因为如果没有配套的教师队伍,哪怕课程体系再合理、实验室再先进,教育还是无法达成既定目标,或者是形成特色。比如,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学生毕业后就应该是具有高度实践能力的“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准工程师,不难想象:如果专业教师中的注册执业工程师都没有或者很少,如果专业课教师都没有直接从事过生产实践,又如何指导学生适应毕业后将面对的设计、施工等工作?其后果是学生毕业后往往要从头学起。而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建筑市场上注册执业工程师本就稀缺,更何况教师的晋级只与论文、科研项目挂钩的高校中?

2.课程教学设置欠完备,实践环节与工程实际脱钩据笔者了解,目前广西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几乎都是由三个方面组成,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而认证委员会的评估标准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团队精神,能适应学科的发展,可以独立编写科学报告等等。这些能力不是仅靠课程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要依赖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形成。另一方面,受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西部地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相当有限,导致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针对性不强,与工程实际脱钩,效果不佳。

三、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1.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显然,在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对从事土木工程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有教学、科研能力,更要有从事实际工程的能力和经验;要求其不仅要提高职称,更要具有执业资格证书。要做到这点,首先学校或学院要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学院这个层面制定的政策其实对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适应专业认证体系,政策上一定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比如:规定专业课教师一定要定期在第一线从事一定的工程实践,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充实自身的工程经验;在引进教师的时候,除了考虑其教学和科研能力,也要考察其实际工程能力,刚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的新老师要安排其到工程第一线从事一段时间的设计或施工管理工作;鼓励教师参加执业资格注册考试,对于设计类、施工类课程原则上要求取得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建造师资格的老师来承担,并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津贴评定中给予适当倾斜。通过完善教师引进和进修机制,可以克服西部高校对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困难,迅速建立和认证制度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而教师在实际工程中学习或是复习参加考试也能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4)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从业范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取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建设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在德育方面: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文明礼貌、心理健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智育方面: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形成健康的体魄。在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18-03

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评估是由国家建设部授权的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对全国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进行的专业教育评估。专业评估是注册执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报考注册师的准入条件,也是加入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需要。[1]这与其说是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估,不如说是对学校是否具备培养国际认可的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国家认证”。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行业准入制度,注册工程师制度明确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推行这种制度能更好地规范我国的建筑市场,为我国更好地在建筑领域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建筑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我国从2010年起开始在建筑行业全面实行该制度以来,它有效地统一了工程专业从业人员的水平,有利于国际间在工程领域内的交流和互认。

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发展迅速,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地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合作不足,工程教育与实践联系不足,学生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二是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概念设计能力薄弱,而概念设计往往是土木工程设计的灵魂。三是注册工程师不仅仅是技术人才,它要求从业者既是专家,又要懂工程经济、法律、管理,同时还要有相当的实践经验,是一名复合型人才。而目前课程结构不合理,学科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较窄,对现代土木工程必须具备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参与管理现代土木工程的领导、决策、协调、控制的初步能力和管理素质。四是高等教育与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严重脱节,比如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建造师在目前教学体系中对应的专业都是“工民建”方向,然而前者是设计工作岗位,后者是现场工作岗位,两者的专业技能存在很大差别。再比如注册监理工程师要求对从基坑开挖、支护到主体建设甚至装饰装修等项目建设全过程都必须了然于胸,然而在目前土木工程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划分却找不到对应的定位,“工民建”方向的不熟悉基坑开挖、边坡支护,“岩土”方向的不了解建筑结构。导致学生毕业后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二次学习,方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工程师。

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注册工程师制度的推行,高等教育是基础,每年成千上万的工科毕业生是注册工程师的强大后备军。而高校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正是为了改变以往高等教育与执业资格认证脱节的问题,它要求高校在大学教育期间就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毕业生能尽快适应行业环境,经过4至5年的工作经验累积后,便可参加统一的执业资格考试,从而成为一名注册工程师。

二、基于注册师制度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改革培养方案,设置注册师模块课程

据笔者调研,广州、武汉、南宁、宜昌等地开办有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其课程设置大多雷同――均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开课学期、学时等也基本一致。此种模式已运行多年,其弊端已逐渐显现,如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前后逻辑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脱节、解决不了实际工程问题;重技术培养、轻德育教育等。

故而,笔者考虑可以针对某一特定的注册师资格来搭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2],从而使各门课程更具针对性,形成一个系统。考虑到土建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往往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目前的学校道德法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际上都存在与现实明显脱节的现象,学校应在一年级除了开设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以外,还要开设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法律法规、国内外知名建筑介绍等课程,从一开始就树立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培养其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和热爱[3],了解行业内部的分工,并且职业素质教育要贯穿大学四年,这和注册工程师制度是相符合的。在二年级安排建筑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等专业方向课。从大三开始,进入模块化课程设置(如表1)。例如,在注册结构工程师模块内,开设建筑荷载、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等课程;而在注册建造师模块内,开设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将非常系统,并且完全符合毕业后的就业岗位特点和注册工程师的体系,效果将明显优于现有的教学课程体系。

此外,课时的分配也要与现行的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比如,一级注册机构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其中每一门考试涵盖了多个科目,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基础课和专业课课时分配的时候要予以考虑。[4]

(二)优化课程内容,突出认识类实习作用

土木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经典力学,这套理论出现于17世纪,而人类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开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工程中很多复杂的情况还是要依靠经验与实践来解决的。所以,土木工程是一门基于实践而发展的学科,离开了实践,教学就无从谈起。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理论课多,实践课少,以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其除了大学英语、高数等公共课程以外,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一共1592学时,实践学时仅有160学时,仅占比10.05%。二是现有实践课内容重技能、轻认识,效果有限。笔者调研的高校针对钢结构课程虽然都开设有1~2周的课程(单层工业厂房或是钢屋架设计),完成后学生虽然了解了其设计流程和方法,可是对很多结构或构件的理解却还是很模糊[5],比如何为压弯构件平面内、平面外失稳?受弯构件横向和纵向加劲肋如何设置?工业厂房柱间支撑和屋盖支撑体系如何建立?这些问题,并不是在一个课程有限的课时内就可以解决的。毕业生作为准注册工程师,如果对这些基本问题都没概念,工作后难免会底气不足。

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点改革:

1.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实践课不能仅限于某一门,一定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比如大一学年可以随着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开展建筑认识实习,从普通住宅到高层建筑、从砖混结构到框剪结构建筑,教师都要带学生到现场感知,让学生对今后所从事的行业有个大致的认识,最好能激发出他们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丰富实践课程内容,不局限于课程设计,灵活机动地增加认识类实习。比如在钢结构理论课之前,让学生花1~2天时间去钢结构的工业厂房参观,将实际的构件与已经学习到的力学知识相结合,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实腹式柱和格构式柱的区别,支撑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形象的概念,又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出于效率和安全的考虑,设计或者施工企业往往缺乏与高校合作的热情,不愿意大规模接收学生到一线生产单位实习;不然就是过于分散,不利于教师统一跟踪指导,校外实习的效果十分有限。而校内的实习基地完全以教学为目的,并且便于教师随堂指导,效果必然更佳。比如,在进行砌体结构课程教学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墙体的砌筑。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不仅对构造柱、圈梁以及它们和砌块之间的连接有非常直观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将理论教学放到实习基地里进行,这是校外实习做不到的。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注册工程师)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和重中之重。而且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本身就是专业认证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1.R到淌 “走出去”。前面已经谈到,大规模让学生去生产企业实习并不现实,然而,少量青年教师到本地区的工程设计、施工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并不存在以上问题。相反,由于教师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能带来先进的工艺,更能产生效益,企业往往对其持欢迎态度。青年教师要深入企业以及与同区域其他高等学校交流经验,深刻研究专业发展前沿,不断充实完善土建工程类专业培养的知识结构。此外,学校还可优先引进有企业任职或锻炼经历的教师。只有对实际工程有了切身经历,教师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有底气。

同时,还要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平台(比如勘察设计院、检测机构等)考取注册工程师资格。教师经历过注册工程师考试的历练,就会对注册师制度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这对建立与注册师制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2.企业专家“请进来”。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专家进入教学环节进行授课或讲座,他们所具有的实际工程经验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办法,都是目前高校教师所缺少的。引进外聘专家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促进他们和专任教师之间的交流,让高校知道企业需要什么,让企业了解高校具有什么资源,促成双赢。

三、结语

在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评估的背景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应该主动调整改革,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构建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认识实习的作用,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出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颖.工程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化工,2014(8):59-61.

[2] 李漫红,刘桂萍,李文秀.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2):224-227.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6)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学科是一个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强调工程应用的学科,土木实验室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平台,为高层次的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学生通过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提供最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升学校实力和推进学科发展。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优秀工程人才的基地,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的好坏程度对人才培养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的重要一环。以评估为契机土木工程专业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并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重在建设、评建结合”的目的。

一、实验室地位明显提高的因素

在高校教学中过去实验室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到实验室只是加以验证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且毫无创新,使得实验室得不到重视,造成了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环境差、设备陈旧、资金短缺、人员素质低、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和流动性大等问题。

通过院各级领导、专业评估使校和全校师生对实验室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成立了校内评估专家组,聘请在实验室建设、实验管理和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副高以上职称的校内外人员担任专家,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给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方面。在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学院根据专家组意见进行了整改,使得实验设备得到补充,实验室环境和面积都有了较大改观,管理机制得到完善,实验室整体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有力的一系列举措,使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在全校掀起了实验室建设的高潮,得到了全校的广泛关注,实验室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当前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其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标志,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实验的重要性更不可小觑。目前我国高校的结构实验教学主要是补充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及手段,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笔者通过分析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科研方面

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很多的科研项目,这些科研项目都需要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很多土木工程学校的教师每周都有很大的教学工作量,教学任务繁重,因而无法保证教师具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往往体现在很多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上无所作为,积极性不高。于是产生的结果又导致实验室对科研成果的有效利用率较低,这就制约了学校专业化高水平的发展。

(二)、教学方面

学生在学完课本中的理论后,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只是对其所学理论的验证,而且是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和步骤或者在试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而对于试验原理的理解及其相互联系却不甚了解.甚至部分学生对试验结果的正确与否都不能加以判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更是不知其所以然。

(三)、管理队伍方面

目前由于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从事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一直被视为教学辅助人员,长期以来由于实验室人员不受重视,在一定程度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导致了专职试验教师缺乏和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从而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学生综合水平方面

结构实验室在设备上的欠缺,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必须通过分组多人进行,延长了课程教学的实验周期,导致教师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教师教学辛苦,学生学习也不方便,而且在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成绩评定的时候也缺乏平等的操作性。实验室场地有限,然而仪器设备都是超重超大型的,而且实验所用的试件也是超大型的,设备的有限,根本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制作试件和操作仪器,使得学生无法对设备及实验目的进行更深入了解,无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三、实验室建设改革对策研究

(一)、定位需要兼顾专用性与通用性

新建多功能振动试验中心项目的出发点就是基于城市建设与防灾平台拓展优势的传统学科,提供迄今为止最好的大比例模型试验手段和平台,为土木防灾研究的创新和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点地震模拟振动台阵为本建设项目的主要特色,体现了高定位的建设思路。2个承载量30t和70t的振动台可以在70m的长槽和35m的短槽内移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利用多台工作模式可以支撑长线和非直线布置结构模型的试验,在国内外尚无先例,配合10m高的一字型反力墙可以进行动力混合试验,将成为广泛领域内的振动和抗震试验研究基地,在规模、规格和时间上具有相当的超前性。

在考虑实验室专用设备要求的同时兼顾通用性试验装置的要求,除振动台区域外实验室内尚有多达2300m2的多功能地锚区域,配合高15m的T型反力墙,可以满足10MN的疲劳机及许多不同规格作动器的安装要求,可以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土木结构试验,地锚区域下的地下空间高度为2.4m,除布置一些通用实验设备外,也可以灵活布置各类试验装置。实验室大厅内,试验研究场地的区域较大且可灵活调整,如图1所示,也可满足与土木学科相近的多学科的试验研究需求,拓展了实验室的用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图1多功能振动试验中心的平面布置

(二)、加大试验室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

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学科新专业的增加,使我们很多高校出现了试验设备陈旧,试验方法单一的现象,甚至都不能满足理论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对学科实验进行整体规划,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到学校划拨的实验室建设经费,在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应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资,淘汰陈旧的设备,配置足量的实验、科研精密仪器,面向校内外开放,最大提高设备的投入产出效益。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对于实验室的使用给予优惠使用政策,并实施有效的奖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这也是提高试验设备使用率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则积极鼓励参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课题项目,对取得成果的予以适当的奖励。只有把学生、教师的科研积极型调动起来,才能活跃实验室的气氛,才能拓展实验室的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实验室的价值。

(三)、加强实验训练,实施开放式管理

高校管理人员要重新认真地审视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学校的实际建设工作出发,重视实验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抛弃实验教学处于理论教学附属地位的思想观念,真正将其作为理论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在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训方面,要尊重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今后开放性的实验将会不断在课程教学中开设,实验教学的改革将会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开放性实验教学,通过独立的思考,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一个开放性和综合性实验室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从整体上提高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水平,再将其与相关科研项目进行结合,对实验教师业务以及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增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对土木工程试验室建设的重视,这就对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素质的要求,而师资培养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要建立健全试验管理规章制度,改善试验教师的业务培训,职称晋升及工作待遇的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实验室教师感到积极工作的意义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为了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的开展,以及实验室的开放,仅靠少数讲授实验室教师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为做好这项工作,应采取校企联合制度,聘用企业单位有丰富工程经验、责任心强的专家为实验指导教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实验的目的性,对实验和工程实际的结合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五)、设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金,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学校设立专项基金供教师申报课题给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结合实际情况和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从本科实践教学的全局出发,着重从实践教学结构实验方法、整合与重组、内容和手段等问题的研究和将这些方面的综合优化改革进行研究,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新技术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个性发展与能力等。这一举措大家纷纷参与集思广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六)、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

实验中心建设通过专业评估建设,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进行整合学院大型仪器设备,设立共享平台实验岗位,由专人负责使用较多、用途广的大型仪器设备;而在由学院共享平台实验员监管下对于专业性较强、专业面窄或者是专门为某项课题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给课题组兼职人员负责代管,从而减少了资金投入,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支撑平台,更好地为理论和实践教学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涉及大量的结构实验,因此在高校中,结构实验室属于科学研究、实践创新、技术开发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对结构实验室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结合工程实践的综合性对实验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并通过演示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进行科研创新,巩固专业知识,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7)

(一)热烈的筹备阶段(1985—1992)1985年6月,原国家教委在黑龙江省镜泊湖召开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评估研讨会———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明确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的目的;探讨了高等工程教育评估制度的确立。提出高等工程教育评估在理论研究方面尚需研究的四方面问题,并初步汇总提出了四个评估学校、学科专业的方案,明确了在未来一年中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的具体措施。这次会议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局奠定了重要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会后,各项工作迅速得到落实。首先,借鉴国外经验的理论研究起步。1986年国家教委高教二司组成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评估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归国后编辑出版了《美国、加拿大高等教育评估》丛书,其中第三册是《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的评估》。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系统介绍国外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及其实施状况的书籍,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次,实践领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始初探。1985年11月到1986年11月,原国家教委选择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进行评估试点准备。虽然这种评估不符合现代意义的专业认证,但在试点工作中,对评估标准、评估办法的探索对于我国大陆地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开端均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二)良好的开局阶段(1992—1997)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是我国工程学士学位专业中按照与国际通行的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接轨的制度进行认证的首例。[1]1-5从1992年开始,教育部即委托当时的建设部主持开展建筑学、城市规划等6个土建类专业的认证试点工作。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NBCEA)成立于1993年,1995年正式开展专业评估。评估委员会的工作头几年开展得比较顺利,经过1995年和1997年两届评估,共有18所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点通过了评估。截止1997年,受建设部业务主管的6个专业中有4个建立了专业认证制度。这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各工业部门中是开创性的,为以后的全国工程专业认证工作奠定了基础。[1]1-5199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以部令颁发了《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师条例》,把专业教育评估工作作为执业注册建筑师(工程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化视野,英国的土木工程师学会和结构工程师学会,以及它们的联合专业认证组织JBM的代表们基本上全过程参与了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制度的建立,给予了许多指导与帮助。这些互动与交流增进了双方的了解,为进一步专业互认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漫长的探索阶段(1997—2006)在良好开局的基础之上,中国大陆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可顺势而为,将土木工程类专业认证的成功经验推而广之,从而建立我国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然而,实际上我国大陆地区的工程专业认证在1997年以后的发展却未能如此,只有一贯重视专业评估的建设部,工作还有所进展。截至2003年,建设部业务领导的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6个专业的专业认证全部启动完毕[1]1-5。但截至2007年,申请认证、通过认证的专业数在专业点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仅维持在10%左右,可见在漫长的探索期中,我国大陆地区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领域存在局限,且专业认证数量远远不足。在这段时期内,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际交流互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8年5月,建设部人事教育劳动司与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共同签订了土木工程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互认协议书。与此同时,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也共同签署了名称和内容相仿的协议书。这两份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我国大陆地区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初步实现了国际接轨,并为我国工程学位获得国际教育界和工程界的认可打开了通道,为我国工程人才以正式专业资格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本来开展得不算太晚的中国大陆工程专业认证在土建类工程专业认证方面进展缓慢,其他工程专业认证基本一片空白,远远落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的国家与地区之后。

二、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工程专业认证理论研究滞后1995—2004年,发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类文章较多的以同济大学的毕家驹教授为代表。2004年之后,这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但到目前为止,也不足百篇。就当前国内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研究现状来看,其具有的基本特点是:研究人员和专题研究数量不多;文献资料基本以编译、介绍为主,尤其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探讨,远远无法适应我国工程专业认证实践的需要。

(二)顶层制度设计重心偏移我国历来有政府主导教育的传统,在教育认证中亦是如此,高校更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对于认证改进教育质量的功能缺乏认识和认同,因而高等院校认证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参与认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3年,教育部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作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点实施内容,明确提出从2003年起建立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评估制度,但专业认证在政策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体现出其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三)操作层面缺乏权威性专业认证机构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各国政府往往授权一个权威的工程组织总体负责全国各工程专业认证,这个组织又会同各工程或工程师学会分头进行各专业的专业认证。各国的工程组织之间往往通过彼此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来认识和评价对方国家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准,并通过各国工程组织之间的协议导致对彼此国家工程专业点和工程学位的相互承认。[3]反观我国,中国的工程学会一直只是学习型的学会,而且只有分学科的工程学会,没有一个总的工程组织。[1]1-5工程认证缺乏一个全国范围的,覆盖所有或至少是主要工程专业的,由院校、工程界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的权威评估机构来推动、组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作为和国际工程认证组织对等的非官方机构进行国际交流。2006年,由教育部和中国科协牵头,18个部门参与,开始了工程专业认证的试点工作。教育部聘请了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组成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自此我国大陆地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四)外部衔接方面专业认证与工程师注册制度脱节专业认证是工程师注册制度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作,而工程师注册制度则是促进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源动力。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工程专业认证发展缓慢,决策层对于专业认证中的一些认识和理念尚有分歧。有一种意见认为对于工程师注册制度来说,工程专业认证不是必要的。只要申请人能通过注册考试就足够了,至于他们以前就读的学校和专业是否通过认证则无关紧要。这种意见使得工程师注册的教育要求被忽视,使得各校参与专业认证的积极性大大受挫。

三、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趋势的展望

(一)将专业认证纳入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在国际上,高等教育认证通常分为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对于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两者缺一不可。许多国家的专业认证都要求申请认证专业点所在的学校必须已经通过院校认证。我国之前在高等教育评估中偏重院校认证,专业认证被提及但未被重视,始终处于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边缘。2007年启动“质量工程”明确将“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作为六大任务之一。这表明国家层面已经充分认识到专业认证的地位与意义,准备将其全面纳入高等教育评估认证体系,并着重发展,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

(二)拓展与深化专业认证工作我国工学21个专业领域尚有半数未加入认证行列,将这些专业领域纳入认证范畴是建设我国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必需的环节。另外,土建类专业的认证工作目前仍归属建设部领导,将开展时间长、经验丰富、与国际联系紧密的土建类专业认证纳入全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并加以学习借鉴,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整体水平意义非凡。另外,信息时代既需要攻克高尖技术的研究开发型人才,又需要从事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与工程领域实际需要相对应,工程教育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要体现一定的层次结构。因此,未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当丰富认证层次,不仅应当包括本科、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认证,还应当有对高职高专等较低层次的专业认证,以充分发挥认证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多层次、多类别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建立。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8)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82-02

1 引言

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全面的、深刻的影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能适应市场经济、职业岗位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就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目标,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的现代职教特色。所以说,职业学校从开始办学就要找准就业市场需求.在新形势下,教育部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房地产专业是适应市场发展的新专业,从长远发展来看,房地产投资和开发企业、物管公司、资产公司以及房地产咨询机构、评估机构、产权保险公司等均对房地产专业人才有着巨大和广泛的需求。然而,房地产专业又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兼具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目前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不易把握,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也有待明确。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创办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高职生。作为建筑院校工程管理系的专业之一,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使用工程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即工程技术类课程、工程经济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造价管理类和法规类课程等平台,培养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理论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房地产相关专业技能毕业生,以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

2 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社会环境下,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范以及人才培养活动的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方法和运行方式。根据我国房地产专业教育现状和今后发展的需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目标体系,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第二是内容方式体系,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途径等;第三是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师队伍、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可以从以下方面对高职类房地产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定义:

(1)以培养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一线所需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

(2)完善以培养专业技术技能能力为主线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3)形成校内教学与社会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4)具备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5)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

(6)具有科学规范和先进的教育管理制度。

作为建筑行业的专业之一,在能力结构方面,房地产专业人有研究型、技能型、研究-技能型三种才培养模式。研究型模式着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宽厚,能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人才。研究型模式要求土木工程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实力雄厚,要有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并且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技能型模式则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建设工作人才。研究-技能型模式界于研究型和技能型之间,科研能力和操作能力二者并重,其毕业生可以从事房地产开发与评估、房地产估价和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等实践性工作。

作为工程管理系的专业之一,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工程型、管理型、工程-管理型三种。工程型模式着重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安排较多的土木工程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其人才特点体现为工程技术知识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能胜任房地产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基层岗位。管理型模式偏重于经济管理知识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安排的土木工程类课程及其实践环节相对较少,金融、投资和工商管理类等课程的比重较大,工程-管理型模式则对土木工程类知识和经济管理类知识的教育并重,在课程设置上并不偏重某一类课程,其人才特点体现为具有一定的土木工程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兼备工程型和管理型人才专业技能。

3 我院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3.1 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高校应选择技能型或研究一技能型模式。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高职院校,现阶段宜选择技能型、工程管理型培养模式,不适宜选择纯研究型的办学模式;而河南省房地产市场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技能人才,我院的职业教育特点正好符合了市场需求。而且,我院有广泛的土木及建筑工程教学资源优势,满足我省对管理型房地产行业优秀人才对具有一定土木工程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需求。

3.2 确立培养目标

房地产方向的大专毕业生主要从事房地产领域的实际工作,但是,房地产领域的知识宽泛,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在学习期间全部解决。因此,房地产方向高职毕业生应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社会需求和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去发展专门知识。

我院房地产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企业、营销策划公司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培养熟悉和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掌握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所必需的知识,掌握房地产估价理论,掌握房地产投资分析与策划理论,具备房地产估价员与房地产经纪人等基本素质,兼备土木工程技术相关知识,能从事房地产项目策划、咨询、估价、开发、经营管理等技术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房地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3 有特色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形式之一。在具体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结合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比例关系,进而确定各门课程具体内容、学时和学分要求。按照工程管理系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工程管理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必修课由教研室根据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在1-5学期确定,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空间。设置房屋构造与识图、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房地产营销、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房地产策划、物业管理等26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以专业平台课程加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式建立,两部分课程的学时分配比例约为专业平台课程占50%;专业方向性课程占50%。在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方面,实践类课程比例超出50%,让学生既具有较为宽广的专业基础,又具有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从事某一专业的初步技能和继续学习的专业理论基础。

3.4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我院工程管理系现有教师36人,其中注册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一级建造师等10余人,相关专业平台课程师资也非常充分,在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估价公司等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以实现产教结合的教学途径。

4 结语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越来越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而对于高职教育建筑类中的房地产专业,更需结合市场需求,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方案、研究教学方法,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出房地产行业中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初建宇.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基本模式[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6,(2).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9)

1 引言

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全面的、深刻的影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要能适应市场经济、职业岗位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就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目标,以实践技能训练为重点的现代职教特色。所以说,职业学校从开始办学就要找准就业市场需求.在新形势下,教育都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房地产专业是适应市场发展的新专业,从长远发展来看,房地产投资和开发企业、物管公司、资产公司以及房地产咨询机构、评估机构、产权保险公司等均对房地产专业人才有着巨大和广泛的需求然而,房地产专业又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兼具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目前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不易把握,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也有待明确。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自2006年创办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高职生。作为建筑院校工程管理系的专业之一,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使用工程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即工程技术类课程、工程经济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造价管理类和法规类课程等平台,培养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理论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房地产相关专业技能毕业生,以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

2 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社会环境下,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范以及人才培养活动的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方法和运行方式。根据我国房地产专业教育现状和今后发展的需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目标体系,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第二是内容方式体系,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途径等;第三是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师队伍、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可以从以下方面对高职类房地产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定义:

(1)以培养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一线所需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

(2)完善以培养专业技术技能能力为主线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3)形成校内教学与社会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4)具备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并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5)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

(6)具有科学规范和先进的教育管理制度。

作为建筑行业的专业之一,在能力结构方面,房地产专业人有研究型、技能型、研究一技能型三种才培养模式。研究型模式着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宽厚,能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人才。研究型模式要求土木工程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实力雄厚,要有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并且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技能型模式则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建设工作人才。研究一技能型模式界于研究型和技能型之间,科研能力和操作能力二者并重,其毕业生可以从事房地产开发与评估、房地产估价和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等实践性工作。

作为工程管理系的专业之一,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工程型、管理型、工程一管理型三种。工程型模式着重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安排较多的土木工程类课程和实践环节,其人才特点体现为工程技术知识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能胜任房地产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基层岗位。管理型模式偏重于经济管理知识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安排的土木工程类课程及其实践环节相对较少,金融、投资和工商管理类等课程的比重较大,工程一管理型模式则对土木工程类知识和经济管理类知识的教育并重,在课程设置上并不偏重某一类课程,其人才特点体现为具有一定的土木工程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兼备工程型和管理型人才专业技能。

3 我院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

3.1选择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绝大多数高校应选择技能型或研究一技能型模式。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高职院校,现阶段宜选择技能型、工程管理型培养模式,不适宜选择纯研究型的办学模式;而河南省房地产市场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技能人才,我院的职业教育特点正好符合了市场需求。而且,我院有广泛的土木及建筑工程教学资源优势,满足我省对管理型房地产行业优秀人才对具有一定土木工程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具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需求。

3.2确立培养目标

房地产方向的大专毕业生主要从事房地产领域的实际工作,但是,房地产领域的知识宽泛,学生进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在学习期间全部解决。因此,房地产方向高职毕业生应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社会需求和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去发展专门知识。

我院房地产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企业、营销策划公司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培养熟悉和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掌握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所必需的知识,掌握房地产估价理论,掌握房地产投资分析与策划理论,具备房地产估价员与房地产经纪人等基本素质,兼备土木工程技术相关知识,能从事房地产项目策划、咨询、估价、开发、经营管理等技术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房地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3有特色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形式之一。在具体安排教学计划时,可以结合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比例关系,进而确定各门课程具体内容、学时和学分要求。按照工程管理系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工程管理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必修课由教研室根据专业技术发展水平在1—5学期确定,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空间。设置房屋构造与识图、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房地产营销、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房地产策划、物业管理等26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以专业平台课程加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式建立,两部分课程的学时分配比例约为专业平台课程占50%;专业方向性课程占50%。在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方面,实践类课程比例超出50%,让学生既具有较为宽广的专业基础,又具有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从事某一专业的初步技能和继续学习的专业理论基础。

3.4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1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劳动组织方式及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劳动者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在土木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同时具备不同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但从目前高职高专的教学现状来看,传统的土木人才培养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许多国家结合实际,不同程度地创造开发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就以培养关键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

所谓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又称为实践导向、行为导向、活动导向。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此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行为能力。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为:“基础理论+实习实践”,同时强调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实习相结合;专业技术教学与管理知识教育相结合。但是一方面由于实践教学投入、实习单位等多种原因,许多高职院校基础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大于实习实践课程;另一方面,理论课程又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此外,传统的培养模式只重视知识传授和灌输,而不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的教学,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注重不够。

因此,虽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毕业生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但是由于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实际应用能力仍显不足;他们会应用土木工程相关设计和施工规范去做相应工作,但是在设计和施工具体方案的优化方面能力不足;对不确定性问题和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较为欠缺。

可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由重知识和重素质转移,把知识的提高和能力与素质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能力本位”教育观。结合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中国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OSTA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就提出了中国自己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即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基于行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六步骤:

四、案例分析

引导文教学法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其通过一系列难度不等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进而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新品质,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和迎接各种挑战的能力。

下面以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工程测量》为例,说明引导文教学法的运用过程。

1.咨询阶段

根据测量任务,教师向学生发放引导问题,如此次测量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如何提高测量精确度等,由学生阅读任务书,分析任务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引导问题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

2.计划决策阶段

测量计划是测量前的思考。由学生根据上一阶段收集的信息,结合引导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测量计划的制订,包括设备清单、测量步骤等。这是一个团队合作讨论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沟通能力等。

3.实施阶段

测量计划的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尤其在测量仪器的操作过程中,如学生出现错误操作,应由其所在小组的成员共同寻找问题,而不是指导教师直接指出。同时鼓励小组成员间通过相互对比来发现问题,从而修正、实施自己的计划,最终得出较为理想的结果。这样,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结合实际思考得出的结论,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传授更容易掌握和应用。

4.检查阶段

每次测量实习都有单独的检查评分表,学生能通过此表独立判断自己的测量结果正确与否。在整个测量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查,能及时纠正错误和提高测量精度。一般情况下,可由现有学生自检,然后再进行小组成员间的互检。

5.评估阶段

最后的评估是与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小组评价,不是单纯地给出成绩,很大程度上是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下一次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综上所述,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的一个循环过程。尤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占据主体地位,而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查阅资料、制订学习计划、解决问题、结果评估,学生都能够全场参与,并通过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编写引导问题、提供资料来源、评估学习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等方面始终起着主导性作用。

五、结论

基于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占据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能让其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思维行为方法,提高其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唐俊成.职业教育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6):253.

[2]何春保.专业大类培养下土木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2(1):32.

土木工程职业评估篇(11)

Abstract: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sts is occur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hase, it need to invest a lot of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at this stage, the resources likely wasted. Therefore, careful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saving th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can receive the obvious cost savings.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E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土木工程的内容及职能(一)土木工程的内容

土木工程既指建设的对象,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包括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为了更好的解决,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在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材料并积极开拓新的开发空间。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也呈现出现新的发展趋势:空间上的开发;新材料的使用;计算机应用;环境工程;新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和新材料的结合;新管理技术和运营方式的采用;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二)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能1、策划职能工程项目策划是把建设意图转换成定义明确、系统清晰、目标具体、活动科学、过程有效的、富有战略性和策略性思路的、高智能的系统活动,是工程项目概念阶段的主要工作。策划的结果是其他各阶段活动的总纲。2、决策职能决策是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工程项目策划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证评估等活动,得出结论性意见并将其付诸实施的过程。3、计划职能决策只解决启动的决心问题,根据决策做出实施安排、设计出控制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的活动就是计划。计划职能决定项目的实施步骤、搭接关系、起止时间、持续时间、中间目标、最终目标及措施。它是目标控制的依据和方向。4、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组织者和管理者个人把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把各种作业(管理)活动协调起来,使作业(管理)需要和资源应用结合起来的行为,是管理者按计划进行目标控制的一种依托和手段。5、控制职能控制职能的作用在于按计划运行,随时收集信息并与计划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并及时纠正,从而保证计划和确定的目标的实现。控制职能是管理活动员活跃的职能,工程项目管理学中把目标控制作为最主要的内容。6、协调职能协调职能就是在控制的过程中疏通关系,解决矛盾,排除障碍,使控制职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它是控制的动力和保证。控制是动态的,协调可以使动态控制平衡、有力、有效。7、指挥职能指挥是管理的重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都需要强有力的指挥。工程项目管理依靠团队,团队要靠负责人,负责人就是指挥。指挥职能是管理的动力和灵魂,是其他职能无法代替的。8、监督职能监督是督促、帮助,也是管理职能。土木工程项目与管理需要监督职能,以保证法规制度、标准和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监督的方式有:自我监督、相互监督、领导监督、权力部门监督、业主监督、自我监督、公众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