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国防教育的方针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8 16:37:07

国防教育的方针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1)

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网络可管可控,使我们网络空间清朗起来。”要想让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优越,顺利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联动机制、管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一、积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往各高校之间针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协作非常少,高校和驻校选培办之间的沟通协作也不是很多。当前,新媒体环境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负责国防生教育管理的领导机构之间、各个培养国防生的高校之间、各个驻校选培办之间、高校和驻校选培办之间提高沟通协作,形成更好的联动机制。首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国家教育部应专门选配人员,成立专门负责开展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对全国各大培养国防生的高校和所有驻校选培办进行宏观指导。其次,各大高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该小组由高校牵头,但必须吸收选培办的有关人员到该小组中。主要负责本校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负责本校各个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同时还负责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确保教育者自身的素质跟得上。该小组还要负责收集教育者和国防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方式方法。

二、积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控机制

各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加强对免费个人主页及其链接的审查,严格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并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要想给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绿色、文明、安全、有序的新媒体环境,必须对新媒体环境进行管控。首先,要完善制度法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教育部应联合有关部门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颁发相关的政策法规,各大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法所依,有章可循。其次,要针对国防生使用新媒体施行实名登记制度,每个国防生使用校园网时,必须登录自己的账号才可以使用校园网,并且对国防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记录,还要对国防生使用的新媒体情况进行备份,比如QQ、人人、微信的账号和用户名等。再次,要注重技术管控。及时对各种防控软件进行完善,将其变成一个可以阻挡不良信息、有害病毒的重要屏障。最后,要完善舆情应急预案。应对与国防生有关的舆情进行严密监控,对可能发生的舆情失管失控事件进行充分预想,并制定舆情事件应急预案,对国防生中发生突发的舆情事件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

三、积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必须有坚实的技术保障和经费保障。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会应用到非常多的新媒体技术,比如网站维护技术,防火墙、过滤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认证等新媒体技术。这些新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净化国防生所接触的新媒体环境,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更好地效果。高校必须要在社会上引进相关人才,自身也要加大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力度,为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引进新技术、也要引进新设备,这意味着开展好这项活动也必须要有经费保障。总政治部2009年11月印发的《中国人民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第五十三条规定:“各级应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须的经费保障,政治工作单位标准经费主要用于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补助经费必须专款专用。”无论是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教育部,还是各大高校和其驻校选培办,都应该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设立专项经费,并且确保专款专用。

四、积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

2008年7月8日,刘延东在、教育部召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创新课堂教育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改进考试考评方式。”新媒体环境使得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也对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对教育主体进行评价。评价高校和选培办针对新媒体环境规律制定的教育计划及制度是否合理、在选人用人上是否公正科学。同时还要评价教育者政治立场是否坚定,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是否能胜任本职要求等等。其次,要对教育过程进行评价。对党和军队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定情况、教育方式方法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第三,要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跟踪对比国防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对国防生利用新媒体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用新媒体的行为习惯、防间保密意识进行评价。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可以准确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2)

一、引言

大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客观要求,又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举措。200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该法将学校国防教育单独列为一章,明确高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随后,200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的48号文件,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明了学校国防教育和军训工作的方向。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很不平衡,还存在教育手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大学生久居和平环境,国防观念淡薄的问题,不断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力度,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我们认为,关键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教育的方向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思考、创新和实践。

二、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辩证思考与举措

1.用联系的观点来调动大学生参加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相互的联系。高校国防教育亦是如此。高校国防教育主体是“大学生”,而它的推动力和生命力也在于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没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国防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最佳教育的效果。要使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以此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则需要领导者和组织者的正确引导。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向的引导工作。一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读大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国防教育是军事院校教育内容”的思想,用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观点去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国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而经济的发展是搞好国防教育的物质基础。同时,国防意识的增强是强大精神力量的源泉,它可以转化为经济建设生产力,只有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都搞上去,方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二是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大仗一时打不起来,国防教育搞与不搞无所谓”的思想,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引导,使大学充分认识和平与战争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只要世界上存在阶级和国家,和平就只能是相对的,必须居安思危。三是针对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大学生存在的厌倦情绪,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观点引导、启发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国防教育是一项振奋民族精神的伟业,民富、国富不等于国强,从而树立起“民富不忘国强,国强不忘国防”的观念,变“要我参加国防教育”为“我要参加防教育”。

2.用发展的观点来正确把握高校国防教育的方向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的本质是发展,这样人类社会才会进步。但事物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国防教育亦如此。因此教育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内容与形式上要不断变化与发展。教育方法,其变化与发展必须保证教育不走偏方向。我认为,当前应着重注意四种倾向性问题。一是强调集中教育,忽视经常性教育。现阶段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主要是集中军训,军训过后则再不问津,虽然短期军训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国防教育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和潜在性特点,再加上高校国防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器材都是有限的,因此应抓好经常性教育,在“结合”与“渗透”上下工夫,通过经常性教育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二是强调教育形式,忽视教育效果。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与内容,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抓好国防教育,自然离不开形式,但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现在许多高校在进行国防教育时,有的喜欢讲排场,场面颇大,效果甚微;有的一味以竞赛、演唱为形式,以“乐”代“教”;有的在总结国防教育工作时,将开了什么会,举办了多少活动,发表了多少文章当做其政绩,而不深入考究其效果。这些现象都应注意克服,应根据变化的形势与内容,找准最佳的教育形式。三是强调“热点”教育,忽视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理论教育是较高层次的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从感性向理性转变,从朴素感情的自发状态向理性思维的自觉状态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深化国防教育,首先要学好国防理论,特别要了解国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国防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人民战争理论和战时动员要求,等等。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中以时事形势“热点”教育为多,而对系统的理论灌输偏少,这种认识和做法不免失之颇偏,起码不够全面。四是强调目标“软件”建设,忽视培养“硬件”建设。所谓“软件”建设主要包括教师个体素质要求和完善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内容、规划等建设;所谓“硬件”建设主要指教学器材、图书资料和教育阵地等。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基础薄弱,在立足于抓“软件”建设的同时,还应创造条件抓好“硬件”建设。如高校内部必须抓好军事考研室、图书资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和武器库的“三室一库”建设,校外必须有教育阵地。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如果没有教育阵地或阵地不完善,就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高校国防教育要搞扎实,应着重抓好三块阵地。一是以民兵训练基地为依托的大学生军训阵地;二是以军营为依托的学军阵地;三是以烈士陵园、纪念馆为依托的传统教育阵地。要通过这些“硬件”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普遍国防意识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安全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军弱则国弱,军强才能保证国强,国强才能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道理。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保证高校国防教育的延伸性

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规律是对立统一。开展国防教育,也应坚持三个“统一”。一是坚持“一般”与“重点”相统一。没有一般教育就没有广度,没有重点教育就没有深度。广度与深度的统一,要求我们把一般教育与重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工夫放在重点教育上。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的优秀群体,他们思想敏锐,勤于思考,充满活力,理所当然的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大学生毕业后将夺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有的还将走上领导岗位,因此,他们国防观念的增强,能影响和带动各个地区、各个阶层民众增强国防意识。可见,抓好高校国防教育这块教育重点,既有针对性,又体现了广泛性。二是坚持“虚”与“实”相统一。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巩固和保卫国防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单作一项教育来讲,既有“实”的内容,又有“虚”的工作,关键在于两者的结合点。例如,在征集大学生入伍时,高校可进行“居安思危,参军光荣”的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大学生依法服兵役的热情,又能起到使广大大学生受到“居安必须思危”的潜移a化的教育作用。只要用心揣摩,就能找到“虚”与“实”的结合点,就能做到寓“虚”于“实”,有效增强国防教育力度。三是坚持“破”与“立”相统一,确立高校国防教育新观念、新方法、新制度。面对我国的安全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国际新形势,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对一些传统的东西进行改革,目前须着重抓好“四破四立”:一破“国防教育是军人和民兵进行的教育,高校不必要”的错误观念,立国防教育是全社会全方位的教育,高校是其教育重点的观点;二破“国防就是军事,军事就是打仗”狭隘的国防观念,立国防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方面建设和斗争的“大国防”观念,从高层次上理解国防教育意义;三破高校武装部“热”,高校其他机关、院(系)“冷”的“独唱”格局;四破国防教育的随意性,立依据法律法规和教学大纲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国防教育逐步步入依法、依纲施教的局面。

三、结语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3)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76-02

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公民素质,国防教育自然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强化国防教育,不仅能树立学生的国防思想,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而且能够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更好地在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了解和掌握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并就此探索有效实施策略尤为必要。

一、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小学国防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重视的只有考试涉及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国防教育由于没有列入毕业或升学的必考科目,则是说时重视、做时轻视、实际忽视。主要表现在:①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国防教育就是开个讲座,办个活动,没有从提高全民族国防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理解和认识。对于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课,不少中小学校仅仅是停在嘴上,写在纸上。②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 把国防教育看做可有可无的累赘,对于学习开设国防教育颇有微言。③学校缺少专职的国防教育师资,国防教育岗位常常由学校政工干部、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等兼任,他们或缺少国防及军事知识,或缺乏中小学校教学经验,直接影响了实际教育效果。④学校国防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大多数中小学在进行国防教育时,要么临时找几种国防报刊,照本宣科;要么编印的国防教育读本不分年级“一刀切”、“一锅煮”, 教师难以做到像数学、语文那样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⑤学校国防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不灵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采取有效的策略,切实培养学生对国防教育的情感,提高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二、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实施策略

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安危、生死存亡的大事,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潜心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国防教育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健全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大力营造国防教育浓厚氛围。坚强的领导力量是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根本保障。学校应该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统筹学校国防教育的具体工作,以健全的组织机构确保国防教育的有序进行。建立国防教育工作制度,实现国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将国防教育工作放在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足额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广泛宣传国防教育知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知识学习氛围。

2.设立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岗位,强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中小学实施国防教育的主导力量。要提高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效果,没有一支观念超前、业务精湛、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是难以做到的。因此,为了突出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视,学校要改变当前国防教育师资以兼职为主的现状,在教师编制中设立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岗位,拓宽国防教育教师的选配渠道,充实教师数量,提升教师质量,真正建立一支既具有丰富的国防及军事知识,又具有一定的中小学校教学经验的国防教育师资,以满足当前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

3.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编纂国防教育教材,突出教育的针对性。中小学国防教育不同于社会的国防普及型教育,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学校应该组织专家和教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区分层次和重点,科学编纂国防教育教材。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突出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职能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并配以图片、卡通、漫画等图解,做到浅显易懂,寓教于乐。使得中小学国防教育教材建设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4.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欲望。当代中小学生接触的信息面宽、思想活跃,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防教育形式必须力戒单一,要体现形式的多样化,以适应中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在中小学国防教育中,既要有常规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如:音乐课通过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打靶归来》等军歌,歌唱人民军队,讴歌英雄人物;美术课通过画飞机、军舰等,对学生进行爱军队、壮军威教育;体育课进行基本的军体拳、武术等军事技能教育和训练培养。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不忘国耻”、“居安思危”、“祖国在我心中”等内容的座谈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利用寒暑假举办军事夏(冬)令营或军训活动,进行阅兵式、分列式、射击、战地救护等方面的军事训练;组织观看与国防相关的影视作品等,以此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欲望,深化国防教育。

中小学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公民国防意识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始终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强化中小学国防教育,使学生逐步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培养学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为把青少年锻造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4)

【摘要】  目的 调查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以便为制订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大量回顾文献,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急诊护士在2009年8月-2010年8月的一年内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由专人负责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结果 过去一年内总的针刺伤发生率为92%,针刺伤发生频率较高的操作环节为“套针帽和套安瓿”、“处理用毕的针头”和“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职业防护教育接受率为81.6%,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为42.5%。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且缺乏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改善教育体系、优化管理流程是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急诊;针刺伤;调查分析;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pricking wound of the er(emergency room) nurses, and analyze the data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the prevention measures.methods after interviewing a lot of literatures, we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to survey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of er nurses. the distribution and collection of the questionnaires are finished by special person.results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is 92%, and the rate of receiving the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education is 81.6%, and the rate of knowing about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knowledge is 42.5%.conclusion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of er nurse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y lack the occupational prevention education, so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optimizing the administration process is the key of decreasing the rate of pricking wound.

[key words] emergency; pricking wound; survey and analysis; nursing

职业性暴露是近年来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又危险的职业性暴露[1]。WWW.133229.coM另有文献披露: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的流行率也在上升[2]。国外也有文献指出:由针刺伤引起的职业暴露是一个医疗领域颇受重视的问题,针刺伤可以引发多种传染病[3]。所以,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职业群体,而急诊科由于患者流动性大、硬件设施有限等原因造成护理人员更易发生针刺伤,本研究旨在调查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现状,以期为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所有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她们在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发生针刺伤情况、职业防护教育和职业防护知识四个板块,以便全面了解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状况。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具体方式为调查性研究,在大量回顾国内外文献并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应用方便抽样收集资料,对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具体应用均数、标准差、频数、卡方检验等统计方式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发放问卷90份,实际回收87份,问卷回收率为96.7%,经对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发现,问卷的有效率为100%。总共调查87人,其中男性1人(1.1%),女性86人(98.9%),平均年龄为(29.2±5.2)岁,平均工龄为(8.7±5.8)年,将工龄分为<10年和≥10年两组,经卡方检验发现针刺伤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10.431,p值为0.005﹤0.01。具体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见表1。表1 急诊护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结构

2.2 针刺伤发生率和影响

过去一年内总的针刺伤发生率为92%,其中发生1~2次的为32.2%,发生3~5次的为28.7%,发生5次以上的为31.1%,详见表2。表2 针刺伤发生率

2.3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针刺伤发生频率较高的操作环节为“套针帽和套安瓿”、“处理用毕的针头”和“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发生率分别为43.7%、48.3%和46.0%,详见表3。表3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2.4 职业防护教育

有71人(81.6%)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接受途径大多为医院职前教育49人(64.5%),只有8人(10.5%)从学校接受职业防护教育;56人(64.4%)认为职业防护教育很有必要;40人(46.5%)表示如果医院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培训的话,一定会参加。

2.5 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

只有42.5%的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且针刺伤上报率也仅有24.1%,详见表4。表4 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

3 讨论

3.1 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现状

每年全世界约有10万护士发生意外针刺伤,由于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4],而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等基本操作均由护士完成,所以她们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5],这样的数据和结论不得不让临床护理从业人员感到震惊,针刺伤的发生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后果,所以调查针刺伤的发生率和潜在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文献报道,护士的针刺伤年发生率为80.6%[6],李映兰等调查护士针刺伤的5年发生率为97.9%,77.3%的护士每年发生针刺伤1次以上[7];一项对急诊护士的调查显示,在最近一年的工作中,被针刺伤过的人占被调查者的90.3%[8],本研究中针刺伤发生率为92%,和上述文献基本一致,这说明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没有本质性的改善,笔者认为,有三个潜在因素:其一,医院的硬件设施不完善,没有足够的保护装置防止护士发生针刺伤;其二,由于护理人力的短缺,临床护士大多工作量超负荷,使得她们为了完成工作而忽视一些防护环节;其三,护士本身缺乏防护意识,对针刺伤的危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实,国内外都一致认为医疗从业人员是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国外文献报道:医学生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群体,这让他们处在发生乙肝、hiv等传染病的高风险中,并认为改善上报系统、改进上报流程应该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9],对于这一看法,笔者深表赞同,医务人员的安全执业环境应该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让临床护士没有后顾之忧,并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工作。此外,一旦发生针刺伤后,很容易发生致病性感染,如果能及时上报则可以做出最有效的处理。所以,改善上报制度和流程,鼓励护理人员上报针刺伤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杜茵茵认为工龄是影响针刺伤发生的可能因素[10],而本研究显示两组工龄的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工龄是影响针刺伤发生的潜在因素,护理管理者可根据这一点对不同工龄的护士做针对性的培训。此外,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我们在针刺伤防护方面不能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衡量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能力的标尺。

3.2 针刺伤的发生环节

杨荣坤[11]曾报道,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有:(1)丢弃用过的针头时;(2)给患者注射时(特别是给不配合的患者注射时);(3)针头用完盖帽时;(4)更换未加帽的针头时;(5)把已用过的空针摆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做清洁时不慎被针头刺伤等,本研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前三个环节是 “处理用毕的针头”、“被不适当放置的针头刺伤”和“套针帽和套安瓿”,发生率分别为48.3%、46.0%和43.7%,与上述文献所述基本一致,这说明针刺伤的发生环节存在某种共性特点,不仅给所有的护理人员一个警示,也给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防范的依据。国外也有文献指出:不适当放置的用过的胰岛素针头会给机场工作人员带来职业暴露的危险并引起一系列传染病[12],可见控制某些危险环节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针刺伤的发生,这样的环节管理是一劳永逸的管理举措。

3.3 针刺伤的职业防护

朱秋群[13]指出,在护基教学中加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教育已刻不容缓,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于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这对护生来说不仅是启蒙教育也是培养防护意识的重要方式,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大多数卫生院校缺乏职业防护教育课程[14],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81.6%的护士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接受途径大多为医院职前教育49人(64.5%),只有8人(10.5%)从学校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这再次印证了上述文献的报道,这样的现状值得卫生院校的领导反思,课程改革似乎已不可避免,同时,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医院对于护士的职前教育非常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学校的教育漏洞。

调查结果还显示:只有42.5%的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伤后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且上报率也仅有24.1%,这不仅凸显了职业防护教育的严重缺乏,同时也反映了医院针刺伤上报流程的不足,引起了上报率的低下,本研究中有51.2%的护士认为“即使上报了也没用”,这应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改善上报流程,优化后续处理,只有这样才会鼓励更多的护士上报针刺伤。

3.4 针刺伤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影响

有文献指出:91.69%的护士在发生针刺伤后感到担忧和恐惧,她们均希望得到单位领导的重视并给予落实到位的政策[15],本研究中有77.0%的护士表示发生针刺伤后对心理有影响,与文献所述差异不大,这样的结果再次证明了针刺伤的危害,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护理管理者应该积极关心发生针刺伤的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应给予支持和有力处理措施,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创造良好的工作心境。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旨在了解急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并进一步了解了这一群体职业防护的相关情况,研究结果给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优化管理流程,改善防护设备,最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是造福所有医务人员的壮举。

【参考文献】

   1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7.

2 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当代护士,2007,5:90-92.

3 commentary: needle stick injuries & the health care worker - the time to act is now.indian journal of medicine research, 2010, 131: 384-386.

4 邓敬.临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当代护士,2008,7:9-11.

5 刘芙芸.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及防护对策.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3):206-207.

6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7 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护理学杂志,2006,21(2):52-54.

8 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及针刺伤后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206.

9 giriag k sharma, marta m gilson, hari nathan, et al.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cidence and implications.academic medicine, 2009, 84(12): 1815-1821.

10 杜茵茵,叶荣森.传染病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环节及其处理情况调查.世界感染杂志,2006,6(5):447-448.

11 杨荣坤.医务工作者发生针刺伤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基础医学论坛,2008,12:1128-1129.

12 dorevitch s, lacey s.e, abelmann a, et al.occupational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a us airpor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0, 52(5): 551-554.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38-03

一、引言

国防生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早在1999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四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选拔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试点工作随之在全国十多所重点高校全面展开。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的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1,2]。目前签约国防生培养的地方高校有百余所,在校国防生人数达数万人[3],并有一大批国防生已经从地方院校毕业后进入军营,其中一部分国防生经过军队院校短期的任职培训,结业后走向部队的实际工作岗位。随着军队的改革与发展,未来部队干部中的绝大部分将由国防生构成,国防生将成为国防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和生力军,肩负着未来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担。

国防生在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是按照通识教育来培养的,对毕业后军队的任职方向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防生本身对自己未来在部队具体的岗位目标比较模糊。毕业走入军营后,为了使其更快更好地完成从地方院校大学生到军队干部的角色转变,更快地适应部队任职岗位工作,开展国防生任职教育和岗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纵观国防生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分别由地方大学和部队承训院校来完成。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地方高校和部队承训院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前后两阶段的培养不能很好地相互衔接[4,5],从而导致国防生在部队的任职培训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等新问题。

国防生任职教育既包括任职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又包括军政素质训练和养成教育。五年前的国防生从地方院校毕业后,到部队承训院校的任职教育的时间是一学年左右,由于培训时间较长,承训院校针对不同专业和岗位任职技能的需求开设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多门课程,承训单位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初步掌握了国防生培训教育的基本规律,并且能够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实践。但是,随着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国防生的任职培训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培训时间的大幅度压缩,多数专业的培训周期缩短到三个月。这种形势为承训院校和培训单位带来极大的挑战。原有任职培训教育的管理模式、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培训内容等都难以适应短周期的新要求[6-9],必须尽快研究新形势下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培训模式与教学实践方法,为国防生任职教育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决策支撑和理论指导。

截至目前,为期三个月的国防生任职培训已经进行了四年,课题组与参与培训的教员和国防生进行了座谈和调研,从反映的情况看,虽然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培训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新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由于周期短带来的课程内容难以消化的问题”、“课程内容多而动手实践少的问题”、“设备操作不熟练、技术技能学而不精”、“参训国防生本科专业基础与培训方向不一致”、“培训方向与部队任职岗位不一致”、“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国防生任职培训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国防生在具体任职岗位上战斗力的快速生成。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国防生任职教育的规律,探索培养模式与创新教育实践等任务迫在眉睫。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技术类培训专业近年来的培训工作以及由培训时长变化引起的系列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结合部队调研和在岗干部反馈的信息,研究针对性的对策,总结国防生任职教育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对任职培训的课程体系重建和培训内容优化等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为培训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建议。课题的研究工作对于提高国防生任职培训的效果,为充分发挥国防生的作用,对促进军队和国防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任职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了提高培训效益保障培训质量,必须充分认清和把握参训国防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国防生的专业基础、任职培训方向、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关联度,以便在培训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教学统计度量的方法,来分析参训对象的特点。

为了充分了解培训对象,课题组经认真研究,从任职岗位需求的认知度、本科专业基础、培训方向与本科专业的一致性、培训课程设置合理性、培训内容满意度、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的建议等多个方面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并依托单位所承训的任务开展了问卷调查。选取四个技术培训专业的参训国防生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这四个专业是属于为期三个月的任职培训专业,比较具有代表性,培训时间缩短带来的矛盾问题也最突出。共计有102名参训国防生学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发出102张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2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认真梳理和统计,得到以下九个方面的调查结果。

1.参训的国防生100%全都已经分配到具体的工作单位,对任职单位的基本情况有概略的了解。但是多达75%的参训国防生对自己的任职岗位不了解和不确定。通过座谈也了解到多数国防生从地方院校毕业刚到部队报到,就选派来参加任职培训,到部队单位的时间短,造成对自己的具体工作岗位不太了解。

2.在参训国防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方向与培训方向、本科专业课程和参加培训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方面,调查发现,参训人数少的培训专业其相关度比较高,而参训人数多的专业其相关度较低。另外,本科阶段所学专业课程与培训课程之间几乎没有重合的,与培训课程之间也没有很强的关联性,这说明很多国防生的任职培训课程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

3.在关于本科所学专业与任职岗位一致性问题的调查中,回答完全一致的只占到参训国防生的8%,有37%的参训人员认为基本一致,更有55%的人认为不一致。

4.在是否需要增设更多任职岗位课程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高达82%的参训国防生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极具个性化的课程需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防生刚到部队的心理状态比较茫然,也说明承训院校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为了适应国防生的部队任职所需,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5.在培训内容能否满足任职岗位需要的调查中,回答完全满足的只占到参与调查人数的10%,有80%的人认为基本满足,尚有10%的参训人员认为不满足和不确定。

6.针对现有培训内容的建议和意见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6%的参训人员认为专业基础知识少、对培训课程理解困难,8%的人认为装备知识太深,31%的人认为准备知识太浅显,15%的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其他意见和建议。

7.针对培训方式的调查结果是:有78%的参训人员认为操作时间过短,有8%的人员认为多媒体教学内容不充分,有5%的人员认为课堂讲授的时间过长。

8.在任职培训课程的考核方式上,调查发现,有67%的培训课程仍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只有少数课程采用论文考核、操作考核、综合考核等方式。针对国防生任职教育的考核,尤其是偏重于操作技能培训的课程,考核方式值得商榷和调整。

9.针对培训时间是否适合的调查发现:有43%的参训人员认为十个月比较合适,认为三个月或六个月合适的分别为30%和27%。我们的调查对象102人都是参加为期三个月培训的国防生,可见,绝大多数认为三个月不合适。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课题组发现国防生任职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参训人员对岗位认知度不够,只知道属于哪个单位,但是多数不了解岗位所需具体技能,心态茫然。二是地方和部队两个培养阶段的专业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连贯性和一致性不强,参训国防生本科专业与任职培训方向相关程度不够,没有体现出本科专业基础、任职培训方向、岗位需求三者的统一性和关联性。三是培训内容不恰当,要么难度不合理,要么缺少专业基础知识,造成培训内容理解困难。四是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考核方式都不尽合理,多数人认为三个月的培训时间不太合适;参训人员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过短的问题非常突出,也很普遍;培训课程考核仍以笔试为主,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三、任职培训教育改革的对策与措施

课题组依据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经过认真分析和研讨,结合国防生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培训任务要求,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1.由于75%的参训国防生对自己的任职岗位并不是很明了,却有80%以上的参训人员认为培训内容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岗位需要,这二者之间明显存在自相矛盾。表面上看,反映了参训人员矛盾的心理状态,但是究其原因,是参训国防生的选拔和调配环节考虑不够充分。

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建议应适当改变参训人员的选拔方式。给予国防生更多的到部队具体任职工作岗位去认识了解的机会,或者延长在岗锻炼的时间,使其充分了解任职工作岗位需要哪些具体的保障技能,然后按照岗位技能所需与本科专业知识背景一致或相近的原则,选拔参训人员,达到个人岗位技能需要与培训目标的合理匹配,才能更好地发挥参训国防生的专业优势,使之学以致用,才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短时间的技能培训才会有良好的效益。

2.调查中有55%的参训国防生认为其本科专业与任职培训专业不一致,并且有46%的人认为培训课程内容由于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理解困难,这55%专业不一致和46%认为理解培训内容有困难的参训者,已经占据了参训人员的大多数,这些参训者不具备参训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和背景知识,这必须引起承训单位的高度重视。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建议,承训单位要把好入口关,特别是为期三个月的任职培训专业,更要重视参训学生的专业基础。

3.在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和考核方式上,仅有30%的参训人员认为三个月的培训时间是合适的,70%以上的人员认为六个月以上更合适。80%左右的参训国防生认为操作时间太短,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三个月不太合适的结论;67%的人认为将单一笔试作为培训考核方式不太恰当,不能很好地检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针对具体培训过程的这些问题,课题组建议,适当延长培训时间,精练或者压缩培训内容,增设必备的基础课程;开放设备专修室,增加参训人员动手实践的机会,延长操作时间;改变培训考核方式,技能培训中注重任职需求,采用综合考核方式、以全面衡量为主。在两年多的任职培训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采纳了课题组的建议,培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参训国防生的任职技能得到了普遍提升。

四、结论

国防生教育历经十多年,依托地方高校培养为部队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军队改革与发展,未来国防生在部队干部中的比例还会逐年增加,国防生任职培训任务也会随之增加,培训任务会更加繁重,其培训效果以及能否学以致用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探索国防生任职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培训实践,将极大地提高培训效率和效益。

本课题立足国防生任职培训的新形势和承训任务的实际情况,围绕如何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时间短、任务重”的难题,解决参训国防生专业基础背景与培训方向和任职岗位不完全一致的突出矛盾,探索国防生任职教育的基本规律,用以指导任职培训的改革实践,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虽然课题选取了几个短周期任职培训专业作为典型对象进行研究,但是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许多问题是共性的,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从更大的范围看,本课题所涉及的国防生任职培训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对于提高其他专业国防生任职培训的质量,也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欣,蓝天.中美高校国防人才培养体系的对比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21):6-8.

[2]钱云光.中国高校国防生教育发展历程及启示[J].社科纵横,2013,28(3):164-166.

[3]强军锋,苏栋,邵荣华.普通高校国防生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3,(18):333-334.

[4]尹巧,曹领祺,刘义玮.国防生任职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的现实难题与对策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50-51.

[5]罗开春,李政.对国防生人才教育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4):26-27.

[6]尹旭江,邹成亮.关于改进国防生任职教育培训的建议与构想[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9,25(4):84-85.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6)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理念

国防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战略性工程,既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历史证明国家没有国防就谈不上国家独立和国家安全,更谈不上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早期战事中因自身对和平思潮的深信不疑,进而在国防教育上放松警惕,导致国民的国防安全意识淡薄,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吸取历史的教训,我国在大学生的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国防教育,通过国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理念,同时也让他们更加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进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将爱国热情内化为建设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平年代里长大的当代大学生,对待国家安全并不重视,国防意识淡薄,因此,高校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理念方面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自来就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这种忧患意识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仅不利于社会发展,甚至危及国家和民族的存亡。生活在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珍视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树立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威胁国家安全的隐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局势变幻莫测,国家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在@种环境下,如果对国家安全缺乏危机感和正确的认识,将会给祖国的繁荣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因此,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时,以更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强烈的民族危机感去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去,。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建设性人才,其素质的高低将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当前高校重要转型期,倡导的素质教育,国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同时也是学生关心国事民情和强健体魄的重要契机,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防素质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我国未来国防建设培养了重要的战略人才。

二、当前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分析

(一)国防教育形式化严重。处在当前的和平年代,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人们对战争的记忆模糊,国防意识逐渐淡化,这就导致为提高学校的就业率,高校对国防教育的开展并不重视。对于国家明文规定的国防教育方针政策,虽有设立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很多时候为了整体教学进度服务,国防教育课时被无限缩减,有时只以一场军事讲座应付了事,因此,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效果也可见一斑。

(二)国防教育的师资素质参差不齐。由于高校对国防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师资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国防教育投入资金较少,缺少专门的研究室,更谈不上教师的再培训工作了。同时,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师都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加之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导致国防教育课程质量一直堪忧,学校的不重视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学分管理上,很多高校将国防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学期末的考试有些也是采取交论文和开卷考试的形式结课,这就导致学生对国防教育课程也不够重视。

(三)国防教育的教学过于形式单一。由于国防教育课程往往作为选修课,所占分数比例并不大,学生自然对其重视不够。同时由于其滞后的教学配置,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往往是很久之前的知识,与时事联系较少,也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甚少,为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国防教育的实践课程中,军训课程也是被删减简再删减,除了基本的军队礼仪课程,技术性的射击、战略战术学习基本都被删减掉了,高校也只是以走过场的形式来应付法律赋予的国防教育的义务。

(四)国防教育投入不大。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设立国防教育的专门的教学经费,因此,师资投入不足,在硬件设施投入上也是少之甚少,针对国防教育的训练基地更是无从谈起,针对国防教育的专业化课程如射击、体能训练等课程,大多以跑跑步,站站军姿了事,有些学校军训任务由地方军校或者部队来指导,然而学校的专业理论课程与训练课程脱节严重,学生很难得到系统化的培养。

(五)学校的国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由于高校对国防教育课程重视不够,各方面资源投入不足,相关实践活动较少,即使有也得不到重视,活动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这就导致很难在校园文化中营造浓厚的国防文化氛围。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7)

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富和补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的十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大学生国防精神和国防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过程中只有紧跟时展步伐,因事、因时、因势地不断探索新规律,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国防教育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高校国防教育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大学生国防教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创新效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身特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就是“中国国防”,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现状,树立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同向同行的。高校国防教育中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教育两部分,其中军事技能教育部分需要通过学生组成相应的团队来共同接受教育和评比,这种教育评比方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体主义教育是同向同行的。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过程中要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动员法》等法律法规,这也是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的一部分。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国防教育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例如:通过对国防教育中的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能够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大学生国防教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这两门课的协同创新能够使国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二、高校要创新构建科学的国防教育体系,从而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国防教育更有针对性。国防教育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依据参照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规定,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要有36学时的军事理论教学和不少于14天军事技能集中训练,当前大多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所采用的也是这种军事理论教学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但仅仅依靠这些课堂教学工作是很难保证国防教育的优质性和实效性,也难以使其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应创新构建 “五结合”模式的国防教育体系,即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日常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军事训练和日常国防教育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国防教育的四大载体:军事理论必修课、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类选修课、日常国防教育活动。高校构建好国防教育体系后还要有合理的工作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使国防教育的各项教学和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三、高校要不断创新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让国防教育对学生更具吸引力。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要紧握时代脉搏,具有时代感和丰富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形势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要把国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近代耻辱史教育、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军事技能训练中多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武器装备、器材操作、军事地形学等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一些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和技能。另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国防安全教育,使其树立国防观念和保密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使国防教育活起来,推动国防教育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利用QQ、微信、短信等各类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拓展国防教育的阵地。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国防教育版块和相关论坛,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播国防教育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要把舆论宣传、思想引А⒒肪充秩尽⒒疃渗透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效果。要善于创新话语体系,积极运用网络语言、群众语言、个性语言、新闻语言开展国防教育宣传,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红色资源,建立国防教育基地,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按照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对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用新观念谋求新发展,这样才会使国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选取80名护士,年龄20~35岁,都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名,实验组给予护理教育,对照组则不给予,对其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教育对预防护士针刺伤的效果。

1.2 方法 在护士入科上岗前,医院组织对其进行护理教育[2],本次研究选用的对象,采用实验组给予护理教育,对照组则不给予,比较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来分析护理教育对预防针刺伤发生的效果。护理教育分为岗前操作培训和理论培训,理论培训主要是围绕让护士如何认识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及其发生后如何采取的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等内容进行的。岗前操作培训是通过年资高的护士通过亲身施教,指导护士在工作中如何加强防范意识,认识其危害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如何预防,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等,具体的操作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静脉穿刺前后;② 肌注、皮下注射时;③ 抽吸药液时;④ 采集血液标本时;⑤处理医疗废物尤其是锐器医疗废物时。对照组参加常规的岗前培训[3],未进行系统的岗前护理教育。

2 结果

2.1 对80名护士在回顾性分析的1年中发生针刺伤38人,其中试验组发生10人次(25%),对照组发生28人次(70%)。对照组与实验组针刺伤的发生率之比为14:5,差异显著。

2.2采取 SPSS l9.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对比使用χ2校验,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P

3 讨论

医疗护理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减少针刺伤的发生[5]。针刺伤的发生率之所以高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①护理操作的基本功不扎实,如抽吸药液、静脉穿刺拔针等;②护理工作中养成了不良的操作习惯;③未系统的进行护理教育,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④未端正态度来加强预防针刺伤发生的观念等。护理工作是医院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而其风险较高,如何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就成了医护人员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进行科学的护理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此外,护士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岗前培训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他们的职业暴露,最大限度的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通过护理教育,加深了护士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针对发生原因来改善护理操作,还需端正工作态度,按规范进行科学的操作规程,重视自我保护,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从而得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Wang HH, Kristopher F, He GP, et al. A training programme for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impact on knowledge, behaviour and incidence of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student nurses in Changsh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 Adv Nurs, 2009, 41(2): 187-194.

[2] 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0(5):386-388.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9)

3、《国防教育普及读本》。《国防教育知识普及读本》是2008年1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防教育编委会。内容介绍《国防教育系列教材·国防教育知识普及读本(小学2年级)》依据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2006年11月13日公布施行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的要求,我们编写了“国防教育知识普及读本”基础教材。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10)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26-02

收稿日期:2011-01-16

作者简介:王慧敏(1970-),女,河南郾城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国防教育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孙子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发展攻坚克难,更应培养全民国防意识,大力加强国防宣传教育,加强国防建设。只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使我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谐发展,才能保障我国人民生活幸福和安宁。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开展国防教育,全民国防观念日益加强。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育组织松散,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主管不明;教育内容相对滞后和零碎,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教师队伍缺乏,教育方法单一,缺乏感染力、渗透性;教育制度不能坚持经常性。

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看,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国防教育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国防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围绕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路、全新的视角探索开展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寻求新突破。

一、强化认识,树立全民大国防的观念

一是要明确在地方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国防教育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应当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国防教育。”

二是要树立全民参与的大国防观。国防不仅仅是通过军事力量与军事手段“保疆界,护版图”,而且要放眼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的国际地位,着眼于国家的长期安全稳定和繁荣富强,从军事与政治、军事与经济、军事与思想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国防。

三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国防意识的培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负有组织、指导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责任。抓好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对于普及国防教育、强化全民国防意识、促进国防建设健康发展起着引领带动的关键作用。应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防素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进一步激发领导干部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国防教育工作深入发展。

二、整合资源,加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是加强资源提炼,充实国防教育的内涵。要把国防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博大精深,在国防教育中应尽可能地把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和传统的文化精粹相辅相成、融汇贯通;要把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融入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植中去。要把国防教育与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对学生的国防教育,要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操。

二是要更新内容,提升国防素质。人们对知识和信息需求的强烈愿望,决定了必须把国防教育的内容调整到与国防相关的知识信息和技能方面,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围绕提升国防素质这个核心,进一步充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内涵,认真研究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国防意识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给人们的国防观念带来的新影响;要努力形成由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国防技能、国防法制以及国防形势等构成的内容体系,结合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注重由一般理论说教向传授国防知识转变,向学习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有关理论转变,进一步强化形势战备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居安思危,克服和平麻痹思想,调动起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

三、营造氛围,综合运用现代方法拓宽宣传阵地

一要注重经常化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征兵工作、拥军优属以及“八一”、“十一”、“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时机,围绕不同主题,组织开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成果展,通过军事日、国防知识竞赛等群众新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促进国防教育社会化和经常化。

二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功能,采用各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一是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举办一些国防教育讲座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军事形势、有关热点问题和国防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知识,或邀请老将军和军队离休于部作有关国防的传统教育等。二是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参观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部队在进行重大的军事行动(如军事演习、外出驻训、阅兵仪式等)时,可以邀请群众观摩;部队还需经常地有意识地与地方联合开展一些军事展示联谊活动。三是充分利用辖区有线电视台、市人民政府信息网等宣传窗口,广泛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法规和新时期拥政爱军、拥军优属活动的重大意义,以及爱军拥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鼓励创作有关国防教育的影视作品,定期选择一批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在有线电视台集中时间播放,加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对全社会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共建活动,慰问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开展关心退伍军人活动,参加保护军事设施和支援国防建设活动,举办军民联谊活动,宣传并表彰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单位。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宣传工作 一是国防教育的方法要注重灵活多样。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对象,涵盖了全国党政军民学等各个领域的成员,其中,武装力量是国防教育的主体对象,各级干部是国防教育的关键对象,学生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对象。国防教育内容则包括理论、精神、知识、技能等方面。国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国防教育的方法必须灵活多样,这是国防教育过程优化的关键。

二是拓展新的教育阵地。当前,互联网和手机通信网已覆盖我国城乡大部分地区,网络、手机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国防教育要重视这块“阵地”的建设,提升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要重视开发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公共网络、电视、车载通讯等城乡新的公共场所平台,广泛传播国防知识,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国防教育的受众面和教育效益。

三是聚集力量,拓展国防教育平台。采用委托专门的机构、聘请专业的人员、组建专门的公司等途径,把国防教育“分块细化”、“包干落实”,在教育形式的市场化运作上进行有益的探索。比如,找广告公司具体操作对公众的宣传,找市场调查公司进行对教育对象的信息采集,可聘请高校教师、业内人士等专业人员,可以聘用或组建文艺创作演出队、影像动漫制作队等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组织开展国防知识的教育和传播。

五、重点突破,加强在校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

《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是是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多招聘一些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并且专业与国防教育相近的研究生加入教师队伍,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已有国防教育师资的继续教育,使国防教育师资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提升知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

二是完善教育内容,构建国防教育施教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军事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多讲一些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着眼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基地化发展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综合性大学生训练基地,确保军事技能训练的质量。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要相互促进和相互渗透,两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寓教于乐,使其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补充。

国防教育的方针篇(11)

依托全民高等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正处于探索和实践中。要切实做好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就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借鉴军校培养的优长,形成鲜明的培养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和在校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积极拓展途径、创新形式内容,提高培养质量。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

党和国家把培养国防生的任务交给地方高校,是对高校高度的政治信任和政治重托,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高校应尽最大的努力,投入最好的条件,把最优秀的学生培养输送给部队。要把国防生培养工作做得扎实有效,首先必须明确“为什么要培养国防生,培养什么样的国防生和怎样培养国防生”的问题。国防生是介于军校生与地方普通大学生之间的特殊群体,应该集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要着眼于部队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确定工作思路。

由于国防生毕业后还有统一集训过程,所以在校期间,国防生培养工作要做到“两高三强一基本”,即培养“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较强的作风纪律观念和基本的军事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首要任务,此项工作与普通生同步进行。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要重点加强养成教育。工作中应坚持“四个结合”,即分散教学与集中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纪律约束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服从命令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坚持以部队需要为导向,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国防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做到一切工作为国防生成长成才服务、一切工作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把国防生培养成为基础实、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全,德才兼备、军政兼优的新型军事人才。加快由后备军官向现役军官的转变,缩短工作后的适应期,尽快适应岗位、尽早发挥作用。

二、成立专门机构强化教育管理

在一所学校内,国防生分布在若干个学院、多个专业,具有国防生特色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大,国防生自身的后备军官意识和责任感也不强。有了专门机构和人员,就能使国防生感受到有学校为他们的前途负责,有老师关心他们成长、教育他们成才。国防生就有了“家”的归属感,后备军官意识就会明显增强,就会自觉加强修养,锻炼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成立专门工作机构

要使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扎实有效并且不断创新,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十分必要。签约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成立后备军官学院或国防生管理学院等专门的国防生教育管理机构,投入专项经费,加强国防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有机构和没机构不一样,专职和兼职不一样。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就能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开展军政训练,有利于国防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选用素质高、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员从事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有了专职工作队伍,才能潜心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老师的素质、形象、作风以及工作方式、方法,对学生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老师首先必须加强修养,为人师表,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特殊形式,每年选派相关人员到部队“当兵锻炼”,并就“国防生在校期间应加强哪些素质和能力培养”等问题与官兵座谈交流。通过“当兵锻炼”,提高军事素质,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国防生养成教育工作更加接近部队需要。

三、丰富形式内容加强教育引导

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使国防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从思想上强化意识,在行动上加强养成。

1.以课外教育活动为载体

课外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竞技性,学生普遍欢迎、踊跃参加。坚持“立足校园、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立足校园就是利用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国防生订阅《报》、《当代军事文摘》等报刊杂志,使国防生掌握有关信息,加深对部队的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国防生展示才艺、张扬个性、锻炼能力提供广阔舞台,使国防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把国防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提高综合素质。

(2)走出去就是组织国防生到部队慰问演出,增进军民友谊;到部队体验生活,强化作风纪律;参观烈士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继承革命传统;举办军事夏令营,提高野外生存能力;到农村、厂矿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知识、长才干、做贡献;参加全国和省级比赛,为学校争光。

(3)请进来就是邀请部队及各界知名人士来校指导工作,举办形势政策讲座、先进事迹报告,参加大型教育活动等。使国防生了解更多的国防知识,激发报国热情。

2.积极开展先进典型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青年学生崇尚英雄的心理特点,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在国防生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尤其学习地方普通大学生和国防生毕业扎根军营建功立业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还应注意在国防生中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引导和带动国防生奋发向上。

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实践锻炼能力,实践塑造品格。组织国防生开展志愿者活动,义务植树,义务清扫校园,为老师的办公室擦玻璃,到敬老院义务服务等;还可选定帮扶对象,开展接力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国防生到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英雄故事,在娃娃中开展国防教育;到小学校做课外辅导员,辅导小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科技活动。通过道德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国防生自身的爱心,使国防生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受到教育,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四、健全学生组织强化自我教育

学生组织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中应着眼于毕业后到部队任职的需要,重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强化学生组织在日常养成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功能。

1.党团组织

成立国防生党支部、党小组和团总支、团支部,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做好非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和主题团活,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学生会

在国防生中成立学生会,加强学生会建设,使之成为“学生权益的维护者、学校建设的支持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校园文明的倡导者”。针对国防生“一多四少”(经济困难的较多,思维活跃的较少、敢于创新的较少、善于沟通交往的较少、有特长才艺的较少)的实际特点,由学生会每年春季举办一届“春风行动”,开展普及性强的军事、体育、学习、文艺等系列活动。使国防生借“春风行动”之风,展蓬勃之朝气,展示才艺、增强自信、锻炼能力、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综合素质。

3.国防生讲坛

成立国防生“励剑”讲坛,举办讲座、报告。讲坛的任务是举办“国防知识讲座、学习经验交流、先进事迹报告、热点问题分析”;讲坛的宗旨是“普及国防基本知识、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倡导科学人文精神、活跃学术文化气氛”;通过“砺剑”讲坛的积极工作,在国防生中弘扬“砺剑精神”,即“立志报国的坚定信念、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瞄准打赢的战斗意志”。

4.国旗护卫队

挑选政治信念坚定、军事技能过硬、作风纪律优良、身体心理健康的国防生组成国旗护卫队。队员们自我要求严格、训练刻苦、作风顽强,能够为国防生乃至全校学生树立很好的榜样。国旗护卫队每周一和重要节日举行升旗仪式,参加大型活动,也是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5.社团组织

学生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十分活跃的重要力量,应成立军事爱好者协会、朗诵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国防生社团组织,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同时也使组织者、参与者得到锻炼提高。

6.模拟连队

建立模拟连、排、班。连队与党团组织、学生会及社团之间密切配合,抓思想、抓学习、抓生活、抓训练、抓作风、抓纪律。

五、开展军政训练锤炼意志作风

通过军政训练,提高国防生的军事素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观念、雷厉风行的作风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工作中坚持 “以人为本、严格要求、科学施训”,既要达到训练要求,又要给国防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时间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1.开设军政理论课

理论教学课堂是国防生掌握科学理论、了解国防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利用双休日按年级为国防生开设《综合训练》、《基层文化工作》、《军事思想》、《军事法概论》、《人民军队导论》、《国防建设》、《战争简史》等课程,并且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给予相应学分。结合军事课特点,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使国防生了解掌握军事知识,坚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军队的使命和军人职责,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献身国防的理想信念。

2.组织日常军政训练

军政训练是强化作风纪律的有效途径。国防生入学后,参加新生军事训练,在训练内容、强度和要求等方面要高于普通学生;要结合国防生成长成才需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和内容,每个星期天和第二、三个暑期组织以条令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军政训练。

3.开展暑期军事实践

深入部队,走进军营,磨练意志,强化作风。利用暑期组织一年级国防生到国防生军事实践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政集训,主要内容有队列动作与指挥、战术、政治教育、条令条例教育、实弹射击、参观学习等;每年暑期,组织部分优秀国防生组成军事实践小分队到部队体验生活,与士兵同吃住、同训练、同劳动,学习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通过军事实践,使国防生更加直观感受军营、体验军营,强化军人意识,提高军事素质。

六、完善制度措施规范点滴养成

制度是保障,制度管根本。注重制度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国防生的日常养成,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激励上进。

1.定期开展国防生思想调查

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国防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状况调查,分析国防生思想形势,把握国防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国防生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2.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结合学校实际,对国防生实行分散教学、集中居住、统一管理的日常教育管理模式,把军校管理的长处和地方高校的管理模式融为一体。严格执行早操和晚点名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军政训练制度、作风纪律检查制度,以及军容风纪、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和定期考核评比。以此来提高国防生的军人素质,树立良好形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

3.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对国防生个人实行“星级管理”。根据日常记载,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评定,毕业时进行最后评定。考核分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军事素质四个方面,分别评定星级,等级有五星、四星、三星、两星、一星。依据所获星级每年评选表彰“文化学习标兵”、“军事训练标兵”、“作风纪律标兵”、“思想品德标兵”,评选年度优秀国防生,以此来鼓励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国防生集体实行“红旗评比”制度,每学年评选表彰“红旗连”、“红旗排”、“红旗班”,以此来培养国防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

4.实施“一助一”工程

“一助一”工程分为“助思想、助经济、助训练、助学习”四个方面。针对思想不够进步的国防生,安排思想进步的国防生与之结成对子,帮助其改正错误、提高觉悟;针对经济上特别困难的国防生,号召经济条件优越的国防生与之结成对子,每月资助一部分钱或物,帮助其度过难关、完成学业;针对军事训练成绩不合格的国防生,安排训练能手与之结成对子,帮助其达到训练目标;针对学习劲头不足、成绩较差的国防生,安排热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国防生与之结成对子,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定期对结对双方履约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通过“一助一”工程,使受助方得到提高,使援助方真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含义,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乐于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