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8-31 16:31:42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1)

电子工艺实习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我们理工科进行工程训练,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从第2周到第5周每周周二下午四个小时来进行这次实习。

实习任务是制作一台万用表,刚开始时我并不清楚电子工艺实习到底要做些什么,以为像以前的金工实习那样这做做那做做。后来得知是自己做一个万用表,而且做好的作品可以带回去。听起来真的很有趣,做起来应该也挺好玩的吧!就这样,我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玩的心态开始这次的实习旅途。

实习第一天也就是第二周,通过看录像中电子工艺实习的范围与技术,还有录像中老师高潮的技艺让我艳羡不已,这个下午,我对电子工艺实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电路板,电路元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接下类的三周的实际操作给予了一定的指导。

第3周也并不是学制作,而是做一些基本工的练习,练习如何用电烙铁去焊接电阻,导线。电烙铁对我来说很陌生,所以我很认真地对待这练习的机会。

我再说说焊接的过程。先将准备好的元件插入印刷电路板规定好的位置上,待电烙铁加热后用烙铁头的刃口上些适量的焊锡,上的焊锡多少要根据焊点的大小来决定。

焊接时,要将烙铁头的刃口接触焊点与元件引线,根据焊点的形状作一定的移动,使流动的焊锡布满焊点并渗入被焊物的缝隙,接触时间大约在3-5秒左右,然后拿开电烙铁。拿开电烙铁的时间,方向和速度,决定了焊接的质量与外观的正确的方法是,在将要离开焊点时,快速的将电烙铁往回带一下,后迅速离开焊点,这样焊出的焊点既光亮,圆滑,又不出毛刺。

在焊接时,焊接时间不要太长,免得把元件烫坏,但亦不要太短,造成假焊或虚焊。焊接结束后,用镊子夹住被焊元件适当用力拔一下,检查元件是否被焊牢。如果发现有松动现象,就要重新进行焊接。

焊接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有很多技巧要讲究的,比如说用偏口钳掐导线的力度、焊锡丝的量和在焊的过程中时间都要把握准才行,多了少了都不行!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托焊了,总是把握不好焊锡丝的量和电烙铁托的时间。心想还好是练习,要不不知道要焊坏多少个原件呢。

第四,五周,我们开始了我们最后的万用表的焊接,想到平时在物理实验室里用的万用表现在可以经自己的手焊接出来,心中难免有些许激动。

第三周时由于身体不适,导致焊接效果不理想,竟然把R4焊在了R3的位置上,结果要把焊好的拆下来重新焊,下课时发现比别人的进程慢了好多,心里不由的有些着急,怕第四周焊不完,但是老师要求不能私下里自己焊,所以就打算第五周的时候早点去把进度赶上。

最后一周抓紧了速度,电路板焊接完成后找老师检查打分才能进行外壳组装,自我感觉总是把握不住量和时间,所以总体上焊接的不太好看,老师打了个4+的成绩。表示可以继续组装外壳了,组装外壳看似简单真的组装起来也不容易,我装上壳的时候电路板按不下去,发现是焊接时焊接面留的脚太长了,于是又调整了一下,组装完成后信心满满的找老师去做最后的检查。老师测量了一下,各个功能良好,没有器件焊坏,准确度可能还有待提高。老师示意我的万用表已经制作完成了,心里确实有小小的成就感。十一放假还拿回家送给我老爸了,对于家里精确度要求不高的工作,我的小小万用表还是可以胜任的。老爸很高兴!

电子工艺实习让久在课堂的我切身的感受到作为一名电子工艺人员的苦与乐,同时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次实习不仅自己动手完成了一个万用表,更过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巩固了电子学理论,增强了识别电子元器件的能力,通过对元器件的测量,也增强了对万用表的使用能力。其次,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环节的检验,才是真实的。通过组装万用表,我们明白了其工作原理、学会了焊接技术。还有此次实习还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此次实习我们懂得了面对一个问题,要不慌不忙,理清思路,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

电子工艺实习心得精选二

这个星期我们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电子工艺实习,实习任务是制作一台收音机和pcb板,其实是进行简单的组装而已!

刚开始时我并不清楚电子工艺实习到底要做些什么?以为像在扬中实习那样随便做做。后来从指导老师那得知是自己做一台收音机,收音机要求能够收到广播,听起来很有趣。就这样,我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玩的心态开始这次的实习旅途。

第一天并不是学制作,而是准备各种元器件,做一些基本功的练习,练习如何用电烙铁去焊接元器件。电烙铁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以前在扬中实习时用过,但不闲熟,所以我也很认真地对待这练习的机会。焊接看起来很简单,其中有很多技巧要讲究的,在焊的过程中时间要把握准才行,多了少了都不行。练习时,最好边做边想想老师教的动作技巧这样学得比较快一点。

第二天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收音机的大致原理。说真的,虽然自己是学电子专业的,但对很多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认识还不够。老师也知道我们常识少,所以从元器件识别入手。接着我们就开始把每个元件照着图纸插到pcb板上。

第三天,我们要把昨天插好的每个元件焊接上去。我的pcb板昨天已经搞好一半多了,所以这天做了不久,就焊接完毕。我即高兴又担心,怕调试不出来,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在下面调试好后给老师检查。调试后发现我的制作有点小问题,但经我细心检查修改后最终成功了!听着自己制作的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心里无比的激动,因为这是我的劳动结晶!

第四天的任务是把收音机的外壳装上去。

第五天,老师教我们写实习报告的细则及注意事项。这样一个星期的实习就结束了。

这次实习很有趣很轻松,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懂得了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有关电子的专业知识。掌握了贴片技术和了解到各种工艺流程,认识到各种仪器及他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之余也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才能保证操作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因为在实践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遇到问题后要细心检查才能发现其中的错误,最后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不知不觉地使我的实践能力提高,为以后学习、做实验打下基础!

电子工艺实习心得精选三

短暂而令人难忘的电子工艺实习已经结束,在枯燥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余,能够接触到这么一门极其舒缓身心实习,尽管只有短暂的四周,却也让我们从沉闷的心境中解脱出来,着实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电子工艺实习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我们理工科进行工程训练,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周二下午四个小时来进行这次实习。

在这次电子工艺实习中,我收获颇多,自己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对工艺流程的认识丰富了,自己学习生活的热情也提高了。

下面我再谈谈在实习中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与感想。

实习第一天,通过看录像中电子工艺实习的范围与技术,还有录像中老师高潮的技艺让我艳羡不已,这个下午,我对电子工艺实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电路板,电路元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接下类的三周的实际操作给予了一定的指导。

第二周,拿到了一些导线,电阻等电路元件,老师发的电路板极其结实,真真不怕敲,不怕磕,刚开始,我拿着电烙铁的手不争气的晃,不过,一会就慢慢熟识了,心定下来了,手也有力度了。

我再说说焊接的过程。先将准备好的元件插入印刷电路板规定好的位置上,待电烙铁加热后用烙铁头的刃口上些适量的焊锡,上的焊锡多少要根据焊点的大小来决定。

焊接时,要将烙铁头的刃口接触焊点与元件引线,根据焊点的形状作一定的移动,使流动的焊锡布满焊点并渗入被焊物的缝隙,接触时间大约在3-5秒左右,然后拿开电烙铁。拿开电烙铁的时间,方向和速度,决定了焊接的质量与外观的正确的方法是,在将要离开焊点时,快速的将电烙铁往回带一下,后迅速离开焊点,这样焊出的焊点既光亮,圆滑,又不出毛刺。

在焊接时,焊接时间不要太长,免得把元件烫坏,但亦不要太短,造成假焊或虚焊。焊接结束后,用镊子夹住被焊元件适当用力拔一下,检查元件是否被焊牢。如果发现有松动现象,就要重新进行焊接。

在第三,四周,我们开始了我们最后的万用表的焊接,想到平时在物理实验室里用的万用表现在可以经自己的手焊接出来,心中难免有些许激动。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2)

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制作的电子作品归学生所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贯穿于实习教学全过程。

1.2分层分级设置教学要求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改革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了分层分级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将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内容和目标划分为基础训练层、提高设计层和综合应用层。[2]根据不同专业教学需求,将开课对象分为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电类专业开设基础训练层和提高设计层两层实习内容,简称为二级实习,非电类专业只开设基础训练层一层实习内容简称为一级实习。同时将实习内容整合成若干训练项目,纳入到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网络选课,打破原先集中1-2周安排实习的方式,电类专业的二级实习每周4学时,共计14周完成教学任务;非电类专业的一级实习每周4学时,共计7周完成教学任务。表1为分层分级教学形式划分。

1.3课内课外训练有机结合

电子工艺实习的一级和二级训练仅包含基础训练层和提高设计层实习内容,都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内教学环节,而综合应用层训练环节主要满足具有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学课外自主学习训练的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室的有效资源,制定详细可行的实验实训室开放计划,明确开放的时段、场地、设备、项目和指导教师配备等要素,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创新创业训练、电子设计竞赛等综合性设计性课题(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训练平台。[3]基于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对接的自主学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良好育人氛围。

2优化实习教学内容体系

2.1合理规划实习项目,构建分级教学体系

为克服传统电子工艺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兴趣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等不足,紧紧围绕电子工艺实习两级教学模式的实施,加大实习教学内容改革力度,整合优化实习项目,形成知识点和技能点相互支撑、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建立分层分级的教学内容新体系。同时,根据不同类专业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重难点,引导学生加强训练,对于一级实习而言,重点是手工焊接技术的训练,难点是电子产品的调试。二级实习重点是电路设计软件Protel的使用,难点是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的调试。具体的实习项目设置如表2。

2.2鼓励自主开发设计,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紧跟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在二级实习中,将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纳入教学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protel软件的使用方法,利用软件完成一个规定电路原理图设计,按照设计流程,完成印刷电路板的制作。[4]同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践能力状况,组织力量研制开发出基于STC89C51系列单片机最小系统板,如图1。学生通过组装最小系统板,了解单片机的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掌握复杂电子设备的组装工艺流程,电子产品的调试方法。系统板组装调试成功后,具有在线编程功能,通过STC-ISP开发环境,在实验室、寝室等有电脑的地方就可以利用该板学习单片机原理、开发智能产品,也为后续的相关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提供了开发应用平台。

2.3引入现代组装技术,强化工程实践训练

表面安装技术(SMT-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又称表面组装技术或表面装配技术,它是一种集电子元件、焊接方法、装配设备和辅助材料等于一体的新一代装配技术。它突破了传统的印制电路板通孔基板插装元器件方式(THT-Through-HT),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代组装方法。[5]SMT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电子产品制造的核心技术,快速应用在各类电子产品的制造业,它使现代电子产品呈现出“轻、薄、短、小”的特点,并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基于SMT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我们在电子工艺实级训练中引入了SMT装配联接技术,购置了小型SMT设备和手动焊膏印刷机,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熟悉SMT印制板再流焊工艺流程(如图2),掌握手工贴装等操作技能。学生在组装单片机最小系统板中,使用电阻、电容等贴片元件33个,如图1所示。学生在熟悉SMT先进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完成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任务,从而达到工程训练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加强实习教学资源建设

3.1实验室硬件建设

为保障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有序有效开展,学校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实验室装备和用房条件。先后建成了工艺实训室、仿真实验室、PCB制板室、SMT训练室等,提供了100个实习实训工位,所有工位配齐常用工具和常规仪器,能同时接纳100名学生进行实习。定期开展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并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购置增添新设备,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训练的需求。

3.2实习教材建设

为提高实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教学内容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对自编的《电子工艺实习讲义》不断进行修改,淘汰陈旧落后的内容,适时引入现代电子技术和工艺,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成功编写了《电子工艺实习教程》,2008年8月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多所本科院校选用,为同类高校的相关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3)

[作者简介]詹新生(1975-),男,江苏铜山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应用;张江伟(1981-),男,湖北襄樊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应用。(江苏徐州22114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56-02

2010~2011学年第1学期,笔者和张江伟老师被学院选派到徐州雷奥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并分配到电子产品生产车间,经过近五个月的实习,收获很多。下面结合企业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及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谈谈高职“电子工艺”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

一、“电子工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电子工艺”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工艺技术和电子工艺管理知识、电子元件的识别检测,了解电子产品装配常见工具和材料、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掌握装配焊接及电气连接工艺、表面安装技术,熟悉电子产品的整机结构与电子工程图、电子产品生产线及产品的环境试验和电子产品的质量管理,为今后实际从事电子产品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根据企业实际条件决定生产工艺方案的管理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以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

由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定位问题及认识问题,对“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重视不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师资培养不够。由于前几年对此课程的认识不足,其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或外聘教师承担。由于教师没有企业的工作经历,对于企业对生产工艺的要求、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等了解不足,生产工艺的知识、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只停留在书本上。对于新的器件、电子工艺设备了解不够,如BGA器件、回流炉等,从而造成学生所学知识落伍。

2.实验室的建设不足。目前,高职“电子工艺”课程实验室建设不但设备不足,而且建设要求与企业实际生产线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如学校的实验室只是在实验桌上增加一些插座,并配上烙铁、烙铁架等。而企业在建设生产线时,除了满足基本电子产品的生产要求外,还要考虑采光问题、静电问题、通风问题等。

3.过于注重通孔器件的学习。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实验室中的所配器件基本上都是通孔器件)及教学成本的影响,教学上过分注重通孔器件的讲解、实践。而在实际电子产品中,低端产品用的是通孔器件,如普通的调幅收音机;而稍微含有一点技术含量的电子产品中,主要是以贴装器件为主,如电子调谐的收音机。我们所在企业生产的医疗电子产品所用的器件都是以贴装器件为主、通孔器件为辅,很难找到纯通孔器件的产品。元器件的焊接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功,也是电子工艺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我们仍停留在通孔器件的焊接上,而实际企业中,通孔器件的焊接所占整个焊接工作量的比例非常小,大多数是贴装器件的焊接上。元器件的拆焊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重视不够,往往强调焊接,而忽视拆焊。在企业中维修电路板,在很多时候要对电路板上的器件进行拆焊,而且以贴装器件为主。

4.对电子产品的设计、装配、检测理解不够。我们对电子产品的设计的理解就是设计电路;电子产品的装配就是焊接电路板;电子产品的检测就对功能进行检测。而企业中电子产品的设计、装配、检测等所包含的内容要比我们理解的多得多。

二、“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探讨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也要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学校人事部门要根据专业发展情况及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政策规定和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吸引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加盟①。应加强校外兼职教师的建设,兼职教师应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应采取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授课、校内老师辅助的联合授课模式。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保证课程的实践性、先进性,与企业零距离;校内老师讲相关理论,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资料的完整性。

2.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电子工艺”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这就要实验(实训)室的支撑。为此,要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生产型电子实习基地(如电子产品生产线或PCB制造生产线等),即校中厂。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出场地、设备,企业出技术、出管理、出市场共建生产型电子工艺实习基地,请企业人员策划,按企业生产工艺的要求,创造环境和设备条件,使校内实习车间接近一般中小企业水平的实践车间,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为企业服务(如对外打样或加工电子产品、PCB板等)。生产型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础。可利用行业、人缘、地域等优势联系合作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强调的是专业对口和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让学生到企业了解一些先进的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熟悉生产工艺,进行现场操作实践,感受企业文化。

3.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学校或系部应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通过电子制作兴趣小组开展各项活动,从而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鼓励大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②。

4.把职业资格证引入教学中。把课程教学与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教学中严格按照电子装调和制图员(电子CAD)国家职业资格相关要求组织教学,学生学完课程,能达到相关要求,取得电子装调和制图员(电子CAD)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证书。

5.合理整合专业课程。电子工艺课程着重讲解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电子CAD课程着重讲解电子电路与电子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建议把两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称为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其实现有的电子CAD课程教学却是枯燥乏味的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将电子CAD技术引入到电子工艺学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小型电子电路,进行电路仿真、PCB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再进行电路的焊接、安装、调试,真正体验电子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6.教学内容的改革。可把教学内容分成两大块:(1)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可以组装小型电子产品(万用表、收音机等),从而训练学生们在正确识读、判断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础上,按照电子电路安装规范正确组装调试电子产品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③。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小型化、高密度既是人们的追求目标,也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表面贴装工艺的发展,不仅为当今集成电路器件进一步微型化、高密度化开辟了应用天地,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过孔插装技术的局限④。因此,应加强贴片电子产品的装配等内容。(2)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主要通过实际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掌握电子CAD的相关知识,完成电子电路的设计、PCB板的设计制作,电路的装配、检测等。特别强调电路的设计应扩充为电子产品的设计、检测,因此,还应包括外装的设计、产品的震动测试、常温老化测试、高温老化测试等,不能仅局限于电路设计、焊接、功能测试等。

7.教学软件的改革。目前,大多数院校主要采用Protel软件作为电子CAD教学软件用,但Protel软件主要用于中小企业,并有逐渐淡化的趋势。我们应适应企业的需求,电子CAD教学软件应在原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大中型电子企业所用的电路设计、仿真及PCB电路的软件,如ORCAD等软件。

8.把国际通用的电子行业IPC-A-610D电子组装可接受性标准引入教学内容中。国际通用的电子行业IPC-A-610D是针对印制板组件可接受性的标准,是电子行业内最为广泛使用的检验标准。在国际上,该标准是用来规范最终产品可接受级别和高可靠性电路板组件的宝典。

9.教学方法改革。探讨项目教学法在“电子工艺”课程中应用,以某一实际电子产品为载体,学习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和制造、电子产品整机装配、调试、试验工艺、电子工艺工作、电子产品的质量管理等。由“教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转为“产学做”一体化模式。实训过程中注重“做”即实际生产,而不是简单练习。取消理论课与实训课程的区别,把教学场所放在实训室或生产车间,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如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可按元器件成形工艺印制电路板的绘制工艺和制作工艺插装件工艺焊接工艺组装工艺调试工艺整机装配工艺工艺文件编写的思路组织教学⑤。

10.改革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评价学生的成绩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考核体系⑥。具体做法是:淡化理论考核、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注重过程化考核。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采取半开卷的形式,占30%;项目考核(或任务),即过程化考核,取每次项目(或任务)考核的加权平均,占60%;平时考核,主要指平时出勤、提问、作业等,占10%。

11.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由于电子产品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发展比较迅速,实验室的建设与企业生产仍有一定的差别,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弥补这一不足。如采用高水平的多媒体教学影片、视频录像,可再现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国内最先进的PCB制造、SMT组装、数码产品生产等工艺技术成果⑦,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焊接工艺、电子元器件介绍等。

三、结束语

通过对高职“电子工艺”课程教学情况的分析,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技能、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全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注释]

①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8.

②方凤才,曾忠宁,李平,等.改革《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99.

③陈桂兰.《电子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20.

④关宗安.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7):128.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4)

1传统的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单_

 

微电子工艺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原理和制造流程,主要包括光刻、刻蚀、抛光、薄膜、扩散和离子注入等工艺环节。开设其中任何一个工艺环节的实验都需要动辄上百万元的实验设备资金,很多开设微电子专业的学校都没有建成上述完整的工艺实验室,对一些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根本没有办法开展(比如离子注入实验>,而只能开设一些陈旧的实验,比如封装、成品测量、芯片解剖观察等[3]。开设光刻、刻蚀等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的高校,所使用的光刻机设备也已经很陈旧了。实验教学方法上,也是以教师讲解、演示、单向传输知识为主,由于实验设备昂贵,实验台套数少,每次实验的时候都是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一组,而且每个实验,学生只有一次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学生对实验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思考,也缺少复习巩固实验知识的机会。

 

1.2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有效锻炼

 

微电子器件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设备价格昂贵,环境条件要求苛刻,运转与维护费用很大,国内的许多高校都没有建设现成的微电子工艺生产线[5],学生学习微电子工艺知识过程中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这导致学生对微电子工艺各个环节的理解和掌握大打折扣,学生也很难在实践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1.3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内容与微电子产业的发展严重脱节

 

微电子工艺技术以摩尔定律飞速发展,每隔18-24个月,芯片集成度将提高一倍[4]。微电子工艺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相脱节,具有滞后性。必须在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中将公司最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2建设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

 

构建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以研究型实践教学为指导,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为目标。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如下:

 

2.1课程信息模块

 

课程信息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对微电子工艺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安排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课程介绍。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开设的主要实验;(2教学大纲。给出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中每个具体实验名称、每个实验的课时数,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和每个实验的注意事项;(3教学日历。给出每次实验的具体安排,包括实验的时间地点等;(4任课教师信息。给出任课教师的学位和学术背景,教师的教学邮箱等信息;(5课程通知。将在实验教学中,每次实验安排及课程设计、小组讨论、教师因故调课或停课等教学活动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

 

2.2研究型教学模块

 

现在的高等教育本科阶段课程设置的一个主要思想在于压缩具体每门课程的课时数,而增加开设课程的门次,以适应社会对复合性人才的需要,如何在少课时数的情况下开展研究型教学并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们通过在微电子工艺实践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中开设研究型教学这个模块,利用远程教学,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研究型教学主题。我们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个研究型小课题,将分组名单和研究型小课题公布在网络上;(2课程问卷。研究型教学是学生对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的前提下对研究课题展开分析讨论,我们给出课程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实验基本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3学习笔记。该模板记录在完成研究型教学的进程中,学生查阅的文献资料、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本人对研究型课题所发表的个人看法和见解等等;0答疑讨论。学术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将遇到的问题在答疑讨论区留言,也可以在答疑讨论区就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5研究型学习统计模块。这是一个对研究型学习进行跟踪和监督的模块,该模块统计学生访问该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次数,统计学生在课程讨论区发表的话题、向其他同学和老师提问的次数、回答课程讨论区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的次数和学习笔记数量等。将统计的结果作为同学的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和期末考试成绩直接挂钩。

 

我们对每一个研究型小课题给出时间限制:比如两周,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型学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结束之后,我们将专门安排研究型学习汇报课,组织学生将研究型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做汇报。学生在汇报课上的表现和期末成绩直接挂钩。2.3网络自主学习模块

 

网络自主学习模块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最大限度地丰富和补充课堂上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课程作业模块。在该模块中,任课教师根据每次实验课教学的内容,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该模块中设置答题权限,如果学生超过了答题时间,则取消学生的答题资格。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在网上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打分,并将评价结果通过该模块反馈给学生;(2试题试卷库。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将研究型教学环节作为主要的课程成绩考核指标,如果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具体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是不可能对研究型教学中的小课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也不可能在研究型学习的后阶段的汇报课上对全班同学和老师作出圆满的汇报。因此,我们将学生教材所涉及的实验思考题编入试题库,同时针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编制大量思考题进入试题库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3教学材料模块。我们在该模块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我们将上课用的教学课件以及每次上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等放在该模块中,作为学生课后复习参考。另外,从学生就业角度考虑,微电子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很多进入外资企业工作,外资企业公司的很多技术资料一律用英文。因此,我们将国外微电子工艺实践课程的英文电子教材放在该模块当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提高自己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另外一个方面,让学生接触国外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所学的内容直接和国际接轨;(4网络视频模块。由于微电子工艺课程是讲授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制造原理和制造流程的,因此,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和生产实际联系密切,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验条件,在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中开设了光刻、薄膜、封装、成品检测等实验。但是,这些实验内容当中的每个实验都是孤立的,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很难建成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线,因此,学生仅仅通过这些孤立的实验,很难理解和掌握集成电路芯片的整个工艺流程,我们通过和浙江的华凯电子有限公司、扬州的晶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扬州璨扬光电有限公司、扬州虹扬电子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将那些公司所生产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芯片的一整套工艺流程的生产场景拍摄成视频以案例的形式放到该模块当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在视频中还体现了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以及这些企业和研发团队对这些技术难题的思考,引导学生接触微电子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难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明确了学习的目标;(5网络学习统计模块。统计学生阅读教学材料次数,上交课程作业次数,阅读试题库里的试题次数,并将统计结果直接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挂钩。

 

3结语

 

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微电子工艺生产线设备昂贵,很多开设微电子专业的学校都没有在实验室建成微电子工艺生产线,而且学生所学的知识陈旧,跟不上微电子产业发展的步伐。而微电子产业以摩尔定律向前发展,这个产业需要不断创新的人才,我们通过建立微电子工艺实践教学平台,克服了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将公司生产线上先进的微电子工艺流程技术引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中,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我们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作为研究型教学的有力支撑,为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我们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将课堂上学习和课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微电子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教改项目:微电子工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2010-15);扬州大学教改项目:案例教学法在微电子工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2011-12);陈磊为本文通信作者,E-mail:chenlei@yzu.edu.cn

 

参考文献

 

[1]李群明.微电子制造专业中光电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78-79.

 

[2]黄春跃.微电子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2):160-162.

 

[3]毛剑波,易茂祥,张天畅.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2):118-119.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5)

《电子产品工艺与检验》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要求很高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获取电子产品装接工资格证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让学生全面实践了对电子产品装接与检验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强化了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本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能获得一定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编制生产工艺文件,能够在工艺文件的指导下,完成识别及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使用常用工具装配、焊接电子产品,按照工艺标准和要求完成电子产品整机调试工作;树立在生产过程中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意识和责任安全、严格质量标准的生产意识。培养严谨务实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1.专业能力

能识别常见元器件的种类,能用万用表对元器件进行正确测量,并评价其质量。能识读电路原理图和印制板图;能按要求将元器件引线加工成所需形状;能使用电烙铁手工焊接,并对焊接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能编写产品总装的工艺流程、装配工艺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会进行总装的质量检查;能够进行整机调试。

2.方法能力

具有能借助网络、文件资料等学习方法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具有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联络、竞争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本意识;主动参与和自我调整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三、学习内容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将《电子产品工艺与检测》知识点以真正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到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学习,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全过程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职业能力。

学习情境的选取依据是以电子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因素。因此,将本学习领域分解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子助听器、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等三个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子领域, 每个学习情境内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教师指导下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企业的工作过程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让学生在任务实施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和氛围,构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任务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行动领域)描述

《电子产品工艺与检测》是面向电子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和检测能力。能从事电子产品的整机装配、调试;能编写简单的电子产品工艺文件。

2.工作与学习内容

(1)工作对象:可调直流稳压电源、电子助听器、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2)工具:项目任务书、项目计划书等资料、手工焊接用工具、常用电子仪器设备、各类电子产品组装套件等。

(3)工作方法:

按五个步骤来组织教学活动:

①资讯与调查。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制作出任务书。

②计划制定。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方案决策,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

③项目实施。根据具体任务进行元器件的筛选、整形,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与检验。

④检查测试。提交工作过程中的各类文档和产品。

⑤项目评价,对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和指导。

(4)工作要求

①能熟练进行元器件的筛选。

②能对元器件引线加工成形并插装。

③能对电子产品整机进行装配,并能熟练对整机进行调试。

④能编制简单的电子产品工艺文件。

⑤自觉保持安全作业及7S的工作要求。

四、学习情境设计说明

1.学习情境一:电子元器件的整形与插装

情境描述:以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为载体,学习电子元器件的筛选、整形和插装。

2.学习情境二:印制电路板的装配与焊接

情境描述:以电子助听器为载体,学习手工焊接和拆焊工艺,电子产品的装配工艺,电子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

3.学习情境三:电子产品总装和调试

情境描述:以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为载体,学习电子产品的总装工艺以及电子产品整机调试、检验。

每个学习情境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按照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的实际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最终达到使学生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过程,能熟练进行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并能满足电子产品装配员、调试员和检验员职业标准的要求。

五、课程考核建议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6)

电子工艺实习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我们理工科进行工程训练,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从第2周到第5周每周周二下午四个小时来进行这次实习。

实习任务是制作一台万用表,刚开始时我并不清楚电子工艺实习到底要做些什么,以为像以前的金工实习那样这做做那做做。后来得知是自己做一个万用表,而且做好的作品可以带回去。

听起来真的很有趣,做起来应该也挺好玩的吧!就这样,我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玩的心态开始这次的实习旅途。

实习第一天也就是第二周,通过看录像中电子工艺实习的范围与技术,还有录像中老师高潮的技艺让我艳羡不已,这个下午,我对电子工艺实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电路板,电路元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接下类的三周的实际操作给予了一定的指导。

第3周也并不是学制作,而是做一些基本工的练习,练习如何用电烙铁去焊接电阻,导线。电烙铁对我来说很陌生,所以我很认真地对待这练习的机会。

我再说说焊接的过程。先将准备好的元件xx印刷电路板规定好的位置上,待电烙铁加热后用烙铁头的刃口上些适量的焊锡,上的焊锡多少要根据焊点的大小来决定。

焊接时,要将烙铁头的刃口接触焊点与元件引线,根据焊点的形状作一定的移动,使流动的焊锡布满焊点并渗入被焊物的缝隙,接触时间大约在3-5秒左右,然后拿开电烙铁。

拿开电烙铁的时间,方向和速度,决定了焊接的质量与外观的正确的方法是,[电子工艺实习心得体会范文]在将要离开焊点时,快速的将电烙铁往回带一下,后迅速离开焊点,这样焊出的焊点既光亮,圆滑,又不出毛刺。

在焊接时,焊接时间不要太长,免得把元件烫坏,但亦不要太短,造成假焊或虚焊。焊接结束后,用镊子夹住被焊元件适当用力拔一下,检查元件是否被焊牢。如果发现有松动现象,就要重新进行焊接。

焊接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有很多技巧要讲究的,比如说用偏口钳掐导线的力度、焊锡丝的量和在焊的过程中时间都要把握准才行,多了少了都不行!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托焊了,总是把握不好焊锡丝的量和电烙铁托的时间。心想还好是练习,要不不知道要焊坏多少个原件呢。

第四,五周,我们开始了我们最后的万用表的焊接,想到平时在物理实验室里用的万用表现在可以经自己的手焊接出来,心中难免有些许激动。

第三周时由于身体不适,导致焊接效果不理想,竟然把R4焊在了R3的位置上,结果要把焊好的拆下来重新焊,下课时发现比别人的进程慢了好多,心里不由的有些着急,怕第四周焊不完,但是老师要求不能私下里自己焊,所以就打算第五周的时候早点去把进度赶上。

最后一周抓紧了速度,电路板焊接完成后找老师检查打分才能进行外壳组装,自我感觉总是把握不住量和时间,所以总体上焊接的不太好看,老师打了个4+的成绩。

表示可以继续组装外壳了,组装外壳看似简单真的组装起来也不容易,我装上壳的时候电路板按不下去,发现是焊接时焊接面留的脚太长了,于是又调整了一下,组装完成后信心满满的找老师去做最后的检查。

老师测量了一下,各个功能良好,没有器件焊坏,准确度可能还有待提高。老师示意我的万用表已经制作完成了,心里确实有小小的成就感。十一放假还拿回家送给我老爸了,对于家里精确度要求不高的工作,我的小小万用表还是可以胜任的。老爸很高兴!

电子工艺实习让久在课堂的我切身的感受到作为一名电子工艺人员的苦与乐,同时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次实习不仅自己动手完成了一个万用表,更过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巩固了电子学理论,增强了识别电子元器件的能力,通过对元器件的测量,也增强了对万用表的使用能力。

其次,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东西只有通过实践环节的检验,才是真实的。通过组装万用表,我们明白了其工作原理、学会了焊接技术。

还有此次实习还锻炼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此次实习我们懂得了面对一个问题,要不慌不忙,理清思路,寻找问题的根源,然后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

电子暑假实习报告【二】

这个星期我们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电子工艺实习,实习任务是制作一台收音机,其实是进行简单的组装而已!

刚开始时我并不清楚电子工艺实习到底要做些什么的,以为像以前的金工实习那样这做做那做做。后来得知是自己做一台收音机,而且做好的作品可以带回去呢。听起来真的很有趣,做起来应该也挺好玩的吧!就这样,我抱着极大的兴趣和玩的心态开始这次的实习旅途。

第一天并不是学制作,而是做一些基本工的练习,练习如何用电烙铁去焊接元件。电烙铁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以前在电子协会时用过很多,[大学生电子工艺实习心得体会]算得上会用但谈不上是熟练那个,所以我也很认真地对待这练习的机会。焊接看起来很简单但个中有很多技巧要讲究的,在焊的过程中时间要把握准才行,多了少了都不行!练习时最好边做边想想老师教的动作技巧这样学得比较快一点。

第二天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收音机的大致原理。说真的,虽然自己是学电子专业的但对很多常用的电子元件还不认识呢。老师也知道我们常识少,所以从元件识别入手。这个老师讲课很风趣,经常让我们引进不禁,这样学习气氛比起我们平时上专业课时好多了。老师讲完原理后,我们就开始把每个元件照着图纸插到pcb板上。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7)

当前,随着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和评估工作的开展,中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的突破性发展正逐步落实到每所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中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成为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微观层面看,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所以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和成功实践无疑成为这轮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核心点。

一、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目标的定位

“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专科层次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实用性、创新性、发展性。

1.课程目标的定位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以工作实践为中心组织课程是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最为有效的模式。高职工学结合课程目标绝不仅是提升技能,而是培养面向岗位的综合职业素养。这包括专业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行业通用能力)与核心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还应有科学态度(对于周围事物的探究倾向、社会调查、观察的正确性、批判性)、工作责任感等。

2.课程内容的定位

有科研成果显示,人的职业能力有70%是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的。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内容应打破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任务所需要的内容体系。高职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应致力于围绕岗位任务,在对职业能力分析基础上,开发更具实践价值的工作知识。课程内容更多的是取决于实际生产、服务与管理的需要,大多数岗位对其工作内容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

3.课程结构的定位

高职工学结合课程依次从岗位、任务和项目三个层次进行构建,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结构。首先,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设置情境,选择相应的“载体”(如:任务、项目、案例等),确定每个“情境”中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为每个“情境”的实施选定教学方法。

4.课程质量的定位

高质量的教育不仅表现在对学生显性能力培养方面,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方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必须创新评价方法,注重社会评价、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对教师而言,主要的变化就是要把课程与教学同评定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称为“嵌入”课程评价,意即用当前的课程活动达到对成绩进行评估的目的。

二、高职《电子工艺》课程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不足

对于工业企业及其产品来说,工艺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生产优良产品以及增加利润。它建立在对于时间、速度、能源、方法、程序、生产手段、工作环境、组织机构、劳动管理、质量控制等诸多因素的科学研究之上。电子整机(包括配件)产品的制造工艺主要涉及到的是这类产品设计、试验、装配、焊接、调整、检验、包装等的工艺过程。就电子整机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主要涉及制造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技能,以及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

1.认识狭隘、不受重视

在很多普通人甚至电子专业人士眼里,电子工艺就是电子元器件检测、焊接、维修的代名词,认为高职学生无论顶岗实习还是就业,就只能是在产线上机械地插件、焊接,好点的不过就是调试、维修。普遍认为电子工艺与电子设计比起来过于低级。所以无论是各种电子技能竞赛,还是各种电子实习实训,无不围绕着电子线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开展。其实,这里面存在着几个认识上的盲点或误区。第一,电子设计的结果容易判断,最直接的就是程序“跑起来”、产品“动起来”,而对工艺的判断需要很多的前提条件,例如:设备、人员、成本,甚至使用区域,所以很难有确定唯一的判断标准,这就使得相关的竞赛难以进行。第二,很多教师没有生产现场经验,直接认为工业批量生产就是把实验室开发流水线化,即一台变很多台,一人变很多人完成。而事实上,从实验室开发成功到量产成功需要很长一个过程,也即是原理性设计≠产品设计,合格样品≠合格产品,试制成功≠批量生产成功。正是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对《电子工艺》课程建设的投入不足,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出现偏差,对学生产生误导。

2.脱离现场、片面繁荣

日本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郎:“技术人员不了解现场,产品制造就无从谈起。”对于电子技术应用类的人员来说,不了解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细节,不理解生产工人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就很难设计出具有生产可行性的产品。由于《电子工艺》课程的实践性极强,所以技能训练必不可少。但是无论是早期的按图装接电子套件训练,还是现在增加了PCB制版、SMT表贴、电子EDA等模块的综合训练,有很多学校仍存在对学生能力培养表现出操作技能是强项,现场组织技能是短板的现象。这些学生或许有优异的焊接、检修、设备操作编程能力,但是不会指导和组织工人生产、不会解决突发状况,没有在电路设计时就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的意识,不会做岗位操作说明书,不会设计生产报表,更谈不上工艺改进、工艺标准化等工作。而后者正是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面临的具体工作。这些与现场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如果要留到就业后在实践中边工作边学习,无疑会延缓他们职业成长的速度,同时对学校教育质量扣分。究其原因,还是课程内容没有真正根据高职学生就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进行筛选和编排设计。

三、面向职业岗位的高职《电子工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多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电子信息类学生毕业后从事最多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就是电子产品工艺和生产管理,具体岗位包括从物料员、工艺员升迁到工艺工程师、从生产助理升迁到生产主管或工业工程师等。岗位技能要求包括:(1)在开发阶段:设计方案(安全性、可行性、劳动量、材料定额、加工精度、工装夹具…)讨论,产品初样工艺分析鉴定、试制;根据产品设计文件要求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位作业指导书等。(2)在生产阶段:对新产品的试制、试生产的准备和协调;完善全套工艺文件编制、工艺质量评审、指导批量生产现场组织,提出改进意见;实施生产现场工艺规范和工艺纪律管理,培训和指导工人的生产操作,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控制和改进生产过程的工作质量,协同研发、检验、采购等相关部门进行生产过程质量分析,改进并提高产品质量。(3)在发展阶段:研讨、分析和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参与重大工艺问题和质量问题的处理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重塑课程结构和内容

1.构建电子工艺系统化教学体系

电子工艺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门课或一个实习就能达到目标的,必须构建一个持续有效的教学系统。电子工艺系统化教学应更深层次注重电子工艺实习的先进性、工程性、应用性,着眼于从整体上有计划的将电子工艺的工程训练有机的、分层次的与阶段性理论授课、综合实训、专项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营造工学互补环境,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一般是在第三学期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电子制造工艺与管理》,同时开设的平行课还有《电子测量与检验》、《电子EDA》,在第四学期开设《电子维修》、PCB设计与制作实训、电子产品开发实训,在第五学期开设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同时在一、二年级的暑假和三年级的顶岗实习中,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门的SMT操作训练和参与企业生产。课程内训练项目和实习实训项目选取基本来自实际工程项目或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

2.《电子工艺制造与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

课程的任务是操作现代电子产品工艺设备,完成产品从原材料检测—原材料预处理—印刷电路板装配—焊接—总装—调试—检验—维修,直到最后包装的全部生产工序,最终能安排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编制工艺文件和组织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初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所以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安排教学任务时,先逐个训练单项技能(也即是各项技术手段和操作技能),再训练综合能力(包括各项技能的熟练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生产过程的组织、质量控制和工艺管理)。在技能训练中逐步培养CDIO工程素养、管理素养。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展开,强调知识的产业需求和标准,并不断根植、巩固,且持续改进。项目安排见表1。

课程内容增加现场管理部分,与职业岗位要求吻合;同时引入IPC标准,作为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操作质量的基本依据。对于SMT技术在课内仍以手工操作、半自动操作为主,辅以仿真软件操作,真正的自动化流水线操作放入专项实习或校外顶岗实习中。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

1.采用CDIO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业现场、实际工程项目任务驱动,强调工程意识、持续改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采用CDIO教学模式。上课流程为:明确任务-知识链接-演示-实操-辅导-检查点评-整理现场-考核。

强化实际操作,理论讲解和学生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发现问题应集中显示及时讲解,以保证学生实践操作的效果。教师应在学生操作时,巡回指导,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问题集中解决。

(1)资讯:视频或图片介绍、教师引入任务。

(2)决策:学生对任务分析讨论,教师点评引导。

(3)计划:分析讨论、教师示范、多媒体教学、小组分工。

(4)实施:学生实操、完成产品或文件,教师辅导巡视。

(5)检查:学生成果汇报、质量总结、自我评价和团队评价。

(6)评价:教师评价操作,学生结果处理,经验推广、教训避免。

2.采用档案袋评定方式

成绩评定采用全过程的全面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学生成绩评定分三部分:平时成绩(作业、纪律等)、实践成绩(团结协作精神、产品或文件制作质量、创新点、课内发言)、开卷或闭卷考试成绩。总成绩=平时成绩+课内项目实践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成绩评价表见表2。这样的评定方法避免了很多片面性,既重视了书本知识的掌握,又强调了实践运用能力和素质、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学生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要上交学习记录,即课程引导文。学生不仅依据课程引导文明确本次课的任务、目标,并且可以随时记录操作结果、数据和自我评价、改进措施。每位同学的课程引导文和完成的作品(包括各种文件报告、焊接的PCB板、维修小电路、制作的电子产品等)放入各自的档案袋,作为老师对学生实践成绩评定的依据。

(三)打造教学环境和师资

1.教学环境

在校内建设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电子工程训练中心,其中配了一个生产性实训室,接近一般小企业水平的实践车间,建成了两条普通生产线,基本能进行除全自动SMT以外的产品加工生产,可以承接产品代加工或引厂入校。在校外,学校签约6个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在校学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满足产学结合的需求。实习期间企业工程师亲自给学生上课讲解关键知识点和生产工艺注意事项,为学生答疑,给学生引导,让学生直接参与现代电子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亲身体验职场环境和工作氛围,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就业及择业及安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师资队伍

目前已建成一支校内“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基本上都有企业工作或挂职锻炼的经历,甚至少数教师本身就是企业的兼职工程师,长期参与企业产品设计、工艺改造等,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另外,正在逐渐建立一支与教师队伍相匹配的校外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学生的理论授课、实践指导,进一步拉近与学生工程实践的距离,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

教材选用王卫平等老师主编的《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第2版)》和项目化校本讲义。陈老师的教材包括配套的教学影碟,是一本凝聚了无数心血和电子工艺专家工程实践经验的优质教材。在校本讲义里根据本课程实际项目补充了课程引导文、授课讲义和关于现场管理的部分内容,例如:5S管理、质量工具与分析、标准工时核定、各类岗位操作说明书等。

另外,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还包括主讲教师在企业收集的各种实际操作、工艺设备、工艺文件照片和视频。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SMT制造教学系统进行仿真操作,可以利用实训室的校园网链接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国家资源库,随时查阅资料、在线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课件授课,运用动态的文字、图像展示元器件、电路图,使用视频软件观看产品制作调试的过程和方法,这些生动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节省了授课时间,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四、课程改革的成效和创新

1.改革的成效

笔者所进行的《电子工艺制造与管理》项目化课程实施,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对学生的培养除了个人操作技能外,重在培养职业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学生普遍能结合个人兴趣和特点思考未来的职业定位,认识到工艺与设计密不可分。在本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进行后续的课程和实习实训时,会自觉运用工艺知识。例如在进行电子产品设计时会自觉想到元器件的实际封装,进行实际测绘,而不是一味从库里调用,焊盘的大小也会依据标准设计,会自觉计算材料成本;在进行专业实习时,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审核下自己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安排岗位人员、编写岗位操作说明书和各类报表、组织生产、5S整理,学生不再只把自己看作工人,而是设计者、管理者,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得到很好的锻炼。

2.改革的经验和创新

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值得一提的经验有:教师的工程经验准备是成功的保证,课外兴趣小组的骨干培养是成功的推手,学生的提前企业锻炼是成功的催化剂。另外,档案袋评定非常具有实际价值。具体说来就是将学生的活动结果装入个人档案,能够提供他们有关学习的情况,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所取得的成就,学生成为档案袋内容的一个主要决策者,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因为对学习者来说,自我反思、自我选择比标准化更重要。这关系着学生一生的职业成长,体现出教育的隐性质量。

本次课程改革突出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将流水线生产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实际操演一次未来生产工艺与现场管理的职业岗位角色。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学生摈弃实验室操作等同于现场生产的固有思维,理解设计和实施之间的距离,让他们自己亲身感受现场与想象的不同,亲身体会对于现场的把控远比对自我的控制要难得多,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的习惯。

五、总结

电子工艺学是一门在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而过去又不受重视的学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先进的电子工艺技能就制造不出高水平、高性能的电子产品。高职教育应该将单项的技能培养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电子工艺课程改革建设势在必行。

当下,我们应该毫不迟疑地坚持在培养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理念的指引下,采用基于职业活动的项目化课堂教学方式,实现“扎实基础、熟练技能、开拓视野”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工程实践逐步地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大农.高职课程改革基本观念问题的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2010(33):8-12.

[2]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21-28.

[3]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关键概念辨析[J].江苏高教,2009(6):130-132.

[4]孙建京,方建军.应用型大学工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8)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基地硬件建设

(一)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

2017年我校建立了信息化教学平台。平台包含基地概况、最新动态、实习风采、作品展示、教学成果、在线学习等功能,学生通过平台可以下载、观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其为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远程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建立手工热转印制板实验室

印制电路板手工热转印制作环节,由于没有独立的实习场地,且制板设备尤其是热转印机和腐蚀箱数量少,学生需要排队使用,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为此,我校2018年建立了独立的手工热转印制板实验室,增加了计算机、打印机、热转印机、腐蚀箱、台钻等设备,可以满足学生单人单组制作电路板的需求,提高了该环节的实习效率。

(三)建立小型工业级制板实验室

为了让学生学习到印制电路板制作的新工艺、新流程,2015年我校建立了小型工业级制板实验室,可以制作线路宽度在10mil以上的单/双面板,支持线路层、阻焊层、丝印层、防氧化层等全工艺的制作,并且配有全自动高速钻孔机,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换取刀头。该系统不仅可供参加电子工艺实习的学生使用,也能满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子竞赛的制板需求,避免了重复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四)重新规划电子产品调试实验室

电子产品的调试环节在电子工艺室完成,要在需要的时候把设备取出来使用,用完再收回去,其不便于管理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我校2017建立了电子产品调试室,并增加了调试设备,把电子产品的调试和维修环节放到调试室进行,实现了功能分区。

(五)更新多媒体实验室的设备

电路设计自动化,即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指的是将电路设计中各种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协助完成[5]。随着电子科技的蓬勃发展,新型元器件层出不穷,电子线路变得越来越复杂,电路的设计工作已经无法单纯依靠手工来完成,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必然趋势。印制电路板辅助设计有多种,Protel当之无愧地排在众多EDA软件的前面,是电子设计者的首选。Protel99SE作为绝对经典的版本,是目前印制电路板设计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之一[6]。由于我校多媒体实验室的计算机已使用多年,运行速度缓慢,我校于2016年将计算机设备全部更新,并安装Protel99SE软件。学生通过软件进行PCB布板设计,然后选择使用手工热转印制板设备或小型工业制板系统进行电路板的制作,不仅提高了实习兴趣和效率,也掌握了更加有利于就业的知识。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基地软件建设

(一)加强实习理念宣传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对电子工艺实习的内容、目的了解不够,更没有认识到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对此,我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宣传:①在多个层面进行宣传,使学生认识到电子实习教学是一门实践必修课,是国家加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②制作了包括基地概况、实习环节和成果展示、常用电子元器件等内容的展板和用来展示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实习成品、各类电子设计竞赛部级和省级获奖作品的实物展柜,并将其放置在基地的楼道,使低年级本科生提前对电子实习有所了解;③建立了信息化教学平台,平台包含基地概况、实习风采、作品展示、教学成果、在线学习、讨论交流和实习经验分享等功能,方便学生通过线上更好地了解电子实习。

(二)实习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实习内容方面,在保留原有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型工业级制板系统进行印制电路板的制作、使用EDA软件设计原理图和PCB图。教学方式方面,各个实验室都悬挂了相应环节操作规程的展板方便学生参考;课件、操作视频、操作规程等教学资源也都上传到了信息化教学平台上,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教学方法方面,把一些不牵扯安全问题的实习环节拿出来,尝试让学生先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根据遇到的问题,主动思考原因,主动去学习,做到“做中学”,此种方法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和意识。

(三)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基地定期组织内部教学研讨会;不定期邀请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高水平资深教师进行培训、交流,这些措施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评价方式的调整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9)

《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按照工艺卡片选择焊接常用工具(电烙铁、改锥、钳子、镊子等),并熟练使用;能够按工艺卡片选择产品所需的制作材料(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集成电路、导线、配件等),并能够使用万用表对元器件进行检测;能够按产品安装工艺要求对照工艺卡片,正确装接线路及元器件;能利用信号发生器进行产品检测与调试,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与处理;能够按照日常工作要求完成工作台的整理、日常清扫、电源检查;能够对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进行使用检查;能够通过安全用电、电工技能知识的学习解决实训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知识目标 了解工艺卡片的内容,掌握产品装配图知识;了解小型音频线路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集成块等)的参数选择要求;掌握常用焊接工具的选择标准和使用要求;掌握焊接技术的基本工作步骤和焊接质量的评价方法,了解印制板的基本知识,熟悉插件焊接的工艺要求,熟悉元器件装配流程;熟悉收音机整机安装工艺规程和收音机整机总装工艺流程;熟悉收音机检验和收音机调试方法及要求;掌握实训台用电安全常识;了解现场生产管理流程;了解信号发生器、万用表使用保养要求。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电子装接工职业标准、安全规定、实训场规则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法规意识;严格执行每日安全检查工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不臆测工作程序,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通过每日工具、设备的使用和整理要求,培养学生爱护工具、设备的职业行为;通过工作中的情景设置、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集体任务和组内工作互检、互评、工作交流、故障排查等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观念;通过任务安排,引导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且工作质量合格,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

电子工艺实训项目设计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选择的条件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选择项目设计,考虑项目是否能够承担《电子工艺实训》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目标;由于校内实训场地环境和设备条件有限,项目的选择应能在实训课中顺利开展;考虑到现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本素养,设计的项目学生应能独立完成;实训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设计项目时应考虑能否与企业产品生产流程相对接,项目的实施过程能够体现企业的工作流程。

针对《电子工艺实训》的特点以及对各种要求,我们将教学项目设定为:收音机的制作。具体工艺制作流程见右图。针对《电子工艺实训》的项目工作流程,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相关任务,并根据项目特点、教学组织要求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出具体的时间安排。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学习评价的设计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10)

1.引言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纪,集成电路制造业是一项战略性的基础产业,《集成电路工艺》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VLSI的主要工艺技术与原理,熟悉工艺设备的特点,培养工艺设计及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课程具有实践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为学生以后进行工程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微电子关键工艺及其原理有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概念,并具有一定工艺设计、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结合多年教学工作实际,我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设想[1][2]。

2.教学内容的选取

2.1教材的选取。

本课程首选教材是《硅集成电路工艺》。该书有三个优点:一是内容全面丰富。不仅详细介绍了芯片制造中的各项关键工艺,而且介绍了支持这些工艺的设备,以及每一道工艺的质量检测和故障排除。二是工艺技术先进。该书吸收了当今最发达技术资料,如化学机械抛光、浅槽隔离等工艺,因此本教材是一本很全面、很先进和可读性非常强的专业书籍。

2.2教学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半导体芯片制造的工艺和基本原理,并具有一定的工艺设计和分析能力。本课程32学时,而教材内容章节很多,所以课堂授课内容需要精心选择。一方面,选择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对非关键工艺,如教材中的4―6章主要介绍半导体制造中的空穴及缺陷等内容,要舍弃,可供学生课后自己阅读。另一方面,查阅相关资料,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补充。由于教材侧重技术介绍,在工艺原理方面涉及甚少,作为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有必要掌握关键工艺的物理基础和原理,因此任课老师需要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如离子注入掺杂工艺,选用的教材仅作为一节简单介绍,其基础和原理更是少之又少,必须找出相应详细的介绍。再者,氧化过程中杂质的再分布对器件特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工艺过程需要考虑,也需要做相应补充,《集成电路工艺基础》中这部分内容有较大价值[3]。

3.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3.1多媒体教学,事半功倍。

多媒体教学方式如今已广泛使用,在本课程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要求,因为有大量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实施后的硅片剖面图,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使学生有直观、清楚的认识。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结构剖面图和设备图,如果完全靠老师板书,教学内容和效果将不易理解,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互动,让学生走上讲台。

教学互动非常重要。学生对动态和前沿比较感兴趣,易激发其求知欲,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给学生布置几个与集成电路工艺动态和前沿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课后查阅、整理资料,写成专题小论文,还可开设专题小论坛,每一专题请一位有兴趣的同学制作课件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这种方式将课堂时间和空间进行延伸,使学生由课堂被动听讲变为课后主动学习、消化。这样一方面能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工艺知识的习惯,并在不断查阅资料中积累、丰富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走上讲台“准教师”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3加强实验教学,理论用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开设最基本的半导体平面工艺实验,如氧化、扩散、离子注入、光刻沉积。实验要求每组学生用抛光硅片,通过氧化、光刻、等工序制备晶体管,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研究型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能掌握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加深对半导体平面工艺技术和原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设。

3.4将专家学者请进高校课堂。

我们充分利用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的同时,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还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来我校作专题学术报告。由于他们长期从事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十分熟悉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因此可以系统地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做不仅大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专业课学习热情和强烈的进取心。近五年来,我们先后邀请包括中科院半导体等单位多名专家为我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分别做了关于微电子方面的多场专题学术报告,均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4.结语

《集成电路工艺》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和基本原理。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获取,一方面是通过将理论应用于实验来验证和强化,另一方面通过理论课学习获得。通过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精心选择优秀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布置设计性作业、安排专题报告、改革考核方式等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满足21世纪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篇(11)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V sets practice teaching of course design concept, design idea, to as a result of the article ability for thi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ncept in the TV set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application.

key words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oject TV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电视技术》课程是电子与电器、应用电子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突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电视设备的生产、调试、维修、营销及售后服务等的技术人员。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

1.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对《电视机组装与调试》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后,能够从事家用电器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家电类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维护检修及质检管理等方面工作。

2.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亲自动手对电视机组装这一整套工艺的操作,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宗旨。

3.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以学生为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本学院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4.融入“5S”工作理念

在整个实践环节中我们严格按照工厂的生产工艺要求,将“5S”工作理念融入其中,紧贴“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五大要素,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融入社会。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遵循由简到难、逐次深入的原则来确定教学项目。结合职业学院的实际需要,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全新教学模式。

1.建立电视机实训车间

为了突出本课程着眼于生产服务的特点,可以把教室建设成工厂生产车间的模样,模拟企业的实际生产形式组织来教学,并建立一整套车间班组体制。首先制定好车间的各种规章制度。然后设置车间主任、班组长、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等岗位,通过学生的竟聘和民主选举,建立学生自己的一套领导班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使学生在完整的生产操作过程中得到组织、协调、沟通等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指导教师为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实施教学项目。在学习任务的确定中要遵循由简入难、逐次深入的原则,因此本课程共设置了七个教学项目(包括电视机实训相关知识、电源电路相关实训、行扫描电路相关实训、场扫描电路相关实训、图象通道电路相关实训、伴音通道电路相关实训、黑白电视机整机组装与调试),每个项目均应从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教学的标准。下面以电源电路相关实训这一教学项目为例进行阐述,详见表1。

表1电源电路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情境2:电源电路相关实训 学时:6

学习目标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1、能正确测量元件

2、元件的位置、连线正确

3、布线符合工艺要求

5、电源电路调试要求直流输出电压为12.5V,电流为10—40mA

6、能正确观察及分析故障原因,判断故障范围

7、检修思路清晰,方法运用得当,检修结果要正确 1、电源电路基本知识

2、电源部分印制电路板分析

3、相关元器件的安装工艺

4、相关元器件的焊接工艺

5、安全问题

6、电源电路调试及相关参数检测

7、电源电路常见故障维修 任务教学法

讲授法

实际操作法

启发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材料 使用

工具 学生知识与

能力准备 教师知识与

能力要求 考核与评价 备注

1、演示视频文件

2、实训报告文件

3、说明书及相关文件

4、各种常见黑白电视机 万用表、

电烙铁、

烙铁架、

螺丝刀、其他常用电工工具 1、正确分析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2、准确判断元件

3、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及仪器仪表

4、安装工艺、焊接工艺

5、对常见电源部分故障能够维修 1、扎实的黑白电视机知识

2、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

3、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安全文明意识

2、独立工作能力

3、工作态度

4、任务完成情况评价

教学组织 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

资讯 1、描述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2、组织学生分组

3、回答学生提问 讲述法

任务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计划 1、学习电源相关原理

2、学习各元件好坏的判别

3、制订本任务工作计划

4、查阅相关资料 任务教学法

小组讨论法

检索法

决策 1、确定组装调试步骤

2、学生根据工作计划学习相关内容 小组讨论法

实际操作法

实施 1、根据原理图组装电源电路

2、检查电源电路并按要求排除故障

3、完成实训任务报告 实际操作法

小组讨论法

讲授法

检查 1、学生元件组装是否正确

2、接线是否正确

3、完成学生自评表 小组讨论法

实训报告抽查

评价 1、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评价

2、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 实训报告抽查

讲授法

3.工作过程

学生在实施教学项目时需要提交工作材料及工具的申请,获得准许后到材料员处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然后才能进行组装。组装完毕后,通过通电对各部分电路进行调试及故障诊断,从而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到电视机组装与调试的安装生产工艺,掌握到相应的理论知识。

4.项目验收及评价

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由教师带领技术员进行项目的验收,学生作品经过考核评议后,上交数据资料和最后作品。在操作过程中,如有损坏,各班组需负责修好;如损坏严重,需记录在案,将来评选优秀班组时这个也算在考核之列。

指导教师在考核过程中需要灵活多变,不能再以单一的考核方式去评定学生的优劣,也不用再等到期末进行考试,而是随着各模块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并记录在案。最后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分别对小组成员进行打分。

三、课程达到的效果

1.通过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课堂,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电视机技术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综合训练,让学生经历电视机组装生产的基本工作过程,从而学会使用各种相关工具、设备从事生产实践,进而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3.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4.在整个实践环节中严格按照工厂的生产工艺要求,将“5S”工作理念融入其中,紧贴“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五大要素,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