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1 16:43:2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1)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4-0076-02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概述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在《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在经济上不断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商品、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①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有如下方面:

1、科技信息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资本、技术以及人才在世界各国之间的流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互联网的全球普及缩短了世界各国的时空距离,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三是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协作,使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2、国际贸易迅猛增长,呈现出金融全球化

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国际贸易逐渐趋于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加快了金融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促进了金融全球化,世界经济特别是跨国金融活动采用统一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经营采取相同的金融工具,使得国际金融日趋发展。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相邻国家为了共同发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成立起来的。例如,东盟、欧盟等,在其内部实行一些优惠政策,有利于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但不失其开放性,客观上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WTO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开端,随着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生产的逐步国际化,20世纪中期后,金融全球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到21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获得空前发展。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经济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自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1、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机会

我国可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来发展本国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引进外资,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拓展海外市场。

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机会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经济制度的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我国经济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能学到国外许多先进的管理制度以及一些先进经验,使我国经济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快速发展,逐渐缩小与国外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跨越式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1、 可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国际资本流动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很有可能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容易引发金融危机。目前,我国金融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金融风险相对较大。随着外国金融资本逐渐进入我国,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国外金融业的冲击。

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挑战

随着外资引入的逐渐增多,很多跨国公司到我国来投资,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抢占了我国的市场份额,也威胁着本土的中小企业,削弱了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这些都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

3、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的挑战

由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陆的开放,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获得了快速发展,而西部地区仍然很贫穷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显然是东部沿海地区吸引的外资多,中西部地区少,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进一步拉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

三、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1、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

我国经济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已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不能片面盲目乐观和悲观失望,我们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力量,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快速发展,尽量减少和避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争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2、利用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引进国际上先进技术,更好地消化吸收,从而实现我国的技术创新,加大对我国传统产业(如纺织、机械、轻工、煤炭、钢铁等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设备和工艺,提高我国自身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3、完善金融机制,应对金融危机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金融体制不健全、融资结构不合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完善企业融资结构,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呆坏账,建立一套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大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构建独立的金融司法体系,推进金融监管法制化。为了适应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应逐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透明度,做到各种金融制度的透明化,从而避免金融风险。

总之,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把握住机遇,应对各种严峻的挑战,从我国国情出发,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注释:

① 符寒峰、符寒光.经济全球化对社会制度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2,(21).

参考文献:

[1] 陈漓高.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刘力.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出路何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2)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经济活动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提供服务、技术转移、相互依存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超越国界的全球范围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各国、各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成整体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与各地区的经济互相交织、影响以及融合而成的统一整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的经济行为规则,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适应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动,目前已经成为生产社会化与经济关系发展国际化的客观趋势。其最根本动力就是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革命成果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飞速转化为生产力,跨国公司发展的蓬勃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加强,涌现了大量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纵观世界范围,贸易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主流的经济政策,大量的区域经济合作更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吸引外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给他们。在新兴市场中,中国是主要的外资接收国,这与跨国公司对我国增速快的新兴经济体投资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大量引入外资,有利于满足国内资本需求,提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资金,是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力的促进。外商进行投资的同时,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被引进,推动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贸易的影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中国目前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从1994年起对外贸易顺差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中国加工业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2009年后我国许多企业的出口量仍达高位,率先使中国经济复苏,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打击后,一批有实力的企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反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劳动力分配中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对外贸易加工等企业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分利用起来,推进了中国的工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才的有效利用受到重视,新型的技术工人以及服务人才充实到企业中,为我国经济提供高水平的劳动力。(二)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不单单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使我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1.受发达国家的制约目前,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仍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上,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明显偏向于发达国家。当世界市场接收他们的巨额投资之后,他们可以通过贸易自由的口号,对我国贸易堡垒发起攻势,来保证他们获得超额经济利润。而当他们的国内市场受到中国廉价商品的冲击,本国一些产业的行业利润受到阻碍的时候,他们就以贸易保护为借口,或者通过环保壁垒、技术壁垒阻挠中国产品的进人,根本不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2.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将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滥用资源,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经济全球化下,发生产业转移现象不可避免,但为了参与更多的国际竟争,我国只能接受发达国家传导过来的高能源消耗与高污染耗能,成为发达国家的生产基地。输送给发达国家数量庞大且价格低廉的有形物质产品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三、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勇于接受挑战。我们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我们更要警惕并防范经济全球化可能会带来的冲击,尽可能的降低消极影响。

(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我国不断努力,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资源配置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与规则,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政企职责分开,政府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注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从本质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经营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科学、规范并且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使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我们还要创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地多元市场环境,从而进一步对市场体系进行完善。

(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更是经济大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外商资本,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国际投资的质量。通过引进竞争的办法,燃起我国民族工业的竞争意识。国家应该引导有条件的产业和部门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从而使相应的企业追求新技术具有更大的动力,积极完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获取原料、制成品以及半制成品,使我国经济运行成本降低,在吸收技术与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自力更生,提高我国民族工业的经济层次,提升品牌影响。我们要在能够保证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向国外发展,争取走向国际产业链的更高端。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3)

中国

外贸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进入21世纪,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性,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相互依存。对于经济全球化,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出自各自的利益有许多赞成或批评的意见;尽管经济全球化的规范和完善还有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也使我国更加充分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种多样的。2000年11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界领导人峰会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必须看到,现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仍是相当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许多文献指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出口市场更加集中,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目标相矛盾。(2)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产生消极影响。(3)环保产业和绿色产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对我国出口、外贸、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然而,事实一定如此吗?

经过加入WTO后的这几年的发展,事实证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并非全部都是不利影响。主要有三点原因:(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会,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79-1982年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1997年达到452.5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超过英国、法国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过去20年中国共吸引3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使我国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从而加快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更多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众多技术领域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至在一些技术应用方面能够与世界同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全球化以及相关的科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将使科技人才的全球化科技活动日趋活跃,使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科技活动加速发展,使国家之间的全球化科技活动不断深入,使民间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得以加强。经济全球化能有效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3)世界贸易组织的不断发展扩大使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巩固和加强,在某种程度上可对贸易保护主义起遏制作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贸易秩序。据世贸组织的一些专家估计,世界贸易量每年增长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遇到贸易争端时,企业还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公平!合理地解决与其他世贸成员的经贸摩擦。

从上文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多面的,有利也有弊,但是在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的时候,我们尽量将利益调整到最大化同时将弊端降低到最小化,从而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时,我们做出的具体措施如下:(1)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一方面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通过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升级换代,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会,把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来,通过进一步发展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劳动力优势。(2)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不断促进和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 (3)将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以贸易为先导,认真实施“走出去”战略,以适用技术通过一定规模的境外投资和境外加工贸易,充分参与世界经济分工,成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获取最大规模的比较效益。尤其要重视与世界跨国公司的合作,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面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很大。这是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在,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贸易的发展有弊的同时也有利呢?我们有以下的数据支持(这里主要只介绍外贸方面):贸易额增长是对外贸易发展最直观的表现。二十年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24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4.77%,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由第32位跃升为第10位。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服务贸易也有很快增长,1985-98年,服务贸易额以年均19.3%的速度增长,在全国对外贸易中的份额由6.9%上升到13.74% 。

所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弊,同时也有利。只要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降低风险,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完全可以通过经济全球化这个契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松涛:《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历程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若干思考》.《1999年中国经济年鉴》.北京 中国经济年鉴社,1999年.第828-835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4)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28-01

一、前言

自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外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各部门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从26万亿元增加到约52万亿元,按现价计算翻了约一番。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在对外开放上,中国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外汇储备、国际合作发展势头强劲。五年前我们只有2.2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去年到了3.87万亿,将近3.9万亿。我们的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地位会有提升,估计会从8.8%提到11.1%左右,最后的数字这个月底以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字为准。我们的顺差过去最高占GDP的百分之6点几,这两年贸易顺差一直控制在3%以下,是国际公认的合理的区间。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中国经济可以说很好地融入到了世界的发展中去。但是,过去几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要想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要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因此,参与经济全球化,抓住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机遇,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要求的。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的日趋明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为当下国际社会对国内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认清趋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资源,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发展战略,把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全方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全方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坚定不移的走“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所谓的“引进来”就是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资源和资金投入,这一策略于改革开放初期收效甚好。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走出去”战略于2000年正式被提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外开放的水平。这一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是鼓励国内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带动企业生产及劳务的对外输出,扶持和培育一大批跨国企业。第二是支持国内比较有优势的部分企业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中,提升企业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这两大战略的提出虽然时间上有早晚,但是确实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两大策略的积极推进,可有效提升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力度和国际合作水平,把国内有优势的产业推向国际舞台。

2.转变国内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国内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是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调整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其一要积极改善现有经济体制,尽快完善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规划体制、投资体制、金融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完善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其二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充分利用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鼓励企业集约化经营。

优化产业结构,是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重点所在。优化产业结构,要实现经济增长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优化产业结构,要提升产业发展高科技含量,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要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要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把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能力为今后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点。

3.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21世纪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今后的国家发展中,还要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其一,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推进教育民办和公办共存的格局。其二,要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尤其是科技地投入比重,鼓励各种形式教育科技投入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其三,要重视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的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其四,推进专项人才培养战略,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其五,要加强教育中科技的渗透力度,推进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其六,加强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力度,提升国内经济产业的科技水平。其七,加强在资源、信息、农业等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专项开发力度,促进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再创造。

三、结论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的日趋明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为当下国际社会对国内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转变国内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借助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地实施,促使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 梅琳,张强,李佳,王伟.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安全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03).

[2] 蒙柳翠,王婷. FDI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及其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11(16).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5)

第二,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全球化对一国的国内政治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已经超越国界,全球化在本质上意味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和重组,会直接影响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全球化会让西方民主自由的价值观进一步得到传播,发展中国家的民主与独立受到严峻挑战;全球化还会导致全球范围内政治权力结构向上和向下的移动;

第三,全球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全球化的推进,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伴随着文化产业全球化的兴起,文化的输出与交流也日趋频繁,文化产品的输出也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化对我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全球化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造成影响,中国必须紧紧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努力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战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具有重大影响,全球化要求更加开放自由的世界市场,我国要抓住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就必须切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有很大影响;

第二,全球化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造成了很大影响;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的挑战;全球化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但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形成重大挑战;

第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全球化使得西方强势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甚至宗教观念正一步步摧毁与颠覆着中国国内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宗教观念;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民族凝聚力的增强都会形成重大挑战。既然全球化对于我国的影响和挑战如此重大,尤其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很大挑战,那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怎样发展自己的文化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抓住全球化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契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努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于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也是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6)

关键词 全球化 经济 文化

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从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1492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远航美洲起,重大的地理发现就使人类有了“全球”的观念,并逐步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全球化首先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同时,由于经济与文化、政治等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从全球化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深化,并且速度越来越快的过程。

一、全球化

“概念……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任何一项研究的进行,都以对象的确定为前提。然而在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中,却存在着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随着研究的展开,“全球化”成了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但对这一概念本身,却始终缺乏基本的界定,这就阻碍了讨论的深入。有鉴于此,我们拟对全球化做一个限定。

1985年,T?莱维提出了“全球化”一词,以此来概括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资本、技术、服务行业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等领域的扩展已经突破国家的边界,走向全球化。从这个最初的涵义来看,“全球化”显然指的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别的什么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一个非常模糊和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对全球化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陆续出现的一系列的全球化思潮中,阿明和弗兰克等人的“依附理论”,萨伊德、德里克等人的“后殖民理论”,沃勒斯坦等人的“世界体系理论”,杰姆逊等人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批评理论”,吉登斯等人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和亨廷顿的“文化冲突论”是影响较大的几种。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及与国际的接轨,全球化问题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科的学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据《中国哲学发展报告1999》统计,对全球化的理解,至少可以概括为5种基本观点。在对这些观点进行仔细研究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从根本讲,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历史过程。具体地说,它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强,最终使人类活动突破了区域的限制,并使世界成为一个统一的发展整体。

全球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全球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去分析。首先从事实的角度看,全球化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想,而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再者从综合性角度看,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它还包括以经济全球化为载体的文化、科学、政治等综合性的全球化;第三从存在方式的角度看,全球化不是一个既定的、已完成了的结果,而是一个未完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最后从发展的角度看,全球化不仅属于现在,更加属于未来,它是一个趋势,一个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今天之所以如此关注全球化问题,就在于它不仅对现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未来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综合性的全球化社会。

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包括技术、劳动力、资本、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配置,它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即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经济的全球化是世界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它意味着生产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和竞争的全球化,这使得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7)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规则的全球一体化。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规则及其安排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存在多种不对称结构。

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扩展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不仅规范了世界贸易的规则,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各国海关和市场准入的门槛。战后运输和交易手段的进步及贸易信息网络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海陆空主体的运输系统,使国际贸易的商品流转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

2.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跨国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第二,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第三,金融自由化还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开展,使新的金融工具,进入市场和金融机构不断涌现。第四,一个以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金融大市场正在形成。第五,全球一体化金融大市场的形成过程也加剧了金融机构的际竞争。第六,伴随着各类金融市场相互融合、连为一体,金融活动的全球协调和风险规避等问题日益成为世界性问题。

3.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战后,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国际经济协调问题,构建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经济协调的组织,使世界经济的运行不仅受到自发的市场机制和各国各自为政的政策调节,也日益受到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调节,进而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为后进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的,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仍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但是,它们毕竟获得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为宽松的、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国际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制度的瓦解,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尽管今天大国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单边主义和军事干涉主义尚未消失,局部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但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对话交流、和睦相处、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将构成世界和平共处的经济基础,也将是世界和平趋势不可逆转的基本条件。

3.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

(1)对发达国家的负面作用

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们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但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部分人群的利益也受到一些损害。例如,在贸易和资本自由化中,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上取得了进展,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产品,依仗劳动成本和土地成本低廉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到发达国家,使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受到冲击,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上结构性失业的增加;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垄断国际市场,赚取高额垄断利润,将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一些国内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不同程度的放宽了对移民的限制,增加了对外籍工人的雇用,从而减少了本国工人的就业机会。

(2)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作用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虽然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了加速发展的机遇,但其国家民族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商品市场的依赖。二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己在科学技术和尖端产品方面的优势地位,严格限制尖端技术和尖端产品输出国外,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拉大。三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和最快地采掘和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等。

(3)对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

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上的加速转移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如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非法移民的增多,越境走私的泛滥,非法武器的国际扩散,传染病的国际蔓延,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等。这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和多领域的,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与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它们的危害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也涉及发达国家,甚至涉及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邵龙宝.全球化与文化自觉教育[J].社会科学,2001.

[2]左兰国,王玉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J].理论学习,200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8)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

自上世纪九十年来开始,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超越了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接线,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距离得到很大程度的缩短,使得全球的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得很多发展中的国家抓住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得到良好的发展。但是从另一层面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市的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较多的国际投机的行为,使得国际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明显增强,同时也对当前世界上发展中国的的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冲击。所以说,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所有的国家都无法避免,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要经济全球化发展进行良好的适应,真正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来。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首先,经济全球化主要就是由资本主义的国家或者地区进行推动和倡导的,主要是靠全世界大的公司起主导性的作用,这些大的跨国公司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这些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本质是资本全球化,换句话说,就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运行规则的全球化,从而就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其次,我国的对外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融入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的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还伴有收入不够稳定等多种问题,继而使得我国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另外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加入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中,一些室涉外的企业或者是经济部门有较高的经济收益,部门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再次,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发展要求,要求市场应当具备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样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减少敢于,但是对于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主导性的作用,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有较大的发言权,继而就会使得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最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较强的生命力,不仅在经济方面有所体现,同时在全世界各个地区以及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给这些领域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冲击。这样就对我国优秀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使得我国能够对国内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真正做到自给自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进一步加快我国产业市场开放的程度,会使得资源的利用以及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再次,我国发展过程中所能够使用的资金数量以及资金的来源越来越多,除了国内资金的使用,还能有效使用国外以及全球的资金。总的来说,我国的发展应当积极抓住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真正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采取的发展模式以及应对策略

(一)金融层面。在对外投资层面,我国应当积极主动开展多层次的投资活动,要鼓励那些有相应竞争实力的企业对外进行投资,尤其是到一些发展中的国家进行投资。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和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货币合作:互相协调以及通报宏观的经济政策、建立起统一协调的预警机制,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方面的体制改革,尤其是对短期的资本进行良好监管。

(二)贸易层面。在贸易的发展方面,我国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贸易合作,要积极推动亚洲太平洋经济组织的相应合作,要逐步建立起相应的合作组织和组织机制,进一步扩大内需,使得我国的贸易依存的程度得到进一步的降低,从而避免或者是降低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风险。

(三)创新层面。我国应当积极加大对科研以及教育等当面的资金、政策和技术投入,使得我国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有所保障和基础,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风险投资保障我国科研成果的良好转化,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资金筹措和运行的机制,对经济体制做进一步的改革,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的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对我国发展中的机构进行精简。

(四)人才层面。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但是人才问题的关键性环节在与为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进行一次人才方面的制度革命,换句话说,就是要对人才的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等多个方面做出改善。继而为人才的发展和能力的实现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社会环境。

(五)外交层面。对于我国的外交来说,在致力于和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候,还应当进一步加强和周边的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在面对外来文化带来的冲击,我国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快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促进我国发展,再次,要继续坚持反腐倡廉,只有这样才会将我国民众凝聚在一起,共同抵抗外来文化所带来的冲击。

三、结束语: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我国应当抓住机遇,在发展过程中趋利避害,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层面进行模式的创新和策略的探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提升我国在经济全球化面前的因对能力,增强我国的全球竞争力,促进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9)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态,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根据国际货币组织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信息广泛迅速的传播,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化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全球化的基础是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革命,这为全球化提供物质手段;二是生产关系和制度,资本为了获取更大、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扩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发展,是要受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制约的。因此,分析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研究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离不开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拓展;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本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本质,从生产力角度看,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从本国移动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使资本主义的资本、技术和管理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在本质上表现为生产力的全球化发展。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未来本质是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资本主义解体的必经阶段和决定性过程,经济全球化以其创造丰富的优秀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从总体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动摇。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

(二)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第一劣势正转化为自身的比较优势: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带来劳动力低工资成本的长期优势;另一方面,人口众多,使中国长期维护巨大的潜在的市场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要长期维持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下和市场潜力巨大的潜在比较优势,除了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外,还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教育体系调整和体制改革。

(三)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四)培育跨国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要尽快培育和造就一批拥有雄厚实力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强势发展的中流砥柱。

(五)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锋,肖维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3(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10)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全球化体现了社会生产对经济交往和经济资源配置超国家、超时空的要求,体现了调整产业结构、组织经营结构、信息传递结构的新要求。全球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潮流,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全人类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和长期发展的结果。

经济的全球化,实质上是人的活动方式、存在方式的社会化发展,是人自身的需要、能力、社会交往关系的全球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的发展具有了新的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使人的社会关系不断丰富和发展

经济全球化使个人在更大程度上超越了前市场经济阶段的狭隘的“群生活”,过上普遍的“类生活”,成为普遍的类存在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过程中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除了生命本质外,还有社会本质。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人的各种潜能获得不断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不断完善、人的劳动能力得到不断发挥、人的社会关系不断趋向和谐完美、人的个性不断彰显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全球化,社会交往包括交往主体、交往内容、交往手段等方面较之以前都有很大不同。经济全球化使社会交往主体多元化。而且,人类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使人类的交往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进而使得人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交往水平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为全球性社会交往提供了实质性的基础,从而把人类的交往实践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着,“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而一切社会关系不外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在交往中所形成的所有关系的概括。

因此,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普遍交往冲破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局限,使人从地域性的存在转变为全球性的真正普遍的存在,大大加速了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进程。“世界历史性个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普遍交往促进了人的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和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为基础的。在前市场经济阶段,人类生存于彼此隔绝的狭隘空间,人的普遍社会联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人的社会关系也没有真正丰富起来,人的发展受到狭隘人群共同体的局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和交换的扩大,人的活动的普遍性、独立自主性才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人在其现实性上才具有了世界性普遍联系的类特性。同时,普遍交往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特征,也是人的有效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因为交往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群体与群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往,人们就可获得不同的社会关系。而且,不同的交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特性怎样发展为多方面的或是地方性的,它们超越地方的局限性还是仍然受地方局限性的拘束……决定于世界交往的发展,决定于他和他所生活的地区在这种交往中所处的地位”。只有开展普遍交往,人才会拥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人的需要不断发展

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人所从事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和满足某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而需要的满足和满足需要的活动又不断产生出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会反过来引起新的活动。如此循环往复,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了人自身的发展。需要按其对象划分,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与物质生产的世界性相适应,精神生产也具有世界性。

(三)经济全球化推进人的素质不断发展

1,经济全球化要求生产者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特殊需求,进行本土化设计,生产符合不同国家、地区需求的产品类型,使生产和消费具有人文特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性行业等新兴产业获得蓬勃发展,而服务性行业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它不仅要求劳动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和情感素养。2,人的素质当中,民主政治素质是主导。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世界政治新秩序,民族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和争取本国利益是一个新课题。民族国家要发挥自身职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和争取本国利益,就要进行适当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调整,这对于打破旧的政治秩序,改变民族国家的具体运行机制,建成和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民主政治体制,提高人的民主法制观念有重要作用。3,经济全球化是与生产的信息化、知识化相联系的,而生产的信息化、知识化程度的提高,对广大劳动者提出越来越高的科学技术要求,这有利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4,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与物质生产的世界性相适应,精神生产也具有世界性,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对于丰富人的文化生活、开阔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吸取和借鉴异质文化,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二、经济全球化对人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一)从经济领域来看

当下资本、技术、金融等的全球快速流动,可能顷刻间使一些企业、商业破产,夺去众多工人的饭碗;新的国际分工可能使人的职业出现新的片面化、固定化;全球性的激烈竞争和巨大的变革浪潮,使劳动者很难主宰自己的命运,程度不同地听任外部力量的摆布,其存在很难摆脱“偶然性”的状态;全球性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使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民众会置于更为艰难的境地,重新沦为“新殖民主义”的对象;全球化同时会造成人的新的物性化和抽象化。

(二)从政治领域来看

当下全球性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面临威胁,发展权、人权无从保证。此外,全球经济政治组织,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操纵、控制,使得这些国家的也受到一定威胁,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民众的政治诉求、意愿实际受到很大限制,难以自由地发展。

(三)从文化领域来看

全球化传播的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动摇着人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从而造成人们价值标准的混乱和精神上的困惑。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篇(11)

“全球化”的观点是在1985年被人提出后,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人们纷纷讨论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各国也在研究相应的对策,使自己的国家在经济浪潮中得以发展,顺应时代的需求。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

全球化一词从提出到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世界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这个词汇,研究全球化的概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始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发展中的一部分,是指通过双方或是多方贸易、技术创新、资金流动、信息和文化交流,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国经济相互融合,通过这样长期的交流,使各国之间形成彼此依赖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全球化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态势,我们要学会看到经济全球化带来利益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贸易壁垒、关税等因素,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关联性逐渐加大,经济上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强,积极的进行技术、资金、商品等方面的互通交流,减少了地域之间的限制,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达成了经济上的共享。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源头

经济全球化具有历史性,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加速了历史的演变过程。它最初起源于15世纪,15世纪前的生活比较封闭,自给自足,彼此间不互相沟通交流,生产力低下,地域之间不存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而15世纪之后,西方技术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加上造船业的发展,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15世纪的欧洲已经大规模进行经济活动,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量,使其逐渐成为获取财富的主要手段,紧接着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促使他们对于加速资本原始积累和掠夺财富的迫切要求,这也成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因素。随着新大陆的发现,麦哲伦的环球远航,开辟了一条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与此同时,全球化也拉开帷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三、殖民主义的产生使经济全球化得以蔓延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西方国家不断向外扩张。进而演变成侵略战争,殖民主义形成。在殖民主义时期,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形成了一种侵略与被侵略、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同时在殖民的过程中,也将自己国家的经济、文化带过来,与当地结合,或是进一步发展、或是直接继承,产生了大范围的影响力,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对殖民地区都有双重的影响。随着殖民主义的迅速发展,西方大国加快了殖民的步伐,开始了对不发达国家的扫荡,进行财富的掠夺和资本的积累。欧洲各国间的贸易性越来越强,形成了以商品交换为主的世界市场,加强了亚欧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对原料的需求逐年增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便成为他们经济竞争的后方阵地,同时为满足扩张需求,不断的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往来,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随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垄断产生,开始瓜分世界,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完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而,加强了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使其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

四、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二战结束后,人们意识到武力不能解决问题,开始召开国际会议,颁布相应的经济国际化条约,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国际经济秩序。随后,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加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间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市场经济制度得以普及,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国际政局的稳定,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激烈,加快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商品的流通,至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世界经济划分为欧盟、亚太、北美三大板块。

到21世纪,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密切,资金流动性大,行业垄断越来越严重,金融危机开始蔓延,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受到阻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市场经济,世界经济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自由贸易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曲折的、艰辛的,它承载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发展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其中伴随着垄断与竞争,合作与共享,它是一把双刃剑,为国际经济发展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使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和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