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产品开发的策略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3 14:49:53

产品开发的策略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1)

1新产品内涵及开发新产品的意义

1.1新产品内涵

从新产品的概念提出到今天,由于研究的角度、层次和重点不同,所以学者们对于新产品的定义各有己见,尚未达成共识。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新产品包括新发明的产品、改进的产品、改型的产品和新的品牌,它们都是公司通过自己的研究开发努力而发展起来的[1]。西南财经大学吴世经教授则认为,新产品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较原产品在使用价值、性能、特征等方面具有显着差别的产品[2]。

在借鉴总结以上的各种定义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将新产品定义为:只要改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是新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新发明产品。主要是运用新技术或新工艺生产出来的市场上没有的产品。(二)改进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将原产品的用途功能保持不变,而在产品的质量、包装等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改进。(三)改型产品。这类产品主要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结构或性能,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享受。(四)新品牌产品。这类产品是将原产品做些改变,使用一个新品牌进入市场。

不难看出现在的新产品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那么我们开发新产品不仅仅与技术部门有关,同样与营销部门也有重大的关系,要想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技术部门必须与营销部门合作,技术人员与营销人员要好好的进行交流,产品的创新来源于消费者需求的刺激,只有知道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准备的判定新产品开发的方向。而营销人员天天与消费者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他们最了解,至于技术难题当然是留给技术人员去解决。有时新产品的开发或许只需要改善一些服务细节,而并不触及技术问题。所以创新人员可以是公司的任何一个人,而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也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开发者。新产品定义的"新"思维将会给产品创新的策略带来重大的变化。

1.2开发新产品的意义

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的长远目标,它可以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企业经久不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的形势很严峻,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小企业纷纷倒闭。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乃至发展壮大起来,企业就必须要有优势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只有获得消费者的支持,企业才有实力进行竞争。

2、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市场地位。现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几年发展到现在的一年甚至是几个月。如果一个企业不及时更新产品,那么它的老产品不久就会被淘汰,从而失去了市场。

3、有利于开拓新的经营领域,降低风险。开发新产品,让企业经营的领域越来越广阔,这会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单一产品再如何多样化,总有一天也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进军新领域,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一直走在潮流前线。

4、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品牌。如果一个企业的新产品是第一个进入市场,那么它在市场中就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人们会认为第一个是最正宗的,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后对以后开展其他的产品营销活动有很大的意义。

2新产品开发策略

由前文讲述可知,开发新产品对企业来说意义非凡,所以企业都不约而同的竞相开发新产品,如何才能高效的开发出新产品呢,在这里将给出几条新产品开发的策略:

一、"技术 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策略

"技术 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策略是指让企业的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合作起来,共同开发新产品。公司可以先让营销人员摸清楚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再把这个需求信息反馈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依据公司的资源进行技术研究,攻破技术难题,开发出新产品,这样的新产品才是顾客所真正需要的,这样的新产品会很快占领市场,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目的也达到了。在这部分里,企业应注意两点:第一就是企业需要清楚认识到新产品用于消费者,但同时其来源也是消费者,在企业的框架中把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第二就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模仿紧跟式新产品开发策略

模仿紧跟式新产品开发策略不单纯一模一样的仿照,而是在分析成功产品的基础上,领会其产品核心,然后加上自己的一些东西,也就是取其精华,再加上自己的精华,这样改进后的新产品将会更加有竞争力。一般情况下采用模仿紧跟式策略的企业要求对市场的信息收集快,处理快,反应快,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还要有一个高效率的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机构。

三、类比式新产品开发策略

类比式新产品开发策略就是企业运用类比的思想,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用已有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技术去开发新产品。在类推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必须是原有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和技术、产品的特征词,特征词表明了此事物与彼事物相比所具备的独有的特长,主要是把关键词引入另外的新领域,这样就往往会促使人们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去发现新的问题,开发出新的产品。

四、组合革新策略

组合革新策略是企业将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加以重新组合,开发出别具一格的新产品占领市场。该策略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也小。因为是在现有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组合,可以开发出很多种产品,但要求企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好的设计开发者[3]。组合革新策略也可以根据产品的市场反应,该仅仅产品的特性,开发产品的功能,革新产品造型包装,以巩固老客户,争取新客户[4]。例如现在很多产品都定期改变包装来吸引消费者,虽然产品的内容没有变化,但是焕然一新的包装给人全新的视觉冲击,达到了巩固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的目的。

五、反向式新产品开发策略

反向式新产品开发策略,就是运用逆向思维,不循常规,反向求异来开发新产品。反向求异的关键是运用变换的思路,内部变成外部,前变成后,热变成冷,上变成下的思路来开发新产品。反向求异,人们常常会发现正向思维所看不到的事物。1、时间反向。利用一些人的怀旧思想,将过去曾经流行过的产品经过新的技术再度开发出来。2、空间反向。利用不同空间、不同季节、不同国别、不同区域的消费差异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开发新的产品。3、功能反向。即从产品的功效、作用、性能去反向思考,开发出新产品。4、结构反向。从产品的结构上反向思考,也会另有一番新产品的天地。5、市场反向。对市场进行反向求异,开发用于反向市场的产品。反向式新产品开发策略,一定要注意反向思维既要反向的出人意料,又要反向在情理之中,既要打破常规,又要合乎逻辑、让人信服。

3结束语

总的说来,成功的产品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制定产品策略时必须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对产品要求的不断变化、不同市场周期 下新产品推出时间、产品的创新管理和产品的品牌策略等因素,确保企业战略的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梅汝和等译,营销原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吴世经等,市场营销学,成都:西南财经出版社,2001。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2)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73-01

一、石柱县开发生态林产品的现状分析

(一)石柱县开发生态林产品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基层政府对开发林产品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投入的资金少,科技贡献率低,不能使传统林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还滞留在较原始的阶段。二是林产品附加值较低,不能吸引林农的兴趣。由于缺少有实力的林产品龙头企业带动,经营管理不能跟上。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是原生态的或者初步加工的林产品,显得非常粗糙,售出的价格当然就非常低。林农除了成本,赚的钱很少,对投资林业兴趣不大。虽然已经有四大支柱林业产业,但普遍量小、势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对地方财政贡献小。三是林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不规范,执法不严格,黑市交易是一种常态。四是林产品开发的专业人才欠缺。首先,林产品开发专业技术人员奇缺。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很少进行,对林农的技术指导跟不上,基本都靠“土专家”进行临时指导和经验交流。其二,林产品经纪人凤毛麟角。从当前来看,这支队伍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因为农村中的精英基本上随着打工潮流走了。这些人受知识水平和视野的局限,要准确预见和应对高风险的市场变化,其能力是有限的。他们多半是见子打子,小打小敲,不能有效拓展林产品市场。

(二)石柱县生态林产品开发具有一些自身的优势。

一是交通优势。2013年底,该县火车开通,彻底结束闭关自守的历史,渝东枢纽门户的作用日益显现。今年7月1日,沪汉渝蓉铁路实现动车组全线贯通,石柱与华中华东大城市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坐拥绝佳的地理优势,外地商人进入该县的可能性更大,石柱人的思维空间将会得到拓展,为生态林产品的开发带来新机遇。二是政策优势。首先,准确的战略定位。2013年,石柱县提出“立足生态保护、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建成绿色生态经济强县”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从战略高度大力倡导绿色经济。其二,有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其保驾护航。2009年,该县聘请重庆林业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了《石柱县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年),对石柱林业产业中长期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2010年,石柱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编制了《石柱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为林业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三是产业优势。首先,该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占比为51.34%,位居重庆市首位。据统计,至2013年底,全县林业用地300万亩,占幅员面积的66.6%,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90万亩,地方一般公益林110万亩,商品林100万亩。拥有森林面积215.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000万立方米,是全市森林资源大县之一。其二,林产品原料种类繁多。其中,有以马尾松、柳杉、桤木、红椿、杨树、日本落叶松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以银杏、板栗、竹笋等为主的食品工业原料林;以黄连、杜仲、黄柏、厚朴、佛手、山茱萸等为主的木本中药材等等。其三,林业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各类林业产业基地105.8万亩,初步形成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四大林业支柱产业。

二、石柱县开发生态林产品的策略

(一)提高开发林产品的认识。

一是基层政府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把它纳入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作为林农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林农转变观念。各地政府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广告、传单等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认识,使广大林民能够放下包袱,投身到林产品开发的行业中来,实现他们致富的梦想。

(二)实现规模经营,保证原材料供应。

一是加快林地流转进度,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林地流转模式,特别是那些因打工举家外迁而林地荒芜的,应主动与他们联系,按合理的方式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盘活林地资源,实行订单生产,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二是加强基地建设。认真总结林产品基地建设经验,推广并全面带动传统林下产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点品种,打造林产品示范片,以点带面,实现林业产业规模化,保证有足够的原材料。

(三)多渠道融资,解决林产品开发的资金瓶颈问题。

首先,各级地方财政应建立林产品开发专项基金或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其二,农村信用社应当积极支持林产品开发项目。对林产品开发项目,要经过严格考证,如果可行性较高,就可以发放贷款,重点向基地或专业合作组织倾斜。其三,积极探索林农联户担保贷款机制。可以引导林农以家庭为单位,组建家庭合作林场。以林场所有农户联合担保的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风险共担,以此解决林业发展资金的“瓶颈”问题。其四,有效吸纳社会资本。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社会上的融资机构参与进来,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化零为整,用于林产品开发。

(四)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品牌战略。

一是实施科技兴林战略,推动林业产业大发展。地方林业科技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深度合作,“借鸡下蛋”,弥补专业人才不足的缺憾。大力引进和推广林业产业新技术,提高产出率,推动林业产业化。采用先进的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首先,加强对乡镇林业员的技术培训。对现有的林业产业队伍,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安心在本行业工作,为本行业做出自己特有的贡献。其二,加大对林产品经纪人培训。让他们学习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三是向林产品研发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培育林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让他们起示范带头作用。优化其产业结构布局,为林业产品研发形成强大动力。引进国外和国内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强经济林产品化学成份的分析研究,深度开发和合成高附加值产品。学习外国对林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向科研和生产的广度迈进,实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四是实施品牌战略。依托本地林业资源优势,可以重点打造几个品牌,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增加文化底蕴。比如,“鑫源”牌黄连、“毕兹卡”竹纤维系列、“万寿山”牌金银花、“西沱”牌佛手、“长源牌”银杏等等,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范围。

(五)规范林产品市场。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数量大幅增长,社会功能日益显著,成为公众文化休闲与假期旅游的主要去处之一。但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国内的博物馆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与世界发达国家博物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博物馆旅游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功能演变与开发、博物馆游客心理与行为分析、博物馆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国内学者则主要集中在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博物馆功能及经营管理、博物馆游客行为及需求、博物馆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具体针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国内外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就当前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状况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相应的发展策略。

“狭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经营者依靠博物馆藏品、设施、服务等,为博物馆参观者提供的满足其参观活动的服务的总和。广义的博物馆旅游产品,是指博物馆通过各种展示方式和手段,使旅游者参观或接触博物馆藏品或其复制品,从而获得的博物馆文化的体验。”[1]

博物馆旅游产品主要由核心、外形及延伸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核心部分是能够满足游客精神文化需求的所有馆内藏品。藏品文化价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高低。产品的外形部分,主要包括针对馆内各类藏品所进行的具体展览方式和展品解说,以及博物馆所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程序。而产品的延伸部分,则涵括了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当中所获得的各种附加服务和收益,例如博物馆向游客提供参观指导手册、馆内特色藏品介绍卡片以及精美纪念品等等。

二、相关研究综述

孔旭红,孙宏实(2003)分析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创新举措。他们认为博物馆不仅要努力转变自身形象,广泛开展关系营销,还应努力完善旅游产品结构,重视核心产品及附加产品的开发,避免旅游产品层次不全、日趋老化的现象发生[2]。

李瑛(2004)分析了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状况,阐述了国外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她认为,不重视公众需求、产品宣传促销以及办展内容形式等是导致国内博物馆门庭冷落、经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国内博物馆应转变经营理念,重视社会大众需求,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联合当地旅游业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各项功能[3]。

胡静锋(2007)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定位、开发以及SWOT进行了分析。他分别从博物馆的非赢利制度、开发商的角度和市场学的角度对博物馆旅游产品的特性进行了阐述,认为产品的开发应包括文物保护措施设计、展前市场调查、展览设计与信息反馈、试销、服务优化和商品化六个方面;只有以游客为中心,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博物馆才能得以发展[4]。

罗美娟、郑向敏(2008)阐述了澳门博物馆的数量、类型、展品内容与类型、展示手段,分析了澳门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认为“馆间亲密合作”、“全球化营销战略”、“政府与民间的支持”以及“传统与现代功能的结合”是影响澳门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四项关键因素[5]。

李雪峰(2010)以上海民间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开发现状。他将民间博物馆旅游产品划分为三种:博物馆内部集合型、文化内集合型和文化外集合型。认为民间博物馆的发展应该遵循“大视野、强互动、多形式和高品位”的理念,在注重游客需求的同时,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从而推进文化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变,形成多样化的民间博物馆旅游产品[6]。

段若鹏,李秋硕(2012)阐述了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理论及其设计方法,并以杭州运河博物馆群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以及ASEB栅格分析,总结出针对博物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并认为现代博物馆应及时了解游客需求,在展览陈列中采用高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型服务产品[7]。

三、国内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

近些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持续升温,公众休闲活动逐渐成为我国假日经济的主体。然而,国内的大部分博物馆并未结合自身特点去积极研发新的旅游产品,以致参观游客日益减少,未能体现其功能价值,究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但办馆质量参差不齐

建国以来,博物馆建设发展迅速。1952年国内博物馆机构数仅为35个,而到2010年,博物馆机构数已增至2435个,见表1,从整体上看,自1952年以来,国内博物馆机构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然而,国内博物馆的办馆质量却参差不齐。特别是那些类型单一、不注重旅游产品开发的地市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馆内展品不够丰富,珍品稀少,加之办展质量不高,缺乏自身特色,于是经营不善、门庭冷落。而那些展品丰富、颇具特色的综合型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等,参观人数居高不下。以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的故宫博物院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恢弘大气的明清两代宫殿建筑,加之清代宫内旧藏的大量珍贵藏品,自然而然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参观。2012年故宫博物院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18万人次,这是国内大部分博物馆难以达到的。

(二)展品陈列方式单一且手段落后,缺少体验型旅游产品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国内的博物馆在办馆规模、经营管理、文物收藏、展览陈列和科研项目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国内称得上现代化博物馆的还不多,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综合型博物馆做到与时俱进,尝试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大部分博物馆仍然没有转变发展理念,“闭门造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一些博物馆,展示内容数年不变,与现实生活脱节,跟不上市场发展形势,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展室布局与观展路线设置不合理,展示手段依然沿袭传统的平面、静态式展览陈列,难以引起游客兴趣。而随着现代体验型声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往那种“隔着玻璃看、耳旁别人讲”的固定模式愈来愈显得单调乏味,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如今,特别是年轻的游客,渴望博物馆采用参与体验型和交互作用型的展示方式,更多地提供具备参与性和自主性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三)不注重开展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活动

大部分博物馆因受经营理念和运营经费的约束,忽视了对自身旅游产品的宣传。一些博物馆未能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工具,以至于异地游客甚至是当地居民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渐渐失去自身的社会价值。另外,大部分博物馆不注重开展产品促销活动,很多规模不大的博物馆甚至不能提供给游客馆内相关展品的介绍资料,更没有反映自身主题特色的精美纪念品。

(四)博物馆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专业型人才相对较少

2000年全国共有博物馆从业人员34199人,2011年升至62181人,见表2,尽管博物馆从业人数逐年递增,但领导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所占比例较多,专业型人才相对较少。博物馆的日常运营与维护,靠的是专业队伍的密切合作,但大部分博物馆在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队伍建设上还不够健全,缺少像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与修复这类对口专业的人才。人才缺失,不利于博物馆的长期运营,同时还使博物馆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维护上面临极大的挑战。

(五)经费支出限制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

经费,是现代博物馆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2000年国内博物馆经费支出总计144543万元,2007年经费支出总计472082万元,2011年则增至1171131万元,见表3,从整体上看,国内博物馆经费支出呈逐年递增趋势。

作为保护与宣传展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公立博物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由其所属的上级部门进行拨款,渠道单一、资金不多。而民办博物馆的经费则相对紧张,除了向当地政府申请财政补助,主要还是通过自筹资金来满足运营需要。目前已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有四百多座,若将未正式注册的也统计在内,数量则达千余座,但能像建川博物馆那样稳定运营的实在不多。

当前,国内博物馆旅游业远不如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发达,因此,旅游为博物馆带来的收入远远比不上运营经费。虽然国内部分博物馆设有专门的产品服务部门,通过向游客提供语音讲解、纪念品销售等服务来获得少量的经营收入,一些博物馆甚至还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实行会员制来解决日益增长的经费问题,但相对于高额的博物馆运营费用和修缮费用,见表4,这些收入所占的比例还很小。

四、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博物馆旅游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只有及时把握时代的发展机遇,适时转变发展理念,积极与旅游业联合,开发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出博物馆的各项功能,造福社会大众。

(一)树立正确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理念

科学合理的开发博物馆旅游产品,首先要注重产品的文化理念。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其旅游产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品,而这种产品的价值就在于让游客体验文化享受。博物馆经营者应在传承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破单一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重视任何能够传播博物馆文化的产品开发理念。

其次,是休闲理念。休闲活动的知识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尝试开发体闲娱乐型文化产品,是博物馆文化走进大众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文化氛围建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博物馆文化宣传教育,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的休闲层次,为公众的体闲活动提供更多具有“知识景观”。

第三,是体验理念。之所以出现各地博物馆人气冷热不均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博物馆的游客体验参与性不足。“博物馆旅游增加体验性项目,在藏品的呈现形式、游客感知环境以及服务设施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参与性设计,能够拓展经营渠道,增加营业收入;能够丰富旅游者旅游经历,提高对博物馆旅游过程的评价。”[8]

另外,打造品牌文化也是一项重要的经营理念。品牌作为博物馆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于引导博物馆走向市场、寻求市场发展有着相当重要途径。博物馆在经营过程中,应该适时打造出自己的精品项目,凸显自身的文化特色,以高质量、深内涵的文化产品以及贴心周到的各项服务来赢得观众。

(二)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接收信息反馈

制定科学实效的产品开发策略前,经营者必须进行客观严谨的调查研究,且调查研究要由始自终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通常我们采用的市场调查方法主要有:文案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确定待展藏品的特点以及所适合的目标市场后,博物馆经营者要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形势和游客消费需求,对比自身与周边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与优劣,然后以馆内藏品为基础制定自己的产品开发战略,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旅游产品以同其他旅游产品竞争。

推陈出新是产品保持生命活力的根本。除了进行市场调查外,博物馆经营者还要及时收集、分析游客的反馈信息,以便适时做出相应的产品调整。

(三)转变博物馆经营者的观念,将现代企业营销学引入经营中

转变观念,即由传统的“等客上门”转变为“积极引导游客养成消费观展的习惯”,让更多的游客认识到“观展本应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处理好有两项前提工作:一是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二是要研究目标顾客的需求。结合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提前规划好展览事项与活动,通过大量的前期宣传并结合特色的促销活动,来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力。既要跟上现代科技展的步伐,满足游客视觉、听觉上的各种体验需求,还要积极引导与协助游客边观展、边动手,让游客充分参与进展览的活动当中。

(四)改进展览形式,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博物馆综合效益

许多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其馆内展品内容及陈列形式、解说内容及方式就很少有变化,有的博物馆甚至一处展览几年不变。游客参观博物馆是基于自身对知识的一种需求,单调乏味的展览很难吸引到大量游客,不能与时俱进的博物馆更是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被淘汰。因此,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当考虑到游客的诉求,积极改进展览形式,既要依靠讲解员科学有趣的解说维持生动的展览形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进现代体验型声光设备,加强高科技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使展览形式得以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在其两大主体建筑之一的陈列馆内建立了定时播放4D电影《梦回金沙》的四维特效影院,通过借助最新的高科技新视听技术,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到金沙文化、古蜀文明的风采。

与此同时,博物馆还应注重观众的休闲体验,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适当的服务项目。博物馆可以尝试为游客提供富有文化特色的娱乐表演,既增强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趣味性,还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加深了游客的体验印象。以四川省博物院为例,馆内除了根据展品内容和类型分别设置主题展区外,在游客视角的明显区域还设置有商品区、休息区、咖啡厅、表演厅、书店、蜀绣工艺品区、饮水处以及洗手间等,并且白天定时向游客提供娱乐表演节目,通过提供这些服务项目延长观众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博物馆的综合效益。

(五)积极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

人才,是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优势资源。近几年,开设考古学专业的院校相对较少,但开设博物馆学和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博物馆应充分利用高校这一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馆校合作,择优招录高校毕业生,或与高校联合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充实馆内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另外,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服务队伍也离不开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博物馆招募的志愿者来源广泛,他们往往承担博物馆宣传、参观指导、馆内讲解以及后勤服务与维护等工作。国内的博物馆亦可效仿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与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或者直接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组织他们接受相关学习与培训后,鼓励他们参与进博物馆各个工作岗位,而不仅仅是馆内讲解的工作。这样,既可以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服务,同时也可以节约经费。

(六)多方筹集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办馆

当前,国内博物馆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现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或个人资助社会公益活动所投入的资金是能够抵税的,因此通过企业或者私人资助建设和维护博物馆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同样,国内也可鉴此经验,政府通过减免税收的配套政策,鼓励企业或私人投入资金于博物馆事业中。博物馆运营资金充足,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博物馆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从而真正实现博物馆非营利的社会化功用。

五、结语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浓缩体现,既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之其它旅游业的竞争与冲击,使得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前形势下,唯有及时转变发展理念,认真分析产品开发状况,正确认识博物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才能促进我国博物馆建设事业平稳较快发展,进而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达到传承历史、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爱霞.我国博物馆旅游创新开发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7-8.

[2]孔旭红,孙宏实.从封闭走向开放――博物馆业切入旅游市场的设想[J].经济论坛,2003 (21):30-32.

[3]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4):31.

[4]胡静锋.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4):153-164.

[5]罗美娟,郑向敏.澳门博物馆旅游发展评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1):49-52.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4)

什么是移动直播?学界对这一新兴事物尚未有一个权威的答案。在本文中,移动直播是指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介质,4G网络为传输通道,通过声像视觉符号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的报道,并为移动终端的用户所用。

2016年,移动直播的竞争可谓激烈,除了新型的秀场直播,传统电视、网络媒体也纷纷入局。艾媒的《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专题研究》数据显示: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移动直播,从新闻的生产方式和传播形式来说,是新闻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创新。随着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打造一个开放、共享、智能的新闻直播平台迫在眉睫。

一、资讯直播的机遇与挑战

(一)资讯直播拥有广阔的市场

据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规模达到5.14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2.4%。其中手机网络视频用户为4.40亿,使用率为67.1%。[1]

网络视频用户不断向手机端迁移,移动终端屏幕成为个人网络视频服务中最重要的一屏。除了用户的支持,移动智能终端的革新和WiFi、4G网络的普及也为资讯直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与传统电视直播相比,内容制作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技术的优化升级降低了视频内容的生产成本和用户消费成本,优质内容推动用户付费习惯的形成,这些都给文字、语音、小视频、直播视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二)视频正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交形式

媒介产品首先是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在大众眼中的,因此它具有所有商品都具有的特性――受市场支配。因此,在全民直播的环境下,媒介产品的生产者不再只是各个媒体,还吸引了大量受众参与进来。

传统媒体是线性的单向的传播模式,而移动直播互动的模式唤起了用户内心深处的表达欲望,提出问题,并参与新闻的评论,甚至能够左右新闻制作的视角。个性化的直播方式和强互动下的交流体验,为视频直播提供了大量的流量和忠诚用户。新浪微博公布的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数据显示,微博日均播放量达到了4.7亿次,同比增长489%。这一惊人的数据,显示出用户对于直播的接受程度。

尽管资讯直播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媒介产品的生产依然遵守媒体的模式,只有转变思路,才能在激烈的媒体市场中立足。

二、资源整合下的直播类产品开发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媒体提出的是“互联网+”还是“广电+”的发展模式,其实质都是将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把包括新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介平台结合起来,共同发展。这种资源整合同样也需要运用在直播类产品的开发当中,集合有利资源进行产品创新。

(一)新闻集成平台的建立

从本质上来说,新闻资讯的直播依旧是新闻信息的传递。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依靠垄断信息渠道收益的优势变得摇摇欲坠。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普及分流了传统媒体的用户资源,也改变着用户的使用习惯,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日渐逼仄,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和用户规模上大有超越传统媒体的趋势。

2016年亦可以称为移动端直播的元年,央视直播间的加入,正式宣告传统媒体进军移动直播领域。随着移动端流量、分享与视频消费的全线飘红,业界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移动和视频正在塑造用户消费和媒介生态,而媒体想要赢得未来,移动+双向布局转型战略已经成为关键。

(二)社交网站与新闻机构的集合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在2014年10月的《政治极化与媒体惯》报告数据,仅政治新闻这一项,39%的美国人平均每周使用Facebook来获得该类新闻,远远超过使用雅虎新闻、Google新闻或者Twitter获取政治新闻的人数比例。[2]移动直播能受到用户的追捧,除了其发挥了传统媒体以信息资源见长的优势,还集合了新媒体的社交、互动属性。

毫无疑问,媒介产品的核心还是内容,外在形式是有益补充。社交平台的巨大的、高粘度的用户基础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传统新闻媒体日渐式微,转而投奔社交平台成为媒体机构寻找出口的新探索。他们之所以拥抱社交媒体,就是因为他们一致认同:具有互动天然属性的社交平台是传统新闻机构的未来出口。强大的用户量也可以弥补传统媒体收入乏力的现状。

(三)培养用户习惯,建立响应机制

移动直播降低了新闻生产的门槛,用户变成了新闻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因此,重新为用户进行画像,培养用户的媒体消费习惯也尤为重要。当然,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是否能将普通用户转化为内容生产者,也是考量媒体竞争力的一个核心指标。

而响应机制就是以用户为基础,建立的一系列直播网络。网易新闻直播在架构新闻直播队伍上下足了功夫,实施的“天网计划”,与传统媒体实现战略合作,招募了PGC、专职“拍客”以及新闻媒体从业者,能够让内容生产者和网易新闻进行实时最大化的直播互动。如此就能够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直播网络,建立起完备有效的响应机制。

三、以“交互”为基础的媒介产品开发策略

交互体验实质上就是将体验感代入场景中,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越来越注重交互体验。2016年的春晚,腾讯与央视开展深度合作,在直播过程中,设计多项实时跨屏互动,包括抢红包、明星互动等。支付宝开展的聚齐“五福”活动,吸引了众多用户为支付宝互动埋单。这都充分佐证了交互体验在视频直播中的重要作用。

(一)注重直播类媒介产品与交互体验的内在联系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渐的“去中介化”,就是将媒体这一中间环省略掉,直接接触信息本身,这是大势所趋。因此,媒介产品的发展要能够满足人们的交互体验需求。

首先,让受众参与到新闻的生产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需求进行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直播,充分调动用户的情绪,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受众,打造出合适的媒介产品。其次,交互体验也可以被理解为“量身定做”。大数据能够利用受众的使用习惯,为媒体进行精准的用户画像分析,方便为用户进行精准的内容推送。以便达到量身定做的效果。

(二)直播类媒介产品的“饥饿设计”

过去的媒介产品打造过程是完全封闭、不对外公开的。而直播类产品将部分生产过程透明化,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理。这种“好奇”心理,也能够成为一个策略。这其中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与传统媒体不同,直播产品的内容生产完全是透明的,这也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在内容的生产中,要适当使用网络化的语言和叙事,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进行生产,以便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和临场感。

(三)深耕内容制作,轻松做形式

“内容为王”是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媒体运作中,最为关键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说到底,打造优质的内容是用户创造价值的根本。因此,面对机器人算法、人体心跳和脉搏都可以生产海量新闻的挑战,优质的内容变得更加稀缺。

当然,新闻的严肃性并不妨碍其形式的轻松。移动资讯直播的魅力在于对未来的无法预测,这种不确定性让用户更加乐此不疲的去追求一种新鲜感和刺激感。因此,形式上可以打破传统媒体呆板的固定形象,让整个新闻动起来,为用户营造一种层次感,聚焦用户的注意力。

结语

总而言之,全民直播时代,对各个新闻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媒体的移动浪潮汹涌向前不论是在业界还是在学界都已经成为共识。随着媒体用户逐渐向移动端迁移,广告资源也随之流动,新闻机构打造一个新兴的社交共享平台,抓住巨量受众才是关键之举。

而吸引受众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够把握住先机,并且拥有高质量新闻信息制作的能力。因此,媒体在开发媒介产品时,首先要考虑到直播平台的特性是交互、非正式,根据这两个特点再去推出不同的产品。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个新闻平台都有其特长,也有其短板。新闻资讯直播平台亦是如此。只有抓住它的特性,才能设计出适合的、让受众喜爱的媒介产品。

注释:

[1]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cn/hlwfzyj/.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5)

Inspiration of Universal Design to Enterprise Product Strategy

ZHOU Jun , DENG Ying(College of Design and Art,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China)

Abstract :It discuss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universal design for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It analyzed universal design from “communicate” and “use”, tapped Value of universal design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then implemented strategy of universal design based on "user centered" design. Enterprises should introduce the universal design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y rely on the universal design thinking to remain competitive. They should focus on consumer demand, foster consumer awareness and"user centered" design thinking. They also should explore a friendly way of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value of enterprise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increase corporate brand charm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universal design ; consumer awaren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ternet :artdesign.org.cn

近年来,世界各国社会高龄化进程的加速,多样化生存时代的到来,人本主义、可持续发展等各种现代设计观念的盛行,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方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意识改革。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通用设计备受关注。学者们从思维概念层面积极探讨通用设计的可行性及其价值。设计实践者意识到通用设计的重要性。企业纷纷发表通用设计宣言,将其导入到企业发展当中。许多日本企业甚至把通用设计理念视为摆脱经济成长停滞的策略。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亦明确指出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和生态设计(ECO Design)是现今设计上的新议题,也是一种挑战,并认为设计组织或设计者都应该朝此方向继续努力。德国Universal Design GmbH认为,通用设计代表未来数十年的设计挑战,通用设计成为设计领域的新趋势而备受关注。

一、通用设计理念价值

(一) 通用设计中的“通”与“用”

1.通用设计的核心在于“通用性”在于“通”与“用”

所谓“通”就是 没有堵塞,可以通过。通是传达、是了解。

通用设计中的“通”是一种理念的传达,传达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设计能最大可能地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或环境。主张公平与尊重,强调多元化与包容性,不以达成统一标准为目的,追求不断完善的设计观念与方法,在包容性与选择性之间实现平衡。整合不同人群的共同价值观,追求“所有人”的通用以实现最大价值的人文关怀。通用设计蕴涵着深刻的人本主义思想。

通用设计中的“通”是一种没有阻隔的体现,通用设计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尝试在大众与小众、共性与个性、普通与特殊之间追求平衡。由于人本身能力、需求以及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性,普通的设计又无法兼顾到特定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从而在人与物、环境之间形成阻隔。通用设计依据不同条件和需求,做适合任何人便利的、重视人权的预防规划,重新协调人、物、环境的关系,通过设计物尽可能地消除人们之间的差异,给人以足够的尊重,从而实现平等与关爱。同时通用设计也充分体现出整合设计的必要性。

(二)通用设计中的“用”

通用设计的用主要体现在用的人、用的物、用的环境。如何“使用”是通用设计价值的实现的重点,在美国通用设计提倡者罗纳德?q麦斯(Ronald Mace)看来,“通用设计”并没有何独到之处,它只需要加强对需求与市场的理解,以清晰易懂的方式,让设计与生产的每一件物品都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一位使用者。设计师通过设计细节考究提升产品使用的广泛性。好的设计应该由“使用”展现价值,通用设计的七个原则就是围绕“使用”而展开,注重人与物的交互体验,人、物、环境的互动,其体现出好设计拥有的本质。

针对使用的人、物及环境,通用设计是以实现产品使用的大众化为目标的普遍性设计,通用设计重视使用者的使用情况、心理感受,考虑更多使用者的需求,体现公平、包容、关爱与尊重。每一位消费者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一个产品是否能够尽可能地满足所有消费者,合理的理解应该是设计要从每一位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通过“变化”来实现设计使用方面“个人化、多样化” 的宗旨,在相同系统内针对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可变化”的设计。图1飞利浦Hue Beyond双层智能照明,不同用户可根据不同喜好和心情,通过智能控制设备定义灯具的色彩色调,创造气氛、环境或任务照明。从通用设计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重新改变和把握问题,从笼统的“平均大众化的消费者”的设计方向,转变成以每一位使用者为设计对象的多样化设计。同时还包括对使用者操作方式的考虑和行为研究。图2多段变换高度与角度的Muvman的单脚椅,可自动适应不同身高、身形的使用者,不管身体坐着还是站着,使用者的身躯仍然被舒适地支撑着。有效兼顾不同的使用者的状态和行为。

通用设计七原则三附则体现出通用设计的设计哲学及智慧。以公平使用为核心,在弹性使用中体现多样化,在容错原则中体现包容,强调有效信息,简单而又富有直觉性的原则。以适当的尺寸及空间体现设计的人性化。强调可长久使用并具经济性;质量优良且美观;对人体及环境无害。通用设计原则对设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通用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通用设计原则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 ,更象是一把衡量的尺,促进设计者更进一步完善设计观念与方法去指导设计实践,从而实现通用设计理想。

二、通用设计与企业研发

随着从需求到消费的商业生态圈模式的形成,消费者主权成为市场经济中组织生产的关键因素。企业已逐渐认知,只有具有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敏锐观察力,才能满足当今产业对设计的期待。通用设计原则兼顾了使用者的需求细节,为企业将认识落实提供了可行依据。企业需结合产业需求与规划对通用设计理念的价值进行挖掘,形成适合企业内在需要的通用设计策略,通用设计原则对设计品质的要求,启发企业追求人性化设计为目标。通用设计人本主义设计理念,启发企业“以用户为本”实行以消费者为主体的研发策略和企业文化,通用设计为所有人而设计的理念,启发企业尊重用户,关爱社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增进企业品牌魅力,通用设计共融了普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共同追求,为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策略思维。

(一)企业与通用设计

企业导入通用设计的目的就是为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围绕用户群体的意见和需求开发出有利于用户需求的产品,能适用更多人使用的产品,带来舒适和方便,有效提升产品的设计特色树立企业品牌新形象。对企业而言,通用设计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部分日本企业将通用设计原则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策略进行结合,并推出通用设计指导体系,来指导企业的产品研发。图3(笔者绘制)三菱公司的五个原则、 松下的六要素、 丰田的两个指标、 富士通的使用者专用资料库。企业充分认识到通用设计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企业研发与通用设计中的用户意识

1.研发方式的转变

消费者的变化意味着企业的变化,掌握消费者成为企业的资产。以平均化虚拟对象进行设计研发的方式,缺乏与大众消费者的互动及沟通,缺少对每一位用户的认识和关怀,忽视了用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在高?g化社会里,无论是产品的设计或制造,都应该重新以用户的角度为出发点,用心关怀该产品设计在使用上对用户所带来的使用不便等问题。图4 tripod desig概括了四种使用不便的等级,并针对实在不便与潜在不便采取不同对策。通用设计的概念就是查出每位消费者在使用时的不适应感,思考从设计的原点找出产品进化的方向,改变无视消费者存在的虚拟生产制造。

(三)用户意识指导下的企业研发

如果企业没有认真调查使用者实际的使用状况,也无意识倾听消费者使用产品的意见和评价,是无法生产出满足大众使用方便的产品。通用设计的产品研发是透过不断和消费者沟通来提升产品的完整度,所有的设计开发无论是产品、环境还是服务最终还是会面临用户的评判,故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应该事先预想到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的状况,并且要不断地推测产品实际上被使用的情况,作为迎接用户评判的准备。也可通过在真实场景中对产品或服务的关键持份者、使用者的行为模式和细节观察,以及与他们的实地交谈,探查他们在过程中的态度、动机、需求、痛点。实践通用设计的要领,就是要让设计者一起进入到消费者使用产品时感到不便的环境中,事先感受所推出的产品会让什么样的人使用不便,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不便,用什么样的方法使用也会感到不便。企业研发出来的产品不能忽视对消费者的用心考量,要顾及到消费者的心声。以用户导向融入到产品开发设计的全过程。如日本Combi公司通过对用户的行为探勘来理解消费者,定量分析用户的不适应感,掌握用户实际的使用状态、使用场景以及使用方法。以消费者的评价为标准进行评价,找出造成负面评价的原因,通过对消费者评价的分析规划新的设计,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当中。

另外,可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以及社交网络、微信、微博、第三方支付平台等,通过消费者及时数据的采集与用户反馈,对消费者满意度进行动态跟踪,形成数据库运作机制。对消费者态度指数进行研究,将消费者的信息流培植成为客户资本银行,为企业下一代产品研发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如美国Quirky公司让社区用户参与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小米公司推行的“用户体验改进计划”围绕用户展开去完善产品。

(三)企业与通用设计的实施

将通用设计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中,结合企业产业特征,形成制度,培育企业人员通用设计意识,营造良好的研发氛围,通过推出具体的通用设计产品,完善设计评价体系,将通用设计理念内化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一种渐进式的创新开发模式。企业一旦导入通用设计,就要明确表示执行的方向,企业人员应该全力配合。如果企业高层能在业务政策中明确指出导入通用设计意图,就能快速促进通用的设计运行及企业的发展。事实上,企业都有通用设计的动力,我们可以挖掘隐藏在公司内部的通用设计,通过独立思考自我的通用设计方针,制定说明指导书,并培养出自我评价能力,采用公司内部的教育环境培养共同的意识,让研发人员参与到通用设计的讨论中来,以提高设计师对通用设计概念的认识。 [6]另外,也要扩展具体的产品化。开发出具有通用性的产品推向市场,是企业加速引进通用设计的最好策略。图5各知名企业贯彻通用设计理念,并成功推出了通用设计产品。(日本松下公司单2015度就有近十件作品获得德国通用设计奖最受消费者欢迎奖,是推行通用设计的典范。)

在推行通用设计的过程中企业需建立相关的开发体制,采用消费者的意见作为产品研发的基本依据,构建导入通用设计的有力环境,建立完善的通用设计评价体系,将通用设计植入产品企划、研发、制造、销售的所有流程,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适应,从而形成稳固的企业策略形式,协助企业在运营上走向成功。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6)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能以一成不变的产品参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而必须适时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竞争的加剧以及模仿产品和替代产品的迅速涌现,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在这种严峻的态势下,保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有效的产品开发。

一、新产品的定义

所谓新产品,是指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质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具有创新或改进的产品。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说的新产品,是从产品的整体概念来理解的。任何产品只要能给顾客带来某种新的利益,就都可以看作是新产品。因此,新产品不一定都是新发明的、从未出现过的产品。根据产品的创新程度,一般可以把新产品分成四类:全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改进新产品、仿制新产品。这四种类型新产品的创新程度由高到低,其中全新产品的创新程度最高,仿制新产品的创新程度最低。一般地说,创新程度越高,其所需要投入的资源就越多,开发的风险也就越大。由于全新产品包含了非常高的成本和风险,因此大多数企业实际上都着力于改进现有产品而不是创造一个全新产品。

二、新出品开发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对于企业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新兴工程、新兴科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使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产品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出现缩短的趋势,这给某些行业或行业里的企业造成了严重威胁。企业必须利用科技新成果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新产品开发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二)开发新产品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没有产品开发能力,企业也就没有竞争能力。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激烈的商战中,谁拥有新产品,谁就占据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市场争夺战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给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及时填补市场空白,抢占市场制高点,控制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导向权。

(三)开发新产品是企业利润成长的动力。新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业绩与利润目标。美国三位学者对美国企业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主管预期公司未来五年的利润有40%必须来自于新产品。换言之,公司既有的产品在未来五年内对公司利润目标的贡献只有60%左右。新产品上市成功与否是实现利润目标与否的重要变量。

三、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策略选择

产品开发策略就是开发新的产品来维持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开发新产品可以是开发全新产品,也可以是在老产品的基础上作改进,如增加新的功能,改进产品的结构,简化操作,甚至哪怕是改善外观造型和包装等,都可视为进行产品开发,都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市场效果。可供企业选择的新产品开发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进攻式开发策略。进攻式开发策略又称为抢占市场策略或先发制人策略。企业抢先开发新产品,投放市场,使企业的某种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这样的企业认为第一个上市的产品才是正宗的产品。具有强烈的占据市场“第一”的意识。具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雄厚的财力保障;开发出的新产品不易在短期内为竞争者模仿;决策者具有敢冒风险的精神的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二)防御式开发策略。防御式开发策略又称为模仿式开发策略。它不是企业被动性防御,而是企业主动性防御,企业并不投资研制新产品,而是当市场出现成功的新产品后,立即进行仿制并适当改进,消除上市产品的最初缺陷而后来居上。具有高水平的技术情报专家,能迅速掌握其他企业研究动态、动向和成果;具有高效率研制新产品的能力,能不失时机地快速解决别人没解决的而且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这种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三)系列化开发策略。系列化开发策略又称为系列延伸策略。企业围绕产品上下左右前后进行全方位的延伸,开发出一系列类似的,但又各不相同的产品,形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产品系列。如电冰箱的使用能够延伸出对电冰箱断电保护器、冰箱去臭剂、保鲜膜、冰糕盒的需求等。企业针对消费者在使用某一产品时所产生的新的需求,推出特定的系列配套新产品,可以加深企业产品组合的深度,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广阔的天地。具有设计、开发系列产品资源;具有加深产品深度组合能力的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四)差异化开发策略。差异化开发策略又称为产品创新策略。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企业要想使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必须创新出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追踪市场变化情况,调查市场上需要哪些产品,哪些产品企业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够生产,哪些产品使用现有的技术不能生产。对这些技术,企业要结合自己拥有的资源条件进行自主开发创新,创新就意味着差异化。具有市场调查细分能力;具有创新产品技术、资源实力的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五)超前式开发策略。超前式开发策略又称为潮流式开发策略。企业根据消费者受流行心理的影响,模仿电影、戏剧、体育、文艺等明星的流行生活特征,开发新产品。众所周知,一般商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而消费流行周期和一般商品的生命周期极为相似并有密切的联系,包括风格型产品生命周期、时尚型产品生命周期、热潮型产品生命周期等特殊类型。在消费者日益追求享受、张扬个性的消费经济时代,了解消费流行的周期性特点有利于企业超前开发流行新产品,取得超额利润。具有预测消费潮流与趋向能力;具有及时捕捉消费流行心理并能开发出流行产品能力的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六)滞后式开发策略。滞后式开发策略也称为补缺式开发策略。消费需求具有不同的层次。一些大企业往往放弃盈利少、相对落后的产品,必然形成一定的市场空档。如国内洗涤用品市场几乎被几个“寡头企业”所瓜分,无论城乡,无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均充斥着“寡头企业”的知名产品。似乎其他后来者已很难进入市场。实际情况却是,各地尤其是在中西部农村,一些实力偏弱的小企业的中低档次的洗涤用品仍销得很好,它们在各大品牌产品的冲击下,仍能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具有补缺市场需求能力,而技术、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小企业可采用这种开发策略。

四、新出品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开发新产品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技术储备与投放时机方面

产品更新换代要能顺利完成,必须做好产品的储备和投放时机的选择。投放时机选择的过早或过迟,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投放迟了,可能丧失时机,处于被动地位。投放早了,会因老产品过早淘汰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必须搞好市场预测,选好产品更新换代的时机。从产品生命周期图中可以看出,当一代产品从成长期刚刚进入成熟期,后一代产品就要通过储备进入投入期。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时机呢?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1、产品进入成熟期,虽然销售额和利润没有明显下降,但这时竞争对手已经蜂拥而上,产品已受到威胁,必须做到有备无患。2、在这个时期,企业可以利用前一代产品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获得的利润,扶植后一代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促进新产品的成长。

(二)新出品开发方向方面

新产品开发是从营销观念出发所采取的行动,因此首先必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能满足一定市场需求或虽能满足某一需求但需求量太小的产品,对企业而言再新也没有意义,而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有特色、包括式样新、功能全、性能特等。2、节能、小型化、标准化。3、使用安全、质量可靠。

(三)企业必须有开发和生产能力

新产品开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不能盲目进行,而必须同时考虑企业的开发能力以及开发出来的生产能力。首先,应明确所开发的新产品按企业的技术水平、财务承受能力能否完成,会不会因这些客观条件限制而夭折。其次,要研究新产品研制出来后,企业的生产条件是否具备。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产品生产后投入市场以获得较高利润。如果有了新产品而不能批量生产,新产品开发的经济效果就会大大降低。

(四)企业必须要坚持开发与管理并重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7)

一、常州老年旅游供应市场的现状

(一)没有把老年旅游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没有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常州处于长三角的中间地带,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有强烈的提升生活品质的愿望,调查发现,目前常州不做“夕阳红”旅游的旅行社很少,常做“夕阳红”旅游的旅行社也很少,几乎全是有团就做,没团就不做,基本不主动去开发常州的老年旅游市场。也就是说,没有对市场进行细分,没有将老年旅游市场列为目标市场。

(二)对老年旅游市场存在“三高两低”的误解,导致旅行社缺乏开拓动力

旅游业内普遍对老年旅游市场存在“三高两低”的误解,即认为老年旅游市场对导游要求高,旅游保险高,安全保健要求高和收费低、利润低。老年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绝大部分的老年人的消费水平较低,一方面老年团的报价很低,另一方面多数老年人在旅游过程中不购物或购物很少,这样旅行社几乎无利可图,因此积极性不高。再加上老年旅游团需要配备有经验的导游,相应的安全、医疗保障和风险,无形中增加了老年旅游团的成本。基于上述原因,导致旅行社从根本上对老年旅游市场存在偏见,认为老年旅游市场只是正常旅游经营的补充项目。

(三)旅行社观念落后,服务不规范

上述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三高两低”现象确实存在,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风险和利润的空间取决于经营的方式,其实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风险。目前,常州很多旅行社观念落后,仅仅盯着眼前的风险,缺乏长远眼光。旅行社应该对老年旅游市场和老年旅游群体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把握住老年旅游市场的脉络,进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策略,真正克服开发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风险。很多时候即使是旅行社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由于导游队伍的松散及导游人员本身的素质问题,导致在实际接待过程中,导游人员的操作不到位,服务不规范,从而大大降低了老年旅游者的满意率,最后造成了恶性循环。

(四)旅游设施更新落后,不符合市场特征

目前常州的景点和出行相关行业都没有针对老年人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如针对老年人视力、听力下降而设置的配套设施,针对老年人体力及腿脚不便而设置的辅助设施等等。老年人外出乘坐的交通工具也没有特别的照顾,例如,旅游企业有能力解决适合老年人乘坐的较为舒适汽车却没有采用。这类设施都没有让老年人感觉到旅游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二、开发常州老年旅游市场的产品策略

产品(Product)策略是经典营销理论——4P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设计相应的适销对路的产品是开发目标市场的基础。

本文这里所说的旅游产品指的是广义的旅游产品,它既包括旅游经营者为老年旅游市场所设计的旅游线路,也包括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旅行企业要根据老年旅游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设计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一)设计符合老年人自身特点的产品

与其他旅游者不同,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消费特点决定了老年人对旅游服务需求的特殊性。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常州城区的老年人总体仍趋于保守,新奇的东西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要他们真正参与,其中还有一个过程。所以,老年人的旅游活动多以观光旅游为主,具有“传统旅游”的特征。他们感兴趣的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普遍认同的旅游形式也是能观赏这类旅游资源的观光旅游,他们多选择风光秀丽、有文化内涵、旅途相对安全的旅游景点。所以,旅游企业必须大力开发适合老年人这类需求的观光旅游产品。

首先,开发具有疗养功能的观光旅游线路。健康长寿是每一个老年人的心愿,旅游企业可以选择传统观光旅游中带有医疗保健或者疗养功能的旅游线路进行线路重组,既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又可以进行医疗保健,达到身心双方面的健康效果。比如:温泉、登山、游泳、专门医疗(同病种异地疗养旅游)等。就温泉来说常州本地就有恐龙园温泉谷,周边有南京的汤山温泉,扬州瘦西湖天沐温泉等。就登山来说,周边城市的山都不高,适合老年人攀登,如镇江的金山、焦山、北固山,苏州洞庭山的采杨梅等活动,无锡的惠山、鼋头渚,南京的紫金山中山陵等。

其次,领略田园风光,开发“农家乐”旅游产品。“农家乐”以其中低档消费,参与性强、可选择余地大、旅途距离短、经济实惠等优点在我国已成功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对于老年旅游者来说,“农家乐”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一方面,农村空气好,空间大,没有拥挤和空气污染,去农村游玩心情舒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另一方面,多数老年人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重回农村感受生活,可以满足他们的怀旧心理。这种景区最易开发,如武进的嘉泽,溧阳天目湖、南山竹海等,周边的其他城市也有开发了很多农家乐旅游。

第三,大力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很多老年人对古老的文化,传统的风俗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喜欢去历史古迹、文化遗产之类的景区参观。旅游企业在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时必须突出中国文化的古老和伟大,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根据老年旅游者的需求来加以整理、保护、开发、利用,从而融入到旅游产品线路的设计中去。经调查发现,常州老年人比较热衷的文化旅游热点有港澳台方向,江南古镇游,华北(以北京为中心)方向。

第四,利用老年人的怀旧心理,开发具有特色的怀旧旅游。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怀旧心理越来越明显,主要是为了调节自己的生活,为精神上的某些缺憾、失落与寂寞引发一阵阵感慨。老年人大都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十分希望能够有机会重返曾经学习、战斗、工作或者生活过的地方,不为游山玩水,只为寻访以前的老朋友,聊天叙旧。针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旅游企业可以开发设计符合老年人这一心理的产品,如组织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等重返故里的“怀旧”旅游,当然也要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公社食堂”、“知青旅馆”等。旅游企业还应该多与老年人接触,帮忙组织同学聚会、战友聚会,在聚会过程中进行怀旧旅游的宣传,激发其旅游的热情。

针对老年人的怀旧心理,旅游企业还可以针对老年人的一些纪念日开发相应产品,例如为老年人祝寿的旅游活动,中国人有“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的说法,可以针对相应的年纪,推出这个年龄范围的生日游,借此来激发老年人的出游兴趣。

第五,开发家庭旅游产品。针对常州市场的调查,以家庭为单位而外出旅游的老年旅游者很多。有相当数量的子女把为父母购买旅游产品或和父母一起出游作为回报父母的一种方式,当老年人决定外出旅游时,家中的其他成员考虑到照顾老年人身体等因素,很多会选择随同出游。虽然这部分旅游者中很多都是选择自驾游,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旅游企业没有针对家庭旅游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旅行社应该从这方面着手,争取客源,抢占市场。例如开展庆祝金婚、银婚等结婚纪念日的旅游活动,为此可设计包括子女在内的家庭游,由子女全家陪伴的结婚纪念游会比一般的日常旅游更有意义。

第六,开发宗教朝圣类旅游产品。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常州老年居民中信仰宗教的不多,但是从常州天宁寺和清凉寺的香火情况来看,宗教还是有很多信众的。宗教旅游既可以满足老年人追求信仰的需要,又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美丽风景,还可以吃到寺庙里的素食,对身心都有益处。四大佛教名山中的普陀山和九华山都离常州不远,有着很好的旅游前景。

(二)完善旅游过程中的各种服务。

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都在减弱,他们也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所以在旅游过程中,一定要把各项服务工作做得十分细致,才能提高老人对旅游的满意度,为下次出游打下良好的基础。

饮食: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在环境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水土不服,并且许多老年人牙齿不好,有的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在安排老年人用餐时,要选择口味清淡、少盐、少糖、少油、营养成分较高的食物。由于老年人大都崇尚养生,吃饭时讲究细嚼慢咽,因此,应该为他们留足充分的就餐时间。

住宿:由于老年人睡眠功能退化,夜间较难入睡或容易早醒,如果晚上睡眠不好的话,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旅程。因此他们在旅游过程中的住宿条件上不求硬件设施豪华,只求安静和舒适。旅行社在选择酒店时,应尽量选择噪音较小、环境幽静的地方。订房间时,如果没有电梯,就尽量安排在低楼层。安排老年人与家人或同伴住在一个房间,便于照顾。同时,要提醒老人在卫生间洗澡时要注意防滑。

交通:老年旅游者身体承受能力较差,在旅游线路的安排中,要注重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如果是远途旅游,应尽量选择飞机、高速列车这样快捷的交通工具,以降低老年旅游者在旅途中的疲劳感。

游览:老年旅游者的行程安排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在景点的选择上,应选择老年人喜闻乐见、不需要太多体力的景点。在游览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多地安排几次休息时间。在导游人员的配备上,由于老年人阅历比较丰富,所以要选择知识面广,表达清晰,耐心较好的导游人员。同时,由于老年人自身的原因,导游人员还要具备相应的医疗急救知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配备医护人员。

购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对旅游过程中购物的热情不高,导游人员可为其选择物美价廉的购物点,不可以强迫消费。老年人购物时,恰到好处地介绍和耐心地解答往往是激发其购买欲望的好方法,过分热情的推销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购物的时间可以和老年人晚饭后的散步时间相重合,大部分老年人都有晚饭后散步的习惯,将购物时间放在这个时间段,可以使老年人更乐于接受,既符合其生活习惯,又能满足其购物需求,一举两得。

娱乐: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安排娱乐活动,戏曲、太极拳、、麻将等是老年人的最爱,可以适时安排。如果旅游目的地当地有一些的特色的民俗活动也可以适当安排老年人参加,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值得注意的是安排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和麻将类活动,避免引起老年游客身体上的不适。

以上就是笔者针对常州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所提出的常州市老年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但研究分析的重点是常州,而对于其他地区和旅游企业来讲,由于市场发展状况以及所运用的策略的不同,实际的操作性可能有很大的区别。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以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为老年旅游市场研究提供更多、更有参考价值的素材。

参考文献: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8)

1.赛事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体育观赏型产品也称为活化体育旅游产品,是指组织各项体育赛事的观众前往比赛举办地进行观摩并参加各种节庆的旅游产品。如: 冬季奥运会、亚冬运会、世界锦标赛等有影响的国际比赛。

2.休闲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休闲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在体育冰雪旅游中能使旅游者既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又能休闲娱乐的体育旅游产品。体育冰雪旅游者通过消费这一产品,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体育冰雪旅游活动的经历,满足其体育冰雪旅游心理需要。如:滑雪体育旅游、冬季森林探险体育旅游、冰雪游戏旅游等。

3.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节庆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在体育冰雪旅游项目中包含特定节庆因素的体育冰雪旅游产品。节庆因素包括体育节、地方特色的体育盛事、大众体育比赛等具有体育冰雪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体育冰雪旅游特殊事件等。如:哈尔滨国际滑雪节、齐齐哈尔关东文化节、吉林雾凇节、长春净月潭国际滑雪节等。

4.民俗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民俗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冰雪体育产品。民俗传统体育冰雪旅游产品与一般的体育旅游产品相比,呈现出民族性、历史性、地域性、文化性融于一体的特点。它反映出一种独特的体育冰雪文化,是长期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与当地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如满族人喜欢的冬季活动抽冰猴、滑冰车、拉爬犁、冰上踢石球等;达斡尔族的打冰哧溜,锡伯族的蹬冰滑子、撑冰车;赫哲族的滑雪、狗拉雪橇,鄂伦春族的精骑善射、森林狩猎;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一幅多彩的民族风情,为开展民俗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5.刺激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刺激型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是指通过体育冰雪旅游冒险经历,使旅游者体验惊心动魄的场面、感受到激烈、紧张、惊险和眩晕等独特信息,从而使体育冰雪旅游者获得体育冰雪旅游消费过程的一种产品形式。如滑雪、冰球、雪地足球、冬季森林探险、冬季森林狩猎等。

二、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1.体育冰雪旅游市场需求原则

体育冰雪旅游市场需求原则就是以旅游市场需求特征为依据,开发出基本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在开发旅游产品过程中,坚持这一原则是非常必要的。体育冰雪旅游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在不同的地域,由于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不同,人们的旅游需求有所不同。充分了解主要体育冰雪旅游目标市场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等,分析各地特别是主要体育冰雪旅游目标市场所在地的冰雪旅游需求特征。以使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体育冰雪旅游资源特征原则

体育冰雪旅游资源是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的依托。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成功与否,在较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冰雪旅游资源利用得当与否。所以,在开发某种或某类体育冰雪旅游产品时,必须充分考虑该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所依托的冰雪旅游资源的性质、特征。体育冰雪旅游资源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之分,东北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冰雪资源和森林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滑雪、滑冰、森林探险、狩猎等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冬季冰雪体育赛事是一种人文体育资源,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等大中城市可以利用举办大型冬季体育赛事的资源来开发观赏型体育冰雪旅游。

3.体育冰雪旅游产品特色原则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所以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突出特色原则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以富有特色的体育冰雪旅游资源为依托来开发旅游产品。这样对旅游者有强大的吸引力,因而其市场进入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强。二是在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冰雪旅游资源、自然环境原有特色面目。三是在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力戒重模仿、轻创新的做法,必须因地制宜,注重旅游环境,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民族特色。

4.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刺激性原则

体育冰雪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具体活动形式,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游山玩水,观光游览,更是对人与自然融合的追求及对自然的挑战,追求的是冒险、新奇和不同凡响的旅游经历。因此,在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上要注重刺激性原则的应用,满足体育冰雪旅游者的需求。

三、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1.加强宣传,推广体育冰雪旅游产品

体育冰雪旅游是体育旅游中的一种专项旅游。由于我国发展体育冰雪旅游较晚,体育冰雪旅游还没有深入人心,对这一产品比较陌生。因此,旅游界必须加强宣传,通过舆论导向来促使人们逐步认识这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将人们对体育冰雪旅游产品的消费从目前潜意识状态的自发行为转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长春市就曾派出了冰雪旅游促销团赴香港“卖雪”,国内促销的地区有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外促销区域有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等。

2.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优势组合

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在总体布局上是否合理,产品结构是否具有丰富稳定、优势互补的组合属性,是决定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未来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中,首先要对品牌形象进行开发,并形成稳定的拳头产品,带动其他产品的开发与发展;其次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重要产品的开发空间,通过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性能,丰富产品内容形式,充分发挥重要产品对整个东北体育冰雪旅游产品体系的支撑作用,不断展现和强化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形象。并在发展重要产品的同时巩固强化品牌形象的成效;最后要完善和推动配套产品开发,重点从配套产品的开发品种、开发范围和开发内容着手,形成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功能齐全、质量优等的配套产品体系,满足不同体育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3.发掘体育冰雪旅游资源,推出特性鲜明的专项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我国一直是薄弱环节,许多旅游区面临着经营的困惑,光靠“湖光山色”和“新鲜空气”已不能将旅游产品更好地“卖出去”。而另一方面,我国旅游区又具有先天的一些优势,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规模和配套设施比较健全,非常适合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赛事的举行。发展冰雪旅游应该成为旅游区发展的新思路,做好“体育与旅游”这块蛋糕,既是旅游者的需要,也是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开发冰雪旅游要立足地方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利优势,推出特点鲜明的专项产品,例如:吉林市的雾松、哈尔滨市的滑雪、雪雕和冰灯等。

4.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市场竞争力

品牌产品对体育冰雪旅游产品开发起着导向作用,是最具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使冰雪节的若干体育旅游产品在国际国内形成知名产品和旅游精品,树立品牌形象地位,增加市场竞争力。东北要依托现有的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相关设施,针对国内外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开发东北体育旅游精品,加快体育旅游产品品牌化发展,使冰雪节的品牌产品走上商品化和高档次发展、高水准管理。由单一产品到众多精品,再发展到独具一格的绝品的良性发展道路。

5.加强监督机制,重视安全保障

冰雪旅游的一大特点是旅游者的参与度高,有些项目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挑战性和危险性,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组织者务必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在确保旅游者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体育。否则,冰雪旅游产品的安全事故将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将影响到冰雪旅游产业的声誉。所以,要加强政府监督机制,必要时以行政干预方式监督体育旅游安全保障问题。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9)

李松柏认为养老旅游是老年人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养老环境离开他们的常住地,到其他地方休闲、度假、养生,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周刚认为养老旅游在本质上属于老年度假旅游,是老年旅游者以异地养老的形式而发生的不以工作、定居和移民为目的的旅行和游览活动的总称。

这两种定义都是站在旅游者的角度来定义的,笔者认为养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应该以旅游的定义为基础,旅游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短期性生活方式,是旅游者在旅行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所以我认为养老旅游是指老年旅游者在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且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异地养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 开发养老旅游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2.1 庞大的市场容量为养老旅游提供了可观的客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3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1.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636万人,占总人口的8.1%。并且有关人口专家预测, 老年人数量正在进入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 2.8 亿, 占人口总数的 18.46% ,2050 年将达到 4.2 亿, 占人口总数的 29.8%,从而成为高度老龄型国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人群,而据北京的一些旅行社调查结果显示,70%的老人退休后有旅游的倾向,所以养老旅游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

2.2 老年消费者具有可观的购买能力

据不完全估算,目前老年人各类收入总和已达到4000亿元,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数值还将持续增长,到 2010 年可能会突破1万亿。另一方面,与在职的中口相比,子女多已成家立业,负担较轻,而且过去我国老年人大多生活节俭,重积累轻消费,习惯于攒钱,他们往往有着较充裕的储蓄,其储蓄存款将产生较大的近期或远期购买力,从而为我国养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3 观念的转变使老人消费者具有强烈旅游欲望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变得单调而乏味,他们日渐注重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希望在有生之年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渴望享受宁静,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旅游正是满足老年人此种需要的绝好方式,它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是求新、求知、求乐的综合体验。加之现在一些传统观念的变化,更增强了老人外出旅游的欲望。旅游逐渐成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而养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老年方式,将养老和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老年旅游者在旅游中养老,在养老中旅游,一定会受到老年老年旅游者的青睐。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10)

1.小众化需求的阐释

小众化需求就是一小部分人的需求,“小众化消费时代”于上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于欧美,随着欧美社会进入丰裕社会,中产阶级家庭大量涌现,在这个阶段,“企业只为部分人服务”的现代营销理念开始被提及。在这个时代,企业的主要客户是已经富裕起来的中产阶层,他们不再是仅仅满足于生活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是追求品位、时尚、身份、高品质、归属感等因素,以找到体现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产品。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并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消费市场也随之发生改变。消费市场正从热门、主流的产品市场转向冷门、小众的产品市场。未来将“不再有大规模生产,不再有大众消费,不再有大众娱乐”,取而代之的是细化到每个人的个性化生产、创造和消费。

当下漆艺产品开发的现状与漆艺产品的小众化需求

1.天然大漆与漆艺产品

天然漆,也被称为大漆、国漆,是从漆树――种呈羽状复叶的落叶乔木――上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呈乳白色,接触到空气后会慢慢氧化,逐渐变黑并变得坚硬起来,具有防腐、耐酸、耐碱、抗沸水、绝缘等特点,对人体无毒无害。将大漆髯涂在用木、竹等材料做成的胎体上就可以制成各种精致、美观的漆艺产品了。

2.当下漆艺产品开发的现状

(1)天然漆及漆艺产品的优势:1)天然生漆号称“涂料之王”,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使它几乎能够髯涂在用木、竹、皮、陶瓷、石头、金属、玻璃等各种材料做成的胎体上。2)我国传统漆艺产品采用天然材料加工,无毒无害,绿色环保。3)传统漆艺产品采用纯手工制作,比起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更具人性化。4)漆艺产品具备独特的艺术价值。5)大漆是直接从落叶乔木中获取的天然树液,具备可再生条件,只要有泥土和阳光、水,就有漆树的生长空间,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生漆原料,它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材料的特性。6)漆艺产品在加工方式上无需大量电力、煤炭等高能源消耗,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业。

(2)漆艺产品的劣势:1)行业规模严重萎缩,产业地位下降。2)漆艺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甚至出现后继乏人的问题。3)漆艺产品在社会上影响力较小,社会认知度不高。4)产品样式陈旧、缺乏创新。

3.当下漆艺产品的开发应关注小众化消费群体的需求

(1)漆艺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容易获得那些已经富裕起来的、喜欢追求高品质及高品位生活的小众化消费群体的青睐。传统漆艺悠久的历史及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品质的保障,蕴藏在其中数千年沉积的文化内涵更使年轻品牌及产品无法相比。

(2)个性化时代小众需求的形成和追求产品差异化的小众化消费观的盛行。在生活方式日益格式化、趋同化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从满足生理要求上升到心理层面,不再满足于产品的科技内涵,渐渐地把注意力转移到产品的外观、材质等方面,渴望个性的充分展现,希望高情感与高技术取得平衡。

(3)漆艺产业不是项能够大规模和快速度发展的产业,直面小众化的需求符合漆艺的产业特点。一方面,由于天然漆树的种植规模萎缩以及天然大漆材料的取得非常不易,使得漆艺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十分昂贵。另一方面,漆器的制作过程多以手工方式制造,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因此,需要以软性附加值来提高它的商业地位。

小众化需求为导向的漆艺产品的开发策略

1.坚持手工制作的设计理念,以对漆艺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的高标准要求,打造具有品质感、细节度的高档漆艺产品。坚持产品的原创性,采用纯手工的制作方式,以细致、相对少量的生产形态,产出具有高度手感及工艺技巧的漆艺产品。

产品开发的策略篇(11)

一.散客旅游的涵义和特点

(一)散客旅游的涵义

散客旅游,又称自助或半自助旅游,在国外称为自主旅游(Independent Tour)。它是由游客自行安排旅游行程,零星现付各项旅游费用的旅游形式。旅游活动项目是按零售价格支付,相对昂贵;游客自由度大;旅游人数我国现行规定在9人以下。其实,散客旅游就是游客自主“点菜”或“量体裁衣”,自行安排自身的旅游行程,自定路线,“随走随买”,自行支付各项旅游费用的旅游形式。

散客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依靠旅行社而全部旅游事务都由游客自己办理。实际上不少散客旅游活动都借助旅行社的帮助,其旅游日程、线路等由旅游者自己选定,然后再由旅行社作某些安排,如机票、旅馆、导游等。散客旅游也并不意味着只是单个游客,它可以是单个游客,也可以是一个家庭或几个亲朋好友,还可以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散客旅游团,人数通常少于旅游团队。

(二)散客旅游的特点

(1)批量小

由于散客旅游多为旅游者本人外出或与其家人、朋友结伴而行,因此与团体旅游相比,其人数规模小得多。对旅行社而言,接待散客旅游的批量比接待团队旅游的批量小很多。

(2)批次多

散客要求旅行社提供的服务不是一次性的,有时同一散客多次要求旅行社为其提供服务,增加了旅行社的工作量。

(3)预定期短

由于散客旅游要求旅行社提供的不是全套旅游服务,因此要求旅行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其提供有关的旅游服务。

(4)要求多

散客中有大量的公务和商务旅客,由于他们的旅行费用多有公司承担,所以他们在旅游中的应酬及商务、公务活动,不仅要求水平高,且对服务的要求也较多、较高。

(5)变化多

散客往往由于缺乏旅游经验,在出游前对其旅游计划缺乏周密安排,会出现很多临时变化的情况。

二.散客旅游的现状

散客旅游走过从开创到爆发式发展的十年,正从小众走向主流旅游方式,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近日《中国自由行发展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散客旅游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市场容量远远大于团队旅游。2012年携程集团通过机票、酒店预订等服务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者,度假自由行群体的人次已超过百万。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散客自由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的散客市场份额占到了70%-80%,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主要标准。

我国旅游市场的散客化自由行趋势日趋明显,散客的绝对数和在客源总数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2012年国内旅游市场接近30亿人次,跟随旅游团的比例预计不足5%。散客旅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散客旅游者的群体特征与消费行为特征:从年龄看,散客旅游消费者以年轻群体为主,23岁到45岁的中青年比例约70%;从性别看,女性游客量(比例55%)超过男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而且女性的总体旅游消费水平、出游频率往往也高于男性。

三.散客旅游兴起的原因

1.旅游消费者日趋成熟。随着游客出游经验的积累,旅游者对单独进行远距离旅行的能力越来越自信,他们不再将旅游视为神秘之地,而是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调剂,用以调节身心、放松心情和增加体验。

2.旅游者不仅仅再满足于求新求异的需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从传统的度假观光型向多元化转变,探险、修学、健身、疗养、生态等特种旅游蓬勃兴起,旅游的目的上升到体验人生、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度上。

3.社会的进步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个性越来越鲜明,人们不再满足于模式单一的跟团旅游。以往的旅行社包价组团旅游方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包价过死,路线限制过多,游客缺乏活动自由的缺陷,个别旅行社还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将旅游项目安排过于集中,使游客对景点只能走马观花的浏览,造成处处赶时间,无法尽兴的结果,从而使游客对传统的包价方式越来越不感兴趣。

4.交通工具的发达、通讯方式的进步、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旅游者的便捷感,降低了了他们对旅行社的依赖心理。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旅游的散客化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使旅游者不依赖于旅行社而借助众多的旅游支持手段的帮助开展自助旅游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散客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由于老弱游客、初次出游者以及语言障碍等因素的存在,团体旅游不可能完全消失,但其规模将会缩小,团体包价旅游模式也将有所改变。对于旅行社来说,必须针对散客旅游发展,重新考虑自身的产品,以适应散客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散客旅游背景下我国旅行社产品的开发策略

基于散客旅游的不断发展,单一的团队旅游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要了,我国旅行社从业人员应该对旅行社产品有一个重新的定位和认识,笔者认为旅行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旅游产品进行调整:

1.旅行社应加强对散客旅游市场的调研分析,开发适合散客出游的个性化产品。由于我国的旅行社对于散客旅游市场缺乏实际的调查分析,造成了旅游企业在经营和产品开发上的混乱,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当前,应将市场调研放在首位,予以应有的重视。通过对散客的旅游目的、社会经济状况、行为特征、性别比例以及客源流向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系统地搜集有关散客旅游供求方面的信息,从而确定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以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2.旅行社应该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出个性化、多样性和体验性的散客旅游产品,充分开发散客旅游市场。散客旅游者主要是为了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因此,散客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注重差异化,体现出旅游目的地的个性,否则,同质旅游资源对散客旅游者并不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只有注重旅游目的地与散客的来源地之间的地理差异,开发独特性的旅游产品,方能满足散客旅游者猎新好奇的需求心理。

3.旅行社散客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只有具备了文化性,该旅游产品才能在高层次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且,当前的散客旅游者多半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求知欲较强。旅游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自然难以吸引散客。需要指出的是,开发文化性的旅游产品应该尽可能地强调思想的参与,以期能够让散客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实现思想文化上的共鸣,而不仅仅是身体的参与。

4.旅行社散客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注重多元化。单一的旅游产品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况且容易老化,为市场所淘汰。旅行社可以开发单向委托旅游产品、可选择性旅游产品以及为散客提供咨询服务等,只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才能吸引更多的散客旅游者。因此,散客旅游产品体系应该实现旅游产品单一化向观光、休闲、商务、生态、疗养、娱乐、健身、寻根、探亲和朝圣等多元化的战略性转变。

5.注重男女旅游消费者的差异。从散客出游的性别比例上来看,女性旅游消费者出游的比例已经超过男性,对于旅行社来说应该调查了解女性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开发出适合女性消费者的旅游产品。比如:女性倾向于购物、健身疗养、美容等项目,旅行社在产品设计上可以加入这些项目。同时,还要注重男性旅游消费者的消费特征,男性一般比较倾向于文化、商务、休闲、参与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旅行社可以根据男性的消费特征开发产品。

6.注重散客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设。旅行社在开发散客型旅游产品的同时,应该注重销售渠道的建设。首先,旅游社应成为散客有求必应的咨询窗口,热情提供各种旅游信息,推荐灵活多样的服务项目。目前旅行社应逐步推广设置“散客部”或“散客中心”的作法,真正将散客业务提升到主体业务的高度,及时追踪散客市场动态,做好信息反馈,给予散客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其次,旅行社应逐步建立和健全散客预订系统,尤其是在交通、客房和浏览项目方面逐步建立为散客服务的电脑预订网络,通过电脑联网,随时了解各交通部门、饭店的预订情况,接受散客咨询和预订,并可储存旅游资源方面的信息,根据散客的不同需要,代为规划旅游线路。再次,应在交通枢纽,如航空港、码头、车站、市区主要街道路口等设立醒目的中外文路标、导游交通图、指示牌等,清晰地标示各游览点的地点、方位和距离,为初到的游客“指点迷津”。最后,应鼓励旅行社人员走出企业大门,到市区繁华地段亮牌设点,设立“旅游问讯中心”,提供咨询帮助以及代购交通票、代订客房等。有条件地区可开通旅游信息咨询专线电话。

散客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旅行社自身的努力外,还取决于整体社会环境的优劣,散客接待需要构建社会的整体运作机制,其中旅游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热情欢迎、热心指引和帮助;旅游景区环境整洁、和谐优美;交通、通讯部门为游客流动提供顺畅无阻的通道等都是这一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散客旅游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合元素,需要旅游企业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便利、舒适、友好的旅游宏观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锡畴,胡华.旅行社经营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10.9.

[2] 蒋述东.散客旅游市场的兴起及营销策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 伍海琳.试论旅行社散客管理.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第9卷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