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女生的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3 14:50:09

初中女生的教育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50-02

作为农村初中的班主任,我一直都很重视女生的青春期教育,聊天、班会、观看视频、生理健康教育、定期召开女生会议等都是我对女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方式。

新的学年开始了,学校又迎来了一批初一年级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一张张稚气又纯真的脸上充满青春特有的朝气。突然,我发现我班有三个女生穿着超短牛仔裤,裤腿也就两三寸长,那装扮就像是社会上的某些时髦女郎。女生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关注自我,日常表现为爱美、注重穿衣打扮。而她们的家长大多是农民,并不在意孩子穿什么,如何装扮,更不懂得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针对这一问题,我意识到应立即给予恰当的引导。

当天中午,我放弃了午休时间,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有关衣着打扮以及审美方面的资料,下午上课时,立即就给学生上了“初中学生该如何着装打扮”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中学生的着装图片,让学生评议,哪些着装得体,哪些不得体,并请学生说说不得体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着装要注意场合,尽量得体大方。一个女孩真正的美,不在于她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不在于她是胖还是瘦,不在于她穿得时髦还是保守,而在于她的品德、内心世界,在于她的智慧、知识和才华,这才是真正吸引人的、持久的美。那堂课,我并没有对穿超短裤的女生进行直接批评,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班再也没有女生穿超短裤到学校。

许多农村的父母不懂得或不好意思开口给孩子讲青春期的生理知识,更别提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女生,特别是一些早熟的少女,对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一无所知,为身体的发育感到不安,极力想压抑青春在身体上的显现。当月经来潮时,她们惊惶失措,有的甚至视其为“倒霉”。及时对她们进行生理健康教育,帮助她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身体的发育变化显得十分必要。

刚开学的一星期,我每天晚上都利用自己女性的身份,来到女生宿舍,和女生聊天,告诉她们一些过集体生活的常识,讲述自己青春时期的故事,讲讲上一届学生的趣事。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已有一些女生有了月经初潮,我首先祝贺这些女生,祝贺她们长大了,再告诉她们月经是每个正常女性都有的生理现象,它就像“好朋友”一样,会伴随女性一生中很长的一段时间,并对其他女生说,不久的将来,她们的“好朋友”也会来,不必大惊小怪,也不用感到紧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同学。这个话题,即使是孩子的妈妈,也不一定这样坦然地和她们讨论过,所以女生一下子就跟我很亲近了,都把我当成了大姐姐。接下来我利用劳动课的时间,组织全班女生观看了视频《关爱成长中的你——女生青春期教育》。其中涉及许多女生关心的问题,如:女生青春期身体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什么是月经?月经来潮身体会有什么反应?痛经的时候该怎么办?怎么提前知道自己要来月经了?月经来潮前要准备些什么,经期又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这些知识普及得很及时,全班女生都很有收获。

一天,我不经意间看见班上一名女生直接拉扯一名男生的衣服,与该男生嬉笑打骂,两人之间的行为举动颇像恋人。我意识到该给学生讲男女生该如何交往的问题了,于是我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该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之间的交往。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在性格上可以互补,使男生更有男生的气概,如勇敢、坚强;使女生更有女孩的气质,如温柔、甜美。但是男女生之间的交往一要保持公开模式和群体模式,不能搞秘密模式和一对一模式;二要把握分寸,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三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四要注意别把欣赏当成爱。我还提出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大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在公众场合,男女之间会拉拉扯扯、嬉笑打骂吗?以此告诫学生,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类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并教育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应得体大方,男女之间应保持合理的距离。

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我还是很担心学生出现“早恋”现象,我认为应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美好的爱情观。我通过一次班会,给学生上了一堂“爱情”课。班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爱情,然后问学生:什么是“爱情”?“爱情”到底是怎样的?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待学生发表了看法后,我对学生说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爱情”这两个字应该从中间切开,一个是“爱”,一个是“情”。爱是什么?爱是无私、是宽容、是付出、是尊重、是信任,因此,爱是很辛苦的,爱是一种责任,这是大前提;然后才是“情”,情是指两性之间彼此相悦、彼此倾慕、彼此追随、彼此吸引的感情,与爱结合起来才叫“爱情”。爱情应该是纯粹的、高尚的、美好的,应该是从一而终的。这次班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通过这次班会,学生提升了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尽管如此,“早恋”现象还是在所难免。“早恋”若处理不好,往往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女生。在这个过程中,女生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如何教育女生学会保护自己呢?某日,《今日说法》节目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一名16岁的女生被一个18岁的男青年砍死了,该女生通过网络认识这个男青年,然后见面交往,最后女生提出分手就出事了。看到这则新闻我想了很久,毫无疑问这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我决定单独跟女生上这一课。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2)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以婚姻为纽带联接起来的家庭关系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冲击,离婚率逐年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就初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出现的几个常见问题,从心理、行为、社会问题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心理;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05-02

所谓单亲家庭,是指在一个现实家庭生活之中,父亲和母亲当中的一方缺失的家庭。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中国男人和女人自由的选择。但是,伴随着离婚率不断上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在日益增多,单亲子女的数量急骤上升。毋容置疑,单亲子女其思想、学习、性格甚至健康都有别于正常家庭子女,带有极大的特殊性。这个事实,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面临一个新课题――如何教育单亲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本文选择初中单亲家庭子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一群体在教育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初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心理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个体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随着初中生身心的发展,心理更加敏感,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然而,作为微观环境中对人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最直接最重要影响的家庭环境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对初中生的心理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实际工作中的调查了解情况看,学生在心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心理情感的自我封闭。家庭的变故,使这些子女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及对环境的不满怨愤。这些情绪容易导致他们心理意识上的自我封闭,他们不愿与人交往,有什么问题都放在心里,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与同学难以建立较好友谊关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帮助,这种不良情感会逐渐积累,导致心理上的交往障碍。通过了解发现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他(她)们基本上都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他们觉得自己处在孤独的世界当中。这样的心理必然导致无法与人有效地沟通。严重的导致心理疾病,甚至轻生。

2、单亲家庭的子女比其他正常家庭环境的子女更加叛逆。首先是对教育的抵触心理。在家庭的教育上,他们大多数会认为父母的行为对他们不公平,因而他们对父亲或母亲的许多方面的言行都存在抵制或反叛的心理,对父亲或母亲的教导不愿接受。有时还可能表现得很激烈,甚至于为一些小的争端而离家出走等。对学校里的许多教育也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其次,这种叛逆还表现在不守规则或无规则意识。在集体中不愿遵守既定的规章制度,我行我素,或故意在集体中制造一些混乱,心理上就感觉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而对于别人的劝阻不加理会甚至对抗,进而引起更大程度上上的反叛行为。

3、发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强烈的自卑感也是这一群体问题的之一。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家庭发生改变,在孩子们看来是一个不可接受的事实。于是他们的心理的那种自卑感就会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往消极方向思考,在学业上表现为缺乏上进心。从所了解学生的来看,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学部分都处于中下的水平,而学习比较好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却较少,并且他们的成绩的取得明显伴随着压抑感和艰难的努力。自卑感还让他们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不敢提问,长期积累将会造成沟通障碍。

二、由于心理上的刺激,或缺乏良性引导,导致行为上也出现许多不良反应

1、单亲家庭子女相比其他同龄人来说更易于染上不良习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沉溺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根据直接和间接的调查,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子女都有许多通宵达旦上网的经历,比健全家庭子女比例高得多。除此之外,抽烟、喝酒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长期的有效的家庭管理,更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结交。“‘群体动力学”代表人物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或结果”、“人的行为是个人心理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①这些单亲家庭的子女本身就存在着比较强的叛逆思想,又处在初中这样一个思想不成熟的阶段,对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的种种行为,认为与众不同,很容易被诱惑,从而去与这些不良社会分子结交,甚至与这些不良社会分子称兄道弟,与这些不良社会分子拉帮结派,并有意无意之中把这些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带入校园,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的学习气氛带来消极影响。

3、单亲家庭子女的组织纪律性更为松散。在课堂学习上,存在着有意无意的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比如经常控制不住自己,与其他同学讲话聊天。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不关心讲课的内容。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之中,不愿遵守集体纪律,组织纪律性十分淡薄,他们喜欢我行我素,散漫自由。对于他们的教育,他们有的不愿接受,不以为然;有的虽愿意接受,但是长期散漫自由的习惯已经养成,又缺乏毅力,难以改变。在生活之中,亦由于经常触犯一些既定的规则,发生许多冲突。

三、单亲家庭子女许多问题的形成、积累还会造成某些社会问题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3)

三跳运动包括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舞。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中,跳绳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使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

跳绳方法的基础上,再掌握2~3种新的跳绳方法,同时通过跳绳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连续跳跃能力。三跳运动中的跳绳同样也符合高中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探讨、阐明跳绳运动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这样的特定情况下,我们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跳绳的浓厚兴趣和动机?

1.问卷对象与方法

1.1问卷对象

以我校高一年级240名女生为对象,进行随机抽样发给问卷

调查,上学期发出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30份,回收率达95.8%,下学期发出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35份,回收率达97.9%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学习跳绳的兴趣、动机、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2.结果与分析

对高一年级女生学生跳绳兴趣爱好的调查,调查内容是学生对跳绳项目的兴趣。调查结果显示:上学期比较喜欢和喜欢跳绳的分别是27.4%和28.3%,一般和不喜欢分别是31.3%和13.0%。通过一个学期的跳绳教学后,下学期比较喜欢和喜欢的比例是45.53%和47.23%,一般和不喜欢分别是5.1%和2.1%。由此可见,上学期大多数学生对跳绳的兴趣平淡,不喜欢跳绳的人很多,下学期喜欢跳绳的兴趣明显提高,不喜欢的人大大减少。

3.上学期学生学习跳绳兴趣低落的原因分析

3.1从社会方面分析

跳绳与目前流行的运动相比较,媒体的宣传较少,全国或民间举办的大型跳绳活动较少,影响面狭窄。平时学生都忙于学习,对跳绳项目的关注程度不高。学生对跳绳的认识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对跳绳缺乏了解,不热衷于跳绳。

3.2从学生方面分析

认为跳绳内容枯燥,方法单一,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跳绳的兴趣。一节课跳绳消耗的体能太大,跳完后易出汗,感觉累。学生怕吃苦,不愿出汗,从而不喜欢跳绳。跳绳教学后还需考试,学生认为有压力,考试中可能会因为客观原因,没有发挥真实水平,因而不喜欢此项目。

3.3从跳绳项目本身分析

跳绳的基本动作、要领易于掌握,与近来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相比较,其本身的刺激性和学生对此的好奇性都较低。

4.下学期了解学生不喜欢跳绳的原因后对症下药

4.1教师制作好跳绳的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观摩

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跳绳的起源,练习的多种手段及锻炼的价值等等一系列跳绳的知识,加强了学生对跳绳的印象。通过学校的体育组,组织全校的学生每年举行一次跳绳比赛,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

4.2跳绳中体育教师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规定不同的量、速率、强度,让学生感觉不累、不苦,愿意出汗

根据跳绳的不同花样变化来吸引学生,如跳绳中的单脚跳、双脚跳、交叉跳等等,也可以通过跳绳队形的多种多样的变化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把跳绳课的考试改为考核,让学生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跳绳,只要学生掌握了跳绳的多种方法,从心里真正喜欢上此项目,能主动用跳绳进行锻炼,上跳绳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4.3改变传统跳绳课的上法

体育教师灵活运动,可以把绳子作为道具,配上音乐,编成绳操,新颖的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把跳绳课设计成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如投掷游戏等)制订游戏规则,增强跳绳课的刺激性。

4.4安全的运动,绝少有运动伤害的发生,即使跳跃失败或停顿,也不会有坠落、跌倒、冲突或被器械所伤的危险

高中女生由于胆子比较小,运动能力弱,对抗性差,参加竞技要求高,对抗程度大的运动项目有比较大的危险性、而跳绳应该是他们的首选。使学生通过跳绳变得结实。这点也是学生梦寐以求的,跳绳的锻炼价值也就体现出来。

5.跳绳学习效果及对体育课的影响

一个学期学习跳绳约18个课次,约占65%的学生学会跳绳,

约占20%的学生比以前有进步,约占15%的学生仍有困难。通过一年约36个课次的学习,约占80%的学生会跳绳,通过一分钟考核,能达到良好和优秀的成绩,约占16%的学生基本能跳绳,一分钟能达到及格成绩,约4%的学生尚有困难完成。

通过学生练习、交往、合作、竞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各种跳绳的方法,在高中体育课中会更加的精彩。

6.跳绳强身健体的价值

跳绳运动比较符合学生的需要,它以健康为目的,健身为基

础,学生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和时间就能得到锻炼的一种运动项目。

6.1跳绳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经常跳绳,不但能促进运动器官和内脏机能的发展,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心肺功能。由于血液循环不断加快,大脑得到了更多的营养素,有益于大脑机能的发育。

6.2跳绳具有提高智力的作用

跳绳如水上游泳一样,能全面锻炼身体,增强小腿、踝关节力量;提高腿部弹跳,手腕和肘部的灵活性及迅速改变内环境。有节奏的跳绳能刺激脚底各神经脉络、传导大脑分泌汰等有益提高人智力的化学物质。

6.3跳绳具有提高心肺功能的作用

人在跳绳活动时能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增大肺活量;呼吸加深,使有效的通气量增多,提高肺换气的效果,加大心脏的吸缩力,降低心率,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增加,提高物质的交换,增加血液中红心球的数量和血液的氧含量。

6.4跳绳能锻炼多种脏器

跳绳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学生感觉每天学习繁重,心情较为紧张,跳绳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疲劳,因此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7.跳绳课易出现的问题预防和注意事项

7.1选择适当的场地

灰尘多或有沙砾的场地及凹凸不平的水泥地应避免。

7.2选择适当的服装

跳绳时最好穿运动服或轻便服装,穿运动鞋,这样活动起来会使你感到轻松舒适,也不容易受伤。

7.3绳子软硬、粗细适中

7.4练习前一定要做好身体各部位的准备活动

特别是足部、腿部、腕部、踝部等部位,课结束时一定要做好放松活动。

7.5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要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因人施教

8.结论与建议

跳绳活动引入课堂教学的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在教师活泼有趣的练习中,主动地参与,逐步发展身体素质。

本文只对三跳的跳绳练习作了简单地叙述,我们希望通过探

讨跳绳活动对身心素质发展的作用,从而使这一民族传统项目更

具生命力,并成为终身锻炼的习惯。

跳绳是一项集游戏、锻炼于一体的全面性运动项目。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对跳绳项目相当欢迎,也很受国内外一些专家的推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个既简便又机动的跳绳运动,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思考。

参考文献:

[1]跳绳教学应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中国学校体育,1997(1).

[2]浅谈中小学生跳绳课创造力的培养.体育理论研究与应用,1996(8).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2.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条件往往与城市没有了什么区别,学习条件也非常好,按理说他们各方面应该进步更快,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学习成绩远远比不上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非独生子女学生。他们往往性格暴躁,自私霸道,好逸恶劳,不求上进,整天迷恋于电子游戏机和卡拉OK娱乐场所之中,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全级学生末尾。在家俨然一位小皇帝,在班上,对于正常的值日清洁劳动也是嫌脏、嫌累,经常推诿。

诸如此类行为偏差的独生子女的教育是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个难题。山区农村独生孩子在初中阶段行为偏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的溺爱

实行一孩化的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对孩子的物质生活有求必应,要啥给啥,对孩子一味迁就和溺爱①,实施“保姆式”的教育,孩子完全处在一种由所包围的“保温箱”中,这样,使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加重了自我意识,形成了过度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孩子缺乏锻炼

有不少独生子女家长担心孩子承受不了批评,出于一种特别呵护心态,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很少因势利导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在孩子管教中,迁就过多,不厌其烦地给予帮助,唯恐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对孩子喜爱,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子女的要求②,孩子出了问题很少严肃对待,往往没有及时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偏向言行甚至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第三、父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教育

现在的独生子女基本上属于甜水泡大,很少有吃苦经历,贫困、饥饿对于他们来说不知是何滋味。因为是独生子女,家庭都视为掌上明珠,尽量不想让孩子吃苦受累,对孩子的生活会尽可能进行全方位包揽。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形成孩子怕吃苦的性格。

用什么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行为呢?要纠正这些孩子的偏差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应该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老师应当负起这个责任,在各个岗位都要为“教书育人”这个目的尽职尽责,使他们茁壮成长,当然这是一项既复杂又浩大的工程,需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的。

2.应该从心理角度去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心理

学生行为不端,更多是指出其错误,告诫他今后改正,很少从心里角度去引导形成积极健康心理。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课程落实却注重共性教育,很少因材施教,实行个性教育。对问题学生要有个性化的帮扶举措,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应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告诫教育

因为孩子在家里很少受到父母批评,在学校很少接受个性化的心理帮扶与对应的惩戒教育,基本上都是在顺境中生活,很少有挫折感,遇到挫折往往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所以从小就有必要的批评举措,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学会自我克制,这样对于老师的善意批评就不会感到太多委屈而走极端。

4.对孩子的任何细节的行为偏差都应该予以重视及时纠正

大因小而起,对孩子的任何细节的行为偏差都不能小事了了,让孩子树立接受批评的勇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应该随时关注,多与孩子沟通,避免偏执阴影笼罩。

5.有意识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锻炼和劳动教育

不经风雨难见绚丽彩虹,不经挫折难以健康成长。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提升抗挫折能力。人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从小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这对孩子未来人生大有裨益。还有就是忽略对孩子的劳动教育③,孩子回到家,没有给孩子劳动的机会,自然而然长期这样孩子就养成了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对孩子以后出到社会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使他们茁壮成长,不但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才能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注释】

① 杨雄. 当期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探索与争鸣》,2007 年第2期第68页.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5)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72-03

0 引言

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高和改善各教学环节从而达到适应差异、促进发展的教学方式为差异教学,但是在体操技术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外还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速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个别化特征,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支配者、统治者,在相当程度上是支持者和帮助者;学生的发展大多数是在活动中实现的,而活动是思维的源泉,是发展的基础。差异教学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以“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素质差异”为切入点,从现代教育理论、体育心理学等方面,采用教学实验,将差异教学应用于女生技巧技术教学与实践中,旨在探索体操教学的新途径和方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技巧技术教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询和期刊检索的方式查阅体育教育学、运动心理学、学习论、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技能形成等方面理论,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了解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技术教学现状,身体素质中需要测试的指标,以及实验的设计及评分标准的制定向教学理论专家和教研室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咨询,综合调节之后定出最后的指标。

1.2.3 教学实验法 本实验以差异教学的理论依据为指导,设计了技巧技术教学中差异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教学方法,在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级女生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各15人,通过教学实验后学生技巧技术的成绩来检验差异教学在体育教学专业女生技巧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为丰富体操技术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差异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技巧教学中的基本结构分析

2.1.1 差异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技巧技术教学中“备课”环节的分析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做到“三备”。一、“备”教材,是为了使教师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二、“备”学生,教师通过课前的基础水平测试和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无学习体操的经历、原始水平如何及个性心理特征;三、“备”教法,教师在熟知教材以及充分了解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1.2 差异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技巧技术教学中“上课”环节的分析 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可以满足差异教学中“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这两个基本要求。所谓适应差异,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中不局限于老师的授课内容,并不是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来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并且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速度,由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老师不再是绝对的支配者和统治者而是支持者和帮助者,因此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个性化特征并且是自主学习的。所谓促进发展,是因为学生的发展大多数是在活动中实现的,而活动是思维的源泉,是发展的基础。

2.1.3 差异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体操技术教学中“评价”环节的分析 对教学工作质量做的分析、测量以及评定即为教学评价,是以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教师、学习目标、方法以及内容等多方面因素有机结合作为评价的对象,是对教学活动整体水平做出的综合性的评价。按照评价的功能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9]。本研究也主要针对终结性评价中的体操技术成绩进行评价分析。

2.2 差异教学与常规教学下两组学生技巧技术成绩的分析 验证体操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技巧技术水平。体操技术、技能的教学是体操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本研究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了解差异教学对学生技巧技术、技能的影响,在实验结束时进行了测试。

测试方法:实验结束后对本学期学习内容中的九个技术动作进行测试,考评组由西安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两名以上经常参加全国体操比赛的裁判工作的副教授组成。测试标准采用十分制计分方法并将体操技术掌握程度分为两个等级(熟练掌握≥8.5分、基本掌握6.5―8.5之间)。

由表1结果显示,在实验后的体操技术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各项技术成绩优于对照组(P

从表2的结果显示出:实验组的学生在前滚翻技术上有93.3%的人达到熟练掌握,对照组的学生仅有70%的人的达到熟练掌握;在肩肘倒立(停2秒)的掌握中也可以看到实验组100%的熟练掌握,对照组80%的熟练掌握,总之通过表4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实验组学生在各个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上均好于对照组的学生。因此,可以说明实验组学生技术动作要优于对照组学生的体操技术成绩。分析其原因如下:

(1)在差异教学环境下女生体操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女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认可的这一促进积极学习的心理出发,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的相互观察与提供反馈信息使课堂成为互动的过程,她们自由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各项练习都保持高昂的兴趣,由于学生之间的这种合作不存在竞争的关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因为竞争的失败而产生失望、焦虑等消极的情绪,反而会为合作的成功而欣喜。这样以来同学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习的压力与恐惧,因此,在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方面体操差异性教学模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在体操的技术教学中,学生不但要获得向前的控制信息,还要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任何时间上的延搁都会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某种程度的衰减以及干扰因素的增多,从而影响对练习和训练的有效控制。在差异教学环境下的体操技术教学中,研究者采用了多种及时的评价来纠正学生的错误练习,同时根据学生将失败或成功归因于“努力”这一可控因素上,在及时的反馈信息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信息,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这样就可以促使大家不断的继续努力取得更多的成功。常规的体操技术教学不利于技术的掌握和学习,由于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只依靠教师一人提供信息反馈,并且学生几乎全部的实际都在做练习这样就有很多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信息。而差异性教学是使每个练习者和指导者都能在分组练习中得到即时的反馈,因此差异性教学克服了常规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方面的掌握。

(3)在差异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研究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个性和潜能,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间是平等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而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只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正在进行的学习中。在自主性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教学中,虽然不是井然有序,但也不是杂乱无章。大部分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练习活动,彼此间细心指导,以不影响其他组练习为原则,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进行练习的热情和对学习的自信同教学气氛、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得学生不依赖教师的外部强硬性控制而寻求自身的监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自律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学习的内部动机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实验组的学生的内部动机被充分的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也就有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4)在体操技术动作差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体操专项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能力的培养。差异教学环境下的体操技术教学要求学生对技术形成深刻的理解,对动作做出自己的解释、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技术重、难点进行小组、会话、交流以及角色互换的手段加深了学生对体操技术动作的理解,促进学生体操技术动作的掌握,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研究结果表明,在女生体操技术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体操技术动作的理解以及领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创造了条件,因此,差异性教学的应用是必要的。

3.1.2 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身体素质、体操原有技术水平的差异对她们学习体操技术动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在考虑到体育教育专业女生个性差异的同时以体操技术的原有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作为区分差异的主要指标。

3.1.3 实验结果显示,与教学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操技术成绩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两种教学对女生掌握体操技术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1.4 通过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体操技术教学中采用差异教学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自主性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动力;差异教学下女生体操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协作的环境下进行角色互换、交流、合作的环境下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便加深了学生对体操技术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体操技术成绩得到比较有效的提高。

3.2 建议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6)

关键词: 差异教学;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技巧技术教学

Key words: differential teaching;P.E. major;female;skills technica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72-03

0 引言

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高和改善各教学环节从而达到适应差异、促进发展的教学方式为差异教学,但是在体操技术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外还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速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当大的个别化特征,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支配者、统治者,在相当程度上是支持者和帮助者;学生的发展大多数是在活动中实现的,而活动是思维的源泉,是发展的基础。差异教学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以“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素质差异”为切入点,从现代教育理论、体育心理学等方面,采用教学实验,将差异教学应用于女生技巧技术教学与实践中,旨在探索体操教学的新途径和方法。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技巧技术教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查询和期刊检索的方式查阅体育教育学、运动心理学、学习论、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运动技能形成等方面理论,为论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了解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技术教学现状,身体素质中需要测试的指标,以及实验的设计及评分标准的制定向教学理论专家和教研室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咨询,综合调节之后定出最后的指标。

1.2.3 教学实验法 本实验以差异教学的理论依据为指导,设计了技巧技术教学中差异教学的操作程序和教学方法,在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4级女生班中随机抽取两个班各15人,通过教学实验后学生技巧技术的成绩来检验差异教学在体育教学专业女生技巧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为丰富体操技术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2 结果与分析

2.1 差异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技巧教学中的基本结构分析

2.1.1 差异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技巧技术教学中“备课”环节的分析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做到“三备”。一、“备”教材,是为了使教师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二、“备”学生,教师通过课前的基础水平测试和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无学习体操的经历、原始水平如何及个性心理特征;三、“备”教法,教师在熟知教材以及充分了解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1.2 差异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技巧技术教学中“上课”环节的分析 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可以满足差异教学中“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这两个基本要求。所谓适应差异,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中不局限于老师的授课内容,并不是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来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并且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速度,由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老师不再是绝对的支配者和统治者而是支持者和帮助者,因此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个性化特征并且是自主学习的。所谓促进发展,是因为学生的发展大多数是在活动中实现的,而活动是思维的源泉,是发展的基础。

2.1.3 差异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体操技术教学中“评价”环节的分析 对教学工作质量做的分析、测量以及评定即为教学评价,是以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教师、学习目标、方法以及内容等多方面因素有机结合作为评价的对象,是对教学活动整体水平做出的综合性的评价。按照评价的功能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9]。本研究也主要针对终结性评价中的体操技术成绩进行评价分析。

2.2 差异教学与常规教学下两组学生技巧技术成绩的分析 验证体操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技巧技术水平。体操技术、技能的教学是体操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本研究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了解差异教学对学生技巧技术、技能的影响,在实验结束时进行了测试。

测试方法:实验结束后对本学期学习内容中的九个技术动作进行测试,考评组由西安体育学院体操教研室两名以上经常参加全国体操比赛的裁判工作的副教授组成。测试标准采用十分制计分方法并将体操技术掌握程度分为两个等级(熟练掌握≥8.5分、基本掌握6.5―8.5之间)。

由表1结果显示,在实验后的体操技术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各项技术成绩优于对照组(P

从表2的结果显示出:实验组的学生在前滚翻技术上有93.3%的人达到熟练掌握,对照组的学生仅有70%的人的达到熟练掌握;在肩肘倒立(停2秒)的掌握中也可以看到实验组100%的熟练掌握,对照组80%的熟练掌握,总之通过表4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实验组学生在各个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上均好于对照组的学生。因此,可以说明实验组学生技术动作要优于对照组学生的体操技术成绩。分析其原因如下:

(1)在差异教学环境下女生体操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女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认可的这一促进积极学习的心理出发,在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的相互观察与提供反馈信息使课堂成为互动的过程,她们自由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各项练习都保持高昂的兴趣,由于学生之间的这种合作不存在竞争的关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因为竞争的失败而产生失望、焦虑等消极的情绪,反而会为合作的成功而欣喜。这样以来同学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习的压力与恐惧,因此,在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方面体操差异性教学模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在体操的技术教学中,学生不但要获得向前的控制信息,还要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任何时间上的延搁都会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某种程度的衰减以及干扰因素的增多,从而影响对练习和训练的有效控制。在差异教学环境下的体操技术教学中,研究者采用了多种及时的评价来纠正学生的错误练习,同时根据学生将失败或成功归因于“努力”这一可控因素上,在及时的反馈信息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功的信息,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这样就可以促使大家不断的继续努力取得更多的成功。常规的体操技术教学不利于技术的掌握和学习,由于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只依靠教师一人提供信息反馈,并且学生几乎全部的实际都在做练习这样就有很多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信息。而差异性教学是使每个练习者和指导者都能在分组练习中得到即时的反馈,因此差异性教学克服了常规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方面的掌握。

(3)在差异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研究者帮助学生发挥其个性和潜能,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师生间是平等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而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只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正在进行的学习中。在自主性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教学中,虽然不是井然有序,但也不是杂乱无章。大部分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练习活动,彼此间细心指导,以不影响其他组练习为原则,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进行练习的热情和对学习的自信同教学气氛、师生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得学生不依赖教师的外部强硬性控制而寻求自身的监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自律性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学习的内部动机都得到了提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实验组的学生的内部动机被充分的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也就有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4)在体操技术动作差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体操专项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能力的培养。差异教学环境下的体操技术教学要求学生对技术形成深刻的理解,对动作做出自己的解释、判断,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技术重、难点进行小组、会话、交流以及角色互换的手段加深了学生对体操技术动作的理解,促进学生体操技术动作的掌握,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研究结果表明,在女生体操技术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体操技术动作的理解以及领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创造了条件,因此,差异性教学的应用是必要的。

3.1.2 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身体素质、体操原有技术水平的差异对她们学习体操技术动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在考虑到体育教育专业女生个性差异的同时以体操技术的原有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作为区分差异的主要指标。

3.1.3 实验结果显示,与教学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操技术成绩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两种教学对女生掌握体操技术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1.4 通过在体育教育专业女生体操技术教学中采用差异教学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自主性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动力;差异教学下女生体操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协作的环境下进行角色互换、交流、合作的环境下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便加深了学生对体操技术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体操技术成绩得到比较有效的提高。

3.2 建议

3.2.1 教师应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个性差异,并根据学生差异而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师在立足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时,协助他们选择学习目标,在总目标下设立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使学生最终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2.2 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使用,差异教学下的以自主性学习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也是如此,它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的同时也要配合其它学习方法,并且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教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

差异性教学虽然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但是也不是万能的,在使用的过程中的不同教学阶段要配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使用,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建国.如何将“差异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J].职教论坛,1997,(2).

[2]黄粲.体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3]荀福顺.体育课分层次教学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1996.6.

[4]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年 10 月版.

[5]加德纳著.智能的结构[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9月版.

[6]杜家俊.体院体育系普修体操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探索――关于分组教学与学生互惠分组学习效果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6).

[7]周云洁.高校女生体育课中的“体能分组”教学尝试[J].体育学刊,2003,(3).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7)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34-02

中国封建社会严格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想,女子没有受教育权。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受西方先进思想影响,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传统教育的落后,以及女子在社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女子教育问题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关注。处于边疆的黑龙江也不例外,虽然地理位置极偏,开发较晚,教育落后;但民国初期这种状况得以改善,受此影响,黑龙江教育有了较好发展环境,女子教育随之发展起来。

一、黑龙江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几乎没有专门的女子教育。鸦片战争后,中国封闭的大门被迫打开,逐渐丧失,先进学者意识到须用教育改革来改变现状。1901年清政府开办学堂,废除科举;次年公布了《钦定小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只可在家接受教育;1905年设学部,次年承认女学地位并列入学部;1907年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将女子教育纳入学制系统,承认其合法地位。这些措施的实施,促使全国兴起了创办女学的热潮。“到1907年,全国有428所女学堂,15 498名女生”[1]。

黑龙江处于边疆,开发较晚,与其他地区教育相比较为落后,女子教育更是滞后。自1904年始,黑龙江女子教育开始缓慢发展。当时的黑龙江副都统程德全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其放在其他事务之上,1905年奏请创办学校,“黑龙江程雪帅日前具摺奏请,以江省教育尚难普及,非急设女学不足以固根基,现筹定的款设立女学校,一区招考入堂肄业,庶为矫正母教入手之基,籍收他日改良社会之效,已奉旨允准。”[2]开创了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先河。1906年―1907年间,程德全前后在齐齐哈尔、呼兰府、巴彦州等地设学校。

此外,一些热衷教育事业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支持女子教育。其中林氏家族对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林传甲1906年调至黑龙江,虽是官员,但热衷于教育事业。1907年林氏夫妇创办了黑龙江最早的女子学堂――黑龙江第一学堂;妻子祝宗梁“志在普及女子小学教育”[3],1911年在此兴办了女子师范学堂;1912年创办女子职业学校;其母刘氏1911年创办私立奎垣蒙养园。他们的行为受到政府高度赞扬,为其颁发奖章、匾额。至此黑龙江女子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二、清末至九一八事变期间的黑龙江女子教育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着手于女学的创办;在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中提到,初小男女同校,女子高小以上设女子中学,这样全国范围内开始兴办女学。自1916年夺取东北地方大权后,黑龙江便在奉系军阀统治之下。及其子张学良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黑龙江女子教育有了较快发展。

(一)女子初等教育

女子初等教育是女子教育的起步。黑龙江地区文化落后,好学者极少,中高等教育难以普及,故先普及初等教育。黑龙江教育的兴起是其女子教育发展的基石。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因黑龙江幼儿教育发展缓慢,直至1911年,林传甲之母刘氏创办私立奎垣蒙养园,招收幼儿29人,成为当时黑龙江仅有的幼儿学校。1912年后,黑龙江幼儿教育有了新发展。1916年创建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蒙养园;1919年在齐齐哈尔北门外成立蒙养园,有36人。黑龙江省幼儿教育虽起步晚,但1929年后有较大发展,到九一八事变之前已初具规模。

在小学教育方面,黑龙江完全按清政府指示执行。1906年黑龙江第一学校建立,专招12岁以下的女子,成立之初仅有18人;它的成立推进全省女子教育的继续发展。随后各县女校相继成立,至1911年全省共有29所女子小学堂。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随后黑龙江地区按其规定将小学划分成初等小学(4年)和高等小学(3年)。初等小学共学习7门课;高等小学在初等小学的基础上增设5门课;此外,女生每周增设缝纫课。到1931年,黑龙江初级小学有4 053名女生,高级小学有338名女生[4];同时还出现了私立女子小学。

(二)女子中等教育

清末民初至九一八事变,黑龙江中学教育的发展逐渐加快。1913年在省城齐齐哈尔成立第一所女子中学,1926年与女子师范学校合并。1913年8月,黑龙江省女子中学附属小学校成立。女子中学非常重视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1914年附设职业科,1919年改为简易职业科,教授女子实用的技能和知识。根据资料显示,1916年―1917年,整个黑龙江地区的中学仅有女生42人。此时的黑龙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缓慢。

(三)女子高等教育

黑龙江高等教育兴办晚、发展缓慢,民初没有独立的女子高校。一些有志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女生,大多要去南京、北京或其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方就读,因来往不便且需要大量资金,大多数女子失去了进一步求学的机会,阻碍了黑龙江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壬子癸丑学制》颁布后,全国兴起了创办女学热潮,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家主张大学开女禁。1919年北大首开女禁,女生可以旁听,1920年开始招女生,男女可以同校。1922年南京政府颁布了“壬戌学制”,规定男女同等教育的权力,为女子教育发展提供了条件。1928年张学良任东北大学校长,下令招收女生,开起东北教育界新风气,为鼓励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其妻于凤至亲自到东大学习。至此,黑龙江各高校开始接收女学生。193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有42个女生,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有15个女生;东省特别区美术专门学校有16个女生,俄文师范专科学校有59个女生[5]。这一时期黑龙江女子高等教育有了初步发展,各大高校开始招收女生,为女子教育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女子职业教育

民国成立前,很少有女子职业教育。1912年民国成立并颁布了《实业学校令》,鼓励创办职业学校。民国初年,黑龙江地区就开始鼓励女子谋职业,“民国元年,祝宗梁偕留学日本女子职业学校的马玉瑛创办女子职业学校,校具用费皆自备,分美术和缝纫科。”[6]1917年鲍贵卿在整顿农业学校训令中表示:“本省地面辽廓,土质膏腴,振兴实业,首属农事,农事之进步,正有待于农学,欲求农学之发展,更非普及农业教育不为功。”[7]鉴于此,黑龙江政府开始创办实业学校。到1917年黑龙江女子职业学校有学生70人,但因基础薄弱,缺乏师资及经费等,至1931年女子职业教育几乎空白。

(五)女子师范教育

“古之学者必有师”“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地方。伴随女子教育的兴起,女教师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1911年祝宗梁创办黑龙江省女子师范学堂,缓和了女教师不足这一现象。由于黑龙江教育发展急需大量师资,因此在师范教育中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黑龙江女子师范教育兴起后,一直稳步发展,到1923年,女子师范生占全国师范生总数的36.71%,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930年女生人数已超过男生。

三、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影响

民国初期至九一八事变前,黑龙江女子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期间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显著,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阻碍了女子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黑龙江女子教育的积极影响

1.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开创,突破了封建禁锢思想的束缚

民初黑龙江女子冲破了封建禁锢思想的束缚,开始享受与男子同样的受教育权。受过教育的女子成为独立的新女性,开始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1923年统计,黑龙江小学女生数在全国高小中居第一位,初小中居第三位。”[8]女子从小开始接受教育,学习新知识并增长见识,推进了妇女解放运动发展。

2.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开创,提高了女子的整体素质

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兴起发展,使女子能进入学校获取专业知识。女子可根据年龄的不同选择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为提高女子自身素质,女校开设时不仅注重专业知识,而且重视生活实践能力,使女子可以独立生活。同时,“女学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9],女子整体素质的改善,对家庭的和睦和孩子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重视女子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黑龙江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的不足

作为清政府的发源地,黑龙江地区重武轻文,学风低下,教育落后;而且是满族发源地,交通闭塞,与外界沟通十分不便,因此在这里发展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是非常困难的。

1.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期间,缺乏教师人才

在女子教育发展期间,积极创办各类学校,但由于缺乏教师,困难重重。黑龙江教育发展初期,师范教育并未兴起,很多地方学校因缺少教师而停办。另外,黑龙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所聘老师至少要懂两种民族语言,这在当时是很难的,阻碍了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

2.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期间,缺少资金设备

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初期,部分学校是由地方官绅或先进知识分子捐助开办的,但只能解一时之需,要长期开办就必须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更不用说图书、仪器等教学设备的不足了,许多学校因各种原因被迫停办。黑龙江地区相对闭塞,需到外地购买图书等教学设备,“江省前无书肆,自设学务处两次派员赴京、沪购教科书,购经、史、子、集并东西各国图书译印精本。”[10]可见,缺少资金设备对黑龙江女子教育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黑龙江女子教育的兴起发展,顺应了当时全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大前提,发展期间虽有许多障碍,但因当时政府和有识之士的支持,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对整个民国的女子教育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学元.中国女子教育通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333.

[2]江省奏设女学校[N].盛京时报,1907-02-27,136号(5).

[3]林传甲.黑龙江教育日记[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4.

[4]王鸿宾.东北教育通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411-413.

[5]东北年鉴[Z].东北文化出版社,1931:803.

[6]谢岚.黑龙江教育史资料选编:上编[G].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1988:351.

[7]黑龙江省地方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教育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326.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8)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Analyze of the Education After Junior Middle School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Based on System Theory

QIAN Xue

(Education School,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Systems Theory is a subject to study the general pattern of researching system, structure, and principle。The education after junior middle school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is a social project. Government, schools, and families should corporate to solve this question.

Key wordsSystem Theory; rural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education after junior middle school

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就业,其子女也随父母到城市读书和生活,在流入地长期居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二代移民”。受户籍制度和高考政策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日益凸现。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政策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利益主体,只有各方力量协力配合,构建相关的因素模型,多元化的观察这一问题才有取得突破的可能。

1 对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的系统论认识

所谓系统,简单的说就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政策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由政府、学校、企业和家庭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开放系统。政府、学校、企业和家庭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职能,但它们又不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而是与外部环境有着复杂联系的开放系统,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首先要认清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于是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生活p生产相对稳定后,一部分人把生活在原籍的子女接入城市读书和生活,此外他们还在城市生儿育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二代移民”。在义务教育阶段,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办法来保障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利,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不断取得成效的同时,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问题却日益凸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文件规定,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成了教育政策系统的一个盲点和断层区。搞好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其次要认清“二代移民”的独特性。与农民工子女的父辈不同,一方面“二代移民”有着不同的生活追求和心理预期,他们是未来的城市新公民。当他们较多的体会到与迁入地人群的生活地位差距时,在心理上会产生更多的被歧视感,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另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也很大,初中毕业的农民工子女正处于青少年期,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上海市对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显示,初中毕业后继续读书是农民工子女及其父母的主要意愿,而在流入地继续就读是农民工子女的主要期望。①所以创造条件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接受初中后教育,已经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了。

2 系统论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

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也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系统,教育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要依赖外部环境,要时刻与外部环境保持物质p能量p信息的交换。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等各个利益主体。下面我们就从系统论出发来探讨影响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因素。

2.1 制度性因素的限制

(1)户籍制度的限制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首要障碍。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几乎所有的省市都明文规定,当地高中(含中专,技校,职高)只接纳有本地户籍的初中毕业生。虽然部分地区有所松动,但成效不大。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与本地学生接受初中后教育的平等权利。教育制度的颁布实施和户籍制度也有密切的关系,教育福利直接与户籍本身挂钩。由于初中后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非本地户籍人口没有纳入当地的教育财政预算,难以享受到优越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福利。②

(2)高考政策的限制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严格执行按户籍报考的规定,非本地户籍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这说明,即使农民工子女有幸在流入地高中学习,也无法在当地参加高考,只能回原籍参加高考,而各地的课程设置不一致,教材也大不相同,而且有的省市实行高考自主命题,这就使得回原籍参加高考的农民工子女面临巨大的困难,使得他们高考困难重重。

2.2 财政性因素的制约

由于初中后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缺乏针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经费投入。地方政府预算也只考虑了本地户籍的教育经费。所以幸运进入高中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除交纳学费、杂费外,还要负担一笔借读费和择校费。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家庭处于城市贫困群体中,根本没有能力支付高昂的学习费用,只能对高中阶段教育望尘莫及。

2.3 结构性因素的影响

(1)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大多数农民工都希望孩子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对进入高中学习有较高的预期。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稀缺,高中学校的规模受到师资、校舍、经费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无法容纳数量众多的农民工子女。所以学校处于自身因素考虑设置了较高的入学门槛,来限制进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和质量,使得众多的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流入地高中学习。③

(2)与高中教育资源短缺不同的是,职业技术类学校资源相对宽松。目前部分职业类学校存在生源不足的现象,职业类学校的教育资源仍有较大的剩余空间。这就形成了一个结构性的失调问题,一方面高中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职业类学校还存在生源不足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可以考虑在职业类学校就读,即充分利用了职业教育资源,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初中毕业后的教育问题,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和职业技能。

综上,我们从制度性因素的限制、财政性因素的制约,以及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主要障碍。可见各个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互交叉的。所以我们不能独立的来分析每一个问题,而是要综合起来考察事物,把它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来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3 系统论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探析

目前,针对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反映出了地方政府对解决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问题的重视。但要全面解决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仅仅靠地方政府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从一般系统论出发来综合寻求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使得各方力量协力配合来解决这一城市边缘群体的教育政策问题。

3.1 采取分层推进策略,逐步打破户籍限制,为农民工子女接受高中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采取的严格户籍制度严重制约了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倾斜性的诱导政策,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放松对户籍的限制,分层分步骤地从户籍制度逐步向居住证制度过渡,逐步打破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限制。有选择地放宽对农民工子女进入高中的入学限制,使高中教育资源更有效的发挥作用。这样也许短期内会引起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为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涌入城市,引起对教育资源恶性的争夺。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来规范准入的标准,设置一定的条件,满足条件的人才能获得本地居民所享有的教育权利和利益。④

3.2 充分利用职业类教育资源,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便利

在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中等职业受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着眼于满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就业需求,中等职业教育无疑会成为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一个重要选择。因此,政府和职业类学校要采取措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便利,降低入学门槛,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途径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问题,多方位多渠道的吸收民间资金,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以此解决教育经费问题,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便利。

3.3 建立法律保障机制,从法律的高度来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权利

教育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前途的事业,农民工子女属于城市的边缘群体,政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教育的权利。政府在建立法律保障机制时要考虑种种因素,以及防范特殊问题的发生,是一个有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吴晓燕,吴瑞君.大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初中后教育的现状p问题及难点分析―基于上海市的专题调研[J].教育导刊,2008-12(上半月).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9)

引言

学生的爱好兴趣受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初中女生,针对他们的各项心理、生理特点分析,如何上好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何让她们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和谐交往的目的是一项长期的教学思考。女生对一些自己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和运动经验的,刺激小、难度一般、运动量少的,能减肥的、动作优美的运动项目感兴趣,有时会受到教师、朋友的影响喜欢某一运动项目,所以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女生是一个需要教师多加关注的群体。

一、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缺失现状

初中女生最感兴趣的体育课项目依次有羽毛球、慢跑、乒乓球,其中以羽毛球为主,教师也反映初中女生很喜欢上羽毛球课。另外,形体操、软式排球课是比较受学生喜欢的。这与初中女生的生理发育及心理变化有很大关系,女生爱干净、不爱动,她们更喜爱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初中女生喜欢投掷类、足球、篮球、武术的人数相对较少。而从事这些项目的学生一般是以升学为目的的。这些项目体力消耗大,对抗性比较强,或者技术性强。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其中填写比较多的当属游泳、网球,这是目前初中未曾开设的运动项目,她们往往是在校外学习的,游泳休闲、网球是一项目前比较时尚的运动项目,然而由于场地设施及安全问题的原因学校开展此类运动项目难度很大。然而,学生在体育课上选择的运动项目并不完全是他们真正喜欢的。大部分女生的学习动机是好的,只有少数学生是无目的的,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是上好体育课的保证,有硬件的保证,才能最终提高初中女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才能使初中的学校体育得到全面发展。重点中学的体育教师科研的积极性、科研意识都高于非重点学校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决定了教师以后的发展,是走向研究型教师的关键,实践经验必须转化为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指导体育课的发展。这与学校的政策有关,关键在于教师。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理解与认识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把握。教学目标定位笼统、含糊,显得过于大、空,没有实际应用、指导的价值。没有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即使很好地开展,与目标不相符,也是不科学的。另外,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更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在德育上缺乏。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体育课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一堂教学的效果,是一堂课的灵魂。因此,教师在钻研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的同时,更要考虑到教学目标,注意对长期目标、近期目标的把握。

二、初中女生体育课兴趣培养对策

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对初中女生生长发育、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而且良好的体育兴趣有利于初中女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影响深远。应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注意。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适时将自己的工作重点从体育教学转移到体育科研上,实践与科研相结合,通过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年轻教师要善于和老教师沟通,总结经验,做好学生工作,及时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老教师应多参加进修学习工作,保持思想的先进性。针对初中女生的体育课兴趣现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从教材内容选择到组织方法的运用等,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但也不能完全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合理设计每一阶段、每堂课,正确激发、培养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选择恰当的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运动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女生学习、锻炼兴趣。如男女混合、分班要注意教学的方法。

初中女生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教师应经常做一些关于学生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女生的身体能力、心理变化,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如在课中选出比较出色的小教练,辅助教学;抓住小群体的核心人物;好静的学生给她们讲解她们喜欢的明星是如何运动的,激发她们的体育兴趣;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给她们以信心。处理好与女生的关系,及时给予理解、帮助。尤其在课堂上,更要善于观察,及时与学生沟通,把握好女生的心理。教师要作出合理判断,在学期的前几次课上要严格要求,随着教学的深入,发现班级的相关特点。要注重方法,如在课堂上给予部分自由时间,应认真观察女生的喜好、学习态度等。和她们谈心,让她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你。学校要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制定奖励机制,定期地对体育课进行抽查。制定适合本校的体育课考核评价制度,监督、鼓励初中女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另外,学校也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支持女孩子的体育运动。

结语

初中女生体育课的兴趣,总体上来说还算乐观,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改善初中女生的体育课兴趣缺失现状,不仅要从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更需要外部因素的支持、引导,二者相互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张烨.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兴趣[J].科教文汇,2007(30).

[2]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4.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10)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03 — 02

清末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在清朝保护满清国语骑射教育思想的主导下,东北的文化教育事业又落后于其他内地省份,女子教育尤其如此。20世纪初,清末新政时期制定的癸卯学制第一次提到了女子教育,把它包括在家庭教育之中。光绪三十三年(1907),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制度。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颁布,鼓励了女子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女学兴起的浪潮中,东北地区亦积极响应,创办了一系列的女子教育场所,女子教育逐步兴起,发展了东北地区的教育事业。

一、女子普通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下令废止科举,并“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慎选师资,广开民智”。东北置省前后,学部陆续制订了《优级师范选科简章》,公布了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核心的教育宗旨和《各省学务详细管制及办事权限章程》二十三条〔1〕、《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教育会章程》(附章程)、《咨各省督抚为外人设学无庸立案》等有关兴学的规章制度〔2〕。

所谓普通学堂是指从幼儿教育蒙养院、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再到通儒院,从小学到大学的完整直系教育体系。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各地设立蒙养院以教育儿童,形成小学教育的基础。奉天遵照清廷制定的这些规章、鼓励办学的政策和制度,有序的推进教育改革。于是,“各属小学日增,师范传习所亦次第添设。”〔3〕吉林省设立蒙养院从清宣统年间到清末共有4所,在省城新开门路北女师院内附设的蒙养院(后改称第二蒙养院),是吉林第一所省立女子师范学堂附属蒙养院。该蒙养院建于宣统元年(1909)有平房5间,招收3-7岁幼儿40名,保姆1名,职员1名,教员1名。〔4〕黑龙江地区的幼儿教育开始于1911年(宣统三年),黑龙江行省公署提学使司总务科科长林传甲之母刘(王盛)创办省城私立奎垣蒙养园招收3岁至7岁幼儿20名。这是清末黑龙江地区惟一的一所幼儿教育场所。〔5〕当时东北地区还存在一些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宣统二年(1911),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攫取南满铁路的特权,在长春、公主岭开办两所幼稚园,主要收旅华日侨子女,也兼收少数中国上层官僚富商的子女,共有幼稚生208名〔6〕。

女子小学堂的设立,必须与男子小学堂分开;凡堂长、教习均需以女子充当。在东三省中,奉天的初等小学教育是最为发达的,女子学堂至1908年已有23所,有半日学堂4所。吉林省在1909年设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堂,至光绪三十三年也有女学堂3所,学生158人。〔7〕黑龙江的教育基础在东三省中应该是最为落后的了,但是女子的兴学成绩也相当可观:在省城设有按高等小学章程办学的第一学校,初等女子小学堂在呼兰、巴彦、兰西等地设有6所。黑龙江省1908年,学堂总数144所,人数6133人,其中女子学堂7所,学生244人。女子小学堂以“养成女子之德操与必须之知识、技能,并留意使身体发育为宗旨。”〔8〕分为初等和高等两级;初等与高等并设的称为女子两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设女红、国文、体操、修身、算术五个科目;高等小学堂课程除了包括上面五科外,还有格致、中国历史、图画、地理4个科目,此外初等和高等小学堂音乐都为选修科目。初等和高等女子小学堂,都以四年为学习年限。以上为本科,此外各省根据不同情况设半日班及补习班。

二、女子师范教育

初中女生的教育篇(11)

初中体育教育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现在的女生的青春期提前,形成了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不高,女生身体素质较差的现状。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讨论法等方法,通过对目前某中学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体育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对体育教学质量体育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广州市白云区某学校初中女生250人,年龄12-16岁之间,身体状况良好,身体素质水平中等。

2、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影响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及提高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

3、问卷调查法:问卷指标的确定:主要从文献资料中和教师谈论中获取。研究工具:问卷主要是采取选择题和填空题等方法。由受调查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对题目进行回答。效度检验:采用专家检验的方法,由广州市部分重点初高中的体育教师15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对问卷中的问题逐一进行分级效度检验,我们将95%以上专家认为是“非常有效”和“较有效”的问题编入问卷。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1、提高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对女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由表1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普遍认为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对女生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现阶段初中女生体育课教学中,若干内在外在的因素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使得体育课教学对女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改革和创新中学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在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女生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合作精神和开发思维等,强化女生体育健身意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主动自觉地运用科学的,健康的,有效的和安全的体育健身手段与方法进行锻炼。

2、初中女生生理、心理特点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初中女生年龄在12-16岁之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丰富,大多数女生的青春期普遍提前,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女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经历了一个继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过程。大多数女生相对于青春期初期的发育情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身体形态方面,如身高、体重、胸围、肩宽等都有了加速增长;在生理技能方面,日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量等都有所加强;在身体素质方面,如速度、力量、耐劳、柔韧等变化比较大。生理的变化,使其反应能力、适应能力、肌肉力量、神经调节的准确请和灵活性等均有所下降,影响了女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教学效果。

3、影响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的外部因素

由表2、表3可以看出:在目前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外,其他各方面教学因素作用均不太理想,按照传统体育教学上的班级,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问卷调查中,有50%的教师和85.1%的女生认为,体育课考核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进行测试;有78.5%的教师和45.1%的女生认为,考核时应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日常练习水平;有35.7%的教师和36.4%的 女生认为,应多采用随堂小测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练习水平。

4、提高初中女生体育教学质量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初中女生体育教育应结合女生生理、心理特点

在这个时期首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课内课外的学习、谈心等方式,向她们传授关于生理与体育活动、体育与健康、体育与美育、体育与事业关系等科学知识,消除女生中对体育锻炼不准确的认识,激励她们积极地、大胆地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她们的求知欲,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2)改革初中女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体育改革的需要

过去体育教学中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及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体育课中适应增加娱乐性、趣味性、艺术性高的教材所占的比重,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对流行类的Hip-Hop舞蹈、Para- Pare舞等,搏击类的跆拳道、柔道、防身术等 都很 感兴趣,这些内容都可以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予以采用,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3)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完善,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激活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求体育老师自身要有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以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女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使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授成为一种双向的、互相推进、充满乐趣的过程;其次,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创新和总结,形成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良好循环,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再次,体育教师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提高体育灵活地组织实施教材的重要因素。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并能运用各种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有效控制,提高女生对体育课的热情,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结论

1、体育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初中女生体育课教学中提出适合的体育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2、初中女生在青春期心理、生理变化起伏较大,对各方面变化的不适应,影响了女生的运动能力,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初中体育课,大部分以田径项目为主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以传统手段为主,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控制不充分,削弱了学生的参与动力,考核方法不够完善。

4、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能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建议

1、在女生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女生其特点进行教学,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艺术体操、流行舞蹈、武术、游泳等,并有机地把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与这些内容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女生的练习欲望,从而提高女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3、在体育考核中,应多注重学生平时练习的表现及体育学习中的态度,对身体条件不同的学生要建立一个动态的考核评价标准,如允许学生在规定的考试项目之外,选择一项自己比较擅长的项目进行附加分的考核等,使学生不至于在考核分数是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她们的运动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女生的教学质量。

4、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体育课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控制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浩晗 调动初中女生上课学习和锻炼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湖北体育科技 2010(2)

[2]杨秀芳 张俭 女生厌学体育课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 湖北体育科技 2013(4)

[3]齐占霞 徐世兴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女生体育兴趣的探讨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2)

[4]龙斌 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整体质量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