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理财方法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9-08 17:05:59

理财方法分析

理财方法分析篇(1)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以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有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一、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分析则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财务状况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因素,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好提高。其次,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企业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 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财务分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各类债权人和投资者所需信息的重要分析方法。再次,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公司潜力、找出薄弱项目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 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最后,财务分析是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挖掘潜力,找差距,多方面揭露问题,找出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整合,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朝健康方向发展,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运行。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财务状况分析指标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企业经营的稳定程度。主要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二)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以变现性作为衡量的标准,包括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企业的偿债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变现速度越快,偿债能力越强;二是企业能够转化为偿债资产的数量,这一数量越大,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科学合理的评价,既关系到企业财务风险乃至经营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又维系着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

(三)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分析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 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企业营运主要指标有:应收账款,存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周转指标。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其潜力,营运能力的分析,也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及其潜力的分析,对资产存量是否合理,管理效率高低的分析。

(四)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保持最大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工作的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由于盈利能力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和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综合体现,因而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它通常体现为企业收益数额的大小与水平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与成本这两个因素。只有企业以最大可能获取利润,才能保证向股东发放股利,增加雇员薪金,保证可靠的偿债能力,才能使企业健康,顺利地发展。

(五)发展能力分析指标

发展能力反映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主要指标有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成新率等指标。一个企业的发展能力概括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管理效率和偿债能力,是企业实力的综合体现。

三、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假设前提的缺陷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但这些指标是以企业清算为前提的,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忽视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因经营而增加的偿债能力。此外,在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偿债能力比存货的偿债能力强,但有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些应收账款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二)对资金运用的关注较多, 对资源综合运用关注较少

在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正在向知识经济,网络经济迈进。因此财务分析也要由资金分析向资源分析转变。例如,开展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资产效能结构分析,有利于企业注重知识资本投入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人力资源效益分析以及有利于检测企业无形资产营运能力的无形资产效益分析等。

(三)轻视宏观分析

许多财务人员没有将企业置于国家宏观经济脉搏,行业环境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市场环境中去,财务分析停留在本企业的小环境中,忽视了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改变而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生活中,应随时了解和掌握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最大限度地收集和了解国内外行业竞争者的资料。

(四)财务指标容易被内部人控制

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内部人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能达到内部人员所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于是,各种操纵财务指标的现象便应运而生。

四、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第一,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要加以披露,地点要固定,时间要及时,信息要全面,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

第二,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大范围普及,多数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已摆脱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企业要及时的把相关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 用户可随时可以查找该企业的财务信息,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第三,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为确保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可靠性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失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监督,对其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实施严格制裁,如罚款、吊销执业资格,并进行公告等。

(二)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

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见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的效果。应当增加衡量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的指标。企业的未来财务增长潜力,是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长远保障。然而,由于企业的未来财务增长潜力涉及的因素多,不确定性大,因此在对企业未来财务增长潜力进行评价的时候,与前四类指标相比,这类指标具有更大的涉及范围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从影响未来财务增长潜力相关的评价因素出发,我们应当对应的增加更多的指标。

(三)加强财务人员素质

理财方法分析篇(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发时代,财务管理模式也更加完善。电力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期,电力行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模式已经从电算会计向ERP分析转变。由于ERP财务管理具有集成性和远见性等特点,所以电力行业一定要对电算会计到ERP分析财务管理的方法进行探索,充分利用ERP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一、ERP分析财务管理模式的内涵

ERP指的是企业资源计划,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前提,然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决策[1]。ERP系统如图1所示。ERP系统是将财务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然后对企业的资金、库存、成本等进行管理。企业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必须从电算会计向ERP分析转变,通过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ERP财务管理理念是将企业的运作流程看作一个系统,在ERP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分别是财务、市场营销等,ERP系统能够对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加以管理,所以ERP对企业运作具有重要意义[2]。

二、电力行业从电算会计向ERP财务分析管理模式转变的原因

电算会计即会计电算化,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设备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电力行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电算会计,能够对货币和其他会计信息加以处理,所以电算会计从根本上优化了财务管理和记账模式。当前,电力行业的经济业务内容更加复杂,电算会计的系统结构已经不能发挥对企业管理的决策和控制作用,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局限性。ERP是对企业内部实施有效管理,并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念有机联系在一起,将分销商和供应商都纳入到管理体系中,对资源进行优化。

三、ERP分析财务管理的系统的特征

对于ERP即企业资源计划,在电力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ERP管理思想,尤其是电力行业,它是国家的支柱行业,所以电力行业必须在ERP管理的作用下,对企业运作的流程予以全面掌握。比如,正确分析客户、分销网络等,从而提升企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能力。ERP管理系统是比较健全的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中包含财务、质量控制、财务等内容,所以ERP具有集成性的特点,能够实现对不同职能和领域的跨越,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有利依据[3]。同时,ERP财务管理模式还有远见性和即时性的特点,进而为电力行业的正确决策做好铺垫。

四、从电算会计到ERP分析电力行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一)将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某电力企业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取得更好的发展,转变了财务管理理念,由电算会计向ERP分析管理模式改变。由于企业对ERP分析模式的运用还有很多不足,为了实现有效的转变,将财务与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确保ERP发挥巨大的作用。在ERP管理状态下,数据信息是联动的,系统可以及时对信息资料进行更新和完善,保证财务人员可以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料。此外,运用ERP财务管理模式对资金、应付账款等进行集成化管理,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该企业构建动态会计平台,动态平台包含实时凭证、凭证模块、事件接收器等模块,而且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物流、资金流等可以同步生成,不同部门及时录入信息,并摆脱编制凭证繁琐的工序,所以在ERP分析管理模式下有利于对电力企业财务进行管理。

(二)加强预算管理

由于ERP财务管理系统下不需要手工录入数据,而是通过预测和公式得到了,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加强预算管理。首先,正确编制销售计划。电力企业应该建立多种预测模型,然后进行预测,将得出的计划数据填制在预算表中[4]。此外,结合销售增长率,明确各预算表的勾稽关系,运用计算机调整相关环节。另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将预算送达到各个部门。比如,采购部门的职能是获得相应的成本预算,企业的副总经理需要获取完整的预算计划,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预算内容。同时,在预算信息传达过程中,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必须对信息平台设置权限,从而有利于电力行业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电力行业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对由电算会计向ERP分析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从而提升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会计流程

电力企业在ERP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会计流程。首先,建立项目实施组。该小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会计流程重构,参与的人员一定是财务业务熟练的人员,企业领导担任组长,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使得企业内部平衡发展;其次,加大员工培训与考核力度。企业必须向财务人员讲解会计新构造的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等相关内容,并考核员工的新业务、软件操作能力;最后,做好数据准备与整顿工作[5]。在新业务流程下,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科目、供应商等动态和静态数据的整理,从而保证会计人员在操作软件过程中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因此,电力企业在ERP下进行财务管理,必须完善会计流程,进而保证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健全。结束语虽然电算会计对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多的帮助,但随着科学技术发飞快发展,电算会计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ERP环境下对电力行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对电力企业内部进行控制。因此,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由电算会计向ERP分析管理模式转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运用ERP进行财务管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立勇.基于电算会计到ERP解析电力行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32(14):22-23.

[2]张勇,廖向东.浅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254-254.

[3]高利剑.ERP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60-161.

理财方法分析篇(3)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分析

1.1服务对象的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报告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之类的信息,以满足企业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这里,“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利益集团为维护其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性作出投资决策的需要;二是评价考核企业管理者履行其受托经营责任情况的需要。同时,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管理当局提供企业内部规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所需要的信息。另外,从会计主体上说,财务会计往往以整个企业作为对外报告的会计主体,而管理会计则倾向于以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来衡量各部门经营业绩,并最终评价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在管理会计中,会计主体的含义是灵活可变的。

1.2工作的侧重点和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首先,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外界服务,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又可称为“内部会计”。其次, 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往往只有一个层次,即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从而能够适应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映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并且不能遗漏会计主体的任何会计要素。 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层次,它既可以是整个企业的主体,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作为工作的主体。

1.3遵循的原则和作用时效不同。首先,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报表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而管理会计不受《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完全限制和严格约束,在工作中可灵活应用预测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决策原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其次,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无论从强调客观性原则,还是坚持历史成本原则,都可以证明其反映的只能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财务会计实质上属于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而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摆在第一位,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控制现在和更好地指导未来。因此,管理会计实质上属于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1.4工作程序和方法体系不同。首先,财务会计必须执行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无论从制作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报财务报告,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处理,不得随意变更其工作内容或颠倒工作顺序。同类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程序往往是大同小异的。而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性较差,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企业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计管理会计工作的流程。这样会导致不同企业间管理会计工作的较大差异其次,工作方法体系财务会计的方法比较稳定,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核算经济事项,数字运算相对简单。而管理会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即使对相同的问题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信息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数学方法。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

2.1二者都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自产生以来就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及技术水平所限,会计的功能被局限于核算上。本质而言,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讲求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侧重于实际运行状态的记录和总结;管理会计则是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做出决策,侧重于过程控制,运用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等技术方法完成其设定的管理目标。但是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

2.2二者服务的对象相同。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是什么的问题,要探讨会计的对象,首先应解决现代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又是什么的问题。因为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这个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以信息运动为纽带,体现人与人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只不过由于分工的不同,二者在“时”、“空”两方面各有侧重而已。财务会计的对象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主,时间上侧重于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侧重于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的客体“情况”进行再加工,在时间上则侧重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则侧重于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理财方法分析篇(4)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公立医院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着重针对医疗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在财务管理方面也要有效改进,针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形成全新的管理体系,并借助信息化的时代环境,通过互联网经济的全面应用,促进财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把握公立医院的收入情况。需要公立医院加强财务工作管理,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采用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精细化的工作管理,从而实现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和进步。

一、信息化条件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关注财务管理工作,并且把医院的各类费用充分融入其中,以此构建更系统完善的医疗体系。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传统管理模式仍然存在,导致具体管理活动很难提升总体效益,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为了全面提升整体效益,需要改革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资金管理工作中除了要实现经济的最大价值,还要优化各部门之间的相关作用,利用好信息化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有效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和进步。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编制与执行存在脱节问题

公立医院在具体发展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使预算管理模式更加健全完善,体现出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具体的预算管理环节,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可行、执行不够到位等相关问题,同时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足够的质量和效率,不能有效完成相对应的预算目标。在具体管理环节缺乏足够的监督管理,在预算编制方面不够科学,无法体现出预算的监管效能。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盲区,形成超预算开支的现象,不利于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财务管理中财务信息的沟通和协调机制欠缺

公立医院在具体的管理环节,注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是重中之重,在财务信息的沟通方面要有效优化和完善,充分体现融合作用,才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一些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为了加强信息保密,没有有效开展医院的医保和审计活动,对于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不能充分地掌握,不能及时有效地公布财务的具体状况,在具体的管理环节有很多潜在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或者存在重大的安全风险,财务管理信息不够完整,调节机制作用无法发挥,这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和管理成效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三)财务部门内部管控机制欠缺,出现虚假发票入账

某些公立医院在财务内部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或者漏洞,甚至出现虚假票据入账等相关问题,使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重大的财务危机。另外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做好票制的优化和完善工作,在药品价格指标制定方面不够切实可行,进而导致药品价格往往出现盲目上升的问题。

(四)医保支付、结算手段相对滞后

信息化建设环节缺少一定的工作力度,使得信息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的功能无法有效展现,造成医疗支付结算手段落后,导致某些公立医院无法体现出应有的医保支付结算的先进性,对于参保对象的利益造成很大损害,全面增加了检查的整体难度,需要开票、挂号、排队等多个过程,在种类多样的检查工作中,检查设备处于不同的检查区域,同时窗口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对于就诊患者的时间造成很大浪费,服务对象的根本利益无法得到保护。

(五)财务管理工作中缺少财务信息交流制度

在具体财务管理环节,很多医院往往并没有注重做好沟通和交流工作,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足够的沟通机制。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部门以财务信息的保密机制为借口,在第一时间内没有根据公告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信息的整体,使得外界无法第一时间掌握财务工作的相关信息。同时许多公立医院的管理层也存在诸多误区,不希望医院的其他部门了解财务的相关数据,导致财务信息的传播不够对称。

三、信息化对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一)有利于数据的集中化管理

在常规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为人力的影响,造成信息管理无法集中,使得大量信息长期独立存在,不利于医院信息融合,限制了医院进步。然而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很容易促进信息的独立和集中。除此之外,数据被全面监控,有效准确地解决了信息孤立现象,全面提升了医院财务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

因为融入了现代技术,可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数据化和信息化,数据在储存和应用的过程中会变得更加便捷。在快速决策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供准确的数据,全面降低人为失误现象的产生,全面展现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三)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中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有效地处理数据信息之间的传统关系,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财务能力。所以在全面引进信息处理模式之后,有效地提升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四、信息化条件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实现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有了全面提升,社会群众越来越关注公立医院的医疗环境条件。根据公立医院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精细化问题,应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并根据时代化的信息特征,开展经济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的发展质量。

(一)实施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模式,满足预算管理的编制目标,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展现评价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因素,并根据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形成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工作模式。医疗改革工作的全面深入,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公立医院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使预算管理呈现出规范化、精细化的趋势,进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为整体的经营管理成效提供必要支持。首先,加强医院内部和外部体系的融合,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相关体系之间不断地协调和完善,整合各类资源,确保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工作互相融合,从而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促进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其次,着重针对各类问题进行切实地分析和解决,把握问题根源,结合医院的未来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发展对策和财务管理模式。最后,在医院的绩效考核方面也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确立更具有可行性的预算考核标准和相关机制,从而更充分地解决相关问题,在预算考评模式之下也要优化相对应的考评体系,确保医院各个科室具备预算执行力,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全面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效率和质量。还要运用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地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开展。同时在预算考核评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综合管理目标进行有效推进,完成相对应的考核目标,并且通过严格细致的奖惩责任机制的有效落实,从根本上激发和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此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完善财务信息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推进和普及,在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好信息化经济化管理,并且构建更加系统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模式。在具体的管理环节,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要着重对预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要评估好预算执行情况和企业的经营现状,从而以相对应的评估结果为基准,进一步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使相应的沟通机制和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相关预算执行部门也要更有效地开展各类工作,实现协调完善,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发挥更加良好的作用,进而体现应有的精细化管理成效。

(三)建立健全增值税发票查验机制,严格药品两票制管理

严格检验增值税发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在验收发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签字活动,从而防止假冒虚假增值税发票的存在,有效防范财务的相关风险。建立更加完善的两票制管理模式,使药品的配送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具体的采购成本。在公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也要构建更切实可行的采购平台,有效落实两票制的管理模式,在针对药品进行验收入库时,要从根本上保证药品信息的一致性和完善性,在具体配送环节也要搭配相对应的验证发票,结合具体情况使各类信息和两张发票保持一致,以此为相关部门支付药品费用提供必要的参考,更有效地实现财务数据的统一化、完善化管理,使相关机制更为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四)创新医保支付手段,实行移动支付三码融合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进一步融合三码,对支付形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同时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等,有针对性地利用“电子健康码、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二维码”的“三码融合”移动支付方式,确保患者也得到相对应的服务,有更加良好的体验。同时对各类信息进行融合,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在更大程度上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使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保证医疗服务的相关效率,全面提升服务的整体能力。三码融合的支付模式,全面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保证了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同时有效保障了医疗基金的安全,进一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

(五)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中,医院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预算编制体系,并根据发展目标进行执行管理,针对预算工作的具体执行情况,严格细致地观察和监控,全面评价相对应的执行结果,对评价内容进行一定的结果反馈。随着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了全新的需求。公立医院需要全面完善预算绩效的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从而全面提升医院经营效益。预算绩效考核工作中,要制定更加合理的考核体系,注重针对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并且有效融入更切实可行的奖惩体系,促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与此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全面提升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医院的预算工作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提升财务信息管理的整体质量,促进财务信息工作的精细化。

(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对招聘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全面考评。另外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建立更加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工作的相关职责。在具体的培训环节,要从根本上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使其充分明确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发展方向,有效地提升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五、结语

信息化时代环境下,公立医院需要全面提升经营效率和质量。公立医院在全面分析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时,要对医保支付模式和全面预算管控模式进行创新,引进更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技术,充分展现精细化管理的效率。针对财务管理的相关数据信息等进行分析,并且进行科学合理地应用,从而提升医院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升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管淑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当代会计,2021(9):91-92.

[2]张禹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J].商讯,2021(3):65-66.

[3]徐甜甜.浅谈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9(3):76-78.

理财方法分析篇(5)

保险业如何提高各级分支机构经营效益,以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效益,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保险公司财产管理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在新时期下,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及我国加入wto的巨大压力,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必须完成从保费规模增长型向管理效益增长型的转变。本文通过研究和改进财险的业绩评价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分支机构,进而最终达到提升公司价值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与财务管理目标

1.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截止到2008年12月,全国共有财产保险公司45家,其中外资公司15家。从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占有率来看,中资保险公司仍然占据绝对优势,2008年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为97.56%,其中市场份额居于领先地位的有中国人保、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三大公司。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较大,但是与外资公司相比,固定资本所占比例较高,资产流动性偏低,偿付能力准备不够充足,资产利用率不高。利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即承保利润,与外资公司比较中资公司盈利能力较弱。

1.2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目标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财产目标经历了从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演变过程。产值最大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作为现代保险公司来说,追求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明确的管理目标。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含义是:一是价值体现为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而不是简单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二是未来预期收益体现为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的会计利润,现金流是可以折现的;三是未来预期现金流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随着经济和竞争的全球化,风险、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构成了现代及以后的商业经营环境,也使企业的未来收益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四是资本具有成本,资本的基本回报要求使资本成为最昂贵的一种资金来源。把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是很具重要意义的,首先它考虑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其次它反映了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克服了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再次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方向,使资源向着回报高、效率高、风险低、创造最大价值的区域、产品和客户倾斜。

2eva评价分析方法的内涵

2.1eva评价分析方法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eva是英文economicvalueadded的缩写,其公认的标准定义是指公司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如果eva值为负,那么公司就是在耗费自己的资产;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eva管理是市场价值实现的一个方式,它又是把与市场价值相连的激励机制得以实现的一个方式,市场价值的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预算管理、战略规划基于经济增加值的管理来实现。eva把股东、管理者、员工的意志和行为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创造了管理上的奇迹,成为创造财富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同时还是企业进行决策与战略评估,以及资金运用和出售定价的基本理念。eva评价分析方法实质可归纳为4个“m”,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理念体系(mindset)。

2.2eva与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根据概念上分析,eva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在计量上完整覆盖了包括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要素,这是它与传统的利润、资产收益率、现金流等评价指标的本质区别,从根本上体现了股东利益,诠释了企业创造财富的真正内涵。二是剔除了公认会计准则功能性的,偏离股东利益因素的影响,从内部管理角度,对财产收支和资本项目进行合理调整,设计出符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三是为企业经营管理确立了长远、清晰、唯一的目标,而且是反映绝对数额越大越好的指标。尽管eva本身是期间的流量指标,但长期滚动的eva则反映了企业长期价值的增长,企业价值的增长=市场增加值(mva)在数量上等于企业未来年度eva的折现值的总和,eva和mva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和对企业市场表现同样的解释力。要实现价值最大化,每年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就要更多,或者说经济增加值的变化会带来企业价值的变化,实际上,这两个指标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

3基于eva评价分析方法的财产保险公司财产管理的措施

3.1发挥eva的资源配置机制

eva约束观念的建立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和进步。现在国内很多保险公司,还没有把eva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承保的时候随意降低费率,抬高手续费,赔付时放宽标准,以赔促保,其最后的结果就是严重影响公司的长期价值创造。如果不控制成本和风险,市场再大也不会创造价值甚至会毁灭价值。经济资本的约束是不是影响了市场份额,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个机制,就有可能影响市场份额,因为本来能够盈利的业务通过错误算帐误导了经营决策。事实上,保险最重要的市场是价值市场,只有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市场才是应该努力争取的市场,并不是简单的保费规模。经济资本总量的要求,使得经济资本与账面资本保持一致,其次,也体现了不同的风险,这就必然会造成有的业务系数高,有的业务系数低。实际经营中应努力使得相关资产组合的风险系数最低,而不要简单的追求单一产品的风险系数最低。因为开展的业务是相互联系的,片面开展单一品种肯定不能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

3.2运用eva衡量各个业务单元的真实业绩

将eva指标分配到各业务单元,以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投入多少的依据。这样将企业资金真正投入到创造“创值”的机构和业务,并以此控制投入规模,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并同时注重到规模扩大与提高效益的结合。以一定的eva指标要求分支机构,如不能达到,则不能开设该新机构。同时,对于长期经营不善的机构,可予以撤、并。为确保新设机构质量,可制定人均eva指标,要求定期报告。对于业务单元,致力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效益的、边际利润率高的创值业务,坚决退出无利润区,将价值创造建立在每一张保单上;将扶持优秀业务和淘汰劣质业务结合起来,大力推出有效益的险种。业务结构调整的同时,公司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步伐,积极开发内含价值高的新产品,以代替那些内含价值较低、效益较差的产品,逐渐形成一方面有着人性化设计、符合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又有较高的边际效益、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的产品体系。

3.3选择合理的eva分析考核方法

保险公司在实践中需要单独对部门进行业绩评估,这样可以强化部门经理最大化其直接可控的业务价值的能力,但是使用公司整体的绩效指标来确定部门管理人员的报酬,不能充分调动部门经理积极性,会产生靠其他部门绩效“搭便车”的动机,因此对公司部门进行考核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公司部门进行考核时,可以采取“eva中心法”和“eva驱动因素法”两种方式。“eva中心”是指组织内部可以对自身创造的eva进行度量和管理的业务单位。一般而言,作为一个eva中心,必须具有对自己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较为完全的自主权。“eva驱动因素”是指经营过程中影响eva结果并且易于与公司内部部门或个人挂起钩来的各种指标。相对于国内大部分保险公司来讲,基于目前采用的组织架构形式,在部门考核中采用“eva驱动因素法”为适当。“eva驱动因素法”的关键在于确定eva驱动因素。eva驱动因素可以分为直接驱动因素和间接驱动因素。前者指与eva指标存在直接数量关系的因素,后者指间接影响eva的因素。eva驱动因素还可以分为财产驱动因素和非财产驱动因素前者由各类会计数据组合而成,后者构成中不包含会计数据。一般而言,直接驱动因素大部分都属财产驱动因素。

3.4建立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计划

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计划是将红利支付与红利报酬分割开,在红利银行制度下,将以eva为基础的管理者红利计入其红利银行帐户中,该账户在该期间的期初余额包括以前期间的红利报酬超过以前期间红利支付的余额。本期支付的红利则基于更新后的红利账户余额。具体运用时再以一个不变的比例支付红利奖金,如红利账户余额的三分之一。如果公司经营业绩始终良好,红利银行的余额会越来越多;如果红利账户的余额为负,则当期没有奖金支付,同时借记该账户;而如果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就会失去这笔奖金,本期的余额将被转存到下一期。这一制度下既允许了公司基于单一区间的高额报告业绩,奖励给管理者高额红利,同时奖金不封顶。但是如果以后的事实表明业绩的虚假的,更多的红利奖励将在被支付之前被终止。红利银行制度通过基于后续期间的报告业绩来修正红利支付,削减了管理者从事短期行为的动机,同时它也给具有高业绩的诚实的管理者提供了极大的奖励。管理者知道,增进自己利益的惟一方式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陈超.公司财产管理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赵敏.eva管理评价体系的优势与不足[j].经济与管理,2005,(19):50.

理财方法分析篇(6)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207-02

保险业如何提高各级分支机构经营效益,以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效益,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保险公司财产管理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在新时期下,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及我国加入WTO的巨大压力,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必须完成从保费规模增长型向管理效益增长型的转变。本文通过研究和改进财险的业绩评价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分支机构,进而最终达到提升公司价值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来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与财务管理目标

1.1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现状

截止到2008年12月,全国共有财产保险公司45家,其中外资公司15家。从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占有率来看,中资保险公司仍然占据绝对优势,2008年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为97.56%,其中市场份额居于领先地位的有中国人保、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三大公司。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较大,但是与外资公司相比,固定资本所占比例较高,资产流动性偏低,偿付能力准备不够充足,资产利用率不高。利润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即承保利润,与外资公司比较中资公司盈利能力较弱。

1.2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目标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财产目标经历了从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演变过程。产值最大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作为现代保险公司来说,追求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明确的管理目标。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含义是:一是价值体现为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而不是简单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二是未来预期收益体现为现金流量,而不是简单的会计利润,现金流是可以折现的;三是未来预期现金流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随着经济和竞争的全球化,风险、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构成了现代及以后的商业经营环境,也使企业的未来收益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四是资本具有成本,资本的基本回报要求使资本成为最昂贵的一种资金来源。把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是很具重要意义的,首先它考虑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其次它反映了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克服了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再次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方向,使资源向着回报高、效率高、风险低、创造最大价值的区域、产品和客户倾斜。

2EVA评价分析方法的内涵

2.1EVA评价分析方法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EVA是英文EconomicValueAdded的缩写,其公认的标准定义是指公司税后经营利润扣除债务和股权成本后的利润余额。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公司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如果EVA值为负,那么公司就是在耗费自己的资产;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EVA管理是市场价值实现的一个方式,它又是把与市场价值相连的激励机制得以实现的一个方式,市场价值的管理、薪酬激励机制的设计、预算管理、战略规划基于经济增加值的管理来实现。EVA把股东、管理者、员工的意志和行为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创造了管理上的奇迹,成为创造财富的基础。基于这种认识,EVA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同时还是企业进行决策与战略评估,以及资金运用和出售定价的基本理念。EVA评价分析方法实质可归纳为4个“M”,即评价指标(Measurement)、管理体系(Management)、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理念体系(Mindset)。

2.2EVA与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根据概念上分析,EVA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在计量上完整覆盖了包括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要素,这是它与传统的利润、资产收益率、现金流等评价指标的本质区别,从根本上体现了股东利益,诠释了企业创造财富的真正内涵。二是剔除了公认会计准则功能性的,偏离股东利益因素的影响,从内部管理角度,对财产收支和资本项目进行合理调整,设计出符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三是为企业经营管理确立了长远、清晰、唯一的目标,而且是反映绝对数额越大越好的指标。尽管EVA本身是期间的流量指标,但长期滚动的EVA则反映了企业长期价值的增长,企业价值的增长=市场增加值(MVA)在数量上等于企业未来年度EVA的折现值的总和,EVA和MVA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和对企业市场表现同样的解释力。要实现价值最大化,每年产生的经济增加值就要更多,或者说经济增加值的变化会带来企业价值的变化,实际上,这两个指标一个是存量,一个是增量。

3基于EVA评价分析方法的财产保险公司财产管理的措施

3.1发挥EVA的资源配置机制

EVA约束观念的建立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和进步。现在国内很多保险公司,还没有把EVA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在承保的时候随意降低费率,抬高手续费,赔付时放宽标准,以赔促保,其最后的结果就是严重影响公司的长期价值创造。如果不控制成本和风险,市场再大也不会创造价值甚至会毁灭价值。经济资本的约束是不是影响了市场份额,如果错误地理解了这个机制,就有可能影响市场份额,因为本来能够盈利的业务通过错误算帐误导了经营决策。事实上,保险最重要的市场是价值市场,只有那些能够创造价值的市场才是应该努力争取的市场,并不是简单的保费规模。经济资本总量的要求,使得经济资本与账面资本保持一致,其次,也体现了不同的风险,这就必然会造成有的业务系数高,有的业务系数低。实际经营中应努力使得相关资产组合的风险系数最低,而不要简单的追求单一产品的风险系数最低。因为开展的业务是相互联系的,片面开展单一品种肯定不能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

3.2运用EVA衡量各个业务单元的真实业绩

将EVA指标分配到各业务单元,以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投入多少的依据。这样将企业资金真正投入到创造“创值”的机构和业务,并以此控制投入规模,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并同时注重到规模扩大与提高效益的结合。以一定的EVA指标要求分支机构,如不能达到,则不能开设该新机构。同时,对于长期经营不善的机构,可予以撤、并。为确保新设机构质量,可制定人均EVA指标,要求定期报告。对于业务单元,致力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有效益的、边际利润率高的创值业务,坚决退出无利润区,将价值创造建立在每一张保单上;将扶持优秀业务和淘汰劣质业务结合起来,大力推出有效益的险种。业务结构调整的同时,公司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步伐,积极开发内含价值高的新产品,以代替那些内含价值较低、效益较差的产品,逐渐形成一方面有着人性化设计、符合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又有较高的边际效益、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的产品体系。

3.3选择合理的EVA分析考核方法

保险公司在实践中需要单独对部门进行业绩评估,这样可以强化部门经理最大化其直接可控的业务价值的能力,但是使用公司整体的绩效指标来确定部门管理人员的报酬,不能充分调动部门经理积极性,会产生靠其他部门绩效“搭便车”的动机,因此对公司部门进行考核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公司部门进行考核时,可以采取“EVA中心法”和“EVA驱动因素法”两种方式。“EVA中心”是指组织内部可以对自身创造的EVA进行度量和管理的业务单位。一般而言,作为一个EVA中心,必须具有对自己的收入、成本和费用较为完全的自。“EVA驱动因素”是指经营过程中影响EVA结果并且易于与公司内部部门或个人挂起钩来的各种指标。相对于国内大部分保险公司来讲,基于目前采用的组织架构形式,在部门考核中采用“EVA驱动因素法”为适当。“EVA驱动因素法”的关键在于确定EVA驱动因素。EVA驱动因素可以分为直接驱动因素和间接驱动因素。前者指与EVA指标存在直接数量关系的因素,后者指间接影响EVA的因素。EVA驱动因素还可以分为财产驱动因素和非财产驱动因素前者由各类会计数据组合而成,后者构成中不包含会计数据。一般而言,直接驱动因素大部分都属财产驱动因素。

3.4建立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计划

基于EVA的薪酬激励计划是将红利支付与红利报酬分割开,在红利银行制度下,将以EVA为基础的管理者红利计入其红利银行帐户中,该账户在该期间的期初余额包括以前期间的红利报酬超过以前期间红利支付的余额。本期支付的红利则基于更新后的红利账户余额。具体运用时再以一个不变的比例支付红利奖金,如红利账户余额的三分之一。如果公司经营业绩始终良好,红利银行的余额会越来越多;如果红利账户的余额为负,则当期没有奖金支付,同时借记该账户;而如果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就会失去这笔奖金,本期的余额将被转存到下一期。这一制度下既允许了公司基于单一区间的高额报告业绩,奖励给管理者高额红利,同时奖金不封顶。但是如果以后的事实表明业绩的虚假的,更多的红利奖励将在被支付之前被终止。红利银行制度通过基于后续期间的报告业绩来修正红利支付,削减了管理者从事短期行为的动机,同时它也给具有高业绩的诚实的管理者提供了极大的奖励。管理者知道,增进自己利益的惟一方式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陈超.公司财产管理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赵敏.EVA管理评价体系的优势与不足[J].经济与管理,2005,(19):50.

理财方法分析篇(7)

【关键词】风险与收益;财务分析方法;风险预警与监控;定性与定量分析

一、风险预警财务分析

财务部门应对每项预警指标都设置指标的上限和下限,根据实际指标值与指标上限或下限的比较,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进一步研究预警信号主要出现的原因,从而对管理层的决策起到指导作用。

二、财务分析方法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现行的财务状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经济决策提供预见性参考信息。

1.重要会计科目的分析:

(1)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要关注回收情况,相关销售政策的变动情况,应收账款增加与销售收入增加、若应收账款的增加大于销售收入的增加幅度,将虚增流动比率。同时,分析其他应收款项目增减变化的原因,避免因关联方关系增加其他应收款,可以有效防范风险。

(2)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资产,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以及后续支出都有着不同的核算方法,对利润影响较大,所以,还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真实性的分析,实现对固定资产真实性、产权真实性、计价真实性的核查;其次,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审查,了解固定资产是否出现增减变化,并且要保证固定资产所占据的比例要与收入增长的速度相匹配。当然,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加以审查,要从根本上保证期限的合理性与全面性。

(3)营业收入: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入,营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存在不同的方法,因此要核查收入计量方法是否一致,有无通过应收账款、销售退回等情况来虚增销售收入。

2.现金流量相对量分析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当期债务偿还满足程度,该指标越高,资产流动性较好;

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全部债务偿还的满足程度,该指标越高,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强。

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反映经营活动过程中单位营业收入能够获得的净现金流量。该指标越高,偿还银行的债务保证率也会越高。

现金净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该指标越高,运营效率较高。

3.偿债能力的分析

根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指标等变化情况和原因,短期偿债能力和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可能被迫出售长期资产以偿还债务,将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4.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近3年的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率等数据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综合评价盈利能力。

5.经营能力分析

通过在近几年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调查得知,无论是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还是其它,均是对综合经营能力加以评价的主要内容。在资产管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效率,以其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资产利用的效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就越高。

6.发展能力分析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要关注经营情况,更要关注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运用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财务指标分析发展前景。

三、风险管理中财务分析的完善方案

1.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完善

财务分析的基础是财务报表,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进行必要的资产清查、减值测试和债权债务核实。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做到记录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财务报告列示的各种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构成,应当按照规定划清各类交易和事项的现金流量的界限。

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完善

(1)增加财务指标净利润/流动负债,能够反映收益对负债的偿还能力,为企业利润分配中是否给予股东分配或利润留存提供依据。

(2)完善速动比率,速动资产参照国际标准,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可上市证券+应收账款净值,能够将应收账款中与营业活动关联较浅,但数额较大的发生额对速动资产指标的影响。

理财方法分析篇(8)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财务综合指标与企业经营管理概述

财务综合指标指的是企业总结和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相对指标。财务综合指标反映了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也就反映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表现较好的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不够或者出现问题的方面则需要在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上做出努力去解决。所以,企业需要在财务工作上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以便财务综合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管理工作的好坏。

二、财务综合指标和企业经营管理计划制定

年初往往是各个企业总结上一年的得失并制定这一年的经营管理目标的时候。一个好的领导者懂得经营管理目标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年初进行的年度经营管理计划会受到领导者的重视。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企业往往会根据上一年财务综合指标所反映的成绩和效果来决定本年度要保持继续稳步前进的方向在哪。而在制定本年度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提高、改善的问题方面也会借助上一年财务综合指标所体现出的问题来制定。通过上一年的财务综合指标所指定出的本年度经营管理计划会有效的推动企业在去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本年度的年度计划里往往涉及了本年企业投资的大致方向和数量。根据上一年的财务综合指标就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投资,从而减少企业投资的盲目性,有效防范了财务风险危机。保证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在去年的基础上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提高,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绩效。

三、财务综合指标和企业负债能力评估

企业制定完了本年度的经营管理计划和投资计划之后,想要依靠投资来推动自身发展就需要对企业的负债能力进行评估。财务综合指标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即是企业的负债能力指标。企业决策者按照财务综合指标所提供的企业负债能力指标决定对外投资额度,从而在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企业资本的利用率。财务综合指标根据投资的实际需要在负债能力指标方面分成长期和短期两种。假如企业想要选择长期投资,那么在上一年的财务综合指标里面,其盈利能力指标一定要保证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企业的资金构成模式也要符合长期投资的需要才能进行。而在短期投资方面,企业需要分析上一年财务综合指标中的企业资金流动率等三项相关的指标,来决定是否进行短期投资。在进行短期投资的时候,也要注意根据财务综合指标保证投资额度在一定的经济范围之内,否则就会造成财务风险加大的局面。

四、企业的综合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动向

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在一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只有在这些法律范围内,其经营管理活动带来的效益才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有效所得。企业综合财务指标会详细全面的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所作所为,受到惩罚所产生罚金开支,为维护企业形象所产生的公关开支等等情况都会得到详实的记载并反映出来。对于违规经营管理活动过多的企业,政府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做出处理,帮助企业领导者进行合法的经营管理,维护社会和谐。

五、财务综合指标切实地反映出了企业的发展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要想能够在市场中更好地走下去,就必须在经营管理方面实现创新,找出适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只有找到了企业发展的正确路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决策者往往会根据财务综合指标来看待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否具有潜力。财务综合指标里面,企业雄厚的资本实力以及企业在过去的利润增长率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持久。一个企业持续盈利的能力往往代表了企业具有发展潜力,但这并不能说明无限制的提高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就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相反的,盲目地扩大投资,强行拔高盈利能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并不适合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在扩大投资的时候,没有对相关的财务综合指标进行考虑,并没有指定一个合理有序的投资方案。这样的盲目扩大投资,往往使得投入资金缺乏有效管理造成企业资金使用率大打折扣。盲目扩大投资不利于资本的回笼,对某些资产不够雄厚的企业来说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威胁。对于资产雄厚的企业发展其实也不利,如果盲目投资不能得到控制,大企业也会随着财务风险的加剧而破产。

企业的综合发展实力还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方面,综合财务指标也能反映出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具备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才有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通常,企业会通过财务综合指标来评估自身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根据财务综合指标分析自身发展动力,从评价自身竞争力开始,革新经营管理措施。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的能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根据财务综合指标来改革自身的经营管理,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加。企业财务综合指标里面,销售额与收支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分析出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壮大,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保障了企业能够又快又好的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确立,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了无可避免的财务风险。通过企业的财务综合指标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每个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必须重视的。只有根据财务综合指标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马文红.浅析比率分析法在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中的运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7).

理财方法分析篇(9)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面临着农业发展的巨大课题。由于国民经济需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应形成新时期经济发展新思路的根本前提就是,发展国家经济,首要的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我国经济新构架,对农村进行经济的振兴。为此国家每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何管理好这部分的资金,就成了农村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农村财务的管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经济发展需要,也遗留了不少问题。极大地影响农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保障资金合理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一、解读农村财务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指的是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收入、资金等等进行管理的活动,采用的方法包括了资金规划、资金核算、资金控制和监督等工作,从乡镇到财务审计再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管理走过了很长的发展历程。进行农村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护农村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保证农民收入、农村收入能够得到妥善管理,保障财务资金的正常运行。因此,对于各项活动,都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围绕农村经济的运行、农民收入的增加、财务管理的规范来进行纲要的设置,制度的设立,和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农村的资产属于集体的财产,由于农村的集体财产多是为村民的劳动所得,产权是受到国家保护的,因此,任何私人和单位是不能作为私有财产侵吞的。农村资产的性质比较复杂,从形式上进行分析,农村的资产目前可以分为现金、资源、实物等,还有国家的补助以及村民的集体收入等等,不仅性质多样,而且种类繁多,财务管理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如果管理不善,极易造成资产的流失。农村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资产,就要做好集体资产大量流失的思想准备,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财务管理的不完善。农村的财务管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制度是相对缺乏的,主要表现在,财务会计的账目较为混乱,资金的流转等不规范,账目的记录存在很多不能弥补的空缺,使得挪用资金这种违法违规行为有了可乘之机。第二是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很多关于财务管理的任务都是由一人负责,很多财务决定是缺乏论证的,对于财务管理的公正性是十分不利的。第三是由于会计档案的缺乏,使得一些管理者连会计文件的装订都没有加以重视,更不要谈及重要的财务单据和档案保管,第四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问题,使得后期的财务的核实和查询带来很大的难度,很多管理制度虽然有但也是形同虚设,国家政府制定的政策条例等难以对当前的农村财务管理发挥很大的作用。

农村财务管理从业者的素质的问题。由于农村处在较为偏远的地区,距离中心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很难被吸引到农村发展,很多农村自己选用的管理者又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财务核算。因此在管理上随意性十分巨大,专业知识、实战经验等的匮乏使得会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正常的进行。因此,制度和机制的设立是基本发挥不出作用的。另外由于农村的人口流动较大,给农村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影响,会计人员有的时候由村干部兼任,因此干部既是领导者有是财务管理者,难以坚持财务工作的原则,也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是十分急需的。

三、农村财务管理的加强措施

对于农村财务管理的加强,是本着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经济建设而展开的。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为此调用了大量的资金,为了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倾注了心血。因此,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建设正规的财务管理。

对于农村资产性质的复杂性,应该按照国家对于财务管理的方针和原则,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在集体财务管理中,要明确资产的界限,将农村资产分为国有、集体、其他等类别。进行农村资产和债务的核实后,然后进行各种资产的估值,最后登记在财务会计的账目里,反映出集体资产的真实价值和数目。

对于农村当地的资产,需要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制定财务管理流程,建立民主财务管理公开制度,按照会计审核的流程进行严格的处理。这个过程要进行账目的规范,采取独立会计账目和细则,将个人侵占集体资产的行为予以规避和杜绝,对于村内的财务管理流程采用定期上报的方式,让财务管理工作接受监督。

将财务管理进行公开,这个方法是让村民对于财务公开制度有所了解,让村民对村内的资产流向等得到公开透明的信息,让村民对财务管理心知肚明。首要的方法就是听取民主财务管理信息会,采用会议商讨的方式,制定出财务管理的方法,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困难,让资金流动起来并且建立财务公开制度,解答村民关心的问题,组织群众参与财务检验,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正规化。财务公开的方法只在将理财和财务公开作为村务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广,通过农业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推动村级财务的工作展开,各个集体经济可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召开理财会议,制定民主理财方法,在群众中普及科学理财、依法理财的知识,建立和完善财务公开制度,绦胁莆窆开的程序和方式,同时对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的经验方法多交流多推广,做好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新形势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蔓延到了农村。搭建监管网络对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例如加大计算机网络配置的投入,建立农村经营管理计算机监管网络系统,将传输资源应用在农村集中记账监管、农村集中记账服务工作中,通过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乡镇记账管理等财务账目的监控。

制定网络化财务监管新手段、新目标,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系列制度,从村报账员职责到农村集中记账监管中心主任职责,都设立专人负责制度和专项的职责规定;建立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等,做好村干部届满离任审计工作,通过合格的制度建设,确保农村财务管理的法制化、合理化。

通过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不断提升,将农村财务管理推入规范化法制化。专业的会计人员是核心,通过专业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政策才能得到贯彻落实,专业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下派、调配等方式配置。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资质,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满足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也可以通过引进支农大学生的方式,让更多具有专业会计真实的高等学府毕业的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帮助开展现代化农村财务建设。而且大学生的支农行动也可以帮助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展开。通过知识传教的方式,提升会计人员的素养。并且乡镇也可以开展业务培训的共工作,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稳定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农村财务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解决。基层群众的合法权必须得到保护,这是维持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从国家体长和谐社会以来,一切政策法规都是围绕着人民的利益展开的。特别是对的现象,必须施行严厉的打击措施。因此,农村财务管理也要开展严肃的整治工作,认真分析查找不足,真正为新时期的农村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理财方法分析篇(10)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

1、外部分析内容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2、内部分析内容

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二、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一)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能力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单元,其本身又是由更小的能力单元组成。我们将这些更小的能力单元称为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这是进一步识别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学习能力、金融关系能力、财务控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1、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知识获得、共享、利用的过程。学习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的基础。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长期积累和学习的结果,并存在于员工的战略规划、组织规划、文化氛围之中。财务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使财务管理部门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地发挥“干中学”,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金融关系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在资本市场的外在表现。金融关系是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调度过程中与有关金融机构形成的合作关系。金融关系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而且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通资金的主要依据。金融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是企业在与金融机构的不断交往中通过信息的不断双向传递所形成的企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从资金供应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也是企业重要的客户。与金融机构的交往,凭借的不单纯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管理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完整的金融关系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资本市场的知识,对金融机构信息的了解,对企业经营活动准确把握的集中体现,其中也包含了财务管理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共关系。良好的金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为企业摆脱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在企业资金充裕时寻找最佳的投资渠道。在企业与金融机构长期的交往中所建立的金融关系,是企业对金融机构不断深入了解的结果,也是金融机构对企业不断了解的结果,更是财务管理人员与金融机构长期交往并在资本市场中努力的结果。

3、财务控制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独有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征,财务控制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战略的失败都发生在其实施阶段,战略实施过程实质就是控制,而企业内部能够从全局角度进行控制的只能是财务控制,巴林银行破产本身就说明了其财务控制能力的缺乏,财务控制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与“财务”,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与管理,属决策系统。

2、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3、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

4、服务对象不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而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内部经营者,由上看出,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过去把财务分析仅仅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其意义是很狭隘的。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分析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分析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我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第三,财务分析存在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体系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与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财务分析不仅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而且还参考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市场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使财务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完整。

第四,财务分析具备健全的技术方法体系。财务分析实践使财务分析的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既有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有财务分析的专门技术方法。趋势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方法。

第五,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分析的目的由于财务分析的主题不同而不同,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者各有其不同的分析目的。至于财务分析的作用,它不仅可分析过去,而且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这些目的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完全达到的。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1、设置的原则

前面我们探讨的财务分析原则,是用来指导整个财务分析工作和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第一,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指标所用数据要可比。设计指标时,对每个指标的含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通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指标的纵向对比,可预见企业财务状况变化趋势;通过不同行业、地区、企业间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实用性原则就是说指标的设置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符合各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需要。避免多余重复,尽量协调衔接。

第二,公开信和保密性原则。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统管,指标的设计只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改革后,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包括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多主题的需要,西方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搜集各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加以分析,会计信息专门机构向社会定期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加以分析评价。在国家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今天,财务信息的公开便显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应重视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保密。

2、设置的要求

第一、指标的主要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干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该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在主干指标的基础上,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二、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题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作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第三、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使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题。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本文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较广的范围,包含的指标数目多,而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则是抓住重点,有选择的规定一些指标。本论文设计的财务指标体系是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设计的,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1、 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理财方法分析篇(11)

在对中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当中,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变成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其基本准则:全面贯彻和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既规范又安全可靠的资金保障,为各项财务工作的有效运作提供准确的资金数据参考。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的财务人员认真研究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完善学校资源优化配置。

一、院校财务管理缺陷解析

1.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许多中职院校中,管理制度非常混乱,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管理制度大都是流于形式,内部制度名存实亡。没有会计进行监督,学校的监督权和决策权都集中在学校管理层或者少数领导的手里,因此,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学校无法获取真实财务信息,不能准确的反应资源,影响资源的配置,也必将会影响到整个中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2.财务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

目前,国家正在开展财政体制改革,这在无形中推进了学校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然而许多财务管理的陈旧观念与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财政改革和财务工作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当中,项目资金预算相当粗放,不够详细,执行起来比较随意;只重视预算内资金管理,而轻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经费并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评估分析,使得经费的使用效率很低。

3.人员素质无法与业务技能所需水平相适应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中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扩大其内涵和外延,财务方面的工作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就需要财务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然而,中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平很低,不仅不能很好的为学校“当家理财”,也不能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有些财会人员甚至学历和业务水平很低,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全面,这不仅会减慢学校的会计信息化进程,也日益凸显了财会人员自身素质与所需要的业务技能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提高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维护学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它主要包括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的选用以及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等。

(1)必须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设立专门性的监督管理部门,对财务部门进行工作考核和监督管理,并不断的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提高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效率。

(2)在财务人员的选用方面,必须确保聘用的人员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证书以及优秀的敬业精神。

2.转变财务管理的陈旧理念

国家推行财务管理政策,是为了更好的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而进行的,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的财务人员必须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中职院校的财政体制。因此,财务人员必须积极地学习国家财政体制的相关政策,转变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增强节约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意识以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落后的财务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加强财务预算的管理,规范预算的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妥善处理好财权和事权之间的关系,杜绝有财权而不做事的现象。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和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是中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操作人,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中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只有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和综合素质,才能确保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适应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应该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学习国家的财务政策,讨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同时还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约束体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务人员对业务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努力完善和提高学校资源配置效益。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中职院校的发展需求,中职院校必须对财务管理这一重要环节重视起来,并在改革其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方式。也就是说,通过依法的筹集资金,合理的编制预算,并清理资金的运转程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来节约资金,通过严格的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持学校的经济秩序,并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与真实性。总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是提高中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因此必须重视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中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动中职院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