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4 10:42:02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1)

在我国,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政协、检察机关、派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和各级政府中执行国家公务的所有工作人员。他们代表党和人民执掌政权,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实施者。近些年来,我国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病态心理已是影响机关行政效能和导致当今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重要诱因。公务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兴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当前社会急遽变革,各种社会思想激荡,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又伴随各种各样的诱惑,与此同时,公务员的内部生态也从原有的官本位和单纯对上负责转变为外部媒体监督和对上负责的双重负责,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媒体,公务员变成了被所有人监督的对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公务员群体承受着特殊的压力,手握公权力,抵抗着各种诱惑,因而重视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推进公务员心理辅导体系探悉的建设于国于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心理辅导的角度,探索如何帮助公务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公务员四维一体心理疏导模式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公务员广泛开展了员工心理帮助计划(EAP),为工作场所的个体提供个体咨询及其他咨询服务。国内只有少部分地方对公务员心理援助工作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很少从制度层面系统地对公务员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我们结合本课题组心理疏导的实践提出四维一体的公务员心理疏导模式:

2.公务员心理疏导的组织建设

目前我国公务员心理疏导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区意识到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个人健康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着进行一些干预工作,而绝大多数地区还处于对公务员心理疏导工作重要性论述和原因分析的阶段。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公务员心理疏导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传统的政工部门没有这方面专业部门和人员,即使有公务员出现了心理问题,也往往当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来处理。这就导致当心理问题成为公务员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时,心理疏导工作成为政工干部重要工作职责的时候,很多政工干部表现得不知所措,束手无策。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就需要为公务员心理疏导工作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援助机构队伍。从机构的方面来说,公务员心理援助工作可以建立一个虚拟机构和一个实体机构。

虚拟机构是建立一个由单位一把手牵头,心理疏导实体机构具体执行,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心理援助的委员会。因为心理援助工作不是心理工作者单方面可以完成的,很多时候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比如因为提拔人选引起的心理问题,可能就需要人事和组织部门的参与,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机构设置不合理,可能需要组织部门重新设置机构才能消除问题,等等。

实体机构是建立一个党委直接领导,与原来政工部门并列的心理疏导专业机构,只有这样公务员的心理疏导工作才能在专业的轨道上运行,而不会像现在有些地方出现的那样,那心理疏导人员放到政工部门下面,结果导致心理疏导工作只能按习惯与政工工作的领导的意思运作,导致心理疏导的专业性无法得到保证。

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实体机构的心理工作人员应该包括以下两类。

2.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心理疏导工作应该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心理疏导工作应该为绝大多数还没有出现心理问题的公务员服务,把他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能等到问题出现后再咨询和治疗。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定期为公务员进行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公务员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讲座和科普,给予遭遇到现实困难的公务员以知识和技能上的指导,避免心理问题的形成。

2.2专业咨询师

尽管公务员心理疏导工作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但对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志进行积极和专业的咨询和治疗也十分重要。因此公务员心理疏导工作队伍中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咨询师,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志进行必要的诊断、咨询或者转诊,以保证出现问题的这部分同志的身心健康和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公务员心理疏导的经费保证

当前大家都认识到了公务员心理疏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些地方的政工部门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很少有系统且深入地进行下去,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其中的原因除了专业人才不具备外,我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缺乏专门的经费保证。因为心理疏导工作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新任务,开展这项工作需要相应的工作经费。可是政府部门的经费都是按任务需要提前进行预算,心理疏导工作根本没有进入各地工作预算内,这样一来开展这项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根本无法持续下去。很多政工部门开展的一些尝试性工作,费用都是从政工工作的经费中挤出来的,当然也就无法持续了。对于公务员的心理疏导工作经费,只有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1心理健康教育经费进入预算

公务员心理疏导中的专业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相对比较固定可以进行预算,对于这一部分费用,政府在编定预算的时候,直接编入预算以维持日常工作的开展。缓解公务员心理疏导无源之水的现状。

3.2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费用进医保

对于那些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进行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因为我们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出现心理问题,更不知道会花多少费用。所以对这部分费用,建议纳入医疗保险的范畴,根据实际产生的费用进行报销,以解决目前很多单位出现的把有问题的同志送到相应部门后不知道该谁出钱的问题。

4.公务员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

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除了具有一般人常见的问题外,他们可能还具有自身所特有的心理问题,根据本课题组实践经验,公务员心理疏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4.1心理压力的减轻

处于对上负责和被舆论处监督夹缝中的公务员群体,既要让上级满意,又不能给舆论留下任何把柄,所以他们必须处处谨言慎行、小心行事,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心理疏导工作需要根据这一特点来设计一些户外素质拓展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让自己的身心迅速放松下来。

4.2人际关系困扰

当前,很多公务员受困于工作环境中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相互矛盾、猜忌、冲突常常会感到心理不安、情绪紧张。尤其在部门利益分配、分工合作、职位升迁阶段,为了让利益天平倾向自己,公务员之间容易形成恶性人际关系。有些公务员习惯于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相互之间表现出较强的戒备心,出现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的感觉,干起工作缩手缩脚。公务员如果长期处在这种信任度低、猜疑不安的工作环境中,容易感到精神压抑、心情苦闷,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4.3个人成长

在公务员所生活的这样一个从上到下的行政体制中,需要遵从从上到下逐层服从的原则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有效运行。因此,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中,个人所处位置的高低对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就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得到相应的升迁,是身处这个体系中的公务员所必须思考的,但是作为国家机关的行政系统,可以得到升迁的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成员得到升迁的概率是比较小的。让这些无法得到升迁的个体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就是公务员心理疏导必须完成的任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公务员心理疏导的形式与方法

公务员心理疏导有了人员、经费和内容安排后,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心理疏导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达到对公务员进行心理疏导的最终目的。课题组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公务员心理疏导的目的。

5.1定期进行心理普查

要对公务员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维持公务员良好的心理状况,我们必须了解现有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了解掌握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公务员进行定期的心理普查,建立公务员心理健康档案就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心理普查和建立心理档案,可以准确把握公务员的心理动态,可以提前发现公务员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可以把公务员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分门别类,分别处理。

5.2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心理预防的重要形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公务员心理保健意识,让广大公务员积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消除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误解,形成良好的心理疏导氛围,形成遇到心理困扰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大环境。与此同时,心理健康讲座还可以针对心理普查中发现的明显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以帮助相关人员消除困惑。2011年6到8月本课题组邀请全国专家开展了十次专题心理讲座,取得了良好反响。

5.3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对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个体对其开展一对一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其尽快回归正常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个体心理咨询既可有效维护这部分同志的身心健康,维护其合法利益,又可减少因为其心理问题带来的职务损失,提高其工作效率,有效维护集体与个人的利益。

5.4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或者心理沙龙

把面临相同或者相似心理问题的人组织在一起,运用团体动力学的原理,让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相互支持,逐步认识和分析自己,最终让自己强大起来,战胜困难。也可以组织一些的心理沙龙,定期举办活动,让活动参与者在沙龙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表达互相的观点来开阔视野,同时通过心理沙龙,让参与者获得归属感并得到一定的社会支持。

6.结语

总之,解决好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在各级党校、行政学校增设心理健康类课程,在干部培训中为领导干部增设心理健康讲座,让国家公务员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是公务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只有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使身心更加健康。而要想让公务员的心理疏导工作顺利开展,必要的组织与经费保障和灵活多样的心理疏导形式是公务员心理辅导体系的必要前提。建立健全四维一体的公务员心理辅导体系,可以保持公务员心理疏导工作持续、高效和科学地运行,为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秀娟.公务员心理状况及其调适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5):2008,6.

[2]郑洪利,于霞.青岛市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5):397.

[3]梁海萍.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领导科学,2009,(12):23.

[4]崔会玲,杨俊峰.公务员心理困境:一个急待关注和决的现实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报,2005,(2).

[5]朱晋峰.浅析公务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J].辽行政学院学报,2006,(8).

[6]黄训美.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发展研究,2005,(1).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2)

首先,心理疏导遵循了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学生从思想观念的提升。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能够更加满足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其内心的困惑,使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从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关系来看,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当前大学生出现的思想困惑、心里苦恼、情绪阻塞,一般都通过找辅导员谈心、交流等方式进行排解,所以注重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人们思想困惑、消除人们心里苦恼、疏通大学生情绪阻塞等作用,发挥了心理疏导的功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增强思想工作的实效性,促进思想教育的科学性,但这一切要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广泛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疏导方法为前提。思想政治工作者学习心理知识,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非常复杂,而且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通过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和情绪,情感乃至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且还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为最终实现化解矛盾,消除障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因此,掌握心理疏导,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本质要求。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3)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一提法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充分彰显了党中央的人本情怀,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当前全球经济面对的困境,企业内外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人因此理想信念动摇促成人生价值观扭曲,社会竞争加剧导致压力感加重,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紧张感增加,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引起心理失衡,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造成心理上的困惑,社会陌生感增加导致归属感程度降低等等,对此企业不仅要做好有形产品和满足物化需求,还要充分了解并满足员工和顾客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因此,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化企业EAP管理模式,搭建“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平台,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和环境,这样的企业才能赢得人心、赢得市场、赢得发展。

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及其生命意义的关怀,是对人的尊严的认可,是一种文化和一种文明的诉求,也是一种思想态度和价值目标。而心理疏导则是遵循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理解等方式,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从而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人文关怀侧重于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是一种由外而内的作用,心理疏导则侧重于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是由内而外的调整。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结合在一起可把解决人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有机地统一起来。

怎样按照党的十精神要求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结合我企业各级干部在认真学习、思考,开展一系列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提出需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工作作风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注重员工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化企业中,人文关怀已经从原来的侧重教化,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强化对符合人性的生理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的关注和保障。努力从教化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开辟一条以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心理疏导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作风。

首先,企业员工的社会阅历、文化水平、思想认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大不相同,这就需要企业各级干部深人到员工群众中,找出他们之间的“默契点”、“结合点”,尊重人、敬人才,因势利导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灵活采用问卷调查和职工座谈会形式,以及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下基层,走家庭,转作风”等专项活动,了解职工实际、贴近职工生活,走到职工中去,从职工的现实处境和切身利益出发,关注他们的价值、权益和需求,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有效缓解他们的思想矛盾、心理冲突和情感困惑。同时跟上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针对他们在学习、成才、交友、婚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时开展教育,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办职工之所盼,真诚倾听职工的呼声,真实反映职工的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的疾苦,努力满足职工的需求,并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讲究教育的层次性,注意工作的渐进性,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情味和亲和力。

二、积极创建与职工沟通、交流的机制和载体,寓教于乐

职工是企业中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职工工作的过程,也是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如今,享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愈来愈成为职工的热切愿望,而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起到帮助职工舒缓心情、调整心态、滋养心灵的作用。

面对职工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企业应积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机制和载体,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创建共建活动、评先创优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如请专家开展健康讲座,组织党员与群众“结对”,开展“二带一挑战”、“315维权活动”、“学雷锋,为职工”、“争先创优竞赛”,以及形式多样的球类、牌类、跳绳、踢毽的体育比赛等活动,把需要灌输给职工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机地融人到健康丰富的职工文化活动中,让职工在积极参与中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建立友情、展示才华、锻炼能力,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调节职工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清绪,使职工在各种活动中放松心情、发挥才能、陶冶情操,进而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增强职工情感体验。

企业为保证上述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达到教育目的,事先必须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明确内容和工作要求,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积极推进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并且不断跟踪完善,形成相应的操作手册,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开展,摸索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

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是有效解决职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宽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每一位职工所向往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心情愉悦,减少潜在矛盾的发生;而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极大正能量的影响。因此,企业要为职工提供一个宽敞、明亮、洁净、优雅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因地制宜地设立休闲场所,提供多种为职工服务设施,如健身、听音乐、网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职工可以通过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适当地调节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还可以开通网络交流平台,开设24小时心理热线,建立“职工阳光小屋”,倾听职工的心声,让职工可以直接将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向干部反映,企业领导也可以与职工正面地交流与探讨,及时帮助职工解疑答惑,缓解职工的心理情绪。除此,还可以帮助班组建立学习室,送书到班组,有条件的为班组学习交流提供相应设施,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学习生活条件,为企业开展职工心理疏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职工心理健康信息档案,完善基础工作

企业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职工心理疏导,首先要掌握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和开展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及时而且动态地跟踪职工的健康、情绪、性格、工作以及家庭成员等情况和个人利益诉求及相关突发事件,进行分析比对,综合研究,确定每位职工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做到有资料可查,有数据可考,做到全程动态监控和服务,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通过档案的监控分析,发现心理健康异常情况,可以提前预警并介入心理疏导,及时避免和解决职工的心理健康异常情况的发生。在职工因为工作调动、岗位变化时,档案随其转入新的部门,以便于新部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继续做好服务跟踪工作。

五、建立一支心理疏导队伍,提供组织保障

职工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需要一支素质过硬的心理教育骨干队伍,不但要努力提高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通过加强专业培养、培训力度,提高专业素质。

企业可以部门为单位,建立以党政工团负责人为主的人文关怀工作者和心理辅导员队伍。在职工中普及心理科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职工的良好心理素质,为做好一线职工的关怀服务以及心理咨询和疏导提供组织保障,实现零距离日常心理辅导。对职工在工作上指导、思想上教育、生活上关怀、困难上帮助、进步上推动,释放出职工的活力、班组的活力,打造出一大批活力四射的班组。

开展职工心理健康教育,还须具备专业技能和必要的设施,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企业可通过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专家来厂作“幸福生活、快乐工作”讲座和心理健康咨询,对企业内的人文关怀工作者以及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疏导水平。

为不断提高疏导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企业也可定期举办人文关怀工作者和心理辅导员论坛,以服务职工、人文关怀、快乐工作为主提,探讨交流工作经验、学习和工作成果,促进企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队伍水平的提高。

六、创新完善三个机制,确保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持续和长效

一个科学有效、务实管用、可操作的机制制度能保障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因此,有效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活动,就必须切实抓好机制完善优化、工作检查指导、活动效果评估、先进典型表彰等重要环节。同时严格执行,狠抓落实,并建立考核体系,防止出现流于形式等现象。企业在这方面需创新三个机制,确保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持续和长效。

1.形成职工情况排摸机制

建立《班组职工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情况排摸制度》,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收集分析职工关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完善“走访谈心”制度,要求各级干部经常与班组职工开展走访谈心活动,做到“五必访”和“五必谈”。

2.形成班组职工心理疏导机制

建立《班组职工心理疏导工作制度》,每季度组织心理辅导员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和工作研讨,定期与职工开展沟通和交流,通过提供咨询热线、团体辅导、个人面询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心理咨询工作。

3.形成班组职工关心帮困机制

建立完善《关心服务双结对制度》,内容包括领导与困难职工结对,部门党支部与班组结对,党员、班组长与职工群众结对,要求做到经常关心职工的职业发展,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关心职工家庭生活,对于有利益诉求和突发事件的职工做到持续关心。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和班组人文关怀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起到有力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总之,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人文关怀,实施心理疏导,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运用这一新的理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相信,只要企业“深化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全面促进职工素质的提升,使更多的职工都能树立起积极、乐观、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展现全新的精神面貌,提高职业竞争力,就一定能够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的竞争力将会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2]《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08日).

[3]从 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内涵》(《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08期).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4)

我国的公务员是个特殊的群体,行使着管理国家的权力。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近些年来,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大、社会期待高、工作风险大、家庭不和睦等导致的心理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就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作了初步的实证研究,以期能缓解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增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研究现状

国外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的研究比较成熟,尤其是关于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的研究。Cooper&Roden(1989)访谈了英格兰、苏格兰及威尔士318名20~59岁的税务官员,同时还运用量表和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他们认为税务官员特殊的工作压力使得其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受到影响,女性税务官员与她们的异性同事们相比,工作满意度要高,但是出现的心理疾病症状要更多一些。Bogg&Copper(1995)对英国557名高级公务员和1056名私营企业经理进行了职业压力测验,对两类群体的心理、身体健康及工作满意度、职业压力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公务员的心理健康及工作满意度要更差一些。工作及组织压力更多地影响了工作满意度。而人格因素更多地影响了心理及身体健康水平。此外,人民网上曾有这样一则消息:日本人事院对81万名国家公务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面对着工作、社会、家庭等各种压力。自杀已经成为导致日本国家公务员死亡的第二大杀手。

在国内2004年12月8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调查职业中,“公务员”有54.88%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Oven(2003)曾撰文讨论了精神疾病如何影响了政府官员的决策,但政府官员的精神疾病很难得到诊断,通常情况下即使被诊断出来,也不能保证得到治疗。由此可见,重视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已迫切需要提到日程上来。贵州省于1998年6月对厅局级公务员共358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1%的调查对象意志力强或较强。意志力弱或较弱者为零,有14.9%的意志力一般,总体状况较令人满意。郑洪利、于霞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探讨了青岛市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青岛市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其“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其“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多个方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国内学者在心理健康、人格特质等心理素质的研究中。更多针对学生、教师、护士等人群,而针对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较少。但机关干部职工也常受累于生活抑郁、工作倦怠、人际关系敏感、职业成就期待、人格冲突等心理困惑。有的人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体强烈,他们“唯唯诺诺、兢兢业业”,工作时经常处于“心理恐慌”状态。不少党政干部存在着较大心理压力,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心理疲劳、心理浮躁和心理压抑,有些同志对个人的生活、工作、未来的发展等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等问题。因而探索心理疏导在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模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显得的极其重要。

二、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实证研究的内容

1 开展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大家现在讨论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往往局限于公务员的压力和职业倦怠感两个方面。当然公务员的心理问题应该不止这两个方面。为了弄清楚公务员到底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和严重程度,我们将在本省或其他省公务员范围内用症状自测量表进行一次普查,为今后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 探索公务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公务员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压力和单调只是部分原因,为了弄清楚到底有哪些问题会影响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我们把工作压力、工作特点、社会期待、媒体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采用回归分析的办法,分析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公务员的心理健康。

3 开展公务员心理健康多种疏导形式。把普查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公务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我们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等形式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然后比较两组心理健康的水平。从而证实通过心理疏导可以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4 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公务员的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随着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效率会更好,意愿会更强,这也就达到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但是因为“社会期待效应”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在研究中对公务员问“你是否愿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采用职业倦怠感代替为人民服务的意愿,因为公务员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他们在工作中不感觉倦怠,就说明他们很乐意为人民服务。

三、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实证研究的途径

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公务员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工作绩效的需要,因,我们将从调查开始着手研究当前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然后根据Cooper&Williams在2002年提出的工作压力模型来缓解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该模型认为相同的压力源在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应对机制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或是积极成长促进的结果,或是消极的结果。因此,压力源、应对机制和个体特征共同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压力结果。压力管理方法有多种分类:比如按照管理主体可分为组织策略和员工策略;按照管理客体可分为压力诱因导向的策略、反应导向的策略和症状导向的策略。本研究将采用心理疏导的技术,采用以上的三种策略来减轻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将从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设为实验组,并抽取出同质同量的样本作为对照组,仅作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一个阶段的心理疏导后,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从而检验心理疏导的效果。

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工作满意度、身心和谐水平、自我效能感、职业倦怠感等分别进行测试,并将两组样本进行检验,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如何确保得到准确的测验结果,由于所测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有着很强的防御心理,有相当多的公务员不愿意袒露自己的心迹,这对测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公务员因为工作繁忙和单位的不同,要想把理想式的集中

起来进行心理疏导存在相当的难度。考虑到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将首先对受测公务员进行相关讲座,让大家从心理上接受测评,然后再进行相关测试,当然,为了能保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加强问卷的测谎板块。

我们首次将心理疏导技术运用到公务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假定通过心理疏导技术可以提高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公务员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从而降低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感,提高公务员的为人民服务的意愿,从而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将填补对中国的公务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缺陷和空白。

四、公务员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实证研究的预期结果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5)

1.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高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两个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事后的补救性治疗,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职学习过程。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了解,并制订积极的引导和促进方案,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受益,更好地投身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去。

2.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高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要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开展教育活动,也要针对团体的心理健康开展教育活动。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健康辅导及治疗方式,能够解决个别学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团体的心理健康辅导,采用公开讲座和辅导的方式,能够让所有的高职学生都从心理健康教育受益,有助于帮助高职学生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大部分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就业不适问题等。

3.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为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全方位的,不仅关注与学生学习及生活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也关注学生的一些个人隐私问题。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该涵盖高职学生所有可能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个人情感心理问题、个人职业定位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家庭情况心理问题和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高职学校在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求心理健康老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背景,掌握多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疏导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并科学地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可持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研究和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及活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安排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但总体而言,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当前大量高职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事后补救,轻预防。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时都会犯的一个共性问题。究其原因,这些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其指导思想本身并不是真正地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而是以杜绝或消除学生因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而产生的后果为目标,这种指导思想必然会导致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即只注重眼前利益,强调如何减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减轻心理问题带来的后果,而对于学生平常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普遍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够重视。这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时,采取的是一种补救式的教育方式,而对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并没有实质上的改进,更谈不上为学生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重心理疾病治疗,轻健康心理培育。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常犯的一种错误。很多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也包括部分同学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有心理疾病之后,才需要去治疗的,即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病人的,而不是针对健康人群的。这种思想既会导致学校领导和老师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会导致学生对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积极性。最终的结果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普适性的教育活动转变成只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同学开设的教育活动,大大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3.重被动干预,轻自我修复。目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采用一种被动的干预教育模式,即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再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措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被动的干预都是在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之后,才考虑如何去解决,解决方式本身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这种被动的干预也只是去弥补和修复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之后带来的种种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去修复学生的心理品质。而且由于学生长期都是接受这种被动的心理健康干预,因此并没有让学生养成一个自我修复、自我疏导的心理问题解决模式,使得学生不具备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修复能力。综合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问题,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而言是缺乏可持续性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并不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解决、自我疏导能力。

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设计

为了提高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本文专门设计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这一教育模式中,分别从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设计,使得按照这一模式所设计及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1.在实践安排上,设置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为了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地覆盖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学生的全部学习阶段中都安排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而且针对不同环节、不同的热点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心理健康程度。事实上,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几年时间中,不同的时间阶段其学习要求、学习特点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学生在刚入学时,更多的是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学生在学习的第二年,更多的是解决人际关系、情感恋爱等问题;在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年中,更多的是需要疏导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人生观、职业观等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只有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产生的潜在心理问题,设置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才能有助于学生自始至终都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获益。

2.在教学理念上,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普通的心理问题治疗是有很大差别的。心理问题治疗是专门针对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本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为学生培养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以这种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去面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因此,这就要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育理念始终要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核心,而不是盯着针对个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和疏导上。

3.在教学内容上,关注与学生相关的热点问题,疏导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社会上的各种热点事件以及与学生相关的一些事件时刻处于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当中,每一届的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都各有差别,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要紧贴学生所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逐年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更新,使得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当前社会、满足学生需求。只有对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让教学内容紧贴学生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疏导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才能给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有帮助的心理健康教育。

4.在教学形式上,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自我疏导心理问题的习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老师不断地给学生灌输不同的心理健康概念、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等。这会让学生慢慢地习惯于去接受别人的指导和被动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而忽略了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形式上引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为老师,互相进行开导和交流,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自行地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这既有利于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能让这些参与心理健康疏导的学生慢慢养成自我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习惯,培养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在回答高等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时创造性地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一、什么是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指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对心理的认知及情绪、行为、意志,以达到消除症状及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疏导疗法会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心理保健和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野中的心理疏导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教育、支持、帮助等途径,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等方式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疏导不同于教导和指导,更加注重对人性的审视、对对象的尊重对现实的关切,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解决学生们思想认识的方向问题,使他们能够按照主流文化的要求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某一目标前进。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明显的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阶级特性。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一)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凝聚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根本目标是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其实效性,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一直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党中央也一贯高度重视。在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时期,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对全面发展的新期待,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处在心理成熟、人格成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很多问题不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心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疏导上。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将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当作思想政治问题处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误区。时代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了。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遵循大学生思想实际及心理发展规律,探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心理疏导恰恰是新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的新要求。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的心理疏导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由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决定。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教育成本大大增加,使大学生在学业、就业、经济、情感等方面遇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和冲突逐步增加。据调查,20%左右大学生因不能很好地认识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出现心理困惑或冲突等一般心理健康问题。面对经济上的压力、感情上的失败、前途的迷茫等,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紧张和压抑感,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以及自身调节能力欠佳,他们会无所适从,很多人选择自杀。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大学生存在一般心理问题,其中约有2.8%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严重心理疾病,个别甚至诱发出走、自杀、凶杀等事故。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认识并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可操作性的、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的应对方式,需要心理专家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心理疏导的途径

(一)创造理论上的导向机制和教师队伍保障机制。要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充分认识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应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和心理咨询教师进修督导机制,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应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身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稳定的“定海神针”,是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疏导的中坚力量。因此,新时期的辅导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努力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充分了解学生心灵深处的忧虑和困惑并给予及时帮助,把引发其他问题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平时用心观察那些“心理问题”多,“困扰问题”的学生,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第一时间进行心理援救,可以大大减少各种极端行为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学生会、班级干部及党、团组织的作用。学校的学生会、班级干部每天和学生们接触最多,也更加了解熟悉每一位同学的性格和个人情况,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状况,对于及时、适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学生会和党、团组织可通过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文体活动、思想认识讨论、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大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开放、合作、互助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完善心理咨询系统,重视心理疏导机构建设。心理咨询系统就是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来访者施以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启发,通过“疏通”,使来访者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得到缓解,并在认识、情感、态度、行为方面有所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学工部门要关心、支持和保证心理咨询系统的正常有序工作,要在做好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完善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转介治疗等机制,做好各种预案,与家长保持联系,妥善处理好有心理疾患学生的相关事宜。具体操作起来,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多种方式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利用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抗压受挫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设置热线电话以及心理问题咨询信箱,充分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加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高校教学和学生部门及团委要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学生教育活动等,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全方位接收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熏陶,在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有效地释放被压抑的情绪,缓解内心的压力,不断适应环境变化,逐步完善自身人格。

(五)创新心理疏导方法,提升心理疏导的育人功效。要在实施大学生心理疏导中运用隐性教育法、渗透教育法、情感教育法等多种现代教育理念方法。隐性教育法是在与大学生交往沟通、解决实际困难、疏导心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潜在地实施教育的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都能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渗透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和完整持久的教育,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国外现代教育理论都为渗透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渗透教育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然要求,高校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运用情感教育手段,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心智和情感发展。

同时,在心理疏导的方法上,应该有所创新,采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重视开发现有的方法,如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都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性,应进一步开发。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功能与作用,它具有平等交流、双向沟通、即时通信、自由互动等特点,可以推动高校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调适自觉性的形成不断提高。只有运用多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功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总之,心理疏导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注重心理疏导。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其心理健康是全社会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注重心理疏导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彭拴莲.利用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2]肖劲松等.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探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商界,2008.1.

[3]王艳红.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及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6.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75-02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忧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为有厌学、厌世情绪,终日感到焦虑和忧郁,严重者会出现行为失控、有轻生趋向或伤害他人的现象。从近年的“马加爵事件”、“药加鑫事件”到多起大学生跳楼轻生事件,无不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在人格障碍、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心理危机的存在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影响高校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大学生中有心理病症的人数由上世纪80年代的23%增加到90年代的25%,近年已经增长到30%以上。笔者于2010年对本院管理系60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结果显示有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人际关系障碍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百般宠爱,过分的娇惯使得他们的独立性差,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在人际交往中跳不出“以我为中心”的框框,不会关心他人和公共事业,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人际关系上往往会有孤独感,严重者会引发心理危机。

(二)存在自卑心理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和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颇会存在自卑心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被迫到高职院校就读,实属无奈的选择。同时,从家庭背景看,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受到经济和教育资源条件的限制,缺乏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城镇生源相比,农村生源多存在地域、经济条件、见识等方面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容易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心理危机。

(三)个人感情遭受挫折

大学生已步入青年时期,他们渴望与异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随着我国教育法规对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相关规定的包容,大学生谈恋爱由原来的半遮半掩到现在的完全公开化,而且比例趋高。但由于他们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对恋爱对象的包容和责任心,多数人只是为恋爱而恋爱,并没有把结婚作为恋爱目标,因此,他们的恋爱往往以分手而告终。有的对青春期的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感到紧张和恐慌,甚至产生不正当的行为。这一人群中因受失恋、单相思等问题的困扰,导致苦闷、失望、悔恨与愤懑,给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由此引发精神疾病的也屡见不鲜。

(四)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

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群体中产生心理危机的概率很大,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历程比较简单,承受挫折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父母离异等,会引发过度悲痛与无助情绪,一时难以接受现实,如果这样的情绪持续过久,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另一种情况是,自身出现严重疾病,个人感觉很痛苦,如果治疗周期较长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严重者会产生轻生念头。

(五)来自学习的压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是很牢固,对他们来说,纯理论的学习常常比较困难。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而忽视了自己在素质、特长和能力等方面优势的发挥和培养,他们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身心疲惫,有部分学生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在成绩不如别人时,又没有意识到挖掘自己在特长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优势加以弥补,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引发心理危机。

(六)来自择业就业的压力

高年级大学生普遍存在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带来的焦虑感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忧郁和茫然。经过三年苦读,较之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支付的学费,他们对择业的期望值都比较高,然而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他们的择业梦想往往难以如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产生心理扭曲,出现对未来的茫然和不同程度的焦虑、厌世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危机。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策略

(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疏导体系

学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学生工作处是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是具体负责实施心理危机疏导工作的专职机构,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心理危机疏导的主要参与者和协助者。高职院校要组建由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危机疏导体系。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组建和大力扶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工作,指导他们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心理沙龙、团体讨论等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和其他学生骨干在心理危机疏导工作中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防止心理危机的产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应以教育为先,重在预防。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适应环境问题、情绪管理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首先,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科普教育,使学生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这也有利于新生顺利进行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换,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根据学生在校三年的心理变化规律,如新生阶段的适应环境、中间阶段的交友恋爱、毕业阶段的就业困惑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和各种宣传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再次,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人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环境。

(三)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缺乏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和就业前景的不明朗,往往会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推荐和指导工作,解决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学校要通过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方法。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四)关注心理健康缺陷学生群体,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缺陷的学生群体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要重点从中排查有产生心理危机趋向的个体,及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咨询中心每年要对全校新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筛选出心理健康缺陷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逐一访谈,并给予有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疏导。此外,每年还要对以下七类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心理危机排查:大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学二年级多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大三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失恋的学生;不善交际的学生;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和其他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健康缺陷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开展疏导工作。

(五)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疏导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

对心理危机学生应及时给予疏导和治疗。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的,以在校内接受心理咨询疏导或到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的,要到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的,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并送到专业精神医院接受治疗。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正常学习的,应成立以同宿舍的同学、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监护小组,对监护对象进行安全监护,并注意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状况;对心理危机程度较高,但尚能坚持在校学习并接受治疗的,应及时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并由家长到学校陪伴监护,如果愿意回家治疗的,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经专门机构检查确认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办理休学手续,让家长接学生回家或送医院治疗。

在整个心理危机预防和疏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骨干、班长、心理委员、舍长等学生骨干的桥梁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心理疏导中来,使心理健康问题得以及早发现、及早疏导。

(六)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疏导的后期跟踪观察

对成功实施心理危机疏导后的学生要继续做好后期跟踪和心理辅导工作,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在申请复学时要求其出具有效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复学后组织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和心理专家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等形式对其进行跟踪咨询和风险评估。安排班级心理委员或平时与其关系较好的同学进行松散型的监护,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发现有心理问题趋向时及时给予疏导,避免心理危机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李云.高职学院心理弱势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策略[J].职业圈,2007(19)

[2]孙凡,丑文亚.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疏导[J].现代企业教育,2009(14)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7-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长期身心劳累疲惫,其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心理问题增多。如何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和谐的劳动关系,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促进职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医院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现实课题。

我们的做法是:

1 依托信息平台,掌握动态积极疏导

1.1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一是通过医院 “院长值班月”、“领导接待日”与院长热线电话,听取职工意见,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二是通过工会职代会、院情会、职工议事会,以及召开各种对象参加的职工座谈会,直接听取、收集情况,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三是通过网络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内网留言簿的作用,收集职工意见,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1.2 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分层次进行重点疏导 一是对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疏导,帮助新职工认识医院发展特点及其卫生行业个性特征,让新职工明确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二是对业务骨干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疏导,通过教育疏导,帮助业务骨干以良好的心态与职业道德,履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三是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价值观”疏导,倡导“仁心仁术、博学博爱”的价值观,稳定核心团队,服务病人,造福一方,推进医院与社会、医院与病人的和谐。

1.3 关心职工心理健康,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一是建立职心理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对专业机构明确诊有心理疾病的职工,人事部门进行备案。二是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提供政策咨询、专家服务、阵地保障等。三是凡参与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人员都应做好保密工作,对其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2 依托文化平台,正确引导释放压力

2.1 引导职工融入医院建设发展 一是对医院精神、服务宗旨、发展理念等进行学习宣传,丰富医院文化内涵。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发动职工积极参与医院建设,让职工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从每一个环节、从一个细节上履行医务人员的承诺与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引导职工投入到医院开展“党员一面旗”、“感动一医”人物、科技创新旗手评选等竞赛工作之中,让职工在劳动竞赛活动中丢掉郁闷,获得快乐,收获喜悦。

2.2 引导职工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一是有计划地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职工每年培训2次以上。二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让职工与管理者正面的进行交流与探讨,倾泄烦恼,解除心中的疑惑,缓解职工的心理情绪。三是让职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释放压抑,保持心理平衡。

2.3 引导职工参加文化体育活动 一是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荆江之春”、“荆江之秋”职工联欢会、5・12护士节晚会、职工乒乓球比赛、职工羽毛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支持职工文体沙龙等社团活动,鼓励职工通过“兴趣小组”,自娱自乐;三是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适当的调节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

3 依托管理平台,制定措施主动干预

3.1 日常工作抓规范 一是医院成立了成立医院职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二是明确了工作职责,出台职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的计划与措施。制定了《职工心理危机处理应急预案》与《职工心理危机处理工作流程》。三是建立职工心理危机保障机制,发挥心理咨询门诊与专家组的作用,医院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和经费投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9)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老年骨质疏松发病后,患者很容易出现骨折症状,这也是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疾病[1],这种疾病病情发展非常缓慢,再加上患者缺乏正确的认识,在生活中不能够对自己的病情引起重视,因此临床医护人员一定要加护理干预指导工作开展,全面提升健康护理指导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每组各35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4.22±12.01)岁。

1.2护理方法 护理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预方式。

1.2.1出院后半个月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选取图片、视频等结合方式[2],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讲解,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疾病的病因、危害以及常规预防护理方式加以说明,使得患者能够加以重视。

1.2.2出院后30 d 给予患者健康科学的饮食指导。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多元化、个性化的饮食方式和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主动了解和认识的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做到戒烟戒酒,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同时适当的补充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肉类、绿色蔬菜等食物[3],加强户外身体运动锻炼,有效促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1.2.3出院后45 d,加强运动管理 根据患者的骨折严重程度、骨折康复治疗情况以及患者日常的一些运动习惯等,能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护理方式,使得患者在出院后加强身体锻炼,改善身体素质,提高护理疗效。

1.2.4出院后60 d 结合实物、图片等为患者制定详细的骨折用药习惯以及常规的一些注意事项,能够加强对维生素、钙铁锌等吸收,同时需要正确认识药物副作用,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以及服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能够及早加强认识,比如固邦需要在每天清晨早餐前半小时,空腹温水送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食道溃疡症状。对于需要多次服用药物的患者,需要对药物剂量、用药方式、药物注意事项等引起重视,加强认识和理解,有效提升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保证安全用药[4]。

1.2.5出院后75 d,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得其坚持按照健康教育方式指导护理工作开展[5]。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s),P

2 结果

2.1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大小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大小分别是(26.29±5.18)分、(25.46±2.92)分、(91.28±1.74)分以及(93.55±1.50)分,和对照组的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大小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各项指标大小结果分别是(76.29±4.19)分、(79.46±4.92)分、(80.28±2.74)分以及(79.55±3.50)分,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和身体状况实施干预操作,对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在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患者的病情状况,能够加强交互式、一对一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开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干预指导,从患者出院前到出院后能够实施延续性护理,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升,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掌握更多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式,加强认识和理解,有效提升临床医护疗效。

参考文献:

[1]马京华,薛娜娜,纪敬敏,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6):1667-1669.

[2]徐文婧.多元化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17-319.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10)

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1.设置心理课程。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青春期,生理发展比较急剧,心理也比较复杂。心理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举办专题讲座。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开学初针对初一新生不适应学校生活,脆弱、过分依赖的问题,举办了“如何适应学校的新生活”的专题讲座;对学生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的特点,举办了“成长中的男孩”、“和女生青春期安全教育”等讲座。这些心理讲座帮助学生获得了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常识,有效预防了心理问题的产生。

3.开设导航广播。在学校开设了“心灵驿站”心理导航广播,定期宣传心理知识。从学生自身出发,开设贴近学生生活、学习、成长需要的心理知识,易于接受,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产生共鸣。

二、优化健康的心理环境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放下“架子”,要真诚的对待学生,要蹲下身子看一看,放下架子问一问,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广泛交流,密切合作,结成学习的共同体,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每个人都有权利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应接受他人的批评,包括教师在内。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

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虽然能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但无疑,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丧失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抑制了主动创新的动机。所以,减少不必要的规定,营造宽松氛围,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

其次,建立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因此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的班级规章制度等。

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同伴的交往中,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学会关心朋友,珍惜友谊,善待他人。学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以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友情的美好,懂得协作的重要,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

在班级里形成民主平等的风气,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参与讨论,体会到主人翁的自豪感,引导全体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情感和正直的人品,激发学生团结向上,增强班级凝聚力,打造一流团队。

三、注重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的最佳手段是进行心理疏导。所谓心理疏导则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疏导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并促使他们在智力、情绪、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运用心理疏导这一教育手段呢?首先要对形成各种心理障碍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危害性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然后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疏导疏导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性。心理疏导时,要在分析某种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然后以此目标作为疏导的出发点和归缩点。

时效性。在不同时机和环境中疏导会产生不相同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什么时候出现心理障碍应及时进行疏导,因为有些急性的心理障碍会立即引起恶性后果来。可对于大多数的心理失衡,在具体实施疏导过程中对时机、场合的选择却很有讲究。有些事适合在轻松随和的气氛下进行,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拘谨感。

适度性。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界限,超过界线就会走向反面。心理疏导也是如此。实际上,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因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充满矛盾的,复杂多变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心理现象也应复杂的、多变的、矛盾的。所以当学生出现某种心理矛盾和障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应大惊小怪,不感情用事,不言过其实,否则疏导过度反而会加剧心理矛盾,出现新的心理障碍,容易引起厌倦、恐惧、逆反等不良心理。

开展心理健康疏导篇(11)

1.心理疏导的内涵及意义

心理疏导的内涵:心理疏导是教育改革重要方法之一,心理疏导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方法的一种创新与突破,因此要充分把握心理疏导的内涵与意义,将心理疏导有效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1]。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心理疏导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主要起源于西方国家教育界,它实际上是将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精神医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心理疏导在我国最先应用在心理学方面,并逐步将其延伸到学校教育中。心理疏导实际是在平等、积极的氛围内,根据当事人的心理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困扰,有效的运用心理学技巧与心理学理论,给当事人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服务与指导,协助心理行为困扰者摆脱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更加关注于关心学生合理的需求,并满足学生这些合理需求,将其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充分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心理疏导的意义: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部分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人们心理问题不断涌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中也面临着就业压力、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这些压力使高职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心理困扰增多,长期下去使学生心理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时就需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心理疏导为主导,这是构建和谐校园、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2.心理疏导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2.1动力价值。高职院校是结合人文精神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场所,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文化的积淀和形成,影响到校园氛围的营造与创建,因此应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疏导,利用心理疏导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教育难点,一切从学生出发,不断发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问题,切实做好心理疏通,使学生敞开心扉,以宽广和阳光的心理接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只有在学生中进行心理疏导才能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配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说心理疏导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价值之一是为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推动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价值体现[2]。

2.2协调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在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对学生做心理疏导,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突破了以往教师和学生缺乏了解和交流的瓶颈,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之前的单纯课堂教育指导拓展到生活中,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全面了解,以此掌握学生心理行为活动,通过各种疏导手段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以此增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使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教师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所有情况,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理解和关注,使学生产生主动配合教师心理疏导的积极性,在正确的心理疏导后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完全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见心理疏导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了协调师生关系的现实价值,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2.3塑造价值。高职院校教育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还要使学生通过高职院校的学校和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此槲夜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时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能够使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的心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只有学生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也只有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才能使学生掌握人生正确的方向,不以扭曲的心灵和观点看待问题,因此说心理疏导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现实价值,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3-5]。

3.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现实价值,教师通过心理疏导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只有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会使学生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会使高职院校为我国培养大量综合素质人才,以此加快高职院校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司楠.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