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产品选品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9-24 10:42:02

农产品选品方案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1)

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行大宗农产品宏观调控体系、机制不变的前提下,创新政府宏观调控方式,引入在行业里有一定影响作用的骨干企业作为补充和完善的手段纳入到调控体系中,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确保大宗农产品货源充足,供应平稳,价格基本稳定,为实现塔城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二、市场调控的品种范围

粮食(包括小麦、稻谷、玉米等)、食用植物油、棉花、食糖、猪肉和牛、羊肉。今后视市场调控需要,按照自治区要求适时增加调控品种。

三、建立地、县两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建立地区和县(市)政府领导机构。

成立地区“发挥骨干企业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张文强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地区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交通局、粮食局、工商局、质监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供销社、农发行和中储粮塔城直属库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区发改委,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建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引入骨干企业加强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工作,确保当地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10月18日前,各县(市)要将领导小组名单报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建立工作机制,形成调控合力。

建立地区和县(市)政府两级农产品市场调控工作机制,发挥县(市)政府在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进“发挥骨干企业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工作。地区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地区总体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市)和各部门积极、稳妥开展引入骨干企业加强农产品调控工作;地区各部门要在加强与自治区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确定市场调控的品种范围;制定各个品种的具体实施方案,选择地区级骨干企业参与市场调控,明确运作方式、财政补偿方式和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的措施办法;建立动态监测报告和对企业的监督考核及奖惩制度,加强对地区级骨干企业的管理,提高对全区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

各县(市)人民政府及工作领导机构根据地区总体工作方案和各个品种的实施方案,制定本县(市)“引入骨干企业加强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合理选择各县(市)骨干企业参与市场调控,建立配套的财政、金融等保障制度,加强市场动态监测和对骨干企业的监管,积极支持各县(市)骨干企业的发展,加强与自治区、地区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确保当地农产品市场供应稳定。

(三)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分工。

发改委牵头制定工作总体方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方案;负责大宗农产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负责编制大宗农产品储备、轮换和投放计划并进行指导和监督;支持粮食、农产品等骨干企业的仓储、物流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局负责贯彻落实自治区对纳入政府调控农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及对承担具体调控任务的骨干企业相应费用补偿。

经贸委牵头制定加强对猪肉、牛羊肉、食糖调控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选择和组织骨干企业承担市场调控任务;建立和完善市场监测体系,对猪肉、牛羊肉、食糖的供应、需求、进出口、库存、储备及市场行情进行动态监测;推进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推进骨干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加工能力建设和农产品交通运输综合协调。

粮食局牵头制定加强对粮食、食用油调控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选择和组织系统内骨干企业承担市场调控任务;对粮食、食用油收购、加工、进口、销售、库存、储备及投放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政府实施调控提供依据。落实扶持政策措施,支持系统内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供销社牵头制定加强对棉花调控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选择和组织系统内骨干企业承担市场调控任务;对棉花收购、加工、进口、销售、库存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政府实施调控提供依据。落实扶持政策措施,支持系统内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农业、畜牧部门负责研究、落实扶持大宗农产品和肉类产品生产的政策措施,引导农牧民和企业加大投入,加强农作物田间和牲畜养殖管理,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市场调控提供物质基础。

交通局负责落实运输保障政策措施,在运输方面对骨干企业给予支持和保障。

工商管理局负责落实加强大宗农产品市场管理的政策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规范和监管大宗农产品市场及企业的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骨干企业参与调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质监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落实加强大宗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过程中的质量监管、检验检测及技术服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发行负责制定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骨干企业政策性贷款等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积极参与政府宏观调控。

四、主要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

(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地区经贸委、粮食局、供销社要在加强与自治区相关厅局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根据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引入骨干企业加强对农产品调控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明确各项任务的进度安排;骨干企业的有关标准;骨干企业参与调控的运作方式、管理办法、利益补偿方式和支持措施等。地区各有关部门制订的分品种具体实施方案,10月20日前报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报地区领导小组审定。各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根据地区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制定各县(市)推进此项工作的工作方案和分品种的具体实施方案。在10月20日前,各县(市)将工作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报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确定参与市场调控骨干企业名单。

地区级骨干企业由地区有关部门推荐,经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选择骨干企业,要充分考虑其在行业内的规模及影响力,兼顾各类农产品的产销特点和调控市场的需要等因素,包括企业所处区域、经营实力、仓储加工能力、产销衔接能力、市场辐射面和占有率、信誉情况等。优先选择有一定资源优势的加工和流通企业、销售网络比较健全的经营企业、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执行引入骨干企业的有关标准,规范准入条件,建立企业进入退出机制,适时调整更新企业名单。由地区经贸委、粮食局、供销社牵头提出骨干企业推荐名单,与具体实施方案一并报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确定。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报地区领导小组审定。各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尽快确定各县(市)参与调控的骨干企业名单。在10月20日前,各地骨干企业名单报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发挥骨干企业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按照“政府委托、市场运作、权责明晰、自负盈亏、适当补偿”的原则,根据市场调控的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招标、邀标等方式,在确定的骨干企业中优选部分企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专项承担粮食、食用植物油、棉花、食糖、猪肉、牛羊肉的收购、加工、储运、进口、销售和应急供应等特定调控任务。委托骨干企业收购、储存和进口的大宗农产品,作为政府调控市场的补充资源,由企业结合自身经营实行动态管理,自负盈亏。当出现农产品供应紧张时,指导企业通过现有的加工渠道、销售网络及时投放市场。骨干企业受政府委托承担相应任务,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将骨干企业引入宏观调控体系,是在大宗农产品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情况下,加强政府调控,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新政策、新措施。地区有关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知》精神,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各级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行动,确保此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对骨干企业的监管。

地区各有关部门、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及时掌握骨干企业的经营情况,建立动态监测报告制度,要求骨干企业定期(按旬或按月,特殊情况下每天)报送调控范围内农产品生产、购销、加工、库存及价格等情况,为政府实施调控提供依据。骨干企业承担特定调控任务,要按照与有关部门签订的协议,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的调控任务;定期统计按协议确定的农产品的收购、加工、进口、销售、库存及投放等情况,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委托单位及相关部门,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建立骨干企业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调控任务委托部门要加强对骨干企业的监督检查,不定期进行抽查或巡察,对骨干企业执行政府宏观调控任务进行考评。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骨干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

(三)积极支持骨干企业的发展。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2)

研究有利于政府确定谈判立场以及制定农业政策

本报告研究农产品关税削减的目的在于试图根据多哈回合的谈判议程,结合中国的农产品关税水平及中国的农业发展实际,探讨农产品关税削减及其导致的进出口市场准入对中国农业和农产品的影响程度。因此,研究有助于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了解其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形势下经营风险和利弊所在,制定合适的生产经营和竞争策略。通过本研究报告提供的分析结果,有助于中国有关部门确立谈判立场,以及作为政府农业谈判中的具体方案和协商的依据。此外还有助于政府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为中国企业和农民提供可行的战略选择。

策略制定要以中国利益为基本点

我国在新一轮的农产品关税谈判过程中,必须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和最大利益出发,根据各个削减方案的实际影响,在长期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对比中,在进出口利益和国民收益的综合比较中,在与主要贸易对手的竞争合作中,做出自身的决策。

中国应当积极支持规定最高关税税率

由于我国最高的税率只有65%,而且数量极其有限,税率绝大多数都集中在0-30%这一阶段。所以规定最高税率对我国关税没有明显的削减作用,而对于其他国家削减幅度非常明显。如果规定最高税率为75%,则对我国没有任何影响,这种削减对我国是十分有利的。

积极支持非从价关税从价化

非从价关税问题在多哈谈判中争议很大。目前WTO主要成员大量采用复杂的非从价关税形式,目的是获得高于从价税的保护效果。发展中成员非从价关税比例要远远低于发达成员,非从价税透明性差,保护效果难以估计,经常导致实际的保护效果要远远大于表面的保护程度。而我国的从价税数量非常有限,在从价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维护发展中成员的利益

考虑到发展中成员农业在粮食安全、农村就业、消除贫困等方面的特殊重要性及其宏观调控能力有限等情况,建议给发展中成员特殊差别待遇。发展中国家在削减幅度上应该小于不同实施期,同时发展中成员可以享有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产品例外,这些产品可以不采用分层公式减让。建议允许发展中成员选择一些特殊产品进行较低水平的减让,这一产品的比例必须高于发达国家的比例。

努力争取新加入成员特殊安排

积极争取对新成员0-10%的农产品关税以及关税配额产品免于削减的特殊待遇。对粮食、棉花、食糖等重点农产品以及大豆等敏感农产品的市场开放,给予高度重视并争取必要的保护。

基于农产品进口角度提出的建议

对于进口规模较大,且我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品,首先必须明确这种比较优势是否是由于高关税而形成的。如果是因为高关税而形成比较优势,说明关税保护效果明显,在关税减让过程中不宜进行大幅度削减;如果不是因为高关税形成的比较优势,则关税减让不会形成实质的冲击,可以适当削减关税。

对于进口规模较小,且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果我国的比较优势是在高关税的条件下获得的,则不宜进行大幅度削减;如果不是源于高关税,则在关税削减过程中不会对我国的相关产业产生实质性的打击。

对于进口规模较大,我国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种产品是我国的劣势产品,我国国内的相关产业没有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关税保护可以发挥作用,使我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则应该保持较高的关税保护水平。如果高关税不能发挥作用,那么削减关税则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进口规模较小,我国又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口规模小是由于高关税保护的结果,那么如果大幅度削减关税则意味着进口量将会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对我国产业造成冲击是必然的,因此在此情况下,不能对该产品的进口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而如果进口量规模较小不是由于高关税的保护,那么削减关税则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于敏感性产品和特殊产品的比例,应该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尽可能争取较大比例,并且限制发达国家这类产品的比例。

在进口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我们除了在关税壁垒上改革之外,还可以在非关税壁垒上有所创新,尤其对于一些特殊和敏感的农产品的进口。在这点上,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日本作为农产品进口大国,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下,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以保护本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名义,提高了进口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标准。不只日本,其他各国也设置了名称各异的贸易壁垒来限制本国农产品进口,如美国的食品反恐壁垒,这些壁垒的设置从人民健康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都是合理的,但其实质提高了农产品输入的门槛,维护了本国农产品的安全,在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下仍然保护了本国农业。因此,我国也可在一些特殊产品和敏感产品的市场准入方面,本着安全健康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规则和技术措施,以此对开放的本国农业给予一定的合理保护。

基于农产品出口角度提出的建议

首先,发达国家要在关税削减方面做出表率,削减幅度应该比发展中国家大,分层的宽度要大大小于发展中国家,削减过程中应该更能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从这一点出发,G20方案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其次,在特殊产品、敏感性产品的比例上也应该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发展中国家的敏感性产品的比例应该比发达国家的比例高至10%。

再次,进一步增加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的透明化,消除各种各样的非贸易壁垒以及各种非从价关税,大量减少发达国家的配额产品的比例并增加配额产品中配额内的数量。

我国在关税谈判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在关税减让幅度、特殊产品比例、敏感性产品比例、出口等方面的利益得失,争取总体利益的最大化,以达到既实现进一步发展农产品自由贸易,又实现对我国农产品市场和相关产业的保护的双重目的。此外,还应该充分考虑贸易国大小的因素,如果我国处于某一农产品贸易大国地位,那么关税减让后该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可以提高国际市场的价格,从而部分抵消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优势,或者我国国内的比较优势由于大国效应会得到一定的改善,这将有利于增加我国的总体福利水平。但如果我国处于某一农产品贸易小国地位,则关税减让带来的该农产品的进口增加不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对我国福利情况的影响也不大,因此,我们在选择削减方案时,应考虑到这个因素。但是我国到底属于农产品贸易大国还是贸易小国, 从具体产品的角度和从总体农产品的角度来看是不同的。从出口和进口的角度来看也是不同的,有关研究表明,玉米和大米的进口市场上我国的大国效应表现得较明显,但小麦进口市场上大国效应不明显,此外,尽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在大豆进口方面我国没有表现出大国效应。

从长期看,农产品关税削减、农产品自由贸易是必然趋势,关税保护的保护水平会不断下降。这就要求我国在寻求短期内关税保护的同时,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壮大,这才是我国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最根本的途径。

中国在多哈回合农产品谈判回合中的策略选择

从中国谈判方案的选择角度出发,我国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的市场准入策略应该从攻防两方面来考虑。

进攻方面的策略选择

在谈判中,应该要求相关国家按照较为激进的方案削减其关税水平达到较高程度的市场准入。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关税高峰现象严重。部分发达国家的关税高峰要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而中国2006年农产品海关税则中最高税率仅为65%,而且随着我国入世后关税水平的大幅度降低,我国农产品的关税高峰无论是从关税高峰的平均税率,还是关税高峰税目的比例看,都在逐步降低。

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水平只有14%左右,已比世界农产品的平均水平62%低很多。所以也必须要求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成员做出更大的削减。如果多哈回合不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关税问题,不仅不利于当前建立开放、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也不利于在WTO今后的谈判中,启动解决SPS/TBT等更为复杂的市场准入议题。所以,对我国来说,美国方案和G20四方案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通过考察各个利益集团所提出的关税削减公式,我们发现中国所遭受的削减幅度均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当然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我国就有能力要求各国采用激进的削减幅度。

提倡关税与其他产生贸易扭曲的手段(如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相结合进行同步减让。例如在菲律宾提出的关税减让模式中提出的减让思路是将国内支持、出口补贴等这些具有贸易扭曲作用的保护措施转化为相应的关税税率,然后与关税进行同步的减让。这种减让方法使关税的调节作用从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随着国内支持对于生产领域的不断进入,它与关税进行同步的减让,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对于国内支持较少的国家来讲,相当于产品的相对优势增加了,将有利于产品的出口。

在谈判中要求各个成员国尤其是发达成员国家减少非关税壁垒。对中国而言,各国降低农产品关税,扩大农产品进口配额,有利于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但必须警惕的是,即使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能够取得较大突破,对于中国农产品出口来说,一个更为严峻的挑战将是,一些成员加大对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或其他技术标准的使用力度,限制农产品的进口。

支持对高关税进行封顶。关税封顶的主要作用是在分层公式无法处理敏感性农产品时提供另一种对市场进行削减的可行方式(WTO,2004)。由于我国农产品最高关税只有65%,所以封顶对我国来说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反而可以削弱一些发达国家的关税高峰问题。因此,我国在选择多哈回合方案时,考虑必要的关税封顶方案是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限制发达成员敏感产品的范围。由于发达国家的税目总数远远大于我国的税目总数,所以即便是2%的敏感产品也会包括大量的税目数量,这将从根本上抵消新一轮谈判关税削减的实际意义。所以从谈判立场上来讲,应该尽量从数量本身来限制敏感产品,而不仅仅是控制敏感产品的比例。

要求扩大进口配额, 实现市场准入的有效增长。由于农产品贸易的敏感性, 普遍取消数量限制的原则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实现, 增加进口配额仍然是扩大市场准入的必要途径。鉴于中国在入世谈判中农产品进口配额的承诺已大大超出其他WTO成员的水平,在新一轮谈判中, 我们要协调同凯恩斯集团的立场, 要求其他成员扩大农产品的进口配额, 以保证我国农产品出口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 求得市场准入水平上的基本平衡。

取消发达国家的特殊保障条款, 允许发展中国家指定的战略性特殊品目实施特殊保障措施。WTO 成员中有36 个国家保留了使用特别保障措施的权利。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对产品实行关税化, 所以没有实行特殊保障措施的权利。为了切实落实对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待遇, 我们应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谈判中在要求取消发达国家特殊保障措施的同时,为了保障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 应要求建立发展中国家特殊指定战略性产品的特殊保障机制。

防守方面的策略选择

所谓防守方面考虑是指我国在关税谈判过程中必须从根本上维护本国农业的基本利益,从长远的角度来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因为任何国家政策的制订都是为本国利益服务的,所以,制定关税减让政策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原则是为本国利益服务,关税减让政策是国际经济贸易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与国家的整体贸易发展的总方针一致,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国利益的关税制度和关税减让政策。就我国目前的形势而言,在多边双边贸易谈判中不能拿农业作为其他要价的筹码,而要作为保护的重点,力争少作减让承诺,而不是其他要价的牺牲筹码。

关税减让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而在保护的重点或内容上有着相应的变动。对农业来说,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高,农产品的成本低,所以关税可以大幅度地进行减让,而发展中国家或者不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较低,则这些国家就不能采取大幅度地降税的关税政策,争取关税的少减或免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在谈判过程中希望发达成员的削减幅度要尽量大于发展中国家的削减幅度。如在G10公式中,发达成员的平均削减幅度是发展中成员的2.51倍,是所有削减公式中最低的。如果按照竞争优势的原则,该公式是最合理的。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要求多措并举推动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引领企业开展包括物流园区工程、农产品物流工程等在内的十个领域项目建设,由此可见,熟悉农产品物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培需求增加,农产品物流类课程建设迫在眉睫。《农产品物流》是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特色课程,因为是概述性课程,课时较少,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该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

1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符合社会需求

福建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物流需求增长势头旺盛,但由于农产品生产者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水平较落后,使得农产品流通效率低,大量价值耗费在中间环节。[1]因此,发展农产品物流刻不容缓,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强的物流人才则是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福建省内多所高校均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培养的物流人才主要是掌握物流基本理论,物流对象以普通货物为主,而对于熟练掌握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与技术的专业人才则不多,因此,开设农产品物流类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培养掌握农产品物流理论与技术的人才尤为必要。

1.2 突出专业特色

高校规模化扩张造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大多数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趋同,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同化,导致学校招生和学生就业竞争白热化;[2]同时还造成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物流人才的需求。福建农林大学是福建省内兼具地理区位和农业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作为农业院校,应结合当地物流需求情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形成差异化,提升学校竞争力。

1.3 提高专业素养

《农产品物流》课程主要介绍农林产品物流技术与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具有农产品特色物流的课程,该课程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并能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引导学生职业定位,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属于专业主干课程。由于该课程开设在第八学期,前期学习过《运筹学》《现代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技术》等课程,学生对于物流基本理论与技术已基本掌握,通过该课程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农产品物流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 当前《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缺乏合适的教材

福建农林大学该课程为三年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对于已经掌握部分专业知识的同学而言,教学内容不能再着重于物流基础而应突出农产品物流特色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物流类课程相关性强,目前公开发行的《农产品物流》课程教材很少,适合作为本科教材的只有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赵编的《农产品物流》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周洁红与许莹主编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两本,教材内容均涉及农产品物流相关问题,但对于本校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其中部分内容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有部分重叠,是学生前期学习过的内容,不适合作为教材选用。因此,目前适合高年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农产品物流》课程教材尤其匮乏,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

2.2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造成教学内容不够深入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因为该课程学时数较少,理论教学仅28学时,导致部分内容只能做概述性介绍,无法深入分析;第二,因为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由于缺乏合适的教材,且农产品物流实验设备较少,如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追溯,只能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无法通过实践验证和分析,这也导致教学内容只能停留在面上,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降低这些问题对教学的影响成为该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因此,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教学知识点、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等进行研究,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3 《农产品物流》课程教学知识点设计

由于缺少合适的教材,因此明确合适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通过查阅文献及到同类院校和企业调研,确定该课程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八个方面,见表1。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结合这八个方面知识点选择教材,针对当前教材匮乏的情况,可增加自编教材充实内容,以完善该课程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设计

4.1 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让学生掌握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对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设计。

4.1.1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分组方式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团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这要求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系统规划与技术》等前期学过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项目要求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意愿加强,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又为未来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设置的“教学项目”要求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教师可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以物流项目穿插教学过程,教学项目,见表2。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同意后进行。

4.1.2 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项目,对每个教学项目先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如在项目三中,针对顺丰优选项目,要求学生已经掌握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流程、即时采购策略等知识以后再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提出问题如“顺丰优选供应链的模式是什么?”“顺丰优选供应链设计的原则是什么?”“顺丰优选供应链有什么优缺点?”等,要求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分析。

4.1.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回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总结,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案例教学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结合教学项目进行,即可以部分教学项目为案例,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各种其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项目方案进行评述,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另一种方式是以学生主导,学生自编案例强化理论知识。这种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学生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或到当地企业调研,针对所学知识完成一个企业案例,并上台限时演示案例幻灯片。[3]

以上方式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均可有效提高,且教学效果较好。

4.2 分组教学方式设计

4.2.1 分组方法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组员中至少有1人是成绩较突出的学生,2~3人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2~3人是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分组是因为学生的各种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小组中,在小组的各种活动中可以使小组的成员相互学习、启发和补充,共同完成任务。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4.2.2 课堂教学组织

分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获取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对于农产品物流这门课程,因为农产品种类多,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物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木材物流与大黄鱼物流,由于产品本性差异较大,涉及运输、储存等物流活动有显著差别,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贯穿课堂教学,要求两组学生对这两种不同类型农产品物流进行介绍,然后请其他组对这两种农产品物流进行分析总结,进而理解“农产品物流运作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这一知识点,这么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本课程内容涉及农产品物流基本理论、农产品物流业务和农产品物流实践应用等内容,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物流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结合物流实践及部分教学项目,要求每组同学对教学项目内容做方案分析,并完成一个物流案例。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各组员会充分发挥自己所长,有的同学收集资料,有的同学做幻灯片,有的同学上台演讲,同学之间互相协调沟通,团队合作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对于教师而言,在案例汇报过程中,可以挖掘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对这部分同学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参加校级或省级以上的各级专业技能大赛。

5 结 论

农产品物流类课程对于拓展学生专业素质、培养职业兴趣有重要帮助。在面向2012级物流管理专业的该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优化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和分组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5年)》,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为出发点,按照“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民”的思路,对农民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进行良种补贴,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优质良种推广步伐,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力争今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总产保持在10000亿斤以上,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品质进一步改善;稳定棉花生产,力争棉花面积保持在85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750万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体推进的原则。今年,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实行全覆盖;大豆补贴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项目覆盖区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

(二)坚持品种择优的原则。各地主导品种的筛选由省级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在符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生态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禁止选择未经审定、审定不通过或过期淘汰的品种。

(三)坚持公开推介的原则。主导品种确定后,省级农业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向社会,并将推介品种随实施方案上报农业部备案。严禁省级以下农业部门进行品种推介活动。

(四)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根据品质优先、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积极引导农民选择使用推介的良种,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

四、实施规模及补贴标准

(一)补贴范围: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在全国31个省(区、市)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大豆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4个省(区)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

(二)补贴对象:对生产中使用农作物良种的农民(含农场职工)给予补贴。

(三)补贴标准:2009年良种补贴的执行标准为早稻10元/亩;中晚稻、棉花15元/亩;小麦、玉米、大豆10元/亩。

五、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严格落实种植面积。各地要按照整体覆盖、逐级推进的原则,首先由农户据实向村委会申报种植面积和品种。由村委会登记、核实、公示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汇总审核后,将本辖区种植面积和品种上报县财政、农业部门。最后省级财政、农业部门将各县上报的补贴面积和品种汇总审核后上报财政部、农业部。

(二)科学选择补贴方式。良种补贴资金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售价折扣补贴方式。水稻、玉米良种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方式,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直接发放。小麦、大豆、棉花良种补贴可以采取售价折扣补贴的方式补贴农民,也可以采取现金直接补贴的方式,各省(区、市)农业、财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和作物品种特点从中选择确定补贴方式,并随实施方案上报财政部、农业部备案。

(三)严格补贴资金发放程序。采取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的,实行公开推介良种,落实种植面积,农民自愿购种。乡镇财政所直接向补贴对象兑付补贴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农民;采取售价折扣补贴方式的,省级财政、农业部门组织招标采购良种,中标单位实行统一供种,良种补贴实行售价折扣,购种农民按折扣价付款,供种单位登记销售折扣清册,购种农民签字确认。严禁省级以下财政或农业部门组织招标。

(四)据实拨付项目资金。各省财政、农业部门在本意见下达后15日内,组织编制良种补贴实施方案,联合向财政部、农业部上报备案,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推介品种、补贴方式、补贴面积和补贴金额等有关内容,并附分县的补贴面积和补贴金额表。对于全覆盖的补贴品种,中央财政实行预先拨付、年终据实结算的方式。中央财政根据各地申请,预拨良种补贴资金。到年底,再根据当年实际面积进行结算,如果出现结余资金将结转下年使用。中央直属垦区直接向财政部、农业部申报。各省(区、市)垦区,由省农垦主管部门统一向省农业主管部门申报,也可按农场的隶属关系,由农垦主管部门统一向当地同级农业主管部门申报,并由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联合向财政部、农业部申报。实行招标采购统一供种方式的补贴资金,省级财政部门在开标后按招标确定的供种量预拨70%补贴资金,根据财政、农业部门逐级审核确定的供种清册和农业部门确认的无种子质量问题书面意见与供种单位结算其余30%的补贴资金。各省财政、农业部门年底前将当年补贴政策落实情况认真总结并上报财政部和农业部。

(五)健全良种补贴档案。各地要加强良种补贴项目管理,建立健全良种补贴明细档案,实现县级有区域图、乡级有落实表,村级有到户清册。乡级面积落实表一式两份,分别由乡镇农技站和县农业局保管。实行统一供种的地区,村级分户清册要一式三份,由供种单位印刷,分别用于编制计划、行政公示和财政报账。采取直接发放补贴的地区,清册一式两份,用于行政公示和补贴资金发放时农民签字确认。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调配合。各级要高度重视良种补贴项目,切实把该项目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落实补贴资金预算、拨付工作;农业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制定方案、良种推介、技术服务等工作。其他各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良种补贴项目搞好服务。

(二)强化项目公示。实行良种补贴村级公示制,公示内容要包括农户良种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各级财政、农业部门设立良种补贴监督电话,并在当地媒体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切实按照国家规定严格使用。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良种补贴面积,不得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安排所需配套推广工作经费,保证补贴品种推介展示、补贴面积核实、补贴资金发放、补贴档案建立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支出,严禁挤占挪用中央下拨的补贴资金用于工作经费。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5)

我国自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不断对进口产品下调关税,农产品方 面,关税总水平持续降低,进口配额增加,进口粮食、水果、肉类等的价格都出现明显下降。根据承 诺,2005年,我国的农产品关税应降到15.6%,而实际上,2005年农产品关税水平已经降至 15.35%,且关税配额数量也达到了最高点。2007年,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则更进一步降至15.2%.根据世贸组织的精神和宗旨,我国农产品方面将继续降低进口关税.

多哈回合谈判中,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是个焦点问题。农业贸易不断自由化的竞争局面,对我国是 相当大的挑战。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农业产业实际是我国的薄弱部分,农产品国际 竞争力较低.人世五年来。我国农业方面的贸易已经连续三年逆差,而且农产品相对价格也持续下 跌,大量进口直接减少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另外,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其生存是首先必须考虑的问 题。这些都说明农产品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棉花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大田经济作物.其生产覆盖24个省市自治区.我国常年棉花播种面积一 般只占作物播种面积的3%一4%,而产值却占整个种植业的7%一10%。棉花生产现金投入能获得较高 的回报,一般比粮食作物高0.5—1倍。其产值占我国经济作物的50%以七。我国近5年来的年棉花产 量与消费量分别占到了世界棉花产量与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与 消费国。由此可见,棉花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经济作物.

因此,探讨我国在农业贸易谈判中的立场对我国福利的影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关税削减方案

结合世贸组织关税削减的原则和各集团的提案原则,共模拟出七种政策方案,其主要区别在于削 减的基准和各层的削减幅度,包括美国方案、欧盟方案、g20①方案和g10②方案。具体方案整理如 下:

1.美国的削减方案 2.欧盟的削减方案 3.g20的削减方案 4.g10的削减方案

二、 模型选取及实证分析

笔者选用了unctad和fao合作开发的模型atpsm(agricultural tmde policy simulation mode1) 。这是一个比较静态的局部均衡模型,模型包含161个国家和地区35种产品的数据,它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全球或地区性政策变动带来的经济影响,也可以用来研究单个国家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可 以计算出政策变化引起的数量、价格、政府收益、福利等变动.

该模型建立在如下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第一,出口的变化是和初始的出口生产比率保持比例关 系,出口变动的比例等于生产变动的比例;第二,所有产品都是可以贸易的;第三,所有产品在不同 国家之间都是同质的、完全替代的;第四,在国内支持政策中只考虑ams的扭曲性影响;第五,配 额租按照贸易流进行分配;第六,配额分配完,配额外关税或者实施关税是国内价格的决定因素,而 配额内关税对国内价格没有影响;第七,其他非农业部门的改革对农业部门的改革没有影响(刘合 光、程国强、苏莉等,2006).

棉花的配额外约束关税为40%,而应用关税为21%(数据来源:atpsm),在此模型中按应用关 税削减进行计算。棉花主要出口国为: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希腊、叙利亚。我国棉花进 口国为:美国、乌兹别克斯坦、澳大利亚、希腊。但由于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是棉花进口国,因此选取 三个棉花出口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和三个棉花进口国(欧盟+、中国和印度尼西亚) 作为分析对象.

按照atpsm模型的假设,笔者在此研究配额外关税削减的影响。研究中计算了按照不同关税削 减方案进行关税减让后,我国棉花进口的关税水平、数量、价格、福利、政府收益等的变化.

1. 不同关税削减方案下的关税水平

按照上述设计的减让方案,我国棉花进口关税削减幅度及削减后的关税水平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g20方案4对关税的削减幅度最大,其次是美国方案。欧盟方案、g20方案2和g20方案3削减幅度一样,均为25%。g20方案1的削减力度最小,削减后关税为17.85%。-

2.不同关税减让方案下进出口量及生产量变化

用atpsm模型对我国棉花进口关税减让的不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进口关税减让的不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各主要棉花出口国及进口国 的进出口量及生产量的变动如表6所示.

由于我国棉花进口关税削减,使得国内棉花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从而世界棉花价格上涨,其 它国家的进口量下降,出口量和生产量增加.

世界进出口量在g20方案4下增加最多,达到了2.076%;其次是美国方案。而在g20方案l 下,世界进出口量仅下降了0.065%.

对我国而言,关税削减幅度越大,棉花进口量增加得越多,生产量减少的也越多。对其它国家而 言,关税削减幅度越大,出口量和生产量增加的幅度也越大,其它棉花进口国的进口量减少的越多.

3不同关税减让方案对各国福利的影响

用atpsm模型对我国棉花进口关税减让的不同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各主要棉花出口国及进口国 的福利变动如表7所示.

可见,我国棉花进口关税削减后,世界总体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净收益增加。世界净收益增加的幅度为:g20方案4>美国方案>欧盟方案(g20方案2、g20方案3)>g10方案> g20方案1.

(1) 棉花进口国方面 中国作为关税削减国家, 消费者剩余增加的幅度: 案>g20方案l.

生产者剩余减少的幅度: 案>g20方案1.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政府收益减少,净收益增加. g20方案4>美国方案>欧盟方案(g20方案2、g20方案3)>g10方 g20方案4>美国方案>欧盟方案(g20方案2、g20方案3)>g10方 政府收益减少的幅度:g20方案>g10方案>欧盟方案(g20方案2、g20方案3)>g20方案4> 美国方案.

净收益增加的幅度:g20方案4>美国方案>欧盟方案(g20方案2、g20方案3)>g10方案> g20方案l.

其它棉花进口国(如印度尼西亚和欧盟)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净收益减少。净 收益减少的幅度为:g20方案4>美国方案>欧盟方案(g20方案2、g20方案3)>glo方案>g20方 案l.

(2) 棉花出口国方面

棉花出口国(如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和美国)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净收益增 加。净收益增加的幅度为:g20方案4>美国方案>欧盟方案(g20方案2、g20方案3)>g10方案> g20方案1.

三、 结论

多哈回合中,农产品市场准入一直是各国谈判的核心内容。笔者分析了在各个不同的关税减让方案下,我国棉花进口关税削减后,对我国及其它各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g20方案4的削减幅度 最大,对进出口量及福利的影响也最大;其次是美国方案;g20方案1的削减幅度最小,影响最弱.对于我国而言。虽然关税削减幅度越大,对我国总体福利及消费者剩余改善越明显,可是对我国棉花 生产者的损害也越大.

由于棉花的经济回报较高,比粮食作物高出0.5—1倍,因此全国棉花主产省从事棉花种植的农户 比例较高,并且在主产省农户家庭经营中,棉花收入占现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这表明棉花产业在棉 农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98—2001年全国棉花平均每亩纯收益181元,高于 粮食、油料和烤烟的纯收人。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棉业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 致富。但享受补贴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棉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我国棉农造成很大的冲击,在 2005年3月,只有68%的国内棉花获得加工厂采购,870万吨原棉仍然留在农民手中。虽然2006年 发达国家取消了对棉花的补贴对我国棉农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也可以看出我国棉花产业没有形成规模 化生产。小农户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

因此,从保护我国棉花产业来看,在谈判中应避免选择削减幅度过大的方案,而选择将棉花作为 敏感产品或者特殊产品少削减或者不削减。从长期来看,农产品关税削减、农产品自由贸易是必然趋 势,关税的保护水平会不断下降。这就要求我国在寻求短期内关税保护的同时,不断发展农业科技, 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壮大,这才是 我国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最根本途径.

注释:

① g20为农业谈判“20国协调组”,包括阿根廷、巴西、玻利维亚、智利、中国、埃及、卉巴、危地马托、印度、印度尼两亚、 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拇圭、菲律宾、南非、坦桑尼亚、泰同、乌拉圭、委内瑞拉、津巴布韦.

② glo为农业谈判“10国协调组”,主要包括日本、韩国、瑞士、挪威、中围台北等成员.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6)

(一)完善了制度,建立了网络。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完善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了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二)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农技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讲座、到省级培训基地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三是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技术员和农民零距离接触,他们不仅熟悉了农村情况,了解了农民所需、所想、所求,和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而且经验得以丰富,思想得以升华,才能得以发挥,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成就感大大增强。

(三)提升了示范户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收入。围绕小麦、玉米、生猪等产业,通过全县遴选100名技术指导员(其中种植业80名,畜牧业20名)的宣传、指导与服务,特别是形式多样的培训与“手把手”、“面对面”的“零距离”指导,以及不定期组织示范户开展观摩交流学习活动,开办田间学校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特别是示范户和辐射户的科技素质、政策水平及接受能力、发展能力、带动能力。他们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显著增强,配合技术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愿望显著增强。使主导品种(如小麦烟农19、外三元杂交生猪等)和主推技术入户到位率达到98%以上;技术指导员每人指导10户,2010年6月至现在,进村入户工作180天以上,平均入户指导12次以上,总培育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其中种植业800户,畜牧业200户)。目前,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已推广应用了7项小麦生产技术措施和5项生猪科学生产技术,示范户示范产业增产、节本增收逐年提高,生产效益较前三年全县平均提高15.2%。2011年,示范户小麦平均单产为539.6公斤,较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08.4公斤增产31.2公斤,亩节本增效31.5元,亩增收62.4元;示范户玉米平均单产为590公斤,亩增产100公斤,亩节本增效23元,亩增收115元;200个示范户现存栏生猪6.6万头,2010年6月份至今共出栏生猪16.8万头,在前阶段生猪价格低弥的形势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900万元,增收1245万元,户均增收6.8万元以上,头均增收70元以上。带动我县其他养猪场(户)健全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取得间接经济效益8500万元以上。

(四)展示了技术,筛选了品种。全县建设示范基地10个(其中种植业8个,畜牧业2个),展示小麦新品种10个,展示玉米新品种10个,展示生猪品种4个,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烟农19、烟农5158,玉米品种郑单958、鲁单981,外三元杂交猪等,为我县确定农业生产主导品种奠定理论基础,尤其是紧凑型玉米品种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对稳定和提高我县玉米产量,抵御自然灾害,作出巨大贡献。两个生猪试验示范基地加强了生物安全措施,健全了污水、污物的处理,通过组织观摩、培训指导,带动全县11个猪场实行了发酵床养殖,16个猪场建立了大型沼气池,增强了猪场实行生态养殖的意识。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节约饲料、兽药、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160万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五)辐射带动强,收益范围大。示范户每户辐射20户以上,全县辐射带动2万余户,试验示范基地年组织示范户、辐射户、种养大户及周边农民10000余人次现场观摩基地建设,使农民种养业水平正逐步迈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高效化发展轨道。

(七)推动了其他农业项目的高效实施。如小麦、玉米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等都是以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为着力点,有些环节则捆绑实施,抓好落实,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名;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课题组。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一是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农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广电局、县畜牧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监管、组织培训、人员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成立专家组。县专家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技术方案(小麦、玉米和生猪生产技术方案),并督促指导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另从项目参与单位县农技中心选聘高、中级农艺师18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选聘高、中级畜牧师3人作为项目技术特派员。三是项目联络组,农委科教室具体办公。

(二)遴选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优选试验示范基地。一是遴选技术指导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全县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把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培训指导经验和较好业绩的同志选进项目技术指导员队伍。从农业综合服务站选聘种植技术指导员80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和乡镇畜牧站选聘畜牧技术指导员20人。全县技术指导员按照工作职责,对示范户和工作区域内的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二是遴选示范户。围绕小麦、玉米、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遴选1000个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年龄在50岁以下、能长期在家从事种养产业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为保障所选示范户素质高,农民认可,在遴选程序上按照个人申请、村镇推荐、张榜公示、农委审核确定;在遴选要求上,在遴选时做到五不选两优先:即不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不选;做其他经营,经常不在家从事种养业的不选;外出打工的不选;自以为是,不积极接受技术指导员指导的不选;图虚名想补贴,不真心示范带动的不选。种养大户和村级植保员优先。三是优选示范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代表类型、分布合理的原则,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全县建设10个示范基地,分别是:丰硕种业有限公司、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县麦豆原种场、县水稻良种场、县红耕郎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富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金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县春鑫养猪场。

(三)筛选确定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根据县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的科技、生产需求,邀请了省级推广、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的专家,组织开展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并形成技术操作规范。我县小麦主导品种为:烟农19、皖麦52等半冬性品种;玉米主导品种为:郑单958、中科4号、鲁单951等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套种型、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主推技术:小麦主推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技术、科学播种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玉米主推免耕机械播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机械化收获、适时晚收等技术。生猪主导品种为: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外三元杂交品种;主推疫病防治、快速育肥、生态养殖、科学管理等技术。

(四)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县政府办下发了《县2010-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蒙政办〔2010〕70号),县农委下发了技术指导方案(蒙农〔2010〕135号)和小麦、玉米、生猪品种试验示范方案,各试验示范基地制定了具体的试验示范方案,各位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同时,县农委与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签订了责任合同,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了服务协议,明确了各自工作目标、责任、任务,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

(五)建立了绩效考评等项目管理制度。一是农委下发了《县2010-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考核办法》,建立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开展。实行农民、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以科技示范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以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农业产业发展等作为项目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通过自我评价、县农委审查、现场实地抽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对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绩效评价。把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考评结果与待遇挂钩,保证全年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初步建立了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网上监管制度。在2010年12月,农委组织综合考评小组,对全县1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及156名基层农技人员、18名科技特派员进行综合考评,并兑现考评结果。

(六)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

2010年9月10日-14日、9月25-29日、10月31日-11月4日在职业学院、安农大分别对10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集中培训;2011年3月3日—3月7日,邀请农科院研究员陈洪俭、安农大博士生导师李金才、厦门大学教授陈猛等专家及县农业专家对全县近300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党校采取封闭教学,集中春训。重点学习了2011年中央1号文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农技推广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机农艺结合与政策法规、生猪生产与政策法规、植物保护、小麦、玉米栽培技术;每月18号例会根据农时季节和当前生产情况对站长和特派员进行培训。另外,在农时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由21名县级科技特派员(种植18名、畜牧3名)对所包乡镇技术指导员再培训。以全省2011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为契机,县1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奔赴所包乡镇,指导农业综合服务站开办田间学校,落实抗旱促春管技术措施,2010年6月以来,对1000户示范户平均进村培训7天,现场指导12次;对400名辐射户平均进村培训5天,现场指导9次;印发技术明白纸30万份,发放种植示范户每户小麦拌种剂10支、化肥50公斤,小麦叶面肥每人50袋;生猪示范户每户冷藏箱1只、畜牧报刊1份;制作发放项目专家、技术指导员胸牌110个、示范户门牌1000个、技术员手册100本、示范户手册1000本、技术书籍1500本、科技入户宣传挂历2000幅、定做示范户、辐射户资料包1500个、竖立试验示范基地标示牌10块;开展广播电视技术讲座7场,电视滚动字幕宣传12次,天天报道抗旱保苗情况,及时提醒农民抓住有利时机,落实抗旱、除草、治虫、分类施肥等措施;利用电话、移动办公平台,向科技示范户、部分辐射户、种养大户、镇、村干部等开展电话咨询和科技短信免费服务,累计发送农业科技信息9次,18000余人次。2万多农户被辐射带动。同时,要求各参与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报送项目工作材料和先进典型;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简报、影像、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好做法、好成果、好经验,带动全县农业发展。

(七)注重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规范扎实做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我们做到了八个统一:1、统一方案设计。根据基地建设要求,我县在优选试验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分类(小麦、生猪)制定了试验示范方案。2、统一技术指导。各基地都聘请了技术指导员,县农技中心和畜牧发展中心对10家基地派驻了技术专家。3、统一示范基地标示牌。4、统一试验示范品种。小麦品种10个:许科1号、轮选988、淮麦29、浚麦99-7、淮麦28、洛麦23、烟农19(ck)、淮麦22、山东05-66、济麦22;玉米品种10个:隆平206、益丰29、郑单958(ck1)、安囤8号、鲁宁202、弘大8号、鲁单981(ck2)、登海662、蠡玉16、中科4号;生猪品种4个,如外三元杂交品种等。5、统一栽培、管理措施。6、统一调查记载项目,建立田间档案。7、统一组织考评。在关键生产时期,县农委都组织专家、基地负责人、技术指导员相互观摩、交流、考评,同时组织农民观摩。2010年6月以来,共组织专家督查考评4次。8、统一观摩交流。组织农技人员、示范户、周边农民现场观摩培训总计20次,参观人员4000余人,自发观摩人员6000多人次。各基地小麦新品种试验田按照方案要求,规范操作,插标立牌,布局合理,田间调查、记载及时、准确,规范种植和管理措施普遍好于去年;技术示范田总体播种质量较高,生长整齐度较好,病虫草害较少。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八)强化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实效。按照项目实施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具体使用如下: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贴计2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县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贴2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猪用疫苗和抗旱等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费用30万元,主要用于10个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补助;聘请专家费用3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资料印刷及工作督查等费用7万元。

(九)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县农委采取电话抽查、入户检查、行政检查、专家组督查指导的办法,确保技术指导员年到户工作时间和技术到位率。目前,已现场实地督查6次18个乡镇,入户调查5次90人,电话调查5次1000人次。县专家组成员对1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和10个试验示范基地实地督查指导4次。如2010年12月17日、2011年4月15日和2011年5月20日,示范县项目县专家组成员一行9人,深入到县农业科技示范场等8家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查苗情、看记录、量化打分、综合评价,查找问题,拿出措施。

三、存在问题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7)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026-02

1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概述

1.1 农林企业品牌的内涵

农林企业品牌是农林企业的牌子,其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图案表现层,即精心设计出农林企业品牌名称、标志、商标等元素组成的图案,以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牌子,达到快速传播的目的;第二层为产品功能层,通过说明书和网站描述企业产品的功能,突出产品的质量、用途和服务特色等方面的功能,以产品功能吸引用户;第三层为文化情感层,传递农林企业独特的文化,通过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增进与用户的情感交流,以求获得用户忠诚以及品牌建设相关人的支持。

1.2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内在要求

(1)农林企业品牌形象要有特色。农林企业依据其内涵的三个层次,需要突出品牌特色,形成差异,准确表达自己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对具有相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用户具有“锁定”效应,即当用户在同种产品或同类产品中进行挑选时,对该企业品牌的认同,意味着对其他品牌的不认同。

(2)农林企业品牌要内涵丰富。农林企业品牌要吸引用户,除了企业产品需要基于高质量和特色之外,还需要包括附加服务、先进文化、历史遗产等附加价值。因为农林企业产品大多是下游企业购买,交易对象少,但一次性量大,品牌营销关键是同下游购买企业负责人打交道,所以农林企业营销员的名片设计要比总经理的更高档一些,产品介绍书要体现企业的形象。农林企业的官网页面的设计,要凸显企业产品特色,这样的网页对用户更有效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农林企业形象。

(3)农林企业品牌要有价值。商标经过注册,其名称就具有商业价值。设计一个好的商标名称,应具有表现力强、视觉效果好、易记忆的特征,对购买者有吸引力,使购买者将其与相关农林产品自然产生联系,能起到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林产品的营销。品牌价值以产品品质、服务品质和商业信誉作为支撑,由商标所代表的商誉给农林企业带来持续的超额收益所决定。

2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

2.1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统分决策

方案1:建立统一品牌。统一品牌是指某家农林企业的产品使用一个品牌。选这种方案的好处是:开发新产品时可省去命名的烦恼,可节省大量的商业广告费用和促销费用,运用已有的良好声誉,推出新产品。但是也要注意到,如果有一种产品在市场中销售受阻,势必会影响到新产品的销售,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

方案2:建立分类品牌。分类品牌是指按某家农林产品类型命名。农林企业生产与销售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为了防止统一使用一个品牌,造成相互混淆,区别同一类型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

方案3:建立个别品牌。个别品牌是指某家农林企业的每种产品使用不同的品牌。每种产品功能不同,使用不同的品牌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选这种方案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把个别产品的成功与企业的总的声誉分开,不至于因个别产品在市场中的失败而破坏整个企业的形象,并可在用户心目中形成产品丰富、企业实力强大的印象。

以上3种方案,供农林企业品牌统分决策时参考。企业品牌建设要着眼于长远,通过建立品牌,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起顾客的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名牌发展目标。

2.2 品牌建设的思路

品牌建设可分解为建设阶段和阶段影响因素两个维度,建设阶段分为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评价4个阶段;阶段影响因素又包括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8个因素。每一阶段应明确关键影响因素,重点加以建设。

2.3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

(1)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4个阶段。农林企业品牌建设分为4个阶段: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评价。品牌设计是指在设计农林企业品牌的名称和标志时,将农林企业品牌与用户的心理需要连接起来;品牌推广是指使广大用户广泛认同的农林企业系列活动过程,演绎出农林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扩大农林企业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塑造是指塑造农林企业品牌的个性化和人性化,提升品牌美誉度,实现品牌从物化到人化,最后实现神化的过程;品牌评价包括农林企业内部评价、中介组织评价和用户评价。X=x(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品牌评价),在坐标轴中用X表示。

(2)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者。能影响农林企业活动或被农林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个人或组织,主要包括: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应纳入企业品牌建设范畴,Y=y(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在坐标轴中用Y表示。

(3)构建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以X 来代表品牌建设阶段,以X1,X2,X3,X4 分代表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和品牌评价;以Y 来代表品牌影响因素,以Y1,Y2,…,Y8 分别代表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因素;这样把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用X—Y坐标系表示,在坐标系中X1Y1,X2Y1,…,X4Y8 表示的32 个区域品牌建设的定位,见下图。

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定位模型的解释:

X=x(品牌设计,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品牌评价),Y=y(企业员工、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在X-Y模型中32个区域分别表示农林企业品牌建设处在什么阶段,影响因素如何,应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下面对典型区域的企业品牌建设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X1Yn区域中:X1Y1区域是企业员工与品牌设计交汇点。品牌设计要考虑企业员工的知识、能力、才华和情感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将企业员工的未来规划融入品牌设计之中。同理,X1Y2、X1Y3、X1Y4、X1Y5、X1Y6、X1Y7和X1Y8区域是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与品牌设计交汇点,这些因素也纳入品牌设计的内容。

在X2Yn区域中:X2Y1区域是企业员工与品牌推广交汇点。企业员工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建议,经过认真分析后,加以改进。同理,X2Y2、X2Y3、X2Y4、X2Y5、X2Y6、X2Y7和X2Y8区域是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与品牌推广交汇点,他们的建议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加强品牌建设。

在X3Yn区域中:X3Y1区域是企业员工与品牌形象塑造交汇点。企业员工对农林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意见。同理,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与品牌形象塑造交汇点,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加强品牌建设。

X4Yn区域中:X4Y1区域是企业员工与品牌评价交汇点。企业员工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真实评价,经过认真分析后,加以改进。同理,X4Y2、X4Y3、X4Y4、X4Y5、X4Y6、X4Y7和X4Y8区域是企业股东、企业债权人、供应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与品牌评价交汇点,都必须经过认真分析,加强品牌建设。

(4)品牌建设定位的3层含义。第一,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基于对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影响者和农林企业品牌建设阶段2个维度的分析,决定选择哪一种区域重点建设;第二,在决定选择区域重点建设,企业配置哪些资源去建设;第三,企业品牌建设区域及阶段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要注意维护。

3 农林企业品牌建设的案例分析

3.1 大地农林公司的案例研究

大地农林公司十分注重油茶产品品牌建设,选址在广东河源郁郁葱葱醉人的万绿湖,这里的天蓝、水纯、无污染,水质达到国家一类地表水标准,森林覆盖率达72%,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优级水平。万绿湖是油茶树最适宜最好的生长地区,也是国家林业局确定的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在技术层面,大地农林与科研院校及食品企业进行合作,推进种植及生物技术的研究,并逐渐成为油茶种植、生产、科研、销售为一体的生物高科技公司。

3.2 大地农林公司品牌建设步骤

(1)确定品牌名称。 “大地农林”这个名字容易被用户接受,这为打造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强势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提炼广告语。广告语是企业品牌诉求点的正确表述,是对产品质量及服务的一种承诺,是品牌策划的重要部分。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广告语是“茶油是健康型高级食用油”。

(3)对品牌进行专业全面的规划。根据不同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品牌运作,包括进行VI 设计、整体视觉形象和企业文化理念设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品牌传播。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与CCTV央视网建立品牌战略合作,这意味着大地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迈向农林产业的品牌化建设之路。

(4)长期抓产品质量。打造一个更好品牌的方法是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大地农林公司十分注重油茶产品的品质,与科研院校及食品企业进行合作,推进种植及生物技术的研究,确保油茶产品的品质。

(5)突出个性。一方面企业资源有限,若过于分散,难以保障每个产品发展的正常需要;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能力有限,产品太多往往顾此失彼,造成失控局面。不同性格的决策者将会塑造出不同个性的品牌。对此,在对品牌产品的宣传中,要针对消费群体,准确地把握品牌的个性,突出诉求点。大地农林公司宣传茶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作为诉求点这也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茶油作为健康型高级食用油的规范。

参考文献:

[1]沈树周,彭品志,段素梅.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4).

[2]成建石.做强做优农产品品牌,助推南通新农村建设[J].吉林农业, 2010(10).

[3]李建奇.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民族种业竞争力[J].中国种业,2007(9).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8)

到获知新发生故障的激光打印机的维修电话号码时,在一位农行普通的柜台人员的通讯录上,已经添加了6个打印机厂家在当地的售后维修站号码了……这一幕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在以往,由于农总行之前使用的打印机品牌繁杂,产品型号繁多,使得设备管理困难重重。当打印机出现故障时,不同品牌的打印机需要拨打不同的服务热线,与不同的维修工程师沟通,等待不同的服务人员响应,给办公人员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某些打印机需要更新换代时,厂商却无法提供原产品的后续机型作为选择,农总行只得重新核选品牌和产品型号,有的时候甚至导致设备更新不及时。所以,农总行此次采购招标的先决条件是统一打印机品牌,各部门所使用的各类打印机必须为同一个品牌。纵观市场上现有主流打印机厂商,唯有爱普生公司有此实力,为农总行提供赢取市场的利器,也为自己赢得了采购大单。

往往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事情最简单的一面,爱普生公司中标农总行看似赢在其强大的全线打印机供应能力,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爱普生更多的是赢在其完整和丰富的产品线,以及高效优质的售前售后服务平台。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9)

1、按行政级别划分农村市场:区镇、乡村。

2、按人口划分:50万人口以下的乡镇、20万人口以下的乡镇。

(二)农村市场的消费趋势特点:

农村市场的消费趋势有以下6大特点:

1、市场不理性:农村市场处在产品消费萌芽期或成长期,产品知识与消费知识尚未普及,市场处于不理性期。

2、品牌观念模糊:农村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是 “知名度”,知名度高为名牌。

3、价格导向明显:农村市场消费购买力不强,产品销售以低价竞争为主。

4、质量与服务:农村市场消费者购买力不强,对产品质量和耐用性要求高。

5、购买集中:在农村市场,购买形成阶段性、集中性特点,节庆前后、丰收前后出现集中购买高潮。

6、趋从心理:在农村市场,消费者会根据某些“重要人物”的选择而趋从消费,跟风现象明显。

(三)农村市场战略意义:

一、农村市场无论对大品牌企业还是对中小品牌企业,都可以使企业市场布局更完整缜密,总体销售规模更大;

二、农村市场的营销成本较城市市场低,可节省费用;

三、农村市场让企业拥有广大市场空间,提供不同目标市场,适合多元化产品分销。

(四)农村市场广告博弈战略:

农村市场广告策略是一种博弈艺术,包括了“选择目标市场”、“评估营销资源”、“确定投放方法”、“建立协同机制”四大系统。极品策略传播机构在2002年曾全案服务于中国热水器的龙头品牌神州热水器,用一年时间开拓河南农村市场,从原有的全省仅三个小客户、4个专营店,年销售额50万,发展为9个大区域商,下线分销客户50多个,年销售额近1000万的业绩。在协助神州热水器开拓河南农村市场时,我们恰好是运用了上述四大系统工具,在以下论述中予以佐证。

1、选择目标市场、注重广告投放的目标性:

农村市场拥有散、乱、小、多的特点。企业不可能同时展开广告投放。在具体的单个农村市场又存在消费成长空间的“有限性”。因此在农村市场的广告投放时必须对目标市场进行选择。农村目标市场选择可注意以下特征:

(1)对目标市场人口数量与结构分析:人口数量以人口数绝对值为指标,但应分析人口结构,如年青人口比例大,则消费趋势大,老年人口比例大,则消费趋势小。在神州热水器进入河南农村市场时,我们注重选择年青人口结构比例较大的新兴城市作为首选目标市场,如濮阳、新乡、安阳、三门峡市等,以这些新兴城市作为先期开拓目标。

(2)消费力:可结合具体省份的目标市场家庭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是否拥有同类产品、购买同类产品的年限等指标,综合制定出具体省份消费力指数表。同省区可按目标区域划分不同市场,消费指数超过同省区平均值15%-20%的可作为高消费力市场。神州热水器进入河南农村市场时,我们注重选择年青人口结构比例较大的新兴城市作为首选的目标市场,如濮阳、新乡、安阳等市场,其消费力指数均超过河南省消费力指数表的均值。

(3)渠道网络结构:在评估广告投放目标市场时,应评估该地区渠道网络结构、数量、质量等,根据公司销售的产品定位,观察目标市场的网络结构性质,主销渠道是什么业态,共有多少个分销商家,大中小商家的分类、比例,再决定广告投放的先后。如神州热水器在河南市场,因为其濮阳、新乡、安阳、南阳的客户渠道网络结构好,就选其作为广告投放的重点。

(4)分析行业对手相关产品情况:可针对农村市场具体目标市场中竞争对手的状况进行推理分析,评估现有竞争对手销量大小,销售季节长短,畅销型号,销售价格,品牌知名认知度等作为选择目标市场广告投放方式重要参数。神州热水器在河南市场濮阳、新乡、安阳、南阳投放广告时,因发现对手主要做电视广告,但农村市场消费者接触电视广告的消费者结构太复杂,从儿童到老人都看电视,而决定购买热水器的消费者大都是有文化的,当地报纸对他们影响也大,所以我们在制定广告策略时,注重了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投放的组合。

2、评估营销资源

营销资源是否充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告的效果。农村市场地域广阔,广告受众人口相对分散,企业的广告资源是“相对有限性”的。在农村市场开拓不明朗的前提下,这种“资源有限性”导致企业对农村市场开发瞻前顾后。因此对有限的营销资源首先应做出客观评估,即开拓目标市场需要多少资源,投入产出的目标比例,评估企业总部能提供多少资源支持目标市场开拓,这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产品线、售价、品牌推广费、售后服务等,尽可能集中资源用于支持目标市场的开拓。

3、确定农村市场广告投放方法:

在农村市场的广告投放方法很多,有电视、电台、报纸广告、路牌广告、集市路演广告等等。我们在河南农村市场推广神州热水器时,系统提炼出一种“三三合一”的方法。即以品牌引领产品的市场传播与营销,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统一形成一个营销流程,首尾呼应,最后通过营销流程的完成,同步建立一个在农村市场具有优势地位的品牌。

(1)集中资源、集中目标、注重广告投放力度:在第一阶段,为“产品消费概念普及阶段”的渗透式推广阶段,在市场推进的初期,应根据农村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最大需求”和提炼出本企业的“品牌稀缺价值”。采用电视、电台广播、报纸、路演舞会、标语、宣传单等综合形式,进行高密度、穿透力强、渗透式的传播推广,在农村市场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达到本企业的“品牌稀缺价值”在目标市场消费者心中的定位。

(2)加强品牌传播和产品传播:农村市场是以“知名度”认知品牌的,企业产品在农村市场建立认知度,一靠广告,二靠产品质量。在第二阶段,广告传播中心是“产品促销推广”。在本企业“品牌稀缺价值”的统摄下,广告内容要提炼欲销售的产品“稀缺价值”,作为满足农村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最大需求”。在市场销售终端,应将多种促销方式有效整合,实行产品大力度促销,配合广告的产品功能宣传迅速实现产品的销售。

(3)强化品牌价值的认知体验:第三阶段是“产品质量的服务体验阶段”,也就是强化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知体验的情感维系阶段。这个阶段广告传播内容应策划一些吸引消费者参与体验产品质量的活动,如集市路演、售点宣传、上门服务等,在品牌广告和产品促销的推广投入后,及时做好消费者对使用产品、服务质量和反馈方面的一切追踪工作,强化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知体验,为在农村市场建立一个强势品牌而努力。

4、建立营销与广告传播协同机制效应,强化农村市场广告与营销的效果。

企业衡量广告传播效果有两个标准,一是品牌价值建立,二是产品促销效果。从农村市场广告投放效果

看,品牌价值建立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工程,而产品促销的效果会被很多企业所强调。

由于目前中国市场营销的复杂性,广告传播效果是否显著不完全取决于广告本身,必须和营销流程建立协同机制效应,才有可能使广告传播立竿见影。

1、企业应建立农村市场协同管理机制,应对农村市场进行分类开发,制定相应指标归类管理。

很多企业的营销组织在销售目标市场上是以省区划分,对农村市场是垂直型管理的。在这种垂直型管理体系中,各省区农村市场的战略单元就显得渺小,很难作为一个潜在的战略单元被重视。企业决策层看中的往往是城市,企业的各种资源也很难倾斜农村,这是农村市场开发无力的症结所在。

我建议营销组织在销售目标市场管理上要打破以省区划分的“垂直型管理”,在公司营销本部建立“营销协同”型管理机制,同步开发农村市场。

“营销协同”型管理机制是将农村市场进行分类,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垂直与横向兼容的战略管理单元。将全国的农村市场分类为一个大的“战略管理单元”,从而使原有的散、小、乱的农村市场形成一个大的,富有增长性的“战略管理单元”,构成―个全国性“营销协同管理”系统。

2、产品销售、广告投放在农村市场营销的协同

因为有了这个农村市场“战略管理单元”,使原来零散的农村市场拥有市场容量来承担对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企业可以根据“战略管理单元”中的农村市场研发其适销的新产品,制定相应的产品价格策略,拟定相对统一的品牌推广策略,在农村市场的营销形成一个整合、协同的效应。

3、产品的适应性:农村市场之所以适销的产品有价格因素、也有性能结构、外观设计的因素。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消费者对产品需求有很大不同,很多企业因农村市场成长空间的“有限性”,难于开发适应农村目标市场的新产品,而将城市市场销售的产品投放到农村市场,或将城市欲淘汰的产品在农村市场降价销售,这样即使做再多广告也效果不大。我们指导神州热水器进入河南农村市场,就针对农村的消费者使用情况开发了一款“神州行”系列热水器,以价格偏低,外观色彩新潮,使用功能简单明了的“一键化”智能型博得农村市场欢迎。

4、品牌服务:因为农村市场分布散乱,单个市场规模又小,物流成本偏高、往往会因产品配送不及时而影响销售。农村市场消费者对产品服务依赖性较强,企业的品牌服务就要做好产品物流和售后维修。我们指导神州热水器河南农村市场营销时,专门制定了―项广告传播与售后服务的“协同效应”,即将投放到各个农村市场的广告费,抽出35%的比例,按各个区域商销售业绩奖励2―4辆不等的工具车,作为物流和售后服务用车,并在车身做上统一品牌广告。因为河南农村市场的市县面积不大,有三、四辆广告服务车流动传播,效果就非常好。

攻克农村市场六大地堡

汪佩伟 谢 丹

地堡之一:农民知识文化水平偏低

广告对策:广告语简单,诉求单一的广告才是适宜农村市场的好广告

典型案例: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

案例分析: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等各种原因,以往在城市里攻城略地的广告武器很可能失灵。什么样的产品名称容易被农村消费者接受?什么样的广告语容易让农村消费者记住?什么样的广告投放方式、时间和力度是最合适的?在这一点上,企业应该向脑白金学习。当城市消费者对脑白金俗不可耐的广告语“送礼就送脑白金”深恶痛绝时,脑白金却大行其道,正如史玉柱所说, “脑白金本来就不是卖给他们的”。脑白金的“农村包围城市”战咯之所以取得成功,简单易记、诉求简单的广告词功不可没。

地堡之二:区域消费差异大

广告对策:瞄准一个点,打开一片天

典型案例:华龙方便面“东三福”、“金华龙”、“六盯”

案例分析: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各地农村的购买力呈现出层次性;区域文化的差异导致各地农村居民对不同形式的广告、促销活动的偏好有所不同。华龙面业针对各个区域市场,将广告受众定位于当地的直接消费群体,用鲜明区域特色的宣传方式宣传本区域产品。例如,东三福是东北市场的区域品牌,东三福的系列电视广告,用精彩的动漫Flassh形式,改编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传达“好人做好事必有福报”的社会价值观。进入东北仅半年即完成全年销售额和利润,后半年成为大众市场第一品牌,从康师傅手中争取到不少客户和份额。金华龙是山东市场的区域品牌,山东人讲实在,金华龙也“实在”,用山东特色之一山东快板,进行群众联袂说唱,“这个时代要实在,豪爽厚道有人爱,金华龙有情有义,换来了俺的爱”,取得了“实在”的成绩。而以“六丁目”进入河南市场时,宣传重点定位为“便宜”,效果也很好。

地堡之三:消费趋同性

广告对策:抓意见领袖

典型案例:“济南轻骑”轻松骑进农村市场

案例分析:鉴于农村市场渠道建设存在着人员复杂、成本高、范围广等实际困难,如何用最少的人力和广告费用来实现营销目标,是每个进驻农村的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农村市场实际,利用意见领袖进行广告传播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济南轻骑摩托车在这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通过给村长、书记邮寄轻骑集团资料方式,快速打入了农村市场:

地堡之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有线电视覆盖率低

广告对策:最优化媒体投放

典型案例:宝洁连续销量攀升

案例分析:与城镇相比,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阻碍了农村消费的发展。其中之一便是电视信号少,在中国大部分三、四级内地市场和农村市场,央视几乎就是惟一的传播渠道。与其漫天洒网,不如集中优势兵力攻取覆盖面最广的一家电视台。宝洁之所以在2006继续占据央视标王宝座,主要是因为其在2005年依靠央视进行的三四级市场覆盖取得了不俗业绩。

地堡之五:农民消费水平偏低

广告对策:强化“农”的色彩

典型案例:海尔能够“洗地瓜”的洗衣机

案例分析:虽然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农民一般不会也不可能随便一掷千金购买大件新潮商品以图享受或追赶时髦。节俭在农民的身上表现十分突出,他们在日常消费中精打细算,购买对象仍以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主,进入农村市场,关键是要强化“农”的色彩,不仅价格让农民能承受,功能还要特别实用。就如当年海尔宣传能够“洗地瓜”的洗衣机一样。

地堡之六:农民超前消费意识不强

广告对策:加大广告的传播力度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10)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10-0020-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1986年启动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农业首次被纳入多边谈判的议题之内。历经8年艰苦谈判,GATT缔约方最终于1994年达成了《农业协定》,为农产品贸易建立了国际规则。然而,《农业协定》只是依据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所达成的初步规则,仍然存在模糊性语言以及对于贸易保护措施的默许。为进一步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WTO多哈回合谈判于2001年启动,各成员方在农业国内支持、市场准入与出口竞争三方面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其中,农业市场准入是农业谈判中各成员方分歧最多、受到重视程度最高的议题。中国在入世过程中已经承诺实质性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与非关税措施,逐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那么,农业市场准入谈判将对中国产生哪些潜在影响?中国应采取何种应对策略?这是本文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二、多哈回合农业市场准入谈判的最新进展

自多哈回合启动以来,农业议题谈判始终是重点和难点所在。发达成员要求发展中成员进一步扩大农业市场准入,而发展中成员则要求发达成员实质性削减扭曲贸易的农业补贴。各方在农业议题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导致多哈回合屡屡陷入僵局。在2006年多哈回合终止之后,2007年起各方围绕各项议题继续展开谈判。在已经取得的农业谈判成果基础上综合各方立场之后,WTO农业谈判委员会于2008年12月公布了农业“模式草案”(Draft Modalities),是为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取得的最新进展。在“模式草案”有关市场准入的内容中,农业谈判委员会对于成员方农产品进口关税的分层削减公式、敏感产品、关税升级与关税简化、特殊与差别待遇(特殊产品、特殊保障机制、热带产品与优惠侵蚀)等一系列议题展开了谈判。其中关于关税削减、敏感产品、特殊产品与特殊保障机制的文本是农业市场准入谈判的重点内容。

(一)关税分层削减公式

由于农产品关税水平仍高于非农产品,仍有一些成员的特定农产品关税水平远超过100%,因此关税削减是农业市场准入谈判的核心内容。如表1所示,WTO农业谈判委员会将各成员的农产品关税率水平分为四层,税率越高的层级削减幅度越大。[1]总体来看,发达成员方关税削减幅度为50%~70%,而发展中成员方的关税削减幅度范围为33.3%~46.9%,是发达成员方削减幅度的2/3。此外,在整体削减幅度要求上,发达成员方总体平均削减幅度不低于54%,发展中成员总体平均削减幅度不高于36%。[2]新加入成员税率10%以下的农产品可免于关税削减。由此可见,一方面,各成员方农产品约束关税的水平仍然较高,具有较大的削减空间;另一方面,尽管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削减压力低于发达国家成员,但仍将面临较大幅度的削减,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造成负面影响。

(二)敏感产品

发达成员可以指定该国农产品关税税目中的4%作为敏感产品(Sensitive Products),发展中成员可以规定农产品关税税目中5.3%的敏感产品,比发达成员多1/3。发达成员方指定的敏感产品可以享有较低削减幅度的优惠,具体有三种削减方式可供选择:一是选择原削减水平的1/3,同时应增加该产品的关税配额,配额量不低于产品国内消费量的3%;二是选择原削减水平的1/2,则应增加配额量至少为国内消费量的3.5%;三是选择原削减水平的2/3,则应增加配额量至少为国内消费量的4%。对于上述允许有2%额外敏感税目的发达成员,在税目之外应增加0.5%的配额。如果该敏感产品原有配额超过其国内消费量的10%,则其配额可少增加0.5%,超过30%则可少增加1%。执行关税削减承诺后(包括敏感产品的削减),发达成员仍可有部分税目高于100%(发展中成员为150%),但前提是该税目须额外再增加相当于国内消费量0.5%的配额。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敏感产品关税配额仅需增加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同时其国内消费量不包括生存生产的自身消费。[3] 具体来说,发展中成员可以从如下三个方案中选择一个作为敏感产品的方案:一是三年内不多于1/2的敏感产品比分层公式少削减1/3;二是两年内不多于1/3的敏感产品比分层公式少削减1/2;三是一年内不多于1/4的敏感产品比分层公式少削减2/3。对于敏感产品税目的其他部分,发展中成员可以按照分层公式全额削减,但是要额外多实施三年或扩大关税配额。

敏感产品方面的分歧主要源自日本与加拿大两国要求增加敏感产品数量,其中日本要求增加4%,加拿大要求增加2%。针对加拿大和日本的要求,模式草案中提出了单独的建议案以关注部分发达成员的利益,但没有明确具体内容,只有进一步谈判之后才能解决。

(三)特殊产品与特殊保障机制

特殊产品(Special Products)和特殊保障机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SSM)是市场准入谈判中对发展中成员优惠待遇的体现。在关于特殊产品的规定中,发展中成员可指定农产品税目的12%(新加入成员为13%)作为特殊产品,其中5%税目的产品可免于关税减让,但特殊产品的关税削减幅度的平均值应达到11%(新加入成员为10%)。(见表2)特殊产品为发展中成员方的关税削减提供了灵活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发展中成员可以对某些重要农产品的关税少削减甚至免于削减,这对于发展中成员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和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保障机制是发展中成员针对农产品进口增长可能带来的冲击所采取的临时性进口保护措施,特殊保障机制可以按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设定触发水平。对于依据进口数量的特殊保障机制,如果发展中成员方某年农产品的实际进口量如果超过基准进口量,则可以按照超过进口量的不同比重实施不同水平的救济关税。如果实际进口量与基准进口量的比值为110%~115%,则可以实施超出目前约束水平的15%或增加15个百分点(取较高者,下同)的救济关税;如果实际进口量与基准进口量的比值为115%~135%,救济关税可超出40%或40个百分点;如果实际进口量与基准进口量的比值超过135%,救济关税可超出50%或50个百分点。对于依据进口价格的特殊保障机制,在进口价格(到岸价格)低于参考价格(以往3年的月均最惠国价格)的85%时触发,救济关税不超过进口价格(到岸价格)与触发价格差价的85%。

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在特殊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着巨大分歧,致使2008年7月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在最后一刻以失败告终。12月的模式草案给出了新的谈判建议,将特殊保障机制分两类情况:一类是救济关税没有超过多哈回合前的约束税率,触发水平和救济关税水平没有变化;另一类是救济关税超过多哈回合前的约束税率,这种情况的争议较大,模式草案提出了单独的建议案,包括触发门槛、救济关税、预先比率等方面内容,但仍有待于成员方之间进一步讨论才能正式达成。

三、多哈回合农业市场准入谈判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从理论上看,多哈回合农业市场准入谈判通过削减农产品贸易壁垒,促进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提高了世界整体福利。然而由于各谈判方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谈判结果对不同成员农业的影响差异很大。中国作为新加入WTO的发展中成员,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如果在多边谈判中大幅削减农产品进口保护措施,则可能会引起农产品进口进一步快速增长,从而对国内农业带来冲击。根据模式草案的主要内容,农业市场准入谈判对中国的潜在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产品关税削减对中国的潜在影响较大

一国关税削减将降低进口农产品的价格,从而提升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产品进口量增加,对国内农业生产的压力加大。在模式草案分层削减公式的要求下,中国作为发展中成员方,总体关税削减幅度为33.3%~46.9%。由于中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多数处在30%以下,因此大多数税目的减幅为33.3%。[4] 根据田志宏(2009)的计算,如果按照发展中成员削减公式削减,中国农产品关税平均约束税率将从15.76%下降到10.38%,降幅为34.1%;如果按贸易加权的平均约束税率计算,中国农产品关税加权约束税率将从15.33%削减至9.75%,降幅为36.4%。[5]可见,如果没有灵活性的规定,中国农产品关税将面临较大幅度的削减,市场准入的扩大将使国内农产品市场承受较大的进口压力。

(二)灵活性规定有利于中国缓解关税削减的负面影响

WTO允许成员方在农业市场准入中拥有灵活性,主要通过敏感产品、特殊产品以及特殊保障机制等方面来体现。首先,与其他发展中成员一样,中国有权指定农产品税目5.3%的产品作为敏感产品,这部分税目的农产品的关税削减幅度较低;其次,根据发展中成员享有的优惠待遇,中国还可以指定农产品税目的12%作为特殊产品,其中5%的特殊产品免于削减,余下的7%税目的农产品的削减幅度也较低;此外,当农产品进口超过基准进口量一定比重之后,中国还可以采用特殊保障机制,征收临时性保护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不仅如此,中国还是WTO的新加入成员,可以在上述灵活性优惠待遇基础上,再享有一定的差别待遇,以减轻农业市场准入扩大的压力。总之,敏感产品、特殊产品、特殊保障机制与新成员等灵活性规定,将留给中国较大的余地来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

(三)贸易伙伴扩大市场准入有助于促进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

市场准入谈判中的关税削减对WTO的每个成员都适用,这为中国的农产品开拓海外市场带来了更多机遇。在农业市场准入谈判中,发达成员将较之发展中成员面临更高的削减幅度。由于中国是农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如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均为WTO发达成员,因此市场准入谈判将通过削减国外农产品关税壁垒而促进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加工后的食物产品,如水果、蔬菜及其制品等,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6] 然而,由于发展中成员的关税削减具有较多的灵活性,因此中国向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增长有限。而对于最不发达成员,由于WTO赋予其免于扩大市场准入的权利,因此中国向这些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谈判方关于农业市场准入议题的具体削减指标已达成初步共识,但仍存在着诸多分歧,反映出各谈判方之间激烈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最终达成协议之前,中国需要积极应对,权衡多哈回合农业市场准入谈判的利弊,在推动多边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尽量减弱农业市场准入对国内市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确定谈判立场,推动谈判进程

目前中国农产品的关税水平很低,平均约束关税率仅为15.76%,是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的1/4。同时,中国的农产品关税结构单一,没有水分,且不存在关税高峰。中国的农业保护措施没有对农产品进口产生实质,仅仅对进口农产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关税削减造成的巨大压力,中国主张高税高减的原则,以缩小成员之间的不平衡。坚持发展中成员特殊待遇的权利,特殊产品与特殊保障机制对于发展中成员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关税削减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立场保持一致,要求发达国家成员采用激进的削减幅度。此外,在敏感产品问题方面,一是要限制发达成员敏感产品的范围,抵制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对于敏感产品额度的过分要求;二是要主张大幅度追加低关税进口配额,以促进市场准入的稳步扩大。在特殊保障机制方面,中国应与印度等发展中成员立场保持一致,维护运用特殊保障关税保护国内农业市场的权利。

(二)充分利用市场准入的“灵活性”政策保护中国农产品市场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相对落后,政府部门有理由为国内农业发展寻求相应的灵活性。同时,在当前各方已在市场准入谈判关税削减公式基本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充分利用灵活性以减缓关税削减的负面影响。首先,根据农产品关税的不同层级,尽量将关税高于30%的农产品(处于关税削减第二层)设定为敏感产品,将粮食、棉花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设定为特殊产品以免于关税削减。其次,充分利用特殊保障机制对国内市场进行有效保护,明确农产品进口的触发水平。最后,中国要与其他发展中成员,尤其是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保持谈判策略的相对一致性,力争扩大发达成员方市场准入的同时,使市场准入谈判对本国农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总之,要综合考虑关税减让幅度、特殊产品比例等问题,在推进国际农产品自由贸易的同时,注意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整国内农业生产结构

随着国际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作为谈判方自身的市场准入范围不断扩大,关税水平进一步降低,可能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对中国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带来冲击。与此同时,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园艺农作物如蔬菜、水果等,在目的国市场准入扩大之后,可以扩大出口市场空间。[7] 为此,中国应该积极调整国内农业生产结构和市场运行制度,逐步建立与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和WTO规则要求的农业法制体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鼓励具有比较优势与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加大对土地资源密集型大宗农产品的国内支持力度,并维持一定程度的市场准入保护。

参考文献:

[1]鄂德峰,周立春.多哈回合农业市场准入谈判现状盘点及前景展望[J].国际贸易,2010,(6).

[2]M. Gifford, R. Montemayor. An Overview Assessment of the Revised Draft WTO Modalities for Agriculture[R]. ICTSD Programme on Agricultural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une,2008.

[3]吴朝阳.多哈回合农业谈判2008年“12月草案”对中国影响的评估[J].当代财经,2009 ,(9).

[4]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Special Session. Revised Draft Modalities for Agriculture[R].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December 2008.

农产品选品方案篇(11)

中图分类号 S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09-03

所谓农资备案,就是指将种子、肥料等农业投入品通过设定项目的审核后,予以在网站等公共媒介上存案公告,以备查考的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农资市场管理制度设计,农资备案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一些重点农区快速兴起,并在提升政府信息服务水平,增强执法监管效果,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农资备案的缘起

农资即农业生产资料的简称。近年来,官方予以意思更明确的“农业投入品”称谓取代之。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农业投入品在市场准入方面,本无法定登记备案要求。也就是说,企业在执照核准经营范围内经营什么、数量多少,原则上是其生产经营自范围之内的事情,无须向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报备。农资登记备案活动的兴起,除了信息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其提供了基础条件外,最根本的还是其具有现实存在的必要性――那就是农资供需市场的特殊性,以及因此导致的传统执法监管的局限性。

正所谓农时不等人,农资产品的销售往往与一定的农时紧密相关。在我国平原农区,农业投入品销售的季节性和时效性很强,时间短、数量大、供需集中、淡旺季界线分明是其区别于一般商品的最典型特征。也正因如此,使得以打假扶优为主要目的的农业执法活动在遏制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方面普遍存在“来不及”、“顾不上”等方面的问题。

1.1 农资销售的时间性与执法程序的刚性之间的矛盾 一般而言,一种农资商品从大批量上市到销售结束,也就是30d左右的时间。而对一个案件的办理,从发现线索开始,则需要取证、检验、签批、通知直到决定、执行等法定程式。一套程序走下来,正好也需要30d左右的时间,最快也要10~15d,案件数量多,案情稍复杂,个案被拖上30d以上也很平常。执法程序的刚性规定,决定了行政执法对农资质量监管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往往是等到决定送达可以对违法行为采取处罚措施,问题产品早已被售出使用,所以农业执法监管在实践中总给人雨后送伞的感觉。

1.2 有限的监管力量与大量上市农资之间的矛盾 行政执法在实现监管目的上的另一个局限,表现在执法力量的阶段性“短缺”上。以安徽蒙城这样的一个中等农业县为例,每到春、秋两个农资供需旺季,往往是10多名执法队员要面对大小10多个农资市场几百家商号成千上百个品牌品种,在短短30d时间对每种产品、每个批次都严格把关几无可能。而监管的重点,也就是问题产品则更为隐蔽,发现难度很大。面对大量产品,执法人员往往分身乏术,疲于应付,很难集中精力侦办制售假劣等大案要案,这也是近年来执法活动形式化倾向的重要原因,无疑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正是由于上述矛盾,加上农资质量问题隐蔽性强,使得农业执法年年开展各类专项治理,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质量纠纷投诉案件依然高发。

农资备案制度正是为了弥补上述执法监管的局限而设计的,与传统执法活动相比,农资备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行政管制,因此更加灵活高效,可很好弥补执法效果滞后和执法力量阶段性不足。

2 农资备案的程序

2.1 备案申报 农资企业将其生产、经营产品信息,提前按照一定的格式向备案主体申报以接受审核。这是一个产品备案登记的开始。一般要求产品备案申报在时间上尽可能提前,不得迟于产品生产或备货期,以给接下来的审核、公示留出时间,以不影响使用者购买前网上查询为前提。

2.2 预登记 将企业申报的具体农资产品信息,按照规定的格式和项目,在审核前上传网上,以便接受备案部门审核。预登记一般由备案申报者自主完成,并应在预登记后合理时间内报送纸质审核文件。

2.3 审核 按照备案方案设定项目,对申报备案的产品进行检验、检查、审验等。主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制定审核项目,实践中应与执法检查内容保持一致。一般包括3项内容:一是质量。按照产品执行标准,对其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化验。二是证照。产品生产经营的许可类文件的查验、核对,重点对符合度进行审核。三是标签。各类农资的标签标内容和形式,均由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了明确规定,重点检查残缺、造假、套用等行为,确保产品真实性。只有上述3项均无问题,方能通过备案审核。

2.4 公示公告 通过审核的产品,应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示,主要是接受社会监督,受理投诉,听取公众对公示产品的意见建议。期间一般设定为7d。公示期过后无异议,即可正式公告,完成备案程序。

3 农资备案对农业执法工作的意义

3.1 农资备案与行政执法关系 农资备案与行政执法密切相关。虽然各地大都将备案具体事务交由执法部门具体办理,但备案工作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依据不同。行政执法活动的开展依据各类法律等规范性文件的授权,国家强制是当事人履行执法执罚设定义务的根本保障;而开展农资备案则基于行业自律、信息服务等而制定的工作方案,制约力主要源于市场机制鼓励和社会舆论压力,不具强制性。二是违法违规的后果不同。农业执法是通过行政处罚对违法者施以惩戒,从而达到促使相对人守法经营的目的,因此行政违法的后果往往是行政处罚。而备案申报农资如不能通过设定项目的审核,则意味着终止备案程序,备案申报者的义务是接受经营警示,主动将产品召回退市。这也意味着大多数守法诚信企业对此的态度应是积极的。三是当事企业的态度不同。正是由于执法与备案对待问题产品的处理措施不同,使得一般企业对待执法执罚的态度往往是消极的,而备案要求企业主动申报的,备案审核的不利结果并不直接导致处罚,因此相关企业的态度是积极的。从被动接受执法检查到主动申报审核备案,也是农资备案效率远远高于传统执法的主要原因。四是农资备案具有公众信息服务功能,而执法受程序和法律授权限制,执法主体一般不得随意对外公开处理处罚信息。

尽管农资备案与执法活动有着很多不同点,但两者目的是高度一致的,即为农业生产提供高产高效优质的农资产品,两者有着高度契合的补互关系。

3.2 农资备案对于执法工作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可更高效地实现农业执法目的,以及对执法活动的功能性辅助上。由于农资备案不以处罚为目的,故无须遵从冗长机械的法律程序。加上企业是提前主动申报,执法部门得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审核,对于没有通过审核的产品,有充裕的时间通知备案企业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假劣产品流入市场。另外,农资备案可起到滤网式的作用。一般合法经营企业,为使其产品质量获取官方备案认证,一般都会选择主动申报备案。实践证明,如此筛查可达到市场占有量的80%以上。这样,执法活动就可将少数没有申报备案或备案没有通过的产品作为执法检点,从而大大提高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农业执法是农资备案的后盾 农资备案的初始阶段,农业执法将为备案工作打开局面提供有力保障。将未申报备案产品作为执法检点的举措,可有效促使相关企业将产品主动申报备案审核;另外,对于备案审核没有通过的产品,如相关企业对备案部门的经营警告置之不理或阳奉阴违,可进入执法程序对其立案查处,从而保障备案,也是执法目的的实现。

其实,农资备案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在对执法活动的援持和辅助上:对于经营者,各类农资企业,备案制度可为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宣传展示,让其企业文化和产品质量赢得社会公众认可;对于使用者的益处更是显而易见――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不但免除了广大农民朋友在选购农资上费力甄别挑选之苦,还可有效防止虚假广告宣传的误导之害,从而使生产活动中源自农资质量的风险降至最低。

4 农资备案的条件和要求

4.1 制定工作方案 农资备案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效性强、环节众多,制定一个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必不可少。要求根据各类农资上市顺序和供需特点,对市场调查、受理申请、现场调查、备案审核、信息、补录修正、网站维护更新等基础性工作统筹兼顾,合理调配时间和人员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进,以最大限度发挥农资备案的功效作用,为农业生产者、农资经营者和市场监管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信息服务。

4.2 设立专门网站 农资备案制度的工作机制,是借助网络等公开传媒,在公开公平的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因此,注册设立专业网站必不可少,它既是备案工作的主要装备,又是各方信息交流的平台,为方便公众登录使用,网站应适应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的要求,做到功能设计科学合理,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灵活,维护更新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