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目前能源的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3-12-09 17:36:24

目前能源的现状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1)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4?0004?05

Research on mission planning model for on?orbit control of space robot

YAN Hui1, WU Zhihuan1,2, GAO Yongming1, MA Kaihang1

(1. The Academ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0416, China; 2. Unit 63883 of PLA, Luoyang 471000, China)

Abstract: Mission planning is the core of autonomous manipulation of space robot. There is no any planning model applied to space robot directly because of the operation particularity of space robot on orbit. Based on the planning domain definition language (PDDL), the resource definition, activity effect attribute and duration time are extended, and descriptive accuracy is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mission planning factors and 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robot.

Keywords: space robot; mission planning; autonomous on?orbit control; mature model

0 引 言

空间机器人任务规划在任务确立到最终执行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任务规划过程是由空间机器人的状态和规划目标确定的规划问题作为输入,经过一定的决策方式(自主或非自主)得到规划结果。规划的结果是空间机器人执行的行动序列集合,空间机器人按照这个序列执行行动能够达到任务的规划目标。在解决规划问题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形式化描述。任务规划模型的意义在于将规划问题转化为计算机可理解语义的数据。目前常用的规划模型有STRIPS,ADL,PDDL,NDDL等。

STRIPS是经典的规划建模语言,也是其他规划建模语言的原始模型。ADL在STRIPS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状态中引入了“”符号、开放世界假设、目标中具有量化变量、目标允许析取式、变量可以有类型、允许条件效果、增加了等式谓词。通过这些扩展丰富了表述能力,使之更接近实际问题。PDDL是国际智能规划竞赛(IPC)的比赛语言,具有较完备的建模能力,将规划问题描述为对象、谓词、初始状态、目标说明和活动的集合。PDDL至今已经发展到3.1版本,其表达能力也不断提升。许多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规划模型在PDDL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产生,如NASA把在PDDL的基础上扩展研究的NDDL作为其EUROPA框架的输入语言。

1 规划要素和关系

任务规划由空间机器人任务目标驱动,任务目标通常用目标状态、目标活动、任务周期等描述和限定规划过程和结果的相关信息。空间机器人的规划结果是一个选择的行动集合,每个行动代表空间机器人的一个工作事件,行动有时间、资源等信息,每个选择的行动都要满足关系限制。

1.1 规划要素

(1) 行动(Action):行动由组成空间机器人载荷和操作能力决定,决定了系统的任务能力,例如规划目标为,则系统必须具有能够将状态变为的Action。

(2) 资源(Resource):空间操作过程对资源的消耗非常敏感。空间机器人的资源除燃料、电能等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外,还包括并发执行动作数量有限的执行设备等。

(3) 状态(State):状态主要包括空间机器人载荷分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对传感器感知信息的抽象定义等信息。系统运行中状态可以由行动或一些突发事件改变。

1.2 要素关系

要素关系对任务规划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

(1) “Action?Resource”关系:表现了活动对资源产生的影响。空间机器人的活动可能依赖某些特定的资源,活动的执行可能消耗一定量的资源。

(2) “Action?State”关系:表现活动对状态的影响,空间机器人的活动可能以某些特定的状态为限制条件,活动的执行可能改变状态的取值。

(3) “Action?Action”关系:由于主体的增多,各空间机器人操作行为之间可能存在一些无法用上述关系表示的逻辑关系,这时,就需要直接定义两个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要的“Action?Action”有时序关系等。

2 空间机器人任务规划模型

基于PDDL的建模规范,将规划问题分为规划域和规划任务两个部分,。其中,。规划域体现了规划要素及相互关系,规划任务体现了问题的输入(初始和目标)和输出(规划结果)。模型中元素定义为:表示对象空间、表示状态空间、表示资源空间、表示活动空间、表示约束空间、表示初始条件、表示任务目标、表示规划结果。下面对各N元素的定义进行详细描述。

2.1 对 象

对象(Objcet)包括空间机器人和分系统。,为任务可调动空间机器人的总数,其中每个对象包括4个属性:。属性中表示空间机器人的惟一身份标识,为空间机器人的名称,为空间机器人的类型,表示该对象特有的属性。

2.2 状 态

状态(State)表示空间机器人各分系统和设备的工作模式和状态,操作目标的状态等。STRIPS中的状态、PDDL中的谓词都包含了系统的状态信息。Domain中为状态集合。其中每个资源包含状态名称、默认状态值和取值范围。本文将状态定义为多值离散的,例如存储器的状态有记录、重放、空闲、备份4种离散状态。任务规划的核心是与规划目标有关的空间机器人状态以及可以改变和维持这些状态的空间机器人活动,比如“”,“”可以改变机械臂的状态。

2.3 资 源

空间机器人上携带的燃料、电源的电量、存储设备的存储空间以及各类设备、装置均可以用资源(Resource)的形式进行描述。领域模型中资源包括。下面对资源定义中各属性进行描述:

(1) :表示资源的代号。

(2) :表示资源的名称。

(3) :表示资源类型,模型支持两种类型的资源表示:可恢复资源、不可恢复资源。资源在活动开始时消耗,活动结束后会释放掉部分可恢复型资源。有些活动也会增加可恢复型资源(比如下行数据可释放存储空间),不可恢复资源在消耗后不能恢复(比如燃料、供一次性使用的设备等)。

(4) :表示资源容量,资源的容量用整数表示,对于取值可能为连续的资源,也以离散的整数表示,即资源的消耗必须为整数个单位。对于独占设备认为其取值范围为,被占用时为,空闲时为。

2.4 活 动

规划域中的活动指的是活动类型(Activitytype),描述的是空间机器人的能力,不包含其执行特性。Activitytype是任务规划的核心要素,一个活动类型对应一个或多个控制指令的集合,完成一个具体功能操作,具有可理解的实际意义。Activitytype包含属性为。Activitytype在PDDL中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表示活动类型的持续时间。下面详细描述各属性的作用:

(1) :属性保证了Activitytype在规划域中的惟一性。任务规划的结果是给Activitytype赋予了时间属性的活动实例,一个Activitytype可产生多个活动实例,活动类型和活动实例之间的关系与面向对象类与对象之间关系相似。

(2) :传统的规划模型不具有表示时间的能力,属性的加入解决了这一问题。空间机器人执行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耗费时间。可以是具体的数值,也可以用时间函数表示。

(3) :表示活动执行的前提条件,也即活动执行的约束条件。表示活动在实例化时必须满足约束条件,关于约束的性质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4) :表示活动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状态变化和资源变化两种影响。影响的生效时间既可能是活动执行前,也可能发生在活动执行后。通过和进行标记。对于资源变化,为避免共享资源带来的冲突,通常发生在活动执行前。可恢复型资源需要在活动执行后或活动执行意外终止时释放所占用的资源。而活动带来的状态改变,通常发生在活动完成后。例如表示活动结束后将一个状态从转变成,表示活动开始前占用数量为的资源,表示活动结束后释放数量的,活动对资源产生的影响如图1所示。

规划的过程要把活动类型进行实例化产生活动实例()。一个活动类型可以多次实例化,比如活动类型为,而根据操作的需要,可以在不同时刻执行多次该活动,即生成多个具有不同时间属性的活动实例。活动实例可表示为,其中为活动的一个活动实例的开始时间。和共同决定了活动实例的执行特征。

2.5 约 束

约束(Constraint)描述了空间机器人的“Action?State”,“Action?Resource”和“Action?Action”三种关系。STRIPS和PDDL中动作的,体现了约束的性质。约束的表现能力,决定了任务规划是否能够与现实世界很好的衔接。约束主要表现两种情况:一是活动的可行条件,二是活动的规律。可行条件即活动类型实例化中状态的条件限制和资源限制,是活动类型实例化符合现实的必然要求。另外,在执行任务时,有些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固定时序关系,通过约束定义可以大大缩减规划空间。

约束关系可以分为资源约束(Resource Constraint)、状态约束(State Constraint)和时间约束(Time Constraint)三类:

(1) 资源约束。资源约束定义了活动类型实例化所需的最小资源余量。资源的时间窗口特点限制了活动实例在时间轴上的部署。活动实例只能部署在资源余量满足资源约束的时间窗口内,即活动实例的。为一个时间区间集合,该集合内的时间上资源余量满足活动的要求。

(2) 状态约束。状态约束描述空间机器人活动类型实例化的状态前提。活动类型实例化除了受必要的资源限制,还应满足逻辑上的合理性。例如空间机器人执行机动活动,除了满足必要的燃料条件,还应保证基座处于开启状态且基座工作模式处于自由飞行模式。

(3) 时间约束。时间约束描述了活动类型的执行时间限制和两个活动时间属性之间的关系。活动类型在实例化时按照时间约束确定其绝对时间属性(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时间约束有相对约束和绝对约束两类。相对时间约束表示两个活动类型执行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典型的相对时间约束是时序约束,即一个活动只能在另一个活动完成之后开始。绝对时间约束表示活动的时间属性和某个绝对的时间值之间的关系。

3 规划任务描述

MSR的系统组成和任务执行环境特点决定了任务规划的规划域,然而由于MSR系统完成任务的多样性和重复完成任务的能力,每个MSR系统可能完成多类任务,或者重复完成多次同类任务。通过任务模型可以对任务进行统一的抽象描述,每次任务开始后规划域是固定不变的(不发生异常事件的情况下),通过任务建模定义不同的任务,MSR自主协同任务规划系统根据任务模型引导任务规划的完成。每个任务独特的属性主要有初始l件、目标和规划结果。

(1) 初始条件。初始条件定义了任务开始前状态条件集合和资源条件集合。对规划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决定了规划和协商的起点。基于不同的初始状态和资源条件完成相同目标所需的操作过程是不同的。

(2) 目标。任务规划过程有目标驱动,规划的目标可以表示为。和分别定义了规划目标的两种表现形式,以一组状态取值的集合定义目标;以一组活动类型的集合定义目标。

(3) 规划结果。规划的结果是一个可行的行动方案,模型建立时任务规划结束后为任务的全局规划方案,包含一组活动实例的集合。MSR中每个空间机器人的规划方案,其中。该活动实例中每个都满足其对应的,每个活动实例的执行都会产生的影响。系统在的作用下可以完成由到的转变。

4 基于GTL的模型表示

NASA在其多个航天器规划系统中采用了通用时间轴(Generalized Timelines,GTL)技术表示任务规划。本文将规划用Timeline的集合来表示,每个Timeline对应航天器的状态和资源的记录或映射值。Timeline能够直观地描述任务规划,活动的实例分布于Timeline上,且同一时间同一活动类型仅有一个活动实例。规划的结果也可以用Timeline进行正确性和安全性验证。时间轴的横向为时间,记录了活动、资源和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性,纵向为状态、资源和活动类型。

(1) 状态Timeline。状态Timeline表现了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任务规划结果的执行将导致状态变量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变化。状态的取值可能由活动改变,也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

(2) 资源Timeline。资源Timeline表现了资源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不可恢复型资源总是随时间递减的(如燃料),可恢复型资源在消耗后有可能得到补充继续使用。可恢复型资源有的在占用该资源的活动实例完成后会自动释放(如功率),有的需要其他具有补充该资源的效果的活动实例执行后才可恢复(如存储)。

(3) 活动Timeline。活动Timeline可表示为每个活动类型的活动实例在时间上的分布Gantt图,如图4所示。任务规划过程是活动Timeline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个在Timeline中的活动实例都必须与状态和资源Timeline相对应,活动Timeline的变化也会导致状态和资源时间轴的动态变化。

5 模型应用实例

以一个想定任务的任务规划脚本为例说明模型的应用。想定任务的活动实例如表1所示。表中为每个活动实例对应的活动类型名称、编码,活动类型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表1 空间机器人活动实例序列

模型表现方法如图5所示。图中用Gantt图表现了该任务的Timeline,任务管理人员可以直观地在Gantt图上观察活动实例的执行开始和持续时间,以及资源和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6 结 语

空间机器人任务规划模型是用建模语言对空间机器人执行任务过程进行语义的描述,从而使计算机能够很好的理解。本文通过对现有规划建模语言的研究分析,以PDDL语言设计基本原理为基础,拓展了对规划过程中资源和活动实例的定义,以及对活动的持续时间和活动效果属性。经过模型应用实例验证,本文研究的模型具备描述空间机器人任务过程的能力。能够支撑进一步任务规划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饶东宁,蒋志华,姜云飞.规划领域定义语言的演进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22):23?25.

[2] 陈治科,熊伟,刘德生,等.在轨操作技术及国外发展分析[J].装备学院学报,2014,25(6):63?68.

[3] 姜维,庞秀丽.提高卫星服务寿命的任务规划方法研究[J].自踊学报,2014(5):13.

[4] CHIEN S, JOHNSTON M, FRANK J, et al. A generalized timeline representation, services, and interface for automating space mission operations [C]// Proceedings of Space Operations Symposium. Stockholm, Sweden: [s.n.], 2012: 11?17.

[5] STROBEL V, KIRSCH A. Planning in the wild: modeling tools for PDDL [C]// Proceedings of Advanc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rmany: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 273?284.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2)

2水资源论证不同阶段工作标杆创建

2.1水资源论证项目报价书编制

2.1.1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1)项目概况项目具置、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搬迁)、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发改委立项文件,环保、国土、水利部门前期意向性文件等)。(2)项目取用水情况取水水源、取水方式、取水量、保证率;项目用水方式(电厂等项目需要水量平衡图用于分析其用水指标,水厂项目需了解其供水规模、水质要求、净水工艺等);项目生产过程废水处理方式,有无废水外排。如有,需了解退水地点、水量、退水规律(经常性还是间歇性)、污染物种类及浓度,以及排水口是否有环保部门批复。(3)区域基本情况查阅资料了解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开发利用情况;项目取、退水涉及哪些水功能区,还有哪些水源供本项目用;当地用水总量指标分配情况;水资源及水功能区管理要求等。

2.1.2报价书编制格式(1)单位基本情况介绍简介单位人员配备、资质、业绩概况、主要联系人信息等。(2)资质情况将资质扫描件放在报价书中。(3)项目报价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费用核算方法》为依据,编制项目报价。同时,分集中办公费、会议费、资料收集及现场查勘费、技术工作劳务费、报告印刷、计划利润、税金等项目,对报价作详细测算报价。两项报价相差不能太大,同时应给出一个优惠报价作为最终报价。(4)近5年类似及相关项目业绩业绩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最近的业绩放在前面。与项目类似的业绩可优先置顶。(5)其他说明主要向业主方说明我方承担本项目的优势、价格优惠政策等,酌情增减。

2.2资料清单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1)项目基本情况资料项目规模、地点;明确详细的取水方案,退水方案;水量平衡图;初可研报告文本及审查意见;项目所在地的有关地图、地形图;应急污水排放措施。(2)项目所在区域的基本情况资料河流水系图及概况,水文站网情况,水文气象特征,取水河段的地形图;分析范围内社会经济和主要用水指标密切相关的资料;取水水源的所在河道水利控制工程、调度运行办法及实际运行资料;水资源状况资料(对于保证率高的取水项目,尤其要注重收集枯水期资料);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供、用、耗、排资料,水功能区分布,主要污染源、入河排污物的现状与近年来变化情况,近年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5年以上的水资源公报资料及有关水利统计年鉴。(3)论证范围内水文、水资源(水质)及取水河段资料对于地表水水源,需收集论证范围内各水文站降水、流量、水位、蒸发长系列资料,供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与调节计算用;对于中水水源,要历年的污水厂实际运行资料;对于地下水源,需收集论证范围内地质钻孔,水文地质实验,地下水水位、水质动态资料,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层位资料,地下水补给、排泄量、开采现状和开采规划等资料。论证范围内的取水、用水资料,主要为取水河段上下游工业用水户名称、规模、取水口分布、取水量、取水设计保证率、生产产品等,农业灌区面积、分布、种植作物类别、复种系数等,生活取水户规模、取水量、取水口位置等,供分析计算取水水源可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程度。项目所在区域水功能区管理目标,取水口上下游污染源分布及第三者用水户取水口高程,项目取水口附近近3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取水口附近河段历史演变情况,近年来冲淤状况、来沙量等资料,供分析取水口位置合理性。(4)有关水资源管理与规划资料区域水资源管理文件(条例),水资源综合规划,取水河段所在的水功能区划及管理要求,用水定额资料,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配,三条红线管理实施方案等。(5)有关支撑文件资料发改委、环保、国土、水利局等部门与项目有关的批复文件或者审查意见,项目初可研审查意见,相关取用水协议等。(6)其他企业与水有关的风险预案,内部管理办法。

2.3工作大纲编制

2.3.1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1需编制工作大纲的情形有(1)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一、二级的。(2)调整取水用途作为水源的。(3)利用调水水源的。(4)混合取水水源论证的。

2.3.1.2编制原则(1)准确的项目定位,把握论证的重点与难点,突出重点,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2)体现清晰的论证分析思路和合理技术方法。(3)论证内容全面,重点突出。(4)资料清单及补测方案明确。(5)人员组织及经费预算合理。

2.3.1.3工作大纲编写准备工作掌握项目的基本情况、区域水资源条件、用水指标、业主要求、工作人员组成情况。

2.3.1.4编制要点(1)工作等级应根据项目情况,分类逐条说明,由于项目的复杂及取水水源的多样性,以及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工作等级易出现较高或较低的偏差,应仔细考量。(2)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取水量较小的项目,分析范围建议以县级行政区为宜。从水库取水的项目,分析范围可扩大到水库所在流域。分析范围图应包含项目位置、主要水系、水文站网、水功能区、供水工程、主要取用水户和取水口位置。论证范围应分为取水水源、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论证范围,根据导则要求综合判定。(3)现状及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选取时,应先分析比较近几年降雨、来水情况,选取一般偏枯年份较为适宜。工业项目选取竣工或投产年份作为规划水平年,供水项目选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年份。(4)明确论证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技术方法1)资料收集基础资料应收集全面,搜集方法及途经可靠;依据的规程规范,标准定额和文献资料充分,项目概况、工艺流程介绍清楚;计算方法正确、参数选取合理。a.对计划收集的资料提前分类,列出清单。b.制定收集资料和现场查勘的日程计划与工作方案。c.编制补充监测的工作方案与技术大纲。2)现场勘查a.听取项目业主对单位的介绍,正在开展的前期工作情况及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有关批复意见,了解项目拟采用的取用水方案、退水方案。b.查看取水河段上下游、左右岸的取用水户及取水口分布情况。c.查看取退水地点、取水退河段的水质、水量等涉水事项。d.改扩建项目还需查看前期项目用水主要过程。e.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关用水指标及政策。3)水资源状况与特征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总体状况分析,取水河段水资源特征分析,尤其注意枯水期分析。4)水源条件及取水方案分析分析论证范围内可供本项目使用的水源及可供水量、保证率,比选后明确项目取水水源和取水方案。5)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在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范围内供需平衡和现状开发利用程度分析;结合现状供水能力和水资源状况,分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范围内各行业用水指标,评价区域用水水平;有针对性提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6)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从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方案等方面提出取水合理性分析内容及方法;分析项目用水流程,计算用水指标分析用水合理性;分析节水潜力,提出针对性的节水措施方案。7)取水水源论证针对论证范围内可供使用的各水源,分析其现状与规划水平年来水量、用水量、可供水量及水量供需平衡情况,提出合理可行的水源组合方案建议,评价水源方案的水质、水量可靠性和可行性,以及取水口的合理性。8)取、退水影响在初步分析项目取退水方案的前提下,分析取、退水可能对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水域纳污能力、水生态保护及第三者产生的影响。9)补救与补偿措施建议在取退水影响分析的前提下,说明影响的可能程度和范围,提出合理可行的补救和补偿措施。(5)编制进度计划应考虑的要素:论证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和立项的时间要求;论证项目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委托方的意见。其他编制要点还包括人员构成及职责分工、经费预算、有关附图等。附图主要包括分析范围图、水功能区划图和地下水超采地区的地下水超采范围图。分析范围图一般基于流域水系或行政区划图,应标明主要水系、水文站网、水功能区、主要供水工程、项目位置、取退水口位置。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图应注明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和主要开采井的位置。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3)

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水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人用水需要的全部过程。

城市是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地区,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简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因此,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的,即在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健康的前提下开发水资源;第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满足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第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3]的发展战略;第四,水资源开发利用要满足世世代代人类用水需求,体现代内与代际间的平等。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对这类复杂的生态系统,不确定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4],因此,在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应从机理上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找出影响和制约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的胁迫因子,进而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途径,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由PSR模型延伸出来的驱动力(Driving forces)-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响应(Responses)模型(DPSIR模型)正是符合这一思维模式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

1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的DPSIR模型

DPSIR模型是目前在环境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框架模型,它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因子共同描述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以用DPSIR模型来描述其发展过程。

1.1 驱动力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驱动力是指造成水资源复合系统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以分为自然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自然驱动力是指城市化导致的自然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城市水循环、城市气候及降雨特征、城市水文效应及城市水环境的变化[1]。社会经济驱动力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城市水资源的需求,主要包括城市发展的人口目标和经济目标。从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作用的时效性上来说,自然因素导致的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变化是缓慢的,而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影响大、作用突出,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变化的主导驱动因子。

1.2 压力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压力是指通过驱动力作用后,直接施加在水资源复合系统之上的促使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变化的压力,直接表征驱动力的强度。驱动力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压力一方面表现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对水资源的竞争上,具体表现在城市的工业需水、农业需水、生活需水以及生态需水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对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废污水的排放。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上就是通过对水循环过程的调节,使水分沿着特定的路径循环运动,从而满足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不同部门对水资源的特殊需求,同时使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并可持续发展。

1.3 状态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状态是水资源复合系统在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现实表现,是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描述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物理特征。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及其动态变化是研究驱动力和压力的基础,也是分析影响和响应的出发点。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可以用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可用水资源量、水质状况、水资源重复利用能力、污水处理能力、人口现状、经济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现状等来表征。

1.4 影响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是指水资源复合系统在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的状态的变化。与状态的相似之处是,二者都是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现实表现,不同之处是状态反映的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而影响反映的是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变化,对影响的分析是决策的基础,是响应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水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对水资源需求的竞争,导致了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资源量的变化、水资源质的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1.5 响应因子分析

在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响应是指人类对状态和影响的反馈,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社会经济因素对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压力塑造了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当前状态,系统的状态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结构等,为了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人类必须调整自身行为,即社会的响应。

1.6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机理分析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的DPSIR模型是一种基于因果关系组织信息模型,存在着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因果关系链,在城市发展的初期,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强度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之内,水资源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水资源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孕育、滋养、促进和支持的作用,水资源复合系统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随着人类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施加的压力超过了其承载能力,水资源系统的状态,包括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水资源的水文循环过程等都发生了改变,而水资源的短缺和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后,人类逐渐通过经济和管理策略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一方面调整水资源系统的驱动力和压力,从根源上改善水资源状况,另一方面采取直接措施改善水资源的状况及生态环境状况,从而使水资源复合系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演进,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一个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S型发展过程。

2 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该遵循以下过程:首先评价城市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然后分析造成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变化的原因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驱动力和压力,找出胁迫因子,分析水资源的现状和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据此调整当前的发展策略,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和途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1 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及需水预测

DPSIR模型的状态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对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的调查及需水量的预测。

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第一,城市供水水源状况。城市水资源包括传统的淡水资源和非传统的水资源。对供水水源构成特征的分析,就是调查构成城市水源的各种水源的量和比例;第二,城市供水状况,包括供水设施能力、供水量、供水水质的调查分析;第三,城市用水状况,城市用水分为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对用水构成特征的分析,就是调查各部分用水的量和比例;第四,城市排水状况,包括城市污染排放量、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收费等方面。

在对城市水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对城市发展的需水量做出预测,预测方法主要有万元产值需水量定额法、用水增长趋势分析法、人均用水定额法、关键因子相关分析法等,不同的预测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优缺点,因此在实际需水量预测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预测方法相互校验。

2.2 城市水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DPSIR模型的影响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对城市水问题的调查研究,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体现在对城市水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城市水问题的调查研究是在对城市水利用基本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水资源是否短缺、水污染状况、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等方面;第二,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具体表现在水资源量对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目前存在的水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水体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对城市水问题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制约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胁迫因子,即城市水问题产生的驱动力和压力。目前水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率低、用水浪费、供水漏失量大、工业用水效率低下、工业布局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利等。

2.3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DPSIR模型的响应因子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体现在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即为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水问题的原因的调查分析,从调整驱动力因子和压力因子的强度、改善状态因子和影响因子两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措施协调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改善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而实现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调整水战略方针,遵循“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原则;科学配置、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加强城市水系统规划;加强水市场监督;加强管理,创建节水型城市[3]。

3 结束语

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是城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互耦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DPSIR模型的应用可以简化这一过程。通过全面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可以深入理解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在用DPSIR模型分析城市水资源复合系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为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左其亭,等.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16-132.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4)

我国人口众多,而可利用土地面积却在急速的下降。在一些地区因为沙化、建房用地、土地荒芜等,我国平均下来每年都要减少将近五百万亩的可用地。可耕地逐渐减少,但是所需要的粮食还要增加,所以就出现了在耕地中出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过分使用,不仅破坏了土壤特有的微生物结构,使耕地土壤的质量急剧下降,还给环境带来的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步入小康阶段,并且在教育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还会有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的一些农村乡镇。由于发展急迫,而且专业性的技术不到位、设备不完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强,在乡镇建立工厂的同时,造成了地方性的环境严重破坏问题。例如,一个造纸厂污水排放污染了一条河;皮革厂的建立严重污染了地方的空气;个别地区还会出现冶炼把大片空地搞得寸草不生的现象。由于我国的监督制度目前还不能每个地方都会做到位,就造成了这些地方环境一直处于严重污染状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能源还是以煤为主的,在工业中和民用中的煤的用量都是很大的。在短期内把煤改为其他燃料还不是很现实,燃煤对我们环境造成的污染还是要持续。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偏远地方还砍伐树木作为燃料,不仅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还对我国生态循环造成了很大破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即是我国目前对污水处理的体系建立的还不够完备,国家还不能提供对我国污水完全处理的资金用量。我国工业生产污水加上人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据相关专家估计每年要拿出几十亿才能对这些污水做到较为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还没有这个实力。

二、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状况与我国经济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有能源含量很丰富,但是平均到个人的量却是少得可怜,而且还有各地能源分布不均匀、使用效率普遍不高、受污染相当严重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技术的不够完备,还可能是因为管理体制的不科学以及我国经济体系不够完备等等原因。在专业技术方面对新资源的开发还没用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制度,如此一来就对新能源的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能源的利用对外的依存含量日渐增高已经成为了一个公认的事实,最近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有一次提醒了我国市场,随着当下我国从海外进口能源的含量逐渐地增加,从而使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含量也迅速升高。相关科研专家认为,伴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产量和人均耗能量已经十分不对称,日后煤、油、天然气从海外进口的趋势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量的上升也在继续着。这样的能源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以及国防各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就目前世界能源逐渐减少的趋势来看,这些生活能源终有一天会用完,所以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珍惜这些可利用的能源,做到合理科学的利用,不浪费。最重要的还是努力开发新的可利用能源,代替目前逐渐减少的能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能源问题。

三、对新能源开发与我国综合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在对“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在新能源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也暴露了很多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为了从本质上加强我国新能源开发的发展力度和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变革,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环保、经济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能源发展新体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会对我国的新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所帮助。

(一)对新能源开发的发展规划要加强

目前,由于政府的职能变换不是很到位,重视相关项目的发展,从而忽略了相对应的规划问题。能源发展规划和现实中能源的开发相差太大,规划不仅落后而且还没有相关的约束管理,致使能源开发过程中发展无序化、资源浪费现状很严重。新能源的开发面临难并网、难调峰、难消纳等现实问题。所装设备多但是发电量却很少、运转速度很快但是产生效益却不容乐观,有些地区没有资源开发的条件,但是也盲目的跟随别的地区构建能源开发基地。因此我们在对新能源的来发进行发展规划时,要从战略全局的统一、科学、长远的的角度出发,对战略决策的约束力度和严肃性要加以强化。

在进行规划时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电源和相关的电网配套的问题,要对相关项目发展的有效性做到保障,必须送的出去。其次,要对新能源的发展和传统能源的科学环保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到合理的处理。同时要把新能源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到合理调整,对发展的分布形式、和新能源的就地消纳给予鼓励。最后我们要学会因地制宜,对新能源开发产地要做到科学有效的利用,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交通不发达不利用运输,无法进行就地消纳的,我们要做到合理的缓解,从而避免对新能源的开发带来不必要的浪费。还有就是地方性的能源发展规划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划要求进行。

(二)节能排减是新能源开发的基础

针对我们开发所要利用的资源和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按照节能排减的开发原则,加强对一些耗能高、排放高、效率低的能源开发技术的有效改造力度。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能源发展合同化的管理理念,从而对通过拉闸限电这类的行政方式推行节能减排的方式做到有效的避免。我们还要结合东西方的科学寂静发展水平与环境容纳量,对节能减排的指标做到有效安排,坚决避免一刀切的方式。

(三)掌握新能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5)

随着世界资源的日益消耗新能源的开发、资源能源的利用备受全世界关注,在建筑工程中,就如何更环保、节约工程中的材料、降低工程能源损耗成为现代建筑工程中所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建筑更多的关注实用性,没有充分考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所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传统建筑会逐渐的被绿色建筑所代替,绿色建筑的目标是低能耗建设、环境友好并适宜居住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对国民经济发展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首先需要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因此对二者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我国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城市化发展很有必要。

一、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概念及关系

1、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中都含有“绿色”,这个绿色不是指单纯的绿化,其真正概念指的是建筑物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国家出台对绿色建筑的标准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和高效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实施工作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两者的关系

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都强调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强调利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来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新内容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的必然要求,而绿色建筑是绿色施工的重要目的。绿色建筑是在实现“四节一环保”基础上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实体建筑产物。而绿色施工却是一种施工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能源浪费建筑物的经济效能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绿色施工则指活动过程。

二者相互密切关联,但又不是严格的包含关系,绿色建筑不见得通过绿色施工才能实现,而绿色施工的建筑产品也不一定是绿色建筑。

二,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要求以及施工要求也日益严格,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保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发展的必要手段,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筑产业要改变大量耗用自然资源的发展现状,节能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先导,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绿色建筑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绿色施工管理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政府在绿色施工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标准当前的能源短缺现象日益严峻.解决能源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建筑工程中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的比重为三到四成.如何对建筑实施节能技术,是减少建筑能耗损失的关键当然绿色建筑所包含的意义。

三、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要求以及施工要求也日益严格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绿色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发展的必要手段人们开始意识到建筑产业要改变大量耗用自然资源的发展现状,节能建筑技术逐渐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先导,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逐渐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1、评价体系逐渐完善

我国在借鉴其他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制订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目的在与对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项目进行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人力发展。绿色评价体系主要有六大指标组成,有节地和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环境、节材与材料资源、节能和能源资源、运营管理以及室内环境质量控制。对评价项目进行合理优化调整,能够为绿色建筑的实际应用提供便利。

2、绿色施工方法有待改进

虽然我国提出了一套绿色施工的技术标准,但在具体实施时仍遇到了一些问题,进行绿色施工时建筑的材料和机械安排是否绿色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目前很对施工单位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机械的安排上对于绿色材料的定义不明确,第二许多现行施工工艺难以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工艺都是以传统的施工为基础,绿色化的施工工艺和绿色施工机械还较少得到应用这就导致了施工中的资源浪费;第三施工过程中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以及人员的素质问题严重影响了绿色施工的进行工业化和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

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发展趋势

1、提高绿色意识

绿色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单位以及使用者的绿色节能意识而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施工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绿色施工的实现效果社会全员的绿色节能意识是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意识通过加强社区以及施工单位内部的绿色建筑宣传教育加强施工人员技术的培训等方式捉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发展

2、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对于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虽然有一定的技术规程,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仍然不完善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的奖惩措施,以及具体的考核实施单位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对于绿色施工而言,法规不应仅局限于施工这一单方面的过程,而应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用全过程控制的理念进行法规的编制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建材也应详细的规范要求利用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技术规程的指

结语:

随着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资源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急剧恶化,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绿色建筑必然要求绿色施工不仅要在节能方面达到相关标准而且要在污染方面严格控制目前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工程所追求的目标由于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起步较晚,还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建设技术标准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我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相信相关的制度体系和技术能够建立和成熟,以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快速发展。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6)

风险是事物未来发展的一种不确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预期财务状况发生偏离的机会和可能,导致风险发生。从短期看,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使企业陷入从表面看来由财务状况不利引发的经营困境;但从长期看,财务状况的不利一定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从一定时期看,财务风险是许多风险产生后的最终体现,是长期、循序渐进的结果。

财务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利,企业将陷入困境,导致无力继续经营,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规避,了解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可能动向,调整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之一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本文以新能源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帮助新能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以保持长期持续发展。

一、新能源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分析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要了解新能源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新能源企业的现状

新能源企业是相对传统能源而提出的概念,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海洋能等多方面的能源资源。环保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新能源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支持。

十一五期间,风能和太阳能在我国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200千兆瓦以上,正在并将继续在我国甘肃河西、新疆哈密以及内蒙古打造“风谷”。以江苏无锡尚德为龙头的光伏产业是太阳能产业的代表,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8GW,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的53%。其他的新能源产业,如生物质能、地热能、小水电等,在我国也呈现不断发展的势头。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了解《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利用将继续并扩大开拓工程市场、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光伏产业将继续保持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质”与“量”并重是风电发展的基调,十二五末,装机规模将达到13 000万千瓦;针对生物质能产业的政策和标准将陆续出台,预计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20万千瓦,生物质液体燃料达到7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24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燃料达到120万吨。

新能源产业是人类未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契机,尽管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势头仍受到世界瞩目,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1.缺乏政策支持。相对传统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成本高,没有政策扶持,让所有人用得起新能源目前是不现实的。2.无序竞争严重。新能源产业的光环吸引着大量资金的进入,一些行业已经由垄断竞争向充分竞争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新能源市场,降低了相应成本,但另一方面,将整个市场带入一种低技术的重复生产状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高端发展。3.创新意识缺乏。由于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利益因素占据了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空间,而新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生存的根本,而可持续的关键是不断创新,缺乏创新意识的新能源企业是可怕的。4.环保意识缺乏。新能源产业并不是无污染产业,只是相对传统能源产业,对人类的危害范围小,但从长期看,缺乏环保意识的新能源产业会给人类未来带来更大的危害。

(二)新能源企业的特点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集中在近十几年,因此,我国的新能源企业目前主要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这一阶段正是企业寻找着眼点、突破点,寻求企业生存的关键时期,加之新能源自身的特殊性,新能源企业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产业企业的特点。这些特点有些能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有些会阻碍发展。

1.产业优势。一方面是传统能源的短缺及我国经济高速迅猛发展,一方面是人类自身可持续生存及发展的需要,双向地催促着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产业优势是其他产业不具有的或曾经具有,以后不具有的,而新能源产业的这一产业优势是与生俱来的,并将持续拥有的。

2.创新空间。人类的进步,一方面是人类需求的产物,一方面是人类不断创新的产物。新能源产业是人类持续生存要求的产物,同时也需要人类不断地创新,因此,新能源产业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

3.潜在资本与市场。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看,未来的能源市场必然是新能源企业的;由于新能源产业良好的前景,财政资金、金融资金、风险资金等将纷纷进入,因此新能源企业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本与市场。

4.落后的技术。尽管新能源产业有美丽的光环,有无限的创新空间,有大量潜在的资本与市场,但落后的技术仍然是新能源企业现阶段不容忽视的特点之一。

5.较高的成本。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的新能源企业,大量工作处在摸索中,落后的技术、高额的研究开发费用、大量进口的设备,无不导致了新能源企业的高成本,阻碍着与传统能源的竞争。

新能源企业在我国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及对我国传统能源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但技术障碍、高成本及人才的缺乏,使得新能源企业缺乏价格优势及产品质量优势,难以进入一些传统能源市场,并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缺乏标准的商业模式,加之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处于或准备进入这一产业中的新能源企业应充分认识并了解这些特点,把握自身优劣势,不急于求成,科学地进行管理,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是科学管理中的重要一步。

二、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现象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了解了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的优势及劣势。优势与劣势本身是相对的,另外,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上,优势与劣势也是不断变化的。影响新能源企业生存的关键是流动资金的断裂,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的狭义表现,而这种狭义表现,往往是前期生产经营中风险积累而成的最终结果。因此,新能源企业不应仅关注短期狭义财务风险的表现,更应关注长期动态的财务风险表现,才能防患于未然,保持企业长期持续发展。

一般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有两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市场变动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内部因素是企业特有因素,是由企业自身事件产生的因素,包括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财务因素和经营因素。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也主要是这些方面,由于新能源企业所处产业的特殊性,新能源企业所处产业的市场变化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总体趋好,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尽管企业无法回避,仍应进行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较大危机和损失。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及其现象。

(一)管理因素

管理包括内容很多,有管理层的设立、管理职能的定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及执行、财务计划的编制、财务预算的执行、管理文化、管理理念等多方面。有一环节设置不当、执行不力或发生缺乏,都将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而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管理现象是管理理念中的管理短期意识,由于利益驱使,如果管理层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新能源企业不断创新的要求和特点,将很快被置身于低端市场行列,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的不可生存;另一个现象是缺乏环保意识,很多国家也将新能源定义为清洁能源,但并不是新或清洁,就没有污染,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乏对所用材料及工艺过程等的环保处理,从长期看,将对人类造成新的危害,同时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

(二)财务管理因素

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资金回收管理三部分。筹资不足或过多,不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筹资过早会加大资金成本,不及时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投资不当,会影响投资效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收,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引发财务风险。

从发展趋势看,新能源企业不缺乏资金,但仍然存在饱饿不均的现象,初创期的企业有项目缺资金,表现为筹资短缺;成长期的企业潜在资本多,而缺乏创新项目,表现为筹资过剩,如果盲目投资,又表现为投资不当。无论是筹资短缺还是筹资过剩,都是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象,只是不同阶段的企业表现不同,但所关注的都应是筹资成本及投资回报。

(三)财务因素

财务支付方面和财务结构方面因素是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两大财务因素。由于新能源产业的经营时期较短,虽然潜在市场前景良好,但较高的成本特点,一方面导致目前市场有限,另一方面使得新能源企业的盈利空间较小。由于市场有限,如果开足机器大量生产,容易造成存货的积压,资金流动能力差;如果谨慎小量生产,设备闲置较多,资金利用率低。同时为了培养客户及保持顾客忠诚度,企业的资金回收不畅现象较多,应收账款比例过高,资金流动能力差,资金利用率低,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差,容易引发偿债危机;应收账款比例过高,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最终引发偿债危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财务因素方面,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存货的库存表现,二是应收账款的账面表现。存货的库存表现会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存货积压严重和存货储备不足,积压严重对新能源企业短期经营影响较大,应特别关注,储备不足引发的资金利用率低,短期不会影响企业经营,但会影响企业的潜在筹资,也应当予以关注。应收账款应时刻关注,如果挂账严重,企业应积极应对。

(四)经营因素

经营是个很大的范畴,由于对前面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这里所指的经营因素主要是指由于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预测能力高低引起经营风险,最终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由于新能源企业现阶段技术落后的特点明显,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是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点,但如果研发投入过多,人才储备量过大,而成果转化率较低,投入产出率较低,会直接影响货币回笼,导致现金短缺,因此要求新能源企业具有巧妙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精确的市场预测能力,把握技术研发的方向和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和精确的持续经营,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导致经营危机。

因此,从经营者角度看,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象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研发的投入状况,一方面是研发方向,另一方面是研发经费的多少;二是人才储备状况。

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现象在不同行业的新能源企业不尽相同,企业应仔细分析,查找原因,才能及时防范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危机。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

危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企业只有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才能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措施进行规避,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关键是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文中第二部分阐述了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现象,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管理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管理状况,可通过企业长期决策占有率和环保投入成本率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为新能源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长期决策占有率=某期长期决策数/本期总决策数

环保投入成本率=某期环保投入成本/某期总经营成本

(二)财务管理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可通过资本利用率及资本收益率来反映。无论是初创期的新能源企业,还是发展期的新能源企业,合理的资本利用率都是风险预警的重要指标,初创期企业资本利用率合理代表着所筹有限资金的未来趋势良好,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资本,反之则意味着企业进入更加艰难的筹资期,如果措施采取不力,企业将夭折;成长期企业资金利用率的合理及资本收益率的合理将会为它保留现有的投资人及吸引潜在投资人,否则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不当或项目缺乏,预警着企业未来的资金困难。

资本利用率=某期所筹资金的投入总额/某期筹集资金总额

资本收益率=某期所筹资金的投资收益/某期筹集资金总额

(三)财务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财务状况,可通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反映,尽管这两个指标是短期财务指标,但直接影响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应当予以关注。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四)经营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经营状况指标可通过技术研发转化率、研发投入成本率及人才储备率指标来反映。技术研发转化率过低,意味着企业研发方向错误率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扭转,否则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研发投入成本率反映了研发成本所占比重,如果研发成果转化率高,研发投入成本率可适当高,反之,如果研发成果转化率低,则投入成本高,企业应从技术角度寻求突破,尽早解决,规避风险。人才储备率也是个相对预警指标,应与研发投入成本率一致,否则将导致过度人才储备,引起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当然,这三个指标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人才储备,就不能保证研发的进行及投入,更谈不上研发成果的转化,因此,这三个指标应注意相互协调对经营状况进行预警。

技术研发转化率=某期研发项目的转化数/某期研发项目总数

技术研发投入成本率=某期技术研发投入成本/某期企业经营成本

技术人才储备率=某期技术人才总数/某期人才总数

以上构建了新能源企业财务预警的九个指标,列示见表1。

新能源产业是影响人类未来能否生存及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保护新能源企业,帮助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新能源企业,自身也应当正确、谨慎地认识、了解自身,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刘柯.浅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J].企业导报,2009(9).

[3] 朱开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会计研究,2002(2):41-44.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7)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其中,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则为常见的措施之一。针对此类现状,笔者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剖析和研究,以盼能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前期发展过程中此类系统性管理多应用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由于投资费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类系统管理的应用较少。当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此类信息系统市场也出现了较大的竞争现象。最终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随着此类应用系统费用的降低,当前各类企业对于此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较为普遍。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发展中,整体态势良好,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涉及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比如,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培训管理、薪酬体系管理、人才储备管理、系统设置管理。针对此类涉及的内容,下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2.1组织机构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的管理项目较多,管理内容之一即为组织机构的管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企业发展的合理性以及机构的稳定性,针对整体的从业人员进行了一定的组织机构划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组织机构主要从企业整体到部门进行划分。以此形成完整的框架式体系,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2.2人员培训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营项目特点等现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体的从业人员作业程序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针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也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涉及了人员培训管理模块。

2.3薪酬体系管理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盈利为其主要的经营目的。企业员工在作业的过程中的主要目的为获取薪酬。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薪酬体系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模块之一。通过薪酬体系管理,能有效管控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内部数据分析进行盈利的评判。

2.4人才储备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招聘为企业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当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人才储备管理进行人员的招聘管理。以此保障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机构稳定性。

2.5系统设置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中涉及较多的管理模块。应用此类管理模块时又涉及较多的数据删除和录入行为。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应用的稳定性,必须设定一定的权限管理问题,因此,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之一为系统设置管理。通过系统设置管理,赋予对应管理员一定的操作权限,从而进行系统信息的维护以及管理。

3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发展中常见的策略方式。此类现状下,关于其实际的应用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分析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其应用的主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主要的分析方向为企业发展、组织机构管理、经营决策、人才管理等。

3.1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整地囊括了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管理内容。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根据信息系统的管理现状制订了一定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2强化企业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管理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项目,组织机构的稳定即为企业本身的稳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管理数据针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分析,有效强化了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质量,促进了企业部门之间的和谐发展,有效保障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增强了企业从业人员的归属感。

3.3确保人才梯队的建立

针对内部人才的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的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此类现状下,通过应用信息系统,有效保障了企业发展中的人才梯队建立。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了人才梯队建立中的不足支出,积极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质量,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3.4优化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类现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明确企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优化企业经营中的决策,提升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实际收益。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合理的经营决策,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性。

4结束语

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实际收益都造成了积极的影响。在此现状下,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有效保障企业的人才梯队建立。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落实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龙,李牧远,黄海娟,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6(36).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8)

——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计算所主任工程师郭玲

在这个人人关注大数据的时代,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有着强烈需求的企业很容易被视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潜在用户,IT界似乎更关心那些涉及大数据的新技术如何为这类用户带来价值。但事实上,目前真正困扰这类用户的IT难题,往往根本不需要用大数据这样超前的技术去解决。用简单易用的技术去满足这些被长期“忽略”的需求,其用户价值未必不如那些尚不成熟的大数据技术可观。

在处理海量数据上,一直有强烈需求的石油勘探行业,正流行着各种关于云计算、Hadoop的技术普及潮流。但在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计算所主任工程师郭玲看来,这些前瞻的新技术,目前与石油勘探行业业务应用的结合点并不十分清晰,是否能够提升“找油”能力也还有待考量。真正影响整个行业“找油”能力的是企业的IT运维管理能力,而这个难题,却常常被IT厂商忽视。

“糖果”带来的计算压力

技术的进步让“凭经验找油”的时代一去不返,今天的石油勘探项目都是“从数据中找油”。通过地震波法采集相关的地质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解释获取准确的油藏信息,已成为石油勘探业高效“找油”的关键保障。

对石油勘探项目而言,除了存储海量数据的设备外,最关键的IT资源就是计算资源。因为采集上来的地质数据往往数量庞大,而且需要通过地震资料处理类软件和地震资料解释类软件经过复杂的运算才能完成数据分析工作,这两类软件分别用于地震数据的处理(包括去噪、反褶积、动静校正、速度分析、叠加、偏移、反演、地震监测)和地震数据的解释,其所需要的运算量相当庞大。“在我们这个行业,采集上来的原始数据经过地震资料处理类软件或解释类软件的复杂运算,通过矩阵的变化,迭代后会产生更庞大的数据量。但处理结果输出时,又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最后变成与原始数据体量规模类似的数据。”郭玲告诉记者,地质数据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体量的变化就像一个“糖果”:两端小,中间大,数据处理的每个过程,对计算资源的需求量都非常大。

为了保障勘探项目的顺利进行,为各项目组提供服务,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计算所投资建设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有2000多个计算节点,近4万个CPU,每个CPU的核数超过了1万。硬件上的投入看似已经到位了,但当项目繁忙、需要很多应用软件同时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运行的时候,系统的稳定性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应用的处理软件种类有十几种,解释软件有二三十种,对于分配给不同软件的计算资源、内存是否够用,是否有因CPU过热导致系统出错等问题,因为无法‘透视’相关信息,我们很难搞清。计算节点太多了,没有可视化的工具,我们只能通过Linux系统提供的一些字符命令查看某些计算节点的状况,全靠手工调整资源,管理效率极低,根本无法保证业务软件能够100%正常运行。”这种状况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计算所不得不为这些软件预留出更多的计算资源以备不测,以“资源浪费”换“保险”。郭玲直言,项目忙的时候,计算资源常常不够用,但实际上有很多资源被闲置浪费了,完全可以分配给其他软件使用。所以,在计算平台构建起来不久,如何让计算平台上运行的软件所占用的计算资源的情况直观地显示出来,成为了他们当时最需要解决的运维难题之一。

破解第一个运维难题

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计算所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规模并不算小,但按照郭玲的话说,项目忙的时候,计算资源依旧捉襟见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计算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资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咨询了不少IT运维管理软件厂商,最后发现并行科技的Paramon和Paratune运维软件和他们的需求相对匹配,破解了他们的第一个运维难题。

“过去,最影响计算平台效率的是看不见这些资源的状态,更看不见它们与应用的关系。我们需要更直观的方法去查看、了解所有计算资源的状态,并分析、统计这些计算资源是否被充分利用,空闲的资源能否被分配给其他软件,在用的资源是否正常运转,出问题的资源在哪儿,是否需要调整。”郭玲表示,让所有计算资源的状态实现可视化是IT运维的基础,所以运维软件必须要能直观反映出机群整体及节点服务器部件的运行情况,帮他们快速衡量出软件对硬件的实际需求,准确、高效地建立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对应关系。

“CPU、GPU的相关数据,温度、利用率、内存都可以直观看到,用了这些运维管理工具和过去有很大不同。现在,不管是机群监控,还是管理都可以更便捷、更高效,虽然还不能自动调配资源,但通过可视化的运维,进行资源调配时完全可以有的放矢,机群的整体工作效率明显有所提升。”她说,现在还可以在运维平台上查看应用运行特征的状态分析,为软件系统优化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数据,保证了软件优化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有可视化、图形化的运维平台做保障,实现系统预警就有了基础。虽然目前计算资源的调度工作依旧只能依靠手工实现,但至少他们可以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哪些资源已经超负荷,而哪些资源还被闲置。 “现在可以相对轻松地监控运行在计算平台上的应用能否顺利完成,了解什么时候分配给应用的计算节点已达到峰值。如果当前CPU利用率较低,就可以将要运行的软件加载上去,提高平台的处理效率。如果某个应用占用了10个节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10个节点的运行状态、内存占用状态等。”郭玲表示。

在项目忙的时候,郭玲和她的同事们不会再手忙脚乱了。

机房管理将决定“找油”效率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9)

引言

在我国,充足保障电力供应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现有大电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将是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新能源发电是指某些中小型发电装置靠近用户侧安装,它既可以独立于公共电网直接为少量用户提供电能,也能直接接入配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用户提供电能。它是以资源和环境效益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最优化来确定方式和容量的新型能源系统。

一、我国能源和发电技术的现状

我国作为工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对能源的消耗量非常大。近年来,消耗总量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标准煤从2001年的14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22亿吨,原油进口从2001年730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79 亿吨。电力电能作为能源输出的最大方向,其消耗总量从2001年的3.2亿千瓦增长到了2008年的7.9亿千瓦。如此巨大的电能消耗,必然会加剧能源的需求,对于我国的能源政策也更加不利。

目前,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是我国电能生产、输送和分配的主要方式。这种大电网的弊端主要有:不能灵活跟踪负荷的变化,无法及时更改供电量,如冬季取暖负荷的激增就会导致电力供应短时不足;另外,电力系统庞大,事故发生频率高,在这种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中局部事故极易扩散, 导致大面积的停电,而一旦发生电网崩溃,其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将十分严重。

电能是国民生活和生产的根基,因此无论是从能源角度,还是电力系统自身方面来看,研究新能源发电技术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我国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及其现状

目前我国用于发电的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地热能等,由于这些能源在我国应用起步时间及其对技术的要求不同,其发展程度也各有深浅,下面坐着就其中几种主要的性能源的应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2.1 风力发电的应用及现状

风力发电系统由桨叶、机械传动系统、发电机、电力电子装置、升压变压器等组成,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过程,风的动能先被风机的桨叶捕获转换为机械能,再经过机械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由发电机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直接接入电网或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网。目前风机的输出电压多为690 伏,需要经变压器升压到满足电网要求的电压,一般为35 kV 及以上。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电力工业的奠基人查尔斯•弗朗西斯•布拉升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运行且用于发电的风机,到现在为止,风机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风电发展的激励政策等,促进了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几种成熟的主流技术, 包括失速型恒速风机,主动失速型恒速风机,双馈变速风机,直驱变速风机,半直驱变速风机。

现代风机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 从几百千瓦到兆瓦级。目前市场上的风机单机容量平均约为2000千瓦,风机单机容量最高已达6000千瓦。

1986年4月中国第一个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1989 年起全国各地陆续引进风机建设风电场,装机容量逐年增长,规模在1000千瓦以上的电场有新疆达坂城、内蒙古辉腾锡勒、广东南澳等地的风电场。2009年底我国风电并网总容量为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92.26%,截至2010 年底,风电并网总量已超过2000万千瓦,而我国风电开发潜力超过25亿千瓦。

2.2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现状

太阳能是地球永恒的能源, 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得热量在 3.3×103~ 8.4×106kJ/ ( m2•a)之间,相当于2.4×104亿t 标准煤的发热量, 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总面积 2/ 3 以上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日照得热量在5×106kJ/ ( m2•a)以上。我国、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年太阳辐射得热量和日照时数均较高,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除四川盆地、贵州等地太阳能资源稍差外,东部、南部及东北等地区均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和中等地区。

太阳能发电有2 种方式,即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我国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实际应用尚未真正起步。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目前正处于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的前夕。据专家预测,2020年左右,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将在发达国家实现商业化, 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日趋成熟,2004 年全球安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GW。中国第一座大功率的太阳能发电站建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古力古台村,功率为560W,1982年10月11日正式投运。随后又在建成2座10kW、一座20kW和一座25kW的光伏电池电站。中国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工程是安多光伏电站,安多光伏电站于1999年3月建成,,装机容量达100 kW.。该电站自投入运行以来,累计发电量达131280 kW•h,日平均发电量达240kW•h。

2.3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现状

所谓的生物质指的是农林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作物、工业加工废弃物和人畜粪便及城市污水和垃圾等。生物质能发电是指利用生物质本身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可驱动发电机的能量形式,用来发电,然后将所发电能直接提供给用户或并入电网。

目前,美国在生物质发电领域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和实际工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总装机容量已达10 GW。底特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量4000t,发电能力65 MW。在这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座国产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前已在温州市瓯海区并网发电,日处理生活垃圾320t,年发电量2500万kW•h。

2.4 核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现状

核能自从问世以来就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当代可能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尤其对于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核能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有效途径。

我国拥有丰富的核能资源,天然铀提炼及其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能够自行设计制造300MW压水堆核电站的成套设备,正在建造600MW的核电站。我国目前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3个核电基地,自从1985年秦山一期核电站开工至今,我国现有机组11台、装机容量900万kW。

2004 年国务院分别批准了广东岭澳二期、秦山二厂扩建和浙江三门、广东阳江4个核电项目。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GW,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比例由目前的1.7%上升到4%。

2.5 地热发电的应用及现状

地热发电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一点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像火力发电那样要有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利用的是地热能,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目前能够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 因此地热发电可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各地涌现出大量的地热电站,如广东风顺、山东招远、辽宁熊岳、江西温汤等地,建于1977年的羊八井地热电站位于我国羊八井地热田,地热蒸汽温度高达172℃,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高温地热田。

目前,全球范围的地热发电每年大约以9%的速度增长,以此速度推测,到2020年,全球年地热发电量将达到3180亿千瓦时。我国要发展地热发电,还必须加大对地热资源的勘查,加强对地源热泵技术的研究。

三、新能源发电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目前,新能源发电在中国刚刚起步不久,其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体现在:

(1)新能源发电是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形式。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积极推动和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中国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于中国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开发西部、解决农村用能及边远地区用电、进行生态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然而,可再生能源容量小,功率不稳定,独立向负荷提供可靠供电的能力不强以及对电网造成波动,影响系统安全稳定的缺点将是其发展中的极大障碍。若能将负荷点附近的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储能及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微电网,则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其重要潜力。例如,对于中国未通电的偏远地区,充分利用当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设计合理的微电网结构,实现微电网供电,将是发挥中国资源优势,加快电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2)由新能源组成的微电网在提高中国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经济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大电网的脆弱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将地理位置接近的重要负荷组成微电网,设计合适的电路结构和控制,为这些负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不仅可省去提高整体可靠性与电能质量所带来的不必要成本,还可以减少这些重要负荷的停电经济损失,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在中国发展。

(3)微电网与大电网间灵活的并列运行方式可使微电网起到消峰填谷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电网的发电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实现经济运行。此外,对于中国已有的众多独立系统,在系统中加入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新能源并配以智能、灵活的控制方式,一方面可提高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发电技术的进步,新能源在我国未来的应用中前景必将十分广阔,充分利用好各项电能资源有助于缓解国内用电危机,这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10)

资源和环境问题愈加突出,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早已渗透在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煤炭企业在我国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绩效评价是企业开展管理的前提。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探究煤炭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大价值。

一、煤炭企业目前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煤炭企业经营在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发展目标主要应当从能源使用、经济发展、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这几个维度进行有效定位。换句话说,当前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的经营目标应当存在四个方面:能源耗用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环境责任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这几个目标从本质上又可以看成是一个目标。那就是坚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格外重视低碳环境下煤炭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企业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问题,应当及早发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善。具体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缺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财务指标被忽视

由于非财务指标的设定太过模糊,没有进行具体划分,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但是煤炭企业的环境净化能力、资源的统筹利用等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重要的定性指标不能被忽略。随着学科交叉持续增加,许多原本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指标陆续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这就改变了定性指标无法评价的状况。

(二)衡量投入的力度不足

当前对利润的确定都是依据原始数据,如果这些数据没有真实性,那么利润结果毫无意义。将利润当作开展评价的前提,那么评价结果本身也就失去意义,自然无法客观反映煤炭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过于重视短期利益导致只关心收益,而忽略对消耗的评价,在一定阶段之内,经营成果的反映也就未必那么准确。

(三)指标的独立性较弱

指标在评价体系之中是最为直接的因素,选定的指标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都能对煤炭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某方面的反映,如果指标之间出现的交叉过多,那么指标本身代表的含义就被削弱很多,整个评价体系反映的状况也就不那么清晰

(四)难以适应低碳经济的理念

在低碳背景之下,煤炭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除了重视经济效益之外,也将自身的社会形象指标纳入到体系之中,比如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指标就是以客户为参照进行考核。但是整个指标体系几乎没有和低碳经济要求相匹配的指标,不能对煤炭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之中作出的贡献,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创造的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无法得到体现。

二、低碳经济下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一)构建思路

在对煤炭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确定过程中,要围绕评价目标和内容展开。在兼顾过去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对未来有一定的指向性,追求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之中,要以过去为基础,放眼未来,将眼前的利益和当前的利益摆在同等位置上。对以往的绩效评价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发展形成借鉴意义。

(二)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从煤炭企业的低碳经营状况来看,需要将环境保护的各个层面都渗透到企业经营之中,让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和企业的环境措施融为一体,将未来的利益与眼前利益防止在同等重要的层面之上。污染得到控制之后,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让煤炭企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得到提升,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对社会的贡献也同样增加。

(三)注重环境管理

清洁生产对环境十分必要,使用清洁资料,引进先进工艺,治理污染。也要采用科学的会计方法,对环境之中出现的环境控制和治理花费进行记录,评估环境绩效。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要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三、煤炭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绩效评价体系框架

在进行评价体系创建时,要从社会、环境、能源、经营目标等方面进行划分,分成目标层、控制层和指标层。企业的发展的整体目标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经营效益目标、能源使用目标、社会效益目标和环境目标等作为目标层。对于环境目标而言,需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对于社会效益目标而言,需要处理好税收问题和安全生产问题;对于能源使用目标而言,资源的减量投入和循环利用都是急需处理的问题;对于经营目标而言,提升效率是关键。以上这些部分共同构成控制层,针对控制层之中的各个要素设定指标,构成指标体系,就是指标层。

(二)评价指标的内容

1、经营绩效考核

从财务层面来讲,主要的目标就是提升盈利能力,取得良好的经营绩效。利润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反映,对应指标无法反映出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需要计算出单位投入得到的利润。因此,使用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方面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影响,直接反映出管理水平。在市场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这个指标能从侧面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反映。营运能力的高低主要依靠资产与流动资产的营运能力得到体现。经营风险是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一般使用资产负债率和流动资金负债比率进行展示。资本保全也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直接反映的指标,生产潜力则直接反映出企业未来发展之中具备的潜力。

2、能源消耗

煤炭能源的使用效率的提升十分重要,使用工作面回采率衡量,这个指标的提升能发挥节约能源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消耗水资源、电力能源,这些方面都需要得到良好控制,分别使用吨煤耗水量和耗电量进行反映。

3、社会效益

企业如果只顾自身的发展,那么难以长久。因此企业需要承担其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使用上交税率指标对此进行反映,选定这个指标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为社会多做贡献。安全生产方面则可以设定百万吨生产量的死亡率进行衡量。使用煤炭引起的环境问题自然是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在节能环保理念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使用育林资金使用率和对绿化作出的贡献度对环境责任进行评价。

四、总结

环保理念在各个行业之中得到渗透,煤炭行业也是如此。低碳经济时代让煤炭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必须走出一条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发展道路,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状况,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评价,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周长军.企业低碳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基于DPSIR模型[D].东南大学,2012

[2]荣莉.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开采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构建[J].经济纵横,2010

目前能源的现状篇(11)

石油项目一般具有风险大、跨国经营、利润高、环境变化快等特点,要想推动石油项目建设管理的发展,除了要遵循必要的规定和原则,还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能源资源日趋紧张,我国石油项目建设竞争力微弱的前提和背景下,加强对石油项目建设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石油项目建设管理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其管理分为采办管理、信息化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收尾管理等几个方面,也即采办管理现状、信息化管理现状、质量管理现状以及收尾管理现状。

1.1采办管理现状

我国的采办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管理方法落后、专业人才缺乏以及管理理念不到位等几个方面。首先,管理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石油项目的采办管理采取的仍然是分散的方式。分散采办的优点很多,比如针对性较强、反应灵活等,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比如在市场调查、经济规模等方面均是分散的,很容易造成采办成本的增加和采办效率的低下;其次,专业人才缺乏。采办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采办管理人才素质的影响。由于我国石油项目管理中专业人才较为匮乏,通常会启用一些非专业人士,这严重影响了采办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管理理念不到位。特别是一些领导,常常忽视采办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在理念上常常比较落后,在面对困难时无法采取有力高效措施进行处理与解决。

1.2信息化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对石油项目建设进行管理时还必须逐步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石油项目信息化管路现状不容乐观。首先,缺乏健壮的网络解决方案。大多数石油项目的网络环境不好,其稳定性、健壮性均不能满足相应的需求;其次,数据共享程度低。由于各个石油项目的源头数据质量以及自动采集率等不同,要想实现数据的集中共享就显得非常困难;最后,应用系统集成度低。目前很多石油项目建设管理所使用的软件兼容性都比较差,而且其运行平台也不统一,这样就无法进行集成度的应用与分析。

1.3质量管理现状

对石油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应该包括设计质量管理与建设质量管理两个方面。从目前来看,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现状表现均不是很理想。首先,设计质量管理。我国设计质量无法得到提高的原因与长时间没有高素质的设计管理团队,没有相关的设计标准有关;其次,建设质量管理。石油项目建设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与设计质量类似,我国石油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提高的原因与优秀团队以及相关建设标准和法规技术的缺乏有关。

1.4收尾管理现状

在项目的收尾管理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来自技术、业主和项目团队方面。首先,技术方面。很多石油项目在收尾阶段比较容易出现项目费用失控、文件管理混乱的局面,这是项目管理的致命缺陷;其次,业主方面。在项目的收尾阶段,必须严格兑现之前对业主的各项承诺;最后,项目团队方面。项目一旦结束,就会出现团队松散,即使再出现问题也没人进行处理的局面,这不利于项目的优化收尾。

2石油项目建设管理对策

遵循以上石油项目建设管理现状的思路,我们可以从采办管理、信息化管理、质量管理、收尾管理几个角度提出石油项目建设管理的对策。

2.1采办管理对策

首先,建立健全采办管理制度。在管理方面必须遵循“制度先行”的方针,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与规则,才能为具体的实践提供指导。石油项目需要采办的货物品种多,数量大,技术要求也很高,必须制度合理,才能有所借鉴和参考;其次,借鉴国外先进的采办管理经验。在石油项目的采办管理上,外国比我们做得要好,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其经验和教训,比如在确保采办质量的同时如何更好的降低采办成本,如何更好的对采办人员加强监督等等。

2.2信息化管理

首先,必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石油项目建设管理中,信息网络的建设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建设好信息网站才能实行信息化管理。对于信息网络的建设,公司领导必须积极鼓励与支持;其次,必须努力推进资源共享。信息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内容应包括通知公告、行业信息等,以将其建设成为信息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2.3质量管理

对于这个问题,要注意应从设计质量管理与建设质量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从整体上来看,首先必须培养高素质的设计管理团队和建设管理团队,其次还必须制定相应的适当的标准与规则等。

2.4收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