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足球变向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6 10:33:17

足球变向教学

足球变向教学篇(1)

1 现如今高校足球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

1.1 传统的高校足球评价体系的发展

运动可以使得学生们强身健体,而且足球这项运动则成为许多人一生追逐的事业。但是在高校足球的教育中,传统的足球教学评价体系基本采用的是以运动技术的技评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终结式评价。考核一般选择几项足球技术作为考试内容,依据学生在考试时运用这几项技术的情况给学生相应的分数,再加上教师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身体素质给的印象分,两者相加就成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及教育的公平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那些体质弱、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不管不问,对学习态度端正不端正不去评价,评价内容单一,评价的视角较狭窄,评价标准及评价形式简单划一,评价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所以现如今的高校足球评价体系的发展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1.2 高校足球教学评价体系建成的目的

生存和运动健身是与人生始终的,人在生活的同时也要接受健康的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最终的目标是确定终身体育,终身体育不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而是人的一生问题,就像教育部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的足球教学评价是实现足球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高校足球教学应围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而行,让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加强身体锻炼,培养对足球的兴趣并持续终身,不仅让学生拥有足球知识,更要让学生拥有智慧,只有这样足球教学工作才有明确的指向,才能顺利达到目的。

2 高校足球教学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足球教学评价体系理念已陈旧

足球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分支,它受传统足球教学理念的影响很深。传统的足球教学是"重视科学性与客观性的传统评价,通常把被评价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和模式之下,用评价者要求的某一种价值要求被评对不同的层面,在不同的阶段,内容与要求应各有不同;同时,足球教学评价内容还应具有延续性,以实现评价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足球教学评价操作的手段和程序,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利用观察、评价表、档案袋、读书笔记、教学比赛等多种评价方式的功能,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已经拥有的技术和技能。

2.2 足球比赛中方向不对

“方向”在足球技术中,最基础的运用参数之一。因为比赛场上的停球,与平时训练时的停球是两码事。比赛以对抗形式进行,也就是在对手的逼抢下完成,即要把球停好,同时要摆脱对手的逼抢,“方向”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在技术处理时,首先审视自己与对手之间的“方向”关系,头脑发号施令中心作出决策之前,成为支配技术运用的依据,没有它就会乱套。并且比赛中的带球,在对方球员封堵时,“方向”成为有力武器,是带球队员与对手较量时的依据。接近对手封堵时,采用变向的方法,快速不断的变化与对手之间的方向,以幌骗对手的手法,让对手捉摸不定,一但与对手错位造成空挡,以动作的突然性和快速性突破对手。这就是在运动状态下,让对手捉摸不定中,以“方向”的自然特性,快速和突然的变化,使对手无所适从,达到突破对手的目的。所以按它们的规律办事,决对会取得成功,反之就会失败。

3 解决高校足球教学体系问题的对策

3.1 对体育老师进行评价

评价足球教师的教学质量,应该调动学生的组织教法和传授知识、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科能力的形成。在评价时我们要看教师是否能把学科的知识、技能转变成学生的观点和能力,而不是学生简单重复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教学原则、选择方法、安排教材、制定目标、讲解示范等一系列工作的评价,而是说,在评价教师施教的各个方面时,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师本身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对足球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程度;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力等。

3.2 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只有真正了解自己,驾驭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只有亲身体验的内容才能正确地评价它,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一个善于运用自我评价的学生,可以依据教学目标随时评价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的定向学习状态。为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评价,要求他们结合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自我评价目标。评价主体既有足球教师,又有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又有学生群体,从而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学生互评可使学生通过角色转动,“评价主体互动化”体现评判是非的能力,学生获得自学感的满足,提高比较鉴别、生自评则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健身的能力。

3.3 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评价

足球变向教学篇(2)

一、当前校园足球训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倡导在全国各城市开展校园足球,是对全国开展足球和推动足球发展的良好对策。近期,校园足球的发展也比较快,许多学校足球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各级教育部门都在组织、举办各种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推动地方足球运动的发展。

但是,从根本上看,校园足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一是社会影响力没有达到规模,对校园足球的理解不够,这需要我们要对校园足球的发展上下功夫,观念要改变,只有向外推出,达到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推动基础足球的普及,真正地促进地方足球的发展,为国家足球事业提供更好的足球人才;二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欠缺、场地的限制、人力不够等很多因素制约校园足球的发展。

(二)师资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足球运动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学校班级人数多、班额大;三是教师承担的课时多;四是足球专业教师和参与学生人数少。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学生人数编制都超额,每个班人数将近50多人,这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足球的教学和训练,受伤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在教学中出现伤害事故,责任在于教师,所以体育教师很少按照教学内容和计划进行,随意安排教学内容现象时有发生。体育老师的足球水平非常重要,老师足球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们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足球的兴趣爱好;五是体育教师出现高龄化,部分体育教师年龄出现在40岁以上,甚至有的50多岁还在体育教学一线,存在体力、精力不足,讲的透彻,示范不到位,尤其是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师的示范为主,动作示范不到位,造成误导,从而教学质量下降。

(三)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领导观念有待转变

社会、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足球运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较高,追求学习成绩,让孩子参加周六周日的补课、兴趣班、辅导班等,占用了孩子体育活动时间,因此很多家长不支持孩子的足球运动。校园足球比赛前期中,我们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没有人。这个人可能就是指的足球队员。一个学校上千人也挑不出10-20来个足球队员来,这就是我们的认识和观念还没有转变。假如学校每学期组织校内足球赛,形成固定的足球赛制,每个班有近一半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长期坚持,校园足球才能搞得红红火火。

(四)升学指挥棒引领,学生业余可支配时间少

由于教学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或班级好坏的标准,所以在学校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是不可能有很高地位的。应试教育主导了学校教育,教师、家长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家庭作业、周末的补习课、辅导班占用了孩子课余的时间,学生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来参加足球运动。

(五)应付比赛,赛前急抓要成绩

学校一般在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前一个月或者半月,领导们比较重视,亲临现场,指手画脚,平时不过问,也不组织训练。体育项目不是一天、一月能够出成绩的,好成绩那是长期的结果。班主任不支持学生参加足球运动,使学生在足球运动上不能有太多投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六)保险等措施跟不上

近年来,校园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队员猝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学校领导和教练们产生了心理阴影。很多学校为了抓安全,禁止一切有危险的体育活动,禁止举办各种体育比赛。

二、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的对策

(一)改善场地等设施条件,为足球运动的普及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从现有情况来看,部分学校还没有足球场地,部分学校的足球场地为水泥、花砖,不符合学生运动条件,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政府应拿出一定资金给每校建立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地,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来维护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购置等。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比赛机制

竞赛是促进学生足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学生足球运动广泛开展的有力手段,也是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内或校外的足球竞赛,可以使学生生活更丰富,兴趣爱好更广泛,从而让学生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校园足球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家长们是校园足球文化的利器。学生的参与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生可以通过足球竞赛获得属于他们的荣誉,从而使学生有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学校可以通过足球竞赛向社会展现学校的知名度。这样的良性循环对推动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实现。

组织和参加各种足球比赛,建立校内外足球联赛,加强校外足球的交流,健全足球业余训练网络,聘请有能力的志愿者、足球教师,教练员,帮助学校搞好足球运动的开展。

(三)提升体育教师足球专业技能

加强体育教师的长期、短期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足球水平、训练能力。体育教学手段需要创新。同时,学校应该每周每班一节足球课,让学生逐渐的融入到足球当中,提高他们对足球的认识,增加学习足球的兴趣。

(四)教学和训练相结合,制定安全预案

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足球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改变以竞技为主的足球比赛形式,使足球活动向个性化、娱乐化、健身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以吸引各种怀有不同目标的学生去关心足球、认识足球,并最终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把校园足球赛作为校园足球文化的一种推广方式。以几所或几十所学校之间的比赛来拉动社会、家长的关注,鼓励社会企业来赞助这些学校之间的比赛,从而能使足球比赛良好的开展下去,使足球文化的普及更加完善。要吸引全社会的目光,来关注校园足球的开展,关心校园足球,关注孩子在足球中获得的快乐,也只有达到这个目的,中小学校园足球文化才能开展的如火如荼。同时要组织专业的体育教师或教练进行指导,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在参加有组织的足球活动时,应有指导教师负责训练和学习,训练强度要安排适宜,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足球变向教学篇(3)

1. 持守人本理念,正确定位农村足球规旨

足球要进农村学校,首先要破除传统体育教学“一个哨子两个球”的模式,从发展学生的角度高举人本大旗,从知识本位走向学力本位,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从重结果走向重过程,从统一走向个性化教学,从被动守旧走向自主创新,从教育理念上改变过去的体育观念。就农村学校足球教学而言,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同于足球俱乐部专职教练培养和选拔足球运动员,也不能绑架校园足球,急于求成而“罢黜百家,独尊足球”,应该认真对待校园足球的价值意义,发挥校园足球的本质功能,将校园足球教学的规旨定位在普及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有效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意志品质。在实操中,学校要成立校园足球工作小组,通过校会、升旗仪式、校园足球推进工作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深入宣传校园足球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制定快乐足球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设立足球工作专项经费,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管理,确保足球教育有序开展。

2. 优化师资素养,为足球进课堂保驾护航

在校园足球这股浪潮下,作为身兼足球教学与日常体育教学的中学老师,增强自身专业素养,拓宽专业知识成为当务之急,在现今对体育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只有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轻松应对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过渡到以足球为重要模块进行教学的转变,在校园足球训练与日常教学中也才能驾轻就熟。因此,学校要拓展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搭建校本研究平台、名师培养平台、发展规划平台、师能培训平台和展示交流平台,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培训机制,实行“全员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将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提升学历与素质提高、专业知识学习与远程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起来,组织好师徒结对达标和创优活动,实施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教科与教研结合课、备课组研讨课、拜师结对汇报课等,苦练内功,促进体育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融合与转变,提高专业成长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进体育教师“双师型”培养。

足球变向教学篇(4)

如何做好少年儿童的足球训练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现就少年儿童的阶段性训练就我个人的理解坦述一些观点。首先,我们要了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其次,对足球训练的基本理论应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一、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与心理特点

1.抓住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的敏感期

一般6~12岁是儿童期,13~18岁是少年期,而10~14岁又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急增期,在该期的运动训练过程中,一方面不能过早的施加大负荷训练,另一方面受着生长发育的时光后、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它与运动训练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解剖生理及各系统的不同特点,抓住其敏感期,促进身体的良好发育和运动成绩的协调增长。

2.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各项有趣的足球训练活动

程颐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从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特征来看,他们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往往是人才成功的起点,而且是人才成功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在动力。在少年儿童的足球教学中,如果过早地或一味地进行足球战术或比赛方面的训练,则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尤其对他们开始形成的极其强烈的“个性”,不能不说是某种程度的压抑。况且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对于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也无裨益。而让他们进行“足球游戏”,诸如比谁运球好,停球好,顶球好,踢得准,控制球的时间长,谁的球艺高超,久而久之,就会练得球艺娴熟和个人的许多“绝招”。

二、加强足球意识、传球技能的培养

足球意识、传球技能在足球运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球目标、掌握传时机、控制传球的力量是衡量足球意识和传球技能的重要标志。

(1)传球的目标:一般分为向脚下传和向空位传两种,但向前向空位传球是主要的,过多的横传、向脚下传球不符合快速的要求,单一的向前、向空位传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两者必须结合使用。

(2)传球的时机:比赛中的传球有两种情况:一是传球在先,跑位在后,传球指挥跑位;另一种是跑位在先,传球在后,让跑位促使传球。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要求传球及时。

(3)传球的力量:传球的力量应适度,有利于接球者处理球,并且要准确。在向被对手紧逼的同伴脚下传球时,传球力量要小些,并且将球传向远离防守队员的一侧脚,否则,易被对方队员抢断;向空位传球时,一般要球到人到,人到球到,但在向有较大纵深距离的空位传球时,若突破接应的队员速度快,补位的防守队员离得也较远,传球力量就要大些,以利于发挥突破队员的速度。

三、联系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与足球的技、战术原则进行训练

(1)建立足球技术的动力定型,必须经历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化阶段。想要使前三个阶段尽快过渡到自动化阶段,使一定技能的形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练员在运动员足球技术动作与战术配合的学习与运用的训练过程中必须进行准确讲解、正确示范,必须合理组织联系,重复实践强化及善于发现、纠正错误,才能使运动员尽快进入理性认识,建立巩固的技术动作定型。

(2)少年儿童足球训练中除了应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相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快速对抗技术、战术、身体、心理综合训练的原则外,还应注意贯彻诱导性、渐进性、直观性、系统性、区别性原则(在此不展开描述),才能使少年儿童足球训练工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四、结合上述理论,制定对少年儿童进行足球阶段训练的步骤

在足球教学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般采用以下教学步骤:①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和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动作概念;②进行模仿练习,可采用不结合球的徒手练习,以进一步明确动作概念;③在简单的条件下进行练习。如原地、慢速、近距离、定位球等情况下进行练习,反复地多次重复某一动作,以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④改变练习条件(或要求)的练习。学生在简单条件下能较好完成任务时,可及时改变练习的条件,如原地练习变为行进间练习;慢速变为中、快速;定位球变为活动中的球;近距离变为中、远距离;单个动作变为组合动作等,以此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⑤在对抗条件下进行练习。对抗练习可由消极对抗逐步过渡到积极对抗,对抗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符合比赛的需要;⑥在比赛或竞赛性练习中练习,以检验和提高运用能力。

总之,少年儿童足球的早期教学与训练应依据《少年儿童足球训练教学大纲》精神,选择具备条件的师资,立足本校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科学可行的训练计划,选择符合少年儿童的学习内容和训练方法,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就能使学龄期儿童早期足球训练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足球变向教学篇(5)

足球运动员的球感和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射击运动员的枪感、体操运动员的时间感、空间感等一样,在训练和比赛中,无时不影响着运动员的发挥,无时不影响着运动员的技术的提高,也无时不困扰着教练员的教学与训练。足球运动员的球感的好坏在足球运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足球运动技术水平在感知基础上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良好竞技状态的心理标志,是争取胜利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优秀足球运动员的突出特点之一。

一、足球球感概述

尽管球感一词被广泛使用,但何谓球感,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对球感解释得很清楚。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很多人认为球感即是对球的感觉,对球的控制、支配的能力。这只是简单地从字面上加以解释。我们认为球感是球类运动员对球的特性的感知能力。它是球类运动员具有的一种特殊的专门化知觉,这种知觉是比较精细的、分化了的综合性知觉。

运动心理学认为:足球运动员的球感是在训练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专门化知觉,它的特点是在于能对足球的大小、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均达到极为精细分化的程度,这种知觉能使运动员稳、准、快、巧地进行传接球、运球和投篮而不易发生失误。

运动生理学认为:足球运动员的球感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复合知觉。这种复合知觉是由于在反复进行训练足球过程中人体对视觉分析器、运动分析器和触觉分析器的各种刺激物进行了精细的分化,并在大脑皮层形成复杂的、稳定的暂时神经联系。

二、足球球感在足球教学训练及比赛中的作用

足球球感看不见,摸不着,给人以抽象感,但它却影响着足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运动用的准确程度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球感基础,使运动员能稳、准、快、巧的进行传接球、运球、射门等而不致发生失误。随着足球运动向激烈竞争、激烈对抗的方向发展,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足球队,不仅要有惊人的身体素质,全队的默契配合,而且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具备高超的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球感的好坏是控制球和支配球的基础,是现代足球比赛中各项技术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是优秀足球运动员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一个球队取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运动员能够通过训练形成高度发展的球感,就能增强自己在比赛中的信心和力量,使自己的动作灵活自如,随心所欲;运动员的注意力便可更多的集中于临场所需的迫切解决任务的技术和战术上,做到既快又准的完成传接球、运球、突破、射门等技术。因此,球感的好坏是争取胜利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注意及分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的指向性、倾向性和集中性。这种心理活动方式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能是思维过程,因此,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由于容量有限的选择注意通道也可以进行多重并行加工,只不过加工深度要求不同,对有限注意资源进行分配,形成了对多项任务的分配注意。

足球比赛要求技术动作的高度精确性,因而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发展足球运动员的专门化知觉--球感,良好的球感不仅可以控制自己所需控制的球,同时也可以注意同伴的行动路线、位置变化及整个场上所有队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术、战术,达到控制对手、提高发挥本方的技战术特长的目的,因而使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对球的变化了如指掌,从而决定和调整自己的动作。对自己动作完成充满信心,因而这种心理的准确性具有预见、应变和精确协调的积极意义,对争取比赛胜利也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球感这一重要的心理因素就不只是关系到一次动作的好坏,精确与否。同时,也体现于全队攻守配合熟练的作用。

1.球感在足球基本技术运用中的作用。足球技术动作多变复杂,基本技术分为:传、停、运、顶、射等技术。下面以传球技术为例进行说明。球感好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充分发挥技术水平。例如传球,要根据球运行的轨迹,速度,方向等,还要根据要传球的方向、距离、防守队员位置等因素决定传球的脚法,然后选择助跑的路线及支撑脚的位置。即:利用视觉知觉、运动知觉等进行调整选择。如:在准备踢球时,加大踢球腿的预摆动作,而接触球的微小变化,如球的大小、形状、轻重、弹性等,也是靠球感来进行调整,即:对球的性极为精细的感知觉。如:接触球的部位偏低,立即变化用力角度和方向,改变动作结构,使球不偏离目标。球感使运动员对传球有多方面的准备性。

2.球感在足球基本战术运用中的作用。足球的特点具有它的瞬时性。正是这种特点要求在比赛攻防配合中全队队员要协调一致,配合默契。球感在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运动员在场上有球感的整体时空表象,即:我在什么地方,球在什么地方,我应该往哪跑或应该怎么传球?一旦对球有这种表象,这种知觉能在全队中连成一个动态协调的体系。球感好的运动员具备心理准备性和接触球时的可校正性,使每个人都按即定目标与战术要求靠近和修正。球感敏锐的运动员传球时可把注意力转移到观察对方的走动情况及考虑选择传球路线上面去,能更好的完成即定的战术要求。

三、足球运动员球感对技、战术学习掌握运用的影响

足球运动员球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练习者技术的掌握和战术的运用。良好的球感可以使运动员能在较短的练习时间内,通过感知系统,能够精细感知球的的特性,熟练掌握球的运动规律。从而增强对球的运动速度、方向、用力大小等方面的控制能力,促进对足球球感受的提高,以及技术动作的掌握、巩固和提高。因此,良好的球感基础,是有效提高基本技术的关键,是战术配合得以实现,各种妙传、运球过人、射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1.足球运动员球感对技术学习掌握运用的影响。具有良好球感的足球运动员能对球的大小、形状、轻重、弹性、空间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能过到精细分化的程度,这种精细分化能有利于运动员掌握运动技术,并能使运动员的技术更加精确、熟练,并能运用自如。能使运动员稳、准、快、巧地进行运球、传球、停球和射门等而不易发生失误。如:运动员在学习停球时,球感好的运动员能根据球运行的轨迹,速度,方向等,判断球的落点在哪?能迅速地移动到落点,并能根据来球的特点,选择出停球的方法,选择停球后球的状态,能使球停到自己要的地方。而球感不好的运动员往往不能判断出球的落点在哪?不能移动到落点,而是等球落地以后才移动。并不能迅速地选择停球方法,更不能使球停到理想的位置。

足球球感与足球技术的练习学习是辩证的关系。球感越好,学习足球技术越快,技术掌握越好,反之,则足球球感越差,学习足球技术越慢,技术掌握越差。

2.足球运动员球感对战术学习掌握运用的影响。随着足球运动向着高速度、高技巧、高对抗的方向发展。足球场上瞬息万变,攻守双方处于激烈的对抗之中,快速灵活的配合。如果运动员没有良好的球感,就没有良好的深度知觉,不能对球的空间的位置、距离、速度等作出良好判断,在周围情况发生变化时不能迅速的作出正确判断,就不能作出正确的传球或跑动,就会削弱战术使用的效果,就不能发挥最大的运动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运动员没有良好的球感,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主要注意力会用在技术的运用上面,而不能加强对场上彼我的情况的观察与判断,不能做到通观全局、扩大视野、眼观六路。这就限制了很多战术的运用。

四、影响足球球感的因素

1.视觉对足球球感的影响。在训练比寒中,很多客观事物都可以引起对视觉的刺激,从而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变化、球感的形成和向高层次发展,包括球场、球门、周围环境、观众气氛、球的形态、服装、及精神状态等。良好的视觉对足球运动员的球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激烈的足球比赛要求运动员通过视觉准确地观察空间的大小,物体的方位和距离,特别要他们能准确、迅速地判断变化中的各种关系,这样才能正确选择行动方向,采取有效的动作,避免出错。有研究表明:优秀的足球运动员的视觉判断高于一般运动员一倍以上,而深度视觉差的运动员常常不能正常地发挥技、战术水平。在比赛中具有广阔的视野对足球运动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2.听觉对足球球感的影响。训练中耐心听教练员的讲解、指挥以掌握正确的技战术,纠正错误动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比赛中,在球场上需要依靠听觉来获得同伴呼唤的信息,以弥补技术和配合上的不足。另外还要通过听觉来判断裁判员具有不同意义的长、短、缓、急等不同的哨声。当然,对方以及观众的语言,也会对运动鞋员心理造成刺激或干扰,影响球感的发挥。在控球中,有时也可依靠脚步声、喘息声来判断对方的位置,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变技术动作,转移进攻方向,去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完成有效配合。

3.触觉对足球球感的影响。足球运动是一项直接对抗的集体项目,一方面,这种对抗体现在双方身体的频繁接触上,另一方面,运动员的有球运动,台停球、运球、传球、射门、抢球等,都离不开触觉分析器的判断和反应,教练员选用各种手段进行训练,如:各种路线的运球,不同距离的传球,不同角度的射门等等,还有不同人数、不同对手、不同场地的比赛,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足球球感。

4.注意力对足球球感的影响。运动员处于高度紧张的注意力加强时,注意的范围就缩小,相反则注意力范围扩大。在保持高度紧张的注意时难度加大,长时间高度注意程度减弱,注意力逐步分散。随着足球运动向多变化、高速度、强对抗趋势的方向发展,运动员对球场空间的区域争夺的控制日趋激烈。就防守来说,在防守对手的情况下,还要迅速察觉出其他对手的行动并做出反应,以达到控制对手的目的。同时,进攻队员除了要注意防守自己的队员,还要注意其他防守队员的位置,以便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巧妙地传球、突破或射门。因此,良好的注意分配不仅可以有交地控制球,同时还可以注意到同伴的行动路线及场上队员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战术,以提高成功率,充分发挥球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一民、陈成达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足球)》,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2]陆国萍、周志仙:《从心理学角度论球感和球感能力的培养》,《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司马蓉:《球感之玄》,《体育与科学》,1994.1。

[4]卢亮球等:《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的理论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2。

足球变向教学篇(6)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96

一、模块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模块教学法是一种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分阶段、分结构、分模块,形成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学习单元,将知识清晰准确地呈献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水平和综合能力。模块教学可以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增加户外活动的空间。模块教学法将动作相似的项目进行组合学习,增加了学生对相似动作的理解能力,促进了知识的横向迁移,学生理论学习的时间大大缩短,课堂实践的时间也相对增加,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足球模块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模块教学的概念模糊不清

许多体育教师并不清楚什么是模块教学法,模块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当然在足球教学中也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开设和设计。还有一些许多教师认为一些简单的动作技巧分解就是模块教学,将一些不符合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运用在教学中导致模糊错误的教学。同时,许多教师在模块教学中并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设计,不能满足不同性格、不同优势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对模块教学法的不认同。例如,在《脚侧踢进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动作进行分组,包括脚外侧的角度,踢球时接触到脚的位置,脚踢出去的力度等,这样的方式使得足球基本技术的学习感到枯燥,使没有接触过足球的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失去了对各动作协调性的认识,刻意追求单个动作的机械模仿,而失去了根据距离、角度等的灵活判断。

(二)缺乏积极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

体育教学是中学课程教学中为数不多的户外活动时间,也没有针对各项体育活动具体明确的测验和评价方法,使得许多学生将体育课堂当成放松课,旷课、早退、随意请假等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些学生出现在体育课堂中,也是心不在焉,许多学生在课堂自由活动中干着与课堂内容毫不相关的事。模块教学法的实施需要积极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积极的配合,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模块教学法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在《直线运球的基本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示范和学生依次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在学生练习后,教师并没有激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练习、团体运球比赛等多种形式,操场上便出现许多现象:有坐在一起聊天的,有买零食的,有回到教室写作业的等,课堂上体育活动的开展沦为一种形式。

(三)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许多教师认为足球对体力的消耗很大,是适合男生的运动,因此在模块教学设计中是以男生的体育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也片面地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模块教学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足球教学不是在培养足球运动员,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踢的精彩,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传统教学以体育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不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身体素质、锻炼情况的不一致,但在模块教学中突出层次性和差异性是影响模块教学法实施的重要因素。

三、足球模块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模块教学条件

模块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一定外部条件的支持。一是,建立教师队伍资源。模块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指导着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教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模块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学校引导学生建立足球模块教学研究小组,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让教师掌握模块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通过观看成功的模块教学案例,设计符合足球教学特点的模块教学。二是,改变师生的观念。教师要逐渐转变观念,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纠正自己对待体育的态度,明确足球教学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体育成绩。

(二)合理有效设计课程

足球模块教学的建立需要全面思考足球教学的全过程,然后通过动作的组合建立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模块。例如,脚颠球、脚内侧扣球、左右脚扣球变化,左右脚扣球变向技术是相互联系的动作,教师将这些动作作为一个模块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场地内部设计两个同心圆和四个矩形联系场地。这种设计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活跃在学生中间,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并及时地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同时,这些动作技巧也是与学生已经学过的动作密切相关,如跳远中的单脚跳、助跑中的脚变化等,教师将这些动作作为预热环节,让学生通过之前已经学过的动作为新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形成一个动作组合,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通过一个组合比赛游戏,学生单脚跳到悬挂的足球下,然后通过助跑弹跳获取足球,获取足球通过左右脚扣球变向技术躲避对方一名队员的干扰,成功进球的一方获得胜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实现动作的提升,掌握一组相似的动作组合。

(三)注重模块间的整合

足球变向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8-0085-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性。在学生体质越来越弱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足球教学的有效性一直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重视细节指导是提高足球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点。那么,如何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细节上的指导呢?

一、脚弓推球,准确站位

初中体育教学对象是正在读书的青少年,这决定初中体育教学必须具备简单化、趣味化的特点,不能过于重视技巧性教学。在足球教学中,主要进行一些体育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基本的球感,让学生明白在足球场上应该如何站位,为学生将来的专业训练打下基础。足球最基本的几个动作要领是传、带、停、射,而用脚弓进行推传球,是最为基本和基础的足球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方面进行精心指导。例如,在一节足球体育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明白脚弓推球的技术要领,可以将推球动作进行步骤划分。第一步,让学生左脚指向传球的方向。这时,学生就要对自己和队友的站位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和判断,同时用左脚脚弓内侧正对足球。第二步,左腿稍稍进行弯曲,右腿发力,用大腿带动小腿,右脚脚弓内侧正对足球,做好开球准备。第三步,用右脚脚弓开球,且必须开出地滚球。在学生训练较为熟练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站位,对滚动中的足球进行脚弓推球练习,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整个动作要领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讲解,学生能从概念上对脚弓推球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可见,初中体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体育基础,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细致化、模块化,让学生的技术训练更有方向性,同时可将多种层次的技术混合进行练习,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

二、脚内侧踢,有效发力

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因为紧张、技术动作不熟练等原因造成的力度控制失误。尤其是在足球基本动作――脚内侧踢球中,这一失误的发生几率十分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一细节进行重点关注,从小处着手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例如,一次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练习脚内侧踢球的过程中,支撑与击球的动作不连贯,发力方式不正确,导致击球失误频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将所有的学生集合到一起,对如何有效发力进行阐释,并对学生在踢球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总结。比如,踢球时腿外展不够充分、脚尖不够翘起、摆腿过于僵硬会导致腿速受到限制,踢球时膝关节伸直导致直腿击球,踢球的时候身体不协调导致脚掌内翻,这些都是学生无法有效发力的主要原因。学生在了解到这些错误之后,马上对照自己的练球情况进行分析与反思,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细分训练,使得整个踢球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通过对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而提出相应的强化训练方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一些训练细节进行把握和总结,从小处着手,不断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

三、外脚背踢,力量变化

外脚背踢球是足球运动中最常用的进攻方式之一,也是每一个足球训练者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运球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让学生体悟踢球过程中的力量变化,掌握外脚背踢球的精髓。外脚背踢球的关键,是要在击球的一瞬间,脚背绷直,脚腕压紧,以脚背的正面击中足球,击中球之后,腿部应当继续随着球体前摆。在一次足球训练课上,老师给每个学生发十个球,让学生只进行外脚背踢球最后一个击球步骤的练习,重点体会击球一瞬间自己腿部力量的运用方法。这一节课结束之后,则让学生向老师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跟老师口头汇报自己对这种力量变化的感受与把握程度。通过这样专项强调性练习,学生明显在力量控制上得到加强,踢出的外脚背球也更加有攻击性。击球的力量变化,是整个足球教学中最细致的环节,但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积极把握这些细节,致力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足球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重视细节指导是提高足球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点。当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握足球教学的细节必须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管运用怎样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都必须实现与教学内容的充分对接,避免让课堂教学形式化。教师应当在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进行体育教学多元化的探索,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特色运用,努力打造高效的足球教学课堂,回归体育实质。

参考文献:

[1]于萍.校园,足球梦开始的地方[J].北京教育,2015(12).

足球变向教学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1-0056-02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开展校园足球,加强学生体质”的号召,各大城市均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校园足球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但受到场地、师资、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校园足球在基层的发展困难重重。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足球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基本功,为足球课堂教学做好服务工作,为发展校园足球贡献一份力量。

一、做一个会“思”的老师

“思”,就是善于思考问题,思考足球教学和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1.“思”教学设计

足球比赛属于攻守瞬息多变、身体对抗激烈的集体性运动项目。该项目的特点离不开对控球权的争夺,离不开“人―球”和“球―人”关系的处理。因此,在足球教学设计中,要始终围绕“人―球”和“球―人”关系,考虑技术特点,设计制定教学策略。

以足球运球技术为例,此项技术是用脚控制与支配球,表现为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两种运球方式。根据“人―球”和“球―人”关系,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技术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授课。在该内容的设计中,可以设定球不动,人绕球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做拨球动作。也可以设定人不动,通过脚踝的动作进行多方向运球。在原地“人和球”熟结合之后,便可进行行进间运球的授课阶段,以便进一步掌握空间位置的变化、注意力的分配、应变能力的调整等技术要求。在这一阶段中,通过限定区域“找朋友”的游戏,要求学生听到信号后,立即用脚内侧左右拨球并进行移动,找到自己需要的“朋友”。在移动的情况下处理“人―球―人”的关系,既能培养学生场上的观察和移动能力,又能为学生适应比赛中的攻守变化奠定基础。

2.“思”教学条件

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学校,因场地受限等原因,极大地限制了足球运动项目的开展。而场地空间不足恰恰是体育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思考,在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努力拓展教学空间,确保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可以利用篮球场地的标志线练习个人带球技术;利用篮球场90度直角,练习带球变向或急停转向技术;利用中圈练习脚内、外侧弧线盘带转身等个人技术。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器材,设计一系列球性球感练习。例如,借助单个标志盘(图1),学生可以做踩球、拉球、拨球等动作,也可绕标志盘顺时针、逆时针做运球等练习;随练习时间增长,可增加两个标志盘(图2),学生可在两个标志盘之间做行进间的踩球、双脚内侧拨球、扣球等练习;当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可扩大空间,增设四个标志盘(图3),在空间内可各种变向、急停等球性练习。

图1

图2

图3

3.“思”教学手段

体育课堂中,技术教学是枯燥无味的,足球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需要结合学生心理,宜采用游戏和比赛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的开始部分,可设计简单明了、安全有效的足球游戏,如带球“找朋友”、抢占“安全岛”、“听口令抢球”等,目的在于熟悉球性,同时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的基本部分,可通过诱导性教学手段来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如利用模仿“钟摆”学习踢球时摆动腿动作的路线;利用芭蕾舞中的“丁字步”来指导击球的脚型及站位;利用形象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在技术运用阶段,设计加入各种类型的干扰因素,来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也可以在教学比赛中修改比赛规则,不设置守门员,鼓励学生进攻;或者男女同场竞技,增加学生参与度;或者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同队队员的传球次数;或者设置多个球门,练习射门效率等等。教学手段运用的目的是为技术运用奠定基础,思考多样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规则的变化,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

二、做一个会“说”的老师

“说”,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听明白学习任务、动作名称、技术要领和动作要求,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笔者以足球脚内侧踢球为例,利用表1进一步说明如何做一个能“说”会道的教师。

三、做一个会“做”的老师

会“做”,就是会做示范。在足球教学过程中,示范是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动作结构、顺序、幅度等要素概念最为直接的手段之一。

1.示范面要广

示范时要做到每位同学都能看得到且能看清。例如,示范原地脚内侧拨球时,如果是选择在四列横队前面示范,可让前两排的同学蹲坐,以便后面的同学观看;如果选择在队伍中间示范,在示范结束后,一定要在队伍两头重复示范一遍,以防排头及排尾学生没有看到;如果是前后重叠的纵队示范,可让学生错肩观看,这样学生不会因为身高阻碍视线而看不到教师的示范动作。

2.示范方位要准

教师在示范动作时,还要考虑动作的结构、路线以及学生观察的部位。例如,在动作技术结构有方位变化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方位上,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不会因为方向不一样而犯晕。同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示范动作,多示范,建表象,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3.示范速度要适宜

示范动作的速度要适宜,要循序渐进,并注意技术细节。例如,在示范“一对一”左晃右突这个技术动作的时候,教师在开始阶段应采取中慢的速度,让学生看明白老师是如何将球带到防守队员面前的?身体是向左还是向右发生变化?左支撑脚发力之后,右脚踢球幅度有多大?通过这样的慢动作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个清晰的路线和身体动作结构,便于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能够分辨支撑脚、身体动作方向、触球脚的动作幅度。

四、做一个会“写”的老师

“写”,即写教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的老师就是想当然去上课,教案不准备,课前场地器材随意摆设;课中队伍调过来调过去,时间都浪费在你来我往的队伍变化中;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足球难以控制,又增加上课纪律的难度,导致上课效率低下。如果你能够在课前写好教案,写好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而且用不同色的笔标注,这样上课就事半功倍,上课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用红色笔标注队伍的调动路线,哪里出发,哪组先出发,到哪个标志物结束。

“写”,即写反思。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只有不断的反思,教师教育智慧才能不断的增长。例如,学生在练习时,经常用手触球。反思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比赛意识淡薄;怎样去解决呢?可以通过结合比赛规则,谁用手触球,则举起黄色标志盘进行警告;再次用手触球就红色标志盘进行警告,并让他停止练球2分钟;这样就解决了学生上课手触球问题,同时也养成了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

五、小结

“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答疑解惑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功底,争做一个能“善思”“能说”“会做”“勤写”的老师,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何志林.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

[2]刘健.谈足球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J].科技信息,2009.3.

足球变向教学篇(9)

一、足球意识的概述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社会中人对客观存在现实的主观映像。这种主观映像具有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也具有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形式。而足球战术意识是指在复杂、多变、困难的比赛过程中,球员及时准确地观察场上的情况,随机应变,迅速并正确地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与同伴配合的能力。战术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战术思维”能力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在战术上的反映。因此,足球战术意识是球员对足球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它是可以通过教学、训练和比赛得到提高的。足球战术意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球队的比赛成绩,它是衡量一名球员和球队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二、足球战术意识的特点

(一)技战术的自觉目的性

球员对技战术的掌握和运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尽量减少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努力使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带有一定的战术目的。

(二)行动的预见性

足球比赛的对抗性强,攻防转换变化快,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最佳的行动效果,采取与之相应的对策,球员就必须时刻观察场上的情况,并预见即将出现的攻防变化,做好应对的准备。

(三)判断的准确性

对比赛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做出准确地判断是一切行动的前提。错误的判断只能造成技术动作的失误,贻误战机,为了使行动准确无误,就必须从全局出发,扩大观察的范围。

(四)行动的灵活性

行动的灵活性是指在比赛中,能准确地把握进攻的时机,选择最佳的进攻路线,找出对手的弱点给予致命一击。防守时能选择合理的位置、适当的地点进行有效布防,以瓦解对手的进攻。

(五)行动的隐蔽性

对个人而言,比赛中利用各种假动作可以迷惑对手,使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对整体而言,适时地掩盖进攻意图,造成对手的错觉,做到攻其不备,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战术效果。

(六)配合的集体性

足球运动是一个集体性很强的运动项目,球队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贯彻好全队的战术意图,合理地组织各种战术配合,要求场上的每一位队员必须以全局为重,通力合作,将个人的技战术发挥融入到集体的协同配合中,促使全队战术意图的圆满完成。

三、普通高校大学生足球意识现状

(一)足球理论知识的缺乏

由于各种原因,普通高校学生在进校前,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足球理论知识的系统教学,全凭兴趣爱好进行足球运动。因此,基本谈不上对足球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运动中没有预见性,目的不明确

这一点在刚进校学生中非常普遍,有球队员一味地带球过人,视野狭窄,不能及时观察同伴的位置及跑动,更不考虑防守方的情况;无球队员不知道选位,跑位、接应能力差,造成“扎堆”现象比比皆是,球也无法很好的转移,攻防双方始终处于混战状态。由于目的不明确,一再地贻误战机,挫伤了同伴的积极性,影响了士气,使全队的技战术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三)缺乏准确的判断,行动不合理

学生在课堂教学比赛和课外活动的比赛中,经常会因为判断失误而失去进攻机会或由于失位造成处处被动挨打。当出现进攻机会时不会选择最直接、最有威胁性的进攻线路,无法给对手以致命一击;防守时没有保护,不会卡位,盲目出击,以至本方顾此失彼,防线混乱不堪,失球就在所难免。

(四)技战术意图太明显,行动没有隐蔽性

学生在比赛时,大都不会假动作,技术动作过于简单直接,对手很容易判断,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对全队来讲,要么死打一路,要么长传冲吊,不会迂回,没有转移,战术意图暴露无遗,无法获得好的战术效果。

(五)整体配合意识差

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非常欠缺,个人意识常常凌驾于集体之上。进攻时有球队员单打独斗,无球队员袖手旁观。该传球的球不传,无意识跑位和接应;防守时各管各的,没有协防和补位,失球后只会互相埋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战斗集体。

四、足球意识的培养

足球是综合性的竞技运动项目,它的教学和训练相对比较复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结合大学生的业余特点,学校开展了足球选修课、课外活动足球俱乐部、组织各级别的足球运动训练,并定期举办由各学院组队参加的校足球比赛,旨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足球意识的培养,以提高他们技战术水平。

(一)在教学和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足球意识

1、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丰富大学生的足球理论知识。除了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足球理论知识讲解外,应定期在室内上足球理论课;利用多媒体举办足球理论知识讲座;通过查阅资料、观看比赛录像对典型战例进行讨论分析;对学生自己参加的比赛,赛后应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研究对策。

2、与技术教学相结合。合理的技术动作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前提,这就要求技术动作动中有变,灵活运用,经得起实战检验。接、运、传、射都应与基本战术配合相联系,培养学生的传接球和配合意识;多进行二元和三元技术动作的练习,提高动作的连贯性,使之简练实用;培养争抢球意识,使学生能充分利用身体进行合理冲撞,学会卡位护球;在教学和训练中,根据学生情况,可适当进行一些跑传比较复杂的套路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

3、与对抗性练习相结合。通过“一对一”对抗练习,提高学生对于控球、摆脱、突破、射门、抢截、封堵、铲断等攻防技能和意识,培养应变能力和意志力;通过“二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等攻防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战术打法,提高局部协同配合能力;组织进行“五对五”、“七对七”的教学比赛。因为它是整体战术的缩影,能提高学生在跑位、接应、牵制、穿插、补位和控制攻防节奏等整体战术配合能力和意识;运用半场攻防练习,攻方可重点演练边路进攻传中及中路包抄射门、中路短传渗透推进、边中结合和转移球等套路,防守方可练习紧逼盯人、区域协防结合盯人、防对方下底传中以及防守反击等。从而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足球意识。另外在练习时,同伴之间要相互启发,及时提醒,形成呼应,以提高教学训练的效果。

4、切实加强对无球跑动的教学训练。一场高水平的足球比赛,场上平均每个队员的触球时间只有2-3分钟,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球状态,这就需要无球队员通过有意识的跑动,协同有球队员去完成整体的战术配合。因此在教学和训练中,要让学生多练习前插、回撤、反跑、迂回、左右扯动和交叉换位等形式的跑动,在比赛中,逐渐掌握摆脱接应、扯动牵制、隐蔽突袭等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积极跑动意识。在练习无球跑动时,要确立以球为中心,遵循以球的动向而动、以近球者动而动、以前者动而动的原则。队员在场上要时刻注意观察,判断持球队员和身边同伴的动向,做到你左我右、你顺我反、你拉我插,根据球的发展变化,不停地改变远与近的关系。赛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跑位决定一旦做出,就应果断地进行突发性的摆脱、起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占据有利的空间,形成良好的进攻态势。此外,无球队员跑动时既要保持纵深,使跑动有足够的空间,又要使整体围绕有球队员形成有层次的、相对紧凑的队形,做到有人扯动、有人牵制、有人前插、有人接应、有人保护,形成多点进攻。

5、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能是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型”足球问世以来,球员的身体素质更是被各国所重视。虽然大学生的运动以业余为主,体能方面无法与专业水平相比,但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想更好的发挥技战术水平,达到培养战术意识的目的谈何容易。在进行教学训练时,除安排一些常规的一般性身体素质训练外,应结合足球运动跑动距离不长,但大小强度混合、快慢速度交错且无方向性的特点,制定诸如冲刺跑、变速跑、变向跑、折返跑等专项素质练习。此外,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

6、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无论是在高水平的比赛,还是在低水平的比赛当中,都会时常看到一些球员因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而丧失战斗意志,最终导致球队输球。因此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设立球队的动机,让学生或队员理解参加足球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何种目标,以此来增强球队的凝聚力,培养队员的团队意识;通过默念、放松呼吸控制情绪,使队员保持良好的心态;在训练和比赛时,根据情况人为地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让学生努力去完成,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足球意识

比赛是教学训练的延续。通过比赛可以检验平时教学训练中技战术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并加以磨练,使技战术运用更加灵活、合理,足球意识更趋完善。而实战现场的气氛,攻守双方激烈的对抗,队员的心理状态以及裁判的判罚等诸多因素,都不是一般的教学训练可以完全模拟出来的,因此从比赛当中积累经验以提高足球意识至关重要。

足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比赛-再学习-再比赛的循环过程,足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践的检验,而实践后认真分析总结又为足球意识的提高和完善提供依据。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训练中,首先教师要把足球运动的本质和规律,足球意识的内容和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阐述清楚,使学生对足球意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用正确形象的示范,准确简明的讲解,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和战术要点。要认真观察学生在教学训练及比赛中的跑动线路、处理球的方式是否合理,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及时纠正。教学训练中,可采用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个人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逐步提高足球意识。

五、小结

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他们参加足球运动是自发和业余的特点,采用一些简单易行,切合实际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足球理论知识,提高技战术水平,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强化团队配合意识,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足球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足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陈德敏等.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教材(足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足球变向教学篇(10)

足球课是其中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课程之一。足球课如何改进与完善,在教学内容上满足学生们的知识渴求,在教学方法上适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使他们专项技能在较短时间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能终生受益,是足球课面临的新课题。而目前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不多。

1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1足球运动本身的技术难点

足球是一项技术分类较多且熟练掌握难度较大集体运动项目。说其复杂多样指的是其技术分为有球技术和无球技术,而有球技术又分几类,每一类又分许多种。例如踢球技术就有脚内侧、脚背内侧、脚背正面、脚背外侧、脚尖、脚后跟踢球等.而具体每一种踢球方法又分为原地与活动中、地面与空中等多种踢球形式;而脚差别于手的灵活性又决定了技术动作掌握的难度。

1.2教学状况

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时数有限,学生人数较多(一般都在40人左右)。运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经过专门训练,而有的学生则从未踢过球),并且有基础的学生中习惯性的错误技术动作较为普遍;练习中的技术与实际对抗或比赛中的技术相脱节,不会运用或不敢运用等,达不到最佳教学效果。

1.3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延用在体育学院学到的教学形式与手段:教学内容分类太细,教学中突出单一技术动作的练习,学生难学易忘;教学形式古板,教学手段单一,技术教学与身体素质的锻炼相脱节,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与学生选择足球课的初衷相违背,很多都是为了体验足球比赛中的激烈拼抢、运球突破、射门进球的乐趣而选择足球选项课,而按照传统的教学过程,几个星期下来却一直是单调乏味的基本技术练习,如果教师采用的练习手段又缺乏变化,学生很快就兴味索然。再则,有的学生在足球运动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他们自以为水平不差,既无兴趣也不屑从最简单的基本技术练起。因此,按照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常从开学初的高点快速下降,教学效果自然大受影响。

2教学尝试

2.1寻找核心走捷径

足球技术种类繁多,但其核心技术就是“控、传、带”。多年的教学实践也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就可以大大简化专项技术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解决学生专项技术的主要问题,促使其专项技术水平迅速、有效地提高。

而在“控、传、带”技术中,尤以“控”为基础。只有控制好球,才能谈得上“传”与“带”及其它技术动作。控球技术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多接触球,提高球感来实现的。球感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专门化感知觉。在任何体育运动中,训练这种专门化感知觉都是提高其专项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足球技术教学中,球感的提高可以通过一系列熟悉球性的练习来进行。如左右脚内侧原地及行进间拨球、脚前掌交替后拉球、原地及小范围的拨、拉、扣、挑等连贯动作以及身体各部位的颠球等。在教学中将这些练习贯穿始终,既可安排在准备活动中,也可安排在强度较大练习的间歇时间里,经常反复就可使学生的脚对球的控制能力增强。球感的提高直接反映在眼前,可增强其练习的信心,可使其减少无谓的失误。

控球技术也是与其它技术紧密衔接的。如控接、控带、轻突、控传、控射等。在控球技术教学中,适当的穿插这些内容,以控为基础,带动其它相应技术的提高。既可增强技术动作的实用性,也使其它技术动作的掌握变得容易一些。在练习带球时,要求学生带球的同时抬头看着教师,及时根据教师所做的手势作出正确的反映,比如报出教师手势的数字或及时变向手势的方向等,这样,既改掉带球不看球的技术,也便于学生在比赛中观察场上情况,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2调整教学过程

先分组比赛后演练技术,分组比赛与演练技术穿行。在诸多体育运动项目中,有些运动技能有‘会’与“不会”的截然区别,这些技能的学习必须遵循严格的学习步骤。如学习游泳,学习游泳一般要先进行陆上练习和扶板练习,这些练习不是游泳,却是学习游泳所必不可少的先行环节。而有些运动项目则没有。“会”与“不会”的截然区别,更常用的标准是“好”与“不好”。足球即属于这样的项目。因此,足球课的教学过程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相反,从保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虑,先用分组比赛后演练技术的顺序效果更佳。

足球是一项以集体竞争的形式、以射门进球多寡决定胜负的运动项目。而在开课之初进行球性练习的同时安排教学比赛,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足球,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分析比赛的胜败得失,总结经验与教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初期的分组比赛常暴露出这样一些问题:1)传球配合效果差,不会传接或传接质量低;2)场上队员没有场地宽度和球距高感,冲着球跑却方向不对,碰不到球;3)人员聚集盲目争抢,球在那里,人就汇聚到那里。教师便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强调基本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进一步认识足球运动作为一个集体项目需要很强的团队意识,启发他们体会战术配合,以此激发各层次水平的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为基本技术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足球变向教学篇(11)

我国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探讨

改革女足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长期以来,各级足球管理中心由于受“全运战略”和“奥运战略”的影响,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很少设立女子部和青少部,部分足球管理中心只设一名具体项目负责人,更有甚者,连专门的负责人也没有,这严重的影响了女足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所以改革现行的组织管理机构增设相应的管理部门势在必行。在重新设置机构的同时,也要对现行的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并不能全盘否定原有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和制度环境,突出解决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在社会现实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体育观也在发生改变,从单纯的维“唯金牌论”向崇尚健康和追求经济利益方面发展。在制度环境方面,我们不能忽略一个现实,那就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坚持举国体制的基础上,任何脱离制度基础的改革都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改革和完善运行机制时要抓住解决“学训矛盾”和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两个关键问题。建立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市场机制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过了18年,在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转会市场上,由于许多世界级大牌球星的加入,显得格外繁荣。但是,在青少年的转会市场上,由于受“全运战略”和“政绩工程”的影响,则仍然举步维艰。将足球推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足球人才市场是整个足球市场中最有生机的组成部分,随着足球职业化的不断深入,足球人才市场越来越呼唤青少年足球人才市场的建立,只有这样,中国的足球人才市场才能更加兴旺、充满生机。建立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市场机制不但可以调动基层足球教练员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保护青少年女子足球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青少年女子足球人才,为青少年女子足球人才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提高青少年女子足球人才的竞争意建立区域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一体化机制在现行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下,因受到区域行政区划分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资金投入渠道单一、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不科学、考核机制不完美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方政府为了取得好成绩不择手段、急功近利,为女足竞技后备人才的合理流动设置了层层的障碍,使得女足竞技后备人才的流通不畅,造成了女足竞技后备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所以,促进区域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一体化机制的建立对打破原有的地方主义保护壁垒,打造区域竞技体育形象,提升区域竞技体育整体竞争力都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建立健全“教育、体育、社会”三位一体的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在过往女足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中,曾出现“体教结合”、“教体结合”和“社体结合”等培养模式,但是,从实际的效果上看,无论哪一种“结合”模式都没有达到形式和内容上的完全结合,更没有出现“教育、体育、社会”三位一体的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建立健全“教育、体育、社会”三位一体的女足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就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和合理的市场调控,增强“教育、体育、社会”三方的融合与交流,重点突出教育系统的规模、体育系统的竞赛杠杆作用和社会系统的资源优势。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三方优势,资源互补促进女足竞技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具体实践中,可以少年阶段以“完全融入式”教育培养模式这主,青年阶段以“教体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这主,成年阶段则以“社体结合”的职业化模式为主。做好学校足球四级联赛体系与职业联赛的衔接,真正做到“教育、体育、社会”三位一体的融合,彻底解决“学训矛盾”和“运动员出路”的问题,促进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