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市场经济的利弊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8 11:45:42

市场经济的利弊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1)

一、会计舞弊“外部性”分析

(一)会计舞弊“外部性” 如果某个体对另一个体施加了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涉及施加者自身的成本收益,经济学称之为“外部性”或“外部效果”。诺思认为,当某个人的行动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萨缪尔森认为,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发生了;即成本或收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为此而获得报酬。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实质上就是会计学中的不符合配比原则,即收益与相应的成本没有配合起来进行考虑和处理。其中外部正效应表现为付出没有完全得到应有的收益(一部分收益被他人享用了);外部负效应表现为收益没有包含应有的成本(一部分成本由别人承担)。如果市场及相关经济制度是完善的,则没有任何外部性。因为每个人若是从事正当合法的活动,就能得到全部市场利益;而如果从事舞弊活动,也必须承担全部市场成本。在不存在外部性的情形下,内部成本与社会成本、内部收益与社会收益是一致的。在这种条件下,遵守法规、履行管理契约能够带来相称的报酬;反之舞弊一旦查处则由当事人承担全部成本,即使侥幸设有查处,当事人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任何额外好处。因此,权衡舞弊的得失,理性的选择是按照法律、契约相关规定自觉地履行管理职责,放弃会计舞弊。但现实中市场制度不是完美的,有限理性、契约的不完备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费用存在于市场中,在企业经济组织“委托一”关系中,会计舞弊当事人即使恪尽职守也得不到由此带来的全部收益;反之,即使他舞弊也不会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即会计舞弊者行为的私人成本与收益可能大大偏离社会成本与收益。然而从经济理性出发,每个人决策的依据只是私人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一项行为即使可能提高社会收益,只要其私人成本超过私人收益,大多数人也不会尝试;而另一些行为尽管可能危害社会利益,只要其私人收益足以超过私人成本,就总会有人某冒风险。会计舞弊行为就是在这种逻辑下作出的选择。

(二)会计舞弊行为解析由于“内部人”拥有信息优势,企业管理当局在履行受托责任之时,一般会或明显或隐含地将其从履行契约上正当的既得收益与舞弊所可能得到的预期收益相比较。既得利益(用E0表示),即企业管理当局(人员)履行管理契约正常所能享受的全部效用;如果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中从事舞弊活动,预期劣迹不会被发现的概率为P0[1,0],并且可以在得到既得利益的同时,还得到会计舞弊租金(用B表示,内容包括因舞弊活动而获得的额外效用);由此会计舞弊出现的必要条件是:E0≤(B+E0)P0……(1)。但会计舞弊是否会被查处以及怎样被查处,并不是由私人主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政治以及经济法律制度安排所决定的。设在既定制度框架下会计舞弊被实际查处的概率为P1[0,1];被查处者将被离职或降职处理,其在此后替代性的其它职业中的能得到的收益设为E1;同时会计舞弊者还可能受到罚款、监禁、社会歧视、舆论谴责、丧失名誉等经济、法律与道德上的制裁等,设此项损失用U表示,这是对会计舞弊私人收益的一项扣除。那么会计舞弊出现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E0≤(B+E0)P0+P1(E0-U)……(2)。将式2略作变形可得:(E0-E1)+U≤B(1/P1-1)……(3)。

式3左边是会计舞弊的私人(内部)成本,由舞弊者的收益损失(E0-E1)和舞弊遭受处罚损失U组成。当E0和U给定时,E1越大,说明会计舞弊者越容易另谋职位并获得相应的收入与效用,则会计舞弊的私人(内部)成本越小;相反,E1越小,表明舞弊者遭到普遍排斥,难以在其它社会经济组织中找到工作,则会计舞弊的私人成本越大;在极端形态下,E1=0,则职业收益损失最大。当U和E0一定时,则E0大,说明当前既得利益越大,舞弊所可能蒙受的机会成本越大;E0越小,说明当前既得利益越小,舞弊的机会成本越小。在极端形态下,E0≤E1,即舞弊即使被查处,当事人也能获得比原职位更高薪酬的职业,那么舞弊私人成本也就最小。当E0和E1一定时,则U越大,说明社会法律、道德规范等对舞弊的惩处越严厉,舞弊成本越高;而U越小,说明这种惩处十分宽容,舞弊成本也就越低。在极端形态下,社会所有组织对有会计舞弊劣迹者一概不予接纳,每个人只要有舞弊记录就无法在社会生存,即U∞,则舞弊成本达到最大;而如果企业存在会计舞弊,社会对舞弊持相当大程度的认同态度,甚至司空见惯,那么U0,会计舞弊的私人成本趋于最小。

式3右边表示会计舞弊的预期私人(内部)收益,显然它与会计舞弊预期租金B成正相关,与查处的概率P1成负相关。当P1一定时,B越大,则企业管理当局从事会计舞弊的动力越强,而会计舞弊租金的高低又取决于现行会计监管制度框架下会计舞弊者对舞弊收益与成本的权衡。当B一定时,则p1越高,舞弊的诱惑力越是受到抑制,如果P1=l,会计舞弊的预期收益等于0;而P1越低,舞弊的诱惑力也就越强,如果P10,显然B(1/P1-1)趋于无穷大,会计舞弊的充分必要条件始终得到满足,则社会上会出现会计舞弊成风,无法治理的局面。

二、会计舞弊收益分析

(一)操纵市场收益 有研究机构研究报告证实:我国股市存在普遍的程度比较严重的内部交易者利用内幕信息操纵股价现象。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经常都伴有操纵市场行为。如东方电子从1998~2001年,更是由公司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业绩的需要来决定每次抛售内部职工股的数量来虚构利润。会计舞弊丑闻曝光后,相关公司的股价都经历了爆跌过程:安然公司股价由90.75美元/股

跌至50美分/股;世通公司由64美元/股跌至6美分股;银广厦由30.78元/股跌至6.29元/股;东方电子、亿安科技等均是如此。安然等公司高层管理者则在舞弊丑闻曝光之前利用内幕信息高价套现手中的股票以谋取暴利。

(二)融资收益 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上市当年的经营业绩显著性低于上市前一年,或者说企业上市后难以维持其上市前的业绩水平,上市后经营业绩也显著下降(Jain和Kini,1994;Mikkdson、Pa~ch、Shah,1997)。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后,经营业绩也显著性下降(Loughran和Ritter,1997)。朱武祥等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上市后的总资产利息税前收益率等显著性低于上市前;上市后四年中,总资产利息税前收益率整体上显著性下降。上市公司IPO以及再融资虽然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但上市公司仍有很强的融资愿望。众多上市公司高价增发或配股后,并不因为资本实力充裕而避免出现“一年红火、二年平淡、三年亏损、四年重组”的局面,反而造就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圈钱依赖症”,融资似乎成为上市公司存续的唯一理由。

三、会计舞弊成本分析

(一)会计舞弊的裁定存在不确定性 因为只有判定会计舞弊,舞弊者才会受到惩罚,所以实际上存在“价格的差别待遇”和不确定性:交易行为如果被判定舞弊,行为人将因此而付出代价,否则将没有损失。如2002年初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民事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只对已被证券监管部门作出有效处罚决定的案件进行;不接受集团诉讼(使舞弊违规者的赔偿责任缩小);只受理信息披露中虚假陈述索赔案件(使得故意隐瞒重大事项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作为诉讼对象);只有省级城市的中级法院可受理此类案件(增加了受害人的诉讼成本)等。同时还规定公司虚假陈述能否被不是直接依据侵权的事实及受害人的损失,而是根据公司虚假陈述是否被证券监管部门做出了有效处罚决定。这样,使得对会计舞弊的判定,存在由监管部门控制的“差别待遇”和不确定性。

(二)舞弊者遭受处罚的损失及概率 会计舞弊者所遭受的处罚包括经济处罚、行政处罚以及刑事处罚等。国外对会计舞弊、欺诈处罚较为严厉,2001年安永为Cendant Co.的会计丑闻支付了3.35亿美元的赔款;2005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陪审团裁定摩根士丹利因存在欺诈行为而必须为佩瑞曼股份交易损失支付14.5亿美元(100多倍)赔偿金等。而国内会计舞弊的成本却很低。在银广厦、东方电子等舞弊案件中,地方法院对当事人的判决最高刑5年,判2.5年,缓刑3年。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截止2003年底证券民事诉讼期将满时,银广厦股民索赔案仍悬而未决。会计舞弊事件中的会计师事务所及CPA大多受行政处罚或象征性的经济处罚,如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在红光事件中经济处罚是“退一赔二”,一般不超过审计收费的若干倍。制裁的确定性比其严厉程度往往能产生更大的威慑效果。否则,即使规定的惩罚非常严厉,但处罚得很轻人们还是会对制裁的严厉性视而不见。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由于法治意识的淡薄、法律规制的不健全、人们普遍的功利心理、会计舞弊的隐蔽性等,使得会计舞弊在实际生活中被有效查处的概率还较低。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2)

【关键词】会计舞弊 现状 识别与治理

一、会计舞弊的概述

舞弊是一种有动机和目的的行为,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并最终产生一定的行为后果。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以及相关人员违反财经法规、弄虚作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简而言之,会计舞弊就是行为人蓄意地弄虚作假,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会计舞弊导致会计信息不实,影响投资者、债权人等决策,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害十分严重,给个人、企业以及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会计舞弊的现状

企业为了达到各自的经济或是政治目标,采用各种不合法手段,粉饰报表,操纵利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舞弊行为的泛滥,不仅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动摇并挫伤投资者的信心,而且破坏了证券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极大影响了证券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阻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会计舞弊不但会造成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还会削弱了市场资源的配置功能和危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若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有效识别会计舞弊,则会计舞弊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危害将大为减小。会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重要理论与实务问题。

三、会计舞弊识别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组织形同虚设

虽然很多企业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管控模式,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裁和监事长等企业高管,但由于我国各种组织历来实行“一元化”和“一把手”的领导模式,许多企业往往仍然是“一言堂”,最高管理层大权独揽,独断专行,“三会”等很难发挥应有作用,组织结构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形成有效地治理结构,这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和萧条,难以实现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

(二)风险管理缺失

首先,“一股独大”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突出表现,其经营管理往往处于大股东的控制之下,董事会成员大都是大股东的利益代表者。其次,上市公司经营权和决策权的重合,减轻了对经理层的制衡,长期以来,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重合,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管理和制衡作用无法发挥。再次,上市公司的监事会缺乏相应的权威性,由于监事会中有职工代表,而职工代表又受制于经理层,监事会的权威性受到很大影响。

(三)信息传递不畅通、不及时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信息的传递手段落后,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机会较少,沟通方式单一。信息沟通已不再是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是变成可管理人员喊话的工具,信息随着管理人员的意愿变化而变化。

四、加强会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

(一)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责任追究

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发挥法律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明确区分会计舞弊与合法会计行为的界限以及会计舞弊与会计差错的界限,避免舞弊者钻法律的空子或因责任不清逍遥法外;针对不同的责任主体,尽快完善有关会计舞弊责任追究的法律条款并切实付诸实施,强化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严肃财经纪律。一是强调民事责任,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二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严格行政执法,防止行政监管者的寻租行为;三是结合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辅以必要的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法律震慑力。

(二) 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

假会计信息从生成到披露要涉及多个市场主体,而上市公司是产生、披露虚假信息的源头。我国治理虚假信息系统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规范和加强公司治理:一是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融资租赁市场、信贷和信托市场,积极培育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市场运作,构筑对决策管理者的威胁机制,减缓其会计造假的压力。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制,明晰企业产权,在完善《公司法》的基础上公司运作,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责划分,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使权力分离和权力监督得到较好体现,改善“一股独大”的现状;设立三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制衡经理层,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管理高层的监督,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赋予监事会更大、更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建立健全对监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制度;有股东大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报表审计,使CPA审计真正保持独立等。

五、结论

该论文主要议论的是当今会计舞弊发展趋势日益严重,一些上市公司投机取巧,采取一些不真实不合法的会计舞弊手段来获得私利,对于这些舞弊现状,我们不仅要善于识别会计舞弊手段及危害,还要从根本上作出治理措施,这就必须通过上市公司、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治理,有效监管、预防、发现及严惩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宏伟,苗淑丽,廖传喜.浅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3)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会计舞弊和会计信息失真不同,会计信息失真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可分为有意造假和无意失真两种,显然会计舞弊属于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故意违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要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因此,明确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深刻认识到其巨大的危害,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抵制这一现象,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

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有多种,可以归纳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

1.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内部原因

(1)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根本动因。部分上市公司业绩达不到证券法规定的标准,高层管理人员便通过舞弊行为虚增收入、隐瞒费用,制造出利润丰厚的假象,目的是获得配股权或与经营业绩挂钩的工资奖金、股票期权等财富,或通过人为调整当期损益达到偷税、漏税以及延期纳税的目的。

(2)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或由国家投资建设而成,很多都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其后果是控股股东完全操纵了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例如:公司的总经理就是董事长或董事会重要成员,为高层管理人员操纵企业提供了便利。

(3)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很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基础薄弱,管理当局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一些上市公司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偏重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不够重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4)管理者牟取自身利益。经济效益往往与管理者的政治利益挂钩,绩效良好的上市公司会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内部管理人员也会获得较高的荣誉和较多的晋升机会。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粉饰财务报表。

1.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外部原因

虽然内部原因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外部因素也不可忽视。

(1)会计准则和政策前瞻性不足。2006年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之后又陆续进行解释和修正,在这期间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新旧会计准则衔接的空隙钻漏洞;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制定往往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上市公司面对一项新业务时,通常会按照自己的片面理解去处理,这就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惩罚力度不够。对于会计舞弊大多采用“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出发;重对内部处罚,轻对外部处罚”的方法。相关部门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去处理会计舞弊行为,有些舞弊事件历经多年才开始处理,又仅仅处以小数额的罚款,无法达到惩戒作用。

(3)部分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职业素质低下。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不少审计师理论基础不过硬,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由于会计舞弊具有群体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贿赂审计人员,而审计人员又缺乏独立性,与上市公司合谋,造成会计舞弊。

(4)外界监督缺乏有效性。虽然国家和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积极保护公众利益,为维护资本市场运行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必要的监管,但长期以来,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很多会计舞弊行为不了了之,或者大事化小,监督达不到预期效果。

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危害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无论是给公司还是社会,都带来一系列问题,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必须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影响财务信息质量,损害公司形象和信誉

上市公司为谋取利益粉饰财务报表,会使当期财务数据不准确,从而对以后各期数据的真实性造成影响影响。同时,暂时呈现出来的业绩良好的假象会误导管理人员的决策,使公司运营出现问题。诚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会帮助企业提升自身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消费者。而舞弊则会使消费者对其信誉产生怀疑,企业很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投资者,失去社会公众的信任。

2.2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蒙受重大损失

从社会角度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不能增加社会整体财富,只是使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在这种不公平的转移行为中,投资者处于信息劣势,会计舞弊伪造出公司高收益的假象,会蒙蔽投资者使其采取错误行动,严重侵害其合法权益。同理,债权人被蒙蔽,盲目发放贷款,会造成重大损失。

2.3阻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带来的虚假信息会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决策,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证券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会导致不法分子恶意操纵股票等投机行为,会使证券市场缺乏有效性。

2.4不利于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而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对政府制定和出台经济决策产生误导作用。国家和政府无法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就会影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以及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果,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

2.5影响会计行业的整体形象

诚信是一种无形资产,一个行业丧失了诚信,前途是让人担忧的,这无疑会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行业丧失信心。同时,长期的会计失真现象会给人们造成错觉,会计人员一旦将这样的错误理念延伸到工作体系和组织生活中,就会在无意中形成“滚雪球”效应,危害巨大。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是一个长期性、国际性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治理好的,也不是依靠单方面力量就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联合和配合。我们相信,随着整个社会对会计舞弊成因的剖析和危害的认识,会寻求出一条有效的治理道路。

参考文献

[1]郭茹楠.论企业财务舞弊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年16期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4)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企业的管理层与外部的审计部门间一直都存在着博弈。随着世界财务舞弊案件的不断被揭发,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务舞弊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为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严重的诚信危机,使我国的经济运行受到严重的破坏。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财务舞弊的现象日益严重,并且已经衍生成为一种世界性问题。本文将通过假设来构建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外部审计需要选择的最佳策略,从而有效解决企业的财务舞弊问题,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

一、将博弈论介入到外审部门的可行性分析

(一)审计活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博弈性质

审计主要是指审计人员、监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间的互相作用和影响的活动过程。而所谓的博弈性质就是这三方人员进行的活动带有博弈性。首先,从被审计人员方面来说,被审计人员多是企业的管理者,他们负责向外界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而作为企业的代表,他们更希望把企业好的一面展现给外界,所以在财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会采用一定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美化,从而产生财务造假[1];其次,从监管机构的方面来说,监管机构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证市场秩序平稳,控制经济资源,达到经济收益共享等,所以一般会采用税收、管制等方式来对被审计的企业进行管理,使得被审计的企业必须要通过规范和调整一定的行为来满足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最后,从审计人员的方面来说,其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表的审计做出相应的审计报告,从而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而审计人员工作的动机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审计结果来获得更好的职业信用和声誉并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三者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任何一方的行动都影响着其它两方的行动和决策。所以每一方在决策前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对方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以及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对这些条件充分分析后再考虑选择何种解决对策[2]。此外,这种博弈现象不仅发生在一个审计的过程中,一般在整个审计活动中都存在着反复的博弈。

(二)能够加快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步伐

博弈论在经济管理学中的应用不仅吸收了传统经济学的基础和分析方法,还成功规避了传统经济学中不合理因素。在经济管理中引入博弈论能够打破传统经济学假设的模式,它更强调信息不对称与竞争不完全的假设。博弈论的应用使经济分析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扩展,而且基于博弈论的假设使得经济分析的方式与实际方法更符合,能够将经济活动的规律与本质更形象地揭露出来。它不仅为经济学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健全、丰富、合理的研究体系,还指导经济学者们从独特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经济学问题。所以说在经济管理学中引入博弈论对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优化

博弈论基于的假设是博弈的三方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优化,而博弈当局人间的利益是相互制约的,随着博弈策略的改变博弈人的利益格局也会发生变化,而博弈活动的最后结果就是能够使各博弈主体都能够得到利益的满足,从而达到利益和需求的均衡状态。在博弈的过程中,三方都会想方设法得到博弈对方的策略和信息,这样才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对方的信息来制定利于自身的策略,然后根据对方的策略不断完善自身的策略。而在经济管理中运用博弈论主要是为了使审计人员能够按规范进行审计工作,对企业披露的信息进行严格审计防止出现虚假信息,使监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对出现舞弊的现象严惩不贷,使被审计人员能够披露真实的财务信息,杜绝舞弊现象。这样三方就能够节省大量的博弈时间,用来实现更有意义的行为,进而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目的。

二、企业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内部监督不力

1.企业监事的职能被弱化

上市公司中都设有监事会,主要是为了监督企业各项决策的合理性以及财务舞弊等影响股东利益的不良现象。通过合理的监事会制度应用能够有效地杜绝董事会的专行独断,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受侵犯。但是通过对我国的各起企业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来看,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尚未对公司或者投资人造成影响时,监事会很少能够发现舞弊现象的存在并有效制止。这也说明了很多上市企业监事会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问题。

2.企业内审的职能被弱化

通过对一些上市企业内审部门的调查发现,虽然上市公司都设置了内审部,而且在名义上给予了其对财政内审的权利,但是真正起作用的确很少。部分企业内审部门的人员并非科班出身,专业水平低下,多是通过领导的裙带关系挂名而来,即使部分人员具有专业的资质证明,但是也是无工可做。

(二)企业外部监督不力

1.外部监督的法制不健全

虽然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比如《证券法》《会计法》等,能够为公司财务治理以及制度的推行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些法规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使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钻法律空子,窃取不义之财。特别是一些法律条款的表述不清,对于犯罪行为和惩罚力度的规定不明确,使很多舞弊人员成功地摆脱了法律的制裁,这也使得这些人在财务舞弊方面有恃无恐,助长不法行为的出现。

2.企业外部监督主体执法不够严谨

我国的财务法规中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以及退市等情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造假或者公布的信息不全面,证券交易所有权利对其进行停市或退市处罚。但是纵观我国的上市企业退市情况可知,因为财务舞弊而导致企业退市的情况几乎不存在,而我国参与财务舞弊的上市企业数量确实不少,这种矛盾的现象证实外部的证券监督机构以及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足,这才助长了部分企业在财务舞弊上的嚣张气焰。

三、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外部防范和治理

(一)加强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

首先,对现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制度进行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需要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委派,通过会员注册缴费的方式对事务所进行聘用,从而使管理层能够受到有效的监督,防止其利用职权对审计工作进行主导,造成财务舞弊现象。同时这种聘用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审计过程中因为“关系户”的原因互相包庇,使审计主体更具独立性,而不受其它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压制。其次,对审计舞弊的人员给予严厉的处罚。如果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故意欺诈、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对审计违法成本进行提升,从而有效制止注册会计师与企业间合谋舞弊的现象。

(二)对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进行强化

证券监督委员会是负责资本市场监督和管理的部门,该部门的设置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所以证券监督委员会必须要发挥其职能作用,严格治理企业财务舞弊行为。对证券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能的强化是保证资本市场公平性的基础,是维护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伞。所以证券监督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准入资格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在确定其申报的财务情况与实际情况相符,且财务满足上市要求后方可进入证券市场进行上市。同时加大对舞弊公司的惩罚力度,严密监督各上市公司的财务公布情况,一旦发现有财务舞弊现象要及时采取退市措施,这样不仅能够维护投资者利益,保护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还能够对各上市企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从而减少企业财务舞弊的现象。

(三)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的法规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舞弊方面特别擅长钻法律空子,所以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的法律法规尤为重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使舞弊者无孔可入,那么财务舞弊的通道将被。首先对《会计法》的法规进行完善。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会计法规也在不断的建立和修订,但是在财务舞弊方面的惩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给舞弊者法律上的震慑。其次,对《公司法》《证券法》进行完善。虽然我国对财务舞弊方面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列出惩罚措施,但是惩罚的具体条例中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所以,在这类法规中需要加大惩罚力度,不能仅以有限的罚款来惩处,从而使企业舞弊人员有可乘之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的舞弊行为会为企业以及投资者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加强对企业财务舞弊审计力度,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极为重要。传统的财务分析中存在很多的弊端,无法准确地做到财务审计和审查,而基于博弈论的财务分析能够从新的角度出发,采用更贴近实际的方式对财务进行分析,使博弈的三方都能够认识到财务舞弊的危害性,进而有效地节省时间,更快的达到利益平衡,为社会资源的优化奠定基础。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5)

一、会计舞弊的概述和手段

(一)会计舞弊的概念

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目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弊的一种故意行为。会计舞弊,专指会计及相关人员为了窃取某些利益而采用非法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特殊会计处理以操控企业财务报表的不法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诱因

1、宏观经济监督机制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宏观层面上,国家在宏观调控机制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经济监督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财政,税务,银行监管不严,监督混乱。国家层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监督企业财务人员的行为;在经济监督过程中,审计机构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审计不到位或故意为不法利益出示虚假审计报告,这些都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客观机会,客观上降低的会计舞弊的机会成本。

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失效,企业没有专门针对会计舞弊行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没有设立内审职能,职员或管理层的会计监管观念薄弱,不能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彻底盘查,这些都为那些不法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主观上的不良动机或企图

会计舞弊事件是自古就有的,只是由于人的智力提升和会计科学的发展而变的越来越隐蔽及复杂。一些企业的管理层、会计人员或其他员工主观存在舞弊动机和企图,往往成为会计舞弊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存在的舞弊动机包括:

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小集体观念严重,法制观念薄弱,存在只为本企业及个人谋利益,不考虑国家和他人利益的错误价值观,为侵占企业资产,满足个人私欲而弄虚作假,等舞弊行为;

管理层为实现预期利润目标或者财务结果而承受来自投资者或者其他外部压力,而编制虚假财务报表。

(三)舞弊的特点

1、舞弊手段多

参与舞弊的人员,可以通过与关联方对开发票虚增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或者记录有问题的收入、利用合并财务报表将不构成控制的子公司或者其他实体纳入合并范围增加收入等手段增加财务报表中列支的收入;参与舞弊的人员,也可以通过购买发票、调节长期费用摊销期间等手段虚列支出。

2、舞弊手段复杂

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我国推行了新的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和税收法律制度,其目的是减少差异,防范舞弊。但实行初期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会计和税法在具体规定上还存在差异,这就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会计舞弊创造了机会,会计舞弊手段也变得更加的复杂。

3、隐蔽性

会计这门科学发展迅速,公允价值的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使得会计处理越来越错综复杂,会计舞弊也随之越来越隐蔽,审计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会计舞弊的手段

1、真账假做

会计人员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入账却运用作弊的会计手法粉饰账表的手段,其本质就是运用正确的票据作虚假的账务,通过虚假手段掩盖交易的真实情况,从而操作财务报表,误导报表使用者。其舞弊手段非常的复杂和多样,如错计误写、重漏错帐、汇总增列、汇总减列、早收晚解等。

2、假账真做

会计人员用正确的会计手法虚构一些虚假的经济业务用以掩盖不法经济行为或不实财务状况以达到其不法目的。这类舞弊本质上就是运用虚假的经济业务以正确的会计手法进行处理,交易形式上是真实的实质上是虚假的,其手段主要有:虚开发票;变相报销;以多报少;虚列成本;调整损益等。

二、会计舞弊的危害

(一)对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的危害

一些会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和迫于管理层的压力,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的会计舞弊,这是一种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从世界范围看,近年来曝光的几次重大会计舞弊行为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的良好专业形象。一个会计舞弊事件不仅仅会终结参与该事件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涯,恶劣的会计舞弊事件还能在很大程度对整个会计团队的社会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对企业的危害

会计舞弊所造成的错误的会计信息会使企业管理层以及相关报表使用者对过去的经营效益做出错误的评价,不能正确的预测企业的未来规划,甚至导致决策失误。这不仅损害的企业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以后财务状况恶性循环埋下了伏笔,扩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危害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

(三)对资本市场的危害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场所,对于调节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行业间的资本差距,达到社会资金的最优化配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资本市场的高效开放,往往依赖于参与市场活动的企业公开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性。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较发达经济体而言还有很大的距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财务报表失真情况严重,会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最近阶段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正面临一场群体性的诚信危机,多家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而被停牌或摘牌,中国概念股集体造假事件,严重打击了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的信心。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所谓的绩优股在一夜直接跌破发行价已经不是什么震惊的新闻,琼民源、红光实业、银广夏等等为了企业私利而进行财务舞弊事件让投资者饱受摧残,资本市场波动不断,严重损害了资本市场的高效性和开放性。

三、会计舞弊的防范

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很复杂的,牵涉人、事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候无章可循,可是会计作为一门核算和监督的管理学,是以客观的经济行为为基础的,是有根本可以抓的,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防范的,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会计舞弊的防范手段:

(一)加强财务审核管理

1、严格审核凭证

财务人员必须严格审核原始凭证,从根本上杜绝会计舞弊。在原始凭证的填制环节严格按照会计手法,交接环节监督到位,记账凭证及会计账簿的填写必须严格交叉对照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数据,以防止某些人进行会计舞弊。

2、关注异常情况

财务人员必须关注异常财务数据,一经发现必须一查到底,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严格的程序审核是否存在会计舞弊的隐患,以达到防范舞弊的目的。

3、关注异常的往来情况

财务人员必须关注新发展的、异常客户及不属于公司营业范围的异常业务。一般而言,稳定的往来单位一般与公司有良好的财务关系,很难进行舞弊,而偶然发生的异常项目充满的不确定性和未知风险,很容易是不法人士进行会计舞弊的手段。财务人员一旦发现这类异常情况,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通报公司最高管理层甚至治理层,以达到防范舞弊的目的。

4、建立科学,严谨的审核方案

任何会计舞弊都会留下蛛丝马迹,因为会计舞弊都是通过不正常的会计手段来达到不法目的的。通过严格的会计审核,在查账的过程中找到异常现象,从疑点抓起,深入审核就能将问题检测出来杜绝会计舞弊的发生。

(二)建立规范严谨的会计体系

宏观方面,国家应建立健全宏观经济管理机制,逐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不让不法分子有舞弊的漏洞可钻,从根本上防范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

企业自身而言,首先应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严抓内部的会计舞弊事件,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机制和内审制度,公开透明的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建立现代的财务监督体系,杜绝舞弊;其次应该按照内控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设计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舞弊的风险;最后应建立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机构,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使之透明化,公正化,对会计信息的真假有正确的认识,形成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引言

会计信息失真乃至于会计信息造假一直是困扰国内外政府以及会计学界的难题之一,会计信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得企业有可能不诚信地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由于企业对外的会计信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对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国的社会经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治理会计信息舞弊问题的措施。但是治理效果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会计信息舞弊事件仍旧频繁出现。

二、会计信息舞弊动因分析

(一)宏观分析:外部性分析

市场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只有在没有外部性时才能导致市场经济的有效率的帕累托状态。然而,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中会存在外部效应从而使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导致市场运行的无效率。外部性,它指一个经济决策主体所做出的经济决策或者其自身的经济行为给另一个经济决策主体带来损失或者利益的一种情况。外部性又可以具体分为正的(负的)外部性以及正的(负的)外部性。其中,正的外部性指的是,一个经济决策主体所采取的经济行为对其他经济决策主体带来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得不到补偿的情况;负的外部性指的是,一个经济决策主体的行动给其他经济决策主体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给别人补偿的情况。

从本质上说,会计信息是具有很强外部性的一种资源或者信息,会计信息既能够影响一个企业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又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运行。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对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性,会使得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政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因使用正确的会计信息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获益,进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舞弊的会计信息具有极大的负的外部效应,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据此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会导致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政府等企业利益相关者蒙受损失,从而整体上使得市场配置资源无效率。

经济学认为,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资源(比如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往往在市场中的均衡数量会小于有市场效率的配置数量,相反具有负的外部效应的资源(比如舞弊的会计信息),市场中的均衡数量往往高于市场有效率的配置数量。如图1中,左边一幅图(真实会计信息具有正的外部性),右一幅图(舞弊的会计信息具有负的外部性),假设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

由上图可知,在左边一幅图中,MC曲线为社会成本曲线,MC*曲线为私人成本曲线,由于真实的会计信息具有真的外部性,经济学认为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产品,私人成本>社会成本,从而导致MC*曲线位于MC曲线上方,从而根据均衡的条件p=MR=MC可知,具有正的外部性的真实会计信息的实际均衡数量为曲线MC*与MR相交交点Q*决定,而市场有效率的均衡数量为曲线MC与曲线MR相交交点Q决定,此时社会中真实会计信息实际均衡数量Q*市场有效率的均衡数量Q。

(二)微观分析:博弈论分析

经济学认为,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博弈有着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参与人、参与人的决策、参与人的支付。博弈的结果可以采用支付矩阵来表示。

1.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博弈,陷入了囚徒困境

如表1所示。我们假设:会计人员在面临企业经营管理者舞弊作假要求的情况下,如果会计人员不服从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将不聘请其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或为企业进行审计(在如今会计人员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日益残酷激烈情况下,此种假设完全成立),他们的收益为(0,0)。一方服从企业管理者要求另一方拒绝,那么接受者会被聘用,收益为5,不接受者为0;如果双方都接受,双方均被聘用,各自收益为3,并且此时假定为纯策略均衡。接受舞弊要求的将承受被检查出来受到行政处罚以及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风险。

由上可知,最终的纳什均衡只能是(舞弊,舞弊)。

2.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与企业管理者的博弈

如表2所示,假定管理者对真实的报表收益为A,对虚假的报表收益为B,因编制虚假报表的成本为X。

会计人员对真实报表收益为C,对虚假报表收益为D,因编制虚假报表成本为Y。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当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并且会计师事务所众多,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造成“所多活少”的情况,两者使得企业管理者处于“买方市场”的优势地位,造成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企业管理者舞弊时的收益(D-Y)>诚信时的收益C。使得企业对外提供舞弊的会计信息,最终纳什均衡为(舞弊,舞弊)。

3.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博弈

企业管理者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主要是指纳税方面。企业想通过会计信息失真或者伪造会计信息来偷税漏税但又面临着一旦被检查到面临着数倍罚款的问题。政府也面临着监管需要大量成本,但不监管又面临税收减少的问题。企业政府之间构成了博弈。

我们假设:企业管理者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为混合策略均衡。并且我们假定,企业管理者诚信的概率与政府监管概率分别为(1-P)和Q。当企业管理者诚信而政府监管时,由于没有罚款等收入且政府还要付出监管成本,因此,政府收益为-C,而此时企业收益为H。当企业管理者舞弊政府监管,虽然政府付出了监管成本C,但是政府可以对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舞弊行为处以F金额的罚款(这里F>C,否则政府没有动力去监管),此时政府收益为:F-C,企业收益为:R-F(这里R>H,否则企业管理者无动机舞弊)。企业管理者诚信而政府不监管,政府收益为0,企业收益为H。当企业管理者舞弊而政府不监管,可以机会成本角度出发理解:政府监管收益S为监管成本减去对企业的罚金加上政府、部门不监管成本降低,政府工作人员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所获的收益,企业收益为R。如表3所示,政府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直接的博弈不存在策略均衡,但依然存在混合策略均衡。

三、会计信息舞弊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从外部性角度提出解决建议

1.使用罚款方式

对于提供失真伪造的会计信息的企业加大罚款力度,取消一切税收优惠。

对于提供失真伪造的会计信息的企业应该加大罚款力度,使得此人成本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得MC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得失真伪造的会计信息均衡数量大幅下降(从Q*下降到Q* *)。此外,还可以取消这些企业的一切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同样使得MC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2.使用津贴方式

对于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的企业应该予以嘉奖和津贴,来鼓励这些企业来提供更多的符合市场效率的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数量。正因为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其此人利益小于其此人成本,导致市场均衡数量Q*小于Q。如果引入激励机制将使得企业私人利益提高,使得P=MR向上移动,从而提高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的均衡数量。使得社会中实际真实会计信息的均衡数量从Q*提高到Q* *,从而使广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利。如图2所示:左边一幅图对应第一种情况,右边一幅图对应第二种情况。

3.采取类似于企业合并的方式,将外部效应内部化

将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金奖金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收益挂钩,甚至使得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损失负连带赔偿责任。例如,企业A对外提供了虚假伪造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B做出错误决策100万元人民币,则A公司管理人员应对B者损失的100万元负连带赔偿责任。这样我们就可以使得会计信息的外部效应得以内部化,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

(二)从博弈论角度提出解决建议

1.解决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囚徒困境

要想消除会计人员之间,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囚徒困境,唯一办法是让企业管理人员成为会计信息的唯一责任人,豁免会计人员的一切责任。这样企业管理者将不会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反而会监督会计人员不让他们造假,并对参与会计信息造假的会计人员予以更大处罚。反而,企业管理者会奖励诚信的会计。这样,造假的任一方均会收益遭受损失,最终纳什均衡为(诚信,诚信)。因为造假被查,这样使得企业管理者将成为会计信息舞弊的唯一责任人,从而会计人员之间,会计事务所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将转化楸4。

2.激励会计部门与企业管理者的博弈的纳什均衡为:(诚信,诚信)

从上可知,企业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站在统一战线上舞弊,根源在于博弈支付矩阵中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支付(B-X,D-Y)为纳什均衡。要想纳什均衡变为(A,C),那么必须满足:

其中A、B、C、D这4个变量可以看成是外生变量,政府监管部门无法控制,但是X与Y这两个变量可以看成是内生变量,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行政法规法律加以控制。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伪造的处罚力度来提高X的值。以往出现纳什均衡支付为(B-X,D-Y),就在于政府处罚力度太小,例如2011年绿大地案中,绿大地公司非法募集资金高达3.46亿元人民币之巨,但是最终绿大地只被法院判处0.104亿元人民币罚金,只相当于非法募集到资金的3%,并且其仍然被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批准继续上市,这无异于变相鼓励企业进行会计信息造假。2013年紫光古汉案中,该公司累计虚构利润5 000万元,但是中国证监会只对其处以了50万元罚款,这无异于纵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明显导致B-X(3.36亿和5 450万)远远大于A(企业诚信时获益数额),最终纳什均衡变为舞弊。只有政府监管机构将X提高到B-X远远小于A时才会使得企业管理层没有动机舞弊。另一方面,政府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相关参与会计信息失真及造假的相关会计人员处罚力度,并最好处以刑罚将其送入监狱。这样Y将对D而言非常大,最终导致会计人员舞弊收益远远小于诚信时的收益C。综上所述,只要政府监管机构做到以上两方面,必能做到使得: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静,王海民.由会计信息舞弊引起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6,(06):9-10.

[2]陈艳.会计信息舞弊动机的理论分析及其现实识别的途径[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06):31-35.

[3]汪名友,李祖清.会计信息舞弊的根源及防范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1):31-32.

[4]陈景,陈苏广.CPA审计导致会计信息舞弊的因果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78-79.

[5]肖华芳,郑光彩.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与监管的理论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5): 90-92.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7)

(一)经济人的自利性和有限理性 根据经济人假设,经济人都是自利的,往往会在交易过程中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契约人,大多都是在自利的驱动下谋取利益,意图实现利益最大化。在经济利润的诱惑下,大量企业负责人以及契约关系人利用会计准则进行非法行为,谋取一己私利。同时,经济人假设也告诉人们,经济人是理性的,而且由于知识构成上的差异和信息不充分的缘故,这种理性也是有限度的,在经济活动的决策制定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往往很难对未来趋势做出准确的预判,政策的合理选择也有一定难度。正是这种有限理性限制了契约人在日益复杂的经济背景中交易活动的精确性,为会计舞弊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利用会计准则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是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行为演变的重要特征。

(二)审计意见失真 由于报表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要减少这种不对称就在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进行审核,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一致性、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进行验证并发表意见。在正常市场环境中,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实行的是有限责任制,而且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不平衡的市场供求关系引起不正当竞争,使得有些事务所忽视应有的道德准则,为了提高自身利益,降低成本,迎合或者迁就公司、甚至与企业一起通过粉饰会计报表进行会计舞弊。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当前很多公司存在股权高度集中,容易出现掌握企业权力的关键人,他们拥有企业决策的执行与监督等各种重大权力,使得公司的管理与控制实权集中于企业控股股东,中小股东的利益不断受到大股东的侵蚀。为解决这些问题,尽管目前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事实上很多独立董事往往身兼多职,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束缚了其信息的获取途径与广度,独立董事制度在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的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转变。

(四)会计准则存在真空地带 当前的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尚存有真空地带,为会计舞弊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既要加强规范与监管,又要为企业生存发展留下一定的选择空间。鉴于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且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各有差异,在权衡和兼顾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选取不当的会计方法和策略也难以避免。

(五)监管机构监管力度不足 监管部门的目标是多元的、难以测度的,一方面,由于监管行为的多元化,企业要求也必须随之改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监管的多元化也会增加监管的难度,从而导致监管行为的不协调,证监会的监管明显缺乏独立性。由于法律体系欠完善,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存在较多严重问题,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舞弊创造了条件。

二、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经济后果分析

(一)影响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 适度的盈余管理不会对会计报表的信息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当其演变为会计舞弊行为时就会造成报表信息的失真,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误导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其他信息使用者。企业进行会计舞弊行为时,将会导致债权人做出错误的决策,造成损失。

(二)影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作为投资者与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盈余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对盈余信息进行管理,通常是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和盈利目标。但当盈余管理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转变为会计舞弊,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变得不可靠。具体而言,会计舞弊行为将会使公司的财务数据看起来更好,对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从而做出错误决策。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错误行为会严重危害投资者及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且不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损害整个社会的效率。

(三)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尽管会计舞弊行为短期内满足了管理者对于公司利益的诉求,但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会计舞弊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但如果企业不加强管理,采取措施保证资金链,最终会使企业难以维系生存。当投资者的利益一再受到损害时,投资者就会对企业管理者产生质疑,对公司失去信心,造成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的失灵。总之,会计舞弊行为不仅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的会计舞弊行为不利于其履行社会责任和维持长远健康发展。

(四)影响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监管的规范 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制定的,相比西方国家而言,企业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由于规则制定的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涉及的利益方增多,企业必将不断强化其参与规则制定的意识。在会计准则和规范的制定过程中,政府机构也必然会考虑盈余管理演变为舞弊的情况。市场竞争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允许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运用不同的判断和选择,也是为了使财务报告能够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经营成果。然而,这种选择权利太大则会被管理者误用,使其选择会计舞弊,因而,制定会计准则和规范会计监管也会受到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转变的影响。

三、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防范体系构建

(一)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的边际分析 盈余管理和会计舞弊行为遵循了经济学中的“成本-效益”原则,笔者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边际分析。如图1所示,其中MU为边际效用;MC为边际成本;FMC为会计舞弊的边际成本;EMC代表企业的盈余管理边际成本。当边际成本MC等于边际效用MU时,B点为均衡点。此时企业将停止一切不道德行为。根据图形可知,B点的实现可以通过两条路径,这就涉及到了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行为的选择问题。图中点A之前,盈余管理的边际成本低于会计舞弊的边际成本,因此当效用水平相同时,企业将会选择盈余管理行为。同样地,在A点之后,企业则会选择边际成本较小的会计舞弊行为。由此可见,A点是企业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行为的分界点,显得十分关键。A点的确定和识别不仅是企业以及监管人员非常重视的问题,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二)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防范体系构建 由于会计舞弊行为和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已相对成熟,在防范盈余管理行为向会计舞弊的转变方面也提供了较多有效的方法。笔者从主体、客体、内容及对策方法等角度探讨如何构建相应的防范体系,以维护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1)防范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主体。构建防范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体系需要各参与主体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这些主体不仅指政府部门、企业、注册会计师等,法律法务从业者也包含其中。政府机构作为监管和法律制定的主体,能够根据市场发展环境制定相应的规范,及时对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减少会计舞弊行为的产生。注册会计师则应根据其职责要求来执行其应有的职务,为企业提供准确而公正的审计报告,对不合法的行为出具专业意见。同时,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也应该加强诚信经营的理念,形成一种好的企业文化,从管理者到一线工人都保持其应有的组织结构,从根源上杜绝为了实现企业价值和利益最大化产生的会计舞弊行为。

(2)防范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演变的客体。除了对上述主体的相应规范与管理,在防范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的转变过程中,对客体的监管也是必要的。鉴于企业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实施主体,防范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客体则是对应的公司会计制度与战略,包括了各类易产生舞弊行为的制度与规定。根据信号传递原则可知,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行为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利益,对产业链条上的其他企业以及上下游的企业的投资决策与利益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而防范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实质上也是对市场秩序的维护,有效避免出于一己私利损害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的不良行为。

(3)防范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内容。无故降低折现率、大幅增大现金流量都是企业由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转变的表现。或当企业出现迟迟不肯确认工程的完工或存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毫无预警的进行债务重组、突击进行企业合并以及经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员短期行为表现异常等现象时,应对企业会计舞弊加以防范。

四、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防范

(一)完善会计准则,加强准则执行力度 目前的会计准则仍存在一些漏洞,所以一方面要减少会计准则潜在的漏洞和不足,另一方面也要随着产业的发展发现新的问题和威胁,以保证会计准则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从而在不同的实际情况中都实用,也应该有一定的预见性,对未来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同时,会计准则的制定也需要与国际会计准则相适应和协调。从执法者角度而言,应加强会计准则执行力度,有效地防止我国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演变为会计舞弊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1)持续完善会计准则。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准则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需要对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与会计准则的规范性进行权衡。其次,要适当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在可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企业对会计准则的选择,从而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会计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促使企业的盈余管理转为会计舞弊。为避免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应注重公允价值的适度、谨慎使用;限制固定资产折旧等会计估计变更的随意性;正确确定无形资产开发费用资本化、减少利用政府补助等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此外,还应尽量减少因内容不明确、模糊等存在的漏洞。在修订会计准则时,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扬长避短,不断规范有关会计准则的选择,尽量减少企业选择的余地,对于必须要由企业自己做出选择的部分,则应加强约束条件,进一步减少企业舞弊行为发生的空间。(2)加强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在我国当前情况下,企业违法的成本较低,而完全依法执行会计准则却需要相对高的成本,这样的投入与产出是不对等的,所以应加强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增加企业违法成本,鼓励企业诚信合法经营,使企业从根本上愿意遵循会计准则。这就要求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具体而言,应对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的会计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针对会计准则的执行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和监督制度。

(二)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一是调整公司股权。从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来看,由于股权高度集中,会使得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也会影响到公司治理机构作用的发挥。通过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分散股权,使得公司掌权人之间相互制衡,可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得公司内部治理机构充分行使应有的职责。二是建立健全审计委员会。目前,公司的财务报告通常是由监事会进行监督,但由于监事会是政府机构之一,往往不具备应有的独立性,在信息的获取方面不具优势,从而限制了其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对此,可借鉴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独立专业的审计委员会,充分赋予其监督权,保障其独立性,使其能够对财务报告完全严格独立地进行审计和监督。三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首要的是要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切实保证其落实自身监督监管方面的职能。此外应完善相关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等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从法律层面对其责任和义务加以明确,确保独立董事有所作为。企业也可通过制定一些奖惩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盈余管理现象的出现。

(三)完善公司外部市场治理机制 防范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转变,不仅需要关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同时也应关注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1)控制人才市场的选拔。加强对人才入职门槛的限制,在选拔人才时,不止关注其专业技能,也需要考察其职业道德和素质,通过对从业人员的限制从而限制公司的舞弊行为。(2)完善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能有效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效率。资本市场的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准确反映企业价值,有利于对企业的监督行为开展有效的监督和约束。(3)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监督。由于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有重大影响,所以必须重视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针对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必须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对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社会审计对公司的监督作用得到巩固。(4)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首先,要修改并完善有关制度。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舞弊行为,从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其次,应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增强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有助于控制企业管理层出于利益考量向投资方传递虚假信息,从而减少投机行为、降低会计信息的获取成本。最后,应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惩处力度。总体上而言,我国当前对公司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因而加强对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力度、遏制过度盈余管理等行为非常必要。在加大对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不当盈余管理的惩处力度时,也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民事赔偿制度。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8)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经济后果,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业已引起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关注,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段及危害程度尚缺乏充分的认识。

一、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手段

财务报表舞弊的具体手段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核心是不会变的。可以分为资产舞弊、负债舞弊、成本费用舞弊和操纵现金流量。为了识别被粉饰财务报表,必须深入分析各种具体的舞弊手段:

(一)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舞弊

1、资产舞弊。一是现金舞弊。现金舞弊在现实中是最容易被忽略,但也最为常见。现金舞弊不外乎五种:高现金舞弊、受限现金舞弊、现金流水舞弊、募集资金使用舞弊、账外资金舞弊。二是应收项目舞弊。赊销是企业扩大销售,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和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商业信用的一种体现。然而,不少企业利用经济活动的复杂多样性,虚构商业信用从而夸大收入、虚增经营成果,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另外,应收账款项目还容易在以下方面受到操纵: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转移资金;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调平账款;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人为调节利润,有的企业将本可收回的账款作为坏账予以核销,形成账外资金,有的企业重新收回己经作为坏账损失处理的账款时不入账,而作为企业的“小金库”,还有的企业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坏账不予核销,长期挂账。三是存货舞弊。在大多数情况下,存货是流动资产的最大组成部分,具有种类多、价值差异大、成本计算复杂、存放分散的特点。企业正是利用存货这些特点为审计带来的不便进行舞弊,主要做法有:随意操纵存货数量。企业通常将合格产品报废,或是通过虚增销售的同时虚转成本造成存货虚减;常将存货无依据预估入账,或是以非法购买的发票来虚增存货等;错误的存货资本化。企业为了调节存货的价值,或是调节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要么将应列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费用开支和应列入制造费用的开支错误归集,错误地将费用资本化,要么多转或少转己消耗的原材料价值,多摊或少摊制造费用;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掩盖存货舞弊。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往往通过操纵存货盘点来掩盖账实不符。如临时向同行借入产品以虚增存货价值,转移产品以虚减存货价值,以货到票未到的商品抵作被挪用的商品等等。四是虚拟资产挂账。虚拟资产挂账主要是指一些公司对于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例如己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己经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常年累月挂账以达到虚增资产和利润。

2、负债舞弊。负债舞弊行为主要出现在对流动负债的计量上,通常会借助于应付账款科目和其他应付款科目。应付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收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货单位的款项。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利用入账时间做文章,例如材料已入库,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是购货发票尚未收到,这种情况下应确认负债的存在增加应付账款,而舞弊企业则有意漏计或者推迟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有时会为了调节利润达到逃税的目的,将产品顶抵应付账款,在销售产品时不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隐瞒收入。

其他应付款也是企业财务报表舞弊较常用的科目,主要做法有:隐匿成本费用。企业将应计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工资和福利,应计入预提费用的负债都有意地计入其他应付款来隐匿部分成本费用;核算民间借款,掩盖负债性质。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民间融资没有明确的指明应计入的会计科目,因此企业在处理的时候经常计入其他应付款下。然而这样会使得企业负债的性质、长短期无法划分,影响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判断,被舞弊者加以利用则会成为有意掩盖负债的性质,骗取债务人的信用。

(二)损益表项目的舞弊

1、收入舞弊。种种财务报表舞弊案件证明了中国对收入的操纵主要还是利用虚构销售活动和会计截期来完成。首先,虚构交易事实。虚构交易事实是收入舞弊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构造各种实质上是虚假的业务来实现报表粉饰。具体来说是通过虚构销售对象或关联方,填制虚假发票和出库单和混淆会计科目等,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达到既虚增收入和利润,又规避增值税交纳负担的目的。其次,截期舞弊。为规范公司会计处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会计核算原则,尤其对收入的确认建立了较为严格的条件。《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企业己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上述确认条件体现了“经济实质重与交易形式”的原则,一项收入是否真正实现,不是看你采取什么形式把货物“卖”给了对方,而是看货物是不是真正转移给客户,与销售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流入企业。然而,为粉饰经营业绩,不少公司违背以上准则中的规定,如在会计期末将企业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要到下个会计期间才能完全转移给购货方等只有在下个会计期间才能确定的收入计入当期收入,造成提前确认收入。

2、成本费用舞弊。一是生产费用舞弊。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利用成本的计量和结转的复杂性,延迟确认费用或达到其他目的,主要表现有:首先,将不属于本期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全部计入本期产品成本项目。如原材料核算以领代耗,将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摊的材料全部列入本期产品成本,或将应由以前各期预提的外购燃料动力费用全部列入本期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中。其次,虚增或虚减生产成本。主要通过多计生产工人人数和生产工时虚增直接人工费用,或是直接提高材料单价,增加产品直接材料费用,生产成本就被虚增或虚减,从而影响到产成品成本的归集和销售成本的结转,以至于利润纵。再次,利用成本费用账户,隐瞒企业的对外投资。企业将存货用于投资后直接计入生产成本项目,没有通过长期投资科目,这样虚增了企业成本,又隐瞒了投资收益,从而减少企业的利润,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二是期间费用舞弊。期间费用舞弊主要涉及以下方面:混淆期间费用与生产费用的界限;随意扩大缩小开支范围,提高降低开支标准。企业加大提取折旧额、缩短长期招待费用摊销期、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提高企业费用水平,或是采用相反的手段降低企业费用水平,总之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三是不恰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停止利息资本化。但现实中,不少企业就人为确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尽量使得财务费用资本化。如在资产先交付使用、后办理竣工决算的情况下,就以某资产还处于试生产阶段为借口,直至办理竣工决算手续期间所发生的利息费用均纳为资本化部分。这样的会计处理使得本应计为财务费用的部分转入了固定资产,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时间也有所推迟,自然也会减少一定的成本费用,最终达到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的目的。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做法,即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3、现金流量表的舞弊。由于现金流量避开了会计盈余形成过程中的诸多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企业管理当局无法通过改变会计方法、会计政策来改变现金流量,但是企业仍然可以通过经济业务、结算方式等巧妙安排来调控年度内现金流量状况。如公司管理当局在存货使用政策上,采用较多使用库存、减少采购的方式,购货产生的现金流出就可以大幅减少,从而增加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债务人谈判,通过某些优惠要求暂时提前偿还应收账款,改善现金流量状况;与债权人商谈,允许其拖后几日偿还本年度内需要偿还的大额应付款项;利用应付工资等内部经营性应付项目以及与关联方之间的债权债务,调节则更加便利。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在当今中国证券化程度大大提高的前提下,财务报表信息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也就会越大。

(一)不利于上市公司本身健康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企业管理当局依靠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来评价企业过去的成绩与不足,以此作为对未来经济活动做出预测、决策和规划的基础。如果企业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进行舞弊,进而通过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会使其一时受益,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会计信息很难满足企业管理当局今后的要求,会计应有的职能也难以得到发挥,最终会导致管理当局难以做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的话,必然会弱化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利于企业生存和和长远发展。

(二)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而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受利益驱动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恰恰是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当前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可以据此做出公司未来支付股利的能力以及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从而决定是否投资企业;贷款者可以据此考虑是否向企业贷款,以及确定贷款金额、期限和担保条件;企业员工可以据此了解和争取他们应得的权益,以及企业目标是否与自己的目标一致,以决定自己是否继续留在企业效力;而政府部门则可以据以掌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从而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管理和指导整个经济有序运行。如果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则会掩盖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隐患,如果相关政府部门以此作经济调控的依据,将会使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常运行环境受到破坏,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

(三)使证券市场失去应有的功能

证券市场作为企业资金融通的重要场所,在调节整个社会资金的流向和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作为连接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纽带,对证券市场能否正常、高效的运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虽然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事件却时有发生,一些重大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严重冲击了中国远未成熟的证券市场,在广大投资者中影响极为恶劣,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如果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将会使整个证券市场失去应有的功能。

(四)不利于社会诚信建设,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会计诚信作为社会诚信的一部分,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因为会计信息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果其虚假,将严重削弱市场经济运转效率,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并恶化社会风气,导致社会经济危机和价值危机,从而严重阻碍中国的社会发展。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建议

(一)内外结合杜绝舞弊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因利益驱使导致的财务报告舞弊,必须多管齐下,内外结合。一是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管理监控机制,对会计人员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严格把好第一道关。二是提高相关检查、审计、监管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三是保证信息及时、准确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四是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规则。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往往围绕股票发行上市、新发和增发股票进行,因而证监会应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对公司多项会计指标同时考核,遏制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

(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本,加大法律的惩处力度

一是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民事赔偿既可以使因舞弊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舞弊者形成确实的经济压力,抑制其违法冲动,从另一角度看,民事赔偿还具有调动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积极性,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者的威慑力。二是加大舞弊行为的刑事责任。虽然加大对舞弊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和民事处罚力度有利于对财务报告舞弊形成威慑,但尚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财务报告舞弊,因此,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惩罚应当成为重要选择。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防范财务报告舞弊,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方面来说应该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使之更加严谨。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一是强化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二是加强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设。上市公司内部,尤其是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内部,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公司健康长足的发展需要公司具有长期竞争意识,上市公司要培养核心竞争力,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三是加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建设。加快资本市场的法制化建设,提高证券监管效率,加大对舞弊公司的处罚力度,增加舞弊公司的舞弊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舞弊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一是财政部门应与注册会计师协会明确划分职责,切实肩负起监管职责。建立起以财政为主,证监会、审计署为辅的监管体系,加大检查范围和处罚力度,对执业质量有问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从严处理。实行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防止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日久生情。二是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注册会计师诚信执业。在政府监管之外,注册会计师更需要行业自律,进行自我监督。加强对会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塑造“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

总之,充分认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和危害,及时加以防范,对规范证券市场,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有着非常积极度的作用。为此,我们说,防范和治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治理的路程是艰巨而漫长的。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披露体系是必经之路,我国可以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的信息披露体系,结合实际国情,制定适合我国的上公司信息披露体系。

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9)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审计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accounting;auditing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144-02

0引言

会计舞弊具有巨大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使外部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更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治理会计舞弊已经非常必要。本文选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审计研究这一课题,通过对会计舞弊的动因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审计对策。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及舞弊特征

1.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生的动因迄今为止,会计舞弊的著名理论有很多,就会计舞弊形成的三角形理论本了具体探讨。会计舞弊的三角形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史蒂文.阿尔伯雷齐特提出的,也是对舞弊行为进行分析的一个代表理论。该理论认为,会计舞弊的产生是由于压力、机会、借口三个要素组成。

1.1.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压力①融通资金的动机。压力因素是上市公司舞弊者的行为动机。舞弊者具有舞弊的动机是会计舞弊发生的首要条件。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亏损,为了逃避不利后果,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动机尽量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进行利润操纵,使公司扭亏为盈或隐瞒亏损的事实,会计舞弊则是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②公司业绩动机。根据市场有效性理论,在一个强式有效的证券市场上,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完全为市场反映,会计舞弊必然是徒劳的。然而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非强式有效的市场,股票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给舞弊者以可乘之机。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股价同其形象密切相关,这样刺激了公司为保持良好的形象来吸引投资者而倾向于公布好消息,隐瞒或者推迟不利信息的披露,以获取种种经济利益。③管理人员获利或避免被处罚的动机。我国的高级管理人员实际上控制着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在进行财务信息披露时,高级管理人员为了达到预计的目标,通常会向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修正,利用各种手段实施会计舞弊,满足自身需求。

1.1.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机会①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为:股东大会拥有公司的所有权及最终控制权;经理,拥有公司的经营权;监事会,拥有公司的监督权。这三种权力应当形成既相互配合又彼此制约的平衡状态,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公司资产的有效运营,从而使公司相关利益者取得最大效益。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还不完善,为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②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中一方持有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情,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成本昂贵而在经济上不现实。在经营者存在舞弊动机的客观现实下,信息不对称为其操纵会计数据从而达到个人或集团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提供了机会与空间,经营者凭借自身对公司的管理权威,从而在有关信息占有及公布上享有信息优势,导致会计舞弊成为现实。信息不对称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根本条件。

1.1.3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借口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借口,指存在某种态度、性格或价值观念,使得管理层或雇员能够做出不诚实的行为,或者管理层或雇员所处的环境促使其能够将舞弊行为予以合理化。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任何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当然,舞弊风险因素的存在并不一定表明发生了舞弊,但在舞弊发生时通常存在舞弊风险因素。在研究规制舞弊行为的方法时也要针对这三方面的诱因对症下药。

1.2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征

1.2.1 会计舞弊的行为的目的性会计舞弊的行为的目的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会计舞弊的行为与会计行为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只是会计舞弊的行为的动机是异于正常的会计活动,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人的利益行为。这是因为,正常的会计行为是对诸如预算制定、业绩评估、成本控制和决策制定等方面产生正面、积极影响的行为,是客观的满足企业外界各方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了解的需要。而会计舞弊的行为,却是为了歪曲这些事实。另一方面,会计舞弊的行为与会计差错又有着本质区别。会计舞弊的行为是故意的,是具有主观意识的,而会计差错是无意识的行为造成的。在对一些会计计量有误的地方,就其是舞弊还是差错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会计差错一般发生的具有偶然性,而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联系性。

1.2.2 会计舞弊的行为的隐蔽性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如果能逃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其舞弊的手段往往都极其隐蔽。首先,会计舞弊的行为的隐蔽性与串通程度有关,如果舞弊的牵涉面越广,则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越难以发现。其次,会计舞弊的行为与参与舞弊人员在企业的职位有关。因为,舞弊人员的职位在企业越高,调查舞弊的行为所受到的阻力也越大。而且,由于有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企业会计舞弊的行为一般都是精心策划的,在舞弊策划的过程中,就已经为各种舞弊的行为实施找好了各种理由。

1.2.3 会计舞弊的行为的后果严重性由于会计舞弊的行为是通过精心策划的,不通过特殊的审计程序一般很难觉察到。因此,一旦有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了,就不能排除该企业在别的会计活动过程中没有实施舞弊。因此,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考虑管理层有可能凌驾于控制之上,并能够当意识到,可以有效发现错误的审计程序未必适用于由于舞弊而导致的重大错报。由于会计舞弊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具有隐蔽性,其产生的后果不是单方面的。一方面,其舞弊的行为结果是严重歪曲事实,将会侵犯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及其相关人员对企业的知情权,严重误导外部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扭曲市场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市场机制有效地运行。另一方面,会计舞弊的行为发生,是对会计的公正、真实性、独立性的挑战,为企业健康经营的环境和社会的诚信制度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2应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审计对策

2.1 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审计人员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恪守职业谨慎,恰当运用专业判断识别与评估舞弊风险,并对舞弊风险评估结果作出适当反应,及时调整与改进审计思路及程序。审计人员应客观地评估所观察的情况及所搜集的证据,并对于任何潜在的异常指标或迹象追踪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导致财务报表重大不实表达。

2.2 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的独立性,有效查处会计舞弊,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注册会计师素质管理。因为从执业人员的素质建设来看,高质量的审计必须有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及工作人员。我国应该切实做好注册会计师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事务所内部也应当制定完善的针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奖惩规范,确保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水平,净化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内部环境。②行政处罚合理配置。种情况,在行政责任方面,应当适当加强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责任。并且除了罚款和警告,更应该加强对暂停执业资格、取消证券从业资格、吊销执业执照、撤销事务所和认定为证券市场禁入者等处罚手段。注册会计师行业本就是以“独立、客观、公正”立身于社会的,舍弃了诚信的执业人员乃至事务所,其审计鉴证便失去了权威性,也就没有在该行业继续存在的意义。因此,行政处罚力度要合理,要有力度。③开展新型同业互查。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制定新型的同业互查制度,并切实组织实施。新型的同业互查制度将约束与激励相融合,具体安排如下:首先由企业选择事务所进行审计,若干年组织一次同业互查,某事务所可以自由选择检查另一家事务所对某公司的审计报告。一旦查出舞弊问题,则被查事务所若干年前从该公司所得一切收益,都必须全部转入执行同业互查的事务所,并且以后若干年内,对这家公司的审计权也必须一并转入其门下。

2.3 充分运用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法花样尽出,许多财务报表的不实表达未能被发现。分析程序贯穿于审计全过程,是一个全程性的判断重大错报风险的方法。分析程序是审计取证程序中的一种,在传统审计方式中,分析程序一般作为审计取证的一种辅助手段使用。但在风险导向审计中,它以其识别风险的特殊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4 实施现场调查目前,我国会计师审计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合法,主要是看其与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是否相符,这种单纯的从报表向总账、明细账、记账凭证以及原始凭证追索审查的方法,需要一个假设条件:即原始凭证与经济业务的事实真相一致。如果公司采取伪造原始凭证(如伪造销售合同、销售发票等)的方法进行舞弊或恶意欺诈,那么这种以查账和对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必定遭到失败。如果审计人员能在审计之初多花点时间到生产、管理现场作控制测试,与相关的工作人员―操作人员、质检员、库管员、统计员、业务员等交谈询问,许多管理漏洞,真实的生产经营及销售情况是不难被发现的。

2.5 深入了解客户客户的经济状况不佳,管理层可能会产生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影响管理阶层的诚信,公司的经营风险可能会转化为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多个角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评估客户的经济状况,有赖于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经营及其产业的了解。经济状况包括内在及外在两个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经济景气及竞争情况,内在因素包括财务结构及经营绩效。在获取客户经营业务的性质和所在行业情况的信息时,注册会计师应重点考虑哪些信息能够用以识别舞弊。注册会计师应运用专业判断辨别是否存在舞弊风险因子,评估舞弊的风险。

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重要。会计舞弊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这要求我们还要深入研究会计舞弊行为以及审计对策,以使我国经济步入正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另外,本文仅对会计舞弊行为作了初步探讨,由于自身学识和水平的局限,仍感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继续予以关注,以期能够通过进一步的努力不断的加以改进和完善。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10)

(一)舞弊的概念

所谓舞弊,是指欺骗者为获得经济利益而采用的非法欺骗行为。统称所有人为的方法、个人通过虚假建议或隐瞒事实等侵占他人利益,涉及迷惑他人、恶作剧、欺诈、隐瞒及其他欺骗他人的所有非正当手段。会计舞弊是一种有目的的欺骗或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

(二)舞弊的特征

舞弊动机是有意识的。即舞弊者往往是为了实现舞弊的结果,获得其自身的某种利益而策划、制造舞弊行为。舞弊的手段是欺骗性的。舞弊通常采用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故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

舞弊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利益。舞弊通常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舞弊性质是违法或违规的。

二、舞弊的分类

关于舞弊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从一个公司或管理部门来说,舞弊可以分成以下二类:一类是公司内部人员做出的舞弊,另一类是公司外部人员做出的舞弊。公司内部人员做出的舞弊又分为有利于公司的舞弊和对公司不利的舞弊。

1、有利于公司的舞弊。这种舞弊往往通过帐面处理来提高公司的财务地位和经营状况。常使用的手段包括夸大收入、销售或资产;不记或推迟记录退货情况等手段有目的地虚报财务事实。这类舞弊通常称为管理舞弊。

2、对公司不利的内部人员舞弊。这类舞弊往往是由公司的内部员工通过增加支票票面价值、伪造签字、操纵往来款项、篡改和变更库存存货记录等方式以达到挪用或偷盗企业的现金或资产的目的。这类舞弊也称为雇员舞弊。

3、对公司不利的外部人员舞弊。包括公司卖主、供应商等一切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外部实体的舞弊行为。如装载不足的货物、物品以次充好,多开帐单、双重计价,某些雇员和客户勾结等等。

三、典型的财务报表舞弊技术

收入确认不合理;高估资产(不含应收帐款);抵估费用或负债;挪用或贪污资产;不适当地披露财务报表信息;其他技术。

四、我国会计舞弊现状及其危害

(一)舞弊的诱因

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行为的发生必定基于一定的压力,经有关专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困难是这些公司采取舞弊行为的主要动机。

(二)会计舞弊的危害

1、会计舞弊使外部投资者蒙受巨大的损失:舞弊的目的是用不合法的手段非法的夺取他人的财富,严重侵犯了公司外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带给广大的外部投资者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2、会计舞弊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核心主体,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股票市场缺乏有效性,整体运作呈无序状态。会计舞弊使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3、会计舞弊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会计舞弊不仅不能有助于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反而更会导致错误的决策,从而将我国的经济发展引向不利的发展方向。

4、会计舞弊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团结:会计舞弊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后果是使财富不公平地从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转移到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极易引起经济纠纷,长期以往必将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破坏我国目前安定团结的局面。

五、治理会计舞弊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委托聘任机制,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健全注册会计师的委托聘任关系,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提高审计质量

1、加大业务监督力度,制止造假行为。首先应加强监管制度建设,使监管工作制度化。其次,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建立业务报备制度,同业互查制度,积极探索行业自律性的惩戒制度。

2、强化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分析性复核往往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提高注册会计师及其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是强化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的必然选择。

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在其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业规范。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行为标准。从其执业的外部环境来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正在加大,为确保审计质量,实现对管理当局重大舞弊的合理揭露。

(三)完善事务所的风险补偿机制

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大,完善事务所的风险补偿机制已非常必要。

(四)立法部门建立健全有效全面的法律体系

执法部门加强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加强规范管理也是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分析,目的在于识别会计舞弊,了解会计舞弊的危害,有效地治理会计舞弊。

参考文献:

1、柴京.变挑战为动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人纵谈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J].会计之友,2000(5).

2、陈工孟,陈小悦,张国梁.当前中国会计与财务问题,1999(10).

市场经济的利弊篇(11)

近些年以来,财务舞弊已经逐渐的成为一项尤为重大的世界范围的问题,给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损失惨重的股东于2002年初向安达信公司与安然公司提出了诉讼,指控安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高管人员及提供给安然公司金融、法律、审计服务的商业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实施证券诈骗与财务舞弊,这件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不仅使得资本市场的信誉受到极大损害,并且使得投资者的信息被深深动摇。继而所出现的施乐、世界通信等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件,导致了纽约股市大跌,甚至造成全球股民将投资安全感失去。尽管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不长,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财务舞弊的困扰。上市公司所出现的泛滥财务舞弊行为,给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所以,研究及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其意义是尤为重大的。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基本特征

其一,财务舞弊具备着有意识的动机。也就是通常财务舞弊者为了将舞弊的结果实现,为了自身的某种利益而进行策划,并且对舞弊行为予以制造;其二,财务舞弊有着欺诈性的手段。通常财务舞弊采取编造或伪造凭证、记录,删除或隐瞒事项、交易,侵占资产,记录虚假的事项或交易,故意采取非正当的会计手段;其三,财务舞弊的目的是将一定的利益得到。通常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是为了将一定的经济利益予以获取;其四,财务舞弊是违规或者违法的;其五,管理层通常是财务舞弊的主体。即便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会在各个层面可能出现,但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缺失财务舞弊的主体,可以说是集体性舞弊,需要动用组织的力量及资源。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类型

侵占资产侵占资产指的是企业雇员为了将自身的利益达到而把公司的资产转变成个人的资产,其行为具体包括盗用、偷窃存货或者现金,操纵现金流量等。通常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进一步将侵占资产类型的财务舞弊划分成因挪用资产所导致的财务舞弊与因贪污所导致的舞弊;财务报告舞弊。财务报告舞弊是企业管理当局所谋划的一种财务舞弊行为,指的是舞弊人借助于虚减负债、费用以及虚增利润、收入、资产等手段,来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加以粉饰,欺骗债权人与投资者,采用违法违规手段诸如财务欺诈等来得到经济利益,最终造成他人遭受损失的一种故意行为。其形式主要包括:删除或隐瞒交易事项;编造、伪造会计凭证或记录;蓄意使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记录虚假交易;不恰当确认成本、费用、收入亦或是利用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虚增利益;违反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

三、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职能机构的责任及权利

为了将上市公司的治理机构加以完善,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将经理层、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之间的利、权、责关系明确,从根本上保证其互相独立、各司其职,以便于形成互相制约且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而将内部人控制的不良现象消除。所以,我国应当致力于明确独立董事的责任与权利、规范选聘独立董事的机制、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建立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通常我国的上市公司基本上均是国有股占据绝对优势,而由于中小投资者过度的股权分散,因而很难起到制约大股东的作用。经理层与董事会也经常性的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行政干预影响,这便使得内部人控制的不良局面形成。这便需要尽快的改善公司治理机构。具体的措施有:首先,推进国有股减持政策,将逐步退出国有股的方案落实,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行和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适当的将国有股权的比例降低,同时在公司决策及管理中加强中小股东的权利;其次,支持与鼓励机构投资者向企业股东转变,加强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三)构建外部监管体系

我国应当尽快的构建起以证监会为核心,由证券交易所、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协、股东、银行等主体共同构成的外部监管体系,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管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要重视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强化。要以法规法律为主,借助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及完善,促使会计诚信信息的评价、整理和采集等有法可依;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会计职业教育,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培养起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保证会计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改变投资行为。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改变是治理虚假财务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应当将投资者的长期投资意识培养起来,使其更加重视及关注企业的发展与经营,而不再考虑的仅仅是股票差价的短期利益。只有绝大部分的投资者均关心经营业绩,才能够增加对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具备着较强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以,为了有效的治理财务舞弊问题,就应当从多个方面予以惩处、揭露,完善国家相关制度,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高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重视公众群体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上市公司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霞.浅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0,9(27):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