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6 15:47:27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1)

http://

关键词 教学效率;改革;现状;教师的素质

语文教学效率低的问题一直是语文老师的困惑问题。每次课改,大家都在认知上提出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随着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人们发现语文成绩越来越徘徊于“低谷”,很多语文老师觉得语文越来越难教,只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能走出“低谷”。

一、正确认识语文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语文课是一门以学习运用语言为根本目标任务的实用课程。“语文”不是“语言和文学”或“语言与文化”的合一,所以我们要知道语文课教什么,不教什么,学什么,不学什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我们知道,一般人学语文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父母是第一位语文老师,到了幼儿园和小学,说话、识字、写字、写话成为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语言和文字目标明确,所以教学效率很高。可是,到了中学阶段语文课的地位没有改变,老师往往认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写能力,把教学的重心移至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对课外知识的引申发挥,尤其是考试内容由课内转向课外,学生、家长、老师已经习惯地认同了考分就是效果,考分就是质量这一现象。于是,教师为考而教,如果没有了分数,便断送了前程,学生为考而学,这样使语文教学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围绕“考”字转,把纷繁复杂丰富厚实的语文世界收缩于考试说明之中,铺天盖地的资料,无际无涯的题海,使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很累。为了应付考试,把语文课上成了考试训练课,题型分析,应考技巧,挤占了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大大限制了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要正确认识语文“考实用,在实用中考”,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改革课堂教学现状,改进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现状。语文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对语文教学产生巨大影响,但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

1.学生课上负担轻,课下负担重,当年,从上到下都在强调要减轻学生负担其实学生的负担真的过重吗?有的课堂上学生用不着思考问题,用不着回答问题,一节课可以什么事情也不做,甚至可以昏昏欲睡,这说明负担过重吗?而课下不仅要完成一些预习题和大量的练习,还要加上一定数量的作文、日记等写作任务,于是,出现了课上无事做,课下做不完这样一种奇怪现象。

2.学生的思维负担轻,记忆负担重,学生的能力是在训练中提高的,无论哪一种能力都是这样的。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不能让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死记硬背。

3.学生表达的负担轻,听讲的负担重

由于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结构层次、表达的感情等等这些内容反复地讲,学生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疑问、收获的机会,因此课堂上只能去听去记,不去研究,不去探讨,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综上所述,产生的原因是只注重灌输,忽视引导,只注重基础忽视学法,只注重知识,忽视能力,只注重讲解,忽视启发,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被扼杀,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低下水平上徘徊。

(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松散的随意的沉闷的课堂教学,使语文教学紧凑、严谨、充满活力。

1.实施课堂教学的时间控制。

如:朗读5分钟,完成自学指导5分钟,完成训练10分钟等等,学生注意力集中得快,效率高。

2.加强课堂中的目标导向

授课时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实现目标,这样知识就在快节奏,高效率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3.运用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

语文课,将录音、录像、网络引进课堂,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得知识。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语文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比教材教法的改革更为重要,高水平的教师可以选用好的文章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对教材的缺陷进行弥补,高水平的教师,什么教学方法他用来都得心应手,甚至还可以创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苍白,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古板,学生就会对学习感到厌倦,这样怎么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个语文教师所必备的基本功,包括从语音、文字、语法、修辞到逻辑、作文、做法等,所以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广泛地积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更需要语文教师不懈探索与追求,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自己感到吃惊的成就来。我们深信,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http://

参考文献

[1]秦淑玲.浅谈教师如何太贵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12期

[2]王志艳.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构建和谐与语文课堂;《甘肃教育》,2010年04期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2)

质量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市场竞争也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品质量的提高,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以质取胜”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同样的,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意味着这所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力量办学尤其如此)。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或者说,“以质取胜”也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具体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信心,增强自信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这样说“你是怎样想的,试着来说说,只要有自己的看法,就大胆地讲。”一句鼓励的话,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实践告诉我: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奉行“沉默是金”的学生动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大纲》强调“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这个话题虽然老了点,但肯定不会过时。我准备《五柳先生传》一文时,除了考虑联系课堂内外、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有一个意图: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想想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因为五柳先生的境界毕竟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我播放典雅优美的古曲《春江花月夜》,学生仿佛进入到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中,不由自主的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的同学时而惊讶喜悦,时而幸福满足,时而悲伤叹息……好像自己就是渔人进入桃源中,在与桃源人诉说衷肠。读完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桃源的美景让我们向往,有的为桃源人生活在这样的美景中而庆幸,有的为桃源外的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叹息……学生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东晋末年,和陶渊明一起畅想未来。又如,讲《丑小鸭》一课时,课堂上我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表演剧,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分角色深入钻研课文,把表演剧演得活灵活现。通过表演,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抓住了学生的心。

三、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的问题凸现出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当前的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距离。“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现象在目前课堂上还是较普遍的,教师的教学缺少必要的引导、点拨和诱发等技巧,学生成为接收的容器。课堂成了一潭死水,缺少乐趣、活力的教学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回报。教师须通过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道、授业、解惑”者上升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改革的接受者和创造者。而当观念转变之后,老师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是否深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后,教师所要具有的就不仅仅是一桶水,而一缸水、一池水,并且还必须是活水,继而还必须教给学生自己找水的方法。可教师的工作、生活单调,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家庭,很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难免造成心理的相对封闭性。这又势必使得教师的人生视野受到限制,落后于时代,与学生产生越来越大的心理差距。心理差距一旦过大,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很难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要从心理到学识作好提高效率的准备,需要教师主动“走出去”:在完成观念、角色转变的基础上加强与同事间的学习、交流;从现实当中积攒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作为讲课的素材;参加继续教育,自我增值。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3)

中国分类号:H09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是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继承和吸纳人类一切进步文化的营养,同时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学科,内容最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但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知识、技能的单纯训练,一切围绕升学成绩进行教学。这种现状与时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语文母语课堂教学的魅力,着眼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基本素养的提升,构建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积极发展、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的中学语文课堂。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树立全新的育人观,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和法官,学生则是接收教师传授知识的容器,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形成模式化教学,把内涵丰厚的语文教学,变得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和机械性的劳动。学习结束后,学生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造成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学生无法感受到文本的精彩世界,缺乏审美体验,很难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每个学生都应当学习语文而且能够学好语文,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首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确立发展性教学目标。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如教学七年级语文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生命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有所感悟。同时让学生掌握“骚扰、擎天憾地”等词语。另外,教材还选择了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供学生阅读欣赏,还选择了刘再复的《奔驰的生命》的片断,三篇文章相互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其次,把语文素养的培养融于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素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如可采用设疑激趣法,因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二、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知识与智慧和谐生长的语文课堂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4)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设置相应课堂

1.情感是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的有效突破口

语文以母语为依托,浓郁的情感不仅在课本中体现,更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通过心灵与学生交流,通过情感上与学生尽快融入,才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的,才能够提高教学成效,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同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兴趣是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的制高关键点

在我国古代,儿童启蒙教学大多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的识字教材。在教学中他们先让儿童集中认识这些字,然后教他们读书。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押韵,听起来悦耳,这符合人们听的习惯,也就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这是古文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有趣的活动提高儿童记忆字形能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有继续读下去的乐趣。识字是枯燥的,也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对识字有兴趣,我们就要利用有趣的活动达到让学生牢记生字的目的。可以利用加、减、拼、画、猜、讲故事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喜欢汉字。

3.开放是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的自主学习方式

教学不是枯燥的单一学习,教学是一种探究、体验和感悟,也是一种艺术修养。东方教育与西方教育在课堂上有一个明显差异,那就是西方课堂都是实行开放式的教学,通过这种实例性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开放式课堂利用得好,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探索经验。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这些问题:细读课文,落实重点。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说出理由。你们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同时,合作探究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问题的方式,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之处,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释,达到想要的效果,认真检查对错,收效甚广。

二、根据课堂设计引导学生学习

1.导语设计是关键

要实现课堂高效,课堂开篇的导语使学生进入情境是一个重要步骤,而导语的设计是否精辟,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在导语设计过程中时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时空。其次,突破重点,切忌生硬导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内容的简单罗列,因为这除了有喧宾夺主的嫌疑之外,还容易使学生疲劳、厌恶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2.课堂提问是成效

课堂问题有无成效,首先,体现在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知识,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方式是拔高

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活跃,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结果。如果仅仅只要求回答是与否,浪费时间也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提问的时机、方式选择得当,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同时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4.总结学习是巩固

总结本节课的所有问题,可以提出质疑,这相对于认知理论来说,是一个提升阶段。更进一步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探究研讨,得出结论。采用这种教学策略,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其次要逐步引导他们善于提问,敢于提问,积极思考。操作上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自己研讨,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然后得出结论。可以由教师作结论,更提倡由学生作总结。

总之,以学生的心理为突破口,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让教师反思语文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5)

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中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1、作文命题方式多样化。命题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作文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富有创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认知的实际,有利于学生展现个性,抒感,放飞想象感悟生活,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训练。同时也可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如能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必将也跃然纸上。

2、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心理学认为:“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可采用全命题、半命题、命题加提示和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片断作文,作文填空,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续写课文结尾、编写剧本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感到作文如同游戏,兴趣盎然。

二、以夯实学生作文创新基础为抓手,丰富学生写作题材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指导学生发掘收集写作题材十分重要。

1、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广泛阅读是学生作文创新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作文创新密不可分。阅读可以有多种途径:阅读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开辟第二课堂,拓展作文课堂外延。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第二课堂中可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开辟作文专栏,介绍作文写作知识、技能、技巧;成立作文兴趣小组,确立创作方向;举办作文故事、作文专题讲座;向校广播站投稿、办班级学习报等形式,为学生敞开了一片广阔自由的写作天地。学生在第二课堂的滋润下,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激发出创新的欲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地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培养兴趣、创造思维、开阔视野。学生在生活中创新作文,在作文中书写生活,提高作文创新活力。

三、以激发学生作文创新激情为抓手,创设宽松写作氛围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愉快生动的写作氛围,不要随意否定或扼杀学生某些个性化的思想,让学生用其稚嫩的文字叙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坦率地表达出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1、优化作文写作环境。在作文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求异思维,鼓励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提笔写作,大部分同学都有话可说,且语言流畅,这时就会出现大批优秀的习作。

2、给予学生“自由”,鼓励创新式的表达。以往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粗暴批改等现象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是不足取的。只有给予学生写作“自由”,才能使他们潜在着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充分释放,才能使作文教学与创新教育接轨。当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有了新颖的构思,教师要放宽对学生文章体裁、叙述方式等要求,要鼓励他们选择采用最能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使其文章文情融合,冲击读者的视线与心灵。

四、以增强学生作文创新能力为抓手,加强思维方式训练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

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中发散型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

2、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可见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以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质量为抓手,优化作文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水平。“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模式,永远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并不能真正养成学生写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6)

1.培养兴趣,乐在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也许有人说:“读书何乐之有?即便有,也只是黄连树下唱小曲——苦中作乐。”当然,读书如果只是为了分数,便陷入了题海,只会反复背诵,不知什么是探索,那当然是苦差事。但读书如若为了追求真理,那么越是接近真理,发现真理的迷人,这时你便觉得“读书乐,乐在其中”了。

古人读书,可以不思茶饭,流连忘返,若渴鹿奔泉,又若六月饮雪。读书未罢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孔子读书,不知老之将至;陶渊明读书,欣然忘食;白居易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可见,读书有何等的魅力。

真可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对一本书发生了兴趣时,你就会沉浸在阅读的乐海中“乐”而忘返。你的思绪会随着书本纵横古今,好似与孔夫子商讨,又似与墨子对话;你又会在书本的牵引下来到亚马逊平原游历,飞到世界冰雪大陆南极考察。在书海之中,任你去遨游。这时你会感到何等的惬意,怎还会说读书不乐!

退一步说,读书一定会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书,或进步不明显的苦闷,彷徨的时候,但要有“攻城不怕坚,攻关莫怕难”的精神,只有与困难作斗争,才会其乐无穷。

读书,是苦还是乐;其实,苦中甜,甜中有乐,乐在其中也!

2.多读勤思,读思结合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而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获取大量的知识。不仅要多读,而且要勤思、善思。多思考书中的观点是什么,思考书中的看法是否全面、正确,思考什么时候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把读与思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读进去”、“读出来”。

3.多说勤写,说写兼顾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说与写则是释放,是输出。读书是为了说和写,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思考了很多问题,就会产生说和写的冲劲。写作文就如同打仗,也应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没有粮草何谈打仗,写作文没有材料,何以著就锦绣文章。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米,再巧的媳妇也做不出喷香的米饭,那么如何储备?储备什么呢?

首先,要有书面储备。书面储备针对学生来说,其一是课本语言材料的储备,佳词妙句,优美诗文可在文中勾画出来,并做到熟记、熟诵。让它们变成自已的语言宝库中的财富。其二是在阅读课外书、报刊杂志过程中储备好词、好句、名言警句、俗语谚语、轶闻趣事等等,反正能为我们所用的都一一收入语言的宝库,不怕多,多多益善。

其次,要有生活储备。生活储备可分为个人生活储备和社会生活储备。个人生活储备的最好途径就是日记。平日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把发生自己身边的高兴事、麻烦事、有趣事都写下来。二是社会生活积累,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社会生活是一个大舞台,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上演着生活的悲喜剧,让我们用眼睛来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总之,生活是一个大宝藏,这里是写作的源头,这里有写作的活水。鼓励学生们勤动笔,多储备,善储备,有了丰厚的储备何愁写不出文章来呢!

4. 抓住基本原理,把握重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学好语文,首先也要抓住基础,把握重点。以说明文的阅读写作为例。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住说明文的两大特点:科学性和客观性。

(1) 抓特征:把握全文的关键句(中心句),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特征抓住了,文章也就理解清楚了。

(2) 理顺序:凡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说明文就要遵循其规律,否则行文混乱不知所云。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7)

一、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需要有良好的、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这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感兴趣,学习得很轻松,能够发挥自主的学习能力,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就可以成为是一堂有实效的小学语文课。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语言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和良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是高涨的,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点燃他们对知识的热爱火种。其次,在课堂教学设计优质的教学方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置好疑问,让学生有问可虑、有问可答。提问的时候要注重时机和方式方法,争取能够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活跃课堂气氛。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通过以上的注意要求我们教师要仔细揣摩和精细研究如何能问到关键之处、问到有用之处,能够问出教师的水平来,能够让学生回答出创新思维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1.利用情景教学方法拉近师生距离

兴趣教学有各种实现的方法,如“故事教学”“表演教学”“游戏教学”“幽默教学”“情景教学”等。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也乐于模仿和学习。但是这些好奇心、模仿与学习都是要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针对相关的课本知识点,寻找一些相关的趣闻故事,由此故事内容引申到课本内容上,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新课内容的浓厚兴趣。而且,教师在教授新的知识内容前,可以给自己的学生们讲述一个有趣新颖的故事,这样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们更加信任教师。

2.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今社会更加注重的是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不希望学生从课堂上走出来都是统一制式化的思想和话语,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再将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课外读物拿到课堂上来,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再将学生们有针对性的引导进入学习状态,从阅读和讨论当中拓展思路,发散思维。

3.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

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读物、故事情景实现等方法去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眼睛、耳朵、嘴巴去充分体会教师想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不论是教师自己讲述有引导性的故事,还是跟学生们一起探讨。教师们都不要忘记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发现美、体会美,促进学生们对美的追求,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小学生纯洁的心灵非常容易感动,因此通过一些故事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从而通过情感的抒发,教师们可以给学生们导向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学生们看到好人、善良的人会有向往之情,看到坏人会有愤慨之情……这些都是缘于情感的抒发。

在语文教学当中,我们不单单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当中,还一定要明确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是有既定性的,也就是课本上已经给出某节课程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生字以及词句,但是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目标是有随机生成性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把学生的实践过程放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自己为了达到目标主动去学习探索钻研。

三、高效课堂要求对课堂节奏进行合理的管控

我们发现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诞生一堂课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我们不需要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这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路径和学习氛围,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的节奏掌控上,教师要下大力气去探究合理可靠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方法指导,有效的控制教学进度和教学过程中的方向,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但同时也要给学生滞留一定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创新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的控制节奏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思维活动,同时教师回馈到学生中,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最大的知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从而更好地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主动思考性。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教师的教委主导,配合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完美统一才是最好的教学效果,二者的相互促进能够让教师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知道老师教的是什么。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了解了学科的特性后,我们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精彩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让高效课堂在我们的实践和探索中开出娇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不断地摸索和积累。在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发挥好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陆颖.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06):128-129

[2] 王素沂. 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2):114-115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8)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可以说是学习其他学科或者科学的必备的基础能力。在高考中,每年语文作文考题也是广受关注。正因为语文这一门科目如此重要,所以我们要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提出四个可行建议。

一、教材内容改革

《家》、《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哈姆雷特》、《雷雨》……多少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本一直充斥着这些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名著。它们的学术价值当然毋庸置疑,但是是否每个学生都懂得欣赏其作者遣词造句的流畅优美呢?是否每个学生都可以清楚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所隐藏的种种含义呢?相对于摘录名著,有些作品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后入选语文课本更是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对此,有关方面实在应该就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在选材的时候不单单要看重该文章的学术价值,更应该从高中生的角度来分析这篇文章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高中生的理解水平。语文教材就像是高中生们走进语文殿堂的钥匙,如果连这钥匙都是粗制滥造的制品,那就不能怪学生们一直是“门外汉”了。

二、提高教师水平

拿到正确的钥匙,也需要有优秀的领路人,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这位领路人自然就是学生们的老师。要当一名合格的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备好课。督促学生备课是一回事,老师自己有没有认真备课是另一回事。如果老师本身对整本教材没有足够充分和完整的理解,试问如何能教好学生呢?第二,语文老师除了要精读、细读课文之外,还要对教育大纲和各个考点了如指掌。只有这样,老师才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留意考点,或者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告诉学生可以少下点功夫,把精力留在重点上。这样一方面给学生们信心,让他们知道这位老师为他们尽心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班级的成绩。第三,语文老师还要懂得因材施教。学生们总是水平各异,有天才学生也有差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发言、多提问,对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要耐心解答,不要怕浪费时间。这样一来为学习进度稍慢的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舒缓心理上的压力,二来也等于为进度比较快的学生复习一遍。同时这也是体谅学生的方式之一。

三、学生自觉学习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无论老师多有耐心,能做的毕竟只是一部分,所管的也只有学生在校的时间,更多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要靠自觉。高中生年龄正值青春期,正是心智开始成熟、但极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的阶段。因此,学校、老师、家长等方面都应该提高对高中生的关注程度,加强对高中生的教育和监管。但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高中生本身应该用坚强的意志来约束自己。高中生应该通过多读、多写、多练习,来体会语文作品的各种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例如优美华丽的词藻、天马行空的想象等等,都可以吸引学生们的目光。高中生在物质生活中获得了满足之后,更应该在精神生活方面有更高的追求,投身于语文学习就是其中一种方法。

四、改善教育方法

刻板的教学方式一直是中国教育中的一大弊病。文学作品,尤其是晦涩难懂的古文文章,更是极其容易让高中生产生很强烈的厌倦和抗拒情绪。在教材内容无法更改的情况下,要提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教育方法上下功夫。

首先,老师们应该放弃死板的教育方式。照本宣科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启发性教学才是大潮流。语文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关于课本内容和课外有关知识的小竞赛,激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愿望。也可以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们的求知欲引领他们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其次,利用其他资源或高新科技来辅助语文学习也是可行的途径,例如电影和电视剧。学生们大都喜欢看电影和电视剧,而很多的影视作品都是以文学作品或者历史事件作为题材。语文老师们可以使用现在很多学校都配备的电脑或电视,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电影或电视剧的片段,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式,介绍课文中作者或事件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留意生活中与语文有关的方面来加深对语文的认识。例如提倡坚持每天写日记,或者老师布置周记的作业,锻炼文笔;让学生多读书、读报,在了解新闻时事的同时加大词汇积累量;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投稿活动,从班内黑板报,到校报新闻稿或校园电台通信稿,甚至各类大小报章杂志,在练习写作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长期努力。上至教育局、教材组,下至每一间学校、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每个阶层都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这一计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量变也需要时间,更何况质变。各方面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坚持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中语文教学将会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才方面作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菊玲.教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J]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9)

一、引言

怎么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和同学。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上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它却不是易事。而实际上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花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他们平时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大多仅是靠语文课堂上的45分钟得来的。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管窥之见。

二、提供学习方法指导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

所以,学生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做到听觉和视觉并用,边听边思,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相互的,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学生既可以增加信息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因此对学习必须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主参与学习。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经常设计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开动思想“机器”,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课堂的双边活动中。只有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主动性不是主要放在设计课程上,而是注重在课堂上如何控制学生。

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小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

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小问题进行研究,而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空间。语文学习需要在讨论中得到深化,但教学任务的繁重、时间的紧迫,却往往使讨论开展了却又草草收场。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弱的学生可能根本就还没进入状态,能力强的讨论也不深刻充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真正的能力培养、自我发展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必须设置高素质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授之以渔,在充足的时间互相聆听,探讨得到最终结论,这种真正的讨论参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语文课堂上的研讨不同于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可以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欲望。教师把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肯定他们的勇气,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到这点,才真正完成了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钮绪纯.新课标下语文自主课堂的建构[J].语文学刊.2009(13)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10)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之一,本文对其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方法。通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让相关学者了解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对于教师而言,要多鼓励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使得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在预习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充分的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此外,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共同交流预习心得、预习方法及体会,从而使教学的效率最大限度的得到提高。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构建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吸引其注意的东西。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枯燥的东西,对于这部分内容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不会很大。因此,必须要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惊异引导法、趣味教学法等,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有趣,学生的好奇心也不断的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开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显著,为了有效的开展互动教学,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在课文《我的战友》一文中,在完成课文教学后,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回答:学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为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坚持和隐忍的精神等。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极大的提高,也能够使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

4.教学内容的更新

对于教学内容来说,教师要经常进行更新,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促进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小学生从小就会解除到很多新鲜的事物,所以,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小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产生的好奇心非常强,但是由于语文教材中内容受更新速度的影响,往往内容陈旧,而作为教师来说,要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把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主要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教师。为了能使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教师就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教授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领导者,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通过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不断的进行探索,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学习能力

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体。然而,部分学生对语文没有多少兴趣,甚至存在排斥感。面对这些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因素,教师通过高效教学课堂模式的构建,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血神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对小学语文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融入的课堂教学中,积极的、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我,提高自信心,增强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作为教师而言,在教学方法上增加了实际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创设的方法,使教学自身的可操作性得到提高,在实践的氛围中,学生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文章的研究,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自身情况、成长环境、学科特点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根本的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跃.对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2(15)

[2]柳福元.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9)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篇(11)

语文教学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师为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首先应该注重“三功”,即一口话、一笔字和三百篇。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反映语文教师队伍和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加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调查研究,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予科学的评价,对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而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功”:一口话

一口话,就是讲课要用比较流利的普通话,读课文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一口话”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入手呢?

1.说,即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过不了语言艺术这一关,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也难教好语文。所以教学语言的修养要从学习普通话开始,逐步做到语调自然。音量适中,讲究抑扬顿挫,避免出现内容上的语病。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简练和生动。能咬准字音,就有了说普通话、练习用普通话朗读的基础。因此,教师自己用普通话讲课,首先要破除习惯的影响,要不怕别人的嘲讽,这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起初用普通话教课,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泄气,更加努力地练习,平时和自己的同事一起聊天的时候说普通话,每天可以抽三十分钟的时间听广播或看新闻,这样,既可以增长知识,也有利于学习普通话。一边听,一边跟着念,听完后,反复练习,自己再念上一阵,一句话一句话地学。这样长期坚持,自己的普通话就说得不难听了。

2.能基本讲普通话之后,应该着重练习用普通话朗读

用普通话朗读,比说普通话的要求更高。朗读,要注意语调问题,如果不能掌握好语调,读出来就没有感情,学生不爱听,也不能感染学生。学朗读,要坚持听广播和看新闻联播,刚开始时自己跟着学,慢慢地自己找文章朗读,在闲暇之余,自己可以找好文章朗读给自己的同事,让他们帮助并指出问题。

第二“功”:一笔字

一笔字,就是说写字要规范,不潦草,无错别字,写好写快。字是老师的“门面”。字是否写得规范工整和美观,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老师首先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写得有艺术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所以,书写的基本功是合格的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写作本是语文教师的才华外现,是检验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如果语文教师不会写作,就像美术教师不会画画,音乐教师不会弹琴、唱歌一样,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所以,会读会写,那是语文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有时候在写字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别字,或者写出来很不受看,那需要我们平时经常练习,在教学中遇到有疑问的字、生字、难字,首先记录下来可以查阅字典,弄清楚之后再读再写。字写规范之后,在写好上下功夫,我们可以根据钢笔字帖先练习钢笔字,然后再练习粉笔字,同时还可以练习写毛笔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慢慢就会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只要不断坚持,字就会写得越来越好。

第三“功”:三百篇

三百篇,就是背诵三百篇文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它使语言文字清通畅达、灵巧铿锵。背诵可以打造真正的语言实力。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在《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中说:“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理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主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背诵,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但是,背的东西一多,就容易混淆。不过,只要不断重复,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背诵一些课文里的好句子或段落,这样,长此以往,久而久之,自己的背诵水平就会慢慢提高。

通过不断练习三“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练好了“一口话、一笔字、三百篇”这样的基本功,就会为今后研究教学方法、摸索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博览群书,不断充电,做到通晓古今中外。“处处留心皆学问。”自己有了知识储备和生活储备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教师要沉下心,不断练好自己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肖静芬.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浅论[J].宁夏教育,2002(03).

[2]王云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功[J].青海教育,2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