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4-01-30 15:24:56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1)

1 概述

中小企业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新增就业岗位贡献率达85%,占据新产品、发明专利、GDP和税收的75%、65%、60%和50%,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生存困境,由于生产规模小、经营范围分散、涉及行业多等原因,中小企业在筹资能力、技术研发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障碍,如何通过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对资金、规模等提前进行风险控制,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重要。风险管理中,风险评估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基础,不同的风险情况需要不同的评估方法才能准确地判断其威胁及影响后果。论文在对各风险评估方法分析比较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探讨适合中小企业风险评估管理最佳路径。

2 风险评估方法与比较

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知识(Knowledge-based)的分析方法、基于模型(Model-based)的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和定量(Quantitative)分析。无论何种方法,企业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价识别出的各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价值,给出风险控制的优先次序等。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定性风险评估国外研究中常有“德尔菲法”和“SWOT分析法”。如Schmidt,R等(2001)则运用了“德尔菲法”识别项目风险,即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集结专家的共识及各方意见,这种调查结果避免了受到权威或大多数意见的影响,评估结果更加准确。Frank,Alejando German等(2013)运用了“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综合评估风险大小。国内学者中黎静(2011)认为可以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定性评估企业风险。彭华涛、单初(2002)认为可根据对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系统分析,实施环境分析法评估风险。刘爽(2008)认为涉及企业整体的风险评估,需要逐个分析企业各个部门及具体流程,确保信息全面准确,即“分解分析法”和“流程图法”。

定量风险评估方面,国外学者Kamal M.Al-Subhi Al-Harbi(2001)在项目评估上运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即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递阶层次结构,再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各方案进行比较以确定各因素的重要程度。Pau l R等(1998)还提出了另一种定量评估方法――“风险矩阵法”(Risk Matrix),即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识别风险重要性的一种结构性方法,能够评估潜在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同时近些年来国内也有学者就AHP法(李德庆等,2011)及风险矩阵法(徐贤浩等,2006;李海凌等,2009)研究风险评估问题。另外还有学者运用概率计算法(许凯等,2013)、专家打分法(方红星,2002)、灵敏度分析法(蔡琳等,2008)等不同量化方法评估企业风险。

2.2 风险评估方法比较

国内外研究中的中小企业风险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定性评估方法主要有:数据资料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分部分析法,德尔菲法,SWOT分析法。定量评估方法,大体可以归纳为:概率计算法,专家打分法,灵敏度分析法,层次分析法,风险矩阵法。不同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如下:(见表1、表2)

3 实证研究

3.1 企业基本情况

我们选择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该企业地处江苏省南通市,2006年成立,公司拥有员工50余人,外贸业务人员20余人;主营业务是家用纺织,包括各种布料以及成品;其产品约35%销往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中美国占20%,东欧20%,南美15%,中东5.5%,其他亚洲地区4.5%。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家对纺织品出口采取积极鼓励政策,南通市也拥有较完善的纺织品贸易市场体制。随着我国纺织品出口量日益增加,一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的限制越来越多,该公司经常出现一些因技术、环保等问题的退单现象。从公司内部组织经营来看,企业外贸业务起步晚,规模小,与较成熟企业相比缺乏竞争力,且进行海外业务时,企业对客户信息、国外政策文化了解不全面,出现过因客户失信、文化争执而导致公司利润受损的情况。

3.2 研究方法

通过对风险评估方法特点、适用情况的分析,风险矩阵法程序性强,且结合了风险影响程度及概率大小,考虑较全面,适宜评估企业整体风险状况。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风险管理者可以利用风险矩阵来评估风险对项目的潜在影响,并且通过计算风险概率,评定风险级别。

具体来看,风险矩阵法在企业风险评估上分为四个步骤:首先,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分级(见表3)。其次,风险发生概率水平分级(见表4)。再者,建立一个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概率对照表,从而得出各个风险高、中、低级别(见表5)。第四,不同的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概率组合有可能得出相同的风险级别,高、中、低风险级别难以真正评估出各种风险的重要程度,因此通过计算Borda序值,将处于同一级别的风险区分开来。

具体做法如下:设N为风险总个数,i为某一个特定风险,k表示某一准则。风险矩阵有两个准则:用k= 1表示风险影响等级,k= 2表示风险概率等级。如果Rik表示风险i在准则k下的风险等级,则风险i的Borda值由下式算出: bi=■(N-Rik)

计算得到每一种风险Borda值,从大到小可排列出各风险的Borda序值。Borda序值是结合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发生概率的风险重要性排序。一个风险的Borda序值表示比它更重要的风险的个数。即Borda序值如为0,则表明该风险最重要;Borda序值为1,表明另外还有1个风险更重要,依此类推。因此Borda序值越小,说明该风险越重要,对企业的影响越关键。

3.3 风险评估指标选择

根据案例外贸公司的实际情况,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信誉风险等六个主要风险类别进行指标的分析选择。

政策风险。企业生存需要稳定的政局环境和政策支持,特别对于外贸行业来说,国内外的政策变化都影响企业发展。其具体包括:国内纺织品出口法律法规,我国对纺织品出口补贴率,纺织品行业标准;国外纺织品进口法律法规,配额限制;WTO反倾销反补贴政策,争端处理机制等。

市场风险。市场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市场风险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具体包括:消费者偏好变化;竞争者竞争行为;纺织品市场供需变化;原料市场价格、供给变化等。

汇率风险。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汇率风险同样威胁企业生存。且我国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市场极不稳定。其包括:市场通货膨胀变化;人民币对各货币的汇率值变化;国际收支顺逆差变化等。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最重要、最具有综合性的风险。对于A公司这种外贸中小企业,其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筹融资风险;国际投资风险;偿债能力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人力资源风险。对于外贸公司,优秀的外贸人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反之人员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企业损失。人力资源风险具体包括:企业人才聘、解机制;员工薪酬满意度;优秀外贸人才主动离职率,外贸人才缺口比例等。

信誉风险。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在与国外客户合作的过程中,良好信用和相互了解是基础。因此信誉风险不仅应包括:企业自身信用等级,服务投诉率,企业逾期还贷率,负面消息曝光率等;还应包括:国外客户经营状况,信誉情况,国外政策文化等。

3.4 评估分析

风险评估指标选定后,采用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表(实际发放问卷50份,有效收回50份),汇总专家对风险程度的打分结果,总体认为财务风险最重要,市场及汇率风险次之,而由于我国政局稳定,政府对产品出口较支持,且该公司重视人才培养,同时信誉良好,因此对于政策、人力资源及信誉风险总体意见认为风险系数较低。

综合以往资料数据及各量化指标,对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也进行了大致的计算估计,最终分析得出上述六种风险类别的风险影响等级及风险发生概率(见表6)。

表6 企业风险划分等级及概率

按照表5风险影响等级和风险概率组合对应关系,各风险类别的风险级别:政策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级别为“低”,市场风险、汇率风险、信誉风险级别为“中”,财务风险级别为“高”。处于“中”级别的风险有三类,“低”级别的风险有两类,因此需要计算Borda值,重新进行风险排序。以政策风险为例,比政策风险影响等级高的风险有3个,比政策风险发生概率大的风险有4个,因此根据Borda值计算方法:bi=■(N-Rik)=b1=■(N-R1k)=(6-3)+(6-4)=5

依次计算其他风险方面的Borda值,得出分别为5、8、10、12、4、6,排列出Borda序值为:4、2、1、0、5、3(见表7)。即对于该企业来说,这六种风险重要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信誉风险、政策风险、人力资源风险。

表7 风险类别、风险影响等级、风险概率、风险级别Borda序值对照表

4 结果分析

风险矩阵法评估得出的风险重要性结果与专家问卷调查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结论一,案例公司中财务风险是最应重视的,主要是因为财务风险涉及面较广,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且资金的往来向来是企业中最关键的部分。

结论二,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特有的风险类型,汇率波动对其业务收益有直接的影响。而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汇率则可以直接归类于市场风险中,影响不大,反而其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如产品供需、市场竞争等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结论三,对于信誉风险,虽然由于案例公司自身信誉良好,大多问卷结果认为其影响不大,但因为公司海外业务量渐大,对象又不固定,所以容易因对客户情况了解不清或两国文化不同而带来损失。

结论四,政策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因我国对纺织品出口较支持,且国外市场对我国纺织品需求限制不多,企业只要遵守WTO相关规定即可。而人力资源方面,案例公司对人才很重视,人才培养体系较完整,因此目前不存在大的风险可能。

参考文献:

[1]马骏.东兴证券第一届中小市值企业投资论坛.新浪财经, 2012.

4.26.

[2]Schmidt R,Lyytinen K,Keil M,Cule P.Identifying software project risks:An international Delphi stud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7 (4):5-36.

[3]Frank,Alejando German,de Souza,Diego Vinicius Souza,Duarte Ribeiro,Jose Luis,Echeveste,Marcia Elisa. A framework for decision-making in investment alternatives sele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3,51(19):5866-5883.

[4]黎静.企业风险评估与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1(10):67-68.

[5]彭华涛,单初.企业多元化的风险识别与衡量[J].企业经济,2002(7): 29-31.

[6]刘爽.中小企业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7]Kamal M.Al-Sunhi Al-Harbi.Application of the AHP in project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1,19(1):19-27.

[8]李德庆,李春芳,向钰.层次分析法在绿色供应商评价与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9-55.

[9]Paul R,Garvey P R,Lansdowne Z F.Risk matrix:An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assessing,and ranking program risks [J].Air Force Journal of Logistics,1998(25):16-19.

[10]徐贤浩,汤泽淋.基于风险矩阵的物流外包风险评估[J].物流技术,2006(5):68.

[11]李海凌,项勇.基于风险矩阵的工程项目投标风险排序[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2.

[12]许凯,徐翔宇,李爱花,杨大文.基于概率统计方法的承德市农业旱灾风险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4):139-146

[13]蔡琳,蔡瑜.基金投资的风险管理方法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7):79-80.

[14]李聪波,刘飞等.基于风险矩阵和模糊集的绿色制造实施风险评估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1):209-214.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2)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背景下,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目前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工程项目。然而,承包国际工程对企业来说具有诸多风险,汇兑风险是其中之一。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外汇风险的基础上,探讨其外汇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凸现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从事实的固定汇率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转变,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扩大,汇率波动更加频繁和剧烈。并且从总体趋势看,由于我国现在推行的汇率体制改革正逐步向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转变,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将成为一种常态。从市场供求的角度看,人民币汇率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变动趋势是上行的,且存在着较大的上行空间,升值是人民币价值回归的必然。人民币升值不仅对出口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对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形成较大冲击,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即属于此类。据统计,由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全行业约有300-500亿美元的在建项目直接受到影响,据测算,人民币升值2%给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带来的直接损失约3.5-5.5亿美元。

虽然近几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量迅速增长,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工程承包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在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价格优势仍是其主要竞争手段之一。人民币升值将使这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弱。同时,由于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合同多以美元等外汇资金作为主要支付手段,人民币升值将使以人民币计值的项目业绩和利润受到影响,许多项目面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加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合同金额大、资金回收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特点,一些公司可能因外汇风险过大且缺乏适当的避险措施而缩减国际业务。当然,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海外新业务拓展的成本,为加快海外扩张的进程提供了契机,但在近期负面因素仍将占主要地位,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需要尽快加强外汇风险管理,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应对。

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种类及规避策略

一般地,国际承包工程是以外币计量合同金额,且合同期较长。在一个较长的合同期内执行外币合同,一般会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导致企业存在损失的可能性,即存在外汇风险。从货币风险的角度分析,国际工程承包中遇到的外汇风险大致可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类型。

(一)交易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交易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引起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而产生的,存在于从签订外币收支合同到实际收付外汇为止的整个过程中。交易风险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支付条件的项目,在施工开始后款项尚未收回期间,因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贬值风险;二是购买工程所需设备后,设备款项支付之前,结算金额变动的风险;三是以外币计价或涉及外币转换的国际信贷活动,在债权债务未清偿前存在的风险;四是因收支款项的币种错配,造成的净外汇敞口风险的存在。

在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的背景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可以按照项目的进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者降低交易风险。

1.新投标、新签约的项目

在充分考虑外汇风险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规避风险:一是在报价中预留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以提高风险承受能力;二是在签约时,应尽量争取即期付款条件,减少外汇贬值风险;三是若有延期付款条件,则应设法通过改变计价币别、采用固定汇率等特定合同条款转嫁风险或建立多方风险共担机制;四是可以利用分包经营方式,把用当地币计价的合同尽可能地分包给当地分包商,减少主合同的固有风险;五是向保险公司投保外汇风险保险来规避风险。

2.已签约、在执行的项目

首先,应加快执行进度,争取尽早收汇、结汇。其次,应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分析,根据资金收付情况,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分阶段或一次性地套期保值,以锁定风险和收益。对于中长期大型设备的进出口,应注意支付条款中软硬货币的搭配使用,并适时予以保值。而项目融资要综合考虑利息成本和换汇成本,选择最有利的融资方式。另外,企业还可以从特定项目、在东道国的全部项目甚至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进行债权债务币种的平衡和外汇收支款项的冲销,以减轻外汇风险。

3.已执行、待收汇的项目

可以根据收款期限的长短,选择远期结售汇、应收账款卖断或国际保理等方式,提前完成收汇结汇,锁定汇率风险。

(二)会计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将外币计量折算为用本币计量时,由于汇率变化而引起会计报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变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构成会计风险。其主要表现有两方面:一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变动频繁,企业合并后利润和股东权益受汇兑损益的影响各年度波动较大,以及由此导致纳税金额和管理决策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二是项目报表金额变动扭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判断和评价,可能导致融资成本增加等。虽然会计风险只是一种计算上的、名义上的风险,并未实际交割形成实际损益,但它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由于在本币对外币升值时,受险资产会形成折算损失,受险负债会形成折算利得,因此,企业应充分发挥其融资能力和资金调配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净受险头寸的管理,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减少受险资产头寸的暴露(如降低外币现金存款、应收账款等项目的余额),综合平衡受险资产和受险负债水平。

(三)经济风险及其规避策略

汇率波动一般会引起涉外企业未来收益和经济价值的变化,从而产生潜在的经济风险。国际工程承包中的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超出预期,项目经营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动的风险。这种潜在的风险引起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不确定性,从长期看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使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不得不提高对外工程报价,由此可能降低市场竞争力,并使企业的预期盈利减少;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成本下降,加快了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客观上促进了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和全行业的功能结构升级。因此,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经营战略、灵活选择投资地点、获取有利资源来降低经营风险,通过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深度开发重点区域市场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以规避汇率波动产生的经济风险。

三、外汇风险规避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尽管国际工程承包中外汇风险的避险措施多种多样,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对策选择,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惯用策略,但归纳起来,常用的外汇风险规避方案有金融工具抵补和经营决策抵补两类。

(一)通过金融工具抵补

用金融工具实现资金的套期保值是规避外汇风险的常用策略,主要包括期货合同、远期合约、货币市场、货币期权、货币掉期等方式。其中,期货合同与远期合约套期保值比较相似,只是远期合约更适合于大额交易、更为便利,因此,许多公司主要利用远期市场抵补外汇风险。下面以实例分析外汇风险的规避方案,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提供策略选择的思路。

1.背景资料

A公司为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签订了一份某国的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1000万美元。工程将于1年后完工收汇。A公司的资本成本是10%。外汇市场的有关报价资料如下:

(1)即期汇率:

1USD=7.8RMB;

1年期远期汇率:

1USD=7.55RMB。

(2)1年期美元贷款利率:6%;1年期美元投资利率:4%;1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5%;1年期人民币投资利率:3%。

(3)1年期美元卖出期权的执行价为7.65元,每美元的期权费用为0.15元。

(4)A公司预测1年后即期汇率的期望水平为:

1USD=7.6RMB。

2.可选择方案与分析

A公司现有四种方案可供选择:

(1)远期合约套期保值。A公司可以现在与银行达成远期合约,按1年期远期汇率(1USD=7.55RMB)卖出1000万美元远期。1年后,A公司将收到的1000万美元进行远期合约交割,从银行那里收到7550万元人民币。A公司因此而用外汇市场抵补了此项收入的外汇风险。

(2)货币市场套期保值。如果A公司选择货币市场来抵补,可以现在借入943.40万美元(1000÷1.06),然后按即期汇率(1USD=7.8RMB)换成人民币7358.52万元,而用1年后收到的工程款来偿还美元贷款的本息和。

(3)卖出期权套期保值。如果A公司选择期权市场来抵补,现在可购买金额为1000万美元的看跌期权,期权合同总成本150万元(1000×0.15)。1年后,A公司收到1000万美元工程款时,如果汇率低于7.65元/美元,行使期权合约,按协定汇率卖掉美元,得到7650万元,收入减去期权成本,净收入为7500万元人民币;若1年后汇率高于7.65元/美元,则不需执行期权合同。这虽然比远期和货币市场保值的结果要差,但期权抵补结果没有上限。当然,是否选择期权方式,取决于公司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

(4)不采取保值措施。A公司也可以选择自己承担外汇风险的方案。根据它对将来汇率的预测,A公司期望1年后收到7600万美元,但这一数目是带有风险的。如果1年后的即期汇率低于7.6元/美元,A公司将面临更多的汇兑损失,从而使项目的实际利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远期合约和货币市场套期保值可以使企业彻底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入不确定性,虽然同不保值的期望收入水平相比,其结果可能更低,但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很大、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的情况下,企业对主要承包工程款项进行套期保值,对稳定其经营管理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远期合约与货币市场二者间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方式最终收入结果的预期和资金利用的投资回报率。如果企业不能确定未来外币现金流量是否发生或何时发生(如在投标竞争时不知是否能够中标),那么期权合约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避免期望现金流未实现时,其他套期保值方式本身造成的外汇敞口。此外,企业也可以使用外汇掉期等其他金融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

(二)通过经营决策抵补

与利用金融工具减少外汇风险不同,企业也可以通过调整经营决策来降低外汇敞口水平,从而减少外汇风险。

1.提前与延迟收付

企业可以通过改变收付期限,即提前与延迟收付来降低外汇风险。在人民币升值时,我国承包商对外币应收账款要尽可能提前收回,而对外币应付账款要延迟支付,要增加外币借款的比例,从而在汇率变动中减少损失,增加收益。但是,提前与延迟收付对交易双方利益的影响截然相反,承包商单方面采取这种措施必然要受业主、供应商等方面的阻碍和抵制。因此,在实践中常与其他方法(如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即LSI法)共同使用,并需与各种因素(如现金折扣等)进行权衡。

2.币种选择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如果能选择计价或收付的币种,则应首先选择人民币作为收付币种,这样可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汇风险。但在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且国际工程承包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该方法一般难以实现。企业可采用货币组合来适度分散风险,结合外汇保值条款、提前收付方法等来降低外汇风险。

另外,在筹集资金时,企业应使筹款货币与用款货币、还款货币尽可能保持一致,或筹借与用款、还款货币的汇率波动具有相似性的货币,防止货币错配与汇率波动相互作用而带来的外汇风险,从而使现金流保持相对的稳定。当然,企业融资时应综合分析贷款货币的汇率、利率成本,以确定贷款货币的选择。

3.其他经营决策

短期内,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金运筹、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措施降低外汇风险。而从长远角度,可以通过技术研发和承包方式的转变、市场层次和区域的选择与取舍、企业整体定位和发展规划等战略调整与决策,降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长期影响。

四、结语

外汇风险是跨国经营中必然遇到的风险之一。目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正在出台,外汇市场建设正逐步完善。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举措,增加了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主体和品种,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今后将产生更多衍生金融工具,这些都将给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的选择。任何消极对待汇率风险的方法只能使企业坐失商机,应积极制定外汇风险防范对策,在财务管理、市场开发、经营战略等方面做出调整,充分利用外汇避险工具和金融手段,增强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使人民币升值的挑战转变为提高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契机,促进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的资源整合和集约化发展。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发展报告2005-2006年。

罗红艳:简析我国对外承包企业外汇风险的防范,《对外经贸财会》,2005年第9期。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3)

一、项目概况

某国地铁2号线是该国政府投资并组织招标的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项目,包括除地铁车辆采购和地面动迁以外的全部工程内容。该项目由招标人提供方案设计,线路走向,车站规划,强、弱电系统的适用标准及要求,其设计深度较接近于国内的初步设计,但仍留出极大的设计优化的空间。

该项目招标方式为非限制性、最低价中标,采用当地货币。合同标的包括:设计文件的准备并获得许可;施工图纸设计、施工描述和估算;制定地下隧道及车站挖掘方案,取得各工程监管部门的设计、施工许可及验收;施工、安装及机车联动总调试。投标保函约1000万美元,履约保函是合同净价的6%(投标总价=合同净价+增值税)。

于2008年10月初开始招标工作,2009年2月16日投标截止,历时四个多月,共有5个联合体参与投标,中方投标价为第二低价,约44亿当地币。第一低标为意大利公司的报价,约40亿当地币。其他参与报价的公司有德国、法国等国的众多实力很强的工程公司。虽然,依照最低价中标的原则,最终中标的是意大利公司,但从各投标价的整体上分析,中方公司的报价非常具有竞争性,且能综合反映中方实际的设计施工管理能力。

二、联营体组织结构

基于本项目内外部的环境和工程本身的实际情况,中方公司不具备在工程所在国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认证工程师,也缺乏对当地建筑标准和建设管理的认知,仅依靠自身能力尚不能达到此次投标的要求。因此中方公司整合了若干国内外参与方,通过建立有效管理和经常沟通机制,将众多不同背景的参与方整合为一个协作体,在投标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相互协作的集成优势,有效地保证投标工作有序进行。具体投标组织结构图见图1。

三、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

Hastak和Shaked在2000年提出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可划分为国别风险(Country Risk)、市场风险(Market Risk)和工程风险(ProjectRisk)。作为国际EPC项目的常见风险,国别风险管理要求承包商必须考虑工程所在国在政治、经济、商务、社会等四个方面客观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与特定的国际工程市场相关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国别风险对于建筑市场的影响。工程风险是指一项工程在设计、施工及移交运行各个阶段可能逍受的风险(雷胜强,2002)。因此,以下按照国别风险、市场风险、工程风险对于该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简要论述并对其提出防范措施。同时,结合案例,这里还将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国际EPC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建立风险识别清单。

(一)国别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1)汇率风险

工程所在国的汇率制度采取的是完全浮动汇率制度。完全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波动完全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工程所在国政府不对汇率水平进行任何承诺(魏伟,2005)。因此,与传统的钉住汇率制度、爬行钉住汇率制度、有波幅的爬行钉住汇率制度等相比,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更加灵活,汇率的波动性更大,工程项目的汇率风险也就更高。

具体到该项目而言,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该国货币对外汇率受到重创,从投标伊始的1欧元兑3.6当地币至临近投标截止目的4.85当地币,兑人民币的汇率也从1当地币兑3.3人民币跌至1.9人民币。本工程约有30-35%的资金将用于国际采购,同时,汇率波动还会进而影响该国当地的供需平衡和物价通胀。可以看出,这一时间区间内的汇率波动很大。

除此以外,合同条件中并未规定汇率方面的价格调整条款。因此,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最重大的风险之一就是汇率风险。

实际采用的对策:综合区分欧元、当地币、人民币采购的金额,最终的含税总报价中欧元所占比重约为3%,人民币所占比重约为24%,当地币所占比重约为73%。其中,直接费中的机电安装工程费和施工机械购置费用欧元支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将来的汇兑风险。以施工机械为例,倘若出口机械所在国的货币相对于人民币有贬值的趋势,则应该选取其他较稳定的币种作为支付币。而人民币则主要用于支付直接费、弱电控制系统费用、开办费、融资成本等费用。其中,直接费中车站工程、区间土建以及轨道工程的人工费均用人民币支付,材料、设备及机械使用费均用当地币支付,这样一来也降低了当地币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人工费的损失。同时,中方公司结合权威金融机构对未来三年汇率走势的判断,测算综合汇率为1当地币兑2.22人民币的汇率。

(2)通货膨胀风险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该国建筑业进入了历史上最为萧条的时期,大量的工程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由于资金链断裂和市场需求骤跌而破产,开工量不足使得建材的需求量大幅减少,建筑材料、设备价格大跌,譬如钢筋历史最高价为3800当地币/吨,经常性价格在2500当地币/吨,但在投标期间已下跌至1600当地币/吨;混凝土经常性价格在350当地币/m3,投标期间已跌到240当地币/m3。对于经济危机在多长时期内对该国建筑市场的影响程度确实较难估计。

实际采用的对策:①根据招标文件中通用合同条件的规定,本合同价可以根据该国政府每季度公布的物价波动指数进行调整,调整的总价累计不超过合同价的5%;经测算,在当地发生的采购金额大约占总价的50%,因此,在合同调价条款中已包含了抵御10%物价上涨的能力;②在进行限额设计时,综合考虑了一定的设计余量,提高了材料的计价数量;如在确定混凝土的设计方量时,由于本项目的站台建筑面积大,车站出口多,深度较国内常规地铁站的深度大,因此参照国内同类地铁设计指标(1.6 m3/m2-2.5 m3/m2),最终确定本项目每建筑平米的指标为3.2m3/m2(建筑面积)。③采用中国定额和工程经验进行工料测量,在计量标准中已包含了约5%―10%的余量。

2 国别风险的识别

国别风险清单见表1。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A11:主要包括政府的变更;

政党意见不一致;有鼓动国家分裂的组织等等。

A12:项目所在国与承包商所在国的关系。

A13:工程所在国政府对于国际工程的产业政策;联营体的强制性;技术移交的强制性;工程所在国对外国公司的税收政策。

A21:工程所在国的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会导致工程项目融资难以为继。

A23:影响极大的经济事件,比如,世界性金融危机有可能导致工程所在国进行贸易保护,加强贸易壁垒从而影响承包商是否能够中标或者中标之后的一系列原材料、机械的采购问题。同时,金融危机还会导致汇率的变化,如果承包商没有在合同计价单位的选择上仔细研究,或者未采取其他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一旦风险发生,对于承包商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对于EPC这类一般以固定总价计价的项目。

(二)市场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向欧洲出口的设备、材料必须CE认证。“CE"标志是一种安全认证标志,凡贴有“CE”标志的产品就可在欧盟各成员国内销售,无须符合每个成员国的要求,从而实现了商品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针对此风险,投标时实际采用的对策为:在选择供应厂商时,优先考虑中外合资且有CE认证的品牌产品。辅助材料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对认证的要求。

(2)机械的使用和设备的移交都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验收批准,具有进度不可控的风险。实际采用的对策:通过寻找当地公司,收集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并由公司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3)本项目总承包商需要垫付前期(三个月)工程款,存在资金流风险。实际采用的对策:由于投标期间欧洲银行都在大幅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比如英格兰银行的贷款基本利率仅为3%,所以投标时考虑了选择欧洲的银行进行融资。并且,联营体事先编制了一份资金使用计划,整体测算融资金额,并适当考虑不平衡报价,规避风险。

2 市场风险的识别

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工程所在国的建筑市场的风险。综合来看,这类风险主要来自于贸易壁垒。目前,很多欧美国家依然采取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即采取法律规定、政治手段等形式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建筑业或者其他行业的产品(Nakra,2004)。常见的非关税壁垒包括:出口限制、关税配额、技术规定等等(Lu et al.,2009)。因此,市场风险清单见表2,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B11:采购是国际EPC工程在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很多国家对于材料设备或者国际贸易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如果不熟悉这些方面的规定,势必会对总承包商的询价、签订采购合同、采用何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等方面造成影响。

B13:包括工程物资准入、外部资金流入、财务管理及纳税等方面的法规。

B21:报价时需要考虑工程所在国的劳动力价格、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及从承包商本国引入劳动力所需的费用问题。同时,如果承包商没有考虑到工程所在国关于劳动力准入方面的规定,很可能出现工人不能按时到达施工现场的情况,从而导致工期延误损失。

B23:国际EPC项目前期的资金需求量一般比较大,在招标人的预付款和前期进度款不能够满足总承包商实施项目的情况下,总承包商如若不提前考虑其他的资金筹措方式,将会面临很大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B31:联营伙伴的选择是建立联营体的基础,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是联营体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薛敬和刘俊颖,2009)。合作伙伴常常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工作方式,如若选择不当则会对以后的工程实施阶段带来影响。

(三)工程风险

1 本项目实例分析

该项目的主要工程风险是设计与技术风险,包括:对该国地铁设计的规范不熟悉;对招标文件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需要加深理解;在设计过程中要克服由于长期按照国内标准设计而产生先入为主的思想;由于不了解欧洲地铁设计的标准和规范,难免会在设计中过于保守(特别是结构设计),导致工程造价虚高;由于设计参与方较多,而缺少牵头方,需要对各方设计界面进行认真切割,避免多头设计或重大漏项的发生。

实际采用的对策:

一是安排方案设计方与联合体外方设计院和土建、弱电公司,就招标设计方案和技术说明进行讨论、答疑,增加对招标文件的理解;

二是组织国内设计专家考察正在运行的该国地铁1号线,其内部装修标准、设备配置、监控系统运行、强弱电安装、商业区域布置和轨道设计等;

三是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几份该国土建及安装工程的图纸,对当地的设计有了概念性的了解;

四是在深化设计过程中,始终掌握一个重要原则,即“将招标人的最低要求作为设计工作的最高标准,确保限额设计”;

五是将工程工作,如管线翻排、绿化搬迁、建筑物监控等工作,交由外方设计公司完成并报价;

六是根据标书拟定细分设计任务和方案编制任务,发给各参与方进行讨论,仔细切割各方的工作界面,编制投标工作总体进度表。

2 工程风险的识别

在投标阶段,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工程风险包括投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以及投标过程中的不当导致的后续风险。具体风险清单见表3,关键条目解释如下:

C11、C12:总承包商若不了解工程所在国的技术标准或者招标文件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说明,将很难深入地根据招标人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很可能出现深化设计过于保守,造成报价虚高的后果。

C13:大多数EPC合同通常规定,承包商对招标人前期的设计成果在投标前有审校义务,有的合同甚至要求承包商为招标人在项目前期勘察设计成果的某些内容的正确性负责(张水波和陈勇强,2008)。因此,此类风险是承包商应该高度重视的。

C14:该类风险主要包括(1)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脱节,导致后者无法按时完成工作;(2)设计部门的设计质量问题导致施工阶段的风险。

C22:EPC项目包括设计、采购、施工这三个主要环节,因此它当中存在着许多二级、三级合同。如若某个环节中的分包商违约,则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合同。

C31:造成此类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招标方提供的招标材料及设计方案有误

(2)对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标准理解错误

(3)招标设计深度不够

(4)投标书的编制过程在承包商国内进行,而投标在工程所在国进行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4)

以今年中报为例,在不考虑金融类公司的条件下,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占据了汇兑收益的前三位,G振华、G包钢和G长安则占据了汇兑损失的前三位。航空公司的汇兑收益主要来源于大量的外币借款以及以外币核算的融资租赁项目,因为其主要固定资产飞机的制造商均为国外企业。在汇兑收益的前20家公司中,航空公司占据了6席。与此相反,由于海外市场在产品销售中具有重要地位,G振华存在大量的以外币核算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因此而成为汇兑损失的大户。类似的原因也使日用电器制造行业的格力、美的、科龙的汇兑损失名列10名以内。

因此,汇兑损益的实质就是对公司资产的一次重新估值,这和我们手中房产或股票的升值和贬值的性质是相同的,只不过内容换成了公司外币性的资产或负债。虽然这种收益或者损失可能并没有立刻实现,但毫无疑问它是货真价实的,因为它将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然,房产的升值和我们的努力无关,汇兑损益也并非公司自身的经营绩效,这完全是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但即便如此,它对企业价值、对公司股东的影响却是长期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不确定性,甚至带来巨大的风险。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了解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识别企业外汇风险科目、利用会计报表分析企业外汇风险并探讨其管理方法、设计外汇风险控制机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一)梳理企业外汇业务方法的一般方法

论文的研究在分析风险的基础上,首先要解决处理外汇风险的一般会计方法,提示企业对外汇风险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信息披露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再从财务的角度对目前采用的一些规避风险的方法和特殊会一计处理进行分析。

(二)初探外汇风险避险机制

本论文通过从财务会计角度出发对外汇风险的研究,是对外汇风险规避方而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会计、财务理论的完善和丰富。进一步加强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职能,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提供了规避风险,防范风险的方法。最后,文章为我国企业外汇风险水平、制定管理策略、选择规避途径等分析过程提供方法和安个的参考,并提出若干建设性的管理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

企业外汇风险的研究必然要求根据客观的经济业务来理性进行分析和测算及管理,所以在研究方法应用上,尽可能联系实际。在行业分析中,涉及到规范研究的部分,也尽量避免价值判断与状态描述混在一起。

(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文运用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会计角度对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及其管理进行研究,在影响研究方面以定性分析为主,在并辅以例证分析

四、文献回顾

以下三个方面中,关于汇率不稳定性的国外研究部分基于本论文汇率行为这个外汇风险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的考虑;企业被收购特殊情况下由于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和所有者权益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部分、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竞争地位及企业未来现金流和企业价值的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1、关于汇率不稳定性的国外研究

Flood,R.P.andN.Marion认为:一国货币受攻击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外政策的不协调。对内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追求高的经济增长,对外实行盯住汇率制度造成货币购买力平价(价值)的严重不等,从而为投机者提供了升值或是贬值的预期。也有学者认为:货币危机的发生于国内的政策失误有关,也可能与金融体系的乘数效应和信息传导不流畅有关。认为一国当局是否放弃其名义汇率,取决于央行捍卫汇率制度付出的成本和收益,放弃后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心理预期等三个因素。

2、企业被收购特殊情况下,由于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和所有者权益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

Dewenter(1995)研究了美国国内企业被收购时,汇率变动对所有者权益及收购当期应付资金的影响,其中考虑了竞标特征,竞标者国籍和汇率变动情况,发现汇率波动对被收购企业现金流及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大,作者解释为汇率的影响可能更多与被收购企业未来的成本和收入风险以及市场前景关系大,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无关紧要。Abrams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被收购时,企业规模越小,有利的实际汇率变动对被收购企业而言收益越大,从而增加了所有者权益;Servaes却认为它们之间不存在关系。

3、丁剑平(2003)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只有在区域化和国际化后才能降低企业的外汇风险,央行干预汇市行为加剧了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从而加剧了国内企业的外汇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认为人民币升值必然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而黄有光则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食品,药材,旅游等影响不大,因为这些行业缺少弹性,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企业利大于弊,从长期看,预计对中国大多企业财务状况影响不大。郑文通、牛昂、姚刚,刘宇飞分别介绍了Var方法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但大多是方法论的介绍。马杰在“人民币行为研究与外汇风险管理”博士论文中,将Var方法应用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外汇风险管理.

4、目前研究的不足

以上研究更多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从总体和宏观上研究外汇风险等状况,由于模型自身风险的问题以及国内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等原因,国内企业在现实经营中难于利用以上方法准确、适时、全面地对外汇风险进行测算和管理,至于其他从更微观角度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的详细测算,从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国内没有对这领域的权威研究。至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方法方面的研究,也更多的是从经营战略,生产运营机制等方面来规避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但这些管理方法都缺乏详细分析和测算的基础,不成系统。

第二章汇率行为的风险效应

在浮动汇率的时代,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对汇率波动所带来风险认识不足、对汇率风险的防范不足或防范能力太弱,他们就可能遭受巨大的汇率风险。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多年来一直与美元挂钩,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又多以美元结算与计价,因此,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意识仍然是十分薄弱。一些企业甚至于对汇率风险熟视无睹,将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视为“不可抗拒力量”。因此,当我们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后,如何通过规避汇率变动风险来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成果,已成为每一家企业都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一、我国货币汇率制度的历史过程

(一)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二)1994~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993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体包括,实现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留成,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国务院于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由此可见,接近浮动汇率制度的现状将大大增加我国企业外汇业务的风险。

二、汇率行为的风险性质

一般来说,公司因汇率变动而必须承担的风险有三种:一是折算风险;二是交易风险;三是营运风险。

(一)折算风险又称为会计风险,它是因每会计年度结算时,公司必须编列合并财务报表,如果一家公司有子公司在国外,就得承受折算风险,就得先将子公司以外币编制的财务报表转换成以母公司所在地货币编制财务报表,再进行合并。由于合并报表的编制涉及到汇率的折算,因此报表上的利润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变化。由于折算风险是因会计上处理而产生,因此同一公司在不同会计准则下,有可能承担不同程度的折算风险。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折算上基本上以现行汇率法与时点法并用。

(二)交易风险是指公司以外币计价的合约现金流的本国货币价值可能会因汇率变化而产生变动。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必定经常会与贸易伙伴或金融机构签订各种合约,不论签订的是哪一种合约,只要以外币作计价单位,则此合约就会带给公司额外的交易风险。也就是说,只要公司有以外币计价的合约现金流,就要承担交易风险。

比如,企业与外国贸易伙伴进行赊销或赊购,从报价开始一直到货款收齐,其间经历三个阶段的风险,报价风险(卖方以外币报出单价,到双方签约为止);订货风险(从签约开始,到交货为止);收款风险(从交货开始,到货款收齐为止)。公司真正承受交易风险是从签约开始,一直到货款收齐为止。而且交易风险的原因,还包括以外币计价的借款或投资,签订外汇远期合约等。如以外币计价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以外币计价的长期投资的应付利息和应收利息、尚没有列入财务报表中的以外币计价的销货承诺和购买承诺、尚未交割的外汇远期合约等都构成了公司交易风险的原因。

(三)营运风险是指公司非合约现金流的本国货币价值有可能因非预期的实质汇率变化而产生变化,因而影响公司整体的价值。一家公司所承受营运风险的程度则是衡量实质汇率变化会影响公司整体价值到何种程度。营运风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两国经济因素的相对变化而引起实质汇率变化,进而影响到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情势,因此营运风险又称竞争性风险。营运风险与交易风险合称为经济风险。

实质汇率的改变会引起产品相对价格变化,因而会改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竞争力。公司在面对本国货币实质升值时,就得判断这种升值是长期或短期的,以此来决定是保住价格以维持利润还是以牺牲利润来保住市场占有率。如何来管理因实质汇率变动所带来的营运风险,一般来说是采取多元化策略。如产品市场多元化、生产地点多元化、原料来源多元化等。其中还有自然避险、外币转换及外汇交换等多种方式。

第三章以财务会计的思想规避外汇业务风险的理论研究

一、控制折算风险

对手折算风险一般采用资产和负债配比的方法进行控制,但是有时为消除折算风险,却带来交易风险,从而形成两种风险无法同时消除的局而,因此,应付折算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外汇风险管理中致力于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而对折算风险,只需在财务报表中说明本期合并盈利受折算风险影响而升降的金额即可。

对于折算风险的管理,尽管对不同的管理者来说,目前仍然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因为不少人认为积极地规避折算风险可能会增加交易风险),但如果要管理折算风险,至少有三种方式,一是资金管理;二是资产负债表避险;三是远期合约避险。在这里,我们先分析前两种方式,后一种方式在交易风险中再讨论。

用资金管理的方式来规避折算风险,重点在于必须正确预测出子公司所在地货币的升值或贬值。如果预期所在地货币升值,则要增加所在货币的资产减少该地负债。如果子公司位于强势货币的国家,则应减少该种货币持有的负债;反之,如果子公司位于弱势货币国家,则应减少以该种货币持有的资产。由于跨国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彼此之间常有资金移转,因此可以透过改变资金移转的方向、金额及时间来减少折算风险。母公司与子公司彼此之间常有商品买卖交易,也可以透过这些商品的买卖来规避部分折算风险。如子公司所在地的货币将要贬值,则子公司卖产品给母公司时,其移转价格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要尽量压低,反之亦然。另外,公司应尽量以强势货币作为应收账款的计价货币。当然,货币的强势与弱势都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只有密切地关注该货币变化及合理预测变动趋势,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资产负债表避险的基本精神是要使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净承受风险的资产等于零,即要使将承受风险的资产等于将承受风险的负债。这样一来,不管汇率朝哪个方向变化都不会导致折算风险。

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控制外汇交易风险

为了衡量交易风险,公司可以试着将交易风险数值化。公司一旦衡量出其承受交易风险的程度,便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规避交易风险。市场上已有的金融工具有,远期合约、货币市场、期货合约、选择权合约。采用远期合约避险是管理交易风险最受欢迎的一种方式,但远期合约外汇交易也有一些不足,它要求在签订外汇买卖合约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外汇金额、收付期限与交割日期。一旦合约签订就得按时、按量进行交割。但公司经营上往往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公司完全按照合约的要求来做是困难的。

我国外汇市场可以给企业提供的防范汇率风险的业务是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继我国一系列外汇体制改革措施后,对当前银行结售汇业务的完善和发展。它为广大客户提供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所谓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是指银行与客户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币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期限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银行办理的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币种涵盖了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主要清算货币;远期结售汇的期限从1周至6个月,共有15个档次。客户选择的余地相当大,基本上可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能适应各种贸易方式的要求。

例如某企业出口一批货物到美国,4月份接到订中,6月份发货,7月20口收到25万美元货款,6月份1美元=8.13人民币。企业为了防止人民币升值,可在6月份与银行签订1个月的远期结汇业务,约定于7月20口将25万美元以8.13价格卖出。该笔业务可以使企业在6月份将1个月以后收到的美元货款以8.13的价格卖出,从而锁定换汇成本,保证利润空间,规避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采用货币市场规避交易风险就是将未来要做的外汇买卖,提前于目前完成,以便于锁定即期汇率。如,一家公司将在一年后收到2亿美元的货款,为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上升的风险,公司可以与银行签订一年期远期外汇买卖合约,将汇率锁定。到期时,企业按约定的汇率结算,从而减少人民币可能升值的交易风险。至于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对人民币的产品,但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这些外汇避险工具会陆续推出。

公司除了利用市场上已有的金融工具之外,也可运用管理上或经营上的策略来规避交易风险,即操作性避险。如报价策略,如果一家公司以赊销方式卖产品到国外,或以赊购方式向国外买产品,公司就得考虑以哪一种货币计价最合算。一般原则是尽量以强势货币为赊销的计价货币,以弱势货币作为赊购的计价货币。

提前收付或延迟收付策略。公司若有以外币计价的应付账款或借款,如果这货币是强势货币,即该外币预期会升值,则公司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若该外币是弱势货币,情况则反之。

外汇风险分摊。外汇风险分摊的方式就是在主约上附一个价格调整条款,允许汇率在某一上下的区域内调整,若真正的汇率波动超过此上下限,则超过部分所引起的差额由买卖双方平均分摊。当然,其他的方式还有风险冲销等。

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不断完善,汇率期货、汇率掉期、汇率期权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推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将有更多的选择防范汇率风险。

三、公司的内部治理

建立一套有效的汇率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是规范汇率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保证,是风险防范的决策中心。

(一)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层次设计

为了保证对汇率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控制体系,每个层次完成不同的风险控制目标和任务,并在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监督和指令执行工作。在建立的外汇风险管理部、交易部、结算部、法律部、电脑部的各个部门中进行权限设定、分工,在管理中相互牵制和配合。汇率风险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本节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同时兼顾中国企业薄弱的风险管理显示,仅将管理的层面设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总经理和决策委员会组成,主要是负责根据汇率风险的不同性质,进行整体调控、环境判断,接受风险评估结果和评估数据,对风险处理和控制做出与企业的管理目标相适应的重要政策的制定,比如,如果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实现和追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外汇风险的重心应放在如何防范经济风险上;如果管理目标是评价短期经营业绩状况,则交易风险和会计风险应成为汇率风险管理的重点。授权比如对外汇业务的重大改变和新的业务创新,对各项外汇业务的操作程序的合理安排,实施指令,尤其是经济风险,同时监督重要政策的实际实行情况;另外,调度企业本身资金配合金融工具的交易,降低流动性风险,制定衍生性商品交易处理程序及相关之内部控制制度,公司明确指出所面临之外汇相关风险种类及因应之方法。第二层次是财务主管和精通汇率知识的财务人员,是风险性质分析和风险测算的具体执行人,主要是涉及风险管理的各个操作环节,可以采用以前章节的分析思路和测算方法,进行风险监控和风险判断,同时依照第一层次指令完成风险管理程序或指令,或是根据授权采取措施降低己识别并己衡量的汇率风险的措施,并将整个执行效果反馈给上层管理机构。同时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按期编制汇率风险报告和资金流动报告。

(二)激励与约束关系问题

对汇率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提倡将激励放在第一位,将约束放在第二位,约束服从激励的需要。从第一层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由于其拥有期权,所以汇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天然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并不存在太大的激励和约束方面的问题。而对汇率风险起关键作用的第二层次来说,激励和约束至关重要。从企业现实的操作层面上说,第二层次应该采用财务主管负责制的原则,全盘对风险性质的分析和测算方法的采用负责,风险责任明确化和指标化,面对中国企业现实中激励不足的问题,考虑如果第二层次风险管理人员的部分奖金等能采用与公司主要外币业务的外币,根据汇率的变化调整外币工资的分发量,可能从客观上能够促使这些管理者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研究。

(三)内部审计来控制风险

内部审计参与外汇风险管理,其任务主要包括对如上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的审计以及风险测算和管理程序执行的审计两个方面。其中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的审计重点应审查各层次风险控制目标和任务胜任情况,外汇风险管理部、交易部、结算部、法律部、电脑部的各个部门权限设定、分工是否科学合理等。风险管理程序执行的审计主要从本文角度主要涉及是否采用以前章节的分析思路和测算方法,进行风险监控和风险判断,同时依照第一层次指令完成风险管理程序或指令,或是根据授权采取措施降低己识别并己衡量的汇率风险的措施,并将整个执行效果反馈给上层管理机构,并同时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按期编制汇率风险报告和资金流动报告等,在年末应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将预测的外汇风险报告表同当年实际的外汇风险状况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原因等,最终将审计结果报告给审计委托人。

四、建立更完善的风险信息披露机制

虽然我国在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披露模式的研究上起步较晚.但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建议我们的准则制定机构应将风险价值var(value-at-risk)纳入我国的衍生金融工具披露体系之中。

VaR全称是ValueatRisk,是假设金融工具的报酬率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衡量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给定的置信区间和特定的时间区间内,计算一个机构由于汇率、利率、商品或股票价格波动而造成证券组合资产的最大损失的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市场风险的综合性度录。例如,某一银行面临其证券组合在持有期为24小时、置信度为95%时的VaR值为5000万美元,其含义是指,该证券组合在未来24小时内最大损失超过5000万美元的概率仅为5%。仅仅这一个数字就可以概括出银行所而临的市场风险及其逆向的可能性。同时,股东和经营者也可以抓此作出恰当的投资决策。另外.VaR技术还特别适用于复杂的投资组合管理用来说明杠杆作用和分散效果。由于其在量化风险和动态监答方而的独特优势.短短的几年内在国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接受。早在1996年,美国《风险》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92%的银行使用或计划使用VaR技术来分析风险暴露头寸。

第四章案例分析

案例1—企业应积极使用外汇衍生工具达到避险目的

1997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韩元持续暴跌,当时,中国的一家运输企业负有巨额韩元政府贷款,贷款期限12年,利率为韩政府优惠固定利率。面对动荡的韩国金融市场,如何抓住有利时机保证其韩元贷款的安全,成为该企业当时的头等大事。这家企业采用优惠固定利率,汇率成本在1美元兑850韩元。如何在较低价位用美元购买韩元,用于归还韩元贷款,或者说,如何锁定汇率风险,是其在债务期间需主要控制的风险来源。根据以往经验,韩元大幅贬值的不可控性十分明显,如何应对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市场判断能力,为此这家企业选择中国银行为其韩元债务提供保值方案。

中行为该企业制定了三套可选择方案:

方案一:提前还款。好处:在韩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用美元购入韩元,结清该笔债务。弊端:采用该方法既需要客户当期支出大笔美元,又使得客户无法享受到该笔贷款的优惠利率。

方案二:用美元买韩元,存入中行,用于偿还该贷款。好处:由于当时韩元存款利率高于该笔贷款的借款利率,客户可以获得利差收益。弊端:还是需要客户当期拿出一笔美元。

方案三:货币调期。好处:把韩元汇价锁在较低水平,这样既可减轻偿债负担,又不必当期支付美元。只不过货币调期属于金融衍生产品,叙做难度大,对交易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在当时国内银行中只有中行可以开展该种业务。

综上分析,鉴于当时的市场情况,在企业与中行交易员进行多次沟通后,最终决定选择韩元/美元的货币调期对其债务进行风险管理。为了将客户的韩元汇率锁在相对低点,努力为客户节约外汇资金,中行的交易员将客户的韩元债务汇率锁定在1美元兑1800韩元。在叙做此笔货币调期后,韩元改变趋势走高,由1美元兑1700韩元、1600韩元、1500韩元逐级走升,在1998年3月底回到1美元兑1400韩元左右并趋于稳定。

这笔货币调期交易由于将韩元汇率锁定在相对低点,仅本金一项就为企业节约670万美元;且美元在当时属于低息货币,企业与中行叙做调期交易后,需要支付的美元利率还低于韩元的优惠利率,这样,企业又节省了利息支出360万美元。

由此可见,通过及时了解市场有效的避险工具并积极使用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在实际业务中规避外汇波动的风险,使企业的经营更稳健。

案例2—更完善的披露的机制需要类似var此类的风险计量模型

2004年12月1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消息: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元。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之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最高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2003年根据中航油后来法庭上的陈述和媒体的报道,总结中航油事件的过程,从2004年第一季度起,它有一些亏损,随着商品价格日益加大,也不断的攀升,中航油希望2004后下年油价可以下来,但是实际上到2004年10月25日的时候,原油创下了原油的最高点,当时它有巨额的亏损,公司被迫进行了停仓,进入了破产的边缘。比较有趣的就是在10月底以后,原油价格很快的回落了,但是这已经不是中航油可以预见到的历史。对中航油这个公司而言,它税前的盈利实际上是6700万新币,它损失是五亿五千万。如果中航油执行了比较保守的估计使用var风险计量模型的披露,让投资者更早的了解到公司处于高风险的资产运行情况,悲剧可能就能避免。

中航油是新交所的上市公司,它不仅隐瞒了近一年中期权交易出现的巨额亏空,甚至在2004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显示,利润会比2003年有巨大的增长。新交所对此不仅没有察觉,而且还将中航油评为“最具透明度企业”。这无疑是对新交所的监管能力的莫大讽刺!

信息披露在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监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世界上各大证券交易所相比,新交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最低的。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信息披露的重点是企业财务报表等经营信息,但是衍生金融工具属于表外业务。以期权为例,投资者在购买期权后,获得的只是标的资产的或有权利,在收入实现制的会计准则下,这种或有权利并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因此,对于上市公司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如何披露信息,便成为监管中的难点。

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信息披露难题最先出现在银行业。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鉴于商业银行大量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而传统的会计信息无法及时披露其市场风险的缺陷,要求以VaR(ValueatRisk,风险价值)来计算其市场风险,并要求银行定期计量和披露VaR。鉴于BCBS对银行监管上的成功经验,199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市场风险披露规则,要求所有从事衍生金融资产交易,名义本金达到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必须选择包括VaR在内的四种方式,定量地披露公司所暴露的市场风险。如此重要的信息披露规则,在时隔7年的新交所仍是一片空白。如果当初巴林银行采用VaR来计量市场风险,并及时披露信息,巴林银行可能不会倒闭。如果新交所要求中航油以VaR计量其市场风险并披露其VaR,中航油可能也就不会捅出这么大的娄子!可以认为,对于中航油事件,新交所也难咎其责。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5)

[DOI]10.13939/ki.zgsc.2016.16.176

1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常见外汇风险

1.1 什么是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是指一个公司、企业组织、经济实体、国家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金融、外汇储备的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利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电站类项目中所遇到的因汇率/利率变化导致投资收益损失的风险。

1.2 外汇风险在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中的表现

1.2.1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的主要阶段划分

海外电站项目通常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实施投资以前的项目开发期、投资后至电站投入运行前的建设期、建设完成后的运营维护期、电站运营期结束或电站转让后的退出期。这几个阶段项目的不同特点,也带来在各阶段不同的外汇风险。

1.2.2 各阶段外汇风险的主要体现

总的来说,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导致外汇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该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在其共同作用下的外汇政策,和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具体看来,上述各个因素在项目不同阶段的作用,又使得外汇风险有不同的表现。

在项目开发期,外汇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经济回报预测,项目融资涉及的汇率/利率风险;在项目建设期,外汇风险则更多表现在建设期资金收支币别不匹配带来的汇兑风险;项目运营期外汇风险将体现在融资币种汇率/利率的波动;电费收入与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利润汇出的汇兑风险等。最终,在项目的退出期,要考虑不同国别对资本汇出的外汇监管。

2 海外电站投资项目外汇风险管理方案

海外电站投资的外汇风险管理,是要依据不同国别政治和经济特点,结合电站项目各主要阶段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汇率风险对抗体系。由于导致汇率和利率变化的因素多而复杂,汇率风险管理方案的建立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具备灵活性;风险管理的总目标既要清晰,又要设置随时可调整的灵活机制,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面将从汇率风险管理的目标设立、方案实施、评价和调整这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外汇管理方案在海外电站投资项目中的实际运用。

2.1 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外汇管理体系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将因汇率或利率波动所带来的对项目总体外汇收入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管理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定量和定性双重指标的结合。

定量通常指对汇率和利率锁定的外汇收入占项目外汇总收入的比重。有时候,因国外工程建设项目面临的政治、经济乃至气候等复杂因素,常出现工期拖延或业主付款时间不明确的情况,此时可根据每个时期的资金流状况预测,直接制定需要锁定的具体金额,相较于统一的比例目标更为灵活。

定性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目标币别的确定。可以是当地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的锁定,或是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对人民币的锁定,或是多个币别之间的锁定。定性目标要根据公司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报表反映要求考虑。二是对汇率锁定的程度。运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将达到不同的锁定效果。比如,使用远期结售汇金融工具在固定的期限以固定汇率交割,收入将以固定汇率锁死;而使用期权类产品,是否要行权锁汇则取决于到期日的具体情况,锁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汇率,而是可以规避风险的权力。

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目标,其制定的方案均需取决于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项目收入面临的实际外汇风险;二是企业整体外汇管理战略。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阶段制定不同的外汇管理目标,又要从企业整体经营的宏观层面出发,将外汇管理目标作为宏观战略实施的一部分,与企业整体规划相协调和统一。因此,外汇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需根据企业战略在一定时间内设定大的方向和总体任务,再依据时间段或项目分设具体子目标,以便控制和操作。

综上,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目标应该是明确清晰的,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任务,既要体现企业整体战略又要照顾不同阶段需要,是企业外汇管理的重中之重。

2.2 外汇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

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目标的框架下,必须采取具体的方案实现目标。如前所述,根据电站项目不同阶段的外汇风险,外汇管理方案应量体裁衣,采用适合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对汇率和利率进行风险规避。

第一,电站项目在实施投资前。需要建立项目经济模型、估算投资成本、预测未来收入、获取投资回报等指标以便决策。在估算成本时,融资成本的估算往往要牵扯利率的变化。可根据专业机构对贷款币别的长期走势判断,通过金融工具对贷款的利率进行掉期,以锁定贷款成本。由于项目的执行周期长,在预测项目收入时,需要对计量货币的远期报价有所了解,并结合项目所在国的通胀因素,综合考虑汇率变化。这个阶段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机构数据,如彭博、路透、经济学人智库等。在经济模型的建立中,适当参考汇率远期价格和利率掉期价格,将有助于项目经济回报更为准确的预测,从而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和后期执行。

第二,电站建设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建设合同结算货币与工程收支币种的匹配。一般而言,建设合同以美元等主要货币为结算货币,极少以当地货币结算。但比较常见的情形是部分合同款项因涉及当地分包,需要以当地货币结算。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市场多集中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前独联体国家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货币总量小、市场流动性低、外汇管制严、汇率波动大。相较于传统的金融锁汇工具,更便于操作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合同签署条款中引入汇率调价公式,即规定在该国货币兑美元等主要货币波动超过一定范围时要调整合同价格,以防企业收入因汇率变化降低;二是将当地货币收入就地消化,解决项目办公设施、人员住宿安排、场地建设等开支,或由企业统一调配同一国别的其他项目日常开支需要,通过内部对冲解决小币种货币的汇率风险。

第三,电站建成后的运营阶段。潜在的主要汇率变化将发生于电费收入。通常电费以当地货币结算,也有少数国别以美元结算。在本国货币与外汇不可自由兑换的国度,滞留在当地的电费收入会在一段时间内累积较大的汇率风险,必须考虑与当地银行开展货币汇率锁定和对冲交易。在非洲、拉美、南亚等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诸如花旗、渣打、法国巴黎、德意志等大型国际银行均设有当地分支机构,在绝大部分地区可操作一年期左右的远期锁汇、利率掉期及货币互换等业务,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部分滞留资金的汇率风险问题。

对于通过银行融资筹集资金的项目,在建设期结束后也进入了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阶段。一般借款均为长期,而海外筹资多以美元为主,浮动利率计息。此时也要考虑通过利率掉期将还款成本固定。由于电站项目的借款期限可长达8~10年,掉期时间越长掉期价格越高,同时考虑到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建议可将贷款利率部分开展掉期,或在短期限分阶段开展,以更低的成本规避利率风险。

第四,项目退出期。处置资产得到的收益要汇出项目所在地,除了缴纳必须的税负,必须符合当地外汇政策的要求。对于有汇兑限制的国家,由于汇出时间和规模的限制,难免出现资金滞留在当地的情况。可以结合集中调拨、就地消化和利用当地银行开展货币互换和远期交易相结合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

2.3 建立动态科学的持续调整措施机制

拥有了明确的外汇风险管理目标,根据海外电站投资项目的不同阶段特点制定了详细的汇率管理方案,还需要对整套外汇管理方案做定期的调整和修改。调整的依据是对比实施结果和管理目标的差距,实施结果和目标差异较大的,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并着手调整实施方案。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一套汇率风险监测体系,这也是确保外汇风险管理措施到位的必要手段。

监测的时点最好定期和不定期结合。定期监测便于检查分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对未按要求覆盖的外汇收入及时纳入抗风险机制。不定期监测则是基于汇率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特征,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突变,或项目所在国出现重要事件,可能对汇率/利率造成影响时,管理人员就需要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借助专业机构预测分析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当评估结果超过预设的管理目标一定范围时,需要立即调整原方案并做出相应修正。

外汇市场瞬息万变,外汇风险也在随之变换,对抗风险的手段不可能一成不变。企业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建立完备的监控和调整机制,才能积极面对变化,有效防控风险。

3 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任凭企业为对抗外汇风险制定了多么精准的目标,翔实的规划,准备了多么先进的金融工具,没有制度的保障,就无法将这一切贯彻到实处,并在企业中建立真正行之有效的风险对抗机制。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经历中,因汇率变化导致投资受损甚至项目中止的例子遍地皆是,大多数企业制定了各项完备的投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却没有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总是在外汇市场巨变时匆忙应对,既没有制定长期管理目标,也没有落实形成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方案,更谈不上追踪调整。对以海外为主要市场的企业而言,存在大量外汇风险敞口,无疑是企业经营的巨大威胁。当务之急,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外汇风险,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防控办法,并坚决予以贯彻执行。只有将外汇风险管理制度化、体系化,才能将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各类经营业务所面临的各类外汇风险,通过建立自身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量体裁衣式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通过制度化予以实施落地,才能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走实走稳。

参考文献: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6)

外贸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支柱之一。随着贸易形势和市场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利率提高、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导致贸易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外贸公司在开拓业务渠道,寻求多种经营方式的同时,可以通过财务与银行金融产品的结合取得额外利润。财务部门的职能也在传统的财务核算、监督、管理之外增加了节约成本、增加盈利等职能。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建立起“互为市场,谋求双赢”的新型银企关系,对于银行业、外贸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金融工具在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一)金融工具的含义及特征

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s)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是用来证明贷者与借者之间融通货币余缺的书面证明,其最基本的要素为支付金额与支付条件。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的金融工具节约财务成本,取得业务以外的收益,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最大化。

金融工具的重要特性为期限性、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期限性是指债务人在特定期限之内必须清偿特定金融工具的债务余额的约定;收益性是指金融工具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持有人带来价值增值的特性;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转变为现金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安全性或风险性是指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本金和收益能够安全收回而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期限性与收益性正向相关,即期限越长,收益越高,反之亦然。流动性、安全性则与收益性成反向相关,安全性、流动性越高的金融工具其收益性越低。反过来也一样,收益性高的金融工具其流动性和安全性就相对要差一些。正是期限性、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相互间的不同组合导致了金融工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之能够满足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和对“四性”的不同偏好。

(二)利用金融工具,实现银企双赢

新经济形势下,银行与外贸企业之间应形成一个积极而富有成效的高端交流合作平台。政府相关机构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企业齐聚一堂,分享经验,开拓视野,实现银行业与外贸企业合作共赢的发展前景。利用贸易公司多元化业务,与银行不同的金融产品相匹配。例如:出口业务可以使用信用证打包、押汇、保理等方式,进口业务可以使用进口信用证押汇、海外代付等方式,内销业务及国内采购业务可以使用国内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等方式。通过合作,使银行与企业达到双赢,企业节约了财务成本,增加收益,银行也通过不同产品的运用得到利润。

二、案例解析

(一)利用金融工具节约财务成本的案例解析

1.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低于贷款利率节约财务成本

(1)银行承兑汇票的含义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承兑申请人(即出票人)向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签发的商业汇票。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为取得资金,在汇票到期日前贴付一定利息并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其实质是企业向银行融资的一种特殊方式。由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被定位为低风险业务,且具有审批手续相对简单、快捷、资金周转速度快等优势,因此,它成为银行授信业务的有效补充及调剂手段。

(2)案例解析

在贴现率低于贷款利率的情况下(贴现率为3.6%,半年期贷款利率4.86%),假设某外贸企业在银行有1 000万元综合授信额度,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20%。

①如果使用半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到期需要支付贷款利息1 000×4.86%/2=24.3(万元)。

②如果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250万元保证金开出票面1 2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需要支付开票费1 250×5/10 000=0.625(万元),以及贴现利息1250×3.6%/2=22.5(万元)。

则,该外贸企业可以节约财务费用24.3-(0.625+22.5)=1.175(万元)。

在此,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低于贷款利率给外贸企业节约了相应的财务成本。同时,也要充分估计金融工具的系列风险,如价格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现金流量风险等。只有充分估计,才能有效规避,最大限度的利用,确定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的增效战略目标,保证外贸企业效益的实现。

2.利用美元贷款利率低于人民币贷款利率优势节约财务成本

(1)美元利率(LIBOR)的含义

我国利率体系在大致分为3个层次:一是基准利率;二是法定利率;三是市场化利率。美元利率通常选用伦敦银行同业间拆放市场各期限的美元利率(LIBOR)。

美元LIBOR是伦敦金融市场上银行间互相拆借美元时的利率。由伦敦30家有资格的报价银行在每个营业日的上午11时对外报出,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两种,资金拆借期限则分为1、3、6个月和1年等几个档次。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该利率已经成为伦敦金融市场的关键性利率,目前,它更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关键利率,许多浮动利率的金融工具在发行时都以此利率作为浮动的依据和参考。

(2)案例解析

一般在国内银行对于美元贷款利率采用在LIBOR基础上加点的方式,由于LIBOR基本比较稳定,假设3个月LIBOR为0.3%,银行加收4%,美元贷款利率为4.3%,而同期人民币贷款利率为5.35%,如果企业在银行有综合授信额度,则可以用已经报关出口的提单、箱单、发票等资料向银行提出押汇申请,取得美元贷款,不但可以低于人民币融资成本,还可以提前结汇,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具体计算:

假设某外贸企业已出口货物20万美元,需要100万元人民币支付货款,使用期限3个月。

①如果申请流动资金贷款,需要支付利息100万元×5.35%/12×3=13 375(元)。

②如果申请押汇,押汇比例80%,押汇利率4.3%,汇率6.58,则可得到美元贷款20×80%=16万美元,结汇得到人民币16×6.58=105.28万元,支付利息16万美元×4.3%/12×3×6.58=11 318(元)。

则,该外贸企业可以节约财务费用13 375-11 318=2 057(元)。

此外,如果3个月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为6.56,相比使用人民币贷款,还可以取得额外收益16万美元×(6.58-6.56)=3 200元。再者,在某些银行押汇取得的外汇可以提前核销,也可以加快退税,减少企业资金的占压。

(二)利用金融工具增加收益的案例解析

1.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与存款利率倒挂

(1)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与存款利率倒挂的原因

由于票据业务的供求两旺,部分地区出现贴现率与存款利率倒挂,从而形成套利空间,这种情况往往在票据业务发达的地区出现。形成的原因如下:

①票据贴现率大幅下降,为套利创造条件

一方面,在金融市场资金充足的条件下,各银行之间争夺票据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由于经济下滑造成的票源紧张引发票据供求失衡,直接导致票据贴现利率的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资金出现回流情形,各银行存款增势依旧不减,银行资金营运压力增大。而目前企业贷款需求相对减少,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银行放贷。对银行业来讲,一方面要完成贷款任务,另一方面要控制各种风险,因此银行都愿意选择风险相对较低,且能为自身带来一定利益的贴现业务。

②银行和企业实现双赢,直接推动套利行为

当贴现率低于存款利率时,企业利用票据贴现行为可获取收益,同时银行也可获取稳定性较高的定期存款和利息性收入。假设企业拥有银行承兑汇票,在业务交易发生时不将该票据背书转让,而是直接向银行申请贴现,再将贴现的金额以保证金形式申请开票,进而将新开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就获得了额外收益。

(2)案例解析

在市场资金充裕的时候,可能出现贴现率与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以100%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再贴现的方式取得额外收益,具体做法:

在贴现率1.7%,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8%的情况下,假设某外贸企业有1 000万元货款需要对外支付,不采用传统的支票或电汇方式,而将1 000万元在银行存为半年期定期存款,以存单质押开出1 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给供货商,供货商将汇票贴现利息由开票企业承担。

企业取得利息收入:

1 000万元×1.98%/2=99 000(元)

支出开票费用:

1 000万元×5/10 000=5 000(元)

支付贴现费用:1 000万元×1.7%/2=8 5000(元)

企业额外收益:99 000-5 000-85 000=9 000(元)

2.利用人民币存单质押取得外汇贷款付汇

(1)以“人民币存单质押”方式借用外汇贷款的含义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境内本外币利率倒挂背景下,“人民币存单质押”方式借用外汇贷款倍受青睐。该方式就是企业以人民币存款为质押物向银行借入外汇贷款的融资形式。企业用外汇贷款支付进口货款,到约定期限再用人民币购汇来偿还外汇贷款。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在人民币升值、本外币利率倒挂的情况下,企业赚取即、远期汇差和人民币存款利息,既可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又在扣除外汇贷款利息后获得一定的收益。

在押汇外币负债到期时,企业要拿出与押汇外币等值的人民币来购汇还贷,结清负债。在具体操作时,企业不需要购汇还贷,只需要将等值人民币放在银行做质押,贷出外币来以贷还贷,实质就是对押汇外币负债的一种延期性支付。用人民币做质押,一方面可以避免授信额度不足的限制,另一方面质押存款按定期利率可以产生利息性收入。

(2)案例解析

假设某外贸企业有100万美元需要对外支付,银行美元对人民币卖出价6.60元。通常做法是企业用660万元人民币购买100万美元对外支付,而在人民币预期升值的情况下,采用人民币质押贷出美元,再锁定远期美元价格的方式,可以取得额外的财务收益,具体计算:

人民币660万元以定期存单质押方式,可取得利息收入660×2.75%=18.15(万元)

存款质押取得美元贷款100万元,一年期贷款利息100×4%×6.60=26.4(万元)

银行美元对人民币12个月远期卖出价6.50,企业买入远期12个月100万美元,到期以人民币定期存单660万元中的650万元与银行进行交割。

采用上述方式与通常做法相比取得额外收益:

660-(650+26.4-18.15)=1.75(万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从贷款日开始到贷款结束日,只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大于息差,企业便可获益,具体收益情况取决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即在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倒挂的背景下产生的,利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实现获利。旨在企业推迟用人民币购买美元的时间,期望以人民币的未来升值来获取收益。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银企间的合作,实现双赢。一方面,企业以人民币质押贷款不仅减小了从紧政策下贷款审批的难度,而且通过采取合理的操作方法,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对于银行来说,进口企业的此种操作方法,无论在存款业务、贷款业务,还是国际结算业务上,都有利于银行。人民币质押担保,既能减小银行的贷款风险,又能使银行在存款、贷款和国际业务等方面取得较高的综合收益。企业如能与银行在美元贷款利率上谈判,获得更加有利的低利率,则风险减少,更易实现盈利。其风险在于,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不能弥补存贷款息差,则会发生亏损。

三、利用金融工具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建议

(一)外贸企业应注重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

目前,一些外贸公司利用金融工具从事非法交易,如:关联方串通套取银行资金,或通过票据造假非法盈利。随着技术的进步,高科技手段不断被应用到票据诈骗领域,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一旦得逞,直接造成银行业资金流失。外贸企业应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票据业务相关操作人员的培训。既要增强员工业务技能和风险防控能力;更重要的是强化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防范道德风险,廉洁自律,客观公正,这样才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外贸企业应注重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

在精通财会知识、税务知识的同时,外贸企业的财务人员一定要了解金融常识,加强与各银行之间的沟通,随时了解不同银行的金融产品,掌握不同产品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涉及的费用、利率等情况,在相同或相近的产品中选择成本最低或收益最大的产品。通常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外汇融资产品有些价格优势,大型中资银行相对有人民币融资价格优势。

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增强提高专业技能(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处理业务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有关理论知识等)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自动更新知识,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三)外贸企业应灵活选择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日常经营资金,又能为企业提供扩大规模的发展资金。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越来越多。不同的金融工具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和风险配制,只有对金融工具的特性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评价。利用何种工具,取决于企业的筹资战略。

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就是力争以最省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有效产出,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金融工具能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企业应随时密切关注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如LIBOR利率,市场贴现率、存贷款利率、远期结售汇价格等。在某些情况下,以上方法会失去节约财务成本和增加收益的效果。例如:当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较高同时贴现率也较高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成本会大于流动资金贷款成本;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远期外汇价格与即期价格变化不大时,就无法取得进口付汇的额外收益。因此,要根据具体业务情况结合资本市场状况考虑使用何种银行金融产品。

(四)金融机构应积极协助企业进行管理

1.帮助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建立“内部银行”,监督企业营运资金,真正从生产到流通、从资金到核算等各个方面调控和监测,克服企业内部浪费的现象。

2.积极推行商业票据等结算方法,实现商业和银行信用票据化,减少挂账信用,以加强对销货款的回收。

3.协助解决“三角债”问题,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实行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前清后欠问题。

4.督促外贸企业按照规定增补自有流动资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少补和不补自有流动资金的企业,要相应扣减同额贷款,直至给予停止贷款的制裁。

5.定期做好培训和宣传工作,积极介绍行内推出的金融工具,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实现银企共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萌.对新千年一年期美元LIBOR的简要考量[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马玉珍,何颖琪.金融工具与企业筹资战略相关性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7).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7)

一、正确认识票据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创新的不断变化,使银行金融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催生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改善了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融资渠道的拓宽,积极支持了中小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缓解了企业债务拖欠,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但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样也催生了票据风险及票据案件的演变和加快,已由过去的利用一般虚假交易,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假商品交易合同,关联企业串通等方式在银行承兑或贴现套取银行资金,演变为现在的直接成立公司,票据中介等形式直接违法办理票据业务,实施金融票据诈骗,而且大有逐年上升的态势。票据风险的深层认识和有效防范已迫在眉睫。通过案例,进而认识、分析现阶段乃至今后时期票据风险防范的必要和迫切。

案例一:浙江省杭州市900亿元非法经营票据贴现案。2012年7月10日至11日,杭州市警方展开集中打击金融领域非法经营票据贴现犯罪活动。对31个票据贴现窝点实施收网,共抓获涉案人员254人,冻结涉案账户4个,冻结资金1.6亿余元,查扣用于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107份,票面金额9.4亿余元。查抄非法贴现的承兑汇票复印件3车,公章386枚,增值税专用发票2箱,以及大量用于开展非法票据贴现业务的账册资料等凭证。经初步核查,该案件涉及的非法经营额达900余亿元,是迄今为止浙江省涉案金额最大的非法票据贴现案件。

案例二:福建省厦门市243亿元非法经营票据贴现案。2012年7月11日,厦门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票面总金额高达243亿元、涉及八省市的特大非法经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案件。经公安部门查明,自2012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牛某、宋某等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以福建经略投资有限公司名义,专门从事替他人非法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截至案发,犯罪嫌疑人牛某等人已非法替150多家企业办理贴现面额高达人民币24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涉及福建、浙江等八个省市,犯罪分子从中非法获利1000余万元。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当前票据诈骗案件仍处高发势头,商业银行票据风险防范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票据业务潜在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多面性已给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和巨大损失。银监会已将票据融资风险作为信贷高速增长中关注的六大风险之一,进行重点监控。因此提高对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必要性的认识,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正确认识票据风险防范的紧迫性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世界地区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今年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政策的转变,生产方式的变更,经济发展的主动降速,客观上带来了社会资金面,企业现金流的更加趋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转变,给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商业银行在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业务发展中的风险管控更加显得紧迫。

首先是商业银行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下,如何在调整自身结构的同时,清醒认识和认真分析票据业务增长中的泡沫和潜在风险显得紧迫。在主动化解风险,抢占先机,赢取时间上要增强紧迫性,尽可能把不良资产降低到最低限度。

其次,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发展中,在客观分析市场走向,研究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研判票据业务运行轨迹,分析票据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上要增强及时性。正确对待发展与效益的关系,规模与总量的关系。正确把握市场、客户的需求,及时掌握票据业务的变化规律,掌握潜在风险可能发生的领域,以便更好地及时消除和化解风险。

再次,商业银行要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风险管控的措施上要增强紧迫性,筑牢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与之相辅助的还要加大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风险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票据业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增强票据业务人员对票据风险防范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内部风险。

三、正确认识外部监管与票据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随着近几年票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和票据犯罪案件的增多,央行、银监等部门一方面积极支持票据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票据业务的监管力度。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安全。因此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票据业务监管与票据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首先,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好外部监管和自身业务发展的关系,积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加强票据业务管理,消除外部监管部门只检查、罚款、找刺、挑毛病等误区,全面理解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其次,商业银行要正确对待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及时反映票据业务领域可能发生风险隐患和案件线索,配合监管部门分析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一道化解票据的风险。同时还要积极整改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纠正错误,真正做到依法合规经营。

再次,外部监管部门要加大票据业务的监管力度,制定可行的监管措施,重视票据风险程度,督促商业银行限期整改纠正票据业务中的违规行为。坚持预防与检查相结合,坚持监管与支持相结合,坚持查处与纠正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票据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和环境,面对票据业务发展中风险频发、利益诱惑的态势和驱动,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票据业务属于低风险业务的认识,切实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提高票据业务风险的预警和认识级别,树立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既是要务也是生命线的认识。实现票据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协调统一,在票据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和审慎性监管原则。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要始终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与理念,依法合规经营,办理的票据业务必须严格遵循《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下,端正经营行为,稳健发展业务。强化内部风险防范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签发、承兑、贴现、审核等相关内控体系。监管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检查,尤其是对票据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安全性进行检查分析。严格管控“表内表外、场内场外”,防止风险发生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二是坚持票据申请人资质审查原则。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办理票据贴现中,对票据申请人资质的审查是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第一道关口,更是票据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票据风险产生和票据泡沫膨胀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对票据申请人审查环节出现遗漏和疏忽所致。在办理业务中不仅要审查申请人的资质,还要审查其关联单位的相关资质。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完整,把好客户资格准入关尤为重要。审查票据申请人还要加强对投资公司或贸易公司类客户的严格审查,这类公司往往是空壳公司、皮包公司、票据掮客、非法票据中介等,一旦签发票据和贴现成功,将会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是坚持贸易背景及业务需求真实性审查的原则。商业银行票据融资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求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背景。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必须审查票据申请人以及关联单位、关联交易的真实背景。要加强商品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发运单、发货单等资料真实性的审查,确认票据业务用途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防止票据“空转”和“一票多贴”产生的票据风险。严格控制承兑规模和贴现总量,关注并分析客户办理承兑业务的真实需求,承兑总量对应的交易总量与企业基本需求是否一致,所签购销合同是否符合其经营能力及经营规律。尤其对小规模公司做大单业务、交易商品与业务范围明显不符等可疑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严防不法分子以套现融资为目的,以伪造购销合同等方式骗取银行承兑汇票和替他人贴现。

四是坚持规避、缓释风险的原则。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发展中,切不可以贪大而不顾自身实力超常规发展票据业务,更不能以低风险、流程短、易审批、高收益为由,盲目扩大票据业务。应坚持和发挥票据业务在规避、分散、缓释、转移风险方面的基本功能,使之真正成为缓释和降低金融风险的工具。商业银行要控制自身的票据规模,控制承兑和贴现总量,适度把握表外业务收益,提高票据业务的准入门槛。票据业务要真正发挥对企业间、银企间的结算和融资的功能,有效实在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平衡的原则,在满足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的收益,实现票据业务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五是坚持风险预防、隐患化解的原则。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票据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票据业务风险存在的长期性、隐蔽性和突发性,更要重视票据风险的危害性。加强风险预防和隐患化解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票据风险的产生,进而促进票据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从本质上讲,风险预防与隐患化解是票据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内容上看,风险预防和隐患化解是票据业务发展不可缺失的条件。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到风险预防和隐患化解的重要性,认识到产生风险带来危害性的本质,才能把握票据业务发展的方向。正确处理票据业务速度与规模的关系,票据风险预防与隐患化解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掌控风险、预测风险、化解风险、消除风险。

注释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8)

摩托车工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工业强项,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具有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业特点,对于我国的钢铁、电子、石油和橡胶等重要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摩托车市场主要分为了三大层次,排气量为50ML以下、50ML-250ML和250ML以上的摩托车,即微型便携摩托车、经济型摩托车和运动豪华型摩托车。而意大利、中国和日本分别是这三类摩托车中的主要制造商,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世界市场局面。但从目前摩托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意大利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高从而将主要产品市场集中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特别是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排气环境规格的地区,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可能性不大。而日本具有良好的技术优势和成熟的世界市场销售网络,以及目标市场直接设厂经营的成熟模式,其优势地位将有望继续扩大。而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和海外投资设厂的成功尝试,具备同日本一较长短的实力。根据国际贸易市场数据显示,我国的摩托车出口数量稳步增长,已经成为第一大摩托车出口国家。目前我国摩托车出口充分实现了自主品牌生产出口,例如宗申、隆鑫、中裕、金城、力帆、南方轻骑和建设等中国知名品牌在海外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摩托车出口和诸多生产制造行业一样,其生产制造模式主要分为了签订合同、原材料和配件购入、生产制造、海外发货和售后服务五个环节。但货款的支付进度却与其生产制造模式不相匹配,目前主流的支付方式如下表:

可以看到摩托车产品出口时,大部分货款在海外发货环节进行支付,其中绝大部分交易在出口摩托车后即期支付,余下的部分交易通常采取发货后进口商以延期支付的形式支付。针对这样的销售特点,目前主要的支付方式可以分为四种: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摩托车出口贸易的多环节和分阶段的特性,摩托车出口商在销售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占压,其销售回款在出口后需要在摩托车到港或摩托车销售实现后才能正常回收。此时通常会花费去几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得出口商面临着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和进口经销商违约的信用风险。对于一些资本金不足的摩托车制造商和规模较小的配件或贸易商,有限资金的占压将会严重影响其后的订单生产。在通常的贸易实务下,进口商还可能因为欺诈套汇等原因恶意拒绝接货,此时出口商将面临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进口商也在全额付款收货时刻承担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2、结构性贸易融资技术对于摩托车出口的适用性

为了分析结构性贸易融资技术可否有效地解决摩托车出口融资问题,本文将以具体的贸易融资案例为场景,进行可行方案的尝试性设计。

2.1、摩托车出口贸易融资范例

2012年2月3日,我国大型摩托车制造厂商A公司与非洲某国摩托车海外经销商B公司签订了10万辆双冲程摩托车出口贸易合同,货物单价为295美元/辆,合同总金额为2950万美元,预定一次性发货,合同规定的最后发运日期是2012年8月3日,采取海运和陆运联合运输方式,货运条款为CIF,运期定为2个月。销售条款为签订合同时,B公司提前支付30%货款,共计美元885万美元;余下款项将于货物到达目标市场实现销售后结清,通常情况为6-7个月,故合同规定的支付方式为托收项下的付款交单(D/A)。

在该贸易场景下,大型摩托车制造厂商A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收到了30%的货款,也就是说A公司垫付了70%的合同货款,约2065万美元的资金,直至货到港并实现销售时,最短也是2013年2月3日,也就是说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因此该短期的贸易融资需求可以通过短期出口信贷来实现。因为摩托车属于机电产品,故中国进出口银行为该大型摩托车制造厂商A公司的该笔业务提供融资,同时也必须获得进口商B公司的银行提供的担保。提供的信贷金额总计2065万美元,期限为1年,具体的信贷产品可以多样化,接下来的各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将进行基于ROE的横向比较。

2.2、资金缺口识别和定量分析

按照摩托车出口贸易流程可以被划分为大致签订合同、原材料和配件购入、生产制造、海外发货和售后服务五个环节,那么在该贸易场景下,各个环节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下表进行展示:

在目前情况下,该出口商A公司还将面临1年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原因是国际汇率市场和国内利率市场的剧烈波动。

2.3、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的设定

2.3.1、可供该融资方案选择的融资工具

目前针对摩托车出口市场的四种主流交易模式――信用证(L/C)、电汇(T/T)、托收项下的承兑交单(D/A)和 托收项下的付款交单(D/P),各大银行能够使用的融资工具并不多,且只能针对特定的贸易流程。下面将以摩托车出口业务从合同签订时间点开始,列出相应的融资工具,从融资比例、融资期限、适用商品、结算方式和有无业务追索权等方面,对相关各种贸易融资工具进行综合比较。在银行具体实施贸易融资方案设计时,可以从中选取相应的融资工具和风险缓释工具来构建特定贸易场景的融资方案。

2.3.2、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银行在可以从多种贸易融资工具和风险缓释工具中组建出多种贸易融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方案一:出口订单融资+出口托收押汇+外汇卖出期权+短期出口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操作流程为:(1)出口商A公司同进口商B公司签订贸易合同并支付定金;(2)出口商A公司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3)出口商A公司向所在地银行申请出口订单融资,银行根据其资信情况和短期出口保险向其提供贸易融资;(4)出口商A公司购入原材料等进行生产,并按期发货,获得贸易单据;(5)出口商A公司凭借着发票和运单等贸易单据向出口地银行申请出口托收押汇,用以替换到期的出口订单融资;(6)B公司通过银行允许销售货物后资金归集于指定账户;(7)银行收到B公司全部销售回款后扣除出口订单融资本息后,将余款划入出口商A公司。

方案二:银行承兑汇票+国际保理+短期出口保险。操作流程为:(1)贸易双方签订贸易合同,B公司作为买方提前支付定金;(2)出口商A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保险;(3)出口商A公司开立低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于支付国内原材料和配件的采购;(4)出口A公司完成摩托车制造后装柜出港,获得全套单据。(5)出口A公司向银行申请国际保理,将应收账款无追索权地转让给银行,再用相关款项用于支付到期银行承兑汇票。同时由于不存在远期收汇的问题,故不必采用外汇卖出期权。

方案三:国内信用证+应收账款贴现+外汇卖出期权+短期出口保险。该方案的具体操作程序为:(1)A公司同B公司商定条款,签订合同并支付定金;(2)摩托车制造商A公司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保险;(3)A公司向出口国银行申请授信,以低保证金开立国内信用证,用于支付国内原材料和配件货款;(4)摩托车出口商生产完毕后进行装船发货,获得相应的单据;(5)出口商A公司通过应收账款贴现获得资金用于偿付到期信用证;(6)出口商同时应购买外汇卖出期权以防范远期收汇风险;(7)银行通过海外银行获得进口商的销售汇款后,扣除贸易融资本息后将余款划回客户帐户。

方案四:存货融资+票据贴现+外汇卖出期权+短期出口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该方案的执行步骤:(1)A公司和B公司就摩托车出口达成协议并支付30%的货款;(2)A公司就该项交易投保短期出口保险和国内贸易保险,并依靠国内贸易保险的付款保证进行原材料和配件采购;(3)A公司完成订单后向海外发货,并要求进口商履行票据承兑手续。A公司再向出口国所在地的银行申请票据贴现,款项用于归还存货融资款;(4)此时A公司购买外汇卖出期权以应对外币汇率大跌的情况;(5)B公司实现销售后付款,出口地银行收回后扣除贷款本息后将余款归还给A公司。

方案五:出口卖方信贷+出口买方信贷+货币互换+短期出口保险。本方案的履约步骤分别是:(1)A公司和B公司签订摩托车出口合同,B公司支付30%的货款;(2)A公司向出口方银行申请出口卖方信贷;(3)B公司通过进口方银行出具的保函,向出口方申请以A公司和B公司合约为基础的出口买方信贷;(4)出口方银行分别向出口方和进口方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以及提供货币互换的服务;(5)A公司用信贷资金购买原材料和配件进行生产并发货;(6)B公司用出口买方信贷支付货款,待实现销售后归还出口买方信贷;(7)A公司收到货款时,如果结汇时汇率不利,货币互换业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以上五种贸易融资方案均能够很好地解决摩托车出口贸易项下的进出口融资需求,但是各个方案仍然各有各的的侧重点。方案五能够很好地利用国家信贷支持来开展外贸业务,重点适用于国家鼓励出口产品和重点扶植企业出口;方案四可以很好地利用摩托车零部件赊销后延后付款的宽容期,并充分利用存货来融资,可以有效解决部分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方案三和方案二均是出口企业利用较少的保证金来得到延期付款和融资的目的;方案一则可以将融资时点向前推至合同签订初期,能够解决部分原材料或配件商要求现款交易时的资金短缺问题。各摩托车出口商可以根据实际贸易交易的特点来选择符合其要求的融资方案。

参考文献:

[1]龚川.南方摩托的非洲出口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

[2]李波.重庆摩托车出口东南亚国家的前景及对策分析.四川兵工学报2003(4):44-46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金融宏观条件的改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小幅升值就一直在持续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率首次突破“8”,进入“7”时代; 2007年10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达到 7. 4867 : 1, 与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的 8.11 : 1 相比 ,累计升值已达7.68%。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面对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下,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的逐渐走高和进口产品价格的逐渐走低无疑会对企业的经营和效益产生极大的影响。可以认为,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下,做好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的防范工作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现实和长远角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外汇风险的种类及影响

(一)企业外汇风险的种类。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通常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币,或持有外币债权债务。因此,企业在国际收付结算的时候就会产生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可以划分为四类,即交易风险、会计风险、经济风险和国家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会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汇率变化而引起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减少的风险。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发生波动而引起涉外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国家风险也称作政治风险,它是指企业的外汇交易因国家强制力而中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外汇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一是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外汇风险给企业的产供销活动带来成本核算的不确定性,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预期收益因汇率波动而面临预料之外的损益,同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二是影响企业的业务安排。汇率波动对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行有较大影响。对进出口企业来讲,汇率波动剧烈时,由于难以确定成本核算,企业或者观望,或者争取有利于自己的计价货币,造成谈判时间拖延,签约成交额下降。甚至在签约后,如果汇率变动超出预计的成本而导致企业可能亏损时,进出口企业往往寻找各种借口毁约,使外贸业务遭受损失。三是影响企业的信用 。企业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取决于企业的规模、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经理形象等因素。如果汇率波动影响到企业的对外支付,无疑对企业的信用是一种损失。

二、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新汇率体制的实施,外汇风险的防范已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保障正常的经营成果。例如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不少企业日元外债较多,在当时日元升值时,由于没有采取有效对冲,一些企业的利润被上涨的日元汇率吞噬了。

(一)外汇风险防范是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也越来越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币种的转换。因此,我国企业加强对外汇风险的防范就显得越发重要。

(二)人民币汇率实现市场化的需要。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虽然升值对于经济增长势头很强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市场化,我国企业也将会遇到不容忽视的外汇风险。

(三)企业应对外汇风险的准备和承受力不足。由于人民币多年来一直与美元挂钩,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又多以美元结算与计价,因此,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意识仍然是十分薄弱。一些企业甚至于对汇率风险熟视无睹,将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视为“不可抗拒力量”。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汇风险,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很明确的应对思路和做法。

此外,中国企业应对汇率变化风险的能力较弱。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小幅升值已使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逐渐缩小。我国企业应想办法提高效率、增加科技含量、加快升级换代,从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但很多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价格优势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来争夺市场。在应对汇率波动方面,大部分企业没有准备,更不用说去运作外汇资产。

三、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战略选择

(一)经营不同业务企业的防范策略。偶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基本策略是购买远期外汇合同。企业从事远期外汇交易可能会有经济效益。但企业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国际商品交易而不是外汇交易,自己的主要收人应来自于商品的销售收人而不应依赖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意外收人。如果远期外汇交易成本过高,企业则可以选择消极的套期保值策略,不对外汇风险头寸采取任何措施。如果汇率波动会造成严重的经济风险,企业则需要考虑经营重构,减少或暂停进出口业务。

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在管理外汇风险时,首先考虑的策略是变动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或调整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例如,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企业可以相应地提高商品售价或增加外销商品的数量。如果这种调整不为市场接受,或者不能有效地转嫁风险,则应考虑运用远期外汇合同来套期保值。

对国际性企业或跨国公司,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至少在一个以上的国家里设有分支企业,它们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根据国际经验来看,这类企业规避风险的最佳策略是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企业首先需要估计汇率变动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然后设法建立起一个使外汇风险尽可能小的资产负债结构。例如,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在日本设立一家独资企业,其营业收人可能受日元汇价波动的不利影响,该公司应该尽力争取使用日元或借人日元。这样,当日元汇价下降时,虽然公司的收人将减少,但其支出也会同幅度下降,资产和负债方面的外汇风险可以相互抵消,从而将外汇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较小范围内。

(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防范策略。发展初期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企业在资产规模较小、对外业务扩张的初期,应该制定简便易行的风险管理战略,使用一些简单技术和容易管理的套期保值方法。

发展成熟时期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企业进人成熟期,表现为国际业务规模较大,国别分布广,企业的现金流量大并且比较稳定。在这一阶段,企业可设置自己的财务公司或金融公司,运用复杂的外汇风险管理技术,制定目标更高的管理战略。

四、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案例分析

每种防范外汇风险的避险工具都存在利弊,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慎重选择避险工具。具体使用哪种工具或工具组合,则要看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来说,没有绝对好的方案,只有最适合的方案。企业只有在正确地选择了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防范外汇风险的目的。

案例:一家国内企业准备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双方在某年3月1日签订合同,约定以美元支付总额为500万美元的货款,结算日期为同年6月1日。为避免美元贬值而使其结汇人民币减少,企业可执行三种避险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企业用远期结汇交易锁定结汇汇率,即在6月1日以约定的价格(1美元兑人民币7.9620元)结汇。这样就规避了汇率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到时候企业可以用7.9620的汇率换回3981万元人民币。

第二种方案是企业同时买入一笔看跌期权、卖出一笔看涨期权。买入和卖出期权的标的都是美元兑人民币,执行价都为7.98,期限也都是3个月,名义本金都为500万美元。按照当时的报价,看跌期权的期权费是3.193万美元,而看涨期权的期权费则是3.4275万美元。通过买卖期权,企业就有2345美元收入,并用即期汇率8.0330换回18837.39元人民币。期权到期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如果低于7.98就执行看跌期权,如果高于则执行看涨期权,无论哪种方式,企业用500万美元换回来的都是3990万元人民币。

第三种方案则是企业卖出一个标的为美元兑人民币的看涨期权,名义本金500万美元,执行价8.01,期限3个月,期权费1.1335万美元;同时买入一个以美元兑人民币为标的、名义本金、期限都与前者一样的看涨期权,但执行价格为8.0850(1美元兑人民币,下同),期权费是1.0955万美元,买卖期权的收入是380美元,按照当时8.0330的汇率可换入3052.54元人民币。

到期日,如果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小于8.01,则企业用即期汇率兑换500万美元;如果价格在8.0100到8.0850之间,则执行价格为8.01的看涨期权,另一个不执行。也就是说500万美元可以换回4005万元人民币;如果价格高于8.0850,两个期权都被执行,同时以即期汇率结汇,假设以8.0850结汇,意味着企业可以收入4005.3053万元人民币。美元兑人民币价格越高,则企业的收入也会越多。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企业的避险目标就是避免美元贬值所带来的风险。那么采取锁定远期结汇汇率即可。如果企业厌恶风险,只想把未来收益锁定在一定区间内,那么方案一和方案二都可行。如果财务人员不能理解期权,简单锁定远期结汇汇率的方案一就成了最佳选择,其代价就是企业要支付相应的贴水点差。

选择方案三,则企业首先必须有承受风险的心理准备。因为如果汇率水平低于8.01时,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同时,企业先期对汇率走向要有一定的判断,即美元可能兑人民币升值,如果判断准确,那么方案三就保留了企业在这个趋势中的盈利可能。

五、对我国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的建议

(一)正确对待外汇风险,全面提高预防能力。无论承认与否,外汇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了解外汇风险及其管理方法,盲目闯入国际市场,其危险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反之,害怕外汇风险,不敢加入到国际经济中去,企业最终也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企业应根据市场需要和业务发展计划开拓海外业务,不必害怕外汇风险业务,而应提高这些风险业务的预防能力,提高外汇风险业务的安全性,从而降低风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具体地讲,就是要提高企业外汇风险防范与管理的能力,提高汇率预测的准确度及风险管理办法的有效性。

(二)减少外汇风险业务。企业可选择经营多样化、提高国产化程度、签短单等手段降低外汇风险。例如,企业可减少持有的外汇净头寸,通过控制风险行为的数目来降低外汇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对外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由于人民币脱离了与美元汇率挂钩的关系,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浮动机制。故企业在对外签约时,可多采用非美元币种或美元与其他币种的组合,如欧元、日元等,因为未来如果美元汇率发生波动,而欧元等其他币种的汇率则不一定与美元同幅度变动。

(四)协商使用固定汇率锁定成本。企业在对外签订商务合同时,可在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上规定使用固定汇率,即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一个汇率,如果未来汇率发生超过一定范围的波动,则价格条款按波动的汇率进行调节。如某企业向美国出口商品,签订合同时单价为USD100.00/件,合同约定按1美元兑人民币8.27计算成本,为827元人民币,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8.11时,则此时商品单价变为USD101.97/件,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8.43时,则此时单价变为USD98.l/件,每件产品成本总是固定在 827元人民币。

(五)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企业需灵活掌握。

(六)向银行申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或其他授信业务,如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出口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和开立信用证等。

(七)向银行申请办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是确定汇率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客户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

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帮助有外汇收付的企业事先锁定交易成本,从而起到规避外汇风险的作用。企业在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时可选择固定期限交易,也可选择择期交易。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10)

随着我国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展开跨国经营,将企业发展定位于全球市场并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活动。海外中资企业作为我国企业设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在国际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协作和竞争。面对不同国家在金融、外汇、税务、法律上的差异,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整个过程中。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因财务风险而导致“交学费”的也不为少见。企业在面对风险的同时,要加强对风险的预测、控制和管理,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作为“金砖四国”之一,巴西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巴西经济发展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主要铁矿石、石油和粮食产品出口国。目前,中国已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贸易的加强,提高了中国产品及中国企业在巴西的地位,巴西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支持逐年加强。巴西中资企业的业务范围已遍及通讯、海运、航空、物流、采矿、机械、建筑等众多领域。

中国海运巴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巴西”)隶属于中国海运集团,是主要为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服务的船务公司,目前主要承担着为中海集运远东南美东航线在巴西5个港口提供操作和揽货服务,确保航线班期,加强与港口码头的沟通与协调,财务管理等重要职责。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中海巴西操作的业务量已位列远东南美航线的第7位。

一、主要财务风险因素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结果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方法与工具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财务风险管理方式。笔者认为,海外中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当围绕提升企业价值,以深入分析所在国的财务风险因素为前提。

(一)货币

巴西货币单位是雷亚尔,由巴西中央银行发行,是市场上唯一流通的货币。巴西雷亚尔未实现自由兑换,但外贸结算是以美元结算的,存在国际结算风险。

(二)通货膨胀

当地通胀率较高,年均约5%,造成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具体数据见表1)

(三)税负

巴西是南美税收较重的国家之一,税种按行政划为联邦税、州税、市税三级,巴西各种捐税年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例如:所得税加社会性开支为利润总额的34%,营业税14.25%,增值税ICMS19%,临时金融流通(IOF)0.38%(此税根据外汇交易额征收)。

(四)外汇

巴西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主要规定如下:

1.任何外汇交易均需要通过经巴西中央银行核准的银行及金融机构进行,签署“外汇买卖合同”,按合同进行外汇买卖交割,其中买入交易需要签署Type 4合同,卖出交易需要签署Type 3合同。

2.外汇交易均需要向巴西中央银行提交相关文件以供审查,审核通过后才可进行,并在巴西中央银行外汇登记结算系统中予以记录。

3.外汇交易的范围由巴西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实体的业务范围予以核准,中海巴西的外汇交易范围为:和境外有关系的船东进行资金结算,外币借款结算,向境外投资者支付股利。

4.汇率根据市场情况浮动,波动幅度较大。巴西外汇市场深受国际金融、贸易等因素的影响,美元第一次对巴西雷亚尔贬值发生在2003年,并且贬值趋势一直维持到2008年。2008年对巴西雷亚尔恢复升值,年内升幅高达31.89%。如巴西大型的跨国企业SADIA,在2008年就曾因外汇风险控制不利造成3.6亿美元的损失。(具体数据见表2)

(五)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巴西的征信系统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以海运业为例,由于汇率波动频繁,税负较高,部分运输到港的货物无人提货,成为弃货,运费回收困难。

二、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

在对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应当从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采取重点风险防范措施展开。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要在遵循所在国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在财务内控制度设计及执行中贯穿风险防范的理念,通过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对威胁企业目标实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1.制定各个业务环节的操作流程,落实责任部门与责任人,明确管理权限;2.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分工控制,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3.授权审批职务与执行职务相分离;4.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5.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6.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7.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二)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企业选择重点检测财务指标,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监测和发现财务危机,及时警示企业管理层。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从现金流,偿债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揭示企业资产质量,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等。

海外财务人员应充分收集当地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分析变动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2008年9月起,美元兑巴币汇率开始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是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大量热钱流出巴西。另一方面是目前巴西中央银行决定停止每天例行的外汇干预,以刺激出口。因此我们判断美元的升势还可能持续,经过研究当地相关外汇法律与外汇市场,并咨询相关银行,提前采取了相关措施以控制外汇风险。

(三)采取重点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成本控制

通过成本费用预算、成本费用控制程序、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考核等内容,从而进一步压缩各项成本费用。

根据巴西的劳动政策,员工工资总额须以每年的通货膨胀率为基础进行浮动,作为外贸出口型企业,受美元贬值趋向的影响,现金收入随汇率的下降而减少,因此根据本企业的成本费用发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成本费用分析模型,细化公司成本核算单位,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对公司成本费用进行分类,对影响企业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分别赋予一定的变动百分比,由此计算分析得到影响成本费用的最灵敏因素,即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因素。集中力量,研究采取专门措施,实施重点控制。

2.加强应收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赊销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原因造成的应向购货方和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应收款的不断上升,不仅会成为企业的负担,而且还会引发企业的经营危机,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就成为现今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导致船务公司应收款的主要原因是:(1)部分客户资金紧张,因三角债导致资金周转困难;(2)舱单显示TO ORDER,收货人无法联系到;(3)汇率波动,部分客户希望在汇率好时再付款;(4)弃货,主要原因为进口商从签订合同到货物到港期间市场环境及外汇市场发生变化,进口商无利可图,因而放弃货物;(5)部分码头操作不规范,存在无单放货的问题。

在分析出上述原因后, 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市场部门针对客户的信誉,对运价政策,信用政策、运费结算方式作相应的调整方案。(2)商务部门直接联系客户进行催收,特别是大客户,进行专项催收,直到客户达成还款方案。(3)增设客户信誉评价体系,由财务部根据客户账龄,欠款余额情况进行统计。(4)通过当地律师以法律途径催收应收款。(5)通过当地船东组织,协同其他船公司,积极维护同业利益,要求海关和码头遵照国际海运惯例来执行集装箱清关及提货。

3.控制外汇风险

受到巴西外汇管理政策的约束,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卖给银行,不能以巴西币作为结算货币来规避汇率风险。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外汇风险,目前巴西很多银行将现有的金融工具进行衍生或组合,形成新的融资工具。笔者认为,在充分考虑企业对风险与收益的容忍度情况下,将银行金融产品可以纳入汇率避险组合之中。

从稳健、谨慎的角度,为加快资金周转,确保船东资金安全,可以采取的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1)建立离岸账户,降低汇率风险,降低资金综合成本,加快境内外资金周转。根据巴西央行的规定,从事外贸业务的公司可以保持一个离岸账号,离岸账号操作的资金流量不得高于公司全部收入量的30%。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篇(11)

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其防范

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的法律思考

对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后危机时代FRA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及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境外住房保障制度及融资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拓宽天津市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研究

从“囚徒困境”模型看我国保险市场诚信体系的构建

我国返程投资外汇管理研究

美国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经验及启示

天津市中小企业经营及融资情况调查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问题探讨

商业银行“同业委托付款”业务发展浅析

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塘沽中心支行为例

天津融资租赁发展路径选择

完善反假货币工作法律法规建设的思考

从内审视角看央行基层机构履职状况

人民银行县级支行履职情况的调查

我国开放式基金动态资产配置能力研究——基于H—M模型及其扩展的检验

可转换债券的赎回效应分析

“十二五”时期天津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

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境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对保定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融资情况的调查

关于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我国银行债券投资业务风险及防控研究

关于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机构定价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研究

边境地区人民币跨境投资分析

新欧盟电子货币机构审慎监管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

“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出台后天津市存款来源结构变化引发的思考

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霍林郭勒市个案

浅析特定非金融业反洗钱

天津市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问题探讨

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审计刍议

关于天津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情况的调研

基层人民银行发行库撤并的相关影响分析

天津金融业:六十年跨越式发展

站在新起点推动天津银行业改革发展创新

天津证券业发展历程及成就

新中国六十年天津保险发展综述

基于MVGARCH模型的美元市场与黄金现货市场溢出效应与时变相关性研究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研究

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征信立法对消费者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

农村信用担保机制建设研究——对乐亭县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个案思考

对增强农村金融供给有效性的思考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初探

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的思考

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阳泉市重点煤电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

我国汇率制度和外汇干预方式的演变

浅谈金融监管者的社会责任问题

浅议保险外汇业务管理的路径

网上银行交易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