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大全11篇

时间:2024-01-30 15:24:58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1)

关键词 :机械行业;价格变动;经营管理;影响;策略

一、引言

机械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时,机械行业发展也比较快,因此,机械行业的发展周期与国民经济存在着相关的密切性。机械行业属于资本、劳动力、技术均密集的行业。从当前机械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机械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内需的拉动,在出口方面,占到机械行业的销售总额的比例较小。机械行业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管理有着较为重大的影响。对机械行业而言,钢材、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的成本比重较大,材料价格和人工价格的变动时刻考验着机械行业的经营管理。

二、机械行业价格变动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1.对机械行业盈利水平的直接影响

机械行业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到机械行业的盈利水平,通常情况下,机械行业价格升高意味着盈利水平增加,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盈利水平是否提高还需要参考机械行业的整体销售规模。工程机械的原材料主要是钢材,一般情况下,直接钢材的成本占到了机械行业整体成本的20%以上,如果将液压件、发动机等部分的钢材加起来,实际上钢材的成本占到了机械行业整体成本的30%以上。因此机械行业非常容易受到钢材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如果钢材价格大幅降低,也就意味着机械行业的成本降低,因此,产品的价格也会相应地降低。同时,由于价格的降低,机械产品的销售情况会相对较好,盈利水平增加,在市场环境一定的前提下,此时机械行业需要做的就是增加产能,加大销售力度,以提高盈利水平。如果钢材价格大幅上升,也就意味着机械行业的成本会升高,机械行业的整体产品价格也会提高,在市场环境一定的前提下,此时的机械行业需要适当减少产能,设法降低产品成本,以维持盈利水平。

2.对机械行业经营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当机械行业产品价格提高时,各个机械企业不顾产能过剩的风险,纷纷加大投资,扩充产能,以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自2008 年以来,我国机械行业,尤其是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的机械行业,走了一条激进扩张的道路,造成了生产线的盲目扩大,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趋冷,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降温,机械行业,尤其是工程机械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寒冬。当然,在严峻的形势之下,机械行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中的机遇期。现在是国内机械行业进行产业重组、并购的战略机遇期,经历了这一次重组后,机械行业将会实现另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因此,价格的变动对机械行业的经营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机械行业价格变动的应对策略

1.机械行业应当提高价格变动对企业经营管理影响的认识

当前,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模式仍然比较粗放,也就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产能扩张来实现经营业绩的提升。而这种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面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反映比较缓慢和迟钝,一旦市场价格出现大幅的变动时,机械行业的产能规模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导致产能的安排上出现滞后性,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机械行业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

2.机械行业应当加强价格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力度

竞争的核心就是价格,价格的高低水平一方面受到成本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受到市场供需情况的影响。根据经济学理论,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大,价格就高,市场需求小,则价格就低。同理,在市场供需情况一定的情况下,机械产品成本高,价格就高,成本低,价格就低。机械行业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市场价格管理制度,定期分析产品价格的走势和产品的成本情况,不断完善内部采购流程,并加强产品成本的信息化管理,以实现企业对产品成本的控制。另外,还应当做好市场供需情况的分析和预测。机械行业企业不能盲目的扩大产能,而应该综合考虑政策、市场环境、成本等因素,以拟定一定期限的生产经营计划,从而提高市场预判能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3.提高机械产品原材料的战略储备

机械产品原材料的储备可以避免市场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使企业产品成本短期内的增加,从而使得企业定价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的情况,也可以避免在原材料供应短缺的情况下,无法开工运营的情况。大型的机械行业,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原材料的战略储备:第一,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一定时期内的固定价格合同,形成原材料市场风险共担的机制,让原材料供应商成为战略储备仓库;第二,在原材料价格较低时,大量采购进来,并进行储备。由于机械行业的原材料基本上不存在过期的问题(但需要担心技术升级、改造所带来的风险),采取此种战略时,机械行业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行,如果盲目大量储备,可能导致更大的风险。机械行业价格的变动受到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国内的因素有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

4.提高机械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过去数年中,机械行业已经在向精细化管理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但相较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机械行业企业来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对机械行业制造工艺的整个流程进行全过程管理,以形成紧密的管理链条。在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和制造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弱化价格变动对经营管理的影响,以质量取胜。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机械行业还需要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机械产品生产整个流程、工艺的智能控制,既能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也能提高控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确保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机械行业价格变动对机械行业的盈利水平和生产经营管理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机械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价格变动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就应当提高价格变动对企业经营管理影响的认识、“应当加强价格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力度”、提高机械产品原材料的战略储备和提高机械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璇.浅析机械制造业的成本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年17期.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2)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054-01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产品质量的好坏对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产品质量上不断完善,才能提高市场占有量,才能扩大公司的效益。先进的制造技术是生产出质量上乘产品的前提,一个公司只有具备了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才能在质量上有所保证。而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关企业需要加强创新、对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适应市场的需要与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1 我国机械制造业精度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状况下,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趋势,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行业内部的效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然而,也不是尽善尽美,它在精细加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我们一一阐述。

(1)在相应的加工过程之中,绝大多数所采用的方法都是近似加工法,而这种方法存在着固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技术不够精细,这样一来,那些近似传统的或近似的刀具轮廓就容易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误差。

(2)目前状况下,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之中,主要是通过机床来使得相关的工件成形的。这样一来,机床对工件质量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于机床的精度必须有较大的保证。而我国现在的一些机床都较为传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加工的工件不够精细,可能达不到相关的要求。

(3)对于我国的刀具以及夹具来说,它们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精度仍有欠缺之处,这样一来,生产出的产品难免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误差。

(4)导致相关的机械产品存在缺失精细度问题还有另外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工艺系统受力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形。这样一来,在工件的切削过程之中,就很难对其准确度以及热变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生产出的产品就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生产出的产品出现误差在所难免。

2 提高机械制造技术的思考和建议

2.1 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想实现对机械制造水平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需要对以下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下面一一阐述。

(1)需要对加工原理所造成误差的问题进行解决,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加工运动所造成的误差以及刀具轮廓所造成的误差。

(2)在相应的机械制造的过程之中,主轴的回转、导轨、传动链以及切削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对于这些问题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

(3)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状况以及磨损的现象的问题同样需要解决。

(4)解决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系统因为受热而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形所引起的误差。它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造成的影响、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工件发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所造成的影响。

(5)需要对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的问题进行解决,它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分别是在相应的切削过程之中,受力点的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而造成的加工误差以及切削力大小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造成的加工误差。

2.2 面向未来市场

市场对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加强创新,实现对于机械制造精度以及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以及发展。精度机械制造的技术的原型是传统的制造技术,它与时俱进,不断升级与创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精度机械制造技术。这种制造技术既保留了传统制造技术的精华部分,又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进行一定的融合,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在目前状况之下,实现对于机械制造技术的更新,必须要牢牢的抓住市场的需求,将发展目标瞄准在市场之上,进行技术创新。

2.3 研究工业应用技术

对于精度的机械制造来说,它其实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除了本身的制造过程之外,它还包含了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的开发以及工艺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多项内容,并且这些内容能够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系统性较强的整体。因此,实现对于机械精度加工技术水平的创新需要对相应的工业应用技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与研究。同时,将研究的结果与本公司的风格以及特点进行结合,以此来促进技术的创新。

2.4 提高驾驭生产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精度机械制造技术存在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来说。因此,我们不仅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还需要对相关的员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培训。只有对其驾驭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进行提高,才有可能将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实现对于企业人员技术能力的改革,促使公司获得更好的效益。

3 结语

目前状况下,我国的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水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对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主要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说明。

机械制造精度的加工技术的提高对我国国家工业技术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对于机械制造精度加工技术的创新对企业、行业以及国家效益的提升都有着较大程度上的作用。应当面向市场,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促进机械制造的精度与水平的提高,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3)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成本控制不但需要企业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职工们的积极性来推动,科学的方法来实现,还需要涉及到工程管理方方面面的措施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和规范,这都需要企业去认真的研究和不断的改进,不可能一墩而就。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推进.城市市政工程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市政工程的施工成本也随之不断增长,使市政工程施工成本与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与市政工程建设促进城市和谐、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明显相悖。市政工程建筑企业应在关注工程施工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充分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在保障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经济利润.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市政施工成本主要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现有市政施工企业绝大多数还是国企或是改制过来的企业,多半都还隶属于政府部门,尚未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机构臃肿、管理粗放、项目管理模式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成本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问题都使得市政施工企业成本过高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工程施工成本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市政工程.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直接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施工机械成本、施工措施成本等:工程施工中的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有:施工管理费用等类成本。施工直接影响因素中的材料成本是所有施工成本直接影响因素及间接成本影响因素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一般可占到工程施工总成本的60—70%,这主要是由市政工程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另外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也是直接影响施工材料成本的一项重要因素.施工材料市场价格还有不断波动的特点.为工程施工材料成本增加了不确定性。施工人工成本主要取决于施工量及用工量及单位人工成本.与承包单位的组织与分配制度及管理水平也有一定关系。市政工程施工中必定会出现施工机械成本.这项成本有随施工技术及机械水平的提升而上升的趋势.且与人工成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施工措施成本主要是指施工中的综合性费用.该项成本直接受麓工现场条件影响。间接影响因素中的管理费用主要取决于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

2.明确施工成本组成.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2.1明确施工条件及成本构成

市政工程施工之前.承包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及总体环境进行了解和勘测,以便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避免施工现场的地理与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及施工成本造成影响。施工前还应根据具体的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分类、细化,依照施工中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再对施工方案中的人工费用计划、施工机械费用计划、施工材料费用预算施工措施成本预算等类型的直接施工成本进行细化.同时将工程施工管理等间接施工成本分析并细化。最终得出明确的工程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类别与具体控制项目.以便之后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具体管理与控制。

2.2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在对施工方案与计划中的各项施工成本进行分类与细化的基础之上。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成本控制项目制定并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施工成本管理流程主要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类型及成本产生环节,施工单位应根据实际的施工流程规划.依照施工流程和施工种类箭淀合理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使成本管理工作既不与施工流程及施工类型冲突,又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3.实施细节成本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产生环节多而复杂.成本本身也有很多类型.施工单位应根据不同的成本类型及产生环节.结合以往成本控制管理经验,实施针对性的细节成本管理。通过对施工中的每个细节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施工整体成本的有效降低。

3.1施工材料成本管理

施工材料成本是所有施工成本直接影响因素及间接成本影响因素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一般可占到工程施工总成本的60~70%。可见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成本进行严格、有效管理对降低施工整体成本的关键性。施工单位应在明确市政施工及施工材料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信息化、技术化的人才信息网络,加强市场价格信息调研.并重点管理施工材料供应商.将不确定影响因素对施工材料成本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提高对施工材料成本的掌控能力.切实降低施工材料成本。

3.2施工人工及机械成本管理

施工中的人工成本与机械成本存在一定的反比关系.其中的人工成本主要取决于施工量及用工量及单位人工成本.与承包单位的组织与分配制度及管理水平也有一定关系,而机械成本的大小与施工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紧密相关。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施工中的人工成本与机械成本之间的关系.改善单位施工中的人工组织及管理模式.完善分配制度.有效协调施工中的机械与人工比例.避免人工或机械资源的元效浪费.不应盲目提升施工中的机械化程度,通过对施工中人工与机械的有效组织及分配,整体降低施工人工成本及机械成本。

4.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注重动态管理

施工中的各项成本都与施工管理水平直接相关,整体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是降低施工成本的根本。施工单位应动员全体施工人员.提升全员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意识.全员参与施工成本管理.采用成本管理新技术.借鉴其他工程施工中的成功管理案例.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另外应注重对施工中不确定因素的动态管理.根据成本影响因素的变化.灵活调整成本管理模式。

5.结束语

总之.市政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及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重视施工社会效益的同时.关注施工经济效益,明确市政旌工中的成本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完善施工成本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实施施工成本动态管理、全面提升施工成本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在保障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进而提升企业经济利润.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4)

关键词 施工项目 成本核算 程序

一、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组织形式

(一)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组织

以企业财会系统为依托,建立项目成本管理的控制网络组织,各项目经理部均设立经济核算股,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的项目成本核算和管理,将成本管理指标自上而下的纵向层层分解到每个职工,形成纵向若干层次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建立项目成本跟踪核实管理小组,由财务、经营、生产、材料等部门所组成,全面负责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财务部的成本管理室作为跟踪核实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以机关职能部室为主体,将项目成本管理的机关管理指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形成横向项目成本的多方位和核算与管理体系。

(二)项目成本核算形式推行

施工项目管理,带动了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由原来的公司、工程处、工程队三级管理、三级核算改为公司、项目经理部的两级管理,两级核算,减少了管理层次。根据施工项目管理的需要,通常可建立以下四种类型的核算形式。项目经理部为内部相对独立的综合核算单位。负责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归集、核算、编制竣工结算和项目成本分析,直接对公司负责。栋号作业承包队为施工直接费核算单位。主要负责承包合同规定的指标及项目成本的核算,编制月(季)度各项成本表和资料,直接对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劳务队为内部劳务费核算单位。主要负责劳务费和劳务管理费核算,编制月(季)度劳务核算报表。机关各职能部(室)为内部管理费用限额节约价值型核算单位。主要负责本系统业务有关的限额管理费用的核算。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一定遵循“制造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制度,从“谁受益、谁负担”出发,不得少计、漏计、挤占或摊派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力求使施工项目成本具有直观性、敏感性、可控性,真正达到“项目经理部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建立以项目为成本核算中心的核算体系

项目经理部与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材料市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等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租赁或买卖关系,一切都以经济合同结算关系为基础。它们以外部市场通行的市场规则和企业内部相应的调控手段相结合的原则运行,构成了以项目经理部为成本核算中心的辐射型项目成本核算体系。

(二)理顺项目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

项目经理部在承建工程项目,并收到设计图样之后,一方面要进行现场“三通一平”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力量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制订降低成本计划及其实施和控制措施,最后将项目总成本与各个成本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对比考核,以分析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程序

(一)工程成本的总分类核算程序

总分类科目的设置为了核算工程成本的发生、汇总与分配情况,正确计算工程成本,项目经理部一般应设置以下总分类科目。

“工程施工”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它用来核算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性费用。借方登记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以及期末分配计入的间接成本;贷方登记结转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未完工程的实际成本。

“机械作业”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它用来核算施工项目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机械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所发生的各种机械作业支出;贷方登记期末按照受益对象分配结转的机械使用费实际成本;期末应无余额。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单位租入机械时支付的机械租赁费,应直接计入“工程施工”

科目的机械使用费成本项目中,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辅助生产”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它用来核算企业内部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等生产材料和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结构件的现场制作、施工机械的装卸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发生的以上各项费用;贷方登记期末结转完工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辅助生产部门在产品或未完工劳务的实际成本。

“待摊费用”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它用来核算施工项目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若干期分别负担的各项施工费用,如低值易耗品的摊销,一次支付数额较大的排污费、财产保险费、进出场费等。发生各项待摊费用时,登记本科目的借方;按受益期限分期摊销时,登记本科目的贷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经支付但尚未摊销的费用。

“预提费用”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它用来核算施工项目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发生的各项施工费用,如预提收尾工程费用,预提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等。贷方登记预先提取并计入工程成本的预提费用;借方登记实际发生或执法的预提费用;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已经计入成本但尚未发生的预提费用。

工程成本在有关总分类科目间的归集结转程序,是将本期发生的各项施工费用,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归集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的借方。

月末,将归集在“辅助生产”科目中的辅助生产费用,根据受益对象和受益数量,按照一定方法分配转入“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的借方。

月末,将由本月成本负担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转入其有关成本费用科目的借方。

月末,将归集在“机械作业”科目的各项费用,根据受益对象和受益数量,按照一定方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科目借方。

工程月末或竣工结算工程价款时,结算当月已完工程或竣工工程的实际成本,从“工程施工”科目的贷方,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的借方。

(二)工程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程序

上述工程成本总分类核算只能总括地反映施工项目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施工费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施工费用发生的详细情况和各个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还必须设置有关明细分类账,进行工程成本的明细分类核算。

1.明细分类账的设置

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账”,并按成本项目设专栏归集各成本核算对象发生的施工费用。

按各管理部门设置“工程施工――间接成本明细账”,并按费用项目设专栏归集施工中发生的间接成本。

按施工队、车间或部门以及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劳务的种类)的类别设置“辅助生产明细账”。

按费用的种类或项目,设置“待摊费用明细账”、“预提费用明细账”以归集与分配各项有关费用。

根据自有施工机械的类别,设置“机械作业明细账”。

2.工程成本在有关明细账间的归集和结转程序

根据本期施工费用的各种凭证和费用分配表分别计入“工程成本明细账(表)”、“工程施工――间接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明细账(表)”、“待摊费用明细账(表)”、“预提费用明细账(表)”和“机械作业明细账(表)”。

根据“辅助生产明细账(表)”,按各受益对象的受益数量分配该费用,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据以登记“工程成本明细账(表)”等有关明细账。

根据“待摊费用明细账(表)”及“预提费用明细账(表)”,编制“待摊费用计算表”及“预提费用计算表”,并据以登记“工程成本明细账(表)”等有关明细账。

根据“机械作业明细账(表)”和“机械使用台账”,编制“机械使用费分配表”,按受益对象和受益数量,将本期各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机械使用费分别计入“工程成本明细账(表)”。

根据“工程施工――间接成本明细账”,按各受益对象的受益数量分配该费用,制“间接成本分配表”,并据以登记“工程成本明细账(表)”。

月末,根据“工程成本明细账(表)”,计算出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已完工程成本或竣工成本,从“工程成本明细账(表)”转出,并据以编制“工程成本表”。

参考文献:

[1]张艳.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析.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8).

[2]李颖卓.谈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8).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5)

中图分类号:F4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科学化管理的一项内容。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超大型、综合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因此,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工程结构形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组织管理、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和使用操作要求、维修、检测保养等多方面加以控制。这就决定了工程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上,引入推广精细化管理将势在必行。现就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运行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管理机构体系的健全与管理职责的明确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于执行力。机构健全、人员定岗、职责明确,是保证执行力的前提。

首先,应健全管理机构体系,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专职设备人员的管理职责。集团公司主管部门负责对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检修和保养的监管;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所有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维修及保养管理。

其次,使用单位所属工程项目部要及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上报,以便统一调配;当自有设备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且本公司无法调配的,可以进行租赁。如项目部远离本部的工程可通过授权,项目部就地租赁解决机械设备来源。工程项目部负责对进入工程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做好使用管理,并做到对机械设备保养维护的监管。工程项目部首先应将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配备到位,有人的管理才能实现物的管理,才能为正常施工奠定基础。

二、强化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力度

根据工程施工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及生产经营状况,应超前制订出技术装备规划,从而指导年度设备需求计划在编制时进行能够合理的选配,做到有的放矢。在购置设备特别是大型机械成套设备和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时,首先要掌握设备的技术发展方向和现有市场状况,遵循“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原则,选购价格合理、性能可靠的设备;其次,新购置机械设备的验收应由使用单位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经空载和负荷运转等技术检验及现场实际作业,在机械设备的所有使用性能检验合格后,由使用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三、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管理

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密切配合,做到管用结合,合理使用。机械设备管理员必须了解施工生产计划和施工进度,按时完成机械设备保修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检查、保养和故障排除,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1、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

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贯彻人机固定的原则。各种机械设备都要严格实行定人、定机、定岗等管理制度。多人或多班作业的机械必须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建立机长负责制;中小型机械班组,在操作人员不能固定的情况下,应由班组长指定专人负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懂得维护保养技术,严格按规范施工。认真做好例行保养和一级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处于整洁、完好状态。对新型机械设备、大型重要设备在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要求将性能、操作和保养规程等事项向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机械设备保养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减少零件的磨损,降低消耗,提高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机械设备的修理,是对机械设备的自然损耗进行修复,排除机械运行的故障,对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修复。保证机械完好率、提高利用率。

使用单位根据机械使用台时、设备技术状况、保养的内容、更换易损件的部位名称、作业人员技术要求等编制《保养规程》、《修理规程》,其内容有:修前检验、过程监督、试运转、竣工验收、修理部位、修理人员的技术要求等。操作人员必须坚持做好机械设备的例行保养,做好机械设备运转保修记录。遵守机械走合期、冬季使用及保养规定,防止机件早期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修理周期。维修及保养要有记录并且要有延续性。

目前,大型吊装设备、机加工设备等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应用预知诊断技术,可产生较好的效果。拥有故障诊断设备和仪器,采用较强的故障诊断技术,开展设备状态监测与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故障停机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四、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

使用单位及工程项目部应做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是指现场安装的施工机械尽量做到一机多用。合理组织机械设备的调配,协调组织好机械设备的流水施工,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单机效率。尤其是垂直运输机械,必须安排好机械的工作充分利用时间,使其效率充分发挥。在负责垂直运输各种构件材料的同时作回转范围内的水平运输、装卸车等。大型机械应安排在单位工程之间流水,减少进出场时间和装卸费用。

节约机械使用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结合工程进度及作业面,组织对应数量的作业人员,避免因管理不到位或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机械设备降效或半停产状态,从而加大租赁使用费。结合施工方案的制订,从机械性能、操作运行和台班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项目施工特点的施工机械,要求做到既实用又经济。做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能;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也要有一定的要求,防止因不规范操作或操作不熟练影响正常施工,降低机械利用率。严禁在机械维修时,将零部件拆东补西,人为地损坏机械。做好平时的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保持完好状态,随时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施工中正常运转,为提高机械作业、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发挥作用。

五、重视安全文明管理

安全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立足点。使用单位、工程项目部应加强对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作业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交底,使操作人员对施工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安全生产要素有清楚的了解。工程项目部按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安排工作和进行指挥,不得要求操作人员违章作业,也不得强令机械带病操作,更不得指挥和允许操作人员野蛮施工;应为机械设备的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场环境、施工平面布置应适合机械作业要求,交通道路畅通无障碍,夜间施工安排好照明等。协助主管部门落实现场机械标准化工作。

特别应注意的是各类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顶升及拆卸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安装队伍进行。使用单位、工程项目部在其安装、顶升及拆卸三个环节上应明确专人,监管到位。

六、规范机械设备的租赁

当企业内部设备资源满足不了使用需求但又不能购置设备时,应适时根据需求计划,从外部市场租赁使用。租入过程中,应先考察具备一定的设备资源、技术力量、管理实力、服务质量的供方,确认各方面条件均能满足施工生产需要时,才能与供方签订租赁合同。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出租、承租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购买或租赁的机械设备应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不能购买和租赁安全生产法明令禁止的或已淘汰的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与小型机具,如确实不能继续使用的应尽早淘汰,以更新换代,确保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提高工作效率。

为维护企业整体利益,提高内部设备利用率,在同等条件下租赁应依照先内部,后市场的顺序。租赁设备进场时,使用单位应与出租方共同确认租赁设备技术状况,清点随机工具、附机、附件及使用、维修保养技术资料,签订机械设备交接记录。使用单位、工程项目部应确保进场机械设备完好,特种设备的合格证有效,机械性能资料齐全等。

七、机械设备管理的检查

主管部门每年应组织机械设备大检查。检查使用单位、工程项目部的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的建立健全情况,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执行情况,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与技术考核情况,机械设备台帐、各种原始资料、报表、技术档案收集、填报、管理情况,还有必要对主要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保养情况进行抽检,以突出检查效果。

八、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培训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机械设备要有精通业务的专职管理人员科学的对机械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维修、租赁核算等有条不紊地管理。这就要求需他们不断地学习,掌握相关标准规程,使具体管理工作达到标准化、精细化。

企业应根据技术装备力量对合适的机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其次,对操作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作风,培养和造就一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一专多能的技术能手,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培养设备管理队伍可采取办训练班、进行岗位练兵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培养和提高。

九、运用信息化,提升精细化

机械设备规格数量的增加和不同工程项目间的调拨,决定了工程施工企业需对机械设备的技术装备率、利用率、完好率、主要机械分布情况、大中修计划及完成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与掌控,在一定管理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6)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工程机械设备不断提升、更新的推动作用下,机械设备在市政工程建设与维护施工中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提升,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施工安全、质量,成本控制以及进度控制等产生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深。然而,由于市政工程施工强度、规模等越来越大,施工出现了严重老化问题,加上操作不规范、日常管理水平低等,为市政工程的施工造成诸多影响。加强对市政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提升,成为了当前市政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16S管理相关概述

6S管理是近代起源于日本企业管理的较为先进的企业标准化管理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人员、材料、设备、技50ResearchandExploration研究与探索·生产管理与维护中国设备工程2021.06(上)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效管理,进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ECURITY),是一种现场管理以预防为主的、综合的、精细化管理的新型管理手段,对于提高施工安全,保障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因各主要管理模块的以“S”为首字母,故称为“6S”管理。其中,整理指的是对物品以必要性等级为依据进行分类管理;整顿指的是基于整理基础对物品以其利用率高低进行排序摆放、标识;清扫指的是时刻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清洁指的是将上述三个环境的成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素养指的是培养工人形成遵守规则、积极主动、精诚团结等良好习惯;安全指的是在实施中以安全为第一,注重防患于未然,主要是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等手段,实现对安全意识、技能的有效提升。

26S管理在市政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

市政工程机械设备实现精细化管理,构建完善的6S管理组织机构至关重要。对此,应以各工段分区建立6S管理领导小组,以主要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各个岗位职责,采用分片区进行定期巡查的方式确保6S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责任混乱、巡检措施落实不到位等而导致安全问题,影响管理效益。在6S管理制度建立方面,应结合机械设备与项目施工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诸如6S管理目标责任制度、6S管理巡检制度、6S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标准、包机管理制度、点检定修制度,以及日常管理规定等,提高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效益,更好地为实现市政工程建设与维护目标提供保障。

2.26S管理的具体实施

(1)明确工程机械设备6S管理责任。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与包机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并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督促管理职责的落实。(2)提高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与操作规范化水平。具体可采用集中培训,印发岗位标准与操作手册等方式,并加强对培训结果的检验。(3)提高对机械设备日常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完善机械设备运维台账,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维护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总结设备运行规律与故障多发情况,为设备的检修提供有效参考。(4)规范操作标准。通过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操作标准,以及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确保操作人员充分熟悉操作过程,达到会操作、会保养、会判断、会修理等技能标准。(5)在.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应时刻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与操作的安全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以及确保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6)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与维护。为实现对市政工程的安全施工,必须全面消除由机械设备带来的各项不安全因素,制定科学的维检周期以确保机械设备时刻处于高效率的状态,同时加强对设备隐患的排查、处理,做好平时的预防检查,最大限度的保障设备使用效率与使用寿命。

36S管理在市政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应用的强化措施

3.1严格落实机械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对于市政单位而言,机械设备的采购是一件大事,所以非常有必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包括了调研、招标、签订合同、验收、调试以及操作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单位实际需求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掌握所要采购设备当前的市场价格行情,还有熟知设备的性价比与使用情况,以便于为决策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在验收机械设备过程中,需要确保相应的资质证明齐全,尤其是维修资料,为后期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提供便利。

3.2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分类管理

加强对市政工程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关键在加强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应用与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快速反应机械设备的维护体系,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损失与安全事故的发展。这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分类管理。第一,管理人员应以机械设备的具体功能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分类,包括设备的功能以及型号,按照指定地点进行放置保管,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保管场所固定,最大限度地控制不良因素对机械设备的不利影响。第二,按类印发标准管理与操作手册,加强6S巡检,并做好相应的设备运行、维护、检修记录,为后续的管理、检修提供参考数据,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与操作的安全性。第三,加强对机械设备的分类管理,尤其是特殊设备的管理必须执行专人负责,提高分类管理的专业性,确保不会在管理过程中由于错误操作而导致机械设备的损伤,达到控制机械设备成本的目的。第四,管理人员需要对已有设备实施仔细的故障排查工作,确保其性能达标。

3.3注重机械设备作业管理

首先,应当要科学建设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选用专业、具备相应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实施人机定位,确保机械设备操作以及养护职责具体到个人,以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机械的综合使用进行合理安排,联系施工进度来安排机械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材料,同时需要根据主导机械来设置相关配套附件,而且需要结合具体气候以及作业情况来进行调整,实现人、机、料的协调统一,尽可能发挥出机械设备的性能与作用。

3.4加强定期保养,强化管理安全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7)

引言

随着传统机械制造业的没落,新型机械制造行业迅猛发展,精密加工以及高管技术的应用,使得经济社会又向前迈进一步。所以,如何正确应用现代机械制造加工产品,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1、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特点

1.1关联密切。技术是加工行业的命脉,精密加工与现代机械制造科学融合是制造业的趋势,包含多个层面,其中包括市场调研,设计方案思路,制造技术与设备统一,制造工艺只有经过精密加工才能成为占领市场的先锋,提高两者之间的默契度,精密与工艺并存,才能增强机械产品的质量。

1.2系统性特点突出。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制作工艺逐渐简化,机器精密制造的产品成为市场销售中的宠儿,而传统手工低效率,做工粗糙,技术含量低的工业产品逐渐被淘汰。精密高端的现代制造工艺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特点,要想保证市场占有份额,就必须加强各个专业的统一,比如机械制造,电子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全自动化技术相互柔和成为加工制造业的系统,有了系统性,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1.3发展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深,一种新型的制造工艺产品不再仅仅在地区范围内推广,而是走向世界市场,参与国际间的竞争。这种高压的竞争环境中,对现代机械制造行业以及精密仪器的加工技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这就需要我们研发人员对世界经济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产品制造提供市场方向,辅助高端技术,屹立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

2、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艺的结合应用分析

2.1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前景分析。机械制造的产品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车,钳子,电焊等工艺制作产品,其中我们选取焊接作为例子,对现代制造工业与制造产品的应用进行分析。2.1.1气体保护焊工艺技术的应用。气体保护焊工艺是利用电弧作为制造热源,被焊接物质以砌体作为介质相互焊接。工作原理是:在产品制作过程中,焊接产生的电弧会形成一层具有保护作用的气体层,可以有效的隔绝温度、有害气体物质及辐射性物质,还可以分隔熔池、电弧等焊接过程中有害物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保护气体中最常见的是二氧化碳,其随处可得,无成本投入,是制造产品保护气体的首选。2.1.2电阻焊工艺技术的应用。电阻焊工艺技术是指将电阻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到不同的焊接物上,通电时电流经过的时候,产生大量的热量,周围接触物与其接触面之间的介质相熔化,冷却之后,达到焊接作用的工艺。其焊接特点是简单、易操作,焊接效果可受人为控制,成品率高,且其焊接时间短,并且噪音相对小,空气污染小。弊端就在于不能大批量的制造产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对于小型家电还可以应用,但对于大型制造机器就难以应用了,因此,应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酌情使用。2.1.3埋弧焊工艺技术的应用。在传统以及现代焊接工艺中,埋弧焊工艺技术的应用都十分广泛,所谓的埋弧焊工艺是指在焊接时,焊接层底下的电弧被燃烧,从而达到焊接目的的操作工艺。埋弧焊工艺技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全自动化焊接:自定埋弧焊接技术是指利用小型工具的辅助,将焊丝与电弧相互接合,然后达到自动焊接的技术,该技术使用方便。二是半自动化焊接:半自动焊接需要人工的辅助才能完成,比如需要人工的推力将焊条推入,既耗费人力,也浪费了不少焊接资源,因此该工艺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已经无几人使用了。现在常用的电渣压力焊也是一种半自动化的买弧焊接技术,它具有成效高,产品质量好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焊接技术的使用不仅仅是依靠优良的技术,同时还应注意选择优质的焊条,并随时观察其碱度,这些细小的差别往往才是决定焊接产品质量到的关键。2.1.4搅拌摩擦焊工艺技术的应用。搅拌摩擦焊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其对基本的焊接工艺硬性材料没有过多的要求,比如焊条等,仅仅需要焊接搅拌头,就可以完成整个操作。搅拌摩擦焊接工艺的使用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工艺水平相对比较先进,轮船,铁路的方面的应用也极为广泛,所以该技术支撑起了焊接工艺的半边天。2.1.5螺旋焊工艺技术的应用。螺旋焊工艺技术是指先将各部分零件进行组合和连接,再在其相互接触的面积当中将两者进行融化,达到焊接目的,黏合的零件有螺柱、板件等。该工艺可分为拉弧式和储能式,拉弧式的应用主要在重型工业中,比如轮船制造业等,其焊接要求高;而储能式主要应用于薄板之间的黏合,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

2.2精密仪器的加工技术。精密仪器的加工技术分为多个层面,不同应用方向有不同的选择,比如超级精密研磨技术,纳米技术,细微加工技术等,这里我们就前几种加以分析。2.2.1超精密研磨技术。超精密研磨技术可将表面粗糙程度降到1至2mm。其传统的使用技术有研磨,抛光等,然而对现在工艺的要求已经远远不够,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超精密研磨技术应运而生,它的研磨程度更加精细,使加工产业对材料的要求得到满足。2.2.2精密切削技术。切削技术操作简单,因此对切削产品的要求也相对较多。切削表面粗糙程度要求细小,相对于机床的大型机器操作可以提高其精密程度,但受到温度,机床高度,抗震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精密切削技术需要高速运转,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目前市场上的切削技术足够满足机床要求的精密程度,这为精密切削技术开辟了一片天空。2.2.3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的概念为人们广泛所熟悉,它是结合了物理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现代化工艺产物,它实现了纳米级的精细刻画,在精密电子技术当中获得殊荣,在未来的发展前途也很广泛。纳米材料,纳米微生物等概念的普及,是人类进步的象征。

3、结束语

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行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市场进一步拓展,这些都对现在机械制造工业以及精密加工制造行业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比如航天飞船等方面。精密加工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基础,所以,加强对现代机械制造行业的开发与研究,是实现工艺生产全球化的重要目标。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8)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一)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在传统的制造技术之上不断的去吸收各种高科技技术,二者相结合,让制造技术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贯穿于信息于物流之间,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注重于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运用新材料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广泛应用。

(二)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这种综合性就是不限于本身制造的过程,而是一个产品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产品的市场调研,到产品的研发制作和工艺设计,加工制造到售后服务,将这些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得制造行业在整体的经济环境中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这也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得到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利益。

(三)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是每个企业要做的核心部分,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原来的单一的劳动生产率,而是将时间和成本、利益有机相结合的一种竞争模式。机械制造技术可以将三者兼顾,达成一个统一体。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为了适应全球市场的竞争环境,机械制造技术必须是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现代的高科技相结合,拥有自己的技术领域。很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在全球市场经济形成之初,就利用金融。经济和科技手段占领市场。而现代的竞争靠的是先进的技术。所以我们要掌握这项技术,才能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现状与形势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达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中国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例如钢铁年产量超过2亿吨,我们大量出口低价钢材而进口高附加值的合金钢。机床也是出口价的简单机床,而进口昂贵的数控和精密机床。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很多机械产品价低,而质量也低,在世界企业的500强中,中国的制造业仅有两家。中国不仅不是一个制造强国,而且是一个制造水平很低的国家。只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工资很低,因而在中国大量生产的只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还自己不能生产,受制于外国。

中国制造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机械工业产品落后,国外已是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且产品不断更新,而我国生产的往往是老的产品,产品更新很慢;不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引进的机电产品很多使用外国的专利,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机床装备数量虽多,但设备总体构成十分落后;制造技术落后,制造技术工艺落后,加工度低,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新产品试制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多;管理落后,非生产人员比例大;研究费用及人力投入少,技术创新少。

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随着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如:航天,航空、电子科技等技术的发展,将机械加工提高到了一个更高层次,传统的技术完全不能跟随现代机械发展的步伐,所以就在传统的技术上保留了有效的部分,不断的开发各种新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技术,使整体的机械制造水平在性能和实用性上得到提高。现在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精密度,将先进的微细加工、纳米技术应用到机械制作中,形成一个超精密的加工部分。二是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这些是机械制造未来发展的方向,具体如下:

(一)精密制造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已经是20世纪的核心技术,这种技术包括很多种,精密加工技术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微细加工和超微细加工。现代的加工精度已经不是我门了解的微米技术了,已由微米级(μm)发展到纳米级(nm)技术,通过纳米管、极小的微电机系统已经研制出很多微型机械。这些都是利用纳米技术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上相融合的产物,也是现代高新技术的产物。

(二)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这个是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让制造业变的高效率高质量成为一种可能。现在制造系统已经更智能化,系统化,由计算机集成的一个制造系统,完全的掌握整个制造过程,从产品的市场调研到技术研发,生产设备,零件加工和最后的出厂检查。把每一个系统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柔韧性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这个在国外很多先进的制造国家已经很是普遍、

(三)特种加工技术。所谓的种加工就是用通常的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已不能来完成加工,而是要采用一些现代技术中先进的电能,热能、光能和化学能来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因为现代机械设备的发展,对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采用很多新型的材料。所以在技术上也要有一个提高。这种特种加工技术可以提高工作强度,切削一些精密细小和复杂形状的零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紧紧把握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潮流,积极鼓励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产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而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的稳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保证。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9)

一、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特点 

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属于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先进的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主要注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等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以及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它要不断吸取先进的技术,与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结合在一起,使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成为系统工程中的主流技术。 

(二)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技术 

对于一种先进的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来说,它主要是为了提升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促进国家经济和实力的增强。所以,机械制造技术不仅仅局限于制造,还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开发以及售后等各项服务。并且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经济效益。 

(三)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属于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 

对于现在的市场竞争来说,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向着全球化经济进展,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限制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从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成本以及质量为重要内容的限制。而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奖这三者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三者的统一。 

(四)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属于一种世界性的技术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市场,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国家的优势在市场中进行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够适应市场的竞争,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制造技术,加强我国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另外,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属于21世纪的技术,因此应该与先进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规范全新的技术领域。 

二、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现状 

(一)生产管理方面 

一些工业发达的强国在管理中主要应用的是计算机技术,并且还推出了准时生产、精益生产以及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注重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再组织。在我国,大多数的小型企业都应用的是经验管理的方式,只有少部分的企业应用的是计算机管理技术。 

(二)制造设计方面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逐渐崛起,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看准有利时机,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并且进行新的改革和创新,但是我国却没有对计算机辅助技术过多的重视,在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匮乏。 

(三)自动化设备方面 

目前,机械制造行业正在由传统的机器技术向现代的信息技术转变,使机械制造行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提升机械制造行业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世界上的国家对于先进的制造业和先进的技术非常重视,一些国家利用先进的制造和自动化技术已经实现了制造的一体化,提升在国家市场中的地位,但是,我国在这方面却处于劣势地位。 

(四)制造工艺方面 

对于一些发达的国家来说,已经逐渐将精细加工、微细加工以及微米纳米技术、高精密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一些新型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应用在机械制造与开发当中,但是在我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普及,还处在不断开发和研究当中,这也是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不如其他国家的原因。 

三、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对于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全球化,主要与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关。通过相关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中小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主要取决于其国家化的经营模式。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将国门打开,使我国优秀的产品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正在十分迅速的发展,而机械制造行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另外,我们还能看见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倒闭,但是对于一些存留下来的企业却正在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国际市场的检查。除此之外,目前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正在蓬勃的发展,因此,不同区域和国家之间能够很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没有什么限制因素,正因为这样,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结合以及技术上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虚拟化的发展趋势 

在机械制造与开发中应用虚拟化技术,要想观察应用的质量,就要合理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机械制造与开发中应用虚拟化技术,不仅会加快机械产品的开发速度,而且还会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当中的能源利用率。 

(三)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的时期中,自动化是一个新的概念,由于现代的科学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因此在机械制造与开发中主要应用了一些集成技术和人机一体化等技术。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自动化的技术已经在机械制造中发挥了重要的应用,并且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趋势,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在进行机械制造和开发时,应该重点注重资源的节约,而且要从保护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坚持绿色化的发展不仅能够降低影响环境的因素,还能够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因此,绿色化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五)智能工程化的发展趋势 

所谓的智能工程化,就是将人类和智能的机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智能一体化,构建智能化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可以进行构思、判断、分析以及推理等一些智能性的活动。在智能化的系统中,主要体现了系统柔的一面,因此,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使用模块化的方式,使其充分具有柔性,这也是现代机械制造与开发的发展趋势。 

结束语: 

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与开发的技术还处在发展当中,并且长期以来我国只注重国内的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没有对国外的技术引起重视。近年来,我国和国外的交流逐渐频繁,而且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我国与国外之间的差距还是存在的,这主要取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在现代的机械制造与开发当中,应该不断发展我国的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扭转我国机械制造与开发技术落后的场面,从而在不断的进步中提高我国在机械制造方面的能力,变成技术大国。 

【参考文献】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10)

定额是指形成单位工程所消耗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数量标准。而企业施工定额是指各施工企业在正常条件下,根据自身的技术特长、施工设施配备情况、材料供应方式及管理水平等因素为完成单位工程实体所消耗的各种人工、机械、材料和其它费用的标准。它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技术水准和经营水准,是企业确定工程成本和投标报价的依据。

1.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需要建立企业内部施工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一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由施工企业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在国家预算定额计价模式下,同一个工程,同样的工程数量,以同一本预算定额来报价,不能完全体现出市场竞争,也不能真正确定其工程成本;而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各施工企业应建立起内部施工定额,按照本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劳动效率、管理水平及对人工、材料、机械市场价格的掌握控制情况,对工程利润的预期要求来计算工程报价。这样同一工程,不同企业以各自内部定额为基础作出报价,才能真正反映每个企业成本的差异,在施工企业之间形成实力的竞争,达到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目的。

2.企业施工定额的建立有助于规范建设项目的承发包行为。目前建设工程领域施工企业竞争激烈,以预算定额为基础的报价严重下浮,这种竞争会发生个别施工企业偷工减料,或是层层转包、拖欠工资,工期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不到推广和使用,施工企业本身也不能获得应有的利润,甚至出现亏损,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建立内部施工定额后,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价格水平参与竞争,能够反映企业成本,并且保证获得一定的利润,这将有利于规范招投标市场,有利于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3.企业施工定额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广先进施工技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说到底无非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施工定额的编制与建立能够直接对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工期质量价格等因素进行准确的测算和控制,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同时施工定额作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标准文件,通过企业自身加强管理、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工程成本,为企业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4.企业施工定额的建立是整体提升我国建筑业企业综合实力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建筑施工企业会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施工企业也要走出国门,都将面临着与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国际施工力量竞争。建立企业施工定额后,施工企业可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价格杠杆,主动掌握国际、国内市场水平,在竞争中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实和改进自己,以先进的施工定额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达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目的。

二、编制企业施工定额的原则

1.平均先进原则: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大多数生产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和超过的水平。企业施工定额的编制应能够反映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降低工料消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达到鼓励先进、勉励中间、鞭策落后的作用。

2.简明适用性原则:企业施工定额设置应简单明了、便于查阅,细目设置要符合劳动组织分工,满足对项目经济责任考核、核算个人生产成本和劳动报酬。同时企业自行设定的定额标准也要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四个统一”的要求,定额细目的设置要尽量齐全完备,根据企业特点合理划分定额步距,对常用的工料消耗影响大的定额细目步距可小一些,反之步距可大一些,这样有利于企业报价与成本分析。

3.以业务专家和工人技师为主编制定额的原则:企业施工定额的编制要求配备一支熟悉施工组织、工艺过程、技术与管理经验丰富、熟悉计算机办公软件、有一定政策水平的专家队伍,保证编制施工定额的合理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实践性。

4.坚持实事求是、动态管理的原则:企业施工定额的编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各项工料机的消耗数量。对影响造价较大的常用项目,要与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工艺相符合,使定额在运用上更贴近实际、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真实反映企业的个别成本。此外,还应注意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劳动组织和工艺过程也在不断改进,所以对施工定额的作业细目、人工工日、机械台班、材料价格要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更新,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三、编制企业施工定额的主要依据和主要内容

1.企业施工定额的编制依据主要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图纸、标准图集;企业现场施工组织方案、作业细目施工工艺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情况;现场调查和实际测算的具体数据。

2.企业施工定额编制的内容:为适应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企业施工定额应包含工料机消耗定额、措施费定额与间接费定额。编制定额时应考虑省区或行业统一基础定额的水平,更要符合企业施工现场的实际,成为切实可行、事实求是的企业内部计价定额。

(1)工料机消耗定额的编制:以形成单位工程的各分部分项细目为计量单位,根据前面所述编制依据,采用现场观测、调查研究、统计分析或用已有定额换算等方法。人工消耗量定额的计算方法:完成分项工程细目的定额人工=基本用工+其它用工;其它用工=超运距用工+辅助用工+人工幅度差。完成分项工程细目的材料消耗量定额由净用量与损耗量组成,材料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周转材料摊销量使用=一次性使用量×(1+施工损耗

率)×[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机械消耗量:是指在合理使用机械和合理施工组织条件下,由人工操纵机械时,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即台班)数量的标准。规定人、机共同工作8个小时为一个台班。在测算过程中,还要考虑保持机械的正常生产率和工人正常的劳动工效。完成分项工程细目的机械台班消耗量=机械每小时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工作台班延续时间×机械正常利用系数×机械幅度差系数。其中:机械每小时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工作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工作时间。此外,对于租赁机械的台班单价,应根据机械的租赁市场价格通过综合分析确定。

(2)除工料机消耗定额外,企业还需要根据建筑市场竞争情况和企业内部定额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编制其它一些费用定额,如现场施工措施(临时设施、冬雨季施工、安全措施、特殊地区等)费定额、间接费定额等。

四、编制企业施工定额应注意的问题

1.施工定额涉及到企业的重大经济利益,合理的企业施工定额水平为企业正确决策提供依据,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指导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因此,企业施工定额从编制到施行,必须经过科学、审慎的论证,才能用于企业招投标和成本核算工作。

2.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一些建筑产品被淘汰、施工工艺落后,会造成施工定额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及时了解和搜集市场信息和各类变化因素的具体资料,对施工定额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保持企业施工定额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始终满足企业招投标和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

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篇(11)

优秀的机械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机械的使用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机械磨损以及能源消耗,同时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的企业改革。当前经济模式下,企业进行机械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已然成了其参与市场竞争、稳固市场地位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机械管理的常用模式解析

当前机械管理的常用模式有:固定配属型、内部承包型以及综合性,这三个模式都各有优劣,并不能够完全的应对机械运用与调配中的问题,还有待改良。下文是笔者根据从业经验以及各模式运用的实际情况所罗列出现的各种机械管理模式的运用以及优劣。

(一)固定配属型

固定配属性机械管理模式的运用已经比较久远了,属于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从属性来看就可以得知该机械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机械管理的需求。传统机械在性能、效率、特性等方面都与现代机械存在很大的差距,现代的机械是自动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且智能化程度也更高的机械,因此,固定配属型机械管理模式不能够应对当前的机械运作需求。固定配属性虽然传统,但也有一定的优势,该模式下每组机械都归属于某一人员或者区域中,这样一来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就有了一定的保障,机械的有效使用寿命得以延伸,又由于机械设备长期处于租赁状态,因此,机械管理的成本也比较低,避免了机械在等待租赁过程中效益回收延迟与仓储费用的支出。

(二)内部承包型

内部承包型机械管理模式改革自固定配属型机械管理模式之上,是当前运用较为广泛地机械管理模式。内部承包型机械管理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经济手段提升了设备使用与管理的效率,更大程度上的降低了机械闲置仓储等的费用,机械的效益回收速度也更加快捷。内部承包型机械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灵活变动、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特点,市场适应能力与对口性能极强,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迅速的对机械租赁价格、租赁方式等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企业就可以占据更大的市场空间,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内部承包型机械管理下只针对机械的使用权利进行变更,机械的所有权并不发生变化,且承租方需要向租赁方交纳一定的承包费用,该模式下企业的机械设备实现了实现了统一管理,机械资源得到了优化协调,其缺点在于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与养护责任并不明确,久而久之也就出现了弊端与冲突。

(三)综合型

综合型机械管理模式实现了以上两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均沾,既包含了固定配属型模式的静态优势,有囊括了内部承包型模式的动态管理特点,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责任较为明确,且管理方式也集合了灵活、便捷、针对性强、职责明确的优点。综合型机械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对口性更强,风险自然就更小。如今,综合型机械管理模式已经逐渐的被更多的企业关注和运用。该模式的具体运用方式为:

1、将所有机械进行统一管理,并按照属性、性能或使用范围进行分类,实现机械的快速与高效配置,实现了机械的信息化管理与调配,每组机械都被清晰的记录在档,机械不仅能够实现快速配置,还能迅速的进入下一项工程建设中,减少了闲置与配属时间。

2、实现机械、人员与制度的一对一管理,人员又分为了管理人员、技术维修与养护人员、监督人员,每组人员专职负责不同机械的不同管理程序,能够保障机械设备的及时检查与维修,管理任务更为明确和简明,实现了机械管理的科学配置,机械管理也更为标准和规范。

该模式的缺点在于运用时间较短,没有得到更为完善的发展,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优化和改革,对以上两种管理的模式优势的挖掘明显不够充分。

二、机械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机械管理模式存在漏洞对于企业来说就好比蓄水池漏水,无论怎样投入资源都无法将效益的水池填满,针对该情况企业必须对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制定更为全面严谨的机械管理办法。

(一)统筹发展、兼顾细节

以上三种机械管理模式的都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就是过于粗糙,各个管理部门不能够实现有效合作,发展不全面,管理存在偏移现象,要知道机械的管理既不能避重就轻,也不能避轻就重,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共同发展。这需要企业能够制定更为完善与严谨的机械管理制度,重视机械管理中的细节处理,优化管理资源的配置,除了实施一对一的管理方式之外,还要各个人员能够实现相互沟通与帮助,在不打乱管理秩序的基础之上实现以一对多的机械管理。

(二)优化员工管理

无论在智能化、自动化或是信息化的机械管理最终都要通过人的操作来实现运作。员工管理应当作为机械管理的重头戏。首先应当对全体员工进行统一的思想与技术培训,务必使技术人员的维修保养技术能够更进一步,非技术人员也能够掌握初级的设备保养与检查技能,全员思想方面必须有所提升,建立管理的成本控制意思,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而后制定更具人性化和科学的员工管理与岗位职责。员工管理优化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人员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

(三)机械保养与更新制度

机械保养制度的制定与确立应当根据机械的使用频率、使用性质进行,根据各类机械的使用强度制定保养周期和内容,尽力量的保全机械的有效使用年限,重视机械的安全检修,重视机械保养,尽量减少机械大修;机械的更新制度依据机械损耗率以及市场情况而定,但市场上有了新的机械需求或者出现了新的机械设备,企业就必须进行机械更细,机械更新考察企业的市场洞察力,最好能够随机械更新换代的速度换换更新。

结束语

机械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从各项制度更新、思想置换入手,管理好人员与设备,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对机械实施科学的管理模式。(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