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化学工程与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6 10:07:13

化学工程与管理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场化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如何在市场大潮中生存和发展,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是各企业时刻考虑的核心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细节决定成败。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就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点,从系统上和宏观上对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无接缝的规范和管理,按照法规与规范,对方法、工艺、工序进行排序和优化,形成环环相接的控制链条,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最低,质量最优,效益最好。

一、精细化管理理论

精细化管理理论逐渐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为巨型公司的进一步扩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强调全员、全系统、全过程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管理活动,以实现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竞争力最强。

1、主要内容

精细化管理体现在整个企业经营生产行为中的方方面面,有着严格的过程控制。

(1)事前必须有章可循。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和要求,而且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2)操作流程控制精细。在有章可循的基础上,操作流程过程必须有明确的技术指导,做到方方面面精细化。

(3)审核过程条理清晰。通过清晰的审核过程,做到以防万一,达到产品完美。

(4)分析过程准确明了。审核中无论产品完美或出现不合格情况,分析过程都能准确的发现优势或不足,以便进行推广或改进。

(5)规划过程细致。企业的轨迹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那么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为企业的未来制定立足当下,考虑长远的细致的战略规划。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见图1。

2、常用方法

(1)目标管理法。主要步骤:首先,建立完善和明确的目标体系。由高层管理者到普通操作人员建立层层目标并细化,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其次,逐层分解和明确责任。目标必须在分解后逐步下传,并把目标与责任进行结合和反馈,保证目标准确下达和实现。然后,目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创造适当的环境对员工进行激励以确保目标实现。最后,检查和评估。对目标的实施进度进行检查、评估、反馈,确保目标实现。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准化方法(TQM)见图2。此方法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使得顾客满意,从而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

所谓精细化管理指的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调、持续的运行。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有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机制,改变过去的臃肿的机构设置以及粗放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项目的执行力。第二,有利于优化施工方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第三,有利于施工现场适应现代化的机械生产,规范施工操作流程和监管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进度按时按量地高质量完成。

三、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难题是施工队伍素质较低,主要体现在施工新人较多、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入职门槛较低。另外,很多施工人员难以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出现一些不按照施工正确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来做,这样也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加上近些年来,由于城市房地产的发展,建筑施工需求量剧增,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建筑施工队伍鱼龙混杂,队伍素质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使得建筑施工队伍素质逐渐下滑,同时建筑施工的管理也更为复杂,效果不够理想。

2、建筑施工监管体系不健全

建筑施工现场和工程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出现施工现场和施工过程中各种杂乱无序的问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往往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单位和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面的具备现代化的监理,因此,施工现场由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建筑施工技术达不到要求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行各业想要顺利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撑,建筑施工也一样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理论知识的指导。无论是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还是资金预算以及竣工验收等,都需要一套完善的技术作为理论支持。即便设计蓝图再完美,如果没有实际中的施工过程,那么也只是一堆废纸,终究还是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指导建筑施工的具体过程,这样才能建造出实实在在的房屋。

四.完善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1、转变思想意识,树立先进的经营理念

近几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利润空间逐步缩小,整个经济进入微利时代,项目管理者普遍感受到获利减少的压迫感。为此,项目管理者应该转变经营理念,走出认识误区,树立“全员、全过程经营”理念,积极推进项目部集体承包经营模式,以投标价格为依据,合理、准确的测算出项目的目标利润,以目标利润作为考核依据,合理、准确界定企业、项目部和职工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将三者捆绑在一起,让职工切身感受到自身的命运与企业、项目部息息相关,以此为契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不断强化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促进项目效益的全面好转。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一流的项目管理团队

(1)组建强有力的管理团队

当工程项目中标以后,首要的问题是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这是项目目标利润能否实现的前提和保障。管理团队一般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以及项目总工程师,依据项目的大小可以设立多名项目副经理。管理团队也是实行项目部集体承包经营的主要责任人。组建完管理团队以后,由管理团队自己根据项目现场的需要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确定相应的人员,这些职能部门的所有人员也是实行项目部集体承包经营的参与者。

(2)制定强有力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项目部组建完以后,项目的管理团队要带领所有的职能部门人员,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框架内,制定出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项目部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在标准定性的基础上,增加量化的目标值;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办法和奖惩细则,以此来明确项目部所有人员、所有部门的责、权、利,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合同和成本控制管理,降低工程成本

(1)合同管理

项目部所有的与业主单位签订的合同、与分包商签订的合同以及与材料商签订的合同都应该以公司的名义签订,不得以项目部名义签订任何合同。每份合同都应该由公司的合同管理部门牵头,进行会签会审,层层把关,降低合同的法律风险。签完合同以后,合同管理部门将合同的原件的正本妥善保管,副本交由项目部保管。公司、项目部均应建立严格的合同借用制度。

(2)加强工程变更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设计变更,将对项目部施工方案和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项目经理应该组织项目部有关部门人员对新的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对之前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还应该对当时的市场人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租赁价格进行调研,将调研的价格和投标时的价格进行细致的比对,超过合理涨幅范围的,项目部应该及时与业主单位进行沟通、协调,谈判,调整合同单价,降低损失。

(3)做好现场签证工作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和设计深度、质量等方面的原因,经常会出现工程量、地质、进度的变化,项目部商务人员和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应及时与业主单位对口部门进行沟通,双方就变更或者增加的内容、工程量以及相关的费用进行商谈,最终以书面形式予以记录,双方均签字确认,及时办理现场签证,以免事后补签而造成结算困难。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就是将项目管理细化,找出影响企业实现效益的蛛丝马迹,从而积少成多,有效降低项目成本,是当代社会现代化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2)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公路管理工程逐渐向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公路工程管理属于国家基础建设,是增强国家公路建设的重要项目。但是在实际的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的发生也逐渐影响了公路工程管理的发展,所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方法是提升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必要手段。

1公路工程管理存在的现状

1.1管理人员总体素质参差不齐

公路工程管理属于一种技术性的管理工作,所以工作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在专业技术的基础之上逐渐积累施工经验,所以,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施工当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要求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除此之外,公路建设涉及比较多的专业以及部门,管理人员不能够很好地协调施工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以及工作,在工程建设的进度以及最终质量上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的配比各种工作材料,减少公路工程中出现的隐患。

1.2对公路工程管理后期不够重视

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周期性、全过程性的工作,工作质量不仅包括各种复杂的交叉施工,还有其他的复杂工序,所以对公路工程后期施工工作以及科学养护工作都要予以相应的重视。在公路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既要在实际过程中重视施工材料的配比工作,还要有效的监控与监管施工过程,在各工程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升公路养护的技术。

1.3公路工程管理中的文档及会计工作管理力度不够

传统行业体制对于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有很深的影响,现今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材料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意识,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违规施工以及安全事故等情况也会不断生成,所以公路工程在管理上必须要做到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用端正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的文档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管理职责,提升管理效率。在资源调配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机械合理的调度,这样各个管理人员管理责任才能够更好的落实,加大管理力度。

2提升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具体方法

公路工程想要实现长效的发展,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公路工程管理体制是必要的。公路工程单位在不同的情况下想要逐渐形成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应该学会利用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以下是几种提升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具体方法:

2.1提升公路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不仅要管理人,还要调控物资,有效的监督调控施工中的各项工序,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工程项目施工[1]。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如何确保公路施工质量是重要的内容,所以管理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工作中出现问题,例如工作人员放样不精确、私自提升目标样本高度、不能够严格统一的控制横坡度等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施工工序控制工作势在必行,结合施工方案进行技术论证以及职责划分工作,提前进行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施工方案中的各项施工资源分配工作才能够有序的进行,例如科学的调度并管理集料工作与施工机械工作,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也要进一步强化,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污染环境的现象,符合工具管理摆放的要求。

公路工程施工中对于材料管理工作有严格的要求,首先要进行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规格的确认工作,其次是根据这些规格进行相关的工程试验工作,最终选择试验合格后的产品投入施工使用。此外,除了常规的工程原材料试验之外,施工场地以及施工环境也是试验材料技术参数的重要要素,全部符合施工质量要求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2].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是多方协调工作实现的结果,施工方要及时的进行自检的工作,政府机构直接监督公路的工程质量,监理方还要做好相应的抽检工作,把好各个关卡的工程施工质量,使其符合公路管理质量要求。

2.2培养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科学化意识

良好的管理意识是每一个公路工程单位所必需的要素,可以进一步帮助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措施的进一步贯彻。全体员工在实行公路工程管理制度时需要将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意识作为员工的行为指向,各部门更应该不断的创新并加强这样的工作意识,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工程质量是众多公路工程管理者最重视的要素,在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逐渐渗透安全工作意识,不断地进行不规范、不合理观念行为的纠正,这样才能够逐渐提升公路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3实现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

制定落实精细化的现场管理体制,是能够体现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因素,全体员工在这一过程中按照要求规范进行工作,避免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升了施工现场的具体进度,保证了施工现场的安全度。[3]管理人员还要对现场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每一项施工资源的使用,严格要求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这样公路施工过程可以更加安全有序的进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提升公路施工质量。

3结语

由此可见,公路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是创新下的成果,有效的提升了新时期公路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满足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进步。

参考文献: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3)

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

建设与实践的必要性分析

工程硕士作为一种在职学位教育,经过近十多年来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学位中涉及领域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一种学位类型。山东科技大学自2001年增列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以来,先后获得了“矿业工程”、“软件工程”、“工业工程”、“安全工程”等1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面对社会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迫切需求,重视与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既是承担学位培养单位的责任,也是企业发展和在职工作人员更新知识的需要。由于工程硕士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学位,它的录取、学习与培养和一般的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程序有很大的区别。考虑到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工作环境、领域知识以及工作与学习矛盾等方面的特殊性,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办学单位教育、管理、培养的功能有机结合和系统集成,具有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课堂知识传播与获取、面对面教学决策与服务的特点,是教学改革、管理机制转变和教育理念更新的必然。尤其是对于在职学位教育主要是面向从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企业在职人员,这类学员以“进校不脱产”的方式完成学业。过去曾经采用的定期上课辅导、现场课堂教学都是由任课教师集中面授某门课程,但由于学员普遍存在工作与学校的矛盾,再加上学员所在单位地域分散的实际,给教学组织与管理带来一定困难,也使得工程硕士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迫切要求培养单位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突破时空限制,完善培养各个环节,以满足工程硕士教育的需求,达到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目的。

本文立足于工程硕士培养信息化平台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围绕工程硕士的日常管理,把工程硕士生从入学到毕业后各个环节的课程成绩、中期考核、论文开题、论文进度等重要事项的记录纳入其中,力求从工程硕士信息查询、学籍管理、教学环节管理、师生互动交流管理以及毕业过程管理等几方面入手,提高我校工程硕士的管理水平。

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实现

目前我校工程硕士培养领域不断增加,招生人数年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工程硕士教学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目前建立的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就是根据工程硕士教育的工作实际,在原有的以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手工管理的基础上,开发了多功能、交互跟踪式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该信息平台把工程硕士生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各个环节的课程学习、作业提交、成绩考核、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提交等培养内容纳入其中,从工程硕士信息查询、在校学籍管理、培养过程管理等方面,提高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管理水平。

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Browser/Server)软件工作模式,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提供的网络资源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对浏览器的请求进行处理,将用户所需的信息及处理结果返回到浏览器和服务器。B/S模式的优点是具有稳定的技术平台,业务扩展、系统升级简单方便,它为异种机、异种网、异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统一服务等提供了最现实的开放性技术基础。使用B/S模式,可以较好地满足基于Internet互联网需要以及面向师生的服务和互动管理,满足并发访问的实际需求。因此为了使学员能够在线学习,需要拥有一台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以目前最为普通的计算机配置来讲,基本都可以满足需要。学生要自己负责个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配置,并确保系统具有足够的性能。

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功能

构建工程硕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目的,一方面提高日常的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学员服务,另一方面为学位培养过程提供交互平台,有效促进学员课程学习、与任课教师的互动以及与指导教师的交流。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人员管理和培养管理两大模块。

1.人员管理功能

信息化平台人员管理功能包含指导教师和学员各自的个人信息管理,学员个人基础数据信息按照学员报名信息全部转入,指导教师信息由各业务学院提交到管理部门后转入。后期的维护由学员或指导教师本人完成。录取学员凭录取通知书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领取个人学籍的学号和信息化平台的登陆密码,指导教师由平台管理部门发放个人登录代码和登录密码,进入信息化平台后可以查阅和修改个人的基本信息,修改登录密码。

2.培养管理功能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13-03

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大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构成了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然而,提升产品的质量不仅需要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更需要质量工程技术的支持[1]。如何培养优秀的质量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和各大企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为了适应世界级各大企业对质量管理与质量技术人员日益严格的要求,欧美等世界著名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也纷纷推出了有关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商学院结合企业的需要与自身的优势,在MBA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六西格玛黑带的培训课程,获得商业界与工业界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赞誉。

2009年,中国质量协会对全国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食品行业为主的企业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先进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的作用虽然已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但是我国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质量专业人才,其应用能力普遍较弱。例如,由麦肯锡公司对167家世界主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日本企业应用FMEA(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DOE(试验设计)、FTA(故障树分析)的比例高达100%。而与之相对应,由中国质量协会对我国通用设备类企业的调查表明:经常应用上述三种方法的比例仅为22.3%、20.8%和16.0%,而且做到有效运用的竟未达到50%。当前,国内一些著名的高等院校开始关注和重视如何培养高层次的质量专业人才,以满足现代企业的迫切需要。例如,2011年11月,三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了工业工程领域质量管理方向的工程硕士培养协议,以培养质量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然而,我国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特点,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的质量专业人才日益严格的要求。

针对现代企业对各类质量专业人才的要求,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的教学团队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质量专业人才的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管理学院所开设的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多个角度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构建立体式的教学体系以整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建设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的特色专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设定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当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对质量专业人才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例如,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希望利用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质量工具进行技术革新。服务型的企业可能更关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卓越绩效模式等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生产制造类的企业通常关注产品的过程能力分析、统计过程控制等质量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应考虑现代企业对质量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归纳总结出各类质量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管理学院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教学团队的特色和优势,针对不同层次(本科、硕士、博士)的学生,设定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多元化教学目标,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构建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多元化教学目标对课程体系的要求,梳理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关系,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突出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强化工程实践的应用能力,构建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立体化课程体系。针对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目前所开设的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管理统计、多元统计学、高等数理统计、质量管理学、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模式、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可靠性工程、Minitab软件应用等),将整个课程群归纳“专业基础课”、“质量管理核心课”、“质量工程核心课”、“软件工具课”四大课程体系,形成较为系统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其具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群的立体化课程体系

鉴于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类课程均要求较高的数理统计知识基础,因此将面向本科生的“管理统计”和面向研究生的“多元统计学”和“高等数理统计”纳入到专业基础课程。面向本科生的“质量管理学”和面向研究生的“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模式”均注重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因此将上述三门课程纳入“质量管理的核心课”。目前,“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以及“可靠性工程”主要是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上述三门课程均强调工程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MINITAB软件或JMP软件是目前质量管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软件之一。将MINITAB软件或JMP软件融入课堂教授、课程设计以及实验教学等所有的教学环节之中,增强学生应用MINITAB软件或JMP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个课程群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因此,在构建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中,还应该进一步地强化“试验设计”等选修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让更多学生了解和掌握提高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诚然,将上述具有内在逻辑的基础课程放在一起仅仅是粗浅的第一步,只有注重课程内容的渗透、融合与衔接,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内容,才能够提高整个课程群的整合化程度,完善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优化与完善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教学内容

课程群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表现为对不同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融合。立足于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大课程群的建设,以培养面向企业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为终极目标,对原有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重组,重新设计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删减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更新过时、陈旧的课程内容。课程群的教学内容要结合教学团队的优势和特色,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多样化的教学课程,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类课程的热情。以“质量管理学”、“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模式”所构成的质量管理核心课程群为例,目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的“质量管理学”课程也部分涉及六西格玛管理和卓越绩效模式的部分内容。因此,需要对原有课程的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融合,特别是需要结合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最新成果,及时地更新质量管理方面的新观点、新思想。例如,在新编的《质量管理学》中更新了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将人们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客观质量、主观质量、动态质量以及全面质量。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新编教材中加入一些新的课程内容,如非正态分布的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与组织文化的关系、小批量控制图等比较新颖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够更好地开设多样化的教学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四、优化与创新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教学方法

以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为实践对象,教学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前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立体化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得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就是尝试寻找这种联系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因此,教学团队成员以企业所开展的六西格玛项目为案例进行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所遇到的质量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教学案例均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质量管理领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的积极性。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曾尝试结合教学团队成员所提出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分时段教学法、案例组合法)进行案例教学[2],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性教学方法

1998年,美国博耶本科教育委员会在《重振本科教学: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的报告中指出:“本科教学应依照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特点,建立以研究为基础的师生互动模式进行教学。”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研究性教学方法正是顺应新时代要求所提出的,反映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3]。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是一门融软科学与硬科学于一体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将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例如,在讲授试验设计课程过程中,教学团队成员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入一些经典的工业案例进行教学,取得非常积极的学习效果。在讲授部分因子试验设计时,以“如何改进热处理工艺提高钢板断裂强度问题”为中心,提出了“如何节约试验成本合理地设计试验、如何科学地获得试验数据、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如何对所获得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如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性分析”等一系列研究问题。试验设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工商管理类的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教师创建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激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五、打造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教师是承载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教师的认识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和成效。因此,构建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应该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首先,坚持以教学研究为重点,建设教学团队良性发展的组织架构。当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教学团队以教学为中心,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和支撑教学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教学团队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一系列积极的成果。例如,质量管理学是南京理工大学的精品课程、《质量工程学》是江苏省的精品教材。教学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成果,出版了相关的教材和专著五部。近五年来,教学团队成员承担了三项教学改革类的项目、指导的3名本科生荣获省级优秀本科生论文二等奖。此外,教学团队成员主持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际交流项目。目前,必须以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为核心,进一步地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大体包括1名首席责任教授、2―3名责任教授、4―6名主讲教师。

其次,教学团队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求教学团队成员熟悉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打破不同课程之间的壁垒,增强不同课程间的互补和协调,实现整个课程群的高效融合。因此,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应该要经常定期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如集体备课、专题教研会议、相互听课等,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教学团队成员还应该通过师资培训、继续教育、自我研修等形式逐步丰富知识面,优化和提高教师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

此外,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课程群的改革要强调实践教学,教学团队成员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因此,应该鼓励教学团队成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企业或公司的质量管理活动,如以团队成员身份参与六西格玛项目,获取现场的工作经验[4]。

参考文献:

[1]马义中.实施连续质量改进的途径[J].工业工程,1999,

(2).

[2]宋华明.管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组合法[J].高等工程教

育,2005,(3).

[3]管清波,冯书兴.研究性教学方法在运筹学课程教学中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32-04一、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工具,从而使其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课堂教学通过系统、全面地阐述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旨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学会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把握工程项目管理与其他专业管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而实践教学则起着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通过项目管理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固化,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际的桥梁。

然而,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现有的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的应用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2-3],尚未很好地解决。

其一,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理论知识较多、内容较杂,涉及项目组织、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以及物资采购管理等内容,而通常实践教学的课时有限,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程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的实践操作。

其二,一般来说实际的工程项目都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项目管理各类计划的编制;而过于简化的案例无法为他们提供充分的项目实践体验。因此,选择合适规模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意义重大。其三,工程项目时间跨度较大,学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参与实际项目的整个管理周期的各项工作,以及应用各种项目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因此,有必要根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改革课程实践教学以适应实际教学需要。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实践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建立基于模块的分工与协作平台,实现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学习的“点”与“面”的结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课程设计内容选择

(一)课程设计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该专业理论与方法实践应用的训练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开展培养学生有效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以项目管理软件为工具,引导学生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仿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与要求

工程项目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往往涉及到众多的项目管理技术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囊括所有理论知识是不可能的,通常在高校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教师主要将工程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按照项目前期规划、项目实施与项目信息化等三大部分进行组织。项目前期规划包括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项目策划、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与计划管理;项目实施控制则包括物资采购管理、建设项目进度控制、建设项目费用管理、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建设工程信息化包括建设项目信息管理与工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如图1所示。

图1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由于受到实际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让学生利用有限的实践教学时间实践各类管理方法与技术。因此,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应当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思考与实践中熟悉项目管理流程,掌握项目管理软件,正确应用项目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课程设计是一类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由于受限于课堂的教学条件,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有较大的区别,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内容多集中于前期的规划阶段,应用Project软件进行项目进度、费用等内容规划。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程实施阶段发生的事件,演练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项控制措施,为工程项目计划的推演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工具[4-5]。因此,课程设计内容进一步地延伸至工程实施阶段所涉及的关键理论与知识。

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重要程度与课程设计的可行性,从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中筛选出一部分适合课堂中开展的课程设计内容,如图2所示。

三、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课程模块设计

经过筛选,课程设计所需要涉及的内容依然较多,任务量十分巨大,学生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很难完成全部课程设计任务。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效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规划课程设计内容,有效地组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

纵观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周期内的各项管理内容,可以发现各部分之间呈相对独立的特性(即进度、质量、费用以及安全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周期内是四条管理工作开展的主线),计划目标与控制措施自成体系,所涉及的管理控制理论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从专业技术体系来说,这四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具有松耦合的特性,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模块化组织与安排,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实现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模块化课程设计任务体系。

(一)模块化设计原则

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即将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一个设计任务书,学生通过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完成任务书中的任务,来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模块化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模块内的知识高度相关,内在联系紧密

在课程设计内容模块化设计中,一个模块应当是一组知识、理论与方法高度相关的集合。在模块内,学生通过完成一组相关的课程设计内容与任务,实现对理论、方法与相关知识的反复应用,从而加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模块间应具有松耦合的特性

模块化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实现知识的自由装配与灵活搭配。只有将模块之间的关联度降到最低,模块化的架构设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自由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完成课程设计。

(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模块设计

根据以上模块化设计原则,对筛选出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划分的模块如图3所示。

经整合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内容被划分为七个独立模块。根据要求将模块分为必选模块与任选模块,采用“必选+自选”的模式,生成各自的课程设计模块方案,得到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书。

1.组织管理模块

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块包括工程项目组织机构的设置、任务分工以及项目分解,需要各组学生共同参与。

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生活常识,模拟一个将要建设的项目,并完成以下工程项目管理任务:项目概况的详细描述、管理范围描述、管理组织形式、任务分工表、各部门职能描述书以及工作任务分解;进行工作结构分解,明确项目资源需求。

2.工程项目计划管理模块

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常识,模拟一个将要建设的项目,并完成以下工程项目管理任务:编制项目的资源计划、进度计划、费用计划、风险计划、控制管理过程详细计划、质量目标与质量保证计划以及安全目标等。

(1)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子模块。该子模块要求学生考虑各项工作(或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Project软件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横道图和双代号网络计划,使整个计划体现工程实际情况,适应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可能的条件变化。

(2)工程项目成本计划子模块。学生应结合工程特点及在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块中确定项目分解结构与资源需求,明确工程项目成本目标,利用Project软件编制工程项目资源需求计划和成本计划书。

(3)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子模块。学生应结合工程特点和具体要求,明确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编制工程项目质量计划书。

(4)工程项目风险计划子模块。学生应在深入了解项目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识别项目风险,编制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应对计划。

3.工程项目实施的沙盘模拟

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项目管理沙盘,按照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块设置工作职位,由学生分别模拟不同的工作职位[6],如项目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和财务经理等。依据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要求,由项目经理带领施工,完成计划要求的工程量,期间设置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团队危机和冲突等。每个月底,统计各组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资金状况。这一过程模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考察学生项目实施的控制能力。

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平台搭建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运用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理论,编制项目管理计划,并能提出相应措施,较熟练地使用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技术进行项目管理。

在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应熟悉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并熟练掌握项目管理课程基本理论与方法。按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利用项目管理软件编制项目计划,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其他设计任务,并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由上文确定的模块构成,其中必选模块为学生必须完成的模块内容,而可选模块则为学生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实践模拟。总体上来看,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完成2+1的课程设计任务,即组织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块加上施工控制中的一项内容。

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第一天,熟悉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研究计划编制方案,分配工作任务;第二、三天,编制计划;第四、五天,熟悉工程管理沙盘,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可选模块,利用沙盘进行推演,演练工程项目的控制过程;第六、七天,打印、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并答辩。

学生通过两个必修模块与一个选修模块即可完成从项目前期到施工的一个单线管理进程,实现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周期实践任务。

五、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课程设计由于结合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习的优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中,笔者建设性地提出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重要的知识内容划分为各个独立模块。划分后的课程设计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灵活性,保证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模块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加深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全周期管理流程的认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2] 秦旻,郭小宏,李红镝.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0):104-107.

[3] 谢琳琳,张原,王幼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经济,2010(7):87-89.

[4] 张朝勇,周静南,门小静.工程项目管理沙盘综合性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42-146.

[5]洪伟民.沙盘模拟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09(12):37-38.

[6] 钟继敏,蓝鲁平.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教学参与性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3):63-65.

Modularization design for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 Hui, GUO Handing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6)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整个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必将导致人才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不仅表现在人才定义与观念、使用与流动、竞争与评价、环境与待遇的国际化,更突出地表现在人才素质与培养的国际化。本文着重探究全球化理念在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理论与实践。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是第一战略。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管理能力与国际视野的新型管理人才。人类社会需要管理,管理需要科学,管理科学业已成为信息社会促进经济优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定量研究组织的决策、运营与管理模式规律,其研究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工具性两个特点,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是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是院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经济全球化亚需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确立全球化教育理念:其一人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必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条件;其二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是高教领域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选择;其三全球化管理理念是适应管理革命和管理科学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其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和培养价值由均衡、渐进、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创新型转变的客观需要。

    人才队伍靠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素质由培养模式决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培塑全球化战略理念、革新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略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强我国现代化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二、全球化视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特征与面临实际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给该专业的受教育者制定一个培养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培养方案。这一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该专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并且规定了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特征,其实质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一)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特征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为管理型人才。具有综合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更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相比专业型人才,要求具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具有更高的管理、组织、执行的综合素质和岗位拓展能力。

    二是人才素质要求与国际社会趋同。应该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高信息敏感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学习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的运作水平与能力等,这业已成为国际通行的高素质管理型人才的衡量标准。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要求走向国际化。具体体现在:目标认同国际化,能否适应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体制的多样化,例如方兴未艾的国内外联合办学模式正成为拔尖人才的成才渠道;课程设置综合化,更着眼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手段现代化。另外,还有学生来源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人才培训的国际化等。

    (二)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及根源

    当前,在管理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问题。总体而言,一是专业设置与分类不规范,二是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三是培养模式“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具体而言:一是以学术标准设置的课程模式应对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矛盾。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多是“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模式。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对学生毕业后的多元社会工作环境和角色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下原则和方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体现学科发展前沿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二是工科主导的培养取向与管理型研究生实用价值要求的矛盾。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横跨经济、管理、数学、系统、信息、计算机、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专业。但诸多院校把它截然列为工科专业或文科专业,而不是回归管理学这一社会科学的学科本质,单方面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实践平台和浓厚的管理实践环境氛围。管理实践、实习环节少,实施困难.管理型人才对研究生能力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有较多的管理实践活动,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课时、经费、场所等因素的限制,造成管理人才以课程式的学习和考试型的评价为主,造成与管理实践相脱离、理论学习多、管理实践少甚至缺乏的局面,管理学硕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科化,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本科教育某种程度上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和理论层次的简单提升。

    四是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高与院校符合要求的导师少的矛盾。管理型人才需要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双重核心素质,其培养对导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导师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导师具有丰富的社会管理经历和经验,但现实中这种学、管兼修的“双师型”导师十分匾乏。

   三、全球化视野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培养的战略实施

    (一)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清晰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针对国际化视野下现代化建设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管理型应用人才。具体要求是;一是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二是要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本领域内有较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基础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是要具有综合的能力结构.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可从事专门管理工作,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运作、评价和咨询等工作;四是具有扎实的创新能力.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求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更需要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二)模式选择

    一是确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创新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构成当前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体系。“以人为本”主要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注重能力”主要体现了培养人才的内容和重点。在培养对象上,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创新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上。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适应的开放的、灵活多样的“两主三多”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导学模式进行教学。

    二是构建“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专业、专业大类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线,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在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上,设置若干个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坚持学术标准和应用标准的统一。“综合性”是指知识结构的综合性、能力与素质构成的综合性,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掌握系统思维与分析能力。“学习型”指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与技能.综合性、学习型、开放式、国际化的是辨证统一的,倡导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变化中的管理实践的进行互动。

    三是实施“学习+管理+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借鉴“双元制”模式,即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社会和院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这种模式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亦可借鉴cbe模式,即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管理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7)

一、引言

“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实质,是课程教学模块紧扣的餐饮实际工作过程。本课程作为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酒店餐饮技能的主要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使学生具备从事餐饮行业的基础技能,实现培养餐饮业高技能人才目标。通过优化其教学模式,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更加充分贴近实际工作流程,并能综合运用具有不同优势的多种教学方法,使酒店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从事餐饮行业的基础技能之上,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概述

在“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其教学内容结构形成了符合行业要求的三大板块:餐饮服务操作基本技能训练 (在所有项目中都有贯穿,能反复练习);餐饮服务的基本流程学习(能完整了解实际工作中的1个班次是如何进行的);和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此三个板块将通过“服务基本技能”(如托盘项目、折花项目、和铺台布项目等)、“中西餐摆台”、“中西餐上菜、分菜、撤盘服务”等教学项目来实现。

其教学方法为根据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灵活运用,如以要求学生沟通协作的项目教学法、直观性强的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以行为修正为主的小步子教学法等,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地位,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教学组织共为32课时,教学考核为“项目考核”。

三、“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的阶段性成果及教学效果评价

(一) 阶段性成果

下列表格(表1)以2014年9月至12月末16周的教学时间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进行了阶段性成果小结。

表1 阶段性成果

项目内容 阶段性成果小结

教学内容 完成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全部项目改革

反复贯穿了餐饮服务操作基本技能

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地有效培养

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逐步探索了相关教学方法的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其优势运用于不同的项目的教学中。

教学组织形式 以“托盘、折花“为例,其步骤分为:1.托盘端托的基本技巧练习(2课时);2.口布折花的基本技巧和如何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口布花型(3课时);3、项目考核(1课时)

教学考核 完成项目考核

(二)教学效果评价

为科学有效地获知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本次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样本选取于13酒专1、2、3、4班不同水平、不同班级的学生。实发65份调查问卷,共收回48份有效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如下:

通过该教学模式,有96%的同学认为掌握了餐饮服务的基本工作过程:即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如托盘、折花、铺台布等)、餐前准备工作(如中、西餐摆台等)、餐中及餐后服务(如酒水服务、中、西餐上菜、分菜、撤盘服务等)。剩余4%的同学认为不能良好掌握,其原因在于“托盘较重,需要更长的练习时间”、“中餐摆台餐具用具较多,程序复杂,需要加长时间练习”等,从而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

从该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共有72.93%的学生认为应加强酒水服务环节的练习;有22.91%的学生认为托盘难以操作,达到熟练并不容易;20.83%的学生认为在餐巾折花中,掌握多种花型仍有问题;14.58%的学生认为,铺台布还需继续练习;有22.91%和29.71%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对中、西餐摆台设计的练习。

在教学方法中,共有75%的学生认为程序教学法对掌握技能很有帮助,而有93.75%学生认为情境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更有教学效果,而有50%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对其有所帮助。

探索下来,在能力的培养上,共有90%的学生认为,很好地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有79.2%的学生认为很好地发展了自身的职业技能,有83.3%的学生认为培养了自身团队合作能力。但只有29.2%的学生认为在该教学模式下很好地培养了服务时的沟通技巧,其余学生要么对服务中的沟通技巧含义不明确,要么认为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缺乏应变力,导致无法顺畅地进行服务沟通。通过考核和课堂观察,大部分学生都在人际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上,从自身来比较,都有所提升,如其中一位学生,在刚开始服务时,说话声音极小,也很容易害羞,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说话流畅,声音能使顾客听清楚,处理事情比较从容,虽然和该小组其他成员比起来,仍需努力,但从她自身来讲,已是不小进步。这就表明,教师应不断对学生进步进行反馈,而且应该反复不断地进行重复反馈,以期使学生明确自身的提高。

四、“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相关优化措施

“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该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同时,通过课程内容和结构的餐饮服务实际工作过程学习的系统化,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道路,并在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项目学习中,不断复习和加强对餐饮基础技能、餐饮管理技巧的练习。

但是,在此教学模式中,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和改进。根据其阶段性成果和教学效果评价,本文总结并提出了以下相关优化措施:

(一)系统化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内容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更突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其更加系统化、模块化。其对应优化措施如下:

1. 将“职业形象与服务意识”项目作为特色项目

实践证明,该项目对塑造学生服务意识和培养学生职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和服务意识不应单是一个项目的培养,而应贯穿于整门课程之中。

2.系统化“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教学内容,形成模块化

该课程需要培养的是高度职业化、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以工作环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虽是以强调工作流程为主要培养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对餐饮基础服务技能地培养,相反,餐饮服务基础技能是餐饮服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要基础。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平衡餐饮服务的基本操作技巧与发展职业化,培养学生对服务流程的熟悉中,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在实际的考核中证明,大部分同学们可以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技巧,但少部分同学不仅需要课堂中的练习,更需要课下的时间进行练习。而应变能力的培养,在服务流程的讲授中,应当是重中之重。

因此,在整合原有教学体系中,将“餐饮服务基础技能”单独列为一个系统项目,能更好地推进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例如,在原有项目中,“中、西餐摆台“是分开教授,但实际上,中、西餐摆台都属于餐前服务,其中的技能技巧,如“距离相等、骨碟定位”等方法可以互通有无,形成学习的迁移,因此,可将两个内容合并在一起讲授,使学生通过对比中、西餐摆台的异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将原本属于中餐服务流程环节中的“酒水服务”独立成项,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其次,在学习掌握了餐饮服务基础技能的情况下,为了使原有教学内容项目更贴近实际“工作环节”,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可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模块分为“餐前”、“餐中”、“餐后”服务三部分,并和理论课程相结合,融入“餐饮设计”和“餐饮管理”模块,在这之中,着重于服务中情境问题的处理上。

(二)优化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整合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优势

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观察模仿学习法、目标教学和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等教学方法均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实践证明,不同教学内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方法的优化措施中,主要是发挥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特点:

1. 运用根据行为修正模式的教学方法教学“餐饮服务基础技能”模块

在“餐饮服务基础技能”项目中,各项技能需要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和反复操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因此,根据行为修正模式的“程序教学法、观察模仿学习法、目标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必不可少。

但反复操练不能避免会有枯燥性,所以,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应根据该项目的不同练习内容,选用“任务导向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为辅,比如,在“口布折花”内容中,在教学方法上,可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学习了餐巾折花的基本技巧后,通过课后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根据不同场合从不同方面来设计餐巾折花花型,并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一位同学可做主讲老师,该小组其他同学则分散到其他各个小组做辅导老师,帮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需要有技能――会折花,还要会设计――如何根据不同场合来选择合适的口布颜色和花型来突出主题。通过类似的拓展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

2. 运用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教学“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流程“项目

在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流程模块学习中,应考虑到该工作过程主要需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所以,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应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而观察模仿学习法则应是辅助教学方法。

(三) 增加突出“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特色的考核内容

原有考核形式以餐饮服务基础技能考核为主,其考核形式较单一,且不同模块均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地体现不同项目的特色。因此,在教学考核形式上,针对其考核内容,应更加突出“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特点。如,在学习完铺台布和中、西摆台设计后,可将项目考核内容设计为:以小组形式根据给出的不同场合来设计不同的宴会台形,在这之中,包含对职业形象、服务意识、铺台布、托盘端托、餐巾折花等基础技巧的复习和考核;在“中、西餐零点、宴会服务流程”项目中,采用抽取不同的餐饮服务实际情境案例,以此模拟服务中的实际情况来考核。

五、 结 语

针对“以工作环节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所采取的优化措施,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践)》课程构建更加贴近工作实际流程、更具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结构,并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的效率,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并改善课程考核形式以期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从而形成课程特色,实现对于学生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8)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49-01

当前,我校在校生学制层次较多:四年制本科(联合办学)、二年制专升本、三年制(高中起点)专科、五年制(初中起点)专科并存,学生层次多样,起点不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相差悬殊。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及思想教育中很难采用一种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难度逐年增加。为此,旧的管理模式和思想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学校及学生管理人员需要研究、亟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生现状的教育管理模式,以提高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不同年级、不同学制学生的特点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是一个由不稳定向稳定,由不成熟向成熟,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过程,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阅历逐渐丰富,身心逐步趋于成熟。

一年级学生: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与不懈努力,他们终于实现梦想,迈入大学校园。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学习方式以及人际交往等,往往使他们在心理、思想及行为上,产生很多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但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自立性不足,不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他们开始大都盲目乐观,既好奇又兴奋,而一旦在思想、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挫折,又会产生自卑和焦虑,感到茫然,失去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对学校的环境、人际交往、集体生活都已非常熟悉,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目标更加明确,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随着新一届学生的入学,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也会随之变化,普遍存在一种适应感和自豪感。随着心理和年龄的进一步成熟,一年级时那种对大学生活的神秘感、约束感和远离家乡、亲人的孤独感已经消失。作为“过来人”,他们更愿意去帮助新同学,参与学校和系里的工作,有的学生已经成为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随着阅历的丰富,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加切合实际的思考。

三年级学生:进入毕业年级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趋于成熟,关注的事物较比以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会更加关心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大学生活到了收官的阶段,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最终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他们会更加的理性和现实。一部分学生通过前两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对本专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专业思想稳定,有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要求,会选择继续深造,参加专升本考试。总之,不同年级、不同学制的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不同,其心理、生理和思想行为的特征表现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需要管理者去深入研究。

2分层管理,分类指导

基于我校的学生整体状况,要想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需要建立一种分层管理,分类指导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2.1按年级进行分层管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主要从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入手,从各个方面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导生制,指派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和学生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承上启下,应重点培养学生骨干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实现自我管理;毕业年级的学生,则主要抓好学生的升学、就业和考研等工作,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做好具体的指导工作,包括心理辅导和精神上的减压,让他们抱着健康的心态去参加各种竞争。

2.2按学制和学生的要求进行分层管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思路,通过专升本考试录取的本科班学生及四年制本科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对较好,应在学业上加强引导,鼓励其考研深造,在专业上有所作为。同时在日常行为及各方面表现中应该要求他们为专科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和带动作用。

3全方位、全员化、全程化的育人模式研究

全方位即从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养成、学业指导、行为引导、生活管理、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使他们成人、成才、成功,一切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

全员化即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尤其是学生管理队伍和一线教师更应该把教书育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全校上下应创造一种多方联动的合作氛围,将“牵手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关注特殊群体,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等,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做到实处。

全程化即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不同任务着手,抓好学生的入学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成长成才教育、就业教育等,最终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4分层指导、分类管理、全方位、全员化、全程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要素

首先学校的学生主管部门、各系部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各系部的学生具体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机制,达成学生管理模式的共识。

其次,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要充分认识到分层指导、分类管理、全方位、全员化、全程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工作实践中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落实这种管理模式,要结合学生实际及自己的工作来探索研究这种模式,形成理论支撑。

面对多种层次、几种学制、不同类型学生并存的现状以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和学校自身发展、生存的需要,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树立一种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思想观念,为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莉娟.大学生分层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世纪桥,2011,04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9)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08-02

一、引言

高校本科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实验项目多以基础教学为主,即使是和专业知识最为紧密相关的专业综合实验等实践内容也仅涉及到基础的实验操作、简单合成方法和成形工艺实验,学生完全不能触及本专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更无法拓展对本专业深层次、系统地了解。实验教学缺乏引导性,无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为了改变实验教学现状,各个高校开展了对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

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经过几十年地发展,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光电高分子材料、3D打印材料、凝胶高分子材料等,引领着本专业的不同发展领域。如何在公共实验室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按照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将科研项目和科研室纳入本科实验教学环节中,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室教学管理体系,以科研带动教学,使大学生都能涉及本专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激发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解决实验教学最积极有效的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设置缺乏引导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由于实验室建设的滞后性,高校本科教学中设置的实验多以基础性和验证性为主。传统实验项目的设置总是选取固定的几个实践操作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验内容局限且简单[5-7]。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引导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因此将本专业各科研实验室研究项目纳入到本科实验教学,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2.实验室设置缺乏系统规划。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公共实验室和专业教师的科研室相对分散,科研室相对独立,大部分本科生很少接触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无法触及专业精密仪器和设备及专业发展的前沿领域。将科研实验室纳入到本科教学中,依据科研项目设计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等可行的教学实验项目,提高科研实验室专业精密仪器和设备利用率,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研究领域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系统规划基础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室的布局,起到了优势互补和综合利用的最佳效果[8]。

3.实验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查机制。目前,实验实践教学以学分制作为对学生的考查机制,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安排的实验教学环节,并完成实验指定的内容即可获得学分。实验教师往往在实验前安排好所有的实验细节,学生被动的按要求做完实验,既没有对实验内容做相关了解,也没有进行前期的查阅资料等准备工作,更无法谈及探索和创新精神。无需思考和挑战的实验考查机制无法达到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三、解决措施

1.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室。本着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理念,并结合本专业的研究领域采用统筹的思想规划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安排,形成教学和科研室的有利结合。学校正在筹划整体搬迁事宜,新的实验大楼已准备就绪,借搬迁的好时机系统筹建和规划的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室如图1所示。公共实验室和科研室设置在同一区域,既方便教师科研实验时高效利用公共实验室资源,又利于学生对专业研究领域的认识和了解,也解决了科研室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提供的容纳空间。

2.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践项目计划。科研项目纳入本科实践环节,应制订完善的科研教学实践项目计划:(1)对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认定,重点考察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装备的利用性、实验效果的显著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激发创新意识的能动性,尤其要考察是否代表本领域最精简、核心和是否具有完整系统性的引导项目。(2)科研教学实践项目申请,鼓励专业教师及其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进行提炼,制订适合本科教学的实验项目,对实验目的、方案、可行性和创新性等进行充分论证,由院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进行实施。(3)根据科研项目的变化积极更新实验项目。部级、省级等纵向和校企联合的横向科研项目代表当前该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和社会的最新需求,应根据在研的科研项目及时更新科研教学实验项目。

3.完善实验室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对纳入到教学实践中的高校科研室进行考核和绩效评估,促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整改对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查机制。完善教学―科研综合实验室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实验室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体系的设计。①学校应建立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实力强的专业教师将科研项目成果浓缩为实验项目,应用于本科教学;②教务管理人员制订教学监督、管理措施,切实落实科研项目在实验教学中的实施和运行;③制订出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奖励措施,实施平时常规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2)科研教师的考核与绩效评估。①为了激励科研教师向本科教学的倾斜力度,把实验室建设与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起来,与实验室绩效评估结果结合起来,绩效高的研究室加大投入力度;②为了鼓励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为本科实践教学服务,学校除了在工作量上考虑专业教师本科实践教学方面付出的诙外,把此项工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方面。(3)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查机制。科研实验项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制订合理的考查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查包括前期准备、实验进展和实验完成情况三个部分。前期准备方面的考核包括对实验目的的认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等;实验进展情况方面的考核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成方面的考查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分别从实验前期准备报告、实验进展报告、实验结果报告和实验室制定的成绩考核办法四个方面进行成绩考核。

四、结语

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纳入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在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素质培养的同时,也给实验室科学规划和实验室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专业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和实验管理部门必须对教学―科研一体化综合实验室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整合教学、科研资源,加强科研成果向日常教学的渗透,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贺建武,麻朋友,陈斌,等.地方高校教学型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40-242.

[2]皮之军,李建海,于敏,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27).

[3]宋国利,盖功琪,苏冬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29):240-242.

[4]邓小青.普通高校实验室全面开放而要解决的三大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226-229.

[5]武晓峰,高晓杰.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10)

2.公共(行政)管理类:卫生管理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关系、土地资源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管理(监察)、社区管理、村(乡)镇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社会福利事业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专业公共行政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产业管理、航运管理等各类交通运输管理、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和开发区管理。

3.卫生管理类: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文秘、医院管理。

4.社会学类: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学、伦理学、人类学、人口学(工作)、社会工作(含司法社会工作方向等)、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区康复、家政学(服务)、老年服务(管理)、青少年工作(管理)。

5.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工业经济、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土地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教育、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投资(学)、(企业)人力资源(人事)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贸易经济、工业外贸、国际商务、商务策划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特许经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资产评估、商品学、产品质量工程、国际企业管理、饭店(宾馆、酒店)管理、(企业)理财、林业信息管理、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商务管理、医药营销等各种专业营销、工商企业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证券投资与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学)、劳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经营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文化贸易、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海洋经济、农业经济、运输经济、劳动经济、投资经济(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或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经济学类:财政税收类、金融类、经济学、国际经济、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7.财政税收类:财政(学)、税收(务)、涉外税收。

8.金融类: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管理、经济与金融、国际金融、信用管理、证券、证券投资、期货、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保险(实务)、医疗保险实务。

9.会计与审计类:会计(学)、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国际会计、会计(财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信息管理、工业(企业)会计等各类专业会计。

10.数学、统计类:数学、数理基础科学、应用数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计划统计、经营计划与统计、统计与概算、国土资源调查等各类专业统计调查。

11.法学类:法学(含民法、商法、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环境资源法、财税金融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方向法学)、诉讼法、知识产权法、法律(事务)、国际法、刑事司法、监狱学、律师、涉外法律(事务)、经济法律事务、公安法制。

12.汉语言与文秘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等各类专业文秘(秘书)。

13.新闻传播类: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媒体创意、广告(学)、工业设计、影视艺术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工程)。

14.文物考古与历史学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文物保护、博物馆。

15.民族宗教类:民族学、宗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16.外国语言文学类:根据职位需要设置相应语种

17.图书与档案学类:图书馆(管理)、档案(管理)、科技档案、图书档案管理。

18.计量测量类:计量技术、测量技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几何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无线电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或教育)、各类(计算机)软件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各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科学(工程或技术)、各类(计算机)信息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管理(或应用)、各类计算机控制(技术)、各类计算机通信(通讯)、各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信息安全、系统理论(科学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地球(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或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计算机与经济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器件或设备)、电器与电脑、可视化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技术、软件测试。

20.电气电力(强电)类:电力(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电站自动化、电站测控、变电运行、高压输配电线路、(电力)线路运行、电气技术教育、微电机、电机与电器、各类电力(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水电站及电力网、供用电技术、电网监控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农村电气化技术、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21.电子信息与自动化类:电子信息(工程)科学(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仪器仪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技术(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技术)、控制工程、数控技术(设备)、各类自动化专业、电磁场技术、真空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工程、信息显示、信息物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声像技术、图文信息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假肢矫形工程、生物信息技术、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检测技术及应用、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微电子学、电子设备与运行管理、通信网络(系统)、(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有线电视工程技术。

22.机械类: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工程、机械装备、精密机械、工业工程、机械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制造工程(工艺)、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机电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数控技术(设备)、模具设计与制造、玩具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各类机电或动力设备的运行或维护等、(电子)仪器仪表、医疗仪器仪表等各类专业器械设备、各类汽车(车辆)制造(装配)与维修(检测或运用)技术、汽车改装(整形)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车辆工程。

23.公安学类:犯罪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察)学、刑事侦查(察)、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查、经济侦查、警察指挥与战术、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公安信息技术、公安情报学、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警卫学、涉外警务、边防管理(或指挥)、边防公安、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指挥)、火灾勘查、科技防卫、安全防范工程(技术)、公安(安全)保卫、国内安全保卫、公安学、公共安全管理、公安管理、警察管理、核生化消防、预审、痕迹检验、文件鉴定、法化学、治安(学、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工程)、公安文秘、公安法制、警卫、交通管理。

24.司法监所管理类:犯罪学、监狱学、狱政管理、刑事执行、劳教管理、罪犯管教、罪犯教育、矫正教育学、罪犯心理矫治、涉毒人员矫治、司法管理。

25.教育学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特殊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化学教育等各学科教育。

26.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含临床心理学方向等)、犯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

27.体育学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服务)、运动人体科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生物科学、社会体育、警察体育、休闲体育、竞技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体育保健康复、武术。

28.艺术类:(可以按照小类设置专业条件)

⑴音乐小类:音乐学、作曲、(音乐)指挥、音乐表演、民族音乐、交响乐、声乐、歌剧、戏剧戏曲音乐、音乐剧、钢琴、管弦、各种乐器演奏、现代器乐打击乐、音乐科技与艺术、音乐教育、音乐工程。

⑵美术小类:美术、绘画、中国画、油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雕塑、书法、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木偶表演与制作。

⑶电影电视广播小类:电影编导、广播编导、电视编导、影视学、电视艺术、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摄影。

⑷舞蹈小类:舞蹈学、舞蹈编导、芭蕾舞、中国舞、民族舞蹈。

⑸戏剧戏曲小类:戏剧学、戏曲学、戏剧影视文学。

⑹表演小类:戏剧戏曲表演、话剧表演、影视表演。

⑺舞台艺术类:舞台美术、照明艺术、录音艺术。

⑻播音小类。

⑼主持小类。

⑽导演小类。

⑾艺术管理小类:艺术管理、文化事业管理。

⑿杂项小类:艺术学、公共艺术、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

29.物理、力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工程物理、核物理、力学、声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工程结构分析。

30.化学化工类:化学(基地)、应用化学、化工、化学工程与艺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工、有机化工、工业生物工程、化工设备(维修)。

31.材料学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稀土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生物功能材料、电子封装技术、陶瓷、硅酸盐。

32.大气与天文学类:天文、空间科学、气象(学)、大气科学(技术)、大气探测技术、应用气象技术、防雷技术。

33.地理科学类: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科学与技术)。

34.地质地矿类:地质、地质工程、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采矿工程(或技术)、石油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天然气、矿物加工、勘查、资源勘查与开发、矿物资源、地质矿产勘查、勘察工程、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地质矿产勘察技术、矿山地质、岩矿鉴定、矿山测量、水文地质与勘查技术、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铀矿地质与勘查技术、非金属矿产地质与勘查技术、岩矿分析与鉴定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工程地质勘查、水文与工程地质、矿物加工工程。

35.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技术、海洋管理、海洋资源、(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海洋水文、近岸海洋学、海洋生物(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放射生态学、军事海洋学、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

36.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工程)、资源环境科学(工程)、生态学、海洋资源环境、(近岸)海洋环境(科学或工程)、海洋生态、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水务工程、灾害防治工程、辐射防护、环境安全类、(环境)安全工程、环境经济、农业生态学、综合规划、生态植物修复、环境经济与管理、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治理(技术)、环境评价、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环境保护技术、资源环境与城市(城乡规划)管理、城市检测与工程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水净化技术、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

37.能源动力类:电气电力(强电)类、热能动力工程、风能动力工程、能源工程、核工程、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核反应堆、核电、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38.城建规划类:城乡规划、城市(镇)规划、园林规划、道路规划、土地规划。

39.建筑建设类:建筑学、土木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决算、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机场建设、渡河工程、地下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设计(技术)、城镇建设、矿井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环境艺术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

40.交通运输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海事管理、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建设与装备、物资储运、道路交通、城市交通、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技术、交通运输管理、交通管理、交通工程管理、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路政管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城市交通运输、公路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水运管理、海事管理、港口业务管理、各类轨道交通工程(设备、技术或管理)。

41.景观类:园林、景观学、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园林(设计、管理)、园林绿化、园林技术。

42.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港口海岸(航道)及治河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利用、海岸与海洋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水文自动化测报技术、水信息技术、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灌溉与排水技术、河务工程与管理、城市水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务管理、水利工程监理、水土保持。

43.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地图制图技术、矿山测量等各类专业测量或测绘。

44.轻工纺织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轻工生物技术、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数字印刷、染整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制浆造纸技术、香料香精工艺、表面精饰工艺、现代纺织技术、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丝绸技术、服装设计、染织艺术设计、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新型纺织机电技术、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印刷设备及工艺、出版与发行。

45.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生物系统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技术、观光农业。

46.林业工程类: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经济林、林业技术、林产化工技术、木材加工技术、森林采运工程、林业经济信息管理。

47.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应用生物教育、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科学、生物安全、植物科学与技术、应用生物科学、植物资源工程。

48.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农艺教育、园艺教育、园艺技术、特用作物、草业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食用菌、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中草药栽培技术、烟草(栽培技术)、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49.森林资源类:林学、森林(资源)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森林(生态)旅游。

50.动物科学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畜禽生产教育、蜂学、昆虫学、蚕学、动物药学。

51.水产类:渔业(综合技术)、海洋渔业、淡水渔业、水产、水产养殖(技术)、水族、海水养殖、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水生动植物保护、海洋捕捞技术。

52.动植物检疫类:动物或植物检疫、生物安全、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饲料与动物营养、特种动物养殖、畜牧、兽医、兽医医药、动物防疫与检疫。

53.基础医学类:基础医学、医学信息学。

54.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含临床病理学方向、临床急救医学方向、眼与视光学方向、放疗方向等)、中西医临床医学。

55.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妇幼保健医、营养学。

56.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学。

57.中医学:中医学(含中医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含康复医学方向等)、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58.医学技术类:麻醉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放射医学、康复治疗学(技术)、眼视光学(技术)、精神医学、医学技术、听力学、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医学信息学(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呼吸治疗技术。

59.护理学类:护理(学)、助产、护士、涉外护士、产假护士。

60.药学类:制药工程、药理学、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应用药学、临床药学、海洋药学、药事管理、化工与制药、制药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兽药生产与营销。

61.食品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储运与加工、食品工艺、烹饪与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检测)、乳品工程、粮食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贮运与营销。

化学工程与管理篇(11)

1、哲学

哲学门类下设1个专业类,4种专业,分别为:

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学

2、经济学

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分别为:

经济学类: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

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

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

经济与贸易类: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3、法学

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分别为:

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监狱学

政治学类: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

社会学类: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女性学、家政学

民族学类: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理 论类: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政治教育

公安学类: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禁毒学、警犬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边防指挥、消防指挥、警卫学、公安情报学、犯罪学、公安管理学、涉外警务、国内安全保卫、警务指挥与战术

4、教育学

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分别为:

教育学类: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华文教育

体育学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

5、文学

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分别为: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加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莱语、越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罗马尼亚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世界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克罗地亚语、荷兰语、芬兰语、乌克兰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爱尔兰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马耳他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祖鲁语、拉丁语、翻译、商务英语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

6、历史学

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分别为:

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

7、理学

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分别为: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

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声学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

天文学类:天文学

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大气科学类: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军事海洋学

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

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古生物学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态学

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类:统计学、应用统计学

8、工学

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分别为:

力学类:理 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

机械类: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械工艺技术、微机电系统工程、机电技术教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仪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水声工程、电子封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医学信息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信工程及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自动化类: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

测绘类: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导航工程、地理国情监测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地质类: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矿业类: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资源工程、海洋油气工程

纺织类: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

轻工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

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航空航天类: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适航技术

兵器类:武器系统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装甲车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核工程类: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工程物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农业工程类: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林业工程类: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环保设备工程、资源环境科学、水质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假肢矫形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

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生物制药

公安技术类:刑事科学技术、消防工程、交通管理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公安视听技术、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火灾勘查、网络安全与执法、核生化消防

9、农学

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分别为: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烟草、应用生物科学、农艺教育、园艺教育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农业资源与环境、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动物生产类:动物科学、蚕学、蜂学

动物医学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

林学类:林学、园林、森林保护

水产类: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

草学类:草业科学

10、医学

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分别为:

基础医学类: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

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妇幼保健医学、卫生监督、全球健康学

中医学类: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

中西医结合类:中西医临床医学

药学类: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海洋药学

中药学类: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蒙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法医学类:法医学

医学技术类: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护理学类:护理学

12、管理学

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分别为: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保密管理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劳动关系、体育经济与管理、财务会计教育、市场营销教育

农业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海关管理、交通管理、海事管理、公共关系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物流管理、物流工程、采购管理

工业工程类:工业工程、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

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及法律

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13、艺术学

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分别为:

艺术学理 论类:艺术史论

音乐与舞蹈学类: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 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