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0 15:42:49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1)

理论研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使教育对象真正感受到真理的力量,使真理能够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大学生士兵都接受了比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他们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达到了较高的文化层次,而且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他们在学习理论时就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基层政工干部在对他们进行理论灌输时,就要注重发挥他们这一特点,运用理论研讨的方式,激活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进行思考,让他们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理论思维的层次,促使他们把理论上的坚定性转化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行动上的自觉性。

二、针对民主意识强、主体意识较突出的特点,积极采用自我教育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它作为一种外部的驱动力,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育对象内部因素的激发。这就决定了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总政《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相信和依靠官兵搞好教育,是党的群众路线、我军政治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在新形势下,官兵的民主、平等、参与意识普遍增强,更要重视调动和发挥官兵在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士兵的民主意识、主体意识在同龄的战士中表现的往往更加突出。因此,在大学生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基层政工干部要注重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积极采用自我教育的方式。要在教育中利用“实话实说”、“辩论会”和“知识问答”等形式,改变过去“上课满堂灌,讨论推磨转”的老路子,采取“问题大家摆,思想大家亮,方法大家定,答案大家找”的新方法,使他们在“大众评说”和“现场交锋”中明辨是非,在“自我思索”和“集思广益”中掌握真理。

三、针对情感丰富、富于激情的特点,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交流渗透作用

情感对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成具有驱动、调节和诱导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在人的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情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列宁所说的:“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的双边活动,是思想交流与情感交流的双向活动。它要通过转化教育对象的思想来达到它的目的,而情感交流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大学生士兵正处于认识世界和思考人生的重要时期。他们情感丰富、富于激情,对客观世界有着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基层政工干部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效应,充分发挥情感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地调节教育对象的情感,创造有利于教育的积极的情感环境。要把“真情感化”与“理性教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中有理,理中含情,情真意切,情理交融,从而增强教育的情感感染力和思想渗透力。同时,还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多用谈心的办法,多表扬少批评,批评时要注意时机和场合,以利于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针对崇拜英模、善于模仿的特点,重视发挥典型教育的示范引导作用

榜样是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就是榜样,它最容易使人们产生感情的共鸣,具有让人们崇拜并自觉仿效的效应,能够给人以鼓舞、教育和鞭策。人们常说的:“心中有榜样,行动有方向”,就是这个道理。运用典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大学生士兵的思想开放活跃,善于模仿,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他们积极追求时代精神,而典型恰恰是时代精神的具体化形象化,他们大多都崇拜并愿意模仿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因此,基层政工干部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士兵向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学习。通过典型教育,使他们的心灵得以震撼,思想得以升华,情感得以熏陶,灵魂得以净化,认识得以提高,行为得以校正,从而把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的思想和行动变成他们自觉的思想和行动。同时,也要注意他们喜欢新潮,热衷于追时尚、随潮流、赶时髦,但是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不足,进行正确引导,防止反面典型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43-02

大学生是网民中的主力军,在网络时代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对调研方法进行改革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传统的调研方法及其优缺点,立足于传统调研方法的基础上,对网络时代下的调研方法进行改革,是取长补短的明智之举。

一 传统的调研方法及其优缺点

1.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

第一,二手资料的收集。根据获取资料的性质可以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一手资料的收集,其二是二手资料的收集,每种又有不同的具体调研方法。获取二手资料的传统方法有:报刊剪贴法、文献资料法,这些方法实施的主要地点在报刊社、图书馆、统计机构等。

第二,一手资料的收集。市场调研方法主要用于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这也能反映出市场调研方法的优点。用于第一手资料收集的传统调研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观察法、询问法、实验法。

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不与被调查者正面接触,而是在旁边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被调查者的表现会相对自然,没有压力束缚,所以就效果而言也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传统调研方法。观察法有三种应用方式:直接观察法、实际痕迹法、行为记录法。

询问法,是被应用最多的传统调研方法。询问法包括问卷调查、电话询问、直接提问等,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问答对被调查者有一直观了解。观察法与询问法主要用于定性的市场调研中。

实验法,是指将调查的范围缩小,通过实验来取得想要获得的结果,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出总体发展结果的可能趋势。

2.优缺点

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在中国的数据收集中有相当高的使用率,对需要评估的对象提供定性与定量的数据,供决策者进行参考。但是由于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生硬等特点,导致其存在很多缺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市场调研中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信度低。运用传统市场调研方法中的观察法时,观察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这些表面现象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想法、动机等心理层面的问题。所以观察的结果只是对表层现象的记录,并没有真正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调研,信度很低。

运用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中询问法时,由于当代大学生是接触新鲜事物的一代,对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也很熟知,所以在心理上对市场调研并没有采取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只是敷衍了事。这对准确地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十分不利,传统市场调查统计的结果往往是无用的数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情况的掌握没有起到辅助的作用,失去了市场调研应有的作用。

运用传统市场调研方法中的实验法时,也有信度较低的这一缺点,因为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受着各种文化的影响,个性张扬、独立,走属于自己的路,所以实验法所选取的样本不能代表大众。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个体,具有独特性,用实验样本来对整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判断是不正确的,从实验法得出的数据也是没有可靠的信度的。

第二,效度低。效度指的是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的效率,无论是观察法、询问法、实验法等所获得的一手信息与二手信息都需要大量时间、人力、财力来进行。对一个问题的调研所需要的周期很长,而且在用传统市场调研方法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受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很大,被调查者的个人问题、调查者的个人问题以及天气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调查的进度,导致调研的效度低。

第三,广度低。广度是指范围,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只能实现小范围内的调查,面对大学生这样一个大广度的被调查对象,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是达不到全面调查的,所以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使用传统市场调查方法,普遍存在着广度低的现状。

二 网络时代下调研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

第一,信息的广泛性。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收集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相比较受不可控制因素影响较大的传统市场调查方法来说,对信息收集的广度性是很突出的优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是全班性的、全校性的,甚至是全国性的,这种大容量的信息收集只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过网络来实现。

第二,信息的及时性。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所调查的是发生过的事情,且只有发生过的事情才有调查的可行性,在时代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昨天的问题今天再去讨论在很多情况下已失去了意义,所以传统市场调查的延时性对现代数字化的社会是不适用的。而利用网络来进行市场调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网络信息的传递是实时的、准确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市场调研需要及时性与准确性,这样才会得到进行市场调查的有效数据,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与完善。

第三,调研的经济性。在用网络进行调研时,无论是调查者,还是被调查者,一台电子计算机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在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中,如果是采用观察法,要有数位观察人员,耗费很长的时间进行观察可能还没有结果;如果是问卷调查,需要印制数张的问卷,调查者手拿纸笔对被调查者进行逐一访问。所以,用互联网来进行市场调研收集信息相对来说是便捷性的、经济性的。另外,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用网络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研是可行的选择。

第四,结果的准确性。用网络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信度高,产生信度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调查过程不必与被调查者接触,所以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二是配合度较高,不会产生在传统调研过程中发生屡屡被拒的现象。

2.缺点

第一,网络的虚拟性。由于网络固有的弊端,导致网络调研也会有弊端存在,网络的安全性与虚拟性一直是作为网络优点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对大学生的网络调研,会出现冒名的破坏者,或者无限循环者,这将严重影响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网络调研技术有待完善。目前中国的网络调研处于发展的阶段,相关的技术也处于探索中,对网络调研技术、网络调研流程、网络调研规范都没有准确的范本。另外,网络调研人员的调研水平整体不高。

三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方法创新

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方法进行创新,需要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调研方法的创新并不代表着全盘否定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也不是将网络调研方法作为所有问题的唯一调研方法。我们要做的只是对传统的市场调研选择性地运用,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在新时代的网络市场调研方法之中,取各自所长,去各自所短,将两者进行有机地融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取得准确、有效的调研结果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分析多种不同的结果,进而得到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调研结果,这才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

1.网络访谈小组法

网络访谈小组,是指利用网络媒介,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讨论。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调研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访谈小组的方式,借助实时的聊天工具彼此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调研环境轻松、愉悦,大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会相对真实地展现自我的态度和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调查者有机会记录大学生在被调查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2.网络投票法

传统的调研方法中,对被调查者往往提出了很多问题,对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是不相适宜的。此方法通过网站设置针对性的一两个问题,来获取学生相关方面的态度。因为这种方法占用学生的时间较短且打破了传统的调研形式,学生不会轻易出现抵制心理或消极应对,能较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

3.网络问卷法

网络问卷法不同于传统调研中的问卷法,网络问卷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惯性因素,比如网络用语的使用、美图的编辑优化、网络热点的探讨,通过对问卷进行再设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的主题蕴藏在其中,让学生能用网络的心态去回答相应的问题。

4.网络邮件法

网络邮件的方法实质是替代了传统调研方法中的询问法。通过给大学生发邮件、收邮件来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给大学生思考的空间,适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中相对较为深刻的问题的探究,通过邮件进行交流可得到真实可靠的问题答案,且交流的平台是自由的网络,大学生不会感觉受到陌生人的骚扰。

5.网络观察法

传统的调研方法中要求调查者要直接进入被调查者的日常生活,将自己通过某种方式“隐蔽”起来,使被调查者能够表现出自然的状态,而调查者则有目的地观察被调查者的行为、语言、动作等。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掌握一手的原始资料,但这一方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较复杂。而在当下的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这就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研究提供了便捷性。调查者可以通过博客、QQ空间、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发表的内容进行观察,记录。这种方法不会“惊动”被调查者,且被调查的内容是被调查者本人真实状态的记录。

四 结束语

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研时,需要明确调研的主题,明确调查对象的特征,再根据主题与特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调研。只有这样,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工作才有可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源。

参考文献

[1]赵扬.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方法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106~109

[2]张一力.网络市场调研及其实施方法[J].商业研究,2001(2):7~9

[3]李桂华.论传统调研方法在网上调查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1(8):173~176

[4]谢春林.新型调研方法――网络调研浅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6):39~42

[5]赵智锋.我国网络调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9(6):34~38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3)

一 传统的调研方法及其优缺点

1.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

第一,二手资料的收集。根据获取资料的性质可以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分为两种,其一是一手资料的收集,其二是二手资料的收集,每种又有不同的具体调研方法。获取二手资料的传统方法有:报刊剪贴法、文献资料法,这些方法实施的主要地点在报刊社、图书馆、统计机构等。

第二,一手资料的收集。市场调研方法主要用于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这也能反映出市场调研方法的优点。用于第一手资料收集的传统调研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观察法、询问法、实验法。

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不与被调查者正面接触,而是在旁边进行观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被调查者的表现会相对自然,没有压力束缚,所以就效果而言也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传统调研方法。观察法有三种应用方式:直接观察法、实际痕迹法、行为记录法。

询问法,是被应用最多的传统调研方法。询问法包括问卷调查、电话询问、直接提问等,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问答对被调查者有一直观了解。观察法与询问法主要用于定性的市场调研中。

实验法,是指将调查的范围缩小,通过实验来取得想要获得的结果,然后再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出总体发展结果的可能趋势。

2.优缺点

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在中国的数据收集中有相当高的使用率,对需要评估的对象提供定性与定量的数据,供决策者进行参考。但是由于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生硬等特点,导致其存在很多缺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市场调研中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信度低。运用传统市场调研方法中的观察法时,观察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这些表面现象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想法、动机等心理层面的问题。所以观察的结果只是对表层现象的记录,并没有真正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调研,信度很低。

运用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中询问法时,由于当代大学生是接触新鲜事物的一代,对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也很熟知,所以在心理上对市场调研并没有采取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只是敷衍了事。这对准确地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十分不利,传统市场调查统计的结果往往是无用的数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情况的掌握没有起到辅助的作用,失去了市场调研应有的作用。

运用传统市场调研方法中的实验法时,也有信度较低的这一缺点,因为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受着各种文化的影响,个性张扬、独立,走属于自己的路,所以实验法所选取的样本不能代表大众。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个体,具有独特性,用实验样本来对整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判断是不正确的,从实验法得出的数据也是没有可靠的信度的。

第二,效度低。效度指的是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的效率,无论是观察法、询问法、实验法等所获得的一手信息与二手信息都需要大量时间、人力、财力来进行。对一个问题的调研所需要的周期很长,而且在用传统市场调研方法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受不可控制的因素影响很大,被调查者的个人问题、调查者的个人问题以及天气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调查的进度,导致调研的效度低。

第三,广度低。广度是指范围,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只能实现小范围内的调查,面对大学生这样一个大广度的被调查对象,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是达不到全面调查的,所以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使用传统市场调查方法,普遍存在着广度低的现状。

二 网络时代下调研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

第一,信息的广泛性。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收集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相比较受不可控制因素影响较大的传统市场调查方法来说,对信息收集的广度性是很突出的优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是全班性的、全校性的,甚至是全国性的,这种大容量的信息收集只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过网络来实现。

第二,信息的及时性。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所调查的是发生过的事情,且只有发生过的事情才有调查的可行性,在时代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昨天的问题今天再去讨论在很多情况下已失去了意义,所以传统市场调查的延时性对现代数字化的社会是不适用的。而利用网络来进行市场调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网络信息的传递是实时的、准确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市场调研需要及时性与准确性,这样才会得到进行市场调查的有效数据,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与完善。

第三,调研的经济性。在用网络进行调研时,无论是调查者,还是被调查者,一台电子计算机或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在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中,如果是采用观察法,要有数位观察人员,耗费很长的时间进行观察可能还没有结果;如果是问卷调查,需要印制数张的问卷,调查者手拿纸笔对被调查者进行逐一访问。所以,用互联网来进行市场调研收集信息相对来说是便捷性的、经济性的。另外,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用网络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研是可行的选择。

第四,结果的准确性。用网络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所得到的结果信度高,产生信度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调查过程不必与被调查者接触,所以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二是配合度较高,不会产生在传统调研过程中发生屡屡被拒的现象。

2.缺点

第一,网络的虚拟性。由于网络固有的弊端,导致网络调研也会有弊端存在,网络的安全性与虚拟性一直是作为网络优点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对大学生的网络调研,会出现冒名的破坏者,或者无限循环者,这将严重影响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网络调研技术有待完善。目前中国的网络调研处于发展的阶段,相关的技术也处于探索中,对网络调研技术、网络调研流程、网络调研规范都没有准确的范本。另外,网络调研人员的调研水平整体不高。

三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方法创新

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方法进行创新,需要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调研方法的创新并不代表着全盘否定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也不是将网络调研方法作为所有问题的唯一调研方法。我们要做的只是对传统的市场调研选择性地运用,将传统的市场调研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在新时代的网络市场调研方法之中,取各自所长,去各自所短,将两者进行有机地融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取得准确、有效的调研结果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分析多种不同的结果,进而得到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调研结果,这才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

1.网络访谈小组法

网络访谈小组,是指利用网络媒介,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讨论。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网络调研的过程中,通过网络访谈小组的方式,借助实时的聊天工具彼此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调研环境轻松、愉悦,大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会相对真实地展现自我的态度和想法,在沟通的过程中,调查者有机会记录大学生在被调查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2.网络投票法

传统的调研方法中,对被调查者往往提出了很多问题,对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是不相适宜的。此方法通过网站设置针对性的一两个问题,来获取学生相关方面的态度。因为这种方法占用学生的时间较短且打破了传统的调研形式,学生不会轻易出现抵制心理或消极应对,能较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

3.网络问卷法

网络问卷法不同于传统调研中的问卷法,网络问卷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惯性因素,比如网络用语的使用、美图的编辑优化、网络热点的探讨,通过对问卷进行再设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的主题蕴藏在其中,让学生能用网络的心态去回答相应的问题。

4.网络邮件法

网络邮件的方法实质是替代了传统调研方法中的询问法。通过给大学生发邮件、收邮件来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给大学生思考的空间,适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中相对较为深刻的问题的探究,通过邮件进行交流可得到真实可靠的问题答案,且交流的平台是自由的网络,大学生不会感觉受到陌生人的骚扰。

5.网络观察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4)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34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ordinate

Education Research Online and Offline

YIN Tingt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 longer a single network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under the new online net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coordinate education mode widely promoted and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this new mode of education, the use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this pattern, it is assumed model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and countermeasures, hope this model can contribut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tim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online and offlin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现今,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环境不断地被影响、被改变,无论是其教育模式、内容,还是其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在此形势下,以网上网下协调育人模式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式应得到广泛应用,其既能够适应所处环境,顺应时展潮流,还能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1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的概念阐释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是将面对面交流、课堂、报纸文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主的通信网络相结合,形成教育双渠道,对传统模式(网下模式)与现代模式(网上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的协调机动机制,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的必然性

2.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现在各高校还是主要以上课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用指定教材传播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大多与当下热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时间差异,并且大多数的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内容很难适用于当前实际,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展的目的。(2)互动性的缺乏。一般来说,网下教育以一方向另一方传输为主,面对面交流、课堂等方式虽然能得到大学生的信息反馈,但会因大学生的个人性格、交流环境、熟悉程度等大打折扣。而在这些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也不能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只能单方面地进行推测,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都很难把握。(3)方式受限制。网下传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例如上课,需要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又如广播,需要考虑设备、资金。并且,无论以何种形式,启动、结束工作都不是即刻完成的,既耗时又耗力。

2.2 网上育人推广的可行性

(1)当代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的高低是决定是否应该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关键因素。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2年8月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来看,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中国青少年网民(特指年龄在25周岁以下6周岁以上的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规模达2.32亿人,其中大学生网民占13.6%,计算可得约3155.2万人。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为21.0个小时/周。另外,大学生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表现活跃,所有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整体网民平均水平。并且从基础设施来看,现在接入网络的设备种类众多,各高校也配备齐全,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上网服务。因此,在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基础。(2)网络环境的适宜度也是决定是否应该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若开展网络教育后,大学生不适应“互联网”的教育环境或因此导致他们将大量时间从现实转移到网上,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之中,这样的话推行网络教育并不有利,甚至是得不偿失的。但在这些问题上教育工作者不用过于担心,有研究表明,网络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改善,在网络环境中,个人的心理变化集中趋好,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中更能表达自我情感”,这就说明网上教育更能使教育工作者听到大学生的心声。虽然网上有一些不和谐因素,但这些并不影响网络环境的总体性质,只要合理防范与监督,就能运用好网络教育的优势。因此,网络环境是适用于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

2.3 两者缺一不可,协调才能得到最大化

虽然传统的网下教育模式有着一些缺陷,但仍无法被网上教育模式所取代,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会涉及到较敏感的话题,不宜在网上大范围传播,容易被不法分子乘机利用;二是很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是有深度、难理解的,而网络适合传播内容较浅显的文字,不适合传播难度大的内容,相反的,网下的面对面交流(包括课堂)则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三是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到实践,而网络只能言,关于这方面,网下教育模式是无可取代的。

相应地,网上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对于传统的网下模式来说也无法做到,包括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事件作出回应;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传播范围可以很广,从学校到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共享性高;大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老师来学习;教育工作者好的思维想法能得到更好的传播,供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学习。

所以,网上网下教育模式缺一不可,只有将它们协调,才能以彼之长弥此之短,将彼此优势有机相加做到最大化,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模式假设

网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着重于 “协调”两字,协调网上与网下的教育分工,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原则是以网下教育作为基本,着重深度,以网上作为扩充,着重广度和敏捷度。具体可按以下两步走:

(1)实现网上网下的同步、补充。首先,网下的教育内容在条件允许下应该在网上有所对应,这样没有到场的大学生也可以得到教育,各高校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其次,网上可以作为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地,平时受条件限制无法在课堂上播放的纪录片或者有关的文献资料,都可以放于网上;另外,还可以将网络看作是网下的传播点,既能通知各项事宜又能在某些活动时加强宣传;最后,要能将网上教育打造成受大学生信任的传话筒,在允许大学生匿名的情况下鼓励其对某些事件作出评论,并与大学生谈论互动。(2)运用网络应用创新教育。教育工作者可以用网络来联系实际创新地教育大学生。如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与众学生成为好友,一旦有社会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思考是否该转发并怎样评论,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引导工作。这样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紧密相连,与时俱进;能够引起大学生对某一事件的共鸣,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关注与热情,更强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同时,又可防止大学生在看待社会问题时被错误的思想所蒙蔽,可以让大学生学习到正确的理念。

4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模式面对的挑战

(1)网上网下协调的难度。难度可分为以下几点:借鉴上,对于高校来说,这还是一个未知的,需要一步步探索的领域;内容上,有些敏感的、深度的话题并不是很适合网上教学,这就要把握好度,进行合理的筛选;技术上,需要教育工作者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协调上,教育工作者需要把网上网下两种模式有机结合,互为相补。(2)负面网络环境的挑战。总的网络环境是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但凡事有两面性,网络的弊端仍然存在。首先,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在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没有隔阂,各种观念都能在网络中见到,其中不乏错误的、不健康的、过于激进的、反动的思想以及色情、低俗、虚假的内容,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其次,网上学习政治思想教育是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那么高校的各种网络教育形式会不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比如故意在评论中增添负面内容,造谣惑众。(3)几个效应带来的挑战。一是从众效应,从众效应表现为人云亦云,个体行为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因群体压力而怀疑自己的判断,趋于和大众一直,因此在网络中容易被蛊惑,做出非理性的行为。二是个性化效应,表现为个性消失,亦可称作去压抑化、去抑止化,指个人处于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处于网络中可能会因为身份得到隐匿以及责任的不明确而做出违法的过激行为。

5 挑战的解决对策

(1)打造综合素质高的教育队伍。实现网上网下协调育人必须要求教育团队拥有娴熟的网络技术、过硬的思想、对大学生的反常状态的敏锐的发现力、高水平的沟通能力、优秀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领悟力与思想水平。这样才能够做好网上网下教育模式内容上的协调,才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创新。(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网络的特性决定了高校开展网上网下协调教育模式必须加强监督力度,依法治理网络秩序,谨防不法分子的乘机利用。为此学校应该结合网络法规与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克服相关管理方面的空白与盲点,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时刻关注各方面的动态,严肃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3)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反应。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大学生两方面的反应,一是观察哪种教育方式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这样教育工作者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率。另外,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倾向,在网络中要谨防大学生在开放式自由的讨论中出现几个效应,防止思维走向极端,为此,教育工作者要还要加强指导和教育,将大学生个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展工作,多加理解与支持,避免问题极端化,发现苗头性问题,应立刻制止并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 黄东桂,郭世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8).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5)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是,大学生应当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积极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⑴

近年来,一些高校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上述要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改革中,增设了大学生社会调研和撰写社会调研报告的内容。在这一尝试中,尽管一些学生取得了学以致用的一些成效,但为数不少学生仍是一头雾水,社会调研不得要领,撰写的社会调研报告的质量平平。导致这一问题直接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大学生社会调研的指导流于形式。

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目前的实际状况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社会调研不屑一顾,不愿问津和涉足。他们尚无社会调研实践的经历,也从未撰写过社会调研报告,也就不太清楚什么是社会调研报告,为什么要进行社会调研和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如何进行社会调研和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往往习惯套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方式和要求来指导学生的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而不知道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样驴唇不对马嘴的指导,不仅勉为其难,流于形式;而且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严重妨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的工作。

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问题,表面上看是为人师者没有尽职尽责,实质上是指导者原本就缺乏社会调研经验和能力而不胜任。其背后一个更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则是一些地方和高校,在思想认识上与中央16号文件的明确要求尚有差距,没有像重视学术那样,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的调研工作,致使教师也只重视理论或学术问题研究,而忽视社会实践问题的调查破解。他们从未搞过社会调研,怎么会有社会调研经验和能力?又怎么能指导好大学生的社会调研实践呢?

“学术至上”,天经地义。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是学术研究的殿堂,教师最神圣的职责任务就是搞学术研究。学术成果如何成为评价教师的唯一尺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例外;同时,是否具有先进学术水平的学术标准也随之成为评价科研成果的唯一的标准,社会调研报告亦是如此。人们并不晓得,社会调研报告的评价标准,不是学术标准,而是社会实践标准,即是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事实上,撰写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远比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难的多,成功者凤毛麟角;无论学术论文水平多高,也仅具有学术价值而已;而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尽管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却因其具有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意义而具有相关的学术研究价值;能够撰写出高水平写学术论文的学者专家,不一定能撰写出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就像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学术专家,能够撰写出相关的高水平学术研究论文,却写不出那样的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因此,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至少毫不逊色于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因为学术论文仅仅是社会调研报告这个“源”的“流”而已;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的创作者还有可能成为指点或引领当前社会实践的理论家,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作者充其量也只能成为学术权威而已,两者之间有时竟然有天壤之别,犹如同研究思想的学术大家那样乾坤分明。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社会调研报告的理解却迥然不同。社会调研报告被看成是雕虫小技,是毫无学术价值的文字垃圾,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而热中社会调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被看成,要么是不学无术的江湖术士,要么是不务正业的碌碌庸人。

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学术至上”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地方和高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学位建设及其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扶植政策和举措,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醉心于攻读高学位,撰写学术论著,以便尽快晋升职称,争做学科带头人,成名成家。这些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前提。现在的问题是,不应就此戛然而止,而应当继续前进,用掌握的理论切实地去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研究破解实践问题,推进理论创新。

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破解社会实践中的疑难热点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原本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客观要求、根本方法与基本经验,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与神圣使命。

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后,他又在随后不久的中,明确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必须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找到解决革命实践问题的新办法新策略,从而实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有机统一。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所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科学的说明。我们需要的这样的理论家。”他特别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⑵

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倡导者,更是率先垂范的成功践行者。他撰写了一系列研究破解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社会调研报告,汇编成《选集》雄文四卷,尽管没有成为什么学术专家,却成为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和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党的几代领导人对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又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众多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心血与奉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不断研究破解实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成为今天党的理论工作者重要职责与光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

然而,一些地方和高校领导者或许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单纯传播者而已;至于理论创新,那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事。他们或许并不十分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同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不是单纯的一般学者,而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当成为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者专家,还应当成为善于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破解某类社会实践疑难热点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行家里手,进而为党的理论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算胜任了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全部职责,才堪称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没真正地运用掌握的理论去主动地联系实际,全面履行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锻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能力,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地方和高校“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挂职缎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⑶然而,一些地方和高校并没有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文件的要求上来,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具体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很差,他们社会调研能力的锻炼培养还无从谈起。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高校,不仅没有出台什么鼓励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的政策举措,更有甚者,就连党和国家制定的鼓励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的特殊政策规定,也未予落实执行。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的另一个重要深层次原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央16号文件确定的任务,鼓励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锻炼提升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联合制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第18条中明确规定:“教学研究成果和社会调研报告凡被有关部门采纳、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应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这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定问题明文规定的具体的政策。

在随后各地出台落实《意见》的文件中,虽然均承诺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这一政策,但在个别地方职称评定的具体文件规定中,仅兑现了“教学研究成果”“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的政策;而用“和”字连接,与“教学研究成果”并列的“社会调研报告”,同样“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这一党和国家明文规定的政策,却只字未提而未落实和执行,导致该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怎样深入社会调查研究,撰写过多少篇社会调研报告,也不管这些社会调研报告级别多么高,社会影响力多么大,在申报评审职称过程中一概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如此落实政策的潜台词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该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调研均是无效劳动,他们的社会调研报告成果都是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进而暗示他们应当断绝社会调研的念性。如此的政策引导,该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会有社会调研的积极性吗?没有社会调研,哪来的社会调研能力?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也就不足为怪了。

曾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此话今天仍然正确。在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调研实践中,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要求学生做到做好的,教师应当率先垂范。这客观上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社会调研的丰富经验和较高能力。然而,这样的经验和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通过攻读高学位或撰写学术论文能办到的,只能是在社会调研实践的不断探索中逐渐积累锻炼而成。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社会实践,尤其是挂职锻炼,撰写过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胜任指导其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撰写出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生社会调研这一教改工作,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抢先锻炼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的能力。此事尽管十分重要和迫切,但如果当地职称评定的具体文件规定依旧不承认教师社会调研报告这样的成果,依旧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仍旧不会有多少教师愿意去做这件对自己毫无价值的蠢事。

因此,只有将中央16号文件和《意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原则要求和职务聘任的政策规定,转化为地方职称评定文件的具体条款规定,核心的关键是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执行党和国家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调研报告”同样“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这一明文规定的具体政策,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鼓励引导他们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进而锻炼培养其社会调研能力,以便胜任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工作,从而根本上解决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的问题。

诚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消除误解,转变观念,认清职责使命,痛下决心,走出书斋,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深入社会,积极开展社会调研,下苦工夫,撰写出高质量的社会调研报告,在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成为研究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类实践问题的行家里手,尽快弥补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成为大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楷模和导师,得

心应手地去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大学生头脑工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⑴、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第183页、第188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6)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多元化文化背景和多校区办学的环境下,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呈现出新情况和新特点。受不同校区间地域位置、发展不均衡、校园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为创新我校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和党建工作模式提出了新课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展开调查研究,收集和掌握大量全面准确的大学生信息的一手资料,启发学生工作研究新思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自编的《学生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形式,对我校1838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他情况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471份。调查问卷涉及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和学科、不同校区、不同政治面貌的在校大学生,每班随机3-5人抽样调查。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问卷分为个人信息、价值观学习状况、素质状况、校园环境认知与满意度、发展需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特定学生调查等多项内容。所有问卷进行统一整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价值观调查结果

价值观报告既包括传统的政治观念、就业观念、集体意识,时间观、金钱观,也包含了随着时展而突出的公德、公益和环保观念。

1. 政治观。调查表明,学生政治素质较高,学生入党动机基本端正,党员和预备党员中,只有9.1%的学生选了“谋求仕途发展”和“直接有利于就业”的功利性选项,学生对基本政治价值有正确的判断、学生的政治态度高度符合社会主流、对现实政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学生政治观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成效,越是具体现实的问题,学生的态度越是主流(2)对较为抽象的、宏观的、暂时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学生认识稍微模糊一些;(3)对社会发展各方面整体上保持乐观态度。

2. 就业观。对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想过自己的生涯规划,毕业年级深入思考过的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只有56.8%的学生确定了职业生涯方向,还有43.2%的学生有待帮助;近7成毕业班级学生确定了职业生涯方向,党员、男生、独生子女比例相对较高;约6成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职业指导课很有用或比较有用,建议按“认识自我”和“了解外界”两大方面改进课程和辅导方式。

3. 集体观和时间观。整体来看,集体观念、团队观念、时间观念能深入学生内心,82.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在秉持集体观念、团队观念的同时,也出现了初步的分化,17.7%的学生表示“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事”; 89.4%的学生表明“对守时的问题非常看重”;有18.6%的学生,有大把的时间不知道如何打发;从典型周时间花费看,上课及做实验、自习及做作业、与朋友交往占据了学生时间花费的一半以上;调查结果也折射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倾向较明显,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的现象;部分学生时间观念不强,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时间,容易走上学业荒废的道路。

4. 消费观观和恋爱观。从消费观调查结果来看,62.5%的学生对自己的花销非常谨慎,同时有55%的学生想节约花费但很难;学生除学费住宿费外,月均花费为948元,非毕业年级学生月均为993元,相对来说,毕业生花费更少一些。在恋爱观的调查中,约半数的学生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半数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谈过恋爱,约1成的学生,谈恋爱的次数在2次及以上;在选择人生伴侣的因素中,对方内在的因素占主流,人品是大多数学生的第一选择,其次分别是性格和才能,这三者合计占到了所有选项的3/4,身外的社会地位、职业、财产、家庭背景,合计只占所有选项的6.1%。

5. 公德意识、公益观念、环保意识。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学生公德意识较强,除了“与恋人在公共场合亲热无碍他人”,其余公德选项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同;公益观念深入学生人心,但在面临具体的选择时,大部分学生应该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取舍;环保意识非常强烈,但具体行动方面还有潜力可挖。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认为大学生价值观认知越来越理性,传统的价值观念得到了传承和坚持,大学生价值取向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进步的;同时,时展要求的新价值观念,日渐深入学生的心灵;在面对金钱、婚恋的问题上,学生秉持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整体的价值观念状况表明,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7)

信息化纵深发展,网络的日趋普及,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与此同时也对正处于价值观定型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在当今诸多新媒体中,微信正以一股迅猛的势头快速发展抢占用户资源,影响着舆论导向,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社交工具。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积极与新媒体接轨,开通了相关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并没有完全适应微信条件下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该类微信公众平台由于没有广受大学生关注,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我们探求影响大学生关注思想政治类公众平台的因素,然后调整相应的策略,以增强思想政治类公众平台的吸引力,通过内容渗透,强化思想引领,提升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

一、调查数据分析

1.学校环境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

从硬件方面来说,由于使用微信流量消耗较大,因此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在wifi网络环境下使用微信,这一方面是当前网络资费较贵,而学生经济条件有限,另一方面wifi网络较稳定,运行相对高速顺畅。学校给学生提供免费wifi能增加其使用微信的几率。因此学校要加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给学生提供便捷高速的网络服务。从软件方面来讲,如果学校有优良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之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有意义的事情上,对时政的关注度相应会提高,从而带动他们对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关注的增加。

2.大学生自身状况影响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会影响其对思想政治微信平台的关注。通常情况下,大学生使用学习类软件是由于自身考试或其他实际需要,部分学生喜欢并善于借助外部力量进行知识的获取,在此类学习软件的帮助下能更好完成学习任务,也能从中获取大量有用信息,这种情况下,他们通过微信平台来获取信息的机会接增多,如果思想政治微信平台里面有他们需要的信息,那么他们关注的概率就会增加。而部分学生主要依靠书本和老师传授来获取知识,这样一来,他们利用微信平台这种外部渠道获取信息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也就很少会去关注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所以学生的这种学习习惯会对思想政治微信平台的关注情况有所影响。此外,从大学生对社会热词的关注情况来看,学生的兴趣爱好会影响其对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不同的社会热词代表着类型各异的事件,有国际局势分析、国内经济走向、国家战略布局、社会道德与法律等,由于大学生思想较为独立,个性差异明显,短期内的兴趣爱好较为固定,在不同兴趣的驱使下会有选择性的关注不同的热点事件,如果思想政治微信平台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契合其爱好,那么被关注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3.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影响其关注度

微信异军突起、蓬勃发展,使用人数也在高速增长,在大学生微信用户群中,关注公众平台的占据很大一部分,但是,关注思想政治类的微信公众平台又比较少,许多学生关注娱乐休闲类微信公众平台,因为这种内容更吸引他们,所以微信平台中文章的标题和内容对大学生的关注度有较大影响。在自有的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中同样发现阅读量和转发量比较大的文章兼具思想性和趣味性,这也印证了微信平台的内容在吸引学生关注时突出的作用。

4.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频率和形式影响其关注度

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要根据学生阅读需要进行相应的内容推送,频率和内容都要控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避免引起学生反感。进一步丰富微信内容的呈现形式,将图片、文字、语音与视频有机融合,由于学生多在闲暇时间使用此类社交软件,所以尽量避免过于冗长的文字内容。我们在检索自有的微信平台数据时,发现如果文章字数过长,或者呈现形式比较单一,阅读量会减少,此外,如果每次推送的消息超过5条,多余的信息不会被阅读,如果是3条消息的话,受众只要进入阅览界面每条消息都被阅读的概率增加几倍。由于学生关注有不同类别的微信公众平台,如果每天推送会造成信息叠加,海量信息无法消化,形成信息垃圾,导致即使关注也较少阅读其中内容。

5.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影响其对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

当今大学生处于一个急剧转型的社会,由于高校较为宽松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以及学生自身的责任与使命的驱使,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政治的极大关注,显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高度的认同。广受大学生关注的时政类公众平台一般具有此类特点:有国家力量支持,内容真实可靠,时效性强,评论客观公正等。因此在建设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时要努力做到贴近学生政治诉求,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坚持弘扬主旋律,保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二、影响因素总结

其一,学校环境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这种环境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环境,更强调学校的软件环境。教育、遗传、环境三大因素在人的成长当中都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而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遗传因素的影响已非常弱小,此时环境的作用更加突出。学校想引起更多学生对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的就要从改善软硬件环境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高雅积极的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悟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魅力,营造优良的学风和教风,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和矛盾,积极关注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在软件和硬件设施方面双管齐下,多措并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其二,大学生自身状况影响对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在调查中主要发现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会影响其对思想政治微信平台的关注。学习习惯方面,表现在不同的大学生在利用外部渠道进行信息获取时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学生根本不会借助一些新媒体渠道获取有用的知识,那么他们也很少会去关注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所以学校可以引导此类学生转变一下学习方式,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兴趣爱好方面,学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关注自己喜欢的微信公众平台的行为,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还不太受学生关注,这也说明该类平台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距甚远,学生的兴趣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大学生一般有三到四年的学习时间,所以通过新颖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还是可以做到的,学生的兴趣有所转变后,而微信平台的内容和形式又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这样一来,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会大为增强。

其三,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影响其关注度。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从语言风格、文章类型、叙述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不同的内容会被不同的大学生接受和喜欢,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在改进内容方面进行深化。把握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兼顾学生需要和兴趣,将融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科学性一体的内容呈现出来,做到风格和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感染学生思想与心灵,通过实时更新的内容将学生牢牢吸引住,聚集学生受众,同时要守住内容底线,不得突破国家和社会的认可范围。

其四,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频率和形式影响其关注度。当代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鲜明,在接受新事物时会根据外在形式进行取舍和选择,而目前的微信公众平台从形式上来说,主要体现在呈现方式、内容长度、推送频率等方面。因此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在进行内容推送时,要考虑到学生受时间和精力限制、兴趣差异等,频率和文字长度需控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避免引起学生反感。进一步丰富微信内容的呈现形式,将图片、文字、语音与视频有机融合,增强视觉效果和文字的感染力。从而有效吸引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微信平台的关注。

其五,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影响其对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当今高校开放自由的氛围,各种言论充斥其间,加之大学生思维活跃、又有责任与使命的驱使,因而对政治时局表现出较多关注,这也显示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建设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时要努力做到贴近学生政治诉求,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坚持弘扬主旋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营造积极宽松的言论氛围,鼓励大学生表达对时政的看法,增强其政治热情和政治敏感度,最大程度降低政治冷淡,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矛盾,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三、应对策略

1.学校层面

首先,改变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高校思政课内容政治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过多的理论灌输略显疲态,效果凸显不明朗。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应该与时俱进,用新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将常规的思政课与新媒体实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思政课教师要主动转变思维方式,学会善用新媒体,最终实现高校新媒体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

其次,学校要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设施。搞好校园网络设施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软硬件环境。

再次,学校加大组织管理力度,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纳入学校管理,制定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鼓励思想政治课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教育。

最后,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敏锐的信息意识,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后教育的无缝对接,在教师和网络意见领袖的双向配合下,将大学生牢牢吸引在主流的舆论场,引导大学生主动关注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

2.大学生层面

作为深受新媒体影响的大学生来说,首先,自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者,应该适应形势变化,改变学习习惯,善于借助外部媒介有效获取知识。其次,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主动关注改革发展进程,提高政治热情。再次,培养自己良好的媒介素养,学会科学合理的利用新媒体工具,主动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维护好新媒体领域的优良风气。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者,应该更新阅读观念,树立一种能够适应数字时展的大阅读观。“大阅读”主要体现在阅读媒介、阅读内容的扩大上。在掌握独立阅读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学习并熟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3.微信公众平台层面

首先,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要改进内容,做到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契合学生需求。其次,优化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频率和形式,将频率和文字长度控制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将图片、文字、语音与视频有机融合,丰富其呈现形式。再次,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将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及时解答学生在思想方面的疑惑,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亲近感。最后,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大宣传,扩大知晓率,充分吸收学生对平台建设的合理意见,及时改进,力求更多的大学生来关注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平台。(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8)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也高度重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已经开始逐步实施。针对新方案的实施,学界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真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近几年来,学界从开始比较宏观地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转到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具体地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研究也不断拓宽,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心理咨询、发挥网络教育功能、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都是学者们围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的重点。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也在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和方法,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步伐而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

1.始终强调鲜明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宣传和维护特定阶段的意识形态,抵制敌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无论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还是学者们的研究都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指导,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和反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以来,研究者们更加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关论著较多。

2.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的研究。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从近年的研究看,这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在研究中,除了强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正面灌输的作用以外,学者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和研究间接的、隐蔽的、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和载体,比如校园媒体、校园网络、校内社团、校内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努力挖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正面因素加以分析和研究。

3.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文本教育与人本教育的对立。前者以书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只讲抽象的理论,忽视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只注重文本逻辑性,忽视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只强调文本意义阐释,脱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矛盾,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难以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而对其产生了质疑与疏离。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把代表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近几年来学者围绕这方面的研究也很丰富,但通过何种方法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真正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实践中,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研究上,还需要学者结合实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更加紧扣时代背景和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和文化环境、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成份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国内环境: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下,学者们都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些研究既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功能,大力宣传党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为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理论创新成果服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的领导下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学者们还注意运用新技术手段的作用和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功能和凝聚人心、引导发展和稳定社会的功能的发挥。

2.研究中学科交叉的现象越来越多。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渗透的越来越多,这些学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对象、内容、环境、手段、效果等进行不同层次和角度的研究,给予实践活动以有力的指导,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学科的交叉研究呈现出研究者思维活跃、视角独特的一面,但有的学者也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已的地”的倾向,这种情形走向极端是不可取的,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边缘化”和“空壳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9)

2调研部署

整个调研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动员筹备阶段(7月10~15日)。学生工作部提供90名“家访”学生名单、家庭住址、学生基本情况,安排落实调研人员。就业指导处提供32“回访”企业的地址和联络信息,32个新拓展就业企业的分布区域与专业属性,安排落实调研人员。宣传教育部协同各有关部门展开“三走进”调研活动动员大会。第二阶段:调研阶段(7月19~8月15日)。26个调研组自行安排时间,认真开展调研。第三阶段:总结阶段(8月15~25日)。各组整理调研笔记、形成高质量规范的调研报告。第四阶段:评优阶段(8月25~9月10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统一收集调研报告,组织校外专家遴选优秀调研报告。第五阶段:交流阶段(9月15前)。学院团委9月15日前汇集、编印26份调研报告成册,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果、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纪实展示并归档;宣传教育部9月中旬召开“三走进”调研活动总结暨优秀调研报告交流大会,扩大成果受益面,积淀集中调研经验。

3“三走进”调研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工作干部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要队伍,这两支队伍存在“两张皮”现象,课堂理论教学和学生实际工作脱离。本次调研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搭配成组,就是克服“两张皮”现象,发挥各自优势和便利条件,形成合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实际、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解决学生日常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教师社会实践相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实践具有综合教育作用,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社会实践,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巩固、检验理论学习成果;提供与劳动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机会,培养热爱劳动与劳动人民的思想”。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的学科”。②2005年2月7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③我院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输,沿用一个教室、一名教师、一本教案、一只粉笔、一本教材的‘五个一’方法”④,单纯的理论说教,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支撑,调动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缺少吸引力和实效性。这次调研活动,18个学生“家访”调研组前往陕南、陕北、关中贫困山区、边远地区调研,主要对象是各种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问题、相对后进或品学兼优的农村学生;8个企业“回访与拓展”调研组调研活动共涉及长三角、珠三角、四川、重庆、北京、天津6个发达地区,通过调研,获取了大量丰富、生动、真实的第一手感性工作资料,增强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结合。我院现开设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课理论性强,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育,因此我院主要安排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操作性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很密切,因此,我院安排学生工作干部担任兼职教师。我院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和学生实际结合,不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现实问题、心理问题,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搜集大量第一手感性材料,为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提供丰富素材,更通过调研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与学生及家长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心理等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院是高职院校,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通过调研,走进企业,获得了鲜活的就业工作资料,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发展。“三走进”调研活动,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尤其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解决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等问题,为其排忧解难,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影响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1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38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ZHONG Linpeng, WU Zufeng, HONG L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51)

Abstract In the new media era, the use of new media and the use of new media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empirical stud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for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ll college graduate survey sampling, 148 randomly deployed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ntent, carrier and demand are investigated. Discovery of new media under 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platform coverag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s low, students of higher demand problem. Meanwhil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o establish new media concept,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broadening the ways of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five aspects of thinking and suggestion.

Key words new media;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新媒体以高多元化、强交互性、强开放性等特点,打破了时空界限,摆脱了容量与速度的限制,实现方便快捷、多角度、多维度的信息传播。同时,新媒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与形式。研究生主要将精力放在学术科研上,参与文体活动的机会较少。他们自主性强,偏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因而,传统的集体教育活动很难适应研究生的生活学习规律。其二,研究生在年龄跨度、个人经历,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中既有应届生,也有工作数年的,既有结婚生子的,也有未婚的,因而同质性较强的教育活动亦很难适应所有人。在此情况下,引导他们开展自我教育成为一个好的选择。其次,大多数研究者对“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理论型、宏观性、一般性的研究,在实践性、具体性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为开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战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探寻新方法,开辟新路径,使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堡垒”。本文自编问卷,以电子科技大学(985、211重点大学)为案例,对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

1 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选取电子科技大学在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结合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主要从理工科和文科专业选取了共约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约200 份,收回有效问卷148份(表1)。

(2)研究工具与方法。本研究自编调查问卷,主要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克伦巴赫信度系数检验得出该问卷的各维度系数均大于0.7,说明本问卷的信度属于可以接受的水平。在效度检验中,各维度的系数在0.24~0.45之间,代表本问卷的效度也是可以被接受的。运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理论研究,笔者自编的调查问卷主要从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等三个维度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体情况如下(表2):

表2 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经过对148份问卷在各维度上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20、2.90、3.75,其中除载体维度处于2(不认同)和3(不确定)之间,其他维度的平均值皆大于3(不确定)和4(认同)之间,但仅有需求维度高于3.55。这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是不够理想的。

(1)在新媒体下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平台覆盖面不广。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新媒体(如博客、微博、网络广播等)是现在研究生使用得最多的新媒体。148名受访者中,共122名,即82.43%的研究生接触最多的新媒体是网络新媒体(如博客、微博、网络广播等),而19名(12.84%)的研究生接触的较多的新媒体是手机新媒体(如手机短信、彩讯等),仅有7名(4.72%)的研究生接触较多的是新型电视媒体(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和其他新媒体。当前,高校校园媒体主要由校园网、校园 BBS 论坛和专业主题网站等组成,所传播的内容尽管紧跟新媒体的发展,但是无法覆盖主流的新媒体,所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平台覆盖面也不够广。这使得很多有效的新媒体平台没有被及时运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2)研究生对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较高,但对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在148份问卷中,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仅有12位(8.11%)研究生对现阶段通过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处于不确定状态,131人(88.51%)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处于认同或非常认同状态。而对于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114名(77.03%)的研究生都认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低。现阶段各高校都开通了各大新媒体载体,也相继改版网站,开通新的主题网站,但是因为内容不够鲜活,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且高校在运用新媒体载体时,会出现“语境转换”不畅的情况,还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方式来维护或运营,在“接地气”方面、内容丰富性方面都还不够,这些或多或少影响了研究生自主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通过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有一段路要走。

(3)研究生对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较高,但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较大。对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生对于高校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均值为3.55,表明需求较高。问卷中,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相关注或互为好友问题上,受访的148名研究生中,共有126名(87.14%)的学生认为该问题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有的同学愿意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相关注或互为好友,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空间很大。而关于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为好友或互相关注后,研究生新媒体消息时做出的反应,66名(44.5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可以直接消息;58人(39.19%)的学生对于有些消息会故意屏蔽老师,不让他们看到;17人(11.49%)的学生选择不任何关于个人心情的消息;仅有6人(4.05%)的学生另行使用新媒体客户端或开通账号,回避老师。以上数据表明,一方面尽管学生愿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体中互相关注或互动,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是十分愿意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自己的思想发展动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遇到的挑战十分巨大。

3 思考与建议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年古树幼苗起”。教育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做起。对于具有一定主体意识的研究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如此。笔者结合上述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新媒体的特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3.1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传播特征相一致的理念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自主性和参与性等传播特征,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种类,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和发展规律看,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传播特征相一致的理念,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在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把教育内容数字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声像交融,对学生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利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结合新媒体教育平台,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念。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问题选择相应的方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不同起因来选择相应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与身份特征来选择相应的方法。再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教育的隐蔽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带强制性要求的目的巧妙地隐藏在学生平时必须进行的新媒体活动中,相对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封不动照搬上新媒体的显性方法而言,这种隐性教育淡化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充分照顾学生的内心需要,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严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育,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重视个体价值和尊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及其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彰显个性情怀,健康发展。

3.2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

高校校园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高校校园媒体主要由校园网、校园 BBS 论坛和专业主题网站等组成,但是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研究生所关注的新媒体主要集中在QQ、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因此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及平台进行有效整合。首先,高校应设立统一的新闻中心,分工协同合作,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的有机融合。传统媒体有其优势,新媒体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会更吸引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者。借助新媒体,发挥新旧媒体优势,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各学科教师应积极构建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电子资源库,利用各自教学专长,交叉协同工作,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收集和整理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同时,鼓励学生搜集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网络媒体资源有必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整合。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进行优秀文化宣传与重要新闻报道,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得到优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操得到提高,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环境建设与育人相统一的目的。

3.3 拓展教育路径,构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QQ、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工具层出不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此类网络社交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顺应当今时展的潮流,充分了解学生当前使用的主要通讯工具,尽可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必采用以往面对面说教式教育的方式,可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途径进行沟通与交流。利用网络社交工具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避免了传统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场面,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另一方面交流方便,速度快,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还可以开展线上网络互动活动,既利于师生、同学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又利于师生、同学间感情的培养。同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自己公开的博客,该博客可以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表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或者发表自己对学生学习、生活或工作方面的建议,或者发表有关国内外的时政信息,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3.4 加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更应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挖掘者。为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之外,还必须掌握现代传播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注重新媒体的传播技巧的使用,培养熟练的媒体使用技能。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提高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通过定期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培训、社会考察、主题讲座等活动,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认识。同时,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不断进取,及时发现新媒体的新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新媒体前沿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媒体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互动交流,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媒介素养,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优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需要优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时性。首先,健全与完善校园新媒体的管理制度。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联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信息中心等部门,分工协作,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应做好全校校园网与新闻网的建设、维护与完善的工作,积极报道围绕学校的重大事件,主动地控制校园舆论。同时,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应大力组织主题演讲、主题讲座等活动,开展与新媒体相关的竞赛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起来,融入其中。而网络信息中心则应做好校园网络的建设、安全维护与健全完善的工作,构建一个安全与健康的网络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基础。其次,加强校园网络监控管理。针对学校各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做好校园网络的登记、备案工作,完善实名登记制度。学校网站、论坛和留言版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管理,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负面信息。对于在校园新媒体中传播负面信息的学生、老师或工作人员,绝不姑息,依据国家法律和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追究其责任,给予一定处罚。再者,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关注学生动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行为。通过对学生进行新媒体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和媒介运用能力,教导学生自觉抵制负面信息,积极动员周围人远离负面信息。在参与网站与论坛讨论的过程中,主动正面信息,自觉规范言行举止,积极传播正能量,做正面舆论的实践者,有理有据驳斥负面言论,主动自律地净化新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调研篇(1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38

Abstract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dea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lif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private college; life-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ssibility

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适应时代变化需要,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它主张将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它以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体现了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选择。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整理、分析部分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的成果,通过调查访谈法,主要是走访民办高校学生和思政教师,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方面存在的不足、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实意义及现实可能性,从而提出了民办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就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可能性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成为一种趋势

长期以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突出党性原则,注重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而忽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地位;注重强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而忽视学生的实际利益和素质发展。教育者往往把自己和受教育者看作传输和接受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工具,强调灌输而忽视启发,工作方式表面化和简单化,慢慢地脱离了生活,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信息的多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人文社科界倡导人回到自身、回到自己应该过的生活世界是一股重要潮流。大学生追求自我意识发展和张扬个性解放成为一种趋势。由此对教育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改变,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带来的弊端,很多专家学者开始进一步反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开始着手进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呈现出一种生活化的趋势。

目前,国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已有成果面世,来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提高实效。有学者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符号化”向“生活化”转变趋势,如“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生活话语”(胡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号化’向‘生活化’的回归“(张永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邵军),也有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指导原则及实现途径”(范彦,金鑫),“浅谈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吴娇)等。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趋势。如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在美国社会生活中通行的价值观念,其中心是“爱美国”,爱它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相信它是世界上最合理最优越的,由爱和信任而产生信念和忠诚。此外他们还充分利用国庆、校庆、毕业典礼等节日来举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日本的道德课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讲解、讨论、看录像、演剧、唱歌、辨论等,不拘一格、活泼有趣。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推行的是真实教育,课堂讲授结合社会生活,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注重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总之,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并且很多国家都已经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转变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效果非常突出。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这一课题都非常重视。在国内虽然许多学者对高校思想政教育生活化进行了多角度的丰富研究,但是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近些年,民办高校发展非常迅猛,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课题研究将目光聚集在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较强,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新时期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不仅认为它是党的整体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把它看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即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更为党和政府重视。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的更新,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新时期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关注。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指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意见》还具体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借助网络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和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等。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有关于教育领域改革的阐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党和国家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党的十以来,同志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提出“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②“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③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④

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重大、责任重大、意义重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猿帧耙匀宋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的关注

为了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之能够适应21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不少学者都将目光转向了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张得到普遍认同。我国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在2004年开始兴起,最早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是李焕明在2004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一文中提出的。⑤随后有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涵义的进一步把握、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依据的研究、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趋势的研究、有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不足及其具体表现的研究、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意义的研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途径的研究、关于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的研究⑥等不断出现,并且也有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所有这些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探索及实践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根基;而西方国家关于道德教育的实践则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现提供了经验借鉴。

本课题组成员对汉口学院的、东湖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调查样本,对2013级、2014级二个年级部分学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客观地调查,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有关的调查结果如下:

对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你在生活中判断事物是非的标准的确立影响如何?”的回答中,63%的大学生认为有影响,6%的大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影响。在对“您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的回答中,39%的学生认为在有助于考研、考公务员。问及“您觉得哪个因素最能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34%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因素。当被问及“听思想政治理论课您最感兴趣的是?”时,33%的大学生认为对实现生活中人物事件的评价。问及“有些教师上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60%的大学生认为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问及“您最希望老师用哪种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时,43%的大学生认为与生活相关主题讨论,学生上台讲课。问及“您最喜欢哪种类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时,47%的大学生认为参加公益活动,1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生活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我们知道,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他们相对理论而言是愿意多参加社会实践,希望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力来教育引导他们。

4 归纳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越来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同,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乘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东风,努力借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充分运用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的社会环境,结合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教育目标的现实化,教育内容的具体化,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教育评价机制的多元化等方面入手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注释

① 赵惜群.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9-07-22:007.

② 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01.

③ 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6-01-25:0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