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大全11篇

时间:2024-02-21 14:42:13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1)

平面设计师在工作中会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受众,他们拥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兴趣爱好,甚至不同的生理缺陷。设计师对受众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直接关系到作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受众的视觉缺陷这一生理特性,谈谈平面设计师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

视觉缺陷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使视觉器官或大脑视中枢的功能发生一定病变,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有视觉缺陷的人群视功能难以像一般人一样在从事工作、学习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应用自如,甚至丧失。常见的视觉缺陷主要表现为色盲、低视力和失明。

一.色盲

色盲指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有全色盲和部分色盲之分。全色盲最严重,较少见,部分色盲中红绿色盲最常见,其次是黄蓝色盲。约8%的男性和0.5%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是色盲,因此色盲足以成为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避免给色盲用户带来困扰,不要在作品中期待用户能够分辨出颜色。设计师应该确保颜色不是区分物体的唯一方式,在色彩区域运用不同的明亮度进行区分,并用单色检测你的设计,以确保其可读性。

在物体与背景之间,尤其当物体置于较低的光度时,创建色彩对比是比较可行的方法。物体在固色、对比度大的背景上最容易被感知。前景与背景之间70%的对比度值得推荐。请注意,在任何应用当中,白与黑都不是绝对的。

二.低视力

低视力指接近完全失明的局限性视力,是通过手术、药物或一般验光配镜无法改善的视功能障碍。它包括高度近视、视力模糊、视力昏暗、有限视角、成像断裂、飞蚊症等。

低视力用户需要更大的字体,放大工具,以及最佳的对比度与易读性。因此,能够帮助克服低视力这一情况的方法包括使用较大的字体与图像,使用高对比度的背景。

三.失明

失明是视觉缺陷中程度较重的一类。狭义指视力丧失到全无光感;广义指双眼失去辨解周围环境的能力。失明或法定失明的人在有视力和无视力之间存在一个范围。一些人是先天性失明,而另一些人是后天才失明的。人们视力减退或有限,还可能是随年龄增长而失去了视敏度。通常以视觉形式提供给人们的信息,针对失明人群,则应该用其他可替代的形式进行传达。

虽然有视觉缺陷的受众获取信息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只要设计师考虑周到,深入了解,精心设计,针对受众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那么受众获得的信息量则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甚至可以和正常人群相同。下面笔者以展览设计为例,谈谈可行的措施。

一.触感材料

触觉体验对有视觉缺陷的人们而言非常必要,也可以帮助许多有认知障碍的人们。所有的展览都应该提供触觉体验。与展览主题密切相关的物体,必须通过触觉体验(如触摸手工艺品、复制品、模型)和/或易于理解的音频描述,使受众对其有所认知。因此,在为展览选择所需物体时,请考虑那些可以被触摸或被复制以便提供触觉体验的物体,并且可触摸的物体间必须相互关联――通过背景知识和所处空间――才可以使有视觉缺陷的受众真正了解展览内容。

在实际展示空间里放置模型与复制品。只要可能,就应该允许所有来访者触摸这些物体,而不仅仅是那些视力低下或失明的人们。

二.音视频描述

如果触感方法不是对所有参展物品都可行,那么针对那些不可触摸或通过触摸提供不了多少信息(如水彩画)的物体,则可以使用音频描述。音频描述填补了低视力人群看不完全的那一部分空缺;它为失明的人群提供了细节,并将新事物与人们熟知的物体进行比较。

音频描述与描述性视频可以简要、客观地描述戏剧、电影或电视节目中人物的场景、服装、动作、外表和身体语言,也可以描述视觉艺术或其他展出材料的尺寸、形状、色彩、材质、构成、主题和内容。一般情况下,博物馆与展览馆中的音频描述都是预先录制的,来访者可通过录音带或随机访问数码回放系统获取内容。

三.大号字体与标签设计

标签设计必须为所有来访者清楚地呈现出主要展览副本。而且这些展览标签信息还必须在馆内用其他可替代的形式(如盲文、音频、大号字体)提供给无法阅读印刷材料的人们。这些可替代形式的标签应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座位区,以便于使用的形式供有视觉缺陷的来访者使用。

设计师在标签中应使用容易辨认的字体。对视力低下、有语言问题或认知障碍的人来说,最易于辨认的字体是无衬线字体或简单衬线字体。

易读字体有以下特征:

-有助于提升可识别性的比例;

-小写字母b, d, g, h, j, k, l, p, q, t和y清晰的延伸部分;

-容易辨认的数字(如区分明显的5,6和8)。

对于重要信息,请避免使用手写体与斜体字。低视力人群很难辨认这些风格的字体。如果展览标题用装饰性的字体呈现出来(它更像是一个图形,而非易读的文字),那么在靠近展览入口人们容易看到的地方还应该用更清楚的字体重复这一标题。

以上措施虽然以展览设计为例进行探讨,但其他形式的平面设计也都可借鉴使用。希望我们的平面设计师们多关注有视觉缺陷或其他生理缺陷的特殊受众,针对他们采取相应可行的方案,让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富人性化,也让这些特殊受众如同正常人一样获取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谈理.视觉障碍群体公共标识的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2)

韩湛宁:吕老师,您是中国书籍设计的主要代表和推动者之一。您提出“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的概念,为出版与书籍设计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请问您是如何提出“书籍设计”概念的?

吕敬人:你说的影响我还谈不上,如果说有影响,还是许多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其实我们提出“书籍设计”概念已经十五、六年了,我们并不是想要去颠覆装帧,而是对装帧的延伸。装帧本身过去只是一个装饰、表意、保护和工艺应用的概念,往往只停留于封面或简单的版式的设计,而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是一个设计意识的跨越。我们的书籍设计已经发展到了需要信息视觉再造的工作范畴,就是以文本为基础进行信息传达构架系统,来重筑视觉阅读的时空关系。什么叫书籍设计,就是将司空见惯的文字注入你的情感,并且对文本进行有秩序的驾驭,设计能为读者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我们的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书籍艺术展”、“中国最美的书展”、“翻开――两岸四地书籍设计展”,包括1996年的“书籍设计四人展”和《书籍设计四人说》都是在倡导这样的概念,时到今日,很多人都赞同这个概念。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绝不是一个名词的更改,而是对工作范畴的延伸和扩展,是多种艺术门类知识借助于纸面载体的综合表达,如文学、音乐、电影及戏剧等等。装帧和书籍设计是不能画等号的,书籍设计的工作体量是远远大于装帧的,可以说是1+1+1…=1,虽然仍为一本书,但这个1已经是3,甚至于更多的概念。

韩湛宁:在“书籍设计”这个概念下,我知道您又提出了具体的“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的三个层次。您如何看待这的三者关系呢?

吕敬人:我们把书籍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装帧层次,即保护和宣传,以及完整的工艺过程;第二个是typography design,也就是编排设计层次,编排设计又称为二维设计,就是把文本、图像、空间、色彩在一个二维平面上进行非常好的协调制作,使在翻阅每一页的过程当中呈现非常好的美感和流畅的阅读性,国外有专门的编排设计家“typography designer”,创造文字、塑造文字、编排文字、应用文字,传达文本、编织图像、制造阅读节奏空间;第三个就是editorial design,即编辑设计。编辑设计不是文字编辑的专利,它是指整个文本传递系统的视觉化塑造,属于导演性质的工作,设计师是把握文本传递的掌控者:书籍中的文字、图像、色彩、空间等视觉元素均是书籍舞台中的一个角色,随着它们点、线、面的趣味性跳动变化,赋予各视觉元素以和谐的秩序,注入生命力的表现和有情感的演化,使封面、书脊、封底、天、地、切口,如京剧生、旦、净、丑的做、念、唱、打发挥各自的功能,所有的设计元素都可以起到不同角色的作用,设计师也是一个角,一个导演,一个编剧或者是一个演员。

韩湛宁:您认为什么是最美的书呢?或者说,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

吕敬人:我们今天所说的最美的书,在评选中有意向大众读物投入较大的关注度,但未必就是最便宜或是最贵的书。书价贵贱不是衡量良莠的标准,关键还是物有所值。所以说,评判一本最美的书的标准是什么,我想莱比锡提出的评判条件值得借鉴,第一是设计和文本的完美结合;第二要有创造性,出人意表,决不容许“山寨”;第三,它是给人阅读享受的,一定是在印制作方面有它最精致和独到的地方;第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本土文化,希望作品能够体现自身民族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能够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同和喜爱。

韩湛宁:您一直在倡导书籍设计要做到“五感”的整体传递。“书籍五感”是杉浦康平先生提出的,您又是怎样发扬的呢?

吕敬人:书籍五感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杉浦老师把书籍五感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他曾经说:“书籍五感是设计思考的启始”,也就是说一个设计师如果连五感的意识都没有,那么他只能算一个简单的平面装潢师。书籍传递各种各样的质感。首先是视感,书籍本身就是视觉阅读品,视感是不言而喻的;其次是听感,听感是物化书的本身,比如轻重,翻阅过程中的声音等等,然而真正的聆听是心灵能读出书中的声音――作者的心声;第三是嗅感,书香除了纸张本身,印料本身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与书相关的各种气息;第四是触感,触碰对心灵有震撼作用,柔滑的、温馨的、冰冷的,触感非常直接,它带有性格,带有表情。自然的材质感和设计者所赋予的表情感都可以传递一种触觉感受。最后就是品味感。品味是抽象的体验,它绝不是“口舌的味道”,而是一种心里的品位,审美的品位,一本好书一定是在书籍四感的基础上升华到让心灵得到陶冶的“品味”的雅境。

韩湛宁:几年前您送过我一本您做的《百岁老父》,里边您的大家庭与的您的成长故事让我非常感动。那么您能谈谈您与书或者与书籍设计相关的成长历程吗?

吕敬人:说来我的青年时代与书没有太大关系,但要说有关系,倒是从小就“做”过书。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小图书馆,里面有很多老书,需要我们五兄弟来管理和维护,经常做一些修补、装订、包书皮之类的工作,包括我们的速写本也都是自己做的,那时觉得很好玩。家父藏书中有不少古籍,我对书中的宋体字、韵味十足的木版插图、薄薄的书面纸和线装书的形式感兴趣。我父亲是做丝绸产业的,家里收藏了大量的欧洲进口丝绸样品书和设计稿,那真是太精彩了。我想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吧。

韩湛宁:这个美好的经历是不是在你去北大荒的时候被改变了?这对您后来的创作有何影响吗?

吕敬人:开始后的1968年,我因“黑色”出生原因去了北大荒,一直待到1978年,整整十年。这十年是悲惨的,这悲惨并不是我个人的悲惨,而是这一代人的悲惨,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当然,这十年有喜怒哀乐,有友情、亲情、爱情,面对丑恶与愚昧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这个经历也是我最宝贵的人生经验的历练。

在那个年代,我们想方设法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白皮书”,就是当时给高级干部看的书,都是一些西方名著。因此恰恰是那个时候看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同时,我坚持画画,争取机会搞绘画创作。但我最大的幸运是1973年的某一天,突然从天而降了一位我极为崇拜的绘画大师贺友直。他被下放到了我们农场搞三结合创作,我得以有机会和贺老师同吃、同住、同创作了整整一年。贺老师成了我的恩师,他以他对艺术的思索和专业的创作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创作的严谨作风点拨了我的艺术道路和人生道路。在这以后我才真正懂得了如何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创作。

韩湛宁:我们都知道杉浦康平老师对您的影响是巨大的,您能谈谈那是怎样的机缘和经历呢?

吕敬人:我1989年因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日本讲坛社的协议被派送去了日本。当时我见过杉浦康平老师的作品和理论,非常仰慕,于是我就向讲谈社申请去杉浦老师那学习,得到一周两天的批准,这样认识了杉浦老师。我在讲谈社的一年中大量时间都呆在杉浦老师那,后来我又正式在杉浦老师那里学习了一年,杉浦老师还专门为我提供了奖学金,让我可以专心学习。那时候他每个礼拜都给我讲课,让我参与了大量的实践,并处处对我言传身教,吃饭、下午茶也都是讲课的时间,给我讲音乐,看了大量的电影,对我的艺术修养的教诲是全面的。

我在他身边呆了整整两年,回国后我们从来没有中断过联系。他的修为一直影响着我。他既博学又精一,但他只把自己界定为一个设计师,他的精一成就了他的高度。他让我觉得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是多么了不起。

韩湛宁:回国之后您是怎样开始新的书籍设计道路的呢?1996年您召集举办的“书籍设计四人展”以及出版的《书籍设计四人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那应该是您回来之后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吧?

吕敬人:1993年我从日本回来,在观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国内的设计观念和体制对我来说是一道限制,使我感到了压抑和无奈,这种滞后让我觉得需要有一批人去突破这样的障碍。于是1996年我和宁成春、吴勇和朱虹一起做了一个“书籍设计四人展”,并出版了一本书,我们提出了“书籍设计”观念,企图以书籍设计这样的行为和展览改变人们的观念。当时这样的展览是不多的,这样的书更是不多,因此展览产生了很大的轰动。借助这样的一个活动,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慢慢地聚集在了一起。

韩湛宁:关于您的作品,您认为自己的设计风格或者个性是什么?

吕敬人:书籍艺术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个性就是生命,多元思考是诸多风格形成的前提,坚持个性才能体现风格。“风格”的境界,是一个艺术上不太安分、又永不满足的设计追求。为此,对每本书的设计抱着一种新鲜的态度,希望不重复自己。维系个性的发挥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的设计个性,喜欢内敛而不张扬的表现手法,另外是追求书籍设计的整体概念的实现并非局限于装帧。

韩湛宁:我非常喜欢您设计的《梅兰芳全传》,我觉得代表了您的“编辑设计”的思想,请谈谈您做这本书的思路吧?

吕敬人:《梅兰芳全传》这本书是2000年设计的,当时文编给我的只是一本35万字的纯文稿,无任何图像资料。梅兰芳是个视觉表演艺术家,他的生活舞台和戏剧舞台形象都非常丰富,所以这本书充满了视觉传递的可能性。征得梅兰芳家属的同意,征集了上百张展示他方方面面的图片,根据文本重新编辑全书的图文结构,呈现最佳的阅读节奏秩序,传递信息时空陈述的轨迹,并为读者创造联想记忆的机会。同时我将书口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读者在翻阅书籍时,左翻是着戏服的梅兰芳舞台形象,右翻是着便服的梅兰芳生活形象,呈现出他生命中的两个舞台。书已经成为一个在翻阅过程中有生命的东西,因为梅兰芳的一生已经深切的印在了读者脑子里。

韩湛宁:不仅是这本书,您设计的很多其他的书,都提供了视觉化和情感化了,如您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的作品《中国记忆》,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您怎么评价自己这个作品呢?

吕敬人:《中国记忆》以构筑浏览中国千年文化印象的博览“画廊”作为设计构想,将本书内涵元素由表及里贯穿于整体书籍设计过程。设计核心定位是体现东方文化审美价值。将中国传统审美中道、儒、禅三位一体,即道教的飘逸之美、儒家的沉郁之美、禅宗的空灵之美融合在一起,并试图渗透于全书的信息传达结构和阅读语境之中。书中的章节划分、章隔页内容的编辑、画页文字归类划定、传统包背装拉页阅读设计、书页纸张触摸质感设定、封面锁线形态和腰封动静图像翻阅呈现等等,其设计过程都是书籍设计理念的有序的体现。

韩湛宁:我认为,设计其实就是把精神的东西物化,视觉化,让观者从视觉来感受这个精神。《中国记忆》这个精神传递就非常完美,把中国文化的美与精神内涵完美融合。其中的具体设计思路应该是如何视觉化传递这个精神吧?

吕敬人:对,这也是最难的。我的设计思路是将中国最典型的文化精神所代表的天、地、水、火、雷、山、风、泽进行视觉化图形构成,以体现东方的本真之美。书名字体选择雄浑、遒劲、敦厚的《朱熹榜书千字文》中抽取“中国记忆”四个字进行重构。版面设计以文本为基础,编织内容传达的逻辑秩序结构和物化驾驭规则,把握好艺术表现和阅读功能的关系。中国文化不仅有博大恢弘的一面,还有高幽雅静、宁静致远的特点。

韩湛宁:我对您的作品很多都印象深刻,如《生与死》《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黑与白》《周作人俞平伯往来书札影真》《子夜》《马克思手稿影真》《朱熹榜书千字文》《翻开》等,这些书的设计对年轻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年轻一代的书籍设计师,您认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吕敬人:设计是一种思维活动,一个不喜思考的设计师是做不出有深度的作品的。杉浦先生曾对我有这样的教诲,作为一个书籍设计师应具备三个条件:一为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二为要有较强的理解力,即有较丰厚的知识积累,善于分解、梳理、消化、提炼并会利用到设计中去;三为跳跃性的思维,即异它性及出人意表的思考与创意。

韩湛宁:您认为书籍的生命力在哪里?

吕敬人:首先我相信这种生命消失不了,我常说“留住温和的回声”,面对相对冷冰的电子载体,真的不愿意看着书籍文化留给我们的历经千年的阅读习惯走向消失。作为书籍设计师应努力创作更多读来有趣受之有益,富有新意的书籍。真正留给读者的书是那些能让人感受到书籍五感的书,使之成为一个永恒的生命,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时代!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3)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064-01

图必有形,从古老的洞窟岩画,彩陶纹样,到现代图形设计,图形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法则来表现,图形的处理直接影响传达过程中视觉交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图形本身也因为在视觉传达中作为交流和沟通的媒介,而具有了符号特征。图形设计是一种视觉语言的符号化处理,作为视觉艺术,图形符号是构建视觉语言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甚至可以微妙地表现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心理特征和情感特征。形成本民族独树一帜的风格。

在全球设计的大浪潮中,本土设计集中体现了世界设计多样性的要求,它是“本土知识体系”的表现形态之一。中国设计已经在一个新的平台开始寻找根植于中国的原创力,中国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图形符号。

一、对中国传统设计中的图形符号分析和看法

纵观世界古代设计史,我国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设计语言,是一部璀璨的,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设计史。中国传统设计无疑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基础动力。首先浅谈中国传统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中国传统设计给现代设计留下了丰富的形象资料,如图案,纹样等。

1.中国是一个装饰大国,中国的纹样何止百种千种,纹样是传统的图形符号,在原始彩陶,青铜器,画像石画像砖,瓷器,书籍,灯具,服饰,家具,建筑等都能寻找到中国的传统装饰纹样,它们作为古代设计的装饰,正如田中一光在《设计的觉醒》中提到“纹样的美妙,在于它超越了事物具体的形象,而呈现出图案本身纯粹的美”。

2.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图形符号,如皮影,剪纸,脸谱等等,他们生动的传达古人的生活态度,情趣和文化。

3.中国的书法,篆刻也是图形符号的一种。

中国传统图形符号展示了我们先辈独特的抽象设计思维和对美的解读。在这些图案的线条和块面中积淀了华夏民族悠长灿烂的文化,在我们研究的同时,还伴随着一次“美的历程”。对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图形符号,我非常认同黄永松先生提出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家顾好,让游子还乡’。”

现在想到不少设计学习者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寻找外国装饰纹样拿来做设计时,不禁汗颜。

二、中国现代设计中传统设计图形符号的再创造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传统图形符号,更加重要的是蕴藏在图形符号背后的意义和哲学。图形符号的设计不单单是抽象的描摹,还需要文化,情感,生活态度等多方面因素。在这个“文化匮乏的社会形态下”现代设计的图形符号需要精神支撑,对于这一点古人也留下了大量总结与实践的设计思想,它们积淀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太极图形是中国传统图形符号,表达了丰富的符号内涵,一方面它是中国古人对于混沌宇宙的观念把我“大象无形,大音无声”古人把变幻莫测的宇宙规律融入到这样一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图形中,另一方面,也是古人对阴阳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现在设计常常借鉴太极这一图形符号,但并非单纯的借鉴,这一符号又被设计师根据不同的大环境,注入了新的内涵。

三、中国现代设计应开放的看待中国传统设计

路易·威登中国区总裁施安德说,路易·威登成功的秘密是“永远站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可以说“传统”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只专注中国传统设计的研究,而停止学习世界现代设计中的脚步,现代平面设计不再是闭门造车的设计,真正优秀的设计作品总是突破民族界限,突破国界,被世界广泛认同的设计。这是涉及到设计作品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

在现代设计的世界浪潮中,中国并没有完全形成成熟的,独具中国特色的,能代表民族的本土设计语言。图形符号是意念,文化,精神的表达,日本设计是处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非常成功的案例。从这一个层面上我们应该研究日本如何把握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从而总结他们的经验,加快我国本土设计的步伐。

四、结语

成功的设计必定先要穿越一条崎岖的小路,其中有诸多思想潘篱,传统与现代的话题是其中之一。我国本土图形符号的探索已经稍有成果,但还未成熟,能代表中国的本土的,体现中华民族的图形符号必定会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总结才能真正被民族,被世界认可。

参考文献:

[1]傅克辉著.中国设计艺术史.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4)

情商由情绪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驱策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的反应能力所组成。它包括如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克服冲动;如何调适情绪,避免因过度沮丧而影响思维;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地去理解他人;如何激励自己愈挫愈勇,对未来永怀希望。它涵盖了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的自制力、刚毅力、善解人意的能力和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①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要学会倾听他人、解读他人的心情、分析和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情商。

首先,通人情、达事理是赢得嘉宾尊重的重要前提。《鲁豫有约》主持人陈鲁豫很少对嘉宾穷追猛打,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在很多时候,当某件事情使嘉宾黯然神伤,她会像嘉宾生活中的知心朋友一样地说:“我们换个话题。”同时,鲁豫善于倾听,并不会随意打断嘉宾的话语,而且十分尊重嘉宾的隐私。这种“善意”给嘉宾一种安全感,从而让嘉宾能够毫无保留地吐露自己的心声。

其次,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真诚地关心嘉宾、理解嘉宾能让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如《鲁豫有约》在采访毛阿敏的节目中,当谈到毛阿敏“偷税”的问题时,鲁豫并没有直接把问题抛出来,而是设身处地地用了一句内心独白:“你当时有没有想过,天啊,我有可能要坐牢,这个你想过没有?”偷税属于法律问题,但鲁豫并没有质问嘉宾为什么偷税,而是以关心的态度去照顾嘉宾的感受。毛阿敏在面对这样的关心时,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没有。我的本意从来没有这样,唱歌我不是第一个出名的,中国文艺界也不是我第一个开始演出挣钱的,我都是按前辈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别人没有事情,我想我应该也没有事情的,哪想到都发生在我身上了。”这样,鲁豫将一个本可能会引起嘉宾反感的问题,成功地让嘉宾接受,让谈话得以继续。

善于挖掘嘉宾内心世界

情感类谈话节目中的嘉宾,其情感生活经历大多是曲折的,有些嘉宾甚至会在节目中表现出“反交流”的情绪。当面对这样的嘉宾时,如何走进嘉宾的内心世界,让嘉宾真情流露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情感类谈话节目主持人要走进嘉宾的内心世界,首先要对嘉宾的情感生活经历有所了解,并根据所了解的情况来设计谈话。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在节目录制时,虽然看似和嘉宾聊得热火、像是亲密好友,十分轻松随意,而事实上,主持人和嘉宾可能也是初次相识,那些看似随意的举动实际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为了获得良好的大众传播“表演效果”,即满足受众对嘉宾内心世界的好奇和窥视,必须预先设计,进行一场有准备的人际交流。这些经过事先调查并设计的内容将成为节目的亮点,它挖掘了人性,也向观众展示嘉宾的内心世界。

要挖掘出嘉宾的内心世界,仅仅凭借对嘉宾的了解是不够的。在节目进行中还要掌握一些问话的技巧,让嘉宾放下心理戒备。如在《鲁豫有约》中,鲁豫对毛阿敏是这样开场的:“直到昨天晚上其实我还挺担心的,因为我不知道你做了多大的准备,就是你准备对我讲多少,就是你的心理准备,因为我想,如果你来做我的节目,你心里应该会想到,我可能会问得很坦率。”这段坦率的开场白,不仅一下子拉近了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让毛阿敏放下了自己原本设置的心理防线,从而敞开心扉。对于鲁豫的话,毛阿敏说:“我知道你应该问一些比较尖锐或者比较坦率的问题。”而在之后的谈话中,当鲁豫谈及毛阿敏的逃税问题时,毛阿敏也很坦率地讲出了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

现场情绪控制能力

情绪控制对于主持人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我的情绪控制、对受众的情绪控制和对节目现场的情绪控制。谈话类节目是在大众传播下进行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活动从自我意识与自我表露开始”“自我表露是人际传播交流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是一种自觉不自觉进行的自愿和真实的行为,当一个个体将自己的情况、状态能力等信息传送给他人时便形成了自我表露”。②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首要任务是要激起处在大众传播背景下的这些嘉宾的表达情绪,让来到现场的嘉宾有意愿、有激情表达自己,同时又要把握一个度,在嘉宾的情绪到达一个临界点时,主持人又要起到“灭火”的作用,控制住嘉宾的情绪。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涉及到的主题大多是嘉宾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如果现场没有合适的氛围,那么嘉宾的叙述便显得干巴巴,且给人一种不真实感,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同样,如果嘉宾过分投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场也会出现混乱,影响节目的进行,甚至带来不良的传播效果。因此,在情感类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情绪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当下,我国许多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刻意煽情,把“眼泪”作为节目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些节目中充斥着大量戏剧性场面,或爆料隐私;或安排神秘嘉宾突然现身;或设计破镜重圆、大团圆情节……只为了让嘉宾流泪,赚取收视率。这些环节的设置本无可厚非,而一旦情绪控制不当,便会出现混乱,造成不良影响。2003年5月27日,湖南卫视《真情》栏目在录制《父女冰释前嫌》节目时,该期节目主人公——委托人龙某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突然情绪失控,奔向后台,割脉自伤,血流现场。现场观众纷纷离开座位,拥上围观,争睹割腕场面,现场一片混乱。

在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中,当嘉宾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时,他们的情感防线是非常脆弱的,特别是当嘉宾的回忆带着痛苦、悔恨和无奈时,如果主持人不加以控制,反而不断地刺激嘉宾的话,便会出现上面类似的场景,造成不良的影响。杨澜认为主持是一门讲分寸的艺术,这“分寸”二字,就包含了对情绪,特别是对现场情绪的控制。情到深处反而淡,要掌握好这“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艺术,掌握好煽情的尺度,并非易事,它与主持人渊博的学识、机智的应变是分不开的。③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

栏目责编:黎 莉

注释: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5)

实践目的:熟悉公司的运作流程,掌握设计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熟练专业技能,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前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及毕业后的工作生活。

实践时间:2013年XX月XX日到2013年XX月XX日

实践地点:厦门麦洋贸易有限公司

一、我的面试

上公司进行面试,对于经验尚浅的我少不了紧张,焦急的情绪。我知道,要给经理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到我的面试合格与否。面试那一天我并没有很刻意为自己打扮什么,而是朴素大方,洁净整齐。因为我知道:一个人脸上的表情,要比她身上的衣装重要多了。除了衣着方面,我更注重时间。我一向是一个守时的人。守时是我个人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次我也不例外,因为我知道,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应该是公平的。拖延时间即偷窃时间。任何的早到或者迟到都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因此我把时间控制得很好,既不早到也不迟到。这样就为我们的谈话奠定了基础。

见到经理,我始终脸带微笑。我为自己能在短时间内舒缓紧张的心情而感到高兴。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整个谈话过程都比较畅顺,气氛也比较轻松,由于我只是实习生,而且操作比较简单,经理并没有刻意刁难。终于我被录用了。

二、我的工作过程

初次接触工作我非常紧张,由于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差距,我只能先从事一些琐碎的设计任务,偶尔做些设计也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我总不自觉打起退堂鼓,开始想象着也许是我不太适合这个工作,而后,又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这个想法,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完成。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我是学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怎么会想到去搞平面设计呢?

原因一:在学校里课余时间我喜欢充实自己,所以平时就自学了下3DMAX、photoshop设计软件的应用。

原因二:其次在大学里我们也学了些CAD、ProE、UG等设计软件的应用,因此我能熟练的应用软件来传达,表现我的设计理念。

原因三:我觉得,多学点比单学习模具设计的多了一点就业的机率,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广。当然,专攻模具设计也能达到一个很精很专业的地步。

原因四:我对模具有点敏感,兴趣不浓。

那平面设计行业前景怎样呢,什么是平面设计?

(1)用一些特殊的操作来处理一些已经数字化的图像的过程。

(2)它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

一:理解平面设计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将是了解设计的第一步,有助于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准平面设计师的职责范围。

1:平面设计的正名与分类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交际更广更深,传统的定义,因为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

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行录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

另外,商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很显然是存在的。

2:平面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据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3:平面设计的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

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

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

二:平面设计之路

设计的学习有很多不同的路,因为这是有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曾经如何如何,在进入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的阅历都将影响你,你都将面临挑战与被淘汰的可能。

1: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设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方式。

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

第二步:画草图,设计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着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

第三步: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你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最关键的是让你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你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步:设计,你要设计什么?不用担心,进入企业学习的同时也意味着你才刚刚开始,你将不折不挠,不浮躁不抱怨、务实的、实事求事的态度步入这一领域。我们需要具备的背景知识,标志的意义、标志的起源、标志的特点、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的艺术规律、标志的表现形式,标志的构成的手法、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对我们周围的视觉环境满意吗,你的设计理想是什么?

第五步:能辨别设计的好坏,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为了向前我们必须回顾历史,既而从理论书籍的学习转变为向前辈及优秀设计师学习。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比较长期的一个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你有时困惑、有时欣喜,伴随着大量的实践以及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

你需要学会规则,再打破规则。

2:设计师的要求

1、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发明创造的能力 、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最起码,优秀的设计师有他们 “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逻辑的观点。

2、设计师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实现新的创造。

3、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师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将协助他在设计生活中越过一道又一道障碍,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个人的修为,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

目前做平面设计这行市场竞争虽然不小,但收益同样不少。

而我们公司是为大中型企业进行网站筹措、设计,网络推行营销于一体的国内首家云服务综合性电子商务托管平台,公司实力雄厚,网络业内专业优质的人才,形成一支规模最大、最具实力、最富经验的专业团队。

经过了几天琐碎的设计任务的锻炼,使我对设计有了基本掌握,也学到许多在课本中无法涉及的内容。对于设计基础也有些掌握。也因此对设计有所喜爱。同时也学会了怎样与客户交流,怎样揣摩客户的心理,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认识到了设计的一般流程。后来,公司便让我参与正在进行的设计项目,让我们、锻炼一下自己。公司给了我一些设计任务。一开始设计出的作品并不能符合主观的要求,未能做出很好的方案。过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在各位师傅的耐心教导下,终于可以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平面设计联系起来,终于做简单的东西可以得心应手了。还有些平时不怎么注意的小技巧,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要多与客户沟通,多向主管询问意见,多向身边同事请教。

平时,主管和经理也时常在谈话中教育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设计师、如何做人。当我们出来社会实践,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自己能为别人创造什么,其次也要了解对方、了解别人的需求。设计师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力,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事物升值。除此之外还要有自我学习的精神,在不断地自我升值中积累资本,提升自我人格的魅力。要不骄不躁、勤勉自励,思想上有追求。这些品质都是设计师在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博学多才能使设计作品更加深刻和有内涵。而注意自我品格的修养则能使自己善于沟通、善于交际。

几个月下来的工作的确很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但是后面也渐渐就习惯了,不断有新的知识学到,心里有一种充实感.经理让我学习设计师学习设计来填补自己在创意上的缺乏.在这两个月里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也巩固了以往许多知识.现在工作的每一天几乎都会有大的或小的问题,这样其实我很开心,我也有信心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因为我有我的信念:我不怕问题的到来,因为问题总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当然如果和办公室的同事不能好好相处,就等于把自己排斥到这个公司之外,无法投入工作,没有一个轻松友好愉快的心情,就会严重降低办事效率。

三,同事相处让我学会如何做人

想要搞好人际关系,首先就是懂得合作和分享,即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一点做到了,无疑推动了我的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能获得同事的接纳和支持。其次就是微笑,我认为微笑可以使同事间由陌生而熟识,这样工作也不再那么枯燥。再者,我喜欢聆听,空闲的时候我很喜欢聆听,听办公室里同事们谈谈生活的趣事,办公室的趣闻,偶尔还略谈公事,由于我只是个练习者,我没有资格给她们更多的意见,于是我就选择聆听,她们都是专业人士,经验比我丰富,从中我可以学到一些技巧,听听她们处事的方法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我会恰当地加点个人意见,使得我和她们的距离拉近了。

五、实践总结

在这段实习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事,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西,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这回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挣来的钱,当时我真的是激动万分,那种感觉真的是无法形容的美妙。

实习是为将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珍惜自己每一个工作的机会,不论什么人,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好好的表现、展示自己的能力,不要错过好的机遇,没有一件事情是轻轻松松的,但每一件事都是让人成长的,经历一段过程,喜悦或是艰辛,尽管经历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们都会因涉事而成长。

在短短的时间里我虽然未能透彻了解公司的具体运作,但是我学懂了一些为人处世地道理,弄清楚了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工作过程中,处理事务小心谨慎,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从学习中也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设计行业的个性和潜力。而作为将来的设计者其中一员,不仅要将设计的理论掌握好,更要充分的去认识市场、了解市场。

总得来说在实习期间,很辛苦,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6)

实践时间:2013年XX月XX日到2013年XX月XX日

实践地点:厦门麦洋贸易有限公司

一、我的面试

上公司进行面试,对于经验尚浅的我少不了紧张,焦急的情绪。我知道,要给经理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到我的面试合格与否。面试那一天我并没有很刻意为自己打扮什么,而是朴素大方,洁净整齐。因为我知道:一个人脸上的表情,要比她身上的衣装重要多了。除了衣着方面,我更注重时间。我一向是一个守时的人。守时是我个人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次我也不例外,因为我知道,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应该是公平的。拖延时间即偷窃时间。任何的早到或者迟到都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因此我把时间控制得很好,既不早到也不迟到。这样就为我们的谈话奠定了基础。

见到经理,我始终脸带微笑。我为自己能在短时间内舒缓紧张的心情而感到高兴。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整个谈话过程都比较畅顺,气氛也比较轻松,由于我只是实习生,而且操作比较简单,经理并没有刻意刁难。终于我被录用了。

二、我的工作过程

初次接触工作我非常紧张,由于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差距,我只能先从事一些琐碎的设计任务,偶尔做些设计也觉得自己压力很大。我总不自觉打起退堂鼓,开始想象着也许是我不太适合这个工作,而后,又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这个想法,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完成。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我是学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怎么会想到去搞平面设计呢?

原因一:在学校里课余时间我喜欢充实自己,所以平时就自学了下3DMAX、photoshop设计软件的应用。

原因二:其次在大学里我们也学了些CAD、ProE、UG等设计软件的应用,因此我能熟练的应用软件来传达,表现我的设计理念。

原因三:我觉得,多学点比单学习模具设计的多了一点就业的机率,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广。当然,专攻模具设计也能达到一个很精很专业的地步。

原因四:我对模具有点敏感,兴趣不浓。

那平面设计行业前景怎样呢,什么是平面设计?

(1)用一些特殊的操作来处理一些已经数字化的图像的过程。

(2)它是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于一体的综合内容。

一:理解平面设计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将是了解设计的第一步,有助于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准平面设计师的职责范围。

1:平面设计的正名与分类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平面设计等等,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交际更广更深,传统的定义,因为设计无所不在、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

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行录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

另外,商业设计与艺术设计很显然是存在的。

2:平面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事实上她更象人际关系学,依据魅力来征服对象,你的设计有抓住人心的魅力吗?是一见钟情式的还是水到渠成式的。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3:平面设计的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

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

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

二:平面设计之路

设计的学习有很多不同的路,因为这是有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曾经如何如何,在进入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的阅历都将影响你,你都将面临挑战与被淘汰的可能。

1: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设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方式。

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

第二步:画草图,设计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着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

第三步: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你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最关键的是让你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你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四步:设计,你要设计什么?不用担心,进入企业学习的同时也意味着你才刚刚开始,你将不折不挠,不浮躁不抱怨、务实的、实事求事的态度步入这一领域。我们需要具备的背景知识,标志的意义、标志的起源、标志的特点、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的艺术规律、标志的表现形式,标志的构成的手法、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对我们周围的视觉环境满意吗,你的设计理想是什么?

第五步:能辨别设计的好坏,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为了向前我们必须回顾历史,既而从理论书籍的学习转变为向前辈及优秀设计师学习。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比较长期的一个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你有时困惑、有时欣喜,伴随着大量的实践以及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

你需要学会规则,再打破规则。

2:设计师的要求

1、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发明创造的能力 、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最起码,优秀的设计师有他们 “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逻辑的观点。

2、设计师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实现新的创造。

3、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师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将协助他在设计生活中越过一道又一道障碍,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个人的修为,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

目前做平面设计这行市场竞争虽然不小,但收益同样不少。

而我们公司是为大中型企业进行网站筹措、设计,网络推行营销于一体的国内首家云服务综合性电子商务托管平台,公司实力雄厚,网络业内专业优质的人才,形成一支规模最大、最具实力、最富经验的专业团队。

经过了几天琐碎的设计任务的锻炼,使我对设计有了基本掌握,也学到许多在课本中无法涉及的内容。对于设计基础也有些掌握。也因此对设计有所喜爱。同时也学会了怎样与客户交流,怎样揣摩客户的心理,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认识到了设计的一般流程。后来,公司便让我参与正在进行的设计项目,让我们、锻炼一下自己。公司给了我一些设计任务。一开始设计出的作品并不能符合主观的要求,未能做出很好的方案。过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在各位师傅的耐心教导下,终于可以把自己所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平面设计联系起来,终于做简单的东西可以得心应手了。还有些平时不怎么注意的小技巧,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要多与客户沟通,多向主管询问意见,多向身边同事请教。

平时,主管和经理也时常在谈话中教育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设计师、如何做人。当我们出来社会实践,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自己能为别人创造什么,其次也要了解对方、了解别人的需求。设计师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力,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事物升值。除此之外还要有自我学习的精神,在不断地自我升值中积累资本,提升自我人格的魅力。要不骄不躁、勤勉自励,思想上有追求。这些品质都是设计师在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博学多才能使设计作品更加深刻和有内涵。而注意自我品格的修养则能使自己善于沟通、善于交际。

几个月下来的工作的确很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但是后面也渐渐就习惯了,不断有新的知识学到,心里有一种充实感.经理让我学习设计师学习设计来填补自己在创意上的缺乏.在这两个月里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也巩固了以往许多知识.现在工作的每一天几乎都会有大的或小的问题,这样其实我很开心,我也有信心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因为我有我的信念:我不怕问题的到来,因为问题总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当然如果和办公室的同事不能好好相处,就等于把自己排斥到这个公司之外,无法投入工作,没有一个轻松友好愉快的心情,就会严重降低办事效率。

三,同事相处让我学会如何做人

想要搞好人际关系,首先就是懂得合作和分享,即多跟别人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一点做到了,无疑推动了我的工作顺利进行,而且还能获得同事的接纳和支持。其次就是微笑,我认为微笑可以使同事间由陌生而熟识,这样工作也不再那么枯燥。再者,我喜欢聆听,空闲的时候我很喜欢聆听,听办公室里同事们谈谈生活的趣事,办公室的趣闻,偶尔还略谈公事,由于我只是个练习者,我没有资格给她们更多的意见,于是我就选择聆听,她们都是专业人士,经验比我丰富,从中我可以学到一些技巧,听听她们处事的方法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有时我会恰当地加点个人意见,使得我和她们的距离拉近了。

五、实践总结

在这段实习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事,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西,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这回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挣来的钱,当时我真的是激动万分,那种感觉真的是无法形容的美妙。

实习是为将来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珍惜自己每一个工作的机会,不论什么人,什么学历,从事什么工作,好好的表现、展示自己的能力,不要错过好的机遇,没有一件事情是轻轻松松的,但每一件事都是让人成长的,经历一段过程,喜悦或是艰辛,尽管经历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的结果是相同的,我们都会因涉事而成长。

在短短的时间里我虽然未能透彻了解公司的具体运作,但是我学懂了一些为人处世地道理,弄清楚了将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工作过程中,处理事务小心谨慎,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从学习中也让我更深刻的了解设计行业的个性和潜力。而作为将来的设计者其中一员,不仅要将设计的理论掌握好,更要充分的去认识市场、了解市场。

总得来说在实习期间,很辛苦,更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7)

一、从节目选题上来看,节目选题应当符合当前社会背景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新闻类谈话类节目永远是和时展的现实“问题单”联系在一起的。而这本身就体现了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生存及发展的尊重。同时,节目在节目选题和内容上,要注重传达给观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样才能将人文关怀真正贯彻到节目中,不负谈话节目的社会功能。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认为“一个好的脱口秀应该激发人深思,引发一个新思路,也许在绝望时给你一点希望,使你有一点受到鼓励的感觉”。而那些脱离群众生活且不能反映积极生活态度的节目最终会被观众所淘汰。

二、在主持人设计上,须注重细节打造

首先,新闻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这样才会对任何选题都能够挥洒自如。其次,在节目定位上要求主持人在共情的基础上和嘉宾做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交流。正如《鲁豫有约》主持人鲁豫所说,她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改变世界,但可以做到温暖人心。再之,主持人也应当认识到谈话节目应该追求文化品位,强调人文关怀,但是“人文绝不是文人的代名词,人文节目不只是文人卖弄雅趣雅兴,如果仅限于此,观众就会觉得人文节目就是文人艺术沙龙、书房聊天,跟千家万户没有关系。”所以,人文两个字不应当有非常强的贵族化表情,把自己变成天然道德完美主义者,把自己的语言变成一个圈子中的语言。因此,主持人在主持方法上,要注意倾听的技巧,做到节目以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为中心,正确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当然,这并不否认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个性张扬。相反,主持人既要展现个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兴趣,还需要展现出所主持的谈话节目的价值取向。例如,对同一个话题,不同的主持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同样是关于的话题,在崔永元的《实话实说》里,他以生动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诫人们“珍惜生命,远离”。而窦文涛在他的《锵锵三人行》里,则与嘉宾讨论吸毒的滋味到底有多美。温弗瑞则从自己年轻时被骗吸食大麻和戒除的经历说起,谈论的可恨但并不可怕,努力给人们一些积极的启示。

三、合理“设计”嘉宾

在邀请嘉宾时,首先要“请对人”,即一定是对新闻事件的亲身见证者或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其次,要在录制前与嘉宾多交流,寻找双方及观众间的共鸣点,这种对观众负责的态度实质上是人文关怀理念在节目中的体现。例如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谈话》,为了制作《我的孩子不完美》这期节目,编导花了有半个月的时间,跑了很多小学,前前后后见了五十多个孩子和家长,最后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孩子和家长,从而制作出一期精良的节目。

四、综合运用多种电视手段打造现场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8)

电视访谈节目是将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之间的交流对话,作为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传播。主持人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控场能力、亲和力之外,能不能循序渐进地、敲击心灵地、真诚善意地提出好问题,常常成为评价此类节目主持人能力高下的重要指标。而主持人的采访提问能力并非一日之功,也不能由一时之灵感决定,它源自于访谈之前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也源自于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的能力特质,即信息能力、共情能力、感性与理性动态平衡把控能力。

一、信息能力

主持人与采访对象间直接的、基本的交流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对于主持人来说,信息接收是否全面、梳理是否清晰、反馈是否及时,关系到双方交流是否顺畅、融洽与深入。主持人接收信息的全面与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1、信息接收的效率取决于是否专注于倾听

“专注是指积极的倾听者精力非常集中地听说话人所说的内容,并关闭了其他成百上千混杂在一起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念头”①。专注于倾听就要全情投入到倾听的过程中。

首先,要自觉主动地排除采访中出现的各种干扰,如采访现场环境、噪声的干扰;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易波动的情绪干扰;提前设计好的采访思路模式干扰等,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倾听中去。其次,思想高度集中于对方的话语,最大限度地注意并记忆每一条信息的内容。交谈中,语音稍纵即逝,主持人如果没有足够的专注力,那么采访对象所传递出的大量信息不可能较长久深刻地停留在主持人的脑海中,主持人也就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用接收到的信息,实现适时总结、承上启下的过渡,也不会实现交谈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再次,思维敏捷,迅速捕捉到可深入探寻、内涵丰富的信息点。

专注于倾听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理解力、思维的敏捷度,保证信息反馈的速度。

2、信息接收的丰富性取决于感知力的强弱

主持人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程度取决于其感知力的强弱。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通道,为主持人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而知觉系统把接收的各种感觉元素加以整合,促进个体对信息接收和理解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诉诸于听觉的语言信息常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主持人如果仅以采访对象“说了什么”作为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会错失全面感受采访对象的其它可能性。如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与人的心理状况密切关联,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通道。主持人和被访者见面握手,体会到对方握手的力度、姿势,甚至手掌的温度,都在传递无声的信息。交流时眼神的状态,是平和亲切还是戒备敌意;交谈时身体姿态是安稳舒适还是手足无措;语气语调是自信从容还是紧张局促;甚至访谈对象的叹息与沉默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对于主持人而言,畅通感知通道,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提升信息接收能力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都具有较强的感知力,对看似不起眼的细微之处也能敏锐地感知与把握。柴静曾经谈到自己的采访状态,“我能感觉自己的天灵盖被打开了。当机器一开,外界所有的信息,一点风吹草动我都能感受到”②。丰富且全面的信息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主持人的内心,成为他们全面感受的基础,判断推理的依据,以及提问的切入点。

二、共情能力

共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又称“通感”、“同理心”,是一种敏锐、准确领会和理解他人的话语表达和情感内涵的能力。共情是一种能力特质,也是一种思维习惯。对于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共情能力能帮助主持人进入访谈对象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访谈对象的思想和行为,打开心扉,促成融洽而深入的交流。

1、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表现为主持人能放下自身的经验、观念和喜好,自觉转换为访谈对象或受众的视角来体察他们所处的世界。面对采访对象,主持人“像用他(采访对象)的眼睛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③。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把采访对象还原在时代背景下、家庭环境下、性格特点下、动机情绪下来全面关照,真正了解被采访者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喜怒哀乐的滋味。与之相反的是,有些主持人用自己的视角和经验去推测他人,自以为是替对方着想,其实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我为核心看问题,推测的结果往往与对方真正的想法与感受有很大差距。面对节目的目标受众,主持人要从他们的视角出发考虑,其兴趣点是什么,疑问之处在哪里,希望在节目中获得什么。只有这样主持人作为受众的代言人才能问出有质量的问题。

主持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访谈过程中,必然伴随关注的目光、屏息凝神的呼吸状态、以听为主适时发问的谈话节奏。访谈对象由此感受到的被尊重与被理解,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他原有的顾虑、不安与紧张,进而变被动为主动,逐渐打开心扉,释放自我。同时,“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使主持人代表目标受众提问,满足受众的需求,有助于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

2、深入解读,准确回应

“深入解读,准确回应”表现为主持人能帮助受众解读访谈对象人生经历与情感所具有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并对访谈对象发出的信息给以恰切的回应。主持人在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基础上,迅速并深入地把握嘉宾的独特之处,以彼此共通的情感作为交流的基础,通过巧妙的提问,逐步展现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一些不同寻常的故事。同时,主持人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因素,探寻个体或现象存在普遍意义与启示性。准确回应体现在主持人能准确理解并概述访谈对象所表达的话语内涵;能敏锐地捕捉到交谈中应该深入探寻的情感点,即那些有意味的、有疑问的、有趣味的信息点,以追问、质疑、强调等方式加以反馈;在恰当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意见,如在互动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感动、赞叹、质疑,甚至流下动情的泪水。

“深入解读,准确回应”使访谈对象获得了一种接纳感,即他的话主持人听懂了,从而拉近了与主持人的心理距离,潜意识里自我保护的壁垒慢慢消融。

三、感性与理性动态平衡把控能力

生活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受无意识、直觉、情感及意志等感性因素的影响,也在频繁地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形式。而且任何以感性心理活动为主的心理过程,必然或显性或隐性地交织着理性思维的成分;任何理性思维都以感性情感心理活动为基础。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交流中始终保持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动态平衡,才能对访谈现场把控自如、游刃有余。

1、感而不入,清醒自觉

感而不入,即主持人在交流中“感受当事人的内部世界,就好象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感受当事人的愤怒,害怕或慌乱,就像那是你的愤怒、害怕和慌乱一样,然而并无你自己的愤怒、害怕或慌乱卷入其中”。④主持人的感性思维在访谈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感受采访对象所处的现实世界及情感状态,这是主持人判断、推理与提问的依据。同时主持人在互动中恰当的情感流露,也是引发采访对象及受众情感共鸣的基础。缺少适度的感性,主持人就无法完全展现出其真实、立体、丰富的人格特质。但主持人也要始终保持自身的清醒自觉,绝不能沉溺于一种情绪、一个话题不能自拔。过度感性就会丧失驾驭节目的主动权,陷入被情绪及访谈对象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境地。

主持人的清醒自觉体现在对自身角色和职责的认知。主持人是信息文化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把关人”的作用。站在媒体搭建的传播平台上,主持人是媒体、受众、政府多方交流沟通的中介,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主持人没有这份清醒自觉,很难做到感而不入。

2、理性至上,转换自如

理性至上不但要求访谈节目主持人在交流过程中充分运用理性思维,即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掌控采访脉络、主题走向、节奏变化和价值引导,而且也要求主持人在一些核心问题上有理性的认识。

首先,调整心态,理性面对采访。主持人始终要把重点放在潜心交流发掘信息上,摒弃输赢心态,正确看待采访技巧。一些主持人在与访谈对象的“交手”中,想极力证明自身的水平,常常不顾采访对象的特点,刻意制造矛盾点,以刺激访谈对象的交流状态,用苛刻的态度提出尖锐的问题,步步紧逼,寻找漏洞。采访技巧的运用要服务于采访目的,即为探寻事实的真相服务。问题不是不能尖锐,而是提问题的出发点应该是客观和真诚的。其次,主持人要做理性的信息文化传播者。访谈的目的是为受众了解访谈对象和判断事实提供充足的信息依据和参考,而不是轻易地帮助受众思考和判断。理性的传播者要有深化信息的能力,并敢于跳出个人视野的局限,经历全新的思考与探寻,引导受众更新体验与认知。

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常常处于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交织互助的访谈状态。倾听时用心感受,与访谈对象在心理情感上无限贴近,但又能迅速转换到理性的提问及控场状态中。这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功夫。所谓天赋,是主持人内心敏感丰富的特质及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的自觉运用;所谓功夫,是主持人大量案头准备与一系列采访实践之后形成的经验积累。唯有如此,访谈节目主持人才能在感性与理性之间自如穿梭。

参考文献

①聂绛雯、苏叶:《节目主持艺术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03

②张卓,《“看见”柴静》[J].《新闻天地》,2012(1)

③田旭、田晴,《共情的艺术——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如何共情》[J].《新闻前哨》,2008(1)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9)

引言

观者的视觉经验对视觉信息的准确传达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受到商品本身色彩和长期宣传作用的影响,很多商品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构成了固有的形象色或者惯用色,并且这种概念会由感性上升为理性,让人们在心中形成一种对商品性质的鉴定视觉标准。所以,视觉传达设计中传达对象的固有形象色会很大程度的影响色彩设计,成为视觉传达设计必须考虑因素之一。

例如:很多商品将本身的固有形象直接再现在包装上。这就让消费者对商品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且有更深刻的记忆,从而更能增强商品的表达效果,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视觉传达设计通过以文字、图形和色彩为媒介要素实现艺术创作,以一定的视觉冲击反馈给消费者,充当着企业、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所以,必须重视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下面我们以汉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化延伸为例,具体谈谈视觉传达在设计中的延伸,不足之处,敬请见谅!

一、汉字对于国内的影响

优秀的汉字设计能让人过目不忘,既起着传递信息的功效,又能达到视觉审美的目的。相反,字型设计丑陋粗俗、组合零乱的文字,使人看后心里感到不愉快,视觉上也难以产生美感。目前,在我国用汉字来做设计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不乏很多设计界的著名人士。

中国印章盛行于古代,是信誉的保证、权力的象征。它把工艺雕刻纳入书法范畴,追求汉字的线条美、构成美和金石味,是一门质朴、稚拙、古老的民族艺术。以印章形式来进行标志设计,能够更加典型地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例如苏州研究生城标志就以“研”字作为设计主元素,紧扣研究生城的核心理念――研究生、研究和研究开发;经纬互通交错的结构,既代表“城”,又代表研究生城内的多种学科相互交错和紧密合作,以宽窄相等的篆刻艺术形式进行处理,既体现开发商与进驻研究机构之间的平等合作,也表达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平等协作精神。

标志图形为印泥的朱砂红色,既喻指研究生城的蓬勃发展,又象征其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汉字的设计无论是以“形”还是“意”为出发点,对汉字的设计都是建立在对汉字本身的全面了解之上的,自象形文字产生以来,人们习惯于模仿具体的自然形态加以概括提炼,在保证汉字结构完整的同时,使图形成为汉字的某个部分或某个笔画,让观者从图形和文字上找到思维上的重合,强化设计的意境。

二、汉字对于国外的影响

目前,汉字在国内外所被人越来越加予关注与重视,不少的设计师将汉字作为一种带有东方文化韵意独特的设计理念。不少国家甚至特意学习汉字。在日本,汉字被设计者注入无限的遐想,成为他们在作品以外的思维空间“留白”的有力武器。七世纪时,日本引进中国的表意文字,称为汉字。日本人快速地消化了中国的汉字文化,之后又把汉字迅速地加以改造。日本人以纤丽纤小、简约淡泊作为其审美的意趣,形成了“物哀”、“空寂”、“风雅”、“幽玄”等审美理念。日本当代的平面设计中,对汉字和中国书法的深入研究和利用可以说早于我们,设计师非常重视汉字文化和书法艺术资源的现代开发与利用,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师有田中光一、白木彰等人。日本设计师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开拓了汉字艺术新视界。在日本设计师白木彰先生的作品中,展示出一个活生生的汉字的世界。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堆积,每个字仿佛从符号世界中还原了出来,带着它们来自远古时代的神秘气息。

三、汉字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化延伸

汉字的构成形式决定了它是一种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有着其他设计元素、设计方式所不可替代的效应,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我们在探索汉字设计的同时,要去探索发现其意象空间所展现出的无穷趣味性。我国著名艺术家徐冰先生是得到西方主流艺术界认可的少数中国艺术家之一,其创作主题始终围绕汉字展开。从《方块字入门》等作品的诞生,在他看来,汉字是中国文化凝聚成的黑洞,充满了太多无法表白的意义与情感的累积。他机智地将汉字拆解,应用中国文字的字形、笔划及组字部首的原则,将英文字改造成中国字的书写方式,使表面上看来是中文的方块字,实际上构成一个个英文单词。改造后的方块字对中文使者来说看似熟悉,却是陌生,于此过程中有惯性阅读的阻截,而产生新的冲击;然而对英文使用者,该文字不再只是符号,而是沟通及传递思想的工具,透过此方式,让他们于书写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字的奥妙所在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一种不着痕迹的方式,将东方文化带入西方世界中。

在现代迅猛发展的社会文化形态、经济活动方式、科学技术条件、大众传播媒介的推动下,如何运用汉字设计的意象空间,发掘其内在的文化,让汉字作为高度符号、色彩的视觉元素,设计师们所考虑的不光是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当中,还应包括数码、建筑、公共艺术等其他门类设计的领域当中。设计师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在吸收、借鉴外来设计风格和手段的同时,重要的是多多汲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精髓。让汉字设计从世界其他国家吸取精华,并将之融合到强烈的民族个性之中,创作出更多富有强大中国汉字文化所渗透的无尽意蕴魅力的优秀作品。对我们而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源泉。现代汉字设计的意象表达朝着更深邃的空间向前发展。

四、结束语

汉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人们对于作用起视觉感官的事物以美丑来衡量,已经成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标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提高美的品位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在汉字的设计中,美不仅仅体现在局部,而是对笔形、结构以及整个设计的把握。汉字是由横、竖、点和圆弧等线条组合成的形态,在结构的安排和线条的搭配上,怎样协调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强调节奏与韵律,创造出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设计,把内容准确、鲜明地传达给观众,是设计的重要课题。(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王利支. 初探中国传统吉祥童子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方法[J]. 艺术教育,2014

[2]. 谢筱冬教授新书推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心理与视觉互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3]田珂. 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视觉思维的培养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4

[4]隋欣,张轶. 浅析手感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4

[5]王静.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视觉符号的渗透策略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4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16-02

“用户体验”是一个产品设计概念,近年被广泛用于互联网产业。ISO标准将其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ISO 9241-210)。相关研究将用户体验分为感官体验、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等三个层次,以及有用性、易用性、友好性和视觉体验等四个维度[1,2]。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体验,则是指大学生受众在接受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或服务时的主观感受。参照相关研究,并结合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大学生受众的特点,按大学生受众需求层次把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用户体验分为感觉体验、行为体验、价值体验三个层面:感觉体验是指用户的基本感官体验,一般以为视觉印象为主;行为体验是用户与平台交流互动时的体验,主要源于用户的交互需求;价值体验是指受众在内容有用性、表达形式友好性等方面的体验,以及由此对相关产品或服务产生认同感的体验。

一、基于用户体验建设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现实意义

(一)微信公众号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当前,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要求辅导员要切实提高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好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以来,多次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握在手中。

据腾讯公司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其中学生用户占19.7%。公众号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近80%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近年来,各高校辅导员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如辅导员博客、微博、微信公共号、网络文化工作室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互联网海量信息、开放内容、低传播成本、高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思政工作的复杂性。

(二)运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德育实践是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素质的客观要求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大加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政治鉴别力,要有能及时发现新情况,正确处理新问题的能力。目前,辅导员队伍迫切需要提高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以切实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素质。

(三)大学生受众的用户体验是检验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德育效果的基本标准之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用户体验,以有用的内容贴合大学生的需求,以简易的形式增强大学生的互动,以友善的表达方式迎接大学生的参与,以良好的感官体验提高大学生受众的黏性。就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而言,推送内容或服务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本,使大学生受众无论从感官、行为抑或是情感上都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使其真正认识、认同、践行所传播的价值、理念及精神;一旦教育对象的用户体验不佳,则会出现“逃离”“排斥”等行为,影响教育效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负面作用。

二、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用户体验的特征分析

以“明堂小报”“辅导员说”等2个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作为调查对象,在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后台筛选出相应主持人(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学生受众,从中随机抽取15%作为访谈对象,分别从感觉、行为、价值等三个层次考察,每个层次均从学生受众的需求和实际体验展开调查分析。

(一)感觉需求及感觉体验

微信公众号的感觉体验以视角体验为主,故用户的感觉需求亦从视觉印象为主进行考察。经访谈调查,学生受众对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视觉印象评分为4.3/5,总体评价较好。学生受众希望,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在做好对齐、字号统一等基础排版之余,尽可能使版面更加丰富,用字体、颜色、分割线、动图、视频等元素实现多元化,以改进视觉效果。

(二)交互需求及行为体验

调查显示,学生受众普遍表示有与辅导员交流互动的需求,认为互动可以解答学生困惑,实现共同进步,并产生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的灵感。50%学生明确有通过微信公众号与辅导员进行交流的需求,另有一些学生认为,与辅导员交流互动的渠道有多种,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往往有学生阅读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内容后,即通过微信对话窗口与辅导员互动,而不是在公众号留言,可见学生受众与辅导员的部分交互需求可以通过微信对话或其它方式实现。

(三)价值需求及价值体验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学生受众价值需求是指受众对内容有用性、表达形式友好性等方面的需求,以及由此对相关产品或服务产生认同感的需求。访谈发现,学生受众希望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贴近学生,如、反馈班级活动情况,分享读书感想,提供所学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等;希望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表达方式友善、平和、生动,不偏激、不枯燥、不说教。调查显示,学生受众在不同程度上认为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有趣且有用,表达形式友好,情感上均对辅导员微信公众号产生认同,愿意长期关注。

三、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路探讨

辅导员建设微信公众号应明确其主要受众是学生,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在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中充分调研学生需求,打造精品内容,改善用户体验,以期提升教育效果。

(一)感觉体验设计

考虑到新媒体用户阅读碎片化的习惯,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应做到主题鲜明、内容精练、层次分明,在基础排版工作、版面设计、内容篇幅等方面着手。首先,基础排版工作关乎用户的第一印象,必须慎重对待,尤其应注重细节,如推送内容的字体要适中,不同段落的文本做到对齐、统一,选取的图片要正常显示等;其次,丰富的版面设计可以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最大程度上优化用户的视角体验,可采用不同字体、色块强化重点,利用大号字体、特殊符号使标题鲜明,合理运用分割线使内容层次分明,还可以适当插入图片、视频以缓解读者的阅读疲劳;再次,把握推送内容的篇幅。研究指出,微信内容篇幅不同,其用户转发量差异有显著性,影响程度前三依次为1500 字以上、101~200字、201~800字[3]。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一般不宜超过800字。

(二)行为体验设计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行为体验源于交流互动需求,目前微信公众号已有留言功能,辅导员可以后台开通这一功能,方便受众阅读后立即留言,还可以挑选有建设性意义的留言以供后续受众阅读。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其他渠道进一步开展交流互动。首先,设立微信互动专栏,广泛征集学生提问,辅导员定期回答并制作互动专栏,以便与学生交流共性问题;其次,把握推送时间,不在上课时间、集体活动时间推送,以免限制交互需求,影响行为体验;再次,利用即时通讯软件,实现实时互动。微信有强大的即时通讯功能,可以实现与学生受众的实时互动;最后,线下沟通,采用个别谈心、座谈会、午餐会、班会、班级活动等线下沟通方式,就学生关注的话题展开讨论,解答学生疑惑,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满足学生的交流互动需求,以弥补线上沟通的不足。

(三)价值体验设计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价值体验设计应着重考虑内容设计、表达方式两个方面。

内容设计上,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内容应坚持原创为主,主动关注学生身边事件,关心班级重大活动,发现校园最新动态,推送重大活动通知及学习生活提示信息,发表相关评论文章,正面引导舆论。应主动关注学生关心的社会话题,如近期“A4腰”走红网络后,“辅导员说”微信公众号即相应推出《你不需要A4的腰,但你要有4A的生活》一文,引导学生自信、自爱,学会独立思考。应主动关注时事,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社会事件,弘扬爱国情怀。当前国际形势风云诡谲,我国东海、南海区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内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话题亦是民众关心的热点,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可适当选取其中若干细小切口,深挖内涵,引发学生受众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

表达形式上,辅导员微信公众号主持人应清楚认识到互联网对话的平等性,不能做枯燥无味的说教,也不能做故弄玄虚的深沉,更不能做高高在上的训示,否则学生受众“用拇指投票”,认同感更是无从谈起。“明堂小报”微信公众号曾推出《辅导员使用手册(学生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独特的视角介绍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鼓励学生用适当的途径与辅导员交流,赢得学生用户的一致好评和大量转发。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多用“群众语言”和学生说知心话、贴心话,让学生受众体会到尊重、关怀和平等,以改善其价值体验,更加坚定地认同辅导员微信公众号,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谈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认识篇(11)

所谓的现代设计是相对于传统设计而言的,今天是昨天的现代,昨天是今天的传统。现代设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传统设计中发展过来的,但这种发展不是继承,而是一种破旧立新。说到传统设计,这使我联想到近些年来的一种现象:由于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和渗透,逐渐的动摇着我们所固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使我们的设计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有些人虽然认识到了传统的中国元素对现代设计的重要作用,可却不加扬弃的对传统进行描摹,导致了现代设计发展的停滞。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加强对全球化潮流与本土化的关怀。

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而我们没有把我们中国传统的精髓好好发掘与发扬光大,不能不说是件很让人遗憾的事情。当我们在为没有好好发掘传统而感到失落和不平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为呼吁传统的繁荣和复兴而奋斗,因为这些都是符合我们时代需要的。很多中国的传统图形都是经过漫长的继承和发展过来的,是人类视觉智慧的结晶,这些图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风味,而且蕴涵了中国文化精神,是几千年来传统纹样传承下来的视觉文化结晶。我们应该学会将传统视觉资源转化为现代设计的视觉元素。重新解读传统图形的美学意义,使我们的设计更具有永恒的文化价值。中国的视觉文化资源丰富博大,彩陶纹样、青铜纹样、雕梁画栋、砖雕木刻、民间年画、泥塑纸马等等艺术和手工艺,都是中国视觉文化资源的宝库,其资源蕴藏深厚、风格多样,有着独特的视觉语言与意境之美。

东巴文字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非常小的少数民族—纳西族,大约在1000年前开始使用象形文字。由于地理环境及历史上的种种特殊原因,东巴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类文字。东巴文字近似绘画,很贴近象形的朴素造型,因而受到全球近千万人的喜爱。所以很多人把它作为时尚的象征,印制在手表、茶具上.东巴文字的图形符号性强,在视觉传播过程中其可读性和可诠释性为日益机械化、程式化的现代设计注入了活力。而且运用东巴文字作为视觉表现的基本要素,可以完成现代设计中很难获得的视觉效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我们重新自觉主动地西方化和现代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发觉历史渊源以求重建文化的本土性。

在这里,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的作品拿到外国去,可外国人却看不出是中国人的设计?

在中国,许多艺术家总试图创作一些最新最国际化的作品,西方欣赏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如果没有一种自信和反省,全球化是非常危险的,这样很容易导致我们对本国传统的忽视。当然重视传统不是对已消逝的自我形象的模拟,更不是以封闭的方式来保护文化遗产。传统的艺术形式一定要与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传统艺术形式才需要我们去更好的了解,深入地研究。当我们强调文化的开放性的同时,更要注意文化传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里笔者想谈谈深圳水上乐园的标志,这个标志设计,是以“太极图”为基础设计,并在“太极图”框架中加入上下翻卷、生生不息的水纹造型,体现水上乐园“水”的形态的千变万化的特点,它在强调动感和谐的形式美的同时,蕴涵着变化统一,收放自如的哲学理念,传递着道家“动静观”和“时空观”。这个实例非常好的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设计,首先应该是中国的,把握了自己本民族的精髓再慢慢把自己本国的东西国际化。

我们知道,具有中国元素与风格的视觉语言,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环境中,如何在国际视觉语言环境中达到沟通与理解?如何将中国视觉语言与西方视觉语言达到更好的融合?我们不应该局限于狭隘的种族主义或民族主义,而应该在作品中淡化民族—国家意识,表现无边界的认为关怀。中国设计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得到西方的尊重,我们才更有底气,也才有话语权。谋求多元是一种宽容,而正是这种立足于多元的宽容将引导着我们最终超越文化间的隔膜与抗争。

在新世纪的曙光中,我们应该努力去开拓新的视野,对传统文化进行检讨和再认识。认识你自己,改造这世界!为了改造世界,我们必须好好认识自己。强调当代创意设计的中国元素和风格,并非只是一味地怀旧、复古、更是一种文化独立与复兴的象征,有着现实的价值,是中国创意设计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