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4-03-06 14:45:52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1)

汉语国际教育,指的是在海外把汉语作为汉语的教学。它的目的是对外国人进行训练,培养他们正确地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有助于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加深彼此间友谊。

一、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国际背景

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目光投放到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联合国法定的一种工作语言,汉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对于外国人来说,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成为了与中国人打交道的必要条件,而对于国人来说,这正是一个让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绝佳机会。世界上形成了一股“中国热”,得益于良好的时代背景,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

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历史悠久,自汉代开始,便有“胡人”来到天朝学习汉语。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现在来中国的外国学生已不再只为交流而学习语言,更多地学生是为了学习和感受中国文化。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即实行改革开放前30年的形成时期和改革开放后20年的发展时期,前者又经历了创立、巩固、恢复、发展四个阶段。在整个发展力历程中,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以一种强势的劲头不断向上发展。

三、汉语国际教育的面临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的日益加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加上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全球的汉语教学培训市场也备受瞩目。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世界学习汉语以及了解中国文化与国情的需求还将快速增长,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开放,国外各类学校纷纷携手中国,寻找新的商机,以各种方式吸引我国的学生就读。在全球,汉语热不断升温,与中国的强势发展相呼应。汉语正逐步成为一种强势语言。

虽然全球“汉语热”一浪高过一浪,如果冷静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中国汉语推广之路存在重重障碍。国家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有些教育理念还相对滞后,有些学校重视汉语推广,至今还只是出于经济的考虑。学校专业特色、办学思路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甚合理,教材编写不足学科师资队伍不强,这样根本无法保证汉语教学的质量。

四、汉语国际教育未来的畅想以及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到今日,已经发展到一种综合模式,从语言能力培养走向交际能力培养、从以教为主走向教与学结合的过程。纵观结合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对该学科的发展前景进行如下畅想:

第一,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体系将会逐渐变化。由语言预科教育发展到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和非学历教育体系,并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第二,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变化。针对于教学对象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授课外,因材施教的需求越来越多。教学方法也从直接法、翻译法发展为沉浸法、交际法、听说法等多样化方式。

第三,教师队伍逐步专业化。国家与学校逐渐重视师资问题,未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水平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多样化复合型教师人才将会不断涌现。

总之,汉语的世界推广是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调整战略,让汉语成为中国打开世界大门的敲门砖。

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是一门科学学科,它建立在朴素辩证的客观规律之上,发展有规律可循,因此,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从国际化的大背景来看,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虽然还面对许多挑战与问题,但是在随着我国教学改革和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汉语教育与国际接轨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所面临的困难也将在各方的努力下迎刃而解。

五、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好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科本身的学术积淀都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许多国家都出现了“汉语热”。认真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现状,从各方面加大推广汉语的工作力度,让汉语真正走向世界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成为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未来也将面临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伊理,. 汉语国际教育的特征分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12,(5).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2)

历史证明,国强语盛。任何一个在世界上享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其语言必然被很多外国人学习,一个国家对外语言教学的情况,反映着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也应当与经济的发展一样要做出“国际大循环”的构想与推广与传播的发展战略。

一.汉语推广的背景。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文明社会对话交流的主要工具。各国与中国正在展开越来越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汉语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工具和文化载体,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等组织的重视,不断增长的汉语需求迫切要求中国加强汉语推广,以提供足够的汉语教育服务产品。

二.汉语国际推广的意义。有关数字表明,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热席卷全球,需求强劲。通过汉语的国际推广,使汉语逐步成为强势语言,被政府纳入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发展规划。首先,从学习汉语的人数上看,根据国家汉办统计,现在国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3000万。如在东南亚各国,开设汉语的大学有102所,中小学2500所,各类社会培训机构达500多所。

三.孔子学院扮演的重要角色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本国语言的推广,对如何推广本民族语言,各国都积累了很多经验。国际上现有很多专门的、成功的语言推广机构,如英国的文化委员会、法国的法语联盟、德国的歌德学院等都是非常重要和卓有成效的语言推广机构,它们在推广本国语言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孔子学院正是在这一需求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孔子学院的不断完善。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赢利性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在初期时候的建设特点主要是建设速度快,分布区域广,布点有侧重,以与国外的高校合作为主。而国外的承建者主要是专门的汉语教学与文化推广机构,当地的中小学,中国文化研究机构,商务机构。孔子学院的命名,应该尽量考虑大家对孔子和儒学的不同理解与习惯,避免过度宣传。

(二)多样化的课堂模式。除了课堂教学,孔子学院还建设了网络孔子学院和广播孔子学院,它们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网络孔子学院面向全球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师,提供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等多项功能。一门"中国文化"是无法涵盖初中高级各阶段文化教学和中国文化诸多内容的。尤其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伦理道德等内容的课程,如孔子的思想、中国哲学、中国宗教等课是欠缺的。实际上,外国人很希望了解中国儒学、道教、佛教和中国独特的价值观。在中国文化方面应该再有一些精品课程的推出。

(三)中国文化的传播。孔子学院在所在大学和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活动展示了中国文化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文化艺术感染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使国外社会各阶层都能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文化的传播是不容忽视的,语言与文化史息息相关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只有很好的了解中国文化才能讲汉语讲得地道。并且汉语中很多用法都跟文化相关。如果没有文化背景的话就很难理解一句话的意思。

四.汉语师资的培养。根据社会语言研究,语言传播政策作为学术开展的一个新的方面。语言传播需要培养各个层次的汉语教师作为传播者。据目前来看国内,国家汉办每年都会有海外教师培训以及志愿者培训。但是有的数据表明汉语教师还是存在缺口。在海外汉学家就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

(一)海外汉学家的重要角色。很多报道都指出目前海外汉语教学的主力军是汉学家。他们是国外有关中国哲学思想、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研究和传播领域的最活跃的专家,现在就汉学家如何传播中国文化和如何培养中青年汉学家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加强汉学家与国内文史哲学家和当代中国研究专家的联系,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共同研究中国文化传播的各方面问题。其次,可以实行课题培养计划。由国家汉办和各大学资助课题研究,内容围绕孔子学院的中国文化教育和传播来确定。例如,如何编订国别化的孔子学院《论语》教材就需要汉学家的工作。

(二)专业师资队伍的培训。汉语师资与汉语教学供需矛盾相当突出。相对于国外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和学习汉语人数的急剧增加,专业师资的严重匮乏成为汉语教育机构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成为制约海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2000年2月,泰国副总理披猜访华时曾向中方提出,希望中方能帮助培训泰国430所中小学汉语师资。韩国印尼、老挝、越南等国家的教育部门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鉴于此,孔子学院项目的提出与建设必将成为突破汉语推广海外机构设置不健全制约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平台。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这个专业也就是顺应汉语国际推广所产生的,对外汉语教师就要有深厚的汉语功底。汉语国家推广是一个刚起步的事项,国家的政策需要完善,教师自身也要在教学法,自我提升上下功夫。只有社会各个方面都作出自己的努力,汉语的发展才会更快更好,国家的软实力才会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3)

一、汉语国际教育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周边的顶层设计,体现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辩证统一,“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汉语国际教育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具体如下:

汉语国际教育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需要经贸合作的国际化人才,语言工具是必须的。汉语国际教育要具有实用性,能适应和满足各国社会与市场对不同层次汉语人才的需求。主要可分为三个层级:

通用汉语人才。培养目标是能理解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以及在一般交际场合中遇到的基本的语言材料;能就熟悉的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能用汉语满足基本交流的需要。

复合型汉语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有汉语知识又有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在掌握通用汉语之外,掌握相关专业的汉语词汇及表达。也就是“语言+专业(工程技术、商贸、法律、文化艺术、政治等)”的复合型人才。

高级汉语人才。培养目标是精通汉语,对中国国情和文化有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能够进行各专业领域研究的汉学家和中国通。

汉语国际教育推进民心相通的策略。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中提出“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沿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把民心相通列为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的重点目标。“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没有对相互国情和文化的理解,基础设施建设、跨国贸易、资金流通和相关政策沟通等方面都会面临困难。汉语国际教育正可以在民心相通的领域内大有作为。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如下:

汉语国际教育是随着中国国力迅速提升,为满足汉语国际传播应运而生的一个新兴学科,于2008年设立。学科前身为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对外汉语教学”。我国国内高校针对留学生汉语教学始于1950年,新中国接受第一批来自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5个国家的33名留学生,从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东南亚留学生,最多的一年越南留学生人数超过3000人。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来华留学生全部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放自费生政策,1990年,自费来华留学生人数首次超过政府奖学金生人数。

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2012年设立“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前身为2003年设立的“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则归属于教育学学科。

根据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60.4%来自亚洲,16.79%来自欧洲,12.52%来自非洲,美洲34934人,大洋洲6009人,亚洲和非洲的生源较上一年分别增长了6.5%和19.47%。

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同比增长均超10%。

海外另一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孔子学院,目前中国已在138个国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孔子学院也在沿线50余个国家建立。

二、“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领域的关键支撑手段,是获得国家竞争“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政府对留学生奖学金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强。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研究决定提高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标准,将最低资助标准提高到为本科生59200元、硕士生70200元、博士生87800元,最高资助标准提高到本科生66200元、硕士生79200元、博士生99800元。2015年来自182个国家的人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比例占来华生总数的10.21%,达40600人。其中学历生比例为89.38%比2014年增加1.38%,奖学金生中研究生比例为68.01%,比2014年增加5.01%。

2010年颁布的《国家小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按GDP的4%编制预算,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提高了教育经费预算,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大发展。中国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将会推动留学生教育在教师教学和教育硬件设施建设上的不断完善。

2015年中国接受的留学生人数仅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7.6%,而同期美国的海外留学生人数则占25%,这与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最大的对外贸易国的地位是不对称的。教育服务贸易逆差显著,同时也表明发展潜力巨大。有研究表明,我国与留学生来源国之间的贸易每增加1%,来华留学生人数会增加0.85%。在经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政策双重推动下,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将会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会进一步凸显。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汉语国际教育重点发展地区的划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五十余个,而能投入的发展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分步骤、有选择地确定汉语国际教育重点发展区域,同时也就有侧重地满足了“一带一路”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一)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优先拓展的区域的依据

地理位置临近,为中国周边外交及“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大,经济体量大,人口基数大,再加上我国贸易总额年均增速高,对汉语人才需求格外迫切。在周边外交方面,根据地缘政治和外交的优先层次区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核心区包括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扩展区包括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其他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包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蒙古、白俄罗斯、亚美尼亚、乌克兰、摩尔多瓦等9个国家;辐射区包括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可连通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可分为三段,东南亚航线包括中国与整个东盟(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缅甸、东帝汶);南亚及波斯湾航线包括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等12个节点国家;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线包括也门、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吉布提、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9个节点国家。

在经贸方面,据2014年数据,东南亚11国,人口6.24亿,国内生产总值(GDP)2.48万亿美元。中国贸易总额占“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贸易总额的43.9%,主要是由于东南亚国家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国家关系总体良好,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此外,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更是极大地增强了东南亚11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西亚中东19国与中国贸易总额占“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贸易总额的28.2%,位居次席。2001―2015年,与中国贸易总额增速最快的是中亚5国,年均增速高达29.8%,高于同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年均增速22%。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波黑等国贸易增速相对最快,年均增速在40%以上。

东南亚11国与中国贸易总额占“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贸易总额的第一位,与中国贸易总额增速最快的是中亚5国,又是我国的周边国家。因此,东南亚11国和中亚5国应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优先拓展的地区。

(二)汉语国际教育配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措施

重点加强区域大语种教材、字典的编写和师资的储备。在2016年3月举行的两会期间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向记者说到最难的是缺85个语种与汉语对照字典。她介绍,目前中国已在138个国家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共涉及90多个语种,而其中有85个语种缺乏汉语和当地语言对照的字典。由此可见专门语种的教材和字典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难点,但针对“一带一路”区域每一门语言编写教材、字典等学习材料,需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都是巨大的。因此,区域性的大语种的价值应引起重视。

从表2可以看到俄语被两个国家列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在中亚五国俄语被法律规定为族际交流语言,下达的公文都是俄文、当地文并用书写。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当地人不懂本民族语(以哈萨克斯坦为例:36%的哈萨克族人只懂俄语,同时88%的哈萨克族人熟练掌握俄语,完全不懂俄语者只有2.8%)。在实际交往中(包括公务和日常生活)人民大量使用俄语。90%以上的电视台和广播之声为俄语,80%以上的报纸为俄文。因此在中亚五国的区域,重点开发俄语的教材及相关汉语学习资料完全能满足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

从表3可以看到马来语被3个国家列为官方语言,但实际上马来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文莱、新加坡、泰国南部都被用来作为族际交流语。印度尼西亚语是在马来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相近,常被看成是同一种语言。而印尼目前人口已经超过2.48亿(2013年),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同时,印尼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因此在东南亚的区域,应重点开发马来语的教材及相关汉语学习资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国际教育在特定国家的发展需要在教学环境、学习者的母语与本土文化、学习者的目的与动机三个方面进行国别化的研究,因此应加强国别化汉语教学特点的研究。

具体措施如下:

研究国别化的文化特点与教育体系特征。了解文化取向,教学内容与当地文化互动才能保证汉语教学的效果。研究各国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如教育体制、语言政策、相关标准、教育资源配置等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如马来语汉语对比。比较语言之间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国别化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根据中介语理论研究汉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独特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编制双语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便于教学使用。加强专业汉语教材的研究和编写,把汉语教学和学习者的专业学习及专业能力的提升结合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能源、交通、商贸、物流等专业的语言与专业结合的复合人才急缺,留学生的学习目标已从单纯的语言学习过渡到专业学习,对专业汉语教学的需求不断加大。体现中国特色的“汉语+专业”型课程大热,经贸汉语、汉外翻译、文学+经济学等专业方向深受欢迎。因此亟需开发商务汉语等专业汉语教材。“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发展政策更加剧了这一需求,如哈萨克斯坦宣布以旅游业为主的7个优先发展的行业,并商定在2017年将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旅游年,因此近期有大批的哈萨克斯坦的导游到中国来学习汉语,旅游汉语教材的编写就变得紧迫。

借助国家不断加大的奖学金力度,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层次的本土教师。“一带一路”建设亟需大批语言文化人才协助开展各领域的沟通交流工作。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大批通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的人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他们需要大批通晓汉语和中华文化的本土人才。汉语国际教育配合国家战略的主要途径是支持世界各国培养通晓汉语、了解中华文化的本土人才,积极开展中华文化教学交流活动,协助营造良好的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环境。通过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教育,培养大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友好人士,为提升中国的国际软实力做出贡献。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专业硕士生中积极推进第二外语的学习,如俄语、马来语、葡萄语、西班牙语。面对马来语等小语种师资缺乏的问题,可考虑采用留学生做教学助理的方式来解决。加强对汉语传播项目的研究,如对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国家公派汉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比赛等项目的研究。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在海外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需求不光是要有语言教学能力,还要有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这些都需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加强。

加强汉语教学对企业的服务,积极与企业配合,进行外籍员工的培训。一方面服务企业,另一方面获得企业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关键需求,为专业教材的编写提供内容,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经贸领域的发展。加强网络教学手段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受时间、经济条件的制约,汉语国际教育面临很多非常规的学生群体,他们并无固定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学习,但又迫切地想学习汉语来满足就业等需要。网络教学就成为满足这些非常规的学生的重要手段。网络教学应以自学为主课堂操练为辅,汉语教材也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让学生通过视听材料来学习汉语,教学的内容也应以学生工作上最需要用的语句为主。通过网络教学使汉语国际教育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加强与国外高校的校际合作、地区合作,各国家、各地区的高校应该联合起来,打破壁垒,集中利用多方的优质学术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汉语国别化教材编写等工作,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

结语

“经济发展,文化先行”,汉语国际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通过重点区域、重点语种的确定,再加上国别化、专业化教材的编写,配合具体推进措施的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将会进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参考文献:

[1]邢欣,李琰,郭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汉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16,(1).

[2]张瑶,李雪.“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对中亚地区对外汉语教育传播现状研究及对策――以哈萨克斯坦为例[J].中华少年,2016,(9).

[3]何琳煜,冯源.“一带一路”上的语言[A].2015海南省翻译协会研讨会论文集[C].海口:海南省翻译协会,2015.

[4]曾君.“一带一路”为国际教育合作开辟新天地[N].光明日报,2015-8-9.

[5]何亮.“一带一路”需要国际汉语人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2-2.

[6]王建勤.“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6,(2).

[7]刘静.“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滇缅教育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前景[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4).

[8]邓春,张先琪,李灿.“一带一路”战略下高等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探析――以海南高校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9]刘君.“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与汉语国际教育[J].语文学刊,2015,(22).

[10]张凤改.新疆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土赴中亚汉语教学情况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11]张日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

[12]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

[13]管一凡.中国对东盟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4]玛丽卡―NurashevaMalika.中哈双边关系对哈萨克斯坦汉语人才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15.

[15]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16]蒋希蘅,程国强.“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J].西部大开发,2014,(10).

[17]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

[18]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5,(2).

[19]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20]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21]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 2015,(1).

[22]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 地理研究,2015,(6).

[23]李向阳.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15,(1).

[24]任佳,王清华,杨思灵.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14,(3).

[25]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

[26]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路一带”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 2014,(19).

[27]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J].宏观经济管理,2015,(2).

[28]卢锋,李昕,李双双,等.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J].国际经济评论,2015,(3).

[29]张军.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J].经济纵横,2014,(11).

[30]王达.亚投行的中国考量与世界意义[J].东北亚论坛,2015,(3).

[31]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 2015,(2).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4)

【中图分类号】H195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教学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上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政府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也愈加看重。然而,汉语国际教育毕竟不是传统专业,作为一个仍处在初始阶段的专业,它在多方面仍不尽如人意。

(一)培养体制的不科学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其学习的课程数繁多,且包含大量实践训练与论文,学习年限却仅仅为两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实习及毕业论文一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该专业学生所能学习到的知识都是表面知识,而对外汉语需要的是拥有高素质,知识储备量丰富的综合性人才,两年学习后的他们对汉语国际的推广与发展恐怕难以胜任。

其次,该专业招生对象是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与发展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推广,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扬。然而,大量数据显示,其中多数学生并非语言专业,这代表大部分人的汉语功底可能并不那么优秀,甚至对本国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甚少,只是简单懂得双语言,那么,他们对国际教育的学习也成了事倍功半的行为了。

(二)师资力量的不足

除了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投入较大的几所国内高校,极大多数在此专业的任课教师只会纸上谈兵,而缺少应有的海外授课实践经验,甚至有些任课教师为其他专业拥有外语交流能力的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若为师者自己都缺乏该门课程的专业性和基础理论,如何让学生在汉语国际中变得专业变得能承担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任?从更高层次看,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在平时对学生论文的知道以及自身学术论文的发表中,理应集思广益,海纳百川,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对古代以及近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国内语言以及国外语言有清晰明了的认识,从而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学术风格,引领汉语国际教育走向更远。

那么,该如何解决类似问题?有学者提出一些合适的建议。首先,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增加学习年限,在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后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实践训练。其次,因材施教,对不同本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课程的练习,以发挥学术本科所学专业与国际交接处的最大优势。最后,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关注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专家,给予他们优秀资源,赋以重任来调动其积极性。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面对全球愈发流行的“汉语热”,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好奇心逐渐强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必然需要介绍中国文化,可是在面对各国文化差异之时,我们又应该怎么处理随之产生的问题呢?

(一) 准确定位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交流

对外文化分为交际和知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我国潜在的对外文化推广方式,毫无疑问着重点在交际文化,其次才是知识文化。而交际文化指的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能将信息准确的传递,那么在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应该将所需教导的社会文化与语言学相结合,进行文化对比,介绍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切不可空谈文化艺术,忽略民族精神。

(二) 对不同国家语言思维方式的转换

不同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其文化传承也是迥异,人民的思维方式也将大不相同。而语言交流的顺利进行与思维的同步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思维的顺利转换。

我国长期以儒家文化为主,讲究仁义博爱,说话谦虚委婉,更有迂回婉转,从道理入手的俗规,其中的逻辑思维一般包含述说者的主观成分。而西方文化注重事实,讲究结果,这致使他们的语言先阐明主题后详细讲解,在讲述上相对客观直接。

纯粹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两者的叙述方式也大不相同。汉语多语句结构,整体叙述上多样化,而西方国家,比如法国,词汇多式多样,不同意境不同时态具有不同词义,导致使用的不同。

林林总总多角度,都需要我们先对汉语语言与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后再对他国文化了熟于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以自己的文化为主体,在适应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才能进行跨文化交流,达到传扬中国文化的基本目的,使汉语国际教育获得优良的推广及发展。

总结: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是利用教学的指导,通过语言的传播,向世界展示与宣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应当获得国家以及国家人民的支持。在进行一代代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解决产生的问题,逐步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制度,将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稳步发展,为我国增强国际影响力献上一份力量。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5)

1 分层次培养、提高考研率的必要性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适应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汉语国际推广形势而设立的新型专业。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国家战略措施,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汉语热”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升温,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主要目标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通过多年的考察和调研,我们总结出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代表的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两大目标:一是找准定位,以培养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人才为主要目标,占领以本科生为主的初级专业就业市场。第二点更为重要,也是对于我们民办高校来说更具开拓性与挑战性的一点,那就是构建与市场需求接轨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为提高考研率、实现人才分层次培养做准备。

放眼全球,“考研率”是衡量一所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个目标对于民办应用技术类大学来说曾经非常遥远。但实际上我们有责任为具有更高层次学习要求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助他们实现人生的一次飞跃。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定位的长远发展来看,提升学历、更新知识也是职业要求的必然。目前除“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对外汉语教学方向外,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招生人数均在百人左右,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将为本专业实现人才分层次培养提供更多便利的客观条件。

2 分层次培养、提高考研率的主要措施

2.1 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从新生入学起,专业主任教授就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入学教育,全面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主要课程及发展前景。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考研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往届学生考研的优秀成绩,主任教授会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介绍与宣传,让这些高考三四百分的学生从一入学就树立起“考研改变出身,考研改变命运”的信念,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日后四年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2 学业导师工作紧密配合

学生从入学教育起树立的考研动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去巩固,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业导师工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全体青年教师除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每人担任一个班级的学业导师,不仅教授他们专业知识,更时刻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了解专业发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思想波动,解决他们在考研路上的心理疑惑,不断巩固学生的考研动机。

2.3 优化完善课程体系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考研率较高,从教学角度上来说,主要得益于本专业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专业主任教授多年来带领专业全体教师在不断优化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在制定本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之前,我们对全国多所院校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比较,在语言、教学、文学、文化、外语等几大板块课程的排布上做到科学合理,同时又能弥补生源质量的先天不足。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兼具前瞻性,我们开设了多门省内同类本科专业没有的专业课程,部分课程可以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进行对接。与此同时,考虑到学生入学普遍分数不高,外语基础差,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有意安排了多学时外语教学。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2%,考研初试通过率已达到40%。可以说,目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2.4 积极开展实习实践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依托微格教学实验室,从二年级开始便组织学生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教案评比、模拟课堂教学、师生点评”等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于此同时,学生在校内与外国留学生结成对子进行汉语辅导辅导,完成听课、助课、备课、讲课等实习内容。通过模拟课堂--帮学--教学实习这一过程,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环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学实践能力得以切实的提高,这为他们的考研与就业均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加大考研辅导力度

除了教师日常的授课、辅导、答疑外,在本专业学生考研的冲刺阶段,为了加大考研辅导力度,我们还特别为他们开设“高级英语”和“考研专题”两门选修课。这些选修课会聘请包括省内高校硕士生导师在内的若干名师轮流主讲,对切实提高学生的考研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 分层次培养、提高考研率取得的效果与基本经验

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自2006年起独立招生,多年来在培养学生考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统计了一下2010届到2016届毕业生的一次性考研率:2010届毕业生67人,报考22人,录取7人,考研率10.44%;2011届毕业生63人,报考25人,录取17人,考研率26.98%;2012届毕业生71人,报考18人,录取15人,考研率21.12%;2013届毕业生37人,报考8人,录取6人,考研率16.22%;2014届毕业生36人,报考10人,录取9人,考研率25%;2015届毕业生39人,报考15人,录取2人,考研率13.30%;2016届毕业生39人,报考23人,录取16人,考研率40%。

除此以外,一些当年落榜的毕业生在第二年也如愿考上了研究生。七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八十余名学生考取了黑龙江大学、兰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等院校的研究生,专业分布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教学语文等。从以往取得的成绩上来看,2010年-2016年七年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平均考研率为23%。对黑龙江东方学院这样一所以三表为主的民办本科院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喜人的成绩。即使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这样的考研成果依然是不俗的表现,有些基本经验值得我们从中总结与摸索,进而继续推广:(1)坚持分流教学、分层次培养的基本教育教学思路,在保障基本层次教学的基础上,为有考研学习要求的学生提供条件。(2)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积极探索分流教学。在保障公共课、基础课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选修课,面向考研学生可以增设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拔高课程,面向就业的学生也可以适当增加人文基础技能类的课程。(3)在考研辅导方面,除继续开设相关专题的辅导课程外,还要逐步组织青年教师集中编写与考研主干课程配套的习题集。这将是一个繁重但意义深远的工作,无论对于学生本科阶段的日常学习还是考研,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学业导师在做好考研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择校、报考环节的有效干预。从过去几年的考研成绩上来看,考研率走低在20%以下的情况,大多由于部分学生报考了水平过高的学校,其中不乏一些班级中的尖子生,最后落榜着实可惜。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以每个班级的学业导师为主的青年教师要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报考意见,切实为他们的考研之路保驾护航。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6)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席卷全球,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逐步成为国家重视的热门专业。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快速的发展,使得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汉语教师严重匮乏的问题。因此,汉语教学和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在发展规模、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以及就业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制约瓶颈,需要我们积极应对,争取能够妥善解决。

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一)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和硕士教育发展过快

近些年,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和硕士教育发展过快,新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校数量过多,而且招生规模普遍过大。许多院校实际上不具备设立汉语教师培养专业的资质。同时,由于就业渠道不畅等原因,导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难以从事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浪费。

(二)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发展还不成熟

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中,学科本身仍处于比较稚嫩的发展期,还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影响地位的学科理论。在汉语国际教育等以培养汉语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建设上,在专业设置、专业名称和学位设立乃至课程设置上,缺乏专家、学者、教师的声音,出现专家学者“缺位”和行政管理者“越位”现象。例如,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名称改为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等,尽管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不同意见,但仍然出台。

(三)传统课程观念造成国际汉语教师不够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由于受到了传统课程观念的束缚,造成课程设置偏离了汉语教师培养和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不少汉语教师缺乏必要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能力的专业训练,只凭借身为母语者和自身固有的知识体系投入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他们在进入讲堂之前,虽然有简单的岗前培训,但是工作之后缺少系统、及时的在职培训,不能随时充电,全靠教学实践中自己的摸索与总结来适应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

二、针对对外汉语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控制专业的招生规模 开展教师的联合培养

1、制定汉语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标准,控制招生规模

西方国家在解决专业教育机构的资质问题,制定了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标准,设立审定和认可机构,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专业规范和审定。我们可以适当地借鉴西方国家这些好的经验,设立专门标准和机构对培养院校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查和认定,控制招生规模,避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盲目扩张,以保证汉语教师的培养质量。

2、开展国际汉语教师的联合培养

国家汉办向海外国家输送国际汉语教师的对象主要是海外的公立大学和孔子学院,而私立大学和汉语培训机构,就需要另辟蹊径找汉语教师。因此,国家汉办应当支持和鼓励高校与海外机构对汉语教师进行联合培养,从而解决海外汉语教师师资缺乏的问题,同时也可吸引想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这样既能够解决海外师资不足的困境,又能让国外学生的汉语水平得到提高。

(二)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拓宽就业渠道

1、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学历层次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师资队伍都拥有一定比例的硕士研究生。高层次的汉语教学人才将直接关系到汉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因此,我国派往西方发达国家从事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教师,应该是达到硕士学位水平的人才,才能符合这些国家对于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2]因此,必须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学历层次。

2、拓宽就业渠道

国家汉办应当适当拓宽汉语国际教育本硕士学生的就业渠道,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选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作为外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主要来源外派到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其次,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海外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的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海外汉语教学实习经历,能为他们毕业后赴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

首先,对于那些刚刚入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使他们快速积累起一定的教学经验,解决他们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套路。其次,对于那些有经验的教师,将培训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的理性认识上,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引导教师摆脱对外汉语固有的教学套路,从而达到对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的水平。

微格教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在1963年推出的一种新型的师资训练法。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受训者进行专项技能的反复训练,是目前被世界各国所公认的师资培训有效的新型模式。在短期培训过程中,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让学员在教学案例中发现了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以达到快速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目的。

(四)确定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机制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7)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仍旧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现状与发展,结合汉语言国际教育已经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摸索、拓展,更好地发展国际经济,取得各方面的经济效益与成果。

一、 “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优势及不足

近年来,“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在带来很多优势的同时,也在传统课堂上掀起了巨大的风波。“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优势及不足如下表所示:

二、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不足的方法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好好利用资源,改进不足,使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改进汉语国际教育不足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兴起公益事业。公益事业的兴起不仅可以使得资金流入渠道变得更加广泛,而且也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团队加入到汉语国际教育中来。这样就能缓解资金和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2.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吸引力。教育的重点就在于教育方法,但是因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大部分时间是面对冰冷的机器,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却没有人情味,这样就减少了学习者的兴趣,所以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就要改进教育方法。3.增加宣传力度。因为很多人对汉语国际教育不够了解,所以为了吸引这一部分人的目光,就要加大宣传。

三、汉语国际教育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有利于培养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国际经济合作中人力资源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高层次的跨领域人才,他们不仅了解本国的文化,也熟悉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是特别富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同时因为这类人才的加入,使得经济发展有了人才的支持,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那么汉语国际教育就可以促进这类人才的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

(二)有利于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国际经济合作离不开文化的交流,而汉语国际教育就可以引进国外各方面的优秀资源。比如:文化资源、科学技术、教育方法等。首先是引进国外优秀文化资源。用引进的文化资源与本国的文化进行对比、整理、融合等,这样就可以改进本国文化的漏洞,同时也使外国引进的文化发挥重大的作用。其次是优秀科学技术的引入。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是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只有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引进各国优秀的资源,创造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教育方法很重要,如果采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有时不但会取得不了相的成果,还会产生国际交流中的各方面阻碍。所以引进优秀的教育方法也相当重要。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就可以促进各方面优秀力量的加入。

(三)有利于引进国外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对资金的要求比较大,一旦资金缺乏,就会造成教育的中断,对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引进国外资源对于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美国各种英语学习机构的建立,就吸引了一大部分留学生的加入,这样就会有一大部分资金的加入,特别有利于发展本国的经济。所以,我们创立汉语国际教育机构,让更多的人加入,尤其是外国留学生的加入,这样也会有一大部分资金流入到我们自己的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四)有利于更好地融入国际,为经济发展提供平台支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十分重要,那么为了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就要有良好的交流平台。而优秀平台的建立,就要对外国进行文化经济开放,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可以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最后的作用就是促进国际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对汉语国际教育进行各方面的改进,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找到解决方法,同时对汉语国际教育已经存在的优势要继续发扬,这样就更有利于国际间经济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宋婧婧.“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J].语文建设,2015,(36).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8)

一、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理论问题

(一)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研究

当下,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被分成两个部分:“对外汉语教学”和“海外汉语教学”,但居住在中国的海外留学生只有少数人会学习汉语,这仅仅占整个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的百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主要指的是海外汉语学习。可当下汉语国际教学研究的着重点却与当前的现状不相符,对海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较少见,海外教学的相关资料大都是一些从事海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或志愿者写出的心得,具有研究意义的文章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大多是在国内进行汉语教学,并没有太多人从事海外汉语教学,缺少经验,可借鉴的资料甚少。

(二)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许多家都非常重视学习一门外语,汉语也作为第二语言在非使用汉语的国家中受到了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体系,阻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不断发展。所以,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总结经验,挖掘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套完整的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此外,国人要对汉语国际教育充满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汉语国际教育贡献一己之力,最大程度地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二、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实践问题

(一)汉语国际教育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汉语国际教材还存在不少问题,供给和需求失去了平衡,结构也不合理。供大于求的状况非常严重,且教材的质量和数量也参差不齐。教材的供给还比较单一,但海外对教材的需求却越来越多样化,供给与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导致供求失去了平衡。

(二)汉语学习者兴趣的调动问题

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自己兴趣的培养。随着汉语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使得外国人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许多人由于汉语比较难学,发音和语法都比较复杂,且现存的汉语教材针对性不强,失去了学习汉语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多种手段不断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主体上入手,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

(三)汉语国家教育学科的认识问题

我们应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融合方面去理解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应同英语的外语教学一样,不断适应全球化的需要,让学习者深入理解所学语言的国家文化。教师也要不断创新自己的语言教学方式,把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融入实际的教学中,让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他们对语言的理解。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9)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创新

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汉语又一次地影响着全世界,国家汉办明确指出了要从请外国人学汉语转变为促进汉语走出国门。随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地开花,大批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国际汉语教师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着和传播中国文化。从目前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想要进一步增强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力,创新汉语国际教育与教学的路径是其重要突破口。

1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状况

1.1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主要是借助国际平台进行汉语教学,从近些年推广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情况来看,其成效显著:其一,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使过去以汉语预备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主的教育方式逐渐转变成为正规教育;其二,形成了相对专业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专家团队。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实践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支具有教学和科研能力,且研究效果显著的专家团队,在推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交叉型的学科,它介于汉语与外语两者之间,仅依靠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从而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类的学科在教学中本就显得较为枯燥,特别是当前部分国际汉语教师仍采用单一讲授型的教学方式,这使得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课堂变得更为死板,从而使得学生的汉语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教师的综合素养偏低。从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教师构成来看,其成员相对复杂,教师的综合素养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部分教师仅把教学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要推广汉语,又或者有的老师虽然热爱汉语,但是其专业教学能力相对欠缺,这些种种情况都会影响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

2创新汉语国际教育的具体路径

2.1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推广和发展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这需要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养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不仅仅是其专业知识技能突出,还应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创能能力及爱国情感等等。因此,在培养汉语国际汉语教师时,应当在与国际接轨的基础上进行国际化的师资培训,除了为其提供出国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以增强其外语教学技能、沟通能力、跨文化适宜能力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同时,国际汉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使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2.2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质上是一种实践教学方式,教师在结合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在把握游戏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在汉语国教育教学中可运用的游戏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在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可以针对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文字游戏,例如文字猜谜、词语填写、改错别字等游戏,同时还可以将游戏转变成竞赛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汉语词汇,还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游戏教学法也可结合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课堂中简短的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该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文化教学法。学习汉语不及时掌握汉语知识的过程,更是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这种文化主要指的是对于文字构成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认知,例如在进行语音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韵律,把握汉语语音中由声、韵、调三者构成的独特之处。对于部分学习者来说,最容易将汉语语音与自身母语的语音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影像等方式,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听觉感受。同时在语音教学中可以将语音的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并且掌握汉语的正确发音。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更加符合学习语言类学科的特点和属性,清晰的目标设定能够减少在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且更具趣味性、灵活性。同时,案例教学法不仅满足传统理论型课程的要求,而且对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得更为仔细,它是在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来感受语言的特点与规律,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国际教育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有力途径,它能够大大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我们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创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路径,以不断推进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作者:赵怡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10)

2005年7月,以“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汉语教学大会的举行,预示了“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战略的重大转变。汉语国际推广代替了原来的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语,术语是各学科的专门用语,是对有关事物的分类,概括和命名。术语的转变说明了我国汉语国际推广观念的转变和战略布局的调整,此项转变标志着汉语国家推广的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汉语国际推广”得到了很多学者专家的关注,他们分别从自己的领域和全新的理论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谭宏姣教授的这本著作《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从她多年来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出发,以一个宏观的视角,站在吉林省这片她所深情热爱的土地上,将汉语国际推广战略这一国际性的行为在吉林省推广中出现的各种制约性因素和弊端做出精确性的原因分析,并提出切实中肯的宝贵意见。这本著作虽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但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广阔性舞台上却具有广泛的指导性作用。吉林省在汉语国际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具有个性,同时也和其他地区的推广实施中具有共性。事物是普遍存在矛盾的,但是矛盾又有着共性和个性,在对待问题时我们要有归纳概括的能力,见微知著。这样在学习和研究中才能在方法论上不会有失偏颇。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这本著作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吉林省汉语推广的媒介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提出了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应策略。精读之后总结了本书的特色之处与大家分享。

一、视角独特,内容全面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了解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为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汉语国际推广正式被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我们汉语由原来的“引进来”到现在的“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与其他的一些传统学科相比,汉语的国际推广可以看成是一片有待开垦的草原,是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学术宝库。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这部著作首次对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谭教授以她多年的扎实的学术研究和对学术的敏感度出发,立足于吉林省这片沃土,结合吉林省的地缘,语言,文化等优势深入探讨了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策略。经过详实的调研考察,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内容全面、详细。其中包括吉林省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的建立,对外汉语教育教师的师资培养,教学组织实施,汉语水平考试组织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奖学金项目及吉林省对外汉语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地域特色明显,利弊分析精准。从理论上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的地域性方针,为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提供帮助和参考。

二、调查数据详实,研究方法多样化

全书最鲜明的一个特色就是运用了大量详实的统计数据,以图表形式呈现,在各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让人读来一目了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法等,文章条理清楚,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些无不体现了谭教授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

因为,没有经过分析调查就不会发现问题和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数据统计分析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各个层面都有不同的作用,通过汇集、汇总数据,发现事物的规律,能够在可信度和效度上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掌握了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现状。在详实的调查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吉林省来华留学生数量、规模、学历、来源国别及就读的吉林高校进行分析;对吉林省孔子学院的分布以及民间汉语国际推广机构调查;对吉林省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师、课本、教法进行调研;对吉林省招生渠道和方式进行调研考察,第一次系统地对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总结归纳了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一些制约性因素。通过对比其他国家语言推广策略的研究,以及与全国其他地^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比较,针对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不足,结合吉林省在地缘、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吉林省汉语推广的媒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全面详实地探讨并提出了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应策略。

三、教学本体研究对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参考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贯彻了汉语国际教育中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议题,针对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教师的学术能力亟待提升、国别化教材和通识性教材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适应性等诸多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自从汉语国际推广提出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一个争论,是以汉语言为教学的核心还是以汉文化为传播的核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强调“汉语国际教学的核心任务与内容是汉语言文字教学。汉语国际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让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因此,汉语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怎么让一个零起点的外国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学习、掌握好汉语”。[1]汉语国际推广应以汉语言为教学核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学会语言的基础上继而学习文化。汉语国际推广中的汉语教学应秉持一个“学以致用”,目的在于能在实践中提高语言交流技能。语言教学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一般教育规律共同决定的。因此,汉语教学中的“三教”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如果我们的汉语教学不能从汉语自身的特点出发,设计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套高效率的理论原则和操作方法,要想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益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必然影响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2]

《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总结了吉林省ν夂河锝滩闹柿看嬖诘牟蛔悖谭教授的这种问题意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有利于促进吉林省对外汉语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加大对外汉语教材优化,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加教师的数量等方面的改革。

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对于汉语国际推广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总结了吉林省对外汉语本体教育上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吉林省对外汉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升文化传播软实力。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地缘优势明显。省内高校众多,汉语国际推广为国内高等院校与国外高等院校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从理论上研究吉林省汉语推广的战略方针与部署对策等,可以及时调整对外的语言政策,深化我们的教育改革,同时对教育国际化政策研究等提供一些意见。相信,在《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研究》推出后,对吉林省的教育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特色文化推广的长远战略意义

世界是多元性的,语言也是多样性,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极力地向世界宣传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而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政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也体现了我们的国家意志。汉语国际推广,在推广我们的汉语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应当以那些最具有生命力的、对现实仍有意义或重大影响的观念、习俗等为主,因为“了解传统的目的是为了让现代人更方便、更准确地了解现代、解读现代,这是一个重要的立足点。[3]吉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饮食民俗文化。这些都吸引了留学生的关注,同时吉林省也制定了来华留学工作目标:打造“留学吉林”品牌。在吉林省的汉语国际推广中,民族风俗文化是我们宣传自己的一个契机,留学生通过在吉林省学习汉语,潜移默化地会更好地了解掌握东北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因此来发展和繁荣吉林省文化,推动吉林特色文化走向世界。

吉林省实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将加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培养力度,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和高校教师的输出,推广汉语和汉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中之重。这些方面对我们的高校教育模式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在海外创设的孔子学院,每年举行的和汉语学习等相关活动,还有一些生活在吉林的海外人士,这些都会对吉林省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提高汉语的应用价值,促进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发展,促进吉林经济的快速发展,繁荣吉林的文化,是吉林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战略目标。

社会在迅速发展,时代在巨变。汉语国际推广的浪潮给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的要求,聆听世界的脚步,才能与时俱进。吉林省汉语国际推广的提出,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对促进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吉林省文化软实力,深化吉林省教育改革等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五、结语

汉语国际推广是让汉语快速走向世界的一个策略,是顺应时展对汉语的强烈需求。汉语国际推广下的汉语教学能够满足数量不断增长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强烈需求,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同时让有着悠久历史的汉文化逐步走向世界。而“走出去”的战略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系统,势必会在前进的路上遇到障碍。值此汉语推广的热潮,谭宏姣教授的这本著作如及时雨一般,指出了吉林省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的不足,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吉林省的汉语国际推广之路贡献了一臂之力。同时我们也期待谭教授以后会有更多的学术研究著作推出以飨读者。

参考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篇(1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也在改变,这些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砝码,教育振兴是国家振兴、民族振兴、世界振兴的重要标准,是新世纪各国重要的发展战略。

国际化是过去的二十年来全球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焦点论题,尽管目前还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和体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现已被广泛地接受,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运作和使其形式化:一是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组织来研究和组织,如拉丁美洲大学协会、欧洲大学协会、亚太大学协会等;二是建立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国家高等院校间教学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及援助计划;三是建立信息网把各个高等院校连接起来;四是进一步推动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

当前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也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为了推动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而把跨国界与跨文化的观点和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结合起来,进而建立起的一系列具有国际性质的组织、机构、合作、援助计划和信息网络等。

21世纪,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学界、教育界、政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给予了很大关注,但是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汉语国际传播的互促互动角度研究不够深入。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汉语国际推广的作用十分必要。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助推汉语国际推广的表现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往来,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作为语言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国际化助推汉语国际推广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助推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中国文化中心等汉语推广基地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促使政府机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间的交流增多,使汉语的使用频率变高。例如,近年来政府在许多国家建设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中国文化中心等“汉语国际推广基地”。

(二)助推留学生、学者等学习汉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促使中国人与世界各国人员交往增多,使汉语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例如,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学生、政企人员、个人团体参与到对外交流学习中,促使外国人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历史,激发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热情。

(三)助推汉语教学成为重要科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成为“汉学家”,在某些领域,他们的研究剖析远胜国内学者。国外众多高校、甚至中小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这使得汉语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科目。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助推汉语国际推广的不足之处

“世界范围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现状与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大语种的地位,中国古老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和今天中国在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很不相称。”

(一)国家、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出国难,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难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求,中国教育部先后在相关具备条件的高校增设了对外汉语课程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近几年来,对外汉语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陆续有了毕业生。令人尴尬的是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政策、家庭、人身安全、薪酬待遇等条件限制只有很少一部分从事了汉语推广工作。

(二)汉语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表达书写能力,还要掌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要能“文”能“武”,要有扎实的汉语基础、英语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要有出色的表演能力,能变换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能很快的适应所在地的习俗文化。目前相关人员很少具有这种“综合素质”。

(三)汉语推广的领域范围有限

目前汉语推广主要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以及一些与我国地域相邻的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汉语传播的地理区域狭窄;推广汉语的相关机构、人员主要是政府创办的机构团体和国家公派的国内优秀学者、教师以及“汉办”聘请的精通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学者、本土教师,很少有自发的民间团体、个人介入,传播推广汉语的人才匮乏;推广汉语的领域主要是中文领域且着重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传播汉语,很少涉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未能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中国的发展进步,汉语传播的途径欠开拓。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助推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应对策

(一)高校需加强海外联系,积极开拓海外汉语推广中心

1、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公办全日制大学,北语是国内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较高的院校,它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汉语推广人才,推动了汉语对外传播。面向未来,以北语为代表的这类国际化水平较高的院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国内丰富资源,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外国高校与之交流合作;积极扩大汉语推广基地建设,吸引更多外国学者、留学生、各类人员到北语留学或接受培训。另外,向国内外相关高校、汉语推广组织输送高层次人才,推广北语先进有效的教学培养管理经验,形成一个良性辐射带,带动相关高等院校的国际化,促进汉语传播事业的飞速发展。

2、以郑州大学为例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郑州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等院校,其国际化程度远不及北京语言大学,但是作为河南省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高校,郑州大学需要积极的以中原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为依托,积极向外界宣传,突出自己的独特。以个性为基点,重点建设好一些海外孔子学院,借鉴北语之类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高校的国际化经验、汉语推广经验,吸引更多的国际关注,加快学校自身的国际化进程,从而为汉语的传播推广做好铺垫。

3、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作为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作为一所普通高校,周口师范学院的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该类院校要借鉴诸如北京语言大学、郑州大学之类国际化水平较高的院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经验、汉语推广经验,积极的开展对外合作交流。首先要“走出去”,积极鼓励培养优秀的学生教师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去交流,去学习,去实践。其次要“引进来”,积极宣传当地浓厚的文化,利用地区优势资源吸引外国留学生、学者来学习交流,逐步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为汉语推广奠定基础。

(二)注重专项训练,培养“文”“武”全才

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合格的国际汉语师资,掌握中外两种语言,通晓中外两种文化;要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热爱汉语教学事业和中华文化;要有适应不同教学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应变能力。另外,还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从事对外汉语培训、教学,还要能够担当管理、推广职责的专门人员。

(三)扩展传播空间,拓宽人才来源,开辟推广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