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4-03-08 14:47:06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1)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earth excavation side edge and concrete foundation casting in the ship lock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hip lock engineering; concrete; foundation casting; construc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U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纵观我国交通发展史,从古至今水运交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直都是龙头,当前我国水运事业蒸蒸日上,作为水运基础设施的航道必将有新的发展。为满足水运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船舶安全航行的需要,必须对现行航道工程进行适应性的改造工程。

1 工程实例

工程名称:广西右江鱼梁航运枢纽船闸及二期坝主体土建工程

主要工程数量为:开挖土方 242.7万 m3,其中水上方为 236.9 万 m3,水下方为 5.8 万 m3,回填土方 94.1 万 m3,围堰 16.5 万 m3,现浇砼靠船墩及导航墙 274032 m3。

2 设计标准

2.1本工程通航标准为内河Ⅲ级,航道尺度为2.4×60×480m(航深×航宽×弯曲半径)。

2.2 设计水位

上游最高通航水位:100.15m,上游最低通航水位:95.9m;

下游最高通航水位:99.86m,下游最低通航水位:87.6m。

3 施工方案

3.1 准备工作

陆上砼基础浇筑的各分项应及时跟进,必须精心准备、周密安排、科学组织。施工流程图如下:测量放样机械开挖基槽人工修基槽铺设碎石垫层立模挖齿沟浇筑砼基础基础养护。同时,陆上作业应配备足够的人力及机械。

3.2 基坑开挖质量控制措施

3.2.1陆上土方开挖的平面位置及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在设计航道底宽范围内,河底高程严禁超过设计要求,开挖面底部应平整,底边线应顺直,开挖面边坡坡面应平整,稳定,不得出现贴坡和亏坡,施工航段内的渗、积水,地表水的临时排水系统及地下水位降控措施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3.2.2 按图纸要求仔细放样,土方开挖后的坡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因边坡过陡造成塌陷,为了保证边坡质量,反铲要紧靠坡线开挖,以确保边坡平整度,并尽量避免欠挖和超挖的出现。

3.2.3 雨天,应在基坑边坡顶设置截水沟,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防基坑积水、浸泡、软化。

3.2.4 开挖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设计边坡线逐层开挖,避免开挖过程中因临时边坡过陡造成坍方,同时,加强边坡稳定性的观察。基坑边坡顶严禁堆置重物,避免坍方。混凝土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严禁超挖回填虚土。若发现基底土质很差应及时与设计取得联系,进行地基处理后才允许继续施工。

3.3 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模板制作时,各种焊点应在板面背面,各种抹角焊接时应注意其位置准确、表面顺直,与板面接触部位不得出现错牙、毛刺等,并注意焊接变形。模板均采用组合钢模,φ48钢管围檩体系,支撑牢固模板安装后,经自检、交接检、专检合格后,报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采用优质专用钢模)。模板之间应平顺,接缝严密,不得漏浆。表面应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

3.4 砼基础浇筑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及外加剂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 JTJ268《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混凝土拌和用计量器具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搅拌应严格按配料单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配料计量偏差和拌和物的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原材料必须过磅称量,使之满足规范要求,并做好施工记录,不得任意更改或偷工减料。运输能力应与搅拌及浇筑能力相适应,尤其是在热天施工时,应尽量避免停机待车或由于运输能力过大造成混凝土等待进模时间过长等现象发生,以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或混凝土初凝。砼送至浇筑现场,人工输送入模。每台班应制作二组试块,试件留置组数,每 30 m3

取一组,每工作班不足 30 m3也取一组。同时做好砼施工记录,并严格执行砼浇筑令制度。在浇捣砼之前,应先检查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机械、模板等。

振捣要求快插慢拨,直到砼中气泡不再产生为止。砼浇筑过程中应控制分层浇筑厚度,一般为 30cm 左右,并且在浇筑上层砼时,振动棒要插入下层砼 10cm 以上,砼浇至顶时,应适当减少分层厚度,平板振动的移动间距确保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插入式振捣器宜从近模板处开始,先外后内,移动间距为振捣器的作用半径的 1.5 倍内,即 40cm 以内,与模板的距离为 1/2 作用半径,即 12cm 内,并尽量避免碰模板。混凝土振捣应密实,表面不得出现空洞、蜂窝、松顶和缝隙夹渣等缺陷。砼基础底板表面应及时做好复振收水工作,防止出现松顶现象,并用木蟹打毛,覆盖草袋湿治养护,浇筑后隔一天可以拆模,拆模时,注意保护边角。为了保证砼基础工程质量,应认真落实检测工作的相关规定根据 JTJ268《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规定(对砼护面、基础、压顶等厚度应按每 200㎡钻取一个芯样检测)。检测其强度和厚度是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从而杜绝由于偷工减料引起的豆腐渣工程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的一般表面缺陷限值不得超过表 1 规定。

现浇混凝土垫层及基础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3.5 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和砼防裂技术措施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及时用湿麻袋进行养护,潮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0 天。砼防裂技术措施:砼防裂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降低温度应力;二是提高砼抗裂能力,降低温度应力主要是降低水化热温升和减小约束。

3.5.1 减小砼内外温差

降低砼入模温度。控制原材料的温度,尽量利用夜间和早晨施工;采取措施控制砼拌合和运输过程的升温;夏季浇筑砼时可采用拌合水中加冰冷却,以降低入模温度。冬天施工时,要推迟拆模时间,防止砼受冷击;砼拆模以后用塑料薄膜、草帘等进行覆盖,控制砼内外温差。测温方法:做好砼原材料、砼出模入模的测温,并在混凝土内埋设测温导线,使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温度监测,根据测温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内外温差大小满足要求。

3.5.2 减小约束应力

合理设置施工缝:施工缝的设置要满足规范要求,对于大体积砼要依据温度应力计算来确定施工缝位置。加强洒水养护,以防止砼早期干缩,提高砼的抗裂能力。提高砼施工质量:合理组织生产,精心施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使砼离差系数得到有效控制,从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把好质量关,提高砼质量。预留散热孔,等水化热冷却后用掺加微膨胀剂的砼浇注。

表 1 混凝土一般表面缺陷限值

表 2 现浇混凝土垫层及基础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

4 体会

通过对本工程的施工实践,认为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4.1 为确保工期土方开挖可以提前组织大规模挖至原通航航道水平面,待混凝土基础施工时再一次性挖至基槽设计标高。齿槽土方挖除要用人工用深口撬挖除。控制齿槽的宽度和深度可以做一齿模(就是做一个齿槽尺寸一致的模具),在齿槽混凝土浇筑之前,质检工程师可以用齿模去齿槽处测量尺寸,齿模能放进去就说明齿槽土方开挖符合设计要求。

4.2 如遇土质不好或者与设计不符时,须尽快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

4.3 如遇小粉土地段,一定要做好井点排水处理,切不可带水作业,造成质量隐患。

4.4 沉降缝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上下贯通至齿槽底部切不可做假缝。土方挖除符合设计要求,如遇齿模插不进,施工人员必须重新挖除土方待齿模能去为止。

4.5 模板支撑应采用优质钢模,一次性支撑牢固为保证线形美观,固定模板的夹具宜做成“︻”字形的角铁夹具,便于安装,拆除,使用效益高投资小,可以节约工程成本。

4.6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整体进行,切不可分开浇筑,人为造成施工缝。

参考文献: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2)

中图分类号: 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地基检验是指基础施工中,现场采取一定手段,对勘察、设计成果或施工措施的效果进行检测、复核(一般简称地基验槽),它是地基施工中一项重要环节,具有重要性、安全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本文作者通过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地基检验的内容、方法及程序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二、地基检验工作内容

地基验槽是地基检验工作最主要的形式,它是指:采取一定手段,对地基持力层的检验,以复核勘察成果、设计或施工措施的效果。不同的地基形式(如天然地基、桩基、复合地基等),地基验槽内容有所不同。

1、天然地基验槽内容:

⑴、地基持力层种类复核: 复核地基土种类及深度变化等。

⑵、地基持力层物理力学性质复核:复核地基土与原勘察成果相同性,有无变化等。

⑶、地基持力层承载力复核:复核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与原勘察报告及设计值是否一致。

⑷、地基持力层均匀性复核:地基土中有无夹层、坑穴、古墓、旧基础、古遗址、古洞等。

⑸、地下水:检验基槽内地下水类型,对地基持力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基持力层承载力影响。

2、桩基检验内容:根据不同桩基类型检验内容侧重点如下

①、人工挖孔桩:⑴、桩端持力层检验,⑵、桩长(进入持力层厚度),⑶、桩基尺寸,⑷、桩基检测报告(单桩竖向承载力、桩身完好程度),⑸、地下水。

②、钻孔桩:⑴、桩端持力层检验,⑵、桩长(进入持力层厚度),⑶、桩基尺寸,⑷、桩基检测报告(单桩竖向承载力、桩身完好程度),⑸、地下水。

③、预制桩:⑴、桩长,⑵、贯入度,⑶、桩基尺寸,⑷、桩基检测报告(单桩竖向承载力、桩身完好程度),⑸、地下水。

3、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是指经地基处理后的地基(一般为天然地基经桩的增强体处理后的地基),所以桩基检验内容为天然地基和桩基(增强体)的双项内容:⑴、天然地基持力层⑵、垫层,⑶、桩基(增强体)检测报告等(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桩身完好程度)。

三、地基持力层检验内容及方法

不同种类的地基,地基验槽时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侧重内容(见下表1):

四、天然地基地基验槽中常见的简单地基处理方法

1、挖出法,当基槽内局部出现不均匀夹层、暗沟、杂物等情形时将其局部挖出并将其置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的地基方法,地基验槽时当基槽发现有下列情形可采用挖出法:软夹层、古墓、沟壕、古墓、旧基础、古遗址、古洞等。

2、置换法,当或上述情况范围较大、深度(厚度)也较大时或基槽地基土强度很低时可采用置换垫层法。

3、强夯法强夯置换法:对基槽内局部松散地基土层进行夯压实或置换夯压实。以提高其地基强度或变形要求。

4、高压注浆法:对基槽内地基土层进行高压注浆,以提高其地基强度或变形要求。

5、另外还有振冲法、水泥土桩法、砂石桩法等。

五、地基验槽程序及验槽事项

地基验槽程序及相关单位责任汇总见下表2。

地基验槽完成后,如符合相关勘察设计文件无误,相关单位及责任人在基础施工档案签字盖章。

六、结语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3)

Ⅰ、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崛起。

高层建筑在保证结构安全,经济合理等问题上要比低层建筑突出,而有些建筑结构设计或者给施工带来不便,或者存在影响施工质量因素,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后浇带问题就属于这类问题。

Ⅱ、施工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中后浇带设置构造要求如下:施工时把结构分成30-40m长的区段,各区段之间留出70-100cm宽的带,暂不浇灌混凝土,待大部分混凝土收缩完成后再浇灌这部分混凝土,把结构连成整体,这就是后浇带。后浇带要选择在受力较小的部位上,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一个月,并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时候浇灌混凝土。缝内的钢筋要用搭接方式,使缝两边的混凝土自由收缩,必要时可在浇灌混凝土前再加以焊接。

高层建筑的重量大,倾覆力矩也较大,为了保证结构稳定,在天然地基上,基础埋深不宜小于高层建筑物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因此,高层建筑物的基础一般都在5米以上。而且规范规定,后浇带要从基础一直设到结构的顶层,而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施工中,基础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地下水位上升,地下室进水,造成施工困难;

二、后浇带处钢筋锈蚀,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三、地下室侧壁剪力墙不能回填土,雨季泥水等容易侵入地下室;

四、后浇带的施工中,容易造成混凝土接槎处不密实,防水性能不好。

Ⅲ、施工措施

要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不设置后浇带,高层建筑基础能一次性浇注完毕。这就要解决混凝土的收缩对结构的破坏问题,可以采取下面的几项措施:

一、要控制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因为水灰比越大,收缩就越大。

1、配合比的要求:实验室所出的配合比必须要满足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的要求,而且是在保证泵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配制较小的坍落度;

2、泵站的选择:条件允许下,现场设搅拌站或尽可能地选择距离较近的搅拌站;

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要求:混凝土必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均匀无离析地排出,出料干净、方便,能满足施工的要求,如与混凝土泵联合输送时,其排料速度能相匹配;从搅拌输送车运卸的混凝土中,分别取四分之一和四分之三处试样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样的坍落度之差不得超过3cm;

4、控制水灰比的措施:为了降低水灰比,减少收缩,可考虑加入减水剂。常用的减水剂有:MF减水剂、N系列减水剂、NNO减水剂、NF减水剂、UNF减水剂、JN减水剂、AU减水剂、SM减水剂等。

二、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加强养护,最好覆盖贮水养护或塑料薄膜养护。

1、二次振捣:即第一次振捣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振捣,以清除混凝土中的气泡,达到密实的效果。

2、加强养护:对基础底板,可采用贮水养护;塑料薄膜养护是将塑料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塑料与混凝土表面结合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这种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表面积大的混凝土施工。

下面重点介绍塑料薄膜养护施工工艺:

1)、喷洒工具及设备:高压容罐以钢板焊接,喷具用喷漆枪或农药喷枪。

2)、塑料薄膜的喷洒:a、当空压机工作压力0.4-0.5N/mm2,容罐压力0.2-0.3N/mm2时,喷出的塑料溶液呈较好的雾状,喷洒速度较快,工效15-20m2/min;b、喷洒时间,应掌握混凝土水分蒸发情况,在不见浮水,混凝土表面以手指轻按无指印时即可喷洒;c、溶液喷洒厚度以2.5m2/kg为宜,厚度要求均匀一致。

三、科学地加入补偿收缩性能的外加剂,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是用膨胀水泥,或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配置而成的一种微膨胀混凝土。

1、补偿收缩混凝土抗渗原理:

补偿收缩混凝土硬化初期,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生成的水化物结晶体体积增大而产生膨胀,以常用的硫铝酸钙类膨胀水泥为例,其水化过程中生成柱状或针状的水化硫铝酸钙,又称“钙矾石”,它的固相体积可增大1.22-1.75倍。在钙钒石晶体生长过程中,将水泥石中的孔隙填充,并堵塞、切断连通的毛细孔道,使混凝土内部的总孔隙率变小,抗渗性提高。补偿收缩混凝土以自身适度膨胀抵消收缩裂缝,使抗渗性较普通混凝土提高,减小因开裂导致渗漏的可能性。

补偿收缩混凝土避免或减少开裂的作用,可从应力和应变两方面解释。应力方面: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最低,相当于抗拉强度的7-11%,混凝土的开裂主要是由于内部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所致。在限制条件下,补偿收缩混凝土自身的膨胀,对限制体(如:钢筋、相临物体、基础等)产生拉应力;与此同时,限制体给混凝土产生压应力,正是这种压应力不同程度地抵消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的拉应力,从而避免或减少混凝土裂缝。应变方面:补偿收缩混凝土主要有膨胀和收缩两种变形,它们在自由(非限制)、限制两种条件下,结果不同。自由膨胀是“背向变形”,它使混凝土受拉,质点间距加大,可以导致混凝土开裂;自由收缩是“相向变形”,它使混凝土受压,质点间距缩小,不会引起混凝土开裂。限制收缩是背向变形,它可以抵消一部分自由收缩产生的相向变形,使混凝土质点间距增大,内部组织结构拉伸,导致混凝土开裂。

在工程结构中,实际上几乎不存在自由条件下的变形情况,混凝土的变形总是在限制条件下出现。从上述各种变形情况判明:混凝土的收缩是产生裂缝的因素。然而限制条件下的膨胀,却可避免或减少混凝土开裂。

因此,补偿收缩混凝土是以改善孔隙结构、降低孔隙率,和减少开裂而获得较高抗渗性的。

2、常用膨胀剂有:明矾石膨胀剂、硫铝酸钙膨胀剂、氧化钙膨胀剂、氧化钙-硫铝酸钙复合膨胀剂。

3、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注意事项:

⑴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坚固性、稳定性,使模板所有接缝严密,不得漏浆,并宜将模板与混凝土接触的表面先行湿润或保潮,且保持清洁;

⑵严格掌握混凝土配合比,并依据施工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正确调整;

⑶补偿收缩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如现场施工温度超过30℃,或混凝土运输、停放时间超过30-40min,应在拌合前采取加大混凝土坍落度的措施;混凝土拌合后,不得加水搅拌;

⑷补偿收缩混凝土无泌水现象,使用于泵送工艺。但应注意早期养护,并采取挡风、遮阳、喷雾等措施,以防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⑸若因为客观因素导致停工间歇时间较长,应按规定留置施工缝;

⑹浇筑温度不宜大于35℃;也不宜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⑺要加强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常温下,浇筑后8-12h,即可覆盖浇水,并应保持湿润养护至少14d。

四、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输送混凝土之前,应先压水洗管,再压送水泥砂浆;

2)夏季高温施工,应注意输送管道的温度,可以设冷水池冷却输送管,覆盖湿草袋子并及时浇水,或包裹隔热材料,以防止坍落度损失过大,影响泵送。

五、按照规范要求留置混凝土基础的测温孔,注水观测,既观测温度变化,又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1.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概述

在高层建筑施工之前,需要对桩基础的成桩方法、施工方法、施工的机械设备、施工顺序等进行合理的编制,按照所选用的桩基特点,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安排,其中包括设备的使用、劳动力数量、工程施工进度等。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的有效进行,在正式进行桩基础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试桩,根据试桩的情况,对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进行确定。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开始施工之前,需对各个轴线进行检查和确定,保证在施工场所布置的各个承台控制点,在工程施工中不受影响。完成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前的各项检查工作之后,进行定桩施工,按照施工设计方案的桩位图进行施工,使得桩基础顺利的就位,完成桩基础施工之后,需要对桩基础进行复查校对,以防出现错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工序、施工设备的使用都必须严格地按照标准进行,对桩基础施工中的水准点等进行保护,以防桩基础施工中受到破坏。

2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

2.1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的成桩方法

桩基础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基础类型,如果建筑工程施工的土质比较松软时,采用普通的扩大基础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桩基础。其中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桩基础施工方法主要有灌注桩、预制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树根桩等。

2.1.1 灌注桩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选用的一种桩基是灌注桩,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是沉管成孔、作业成孔,在已经完成的桩孔中放入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进行等待混凝土硬化,完成整个桩基的浇筑工作。沉管成孔常选用的方法是振动法、冲击法,但是这些施工方法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振动等现象,所以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防范,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作用成孔这种桩基施工方法最常使用的就是机械钻孔和人工成孔,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黏性土时,机械钻孔将不再适合成桩,为此需要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进行施工。从施工土质可以看出,机械施工更加适合在粉土、砂土等土质的桩基施工中。在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施工时,成桩挖孔的位置低于地下水位,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止水和排水工作。

2.1.2混凝土桩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经常采用的桩基础还有预制混凝土桩,预制混凝土桩分为方桩、管桩。管桩的施工方法是锤击打入法、沉桩法、静压法等,但是混凝土桩在施工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挤土的现象,所以在施工中,如果出现挤土现象,就需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或者是在施工时采用一定的措施避免挤土现象的产生。其他方式的混凝土桩施工方法也是一样,在施工中会遇到一些施工问题,所以在混凝土桩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紧急事故处理对策,在问题出现时,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降低事故发生率,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混凝土桩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在高层建筑桩基施工设计中,还需要设立应急预案,例如施工中遇到软土层。在软土层上进行桩基施工,对桩基的稳定性、高层建筑地基的变形等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需要设计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根据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特点等,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2.2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

2.2.1预制桩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预制桩混凝土桩的形式主要有管桩和方桩两类,其沉桩方法主要有水冲沉桩法、锤击打入法以及静力压桩法和振动沉桩法等,其中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为: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采用预制桩的方法进行施工,在静压入桩施工前,需要确保入桩的路线正确,只有准确的确定入桩路线之后,才可以保证入桩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在桩基础施工中出现地基上溢、挤土、桩基础倾斜等现象。在压桩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桩基础进行保护,尤其是要在进桩过程对桩身进行保护,因为在压桩过程中,压桩机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移,所以在对桩基础进行下压时,需要保证下压速度在1 m/min,确保桩基下压过程中,接触到的每一层土体的抗剪应力均得到释放,直到预制桩的压桩满足设计要求。

2.2.2灌注桩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采用混凝土灌注桩的方式进行桩基础施工,首先需要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采用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进行检查,保证设备的运行正常,施工材料质量、性能等合格,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质量检验人员检验过后,各项检测质量合格后,再对混凝土浇筑中的各项施工标准、施工方案等情况进行确定和审核,尤其是混凝土的配比、混凝土的搅拌情况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保证灌注桩的浇筑质量。完成质量检验和审核之后,再进行施工,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和保存。在混凝土灌注桩浇筑之前,对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均匀性、坍落度等进行检验,如果混凝土的各项使用条件不达标,不能将这些性能和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应用在桩基础施工中,以免为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留下安全隐患,影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完成之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施工质量的验收,对桩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主要的参考数据为桩基的桩型和桩长,从这两个参数上对高层建筑桩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桩基的桩型和桩长选择的合理性,是影响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桩基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场地地质情况,设计桩基类型和确定桩基础的性能参数和成桩方式,所以在桩基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几种合理的桩基施工方案和设计方案,然后在地基的承载力等数据的支持下,针对桩基的桩型和桩长参数进行验算,对桩基的设计和施工偏差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

3结语

城市的快速发展,为高层建筑施工建设创造了条件,当前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是城市居民、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影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的一个因素是桩基础施工,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加强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5)

1 概述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最基本的施工部位就是地基施工以及基础施工,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的施工单位要有效的对上述部位施工进行细化以及重视,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在性能上以及承载力上有一定的施工保障,现阶段我国的现场施工正在不断的研发新的施工技术,通过新技术的施工应用来有效的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

2 针对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新的施工处理技术

2.1 水利水电工程中软土基础的主要特性

低透水性。由于高含水量,在渗透系数k≤1(mm/d)的时候,透水性能就非常的差。这样,在承受强荷载作用后,孔隙水压力就会变高,地基的压密固结性能也会深受影响。低抗剪强度。通常,软土会呈现出软塑-流塑的状态,这样在有外部荷载的时候,抗剪性能就变得极差。在土层本身含有排水出路的时候,随着有效压力的逐步增加,就会慢慢的形成固结。相对应的,如果不存在优质的排水出路,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强度就会衰减。

2.2 在处理工程软土基础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方法

2.2.1 方法一:排水固结施工法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如果软土中含有大量的淤泥以及黏土,我们通常采用的施工方法是排水固结施工法。这种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处理并且解决软土中的淤泥以及黏土导致基础的下沉问题,能够有效的提升软土基础的稳定度,有利于软土施工的施工质量。这种施工方法主要由两个施工部分组成。第一个是基础加压施工;第二个是基础排水施工。这种方法主要的应用环境就是在大量淤泥的施工状态下,因此应用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应用的施工效果非常明显。

2.2.2 方法二:换土施工法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当软土基础中的淤泥达不到一定厚度的时候,这样就表明,淤泥的厚度相对较薄,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排水固结的施工方法就不太恰当,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换土施工法。这种施工方法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将不满足施工设计要求的软土淤泥去除,转换成为相应的沙壤土,粗砂或者是灰土,水泥土等施工基础填料,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经常使用沉井的施工技术来进行厚度较薄的软土淤泥基础施工,这样的施工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基础施工的性能要求以及技术要求,对施工质量有一定的保障。

2.2.3 方法三:强夯施工法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软土基础的施工我们还经常应用强夯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处理。在应用这种施工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80kN的施工夯锤进行施工。将夯锤吊起在六米到三十米高度范围内进行锤体的自由下落,通过重复不断的自由下落施工来对软土基础进行夯实。强夯施工法最主要的应用施工环境就是工程基础有大量的河流冲击或者是滨海沉积;还有一种环境就是软土中有大量的换土或者是粉土以及杂填土等土质时;上述几种工程施工环境在应用强夯施工法时,施工效果都较为明显,质量都较为优良。

2.2.4 方法四:旋喷施工法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针对软土基础的施工进行防渗漏处理施工。这时我们主要应用的就是旋喷施工法进行相应的防渗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用的施工工具是旋喷机。旋喷机具有特殊的喷嘴能够在应用过程中将施工注浆喷射在设计要求的浓度范围以内,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软土的浓度。在旋喷机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喷嘴能够在设定的旋转速度下进行旋转施工,在这一过程中根据物理学可知,会产生很大的高压。在高压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将水泥固化液同软土进行捏合,然后软土进行强项固化,这样就能够在软土施工过程中提升基础的防渗能力,达到防止渗漏的作用。

2.2.5 方法五:振动水冲施工法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振动施工法应用的主要施工工具就是振冲器,这是一种针对混凝土振捣的一种施工工具。振冲器中有两个喷水口;一个是上喷水口;一个是下喷水口。在振动以及相应冲击载荷的作用下,基础地基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形成施工孔,通过施工孔来进行填充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的填充材料是砂石或者是碎石。在填充材料填充的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分层振实,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软土基础进行加固,保障基础的施工质量。

2.2.6 方法六:土木合成材料加固施工法

在水利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我们还经常应用土木合成材料加固的施工方法进行基础的施工。这种方法的施工原理就是将施工载荷在基础上进行平均分配。在施工中基础有可能会出现塑性剪切施工力,会对工程的基础产生一定的破坏,因此我们应用土木合成材料进行剪切力的平均分配。经过实际的应用,我们得出,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小塑性剪切力的破坏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限制塑性剪切力的有效扩张。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工程施工基础的载荷承载能力。

2.2.7 方法七:灌浆施工法

在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灌浆施工方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液化的原理将水泥砂浆、黏土浆、黏土水泥浆以及相应的各种化学添加浆液进行液化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液化材料本身都是具有一定的固化特性。在灌浆施工过程中,我们最主要应用的原理就是气压原理以及液压原理。将液化完成后的浆液有序的注入施工基础的间隙位置,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起到软土基础固化的作用。

2.2.8 方法八:硅化加固施工法

在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过程中,硅化加固施工方法最主要的原理就是电渗原理。通过电渗原理的应用,我们能够有效的利用网状的注浆管来进行电动硅化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通过循环往复的施工来将硅酸钠以及氯化钙溶液进行软土基础注入。在溶液注入的过程中溶液之间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生成胶凝物质,通过胶凝物质的作用能后有效的提升软土基础的连接性能以及强度,能够有效增大基础加固半径。这种方法在实际的施工中有一定的应用缺陷,就是对能源的消耗过大,因此这种施工方法在选择过程中应该极为慎重。

2.2.9 方法九:加筋施工法

加筋法是为了减少整体变形,并且同时达到增强整体稳定的性能的目的。土工合成材料,因为其抗拉能力非常之强,会被埋置于土层中,这样在土颗粒和拉筋之间就会产生摩擦力,土也会与加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这样的话,地基强度就会被提高。

2.2.10 方法十:桩基施工法

如果淤土较厚,含水率较高,孔隙也比较大,这样要想对其予以大面积的深处理的话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打桩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加固处理方法,不致引起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标高变化等。

参考文献

[1]张志良.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水利水电施工,2008,2.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6)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进步而快速发展,给建筑工程地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整体设计中,经常有地基强度不足,抗压抗震性不强的,沉降不均匀的情况发生,这就要求设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地基基础。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的环境和范围,在施工中要注意施工方法的局限性和优缺点,每个工程都要从地基的实际情况、处理要求、技术难度,工程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用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地基的处理。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地基的负荷不应超出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避免地基土剪切和稳定性的失衡。其次,在控制好翻地的变形量,把变形量控制在地基可允许的范围内,控制好因地基引起的上部结构损坏,或因此影响建筑物功能上的使用。最后,要对地基基础做强度和耐久性、刚度的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确保地基能适应高层建筑的结构。

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的应用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对建筑业的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现代化建筑地基施工也逐渐走向多种地基施工相结合的趋势。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工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烈度等综合起来考虑,才能确保选择技术方式科学有效。

1、采用分层填土的方式换土垫层

一些土体具有湿润膨胀的特性,承载力小,严重的影响了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强度。为了减少土层的沉降性,提高地基基础的强度,就需要用高强度和高稳定性的材料来替换掉这种软土层。在用符合施工要求的土替换原来的软土的过程中,要采用分层填土的方式来避免施工过程中土体出现孔洞和缝隙,以保证土体的密度符合承载力的要求。

2、碾压和夯实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地基的强度,需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一些途径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对地基中松软的土进行夯实或碾压。这样的方法能最大化地降低建筑物在竣工后地基产生的沉降量。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这种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可以分为振动夯实法和机械碾压法。

3、土壤固结

土层由于土壤的液化性质往往含有一定的水分,影响了土层的承载强度,但是在水分被排除后土层就会自动固结。所以通过排水的方式来排除土层中的水分,不失为一种提高土层承载力,降低沉降量的好办法。这种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由于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在建筑施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4、化学方法加固土层

这种处理技术是向土体中加入水泥浆、丙烯酸铵、碱液等能够固化的化学物质,通过这些物质发生化学的反应将土体粘结起来,改善原来土体不符合基础施工要求的性质。比如建筑物需建在膨胀土上时,施工人员可以用石灰来和膨胀土中的亲水矿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膨胀土的土质,增强原来膨胀土层的承载力。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化学加固法又分为喷浆法、灌浆法和深层搅拌法。

三、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

在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其质量的优劣受到施工场地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严重制约,为提高工程建设地基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就必须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地基施工建设影响的前提下,利用分析处理的方式得出最佳施工模式。基于此,提高工程地基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技术方面对工程建设基础地基施工进行了分析。

1、工程建设桩基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桩基基础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与进步。桩基施工技术是地基建设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础施工形式,现阶段桩基施工主要分为三种施工技术: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及钢桩。

在桩基建设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具有承载力强、应用范围大、影响环境小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的具体施工中现浇灌注桩应用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成桩工艺应用的是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具体工程建设施工中以泥浆护壁,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浇灌作业。这种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因桩底虚土及缩颈造成的工程危害。

混凝土预制桩技术与现浇灌注桩技术相比,因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如振动、噪声及挤土效应等,致使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应用量越来越少,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预应力管桩已经逐渐代替了普通的混凝土桩。因钢桩成本投入大,只能用于特殊工程施工中。

2、工程建设地基加固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工程建设方面已经由原来单一的传统型地基加固技术转向了多样化技术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采用的地基加固方式为压密固结加固法,这种加固方式主要应用于松软地质。然后进行加筋体复合地基的有效解决,这种方式在各个地质中都能使用,具有普遍性。换填垫层地基加固法,因其自身特点,只能用于小规模工程施工建设中。

3、工程建设深基基础施工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7)

高层建筑成为当前城市的一个标志,并且在不断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非常高,如果施工要求不达标、不规范等将为高层建筑带来不可估测的影响。其中桩基础施工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保证,所以必须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加强桩基础施工技术,为高层建筑施工提供保障。

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准备

1.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前,高层建筑的施工单位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勘察,尽最大的可能获取详细、准确、可靠的和高层建筑各项施工工程相关的资料,为高层建筑施工、桩基础施工等提供参考依据。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勘察,勘察内容包括:高层建筑施工场地周围所有的建筑、这些建筑的结构、特性、位置等,还需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地貌、施工条件、施工场地的环境等,同时对城市建设中在本次高层建筑施工场所周围的管道、电缆、水管的各个参数进行勘察。

2.准备工作

在高层建筑成桩之前,对施工现场进行清洁,将所有的障碍物清除,例如废旧的残留基础、建筑物等,要保证施工现场的平整。高层建筑施工有非常高的施工要求,其中桩基础施工均为密集群桩,所以需要保证施工场所的平整,为桩基础的平整、垂直提供保证。高层建筑的桩基础分为两种,这两种桩基础的施工技术不同,在施工中需要根据选用的桩基础类型,进行合理的施工,以及对施工条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

3.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之前,需要对桩基础的成桩方法、施工方法、施工的机械设备、施工顺序等进行合理的编制,按照所选用的桩基特点,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安排,其中包括设备的使用、劳动力数量、工程施工进度等。为了保证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的有效进行,在正式进行桩基础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试桩,根据试桩的情况,对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进行确定。

4.放线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开始施工之前,对各个轴线进行检查和确定,保证在施工场所布置的各个控制点,在工程施工中不受影响。完成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前的各项检查工作之后,进行定桩施工,按照施工设计方案的桩位图进行施工,使得桩基础顺利的就位,完成桩基础施工之后,需要对桩基础进行复查校对,以防出现错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工序、施工设备的使用都必须严格地按照标准进行,对桩基础施工中的水准点等进行保护,以防桩基础施工受到破坏。

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的成桩方法

(1)灌注桩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选用的一种桩基是灌注桩,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是沉管成孔、作业成孔,在已经完成的桩孔中放入钢筋笼,进行混凝土浇筑,然后进行等待混凝土硬化,完成整合桩基的浇筑工作。沉管成孔常选用的方法是振动法、冲击法,但是这些施工方法会在施工过程过程中产生噪音、振动等现象,所以在实际施工中,需要主要进行这方面的防范,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作用成孔这种桩基施工方法最常使用的就是机械钻孔和人工成孔,在遇到黏性土时,需要使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机械钻孔只适用于黏性土、粉土以及砂土中。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进行人工成孔过程中,发现处于地下水位以下,需要进行排水和止水工作。

(2)混凝土桩

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中经常采用的桩基础还有预制混凝土桩,预制混凝土桩分为方桩、管桩,管桩的施工方法是锤击打入法、沉桩法、静压法等,但是在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挤土的现象,所以在施工中如果出现挤土现象,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避免。其他施工方法也是一样,在施工中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的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保证混凝土桩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

2.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

(1)预制桩

对高层建筑桩基础进行的施工中,对于预制桩,在静压入桩施工中,首先需要将入桩的线路进行确定,只有将入桩线路进行确定之后,才可以保证入桩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的桩基础施工中出现地基上溢、挤土、桩基础倾斜等现象,在压桩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桩基础进行保住,尤其是在进桩过程对桩身的保护,因为在压桩过程中,压桩机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移,在对桩基础进行下压时,需要保证下压速度在1 m /min,使得桩基下压过程中,接触到的每一层土体的抗剪应力得到释放。在压桩过程中,要保证预留桩孔和桩基下部的钢筋对准,上节桩基和下节桩基的接触面需要在5 mm~10 mm,然后再继续的进行压桩工作,直到预制桩的压桩满足设计要求。

(2)灌注桩

在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首先需要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灌注桩的浇筑材料、设备等进行检查,对桩基础浇筑施工质量检验人员进行确定,对混凝土浇筑中的各项施工标准、施工方案等情况进行确定和审核,尤其是混凝土的配比、混凝土的搅拌情况等,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保证灌注桩的浇筑质量。

混凝土灌注桩在浇筑之前,需要对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均匀性、塌落度等进行检验,如果混凝土的各项使用条件不达标,将无法应用在桩基础浇筑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二次搅拌之后,对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再次检验,如果二次搅拌之后混凝土的各项参数还是没有达标,将不能将这些混凝土应用在桩基础施工中,以免为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留下安全隐患,影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因为自身高度的影响,在桩基础施工中必须考虑很多因素,也因此增加了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的难度,为此必须要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以及相关的知识进行详细分析,以提高其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裔贤,林海岚.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研究[J].硅谷,2013(5):133.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8)

1前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施工细节的处理方案以及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等各项工作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结构技术和材料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由于施工中资金和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并且施工情况复杂,施工的质量问题很难得到保证,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更是一项生态和资源工程建设,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整体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受到工程基础的影响。为了使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能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就必须要综合考量安全、质量和结构因素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更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2.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作为常用的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整体的结构性能,目前,相关人员已经认可了将锚固技术使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处理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属于大型工程项目,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比较大,为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建设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更要做好基础施工工作,减少环境因素影响,在保证工程的稳固性的同时提高基础处理工程的施工效率。

2.2预应力管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预应力管桩也有了较大的的发展,管桩在进行沉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有静压法、射水法和震动法,预应力管桩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过程中,两者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在对管桩沉降过程中常用技术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方法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效率。

2.3水泥土

水泥土能够使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强度和稳定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而这正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目的所在,而水泥浆的灌浆过程和水泥浆的制作过程正是水泥土在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关键,要在水利水电基础处理中使水泥土施工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度,就需要科学的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参数,并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科学的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制作水泥浆,而施工强度和稳定度提升的效果就是灌浆效果,其效果与灌浆过程中水泥浆的数量息息相关,水泥浆的制作是将与水泥材料相关的施工材料进行混合搅拌,待水泥浆混合搅拌好之后,将其灌注到基础项目部分的内部并使其发生相应的反应来提升强度和稳定性,即所谓的灌浆法。

3对水利水电基础技术的探索

3.1全新的施工方法

对全新的施工方法来说,一方面,要想基础的硬度和地基能够承受住建筑上的全部荷载,就要先保证基础的抗冻性、耐久性、耐侵蚀性和防潮性。同时,为了保证地基的稳定性,要预留出足够的工作面,而且地基的变形值范围要在规定的参考值内,避免建筑物出现倾斜、开裂等情况。另一方面,对于相对较浅的基础来说,可以沿着基准灰线将其切割成1个槽边的轮廓进行施工作业。而排水系统和地下水位的处理,要结合具体挖方尺寸和施工场地的情况来定,这样才能保证地基结构的完好。

3.2加强软土地基的方法

加强软土地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①挖除置换法。适当地挖除建筑物下面的软土层,并将其填换成低压缩性和防腐蚀性的散粒材料,比如卵石、粗砂、煤渣和石屑等。②重锤夯实法。用带有自动脱钩设备的履带起重机把重锤吊到指定的高度,并做自由落体动作,利用冲击力把土夯实。③排水固结法。人为提高土层的承载力,在其内部形成垂直或水平通道,在自重的作用下加速排水、固结,提高土层强度。

4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质量的对策

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较快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建设中自然也是不例外,所以就需要施工企业坚持创新思想和理念,不断改进设备的使用性能并以先进的技术定期对其进行检修,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人员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技术操作水平的高低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否都与基础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效率相关联,所以施工企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基础施工的管理,并且其管理制度也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对于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要在施工建设中及时进行排查,然而制定有效地对策解决问题,对策的制定要结合施工现状和相关数据,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5结束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我国对于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研究却不够完善,也不够先进,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上,既是因为自身技术研究的不够深入,也是因为施工技术所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往往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我国更需要认识到这一现状,发现自身技术含量较低这一现实性问题,不断地开拓思想,借鉴先进经验,加强钻研和对经验的总结,更要结合实际操作,实践出真知,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各方面因素,相信我国在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面将会有较大的突破,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作者:杨力 单位:五凌电力有限公司白市水力发电厂

参考文献:

[1]于博,李凤鸣.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4(21):114.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9)

前言: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10)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地下隐蔽工程问题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损失势必十分严重。从整个工程造价的角度来讲,基础工程造价几乎占据了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的三成左右,其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安全管理力度、造价控制成效以及技术管理绩效都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重视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着力提升企业基础施工技术提高基础工程质量、安全、造价和技术管理十分必要。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及主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楼房建设无论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地向着扩大化方向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楼房建设规模扩大化必然会造成城市用地状况的紧张,导致城市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现阶段,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土地使用成本俨然已经成为影响房地产投资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为了节省土地施工成本往往开始瞄准高层建筑领域。通过投资高层建筑不仅能够极大地减少土地使用成本在整个建筑工程投资中的比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建筑高度的增加势必会对基础工程质量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确保基础工程质量便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具体而言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及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埋置较深。基础埋置的深度,需要根据建筑规划设计的高度确定,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对于基础埋置的深度必然较大。一般情况而言,基础埋置的深度不仅要根据建筑设计规划的高度进行确定,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采用桩基施工技术。在不采用桩基施工的天然条件下,基础埋置的深度一般确定为建筑工程规划高度的1/12左右。而在采用桩基施工的条件下,这个埋置的深度可以适当的减少,但深度不应当少于建筑规划高度的1/15,且这个深度是不考虑桩长的深度。基础埋置深度较大是现代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且基础施工技术会随着建筑规划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困难。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是现代工程施工中应用十分普遍的材料,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种类较多,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各项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高层建筑施工的高度和规模以及设计技术难度决定着其必然要选择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不仅要确保整个建筑的稳固性,同时还要确保其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而不会产生沉降,应用厚度较大的箱基和筏基混凝土底板是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较为常用的形式。而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应当重点考虑的一个技术难题是如何使得过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能够实现不间断的浇筑且同时兼顾不会出现裂缝等问题,这一问题对于基础施工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控制工作。

3.深基坑工程施工的难度较大。对于我国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在各个大型城市比比皆是,所以造成了建筑施工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深基坑施工的同时,必定需要加强邻近建筑和相关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因此,基坑施工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并且在我国大部分基坑工程均为临时性工程。在基坑的开挖以及支护过程中,地下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基础土层的力学性能以及稳定度、形变发生的程度、支护之间的受力特性等等问题。这三类问题通常和土层基质特性有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如果考虑不当,很容易造成相关事故。

4.主房与裙房的基础连接特点。高层建筑为了满足一定程度上的需求,很多都设置了裙房,裙房与主楼相连。由于主楼高度很大,而裙房高度较小,因而造成的基础沉降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必然要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消除沉降差异。

二、加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施工技术措施

1. 基础工程中桩基施工技术的要求。基础工程中桩基工程施工时需要注意的施工技术标准较多,任何一项施工技术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整个地基工程的失败。具体来讲,桩基施工吊桩时不仅要控制吊桩的方向,同时还要控制偏桩的距离,吊桩应当保持与桩架垂直,且这个垂直距离应当控制在4 m以下,偏吊的距离应当控制在2.5 m最佳。吊桩过程中不易操作过急过快,应当慢慢操作,且在不同的方向系上至少两个甚至更多缆索,以便稳定桩身。当需要吊桩和运桩同步进行,且两者之间会发生相互的牵制时,应当终止运桩。

2. 强化基础工程中测量控制。测量取数是基础工程施工的依据,任何工程技术的正确运用都应当建立在对实际工程要素和环境的精确测量数据之上,这一点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而言尤为重要。在桩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桩位施工来讲,应当确保工程施工的规范相符性,严格依据测量承台的桩位,控制桩位的偏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一旦出现桩位偏差超出可接受的控制范围之内时,承台的受力情况必然会引起变化,这时就需要施工企业尽快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对其进行修正,否则会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在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作业中,测量控制是重中之重。基础工程结构繁琐,而且体积较大,必须通过准确的测量手段进行精确的放线,才能杜绝位置偏差的发生。

3. 基础工程中应对基础不均沉降的方法。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是高层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且无可避免的现象。关键是施工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措施尽可能降低基础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的影响。一般而言,常用的应对基础沉降的方法有三种:第一,逆作法。逆作法主要是土量的降低来实现土量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自重平衡,以此实现不均匀沉降幅度的下降。第二,后浇带法。后浇带法主要是采用带型缝隙预留,用以连接主楼和裙房。这种方法通常在主楼完工后进行后浇带施工,并通过观察沉降数据确定浇筑的提前期。第三,应力消除法。应力消除法是通过对原有基础结构中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重新分布来实现局部沉降控制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核心。基础工程施工中较多的隐蔽工程使得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管理变得十分困难。一旦基础工程施工中地下隐蔽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将极易导致工程竣工后事故的发生,且问题补救起来也十分的不易。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篇(11)

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的质量与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关系密切,地基基础质量不合格,高层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在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中,通常认为施工重点在于上层结构,事实上,地基基础施工才是关键,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必须注意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以及方法。

一、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一)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以及复杂的技术难题。

(二)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三)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四)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五)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

1、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

2、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重点

(一)测量放线

进行测量放线,为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提供指导,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以及严密性,可以增加工程的技术性,根据施工图纸,使工程顺利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测量工作,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测量工作的实际作用,提升施工的质量。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工程测量应当到高新的技术,操作更加便利,测量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

(二)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是基础,如果工程的材料没有达到施工的标准,工程的质量就无法达到施工的要求。在施工之前,应当严格的控制施工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为施工的质量提供保证。在进行材料控制时,首先需要审核施工材料的供应商,选择信誉较高、质量较优的生产厂家。其次是检验进厂原料,检查质量检验报告单、检查外观,并进行理化检验。

三、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

(一)地基基础的选型

基础是地基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所谓的基础就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部分。基础是地基承重的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它能够把建筑物上部传来的荷载直接传给地基。基础的分布方式和地基的承载能力有直接关系,如果地基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话,基础与地基的分布方式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基本采用独立的基础。当地基的承载能力比较弱的情况下,则需要采取筏型基础,这种方式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进而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不同地方的地基土质是不同的,有些地基土属于软土,这种情况的地基承载能力就比较弱,我们需要采取针对软土地基的措施来增加地基的承载力。一般来说,软土地基主要是由杂填土、淤泥质土等其他成分构成的地基土,为了保证软土地基的工程质量,我们应该在工程勘察阶段对软土土层进行详细地勘察,仔细地分析土层的组成成分,分布的范围,为后期的科学的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参数。在最初计算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大概的计算出建筑物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如果承载能力分布的比较均匀,能够平均到全部的面积上,建筑物结构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来说,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超过了平均荷载位的四倍,则就可以选择独立基础。如果小于两倍,则就可与选择筏型基础。

(二)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