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全面发展的意思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2 14:43:10

全面发展的意思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1)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著的一部哲学巨著。《形态》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的基本完成,马克思、恩格斯在文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个人”研究的基础出发,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角,首次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诊释

1.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体力和智力的支出。比较而言,体力劳动所支出的主要是体力,智力劳动所支出的主要是智力。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曾谈到过人的各种能力,但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谈得最多的还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2.人的发展表现为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发展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的能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发展,都是与人的个性发展分不开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能力和关系的发展都是为形成和发展“自由个性”服务的。马克思认为,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最初的社会形态中,人与人相互依赖,人的个性都被淹没了。而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第二个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性很强,劳动者没有个性,“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只有到第三个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到那时,每个人都将是充分自由而又各具独特个性的人,整个社会将是由各具个性的自由人而形成的联合体。共产主义才能使“有个性的人”最终代替“偶然的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是统一的。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个性自由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程度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片面与畸形的;另一方面,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全面发展受个性自由发展的制约。因此,全面发展决不意味着可以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要求个体,而是倡导在德智体要求基础上的个性的独特而自由的发展。

3.人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实际活动、进行物质生产的现实的人,因此,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所以必须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来考察人及人的发展,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中去探索人的发展的历史。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2)

    从(神圣家族》开始,直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唯物史观的形成时期,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思想的形成时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把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是唯物史观这“第一伟大发现”确立的标志。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发展问题

    1.分析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德国哲学对人所做的抽象的理解,阐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拙

    费尔巴哈离开现实的社会关系来观察人,把人当作孤立的栖息于现实世界之外的人。他谈到的人是“人自身”,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与费尔巴哈相反,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才是自己考察历史的出发点,因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从而得出,“个人是怎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产的物质条件”生产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人们在生产中所发生的交往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因此,只有从社会实践出发,从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出发,才能把握社会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规律。

    2揭示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限制性,批评了资本主义时人的发展的制约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着分工。起初只是自然分工,即性别的分工以及由于天赋(分工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而产生的分工,后来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真正的社会分工。

    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成为物的奴隶,人性发生了严重的扭曲。马克思意识到必须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寻找制约人发展的原因,资本家只不过是人格化的资本,资本的本能就是增殖,活得剩余价值,用自己占有的资本允吸更多的剩余劳动,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关心的是更可能大的榨取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关心工人的需要。要使人性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必须砸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枷锁。

3.提出人的解放学说,探讨实现人的的解放的根本途径

    人的解放,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把人的关系还原给人自己。生产力每一次飞跃性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每一次推陈出新,都是人解放的一个重要步骤和阶段。要实现人的解放必须彻底消除旧式分工和私有制,“个人力量由于分工转化为物的力量这一现象,不能靠从头脑里抛开这一现象的一般观念的办法来消灭,而只能考个人重新驾驭这些物质力量并消灭分工的办法来消灭”,这一过程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可能,人不再是物的奴隶,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一定要通过物的关系来表现.而是直接的人的关系。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根据物质生产的运动规律对人类发展的支配作用,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

    人的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出现在分工出现之前,这时人处于原始发展阶段,物质水平极为低下,个人没有一定的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人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出现在分工出现之后,人们具有了个体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形成了普遍的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要求及整体的能力体系。但是,大多数个体处于片面发展状态中,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发展处于对立状态。人的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出现在消灭旧式分工后,人类的整体发展与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存在,而置于人的控制之下,人们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真正自由个性的人。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1.消灭阶级、分工和私有制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说:一方面,每个人既能获得和其他人一样的合乎社会各方面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每个人又能获得与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条件。此外,在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自身的全面发展促进全社会一切人的全面发展。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初步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提出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是一种“异化的劳动”,这是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劳动及其成果发展到较高程度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被消灭的情况下才能被消除其异化的性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奠定了考察个人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明确地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就个人自身来考察个人,个人是受分工支配的,分工使他成为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到限制。分工造成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片面畸形发展,使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44 年))和《资本论》(1867 年)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更加成熟。马克思、恩格斯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揭示了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发展状态,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交换、分配、流通过程的分析,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同时,在剩余劳动时间中发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尺度——自由时间。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全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性,必然性,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条件,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阐述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很多,但其思路脉路是清晰可见的。综合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和把握:

2.1 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人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的能力,又包括道德修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2.2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是相对于自然关系而言的,指的是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

2.3 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马克思指出,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

2.4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产品极其匮乏,人的需要只能在一个极其低下的层次上得到满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 hi138/Com]

3、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了简单清晰的认识。但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搞好现代化建设,仍然是当今中国社会实践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其解决手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就会日益改善,物质文明程度就能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了,必然造成生产劳动者的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和新的需要;社会生产力发展了,还会大大地缩短人的劳动时间,延长人的自由时间,从而增加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时间。

第二,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证,使社会主义成为真正的民主。作为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建立和完善新的公有制及其社会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文化保证。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复杂、艰苦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熏陶必不可少。不断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是人的发展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第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文明的优势来保障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在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中存在和发展的,对人全面发展的内容和条件的思考,不能脱离自然环境孤立地进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能引发人们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一系列领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有助于人们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搞好搞活现代化建设必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是伴随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而不断发展的,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终极目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几十年来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搞好现代化建设,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因为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又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也是不断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其他方面的发展,归根到底都要体现在人的发展上,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而人越能够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也就越多,从而形成经济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4)

[中图分类号]A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41-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也只有通过每一个人都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最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思考人要如何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真正地全面发展自身;真正地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因此,在当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探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

首先,从逻辑上说,需要是人发展的动力。正是因为需要人才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才能追求人自身的发展。需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①个人劳动能力的充实不只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是在生存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了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的需要,正如“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发现,即历史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②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劳动能力,即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

其次,个人劳动能力是个人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全面发展。个人劳动者劳动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进行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并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完成一定实践活动的本领。马克思在《资本论》曾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③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首要是发展个人的一切能力、才能和力量,使人类的全部才能与力量获得全面发展。因此,个人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个人劳动能力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发展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在社会中,人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对社会终极价值的目标实现。从马克思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阐述中,可以得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和发展的,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社会。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存在中的主体,没有人的存在就不存在社会,从某种现实意义上看,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性是由需要而决定的一种经济关系,处于不同的社会与经济关系中,会出现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等准则。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人是社会性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马克思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④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为社会一切成员的保证物质生活充裕提供了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使人摆脱贫困状态,在生活需求的前提下人们可以自由享受个性的发展,充足自由的时间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另一方面,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劳动强度、工人劳动时间等方面的变化,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将会调整和变革,人们会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马克思指出:“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来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⑤

(二)消灭私有制和旧社会生产方式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私有制和旧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体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剥夺了工人的人身自由,劳动者为了谋生出卖自己的劳动,除了劳动之外一无所有,于是出现了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和被动性。共产主义的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⑥所以要消灭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废除私有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三)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消灭私有制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结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中,他们就指出了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密切关系,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⑦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劳动者的自我创造是人的自身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活动。使人能够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传授,在面对新的问题和实践活动中才会有新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要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进行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体现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一个有机统一体,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全面发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一个人的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⑧在恩格斯看来,个人的发展与完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是以个人发展为前提的,人的发展是以人的解放为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缺少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条件,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⑨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因为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动力,人是作为构成有机动力的唯一要素,人通过本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创造出新的劳动产品,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通过人的劳动不断积累了知识、能力、智慧、经验等主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制约于社会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方向。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不存在脱离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存在脱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二者是构成科学发展观的主体部分。可见,“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人的活动而已” 。⑩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个历史的范畴,也是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实践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确说过:“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11显然,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期尽管还不具备人的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排除一定程度上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对比资本主义社会己经发生革命变革的现实的社会物质文化基础,已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更高级阶段跃升的重要条件。关于永无止境,意味着即使将来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是要坚持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进行绝对的理解,它对现实中的个人而言,永远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注 释]

①⑥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9页、第333页、第51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4页。

③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0页、第53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76-02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目的是要培育“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因为二者具有一个共同点,都关注人的培养与发展问题。因此,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去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改进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涵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概念,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的思想基础上,其中既包括人的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的形成、人的需求的多方面发展、人的能力多方面提高和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也包括人和自然关系的全面和谐以及因此而实现的人的多样性需求的满足。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在客观上使个人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个人生活中的交往关系也随之改变和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也指人的自由发展,还指人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和社会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这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具体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观点达到了这方面的最高层次。

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就是人的社会性(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交往关系、家庭关系等)的丰富和发展。这样,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变成了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与发展,就是人们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们对社会关系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性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

(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美育素质等。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搞好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相互联系,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言,都是缺一不可的。思想政治教育,即全面发展中德育教育,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和性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能促进和保证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整体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它为人的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提供导向和动力。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来提高人的政治素质和责任意识;通过培养自律精神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观念,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通过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提高人的品格,培养人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来提高人的思想素质和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总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人的个性的自由的充分发展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6)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和内涵

首先,马克思所讲的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在对人的发展的范围界定上,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的,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个人的发展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个人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指每个人。他指出:“如果用哲学的观点来考察这种发展,当然不难设想,在这些个人中有类和人在发展,或是这些个人发展了人。‑同时,马克思提出,我们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对个人全面发展的规定认识到何种程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将人的本质论述为“人类特性恰恰就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可见,人作为类存在物,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此外,每个(个人)又是现实的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1845年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表达。从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是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统一体,这也是马克思关于“完整的人”其基本特性的科学描述,人的发展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各种素质综合作用下其个性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历史过程中考察。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原始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到了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分工导致人的发展陷人异化和片面性,这种片面性正是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而要实现人的发展在更高形态上的全面性,就必须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更高形态上的统一,以此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可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主要是:

第一,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要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但人是社会动物,适应和改造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适应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进行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就能极大地反映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像马克思所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第二,每个人在需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中的丰富个性的需要呈现为多层次宝塔式的体系,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高消费、超前消费、商业文化更强化了人们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由此出现了寻求感官刺激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传统价值观的缺失。从这一角度看,人的全面发展更应实现人的精神的健康发展。

第三,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人的一切发展其最基本的就是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发展。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如可见,实现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内在要求。为此需要社会“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能力的机会”。除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个人的主观努力和社会的系统教育则更为重要。 第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这里的素质是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关系的含义是许多个人的合作,至于这种合作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或为了什么目的,则是无关紧要的。社会关系的含义是人与人的合作,为了进行这种合作,社会就必须要建立一定的行为规范,道德便是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作为社会的人,必须具备符合一定社会关系的道德品质。而科学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逐渐成为使人的智力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第五,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都是与他的个性发展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劳动者没有个性”,“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的最普遍的形式”,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有个性的人”最终代替“偶然的人”,使“在这个集体中个人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可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人的主体性、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综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可以看出其重要的思想实质便是强调人的发展,使人在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以达到自我实现。通过客观实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主体性。针对此观点,如要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增强主体能力,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个性,教育正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教育的目的也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教育之于人类发展的作用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在他看来,“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活动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说:“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就会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他认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有力手段,教育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可以使人们摆脱旧分工给他们造成的片面性,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全面的系统的影响。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对教育实践的反映和认识;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类发展的一种理想和要求。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依靠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于人的全面发展,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走向肯定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7)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轨迹

  人的全面发展思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过程而言,它经历了从孕育、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历史演变。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考察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并基于人的“类”本质,对人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尽管当时尚没有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概念,但却孕育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如“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恩格斯《在爱北裴特的演说》(1845年)和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一-1846年)中,从唯物史观出发,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的职贵、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驶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贵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向往的”。这些都说明,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自己的权利和愿望。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旧的分工等原因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已初步形成。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初步形成以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847年)以及他们在《共产党宜言》中进一步论述和发展了这一思想。马克思从生产的技术特性揭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把这一思想真正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说:“当一切专门发展一旦停止,个人对普遏性的要求以及全面发展的趋势就开始显露出来。工厂消除着专业和职业的痴呆”。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荃本条件”。恩格斯不仅进一步把全面发展的人概括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指出了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基本特征,认为“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旧的分工、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方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与途径,为成熟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最后形成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在《资本论》形成之前,马克思为了研究政治经济学,先后写了三部手稿—《政治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手稿(1961一1963年)》、(政治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考察这三部手稿,对于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政治经济学手稿(1857年一1858年)》的核心部分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首先通过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人的发展的三大历史形态及其特征。第一大形态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表现为“原始的丰富”。第二大形态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为特征,表现为“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第三大形态是共产主义社会,其特征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其次,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财富的社会性、劳动的社会性和自由时间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最后,他考察了科学在生产上的运用对于生产力和人本身发展造成的双重性。由于机器的发明与使用,才造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同时,由于机器代替工人而具有技能和力量,贬低了劳动力的价值,造成了工人的片面发展。

  在(政治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马克思首先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分工与生产机构内部分工的区别及其联系,从生产机构内部分工的角度考察了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其次还第一次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三个阶段:协作、分工,机器。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发展机器大工业是用全面发展的个人代替片面发展的个人的客观基础。最后,马克思还强调必须在一定的历史的形式下来考察自由的精神生产以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这部分成果,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正是由于以剩余价值学说为标志的政治经济学的确立,这一理论才真正得到科学的证明。所以说,(资本论》写作的完成标志着他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这一转变是通过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来实现的。

  二、《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和涵义,学术界多有论述。但是,我们理解它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将其置于马克思当下论述的条件和背景下,联系马克思的整个思想的发展过程来分析。在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的孕育期,马克思由于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在人的问题上持有人本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人的考察不免带有抽象的人本主义色彩,不能对现实的人的发展作具体的历史的考察。1845年春到40年代来,在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规律,展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得到了初步发展,但是未能具体地分析和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个人片面化发展的原因和如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为代表的成熟期,马克思运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扬弃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费尔巴哈的哲学人本主义,不仅从哲学的角度,而且以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历史地考察了人的发展的三大形态,全面提示了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和途径,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第一,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充分证明和全面体现。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的活动的全面性将表现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生产劳动与管理劳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主要指科学艺术的创造)、娱乐活动与享受活动的统一。由于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狭隘地域的个人转变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不仅如此,实践活动能够挖掘出人自身蕴藏的类本质和各种潜力,能“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因此,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规定和深刻源泉。

  第二,人的财富和需要的社会性、全面性。人的需要表现为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占有。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前提的。在古代,人是生产的目的,财富不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不以人(劳动者)为目的,而以财富为目的。在扬弃了狭盛的资本主义形式的共产主义社会,“财富岂不正是在普追交换中造成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普遏性吗?财富岂不正是人对自然力—既是通常的谓的‘自然’力,又是人本身的自然力—统治的充分发展吗?财富岂不正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 au所以,财富和裕要的合面性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

  第三,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得到极大满足,人的智力、体力得到充分发展,劳动技能大大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自由创造力得到巨大发挥.从而使人们的潜能得到大力开发,人的“全面的能力的体系”最终得以形成。

  第四,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性“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人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人只有摆脱了以往个体、分工、地域、民族的狭隘界限,摆脱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物化关系的束缚,积极广泛地参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社会交往,实现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和谐,才能造成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第五,人的自由个性的丰富。人的自由个性主要表现为兴趣、爱好、性格、心理、气质、行为特点等等。人的素质的充分发展与全面提高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为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条件。马克思认为,在“自然共同体”中,人与人相互依赖,个性不突出。在“经济的共同体”中,表现为物的依赖性,个性遭到压抑和束缚。只有在“联合体”中,个性才能充分发展,每个人才会成为自由发展而又各具特性的人。

  三、《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人的全面发展虽然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完全实现,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坐而待之,因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只有通过我们长期的辛勤劳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目标是塑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现阶段,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对于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荃础和前提条件。大力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合理的环节和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时间是人的积极的存在,不仅是人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发展的空间。而自由时间则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的荃础和决定性条件。马克思说:“整个人类的发展,就其超出对人的自然存在直接需要的发展来说,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并且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作为必要的基础。”“大力发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创造充分的自由时间的根本途径。在当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科学技术不仅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也生产出了大量的自由时间。充裕的自由时间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样,人不仅能充分利用自由的时空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而且能在科学、艺术、社会交往等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正如马克思所言:“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这也意味着为个人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因而也为社会发展充分的生产力创造了广阔的余地。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通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开辟了道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到底是解放人.实现人的价值,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充分利用人性和规范人性来运作的,它既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又要求具备相应素质的人来作为建立和发展经济的荃础。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以追求效率和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荃本原则,市场经济体制及市场交易造成了人对物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依赖,它使个人需要、个人能力、个人关系必须通过劳动产品的交换—表现在交换价值上来实现和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这种共性。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自主经营,面向市场求得生存与发展,在商品交换中自由对待自己的产品,从而使自己的主体地位在交换活动中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在市场经济中发展起来的个体主体与社会化生产进步了的“类”主体相结合,便确立了完整的全面的主体的人。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在商品交换中.货币把买方和卖方联系起来,并在时间和空间上把双方分隔开来犷致使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的关系。又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人际交往的地理范围,形成了超越血缘、地域界限的新型交往关系.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世界范围普遍的社会联系。最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效益原则,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的主体不断提高和强化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利于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败之地;另一方面,又促使主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包括各种潜能)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在普遍的交换活动中达到个体能力的互补和人的整体能力的不断增强并趋于全面。因此,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荃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马克思认为,经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历史前提和物质基础,但是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使人的全面发展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得以实现。我国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它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市场经济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克服其历史局限性和消极性,才能创造出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使人的“自由个性”最终由可能变为现实。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8)

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创造性的发展了这一思想:“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同志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重要论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目标和历史过程的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最早萌芽于19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性原则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将人的全面发展寄希望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头脑和空想的社会主义环境。这种思想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人纯粹的幻想。"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改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角度,把人的发展概括为三大历史过程。“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的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这一阶段主要指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关系简单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血缘或地域联结起来的,因而“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到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人与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把它概括为“物的依赖性”。“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物的依赖性关系为社会形成较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向共产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主要是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我国已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看待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同志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人不切实际的空想。”同志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告诫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应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在“七一”讲话中,同志指出:“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归宿点。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民主化程度、文化的进步等。这些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完善、体力与智力的发展程度来体现。因此,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够实现。正因如此,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石出的关系。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不是直接同一的。也就是说,经济文化发展固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各种社会条件,但并不一定直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例如,以往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单纯的注重社会的发展,认为只要社会发展上去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并没有将人的发展提升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应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远具有生机和活力,才不会被人民所抛弃。

最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对此,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已作了回答。这就是:(1)强调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实现人们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利;(3)实现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就表明,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毗而就、自然而然的过程,“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归宿。如何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同志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出,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推动下极大地发展起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充分地涌流出来以后,那时才能做到,全社会的每一个人不仅生存需要能得到保证,而且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能得以实现。这个社会的到来,就是全人类的解放。可见,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由此,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在十六大报告中,同志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9)

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创造性的发展了这一思想:“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同志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重要论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目标和历史过程的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最早萌芽于19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性原则发展的必然结果。他们将人的全面发展寄希望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头脑和空想的社会主义环境。这种思想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人纯粹的幻想。"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改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角度,把人的发展概括为三大历史过程。“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的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这一阶段主要指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关系简单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血缘或地域联结起来的,因而“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到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人与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把它概括为“物的依赖性”。“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物的依赖性关系为社会形成较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为向共产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主要是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我国已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看待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同志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人不切实际的空想。”同志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告诫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我们应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在“七一”讲话中,同志指出:“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一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归宿点。社会的发展包括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民主化程度、文化的进步等。这些社会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完善、体力与智力的发展程度来体现。因此,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将越来越依赖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够实现。正因如此,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石出的关系。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不是直接同一的。也就是说,经济文化发展固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各种社会条件,但并不一定直接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例如,以往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单纯的注重社会的发展,认为只要社会发展上去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并没有将人的发展提升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幸福与全面发展应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永远具有生机和活力,才不会被人民所抛弃。

最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对此,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已作了回答。这就是:(1)强调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实现人们政治生活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利;(3)实现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4)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就表明,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毗而就、自然而然的过程,“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

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归宿。如何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同志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出,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推动下极大地发展起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充分地涌流出来以后,那时才能做到,全社会的每一个人不仅生存需要能得到保证,而且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能得以实现。这个社会的到来,就是全人类的解放。可见,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由此,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在十六大报告中,同志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1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标和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称之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的科学认识和对资本主义深刻批判基础上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观察和分析人与社会的方法。这种观念和方法在当今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又不是在“未来社会”突然实现的发展形态,它是一个逐渐实现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无疑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界定实际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社会主义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固然在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以及相伴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时在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我国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由代表绝大多数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之所以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可以看出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着根本的不同,它虽然也致力于发展经济,但并没有把发展经济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而是将它看作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和条件。归根结底,一切工作包括经济方面的工作都要为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标服务。也就是说,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正确引领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对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人的社会关系的极大提高和完善、人类思维在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下不断地开拓进取。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二者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党的十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因此,马克思主义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

四、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利于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不可能充分享有各项民利和政治自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加强法制建设,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发挥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机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进机构改革,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行政管理队伍。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有利于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彻底消除封建主义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打破身份、地域对人的限制,赋予社会全体成员平等的劳动保障、受教育、卫生保健等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从人权上保障人的发展,通过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人的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核心是塑造人。人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和承担者,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客体和对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也应看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对社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文明要求,而且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要求培育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市场主体,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滋生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在不少地方,黄、赌、毒泛滥,腐朽的、封建的、迷信的东西沉滓泛起,给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的产生,既有发展思路的原因,也有体制转轨等社会原因和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些人只看到经济的或物质利益的方面,放松了对理想、信念的培植,淡化了道德约束。这种状况如不改变,我国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社会主义就可能变质。

六、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现实意义

在经济起飞阶段,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大规模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前车之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近30年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成就有目共睹。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的破坏触目惊心:大片山林被砍伐,大面积植被遭破坏,河流湖泊被填塞,空气和水质被严重污染,荒漠化国土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越来越频繁等等。对于漠视自然的行为,自然界已经在报复我们。党的十七大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并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青山。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思想,是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惟有如此,才能保证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以人为本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二者都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展开反腐倡廉工作的现实状况需要以人为本。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一直将这项工作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甚至上升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通过努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特别自上任以来,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打掉了不少大老虎,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等高官,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反腐倡廉的最终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维护、促进科学发展,更好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的必然呼声,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尺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先进性的体现。我们必须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结合我国现实,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改革开放,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为人的健康成长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姗姗.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才智,2012 (13).

[2] 黄帝荣.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及启示[J].求索,2010(8).

[3] 马云生.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出发谈“中国梦”实现的价值维度[J].青年与社会,2013(31).

[4] 陈轲.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J].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2014(6).

全面发展的意思篇(11)

众所周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常青之树深大地的遒劲的根,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营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又一颗璀璨明珠。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也是我党三代领导人的不断追求。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更是站在世界潮流和时展趋势的前沿位置,顺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指出要从“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高度,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崭新的具体内容,并从社会主义本质高度,深刻地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前提”、保障条件、和实现的科学途径和具体手段。江泽民同志更是从中国当代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最令人震奋的呼声,是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优良传统的体现,也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因而,从社会主义本质高度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可以从更深一层次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内涵,同时,又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在逻辑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前,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还只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人,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关系不断得到发展和暴露,这为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材料,因而邓小平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出发,集中全党智慧,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科学概括,代表着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水平,科学地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廓清了许多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为我们找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答案,为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力构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关系构成,“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根本目的。这五句体现了其内在的深刻逻辑关系。“解放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反之,发展生产力。又能促进生产力的解放;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也只有“俏灭剥削”,才能“消除两极分化”;也只有“消除两极分化”,才能彻底“消灭剥削”;也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的统一,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支持的统一整体。

人的全面发展历来是人们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在马克思之前,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只有在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后,才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有三层意思:第一,由于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废除,人能适应不同的劳动需要,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第二,人的体力与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这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生理心理基础。马克思说:“不管有用劳动或生产活动怎样不同,它们都是人体的机能,而每一种这样机能不管内容和形式如何,实质上都是人的脑神经、肌肉、感官等等耗费。这是一个生理学上的真理。”2.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既能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又能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一方面,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归根到底,就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劳动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人生存的条件,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自然必然性。”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劳动能力这一内容。同时,劳动也是人类获得发展的基本途径,因为劳动给每个人提供了全面发展并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马克思也认为精神生产活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使人的智力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只能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仍是片面的人,只有既能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第三,整个社会成员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意思是要给每个社会成员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而不是让少数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因而,恩格斯指出:“根据共产主义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地发挥他们各方面的才能。”以上三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中第一是基础,因为只有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才能给个人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只有个人和社会全体成员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才能成为现实。

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前提”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本质论中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的前提。这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这是因为: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构成生产力二大要素即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中,人是首要的、能动的最具有决定性的要素,人的主体能力是生产力的核心,生产力的主体也是人本身。解放生产力的关键就是解放人,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就是发展人本身的才能,也就是说,要把人,特别是生产者从陈腐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获得更大的自由,更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开发自身的潜能,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解放而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的。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三个前提条件、“经济前提”、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的团结一致问题、个人的共同活动方式。其中“经济前提”,马克思认为是这三个条件中也是最具有基础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为经济基础。他指出;首先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人们要为谋取基本生活资料而进行各种斗争,因此,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但是,当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仅仅能满足谋生的需求时,人还是谈不上解放和获得发展的,只有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谋牛劳动所占时间越来越短,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才会增加,“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只有有了时间才能使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生产力发展获得极大提高时,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可能。因而,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并指出社会主义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后,必须“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社会主义运动规律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与马克思上述观点上完全吻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早在1952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就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是使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实际还只处于马克思所预见人类社会三大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的第一形态向第二形态过渡的时期,还在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完成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邓小平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国要改变这个落后的面貌和解决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矛盾,根本的途径只能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要实现我党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要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也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因而,邓小平历史唯物高度出发,批判了批判所谓“唯生产力论”,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搞“穷过渡”.甚至荒谬地把集体贫穷当作社会主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等一些同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谬论,并多次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这些都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忘了社会主义目的。

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人获得全面发展最起码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社会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主要原因。“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质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消除阶级对立,消灭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这是保证人获得全面发展和解放的最起码的条件。

原始社会末,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出现.人类进人了私有制社会。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交往的广泛开展,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增加了社会财富,促使原始社会的崩溃.推动了人类进人了文明社会。但是.由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必然引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以及阶级剥削的产生,从而形成了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而又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他们只从事一些生产管理和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工作,他们把脑力劳动看作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极力贬低体力劳动和轻视劳动人民。他们在精神和智力方面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由于完全不参加体力劳动,不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成了离开别人就不能生活的寄生虫。因此,他们只能是片面发展的人。至于被压迫的奴隶,他们既无生产资料又无人身自由,而被奴隶主看成是会说话的“工具”,除了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外,根本不能从事任何的脑力劳动,被剥夺了享受教育和参预国家大事的一切权力,因而,他们也不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把奴隶从非人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封建地主给农民一些人身自由,使农民能够在比奴隶自由得多的情况下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使人们长期陷人愚昧落后的状态,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阻碍了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第一次分工即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立即使农村人口陷人数千年的愚昧状况使城市居民受到各自的专门手艺的奴役。它破坏了农村居民的精神发展的基础和城市居民体力发展的基础。”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分工,又使大多数人失去全面发展的可能,正如恩格斯说“由于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也随着也被分成几部分。为了训练某种单一的活动:其它一切肉体和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人的这种畸形发展和分工齐头并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集体是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两极分化,不仅造成人与物的对立,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出现尖锐对立。这种对立“使得人们的发展只能具有这样的形式,一些人靠另一些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人)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而另一些人(多数人)经常地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即在新的革命的生产力产生以前)失去了任何发展的可能性。”在这种矛盾和对立中,资本主义国家通常是以“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靠牺牲整个阶级”为条件和代价谋取少数人的发展。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后,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对立将被清除,人们打破了旧的社会联合体,组成新的社会联合体,使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思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里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也认为,只有通过统一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们才能“共同而有计划地定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需要阶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生产目的是为了人,这种人已不是彼此隔绝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每个人可以自主地、自由地参加生产劳动。这种生产既是自由个性的要求,也为别人提供了生活、享受和发展的资料,既体现了为别人存在,又体现了别人为他人存在,因为别人的需要,别人对他的产品的享受和评价,又成为他发展的条件。因而,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过来,“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又可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也只有当每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时候,才能说真正地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因而马克思指出:“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的自由的生活活动。”

四“共同宫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途径和具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