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药投资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4-03-27 16:07:20

医药投资分析

医药投资分析篇(1)

医药行业一直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虽然在GDP中所占份额不大,但它事关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医药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医疗覆盖的扩大,促进了整个市场空间的扩大与潜力的挖掘。新医改将加快医药结构性调整,推动医药并购、重组、联合,医药企业的发展将呈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趋势。目前,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集中了全行业三分之一左右的资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这部分优质有效的资产被行业排头兵企业所控制,对行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拉动作用。正因为上市公司在整个医药行业中处于关键优势地位,故其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果具有代表性。本文将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

二、指标体系的选取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指标体系的选取好坏对于评价结果有影响重大,本指标体系并不仅仅是对企业现状进行评价,更主要的目标是利用已有的财务数据评价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本文从偿债能力状况、盈利能力状况、成长能力状况、现金流量状况这四个方面对医药行业进行那评价。具体的指标如下:

1.偿债能力状况: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盈利能力状况: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

3.成长能力状况: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

4.现金流量状况: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

三、实证研究

1.可行性检验

按照因子分析方法的实现步骤,运用软件,首先对数据资料是否符合因子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判断,采用软件中KMO and Bartlett’s Test检验方法,结果表明(如表1所示),Bartlett值为557.884,P

4.综合得分分析

将计算出来的因子得分来计算成长性综合得分,再对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第一个主因子为偿债能力因子,而双鹭药业的得分最高,为4.49318,说明该企业的偿债能力好,但综合得分只有0.82614,表明了该企业的综合成长状况低下。第二个主因子为投资报酬因子,天康生物的投资报酬最高,其次为复星医药和健康元。第三个主因子为发展潜力因子,华立药业的发展潜力最好,其次为美罗药业、吉林药业。第四个主因子为成长状况因子,健康元的成长状况最好,其次为武汉健民、民生投资。第五个主因子为运营状况因子,健康元的运营状况最好,其次为民生投资、华立药业。

从综合得分中可以看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最快的是健康元,其次是仁和药业、民生投资和天康生物。结合五个主因子的分析,无论在投资报酬、发展潜力还是运营状况方面,健康元的成长性最快,其次为仁和药业、民生投资,、华立药业、天康生物、双鹭药业、东阿阿胶、长春高新、马应龙、复星医药、中国医药、恒瑞医药、丽珠集团、康美药业、人福科技、羚锐制药、云南白药、西南合成、武汉健民、东北制药等。

四、投资分析

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国医药行业还将快速发展,整个行业的发展潜力还是相当大的。挑选那些风险小、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进行有选择的投资对我们来说就显得相当重要了。通过对医药行业各个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能力、盈利能力、经济与发展能力的分析,我们对各个上市公司的成长经营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将结合综合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4所示),区分各个上市公司,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由表3中可以看出,综合得分的均值为0.0053,标准差为0.49628。偏态系数小于0,说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得分小于评价水平的偏值远远大于上市公司综合得分大于平均水平的负偏值,上市公司成长差异状况非常大;同时峰态系数大于4,更多上市公司的成长经营状况的取值聚集在均值的附近,同时又有部分远离均值,呈现出尖峰厚尾的分布特征,反映出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结合综合得分,区分各个上市公司,为正确投资做好决策。按照标准差把上市公司分为4大区域,分别为风险区、灰色区、发展区、安全区。

从表4中可以看出,风险区主要是吉林药业、华北药业、中科合臣、天目药业。安全区主要是健康元、仁和药业、民生投资、天康生物等,这些公司是一些绩优的公司,对投资者来说,有一定的保障。而处在发展区的企业有:羚锐制药、云南白药、西南合成、武汉健民等,这些企业处于发展成长阶段,有利于投资。灰色区主要是天士力、紫鑫药业、沃华医药、鱼跃医疗、丰原药业等,这些企业在投资的时候要谨慎一点。

五、结论分析

医药投资分析篇(2)

行业指数是一种特殊的风格指数,它是为投资者捕捉特定行业或板块市场收益而提供的更为精确的细分投资工具,从海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行业指数基金产品规模仅次于宽基指数,是整个股票投资市场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医药投资分析篇(3)

一、引言

医药生物行业属刚性需求行业,有相对的稳定性,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对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有利于医药生物行业公司自身的价值判断,从而利于其发展。

目前大量针对西方资本市场的研究表明,经济增加值系统价值评价方法(又称为EVA 法)对公司价值的解释力远远强于其他指标。EVA 法是建立在对公司综合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和债权起本成本)基础上的比剩余收益理论更加可靠的业绩计量价值评价方法,它可以减少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会计利润的操纵,并首次在公司价值评价中引入了人力资源和绩效激励等因素,使人们对公司价值的认识上推进了一大步。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根本上要看它是否在创造价值,或者说价值是否在增加。其评价标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大于资本成本,公司价值在增加,反之在减少。

本文采用EVA分析方法对2006―2010年间我国 A 股市场主板上市和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的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进行了实证分析,判断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相信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能够给投资者提供一些积极、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选取和变量设置

(一)数据选取

本文将研究年限定为5年,研究区间为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国A股市场共有主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99家,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43家,创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34家。由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最早可获取的数据从2009年开始,至2010年底,最多可获两年的数据,时间区间过短,因此本文不对创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进行分析。在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由于摘牌等原因而导致部分数据空白或缺失的,本文也不予分析。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区间为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研究对象为主板上市的86家医药生物行业公司和8家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

本文选取的数据为企业总资本、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税率、权益乘数、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短期贷款(六个月至一年)利率、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以及企业股票的收益率,其中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和企业股票的收益率均采用普通收益率计算方法,计算周期为周。本文的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本文使用Excel和Eview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变量设置

1.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

企业投入资本后获得的税后净营业利润的公式为:

其中,表示息税前利润,表示所得税税率。

2.加权资本成本(WACC)

加权资本成本的公式为:

其中,为债务资本,为股权资本,为债务资本成本率,对企业而言是股权资本成本率,对投资者而言是股东要求的回报率。

股东要求的回报率的公式为:

系数通常根据CAPM 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利用基金的历史数据得出的估计值。

3.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增加值的公式为:

其中,代表企业总资本。

经济增加值(EVA)衡量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绝对量,该值可能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因此,本文在EVA值的基础上对该指标进行修正,引入一个新的指标,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消除企业规模的影响,其公式为: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类,为主板上市的86家医药生物行业公司和中小企业板上市的8家医药生物行业公司,对这两个类别分别计算出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然后对每个类别进行纵向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每个类别,计算2006―2010年每年的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的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以及经济增加值(EVA)小于0的企业数目占当期企业总数目的百分比。

(二)假设检验

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假设,以判断每个类别企业的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其投资价值的变化情况。

首先,对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均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假设,并采用成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

假设1:2006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7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设2:2007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8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设3:2008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9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设4:2009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10年REVA值的均值,即。

其次,对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方差的变化情况进行假设,并采用F检验进行假设检验。

假设5:2006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7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设6:2007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8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设7:2008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9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设8:2009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10年REVA值的方差,即。

(三)个股排名

上述两步的分析均是对两类企业整体的分析,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个股,本文根据个股的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的排名挑选出一只或几只在2006―2010年表现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个股,供股票的投资者参考和借鉴。

四、实证检验

根据本文REVA值的定义,计算出2006―2010年主板上市的86家医药生物行业企业的REVA值,共得到组数据。

(一)描述性统计

利用Excel对REVA值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见图1。

图1 主板上市公司REVA值的描述统计

从图1可以看出,主板上市企业的REVA值的均值从2006―2010年是呈递增趋势的,并且EVA值小于0的公司数占比是呈下降趋势的,说明该行业创造价值的平均能力在不断提高,并且没有投资价值的企业越来越少了。另外,REVA值的标准差较为平稳,这说明主板上市的各企业间的差距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二)假设检验

首先,对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均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假设,然后采用成对样本的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由于描述性统计显示,2006―2010年间REVA值的标准差差异不大,但并不相同,故而本文假设各年份的REVA值服从同分布但方差不等的正太分布。本文的假设为:

假设1:2006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7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设2:2007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8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设3:2008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9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设4:2009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10年REVA值的均值,即。

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2006―2010年主板上市公司

从表1可以发现,所有的t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均显著,也就是说均接受原假设,即。由此可以判断,主板上市公司的REVA值逐年增加,且这种递增的趋势是显著的。

其次,本文还要分析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方差的变化情况,采用F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判断各公司REVA值差异情况的变化。本文的假设有:

假设5:2006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7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设6:2007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8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设7:2008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9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设8:2009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10年REVA值的方差,即。

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2006―2010年主板上市公司

注:*表示在5%的置信度下显著,**表示在1%的置信度下显著。

从表2可以发现,前三个t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最后两个t值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由此可以判断,主板上市公司的REVA值差异度的逐年递减,且这种递减的趋势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均值变化情况和各公司REVA值差异情况变化的分析发现,主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逐年增强,并且各公司间创造价值能力的差异逐年较小。

(三)个股排名

本文根据个股的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的排名挑选出一只或几只在2006―2010年表现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个股,供股票的投资者参考和借鉴。排名情况见表3。

表3 2006―2010年主板上市公司REVA值排名前10的公司

从表3可以发现,在2006―2010年REVA值前10名的榜单上,恒瑞医药5次榜上有名,仁和药业和天坛生物出现4次,说明这三家公司在2006―2010年间均表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给予关注和考虑。

(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纵向研究

与主板上市公司的纵向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相同,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纵向研究,具体本文不再赘述,研究结果见图2以及表4―表6。

图2 中小板上市公司REVA值的描述统计

表4 2006―2010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

注:*表示在5%的置信度下显著。

表5 2006―2010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

REVA样本方差的F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5%的置信度下显著。

表6 2006―2010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

REVA值排名前3的公司

通过对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均值变化情况和各公司REVA值差异情况变化的分析发现,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逐年增强,并且各公司间创造价值能力的差异逐年较小。通过对REVA值排名情况的分析发现,科华生物、华兰生物和新和成这三家公司在2006―2010年间均表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给予关注和考虑。

五、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通过对相对经济增加值(REVA)均值变化情况和各公司REVA值差异情况变化的分析发现,无论是主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还是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他们创造价值的能力均逐年增强,并且各公司间创造价值能力的差异逐年较小。

通过对REVA值排名情况的分析发现,在主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中,恒瑞医药、仁和药业和天坛生物这三家公司在2006―2010年间均表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医药生物行业公司中,科华生物、华兰生物和新和成这三家公司在2006―2010年间均表现出较高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对以上公司的股票给予关注和考虑。另外,通过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的截面分析发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创造价值的平均能力高于主板上市的公司,但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创造价值能力的差异性很大,不如主板市场来的稳健。

(二)启示

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内部采用的业绩评价方法还是以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为主,这将不能准确地度量与评价企业的业绩,产生盲目追求会计利润的短期经营行为。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根本上要看它是否在创造价值,或者说价值是否在增加。EVA方法作为一种新型业绩评价方法可以在资本投资、战略选择、项目决策等方面为股东提供参考依据。EVA价值管理体系在西方发展成熟的市场上已经显示出显著的优越性。首先,EVA相对于的传统会计指标,它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让股东直观地了解权益资本的运作状态。其次,EVA是从公司股东的角度评价公司业绩,能将股东利益与经营管理者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管理者站在股东的立场进行经营决策,可以减少管理者道德风险,避免信息不对称给股东带来的损失。最后,EVA同时也可以作为财务预警指标,它不仅考虑了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而且考虑了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将企业的风险纳入考察范围。所以,本文建议推行以创造价值为宗旨的经营理念,实行以EVA为决策的考量前提,以更好地评估公司的投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继之,吕一凡. EVA在中国证券市场实践中的应用[R].深证深研字第001号,2002(03):134-152.

[2]李洪,张德明,曹秀英,等. EVA绩效评价指标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454家沪市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数据[J].中国软科学,2006(10).

[3]胡静. EVA业绩评价方法在我国民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4]孙宋芝.EVA业绩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10(03).

[5]廖桂莲.EVA指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基于新会计则视角的比较分析[J].商场现的代化,2008(21).

医药投资分析篇(4)

3年前,当众多技术分析人士还在津津乐道“价、量、时、空”微观分析的时候,以基金、QFII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在大盘指数宏观分析之下技术分析之上的中观思维――行业板块分析。回顾一下,即便是在1001年以后的熊市中,均存在着某些行业的局部牛市。而这些局合走牛的股票均足以行业、板块为特征出现的,从“五朵金花”到2004年的煤炭、电力及设备、工程机械、港口水运行业走强,再到2005年的有色金属、军工、商业零售等行业的崛起,均可以发现树立证券市场的中观思维、选准行业投资的实用价值。

行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上市公司之间的中观部门,“板块分析,选准行业”的行业板块分析学已经成为联系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技术分析,图表分析和价量分析的证券投资分析的脊梁。

一般来说,同行业企业由于其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而发生紧密联系,因而一个行业板块具有比较大的联动性,以投资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质上也就是以某一行业为对象。分析行业所属的不同市场类型和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以及影响行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对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有关研究表明,选准行业进行投资,即便不是龙头企业也可以获得当年市场的平均收益。

实战:医药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人民币升值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入消费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药行业,应该说是一个永不衰竭的投资行业。2000年以前医药行业的投资主线是基因概念,2001~2002年延续的是重组并购概念,到2003年是大盘蓝筹医药股概念,2004年由于非典的后续影响,特色原料药、生物医药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对象,到了2005年品牌中药、生物医药成为市场热点。那么2006年以后医药行业各子行业价值几何?

行业发展环境滋生“创新”热点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推进,医疗服务机构所有制由单一公有体系转变为多样化,由非盈利机构转变为自王经营的盈利机构,医药体制也由计划管理走向了全面市场化,这就为医药上市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国家要重新对医药卫生体系进行重构,从源头上整顿药品市场的混乱,一系列新政将陆续出台,如更严的新药审批标准、医生处方的强制通用名规定等。这些措施将会对目前混乱的市场产生正面影响,未来产品同质性强的企业基本上要进入价格战的斗争。在全球医药产业的大背景下,生物技术产业欣欣向荣,医药工业进入平稳增长期。药品制造阶段规模小、集中度低、销售阶段带金销售的商业贿赂爆发了医药行业增长中的危机,2006年“鱼腥草注射粉剂”的停用和“齐二药假荮”事件都是这一危机的反映。

国家产业政策针对医药行业出现的矛盾所进行的规范调整可渭“李一发而动全身”,这无疑将加剧医药行业的分化,择强汰弱。在医药行业非周期高增长的特点下,行业洗牌所伴随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速,针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政策治理,将促使企业回归医药行业增长的源动力――科技创新。可以预计未来有竞争力的医药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医药商业,品牌中药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中,已构筑较高竞争壁垒的创新型优秀公司是良好的投资品种。

PEG值衡量出3大价值子行业

对于医药行业,仅用市盈率(PE)是难以说明其投资价值的,因为从国际成熟市场经验看,成长型行业的股票估值上一般享有较高市盈率。而医药行业的特征就是非周期加高成长,因此,在分析医药行业的时候用PEG(PE/EPS Growth Rate,即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来衡量行业的投资价值应该更具合理性。从PEG指标来看,中药、生物制药,医药零售3个子行业在接下来3年中的PEG值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以下,行业成长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中药板块“品牌,资源、创新”型企业因具备恃续增长潜力而拥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科技创新对医药行业带来的重大影响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对于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给予了较多关注,在随后的配套措施中,国家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在税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大发展和进入主流医药市场的必由之路,在中药现代化领域具有品牌、资源、研发实力的企业是投资重点之一。

生物制药板块细分子领域龙头公司将处于快速成长期。AIDS,SARS、禽流感等新型疾病的出现,加快了国内生物制药市场的培育,国家政策也明显向生物医药产业倾斜。我国生物制药起步较高,相对容易赶超世界水平。此外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2005年收入增长率达18%,利润增长率达33%。国内基因制药、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4大细分产业在经历10多年技术进步、行业规范和洗牌之后,龙头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医药商业板块医药流通业长期被市场所忽视,但被忽视的同时,可能也蕴藏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未来医疗体制改革可能带来医药分家,这将给医药流通企业带来最大的发展机遇。销售网络就是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医药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扩大自己的网络规模。在“渠道为王”的时代,规模大的企业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具体潜力品种分类提示

医药投资分析篇(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为6 361.90亿元,总资产为6 916.55亿元,利润为581.28亿元,从业人员为137.34万人。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6%,总资产占全国的24%,利润占全国的25%,从业人员占全国的24%。江苏、浙江和上海分列全国医药产值总量省、市排名的第2、3和6名,在国内医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从各子产业权重比例分析。“长三角”地区错位发展格局初显

“长三角”地区的医药企业以药品制造为重点,以新品研发为支撑,以生物医药、天然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原料药及新型医疗器械和制药机械为特色,成为国内重要的医药制造中心。其中,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以上海和江苏为中心,化学原料药以浙江为中心,化学药以江苏为中心,初步形成了差异化错位发展的格局。

从江、浙、沪三地来看,上海的化学制剂占该地区行业销售收入总量的比重为3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但远远落后于江苏化学制剂的45.63%。浙江则明显在化学原料药方面占有优势,原料药占浙江省医药行业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0%,远远超出上海和江苏的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倍多。而上海的中药在“长三角”地区比重最大,医疗器械所占比重也远远超越江、断两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所以,从这两省一市的产业权重比例分析,上海宜进一步推进中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江苏则应重点发展化学制剂;而浙江应进一步推进化学原料药的规模和水平。

3 从各子产业绝对规模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布局有一定趋同

江、浙、沪拥有全国领先的化学制剂产业。从2007年这两省一市医药经济运行数据分析,江苏和上海的化学制剂分列全国第1和第4位,化学制剂产值占行业产值比分别为45%和35%,是江苏和上海医药产业中产值比例最大的子产业。其中,上药集团和扬子江药业是中国化学制剂的代表性企业,恒瑞医药则代表着中国医药工业发展的方向。另外,即使是化学制剂相对较弱的浙江,其化学制剂产值仍然占该省医药工业产值的20%。

从“长三角”地区的化学原料药分析,浙江原料药生产全国第一,2007年产值规模近362亿元,江苏和上海两地的化学原料药产值总和才近202亿元。从化学原料药占医药产业产值比例分析,浙江的化学原料药产值占行业产值比为56%,江苏和上海分别为20%和11%。因此,无论从产值的绝对规模还是从产值占全省医药总产值比重分析,浙江的化学原料药生产都远远超越上海和江苏。但江苏作为化学制剂大省,近年来也在大力增加原料药的投入。例如,扬子江药业就在投入巨资拓展原料药产能。

江、浙、沪的中药产业规模偏小。从中药行业资产和收入看,全国主要集中在四川、山东、吉林、广东、江西和贵州等地区,销售利润则以吉林、山东、四川、河北和广东等地区较高。江、浙、沪这两省一市无论在中药产业产值规模还是在相对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上都较为接近,其中江苏的中药产值规模最大,为67亿元;浙江次之,为55亿元;上海为44亿元。江、浙、沪的中药行业占全行业产值比例分别为13%、8%和8.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半多。

从“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制药产值规模分析,浙江规模最大,2007年产值近92亿元;上海规模最小,2007年产值29亿元;江苏居中,2007年产值规模为69亿元。从生物制药占医药行业产值比例分析,上海和江苏的生物制药占行业比重接近,分别为8.5%和8.3%:而浙江比重超出较多,达到14%。但上海和江苏的科研力量较为强大,上海的生物制药新药研发在全国领先。江、浙、沪近年来均加大了对生物制药的投资力度,该子产业增速较快。

从江、浙、沪三地的医疗器械产值规模分析,江苏的医疗器械整体规模最大,2007年产值达到157亿元,且还拥有三地唯一的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鱼跃设备”;浙江的规模最小,2007年产值规模为47亿元。而从医疗器械占各地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看,上海的医疗器械比重最大,2007年产值比例达到18%,拥有相对比较优势。“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医疗器械产业实力强劲,而且形成了错位发展的格局。

从“长三角”地区医药行业各子产业绝对规模比较看,江苏的化学制剂、浙江的原料药都是全国排名第一的优势产业,而江苏的医疗器械、浙江的生物医药近两年都是全国排名第二,也具有一定优势。但我们看到,“长三角”地区这两省一市基本上都是产业链的全覆盖,产业发展重点最突出的是浙江的原料药,而其它产业在各省、市的分布都较为平均,这样的产业布局有可能使得投资效益下降。

4 “长三角”地区医药产业投资效益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数据,从企业数量看,上海和浙江较为接近,而江苏明显高出,超出近百家。从总产值看,浙江超出上海近百亿元,江苏超出浙江近160亿元。从单位企业产值规模看,“长三角”地区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企业规模最大,上海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浙江近20%。从工业增加值分析,上海和浙江的数据接近,江苏明显高出。另外,从单位企业增加值分析,“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其中浙江在“长三角”地区中最低,而江苏最高,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从“长三角”地区企业的资产负债数据分析,浙江、江苏、上海的医药企业总资产从高到低分别相差50亿元左右,而流动资产三地较为接近,固定资产则浙江、江苏较为接近,上海距离浙江和江苏分别有30亿元和20亿元的差距。江苏和浙江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资产/总资产)较为接近,而上海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较高。江、浙、沪三地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固定资产/总资产)较为接近。从资产负债比例看,浙江和上海的资产负债比例接近,而江苏相差10个百分点。

从损益数据分析,江苏主营收入最高,超出浙江和上海200亿元,江苏利润总额也超出浙江和上海20亿元以上。从利润总额对主营收入比例分析,江苏盈利能力最强,为10%;浙江最低,为8%。

从人均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人均收入、人均利润和人均利税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人均收入超出全国最高数据:江苏的人均收入最高,上海最低,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上海的人均利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医药投资分析篇(6)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3

引言

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繁荣,生物技术药物在全球医药市场比重从2006年开始年年攀升,预计每年以7%的速度快速增加。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我国高校及研究院所中拥有大批科研人才,有充分的潜力发展生物科技,更重要的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不断获得政策上强有力的扶持。随着“十二五”战略规划中生物医药被列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以及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生物医药863计划、《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资本、人才等资源今后将会向生物医药产业聚集,未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因此,生物制药产业具有诱人的投资前景和巨大的投资潜力,吸引了广大投资者的目光。正确认识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行理性投资,将投资风险最小化是投资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1]。

本文建立生物制药企业价值投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分析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生物制药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将所得综合因子得分排名与市盈率排名进行对比,寻找最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进一步说明投资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发掘各公司的投资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样本选取

根据最新的行业分类标准,2012年度在沪深股市交易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有27家,再对这些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剔除了最新上市和连续三年亏损的四家,最后得到的样本公司为23家(见表2)。

2.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2012年年度报告,结合财务管理、统计学等专业的理论知识,运用SPSS19.0和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定量分析。

二、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价值评价

1.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价值评价指标选择

结合财务管理、投资分析的知识以及参考相关文献[2-6],本文选取了每股收益等15个指标建立评估体系,见表1。

2.因子分析过程

(2)确定公共因子数量

利用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进行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7]。方差贡献率由各变量对某一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加总而来,是表示某个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前五个特征值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279%,因此只需要选取前五个公共因子就可以保留原始变量提供的89.279%的信息。

(3)因子得分

为了增强各公共因子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更好地解释公共因子代表的含义,本文以最大方差法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分析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可知,公共因子F1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每股剩余收益、营业利润率、本科以上人员比例上有较大的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共因子F2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上有较大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偿债能力;公共因子F3在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上有较大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成长能力;公共因子F4在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剩余收益上有较大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市场表现;公共因子F5在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上有较大载荷量,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8]。

通过计算每一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乘以对应样本的相应因子得分进行加总,因子得分越高其内在价值越大,见表2。

3.因子分析结果

表2的综合得分反映了各公司的内在价值大小,但是内在价值高的公司并不代表投资价值最高。根据价值投资的观点,要选择股票市场中内在价值被低估或者说市价被高估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投资目标。各公司每股市价也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我们要把它用一个能在各公司之间横向比较的指标替代。市盈率是最常用来评估股价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9]。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反映了投资者愿意对每一元净利润支付的价格,可以用来比较公司股票的投资报酬和风险。市盈率越低,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或每股市价越低,因此投资风险就越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市盈率指标只适用于同一行业中不同股票的投资价值的比较,因为他们的每股收益接近,具有可比性[7]。本文研究对象仅限于生物制药行业,所以适用该指标。

由上表结果可知,按照综合因子得分的排名与市场上表现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排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在上市公司中存在价值被低估或者被高估的股票,也就是说有些上市公司是具有获得超额收益投资价值。由于市盈率排名越高,股票价格越高,存在着价值被高估的可能越大,从而投资风险越大。所以因子得分排名越高即公司内在价值越高、市盈率排名越低即投资风险越小、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越具有投资价值。因此,公司价值被市场投资者低估的股票有:天坛生物、长春高新、科华生物、双鹭药业、上海莱士、安科生物、千红制药。这些股票按照因子分析结果在2013年具有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以此作为参考获得高于市场的平均收益。

4.基于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上述的结论分析已经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是因为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出发点往往各不相同,投资理念差异很大。为了更深入细致地分析行业板块的情况,帮助投资者发现投资价值,本文将进一步根据上文研究结果中的因子得分将这23家生物制药公司进行聚类分析,以期得到更多投资分析的有用结论。

本文利用聚类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法,测量尺度选用平方欧氏距离,聚类方法为离差平方和法[10],将23家生物制药公司划分为4类,结合各公司多方面能力排名(表3)分析如下。

第一类:该类别囊括了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大部分,一共有15家,这些公司的综合排名位于市场中等或者偏下的位置,且各自在一两个指标上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改善。但是个别指标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如果希望寻找股市中的“黑马”,应该对该类别股票给予密切关注。

第二类:包括3家公司。该类别公司在盈利或经营管理能力方面表现较好,但是市场表现低于平均水平,偿债不佳,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投资回报的投资者在选择该类股票时需谨慎。

第三类:包括4家公司。该类别公司偿付债务能力具有很大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容易获得银行投资者和债务持有人的青睐。但是大部分的盈利报酬能力低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继续深化改革和连锁药店规模的逐步扩张,医药流通业的盈利报酬能力应该会有所改善。

第四类:莱茵生物一家。观察分析结果可知,只有莱茵生物市盈率为负值,这是因为2012年度该公司一项投资的项目资金需求较大,公司新增借款额度较大,其财务费用支出和管理费用大幅增加,但该项目部分收益无法确认,造成该年度净利润为负值。由于该公司存在这一特殊情况,其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并不具有可比性,不能因综合排名居于后位而否认该公司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追踪观察该公司动态及投资进展,以寻求合适的投资时机。

这些公司分别具有不同的特色,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理念和策略从中选择适合的投资对象,构造合理的投资组合。

三、讨论

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数目少,上市年数短,可获得的数据十分有限,很多评估方法无法使用,对于它们投资价值的评价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本文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进行综合分析,涉及的指标因素众多,可较全面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偿债、股东回报、成长多方面能力,有利于投资者依据自己的投资理念构建投资组合,尽可能的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但是本文仍存在着以下不足:(1)由于某些指标难以在公司之间比较或者很难量化,本文选择的指标大多数仍属于财务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业绩状况。(2)生物制药公司可能会因为某些突发事件而受益,业绩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这种分析方法无法考虑这一点对投资价值的影响。(3)本文只研究了生物制药上市公司2012年一年的数据,没能从动态的角度反映出生物制药公司的发展趋势。这其实也是受限于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上市年数太短,追溯到五年前或者三年前样本数太少,难以反映问题的实质。

参考文献:

[1]李泉,陈雪花.股票市场CAPM和三因子模型分析――兼议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J].发展研究,2015(6).

[2]吴伟容,王召.基于奥尔森模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

[3]邵永同,陈淑珍.基于DEA方法的我国上市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效率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174-178.

[4]陈D.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生物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以华兰生物医药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1):35-36.

[5]Casey C. Corporate valuation, capital structure and risk management: A stochastic DCF approach[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 135(2):311C325.

[6]范颂华.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风险投资的价值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9-11.

[7]张应应.稳健性因子分析在股票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5(16):76-79.

[8]郑向前.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9]曾贵.市盈率在股票投资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2):68-72.

[10]杨林,王天翊,赵桂梅.金融业股票投资价值分析――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J].中国市场,2014(10):87-88.

作者简介:

医药投资分析篇(7)

在中国最初的股票市场中,一片混沌,毫无基本面分析。一些投资专家们也是凭经验和直觉给股民以指导。孙雅娜进入这一领域后以深厚的专业素养,潜心专研,建立了中国A股市场中医药股票分析的基本框架,至今中国A股市场中的医药股票研究仍然是基于孙雅娜博士当初建立的行业细分标准和分析系统,她在这方面的成绩得到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是当时市场中公认的最好的医药股票分析师。虽然她离开这个市场转战财富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市场上的医药分析员仍然在借鉴她早期的研究报告。

根据孙博士的研究,我们可以从这样两个角度来待现在中药企业的纷繁乱局:对于一些高端品牌中药企业,毛利率一般比较高。如果能达到80%、90%这种原材料的波动对他们的影响可能相对小一些。但对一些普通的药,竞争比较激烈的普药型中药的话,那他的影响相对大一点。对于一些老字号企业而言,他们对药材的管理都是几十年做下来的,都有一些经验在里面,会做一些像蓄水池一样的库存管理,药材价格降低的时候多进一些,高的时候少进一些,所以这种药材价格短期来看对企业的明显影响还没有体现出来,尤其是中报已经披露的中药企业。

同时中药行业是目前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共同受益者,成长性最好。那些具有知名品牌,拥有中药保护品种和致力于中药研发的企业是个人和机构投资的重点。孙雅娜博士曾经提到的同仁堂,具有强大的品牌壁垒和良好的成长性,市场估值合理。天士力也得到了“短期中性、长期推荐”的投资评级,目前该股的市场期望值较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公司的新药跟进情况。

孙雅娜博士对于中药行业的敏锐洞察力在2004年就初露端倪,那一年,她参加了优质医药企业和机构投资者互动峰会,这次峰会是由《证券市场周刊》牵头,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QFII、基金公司、保险机构、证券公司投行部、自营部、研发部共同参与的,可谓各路精英齐聚一堂。精英们与数家医药企业负责人对优质医药企业未来几年的成长性以及价值实现方式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会上各个金融机构老总都进行了发言,

孙雅娜当时作为知名医药分析师对老总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指出了几家国粹药代表企业具有的共性。第一,都是资源型的企业,在品牌或者产品上具有不可复制性;第二,都走上了营销道路,营销渠道正在重整和再造。这两点都会成为未来的盈利爆发点,为股东带来巨大回报。这些企业后来证明,确实为投资者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孙雅娜认为投资国粹药就像抓住慢慢致富的机会,而实际上财富的爆发可能很快。我国医药企业有5000多家,但多、小、散、乱,导致资源过于分散,过度竞争、重复建设严重,因此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就成了企业规模化扩张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这些重组并购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机遇。

医药投资分析篇(8)

    1.1 研究方法选择

    研究企业经营效率的方法包括具有确定生产函数和无确定生产函数两种方法。具有确定生产函数的方法往往是理想化的方法,在假设各种条件的前提下去计算,缺乏客观性。而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ylsis,DEA)方法是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与多产出的决策单元(DMU)是否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具体方法是把每个评价单元作为DMU,再由众多的评价单元作为评价群体,通过对投入以及产出比率的综合分析,以DMU的各个投入与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算,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确定各DMU是否DEA有效,同时还可以运用投影方法指出非DEA有效和弱DEA有效的原因以及应该改进的方向和尺度。根据医药上市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征,要求医药企业必须进入生产经营的最佳状态,即DEA函数所描述的生产前沿面。此外,DEA方法不需要准确的生产函数,因而减少了相应的误差。因此,本文选择DEA方法来研究医药企业的经营效率问题。

    1.2 超效率DEA 模型

    1978年,着名运筹学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Charnes、Cooper和Rhodes提出了运筹学的一个新领域:数据包络分析,其模型简称 C2R 模型。

    但DEA模型有一个弱点,就是可能计算得到的有效决策单元较多(即效率评价值为1的决策单元),如想对这些有效单元继续评价,C2R模型是无能为力的,Andersen于1993年提出的超效率评价模型则能够对DEA有效单元进行排序。

    超效率DEA模型在对第j个决策单元进行效率评价时,第j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将被其他所有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的线性组合代替,而第j个决策单元排除在外,C2R模型则是将本单元包括在内的。一个有效的决策单元可以使其投入按比率增加,而效率值保持不变,其投入增加比率即为其超效率评价值。实际上这个模型只是在对有效单元j进行评价时,去掉了效率指标小于等于1的约束条件,此时会得到大于等于1的效率,我们称它为超效率,并用此来区分原来均为相对有效的单元的效率[1]。而C2R模型中小于1的决策单元因其约束条件并没有改变,所以,最终得出的效率值也不会发生变化。

    1.3 决策单元和指标的选择

    1.3.1 单元的选择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医药企业的经营效率情况,因而对于存在亏损的企业不予考虑。本文选取的是医药上市公司中经营效率相对较好的医药企业为决策单元,数据来源于各公司的年报。

    根据2011年医药类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报告,结合研究的目的,将决策单元分为5类,分别为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中成药和化学制剂。本文收集了27家医药企业的公司年报数据,其中包括4个化学原料药企业(海正药业、天药药业、新和成、新华制药),4个生物制剂企业(天坛生物、新技术、科华生物、通化东宝),5个医疗器械企业(华润万东、鱼跃医疗、乐普医疗、信立泰、阳普医疗),8个中成药企业(东阿阿胶、众生药业、三金药业、敖东药业、康缘药业、沃华医药、天士力、云南白药),6个化学制剂企业(恩华药业、白云山、恒瑞医药、人福医药、红日药业、现代制药)。

    1.3.2 指标的选择

    目前多位学者对上市企业的经营效率有研究,基于相关文献,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一般包括偿债能力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指标,例如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反应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例如总资产周转率;成长能力指标,例如存货周转率;股本扩张能力指标,例如每股净资产等[2-5] 。结合相关文献,本文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反应企业经营规模的指标、反应企业资产结构的指标、反应企业收益的指标、反应企业获利情况的指标和结合医药企业的特殊性,以及结合上市医药公司年报中数据的客观情况,本文选择了8个指标作为输入和输出变量(表1)。

    2 超效率DEA模型分析

    DEA模型分为投入导向型(input oriented)和产出导向型(output oriented)。投入导向型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使投入最小化的模型;产出导向型是指在固定投入的情况下,产出最大化的模型。由于搜集的数据是经营效率相对较好的医药企业,产出情况在医药行业中相对较好,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企业投入最小的情况,以及企业实际情况与投入最小化之间的差距,因此,选取投入导向型模型。

    2.1 计算结果

    通过DEA Frontier软件,按照5类公司分别计算,结果见表2。

    2.2 结果分析

    2.2.1 化学原料药类别

    4个原料药企业的规模收益均不变,海正药业为DEA有效,其他3个企业均为DEA弱有效。虽然海正药业是DEA有效,但新和成药业的超效率远远高于海正药业,在目前情况下,新和成药业增加391%的投入,仍然为DEA有效,新和成药业可以通过提高主营业务成本和资产总额来提高综合的经营效率;天药药业的超效率为2.33,即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增加133%仍为DEA有效,想要提高综合的经营效率,则需要增加主营业务成本、资产总额的投入;新华制药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增加86%仍为DEA有效,需要增加资产总额的投入来提高其综合经营效率。同时化学原料药企业的超效率均值约为2.67,说明化学原料药企业在原有的投入基础上,增加167%的投入仍为DEA有效。

    2.2.2 生物制剂类别

    4个生物制剂企业规模收益率均不变,天坛生物、长春高新技术以及科华生物均为DEA有效,而通化东宝为DEA弱有效。但是,通化东宝企业的超效率远远高于其他3个企业的超效率,该公司可以在原有的投入水平上增加1 554%仍保持DEA有效,但因其DEA弱有效,可知该公司资产总额投资相对较少,较高的超效率则说明该公司的其他资源利用充分,因而通化东宝公司想要取得较高的综合经营效率,可以通过增加资产总额相对数量的方式来实现。这4家生物制剂企业都能较好地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平均的超效率为5.13,说明生物制剂企业在原有的投入基础上,增加413%的投入仍能保持DEA有效。

    2.2.3 医疗器械类别

    由表2可知,医疗器械企业华润万东医药经营无效,规模收益递减,主要原因在于其资产负债率相对于其他的资源配置结构较低,而其他企业经营效率均为有效,其中鱼跃医疗、信立泰以及阳普医疗为DEA有效,乐普医疗为DEA弱有lunwen.1KEJIAN.com效。在4个DEA有效的医疗器械企业中,阳普医疗的超效率最高为4.34。乐普医疗次之,虽然其为DEA弱有效,但是相对于DEA有效的鱼跃医疗和信立泰医疗,其超效率较高,说明该公司主要是因为资产总额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其综合的经营效率,但其公司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都较高,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资产总额的投入比率来提高其综合经营效率。医疗器械类企业的DEA超效率水平差别较小,其超效率平均值为2.48。

    2.2.4 中成药类别

    8家中成药企业均为DEA有效。其中,东阿阿胶、众生药业、三金药业、敖东药业、沃华医药、天士力药业为DEA有效,康缘药业和云南白药为DEA弱有效。沃华医药公司的超效率在所有统计企业中最高为18.27,符合假设的规模收益不变模型。其他企业可以参照其经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相应的资金结构来优化公司的经营效率,康缘药业可以通过增加销售费用来提高其经营效率,云南白药可以通过增加其资产总额的投入来提高其经营效率。在我国,中成药企业占据比重较大,企业发展较为成熟,上述数据也表明,统计中的中成药企业均能较好地处理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以及资产负债率情况,其DEA超效率平均值为3.62。

    2.2.5 化学制剂类别

    化学制剂企业中的白云山和现代制药经营效率无效,且规模效应递减;恩华药业和红日药业为DEA有效;恒瑞医药和人福医药为DEA弱有效;白云山和现代制药主要存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和资产总额投资不足的问题。在这6家企业中,红日药业的DEA超效率值较高,而且为DEA有效,其他企业可参照其投入配置方案来提高各自的经营效率。化学制剂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营业务成本和资产总额投入不足,进而影响了经营效率,化学制剂企业DEA超效率的均值为3.51。

    2.3 各决策单元超效率综合分析

    根据表2所得数据,将27家企业按照超效率由高到低排序,结果见表3。

医药投资分析篇(9)

一、 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学科的发展,医药制造业被认为是目前竞争最激烈、盈利能力最强的高技术产业之一。据统计2005中国医药业年工业总产值为4250.45亿元,同比增长31.1%,高于十五期间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为1529.8亿元,同比增长30.42%,高于十五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均反映出医药制造产业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产出的高速增长与医药业巨额研发投入有着密切关系。全球医药制造企业往往通过投入高额的R&D经费用以开发年销售收入10亿美元的专利新药,获取垄断利润。再将回流的资金注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不断地获得创新利润。本文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把研发投入作为一种要素纳入模型,来分析研发投入对医药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及对专利拥有量的贡献率,希望能增加我们对技术投入重要性的理解。

二、 模型的建立和估算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用来分析多种要素的产出弹性,各要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因此被广泛用于投入产出分析中。将研发投入作为解释变量,公式变为:。上式两边取对数后,并对时间求导,可计算资本、劳动力和研发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

1.数据的选择

产出选用的是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医药制造业生产总值。资本投入采用固定资产折旧值加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值来表示资本投入,为:。劳动投入量选用医药业从业人员数量。研发投入分为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两种形式。

2.计量模型估算与结果分析

(1)研发投入对总产值的贡献率

由于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3),对两者进行逐步回归,发现研发人员投入系数未通过t检验。因此认为Y=f(k,l,Rde)函数形式较为合适,结果如下:

lnY=-5.0295+0.4369 lnK+0.8130lnL+0.3037lnRde (1)

(-1.7319)(3.9057)(3.4978)(4.2069)

R2=0.9963;D-W=1.9029;F-stat.=620.9657

由数据可知,R2=0.9963说明方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D-W=1.9029,检验AR(1)系数的t值不显著,表示方程基本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F统计量说明方程整体具有显著性。

计算各变量对产值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知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率分别为37.3%,11.0%,48.4%。说明1995年~2005年间,研发经费投入对总产值增长起了决定作用,其次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贡献率最少。这主要是由于医药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每年研发经费与资本投入增长迅猛。

(2)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

以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投入为自变量,专利拥有量作为一种研发产出的形式为因变量,研究医药业研发的投入产出关系。方程变形为:。考虑研发投入对专利拥有量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加入两期滞后后,t值有所改善,得到回归结果为:

lnP=-13.7675 +0.7145 lnRde(t-2)+1.0863lnRdl(t-2) (2)

(-4.3554)(3.0259)(1.9966)

R2=0.9262; D-W=2.4078; F-stat.=37.6653

从回归结果看,t统计量说明变量系数较显著;R2=0.9262说明方程拟合精度较高;D-W值稍高,但AR(1)系数的t统计量不显著,表示方程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

通过计算1995年~2005年各变量对专利拥有量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可知研发经费投入的贡献率为66.3%,研发人员投入贡献率为33.5%。说明1995年~2005年间,研发经费投入对专利拥有量增长起了决定作用。

三、 建议与结论

分析表明在医药制造业中,研发资本投入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更有效因素。但目前中国与世界医药业发达国家相比,研发投入水平还相差甚远。2002年OECD国家中R&D经费占工业增加值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英国、法国和日本,比例分别为52.4%、27.2%和27.0%,中国该指标在2005年仅为2.6%。由于资金有限,众多企业把目光投向投入少、周期短的仿制药开发上,低附加值、同质化的医药产品使很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大多靠低价格、低折扣、大流通的模式来维持经营,同时在出口国外时很容易遭到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的阻挡,从而限制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鉴于目前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制定有利于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进建立以科学院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体制。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和工艺改进,开发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抑制仿制药的恶性竞争,减少低水平重复。鼓励企业出口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中药产品,提高中国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医药投资分析篇(10)

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相当大的产业,前期的研究开发与后期的产业化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生物医药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注入资金、专业技术和人才等多种现代生产要素。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是走向资本市场利用的有效途径,上市后的生物医药公司可成为龙头企业,拥有组织制度优势、市场组织优势以及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

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8家生物医药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筹集到大量生物医药业发展资金,同样也说明我国生物医药业目前对资本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自1993年第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四环生物上市以来,深、沪A股市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8家,流通A股从最初的9亿元增长至44.08亿元,增长了3.9倍。可见,生物医药业类公司整体筹资能力在不断增强,生物医药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我国生物医药业的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经营情况分析

生物医药类企业发行上市进入证券市场,打开了通往资本市场融资的道路,为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积极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资本运营,为生物医药业的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业绩稳定增长,为各公司上市后实施配股或发行债券创造良好条件。适时分析该类上市公司的资本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以及资本运营的规律,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资产调整与重组,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该类上市公司持续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2.1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析

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见图1)。2002年平均每个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3.267亿元,占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值的31.87%;2007年平均每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已达到4.291亿元,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的26.78%,年平均增长0.205亿元,年增长率为5.89%。其中,长春高新、北海国发、交大昂立、钱江生化、星湖科技、诚志股份等6家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842亿元,年平均增长7.119亿元;其余12家上市公司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年平均增长仅2.102亿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仅1/3左右的上市公司以较大幅度增长,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徘徊在2亿元左右。

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公司每年净利润为0.149亿元,占医药行业整体水平的23.97%,变化范围在0.01-0.31亿元之间,年际间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北生药业、银广夏、深本实、四环生物、长春高新等5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负值,莱茵生物、达安基因、交大昂立、诚志股份、四环药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10个公司的平均年净利润为0.519亿元,是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3.48倍。由此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年际间存在明显波动,体现出一定的风险性特点,但超过一半以上的该类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较大的净利润。

结合图1来看,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在2002-2003年、2004-2007年分别是两个逐年增长的过程。但在18家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中,1/3左右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一半以上的公司净利润都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公司应该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但其主营业务收入虽逐年增长,净利润却依然存在年度间的大幅增减变化,说明其年际间存在明显的成本增减变化。

2.2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和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该指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证度越高。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1%、9.02%、8.23%、2.41%、-3.74%和3.85%,年度间有明显差异。但诚志股份、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莱茵生物、华兰生物、双鹭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等8个公司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83%,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5%-35%之间,年际变化幅度为12%-22%,属于具有稳定净资产收益的企业。而四环药业、北生药业、深本实、长春高新、四环生物、星湖科技等6个公司的年际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属于自有资本获取收益能力和资本运营效益较差的公司。说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之间、年际之间其资本收益和资本运营效益存在差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体现。

2.3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析

每股收益反映企业普通股股东持有每一股份所能享受的企业利润和承担的企业亏损,是衡量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时最常用和综合性较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2002-2007年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年际间变化范围在

-0.06-0.23元之间,公司间变化幅度在

-0.76-1.01元之间;其中上海莱士、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莱茵生物、达安基因、天坛生物、诚志股份、交大昂立等9个公司的每股收益高于生物医药业平均水平,达到平均每股收益为0.45元,公司间变化范围在0.13-1.01元之间,年际间变化范围在0.33-0.47之间。但深本实、北生药业、银广夏、四环药业、长春高新、四环生物等6个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星湖科技、北海国发和钱江生化等3个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仅0.02-0.06元,远低于平均水平。

每股净资产是上市公司年末净资产(即股东权益)与年末普通股总数的比值。2002-2007年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6年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16元,年际间在1.75-2.57元/股之间波动,公司之间的差异范围在-3.24-4.23元/股之间。除了深本实和ST银广夏的为负值外,其余公司的均为正值,其中双鹭药业、交大昂立、华兰生物等12个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生物医药行业整体平均值,年际间变化幅度在2.73-4.04元/股之间,公司间差异范围为2.31-4.23元/股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2007年间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总体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是生物医药公司之间和年际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0%左右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均比较高,显示出稳定的高水平发展优势,其资本经营状况良好。

2.4我国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市场潜力分析

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类上市公司比较,其股票具有更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因为投资者投资股市除了希望获得眼前的稳定收入外,更多的是期盼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具有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特征的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产业,必将是投资者投资追逐的热点领域。

(1)生物医药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是当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生物医药作为生物技术开发应用的前沿之一,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高科技与资本对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诱人的发展空间。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既有很高的投资收益和广阔前景,技术创新活动又充满风险性。但是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也是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只不过在投入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时,企业经营管理者注意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即可尽可能地避免之。

(2)获利能力与上市公司本身直接相关。从每股收益来看,2002~2007年有67%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具有获利能力,50%的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年平均每股收益达到0.45元,明显高于医药行业的年平均每股收益0.23元。其余1/3的上市公司年平均每股收益为负值,盈利能力较差。说明年平均每股收益在公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资本运营好的公司可以获得明显高于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每股收益,对于投资选择来说这也是风险性的一种体现。

(3)资产负债率较低,净资产收益率较高。除深本实和银广夏两个公司外,其余16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6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1.62%,明显低于医药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0.83%。2002-2007年医药行业的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64%,而生物医药业为3.53%,其中近半数的上市公司更达到了16.83%。可见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突出地位。

综上所述,约30%-50%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指标方面明显高于该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属于本行业的优势企业,具有良好的资本运营和获利能力;除此之外,年际间的差异也是影响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利用潜力的因素之一。

2.5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优势分析

2003-2007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572.78万元,是非上市生物医药公司的7.04倍;上市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为5624.29万元,是非上市公司的29.73倍。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都比远比非上市公司的高,充分说明生物医药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优越性。

3结语

医药投资分析篇(11)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往往造成医院的现金流入与收益不匹配

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是企业主观赊销行为的结果,而对于医院来说,应收医疗款主要是其执行社会保障这一功能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医院每期的收益往往与现金流入有着较大差距。

(二)现金流入的缺口与政策性补偿不同步

医院由于执行社会保障功能而受到免税优惠,这种优惠,其实是减少医院的现金流出。另外,上级部门和残联等福利性基金会也会对医院的收入缺口给予补偿,但这种补偿是有限的,而且是在几个会计期间后以补贴的形式流入医院。

(三)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较少

医疗设备价值高昂,医用房屋也要求有特定的配置,因此,医院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很大。另外,由于药品、卫生材料等医疗物资价值高,而且不允许缺货,因此,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相比之下,由于医院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资金(留存收益)来发展壮大规模的,加上规避财务风险的原因,因此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对较少。

(四)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主要是在经营活动中形成回流

医院以实业性投资为主,投资回收期长,其创造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在“医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反映,例如,购置大型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是通过检查收入、手术收入等形成现金回流。

二、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意义

(一)分析现金流量的原因,保证资金的合理走向

医院的各种现金流入主要是其各项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合理的现金流量结构,是医院正常运作的重要标志。如果某个会计期间的现金净流入主要是银行借款所致,就要深入跟踪分析其原因。如果银行借款资金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日常运营的需要,就应分析医院的医疗运营活动是否正常,因为靠借款来维持医院日常的运营活动可能意味着医院出现了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财务困难。

(二)分析现金流量状况,衡量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由于医院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为列账基础来确认其业务收支结余的,故业务收支结余的质量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若应收医疗款较大,将影响到业务收入的准确性,而随意地提取修购基金也将影响业务支出的准确性。因此,通过现金收益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收支结余的比值)可以反映医院当期实现收支结余的可靠程度。

(三)通过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确保医院具有必要的偿债能力

利用医院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信息,可计算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现金流量分析。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医院偿付债务的能力,可及时了解医院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医疗经营活动所需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到期的债务。如果医院当期医疗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维持医疗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支出后,其结余不能偿付债务,说明其已陷入了财务困境。

(四)分析医院各项投资的潜在风险,预测其未来发展状况

现金流量的动态信息为预测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如果医院投资活动是建立在科学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并且其现金流出量与融资现金流入量相对平衡,表明医院医疗运营活动正常,未来发展前景乐观。但是,如果盲目扩大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就可能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

三、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以药补医机制所产生的问题

以药补医政策主要是通过药品加成收入弥补医疗收支亏损,因此,从确保医院医疗支出得到完全弥补并实现收支平衡的角度,需要对目前医院以药补医程度的合理性进行科学性论证和分析。随着医疗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以药补医现象的泛滥,如规定医院处方药量限制在一周之内,以防大处方;定期公布各医院药费情况,比较同一病种每人次门诊费用和每床日出院费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防止药商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把医院门诊药房转变为药品零售企业,等等。

(二)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根据国家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医院药品收支结余上缴卫生部门,统一缴存财政社会基金专户,经考核后统筹安排,合理返还。这一政策造成医院大量现金流被冻结。其主要表现为:

1.由于医疗收费价格绝大部分执行国家统一定价,没有施行成本价格,在财政补助水平不断下降,药品结余上缴的情况下,医疗亏损无法弥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2.药品利润全部上缴,返还要看亏损率,造成资金运动长期“体外循环”,严重影响了医院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

正因如此,事实上政府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并没有在全国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该政策出台后,全国实施情况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展;二是极少数地区推行半年或1年后就销声匿迹;三是个别地区只收缴几家医院的药品收支结余资金,又悄悄如数返还,就连制定政策的国家卫生部也只执行了1年。

(三)货币资金管理问题

医院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医院日常货币资金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有效使用闲置的货币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收益率。目前,医院现金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一是多头开户,影响了资金运用的工作效率,并增加了资金调度困难,从而人为增加了在途资金的占用时间和数额,造成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损失。二是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由于没有作好现金预算,把大量货币资金放在活期存款户,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和收益率。

(四)盲目引进大型医疗设备问题

目前,一些医院竞相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增加医疗项目(尤其是收费标准较高的新医疗项目)提高医院的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药品收入的减少所造成的资金缺口。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可以增加医院的医疗项目,提高医院的治疗档次,例如普通B超检查升级为彩色B超检查,CT检查上升为核磁共振检查,甚至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可以使检查结果更精确,进而提高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腹腔镜和宫腔镜的引入,使传统的手术转变为微创手术。大型设备的升级和使用会提高医院的检查收入和手术收入等,但在病人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

四、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对策

(一)医院现金流量规划

医院现金流量规划是指按照医院工作计划及历史数据对现金流入、流出做出预测,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科学调控。

在进行医院现金流量规划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现金流量规划应根据医院业务收支计划、上级核定的财政拨款数、设备购置计划、基建维修计划、往年药品、物资等库存占用资金情况、往来款项预计变动情况、投融资计划等制定。

2.现金流量规划应以培植现金流入为重点,以科学控制现金流出为原则,以增加医院现金净流量为最终目的。

3.现金流量规划应落实到现金预算中,建立完善的月度、季度滚动现金流量预算,从医疗、药品、行政后勤等方面建立全面、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体系。

4.现金流量预算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既要强化刚性,强调计划管理的权威性和控制性,尽量保持流入、流出的平衡,同时又要留有余地,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

(二)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体系

医院通过运用现金预算和现金流量会计控制指标,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现金循环进行监测和控制——从支付药品、材料等资源开始,到将它们转化为可供医疗服务,直至从患者等手中取得收入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预算的执行、差导的分析、预算的修正与再执行,对医院的整个运营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动态、实时的计算,与标准值、行业平均水平及医院前期数值的对比,以及对差异和原因的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现金流量的控制。

具体地在经营活动中对采购、服务环节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策略:对采购环节,加强对药品等采购成本的控制;采用经济订货量等技术方法或手段缩减库存;延长支付票据及赊购款的兑现周期等。对成本费用管理,医院要认真制定成本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特别要对现金性费用支出从紧掌握,限制无效性成本开支,从而减少更多的现金流出。在医院服务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开展市场调研,开发新项目,开拓市场,以适应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要缩短应收票据及医疗应收款的回收周期。

(三)完善医院流动资产管理模式

经营服务活动是医院运营的基础环节,其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最终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从静态来看,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对一经营活动的各资金占用项目的管理上。

1.医院现金的管理。医院现金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合理地测算现金的需要量,确保现金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现金的控制过程要求具有时效性。

2.医院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收益、流动性及风险的综合水平。存货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存货成本,协调好各种存货的数量及其资金占有比例的情况,确定经济订购量及合理的存货储备,以最低的存货成本维持正常的医疗运营活动。主要措施有:加强采购控制,正确制定和执行采购计划,保持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严格控制领料,执行消耗定额,杜绝浪费现金。

(四)投资活动投资风险监测与现金流量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