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7 08:00:55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1)

消以药补医近期已在北京和深圳开启试点,而多部委近日下发的公立医院改革意见则要求,破除医药分开和支付方式改革要求从目前的局部试点转向全国推广,城镇公立医院改革当前正在加速。 相对于更受社会关注的取消药品加成,支付制度改革被业界认为对行业产生的影响将更广,更远,而直接带来的控费效果或将影响医药需求的增长,并进一步带来产业结构的转变。  医保筹资压力是推动支付方式改革的决定性因素。据人保部官员此前表示,过去几年医保筹资水平增长主要来源于居民收入水平的超预期增长,但此前的筹资增速未来或将难以持续,医保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去年筹资增速反弹主要是由于人均筹资额超出此前预期,但筹资人数增速仍维持下降趋势。据其预测,未来两年职工医保筹资人数增速将会逐步下调至5%左右,人均筹资额也会逐步下降至7%的水平,筹资总额增速将由去年的25%逐渐下降至15%以内,“总量控制和支付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据人社部医保司司长姚宏透露,今年的重点就是进行医保总额预算,将会制订预算总额控制管理方案,相应的文件目前已和各部委基本商定,将很快下发,“中央制定一个大的框架,地方通过试点分步实施付费方式改革。” 作为未来支付制度改革的几个主要方向,目前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和DRGs付费等已在不同地区开展了试点。瑞银证券认为,其中总额预付制由于更容易执行,预计是近2-3年国内可操作的政策,但单一的总额预付制只是过渡时期的办法,反之DRGs将为后续积累更重要的经验。 据了解,按DRGs分组付费主要指按病人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治疗手段等特点对相关疾病进行分组,医保按照病人所属疾病分组和权重、费率、病例组合等指数确定收费标准,而非按照病人在院的实际花费付账。 北京是最早开始DRGs准备工作的城市,,北京市自去年选择了6家三甲综合医院启动改革试点,选定了108个DRGs组,大概占目前医院住院病例的40%和费用的50%。而据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累计执行病例已达2万例,进入DRGs分组病人占试点医院住院人数的10-40%。 据北京市卫生局巡视员邓小虹介绍表示,卫生部门对照医院出院清单按照发改委定价成本也同时进行了监测,而将测算结果和实际成本比较发现,试点后医院平均医疗支出下降了18%左右,控费效果明显。 据了解,北京市此前已配合卫生部在全国对各省市进行了DRGs的培训,分析师表示,北京DRGs实践的意义将远不止一个地区试点,其本土化的DRGs分类法、定价方式、病例数据等都是国内其他地区推广的基础,我们预计北京试点的逐步成熟,将成为国内DRGs应用加速的基础。 据介绍,无论是总额预付还是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都将直接带来医院医疗模式的变化,由于付费取决于设定标准而非实际花费,过去的药品、耗材、检查等盈利项目都将变为医院成本。分析师表示医院必须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才能保证患者满意出院同时有所结余。 “支付方式改革或将直接影响医药费用控制,我们对此确实存在担忧,”一家药企区域负责人试点前曾对记者表示,“主要是医药需求可能受到影响。”而记者对深圳、北京等支付改革试点地区调研时医院院长表示目前医院用药结构还未发生明显变化,相关药企亦反映医药需求增长并未受太大影响。 “主要是目前试点规模仍然较小,”一年前启动DRGs试点的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对记者表示,据介绍,去年北大人民医院52000多例病例中被108组DRGs覆盖的病例只有1000多例,由于比重过小目前在用药结构和医药需求上还看不出明显变化。 另据了解,许多试点医院,对于试点病种目前也并没有强制进入按病种付费的要求,进一步影响了试点范围的推广。邓小虹亦表示,去年开展全国培训后还没有一个省份开展试点实践,改革推进还需长期思想准备。 对于长期影响,瑞银证券分析认为,未来高额药品、耗材的报销或将受限,进口产品原有的高价优势减弱,医院会更加青睐高性价比的国产药品耗材品种,国产仿制药也将加速对进口药品的替代,产业整合速度将进一步提升。 而对于未来DRGs模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业界则表示可能会诱使医院将病人引向偿付标准更高的病种分组转移、设法分解病人住院次数、以及推诿病人现象,此外由于高价药物不受到鼓励,医药技术创新也或将受到影响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2)

[关键词] 科研设计

健康网讯: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 张 毅 研究员(610041) 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是当前中医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关系到"中医牌还能打多久"这个中医的命运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所以,积极进行中医临床科研,不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科研目的 研究目的是整个临床科研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它是整个研究设计的核心。换言之,就是整个研究研究想要说明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或目标。它是制定临床方案或研究计划的前提,只有围绕研究目的来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和计划,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研究目的将直接制约和限定着受试对象、处理因素、研究效应指标。1.确立研究目的原则和依据 (1)研究目的应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要结合中医药特点。一个临床研究宜围绕一个主要目的设计,一般不宜过多或涉及面过宽。 例:同样是治疗中风的药物,由于该病有中经络和中脏腑的不同,脑血管疾病分别有急性期和恢复期之别,在确定研究目的时,就不能笼统地"观察本药对中风的临床疗效",而应当具体写明是观察本药对该病恢复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的临床疗效,还是侧重在了解该药对急性期神志昏迷的改变或称为醒脑开窍作用,二者在临床设计上其受试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的评价都是决然不同的。 (2)参照既往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前的药效学研究证实已有的药理效用,可以在临床研究中进行设计。就是说临床研究目的应与药效学研究相对应。而临床前的毒理学指标对研究目的的确立也很有指导意义。一般在毒理学研究中的某些毒性反应,在临床研究中也应有针对性的设计观察。例:肿瘤的辅助用药中有升高白细胞及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因为二者的临床疗程不同,前者一般在一个月之内,而提高免疫功能的观察周期一般为2-3个月,如果慢性毒性研究没有达到要求的时间,在确立研究目的时就不能设计观察其提高免疫的功能。 (3)参照处方组成功能特点或既往的研究工作基础。由于中药药理学的特殊性,其实验室的药效学研究对某些疾病来说,还不容易达到真实客观反映其药效的要求,有时候需要参考其处方组成和功能主治特点,或既往研究基础来确立研究目的。还要根据处方中有无十八反、十九畏或特殊毒性组成的药,在研究目的中特别指明安全性观察将要引起注意的内容。 (4)要注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时候某个中药可能对几种疾病或多个方面都有一定作用,专家可能会科学客观地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或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对其做出某些限定。这些在确立研究目的时,均应予以充分关注。 (5)任何临床研究目的的确立,由于在人体进行,都应履行正规的法律法规审批程序,也不应延伸或扩展研究目的的范围。 2.研究目的表述 (1)首先在临床研究方案中要有专题进行表述,要十分重视其表述的内容。 (2)表述要具体明确。比如有的只写"为观察本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就不够具体规范,本药是指什么制剂形式,对什么病证的疗效,哪方面的疗效(是防治的疗效,还是治疗改善某一症状指征的疗效,是辅助治疗的疗效还是合并用药的效果)等等,均不得而知,由于目的不明确,在研究设计时容易出现针对性不强,导致整个研究的失败或缺陷过多。 (3)研究目的表述,有时候可以突出地侧重在某些方面,不一定涉及面太宽,可以罗列几点。 如对某肿瘤用药的研究目的表述:"①观察减轻放疗、化疗毒性的作用;②观察对气虚血瘀证候的治疗效果;③观察提高某种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④观察该药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有时也需要有针对性地特别指出某一具体方面,例如"观察某药的安全性及耳毒性作用和对皮肤的损害"等等。(二)病例 选择合格的病例,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病例选择涉及受试样本、合格受试者标准和受试病例的导入等内容。 1.受试样本 受试样本主要指接受临床研究的一部分个体病例而言。样本含量的大小一般依研究阶段和受试病种而定。如新药临床试验规定,Ⅰ期临床研究:受试例数一般为20~30例。Ⅱ期临床研究:研究组例数不少于100例,对照组例数与之均等;采取多中心临床研究,每个中心所观察的例数(指试验组)不少于20例;避孕药要求不少于100例。Ⅲ期临床研究:研究组一般不少于300例,对照组例数不少于研究组例数的1/3,采取多中心临床研究,每个中心所观察的例数不少于20例。避孕药要求不少于1000例。Ⅳ期临床研究:新药试生产期间的临床研究单位30个,病例数不少于2000例。但是对罕见或特殊病种可说明具体情况,申请减少研究例数。 在具体临床研究确定受试样本(分析研究结果时同样参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好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总体是同质的个体所构成的全体,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可以为无穷大,而且往往是设想的或抽象的。要研究总体的规律,不可能将总体的所有个体都观察到,而只能对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样本)进行观察,并依据样本所得到的结果来推测总体的情况。例如,所有高血压病人都具有患高血压这个同质的特征,是一个总体;用某种新药观察治疗高血压病人100例,有效率为60%;我们所观察到的只是含量为100的一个样本,如果用这个新药治疗其他高血压病人,是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呢?这就需要以样本的疗效来推测总体的疗效。而能否正确地从样本来推测总体,关系到研究结论正确与否的关键问题。 2.样本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代表性是指从统计学上讲样本的抽样应符合总体规律,即临床研究的受试者应能代表靶人群的总体特征,既要考虑病种,又要考虑病情轻重;所选的病种应符合药物的作用特点,在临床研究中药物的疗效能充分体现药物的药理作用;同时,在选择病情的轻重方面也不能偏倚,不能只选轻病人或只选重病人,更不能研究组选轻病人,对照组选重病人。 3.样本的含量应符合统计学要求。样本的大小是涉及研究结论可靠性以及最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问题。在实验设计中,若样本含量过少,所得指标不够稳定,结论缺乏充分的根据;若样本含量过多,会增加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样本含量的大小应根据研究目的、使用此方法的对象的多少、不同研究阶段、研究目的及评价方法的难度而定,并应符合统计学的要求。从统计学意义上将,样本越大,越和总体的情况相接近,正确性越高;样本越小,抽样误差相应地越大,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 但是,样本的含量往往依从于受试病种。例如降压药受试例数可根据上述不同研究阶段选择样本数,因为使用降压药的患者较多,而且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但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药则例数可以少些,因为溶栓治疗要求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6~8小时内进行,但病人发病后往往不可能及时就诊,再加上作冠状动脉造影准备工作,不能在6~8小时进行溶栓的患者比较多,且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有一定难度,故样本量可以少一些。 总之,样本含量的大小或受试例数的多少应按统计学要求和专业知识而定,并考虑研究目的、接受新药、新方法对象的多少、不同研究阶段和研究类型等因素。如果治疗特殊病种病例可以少些,如果是预防性药则例数应多。用于治疗的药则可以相对少些,估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例数应多些。具体例数应该通过统计计算得出。 2. 合格受试者标准 2.1诊断标准 中医临床科研的目标,既有治疗中医疾病、中医证候者,也有治疗西医疾病和临床症状者。所以,临床研究的设计要求其基本体例是凡以中医病、证为研究对象者,先考虑中医病证和证候的诊断标准。考虑到临床实际中,中医病证治疗往往参合西医疾病的诊断,所以在以中医病、证为研究对象时,如果中医病证与西医病名相对应,则应加列西医病名,并列出西医病的诊断标准及检测指标作为参考;如果中医病证不与西医病名相对应,则可不必列出西医病名。在以西医病名为研究对象时,则先列出西医诊断标准,同时列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1.1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应采纳国内普遍接受的诊断标准,或权威性机构颁布之标准、全国性专业学会标准和一些权威性著作标准,以及国际上通用标准。对疾病有不同分型的要列出分型(或分期、分度、分级)标准。诊断标准原则上要公认、先进、可行,要求注明西医诊断标准的名称、来源(包括原作者和修订者)、制定时间和简要的使用说明,以及采用形式如等效采用或参照拟订。 2.1.2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的诊断标准应分别参照各自现行的全国统一标准来制定,若无现行标准,可考虑参照最新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制定,也可采用全国专业学会标准或国际会议等提出的标准。对疾病有不同分类的要列出分类(或分期)标准。同样,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原则上要公认、先进、可行,要求标明中医诊断标准的名称、来源(包括原作者和修订者)、制定时间和简要的使用说明,以及采用形式如等效采用或参照拟订。 2.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的主要特点之一。中药新药研制也必须遵循中医理论的这一特点,无论以中医病种还是以西医病种为研究对象,均离不开中医辨证。中药新药研究要突出中医辨证特色,体现中医的理论特点是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因此中医证候的诊断及观察对研究任何中药新药都是必备的内容。 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也应分别参照各自现行的全国统一标准来制定,若无现行标准,可考虑参照最新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制定,也可采用全国专业学会标准或国际会议等提出的标准。同样,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原则上要公认、先进、可行,要求标明诊断标准的名称、来源(包括原作者和修订者)、制定时间和简要的使用说明,以及采用形式如等效采用或参照拟订。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主症和次症,并将主症和次症分别列出;要注意到中医舌、脉特征;为使观察指标的客观化,症状需分级量化。症状的分级量化应根据病症情况决定,分级量化要合理,应具有权威性和引之有据,并标明量化标准及标准来源。缺少公认标准而由研究者自行拟定的标准,应注意进行方法学和标准依据的综合考察,使其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意证候的特异性指标或特征性指标。例如,瘀血证的共性特征是刺痛,痛有定处,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而根据不同病种瘀血发生的部位差异则在共性的基础上表现出该病种特有的证候特征。如冠心病心绞痛在上述基础上加胸闷、心痛的特征;血淤胞宫则有少腹痛、痛经、经血色黑有血块或闭经等特征。3. 排除标准 根据研究目的,可考虑以下因素具体决定某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病例排除标准,如年龄、合并症、妇女特殊生理期、病因、病型、病期、病情程度、病程、既往病史、过敏史、生活史、治疗史、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要求。研究阶段不同,其病例排除标准也不一致。如新药Ⅰ期临床研究排除标准如下: ① 包括18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受试验的人。 ② 健康检查不合格,肝、肾功能检查异常者。③ 经常使用其它药物或可能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④ 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嗜烟、嗜酒者。⑤ 注意排除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和研究对象健康的隐性传染病。⑤ 不能表达其允诺,如精神病患者,监狱中的犯人。4.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按照统计学原则,全体受试者均应纳入统计处理,不得任意舍弃。因此,在研究设计时应明确规定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以确保研究成功。 4.1 病例的剔除 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的病例和虽符合纳入标准而纳入后未曾服药的病例,需予剔除。 4.2 病例的脱落 符合纳入标准而因某种原因未完成研究的病例,当属脱落病例。它包括受试者自行退出和医生认定受试者退出的病例。① 受试者依从性差。② 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和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研究的病例。③ 盲法研究中被破盲的个别病例。④ 受试者自行退出的病例。⑤ 未按研究方案规定用药的病例。统计学分析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如发生不良反应者应计入不良反应的统计;因无效而自行脱落者应记入疗效分析;不能完成整个疗程者,是否判为脱落,应按研究方案中的规定处理。所脱落的病例不得超过病例总数的5%。超过5%,需说明脱落的原因;超过10%,研究结论不可信。5.病例的研究导入 受试者在临床研究前,应进行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如研究前受试者有服用与本研究相关的药物时,应停药。停药时间按照研究前服用药物的半若在停药洗脱期后符合纳入受试标准者,方可进入研究导入。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3)

[关键词] 科研设计

健康网讯: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 张 毅 研究员(610041) 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是当前中医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关系到"中医牌还能打多久"这个中医的命运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所以,积极进行中医临床科研,不仅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科研目的 研究目的是整个临床科研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它是整个研究设计的核心。换言之,就是整个研究研究想要说明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或目标。它是制定临床方案或研究计划的前提,只有围绕研究目的来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和计划,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研究目的将直接制约和限定着受试对象、处理因素、研究效应指标。1.确立研究目的原则和依据 (1)研究目的应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要结合中医药特点。一个临床研究宜围绕一个主要目的设计,一般不宜过多或涉及面过宽。 例:同样是治疗中风的药物,由于该病有中经络和中脏腑的不同,脑血管疾病分别有急性期和恢复期之别,在确定研究目的时,就不能笼统地"观察本药对中风的临床疗效",而应当具体写明是观察本药对该病恢复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的临床疗效,还是侧重在了解该药对急性期神志昏迷的改变或称为醒脑开窍作用,二者在临床设计上其受试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的评价都是决然不同的。 (2)参照既往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前的药效学研究证实已有的药理效用,可以在临床研究中进行设计。就是说临床研究目的应与药效学研究相对应。而临床前的毒理学指标对研究目的的确立也很有指导意义。一般在毒理学研究中的某些毒性反应,在临床研究中也应有针对性的设计观察。例:肿瘤的辅助用药中有升高白细胞及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因为二者的临床疗程不同,前者一般在一个月之内,而提高免疫功能的观察周期一般为2-3个月,如果慢性毒性研究没有达到要求的时间,在确立研究目的时就不能设计观察其提高免疫的功能。 (3)参照处方组成功能特点或既往的研究工作基础。由于中药药理学的特殊性,其实验室的药效学研究对某些疾病来说,还不容易达到真实客观反映其药效的要求,有时候需要参考其处方组成和功能主治特点,或既往研究基础来确立研究目的。还要根据处方中有无十八反、十九畏或特殊毒性组成的药,在研究目的别指明安全性观察将要引起注意的内容。 (4)要注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时候某个中药可能对几种疾病或多个方面都有一定作用,专家可能会科学客观地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或主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对其做出某些限定。这些在确立研究目的时,均应予以充分关注。 (5)任何临床研究目的的确立,由于在人体进行,都应履行正规的法律法规审批程序,也不应延伸或扩展研究目的的范围。 2.研究目的表述 (1)首先在临床研究方案中要有专题进行表述,要十分重视其表述的内容。 (2)表述要具体明确。比如有的只写"为观察本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就不够具体规范,本药是指什么制剂形式,对什么病证的疗效,哪方面的疗效(是防治的疗效,还是治疗改善某一症状指征的疗效,是辅助治疗的疗效还是合并用药的效果)等等,均不得而知,由于目的不明确,在研究设计时容易出现针对性不强,导致整个研究的失败或缺陷过多。 (3)研究目的表述,有时候可以突出地侧重在某些方面,不一定涉及面太宽,可以罗列几点。 如对某肿瘤用药的研究目的表述:"①观察减轻放疗、化疗毒性的作用;②观察对气虚血瘀证候的治疗效果;③观察提高某种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④观察该药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有时也需要有针对性地特别指出某一具体方面,例如"观察某药的安全性及耳毒性作用和对皮肤的损害"等等。(二)病例 选择合格的病例,是临床研究的重要环节。病例选择涉及受试样本、合格受试者标准和受试病例的导入等内容。 1.受试样本 受试样本主要指接受临床研究的一部分个体病例而言。样本含量的大小一般依研究阶段和受试病种而定。如新药临床试验规定,Ⅰ期临床研究:受试例数一般为20~30例。Ⅱ期临床研究:研究组例数不少于100例,对照组例数与之均等;采取多中心临床研究,每个中心所观察的例数(指试验组)不少于20例;避孕药要求不少于100例。Ⅲ期临床研究:研究组一般不少于300例,对照组例数不少于研究组例数的1/3,采取多中心临床研究,每个中心所观察的例数不少于20例。避孕药要求不少于1000例。Ⅳ期临床研究:新药试生产期间的临床研究单位30个,病例数不少于2000例。但是对罕见或特殊病种可说明具体情况,申请减少研究例数。 在具体临床研究确定受试样本(分析研究结果时同样参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好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总体是同质的个体所构成的全体,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可以为无穷大,而且往往是设想的或抽象的。要研究总体的规律,不可能将总体的所有个体都观察到,而只能对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样本)进行观察,并依据样本所得到的结果来推测总体的情况。例如,所有高血压病人都具有患高血压这个同质的特征,是一个总体;用某种新药观察治疗高血压病人100例,有效率为60%;我们所观察到的只是含量为100的一个样本,如果用这个新药治疗其他高血压病人,是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呢?这就需要以样本的疗效来推测总体的疗效。而能否正确地从样本来推测总体,关系到研究结论正确与否的关键问题。 2.样本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代表性是指从统计学上讲样本的抽样应符合总体规律,即临床研究的受试者应能代表靶人群的总体特征,既要考虑病种,又要考虑病情轻重;所选的病种应符合药物的作用特点,在临床研究中药物的疗效能充分体现药物的药理作用;同时,在选择病情的轻重方面也不能偏倚,不能只选轻病人或只选重病人,更不能研究组选轻病人,对照组选重病人。 3.样本的含量应符合统计学要求。样本的大小是涉及研究结论可靠性以及最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问题。在实验设计中,若样本含量过少,所得指标不够稳定,结论缺乏充分的根据;若样本含量过多,会增加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并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样本含量的大小应根据研究目的、使用此方法的对象的多少、不同研究阶段、研究目的及评价方法的难度而定,并应符合统计学的要求。从统计学意义上将,样本越大,越和总体的情况相接近,正确性越高;样本越小,抽样误差相应地越大,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 但是,样本的含量往往依从于受试病种。例如降压药受试例数可根据上述不同研究阶段选择样本数,因为使用降压药的患者较多,而且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但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药则例数可以少些,因为溶栓治疗要求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6~8小时内进行,但病人发病后往往不可能及时就诊,再加上作冠状动脉造影准备工作,不能在6~8小时进行溶栓的患者比较多,且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有一定难度,故

样本量可以少一些。 总之,样本含量的大小或受试例数的多少应按统计学要求和专业知识而定,并考虑研究目的、接受新药、新方法对象的多少、不同研究阶段和研究类型等因素。如果治疗特殊病种病例可以少些,如果是预防性药则例数应多。用于治疗的药则可以相对少些,估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例数应多些。具体例数应该通过统计计算得出。 2. 合格受试者标准 2.1诊断标准 中医临床科研的目标,既有治疗中医疾病、中医证候者,也有治疗西医疾病和临床症状者。所以,临床研究的设计要求其基本体例是凡以中医病、证为研究对象者,先考虑中医病证和证候的诊断标准。考虑到临床实际中,中医病证治疗往往参合西医疾病的诊断,所以在以中医病、证为研究对象时,如果中医病证与西医病名相对应,则应加列西医病名,并列出西医病的诊断标准及检测指标作为参考;如果中医病证不与西医病名相对应,则可不必列出西医病名。在以西医病名为研究对象时,则先列出西医诊断标准,同时列出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1.1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应采纳国内普遍接受的诊断标准,或权威性机构颁布之标准、全国性专业学会标准和一些权威性著作标准,以及国际上通用标准。对疾病有不同分型的要列出分型(或分期、分度、分级)标准。诊断标准原则上要公认、先进、可行,要求注明西医诊断标准的名称、来源(包括原作者和修订者)、制定时间和简要的使用说明,以及采用形式如等效采用或参照拟订。 2.1.2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的诊断标准应分别参照各自现行的全国统一标准来制定,若无现行标准,可考虑参照最新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制定,也可采用全国专业学会标准或国际会议等提出的标准。对疾病有不同分类的要列出分类(或分期)标准。同样,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原则上要公认、先进、可行,要求标明中医诊断标准的名称、来源(包括原作者和修订者)、制定时间和简要的使用说明,以及采用形式如等效采用或参照拟订。 2.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的主要特点之一。中药新药研制也必须遵循中医理论的这一特点,无论以中医病种还是以西医病种为研究对象,均离不开中医辨证。中药新药研究要突出中医辨证特色,体现中医的理论特点是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因此中医证候的诊断及观察对研究任何中药新药都是必备的内容。 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也应分别参照各自现行的全国统一标准来制定,若无现行标准,可考虑参照最新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制定,也可采用全国专业学会标准或国际会议等提出的标准。同样,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原则上要公认、先进、可行,要求标明诊断标准的名称、来源(包括原作者和修订者)、制定时间和简要的使用说明,以及采用形式如等效采用或参照拟订。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主症和次症,并将主症和次症分别列出;要注意到中医舌、脉特征;为使观察指标的客观化,症状需分级量化。症状的分级量化应根据病症情况决定,分级量化要合理,应具有权威性和引之有据,并标明量化标准及标准来源。缺少公认标准而由研究者自行拟定的标准,应注意进行方法学和标准依据的综合考察,使其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意证候的特异性指标或特征性指标。例如,瘀血证的共性特征是刺痛,痛有定处,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而根据不同病种瘀血发生的部位差异则在共性的基础上表现出该病种特有的证候特征。如冠心病心绞痛在上述基础上加胸闷、心痛的特征;血淤胞宫则有少腹痛、痛经、经血色黑有血块或闭经等特征。3. 排除标准 根据研究目的,可考虑以下因素具体决定某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病例排除标准,如年龄、合并症、妇女特殊生理期、病因、病型、病期、病情程度、病程、既往病史、过敏史、生活史、治疗史、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要求。研究阶段不同,其病例排除标准也不一致。如新药Ⅰ期临床研究排除标准如下: ① 包括18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受试验的人。 ② 健康检查不合格,肝、肾功能检查异常者。③ 经常使用其它药物或可能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④ 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嗜烟、嗜酒者。⑤ 注意排除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和研究对象健康的隐性传染病。⑤ 不能表达其允诺,如精神病患者,监狱中的犯人。4.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按照统计学原则,全体受试者均应纳入统计处理,不得任意舍弃。因此,在研究设计时应明确规定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以确保研究成功。 4.1 病例的剔除 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的病例和虽符合纳入标准而纳入后未曾服药的病例,需予剔除。 4.2 病例的脱落 符合纳入标准而因某种原因未完成研究的病例,当属脱落病例。它包括受试者自行退出和医生认定受试者退出的病例。① 受试者依从性差。② 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和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研究的病例。③ 盲法研究中被破盲的个别病例。④ 受试者自行退出的病例。⑤ 未按研究方案规定用药的病例。统计学分析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处理,如发生不良反应者应计入不良反应的统计;因无效而自行脱落者应记入疗效分析;不能完成整个疗程者,是否判为脱落,应按研究方案中的规定处理。所脱落的病例不得超过病例总数的5%。超过5%,需说明脱落的原因;超过10%,研究结论不可信。5.病例的研究导入 受试者在临床研究前,应进行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如研究前受试者有服用与本研究相关的药物时,应停药。停药时间按照研究前服用药物的半若在停药洗脱期后符合纳入受试标准者,方可进入研究导入。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Q4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08-02 长期以来,抗痨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副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1],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抗痨药物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也时有报道,但由于既往研究设计不够规范,样本量较小,导致其研究结果证据级别较低,影响了中医药在肺结核防治领域的应用,基于此现状,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

1 方法

1.1 受试者

1.1.2 纳入标准: 符合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诊断标准(涂阴/涂阳=1:1)[2];符合肺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证辨证标准[3-5];胸片证实肺内有活动结核病变;年龄18~65岁;肝肾功指标正常,空腹血糖

1.1.3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代谢、自身免疫、内分泌、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长期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等患者,过敏体质或对方案中任一药物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慢性纤维空洞性改变者,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规律用药疗程大于1个月者,同时参与其它试验研究者。

1.2 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试验组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联合辨证中药治疗;肺阴虚证:滋阴润肺免煎颗粒(麦冬、沙参、川贝、百合、黄精、山药、百部、白及、桔梗),规格20g/袋,0.5袋/次,2次/日,口服;阴虚火旺证:肺泰胶囊(安徽省天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Z20040134),规格0.5g/粒,5粒/次,3次/日,口服;气阴两虚证:双百口服液(吉林省一正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20020363),规格10ml/瓶,20ml/次,3次/日,口服;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

1.3 观测指标: 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白细胞总数(WBC)。

2 结果

2.1 受试者变动情况: 310例患者均由中央随机系统分配,对照组155例,试验组155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被确诊为耐药结核菌感染,试验组有2例患者被确诊为耐药结核菌感染,更换治疗方案,退出试验。试验结束时,对照组失访38例,实际纳入分析116例(116/155);试验组失访14例,实际纳入分析139例(139/155)。总脱落率为17.7%。

2.2 治疗方案对血红蛋白(HGB)的影响: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HGB波动较小,且程度较轻,多为一过性的降低,无需药物干预即可自行恢复。治疗4月末,对照组HGB低于正常值的患者比例最高(表1),达到5.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血红蛋白(HGB)异常变化频数

组别n HGB

2.3 治疗方案对血小板(PLT)的影响: 抗结核化疗方案2HRZE/4HR对患者PLT影响较大,对照组PLT

表2血小板(PLT)异常变化频数

组别nPLT

2.4 治疗方案对白细胞总数(WBC)的影响: 在本研究过程中,患者WBC的异常变化最为明显(表3)。WBC的异常降低发生较快,治疗1月末,对照组即有12.1%的患者出现WBC

3 讨论

综合分析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抗结核常规化疗方案2HRZE/4HR在治疗剂量下,即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系统损害,对血液成分影响最明显的是WBC和PLT。在6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单纯接受2HRZE/4HR方案治疗的患者,WBC

肺结核患者的白细胞总数降低将会削弱机体的抗菌能力,是对肺结核治疗的不利因素。患者血小板减少将增加出血的风险,同样影响肺结核治疗的转归和预后。辨证中药的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其对肺结核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表3 白细胞总数(WBC)异常变化频数

组别n WBC

参考文献

[1] 朱敏,刘亚东,赵茜,等.警惕抗结核药物引起血液系统的异常[J].中国防痨杂志, 2004(06):23-25.

[2]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S].2008:27.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5)

我叫田梅,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我是一位有着十多年营销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我的职业经历非常简单,以前曾是一位中医针灸师,做了7年后。后任大华制药有限公司医院销售主管(合资制药企业),负责广东珠海、湛江、茂名、东莞片区。我曾以骄人业绩荣获大华制药公司1997年“最佳医药代表”、1998年“销售明星奖”。1999年底被任命为销售专员,2000年5月升任广东东莞、珠海、湛江、茂名地区销售主管,现任大华制药公司的区域经理。

对于我所在的大华制药有限公司,是早已经走上正规有序专业化营销之路的制药企业,而就近几年而言,中国医药保健品营销表现出来的现状是:中国医药保健品营销正在走向有序化; 激烈的竞争使一些企业被淘汰;由于经营管理及营销策略不合适宜,部分被动陷入竞争涡流,难以自拔而被淘汰出局;整体医药营销人员的素质在提升,但还远远不够,渴望成长的愿望强烈,心理成熟度不够;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并越来越细致入微,因而微观医药产品市场更为重要;医药营销咨询、管理设计、医药销售培训更加热门。

可以说,我作为一位老的医药代表,见证了中国医药保健品市场从无序竞争的“游击队”式的关系营销,发展到了规范专业的“正规军”营销阶段。我所在的大华制药企业由于是中外合资实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所以在医药营销转型与创新方面也走在了前列,并在行业内始终保持了领先位置。因此,企业对医药代表的要求也相当高,而我进入到企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层层选拔与考验。

时至今日,作为在医药行业一路走来的已经长任区域市场负责人的我而言,有许多在目前专业化医院营销的经验与心里话与同行进行分享,尤其是作为医药代表在进行医院销售时的专业化拜访是很需要功底与历练的,否则往往有时努力再大,功夫再强,结果却是事倍功半。

作为医院销售代表,除了日常对医生的专业拜访、幻灯演讲、资料直邮,同时还安排有圆桌会、国内外专家巡回演讲等。目的是为了使产品被广大医疗工作者更好地认知,并最终能积极地将处方开给适宜的患者。

专业拜访的细节描述

我们作为医药代表,专业化非常关键,我的主要职责主要是熟悉每一个产品的产品知识;掌握每一个产品的有效的销售技巧;及时填写准确的、最新的销售报表;保证所有报告的真实性,保持日常工作的高度的专业化水平;作为团队一员,与队友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不断进取的团队。同时在日常拜访中要保证药房购进公司产品;扩大和增加医生使用公司产品;建立和疏通医院与商业流通渠道;在负责区域内进行促销活动:面对面拜访,幻灯演讲,区域会。实施和监测临床试验的进程并收集和反馈医院数据和信息。

让医生变保守用药为首选用药

让医生的首选用药是作为一名医药代表应该做的,是让医生相信该药对病人最好,可用于多种适应症,值得用(效果,价格)。做到这点有一定难度,这需要医药代表不断跟进与提示,定期拜访,并使医生与我们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时会出现医生的二线用药情况,他们会觉得该药疗效不如首选药,认为该药不值得被首选,对适应症有限,并且没有足够的产品提示或陈列。这与医药代表没有定期拜访及与公司合作关系一般有关。

当医生的保守用药时,他们会觉得太贵而不能“随便”用,觉得药效太强而不能“随便”用,觉得药物有严重副作用而不能“随便”用,对药物缺乏了解,不敢用。医药代表存在的原因在于产品在使用过程出现过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答,医药代表没有给目标医生定时的提示,往往是医药代表反复的介绍会使医生信服,如果再加之产品的疗效令医生满意,医药代表的定期拜访,形成规律,态度诚恳且专业化程度高,医药代表不仅自身就会建立起信誉,而且也会使产品得到医生信任,成为医生的首选用药。

选择目标医生拓展优势

医药代表在医院时首先要选择好目标医生,并找出拜访目标医生的最好时间。先1-2种重要产品开始向医生介绍,以后再介绍次要的。通过护士或直接探询医生,找出医生目前正在使用的竞争产品,针对医生正在使用的产品,巧妙的选择“卖点”以突出你的产品的优势。

此时,医药代表要想保证你的产品优势,需要做到:保证适当的拜访频率,不断的提示医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增强医生的信心,使其认为使用自己产品是正确选择;感谢医生已经给予的支持,同时扼要提示医生关键点,扩大适应症,提高目前适应症得用量,及时正确使用宣传资料和BATS;组织幻灯演讲及区域会,确保给医生的服务是最好的。

有效拜访是成交的最佳保证

作为医药代表,要想达到有效成交的结果,就需要通过发现并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发挥其最大潜力并把市场区隔极小化,根据其特点制定详细表单,详细了解市场现况--收集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对于这个注重专业化细节的时代,医药代表在进行拜访时越注重细节,越是能够达成主动成交,与目标医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有效的细节拜访时,作为医药代表,我的经验过程一般要进行拜访的开场白—拜访探询—拜访产品介绍—拜访加强印象—拜访处理异议—拜访主动成交。

拜访开场白:拜访开场白非常关键,一般来讲,医药代表提出一个已知的或假设的客户需求,这样能够激发起医生的兴趣。如:王医生,上次您跟我提到治疗癌症病人疼痛的问题,普通的吗啡制剂使用很不方便,患者不易接受。然后指出产品的某一个特性和带给医生的相应利益来满足该需求,如:我们的***产品作用时间长,每天仅服两次,服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拜访探询:拜访探询是为了引导医生,以发现其需求,通过有效的探询可以使医药代表获得拜访的控制权。一般以开放式的探询开始,如果目标客户无法交流转以封闭式探询,可以用“是”或“不是”回答。如:王医生您一般怎么处理中度疼痛的患者?处理慢性疼痛的患者,您常遇到什么问题?

拜访产品介绍:医药代表介绍产品的目的是帮助医生了解公司的产品,建立其使用产品的信心,并且说服其开始或增加使用。主要包括产品简介、特性和利益的引申和临床报告和其他证明文献。如,王医生,我向您推荐我公司最新推出的***药。***作为国家重点药,每片能通过机制,有效缓解症状,副作用少,适用于治疗疾病。

拜访处理异议:医药代表在进入医院时,常会遇见目标医生出现异议情形,一般异议的类型主要有:无兴趣、怀疑态度、真实的异议、误解、潜在异议等情形。针对不同类型的异议医药代表处理可以运用以下手段:

无兴趣异议的解决主要有:运用封闭试探询以消除医生一般的不满;运用封闭试探询以解决特定问题;封闭试探询以确定需求。如,王医生:我现在用的止痛药挺好。田小姐:王医生,中度疼痛病人常抱怨一般药物 止痛效果不好,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王医生:用一些镇痛强度强的药物如***就可以解决。田小姐:这些药物作用时间一般为3-4小时,慢性疼痛病人达到完全无痛需要多次服药,您是不是也认为很麻烦?王医生:有时的确有些麻烦。田小姐:有一种镇痛效果好每天只服两次就可达到12小时无痛的新药您有兴趣了解吗?王医生:当然。

怀疑态度的解决步骤:在问题中强调特性,证明特性,解释特性提出相应的利益。如,田小姐:***独特的控释技术使它具有持续镇痛12小时的特点。 王医生:每个医药代表都说自己的药好。田小姐:***的控释技术是获得过全球专利,这种全分散溶解渗透型结构不同于通常的骨架结构或激光打孔结构,它使药物的释放达到12小时等量释放,所以镇痛效果可使患者12小时无痛。(出示单页)王医生,您可以看到***的技术会帮您给患者带来满意的疗效。

真实的异议的解决步骤:首先要感谢王医生的关注,探询以澄清问题,减轻负面影响,强调利益。如,王医生: ***并不一定很安全,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无法使用。田小姐:王医生您真是很关心患者的疼痛问题。谢谢您对***的考虑。您是说对病危的患者呼衰时不太好用***吧?呼吸衰间竭时的确应慎用强阿片类药物,但对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您就可以放心使用***来缓解他们的疼痛了。

误解的解决步骤:消除与医生误解主要是为了探寻以澄清,技巧性地纠正,强调正面信息,尝试使其接受。如,王医生: ***的疗效有问题。田小姐: 您遇到了什么问题?王医生:按你说的Bid给药,患者反映夜间不能完全止痛。田小姐: Bid给药(如果没有间隔12小时)的确有可能疗效不好, ***已考虑了这个问题,根据其半衰期接近12小时的特点,采用Q12h的给药方法就可以完全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且不影响睡眠。王医生,您这样就可以使用***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了。

拜访潜在异议的解决:加强印象,了解医生的需求,提供满足该需求的特性或利益。如王医生:一种作用时间长的止痛药可以解决患者因疼痛不止产生的睡眠障碍。田小姐:绝对是这样!(直截了当地表示同意)您的患者肯定更乐意使用疗效维持时间长的止痛药。另外,***产品采用患者乐于接受的12小时镇痛疗法,每日服药两次,持续镇痛24小时,改善睡眠,患者的疼痛一定会控制的更好。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 R71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35-02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是指子宫异常的出血,通常是由于调节生殖系统的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或紊乱所导致[1]。患者可表现出月经量多、经期不规律、不规则出血等症状。文献[2]报道,国内功能失调性子宫缺血在青春期女性中发病率达到2%,更年期妇女发病率更高达到50%。近年来,针对越来越多的功血患者,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于临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缺血,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根据《妇产科学》所述诊断标准[3],98例患者均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且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13~46岁,平均(24.5±4.1)岁;病程15 d~6个月,平均(3.2±2.1)月;血红蛋白(Hb)65~100 g/L,平均(78.4±3.3)g/L。试验组年龄14~47岁,平均(26.5±2.4)岁;病程15 d~6个月,平均(3.4±2.4)月;血红蛋白(Hb)64~102 g/L,平均(76.3.±3.1)g/L。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对阴道出血较多患者给予口服妈富隆(1片/12 h),止血后改为1片/24 h,服用3周后(第一周期)停药等月经来潮,月经来潮的第5天开始继续服用(第二周期),1片/24 h,服用3周,依次服用三个周期作为一个疗程。试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同对照组。中医疗法:根据《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对患者进行辩证分型后给予每天加服中药1剂,连续服用1个月,水煎。中药处方如下。(1)13~18岁患者处方:黄芪、制附子、山萸、山药、枸杞、鹿角胶、菟丝子、赤石脂、覆盆子、杜仲。肾阴虚患者处方:山药、熟地、枸杞、龟板胶、早莲草、女贞子、鹿角胶、山萸肉、菟丝子。(2)18~45岁患者处方:生地、丹皮、白芍、柴胡、早莲草、夏枯草、地榆、炒栀子、黄岑、茅根。(3)45岁以上患者处方:枸杞子、覆盆子、熟地、山药、川断、焦柏术、生芪、鹿角胶、菟丝子、党参、茯苓、当归、生龙杜、山萸肉、柴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痊愈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已经无失血情况;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失血量减少明显;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稍有减轻,仍伴失血;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失血仍明显[4]。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控制出血时间:从首次用药到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所用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从首次用药到阴道流血完全停止所用时间。止血失败:用药72 h后出血等症状仍未得到明显改善,或因药物副作用较大而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出血症状改善用时比较

试验组患者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妇科常见疾病,通常指月经周期、月经经量紊乱的病症,属于子宫异常出血范畴。当机体受内部或外部各种因素,如情绪变化、精神紧张、不规律饮食、代谢紊乱以及环境、天气突然变化等影响时,可导致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调节及靶细胞效应异常而引起月经失调[5],而患者生殖系统则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目前临床上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通常给予药物治疗,如激素治疗等,对于更年期出血量多并且有反复出血的患者,可行刮宫治疗[6]。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传统中医医学的不断发展,应用中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祖国医学认为,功血属于“崩漏”范畴,然而崩漏的主要机制为冲任受损,不能有效制约经血,导致胞宫蓄溢失常,经血非时妄行[7]。早在明代方约之的《丹溪心法附余》中就有记载治疗功血应遵循“塞流、澄源、复旧”的原则[8]。

本试验以对比研究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主要目的,旨在为功血的临床治疗作出建议。由试验结果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9%)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患者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广大妇女因该病带来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素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2):155-156.

[2]张秋平.中西医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进展和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3):160-161.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1-308.

[4]宣飞兰.不同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1,23(4):137-138.

[5]王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3):343-344.

[6]宗秀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7-8.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191-01

慢性盆腔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而且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多发于中青年妇女,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治愈,病情迁延所导致。其主要病因为流产、分娩、宫腔操作、不洁性生活史或者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是急性盆腔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导致。此病顽固,不易治愈。易反复发作,且多造成不孕或导致富外孕,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损害。因此采用安全、经济、方便、疗效确切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是我们妇科医生探讨的重要课题。对于慢性盆腔炎,西医多采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却常由于病情的迁延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的效果。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于“带下病”,主要病机是寒湿外邪入侵,阻滞气血导致气滞血瘀。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部位的血管变细、血流变缓、血液黏度增大。2006年8月~2012年6月我院对13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别采用纯西药及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8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4~51岁,平均(35.2±3.5)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7±2.9)年;对照组患者年龄25~54岁,平均(35.6±2.1)岁,病程10个月~9年,平均(4.0±3.4)年。试验组采用西药和中药灌肠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找出致病诱因,给以常规西药治疗:氧氟沙星400mg,口服,2次/d;青霉素80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甲硝唑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0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经期停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中药配方:当归20g,丹参15g,败酱草20g,川芎30g,泽兰12g,鸡血藤15g,蒲公英15g,三棱15g,莪术15g,加水250ml浸泡30min后煮开,换温火浓煎至100ml保留灌肠,灌肠前将中药加热至38℃~40℃,嘱患者排空大便,用12号导尿管插入患者直肠内14cm以上灌入药物,30min内灌完,灌完后嘱患者平卧30min,每晚1次,10天为一疗程,连用3疗程,经期停用。若患者有腹泻,加炮姜18g,去蒲公英。有包块或组织增厚者加桃仁9g,腹痛严重者加延胡索及香附各12g。

1.3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腹部无压痛,包块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盆腔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减少或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腹部压痛明显、包块无改变甚至增大。

1.4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均由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试验组痊愈38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痊愈20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试验组4例发生恶心呕吐,1例大便次数增多;对照组中2例出现皮疹,13例出现恶心呕吐,5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毕结果比较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有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与输卵管卵巢囊肿及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三种,在我国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限制,及个人卫生习惯的不注意,使盆腔炎的发病率较高。

慢性盆腔炎的疗程较长,主要临床表现有下腹疼痛、白带增多或发热等,劳累、后或月经前后均可导致其加重。慢性盆腔炎治疗复杂,西医常用的抗菌素,疗效较缓,且易反复发作,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然而中药综合疗法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如中药静脉点滴、中药灌肠、针灸治疗、腹部穴位外敷药袋等。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多由经期、产后余血未尽,为风冷所乘;或者不洁,感受湿热邪毒,病邪日久不去而导致湿热内蕴,寒湿内生,气滞血瘀,凝聚予下焦而成,治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配以利湿、散寒、扶正。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的中药配方中丹参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三棱、莪术、有破血消瘀,软坚散结;败酱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均能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当归、川芎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化瘀通过灌肠能使药物通过渗透作用直达病所,所以符合盆腔炎的治疗原则,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我院采用的中西结合治疗疗效非常明显,总有效率从单纯西药组的70.8%提高至93.8%,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其次,我院之所以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有其优点,因为灌肠法不仅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酸、碱、消化酶的代谢作用,还可以增加盆腔局部的血药浓度,起到更有效的治疗作用,因为女性盆腔静脉丛比较密集、血运丰富,直肠黏膜与盆腔器官相邻且管壁较薄,使药物吸收快,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总之,中西医综合疗法无论在有效率还是在不良反应方面,均比单纯的西医治疗的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琼英,陈淑芳.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4):225

[2] 潘晓玉,瓮占平,王波.口服西药配合中药或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近期疗效观察[J].新医学,2006,11(37):11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172-03

正邪盛衰,是指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所反映的正邪力量变化。一般而言,邪气侵犯人体后,正气与邪气相互发生作用,脾胃湿热证是临床中常见的机体邪正交争亢奋的病理状态。藿朴夏苓汤具有燥湿利水、宣通气机之功效,配合清热中药可用治脾胃湿热之证。该研究方便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门诊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就诊60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力图结合中医脾胃虚实辩证理论,阐明中医邪正消长与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有助于对脾胃病证更全面、正确、系统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脾胃湿热证诊断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天津)”[1]。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18~60岁之间,自愿参加受试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近1月内使用过其他药物,合并心、肺、肝、肾系等严重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近期有明显消瘦、排黑便和/或胃镜检查诊断为肿瘤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方便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门诊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就诊患者共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采用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20±10.20)岁,平均病程(2.07±1.08)年、西药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77±8.39)岁,平均病程(2.23±1.06)年,各组性别、年龄及平均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问卷调查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症状、体征等记录。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超低温冰箱;80-2台式低速离心机;WB-1-30恒温水浴箱;STS-3脱色摇床;eppendorf微量移液器;680型酶标仪;IFN-γ及IL-4 ELISA 试剂盒。

2 临床试验

2.1 试验方法

中药组30例患者选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藿香15 g, 厚朴10 g, 法半夏10 g, 茯苓20 g, 白豆蔻10 g, 薏苡仁15 g,木香6 g,后下 砂仁6 g,后下 黄芩15 g,黄连10 g,甘草5 g,所有中药饮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门诊中药房,日一剂,水煎服。西药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 1次/d,铝镁加浑悬液15 mL,3次/d,腹胀、反酸者加用莫利分散片5 mg,3次/d。两组服药时间均为1周。

2.2 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检测

服药前后进行检测。采集清晨8点以前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1 500 r/min离心15 min后提取上清液,迅速放置于-80℃低温冰箱存放待检。血清中IFN-γ、IL-4含量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平设为α=0.05。

3 结果

3.1 各组患者治疗后效果

经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各组患者外周血IFN-γ表达,IL-4表达

2.治疗前各组外周血IFN-γ、IL-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患者外周血IFN-γ水平明显下降(P

3 讨论

湿热证体现为机体正邪交争过程中邪气充实的病理状态。该研究前期探讨脾胃湿热证与Th1/Th2平衡的相关性,研究提示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FN-γ、IL-12)增多、Th2细胞因子(IL-4、IL-10)减少,Th1/Th2平衡向Th1免疫反应偏移;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湿热并重”较单纯“湿”偏重(湿重于热)或“热”偏重(热重于湿)具有更为显著的Th1免疫反应病理状态[2]。该课题组前期另一项研究表明,外感湿热证患者血清Th1/Th2(IFN-γ/IL-4)平衡向Th1漂移,而Th2受到抑制,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经蒿芩清胆汤治疗后,患者Th1/Th2比值向Th2漂移,说明外感湿热证患者机体存在炎症与抗炎症的转化,也存在细胞免疫向体液免疫的转化[3]。并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肝炎病毒湿热证温病模型,蒿芩清胆汤、黄连解毒汤、三仁汤均具有改善模型小鼠外周血Th1/Th2失衡状态,提示清热祛湿法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4]。另动物实验研究文献表明,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胃肠道炎症伤害有恢复功能,对抑制血清IFN-γ、IL-4以及IFN-γ/IL-4升高趋势[5];黄芩汤能够降低湿热型结肠炎模型大鼠外周血及结肠粘膜Th1细胞因子INF-γ和IL-12,并提高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型大鼠症状表现[6]。在清热祛湿中药与Th平衡的相关研究上,金银花、连翘水煎液具有抑制小鼠感染模型血清Th1型漂移趋势[7];茵陈多糖能降低大鼠模型Th1、Th1/Th2表达,升高Th2表达,减轻免疫损伤[8];黄芩能下调小鼠模型脾组织IL4、IL-5的蛋白表达[9];另一方面,白花蛇舌草、穿心、苦参具有清热利水、除湿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研究表明均具有调节Th1/Th2平衡、介导Th1免疫优势[10-12]。

该研究表明,经治疗后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患者外周血IFN-γ水平明显下降(P

[参考文献]

[1] 张万岱,李军祥,陈治水,等.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天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3):172-177.

[2] 梁嘉穑胡玲,郑晓凤,等.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与外周血Th1/Th2平衡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322-324,328.

[3] 李华锋,刘叶,林培政.外感湿热证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J].新中医,2011(1):39-41.

[4] 李华锋,刘叶,林兴栋.小鼠肝炎病毒温病湿热证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变化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9):57-60.

[5] 任玺,文小敏,洪冰,等.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2):181-184.

[6] 邹颖,迟宏罡,戴世学,等.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608-2611.

[7] 厉世伟,谷静娟,赵璐,等.金银花、连翘对大肠杆菌感染模型小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6): 594-596,599.

[8] 范丽梅,胡春玲,谢琼,等.茵陈多糖对妊娠胆汁淤积大鼠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3):267-269.

[9] 黄丰,童晓云,邓华明,等.黄芩苷调节哮喘模型小鼠Th1/Th2反应机制初探[J].中药材,2009(9):1407-1410.

[10] 朴红梅,宋秋红,金延燕,等.白花蛇舌草对哮喘模型小鼠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17):1381-1385.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9)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dustry lacking of sufficient analyses on the bases of project establishment about the new dru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during their applying for the clinical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inical evalua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s of new drugs of TCM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the rationality of formulations, human use experiences and clinical stud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new drugs of TC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ew drugs′ clinical research.

[Key words] project ba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clinical evaluation

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作为发展的重点任务。中药复方新药研发作为中医药创新的主要形式,以研制出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新药为目标,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理论精髓。较化学药物,中医复方更适应新的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更符合“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医疗保健模式。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立题依据的合理性、新颖性从源头决定了研发风险和创新性,然而,目前业内对中药复方新药申请临床研究的立}依据认识不足,体现在新药申报对组方合理性、人用经验和临床定位的总结分析不足,进而影响后续研发决策。笔者基于从事中药新药临床技术评价工作的经验,对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现状进行回顾分析,对立题依据技术评价的临床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与同道共同探讨。

1 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现状

中药复方新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最能体现和反映传统中医药特色的一类新药注册分类。中药复方制剂处方来源不仅包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当代中医经验方、院内制剂、古代名医经典名方,还包括基于实验室研究的科研方,以及来自于民间经验的民间验方。从近年研发趋势和数量分析,复方药是中药新药的主要研究方向。回顾2011―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承办审评的中药新药申请临床试验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新药上市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NDA)的情况,其中批准的中药新药IND有90%(116/129)为复方制剂,批准的中药新药NDA 品种中有83%(57/69)为复方制剂,且复方新药的申报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图1)。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颁布了1 446个中药成方制剂标准,其中复方制剂标准比例高达92.7%,包含中药复方制剂标准1 316个(91%),中西复方制剂标准25个(1.7%),单方制剂标准仅105个(7.3%)。

2 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路径

20世纪以化学合成药为核心的创新药物占主导地位,推动了制药科学技术和制药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先导化合物筛选为代表的化学合成药的研发模式经过药效作用机制研究,明确作用靶点、通路,进一步筛选、合成新的化合物,历经非临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后,才能进入上市前的临床研究。虽然近几十年来发现和合成的新化合物日益增多,高通量筛选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但是研发高成本、高风险和低成功率,以及单靶点直接对抗治疗为代表的新药研发模式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

基于中医理论指导和人用经验开展的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风险相对较低,其主要体现在:①中药复方新药多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组方,要么源于医家长期临床经验,要么遵古训循经方,处方来源丰富;②复方新药在治疗上突出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多组分有序配伍的特点;③有前期人用经验,临床定位和目标人群相对明确。

3 中药复方新药立题依据临床评价的技术问题

新药研发的立题目的是解决临床需求,核心是满足安全性前提下,研发具有临床价值的药物。因此,对临床治疗现状的认识和分析,人用经验的总结,以及申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数据等构成了立题依据,这通常也是临床专业的审点。

3.1 组方合理性是临床技术评价的基础 合理组方是决定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成败的关键。中药复方组方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中医临床、中药药理、中药化学、中药药代、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学科[2]。大部分中药复方制剂来源于临床实践,或为古方、名方,或为临床经验方和院内制剂等演变而来。从中药新药临床评价角度,《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中药、天然药物申请临床研究的医学理论及文献资料撰写原则》也具体指出:“应详细说明处方来源、应用、筛选或演变过程及筛选的依据等情况。来源于古方的应该详细说明其具体出处、演变情况,现在的认识及其依据”。因此,中药复方新药的处方应遵循中医理论,合理阐述方解,确保理法方药的一致性,则是对立题依据处方合理性方面技术审查的重点内容。

习用药材是指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而在局部地区有多年生产、使用习惯(其他地区没有使用习惯)的药材品种[3],包括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与少数民族习用药材。我国民间习用药材需关注药材资源、基原、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本草考证等,从而保证研发的可行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3.2 人用经验是支持中药复方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有效性和安全性依据是申请临床试验的立题关键,也是人用经验的核心要素。需要注意的是,人用经验不等同于临床经验,涵盖了更为丰富、复杂的信息内容。临床经验是医生在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从医疗活动的主体上讲,人用经验的主体经验“人”是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员,包括临床医生、民间医者等,他们或熟悉民族医药知识技能,或得之家传师授, 或得之自身经验,具有包括中医、民族医药以及地区性民间习用医药等特色。人用经验涵盖了中医、现代医学、习用药材和临床应用情况等内容。

传统中医理论应围绕拟定主治病证重点阐述:①病因病机;②辨病、辨证理论;③理法方药的一致性;④作用特点;⑤临床治疗特色;⑥与同类品种在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有何优势等。另外,还应合理论述:①中医病症与西医疾病的关系;②现代医学对拟治疗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学的认识;③目前的治疗现状及不足等。

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资料可以是来源于申报品种被列入临床指南和医学典籍的情况,也可以是来源于临床观察性论文、小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病案报道和经验总结等。内容上能够详细说明临床实际应用的方法、剂量、疗程、使用人群、疗效、依从性、安全性情况,并说明申报处方组成、工艺与临床实际应用是否相同。

3.3 临床研究方案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基本技术路线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证据充足而且有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试验药物是否具有公认、可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方案是开展研究并取得高质量证据的前提。

“中药新药的研制是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好的临床方案设计建立在对可靠的人用经验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确定药物的临床定位,使其能够符合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及现阶段医学进展,并能挖掘出药物在目标适应症治疗中的作用、地位及潜在的临床价值,体现中医药的特点。在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中,人用经验是基础,临床定位是核心,主要疗效指标是关键。首先需明确组方特点、人用经验和临床定位;其次,通过厘清三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确定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并合理设计用法用量、疗程,这样基本完成了临床研究设计的主要框架;最后,结合统计学、药学、药理毒理学、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相关知识全面完成科学严谨的临床方案设计。

4 中药复方新药临床技术评价的困难与对策

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230号)为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推动力。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疗效评价体系,并围绕研发期间的沟通交流和为鼓励创新建立的优先审评程序砑涌煨乱┭蟹⒔度并推动治疗领域的进步,但也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成药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临床技术评价角度,临床研究开展前所进行的组方合理性分析、人用经验总结和临床研究方案设计均是对于申报药物的成药性评价,所有临床前研究的内容都是为了预测和提示新药的可能临床效果。因此,建立科学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技术体系,将有助于新药的研发并提高其研发成功率。

然而在临床技术审评中常遇到一些技术评价难点,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出“中药复方制剂应在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对于民间验方、“偏方”、“土方”该如何要求?面对各家学说、门派芥蒂、理论创新之间的矛盾,该拿什么评价标准衡量,才能满足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此外,人用经验如何证明?是来自患者的感谢信,还是病案、论文、处方发明人的知名度、处方发明人的代表方等。特别是当申报品种不同于人用经验所使用的药物时,包括处方组成、配比、剂量、服用方法、用药人群、临床定位、药用部位、工艺等,此时又该如何看待人用经验对新药开发的指导?

为此,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立题依据的探讨应该始终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组方合理性如何评价?既往人用经验如何才能支持和指导后续的新药开发?人用经验总结如何呈现?为降低研发风险提高新药研制成功率,中药新药的研发策略应该做如何调整等?

根据《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第九条关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制剂第(二)款明确规定:“具有充分临床应用资料支持,且生产工艺、用法用量与既往临床应用基本一致的,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资料,临床研究应对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但该条款同时又指出:“生产工艺、用法用量与既往临床应用不一致的,应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试验资料,并根据拟定的功能主治(适应症)进行主要药效学试验。药效学研究一般应采用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或疾病模型,可进行与功能(药理作用)相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临床研究应对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另外,《关于药品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2015年第230号公告)在“三、优化临床试验申请的审评审批”中明确指出:“审评时重点审查临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对安全性风险的控制,保障受试者安全”。综上可知,药品技术审评始终是立足于新药的研究数据。当申报品种处方、工艺和用法用量与人用经验一致时,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资料作为批准开展Ⅱ,Ⅲ期临床试验的依据;当二者不一致时,还需提供主要药效学资料。

正是因为中药复方新药多来源于已有人用经验的处方,这就启发应该重视并重新审视和思考复方新药的研发路径。由于中药新药源于临床并最终又要服务于临床,因此医疗机构就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关键环节。医疗机构一般都掌握有本院名老中医的处方和病案资料,从中医传承、新药开发和成果转化角度而言,医院有责任和义务去收集整理好这些处方和病案,并从中择优推动其向医院制剂转化。因此,对后续新药研发而言医院制剂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候选新药,这是因为医院制剂本身是经过处方筛选和人用经验开发而成,而且医院制剂在文号管理期间有固定的工艺生产路线和固定的用法用量,并有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机会,因此如能及时对医院制剂开展一些前瞻性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后续新药研制的成功率,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失败风险。

综上,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术界、工业界和监管机构共同推动,特别是如何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尤其离不开临床医疗机构的深度参与和深入思考。只有当研发立足于围绕临床价值进行,通过对人用经验的精准分析找出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玄机,方能真正打通中药复方新药既源于临床又服务于临床的研发路径,才能建立起符合中药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我国中药在世界传统植物药研发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罗国安,梁琼麟,刘清飞,等. 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11(1):3.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R741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2-0256-02

百合地黄汤出自《伤寒论》方,用来治疗百合病,百合病属于中医治疗情志病郁证范畴。结合现代精神卫生疾病的诊断,百合病与抑郁障碍有相似之处。文献研究提示,临床医家多以百合地黄汤加味治疗抑郁障碍。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介于抑郁症和心理精神健康之间,目前心理亚健康状态人群在临床广泛存在,这一状态向抑郁症转化较多,如何截断这一转化过程,临床前期治疗显得更加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百合地黄汤治疗阈下抑郁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6月―2014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阴虚型阈下抑郁患者48例。其中男12例,女36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44.36岁,18岁~35岁14例,36岁~42岁6例,43岁~49岁12例,50岁~65岁18例。

1.2 诊断标准 阈下抑郁:参考DSM-Ⅳ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以及目前医学界对阈下抑郁的定义[1],拟定阈下抑郁的诊断标准为:具有1项或多项抑郁症状,在大部分时间或所有时间出现,至少持续2周,合并有社会功能紊乱、职业功能下降,同时不符合DSM-Ⅳ重症抑郁和心境恶劣障碍的诊断标准。阴虚证:同时参考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阴虚证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同时符合以上阈下抑郁诊断标准和阴虚证判定标准,并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为7分~16分;年龄18岁~65岁;自愿参加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严重自杀倾向者(HAMD第3项条目“自杀”≥3分);因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病、帕金森病所伴发的抑郁情绪;躯体疾病所伴发的抑郁情绪,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伴有严重的或不稳定的心、肝、肾、内分泌、血液等内科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入选前或研究期间使用抗精神失常药者;最近1个月接受过其他临床试验药物或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有酒精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所有受试对象均给予百合地黄汤治疗,药物组成:百合30 g,生地黄20 g。由我科中药制剂室按要求煎汁、浓缩后,无菌分袋,每袋100 mL,每晚睡前半小时左右口服1袋。总疗程为4周,分别于第1周末、第2周末复诊和领药,第4周末复诊,期间可电话沟通。

1.6 观察指标

1.6.1 阈下抑郁的临床表现 根据48例受试对象HAMD的测试情况,归纳阈下抑郁的常见症状为:精神性及躯体性焦虑,头痛、腰痛、精力下降等全身症状,心情抑郁,经常责备自己,睡眠不深,注意力不集中,对工作兴趣减退,入睡困难,早醒,食欲下降等。

1.6.2 阴虚型阈下抑郁的临床表现 将48例受试对象中医症状按出现频率高低进行排列,依次为:易怒、乏力、焦虑、忧郁不畅、悲伤易哭、纳差、心烦、恐惧、眩晕、口燥咽干、心悸、失眠、手足心热、喉咙有梗塞感、骨蒸潮热、小便短黄、耳鸣、大便干、盗汗等。

1.7 疗效评价标准 以HAMD疗前疗后减分率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参考《精神病学》第3版制定,治愈:HAMD减分率≥75%;显〗效:HAMD减分率≥50%;有效:HAMD减分率≥25%;无效:HAMD减分率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 48例受试对象服用百合地黄汤治疗4周后痊愈10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痊显率79.2%。

2.2 各常见症状改善情况 易怒、乏力、焦虑、忧郁不畅、悲伤易哭、纳差、心烦、恐惧、眩晕、口燥咽干、心悸、失眠、手足心热、喉咙有梗塞感、骨蒸潮热、小便短黄、耳鸣、大便干、盗汗等常见症状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大便干、盗汗、悲伤易哭、心烦、小便短黄、眩晕、失眠、纳差等症的显效率均在70%以上。

3 讨 论

199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PA)在以“抑郁症:新亚型和治疗挑战”为主题的专题讨论会上将这种有抑郁症部分症状,但达不到抑郁症症状及病程标准的状态定义为阈下抑郁。虽然这一提法出现的比较早,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对阈下抑郁的研究较少,几乎没有权威学术机构明确的流行病学报告[2]。同样处于不明确状态的还有“亚健康”,国内对于亚健康的研究很多,参考大量文献中对亚健康的界定以及对其症状的描述,笔者认为阈下抑郁应该属于心理亚健康范畴。

抑郁症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自杀倾向引发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目前抑郁症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且病情易于反复,阈下抑郁的治疗显得更具有临床意义。中医有治未病的优势,包含阈下抑郁在内的亚健康属于中医“未病”范畴的“欲病”状态,选择有效、安全、可以长期服用的中医药治疗,能够预防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认为精神心理疾患与心主神志、心主血脉有关,安神、改善心血管瘀血状态、改善小肠瘀血状态对调整心理状态有明显影响。《神农本草经》记载:“百合,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地黄,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伤……生者尤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百合有抗抑郁[3]、耐缺氧与抗疲劳[4]、镇静及抗应激损伤、促进胃肠蠕动[5]、延长睡眠时间等作用;生地黄有较显著的降糖作用[6];百合地黄汤有抗抑郁、保护神经细胞、抗肿瘤作用。关于生地黄“逐血痹”功能无相应的现代药理研究报道。该临床观察发现百合与生地黄配伍可以起到平静情绪、改善睡眠、调整胃肠道功能、改善循环的作用。

阈下抑郁可见于各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但以中青年女性多见。该临床观察发现百合地黄汤对阴虚型阈下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的靶点主要在于大便干、盗汗、悲伤易哭、心烦、小便短黄、眩晕、失眠、纳差等症状。结合本次试验结果以及参考大量百合地黄汤临床应用文献资料,发现其安全性较高,在合理辨病、辨证基础下可长期服用。

参考文献:

[1] 李一云,屠鉴源,陈德沂,等.“阈下抑郁”简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2):121-122.

[2] 袁丽,董超,金荣疆,等. 抑郁的新亚型:阈下抑郁[J]. 西南军医,2014(4):425-427.

[3] 尹玲珑,彭察安,张宜,等. 道地药材湘西龙山百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脑内5-HT表达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357-358.

[4] 李卫民,孟宪纾,俞腾飞,等.百合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药材,1990(6):31-35.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篇(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主要任务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以科学研究为重点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2],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3]。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4]。《中药学》以中药理论和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应用等知识为核心,是认识中药、使用中药的课程。《中药学》中药数量多、内容繁杂、关联性差、难记易混、枯燥乏味、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理论性较强。尽管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基于课程的特点,内容难以理解、难记易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所降低,学生不能及时的对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组成员就《中药学》教学内容、成绩考核改革进行了尝试[5]。

1教学内容

就课程所需,适当补充相关中医学基础知识,达到便于学生理解中药学知识的程度。就职业需求,将代表性中成药及中药调剂知识融入教学当中。就学时所限,适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物进行详细讲解,切忌面面俱到。

1.1增补中医学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原则

因农业院校某些专业(如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动物制药专业)学生没有相关的医学基础,因此每类药物在学习时,应先强调与本类药物相关的疾病及中医理论,在此基础上讲解功效的概念及代表药物,只有这样才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为此,我们教学过程还是按中药学章节顺序来进行授课,只是在授课过程中依据需要穿插相应的中医基础知识。如在讲总论中药性能“四气”时,为了更好理解四气概念,就应补充“阴、阳”;讲“归经”时,为了更好理解药物归经的名称及归经理论的运用,应适当补充“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如在讲各论解表药时,应适当补充“脏腑学说”中有关于“肺”及病因“风”的中医学知识;化痰药适当补充“痰”的中医学知识等。因为课时有限,要求老师在补充相关医学知识时,要深入浅出,语言精简,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另外,通过作业的方式及课前提问的手段,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网络及师生交流平台中老师提供的视频等学习资源去学习巩固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利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理解和应用。

1.2精讲章节概述

由于课时限制,教学内容应该有重点的讲授,不能面面俱到,而精讲章节概述是关键。因为章节概述概括出了该类药物性能功效的共性特点,将章节概述讲精讲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各类药物的普遍规律,再学习每章具体药物时,只须掌握其个性,比较各味药物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了,这样有主有次、有常有变,可以避免重复学习和记忆,省时省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老师授课效果。

1.3精简章节及药味

中药学各论部分共有20余章,涉及500多味中药,如果逐章逐药的讲解,是不可能讲完的,即使勉强讲完,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学生一知半解很难对每一味药有清楚的认识。因此,选择重点章节(如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进行讲解,将重点药物讲透,而消食药、驱虫药、外用药、涌吐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可以不讲。重点章节的药物依据学习要求、临床使用率和后续课程内容衔接等进行精简。清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药味众多,上课时可根据主治病证的不同再将药物人为分成四小组,每小组药物各选择几味药精讲(如治疗温病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治疗疮痈的鱼腥草、蒲公英、败酱;治疗咽喉肿痛的山豆根、射干、马勃;治疗痢疾的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小组其余药物学生课后自学并归纳总结,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且便于学生的学习。每组药味之间有很多共性,因此为便于学生记忆,要求掌握所谓的“要药”,如蒲公英是治疗乳痈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肺痈的要药等,这样记住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将治疗疮痈的清热解毒药的个性特征牢记于心。

1.4适当融入代表中成药及中药调剂知识

为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强调中药学知识的日常应用性,针对授课过程中的常见病证,可举荐代表性的常用中成药(只介绍药名),使学有所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后,有些学生会从事中药调剂、中药临方制剂、中药购销、中药营业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将各代表药的药名、用法、用量、用药禁忌等知识与处方应付有机结合,通过实物、案例教学,既可使零散的知识集中化,又可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实践应用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应对能力。

2成绩考核

采取理论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闭卷考试成绩总分100分,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平时成绩100分(作业———授课资料查找、PPT制作,占30分,授课情况占30分,阶段测试40分),占期末总评成绩的60%。成绩考核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学生仅为期末考试集中几天学习的局面;因为有了阶段性考核,学生每学完一阶段都要复习;因为有了直观教学备课授课作业的布置,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凡是平时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期末考试都能顺利通过,且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基本一致。

3结语

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把中医学、中药学、中成药、中药调剂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提升了专业素质,开阔了思维,为毕业上岗打下了坚实基础,符合应用型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罗蕴玲,李乃华,安建业.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教育工程建设的探索[J].大学教学,2014,30(04):41-44.

[2]徐海洪,赵庆凯.从科学技术发展谈职业能力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9):35-37.

[3]张欣平.论素质教育的核心———能力教育[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6):39-40.